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课堂如何创设和谐气氛,幽默教学

2024-06-03

论科学课堂如何创设和谐气氛,幽默教学(通用4篇)

篇1:论科学课堂如何创设和谐气氛,幽默教学

论科学课堂如何创设和谐气氛,幽默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改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当然,课堂幽默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幽默、戏剧幽默,它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故而幽默的语言、方式、内容应符合教学实际。把握好幽默的时机,要注意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地、适人,让学生在愉悦中启智益性。在科学内容中,包含着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其中也不乏谐趣的元素。教师如果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挖掘趣味性元素,就能创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巧妙运用幽默去优化教学效果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取的经验来逐一介绍。

一、拟人法

一般来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固定的知识和理论,因此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平淡无奇,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甚至厌倦。要打破这一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比拟等修辞方法,使教学语言富有情趣,将死板的知识讲得妙趣横生,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例如:讲九年级下《人的健康与环境》中《身体的防卫》一节时,为了使学生掌握人体防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我把此描述为敌我两军的攻城战,首先我军在城墙外围铺设铁丝网,挖掘护城河以阻止敌军的进攻――这是第一道防线(皮肤的屏障作用);当敌人攻上城墙时,我军部队与之短兵相接,站开厮杀――这是第二道防线(体液及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当敌人疯狂进攻,无法阻挡,并已进入城市腹地时,我军就派出特种部队(狙击手等)进行巷战,具体分为两个战场,一个在城市街道(体液免疫),另一个在房屋内(细胞免疫)――这是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变得乐学,可谓“一箭双雕”,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诗词法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阐述枯燥的理论知识时,适当地穿插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诗词,这种方式既能调节学生在课中的学习疲劳状态,再次唤醒学生的兴奋,还能使学生在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的教育印痕,有的甚至使学生终生难忘。如《植物的感应性》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运动和力》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生物与环境》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些诗词在课中的运用可通过接对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优美的诗词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掌握科学知识。可见,幽默性语言含蓄委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是一种艺术。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归谬法

归谬法是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在课堂练习上,有时直接利用知识点确定答案,会让人印象不深,学生还可能因为老师的平铺直叙感到无聊。而借助于幽默,不直接点出答案,而是沿其逻辑引申发挥,在放大其谬误实质的同时,使其自误,就能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四、情景法

教材是幽默的源泉,恰当发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是教学幽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学中,适时、适当、适量地创造出风趣诙谐的幽默语言就能使学生绷紧的神经为之一松,精神为之一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厌倦的学习心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到“势能”时,可问:“当天花板上一个鸡毛掉下来,你将怎样?”学生肯定回答:“这有什么可怕的。”再问:“若你头上的电风扇掉下来呢?”学生会下意识地用手盖着头顶,答:“那还不快跑。”这样,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影响物体的势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物体质量。

五、褒贬换用法

对学生进行教育,故意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如有两学生甲、乙,甲学习较好,乙学习底子较薄,甲在课中很认真,而乙挖挖手指、看看窗外,不亦忙乎。于是我就对同学们讲:“甲因为基础差,所以你们看他很努力,而你们看乙,他肯定都已掌握了科学上的知识,胸有成竹,所以就无所事事啦。”在极贬之后突然提出褒义,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学生一旦领悟之后就会产生喜剧效果。

其实褒贬换用也是一种错位。与之相似的还有平常的场合使用郑重其事的语言,庄重的地方使用平常的语言。

六、谐音转化法

利用中国汉字的谐音,可巧妙地将一些知识点趣味化,以达到帮助记忆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如在水的这一章里,电解水实验是教学的重点,而正负极分别产生什么气体是易错点,我就总结概括为“正氧负氢”。在讲解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只要时刻记住生你养你的“父亲”,这个知识点你就不会忘记。因为“父亲”与“负氢”谐音。还有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高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锌等,我就用“养闺女贴心”来表示前五位元素。这样的表述朗朗上口,既帮助学生记忆,又增添课堂气氛,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

另外,借助教师的眼神、手势、动作等因素也可表现幽默。比如:有个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声音总是放不开,于是老师做出侧身倾耳听的样子,并将手贴着耳背,这种幽默的姿势逗笑了同学们,那个同学也笑着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分布相对均衡,可以减少注意力的转移,让他们在“有趣”中“有得”。灵活巧妙地运用幽默教学能让我们的学生们在情趣教学中变得乐学、爱学,最终有所成;也能让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幽默中不断提高自己,增进艺术情趣和魅力,最终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抓住这两极,科学课堂的幽默风格就会焕发出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大溪二中)

篇2:论科学课堂如何创设和谐气氛,幽默教学

欢悦气氛

和谐课堂

——重庆文理学院附中:孔钊

【摘要】面对以创新理念为指导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何提高老师教学效率,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更好地达成新课标,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自觉地迎接时代的挑战。体现历史学科教学的普及性、思想性、时代性、发展性。笔者在文中就其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体会方面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更好地实现课改精神,改变当今中学历史教学“枯燥无味”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作一点小小的尝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幽默语言

促进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名老师终生不懈的追求。而教师的语言修养,特别是幽默语言的运用是这门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学者M·鲍尔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该达到艺术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

近一段时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红极一时,其间的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评“清史”、张瑞芳说“聊斋”、刘心武谈“红楼”。虽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接受,使其收视率大大提高。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中学历史老师也有不少启示,尤其是历史教学语言的运用问题。因为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相对于其他的任何学科,对于教师的语言要求都来得高。但是,毕竟中学的历史学科并不是为培养专业历史人才服务的,正如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一系列讲座并非针对大学历史系这样的专业学习者,因此他在讲述过程中语言的运用上就很值得借鉴。

下面,我就自己和借鉴他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幽默语言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部分,幽默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恰当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妙趣横生,激发兴趣”:

“没有趣味,课堂就失去了活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其自觉地学习。“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如在讲“绥靖”政策的概念时我花了将近5分钟的时间去解释这个词语,因为这个词语对高二的学生来说接触面窄、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述时,我设置了两个环节,先是字面意思的阐述,即:绥靖——安抚,抚慰怨愤、平息争斗。其次,用比喻做铺陈——面对一只狂吠的狗,你会用什么方法去安抚它以防止达到被咬的目的?一种,顺着狗毛抚摸以示友好;另一种,扔块骨头,堵住它的嘴,当然最好这块骨头还是别人的。(学生笑)而这就叫绥靖!在欧洲战场战事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德国就是那只狂吠的狗,而英法等国为了避免祸及自身,先后用奥地利、捷克等国作为“骨头”去“平息争斗”以达到自保目的。在后面的课堂进一步展开的过程中,我也始终紧紧围绕着最初的比喻做论述。这一段话可能不太“雅”,很有些“下里巴人”的感觉,但是之后的学生反馈相当不错——基于原有的基础对于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等问题也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显然效果是不错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改变学习历史“枯燥无味”的观念而能够比较主动地学习历史了。

恰当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提神醒脑,提高效率”:

历史教学中,在讲授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时,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打瞌睡,此时,教师靠单纯的提醒也许效果并不见好。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来一段幽默语言,不仅提醒了学生,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如一次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们都觉得挺疲惫,甚至有学生在睡觉,当时我心中很是着急,怎么办呢„„恰好讲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处,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一个笑话„„于是,我马上请这个学生起来问他:“某某,圆明园是不是你烧的?” 而且做出很生气的样子,“快说,是不是你干的?”由于这个同学平时基础太差,此时又刚好从美梦中被惊醒,满脸愕然,嘟噜着小声说:“不是。”此时,全班同学一起大笑。我连忙补充道:“还好,你挺老实的。既然不是你烧的,那是谁烧的呢?” 2 全班同学帮他回答了,然后重新进入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中。后来一节课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涨,效果特别令人满意。

恰当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拉近距离,和谐关系”:

课堂是教学活动和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容易激愤,情绪波动,在对社会、他人和自我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父母、老师的教育表现出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师生间不愉快的偶发事件,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捕捉各种契机,然后及时加以幽默处理,便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避免师生的直接冲突,融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前我班上有一名叫李顺利的同学因为上课老是不认真,不是讲话就是打瞌睡,而且自尊心特别强,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经常与老师顶撞。一天,他上课又开始讲话,我便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他支吾了半天说不出来,这时,我不是直接批评他,而是一本正经地说:“你的名字叫顺利,但回答问题却并不那么顺利,希望你以后多加点劲儿,回答问题象你的名字一样顺利就好了。”其他同学听这么一说,都禁不住笑起来了。这听起来好象责备的话语,但却一下子拉近了师生关系,后来这位学生的历史成绩一直都比较好。

恰当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深化内容,加强记忆(理解)”

“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赞可夫)任何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程度上缘于受教育者的兴趣,兴趣之至,则受教育的程度就更快,更扎实。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或接受的理论性问题,一个历史老师怎样将这些“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的知识?幽默语言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如有一位老师在讲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时,有的学生不太信服,他们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也有学生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我信服共产主义,除非经过实践检验。”这显然是机械地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这位老师首先说到:如果共产主义要等到实现了你才信服,才说是一个好社会,那以前经过二十几年奋斗才建立的新中国,不知比解放前好多少倍,难道事先检验过吗?另外适时地举了一例子:如果你去买火柴,而你对火柴的性能不相信,要一根一根的经过“实践”,划得燃的才买,划完后,你才相信你自己买到了一盒好火柴吗?讲到这里,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从而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共产主义是人类 3 的理想社会。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怎样中运用幽默语言

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幽默语言,以达到艺术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呢?结合自身和他人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巧用归纳、成语、谐音

对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要求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如果不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学生学习难度肯定很大,但若我们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教给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在讲《北京条约》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将其内容归纳为“天经地义”(老师归纳出来后学生们都笑了):“天”既《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经”乃“津”的谐音,既增开天津为商埠;“地”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义”是“银”的谐音,既对英、法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本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真的是“天经地义”吗?显然不是。这样,用讽刺性的成语巧妙归纳,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增强学生理解。

二、妙用诗歌、对联、谚语

比如在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徽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变化,老师运用一段凤阳花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学生大笑)在此后老师再讲解改革后的变化。让学生们在笑声中更好地理解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之处。又如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时,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为了羞辱李鸿章而写了一副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制将相。”而李鸿章却对出:“天无度,地无量,这才是,帝王肚量。”从而形象地勾勒出了李鸿章奴颜婢膝的丑态。并通过这一强烈的对比,更好地激起了学生们爱国热情。

三、善用方言、歌词、逸事

历史教学中有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正确运用普通话,但笔者认为适当地运用一些方言有时也会收到意外的效果。如讲开国大典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的讲话,老师就用湖南话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学生笑)又如,一次上课一学生迟到了,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该生,而是唱到:“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学生笑)想要处罚你呢:“唉,我总是心太软。”再如讲唐宋八大家时,为了增强学生对欧阳修的认识,老师讲了一 4 个故事:一个年青人自认为“才高八斗”,不服欧阳修,于是想斗一斗他。在乘船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欧阳修),这个年青人自觉与欧阳修投机,于是邀欧阳修一同去斗欧阳修。此时,年青人一时兴起而吟到:“两人同一舟,去斗欧阳修。”但到此却不知下句了,欧阳修补充到:“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羞)。”(学生大笑)在笑声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活用古意与今词

如老师在归纳“洋务派对顽固派”、“维新派对顽固派”、“革命派对保皇派”几者的关系时就用了“洋务派VS(PK)顽固派”、“维新派VS(PK)顽固派”、“革命派VS(PK)保皇派”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又如易中天先生在讲诸葛亮的空城计时,说诸葛亮在城楼上“开Party”唱“卡拉OK”。将周瑜说成是“帅哥”等。我想,这也许也是“百家讲坛”为什么这么受广大“视民”欢迎的原因之一吧。我们何不可以借鉴呢?

另外诸如运用笑话、体态语言、话语的停顿等等,于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当然,幽默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为搞笑而搞笑,那样,虽然会笑声满堂,但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所以,我们在运用幽默时也应该注意适当。

主要是:

一、要联系课文内容。否则就纯属搞笑而不叫幽默,也就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

二、运用的时间适当。比如说在刚上课时、学生疲倦时、不守纪律时、课文内容枯燥时、老师为难时等。而不是满堂都是“幽默”,那样也就不是幽默了。

三、运用幽默语言还应注意对象。如“我与谁比美,谁美。”这句话如果运用到小学课堂就起不到幽默的效果。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而一个教师要做到幽默,必须要有正确的师生观,要有从容、超脱的气度,机智、敏捷的个性。还要能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谈资丰富、妙语连珠,不失时机地创造幽默,深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创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乐学的状态,促进学生健康、乐观、全面地发展。

篇3:如何创设生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关键词:课堂;气氛;师生关系

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是创设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前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乐于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这是形成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积极学习的基本条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尊重、激励每一位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必须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教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做到信任学生。平时多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课堂上常常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拉近师生情感的距离;用善意的鼓励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用美妙的语言和深沉的爱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情绪背景,以促进生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的形成。

2.统一要求,因材施教

师生的和谐,还要靠教师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结合学生实际,在考虑大多数学生水平的同时,也要为优等生和学困生提供不同的条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

二、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课堂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使课堂气氛生动和谐。

1.做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内,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来,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的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展开积极的思维,主动参与。例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从听音乐、观察图片入手,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与体会,然后闭眼听读,并体会情感,再说、再练、再写。这样使学生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思维中心集中起来,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整个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和谐,课堂教学顺利达标。

三、发挥教学语言的优势

篇篇课文都有抽象的语言文字组成,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变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感染学生。此外,教师的语言、神态、动作对创设生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生动、精准、富有情感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思维上的波澜,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在上每堂语文课前,都要精心准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以及列举的生活事例,以便做好课堂应变。因此,在每堂课上,我都围绕课堂教学的重心,声情并茂,妙语连珠,事例生动、鲜明,而有教育意义。从而让学生在波澜起伏中,听得津津有味,论得热火朝天。既做到了教书,又做到了育人。

总之,创设生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无论如何,教师都应坚持教书育人,为学生架设成功之桥,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再上辉煌。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巩留县提克

阿热克乡中学)

篇4:论科学课堂如何创设和谐气氛,幽默教学

第一、要切实更新教育理念,真心尊重学生。教师绝不能常把自己放在“优势”地位,从事教育教学,一定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有人格、有自尊、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而不应只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我想,有这种看法的教师,可能还不是个别教师,而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能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看我们能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教学中的“目中有人”。

第二、教师更需要具备人文情怀,要有宽容之心。不要把自己看成先知先觉的“圣人”,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器具。在教学上对学生的期望值也不要太高或标准一致,更不要将课堂过于理想化。因为每一堂课都是鲜活变化的,绝不是凝固呆板的,何况学生都是思维敏捷,充满激情的人,而且只要是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更何况有些所谓的“错”,实际就不是什么“错”,而恰恰是教育者们理应追求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第三,多查找个人的不足。一堂课成功与否,不要全归于学生,要尽量从自身查找原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多写教后反思,及时总结个人教学的得与失,在不断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既能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又能防止一些教学情境中的意外情况;既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又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为友好和谐,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这方面的先例很多: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诗歌文章,先拿给乡村老太婆去听,当老太婆打瞌睡后,并不责怪老太婆,而是重新修改,直到老太婆满意为止。可是有些老师往往不大思索个人所上的课是否生动有趣,而是常常在学生出现不听课现象时,认为是学生态度不端正,经常去批评学生。我想这应该引起我们不少教师的反思,从而及时汲取教训,尽最大可能提高个人的教学成绩。

第四,教师是人而不是神,也不一定永远是正确的。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犯了错误,个人还不自觉。尤其当发觉出现 “错误”的时候,怕丢面子,不敢或不愿向学生认错,其实,这是错上加错。教师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有错必改,为什么自己出了错误就怕改正呢?所以,要承认教师是人而不是神,也不一定永远都是正确的。不要怕丢面子,要勇于承任错误,敢于当面道歉。相信学生也会谅解的,这样一来不但不丢面子,反而会使老师更有面子、更有威信。反之,如果死要面子,知错不悟,知错不改,学生表面被“镇压”,其实内心并不服气,反倒会降低为师者的威信。

第五,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业务能力,没有以丰厚知识为内容的课堂,是乏味的和没有生命力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彰显于其渊博的知识和宽阔高尚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知,营养自己,充实自己,修养自己,完善自己,魅力自己。既要不断学习新知,渊博自己的学识,又要不断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尤其要钻研新课改的一些理论常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总结尝试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不无裨益的。因此,教师既要不断努力吸纳知识,提高自己,又要不断修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尤其应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切忌不轻易批评学生,努力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期打造和谐高效的政治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做一名富有时代精神的新课改教师的潜质,才能站稳讲台,成为受学生欢迎,领导肯定,家长满意的合格教师。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一中 邮编 748400)

上一篇:政治初中毕业会考试卷下一篇:高一上册第三单元同步作文:五一假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