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2024-06-25

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通用10篇)

篇1: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辽宁省抚顺市上马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竹楠

【内容摘要】

课题对话,进入情境,以谈引和谐;个性朗读,渲染情境,以读导和谐;角色进入,体会情境,以演促和谐;智慧发言,创设情境,以言创和谐;知识拓展,延伸情境,以累悟和谐;精彩表演,总结升华,感受和谐。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

【关键词】

个性 特色 主动 民主 宽松 和谐 【正

文】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选择了一种教育,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我斗胆盗版为“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三年以来,作为新课改道路上的开拓者,我一直以这句话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生活,我要让生活更美好!而学生,便是我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怎样才能让课堂像演动画片一样吸引孩子们天真的情趣?这一直是我所倾心研究的课题,终于我发现了一条独具特色又星光闪烁的道路: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是教育界永恒的追求,激发学生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是最高的教育原理。构建和谐的特色课堂,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模式入手,我是从以下6个方面来为和谐课堂服务的。

一、课题对话,进入情境,以谈引和谐。

巴西教育家弗来雷(P.Freire)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对话关系是教学作为自由实践的精髓。与课题对话,多么生动有趣的想法,多么新奇刺激的过程。每次提示课题后,我都会问:“看到课题,1 你想说点什么?”孩子们总像头顶一个大问号一样,有一大堆问题要问你。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什么样的?”“民族小学里边都有什么民族?”“民族小学跟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课堂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奇怪的大石头》“这个石头在哪?”“这个石头哪里奇怪?”“这个课文的主人公是谁?”„„《花钟》“什么是花钟?”“花钟都有什么花?”“哪里有花钟?”„„《秋天的雨》“作者为什么要写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有什么特别之处?”“秋天的雨跟一般的雨什么不同?”

怎么样,孩子的问题吓到你了吧?这便是一堂好课的开始,还用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吗?学生已经是课堂的主人了,他们与课题的对话,已将自己拉入了生动的课堂,而且不知不觉交待了学习任务,你还会出乎意料的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二、个性朗读,渲染情境,以读导和谐。

三年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读为主线,读中感受、读中理解、读中欣赏、熟读成诵。轻声读、比赛读、模仿读、表演读、诵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这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我班即使最淘气的一个孩子,也把所有课文背得一字不差,弄得犯错时都“不忍心”批评她。

《我们的民族小学》、《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都是很好的朗读材料。孩子们不但可以自己断句,找节奏,还会根据角色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声音或语气。如《风筝》中,会把“我们”童年时的快乐时光表现得淋漓尽致。《秋天的雨》中,把秋天的颜色,气味读得欢快,有节奏感„„

朗读,是个性化行为的一种表现。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出了自己的心得,那就学懂了课文,进入了情境,也对自己的语言积累及内在修养起了不可计量的作用。

三、角色进入,体会情境,以演促和谐。

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都对童话有着美好的向往。说起扮演课文中的小主人,正是他们喜欢的环节,也是创新思维流浪的一个角落。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了几十个不同样子的主人公。

如教学《小摄影师》时,我问“你们想到自己忘记带交卷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有的说“真丢人,找个地缝钻进去吧。”有的说“耽误列宁叔叔这么长时间,我真是太笨了”有的说“报纸办不成了。回去我可怎么办呀”„„这短短两分钟的角色扮演,早已让所有学生深深融入课堂,体会了当时的情境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这样生动、有趣的环节,你想让他们溜号他们都不愿意,几十双小眼睛紧紧盯着你,迫不急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四、智慧发言,创设情境,以言创和谐。

更确切的说,这是识字乐园,也是百花园地。有这一环节的设计,完全因为我是个极其“懒惰”的人。从一年级我就让学生自己打扫教室,自己发饭,自己管理作业本,自己预习功课,包括标自然段,圈出带生字词语,大声朗读10遍课文,给每个生字组5个词。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环节,更不要小看这群才三年级的学生。

给生字组词就是“一字开花”,生字为花心,5个词语为5个花瓣。随便一个生字,大家都可以说出5个以上词语,这是我二年四班的一个特色。可是日久天长“麻烦”也随之而来了,最近有许多次,大家都开出20几个花瓣,“歌”“满”等字居然开了30几个花瓣,3 我戏称“世界上所有关于‘X’字的词语都被你说了。”而且下课时学生总埋怨:老师我能给“X”开18个花瓣,你怎么不叫我?

这个环节真是越来越受学生喜欢,我们的目的就是在快乐中识字,在识字中进步,在进步中感受,在感受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知识拓展,延伸情境,以累悟和谐。

人生的航船,必须驶出避风的港湾,才能真正认识大海;生活的小鸟,必须飞出温暖的小窝,才会真正懂得天空。语文课的学习,只是满足了学生一小部分的需求,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要靠课外的积累,这也是大语文观的一种要求,也是对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的一种习惯养成。

我二年四班所有同学都有三个特别的本:词语开花本、日记本、采集本。采集本便是自己的课外积累。那里的内容丰富极了:词语版块里有ABB、AABB、ABAB式词语,数字成语,描写声音词语,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描写高山、湖泊、太阳、月亮等成语„„

不要怀疑,不要惊讶,这就是二年级的孩子采集本上的内容,而且只是一部分。我也感觉到奇怪,每次给他们布置采集内容,他们都会采集出连你都不知道的知识。所以,孩子的潜力真是挖掘不尽的天然宝藏,但前提你要给他们一片自主的天空。

六、精彩表演,总结升华,感受和谐。

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表演者。然而,表演的机会是稀少的。因为没有哪个学生可以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自己的才艺,但是表演的机会又是存在的,因为每节语文课都给那一个个小精灵提供了表演的平台。

“找几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加入你的动作和声音。”这是我每节课惯用的结束语,而孩子们也都尽情表演,记得《感谢》那 4 首儿歌,孩子们将“小鸟”、“飞翔”、“树木”、“泥土”、“水分”、“营养”等重点词语表演得绘声绘色,还有其他许多课文都表演得惟妙惟肖。甚至只要有语言的流露,孩子们便会愿意表演并且能表演得好。记得有一次,一个男孩子下课神气的对我说:“老师,我给你做几个动作,你一定猜出来。”于是,他开始表演,我故意说不知道,他开心的一笑说:“让世界充满爱!”然后扭头跑开了。我看到的是他的开心与自信,想到的是孩子们表演的天性与灵性。

孩子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犹如画龙点晴之功效。每一个孩子都尽情表演,没有规格,没有统一,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动作演绎课文,但值得说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精彩的。

【尾

声】

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才能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同事们,朋友们,如果你正徘徊在新课改的大门外,不妨进来听听我的心得,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也许会让你灵感闪烁。进来读一读吧,相信我,如果你也把教育当作一种生活,或许会有更独特的收获!请允许我再一次盗用杜威的话,“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我坚信,我的教育之路会越走越远,因为那是我选择的生活!

篇2: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有令人遐思无限的意境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借嗅青梅偷偷瞥一眼心爱的意中人,区区几个字就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娇羞美„„汉语言文字有着无限的广度、深度和丰富的容量。要学生领会语言文字这样的美,需要朗读教学。朗读教学以朗读为基础、以诵读为延伸,是一个文心、师心、学生的求知之心与外在课堂环境水乳交融的具体教学情境。在这一状态中,朗读与体验并行,想像与创造交织,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笔者对学生朗读现状的调查情况是这样的:让学生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一个班级里能达到要求的几乎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班级中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几乎每段中总有读错的字。学生读书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这种现状让人很是担心:没有朗读,哪来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怎么能够达到?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笔者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指导其朗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喜爱课外朗读。

1.创设参与情境,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要关注朗读的参与面。叶圣陶曾告诫我们: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读书的。朗读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拥有的权利,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体现教学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也才有生命力。在班级中,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因学习基础差缺乏朗读信心,也不敢在众人面前朗读。针对这部分同学,课上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课后还适当布置一些朗读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到四人组的组长跟前朗读,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以安慰、鼓励和指导。如有些学生的音质特别好,有些同学的感情把握比较好,就引导其他同学用欣赏、鼓励的眼光,增强他们的朗读自信心,从而营造人人都能参与朗读的和谐氛围。

2.创设教材所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但要通过抽象的语言符号体会到作者浓浓的深情,并不是学生一读就能感受到的。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但他的情感流露需要慢慢地酝酿,再通过一个个触发点才能激发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学生头脑中意象的转换,设法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词语,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中,感知事物的特点,与头脑中已有的意象进行联系,从而触发联想,形成作品词语所蕴涵的意象。在合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想象和联想。当他们进入情境、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地读出感情,达到朗读的效果。如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时,可以提问:山路的特点是什么?马行处是什么意思?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就要求结合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想想作者在画面中的动作,再思考这动作饱含了什么样的感情。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再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细心品味语意,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然地体会到了作者和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领悟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最后,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去朗读文章,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那就是另外一种享受了。3.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专心听别人朗读的兴趣

课前,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听读材料。既可以是学生接触较多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微型小说,也可以是部分学生的优秀习作。针对学生的优秀习作,笔者是这样处理:读到关键之处停下来,要求学生利用几分钟猜出下文,然后请指名进行比较评议。引导学生在几分钟之内去思考和探索,既培养了学生听读的耐心和细心,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就容易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逐步增强创新意识,惊叹习作者精心的构思的同时,萌发模仿习作的意识,可谓一举多得。笔者还从网络中找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范读,在听读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语言,吸收词汇,摸索语法习惯,感悟和吸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学生可以把读得的信息,自然地流利地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提高了其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能“出口成章”。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4.创设朗读情境,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听自己的朗读。方法很多,笔者只是让学生将自己耳朵塞住,只听他自己的朗读声音。开始学生是好奇地听自己声音,后来早读课或者课堂朗读时就能专心地欣赏自己的朗读了。这种方式非常简便易行,却能让所有学生都忘记周围同学的存在,让所有学生抛开一切自卑、怕人讥笑的畏惧心理,能结合文章内容自由地表露感情。“忘其形,流其情。”如身处世外,只存在于自己的天地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对所读的内容印象深刻,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背诵任务。

作为语文老师,还要适时指导朗读技巧, 例如节奏、语速、重读、轻声等;朗读的形式上则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如今电教媒体的课堂普及率非常高,也可以配乐朗读,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在乐声中调动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些教学方法尽可大胆采用。

5.创设课外朗读情境氛围,促进朗读习惯的培养.课堂指导毕竟只能被限制在45分钟内,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朗读训练如果能扩大到课外,让学生随时随地会读,敢读,读得好,才算是真正扩大了朗读的范围,巩固了朗读的战果。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1.在讲一篇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自由读几遍,完成预习任务。要求是: a.结合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b.围绕课本习题和其它手边练习,边读边想,试着去解决问题,提高朗读的效率。

2.教师每天布置适当的朗读作业。将朗读作业(如优美的阅读选文、文言文译文、新学课文等)交给同桌或组长检查。在习作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完成初步的修改工作,如可以改正笔误,补出漏写的字,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等。3.推荐优秀书报、期刊,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微型小说》等;推荐阅读网站如乐读网等,激发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体学习朗读。组织学生阅读中学生推荐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通读原著,或读精彩情节。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原著,再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篇3:创设和谐情境,活化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导学生在踊跃发言中感受自由快乐情境

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学习, 前提是引导他们成为独立学习的个体,在畅所欲言的环境中大胆表达。多给学生踊跃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在自由快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探究问题的热情。

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打破传统课堂的死气沉沉尴尬局面, 让他们在主动表达过程中感受课堂学习的自由和快乐。关注学生的多元化语言表达,鼓励他们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主动归纳学习思维方法; 尊重学生的学习认知差异,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奇思妙想,让他们有尽情发挥思维想象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特色之处,引导他们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和深刻反思, 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踊跃发言中有效发现英语学习的精彩, 在尝试积极表达中快乐学习和积极交流。例如,在译林版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的“Story time”教学中,可建议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 喜好 ,围绕“My favourite season is....”,运用鲜艳 的色彩予以 表现 , 并鼓励他 们就“Which season do you lik行相互交流, 让他们在体味各季节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有更逼真的学习情境,将自我认知过程有效转化为自由快乐探究过程。

二、支持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验积极展示氛围

还学生自主、自由表达的权利,引导他们在任务式互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能有效改变传统的被动应付学习问题,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情感主动融入合作,使得他们在自由合作的过程中体味到团队集体主义荣誉感。

通过互动交流支持学生积极展示, 使得他们在体味自身学习主体地位和价值的过程中, 形成奋进向上的学习动力。为学生设计多样性和层次化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激情;鼓励学生在帮助和积极交流中建立团队学习关系,在相互交流中展现自己的精彩之处; 多运用激励赏识的评价方法肯定他们的学习,让他们在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过程中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才能。

学生的互动交流运用使得课堂更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使得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学习,带着激情积极交流。例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 6“Whose dress is this?”的“Story time”教学中,可参照“Fancy dress party”的场景,建议学生自带相关道具,鼓励他们从Su Yang、Su Hai、Mike等角色的对话交流中主动挖掘讨论交流的要点, 帮助他们丰富思维情感。建议学生就“Whosdress do you like best? ”进行同伴交流 ,帮助他们打开学习思维;运用小组讨论就“How do you dress up yourself? ”和“Wha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 ”进行自由表达 ,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情感。

三、帮助学生在模拟表演中感受情趣盎然情境

英语课堂情景化、学习氛围情趣化已成为众多教师的教学共识。运用角色模拟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表演,使得他们在感受到情趣浓浓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模拟表演运用是学生学习认知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模拟表演情境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和差 异 ,多以人文 关怀的方 式了解学 生、尊重学 生、信赖学生,鼓励他们在主动模拟过程中融入更多的自我理解。多为学生创设宽松自 由的模拟 学习情境 ,让他们在 争做学习 主人翁的过 程中主动 展示自己 的学习才 华 ; 参与学习 的角色模拟 ,为他们当 好参谋助 手和观众 ,多为他们 的精彩模拟 表演喝彩 ,多给他们 掌声 ,让他们在 情趣盎然 的学习过程中体味快乐;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深刻理解,主动尝试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升华学习内容, 帮助他们丰富认知思维情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教学环境资源, 让他们在主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增强认知体验, 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情境化的模拟表达,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更深刻的感知印象,让英语成为自由快乐探索的载体,而非学习的绊脚石。模拟表演过程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活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表达综合运用技能。

如前所述 ,创设和谐 情境 ,活化英语 课堂教学 ,对活化英语 学习资源 与丰富教 学过程具 有一定的 导向推动 作用关注情境的外化推动和资源丰富活化, 能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让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富有人性化趣味性,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英语,满足他们英语素养综合发展的需要。

摘要:活化英语课堂情境,丰富学生认知思维情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体现了人文化教学理念。依据学生英语学习发展需要,营设民主、友好、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将学生学习内驱动力转化为奋进向上发展的激情。借助和谐情境能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英语综合表达运用技能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英语学习全面发展的需要。

篇4: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和谐课堂

【关键词】化学教学;和谐课堂

和谐社会要求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教育呼唤和谐课堂。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促使课堂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才能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积极构建协调、融洽、温馨、和谐的课堂,才能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构建和谐课堂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一、多一点微笑,让学生的头抬起来

学生的学习激情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老师。教师热爱一个学生,则可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弃一个学生。公正无私的教育之爱,对学困生更为重要,爱可使他们抬起头走路,将感激之情迁移到学习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潜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语言和形态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载体,要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我们身边的化学,首先教师的心情要轻松愉快。正如窗口行业要求微笑服务一样,倘若教师在课堂上一脸的微笑,一脸的诙谐,教学效果一定比板着脸好。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形态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

老师微笑着站在讲台上,可让学生知道你的眼神里关注到他们的每一个人,从你的眼神里读到了你对他们的鼓励和信任,就会觉得无比亲切,精神飞舞。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阶梯性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尽力让他们经过努力后都能获得成功。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如:“我相信这个问题你能回答”;“回答得不错”;“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等。另外,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走到他们身边用微笑、点头和赞美的眼神,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肯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学习热情高涨。

二、多一份赞许,让学生的手举起来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是舒展灵性的空间。当凝神听取每一个学生的高见时,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真行;当学生愁云满面时,老师的暗示,让他们拔开云雾,欢笑满脸;当学生争论不休时,建议他们做个实验看看。学生的“为所欲为”不正是创新的源泉吗?多肯定多赏识,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的一个个鲜活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跃跃欲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紧紧地、时时地抓住他们凸现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进取欲望,并及时给予鼓励、强化,他们就会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断的取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本身就是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教育对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多视角来看待学生,要多角度全方面地评价学生,多给学生掌声和喝彩,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向老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我常对学生说:谁能在课堂上毫不客气地指出老师的错误,谁就够朋友。因此,每当出现哪怕是一个细微的错误,学生也绝不放过我。在如此融洽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学生有了自信心,课堂就能踊跃发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三、多一缕阳光,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学生的想象力往往超乎你所想。老师不能总是自己在讲,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老师不能为了省时间,直接告诉答案或让学生背答案,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我们的思维范围内,不给他们任何思考的机会,把学生变为接受知识的机器。如果把思考的机会还给学生,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学生是何等的不简单,他们的小脑子真是灵巧。在化学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互动的平台,让师生共同融入情景教学中去,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如在学完第一单元知识时,先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12个问题,然后用抽签的形式分组比赛,课堂上每一个精彩的回答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又提出“对于这一单元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把复习的任务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思维火花喷发,这里没有居高临下的评判,没有虚情假意的表扬,师生情感达到真正的交流融合。

篇5: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教学

刘明霞

新课改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验证和掌握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并且为解决这种不和谐迸发出潜能,进一步及时顺利地将学习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初中生物教学向初中生物教育的转变,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外,更应注重初中生物情境的创设。过去有人曾提出,创设情境是为引入新课而服务的,其实,创设情境不只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为课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服务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常可以创设以下六种情境。

一、创设实验情境

新的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包括实验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中把各个实验分散在课本中,将实验和知识内容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了实验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感觉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科任教师应与实验员共同进行实验创设,做到以下四个步骤:⑴分析实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注意事项,以示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⑵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项目加以系统化逻辑性阐述,以示实验的严密性;⑶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从“扶”到“放”的工作,“扶”要扶得正,“放”才能放得开。实验条件有限的学校应从“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分配上进行合理安排,还可以通过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创设理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迅速实现从“依赖”到“自主”的实验认知,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动手操作;⑷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讲究“三多”,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多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初中生物问题,验证初中生物规律,因此,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问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疑问句”,也可以是一项任务或目标的陈述,更可以是一种情境的创设。

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初中生物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在用问题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在设置问题时,应力求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⑵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⑷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去诱导。

三、创设简笔画情境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简笔画不仅能形象地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还能使教学的过程“活”起来,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创设简笔画情境,有以下四个特点:⑴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⑵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⑶简笔画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⑷简笔画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四、创设故事情境

布鲁纳在《论意义行为》中告诉我们:“逻辑假设在置于正在进行的故事之中时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我们的生活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精彩;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意义。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通过曲折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差生对初中生物的恐惧感,增强初中生物的趣味性。

其实在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挖掘、去探究。在用故事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⑴故事中要隐含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初中生物知识,讲故事是手段,引导、挖掘故事中的初中生物知识,提出初中生物问题,解决初中生物问题,探究初中生物规律是目的。⑵故事要短小情悍,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⑶讲故事的过程中遇到有关初中生物内容时,要放慢速度,加强语气,引起学生注意,便于学生回答后面问题。

五、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初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我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常用四个步骤:①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②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的生活经验;③验证生活经验;④小结生活经验并指导生活。

用生活实际创设的初中生物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初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

篇6:创设课堂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它强调教学贵在引导,重在点拔,妙在开窍。它的引导是引之以情,导之以性;它的点拔是点起学生情感的火花,进而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它的开窍是开在认识加深和情感的升华上。创设情境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科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从“要我学”变“我要学”。

[关键词] 科学 创设情境 教学效果 激发兴趣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科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科学活动。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目前教材的改革正在进行中,需要教师建设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情境。本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从六个方面谈科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1.源于生活 真切体验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或物引入课堂,可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在教学时尽量创设一些接近学生生活又直观的材料,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降低学习难度。

如在教学“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时,我就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补钙”来组织教材,通过对各种保健品广告的讨论自然引入新课教学,然后给出葡萄糖酸钙的化学式,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和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给出具体实例,要求学生提出补钙的具体方案。利用补钙知识将“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重新组织教材,在轻松的讨论中完成了计算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故事引入 提高兴趣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创设情境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身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

如我在教学《二氧化碳》时就用故事“波曼尔与屠狗洞”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我在课前结合课件用生动的语言讲解“波曼尔与屠狗洞”后,出示了一组思考题:

(1)“屠狗洞”为什么屠狗不屠人?

(2)你认为可用什么方法从洞中取出一瓶洞内空气样品?(3)你能用哪些方法检验出洞内的“屠狗妖”就是二氧化碳气体?(4)你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这种气体?

(5)你认为进行地下溶洞探险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学生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本然后讨论、实验,积极性空前高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课堂游戏 新鲜刺激

游戏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课上适当采用一些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科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或巩固科学知识。

在教学“大气压强”,我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参与“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游戏中,我出示两个半球,让学生观察后合成一个球,请一位女同学来把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我请学生先猜测“如果将球内的空气抽出来,大家认为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学生七嘴八舌各说各的理。于是我请一位力气大的男同学用抽气机将球内空气抽出,再让刚才的女同学拉,拉不开。再在全班挑出力气最大的两位男同学来拔河,还是拉不开。在游戏过程中,拔河的同学全力以赴,其它同学呐喊加油,大家都兴奋异常,让学生足足过了一把“马德堡半球”的瘾,体会到大气压强存在的确切性。

在教学“条件反射”时,我请班级“最勇敢的学生”与我一道做游戏,让学生把手向前举起闭眼迎面向我走来,我则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图钉的尖端小心的迎向学生的手掌(适可而止、保障安全),学生当然立刻将手缩回;然后让学生再来一次,学生就变得小心翼翼了。接着进入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学习,参与游戏的学生记忆深刻,充当观众的学生兴奋,效果非常好。4.科学实验 手脑并用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喜爱。用实验创设情境,科学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

例如,在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先演示一个“喷泉”实验,即把一个带有玻璃管的瓶塞塞到装有少量冷水的烧瓶口上,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 2

热水浇烧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教学“压强与气体流速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张纸,现在中间吹气;再给学生准备一支蜡烛和一支吸管,点燃蜡烛后用吸管向火焰的一侧吹气,观察纸的运动和火焰的变化,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后都很兴奋,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被迅速激发出来,揭开谜底的欲望相当强烈,自然水到渠成,无需教师多说,让学生自己到书本中找答案就是了。5.巧用新闻 丰富资源

每天,我们都可以从各种媒体上得到有关许多与科学相关的信息,平时加以收集,作为教育的素材,尤其对于创设教学情境来说,肯定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更主要得还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只要做个教学的有心人,手中也只要有一份报纸,平时及时做好剪报,定期加以整理,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如笔者在三个月内就收集到如《亚洲最大跨径开启大桥温州瓯南大桥开始升降》(做功),《我国环境恶化趋势未有效遏制》(环境),《山西火锅店因液化气泄漏爆炸》(燃烧与爆炸),《英国大旱缺水急疯了,打算到北极拖座冰山回来》(水资源与节水)等等,这些最新资料就如教学的活水,有了它们,课堂不活都不行。

如笔者在教学《有机物的存在和利用》一节时,就引用了来自《平阳新闻网》2011年9月22日的一则新闻:《沼气进农家,环保又节省》的报道,原来平阳县水头镇蒲山村现有村一直以来,该村以发展养殖业为主,其养殖的生猪年出栏量6000多头。该养殖业在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污染。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为整治污染,保护环境,在市农办、县能源办的帮助下,蒲山村将养猪场和沼气池统一规划安排,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从2008年开始至今,该村投入10余万元建立了三处共350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气可以代替液化气给居民烧水、做饭,而沼液、沼渣是优质的肥料。使用沼渣、沼液,不但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还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增加食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沼气的使用实现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以及节省燃气费用等多重目标。通过新闻的运用,课堂教学资源更丰富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更近了,效果当然不错。6.活用媒体 身临其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原本不容易描述、过程特别复杂的事实,一些学生不能用肉眼直觉到的微观事物,还有科学家在特定 3

条件下完成的一些特殊实验,都能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出来。

用多媒体可以顺利再现原子弹的爆炸、“神舟九号”飞天等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再如南极臭氧洞的形成这一课题,可利用三维动画形式再现由于人类排放氟里昂等物质而使臭氧层变薄,以至空洞形成并逐渐增大的过程,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利用多媒体还能将一些理想状态的事物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非现实的情境。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运动会中的某些场景进行虚拟化,如跨栏的刘翔突然失去摩擦,撑杆跳运动员突然失去重力,孙杨游泳时突然失去浮力等等有趣的情境向学生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在有趣的虚拟情境中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蔡伟 著《课堂教学创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

[2]王继新.杨九民等著《初中科学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版

[3]肖川等偏著《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篇7: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就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最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主体题:创设 情境 优化 教学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为问题情境创设基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做铺垫,使学生在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例如,在讲授“北非”内容时,为了创设“北非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思考“非洲经济落后,为什么埃及经济却很发达?”这一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苏伊士运河”、“沙漠奇幻”、“尼罗河上水坝”等相关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这些材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给学生时,学生就自觉地置身于这一“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展开,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课堂教学氛围活跃,使学校既认识到在落后的地区有发达的国家,又认识到埃及经济发达是有原因的。让学生积极思考因地制宜原则在这里的应用。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优化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的材料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选择教学材料时应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选择的材料应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重点、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选择的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

只有具有时代意义,现实意义的内容,学生才会感到兴趣。只有紧扣时代脉搏的内容,才能使学生不断关注社会、关注热点,他们思考问题时才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选择材料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

材料选择应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例如,我在讲到中国西北地区时,就联系了现在的“一路一带”经济实事。课堂上学生很活跃,有话题。

二、科学创设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使问题情境创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往往能产生问题,但从问题的产生到提出,学生会受到各种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制约都禁锢着学生,让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久之学生就会无疑可问,再也不能提出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民主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师生间各抒己见、自由争论、畅所欲言的活动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形成浓厚的“问题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方面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充分估计到学生会怎样思考、怎样提问、怎样回答,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避免轻率否定,不做简单结论;禁止粗暴武断,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条件,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探求真理。教师还可以转换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境;欢迎和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对教材内容的缺点和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整个课堂教学应优化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和“别出心裁”,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组织“我们周围的资源”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说出我们周围的资源有哪些,有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SARS算资源吗?虽然这是个调皮生,是想闹出点“小故事”,但是,他提出的问题与教师所提问题有关,我于是因势利导,我说细菌就是生物资源的一部分,但作为资源,同学们都知道应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来自于自然界,另一个是必须对人有用。病毒自然不是资源,但是,我们要知道有的食用菌如蘑菇就是资源。

2.改革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要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媒体,拓宽教学思路,丰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缺乏思考,形成思维惰性,往往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教学手段落后单一,教学思路狭隘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形象性。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以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还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例如,在讲授“我们周围的废弃物”时,引导学生调查周围的废弃物,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空间大大开阔,思维大大加深与激化,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注意“存疑”,设置“空白”,培养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巧妙“存疑”,将“问号”蕴藏在情境中,让学生“惊喜”地发现问题,进而让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教师不应独占课堂,也不必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让学生“不假思索”;而应留下一段“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去设疑、去体会。课堂教学中的“空白”,其本身就是一个“情境”,这个“情境”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导火线”,引起学生对知识的“缺陷感”和“饥饿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给我指个方向,不要把结果全部告诉我,留着让我思考吧!”

综上所述,要创设“问题情境”,往往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既要积累、筛选大量的教学素材,又要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拓思维,活跃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教育科学研究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篇8: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突出强调科学情境的营造, 即教学崇尚统一性、一致性、必然性以及整体性, 以理性为核心, 其目标指向科学知识本身。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 按照自己所理解、预设的知识目标规范学生的学习, 在学生偏离或者无法达到预订的目标时, 教师会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约束学生, 经常呈现出严谨、严肃、严格, 甚至于严厉僵化的教学情境。

20世纪60年代,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倡导的课堂教学情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人文情境, 即强调课堂教学的独特性、意外性、复杂性、创造性、情感性, 以感性为核心, 其目标更多地指向于学生本身的发展。在这种课堂教学情境中, 师生亲密无间, 循循善诱, 相互熏陶, 教学相长, 使师生浸润于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朗、博大的氛围之中。显然, 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展, 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然而, 随着我国学校教学评价强调课堂师生互动导向的不断深入, 出现了能达到“轰动效应”的课堂教学情境受到强力推崇的怪现象。试问, 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就是好的吗?我个人认为, 回答是否定的!如果任由这样的价值导向泛滥, 课堂教学会误入歧途!毕竟教学不是表演, 教师不是演员, 课堂不是娱乐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课堂教学情景, 向来与真正的知识和理性教学南辕北辙。韦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对“那些能够吸引众多学生的课程, 抱有很深的怀疑”, 因为这些课堂教学情境常常夹杂着大量的感情宣泄, 而真理是安静的, 课堂教学的狂欢带不来真正的知识和思考。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科学与人文两种情境不可偏废, 应该协调统一。

在对科学情境与人文情境分割开来理解的同时, 应当明确的是,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个性鲜明的学生, 要完成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人格塑造等基本任务,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操作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往往同时存在, 单纯的科学情境或人文情境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无法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也就谈不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应该把两种情境协调统一起来。许多相关科学理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比如, 脑科学的研究证明, 理性、思维的科学场景有利于开发人的左脑, 而感性、想象的人文场景更有利于开发人的右脑, 同时, 人脑各部分之间协调合作, 不会有截然不同的分工。就是说, 两种课堂教学情境和谐并存, 对于学生大脑的全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9: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关键词:教学情境;智慧;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8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78—001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构建和谐生态课堂。

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

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实践性比较强,有一些技能的学习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教学中应根据自身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建立一种“技术、竞争、游戏”融为一体的愉快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如以往“师问生答…‘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性”逐步被“民主性”所取代,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和谐生态课堂,课堂上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諧,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上每位教师都能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师选择和创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有趣、活泼,将技能学科基础知识、技能掌握融入于具体的、有趣的游戏活动或竞技比赛中,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或竞技比赛中感悟学科的魅力,从而达到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平等、充满活力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挑战自我。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去想、去看、去练、去比。我们应该坚信每位学生都具有学习的潜能,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学习和练习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究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应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的引导者转化。

二、真诚尊重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从而构建生态和谐高效的课堂

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应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及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要想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能自觉地动起来,教师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教与学活动,让学生一听到活动的内容,就蠢蠢欲动,跃跃欲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其必要的学科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一节体育课上。教学《左、右手高、低运球及反弹球练习》,老师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老师对同学提出练习的纪律和要求,组织学生练习并进行指导,绝大部分学生都在按老师的要求练习,这时老师发现有两对躲在一旁忘乎所以的同学在玩手指旋转球、手臂前胸滚动球比赛,不好!这几名学生已经“越轨”了,老师生气地走向他们。此时,老师身后的同学全都模仿那几位玩起了转球来;老师立即叫停,出乎意料的是。老师没有对这几位同学进行批评,而是及时表扬了他的这一创举,同时让他们进行展示,并鼓励全班同学也这样试一试。组织进行了手指旋转球、手臂前胸滚动球比赛,看看谁做得最好;学生用尽混身解数,互相之间还有模仿、比赛。结果竟然使课堂一下子更加活跃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先设定的教案,而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灵活组织教学进程,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其实,作为老师不要害怕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发现苗头就立即制止。可能每一次的“意外”都是有价值的,教师要宽容、理性地对待意外,不要轻易地制止否定;很显然,这节课因几位同学的不听话,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10: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英语课堂效益

胜利小学--------李燕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数学化住处时代,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是运用信息技术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在此,我已充分感受到“技术的魅力”。

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俗望。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方语兴趣。信息技术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信息。例如:在每单元安排的Let’s talk部分,如若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出示,既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感,又能促进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模拟语言环境,有效突破重、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要求。教学中,当遇到教师不易讲清和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与生活相贴近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what time is it?”。时,我设计了一段动画,一只狗和一只猫,狗问猫“what time is it?”猫看着钟表回答时间“it’s……”,学生看完,马上就能明白意思,并敢模仿。

三、灵活设计,优化单词教学。

对于英语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单词的发音及其拼写的掌握。个别学生因记不住单词,致使学习成绩下降,最终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由此看来,词汇教学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教单词时,利用多媒体显示,色彩、动画、声音牢牢地抓住孩子的心。例如:在教学时,设臵读音,让学生模仿、跟读。紧跟着出现数字动画,帮助学生记忆。

遗忘的规律告诉我们语言必须反复记忆、运用。复习单词时,为了避免“猪油炒冷饭”,我设计了储蓄罐的环节,多媒体显示单词内容,学生说出单词,及时巩固。

四、仿真语境,展现口语交际的平台。

现代英语教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实践性,这是由语言是交流工具之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有相当难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英语原材料等。农村学生尤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传统的教学无法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但多媒体能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景、光、电,使学生臵身于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展示平台。

例如:在教“Is this your skirt?”时,我让穿着明显服饰的学生表演,就地取材式的教学。“Is this your jacket ?”“Is this your dress?”同学间互相交流回答“Yes or No”,学生急欲表现,效果极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进行了口语交流。

信息技术教学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把传统的注重认识、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大容量、高密度、快频率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主体性得到更大发挥。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的过程中更能主动求发展,体现个人魅力。然而现在有些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不懂合理运用,导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我浅谈一些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上应注意的方面。

一、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发挥主导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所具有的人性作用是计算机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例如:英语课堂上开始时的“Free talk”、值日生的“Daily report”或师生的品头交流,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容变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品交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因而,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没有计算机多媒体,但不可没有教师。媒体总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而不能反客为主;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并在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媒体的辅助作用。

二、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上的选用应适量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让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比如:有些教师用英语课堂上常用的五步教学法,于是他在revision环节上用,在presentation环节上也用,practice , drill和consolidation等环节都在用;一会儿用power point展现这个片段,一会儿用flash来呈现那个片段,跑上跑下,不断切换,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实际上变 成了 老师搞“杂耍”,学生看热闹。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缺少语言训练的时机,即使有所训练,也很不足。其实我们教师还是应该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与积极因素,由此起学生无意注意到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进而转化为从事学习和创造不行骄兵必败必需的“有意后注意”。所以,在引入或呈现(presentation)这几个环节我们可以多用些,在其它环节少用一些。但是不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语言点,是为了“活化教材”,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

三、合理选用媒体、课件 在英语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1、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确实,一些教师在初尝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唯其命而是从,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却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简笔画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不应一味赶潮流,而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2、避免把投影展幕当成黑板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有了大屏莫投影,黑板可以从教室中消失了,板书都可以省了。他们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将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显示。我们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从而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而且,优秀的板书不仅精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整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内容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而实验证明,课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七倍。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计算机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卫活力。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把英语学习的情景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能将学生臵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图、文、声、像并茂,形式活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各种感官受到刺激,更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类专业简历下一篇:规范公司标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