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2024-06-03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精选十篇)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篇1

1. 不因探究活动而影响科学思维的培养

如典型课例章鼎儿教师执教的《淀粉和碘酒》一课,有六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认识碘酒”。探究装有碘酒的小瓶里“是什么?是怎样的?有什么用?”第二个活动“探究米饭碰上碘的变化”;第三个活动是“探究碘酒碰上米饭以外别的物体变不变色”;第四个活动是“探究为什么有的物体碰到碘就变颜色,有的碰到碘不会变颜色”;第五个活动是观察淀粉并检验“淀粉+碘→紫色”是否正确;第六个活动游戏拓展。这六个活动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推进的,探究活动不但没有影响科学思维的培养,而且课堂恰恰是通过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究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和思维是统一的,课堂是和谐的。

2. 不因某些细节而使整堂课大打折扣

有一位年轻女教师参加比赛,穿了漂亮的裙子,上面贴满了五角星,用这些五角星作为对学生表现的奖励。学生看到这美丽的五角星,都很想得到它,所以都想好好表现。课上到一半由于教师的走动,裙子上五角星不小心掉下了一颗,刚好掉在一位同学的身边,这位同学非常想把它占为己有。但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还是把五星还给了教师,教师没有说什么继续上课,快要下课的时候,又有一颗五星掉了下来,又一位同学捡到了,想上交但没有时间就下课了。下课了,这位同学把心爱的五星交给教师的时候,教师说了一句话,使这位同学愕然,半天说不出话来。你知道她说了一句什么话吗?她说:“课上好了,没用了”。这位教师有理念,也有行为,但是在她脑子里面没有这些,一个细节暴露了她的内心。这样的科学课堂是不和谐的。就因一个细节使这节课在听课教师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和谐的课堂是会注重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的。这样的科学课堂才是和谐的。

3. 和谐氛围更包括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精神情感的融合

2005年6月在舟山沈家门召开的浙江省“小学科学五上备课”会议上,听课教师对杭州金卫国教师执教的《美丽的彩虹》这堂课反响强烈,各有说辞。一种观点认为这堂课很好,帮助学生把应该建立的科学概念都已经建立,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教学环节是环环相扣,非常严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堂课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人甚至问:金教师是教中学物理化学的还是教小学的科学的?言外之意是说这堂课没有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精神的愉悦。这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他们争论的其实是同一个话题:怎样的课堂才能算是和谐的课堂?金教师虽然注重了科学思维的训练,但忽视了学生情感的体验,造成了不和谐。和谐的科学课堂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情感的体验和智慧的生长。如果金教师把这两方面很好地统一起来,在有趣的活动中建立科学概念,在有趣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那么这堂课就会变得和谐起来。

二、科学课堂和谐氛围形成的策略探讨

1. 关注“科学概念”——别因探究活动影响了科学思维

科学概念不同于科学知识,概念是有组织的、有不同覆盖程度的、用抽象语言表达的、超越主题和事实的一些观念和思想。科学概念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以主题和事实为中心的教学,属于较低水平的认知。从关注事实性知识到关注科学概念,是中国小学科学教育必须要迈出的关键一步。

2. 关注“课堂细节”——别因一个细节毁了整堂课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华士实验学校、苏教版科学教材编写组曾宝俊教师在《细节成就精彩课堂》的讲座中则强调了细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在科学课堂中简单的实验不能简单地做。在教学的指导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内在的思维显现化;要在学生疑惑之处提问、在学生忽略之处提问、在学生模糊之处提问、在思维碰撞之处提问。

3. 关注“情感愉悦”——别因发展思维限制了心灵的沟通

学生时代既是一个儿童学习的时代,也是一个儿童快乐生活的时代,我们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来到学校的每一天,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提出“快乐地学”,这不仅是学生心理特征决定的,也是当今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理念之一。

当今科学课堂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愉悦”上,应该说做得还是不错的,从学生的反馈中能看出这一点。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学生“你最喜欢的课是什么?”绝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了“科学”。因为科学课有许多活动都是学生喜爱的。但在当今强调科学概念的同时,应该防止教师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千万不要因为要发展思维而限制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

摘要:如何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的学习,使教师能大幅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教育界不乏各式各样的见地,也可见其重要之所在。科学课是一门理解性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理解、应用为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科学探究。所以对于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尤为突出。

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 篇2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一个和谐的心理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各种教学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心理氛围呢?

一、创设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平等的教学氛围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性和性格的心理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每个人在面对客观现实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态度,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但一个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人格未得到尊重,他的精神、性格、气质就会处于消极,积极性就不会得到调动,对任何事物就没有兴趣、信念,没有求知欲望和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有个性、有独特思维的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例如,教学“植物是一个整体”片断时,有的教师在上课伊始便问:今天,我们要对前几章的学习进行整理复习。这节课,我们按以下内容进行学习:先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然后,我们从中分别找出六大器官在结构上的联系和在功能上的联系;最后,我们再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觉得怎么样?同意这个计划吗?生1答:我对植物器官的结构、功能掌握得不好,这个计划适合我;生2答:我对这部分知识还没来得及整理,我也同意……老师说:好,同学们按要求先自己整理,然后我们根据同学们的复习情况再往下进行(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纷纷表示同意这个计划)。老师用征求意见的口气表示对学生的尊重,还学生以自尊。营造了一个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和展示。

二、创设情感性的教学氛围

丰富的情感是心理生活高度发展和多方面发展的内驱力,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感性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卡斯特金对情感功能进行过专门研究,他说:“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的知识,将使人变得淡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有位著名教育家也曾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和爱,也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边也罢,园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无一不与学生有着良好的情感关系。只有人的意识中渗透着深厚的情感时,才能激励人积极思考与探索。教师只有重视情感性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有利于教育过程的展开和教育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片断时,有的教师这样创设情感性氛围:

1、先视频展示(蝴蝶的一生)。然后引导各小组讨论、思考:(1)、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说出什么是“完全变态发育”?(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改其中一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呢?

2、给学生讲《蚕神》的神话故事,了解我国的“丝绸之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

3、计算“蚕宝宝”的个数。(小红非常喜欢养蚕,她知道蚕的一生要吃掉相当于其体重20倍左右的桑叶,她现在有6000只蚕,大概需要125棵桑树的桑叶。如果她再买一块有着100棵桑树的地皮,她可以再饲养多少只蚕?)学生在观看了“蝴蝶的一生”视频资料时,对完全变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一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得到答案,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再通过分析古诗词、讲神话故事、计算数学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和谐的情感性教育,与语言艺术和数学紧密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思维尤为敏捷,智力活动由最初产生的快感或兴

趣转向紧张的思考,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情感也得以升华。

三、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罗杰斯曾这样说:“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不起组织指示和评价的作用,他(她)只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活动,以真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因此,教师应把自我发展的决择权交给学生,允许他们在课堂上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争论不休,为某个疑点的探讨东奔西走,为某次成功的获得手舞足蹈,尽情展现学生自我,民主、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例如,教学“排泄”片断时,有的教师这样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提供材料(新鲜的猪肾、解剖刀、肾脏的纵剖面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学会解剖肾脏的实验方法,再让学生解剖肾脏,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学生动手解剖,教师巡视,看见有一名女生拿着解剖刀翻过来掉过去,不知如何下刀,碰到教师的目光就躲开,教师走到她身旁,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她问:不敢下手吗?还是不知如何下刀?就用手比划着,然后,让她看一看同桌是如何解剖的,并说你一定能解剖好……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宽容和理解,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同学的帮助下,受到激励和鼓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师生互动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篇3

关键词:和谐;教学方式;教学氛围;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216-02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科学课堂教学成功开展的重要条件,在学校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师与生、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来进行的,教育教学过程,说到底,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教学过程。过去我国课堂教学一贯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脱离生活实际。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育思想有了重大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点和熏陶,而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的。教学中由注重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运用探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内化知识,通过让学生去收集生活资源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图改变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变厌学为爱学,由爱学到乐学、会学、善学、巧学。

音乐教育是美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改变教学观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序高效的有机结合起来,本人在音乐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进行。

一、教学方式由“讲授”变“指导”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由“教书匠”变为“艺术导演”,把教学对象放到主体位置来对待。音乐教师作为一个艺术编导首先应设计考虑把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有效地调动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验、探索和领悟进而掌握知识。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各种能力。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由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去发现,去尝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出来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已有的兴趣体验去主动的获得知识从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得到相对的提高。例如在教授《青春舞曲》一课中,这是一首典型的具有新疆舞曲风格的歌曲,由于学生对新疆音乐并不陌生,教师一播放这首歌曲,学生就被欢快的节奏所吸引,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相互探究,把握新疆舞曲的节奏。

二、教学方式由“单一”变“多元”

多元即多样化,只有多样化,才能体现个性化。音乐教学要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如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多次感受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动作,用体态律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拍的特点,体验乐曲的情绪;恰当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都同时参与到音乐欣赏中,例如《雪绒花》一课,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了《音乐之声》的影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其展开思维,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辐射开去谈感受,这就给了学生一个丰富想象的空间。

三、教学氛围由“枯燥”变“愉快”

传统的音乐教学一般都是“先打节奏,再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教学形式單一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新课改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形式,始终注意发挥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情感的积极作用,使情、知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共畅的氛围。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和和蔼可亲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多进行激励也是愉快教学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唱脸谱》一课4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教师很难将中国博大精深国粹艺术让学生了解地很透彻,故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文字资料(京剧的起源)、图片资料(京剧的服装、脸谱)和各种影像资料(京剧选段)等。课上学生们分别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相互交流,学生活动积极热情,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还能分享团结合作的乐趣。学生在经验积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人格养成、懂得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为了在能唱、会唱歌的基础上,促进愉悦体验的进一步发展,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情感的积极作用,使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达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挖掘一切可以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创思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随时抓住一切契机,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灌输“我能行”、“不轻言放弃”的思想,当发现学生有渴望成功的迫切愿望时,赶紧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他们在平等和谐、合作竞争的氛围中主动而高效的学习。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和谐教学氛围,学习兴趣

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学生的发展目标中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要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从而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会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学习。由此, 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新课题。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为中心,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引导其探索、研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 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获取了知识。

探究式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典型的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 要求他们作出反应, 让他们分析、推理、思考、概括。它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 而是转变为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激发了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地获取知识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符合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的价值取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的教学, 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生求知欲, 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满足了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愿望。具体做法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按照探究教学模式, 组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方式, 着重于创设最佳的探究教学情境, 在教师循循善诱下, 在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训练中, 使学生积极投入整个教学过程, 以获得全面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诱导学生产生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前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上课伊始, 学生注意力集中, 大脑思维活跃, 学习效率高, 教师精心设计带有探究因素的教学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迸发出探究的热情, 以积极的心态和活跃的思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 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 给学生造疑, 促使学生存疑、质疑, 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动力。这种情景可以是一个小实验、一个日常生活的小窍门、一段小故事, 亦可以是从原有知识中引申出来的问题等等。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注意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相结合, 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 这样学生才有充分的自信心去主动探究。同时, 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 只有在宽松的民主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才会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我选择, 促进自我发展。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的行为、思想以较大的自由度。

二、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观察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 而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始终都在扮演着一个主宰者和评论者的角色, 习惯于“一言堂”, 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 惟恐因某一点没讲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将教学的过程真正地转变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则由被动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教师则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类推, 提出假设, 并在此基础上, 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来展开论证。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图片、模型、标本、录像等,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也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精心创设鲜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观察问题, 诱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定向思维。既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得到的结论, 又引导学生思考下一步应该验证什么问题, 环环相扣, “牵”着学生的思路走, 逐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思维也自然积极而活跃。

三、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是知识完整性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地归纳总结, 提纲挈领地提出知识脉络,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形成系统化, 便于理解和记忆。通常是教师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重新总结, 将课堂内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让学生自己将获得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建立起联系, 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框架, 从而使新知识得以消化理解,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四、学会迁移运用,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所谓的学习能力的“迁移”。“迁移”是教育心理学揭示的一条重要的规律, 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一环节能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体会, 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归纳总结, 学生已建立了初步的知识网络, 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 能否顺利地迁移运用, 还需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应的训练。所以, 教师应该设计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必要的训练, 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通过知识的迁移, 将新旧知识之间衔接起来, 也可以运用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抽象的问题, 让学生便于理解, 也乐于学习。

教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氛围的创设初探 篇5

教学教学是有教师与学生共共同完成的过程,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权学习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自主”必须有“参与”。只有充分参与才能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过程。实践中,我们在“情感调动”、“民主交流”、兴趣激发“、”成功体验“等方面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数学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

一、创设“情感“氛围

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数

学的动力、调节数学学习行为。创设积极地学习情感,必须从教室的课堂情感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贫乏无力的!”从步入课堂开始,教师就必须是精神焕发、情绪饱满的,从言语道动作,甚至眼神,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师神采奕奕、笑容可掬的神态,教师一直有力而充满激情的“上课”,教师对教学美的由衷赞叹,教师对象说数学探索成果的热情鼓励······都将感染学生,引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生错误时,如果教师用充满爱的会说话的手抚摸他们的小脑袋,并微笑着暗示方法,他们的反应时积极地;当学生探索困难时,如果教师给予略带遗憾又充满鼓励的一个鬼脸,再提高线索时,学生又会重振精神······

二、创设“民主”氛围

在教学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要积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提供适合的

参与机会和足够的参与时间,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同步发展。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做到敢想、敢问、敢说。课堂民主氛围的创设,源于教师在课堂上得一举一动,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等,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是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自主教学中发扬民主,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可以进一步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必须做到:耐心的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即使言论本身是错误的);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结论都充满智慧;正确对待自己的数学教学,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善于吸取学生中的意见。在自主教学中应允许学生自主发言,积极争辩,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达到在愉快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目的。

三、创设“兴趣“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

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是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1、在猜想求证中引发兴趣。

猜想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数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 式,是关于数学规律的联想和设想。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保护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教学不懈的自主学习。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中,我首先让学生猜想“24000000÷300000=?”学生根据经验,大多认为结果是8,但为什么是8,一时说不清楚(即使学生能乘法反证),于是学生产生了求证的欲望、积极探索的兴趣。

2、在新奇悬念中引发兴趣。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教师要善于发 觉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在数学自主教学中布置悬念,以疑激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课始我问学生:“身高120厘米,但不会游泳的小华,不小心掉入平均水深有100厘米的水中,他会淹死吗?”学生有的说:“不会淹死的。”少数学生自言自语:“好像都有可能。”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地做进一步探索。

3、在动手操作中引发兴趣。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 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日教学“移多补少”时,我准备了一些圆片让学生操作:从多的一行取几个移到另一行,使两行的圆片一样多。学生操作的兴趣非常高,思维始终在“状态”中。起先是笨拙的一个一个的移,然后就有学生发觉可利用求平均数以后来移,最后学生们又发现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利用两者的“差”来移······通过动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运用中,学生们探索到了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创设成功氛围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

1、提高机会,表现成功。

有位学生数学成绩一般,但手工特别好。有一次制作数学模型后,我有意让他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他那时的神气宛如一位大发明家)。此后,我发现凡是有数学操作的课,他特别认真,成绩也有所提高。

2、“再创造”,获取成功。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尔认为:“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时通过‘在创造’,可以稳固学生不断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我有意让学生写出下列加法算式:(1)3个12相加;(2)17个12相加;(3)100个12相加;(4)999个12相加······学生写到最后,产生“有没有简单写法”的念头。有的学生这样写:12+12+12······+12(100个);有的甚至这样写:“999个12=”。虽然学生创造出来的新算式有些滑稽,但毕竟是学生的“创造”,我热情表扬了他们。通过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再创造”意识受到了保护,转 3

化成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恰当评价”,激化成功。

尝试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能获得成功。“错误中往往有成功的成分”。教师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鼓励,让他们有成功感。

首先,通过表扬维持动力。首先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而坐下”。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2+2与2×2相等,而4+4与4×4却不相等呢?”这位教师并没有由于学生的破坏大动肝火,反而热情的表扬了他,维持他的高涨情绪,并且利用这一情境,让学生积极探索,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再次,批改中利用分数激励。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前景,不要让学生连续得“不及格”而怀疑自己的才能而自暴自弃。对于学生的平时作业,一般不给低分,即使错题经过订正同样可以得“优”,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作用。第三,撰写评语,激励学生。学生的每一丝成功,都会体现在课堂中或作业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发现学生的“成功”,给予诚恳地评价,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成功,取得前进的动力。以更好的姿态参与自主学习。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篇6

【关键词】英语课堂;情感因素;实施

一、情感教学的内涵及作用

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英语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出现,情感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但如何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呢?

二、实施英语情感教学的途径及方法

1.身体力行,以情感人

教师要善于用积极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得体的教态展现情感和树立亲切可近的形象;以恰当的体态语言实现师生交流和传递教学信息。

(1)以良好的情感状态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我的经验》中写到:“教学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老师……”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经提出:信息的表达+7% 的语调+38% 的声音+ 55% 的表情。可见,情感在信息表达中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2)以得体的教态展示情感,树立亲切可近的形象。亲切的语气,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深沉的目光等情感因素构成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上课时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怕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教师上课时如能用亲切、深沉的目光凝视学生,学生会觉得教师既严肃又和蔼可亲,值得信赖和尊敬。

(3)以恰当的体态语言实现师生交流和传递教学信息。体态语言是一种以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非语言交流,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就能情感地处理教学内容,把学生带进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气氛中,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联想,课文中的内容就能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2.换位思考,以情换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蹲下去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要学会包容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情感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著名教育家布鲁诺把教学评价分为三个方面,即三个纬度:认知纬度、情感纬度、操作纬度。而在这三个纬度中,情感纬度往往被忽视。教师应该树立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

3.寓教于乐,以情促情

教师要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取知识,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任何具体的教学内容,小至一词一句的讲解,都应从如何诱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创设情景,以情激情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英语交际离不开情景,情景激起交际意图。创设情景有多种手段,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是拨动情感之弦的好方法。在教高一Country music这一单元时,我就播放了Denver 演唱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 这支极有感染力的歌。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互联网搜索与课文有关的照片、图片、文字等广博的信息,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然后再学习语言点、理解典型句子时就变得自然轻松,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原来可以这么美、这么有趣!

5.平等待生,情感交融

教师应运用情感消除学生消极情绪,促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重视课堂外师生交往活动,促进师生间情感的积累。教育家冷冉在《操漫集》中指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情、知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提高认知效果的前提。

三、结束语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注意克服注重知识传授和解决疑难问题,而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一倾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情感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阿诺德.《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2]温格瑞尔.《认知语言学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如何创设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 篇7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课堂氛围,和谐课堂

李岚清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品德,有丰富的知识,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还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一、把爱心带进课堂

夏丏尊先生说:“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情绪对整个课堂气氛的影响很大。作为英语教师,我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不愉快,都不会把这种不快和烦恼挂在脸上带进课堂,而是始终以微笑的面容、温和的目光、得体的穿着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一种可信赖的感受,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期待,进而愉快地学习。

二、把平等带进课堂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在教学中仍是老师说了算,即拥有绝对权威。而当下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广、求知欲强,这就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评价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环境中,我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师道尊严”,弯下腰来和学生一起探索学习的方法和乐趣,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并积极地思考,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多方面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个性,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三、把趣味带进课堂

从教育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皮层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高度集中,消除听课过程中的疲劳,有效地获取教学信息,保证学习的高效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以风趣、幽默的教学手段,创造新异的教学环境,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授Project English九年级下Unit 6 Section A时,一走进教室,我就说:Today is a special day, so the roses are not only more beautiful but also more expensive, 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有几个胆大的学生大声说:“今天是情人节!”“Yes, today is February 14, Valentine’s Day.Who falls in love with you or who do you fall in love with?”听到这里,同学们笑开了,互相打趣。我把fall in love with somebody(爱上某人)写在黑板上,在学生们的笑声中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英语课的生动,丰富与有趣,觉得学英语很有趣味。

四、把宽容带进课堂

陶行知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同学,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能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当个别同学违反纪律,开小会、做小动作时,教师切忌叱责、体罚,而应该用目光示意,假如没有效果,则进行“冷处理”,待讲完课或者下课后再做耐心细致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关心、尊重和爱护,后进生也是如此。教师应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与他们平起平坐,和风细雨地教育他们,不要一味责骂。但宽容并不是放纵,而是循循善诱。有一次,一个男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我走到他的身边,手一伸,他就把手机放到我的手上,我继续课堂教学。课后,那个男生到我办公室向我认错。我先表扬他能自己把手机交到老师的手上,没有影响课堂的教学,然后给他讲了课堂玩手机的害处。那个男生保证不再有此情况发生,此后,学英语的态度也更加认真了。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如果每个教师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那教育就会取得更加喜人的成效。

五、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友善的表露,是相互交流的基础,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老师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微笑面对学生,使他们觉得老师平易近人,是可以交心面谈的。我们不应对学生“吝惜”自己的微笑,学生会把老师的微笑当成最珍贵的礼物。微笑给了他们一种安全感、一种温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更易获得成功。如:考试差的学生,我用微笑鼓励他们下次考好;纪律差的学生,我用微笑告诉他们怎样遵守纪律……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冷漠是离心力,它使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微笑是向心力,它不断缩短我们与学生的距离。课前两分钟的时间,我都站在教室门口,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能面带笑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一堂课结束,我也会微笑着和学生说:“Good bye.”让他们记住老师的微笑和肯定,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六、把赞美带进课堂

老师拥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还要毫不吝啬地把赞美表达出来,告诉学生这件事做得真好,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找到自信。我从不当众批评学生,让学生在大家面前“出丑”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种方式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一位著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做育苗大师,不做拔草专家。如果你习惯发现学生的缺点、劣势、短处、不成功之处,并且因此经常批评学生、指责学生、否定学生,你就会看到,学生会越来越表现得像你批评的那样,越来越符合你指责的那种不成功的形象,学生的缺点会越来越多,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相反,如果你总是期待学生成功,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优势、长处、闪光点、成功之处,并且发自内心地赞美学生、表扬学生、肯定学生,你就会看到,学生会越来越表现得像你表扬的那样,越来越符合你赞美的那种成功形象,学生的优点会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走向成功。在我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女生父母都外出做生意,留下她一个人,平时的学习、考试一团糟。有一次和她闲聊,我对她说:“其实你比任何人都优秀。”她听了很吃惊,以为老师在讽刺她。我说:“你爸妈常年不在,你自己一个人在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还要自己洗衣、做饭,忙着上学,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说明你是一个生活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别人家有父母接送,也还有迟到啊。你说你是不是很厉害啊?”女生眼含泪花点点头。我接着说:“你父母也有他们的难处,为了能让你读好书,他们得去挣钱,对吗?”听到这话,女生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一直怪我爸妈不管我,不关心我,就没有认真读书。”“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能行。”女生坚定地点点头:“老师,我一定认真学习,不会让你失望的。”从那以后,这个女生在学习上表现得更认真、自觉了,英语成绩也有了提高,我又安排英语课代表在课后帮助她,女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信心更强了,这次期末考试英语成绩122分。

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有生命的课堂。教师要重视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以发展学生的多元化智力为出发点,平等有效地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将目光聚焦于课文,寻求理解和自我构建,在愉悦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获得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从平常教育教学的每一次评价入手,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李黎.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湖南教育, 2001, (3) .

[2]陈玉琨, 代蕊华主编.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里德利, 沃尔瑟著.沈湘秦译.自主课堂:积极课堂环境的作用.中国轻工业出版, 2001.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篇8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 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 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 倾注真心真爱, 促进感情内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的交流过程, 教学活动是否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 既是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衡量和评价课堂气氛的重要标志。因此, 运用激励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是绝不可缺少的, 教师还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 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往往教师的一个温和的眼神、赞赏的微笑、肯定的点头、亲切的手势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 教师以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深切的情感、亲切的教态讲课也时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教学效应。

2. 师生真诚相对, 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 真诚是最重要的, 要做到能理解别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 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 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 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我们只有放下架子, 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用真诚换真诚, 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 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3. 尊重学生, 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最强有力的刺激, 与其说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过程, 不如说是教师采用的教育激励手段。要让学生对所学功课感兴趣, 教师必须从教学行为上取得学生的信任。一个对自己所教课程有着明确认识和浓厚兴趣的教师, 在讲课中必然会以高昂的激情体现出对本学科的热爱, 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使之产生求知的兴趣。当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倾注, 在教学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 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传递的信息。

二、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

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 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 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 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 心灵得到沟通, 理念得到认同, 情绪得到调节, 行为得到训练, 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 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2. 运用激励手段,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教学所教的东西, 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 学习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与思考的倾向,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 以此推动学生自觉积极探索知识并形成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内心需求。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3. 激发兴趣, 增强学生乐学的欲望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 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 是学好语文的诱因。作为语文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要落实激励教育, 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 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都能动起来, 都能有所进步。课堂教育要落实激励教育, 更要讲究教学方法, 通过设疑引趣、比喻生趣、情景激趣、讨论激趣等方法,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学习。另外还要注意教学的内容应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紧密结合, 教师要巧妙地把教学的主要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探究的目标,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从而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4. 多彩的课堂, 促进探究

语文教学的“交流活动”比其他学科的“交流活动”意义更广泛, 语文教学除了以组织学生交流探讨为主要途径, 还会伴有演、说、辩、改编等具体实践来让学生感受、体验教学内容。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常常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的需要,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语文味”十足的课堂上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场景集中、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可以让学生读读演演;观点鲜明、充满激情的演讲词则可以让学生读读讲讲, 扮一回演讲者。在讲解《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类课文时, 可让学生事前做好资料搜集, 上课后再让学生当导游, 介绍美丽而独有的风景, 这样, 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只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 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 把自身的潜能充分地展示出来, 由此获得了掌声, 也获得了自信, 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尝试各种角色的扮演, 如画家、欣赏家、导游、演员、小记者等, 从而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愉快地自主求知。

5. 创设视听情境, 提高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独特性, 它能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 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定位应该是在“辅助”, 应先备好课, 分析学生的需求, 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多媒体。表现重点、难点、主要逻辑框架, 给老师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

6. 引导个性化阅读, 提高教学实效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的教学中, 阅读占有极大的分量, 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对学生的阅读有着极大的帮助。

另外, 阅读课后拓展练习的设计, 对于开启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如“根据《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画一幅画”一题, 有的同学画了幅“骑牛图”, 图中牛郎和织女骑着牛儿渡过浅浅的天河, 天河上溅起了清冽的水花, 整幅画面静谧安宁;有的同学画了幅“闲游图”, 图中的街市上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街边陈列着美丽珍奇的商品, 画面的中心是牛郎织女这一对恩爱夫妻手提灯笼, 在街市上闲逛。通过画面, 学生体味到了天街生活的人间情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创设和谐友爱氛围强化幼儿情感教育 篇9

一、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

模仿是幼儿知识品德形成的主要方式,教师、家长良好行为的榜样作用,在幼儿友爱情感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支持班级工作的家长要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继续支持配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榜样进行品德教育。比如,经常教育幼儿上车看见老人让座,和小朋友之间互相谦让等等,利用榜样去影响孩子们。通过一个个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幼儿感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人性的善良和崇高。

二、创设愉悦的友爱环境,形成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形成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如,我园在“水变干净了”主题活动中,幼儿们把自己好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并把自己的工具借给其他小朋友,用纱网把水上的脏东西网走,用漏勺舀出水面上的树叶,用瓶子沉淀脏水,共同探讨水变干净的方法。在“小区是我家”活动中,让幼儿利用大型积木、废旧纸盒、沙子等搭建未来的社区,小朋友们你拿小桶,我拿小铲,一起来搭建“房屋”,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些活动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当小朋友有了进步的时候,还要让他们巩固强化。

组织开展集体讲述活动,让每个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比如,看见有人跌倒你该怎么办?有人不小心碰到你,你该怎么办?有人坐了你的座位,你该怎么办等等。又如,在午睡脱衣的时候,我就让小朋友们结成对子,互相帮助,互相说“我来帮你”、“谢谢”、“不客气”等文明用语,从而使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此外,在活动中,让幼儿拿出自己比较喜欢的玩具,组织“我的玩具大家玩”、“你有困难我帮忙”等主题活动,让他们共享玩具,合作游戏,随时随地进行友爱情感的培养。

三、家园互动,使幼儿健康活泼的发展

快乐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要满足这一需要,就应该尊重幼儿好动、好奇的性格,为其创造愉悦的友爱环境,使其健康活泼的发展。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我们开展了“为爸爸妈妈送月饼”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懂得了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关心下成长的,也知道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幼儿关心人、帮助人的意识开始形成。班里孩子玩耍时不小心跌倒了,其他孩子就赶紧上去把他扶起来,替他拍去身上的土,有些小朋友不会穿、脱衣服,别的小朋友就帮助他,教他穿、脱衣服的方法。

四、进行献爱心活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篇10

关键词:心理氛围,和谐,赏识

一、建立和谐关系,营造求知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获得成效的保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它既有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互动。在师生交往中,应注意和调节双方的心理距离,对学生怀有真挚情感和态度,引起学生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良好的心理氛围,可以使学生有责任感,从而引发强大的动力。

学生求知欲望的大小与任课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关系密切。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他们不喜欢英语教师,往往会对英语兴趣索然,甚至会厌倦;反之,则会对这一学科兴趣昂然,而且还会随情感的融洽而不断强化。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起到稳定和巩固学习兴趣的作用。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催化剂。只有尊重、信任、鼓励学生,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学习情感。教师要坚持倾注爱心,富有人情味,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情绪都能感染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场所,创造出融洽和谐、彼此愉悦的心理环境。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欢乐带给大家,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最终把一门课程学好。要尊重各个层面的学生,尤其要鼓励暂时滞后的学生,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的长处,有目的、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能够关注学生细腻的心理需求,把握心理艺术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应当抓住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以更加乐观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业,与成功为伴。学生们都希望被关注、理解、尊重和赏识,需要安全感、依恋感,希望获得成功,得到信任。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认识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把他们凝聚在自己周围。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学会换位思考。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允许他们之间有高低之分,尊重他们的差异,让人人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对学习结果就有重要影响,而情感态度本身也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如果学生受到消极情感,如焦虑、羞涩、紧张、沮丧、怀疑等影响过大,那么再好的教师、教材和方法都显得苍白乏力,无济于事。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惊喜等能造就有利的心态。因此,教师应该留心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这些美好情感。减少他们的压力或担心,让他们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尝试,产生浓厚兴趣。在沟通中学生互相影响,你追我赶,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奋力向上的健康心态。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向是营造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有的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小小闪光点,在课堂上“好话连连”,大大方方地鼓励和赞扬他们。可以说,愉悦情景的多少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去这样做。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创设愉悦情景。

教学导入要精彩,温故知新,从已知引人未知,顺理成章。也可以展示图片,运用挂图、投影或多媒体,增强学习者的直观感受。反馈要及时,对踊跃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要给予认可、赞许,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感觉学习英语居然不再那么枯燥、沉重、压抑。这样做也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使大家跃跃欲试,形成理想的乐学氛围。

无论以何种教学理念来尝试何种教学方法,都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即对学生心理的把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参与者,还是指导者。英语课堂当然不是让学生郁闷的地方,而是让他们在释放心情中学会知识、习得技能的地方。教师大都喜欢进步快的学生,而学生也有评价教师的标准,喜欢学识渊博,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信息时代,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成就了他们对错综复杂世界的认识。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成就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让他们感到自己原来“不错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被接受,如何给学生以好的学习心情,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说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但人性毕竟有相通之处,教学也总有其规律。如何从人的本性出发,把握学习者感情的脉搏,自然就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来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观察学生的表情中,可以推断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掌握程度及心理活动等。教师不仅要获取学生的情感信息,而且要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情感信息。一句肯定的话,一个表扬的动作,一种真诚的微笑,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要读懂学生的心情,使他们不断产生温暖感、亲切感,把课堂真正变成放飞心灵的天地。

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加强这种关系,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对学生而言,能否与老师和同学融洽相处常常会影响其学校生活的质量。对教师而言,师生、生生互教互学意味着参与和相互建构,是应该弥漫于教学中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从语言、行动、情感上去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讲授知识时要与学生共同协商,共同探讨,不怕被学生打断思路或被难倒。协商与探讨往往会减少学生的拘束和不安,消除压抑心理。与学生的交往存在很大的弹性和潜力,关键在于你能否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正确引导有助于造就浓郁的学习氛围,而活跃的教学氛围创设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也是教师人格魅力张扬的体现。

三、在赏识教育中营造成功氛围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创造竞争的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利用所学内容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奖励和表彰他们,以唤起强烈的荣誉动机,最大限度地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在处于竞争状态时,学习者的智力、体力和情绪都变得饱满,且成功的心理需要非常强烈。通过这种机制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学习目标,使学习动机由休眠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

鼓励性评价是对学生的赏识,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愿意有所表现,这是他们冲破闭锁思维,获得智力发展的途径之一。而要使学生敢于表现、乐于表现,教师就必须强化这种成功的心理。为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大表扬、鼓励的力度,使他们充满自豪与喜悦。另外要特别关注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尝试予以慷慨的肯定与表扬,让他们在尝试中看到自己能够成功,进而获得自信,催生人人追求成功、向往成功的心理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学会赏识学生,对教育效果举足轻重。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相信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如果一名教师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赏识他们,托举他们,寓教于乐,就能散发出非凡的教学魅力。

学生的成绩有高低之分。疏导抑郁低落的情绪,重树他们的自信,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心理调适的重心。实践表明,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学成果总是超出同行。应该让学生感到,老师永远是他们的支持者。频繁的批评,甚至责备的眼神和口气都会影响沟通和交流,以致产生负面影响。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喜欢的老师,这样,师生双方都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要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我们知道,任何人的潜在禀性之一是渴望被人赏识。赏识犹如生命必需的营养,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氧气。诚然,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水平和学习基础。他们不可能都成为优秀学生,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赏识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持之以恒地相信学生。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天才,但却可以使之深信,只要通过足够的努力,就能够不断提高,不断地超越自己。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就能把英语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迅速提

参考文献

[1]罗少茜.语言哲学和语言魅力[J].中小学外语教研通讯,2001(4)32~33.

[2]吴健.把英语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5)26.

上一篇:电网空间数据下一篇:全媒体数字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