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2024-06-19

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精选9篇)

篇1: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思考

集贤小学

唐仲君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科学方法、能力、态度的提升;注重学生科学概念的自主建构和完善;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开设率越来越高,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我们也发现当前的科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场面上热热闹闹,但真正进行科学探究的少,而且探究的比较肤浅;学生在动手,但动脑太少,思维的参与度不够,有的学生是在玩而不是探究。因而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理想,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那么究竟教师如何实现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活学生 创新思维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研读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

新课标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分析并处理好教材,既要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又要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能达到的目标。要实现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能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一)全面、系统地了解整套科学教材。

科学教师必须对整套科学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科本质,并且要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得心应手。如果教师不清楚教材中知识关联性,同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肤浅,不能融会贯通,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有局限性,很难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对使用的教材作深入的研究,这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二)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用教材教”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熟练把握的基础上,是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之上实施的。要明确每个单元在教材里面的来龙去脉,每课之间的联系,活动之间的结构,活动本身的价值。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种植我们的植物》一课时,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植物的一生。让学生自由结组回家种植。过了几天一问,种植物的学生少的可怜。于是我就将这个实验进行改动,让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大饮料瓶,在教室里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通过这一改动,使学生有了充足时间观察,同时将科学课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增强。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保护和提高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让学生知道科学课学习不仅在课堂上,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三)开发、拓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有科研意识,具有课程设计的能力,特别是要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够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科学,及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其实就是在创生课程。组织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质疑、探疑、释疑。例如一些突发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讲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时先提去年日本海啸、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等,讲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可联系我国的航天技术……这些都是可以和课堂教学相联系的。再比如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跳高的时候为什么要助跑?汽车刹车后为什么还要行驶一段距离?鸡蛋煮熟后为什么要放在水里浸一下?像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乐于探索。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用层层深入的问题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习热胀冷缩前,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世界上有一座著名的建筑物,是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塔高300米,就是这座铁塔,一年之内要变化12厘米,是什么魔力使铁塔变化12厘米?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的思索下去。

二、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

(一)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

以往的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没有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让学生达到探究的目标,获得科学概念。高效的课堂,还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一些学生可以创设出新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在教学五年级《设计制作小赛车》时,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可以用什么做动力呢?怎么让小车跑得更快更远?其实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够找出用橡皮筋、气球等做动力驱动小车。但怎样让小车跑得快,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宁人惊叹。学生所进行的是自主的探究、自主的实验和个性化的实验总结。只有这样的活动才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创新的能力得以有效培养,才能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高效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把课堂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

1、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材关注的重点转入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科学探究活动成为课堂自然的需求上。活动前准备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以学生身边的资料或亲历生活中的事情为主线,通过学生准备课堂的实践性资料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的活动,做好方法与心理准备。这样的设计,为教学注入了更多的学习设计的内涵.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小草和大树》一课时,教师上课前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和实验室后的小树林里采集各种植物,在采集过程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特点、给植物分类等,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和比较明确的目标。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率。

2、亲历灵活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课的乐趣 高效课堂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效益,关键是把握好探究重点。活动的设计要有效,并且吸引、适合学生,活动要有内涵,有纵深的层次,活动之间结构清晰,有1+1大于2的效应。在教学三年级《浮与沉》一课时,设计本课第二课时的主要探究问题“怎样使沉着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时,分析学生的认知背景,从科学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切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方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小组合作实验——搜集整理信息——交流结论”,这种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实现。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发展各种能力。使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初步了解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增大空间等因素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认识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式与手段。

在交流环节,首先根据同学们掌握的方法,解释一下几个开始上课时的小实验;然后,展示一些图片:船的发展史。让学生将探究到的科学知识用来解释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改变物体沉浮的理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学生的交流,深刻体会“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的指导交流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学生会少走很多弯路;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归纳和小结,学生的思路就会清晰。

教师应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怎样指导?哪些是学生思考不到的或者考虑不全面的?这都是需要教者适时把握的。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地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因此,教师应是小组中的质疑者,是生疑的非难者,是探究的引导者,是释疑的促成者。如前段时间在教学的三年级《磁铁的力量》属于游戏里的科学这一单元,在本节教学中,学生先通过自己实验(玩磁铁)从而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道理,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引导,用反问、假设等方式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这样才有利于后面的全班交流讨论。

三、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时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是有预设的,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课堂教学中生成是永恒的。不注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反应,忽视生成性问题,没有师生的互动,课堂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课堂有效性提高。教学中教师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提问或点拨,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高效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准。当然,学生的进步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只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更要靠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总结加工。但把知识转换为技能是要靠训练的,这种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学习成绩;但这种技能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如:《寻找动物和植物》一课,学生通过室外的探究活动,观察记录了许多的小动物和植物,并发现了好多有趣的现象。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教师专门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儿?学生有的说发现了“蚂蚁正在搬运食物”、有的说发现了“紫薇花的花心里有小小的,白色的虫子”;有的说发现了“一个马蜂窝”;还有的发现教学楼的走廊那儿有小燕子的家……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一片收获的喜悦。多次地体验,学生的探索精神就会更加强烈并逐步发展起来。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许纪霖教授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与态度,提高全体小学生科学素养。

篇2: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新课程改革,使科学课堂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的道路.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的今天,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科技馆等场所,校内的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这些都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在农村小学的高效开展.那么,如 何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农村的优势,优化科学课的教学呢?

摘 要:小学科学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加大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 生的生活。那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教学得高效课堂呢?现结合多年教学实际,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上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 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只要教 师持之以恒,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就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 要 科学课的教学应该是将科学知识的传授以科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所展示出来,不是重在简单的讲授,而是以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去获得、去感知、去理解、去 掌握。科学课的本身就是教给孩子们科学的技巧、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因此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从研读教材开始;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 心;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有没有发展。

摘要: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技能的主要途径.把握好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构建高效的课堂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 摘要:

高效课堂是指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的课堂。在课堂上要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 去做呢?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 生着质的飞跃。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在朝着构建高效课堂的理想化方向发展。但是,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由于不少学校地处农村,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 响,高效课堂的建立可谓是问题突出,困难重重,道路坎坷。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学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便成为教学管理人员 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的新课题。下面我就农村小学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任。江苏省实施“四配套”工程以来,农村小学的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得到了缓解,但和城市里的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别。如何根据现状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农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上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 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只要教 师持之以恒,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就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

科学课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新增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的课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加快,科学课在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疑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如何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科学课呢? 摘要:

怎样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及小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打造一个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使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学习科学概念,发展探索能力,增强小学生的 科学修养,已变成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简明的活动主线,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参与;合理选择多种教学评价形式 等方面论述了打造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通过科学课堂学生既能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与技能,又能培养科学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综合素质的形成。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网络等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为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平台,真正实现了“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课堂 探究

一、科学课高效课堂教学要从研读教材开始

以往,教材总被视为“圣经”,一堂课都是围绕教科书进行,教科书中编排的顺序就是 教学顺序,教科书中的内容就是课上教师所要教的内容,来不得半点更改。而新教材,打破了以往陈旧的课程观念。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新课 标也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用教材教”并不意味着教学可以“任意施为”。它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熟练把握的 基础上,是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之上实施的。如教学四年级下册11课《种茄子》一课时,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植物的一生。让学生自由结组回家种植。过了几天一问,种茄子的学生少的可怜。于是我就将这个实验进行改动,让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大饮料瓶,在教室里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通过这一改动,使 学生有了充足时间观察,同时将科学课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增强。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保护和提高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让 学生知道科学课学习不仅在课堂上,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二)教师应做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更应具有教研能力,具有课程设计的能力,特别是要有这样一种 能力——能够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物体或事件,及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其实就是在创生课程。组织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有 充分的时间去质疑、探疑、释疑。例如一些突发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讲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先提去年日本海啸、讲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可联系我 国的航天技术……这些都是可以和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用层层深入的问题保持学生的探究兴 趣。

二、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

(一)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

我这堂课讲什么呢?以往我们教师备课时总有这么一种定式。教师没有更多地考虑如何 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让学生达到探究的目标,获得科学概念。因此高效的课堂,还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在四年级下册《燃烧的秘密》一课中,在研究燃烧 的秘密时,一些学生可以创设出新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学生所进行的是自主的探究、自助的实验和个性化的 实验总结。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创新的能力得以有效培养,才能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高效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把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 力。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

1、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材关注的重点转入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科学探究活 动成为课堂自然的需求上。活动前准备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冀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以学生身边的资料或亲历生活中的事情为主线,通过学生准 备课堂的实践性资料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的活动,做好方法与心理准备。这样的设计,为教学注入了更多的学习设计的内涵。课前准备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交 流、形成师生之间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融洽关系,让和谐的氛围成为探究活动生成的“营养液”。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小草和大树》一课时,教师上课前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和田野里采集各种植物,在采集过程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特点、给植物分类等,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和比较明确的目标。

这 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率。在教学《常见的力》一课时,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找生活中各种各样 的力:用手拧湿毛巾的力、吸引曲别针的力、使小船浮在水面上的力、使头发贴近梳子的力、当放开手橡皮会落向地面,橡皮受到的力;当双手向两边拉长皮筋时,所要克服的力是皮筋的力等活动中,与学生一起体验力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活动中体现出的和谐氛围,以及学生的激情参与,充分证明了活动前做准备的作 用。在这样一个个渐进活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了活动准备的重要性,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时师生间、同学间融洽的关系,活动准备会自然地融入到科学学习过 程中,为有效、愉悦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亲历灵活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课的乐趣

要想在40分钟里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关键是把握好探究重点,设计有发展梯度、符 合逻辑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在教学三年级《浮与沉》一课时,设计本课第二课时的主要探究问题“怎样使沉着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浮着的物体 沉下去?”时,分析学生的认知背景,从科学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切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方式“提 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小组合作实验——搜集整理信息——交流结论”,这种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实现。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发展各种能力。使 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初步了解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增大空间等因素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认识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式 与手段。在小组代表交流本组探究过程中的发现时,运用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初步归纳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交流“总结拓展”环节,首先根据同学们掌握的方法,解释一下几个开始上课时的小 实验;然后,展示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图片,学生将探究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改变物体沉浮的理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与生 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学生的交流,深刻体会“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高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适时引导

在教师设计的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师应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会遇 到什么困难?教师怎样指导?哪些是学生思考不到的或者考虑不全面的?这都是需要教者适时把握的。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 地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因此,教师应是小组中的质疑者,是生疑的非难者,是探究的引导者,是释疑的促成 者。如前段时间在教学的三年级《磁铁的力量》属于游戏里的科学这一单元,在本节教学中,学生先通过自己实验(玩磁铁)从而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道理,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引导,用反问、诘问、假设等方式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这样才有利于后面的全班交流讨论。

三、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

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这更有利于学生找到“证据”说明自己的假设,并说服别人。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使高效课堂教学得以实施。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16课《我在长大》一课时,课下搜集自己各个年龄段身高、体重的具体数据,然后把搜集的到信息制成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曲线图的变化,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确在不断长大。

四、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有没有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 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准。当然,学生的进步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只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更要靠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总结加工。但把知识转换为技能是要靠训练的,这种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学习成绩;但这种技能也能压抑人的创造 性、想象力。所以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如:《寻找动物和植物》一课,学生通过室外的探究活动,观察记录了许多的小动物和 植物,并发现了好多有趣的现象。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教师专门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儿?学生有的说发现了“蚂蚁正在搬运蟋蟀的尸体”、有的说发现了“杨 树的叶子背面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虫子,正在休息”;有的说发现了“一个马蜂窝”……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用心体验着由于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而带 来的知识视野拓展的收获喜悦。多次地体验、收获后,学生的探索精神就会更加强烈并逐步发展起来。

篇3: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高效课堂”。“高效课堂”, 顾名思义就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效率,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学习效益。有效地构建“高效课堂”, 并不是简单以学生为主体, 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够了。还必须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并发现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过程, 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和能力进行自发、主动的构建。因此,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应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与同行交流。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策略

(一) 提出问题, 引导预习, 为高效课堂做准备

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预习, 可以了解新知识的大致轮廓内容, 对知识点有一个宏观的视野, 对所提出的问题有一个事先的思考, 这样在课堂的学习、探究以及思考过程中才能表现的游刃有余,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贴近生活, 要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刘良华教授的“校本教学研究”一书中说, 在学生学习中真正建构和生成的角度谈到的关于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词就可以很好的说明预习以及提问角度的重要性, 三个关键词为:1.主动探究:强调了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以及结论, 强调让学生在发现与探究过程中领会学习的方法并体验到探索的快乐。2.情感的意志:强调“热切求知”———作为“学习兴趣”的情感意志, 强调“先立其大者”———标识“人生幸福”的情感意志。3.生活实践:强调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背景与积累;强调将所学新知识引向生活实践, 所谓“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让教学充满活性特质”。

(二) 精心准备, 合理引导,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 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 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多学。”我想这种方法就是: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 合理引导, 就是为了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问题。

在课堂上,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 勇于质疑,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处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探索, 获得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另外, 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如果学生不能亲自操作只是单凭教师的讲解, 获得的知识会比较肤浅, 只有不断地参加实践操作, 并运用多种感官来参加学习活动, 学生才能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由此可见, 关于在学习中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 主动探究问题, 充分调动脑、手、眼、口等多感官表征对于高效学习的重要性, 并可以针对不同智力的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需求, 将学生所擅长的智力都能充分的运用到学习中, 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 注意衔接, 巧用方法, 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效课堂中, 知识连续性的建构尤为重要, 因为任何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散落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 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有逻辑性地进行记忆和学习。呈现逻辑与认知规律的脑科学研究表明, 那些生动有意义的和体验相结合的信息先被大脑记忆, 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 大脑找不到任何宏观世界的理由就会抛弃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更倾向学习有趣或是和自己有紧密相联的知识。

除此之外, 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形式化的逻辑规则, 在观察、思考、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比较、抽象、分析、分类、综合、演绎、归纳、联想等几种思维方法和流程。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科学的思维能力,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和获取能力、并具备完善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做到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全面的掌握知识脉络, 做到活学活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有序地参与到学习体验过程中, 科学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来有效的构建高效课堂。但是高效课堂的建设方兴未艾, 我们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它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创新、实践, 需要我们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武装自己, 相信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高效课堂的建设一定会向着既定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5) .

[2]方明编.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5) .

篇4: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 高效课堂 途径

在我国,现有的教学形式大多采取教师按照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一般都是采取教师演讲、解释、演示主题、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提供练习,属于班级授课,这种教学形式能帮助教师控制管理、指导大班额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国教学研究中一个比较突出和困难的课题。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结合对自己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和在对多位科学教师优质课听课后的反思,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要从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抓起

“构建高效课堂”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就是高质量的教学。教师除了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条理清晰的表述、认真热情的教学态度,还应对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一定广度的掌握,明确教学目的,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大多数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通过听课了解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采用的是指导教学的模式。教学任务明确;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结构化较强的教学程序并按此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过程中安排了教师讲解、师生问答、小组合作、发现探究等活动。

因此,要提高小学课堂效率首先就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素养,满足教师配备(虽然满足不了配备小学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但是可以配备理科毕业生)。由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涵盖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领域, 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一方面培训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毕业的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际, 制定适合不同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 以增强培训效果。另一方面, 就教师本身而言, 应当根据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 明确科学素养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中期乃至远期提高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自身的不断学习, 给予在职科学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智力支持,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科学素养。

二、从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抓起

保证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要保证教师拥有娴熟的基本技能,小学科学教学因为涉及学科众多,要求教师掌握的基本技能相对其他学科多一些,大体有:实验技能、制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与其他学科交叉整合的技能、科学探究技能等。而我区小学科学教师在优质课、新秀课中反映出科学教师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不强,甚至出现操作错误。

例如:有一节新秀汇报课中,教师就让学生将加热后的坩埚用湿抹布掂着从三脚架上取下来并且放置于抹布上,而我们评课的教师却当作教师工作细致、爱惜公物来加以表扬,殊不知这一举动在实验操作中是严重违反实验规程的错误行为。如此行为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不能准确完成,更谈不上高效课堂。那么,我们就要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能力;教师自身主动学习辅助教学技能,能够操作现代化教学仪器,能够利用计算机制作演示课件、学习应用科学软件;通过自修与交流加强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注意加强小学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等。教师的基本技能加强了,在课堂上才能更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开展合理化的探究活动。

三、从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抓起

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当中处于边缘学科,教研活动不管是在校、区、市、省乃至国家相对其他小学课程都少,至于学术交流、学术刊物更是少之又少,而小学科学教师倾向于参考教学参考书,借助网络进行备课,造成小学科学教师对于科学教育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切实际地照搬新课程理念现象。

从我区小学科学新秀课、专家汇报课中反映,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的重心在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教师更多地从“知识”的维度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容易达成学习结果”,更多地考虑“如何教”,而不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结论。在理解科学课程标准上略显偏颇, 教学过程追求新理念、新方法, 强调趣味性, 忽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甚至有的教师误以为强调主体教学、快乐教学等, 就可以不讲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以游戏代替教材, 以学生的兴趣取代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强调情境教学,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性。然而,小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没有形成, 教师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活动, 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结果学生就把科学课视为玩,这不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等等现象,使科学学科教育没有真正达到科学教育的应有目的。我们就要从教师的教科研抓起,加强教师对科学课程理解,增加小学科学类学术交流活动,从实际切实抓起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剖析和诊断能力,引导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关注现实问题,及时更新、补充知识,理解新的理念,尽可能准确把握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建立高效课堂。

当然,“构建高效课堂”除以上三方面,教师还应该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广博的知识、娴熟的实验技能、准确的施教方法,以及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能去有序安排课堂活动,做到收放自如。综合以上才能切实构建小学科学学科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舒孝清. 小学科学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偏离现象[J] .科学课(小学上半月版), 2006(1) : 46-471.

篇5:如何构建小学高效课堂

摘要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少但教学产出(教学所得)高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条件 激趣 自主 媒体

综述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少但教学产出(教

学所得)高的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内容的展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学生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每位小学数学教师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以打造出有效的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教师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由原来的教师的单一灌输,逐步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获取新知识教学过程的转变。课堂逐渐成为了学生展示的舞台。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人认为:可以分以下几步走。

一、搞好学习发动,使学生想学、知学

1.激发学习动机,唤醒求知欲。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意识的觉醒,只有激发了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进行高效积极的学习。否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能是一句空话。

激发学习动机有多种方法,要相机选择。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时,先让学生随机写出一些数字系数的简易方程,教师逐个快速地写明了根的情况,学生解答对比后惊疑地“发现”:教师的判断真准确!真神速!„„进而使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方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以高涨的热情自觉地进入到根的判别和探求的学习过程,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艺术性地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上,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平等对待,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俗话说:“亲其师才信其道。”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老师问:“小朋友你文具盒共花了9元6角,你该怎样付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这下同学们就和伙伴们一起用学具拿了起来,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拿法后,老师把方法展示出来,问:“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说明都动了脑,下面考考你们哪种方法最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了。可见这节课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下使他们轻松学到知识。

2.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大多时候对某些事物或问题自己尚不能恰当地确定理解深度和层次,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地给出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知道哪些只需暂时了解,哪些却要细心领会,哪些务必记牢分清,哪些应该灵活掌握„„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对顶角”、“邻补角”、“三线八角”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记忆这些定义,而且还要注意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定义语言的精确性和形象性,以利于学生形成牢固的清晰的概念。而在“直线公理”、“平行公理”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中,却只需让学生感受到公理陈述的数学事实而坚信不移,理解定理的内容及

其证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即可,应避免学生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到不适合其年龄特点、不符合学段要求的寻觅和探求上。这样既可防止学生产生怕学、厌学现象,给学生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统一性留出了一定的时空,又可体现出教学和育人的科学性。

二、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让学生积极参与。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4.积极评价。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如当某个小朋友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你真棒!”;又如,在低年级课堂上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如“我觉得他说得„„”“我对他说得话有补充。”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又满足了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让课堂充盈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借助多媒体,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简单的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这是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当数学教学与新型的教学媒体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建提供出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深厚的探究新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快乐而愉悦的气氛中获得数学知识。

鼠标,在学生的眼中就像魔术棒:一点,几何图形就会动起来,再一点,平面变成了空间,更好的是,一点,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

就全打在屏幕上,老师很轻松,不用费事地一笔一笔地在黑板上写一遍,鼠标确实有粉笔没法代替的魔力,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像是看了场电影,下课了,大屏幕关了,一切都像童话般消失了,实效性不强。可见,数学课堂中粉笔也有鼠标没法代替的作用和魔力,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将粉笔和鼠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凭风巧借力。数学课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关键的概念和重要的步骤一定要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通过老师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技术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能活化课堂,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过程充满激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然,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替代,如果过分的依赖,数学课堂就变成了放电影,学生看完热闹脑子里什么都没留下,反而降低了课堂实效,所以我们在应用时要努力挖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力结合,以扬长避短。

四、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探索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并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把相关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讲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动手、动脑、动笔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结束语

篇6: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让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逐步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教师明确构建高效课堂要目标确定具体明确,目标落实有效到位。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语文课就是学生以字词句段篇为载体,通过听说读写书等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过程!以读代讲,读悟结合,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教研应以年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进行集体备课,确定主备课人,定时间、定课题围绕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参与校本教研。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真正地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当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的学出效率。

篇7: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摘 要:当代教育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无论针对哪个教育阶段,教育界都怀着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如今的教育从两个角度出发,学生和教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主观意识的培养很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高效的课堂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合作化

小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进而深入学习的意识,实现此类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循序渐进,通过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呢?下面我就小学信息技术分享一下我的课堂教学经验。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知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这门课操作性很强,操作教材中的内容,多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力,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意识,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打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学习的动力便大大提高。

如在一年级的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任务,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性的情景,像“我家的聚会”“森林音乐会”“草原运动会”等,这些任务情景将教材与生活相联系,教师通过阅读章节任务,在实际生活中找寻能与之相联系的内容,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生活范围和兴趣爱好,设置操作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思维不再局限于书本中的硬性要求,而是发挥自己的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根据教材的知识技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教学不仅会提高学生在操作中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学习兴趣,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合作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容易做错而慌乱,教师一个个指导既费时又费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小组进行互助学习,在学习和操作的时候,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在旁观察引导,引导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竞争和比拼,在操作和设计时,教师可以将各组的作品进行选优,选出做得最好的一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友好合作精神,进而拓展思维,一堂枯燥的课充满了愉悦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突破。

三、教师的自我督促和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领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40分钟内,以最好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教师需提高自我教学能力,比如,在备课时,向其他教师学习,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对于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要虚心接受,定期回顾和总结自身授课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可以从简单开始,然后以提问的方式或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了解属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总结学生的学习想法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多多指导、辅助,作为教师,要排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以一种很放松、快乐又带有好奇心的心态学习这门课程。

总之,面对新一代的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要采用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育方法。一味追求成绩的提高,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和烦恼,这是对学生最不负责的变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要让学生热爱这门课,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氛围也很重要,教师要用快乐的心态将学生带入信息技术的快乐课堂,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8: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一、灵活把握教材,做到合理安排

首先,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的意图,这样才能有效地编排好教学内容。传统课堂中,教师对教材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但是在教材使用中,普遍过于拘泥,这样并不利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我们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文本,但是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要对教材文本知识进行充分把握,要充分了解教材编写者的编写宗旨,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提升效率。

其次,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内涵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较为充分的把握。比如,在讲解《磁铁》这一内容时,笔者充分研读教材,给学生讲解了磁铁可以隔着一些物体吸附铁制品,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操作,如隔着纸吸附铁制品,或者隔着玻璃,或者隔着塑料制品等,学生对磁铁的这一性质有了一个较为充分的把握。然后,笔者又进一步给学生进行拓展,把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到杯子里,然后让学生在不弄湿手的情况下取出硬币。这样,让学生有效地扩展了教材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次,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创新者。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这种实力体现在教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探索,进行一些新颖的设计,如教师结合科学课程的相关特点,把天空中的日食、汶川地震等这些知识巧妙地与小学科学的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及时关注这些内容,保持学生探究的兴趣等。

二、教师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尤其是小学科学这门课程,需要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尽可能面向全部学生。作为有经验的科学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应该用目光去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学生的言行与申请看看他们是否已经开始准备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看看他们是不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等等。教师也要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科学合理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与学习中去,擦出思维的火花,便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其次,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小学科学这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要考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比如,在进行新课的讲解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之前,可能已经具备了某些知识储备,但是这种知识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既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同时也要适时地进行纠正。已有的经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不加以纠正的话,就形成了错误的知识。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燕子、麻雀、老鹰这些动物会飞,是鸟类,而却认为鸡、鸭等不是鸟,或者认为蝙蝠是鸟,等等。这些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有效地运用,既调动学生的兴趣,又纠正错误的知识等。

再次,教师在讲解一些知识的时候,可以多给学生观察的机会。比如,在给学讲解碘酒与淀粉的实验知识时,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鉴定平时的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而且通过碘酒去观察他们产生的变化,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了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的主体性作用。

三、高效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种认识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需要许多一线教师去努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把课堂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从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例如,笔者在讲解《昼夜交替的解释》这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先自己在课下思索如何解释昼夜的交替,然后利用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在自己进行解释时,往往会有许多话要说,在解释之后,往往很期待教师的评价。

当许多学生获得发言的机会之后,教师再通过设备给学生演示昼夜交替的具体过程。这个时候,学生就有了许多的心得体会,能够不断修正刚才自己在解释时存在的瑕疵。也有一些同学的解释和教师的解释环节非常的吻合,这部分同学自然心里有美滋滋的感觉。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对这些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他们在下次的活动中就会准备更加充分,可能表现也会更加的优秀。而一些展示不到位或者没有机会展示的同学则对下次的活动摩拳擦掌,期待下次的活动尽快地到来。通过这种探究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升了他们的能力,让小学科学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获得有效地落实。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小学科学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多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些基本的认知,树立他们远大的理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应该立足于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发掘课程内容,既让学生学有所获,同时也让学生快乐学习。因此,就要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动向,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把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自身成长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篇9:浅谈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以及学科特点设计实施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案,再者还要做到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适当的调查,以便调整教学计划,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等。这些措施得以实施的内在动力便是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相当于教学方案这味良药的药引,只有药引和良药共同作用才能把低效课堂的怪病治好,才能构建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

一、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

科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是对自然现象的阐释,也是对生活难题的解答。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便对许多科学问题产生过或多或少的疑惑,有的已经找到正确答案,有的却一直困惑着学生。教师讲授科学课程某一个知识点之前,不妨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与课本是否有出入。只有对学生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的思维变化做到充分了解,教师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对症下药,避免造成学生对知识点信息的混淆,误入歧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减少做“无用功”行为。

二、针对不同单元进行不同教学方法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基本都是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知识特点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最高效的措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电》一单元中的“什么是电”,生活中学生对静电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冬天脱毛衣时的电火花是静电现象,也知道刚进教室时手碰到门把手上被电击的感觉也是静电在作怪。针对学生已经对静电知识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电荷的知识,为以后简单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采取实验、预测、交流、讨论、结论等环节并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电的概念,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而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单元时,实验法就用得很少了,整个单元基本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为主,在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记录中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对植物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做到详细记录,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要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薄弱,对一些生僻字,如“触角”“蚕卵”“蚕蛹”等在语文上还没有进行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授课当中不对这些生字进行强调记忆,那么在考试中学生的这一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学生平时练习时只注重记忆,笔试考试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些字该怎么写,以至于出现课堂提问对答如流、考试结果却十分糟糕的怪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当中对一些生字要进行注重强调,告诉学生这些字是必须记住的,必要的时候要采取一定的强化训练来加强学生对这些易错字的记忆,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科学用语方面也要尽量做到科学、严谨。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避免使用生活用语或者家乡话。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课还是实验课,都需要学生对现象进行描述,这些描述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规范培养,教师要耐心引导。

小学科学是集实验、理论、经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初中物理化的前身,更是对生活常见科学问题的阐释。所以,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卢宇玲.浅谈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科学时代,2015(01).

上一篇:直销各务岗位职责下一篇:理工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