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2024-06-24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通用8篇)

篇1: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摘 要】 在近两年的课改实践中,新课改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得以突显。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离新课程标准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高中学段的实施,从省级到地区各教育部门都把创建高效课堂做为教育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我这里所说的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采用适当教学方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师生的教与学都达到一种轻松、愉悦、高效、质优的最佳教学状态。近几年来,笔者在深研新课标、新教材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

1.明确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课程目标。掌握课程内容,完成课程标准目标,就必须明确教材中每一课内容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而“如何教”的问题则是教材来解决,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教” 和“用什么材料教”。但也不能把教材当成教学的目的。要完成课程目标,必须把教材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而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来定,能够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2.优化学法指导,构建高效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给予恰当的学法指导对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材篇幅长内容多,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1)预习阶段。必须使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教材大致的内容,让自己对本课内容的重难点做个初步的判定,在教师讲解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对词汇、对话、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测试,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预习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2)自习阶段。自习是了解教材的一种良好自学方式。通过在自查中发现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自己已知的知识来探索未知的词汇语意等,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一些课程重点,有些学生也能在自习中独立地理解并掌握。自习是学生通过已知获得未知的有效途径。(3)设问阶段。这个阶段是通过深入钻研、自主解决问题学习,通过预习和自查环节发现问题,并提出重点问题,并结合课文的提示问题和课后练习中的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再通过设问的形式,对教材深刻挖掘。这个阶段更容易进一步激发学生寻求问题答案的浓厚兴趣。

3.选择恰当方法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能否取得成效,能否让课堂教学高效,学生词汇量的学习与积累起着决定作用。学生记忆的词汇量越大,那他在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时遇到的生词障碍就会越小,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就会越准确。但新课标教材中词汇量的大增,再加上英语在西北地区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少,这样给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困难。作为英语教育者,不断探索归纳一些英语词汇记忆方法,选择恰当方法提高词汇教学效率,使学生词汇量累积大增,就可使英语课堂教学高效化。如:(1)趣味联想法。即教师在讲单词时要善于联想,把单词讲得妙趣横生,学生就能轻松地记住所学的单词。例教名词“bride” 和“bridegroom”两个词时,我启发学生“bride”怎样变成“新郎”时,他们思考片刻便说“有了房子的就是新郎”,学生听后,开口大笑,学生在笔声中轻而易举地把两个词的音、形全部掌握了。(2)话题讨论法。学生喜欢自由讨论的活动,我经常以话题的方式来引出一个单元的单词。在教高二Unit 2 Poems时,以一张雪花漫舞的图片导入雪莱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导出一系列单词 poet(诗人),poetry(诗意)。接着讨论作者写诗的目的时,convey(传达),emotion(情感)自然而然的就理解并掌握了。

3.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创建高效课堂

高中英语教师教案简单,这是不争的事实,写反思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写教学反思习惯养成也不是一节课,一两天就能行成的。每天进行 “课后思”,简短记录一节课的心得;每周写“周后思” 或“单元思”,对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每月写“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半学期进行“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这样坚持一个学期,期末时写一个全面总结性的教学反思会让自己有不少的收获。这样也能慢慢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只有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才能使教学方法得以改进。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反思,才能创建高效课堂。

[1] 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汤卫.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12(20).

篇2: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撰稿人:张维桂

临沂兰山高考补习学校

2012年12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我省强力规范办学行为,对各科的周课时数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和以往相比较,我们地理学科的课时量每周比原来减少了二分之一。课时减少了,还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模块教学任务,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山东省已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第四年,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伴随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推进,课时量在减少,内容不变,如何在 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内容,是摆在每个地理教师面前的难题。特别是长期以来养成的“地理是小科”的现状,加之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教材编写又把整个高中地理的难点放在第一单元,有些学生一下被打晕了,全然对地理失去信心,更谈不上提高成绩,培养能力了,所以如何打开这个瓶颈,就是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高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效性教学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地理教师是高效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关键,如何做到“教、研、训”一体化,让教师在教学中搞研究,在教研中做研究,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是当前地理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

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效教学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关键词,科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教学的关键。

基于此,本课题组以全新的角度及独特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符合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及地理教学改革形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教学设计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一是依附于“教育心理学”的思路,这种思路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代表。二是依附于建构主义教育哲学的道路,这种以杜威为代表。三是依附于某种人才观,这种思路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代表。这些教学设计的新思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地理教学设计实践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出版了许多地理教学设计方面的案例或著作。特别是率先走入高中新课程的四个省区,成功的地理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例,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化科研为教学,做到在地理课堂中实践新课程的科学性,使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能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总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规律,使所取得的成果具有示范性、典型性、指导性,为全市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提供借鉴。积极构建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最大的效益,短期目标是高考成绩提升,中长期目标是整个高中阶段地理成绩有一个飞跃。具体包括: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新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进行研究,包括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学习任务和学生者的有效分析、教学策略有效设计、教学媒体有效设计、教学评价有效设计的研究等方面。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要求、重点及难点,并结合课题研究内容,确定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即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有效设计的研究,构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方案的研究。在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赋予了地理教学设计更多的内涵,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对每个地理教师均是严峻的挑战,归纳总结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规律,由个案的研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不断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以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行动研究法(实践法,实验法等);立足于行动研究,如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途径与方法。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高中地理新 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从2009年12月开始到2010年1月,这个阶段为准备阶段,在此阶段,学习领会新课改的有关精神及内容,准备实践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阶段,从2010年2月到2010年6月,收集材料阶段,在此阶段,搜集材料及课堂来进行实践。

第三阶段,从2010年7月到9月,为整理阶段,对搜集到的材料及实践得到的结论进行整理。

第四阶段, 2012年10月,对整理完的材料 进行研究,找出其中规律性东西,得出结论。

通过这四个阶段,找出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使我们的课堂变成“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发展”的高效的课堂。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高效课堂首先要改变的是课堂“流失率”,让学生乐于听课,让学生动起来,课堂就会火起来,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巧用小故事

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趣味性小故事,高三学生时间紧,但仅仅是教学内容复习传授,有时会视觉听觉疲劳,提不起精神,在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导入、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 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除了大家熟悉的经典故事“德军潜艇与密度流”外,我还用到大家可能相对陌生的小故事穿插、导入,效果不错,例如: 气旋雨救了司马懿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中,学完锋面系统后,学生感到和生活距离较远,注意力已有所转移,此时引入《三国演义》火烧葫芦谷的故事,效果不错。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谷。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认为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什么原因呢?设置为悬念,让学生看书归纳出原因。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思考,学习效果更好。学生总结为: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谷里下了一场气旋雨。我接着调侃道,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化解难点提高兴趣

利用计算机网络化地理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时将学生难于理解的地球运动规律职称动画加以演示,不仅有效化解难点,而且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模式。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撑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说给我们的课程实施带来一种“解放”。这种解放不仅仅是突破“三一主义”(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樊篱,而是使课程实施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创造过程。就地理学科的特性而言,有许多内容是非常吸引人、极适合以计算机技术来表现及传递给学生的。地理学科内容极为多样且复杂,“空间”常是其着力的重点所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形、声音、视频、远距离,即互动传输等等,而这些特性可以有效地被引入到认识空间、认识地理及改善地理教学上。通过计算机技术可结合多媒体的图文及影像来表现地理情景及教学内容,以达到丰富教材内容、吸引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成效的目的。现在的中学生最爱干的事儿就是上网,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最能实现师生互动,培养了能力,激活了课堂。

3、调侃名句名诗

我国古代的名诗名句,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推敲,并不一定准确。如果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恰当的选择典型诗句穿插进去,给这些名诗名句找找错误,“恶搞”一下,进行新解、演绎。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更好。

﹙1﹚.“井水可犯河水”

“井水不犯河水”,本意是井水、河水互不相关、互不相犯。在学习河流的补给类型时,加深理解地下水和河水相互补给的关系时,我问学生,所谓“井水不犯河水”,用地理学知识解释是否正确?学生马上用刚学的知识否定,井水是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是河流水最稳定的的补给形式。地下水和河水可以相互补给,也就意味着”井水可犯河水”。我又接着设问,在哪些河流的什么河段,“井水不犯河水”?学生们动脑思考,不难答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长江的荆江河段。我最后说道,“井水可犯河水”是普遍规律,“井水不犯河水”反而是特例。颠覆了学生的传统常规观念,学生印象深刻。﹙2﹚.“高处不胜热”

“高处不胜寒”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在学习大气圈的结构与组成时,我即时设问,什么是“高处不胜寒”?学生马上答出,海拔越高的地方会越冷。我接着问,为什么“高处不胜寒”,这部分知识涉及大气的受热状况中,并未学到。我把后面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看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可探究得出,太阳虽然是地球能量的根本来源,但地面却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距离地面越近,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多,温度就越高,距离地面越远,接受的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这就是“高处不胜寒”。我接着设问,一定“高处不胜寒”吗?提示学生回过来看大气圈的结构图,学生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可讨论得出,“高处不胜寒”也是有条件的,在对流层和高层大气的部分海拔高度可以这样说,若在平流层就反而是“高处不胜热”了。

4、用现场实物激活课堂

事例、教具并不只在教参里、网络上,而是学校内、教室里、学生中随处可见,因而引用事例大可不必舍近求远,可就地取材,即兴取自室内、眼前、身边,活生生的实物、事例。在讲解“自然带“时,我指着窗外校园里的树木问:法国梧桐,叶子大,冬季又落叶,是什么自然带的植被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那么,冬青叶子又宽又硬,冬季也不落叶,那又是什么自然带植被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同学们通过眼前的实物,不仅形象直观地认识了自然带,而且对自己家乡的自然事物有所了解。其次,外出旅游时,经常积累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照片,教学是拿来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开阔了眼界,降低了学习难度。用现场实物激活了课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热播影视剧激活课堂

影视传媒对人的认识有巨大的辐射力,巧妙引用热播影视剧及剧中情景,极易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实现了师生互动,激活课堂。

例如,学习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时,我问:哪位同学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过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请介绍给同学们。一位同学引用了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乔致庸带领他的马队出发到俄罗斯做茶叶生意,马队都是在沟壑里前进,并且那些村民们大都把房屋建在宽阔一点的沟壑里,大风从沟壑上空吹过,卷起一浪一浪的沙尘。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自己看到的画面。同时,还从剧情中了解到中国的茶叶大省在江浙(江南丘陵)地区。这就告诉同学们:只要我们时时留心,处处都能学到地理知识。﹙二﹚、要普遍关注每位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赏识和支持。也可以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普遍关注每位学生更多的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思维差异,如果能让思维层次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这才是真正的关注每位学生,这也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我孩子的话让我深受启发,“我数学老师批评你也让你觉着很舒服,我们都喜欢他。” ﹙三﹚、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恰当的评价是指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洋溢生命活力,自我管理和有归属感的氛围。正面的评价可以催人奋进、鼓舞士气,而反面评价会搓伤锐气,使教学变得异常沉闷。因此,《课程标准》一改应试教育下仅关注终结性、单一的评价模式,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采用素质教育倡导的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的做法,强调形成性评价 11 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如果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应用得当,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激活了课堂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及时给予肯定,可以是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个“很好,大家鼓掌”,“你们比上一次有所进步”,“在这方面你们比其他班做得好”,学生互评等。只要我们灵活应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一定会自主学习,我们的课堂会活起来。

课堂上自信的氛围,能让所有的学生对自己有自信心;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轻松、活跃;每个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人人认同,彼此聆听,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九、课题研究成果

1、创设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 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学习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及时给予肯定,可以是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个“很好,大家鼓掌”,“你们比上一次有所进步",“在这方面你们比其他班做得好”,学生互评等。只要我们灵活应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一定会自主学习,我们的课堂也会活起来。

通过进一步改良师生关系,师生之间隔阂少了,交流多了,学生的开心与烦恼都与我交流,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了。

2、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外,要注意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创悬念、编歌谣、变换角色、小组竞赛等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气旋雨救了司马懿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中,学完锋面系统后,学生感到和生活距离较远,注意力已有所转移,此时引入《三国演义》火烧葫芦谷的故事,效果不错。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谷。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 死。司马父子认为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什么原因呢?设置为悬念,让学生看书归纳出原因。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思考,学习效果更好。学生总结为: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谷里下了一场气旋雨。我接着调侃道,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井水可犯河水”

“井水不犯河水”,本意是井水、河水互不相关、互不相犯。在学习河流的补给类型时,加深理解地下水和河水相互补给的关系时,我问学生,所谓“井水不犯河水”,用地理学知识解释是否正确?学生马上用刚学的知识否定,井水是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是河流水最稳定的的补给形式。地下水和河水可以相互补给,也就意味着”井水可犯河水”。我又接着设问,在哪些河流的什么河段,“井水不犯河水”?学生们动脑思考,不难答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长江的荆江河段。我最后说道,“井水可犯河水”是普遍规律,“井水不犯河水”反而是特例。颠覆了学生的传统常规观念,学生印象深刻。“高处不胜热”

“高处不胜寒”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在学习大气圈的结 构与组成时,我即时设问,什么是“高处不胜寒”?学生马上答出,海拔越高的地方会越冷。我接着问,为什么“高处不胜寒”,这部分知识涉及大气的受热状况中,并未学到。我把后面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看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可探究得出,太阳虽然是地球能量的根本来源,但地面却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距离地面越近,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多,温度就越高,距离地面越远,接受的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这就是“高处不胜寒”。我接着设问,一定“高处不胜寒”吗?提示学生回过来看大气圈的结构图,学生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可讨论得出,“高处不胜寒”也是有条件的,在对流层和高层大气的部分海拔高度可以这样说,若在平流层就反而是“高处不胜热”了。

又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四十五分钟效率自然就会更理想。

3、学会倾听,多角度赏识学生

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4、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 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课时,由石化厂在我校附近,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北海市石化厂异地搬迁问题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讨论搬与不搬对市区和对铁山港的影响,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

5、优化评价方式,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有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 生课后的准备时间,然后可分组讨论、辩论。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组织、激励、关注等方面。在活动中,教师在活动策划、小组分工、组织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教师还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6、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笔者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⑴、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如高一地理讲到锋面系统时总是冷空气来临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现实的现象来说明锋面的三个方面内容,形象又生动。

⑵、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安排了一组照片《家乡巨变》对比南坊新区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7、巧妙的课堂收尾,意犹未尽的地理余香

新课的导人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巧妙的收尾将使整节课的活跃气氛推向高潮。“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学生伴随意犹未尽的地理余香步出教室,犹如禅钟被撞击,清晰、明朗,在大脑里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欲罢不能,联想翩翩。例如,讲到“两极地区”的收尾时,设计一个朗读比赛:把全班分成两大组,依次朗读最后的一个段落“保护极地环境”,并当堂给予评分,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一次被调动起来,全心投入、充满信心,整齐、高声地朗读。这样的课堂收尾,既让轻松、和 谐、人文的课堂氛围得到延续,更使得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思想得到了升华。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张维桂分别获2010,2011,2012兰山教学成绩奖;2011年执教兰山地理公开课;2011区论文经验介绍;并于2011新课程远程研修获优秀学员称号。

咸桂芬2011年执教兰山地理公开课,发表论文多篇。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炙热的心,炙热的情,热爱地理专业,对教育改革十分积极,对学生十分挚爱,才能“热情”上课,“激情”上课,以“情”激“情”,才有可能成为地理教学艺术家。因此,地理教学的独特风格可以具体表现出教师的思想修养。一个厌恶地理教学的教师即使满腹经纶、技巧高超,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地理教学风格。一个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地理教师,他不论是在不同年级上课,还是教学不同的教材。常常表现出他在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特色,给人以特殊的魅力,使自己的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使自己的工作学习情趣盎然。

篇3: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1.高中英语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

1.1丰富的汉语知识。 英语教学目的是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交际, 所以要求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英语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母语水平, 否则两种语言之间很难达成交际与沟通。 然而, 对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中很少谈及这一点。 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深的汉语言文化功底, 精通汉语言的规范书写, 具有较强的汉语言运用能力。

1.2英语学科内容知识。 它包括:中学英语学科特点的知识及英语学科发展动态的知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实现的目标、中学英语学科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英语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及学科所需要的知识等;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英语语言专业知识。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 语言是由音义组合而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其结构是有一定的强制性与规范性的。 为此, 教师必须掌握语言知识:包括语法知识 (词汇知识、句法知识、语音和书写知识) 、语篇知识 (语句连接、修辞或会话结构) ;语用知识包括功能知识 (达意功能、操纵功能、传授功能、想象性语言功能) 、社会语言知识 (方言与语言变体知识、语体知识、自然语言和习语知识、文化与修辞知知) 。 其中语用知识是合格的外语教师所必备的专业知识, 而在我国高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 这一点是比较欠缺的。 英语专业理论知识包括以下学科:语言学、符号学、跨文化交际理论、英美文学、应用英美文化习俗知识文体写作、理论语法学等。 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语言学理论, 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以及丰富的英美文化习俗知识, 才能保证语言教学的成效。

2.制定三维目标

明确英语学习目标, 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正确“导航”, 尤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三维日标的设计, 以明确学生的英语学习, 让其找到明确的方向。 教师紧密结合单元内容, 参照新课改标准, 设计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呈现教学目标, 并简单解说, 从而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英语学习内容。 目标明确后, 教师再综合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达到目标, 从而真正构建起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 当然, 在设计目标时, 教师要避免走进“空”、“范”等误区, 从而让目标更具体、更具指引性。

3.注意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

所谓英语学习情境, 主要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根据所学内容, 创设一种情境, 使学生能够“神入”。其中, 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相关英语知识的目的。特别是新课的导入, 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新颖、独特的导入能够一下进入教学情景中。比如在高中二年级下Unit 7“Disabilities”一课的Waming Up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If you were blind, what diculties would you meet in public places?How would you overcomeit? (如果你是一个盲人, 在公共场所你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你如何克服?)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该情境首先唤起同学们回忆各样的公共场所的英文表达、遭遇不同困难的表达, 以及在具体的语境中如何用恰当的语气、时态表达出来。这样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很快就在具体的情境中得到了解决。当然, 还不能忽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情景的创设, 以及学习结束时结语的精心设计, 小结要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把学生带入另一个更高级的学习情境中。

4.适当做些翻译练习

4.1翻译练习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认识。 孙致礼教授曾说:“再看外语教学, 从表面上看, 大家似乎都很重视, 但多数人根基不扎实, 要对全文 ‘尽窥其妙 ’, 差距则更大。 ”因为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 阅读五遍不如翻译一遍印象深刻。 学生在翻译课文时, 可注意到课文中教师课上省略的一些次重要信息, 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从宏观上把握住了文章内容, 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加强了词汇与句式的有意识学习与积累, 提高了自学能力。

4.2翻译练习可以提高完形填空练习的正确率。 在做完形填空时, 许多学生把握不住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对英语文章的写作特点没有深入了解, 感到无从下手。 他们虽然读过不少文章, 但大都一知半解, 囫囵吞枣, 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可是当他们把几篇英语写作特色比较突出的文章逐词逐句翻译时, 会注意到文中隐含信息和上下文提示, 于是豁然开朗, 不用教师再做解释。

5.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篇4: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关键词】教学环节 设计 优化 词汇教学 教学评价

英语课堂是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让有限的课堂45 分钟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是广大英语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打造英语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保障英语课堂有效实施

精心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等的设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向哪些领域、哪个层次,应该注重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的结果。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以此确定一节课的教学起点。教师还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语言环境和背景知识合理地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沉浸在浓厚的语言氛围中。教师在处理语言知识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重点地采用多种操练形式进行强化和巩固,为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设置合理递进的台阶。教师要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机串联与整合,使学生每分每秒都在课堂上使用所学语言,使学与用在同一个进程中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强化词汇教学。教无趣,必不乐学。例如我给同学们讲完can、must相互转换的用法以后,立即在会话中进行训练。我问一个同学:“May I use your pen?”回答:“Yes,you may.”并把钢笔递给我。接着我又向他“借”尺子、橡皮、小刀,他的回答是相同的,而且越答越快。我突然问道:“May I use your head?”他也脱口而出:“Yes you may.”课堂里随即爆发出一阵哄笑,他自己也笑了,并马上纠正说:“sorry,you mustn't.”我接着向全班提问:“May I go now?”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No,you mustn't.”我接着问:“Why?”他想了一想说:“We are having a class.”此时此刻,我们虽然是在进行练习,但同学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而是沉浸在语言交际中,并把机械性的练习变成了创造性的练习,学生兴趣很浓,学习效果亦大大提高。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阅读前的思考。在每次的阅读课上,我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去快速阅读,然后就这篇文章进行讨论,再简单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讲些有关的幽默故事为閱读做铺垫。这些预备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比如教八年级上Unit 6“Im more outgoing thanmy sister”时,阅读材料中出现了比较级这一结构,我就抛出了这样的问句:①Who is stronger,Liu Xiang or Yao Ming?②Who is more beautiful,Gong Li or ZhangZiyi?用大家都熟悉或喜欢的明星串起较为枯燥的阅读材料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如能用明星效应来唤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引起同学们的关注,那么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新课标、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了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先于写的顺序进行训练。一般的课堂阅读,老师总是花几分钟先来讲解阅读的材料或课文,学生所获得的文章信息都是老师给的,不是自己主动获得的,而是被动接受的,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每个人在阅读时都会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单词,由于时间短、阅读量大,可以教学生猜词,以理解上下文的含义。

三、精心设置学案,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只有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这样才能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可能和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争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由于学生在初中起始阶段的自学能力较差,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全体英语教师一起精心设置学案,对各单元的话题内容采取“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课堂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教师精选一些重要词句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实践证明,学生并没有少学知识,而是学得更多、更活了。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实现了直观教学,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如亲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景中发展了形象思维。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精选内容,编制程序,把教师难以通过描述完成的大量信息,用计算机在顷刻之间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无疑也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摘 要】 本文对传统课堂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可以适应新课改下的英语高效课堂构建方式,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在新课改的的不断深入中,初中英语课堂具备高效性可提高学生自身英语技能。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英语 课堂构建

以新课标为背景的英语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具有领袖精神和协作精神,将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变,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改变原有的单一教学方式,将更具有自主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其中,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实际生活运用英语。英语高效课堂相比以往教学,更具有思维灵活性,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传统模式下的英语教学

英语是中考中的主要科目,因其自身的应试教学的特殊性质,改变英语原本具有的灵活性。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整堂教学知识的灌输者,学生负责被动地接收知识,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同时约束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由于长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导致英语课堂效率低下。虽然教师在课前备课很认真,但教学内容着重放在如何解题,忽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英语语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英语兴趣,并影响教学效率。现在的英语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讲解课文意思、语法知识、单词运用,而这忽略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的掌握,单调枯燥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将情景教学方式融入英语课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融入教学方式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拟情景教学,让学生融入英语语言氛围中。教师通过视听设备的配合应用,将原本单调的英语课本变得生活化且内容具体,让学生可以清晰了解英语会话情景,教师可借此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运用情景教学意在使学生英语交流能力高效提高,且改变原本单调的学习形式,便于学生愉快的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将小游戏融入课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改的深入让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观念中的不足,为适应当今社会对全面人才的需求,教师首先要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强化自身专业领域知识。因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转换原本思想适应现在教学形式,改变原来的风格,运用更轻松愉快的方式传授知识,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因学生自身特点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兴趣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重点不仅是对语法、词汇的掌握,而且要偏重于具有实用性的听说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忽略对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将课堂营造出口语互动的气氛,让学生之间运用口语交流,加深对词汇、语法的记忆。

2.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构建英语高效课堂,在转变教学观念时,也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意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本的单一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独自思考、小组合作的时间。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推动力,为让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对英语的抵触心理,从内心激发出学习热情。教师通过有趣的多媒体材料导入课堂,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对课文内容进行问题设置,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最后各小组成员分别运用英语回答问题,教师最后讲解课文大概内容,让学生之间交流心得。教师也在课后对学生布置有关英语课程的欧美文化知识作业,便于学生建立英语知识点结构。

2.4建立师生之间良好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交往便于高效课堂的创建,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们来说,师生关系决定教学质量。作为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从学业的角度关心学生,还要从生活的角度来与学生建立情感。教师要懂得关爱学生,不能强迫学生接受知识,也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差异对个别学生有偏见。在课堂上师生交往的频繁,若师生关系出现僵局会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滑,教师需妥善处理师生之间关系,并适时对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

3.结语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应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进行转变,摒弃原先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应该更加完善自身文化素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具备全面素质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初中英语课堂应需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将原本书本化的知识融入实际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

篇6: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

关键词:高校课堂;构建;新课改

打破传统教学,建立高效课堂,这是时代对每位教学者的要求。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面进行课程改革,就要以“高效课堂”代替“传统教学”。

一、高效课堂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必然选择

我校坐落在农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后进生也越来越多。农民的认识提高了,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有一年竟然流失了57人。这个问题不得不让每位校长和教师反思。一次大范围的学生和家长就学生学习及流失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转学主要原因是选择了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大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对知识点的学习脱节导致厌学。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开展“建设高效课堂动员大会”,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扬弃传统教学模式,全校开始建立高效课堂。

二、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的几个重点环节

(一)科学改革,合理利用学校资源

1.改组织。把原有的教导处改为课改办,成立综合办,原后勤处改为后勤保障办,成立学生自主管理中心,成立家校学生反馈中心,这样便于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层面。2.改课堂。把“一言堂”改为“参与式”,“教案”改为“导学案”,把课堂模式改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及反思课,形成教学固定模式。把课堂打造成“10+30分”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在课堂中起组织者的作用。

(二)科学合理地成立班级小组建设

在班级小组建设方面,许多课改的学校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都建立了小组,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区域等作为分组的依据,这样建成的小组学生能力搭配不均,导致两极分化严重。为使建成的小组每组能力、学习优差等同,需要把一个班大体科学地分成6个小组,把全班的成绩做一个从优到差的排名,第1名当第一组的组长,学号为第一组1号;第2名为第二组组长,学号为第二组1号……;第7名分到第六组,学号为第六组2号。第8名为第五组2号……;第13名为第一组3号……。依次类推,这样,每个小组之间的组织能力和学习程度均匀、合理、科学。

(三)建立班级精准“扶帮”制度

为了让心理不良生(指心里自闭,自卑,不爱参加班级活动,经常旷课,打架,不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等的学生)、学习困难生(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各种学科较差,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等的学生)、生活困难生完成学习任务。建立班级一对一精准“扶帮”示意图,并张贴在班级栏中,由科任教师担任扶帮组长,每组1号和2号学生担任组长,各组组长最少扶帮1~2人,责任到人,人人负责。对这类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增加其信心,了解其内心想法,布置教学任务,督促其完成,并精准检测,最终完成“兵教兵,兵炼兵,兵强兵”的模式。

(四)完善积分兑换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是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在对课堂活动、作业练习、自我能力、单元测试进行评价中选用积分兑换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评价能力。

(五)合理设计学生积分评价表

为了进一步完善评价学生在道德品德、学习习惯及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心里与健康等方面的情况,采取表格积分制,小组采用日积周累,班级采取周积月累积分法。此表在学习、卫生、纪律、文明、礼貌等方面积分,加分项如学生张三在星期一第二节课评价别人的展示内容积2分,在第五节课帮助学困生积3分,在星期二第四节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积4分,最后张三本周积分为9分,此分将再次积在班级周积月累表中。减分项如小明在星期二第一节课迟到扣7分,直接在原来积分里减去7分,最后积分为1分,此分将再次积在班级周积月累表中表2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分评比,为评选学习之星、卫生之星、阅读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做参考。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积分评比中,每组成员积分是小组每周总的分,每周汇总后评定出最佳小组和周明星。此表全面汇总了学生积分和小组积分之间的评比,为提高成绩打下基础。

(六)实行学生积分兑换制

学生积分满50分,可以兑换一张积分为50分的积分卡,获得此卡可以德育处领取相应的奖品,也可以一张一张的积累,换取更大的奖品。积分越高,奖品越好。总之,课改之路是漫长的,课改的模式是多样的,可谓是任道重远,只要我们有昂扬的激情,必胜的信心。务实的态度,坚持不懈,探索下去,相信呈现给我们的必将是绚丽的风光。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的成绩更上一个台阶。

三、结语

经过以上建立高效课堂的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符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心理阶段,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是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技能和组织能力,有时间存在好差两级分化严重,在以后的教学中出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

参考文献:

篇7: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吴丽平(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担石小学)

摘要:新课改作为一个转折点和催化点,为我国的课堂教育贯彻了新思想,规划了新要求。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课堂效果的呈现,相对更直观,承接更紧凑。因此,高效数学课堂需要从更深入、更富活力的方向进行构建,由浅入深地牵引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背景 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面对的是科学、开放的环境,多元、人性的理念。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具有个性的过程。”这为高效课堂的打造确立了基点。我们应该把教学目光从单一的“教”转向“教学平衡”,将“教知识”扭正为“教方法”,让课堂效果呈现质的跨越。

一、创新导入,提升学习积极性 新课导入是课堂引趣的关键所在,而学生对学科趣味的领悟直接关系到学习积极性的发散,并最终决定学习效果。因此,创新导入可以说是走向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创新方法多种多样,有多媒体引导、游戏导学、情景导学等,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创新是一种意识,意识融入需要灵活的手段,教师要注意引导方式与知识点、引导内容与学生心理的多重贴合。例如,在学习《秒的认识》一课时,我别出心裁地自编了谜语进行导入:“兄弟三人,高矮不等,矮的慢吞吞,高的快又稳,要问谁最累,数数格子才作准。”枯燥中的一点活跃因子果然牢牢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很快意识到谜语里指的就是时针、分针、秒针。于是,我再进一步引导:大家都知道了秒针走得最快,但为什么要数格子才能确定呢?这就牵涉到时间换算,1分=60秒,是不是得数数格子呀?“是。”学生们整齐响亮的回答为课堂的高效吸收起了个好头。

二、全面互动,增强课堂氛围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由参与感延伸出融入感。互动,则是轻松氛围的调和剂。师生互动,能让教师更好地追踪学生心理;生生互动,能让学生们听取多方意见。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师:同学们已经对人民币的分类有了初步认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最熟悉的人民币值是什么?比如常买的东西。

生:妈妈每天都给我两块钱买一瓶矿泉水喝。生:我常买的早餐面包是三块五角钱。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人民币都有了概念,那么就说这三块五角钱,这位同学,你通常是用多少币值的人民币付钱呢?

生:我给三张一块钱和一张五角钱。

师:如果全都是五角的人民币,那应该怎么付呢?

生(另一学生):我知道,一元=两个五角,三元就是六个五角,再加上一个,一共付七个五角钱。

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互动,层层深入的诱导,让学生的思维主动运转着,不少学生都争着发言,课堂散发着自由活泼的气息。

三、合作探究,培养自主意识

课堂教学应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新课改一再强调的精神内容。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脱离被动学习,学至方法。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通过集体发掘答案的过程从知识到精神,全面带动,相互吸收,凝聚集体的智慧,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身,不但知识融会更深入,自主学习意识也逐渐形成。例如,在进行《角的分类》教学时,初步的概念复习后,我给学生安排了合作任务:观察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个对学生来说极易混淆的问题,有的小组选出了一个组织者进行分析引导;有的小组则是公平讨论,各组中有争执,有默契。但相同的是,每个学生都很乐意参与。最后的结果不出所料,都比较满意,因为学生们的思维完全开放,合作模式让他们多了一份竞争意识,也因此多了一份投入,这样的过程远胜单一问答的机械被动。

四、因材施教,促进平衡发展

课堂高效的体现不在于最优秀的学生学得有多好,而在于全班的整体水平的提高。班级平衡发展,往往是传统教育中教师们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不少教师没有兼顾到学生的整体感

受,一味地加快课堂节奏,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不想学,班级整体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不但要在讲授过程中多重复基础知识,还需要在课堂习题的设计上多下功夫,形成层次区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相对复杂的解法让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我便用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小数加减点对齐,向右向左各算起,满十进一要牢记,退一当十别大意”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来理解记忆。而且在习题安排中也特意由易到难列出了:0.1+0.3=? 1.5+1.2=? 4.7+0.5=? 10.52+3.48=? 层层深入式的习题让基础弱的学生不至于因为一题不会而沮丧,相反解题成功的自信让他们愿意进一步努力。而同时基础好的学生也巩固了基本知识,让基础实力更牢固。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受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是无法实现的,而要更多地从科学教育模式、新时期教学理念来完善自己,学会去衡量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会让教学思维创新爆发,巧妙引导,懂得适时退后,让课堂真正迎来积极、灵动、平衡的高效。

参考文献:

[1] 陈晨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4(05)[2] 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作者简介:吴丽平,1978年12月出生,女,籍贯广西贺州,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篇8: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一、制定三维目标, 明确英语学习

让学生清楚教学目标, 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正确“导航”, 尤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设计, 以明确学生的英语学习, 让其找到明确的方向。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中的Unit 1“Laughter is good for you”这一单元时, 教师制定三维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单元内容, 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Knowledge aims:get to know about stand-up;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new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2.Ability aims:learn some reading skills;can talk stand-up fluently in English.

3.Emotional aim: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教师紧密结合单元内容, 参照新课改标准, 设计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呈现教学目标, 并简单解说, 从而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英语学习内容。目标明确后, 教师再综合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达成目标, 从而真正构建起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当然, 在设计目标时, 教师要避免走进“空”、“范”等误区, 从而让目标更具体、更具指引性。

二、设计新颖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新课改下, 导入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 不能一直沿用复习式导入, 而应找准学生兴趣点, 设计新颖的导入, 从而真正将学生的学习情绪带动起来。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8中的Unit 4“Films and film events”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最新、最热门的电影片段《港囧》, 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再趁势引出与之相关的问题:Do you like watching movies?Which kind of movie do you like best?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film events?问题从学生是否喜欢电影, 再到讨论学生最喜欢的电影类型, 最后到问学生是否知道电影节, 层层深入, 并且将电影与电影节良好地衔接起来, 突出单元学习主题。由此, 学生逐渐进入学习佳境。案例中, 教师真正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以视频导入新课, 再引出相关的问题, 从而让英语课堂“热闹”起来, 让学生参与英语课堂, 共建高效英语课堂。

三、巧用信息技术, 丰富课堂学习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 尤其是在语言学习中, 包含着很多文化信息内容。很多高中生并未有机会直接体验异国文化, 因而他们对这些内容倍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 让学生足不出户, 即可了解和体验多样的英语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9中的Unit 1“Other countries, other culture”这一单元时, 教师巧用信息技术, 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以英语为主的国家, 如Canada, Australia, Britain, 学生了解得比较少。为此, 在教学中, 教师引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如加拿大枫叶国的信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以及节日风俗、英国的伦敦大桥等等, 教师将这些信息制作成PPT课件, 以图文解说形式向学生介绍。通过巧用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直观的资料, 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具有更直观化的理解, 从而带动深层次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活动设计, 培养学生能力

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离不开活动的设计。在英语教学中设计活动, 是为了调和课堂氛围、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 要注重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 以活动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中的Unit 1“Living with technology”这一单元时, 教师设计情景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情景活动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发挥想象, 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教师设计的情景活动为:What if there is no technology?What life will be like?Please make a dialogue about it.此次的情景活动, 教师要求学生想象一下没有科技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并要求学生以情景对话形式模拟出来。学生自主找搭档, 共同设计, 共同练习, 再展示。在学生展示后, 教师再点评, 从而促进学生调整提高。

上一篇:邀请招标工程代理招标协议书下一篇:同学聚会留言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