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系统

2024-06-04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系统(精选九篇)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系统 篇1

在公路建设或铁路建设中, 往往会遇到大江、大河, 这时大江、大河两岸的公路或铁路都需要架设桥梁来连接。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桥梁基础设计均采用钻孔桩基础。在江河水深区域的钻孔桩桩基础施工往往采用搭设施工便桥和水上平台进行钻孔成桩施工。而先下设钢护筒实现钻孔内外液体的有效隔离是水上钻孔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江河的地层在沉积过程中往往有大的块石和木头等杂物, 其影响钢护筒不能下设到位, 这往往是导致钻孔内泥浆漏失的主要原因。如何经济、有效地处理好钻孔施工中出现的钻孔孔内泥浆漏失的问题是深水钻孔桩施工能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以防城港某大桥梁桩基础施工实例来说明水泥加黄泥在处理钻孔孔内泥浆快速漏失事故中的应用。

2 工程概况

广西防城港某大桥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端承桩桩基础, 桩径D=1.2m, 桩长≥15m, 嵌入微风化砂质页岩深度≥2m, 桩身砼为C30砼。根据该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施工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1) 素填土:褐黄色, 未经分层压实, 结构松散, 稍湿, 高压缩性, 分布于ZK1、ZK2、ZK3、ZK4、ZK15、ZK16、ZK17、ZK18孔;厚度1.10m~2.50m, 平均厚度1.86m。 (2) 细砂:浅灰黄色, 结构松散, 全场地分布, 厚度3.60m~4.20m, 平均厚度3.90m。 (3) 粗砂:浅灰黄色, 稍密, 全场地分布, 厚度3.80m~9.90m, 平均厚度5.08m。 (4) 砂质黏性土:褐黄色, 全场地分布, 厚度2.30m~6.20m, 平均厚度4.54m。 (5) 强风化砂质页岩:灰色, 全场地分布, 揭露厚度2.80m~6.40m, 平均厚度4.46m。 (6) 中风化砂质页岩:灰色, 除ZK1孔外, 其余孔均有分布, 揭露厚度1.40m~10.00m, 平均厚度4.52m。 (7) 微风化砂质页岩:黑灰色, 全场地均有揭露, 本次勘察未揭穿此层, 揭露厚度6.20m~10.20m。

3 孔内泥浆漏失事故处理

3.1 事故孔状况

发生钻孔孔内泥浆漏失的是20号桩, 位于ZK10地质勘察孔, 地质情况如下:细砂层4m, 粗砂层5.2m, 砂质性黏土4.5m, 强风化砂质页岩3.8m, 中风化砂质页岩5m, 微风化砂质页岩7.5m。 (见图1)

水上钻孔平台简图 (见图2) 。

该桩钻进施工采用泵吸反循环回转钻进成孔, 钻机在位于施工便桥延伸出去的水上钻孔平台上进行钻孔施工。施工顺序:钻机就位→钢护筒下设→成孔→第一次清孔→钢筋笼下设安装→第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成桩。钢护筒的下设安装采用井字形钢架导向、液压振动锤振动进行钢护筒下设。钻孔施工过程中在孔深9.5m (孔口至江底6.2m, 孔深以孔口平面为基准面计算) 时发现孔内泥浆漏失, 约1min后孔内泥浆面就与孔外江面水位平齐。施工工地现场技术员采用往钻孔孔内填黄泥, 然后下钻挤压, 起钻再填黄泥再下钻挤压, 反复多次后加泥浆至孔口未见孔内水位下降, 接着下钻采用轻压、慢转参数钻进。但是钻至孔深11m时又出现孔内泥浆快速漏失的情况。经过反复3次填黄泥处理, 均未成功。通过查阅钻孔班报表记录及与工地现场技术员、机长、班长交流, 了解到该孔在下设钢护筒下沉约3m时就遇阻不能继续振动下沉, 而前一个孔的钢护筒下沉约5m, 且钻孔在出现孔内泥浆漏失前钻具跳动比较厉害并有大小不一的木头上浮至孔口。钻孔孔内泥浆漏失时可以看到钢护筒外江水有两处明显被泥浆污染的地方, 远的距离钢护筒约1m, 近的距离钢护筒约0.5m。

3.2 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20号桩在采用液压振动锤振动下设钢护筒过程中, 下沉约3m时遇阻而结束钢护筒下设, 在钻进至孔深9.2m处出现钻具跳动异常并有大小不一的木头上浮, 结合该孔在孔深9.5m时出现孔内泥浆漏失等情况, 可以判断20号桩在孔深9.2m处沉积有一条长度约2m的木头, 钢护筒下设到此处遇阻而结束下设, 使得该孔钢护筒埋设于松散的细砂层中且埋设深度只有3m。因木头有弹性, 所以当钻孔施工钻至木头处时会出现钻具跳动异常。因钻头的上下跳动引起木头振动, 从而使木头与砂的间隙扩大。加上江水水位受海水涨潮、退潮的影响, 钻孔孔内泥浆水位与江中水位差最大达4m。以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钻孔孔内泥浆漏失, 从钻孔孔内泥浆出现漏失时的孔深、江水开始出现泥浆污染距离钢护筒的最远距离可知, 泥浆是从孔深约9.5m处经细砂层流到江底, 漏失通道3m~4m。

3.3 泥浆漏失通道参数计算

孔内泥浆漏失通道的截面面积总和A按下式:

A=πd02H1/[2u T (2g H1) 1/2]估算。

式中, A——漏失通道的截面面积总和, 单位为m2;

d0——钢护筒内径, 单位为m, d0=1.4m;

H1——钢护筒孔口至江面的高度, 单位为m, H1=4m;

U——流量系数, 取0.6;

T——钢护筒内泥浆面从孔口面漏失至江面所需时间, 单位为s, T=60s;

G——重力加速度, 单位为m/s2, 取9.8m/s2;

因此20号桩发生钻孔, 孔内泥浆漏失通道的截面面积总和为:

A=π×1.42×4/[2×0.6×60× (2×9.8×4) 1/2]≈0.0386m2。

从πd2/4=0.0386m2可得d≈0.22m。从以上计算可得出, 20号桩发生钻孔孔内泥浆漏失的通道总和相当于直径为0.22m的管道。

3.4 堵漏施工工艺

3.4.1 堵漏浆体的设计

(1) 堵漏材料的选定。20号桩在钻孔施工出现钻孔孔内泥浆漏失时, 施工工地现场技术员前后共计3次采用往钻孔孔内充填黄泥处理, 但均未成功。分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黄泥挤入缝隙的深度不够、黄泥在水中的强度不够。要使钻孔堵漏获得成功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堵漏材料要填充漏失通道大于0.5m; (2) 堵漏材料与周围细砂结成一定强度的混合物, 须承受钻孔内外的压力差。因为该钻孔是在江中的水上平台施工, 泥浆漏失是出现在江面以下, 所以堵漏材料应能在水中硬化并与周围的细砂胶结。因此选用取材方便、经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同时考虑到堵漏后在堵漏材料中钻进的难易度, 决定搭配黄泥使用以降低堵漏材料在水中硬化后的强度, 以便于堵漏后在堵漏材料中可以比较容易进行钻进施工。

(2) 堵漏浆体坍落度的确定。为使堵漏材料能充分填充泥浆漏失通道,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保证用于堵漏施工的堵漏材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2) 灌注堵漏期间要保持一定的灌注压力。根据以往经验, 决定用于堵漏施工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黄泥加水搅拌后形成堵漏浆体混合物的坍落度应控制在230mm~250mm。

3.4.2 堵漏浆体的设备

堵漏浆体搅拌设备,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 决定选用泥浆搅拌机作为堵漏浆体搅拌设备。

堵漏浆体的制作, 采用1∶1水灰比配制纯水泥浆, 水泥为施工现场使用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然后加入适量黄泥混合搅拌, 黄泥为公路施工的填土黄泥经破碎筛分而得。堵漏浆体坍落度用坍落度筒现场检测控制。

3.4.3 堵漏浆体灌注设备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 决定选用水下混凝土灌注设备 (钻机、灌注漏斗、灌注导管) 作为堵漏浆体的灌注设备。

3.4.4 堵漏浆体的灌注量

堵漏浆体的灌注量可按下式:

V=AL1+ (H2+1) πd12/4计算。

式中, V——堵漏浆体的灌注量, 单位为m3;

A——漏失通道的截面面积总和, 单位为m2;

L1——泥浆漏失通道的平均长度, 单位为m, 取3.5m;

H2——钻孔开始漏失处至孔底距离, 单位为m, H2=1.5m;

d1——钻孔直径, 单位为m, d1=1.2m;

因此堵漏浆体灌注量为:V=0.0386×3.5+ (1.5+1) π×1.22/4≈2.96m3, 取3m3。

3.4.5 堵漏浆体的初灌量

堵漏浆体初灌量可按下式:

V1=πd22h/4+πd12Hc/4计算。

式中, V1—堵漏浆体初灌量, 单位为m3;

d2——导管内半径, 单位为m, d2=0.26m;

H——孔内堵漏浆体高度达到Hc时堵漏浆体柱与导管外水压力平衡所需高度, 单位为m,

h=Hwρw/ρc;

d1——钻孔直径, 单位为m, d1=1.2m;

Hc——钻孔初次灌注需要的堵漏浆体面至孔底的高度, 单位为m, 取1.5m;

Hw——孔内泥浆水位至初次灌注需要的堵漏浆体面距离, 单位为m, Hw=5.5m;

ρw——孔内泥浆密度, 单位为kg/m3, ρw=1100kg/m3;

ρc——堵漏浆体密度, 单位为k g/m3, 取2000kg/m3;

因此V1=π×0.262×3.025/4+π×1.22×1.5/4≈1.86m3。

3.4.6 堵漏施工

因江水水位受海水涨潮、退潮的影响, 所以选择海水退潮后, 江水水位较低时进行钻孔堵漏施工。先下设水下灌注导管、灌注漏斗, 使灌注导管管底距离钻孔孔底0.5m;接着用铁丝连接混凝土堵头置于灌注漏斗底往下0.5m的灌注导管内;然后开始搅拌制作堵漏浆体, 普通硅酸盐水泥、黄泥加水经过充分搅拌, 并经过现场坍落度检测合格后, 运送到20号桩施工平台。因为灌注漏斗的体积约为2m3>1.86m3, 满足水下灌注堵漏浆体初灌量的要求, 在灌注漏斗装满堵漏浆体后, 剪断铁丝进行堵漏浆体灌注, 把所准备的堵漏浆体灌注完后用测锤测量钻孔内堵漏浆体浆面高度, 实测孔口至堵漏浆体面距离为7.9m, 达到要求后停止灌注。起管拆除灌注漏斗和灌注导管后加水使钻孔孔内水位至孔口高度, 结束堵漏浆体灌注。自灌注堵漏浆体结束到第二天早上9点经过约21h后观察钻孔孔内水位下降约0.1m, 说明堵漏材料填充泥浆漏失通道效果不错。先下钻采用正循环泥浆护壁钻进到孔深11m, 此时钻孔孔深已穿过原钻孔泥浆漏失孔段, 未见孔内泥浆漏失, 后转为泵吸反循环正常钻进至终孔, 接着第一次清孔、下设钢筋笼、第二次清孔, 直至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桩, 未见异常。至此20号钻孔孔内泥浆漏失, 经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黄泥+水搅拌而成浆体进行堵漏取得成功。

4 结语

绝大多数的工程施工特别是钻孔桩桩基施工都会用到大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而普通硅酸盐水泥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 既能在空气中硬化, 也能在水中硬化, 并把各种粗、细颗粒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这种特性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漏失堵漏。加入适量的黄泥可以调节普通硅酸盐浆体硬化后的强度, 再加入合适的速凝剂或缓凝剂, 还可以调整其浆体的凝结时间。因此,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黄泥、速凝剂或缓凝剂组成的堵漏材料, 能够既经济又有效地处理好钻孔施工中发生孔内泥浆漏失事故。

参考文献

[1]贾崇基, 蔡公达.工程流体力学[M].成都:成都地质学院出版发行组, 1985.

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 篇2

该相关人士提醒说,对符合快速处理条件的交通事故,当事人须立即撤离现场。对于拒不撤离的,交警部门将依法强制撤离,并对当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处以200元罚款。同时,对故意制造或虚构交通事故骗取保险赔款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快速理赔”流程

1.机动车发生2000元以下的财产损失道路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应立即停车,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夜间还需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

2.在确保安全原则下,当事人要对现场进行自助拍照或者摄像、标划停车位置,并迅速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对确实无法进行现场拍照的情况,撤离现场后,必须在安全地方等待承保公司查勘。

3.相互查验驾驶证和保险凭证,按照快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办法中的规定自行确定事故责任。

4.各方当事人均应立即向各自机动车承保的保险公司报案,并获得报案号,听从保险公司的派遣,并填写《机动车轻微财产损失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协议书》,一式两份,确认后签字各持一份。

5.无《协议书》的,当事人应以文字形式如实记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保险凭证号、事故形态、碰撞部位、事故责任等内容,共同签字。

6.需要标划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在固定机动车停车位置时,可用石笔或粉笔在车辆的每个车轮外延中心垂直于地面上标划T形线,如果是多轮的车辆,只需标划前后4个车轮即可。

7.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协议并在撤离事故现场后,需要办理保险理赔的,当事人应当凭《协议书》及相关证据,在协商撤离现场后24小时内到各自承保的保险公司办理定损索赔手续。手续齐全后,保险公司理赔快速处理窗口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结完理赔事项。

特别提示:对于事故中受损车辆,必须经《细则》规定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确认损失后,进行修理,未经保险公司定损而自行修理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赔付责任。

办理保险理赔需带哪些材料

1.事故双方当事人的驾驶证及有效身份证明;

2.事故车辆行驶证;

3.交通事故现场协议书;

4.事故车辆保险单或保险卡。

六种情形应立即报警

1.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机动车交强险标志;

2.驾驶人无有效驾驶证或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证车型不符的车辆;

3.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嫌疑的;

4.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性病原体等危险物品车辆的;

5.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等固定物体的;

6.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一方当事人有下列情形的承担全部责任

1.追尾的 2.逆行的 3.倒车的 4.溜车的 5.开关车门的 6.违法交通信号灯的 7.未按规定让行的 8.机动车因装载的货物遗撒、飘散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 9.其他单方过错行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

智能批处理,快速优化系统服务 篇3

1 通过批处理快速关闭、优化系统服务

2 了解更多的系统服务知识

2 批处理中的多个实用小技巧

本文相关小提示

★如果是在Windows 2000下运行这个批处理,会提示缺少sc.exe,我们可以按提示从网上下载sc.exe复制到Windows 2000的系统目录(如:c:winntsystem32),然后再重新双击执行这个批处理即可。

图1

★针对国内电脑的“中国国情”,中国也有强人制作了相应的优化工具。大家可以从http://work.newhua.com/cfan/200721/XP优化.bat处下载并将得到的rar文件中的“XP优化.bat”解压出来,双击后它会先清理硬盘上的无用文件,接着就会批量地来关闭无用的服务。大家还可以从http://work.newhua.com/cfan/200721/multicontrol.rar处下载得到“多功能系统优化设置控制台 v1”,解压后运行其中的“系统优化设置控制台.bat”,按提示操作即可对系统进行优化(见图2)。

图2

Windows 2000/XP中的服务很多是无用的,有的服务开着不仅消耗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安全问题。因此,一般管理者都会建议大家在安装完Windows后将一些服务关闭。但是许多人对系统并不熟悉,更严重的是多数系统服务的说明是英文的,要一个个查找并关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平时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些批量关闭服务的好办法,值得大家一试。

智能批处理关闭系统服务

国外有人制作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批处理文件,执行后只需要简单选择一下,即可按需优化、关闭你系统中无用的那些服务。首先从http://www.ntsvcfg.de/svc2kxp.zip处下载文件,解压后双击执行其中的svc2kxp.cmd(批处理文件),将会打开如图1所示的一个命令行窗口,其中列出了四个选项:LAN(局域网)、Standard(标准)、ALL(全部)、Restore(恢复)。

(1)LAN:局域网机器

LAN适用于需要使用局域网的机器。它将会尝试着关闭所有的打开端口,但是一些诸如自动更新、计划任务,还有SMB(Windows本身的共享服务)等服务并不会关闭。如果你需要在局域网内访问共享文件夹或打印机,则请选择此项。

(2)Standard:标准型机器

Standard适用于带有Internet连接但没有局域网的独立机器。相对于第1项,它将会尝试着关闭所有的打开端口,并且SMB(Windows本身的网络共享服务)也会被关闭。因此,如果你不需要访问局域网内的共享文件夹或打印机,则选择此项。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此项前,如果是在Windows 2000上,则会尝试关闭所有的端口。如果是在Windows XP上,则可能必须先手工禁止掉计划任务才可以关闭所有的端口。

(3)ALL:最大优化机器

此方案则是使用了该网站上网友们讨论出的优化方案,几乎把除了几个核心的服务外的其他服务全禁了,如果你的机器只是单独上互联网,则可以使用此项,但是将不能访问局域网内的资源。由于它有点过于激进了,所以大家还是慎用。

(4)Restore:恢复先前设置

此项操作的功能是恢复到之前的系统设置,在一些机器上运行会提示写入注册表错误,不过可以忽略,并不影响使用。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相应的数字键进行选择,比如按下数字键“2”,再按回车键确认,即可自动进行一系列处理。如果优化后系统有问题或感觉效果不佳,还可恢复到之前的设置,重新双击运行svc2kxp.cmd后,按下数字键“4”,再按回车键确认,将会显示Undo last changes [y/n]?(恢复到上一次的改变吗),按Y键再按回车键确认就可以恢复了。

上面的脚本程序,如果运行后不想进行选择了,可直接关闭命令行窗口,或者按Q键退出即可。

知识延展

★svc2kxp.cmd到底做了什么?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果你不放心svc2kxp.cmd到底对系统做了什么,可以在文本编辑器中打开这一文件一探究竟。

这个批处理中大量使用了类似“if [/I] 字符串1==字符串2 goto :标号”的语句,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一命令是对字符串1和字符串2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跳转到(goto)标号所在的位置执行命令。标号一般以冒号跟一个单词的形式表示,如“:START”。方括号括起的“/I”,表示这一参数可有可无,如果有这一参数,则表示比较字符串的时候忽略大小写的区别。比如脚本中有:

if /I "%CHS%"=="1" (

set SELECT="/lan"

goto :SKIP_MENUE

)

就是比较用户按的键是否等于1,如相等,就会设置SELECT变量为"/lan"并跳转到标号“:SKIP_MENUE”处开始执行。其他以此类推。掌握了这个,就可以在批处理中加上自己定义的菜单项了。

一次窑砖窜窑事故的快速处理 篇4

1 原因分析

此次大修窑内耐火材料从窑口更换至64m处, 同时把50m处的挡砖圈断面尺寸由60mm×40mm更换成180mm×50mm, 砖直接砌于挡砖圈上, 改造前后挡砖圈与耐火砖结构见图1。

发生红窑现象后停窑检查发现, 50m前的耐火砖纵向前移窜窑, 使挡砖圈上一环砖与挡砖圈后的一环砖相距130~160mm, 部分挡砖圈直接暴露在炙热的气流中 (见图2) , 导致筒体出现局部高温现象。幸好停窑及时, 如果砖再往前窜20mm, 挡砖圈上这环砖就会整体垮塌下来, 造成更为严重的垮窑事故。

从中控室窑操记录可以看出, 检修时更换的三档托轮及瓦存在瓦研磨不合适、托轮调整不到位和附属设备故障等问题。3月18~28日期间每天都有上述问题出现, 造成频繁停窑, 打乱了正常的升温制度及转窑制度。反复升温和长时间低温转窑, 导致耐火砖预留膨胀纸板烧毁, 但耐火砖膨胀量没有达到预期膨胀要求, 转窑时各环砖在重力作用下向前滑移填补膨胀纸板位置, 这是耐火砖前移窜窑的主要原因。

2 处理措施

此次事故发生于刚检修后, 为了不影响公司生产任务的完成, 要求尽量快速修复。根据检修时加工砖砌筑的位置及加工砖的宽度 (120~140mm) ,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 把50m处挡砖圈前的一环加工砖拆掉;

2) 在拆掉加工砖的位置放入薄型液压千斤顶, 用薄型液压千斤顶沿360°多点往后顶前窜了的三环砖 (见图3) , 顶至一环整砖的宽度 (198mm) , 使加工砖后面至挡砖圈上的砖复位一部分;

3) 在加工砖的位置上重新镶入一环整砖;

4) 挡砖圈上的一环砖被顶回一部分后, 剩余宽度为70~80mm, 在挡砖圈上焊接高度为120mm的耐热扒钉, 然后浇筑G-16K浇注料 (见图4) 。

3 结束语

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 篇5

第一条为保障本市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缓解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上,机动车之间发生的造成车物损失或者人员轻微伤,且车辆能移动的交通事故,由当事人依照本办法自行协商解决。

第三条发生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夜间还须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相互记下车牌号和联系方式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协商解决。

其他车辆遇到事故车辆撤离现场时,应当让行,确保安全。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驾驶人应标划现场,迅速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报警,等候交通警察处理:

(一)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及其他设施的;

(二)无检验合格标志的;

(三)无交强险标志的;

(四)未在本市投保交强险的;

(五)一方逃逸的。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驾驶人应立即报警,在现场等候交通警察处理:

(一)车辆无号牌的;

(二)驾驶人无驾驶证的;

(三)驾驶人饮酒的。

第六条发生单方交通事故仅造成自身车辆损坏的,驾驶人应迅速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向保险公司报案,等候保险公司处理。

第七条一方当事人有下列情形,另一方当事人无下列情形的,有下列情形的一方为全部责任:

(一)追尾的;

(二)逆行的;

(三)倒车的;

(四)溜车的;

(五)开关车门的;

(六)违反交通信号的;

(七)未按规定让行的;

(八)依法应负全部责任的其他情形。

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当事人负同等责任。

第八条双方车辆均在本市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的,当事人应相互查验驾驶证和保险凭证,自行确定赔偿责任,并向各自保险公司报案,在获得保险公司报案号后,填写《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各执一份。

第九条一方当事人负全部责任的,双方当事人到全责方保险公司办理理赔。全责方保险公司负责双方车辆的查勘定损,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赔付。无责方损失在2000元以下部分由全责方交强险进行赔付;超过2000元的部分,通过全责方的商业三者险进行赔付。全责方未投保商业三者险的,由全责方当事人自行承担。

无责方无损失或损失轻微,不要求赔偿,也应向其保险公司报案,并填写《机动车交

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

第十条双方当事人负同等责任的,可就近到任何一方保险公司办理定损。受理方保险公司必须无条件为双方车辆查勘定损,并向当事人出具双方车辆查勘报告、估损单以及保险公司所需的理赔资料。

(一)事故车辆双方损失均不超过2000元的,双方保险公司依据查勘定损受理方保险公司出具的查勘报告和估损单,在交强险限额内,分别对各自承保车辆进行赔付。

(二)一方损失超过2000元的,受理方保险公司应通知对方保险公司共同查勘。2000元以内部分,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赔偿;超过2000元的部分,根据事故责任在商业保险责任范围内按比例承担赔偿。未投保商业保险的由当事人按事故责任比例承担赔偿。第十一条发生交通事故后,一方当事人逃逸的,另一方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对投保商业车损险的受害方的车辆损失,由其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按规定先行赔付。案件侦破后,由保险公司向逃逸方追偿。

第十二条对应当自行撤离现场而未撤离妨碍交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拖移其车辆至不妨碍交通地点;造成交通堵塞的,依法对驾驶人处以200元罚款;驾驶人有其他交通违法行为的依法一并处罚。

第十三条对肇事逃逸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驾驶人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记12分;保险公司按规定应于次年上浮逃逸车辆保险费。第十四条对故意制造或虚构交通事故骗取保险赔款的行为,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内外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概况 篇6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与地铁相比, 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建设成本低。地铁的建设成本为每公里4亿~8亿元, 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成本为每公里0.2亿~0.5亿元, 通常建设1公里地铁所需要的资金可以建成10~20公里的快速公交线路。二是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建设时间一般不到地铁的一半, 而且可以分阶段实施, 实现部分线路提前运营。它可随城市发展而变化, 并可与地铁等其他交通形式结合, 形成综合快速公交系统。三是运营和维修成本低。快速公共汽车系统的运营和维修成本远低于地铁, 而且可以做到商业化运营, 运营成本优势明显。因此, 快速公交系统在国内外一些大城市越来越受到青睐。

1. 库里蒂巴

库里蒂巴是巴西第三大城市, 市区人口159万, 面积432平方公里, 交通工具总计65.5万辆。20世纪60年代, 库里蒂巴市出台了城市总体规划, 实施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的一体规划, 成功引导了城市沿5条主轴线向外有序发展, 有效缓解了中心区的交通拥挤, 大大改善了城市风貌, BRT也由此诞生。库里蒂巴市将BRT定位于城市交通的主体, 于197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BRT线路。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共有巴士专用道74公里, 6条公交主干道构成250公里长的“快速巴士”干线, 340公里长的支线通过布置在战略位置的中转站向主干线输送乘客。库里蒂巴市的公交出行比例高达75%, 日客运量高达190万人次。

2. 波哥大

波哥大是哥伦比亚的首都, 面积1 737平方公里, 人口750万。波哥大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在中央政府和私营企业的支持下, 地方政府制订了一个整体化交通战略, 提倡非机动化交通, 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建设巴士快速公交系统。2000年开工建设, 当年年底建成开通了第一阶段42公里中15.5公里的一段线路;第二阶段到2006年10月, 共有长达85公里的快速公交线路建成投入运营;第三阶段的38公里已于2008年底完全建成并投入运营。服务覆盖整个波哥大市85%区域的快速公交系统总长将为388公里, 共分8个阶段建设, 在2026年将全部建成。快速公交系统实施后, 每辆公共汽车每天平均运送1 596人, 比该市传统公共汽车高5倍。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9%, 受伤人数下降83%, 污染成分减少40%。以前, 主要道路上公交运送速度在12~18公里/小时, 而巴士快速公交系统的主干线速度提高到26.7公里/小时, 使用该系统的乘客出行时间平均缩短32%。

3. 渥太华

渥太华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1974年, 地区会议通过一项多中心城市规划。这一新的城市规划方案确立了快速公交系统的主导地位。市政规划中心通过详尽的不同交通模式的方案比较, 最终采用了快速公交系统作为该区域内公共交通的骨架。

渥太华的快速公交系统被认为是北美最综合的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它包括公交专用道系统上的车站和高速路上预留的道路。该系统日送旅客20万人次。渥太华公交出行占当地全天机动车出行量的25%, 高峰小时到达城市中心70%的出行由公交系统承担。快速公交专用道系统成为当地公交系统的核心。该系统单位线路长度运送的人公里数是当地传统公交系统的10倍, 就这一点来说, 它比很多轻轨系统都要出色。

4. 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地处澳大利亚东海岸中部, 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政府借鉴渥太华市公共交通政策的成功经验, 提出了发展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 公交开支将达到市政府开支的10%。在未来的15~20年内, 政府将投资6亿澳元来兴建公交专用道路;在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并有专门优先的信号装置;鼓励合乘, 提供专门车道或与公交车道合用。

布里斯班的东南巴士专用道于2001年4月开放, 宗旨是满足城市交通长期机动方面的需要。东南专用道投入运行以后的头6个月, 与前一年相比, 同样线路的乘坐率提高了12%。巴士专用道迅速得到公众欢迎, 经过一年营运之后, 每周额外增加2.7万乘客, 核心区的乘客量上升45%。

5. 北京

2004年12月, 国内首条BRT线路北京南中轴线一期试验段投入运营, 线路全长5公里。按照北京市交通委的总体规划和部署, 2008年前建成南中轴、朝阳路和安立路3条快速公交线路, 长达60公里。目前, 北京继南中轴线投入运营后, 又有向北的安立路、向东的朝阳路, 这两条快速公交投入运营。另外, 阜石路、白颐路和广渠路快速公交已经列入规划。快速公交将与地面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形成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及几条主要放射线路的不同层级的客运网络, 为城郊接合部提供优质的交通服务。

6. 杭州

杭州BRT1号线路, 全程长28公里, 2006年4月投入运营。规划在2010年建设9条, 线路总长142公里;2020年建设11条, 线路总长达162公里。

7. 深圳

深圳2006年底, 城市常住人口已突破1 000万, 汽车保有量已接近100万辆, 居民每日机动化出行需求总量超过1 000万人次。为满足客运机动化出行的需求, 深圳市借鉴波哥大等城市的发展经验, 需要通过BRT的建设, 加快推进常规公交经营企业、管理、线路和运营的整合, 实现公交一体化发展。深圳市计划2006~2010年建设5条BRT公交线路, 总长101.9公里。BRT1号线2008年已投入运营。

8. 昆明

在“公交优先”交通政策指导下, 昆明规划了总长40公里左右的“井”字型公交专用道路, 可为城市中心区75%以上地区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规划路名及长度:北京路长14.5公里, 人民路长9.9公里, 金碧路长6.7公里, 西昌路长9.0公里。目前已建成25.9公里, 对北京路延长线的4.5公里按BRT标准进行改造。

9. 常州

常州市政府用投资建设一条地铁一年不到的利息资金 (总投资3.5亿人民币) , 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成一条长24.5公里的BRT线路。快速专用道设在路中间, 选用右开门, 与支线车同台换乘。BRT1号线在2008年1月1日开通运行, 共设23对中间站、2个首末站、1个保养场。全线开通首日客运量达7.1万人次, 目前日均客运量约10万人次。

这条BRT线路成为常州公共交通客运走廊已是不争的事实。它承担了全市日客运量的10%以上, 增加公共交通分担率3% (达到21%) 。它还带动了公共汽车线路整合, 配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措施, 既强化了公交专用路的路权和优先通行权, 又减少了公共汽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常州BRT项目在车辆选用上, 突出了环保化、高标化、低地板、电子化和可靠性特点。抽样调查表明:市民对政府建设BRT举措的赞同度高达86.7%。

1 0. 广州

广州市首条快速公交系统试验走廊——中山大道BRT试验线呈东西走向, 西起天河区的广州大道, 东至黄埔区下元, 全长22.9公里, 设32对路中车站。试验线的BRT系统采用“封闭走廊, 灵活线路”运营模式, 超过70%的常规公交线路在线路整合和归并后, 进入专用道行驶。试验线建成后, BRT专用道设在道路中央, 两侧维持双向6车道供社会车辆通行。同时, 沿着人行道设置彩色自行车专用道, 道路规划红线宽60米。

1 1. 济南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系统 篇7

飞行试验的目的是满足设计需求、提供可靠数据,因此试验机数据处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了满足定型飞机海量数据的数据处理要求,提出了关键参数快速处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并且研制成功、开始应用。

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及数据处理流程能够满足当时的试验数据处理要求,但是在ARJ21定型试飞过程中,测试参数激增到了6 000个左右,甚至更多,地面卸载及处理时间大致增长到飞行时间的1.5~2倍[1]。在参数过多的情况下,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试验机试飞效率,并已经无法满足试飞工程师快速获得结果数据的要求。为了能够实现飞行任务结束后的短时间内获得数据处理结果,设计研制了飞行试验机载关键参数快速处理系统,将传统模式下的事后处理改为飞行中即时处理,待飞行结束后即可得到处理结果。关键参数快速处理系统结合了现有成熟的数据处理方法,包含了实时操作系统下具有接收、解包、处理、记录IENA网络数据流功能的实时处理软件,还包括了符合机载环境要求的基于嵌入式多核处理器硬件架构及硬件平台。该系统在成功研制之后,通过了各类例行试验及实验室验证,并在某型运输机的飞行试验中进行了应用验证,其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实际应用的要求。

1 国内外现状

纵观国外飞机试飞情况,无论是空客的A380、A330、A400M还是波音787,在试飞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机载实时处理系统的作用。在国外大型运输类飞机的试飞以及基于运输类飞机的特种飞机试飞都无一例外地采用机载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对整个试飞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实时处理[2]。如波音公司进行B747、777等飞机的试飞时使用了在当时可谓功能强大的“机载实时数据分析与监视系统”(ADAMS)[3],在长达10多个小时的试飞过程中不仅对一些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视,同时在飞机上试飞工程师还可以对部分试验科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处理可达总量的50%~60%。在飞行结束后,还可再借助于地面系统的支持和工程化、系统化地进一步完成试飞数据的处理工作,使得数据处理周期大大缩短。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已经在Y7飞机的定型试飞任务中采用机载实时系统执行实时监控任务[4],但因受到技术的限制,无法实现试验数据的机上实时同步处理,因而在每次飞行试验过程中,仅能使用机载数据记录系统记录所有试验参数的原始二进制码值,并只能待飞行结束后,才能进一步提取出各个课题所需的飞行试验参数数据,延缓了下一次飞行试验计划的制定,也影响了整个飞行试验的周期。

2 飞行试验机载关键参数快速处理系统

据统计,现阶段试验机的测试参数已经达到20 000个左右,加之飞行时间长,机载数据记录文件占用空间大,事后数据处理步骤繁多,导致了数据处理用时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飞行试验机载关键参数快速处理系统采用了实时操作系统,基于多核处理器的数据处理应用软件架构,实现了机上网络数据的接收、解包,以及实时数据的工程量转换、结果数据的分组记录等功能,完成了关键参数的快速处理。

2.1 系统硬件设计

快速处理系统硬件包含了基于双核1.8 GHz处理器芯片、1 000 Mb/s以太网口的嵌入式计算机,以实现对机载网络IENA数据流的实时采集、解包、校准、计算、分组和存储等功能。机载网络IENA数据流从以太网口输入,由嵌入式系统处理器内核1完成IENA网络数据流的解包,然后将解包后的数据通过DMA方式直接传输至处理器内核2,接着由处理器内核2完成实时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包括参数取位、拼接、工程量转换等,最后传送至嵌入式计算机的RAM中,并由嵌入式计算机将数据结果存盘至固态硬盘SSD中。快速处理系统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其模块逻辑结构及数据流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2.2 实时处理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的软件部分基于Visual C++及Lab VIEW平台开发,其核心的实时数据处理模块采用了目前较先进的嵌入式实时技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高可靠性[5]。系统采用Pharlap ET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Pharlap ETS是与RT Linux、QNX以及Vx Works V同级别的嵌入式实时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测量控制及仿真领域。另外,关键参数快速处理单元配置软件的全部操作采用了图形化的人机界面,能方便、直接、快速完成机载系统的配置。通过配置操作,关键参数快速处理单元可在开机后自启动,首先完成系统自检,判断系统的工作状态,如果正常则进行下一步工作,同时将设备面板的“工作正常”指示灯闪烁,反之不闪烁。待系统正常启动后,配置计算机将通过网络接口,完成对飞行参数的备份记录及快速处理系统的配置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分析下载带头文件、选择提取参数通道、设定所需参数配置以及系统的各项配置参数。随后软件进入循环连续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与存储流程。关键参数快速处理单元软件流程如图3所示。

关键参数快速处理单元系统软件可分为事先准备软件、采集信息管理模块、实时网络数据采集模块、IENA数据解包模块、实时数据处理模块、实时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快速导出软件组成,其结构组成如图4所示。

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以功能来划分各个不同的子模块,主要子模块完成的功能及实现方法如下描述。

2.2.1 事先准备软件

飞行试验事先准备软件,通过机载采集信息及监控信息的引入、定义、编辑等操作,生成用于机载实时处理系统、地面实时监控系统、数据预处理系统和数据二次处理系统的SETUP文件。飞行试验事先准备软件由多个独立的模块组成,包括测试参数导入模块、测试参数编辑模块、提取参数名组模块和带头文件生成模块,其功能结构如图5所示。

2.2.2 系统配置模块

系统配置模块运行于配置计算机上,通过网络接口,完成对飞行参数备份记录及快速处理器系统设置工作,例如下载带头文件、选择提取的参数通道、设定所需参数配置以及系统设置的各项配置参数等。系统配置模块的用户图形界面如图6所示。

2.2.3 实时网络数据采集模块

实时网络数据传输模块运行于关键参数快速处理单元中,主要用于完成基于实时系统的网络数据接收及发送工作。机载数据采集终端将采集的数据采用组播方式以基于UDP协议的IENA数据包格式发送至机载测试网络[6,7]。每个IENA数据包以太网帧都是由MAC头信息(14个字节)、IP头信息(20个字节)、UDP头信息(8个字节)、IENA数据包和MAC层帧序检查(4个字节)五部分组成。

2.2.4 网络数据流解包模块

模块运行于关键参数快速处理单元中,依据任务需求,系统可同时完成1 200个动态通道的数据接收和解包。

2.2.5 实时数据处理模块

完成自定义通道的挑选、工程量转换等数据处理工作。

2.2.6 实时数据存储模块

实时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测试过程中记录的试验参数数据,其可使用的数据存储空间不小于250 GB。

3 系统性能及优点

关键参数快速处理系统可以直接建立与机载测试网络的链接,完成KAM4000机载网络IENA数据包的采集与解包[8],支持不低于64位的参数采样率及不少于1 200个通道参数的实时处理,并且能够完成8 h以上不间断采集数据持续记录,且以电子盘作为记录介质,可将结果数据快速导出。同时,系统可根据预先加载的SETUP文件和参数组文件完成对实时接收的机载网络数据包进行解包和参数挑选,进而完成计算任务。计算包含了线性、多项式、双曲线、抛物线、点对分段等多种工程量转换算法,还可完成直线、双曲线、抛物线、点对和多项式等校准工作。

该系统已经经过Y7飞机的科研试飞验证,验证表明:数据准确、稳定可靠。传统的数据事后处理模式需要以下四个步骤:解原始包、数据分路、位流分析和数据预处理,以ARJ21试验机飞行3 h为例,完成事后预处理的时间大致在5~6 h,而采用快速处理模式可以在0.5 h内让试飞工程师拿到预处理结果数据,大大提高了试飞效率。

基于以上良好的系统性能,快速处理系统突破了过去传统的型号数据处理模式,不需要经过地面卸载及位流分析,做到了飞机落地即可进行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试飞数据处理效率。由于数据处理模式的改进,在系统的研发过程中,专门针对飞行试验网络数据制定了标准数据处理流程、接口定义文件等,形成了较完善的飞行试验网络化数据处理标准,用以配套网络化测试系统在行业内的推广。同时,关键参数快速处理单元采用预先分配内存技术,使用时间戳索引完成数据包时间的快速对齐,确保了关键参数数据处理结果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另外,系统在网络层上采用了访问控制列表(ACL)技术,通过匹配KEY字方式,将需要的数据包路由到指定端口输出,解决了高码率传输过程中的易丢包难题。

4 结语

飞行试验机载关键参数快速处理系统基于对机载测试设备的深入分析研究,以飞行试验信号产生源KAM4000机载测试系统为切入点进行设计研发,采用了嵌入式多核处理器为硬件架构平台、实时系统为软件支撑环境,解决了飞行试验IENA数据采集、关键参数数据分析处理及连续不间断存储的难题。由于系统结合了嵌入式多核处理器硬件技术低功耗、小尺寸和高性能的硬件特性,及实时系统软件良好的实时处理特性,从而保证了关键参数快速处理单元从数据采集、处理到数据存储的实时性。同时,快速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多路信号的实时监控,以针对不同试飞科目生成对应的结果文件,并在配置选项上,能够实现算法选择、处理参数选择以及数据处理结果存储格式选择。另外,快速处理系统相较于机载记录系统,增加了数据预处理功能,可以直接获得物理量,增强了维护性。

飞行试验机载关键参数快速处理系统不仅适用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快速处理,同时还可以应用到航天、舰船以及航空工业其他领域中,以作为装机的机载测试设备。

摘要:飞行试验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快速处理已成为国内外试飞机构争相解决的重要技术。在试验机的机载实时系统中增加关键参数快速处理单元,不需经过地面原始数据下载及位流分析等操作,利用空中飞行时间,在机上完成部分数据预处理及结果分组存盘,确保试飞工程师在飞行结束后可以直接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二次分析。关键参数快速处理单元解决了海量试飞数据处理的技术难题,对提高单次试飞效率及缩短型号试飞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试飞测试,数据处理,机载设备,IENA

参考文献

[1] 戴明祯.数字信号处理的硬件实现[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

[2] 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LYONS Richard G.Understand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M].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2004.

[4] 袁炳南,张建琳.PCM与网络数据采集系统技术分析[J].测控技术,2009,28(4):29-31.

[5] 侯俊杰.深入浅出MFC[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6] 任丽丽,张志杰.基于LabVIEW的串口数据采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7):56-57.

[7] 柴敬安,廖克俭,张红朋,等.LabVIEW环境下的虚拟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J].自动化仪表,2007(zl):180-181.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系统 篇8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阈值分割,图像处理,边缘检测

空心胶囊是药品的主要封装方式之一, 成品胶囊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类型的缺陷, 所以, 在胶囊生产过程中胶囊的缺陷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国内许多制药厂仍采用灯检的方法进行缺陷胶囊的检测, 即依靠工人用眼睛来逐个观看胶囊, 从色泽与外形轮廓等特征来判定是否合格。这种传统分拣方法不仅速度慢、效率低、不合格胶囊漏检率高, 还会引起二次污染, 影响胶囊质量。目前的胶囊检测设备的主要缺点是检测速度慢、检测精度低、可检测的缺损类型单一[1,2]。

针对这些弊端, 本文提出一种双通道胶囊外形快速检测系统, 采用Opencv的编程环境, 设计近红外以及可见光的双通道方法, 提出一种方形滑块算法来区分胶囊各部分的边界, 并通过选择中值滤波算法和Canny检测算法来提高胶囊的检测精度, 通过优化算法来提高检测速度。本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医用空心胶囊进行360°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测, 在医用空心胶囊外形的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性[3,4]。

1 胶囊外形快速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胶囊外形快速检测系统的结构

胶囊外形快速检测系统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其中主要包括工控机、I/O卡、多部相机 (两个黑白相机和三个彩色相机) 以及接近开关等。本系统中工控机控制多部相机进行胶囊多方位采集以及外形缺陷检测, 接近开关和剔除装置分别用于实现胶囊计数和不合格胶囊的吹气剔除。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胶囊表面缺陷的全面、快速检测, 系统采用双通道方式对胶囊外形信息图像进行采集, 即近红外通道和可见光通道。其中, 近红外通道由黑白相机、背光源组成, 两个黑白相机串行紧密排列, 每个黑白相机视场内对应胶囊数为n, 利用胶囊经过近红外透光照明成像所得到的灰度图实现胶囊主体缺陷检测;可见光通道由彩色相机、倾斜照射的条形光源组成, 两个彩色相机分别正对胶囊两端面进行放置, 另一个彩色相机正对胶囊体进行放置, 每个彩色相机视场内对应胶囊数为2n, 利用胶囊表面经过条形光源高亮照明成像所得到的彩色图实现胶囊两端面的缺陷检测以及颜色的识别检测。双通道胶囊检测布局图如图2所示。

1.2 胶囊外形快速检测的工作原理

胶囊外形快速检测系统的系统处理流程图如图3所示。首先由接近开关对胶囊进行计数以及定位, 若按每个黑白相机采集3个胶囊图, 则2个黑白相机采集6个胶囊图, 与此同时单个彩色相机也采集6个胶囊图, 所以接近开关对胶囊进行1个6的整数倍的计数。若为6的整数倍则采集胶囊灰度图像, 否则跳回重新计数。采集到的灰度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 进行是否合格的判定:若合格则直接输出彩色相机光源开关信号;若不合格则标记该不合格的胶囊位置, 等待剔除, 并且不合格计数加1, 再输出彩色相机光源开关信号, 进行彩色相机的采集。彩色相机采集到的彩色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 进行是否合格的判定:若合格, 则直接结束此胶囊的检测, 进行下一胶囊的检测;若不合格则标记该不合格胶囊位置, 等待剔除, 若该胶囊与灰度图像中不合格胶囊不重复, 则不合格计数加1。最后进行不合格胶囊的吹气剔除, 结束此胶囊的检测, 进入下一胶囊的检测。

1.3 胶囊表面完全展开设计

即使通过背光源的照明方式, 也不能完全解决视觉系统拍摄存在盲区的问题, 一次采图也只能得到胶囊上表面的图像, 而下表面则容易被忽略。通过对胶囊表面进行完全展开设计使得胶囊表面能够完全成像。实际运行中由于不能完全保证纯滚动, 需要通过多次图像采集来获取一个胶囊完整表面。

为了得到一个完整胶囊表面, 在胶囊随着传送链板在光滑转盘上滚动过程中, 可按图4所示依次在位置1~位置3展开其表面, 即:位置1处, 胶囊展开其0°~120°的表面, 触发相机采集得到图像1;滚动至位置2处, 胶囊展开其120°~240°的表面, 触发相机采集得到图像2;滚动至位置3处, 胶囊展开其240°~360°的表面, 触发相机采集得到图像4。通过3次图像采集便可较完整的得到一个胶囊的表面。

2 胶囊外形快速检测系统的软件开发

胶囊外形快速检测系统的软件开发部分是由多路测量数据采集后根据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输入工控机, 由测量软件控制处理, 最后保存数据, 在液晶屏上显示检测结果。具有检测、查看、设置、删除、通信等基本功能。

胶囊缺陷大致可以分为4类:1) 胶囊外形尺寸不良, 如超长、超短、形变、瘪壳等;2) 胶囊表面瑕疵, 如黑点、油污、红异色点、气泡、孔洞等;3) 胶囊内部残损, 如残缺、开裂、划痕等;4) 胶囊其他缺陷, 如梅花头、混色、顶凹等。胶囊灰度图像如图5所示, 胶囊彩色图像如图6所示, 其中图6a为正视图像, 图6b和图6c分别为胶囊两端面图像。本文采用双通道的方法对如上缺陷进行逐一检测, 近红外通道由黑白相机、背光源组成, 主要采用形态学算法对胶囊进行分段提取 (胶囊帽、体和结合体) , 并分别进行缺陷检测, 主要检测胶囊残损和胶囊表面瑕疵等缺陷。可见光通道由彩色相机、倾斜照射的条形光源组成, 主要进行高亮点的提取, 并进行缺陷检测, 主要检测胶囊尺寸不良以及胶囊其他缺陷。

2.1 图像处理流程

为了节省图像处理的时间, 在缺陷检测中采用了黑白胶囊模板和彩色胶囊模板。模板图像的处理, 在检测图像之前需要进行合格标准胶囊图像的读取, 用以作为模板。此处首先读取合格标准胶囊灰度图像, 提取单个胶囊轮廓, 进行特征参数计算并得到胶囊上下两个端点的坐标。然后读取合格标准胶囊彩色图像, 提取单个胶囊轮廓, 进行形态学运算提取高亮点。

胶囊黑白相机部分对应的灰度图像流程如图7所示。首先读取黑白相机采集到的待检胶囊检测图像, 进行一个旋转平移的位置校正。运用形态学算法分别提取胶囊结合体、胶囊帽和胶囊体三部分, 并进行胶囊残损缺陷的检测, 然后分别对提取的三部分胶囊进行边缘检测, 并用孔洞填充算法提取表面缺陷, 进行胶囊表面瑕疵缺陷的检测。

胶囊彩色相机部分对应的彩色图像流程如图8所示:首先读取彩色相机采集到的待检胶囊检测图像, 提取三通道颜色特征参数, 为了弥补外界光强的干扰, 进行颜色空间的转换, 把RGB图像转换为HSV图像, 并进行颜色判别。对滤波后的图像, 应用双阈值分割算法提取单个胶囊端面的轮廓图, 然后进行边缘检测, 孔洞填充算法提取高亮点, 进行胶囊端面缺陷检测[5]。

2.2 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

采用全局阈值算法、自适应阈值算法和双阈值算法分别对胶囊轮廓进行初提取。由于胶囊槽的影响, 使得胶囊原图像的灰度分布更加不均匀, 带有胶囊槽的合格胶囊灰度直方图如图9所示, 胶囊轮廓初提取效果图如图10所示, 其中图10a为带有胶囊槽的胶囊原图像, 图10b为全阈值T=125时的胶囊图, 图10c为自适应阈值提取的胶囊图, 图10d为上阈值T1=220, 下阈值T2=80时双阈值分割后的胶囊图[4,5]。

噪声的存在使得胶囊图像同一区域内的像素灰度值呈现不均匀性。传统的阈值分割方法对于灰度渐变或者灰度不均匀图像的分割结果不理想。由于全局阈值和自适应阈值多为一个阈值, 不能很好地将胶囊从背景中分离, 而且全局阈值只考虑像素本身的灰度值, 对噪声很敏感。而双阈值分割算法能在较好地保留整个胶囊轮廓的同时可以尽量去除胶囊槽背景, 所以选用双阈值分割算法来进行胶囊轮廓的初步提取[6,7]。

2.3 方形滑块分割算法

方形滑块分割算法, 尽管胶囊帽、胶囊结合体、胶囊体灰度均匀性不好, 但是三部分的分界处还是有较明显的灰度跳变, 设计方形滑块分割算法进行胶囊结合体的提取。方形滑块分割算法首先要对处理的像素选择一个合适的模板, 此模板由相邻的某些像素组成, 用模板像素的平均值来替代原像素值

式中:x是像素横坐标;y是像素纵坐标;f (x, y) 是原像素值;g (x, y) 是模板像素平均值;M是模板像素个数。

本文方形滑块分割算法采用3×3模板, 模板参数H为

方形滑块分割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选择3×3的模板, 进行顺序检测, 然后指定一灰度值为中心, 在它的连通八领域内寻找灰度值, 并求取这9个灰度值的平均值, 如此平均值和下一个灰度中心求取的平均值之差在阈值线内, 则提取此中心灰度值, 根据其横纵坐标值, 提取边缘, 进而根据已提取的胶囊结合体, 通过形态学算法提取胶囊帽和胶囊体。胶囊提取图如图11所示, 经验证, 本算法在保证能够完整提取胶囊三部分的基础上拥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快的速度。

2.4 边缘检测算法研究

胶囊图像的灰度像素值在胶囊缺陷处会发生剧烈的跳变, 通过边缘检测算法来提取胶囊的缺陷特征, 可以进行胶囊残损和尺寸不良等缺陷检测。

图12为4种边缘检测算子对胶囊进行提取的效果图。Roberts算子抗干扰性弱, Sobel算子会随着卷积模板的增大, 出现定位不准确的缺点。LOG算子会当边缘宽度小于算子宽度时, 导致区域边缘细节信息丢失。而Canny算子能检测真实边缘, 也能滤掉伪边缘, 对单个边缘点只有单个响应, 检测到的边缘信息与实际边缘信息最近。所以选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8]。

2.5 孔洞填充算法研究

通过边缘检测使得胶囊图像缺陷信息更加明显, 应用一些形态学图像处理算法已经能提取部分缺陷, 这类缺陷主要集中在尺寸或者胶囊结合部位, 但是有些缺陷比如孔洞之类的在胶囊内部则很难被提取, 采用一种孔洞填充算法来对胶囊表面瑕疵缺陷进行识别提取。孔洞填充算法, 首先对边缘检测后的胶囊图像进行孔洞寻找, 寻到的孔洞按顺序进行标记, 并计数, 然后分别计算各孔洞的面积, 与预设面积线进行比较, 若小于则进行一种全亮色的填充。此种算法可有效识别提取油洞、黑点、孔洞、划痕等缺陷。

图13为灰度图像提取的孔洞缺陷。由孔洞填充算法得到孔洞面积后, 与所设阈值面积线进行比较, 若大于设定阈值, 则判定为缺陷;若小于设定阈值, 则判定为合格。

彩色图像由于使用条形光源进行倾斜照射, 经过背景的反射会在胶囊表面留下高亮区域, 在检测缺陷之前需要提取高亮点。图14为采用孔洞填充算法对彩色胶囊端面提取的高亮点。最后计算高亮点像素总值, 并与模板图片的高亮点像素值进行比较, 根据预设阈值线, 判断是否合格。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所开发的双通道胶囊外形快速检测系统的有效性, 对其进行了实验, 采用医用空心胶囊0#号黄绿胶囊为实验对象, 分5次进行同批次胶囊检测, 每批次为10 000粒, 其中合格数为6 310粒, 不合格数为3 690粒, 实际检测效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在速度达到8.4万粒/小时时, 次数1、4、5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胶囊不合格品和合格品, 但是次数2、3中会有2粒胶囊原为合格却检测为不合格, 检测准确率为99.98%。

4 结论

本文研发了一套基于图像处理的双通道胶囊外形快速检测系统, 并对其进行了实验, 实验表明能较好地检测胶囊缺陷, 检测速度达到8.4万粒/小时, 检测准确率为99.98%。本系统通过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胶囊图像的特征提取和缺陷识别中, 完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胶囊检测领域的应用, 优化处理算法, 促进对图像更智能的处理、识别和理解。在传统分割算法的基础上, 应用双阈值分割算法提取胶囊轮廓图像, 并提出了一种方形滑块分割算法提取胶囊结合体, 采用孔洞填充算法进行内部缺陷的提取。该设计稳定性较好, 速度较快, 能够满足现代化工业的自动化检测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宏杰, 季剑兰, 朱音, 等.一种胶囊缺陷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6 (28) :8093-8094.

[2]冯珊珊, 陈树越.基于图像分析的真假药胶囊颗粒识别方法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8, 27 (8) :54-56.

[3]徐洋, 廖钦渔, 李锐, 等.汽车指针仪表的视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视技术, 2012, 36 (17) :139-142.

[4]CHO B, KIMB M, BAEKA I, et al.Detection of cuticle defects on cherry tomatoes using hyperspectral fluorescence imagery[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13 (76) :40-49.

[5]李静, 车进, 朱金艳.基于颜色空间转换的运动目标检测与阴影去除[J].电视技术, 2013, 37 (13) :172-175.

[6]RUDI H.Defect detection in thermal image for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petrochemical equipments[J].NDT&E International, 2009 (42) :729-740.

[7]罗三定, 张中良.自动分布阈值图像多目标分割算法[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8, 27 (2) :77-80.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系统 篇9

沧州炼化焦化装置控制系统主要有DCS系统ECS-700一套,带3台工程师站,5台操作站;SIS系统TRICON一套,带1台工程师站、2台操作站;顺控系统AB SLC5000系统1套,带1台工程师站、1台操作站;除焦系统AB SLC5000系统1套,带1台工程师站、1台操作站。共17台计算机,型号皆为DELL T5500系列工作站。

自2009年大修改扩建以来已7年,各控制系统操作站/工程师站已出现多台计算机软/硬件故障。计算机硬件故障部位主要有:主板/硬盘/电源/显示器/网卡等。软件故障主要有:系统文件丢失、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等。处理故障时一般要至少半天时间,若计算机主板故障则时间更长。计算机硬盘故障后要重装系统及软件,对于比较复杂的软件安装及配置则要依托厂家到厂解决。对于组态数据、历史趋势、操作记录等数据丢失,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这些问题一直对装置平稳操作、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特别是有一些单操作站/单工程师站配置的控制系统影响最大。

1影响控制系统计算机平稳运行的因素

(1)焦化装置因生产焦炭的原因,环境比较差,焦碳粉容易进入计算机内部,对计算机的平稳运行造成很大影响。

(2)这些计算机已经至少工作6年以上,已出了质保期,硬件故障后不能快速、便捷、低成本的维修。配置为:DELL T5500/5600系列,CPU至强Xeon E5506,主板Intel 5520,内存2G,硬盘容量320G,显卡芯片英伟达n VIDIA Quadro NVS295,网卡Broadcom 5754,支持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7/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WS v.5.3.0,购置时间2009年,质保3年。

(3)这批计算机官方不对Windows XP系统进行支持(现有控制系统计算机因控制组态软件兼容问题,全部装Windows XP),无官方硬件驱动,只能找兼容驱动,容易造成工作不稳定。

(4)这批计算机因成本问题,只配了单硬盘,未配置成RAID1(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数据安全性高),数据损坏后不可恢复。

(5)一些控制系统安装、组态复杂,且操作不够人性化;同时还存在软件、组态有缺陷等问题。

表1为焦化装置控制系统汇总:

除了国产的ECS-700和研华Advantech外,其他系统都是英文界面,组态都是厂家直接完成的,且厂家对维护人员的培训不到位。控制系统软件要求长期稳定运行,基本整个寿命周期都不需要更新,造成维护人员缺少练习机会,组态培训后,维护能力逐渐下降。

2针对以上问题制定的措施

2.1加强控制系统计算机日常管理

控制系统计算机一般不停机运行一个大修周期,所以日常巡检、维护很关键。焦化装置计算机故障频发后,加强了对计算机的日常巡检。重点工作主要包含:

(1)检查计算机硬件情况。计算机CPU、显卡温度,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率、各硬件运行情况。

(2)控制柜用过滤网封堵,减少粉尘进入。若设备积灰严重,则要交替停机清灰。

(3)严格控制操作室及工程师站温度、湿度及静电。温度18℃~24℃,相对湿度45%~70%,操作室门口竖立防静电柱消除静电。

2.2建立每台控制系统计算机档案信息

控制系统计算机很多关键信息需要记录并及时更新。主要记录了控制系统计算机各类信息:装置、控制系统型号、计算机配置、软件配置、用户密码、备份方式、保存方式、备份日志等。这些信息基本包含了控制系统计算机的大部分信息,为维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3准备备用计算机及配件

为了能及时、快速地恢复损坏计算机运行,那么准备备用计算机和易损件的备件是必要的。按近期实际运行统计,计算机易损件一般有:电源、硬盘、主板、显示器、网卡等。其中硬盘、网卡因通用性强,全厂各机型基本都能替换,可提前储备。

因计算机硬件更新很快,电源、主板一般为系列专用产品,这个不用储备,到时直接返厂维修。更节省的方案是选用工况好的淘汰的计算机作为备用机,可作为应急使用。同时应准备一些可读写光盘,作为系统和软件工具载体。一些移动硬盘或3.5寸硬盘盒,保存备份文件。

注意:备用计算机和配件一定要确认在原操作系统下具有完整驱动程序,否则不能使用。

2.4尝试快速备份、还原数据

根据控制系统计算机的长期基本不用变更软件配置的特点,尝试将整个计算机硬盘全部镜像复制,并保存在同型号硬盘上。硬盘最好准备一个3.5寸硬盘盒,便于随时外接到USB口备份。当然,这个工作需要在每次修改了组态后,再执行。当出现硬盘故障后,可马上更换上新硬盘,即可马上恢复计算机正常运行。当然可能损失各类历史数据。

当出现主板、电源等故障后,可将原硬盘换到备用机上,即可马上恢复计算机正常运行。

当备用机与原计算机配置不同时(即使一个大型号的设备不同批次也可能不同配置),可用带异机还原这种功能的软件,比如ATIH。ATIH是一个强大的备份还原工具,主要有以下特点:

(1)唯一支持开机热备份(包含操作系统盘)。这样就可不停机随时备份,对控制系统稳定运行有利。

(2)支持不间断备份。可保护关键数据,当数据损坏或进行了错误操作可及时恢复。

(3)支持异机还原。这样即使硬件完全不同也能实现完整备份与还原。

(4)支持windows系统备份文件转换,适应性更强。

(5)支持多核多线程备份还原等功能,备份还原操作更快,对系统影响更小。

备份完成后,对每个硬盘进行标记并登记,这样原计算机不管软件还是硬件故障都能简单、快速恢复,确保数据万无一失。

按照以上几点执行后,控制计算机故障率逐步下降。控制系统厂家需要来厂服务的次数大大减少了。维护工程师基本能处理控制计算机各类故障,节省了不少维护费用。最关键的是即使发生硬件和软件故障后,都能及时、简单的恢复系统运行。一般此项步骤现在只需要花1到2小时即可完成。减少了停机时间,确保装置稳定。

摘要: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输入及输出设备,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关系着控制系统及生产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从设备选型、日常维护、故障快速处理等方面着手提高控制系统计算机的可靠性。

上一篇:文学写作手法下一篇:油田输配电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