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比较

2024-05-25

综合比较(精选十篇)

综合比较 篇1

1.1 固定电话用户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12月, 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11.5亿, 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亿、移动用户高达8.5亿, 移动电话用户数占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高达73.9%。

1.2 宽带用户发展情况

在固网语音用户下降的同时, 由于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 以xDSL为主的宽带接入用户呈明显加速增长。具体数据如表1.2所示。

宽带接入服务及相关的互联网应用已成为固网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重点。特别是随着中国电信行业改革的深入, 信息化应用、IPTV业务及三网合一的加速推广, 宽带接入服务特别是高带宽的宽带接入服务应用, 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需求。

2 有线接入技术综合比较

目前有线接入网的技术很多, 它们在数据传输、市场地位、在接入网中的位置及解决的问题都有所不同。下面对各种接入技术进行综合比较。

2.1 xDSL铜线接入技术比较

2.2 xDSL、PON与LAN接入技术比较

2.3 EPON、APON和GPON接入技术比较

目前三大主流的PON技术:EPON、APON和GPON, ITU和IEEE两标准组织定位的不同导致GPON和EPON在技术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三大主流技术指标对比如表2.5所示。

通过对各种接入技术的综合比较, 可看出PON无论是从网络结构、系统带宽、建网成本上都有很强大的优势, 而且在长距离传输的条件下可提供双向高带宽能力, 接入业务种类相对丰富。

3 三网融合下的接入网的升级

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 能够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有利于网络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2]。

目前电信运营商实施三网融合并不是网络融合, 而是对电信接入网络进行升级, 从而提供各种融合业务。同时, 各类融合业务给电信网络提出更高要求, 比如IPTV等视频业务对电信网的内容分发网络、承载网络、接入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高带宽、高QoS等要求外, 建设承载网还要考虑到IPTV地址短缺问题。而且接入网的建设尚存在多个挑战。

目前, 众多电信设备商都积极提供了创新的基于xPON接入技术以及多项环保的FTTx接入解决方案来对三网融合下的接入网进行升级。随着OAN的快速发展, 逐步实现了FTTC和FTTB, FTTH当然是最终的趋势。那么, FTTH采用哪种方式是较合理的选择呢?APON的成本问题无可回避, 属于过时的点对点无源光传输技术, 市场前途黯淡, GPON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无需质疑, 但是技术相对复杂。EPON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传输技术, 技术简单、设备造价也相对较低, 是当前业界公认最好的实现FTTx的传输技术之一。所以, 基于EPON接入技术的FTTH接入解决方案来对三网融合下的接入网进行升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结语

(1) 近几年我国范围内双绞线敷设量呈稳定的下降趋势, 光纤接入以及ADSL都呈不同程度的稳定上升趋势。但目前双绞线仍占全部用户线的90%以上, 所以铜线的传输技术还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技术的进步, 在双绞铜线上传输越来越高速度的数字信息成为现有电信网升级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xDSL技术可利用现有的资源, 将成为近、中期发展的一种首选的接入网技术。

(2) 由于光纤传输解决了铜线用户网存在的传输质量较差、提供相应时间长、不支持未来的宽带业务等问题, 所以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应采用光纤传输。

(3) 由于各种铜线接入网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缺点, 因此在近、中期将继续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 实现互相补充和配合。但铜线接入方式会成为制约用户增长的“瓶颈”, 而接入网的发展趋势必然会由窄带向宽带过渡, 逐步实现全业务的光纤接入网。因此, 光纤化是有线通信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胡春琳.三种宽带无源光接入网技术比较[J].光通信研究, 2004 (5)

小班综合活动:比较大、中、小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能正确区分大、中、小。

2、学习将各类物品按大、中、小或小、中、大排序分类。

3、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入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各类物品(大、中、小衣服、塑料盆、盒子、鞋子……)布置在教室里。

4、有大、中、小实物图案的操作卡片(苹果、香蕉、刺猬、象……)。

5、汉字大、中、小人手一套。

6、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7、大、中、小积木混放在一起,有大、中、小标记的箩筐三个。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认识大、中、小。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

教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自由讲述,与同伴讲一讲,个别幼儿讲);(大小、图案、花纹等)。

教师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发现饼干的大小不一样,现在请小朋友把一块最大的饼干拿出来(幼儿举出实物);再请小朋友找出一块最小的饼干(幼儿举出实物)。

最大的饼干,我们叫它什么名字?出示汉字“大”幼儿

>认读。

最小的饼干,我们叫它什么名字?出示汉字“小”幼儿认读。

除了最大的和最小的还有一块饼干,请小朋友拿出那块饼干,与最大的饼干和最小的饼干比一比。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这块饼干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名字呢?比大的小,比小的大,我们把这块饼干叫“中饼干”。出示汉字“中”幼儿认读。

(2)游戏

①老师举汉字卡片,幼儿举饼干

②老师举饼干,幼儿举汉字卡片

(3)为饼干排队

幼儿操作后请个别幼儿讲讲自己按什么顺序排的,引导幼儿按序排列。

(4)品尝饼干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饼干,想不想来尝一尝?不过尝的时候要听好老师的要求。(按中、大、小顺序)

2、练习按一定顺序将物品排队

刚才,我们知道了饼干有大的、中的、小的,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也有大的、中的、小的,请幼儿说一说。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套小卡片,请小朋友看一看卡片上有什么东西,然后给它们排一排队。排好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来排的`?(可请一位幼儿到黑板上来排,与下面的幼儿同时操作),教师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

3、分类活动:区分大、中、小

(1)按大、中、小分放积木

“老师这里有一些积木被小朋友搞乱了,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忙把积木按标记送回家”。幼儿按大、中、小标记将积木分放到相应的箩筐里。

(2)为大、中、小物品贴大、中、小标记

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东西也有大、中、小不同。但是这些大、中、小的东西没有标记。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忙给这些东西做上“大”、“中”、“小”的标记,谁会送呢?(先请一位幼儿示范)。现在请小朋友拿好自己的三个汉字宝宝,去给那些东西送上标记。幼儿可边送边说:“大的×××,我给你送‘大’标记”;“小的×××,我给你送‘小’标记”;“中的×××,我给你送‘中’标记”。

4、结束活动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城市综合实力 评价 特征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54(2009)01-057-05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城市化继续推进,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对全国的影响程度日益增强。据统计,2006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86个(缺少拉萨数据,未含拉萨,下同),年末总人口(不含市辖县)36764万人,比上年提高1.3 %,占全国年末总人口的28.0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2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3%,比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快2.5个百分点。由于受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等因素影响,城市发展各具特色,但发展不平衡,综合实力强弱分明。

本研究以2006年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资料为依据,采用了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和中国统计学会城市统计专业分会课题组研制的指标体系和测评比较方法(2005年利用此方法对2004年各城市做过类似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要评估城市间综合实力,比较差异及分布,将有助于各城市认识自我,促进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竞争,有利于城市全面协调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

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城市综合实力分布呈现东强西弱局面,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发展较快,特大、超大城市是百强城市的主角,一些大中城市凭借特色产业和突出效益挤入百强之列。百强城市在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压力。

一、城市综合实力比较方法简介

(一)城市综合实力比较概念及特征

城市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所具备的现实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集合。现实实力是指当前城市所聚集的要素总量和要素品质。主要体现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社会福利水平、发展质量等,是综合实力的核心内容。发展能力是指城市在各方面所具备达到先进程度(或现代化程度)的潜力和城市运行高效率所具备的最优环境,主要体现为人口素质、资本技术投入、资源环境压力、基础设施支持能力、发展趋势等,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综合实力也可以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从横向看,它反映了城市在各领域的现实状况;从纵向看,它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态势。

综合实力比较是基于每个城市在所评价目标上相对总体平均水平的差异程度来判断优劣性,它是相对概念。综合实力比较结果是由多个指标的单项评价结果加权汇总而来,不再具有具体含义,而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的各城市的发展状态,它是抽象的综合概念。每个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结果不仅取决于该城市的自身发展程度,同时还依赖于其他城市的相对发展情况。即使一个城市的实力绝对量是增长的,如果发展速度低于其他城市,它在综合实力比较中可能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

由于对城市综合实力存在很多不尽相同的认识,因此,在不同的研究者之间自然存在不同的概念定义、研究方法及最终结论。本研究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点上,提出研究方法并得出相应结论。

(二)城市综合实力比较主要步骤

1.确定综合实力比较指标体系。这是综合实力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2.搜集整理各城市数据并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和同向性处理,以消除量纲影响,使所有指标数值大小与价值判断同向化。

3.确定指标权重。由于参评指标的重要性不同,因此要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大小对其进行加权处理。

4.对处理后的指标值进行汇总,计算综合实力比较分值。

5.根据综合实力比较分值对各城市进行排序分析。

(三)城市综合实力比较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选取合适的、能够反映实力的指标并确定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课题组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来完成这一过程。定性分析是从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出发,考虑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可比性、可行性、简约性以及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合理分配等因素,由课题组分析人员确定指标和指标结构。本过程主要是在国家统计局实施的城市基本情况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内,采用综合归纳法确定了初选指标。定量研究是通过一系列的检验,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本过程主要检验了初选指标间的共线性,剔除具有强烈共线性的部分指标。

课题组所确定的城市综合实力比较评价指标体系共分四个层次:最上层是城市综合实力比较指数,即为各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的最终计量结果,也是综合实力评价的首要目标层。其次是将城市综合实力分解成“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5个一级子系统。第三层分别对上述5个一级子系统进一步分解,在规模、结构、增长速度、效益、效果、能力及水平方面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子系统。最底部一层为一系列统计指标。

(四)权数确定

在城市综合实力比较评价系统内,各指标要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和作用各不相同,进行综合实力比较评价时,需要区别对待,用权数大小表示他们的重要性。课题组采用专家评判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专家给定指标体系中各部分的重要性判断,运用AHP方法,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把计算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征求专家修订意见,直到获得比较一致的结果为止。

二、2006年城市综合实力比较评价主要做法

(一)指标体系和权数的完善

为了使综合实力比较更能体现我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性,在评价体系中适当增加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内容,更替了个别可靠性较弱的指标,进一步明确了每个指标的价值指向。2006年城市综合实力比较评价指标体系在原来的经济结构二级子系统增加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指标;在经济效率二级子系统增加了“人均财政收入”指标;在社会保障二级子系统中删除了不易进行优劣性识别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占总人口比重”指标;在人口素质与结构二级子系统中用可靠性较高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指标代替了“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指标,用“登记失业率”指标代替了“登记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指标。在科教文卫二级子系统用“每万人拥有普通高校学生数”指标代替了“每万人拥有影剧院数”指标。对替代指标仍使用原来权重,对新增指标按照原指标体系的平均权数确定权数。2006年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共设立了51个指标。具体见附录1。

按照所属领域区分,人口与劳动力发展子系统共设置了5个指标,权数比重为14.3%;经济发展子系统共设置了14个指标,权数比重为32.4%;社会发展子系统共设置了15个指标,权数比重为28.2%;基础设施子系统共设置了8个指标,权数比重为14.2%;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子系统共设置了9个指标,权数比重为10.9%。

按照品质区分,规模类指标共15个,权数比重为27.6%;结构类指标共14个,权数比重为27.8%;效益类指标共20个,权数比重为38.8%;速度类指标共2个,权数比重为5.8%。

(二)数据处理方法

本次城市综合实力比较评价是以2006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基本情况统计资料为基础,重点比较各城市市区实力,对于个别无法区分出市区资料的指标则用全市口径的指标代替。主要考虑是,市区是城市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各项功能的聚集地,整体区域划分比较稳定,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人均指标是综合实力比较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使用什么样的人口统计指标进行平均对结果影响极大。目前,由于各城市户籍改革步伐进展不一,一些地区已经把暂住人口完全纳入统一管理范畴,而另一些地区则仍维持原来的户籍人口管理制度。本研究采用常住人口(包含暂住人口)概念。处理方法是,对于有常住人口统计指标的城市使用其统计结果,对于没有常住人口统计数据的城市则用全年平均户籍登记人口加上2/3的暂住人口代替。把暂住人口按一定比例折算计入常住人口的理由是,暂住人口并非全年都在城市居住,应按照居住时间予以调整。目前城市暂住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外出打工人员每年在城市停留时间大约为8个月,约占全年时间的2/3,所以,依此作为折算比例。另外,一些城市对常住人口、全年平均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都有统计,用这些资料进行测算,也验证了使用这个折算比例是比较合适的。对于个别指标数据缺失情况,一般采用上年数据乘以调整系数(发展速度)予以补充,或者用全市口径数据折算。对于统计数据中的奇异值,采用阀值予以修正。

2006年城市综合实力比较评价指标体系中共有44个正向指标、7个逆向指标。对逆向指标处理方法是:1-x(比例指标)或1/x(非比例指标)。所有指标按照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即:标准值=(x-u)/s,x、u、s分别为指标值、均值和标准差。

三、2006年城市综合实力比较评价结果及特征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比较得分是根据各城市在某一领域实际水平值与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的差异程度,乘以一定权重汇总而来。它反映了城市综合实力相对强弱程度。0分为平均水平。正分值表示高于平均水平的程度,负分值表示小于平均值的程度。分值越大,表明实力越强。2006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比较得分(在实际得分基础上扩大100倍)结果如下:

第一类(70分以上):共有17个城市,综合实力得分最高的是上海,得分为324分。除上海外,得分超过100分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深圳、广州、天津、苏州、杭州、青岛;得分在70-100分之间的城市有9个,分别为南京、无锡、大连、东营、沈阳、长沙、东莞、宁波和武汉。

第二类(30-70分):共有34个城市,分别是中山、佛山、大庆、济南、合肥、重庆、威海、珠海、厦门、成都、鄂尔多斯、烟台、太原、郑州、南通、绍兴、鞍山、包头、常州、淄博、石家庄、连云港、哈尔滨、潍坊、长春、呼和浩特、泰安、德州、西安、泰州、南昌、福州、温州、秦皇岛。

第三类(0-30分):共有63个城市。

第四类(得负分):共有172个城市。

本研究将对综合实力比较得分前100名的城市(下文简称为百强城市,具体见附录2。)进行重点特征分析,这些城市在数量上占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个数的1/3多,它们基本代表了各地区以及全国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一)百强城市分布特征

1.地域分布特征明显。按照区域分,东部地区城市进入百强城市的总量和比例都居全国领先地位。东部87个城市中有56个进入百强城市,进入比例为64%;东北地区城市在百强城市中占据了10位,数量最小,进入比例为30%;中部地区城市在百强城市中占据了15位,进入比例为15.8%,进入比例最小。西部地区有19个城市进入百强城市之列(见表1)。

2.规模分布特征明显。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分,进入百强城市的比例与城市人口规模呈正相关性,即人口规模越大进入百强城市的比例就越大。人口规模超过400万的16个城市中,有15个进入百强,进入比例为94%;而人口规模不足50万的55个中小城市,只有10个城市进入百强,进入比例仅为18%左右。城市规模大小依然是决定城市聚集效益、对外辐射能力和影响周边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规模的适度扩张将会对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见表2)。

3.区域中心地位特征明显。作为全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市、26个省会城市(1个省会城市未进入)都进入百强城市之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的31个城市中,有30个进入百强城市行列。

(二)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及特点

1.规模大。2006年百强城市市区常住人口为25584万人,占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总人口的61%;2006年百强城市GDP为10635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93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82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17亿元,分别占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总量的80%、86%、79%%和80%。2006年百强城市中GDP总量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有30个,其中12个城市超过2000亿元,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佛山、杭州、东莞、南京、重庆、沈阳和武汉。百强城市总量规模庞大,对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影响深远。

2.效益高。百强城市是我国城市的佼佼者,它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使得城市经济发展效益不断提高。2006年百强城市人均GDP为41890元,是其他城市的2.62倍。百强城市每百元GDP提供的财政收入18.4元,比其他城市高出3元。每万元GDP耗电、耗水分别比其他城市少150度和8吨。百强城市不但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也注重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11320元,比其他城市高400多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其他城市高35%(见表3)。

3.结构合理。2006年百强城市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212亿元、53486亿元和50659亿元,结构比为2.1∶50.3∶47.6。一二次产业比重分别比其他城市低7.1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比其他城市高9.3百分点。百强城市在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发展重点已转向信息、金融、房地产等更高层次的社会服务领域。

(三)百强城市综合实力结构特征

分子系统看,部分城市发展并不均衡。2006年百强城市在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5个子系统中分别有78个、83个、84个、79个和72个进入各领域的前100名,每个领域大约有20%左右的百强城市并未进入单领域的前百名。

综合实力前20名城市中,除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在每个子系统都进入前20名外,其余16个城市均在一个或多个子系统未能入围前20名。综合实力在20名以后的一些城市,凭借各自特色优势在一些子系统表现非凡。中西部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太原、兰州等城市,在人口资源或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进入了人口与劳动力发展领域前20名;鄂尔多斯、烟台两个城市依靠其突出的经济效率和发展速度,进入了经济领域的前20名;太原、包头、郑州、泰安、十堰等城市注重社会服务发展,进入了社会发展领域的前20名;威海、绍兴、连云港、南通、厦门、潍坊等城市分别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发展优势明显(见表4)。

按照每个城市在5个一级子系统中的排位,计算位次变异系数(即,一级子系统位次标准差/综合实力位次),依此可以判断各城市在5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情况。在综合实力最强的前20名城市中,上海、济南、南京、宁波、杭州、武汉等城市5个子系统位次变异系数均小于1,表明这些城市各方面发展相对均衡。深圳、广州、天津、苏州、长沙、东莞、大庆等城市位次变异系数均超过2,说明这些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例如,苏州市是新型的工业化城市和园林型城市,其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成绩突出,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方面尚需加大发展力度;广州市在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力雄厚,而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偏弱;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其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优势明显,但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发展滞后;东莞市具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功能,但在人口与劳动力发展方面相对薄弱,主要是这些城市暂住人口较多,相当部分是农民工,劳动力素质偏低。

百强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位次变异系数超过1,即这33个城市各自在一个或多个子系统比较排位中变化异常(与综合实力排位相比,要么明显居前,要么明显落后),与其它领域发展状况不协调。

(四)百强城市组成变化情况

2006年百强城市中,东部占有57位,与2004年持平;中部地区占有14位,比2004年减少4位;西部地区占有19位,比2004年增加2位;东北部地区占有10位,比2004年增加2位。

2006年百强城市中,人口规模在100-200万的城市占24位,比2004年减少5位;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下的城市占10位,比2004年增加4位;人口规模在200-400万的城市占26位,比2004年增加1位;其它规模城市都与2004年持平。

四、结论

(一)研究表明,城市综合实力与城市规模呈较高的正相关性,发展大城市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选择。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最快的是大城市,其次是小城市,最慢的是小城镇。城市越大,它的效应和规模效益更大,对资金、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也就更大;城市越大,更容易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强化城市内部分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专业机构、中介机构,为社会提供全面的服务,进一步促进整体效益的提高;城市越大,消费市场发育更加完善,社会需求增加,生产更加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城市综合实力的强弱并不惟一由规模决定,运行效益、内部结构、地方特色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例如,人口规模并不突出的苏州凭借其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和工业园区,大庆、东营凭借其石油资源与开发,长沙凭借其超前的文化服务等,克服人口规模优势弱的局限依然闯入前20强。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突出特色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

(二)城市综合实力与经济实力、科教文卫、城市交通、供排水及电力、居民消费等有着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接近或大于0.8。经济实力是核心, 城市交通和供排水及电力是基础, 科教文卫是关键,消费水平是目的。只有这几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才能有效、快速提升。2006年百强城市中有2/3的城市得益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研究发现,2006年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东部城市平均综合实力最强,是全部城市平均水平的131.7%,中西部地区城市平均综合实力较低,分别为平均水平的88.4%和79.2%,东北地区城市平均综合实力接近平均水平。2004年东、中、西以及西北地区城市平均综合实力分别为平均水平的132.4%、88.9%、78.5%和96.5%。相比之下,两年来,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进步较快,综合实力相对分别提升0.7%和1.4%,在百强城市中各增加了2个席位,而东、中部地区发展平稳,综合实力相对减少0.7%和0.5%,特别是中部地区在百强城市中减少了4个席位。说明国家制定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战略已经初见成效。西部地区城市虽然进步较快,但是,相对其他地区城市综合实力差距依然较大。中、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欠发展的主要地区,需要建立一个长期合理的发展计划,从政策上继续进行扶持,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快速提升整体实力。

综合比较 篇4

一、课程目标

我国教育部在2000年1月31日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稿)》(以下简称《课程计划》)中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部分。2001年新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计划》中提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1]也就是说,开设该课的目的在于改变一直以来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究并关注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改变学校教育以考试为中心的局面,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与终身学习。可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2]

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日本修订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小学到初中从2002年开始、高中从2003年开始正式设立综合学习时间,并对其目标做了明确规定:(1)培养自我发现课题、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独立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2)掌握学习方法和对事物的见解,培养独立、创造地致力于问题解决及探求活动的态度,使其能够思索自身的生活方式;(3)把通过各教学科目、道德及特别活动所掌握的知识综合地发挥利用。这就是说,日本开设综合学习时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发挥学校的创造性,发展有特色的教育和有特色的学校。

由此看来,中日两国综合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改变传统教育与现时代之间的矛盾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它们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都注重对有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不同之处在于:(1)首先是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不同。日本开设“综合学习时间”目的在于培养国际理解人才、国际生存人才。它在培养学生关心、认同他人、尊重他人的同时,孕育学生的大国际视野;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伦理、明辨是非的法制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体魄;使学生在社会发展日趋国际化的今天,作为日本人能拥有以主人翁的姿态生存时必需的素质和能力。[3]而我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其次是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角度不同。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报告指出:“该课程(综合学习时间)在实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等‘生存能力’为目标的本次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宗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4]这就是说,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是追求跨学科、综合性的学习,其目的在于更好地造就学生与国际化、信息化等为特征的社会变化相适应的“生存能力”,这种能力是根基于日本文化和社会的能力,是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被活用的“智慧”。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宗旨可分为以下几个目标:更加重视实践的、探究的、体验的过程,以亲身参与体验的获得为主要目标;重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理解与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5]

二、课程内容

中日两国在设置综合课程的目标上都关注“发现课题”“解决问题”“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新的培养要求推动了以往学术中心和学科逻辑结构体系的变革,而代之为面向社会、生活与自我的学习领域或课题。

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四部分,其中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内容。《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总结实验区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把活动课程分为4个大类: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它主要包括选择专题、收集与整理资料、总结评价等三个环节。为此,首先涉及的是专题选择问题。选择的专题一定要符合社会、学科和学生发展三个层次。这也就说,各学校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和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课题或问题。

在日本,“综合学习时间”与“各教科”、“道德”及“特别活动”并列成为四大教学部分(小学一二年级不设“综合学习”,而设有“生活科”)。从定位上讲,它是由各学校进行创意设计的、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所以日本文部科学省只是规定了该课程的目的与方向、限定了课时,对于教学内容并没有像其他的科目一样做具体规定。然而,由于“综合学习时间”是一种新课程,课题的选择是关键环节。对此,新学习指导要领指出,课题选择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综合性的课题;二是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课题;三是具有地方特色或是区域特色的课题。如日本香川县的小学依据“综合学习时间”课程设置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了“水不足”这样一个综合的课题。因为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当地居民的一大难题。学生们经过观察当地水资源,调查周边县市水状况,进一步认识到水问题不仅是香川县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学生们通过调查、观察、比较,到达了综合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课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活动效果看来,学生兴趣高涨,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内容选择的维度看来,中日两国都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标准。研究内容广泛,力图从综合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具体标准上又略有不同:日本“综合学习时间”的专题选择多基于学生和社会发展,更看重社会层面的要求,如国际理解、信息教育、环境问题、福利与健康问题等。而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求思考学生、学科与社会三个层面,并且我国更看重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的思考。可以说,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关注社会发展的同时,兼顾了学科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三、课程实施

我国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实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为“必修课程”,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其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其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同时强调,各门课程普遍增加实践活动。”[6]从实践层面上来讲,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的,而“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则以班内分组的形式为主。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学校课程的具体课时,我国并没有做很明确的划分,目的在于给学校以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的余地。

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根据具体的课题内容相应地采取分组学习或个别学习的方式。其分组可以打破班级的束缚,尝试在不同年级、甚至是不同学校之间组合,活动计划和学习进展由学生们自己确定。整个综合学习的过程以学生自主性活动为主,包括选取调查对象获取资料信息,甚至可以走出校门与他人沟通交流,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活动的形式来获得共同体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综合课程的学习方式基本上都是专题研究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专题讨论、形成方案、执行方案、调查体验等形式,以小组的形式来模拟整个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两国都重视体验性学习和学科课程的结合,使学生在获得体验的同时,更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

虽然在整体实施过程上看中日两国基本相同,但在组队跨度以及教师作用上也存有差异:(1)日本在实施“综合学习时间”时努力尝试打破班级的限制,鼓励以跨班级的团体为单位,或是组成跨年级的不同年龄的学习团体进行课题研究。而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则多以班内分组为主,很少有跨班级的学习小组。(2)实施综合课程时,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教师不再是权威的。我国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展开实施,最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而日本对教师的要求则比较模糊:学会调控学生的学习环境,增强其人际关系能力,并要求教师要相互合作,作为一个集体来展开教学。可以说,日本更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流程,完成教学任务。

四、调适与反思

据调查,[7]对于这一从未开设过的课程,在实施初期借助已有组织来开展“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日本小学、中学和高中的比例分别为40%、33%和28%,设立专门规划小组的有20%、40%和27%,增设了专门教师来负责的分别为33%、16%和6%,在实施过程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校内研讨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比例分别为99%、96%和38%,进行过校外研讨的比例为89%、90%和49%。即便如此,日本综合课程的实施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理想:从最初专家学者的抨击——他们认为大幅度削减学科教学内容、课时以及降低教学难度很有可能会带来学力下降,最终导致日本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低下;到家长的质疑与抵制——他们说这些改革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升学考试中无法考取理想的大学;再到一线教师执行过程中的困顿,由于没有教材,很多教师对每周3课时的“综合学习时间”这门自行决定教学内容的课程感到不知所措;再加上学科课时的减少,使得教师无法正常完成教科书上的教学任务。

与日本相比,我国的情况更为严峻。首先,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统一的课程管理制,想扭转几代教师积淀下来的与分科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并非易事;其次,我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与试验研究要薄弱很多,尤其缺乏相关理论支持。再次,我国幅员更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教育条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较大差距。综合以上现状,如何在贯彻执行《课程计划》精神的同时并适时总结,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首先要提升教师的自觉意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是要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创设外部条件,从制度建设、师资培养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为该课程的开展准备条件。例如可以采取不同区域、不同学时、不同对待的方式,因地制宜,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行,不可盲目普及。这样,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在总结中进步,在前进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S].2000-01-31.

[2]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6.

[3]日本文部省.学习指导要领[Z].时事通讯出版社,1998:10.

[4][日]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展望21世纪我国教育的趋势(第一次咨询报告)[R].1996.

[5]张文周.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J].上海教育科研,2001(5):5-7.

[6]程材.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J].课程.教材.教法,2002(1):4-5.

外国银行金融体质比较综合练习题 篇5

一,名词解释

1,金融体制

2,自然构造

3,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5,单一银行制度

6,投资基金

7,保险经纪制

8,政策性金融

9,金融衍生商品

10,存款保险制度、二、填空

1、美国银行体系是以为核心,以 主体。

2、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是一般银行的银行,是一般银行的3、按政府在银行构造中的作用,银行体制的构造方式可以分为和。

4、英国是银行体制自然构造的典范,而5、6、1914年美国的建立标志着美国银行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

7、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典型代表是

8、政策性金融具有三大职能、、9、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构成。

10、出口信贷主要包括

11、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是。

12、消费信贷机构是为了促进

13、日本的金融信托业是典型的构进。

14、英国的险和

15、美国将全国划分为个农业信贷区

16、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用这一指标作为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衡量标准。

17、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银行管理体系是的。

18、商业银行监管的具体目标的基本内容是、。

19、《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包括

20、各国存款保险制度职能可分为和。

三、单项选择

1、美国历史上第一家银行是()。

A、北美银行B、第一银行C、纽约银行D、波士顿银行

2、在发达国家银行体系中,作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补充的是()

A、投资银行B、储蓄银行C、专业银行D、信用合作银行

3、日德两国银行都是()的结果。

A、人为构造B、自然演进C、自然构造D历史构造

4、()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基本特征

A、差异性B、一致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与不平衡性

5、印度储备银行职能包括()和对宏观经济的控制调节职能。

A、服务性职能B、监管C、发行货币D代理国库

6、俄罗斯的商业银行均为()。

A、私有银行B、国有银行C、股份制银行D、合资银行

7、()被称为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

A、英格兰银行B、瑞典银行C、第一银行D、法兰西银行

8、中国的中央银行采用()的中央银行制度。

A、单一式B、复合式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9、瑞士国家银行股份多数由()持有。

A、国家B、私人C、州政府银行D、外资

10、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产生于()。

A、英国B、瑞典C、意大利D、法国

11、日本商业银行采用()。

A、单一银行制B、总行制C、地区分行制D、混合制度

12、在银行同企业的关系上,美国采取()模式。

A、严格禁止B、不加限制C有限制的允许D鼓励发展

13、消费信贷机构包括:消费信用公司和()。

A、典当业B、财务公司C、退休养老基金D、存款保险公司

14、在美国,投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分为单位信托和()。

A、个人信托B、共同基金C、投资信托D、投资咨询公司

15、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一般职能()。

A、中介职能B、补充性职能C、服务职能D、监督

16、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中的“两行”是日本输出入银行和()。

A、日本开发银行B、日本劝业银行C、日本国家银行D、日本农业发展银行

17、世界上对商业银行实行双线多头监管体制最典型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18、在英国,对商业银行监管权名义上归(),实际上由英格兰银行全权负责监督管理工作。

A、财政部B、中央银行C、商业银行管理委员会D、商业银行协会

19、欧洲最大的金融衍生商品交易所是()。

A、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所B、巴黎期货交易所

C、法兰克福衍生商品交易所D、米兰期货交易所

20、存款保险值得的最初雏形是()。

A、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B、捷克存款保险公司C、美国纽约安全基金制度D、英国存款保险制度

四、多项选择

1、美国历史上,具有中央银行性质的银行有()。

A、北美银行B、第一银行

C、第二银行D、联邦储备委员会

2、美国金融史上曾实行的管理制度有()。

A、自由银行制度B、单一州原则和单一银行制度

C、双线多头的银行管理体制D、单线多头

3、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英国的银行”包括哪些内容()。

A、零售性银行B、投资银行

C、贴现公司D、商人银行

4、下列哪些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后实施了专业化银行制度()。

A、德国B、英国

C、日本D、美国

5、下列哪些法案与银行的混合经营有关()。

A、《格拉斯—斯蒂格尔法》B、《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C、日本新《银行法》D、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

6、下列哪些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存在着“铁三角”关系()。

A、美国B、日本

C、英国D、德国

7、发展中国家对外国银行的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A、注册登记管理B、资本所有权限制

C、业务管理D、规模限制

8、下列哪些货币属跨国货币()。

A、欧元B、美洲金融共同体元

C、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D、中非合作金融法郎

9、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区域性发展银行有()。

A、泛美开发银行B、非洲开发银行

C、亚洲开发银行D、中东开发银行

10、巴西中央银行体系包括()。

A、国家货币委员会B、巴西中央银行

C、巴西证券委员会D、地方政府监管机构

11、转轨型国家金融体制建立的主要背景有()。

A、高度集中的计划化经济B、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C、不断变动的社会经济环境D、过渡性的金融环境

12、转轨型国家,经济改革按方式可分为()。

A、激进式B、中间式

C、渐进式D、缓慢式

13、转轨型国家,经济改革按路径可分为()。

A、休克疗法B、实验室疗法

C、激进式D、渐进式

14、俄罗斯金融体系包括()。

A、中央银行B、投资银行

C、商业银行D、金融工业集团

15、下列哪些国家实行准中央银行制度()。

A、新加坡B、马尔代夫

C、沙特阿拉伯D、香港

16、哪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全部股份为非国有()。

A、美国B、德国

C、意大利D、瑞士

17、中央银行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A、间接信用控制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不动产信用控制D、消费者信用控制18、17世纪下半叶,英国的银行业经营的业务包括()。

A、吸收存款B、支付中介业务

C、汇兑业务D、发放贷款

19、当前,采取综合化银行制度的国家有()。

A、美国B、日本

C、德国D、中国

20、商业银行集中垄断的形式有()。

A、兼并与收购B、合并

C、自然演进型D、自觉抑制型

21、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

A、资产管理公司B、存款保险公司

C、养老基金D、外汇储备投资基金

22、保险按标的不同,可分为()。

A、人身保险B、财产保险

C、政策性保险D、商业性保险

23、消费信用机构包括()。

A、消费信用公司B、租赁公司

C、保险公司D、典当业

24、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哪些金融机构的规模超过了储蓄机构()。

A、人寿保险公司B、典当业

C、资产管理公司D、共同基金

25、下列哪些名称是投资基金的另外名称()。

A、共同基金B、互惠基金

C、单位信托基金D、证券投资信托基金

26、政策性金融机构按主营业务可分为()。

A、信贷机构B、保险机构

C、农业发展机构D、进出口发展机构

27、美国合作性质的农业信贷机构由哪些机构组成()。

A、联邦土地银行B、联邦中期信贷银行

C、合作银行D、农民家计局

28、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

A、两行B、七局

C、九库D、十省29、1986年和1987年日本证券市场上哪些证券的交易量超过了美国()。

A、长期国债B、公司债券

C、股票D、短期国债

30、金融衍生商品按期交易方法与特点可分为()。

A、金融远期B、金融期货

C、金融期权D、金融互换

五、判断题

1、俄罗斯是实行“激进式”战略模式的典型代表。()

2、东欧国家转轨后,都将单一银行制度改为二级银行制度。()

3、英格兰银行最早具有中央银行的特征。()

4、中央银行的权力核心是金融政策的决策权。()

5、在英国大多数银行由以前的高利贷发展而成。()

6、合并是近年来国际上企业集中垄断最为流行的形式。()

7、美国双线银行体制是美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8、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现代银行体系的最终形成。()

9、英国银行制度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的。()

10、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11、据统计,65%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有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

12、在印度,古老的钱庄、当铺仍有一定地位。()

13、典当业是一种带有一定程度高利贷性质的金融组织。()

14、英国是世界上人寿保险也最为发达的国家。()

15、美国是世界上实行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典型。()

16、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上官下民”是日本独有的模式。()

17、“梧桐树协议”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30年代大危机前,美国证券市场没有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

六、简答

1、金融体制的构成要素。

2、美国银行体制的特征。

3、日本银行体制人为构造的特点。

4、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特点。

5、商业银行兼并与收购的共同特征。

6、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

7、美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特征。

8、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含义及特征。

9、证券发行监管的方式。

10、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七、论述

1、当代美国银行体制的最新发展。

2、比较分析综合化银行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未来发展前景。

3、《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综合比较 篇6

一、我国餐厨垃圾的特点

我国的餐厨垃圾主要来自家庭、宾馆、饭店及机关企事业等饮食单位抛弃的剩余饭菜。餐厨垃圾较之其他垃圾,具有含水率、有机物量、油脂及含盐量高,易腐败等特点[2]。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一是无害化处理,二是资源化处理,但直接填埋则存在着浪费土地、产生恶臭气体及渗滤液等问题,不建议推广,为此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及相关处理工艺已经被提上日程[3]。相比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展对餐厨垃圾的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我国是从进入21世纪以来对餐厨垃圾问题才开始逐渐重视。由于研究及分类处理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目前推广的技术种类不多,相关研究也比较薄弱[4]。我国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盐度和油脂含量与国外不同,研制适合我国的技术成熟、效率高、运行可靠且经济适用的设备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因此,本文对国内主要大城市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及相关处理工艺状况进行了实地或资料调查。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从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对朝阳区、西城区部分饭店、宾馆的餐厨垃圾进行理化特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餐厨垃圾中有机质较高,占87.2,C/N也较高,为33.41。此外,在调查中也发现,餐厨垃圾中仍然存在一些纸巾、饭盒、筷子、玻璃瓶等杂质,因此在处理前,需要增加除杂等前处理工艺。

二、餐厨垃圾相关处理工艺

(一)物理干燥技术

物理干燥制肥料或饲料技术,是经过预处理后,首先进行脱水,得到液体和固体两部分。液体是高油脂废水,宜先进行油水分离获得高附加值的油脂,然后对污水进行处理,其固体部分主要采用物理手段将其高温加热,烘干处理,杀毒灭菌,除去盐分等,可以最终生成蛋白饲料添加剂。物理干燥处理后的餐厨垃圾饲用价值明显提高,既是良好的饲料原料,又方便回收油脂。目前西宁餐厨垃圾处理厂(200t/d)、宁波餐厨垃圾处理厂(200t/d)、苏州餐厨垃圾处理厂(100t/d)和无锡餐厨垃圾处理厂(100t/d)都应用物理干燥技术处理餐厨垃圾。

物理干燥技术的技术优点是资源化程度较高;设备投资小、占地面积较小;生产过程易控制,操作、管理容易。缺点是对有害有机物及重金属等的污染无法很好解决、无害化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餐厨垃圾同源性的问题,对其用作饲料存在一定的顾虑。比如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很难去除霉杆霉菌等菌种,若提高消毒温度,又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等热敏性物质),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二)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

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是选取自然界生命活力和增殖能力强的高温复合微生物菌种,在生化处理设备中,对食品、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温高速发酵,使各种有机物得到降解和转化;不仅解决了各类有机物及时、彻底、无害化处理,减少人畜交差感染和环境污染,同时通过资源循环系统工程,产出活性微生物菌群;这些菌群按照不同的配方和特殊的工艺,经过深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微生物肥料菌剂和生物蛋白饲料,应用在有机、绿色生态农业和畜禽、水产养殖业,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目前北京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200t/d+200t/d)应用该技术。

微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处理时间短,资源利用率高;产品的市场销路较好,产品质量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缺点是处理机单机能力小;受好氧发酵含水率要求低限制,需添加一定量辅料调节;能耗较大,资源化利用成本高。

(三)厌氧消化技术

厌氧消化技术在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应用十分广泛,是一项被普遍采用的成熟处理工艺。欧洲主要厌氧工艺包括Passavant Roedige、O.W.S DRANCO、KOMPOGAS、Valorga、BTA工艺等。目前欧洲处理有机垃圾的发展方向是厌氧消化技术,在2000年以后厌氧消化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处理规模也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从分布来看,20世纪只有德国等少数国家大量使用厌氧消化工艺,而进入21世纪后,法国、西班牙、瑞士、加拿大、比利时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都开始普遍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厌氧消化技术目前国内尚无成规模的成熟运行案例,但一些小型处理厂有工程应用。

厌氧消化过程是利用在绝对厌氧条件下,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降解,生成甲烷、水、氢气、硫化氢以及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一般将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分为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在产酸阶段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胞外酶的作用下,将大分子的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如乙酸等;产甲烷阶段是专性产甲烷细菌利用产酸阶段生成的底物或氢,生成甲烷的过程。主要应用于处理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粪便等有机成分较高的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技术分为湿式和干式厌氧消化,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消化底物固含量是影响消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参数根据反应器内消化物料的TS(totalsolid)浓度的不同,厌氧消化可以分为干式(TS20%-40%)和湿式(TS<15%)两类。

(1)湿式厌氧消化

湿式厌氧消化是一种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一般保持在固体浓度等于或者少于8%-15%的情况下,有机废物被厌氧发酵,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使用湿式厌氧消化处理人、畜和农业废物。目前的单级湿式厌氧消化技术大多采用完全混合消化反应器,消化罐内总固体浓度在10%-15%,可以进行高温或中温消化反应。其特征是在反应器中心设有一个用于气体循环的管道;消化残渣的污染物已于前处理环节分离,因此残渣可以用于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湿式厌氧消化的一个特点是必须加水,调整固体浓度达到所需的合理的浓度范围,这导致湿式厌氧消化中水分比例很高,在后续处理中必须进行脱水,同时也增加了沼液的处理负荷,增加了工艺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此外,搅拌设备和脱水设备能耗非常大,同时还会因为需要定期清除消化罐中的浮渣,从而造成生物气生产的间断。

(2)干式厌氧消化

干式厌氧消化技术作为新的垃圾生物处理工艺,与湿式厌氧消化工艺相比较,其有机负荷高,污水处理量少,单位垃圾所占的消化反应器体积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相比于湿式厌氧消化,干式法旨在保持固体废物的原始状态进行厌氧消化,仅仅浓度特别高(TS>60%)的进料才加水稀释,因此直接采用干式厌氧消化工艺,既不需加水也不需要脱水,简化了前处理,也节约了能耗,而且干式厌氧消化工艺因其能够处理高固含率废物的优点满足了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处理的要求。法国的VALORGA,比利时的DRANCO和瑞士的KOMPOGAS等都是干式厌氧消化的代表。比如Valorga 干式厌氧消化技术属于单级消化技术,消化罐内的总固体浓度为15%—35%,擅长处理成分比较复杂的垃圾,如园艺垃圾,有机垃圾或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由于该技术通过将产生的沼气在底部回灌到反应器内达到搅拌的效果,因此反应器内没有机械设备,可以节约维修的时间与费用。但是,国内的应用还是相对较少,用于处理包含餐厨垃圾的消化技术基本上不多见,而且绝大部分的现有技术都是引进国外的技术以及设备。

三、几种处理工艺的比较

目前现有的技术种类都各有特点,我们对餐厨垃圾处理的物理干燥技术、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和厌氧发酵技术进行了工艺特点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四、结语

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的处理工艺主要有物理干燥技术、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厌氧发酵技术等几种,国外较为成熟、先进的处理设施主要分布在欧洲、韩国和日本,但是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外处理技术并不能成功地应用于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中。

我国目前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如物理干燥技术、高温堆肥技术、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厌氧发酵技术等应用还不广泛,很多技术是和处理设施主要从欧洲、韩国和日本引进,但这些技术应用于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在前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果以及产品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之处。这其中一是要保障进料的纯度,减少异物的含量,所以在提高分类收集的质量上要有一定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跃勇,任福民,汝宜红,等.北京市生活垃圾成分及理化特性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6(4):50-52.

[2]任连海,曹栩然.饮食业有机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233-238.

[3]任连海,聂永丰,刘建国,等.餐厨垃圾湿热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9):1551-1554.

[4]王丹阳,弓爱君,张振星,等.北京市餐厨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2010.18(1):24-25.

(责任编辑:骆小平)

VaR计算方法的综合比较 篇7

关键词:VaR,参数方法,非参数方法,半参数方法

金融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 其风险的测量也成为各金融管理者、金融从业者所关注的问题。度量风险需要计量风险的工具, 因此Va R应运而生。资产组合的Va R度量了投资者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置信水平下所愿意接受的最大损失。尽管Va R定义简单, 但是它的计算并不容易。起初计算Va R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⑴方差-协方差方法, 也称为参数方法;⑵历史模拟法 (非参数方法) ;⑶蒙特卡罗模拟法, 是一种非参数方法。这些标准方法都有自身的缺点, 因此导致了新方法的产生和演变。

参数方法具有明显的缺陷, 首先它假定新息或收益率为正态分布, 然而经验结果表明其分布是尖峰厚尾型的;其次是估计条件变动性的模型;最后是收益率的独立同分布假设, 大量事实表明金融收益率不是独立同分布的。

鉴于上述缺陷, 参数方法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首先是尝试建立更复杂的波动性模型来描述观察到的金融收益率的变动性;其次尝试探索其他描述偏度和峰度的密度函数;最后是考虑高阶矩的条件变动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综合描述各方法的优缺点和相应的适用条件。目的在于为金融风险研究人员提供所有的模型的信息, 并使其对Va R发展的最新趋势有较直观和清晰的了解。

一、Va R方法

1. Va R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Va R (value at risk) , 即风险价值, 简言之是市场正常情况下的最大可能损失。Jorion的解释是:给定置信水平下的一个持有期内预期最坏损失, 公式为:Pr ob (Δp>Va R) =1-α, 其中Δp是资产在持有期T内的价值损失, 置信水平α体现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1-α则是对风险的厌恶程度, 主要根据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进行划分:谨慎型和冒险型。

2. 非参数方法

历史模拟法是应用最广泛的非参数方法, 不对收益分布作任何假设, 也不需要估计任何参数。假设资产收益是独立同分布的, 通过历史收益的经验分布很好的近似估计Va R。此处的Va R是历史观察值移动窗口中非条件分布的α经验分位数Va RTα=quantile{ (rt+1-τ) τω=1, α}。尽管历史模拟法无模型风险, 但是窗宽往往难以选择, 收益独立同分布的假设也违背实际情况, 也忽略了波动的动态性, 且具有滞后性, 完全依赖于历史,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发生重大事件或大动荡时, 会产生不精确结果。

Beder (1995, 1996) 、Hendrick (1996) 、Pritsker (1997) 首先比较了计算Va R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历史模拟法在当时所存在的计算Va R的方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Hull提出用改进的收益率代替历史实际收益率, 用经验分布来估计Va R。Abad和Benito (2013) 指出, 与过滤历史模拟法、条件极值理论等相比, 历史模拟法估计的Va R精度很低, 不是计算Va R的好方法。

3. 参数方法

参数方法通过密度函数拟合数据, 并用拟合曲线来估计Va R。1996年Morgan提出的风险矩阵是计算Va R的第一个参数方法, 假定信息或金融收益服从正态分布。

波动性模型。描述金融收益特征的波动性模型可以分为三类:GARCH族模型、随机波动 (SV) 模型、实现波动性 (RV) 模型。由于金融收益序列过程的方差不仅随时间变化, 而且有时变化很激烈, 并且按时间观察时, 表现出“波动集群”特征, 同时从取值的分布上看则表现出“尖峰厚尾”特征。为了刻画这一特征, Engle (1982) 提出了自回归条件异方差 (ARCH) 模型。Bollerslev (1986) 提出GARCH模型, 描述了波动集群效应, 一般形式GARCH (p, q) :

在GARCH (1, 1) 中, 对金融收益的研究表明α1+β1接近1。Engle和Bollerslev (1986) 提出了用以描述 (1) 中系数和接近1的GARCH类模型。同时衍生出一些非对称GARCH模型来描述利空、利好消息对收益波动的非对称影响 (杠杆效应) 、波动的长记忆性等。

Taylor (1982) 提出了标准的SV模型, 其表达式为:

{ε}t, {η}t是不相关的白噪声序列, α, β为常数。因ηt为随机误差项, 所以ht不可观测, 式中的yt=Rt-R, ht=logσt2, σt2是yt的方差。由于方差不可观测, 很难计算其准确的似然函数, 所以对标准SV模型进行估计存在很大困难。

尽管金融收益明显表现出尖峰厚尾性, 但是实现波动性得到的标准收益率大致服从正态分布。理论表明实现波动性是收益波动的无偏估计量, 且效率高。由高频日内数据得到的实现波动性模型可以运用当前时间序列的传统程序来构建收益的结构, 并且进行预测。鉴于度量波动性的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的优点, 人们设想是否可以将GARCH模型的灵活性和其他性能与实现波动方法相结合。Hansen等 (2012) 提出实现GARCH模型:

其中lrvt (d) =log (RVt) , σt~2=log (σt2) , τ (zt) =τ1zt+τ2 (zt2-1) 描述了负冲击对波动过程的非对称影响, 即杠杆函数, 表示收益之间的相互依赖性。τ1描述了杠杆效应, 期望值为负;τ2描述了波动集群性, 期望值为正。Hansen等 (2012) 称 (5) 为“GARCH式”, (6) 为“计算式”。由于建立了实现测度的封闭函数形式, 本质上是一个离散时间随机波动率模型, 可直接用极大似然方法估计各参数。

4. 半参数方法

⑴过滤历史模拟法。Hull和White (1998) 和Barone-Adesi等 (1999) 提出了过滤历史模拟法, 该方法结合了历史模拟法的优点和GARCH模型的性能和灵活性, 保留了历史模拟法的优点, 又考虑了方差的时变性 (即资产收益的条件异方差性) 。不对标准收益作任何分布假设, 而且通过一个波动性模型预测方差。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在任意置信水平下产生与当前市场状态相一致的风险估计。用过滤的收益数据代替原始收益rt, 同时描述了信息过程的非正态性。

⑵Ca Via R模型。Engle和Manganelli (2004) 年提出了Va R的条件自回归形式, 这个方法是依据分位数回归理论, 用数学优化方法直接计算分位点, 不需要估计分布的形状和参数, 且考虑了风险的前后传递性而引入风险价值的滞后项, 综合了收益序列的历史信息和影响风险形成的外生因素, 提高了预测精度。基本形式为。其中p=q+r+1是β的维数, l是有限滞后观察值函数。滞后项βiVa Rt-i (β) (i=1, 2…q) 保证了在时间区间内分位数的变化是平缓的, l (rt-i) 将信息集内的观测变量与Va Rt (β) 连接起来。

⑶极值理论。极值理论是研究次序统计量的极值分布特性的理论。设xi, i=1, 2, …是取自总体分布F的一个样本, 将其按大小顺序:x (1) <x (2) <⋯<x (n) , 则称x (1) , x (2) ⋯x (n) 为次序统计量, x (1) =min (x1, x2⋯xn) 、x (n) =max (x1, x2⋯xn) 分别称为样本极小值、极大值, 统称为样本极值统计量, 他们的分布称为极值分布。

β、α分别称为位置参数、刻度参数。τ称为尾指数, 它的倒数的相反数称为形状参数。k的绝对值越大, 说明分布的尾越厚。τ=0时对应Gumbel分布;τ<0对应Frechet分布;τ>0对应Weibull分布。此处的x值指的是极值。极值理论对尾部进行建模, 考虑到了事件风险;没有对收益进行特定分布假设, 降低了模型风险;避免了尾部估计的粗糙性和偏差。Theo Berger (2013) 运用了基于时间变动动态条件相关矩阵的copulas与极值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预测Va R。

⑷蒙特卡罗模拟。相较于历史模拟法, 蒙特卡罗模拟有很多优势, 不依赖于历史数据, 只通过模拟保证市场因子在市场正常情况下产生, 能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 不受历史市场因子模式的影响。同时, 也避免了由于历史数据冗杂或缺失所带来的误差和成本, 因而我们更倾向于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法。Qi Chen等 (2013) 运用等权重移动平均、指数加权移动平均、蒙特卡罗模拟、历史模拟计算Va R, 结果表明Va R能成功度量金融风险, 置信水平越高, Va R越大。置信水平较低时, 各方法计算Va R的结果相似, 置信水平较高时, 结果差别很大。

三、小结

从最初的标准方法到新近的各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各有适用的条件。参数模型的结果依赖于收益的分布假设及所用的波动率度量方法, 实际中收益为非对称的尖峰厚尾型分布, 而通常假设的对称正态分布和t分布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非参数模型不对收益分布进行假设, 如历史模拟法不对收益分布作任何假设, 但是其收益的独立同分布假设与实际情况相违背。半参数方法中极值理论方法是相对较优的法, 但是其应用依赖于数据集的选择。

新疆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篇8

关键词:城市,综合竞争力,国内生产总值

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定义

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个被屡屡提起的概念, 它的大体含义是指, 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 综合经济实力。该要素反映的是一个国际中心城市参与竞争的经济实力, 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水平、经济结构等方面;第二, 综合服务功能。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弱是决定城市集聚辐射能力的重要因素, 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特点。衡量指标包括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等的密集程度等;第三, 综合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城市吸引力的可靠保证。因此, 它首先包含了城市的硬件环境——如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 绿化覆盖率, 空气质量, 居住条件等等。同时, 它也包含了软环境——如社会治安状况, 市场信用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等;第四, 综合创新能力。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才是有竞争力的城市, 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其重要衡量指标是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投入占GDP的比重, 此外还有专利授权量, 从事研究与发展的人数、科技成果转换率等;第五, 综合管理水平。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效率, 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府政策的透明度、政策贯彻的有效程度、失业率等;第六, 市民综合素质。该要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包括市民的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精神风貌、思想道德水平等等。

二、新疆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比较

(一) 新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纵向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 在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 座座城市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三山两盆之间, 构成了璀灿的新疆城市群, 日益发挥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的重要作用, 带动着新疆各项事业全面腾飞。1978年底, 全区有建制城市7个, 其中地级市仅乌鲁木齐市一个, 到2001年底, 全区城市增加到19个, 其中特大城市1个, 中等城市8个, 小城市10个。随着自治区城市经济稳步发展, 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2001年末, 全区城市共创国内生产总值434.9亿元。比1990年的145.8亿元增长了1.98倍, 年均增长10.4%, 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90年53.2%, 增长到2001年的59.7%, 上升了6.5百分点,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3, 227元上升到2001年的13, 427元, 增长了3.2倍。2001年, 全区城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769.06亿元, 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63.15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为82.07亿元。与1990年相比, 全部工业总产值总量提高了3.97倍, 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了51.6倍。城市工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全疆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 新疆自治区城市效区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除粮食、油料、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外, 食品、副食品市场活跃, 供应充足。2001年, 全区城市消费品市场繁荣, 购销两旺,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520.3亿元, 比1990年的68.5亿元增长了6.7倍, 年平均增长20.4%。新疆旅游资源丰富, 各城市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国际、国内旅游业, 2001年, 全区城市接待国际旅游者人数达到33.7万人, 比1990年的8.9万人, 增长了2.8倍, 年平均增长12.9%, 国际旅游收入达到7701.13万美元, 比1990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城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1年, 全区城市新建住宅竣工面积915.5万平方米, 比1990年的198万平方米增长了3.6倍, 年平均增长14.9%, 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14.1平方米, 比1990年的9.7平方米增长了45.4%, 年平均增长3.5%。城市燃气和城市供水供应充足, 2001年, 城市居民液化石油气普及率达到81.0%, 比1990年的38.9%提高到42.1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比1990年的93.9%提高了6.1个百分点。2001年, 全区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6564公顷, 比1990年的7211公顷增长了11.3倍。

(二) 新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横向比较 (以乌鲁木齐为主) 。

国家统计局2006年10月30日公布了按照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等50多项综合指标测评出的全国百强城市 (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 乌鲁木齐处于全方位落后状态, 各项指标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乌鲁木齐现在各项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但要赶上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等国际化城市, 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二是西部城市的排名都比较靠后, 特别是环境这一项指标的得分都比较低, 乌鲁木齐、西安、呼和浩特、重庆、兰州等城市的环境得分甚至为负分。三是在西部城市中, 乌鲁木齐位居第2, 仅次于成都。成都综合指数88.5101, 位列11。而乌鲁木齐综合指数只有55.3292, 仅排31位。由此可见, 西部城市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四是乌鲁木齐的各项指标严重失衡, 经济和社会指标排名远远高于其综合排名。而环境和基础设施指标排名远远低于其综合排名。这必将限制乌鲁木齐的经济结构的完善和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未来发展策略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要想进一步提高新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还有待我们的进一步的努力。本文对此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一) 加强乌鲁木齐中心带动作用, 建立中亚国际城市。乌鲁木齐功能密集度较高, 经济的集取效益和规模效益较为明显, 在新疆的地位和中心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乌鲁木齐市应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 以建设我国西部向西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 实施“大都市、高水平、外向型”发展战略中的龙头和窗口作用。要以技术进步为动力,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对产业项目的选择, 要坚持高水平;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 要坚持高效率;对经济环境和劳动者素质的培育, 要坚持高质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现代化的商品和生产要素营销、交易服务, 搞活资金融通, 开展科技咨询业, 为全疆经济建设服务。强化乌鲁木齐中转枢纽、生产制造、社会服务、对外窗口的四大功能, 形成若干区域性的商贸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和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二) 加强两翼建设, 积极发展中等城市。 以北疆铁路沿线、南疆铁路沿线两翼建设为契机, 积极发展一些中等城市, 如北疆铁路沿线的奎屯市、昌吉市、石河子市, 以及精-伊铁路沿线的伊宁市, 南疆铁路沿线的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喀什市等。奎、乌、独 (山子) 地带被称为新疆的“金三角”, 是新疆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一个区域。将该地区联合设市, 发展成为二级中心城市, 对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对整个北疆铁路沿线和乃至新疆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库尔勒是巴州首府城市, 是新疆石油新城, 是南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 属于资源型和交通型城市, 是南疆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应以发展建设大乌苏和库尔勒为契机, 带动中等城市的发展。

(三) 点轴开发, 大力发展中心城镇。 从目前条件来看, 新疆还处于城镇化初级阶段,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按地域特点来看, 处于以市镇为中心的“据点式”城镇化阶段。新疆的城镇建设应采取点轴开发模式, 沿铁路线、沿公路线、沿边界线建设一批区级中心城镇。根据各镇实力和发展潜力, 近期优先发展的中心城镇为:铁路沿线, 如北疆铁路沿线的精河、三道河子、呼图壁、奇台、玛纳斯、阿拉山口等, 南疆铁路沿线的和静、焉耆、轮台、库车等;公路沿线, 北疆的新源、额敏、北屯、布尔津等, 南疆的阿图什、和硕、拜城、乌什、莎车、叶城等;沿边城镇, 巴里坤、奇台、吉木乃、哈巴河、青河、塔城、博乐、清水河、察布查尔、昭苏、乌什、乌恰、塔什库尔干等13个城镇。

(四) 发展小城镇, 带动大农村。 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小城镇体系, 尽快形成一批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走在前列, 能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设施配套、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中心镇。通过小城镇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 促进贸易和流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带动新疆农业优势产业, 如粮食、甜菜、枸杞、番茄、红枣、石榴等以及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山, 张可云.区域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 2003

[2].何一民.20世纪中国西部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M].巴蜀书社, 2005

国内常见移动支付平台综合比较分析 篇9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已由一众独立支付公司的圈地大战逐渐演变成群雄之争。移动支付被看作移动端最大的入口之一,相比于台式电脑,手机的便携、高使用频率等特性使其连接线上线下的优势更加明显。随着应用场景增加,移动支付将介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是目前国内移动终端上两大电子支付工具,二者几乎占据了国内移动支付平台的大半壁江山,同时也展开了激烈竞争。

以Apple Pay为代表的NFC支付源于RFID技术,采用了双向识别和连接,通信各方不存在固定的主从关系,可以由任意一个NFC设备发起。

随着中国银联和各大手机厂商的联合发力,NFC未来将成为智能手机标配,国内移动支付行业也有望呈现支付宝、微信支付及NFC支付三足鼎立格局。那么,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三者之前究竟有何异同?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2 支付宝、微信支付与手机NFC支付线上支付体验的比较

2.1 支付宝、微信支付线上支付体验

先来看对线上支付体验影响较大的覆盖面情况。一般来说,使用某一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购物网站越多,说明该平台的覆盖面越广,使用这个平台进行网上支付的用户越多。支付宝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46万家商户使用了支付宝的服务,其中同为阿里巴巴旗下的兄弟网站淘宝网占据了国内C2C网上购物市场80%的份额,而C2C网上交易量又占据了网上购物总体交易量的90%,支付宝由此占据了国内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财付通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40万家商户使用了财付通的服务,与支付宝依托淘宝网成长一样,财付通发展初期依托腾讯旗下的拍拍网,目前财付通占国内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额的1/4。因此,就覆盖面来看,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的地位短时期内不会被撼动。

实际支付体验方面,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支持通过方便的生物识别技术代替传统密码输入,二者总体差别不大。

2.2 手机NFC支付线上支付体验

手机NFC线上支付要求相应的交易平台使用手机NFC支付服务商提供的API,目前此类平台数量相对较少,这是其弱势。但相比于支付宝与微信支付需从交易平台跳转,手机NFC支付无缝内建于系统当中,无需在应用中跳转,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用户体验。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目前国内线上支付领域的通用性较强,但手机NFC线上支付的一致性体验更佳。

3 支付宝、微信支付与手机NFC支付线下支付体验的比较

3.1 支付宝、微信支付线下支付体验

还是先来看覆盖率,全国有6.5万家餐厅支持支付宝付款,其涵盖的品牌包括海底捞、必胜客、望湘园等。除了餐饮行业,商超行业也是移动支付最为普及的一个消费领域。支付宝的数据显示,全国有75个商超品牌的近4万家门店接入了支付宝支付,涵盖了目前几乎所有主流的商超品牌。

相比之下,目前微信支付所占的线下市场份额略不及支付宝,但是,微信支付也不甘落后,积极地与各线下商户进行合作,也并非没有短时间内赶超支付宝的可能性。

而在实际支付体验上,无论是使用支付宝钱包还是微信支付,相比于传统支付方式,都大大简化了用户的购买流程。用户在门店购物结账时,收银条码枪扫一下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码,用户就完成了付款,整个过程只需约3秒钟。和现金支付相比,支付宝与微信钱包付款无需找零、没有假币,更加简单方便。

3.2 手机NFC支付线下支付体验

率先引领NFC支付浪潮的是苹果公司最近推出的Apple Pay。Apple Pay目前支持中国大陆地区19家银行的借记卡以及信用卡,基本上涵盖了人们日常使用的卡片。后续苹果还将支持更多的银行卡。对于Apple Pay来说,手机NFC线下支付需要用户使用特殊的POS机,虽然该种POS机普及率已很高,但真正了解其使用方法的商户并不多,很多商户对这种新型支付方式一无所知,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普及性。

在支付体验上,相比于支付宝与微信支付需要在联网状态下打开应用进入二维码界面让商户扫描二维码,手机NFC的支付过程是离线的,你可以把使用NFC支付的设备简单理解为一张银行卡,整个支付网络和传统银行卡线下支付没有任何区别,且手机NFC支付不用打开手机软件界面,不需要网络链接,甚至对于外界光线的要求都极低,只需将已获得生物识别认证的手机靠近商户的POS机即可。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目前国内线下支付的通用性比手机NFC支付更强,但手机NFC支付的实际使用体验更佳。

4 支付宝、微信支付与手机NFC支付资金收益的比较

4.1 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资金收益

支付宝余额内的资金没有收益,但“余额宝”内资金有一定收益;微信支付“零钱”内资金没有收益,“理财通”内资金有一定收益。

具体收益率差不多:理财通是6.44%,余额宝是6.67%,在一定范围内会有小幅度变化。

4.2 手机NFC支付的资金收益

手机NFC支付直接使用银行卡中的资金,无中间平台,收益完全取决于银行。

支付宝、微信支付与手机NFC支付都可以直接使用已绑定银行卡内的资金,享受银行存款收益,但支付宝拥有“余额宝”这一额外的资金收益渠道,因此,其收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三者中最高的。

5 支付宝、微信支付与手机NFC支付资金灵活性的比较

5.1 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资金灵活性比较

转入额度上:微信理财通规定,试运行期间单卡单日不超过8000元,每个理财通账户资金不超过100万元;余额宝使用支付宝余额转入每日无限额,储蓄卡快捷支付单笔不超过5万,每日不超过5万(电脑端是不超过5000),每月不超过10万,每个账户资金不超过100万元。

转出额度上:微信理财通每个账户每日转出金额不超过6000元,每日可转出3次;余额宝转出至银行卡单笔限额100万元,每日限额100万元,每日最多可转出3次,每月无限额,转出到支付宝账户每日限额5万,每月限额20万。

到账时间上:微信理财通支持工行、农行、建行等11家银行2小时到账,其他银行1~3天内到账;余额宝在手机端支持2小时到账,电脑端24小时到账。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余额宝可以直接用来消费、购物,理财通不可以,除非你先转出到银行卡。综上,余额宝在额度、转出到账时间及消费可用性上均占优势。

5.2 手机NFC支付的资金灵活性

手机NFC支付是直接对银行卡内资金进行的操作,不存在中间平台,故其资金灵活性等同于银行卡内存款(或信用卡额度)。

在多数情况下,以Apple Pay为代表的手机NFC支付的资金灵活性高于支付宝与微信支付。

6 结语

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以Apple Pay为代表的手机NFC支付,代表着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平台的两大主流,但其三者相对彼此而言各有优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覆盖面相对较广,体验也不错,但手机NFC的原生应用体验与直接对银行卡进行的操作使其在使用的便利性与资金灵活性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用户应根据不同的支付情景进行合理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射频识别技术[EB/OL].(2015-01-07)[2016-06-2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31097/13865303.htm.

[2]百度文库.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比[EB/OL].(2014-11-09)[2016-06-25].http://wenku.baidu.com/view/621bafa22cc58bd63186bddf.html.

[3]中国食品科技网.全国6.5万家餐厅支持支付宝付款[EB/OL].(2015-07-08)[2016-06-25].http://www.tech-food.com/news/detail/n1221304.htm.

综合类报纸IT专版风格比较 篇10

>《中国经营报》

曾长期占据财经类报纸首位的《中国经营报》对IT版面的报道力度最大、范围最广。“聚焦主流”是该报IT版面的报道精神, 其一大特色就是以重大新闻事件为核心, 全面展现IT业在一周内发生的重大主题, 并充分利用竖通栏来刊登产业动态、业界传真等信息, 这种安排很好地体现了实用的特点, 但同时也暴露出新闻报道缺乏独家性, 流于平淡的不足之处。

《中国经营报》的IT版面设置在“产经新闻”板块里, 通常为两版, 但也会根据新闻的重要程度进行调整。从内容和版面设置上看, 其有相当比重的版面用于报道最新动态, 并结合国家政策进行深度分析, 进而归纳出IT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报道对象偏向于业内知名企业, 如IBM、微软、华为、神州数码、金山软件等。

比较注重产业调查数据、产业观点以及产业预测等方面的内容, 并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是《中国经营报》的另一大特色。该报的宗旨是通过本版为IT企业的管理者提供观察产业发展的窗口, 进而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帮助。因此该报设置了一些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的文章和栏目, 还对研发和生产领域的技术创新、市场销售和服务领域的营销创新进行点评, 刊登业内专家、学者及企业高管的权威观点。这样深度与广度完美结合的报道风格, 读下来颇有一气呵成、淋漓畅快之感, 不但能够让读者获悉新闻事实, 而且还能够让其把握行业未来走势。

>《经济日报》

由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的基本定位是替党和政府传递权威的经济政策和反映市场资讯。由于体制原因, 目前该报市场化程度不高, 并逐渐失去之前在业界的影响力。不过《经济日报》的核心读者群是党政机关中从事经济工作的官员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高管, 可以说这份报纸对企业开展政府关系的作用不言而喻。据《经济日报》IT版面编辑介绍, 由于政府决策层关注这份报纸, 所以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发稿要求是十分积极的。

《经济日报》IT报道集中于“信息时空”版面, 主要报道IT领域的重大事件、市场动态等, 包括企业及政府信息化、移动通信、国内外IT新技术和新产品、消费电子、网络、软件、数字生活及相关领域。此外, 还及时报道政府对IT行业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其IT报道较多关注国有大中型IT企业, 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通信类运营商, 同时也会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节能减排”、“中国企业走出去”等主题, 对一些成长中的IT企业进行报道。

“信息时空”版面设置“信息快递”栏目, 每期都会刊发4至6篇关于IT行业的短新闻, 但由于要兼顾办报主旨, 这些新闻的时效性一般不是很强, 但比较注重政策的指导意义。不过, 这个版面经常会就行业发展方向及政策, 邀请国家主管部门, 如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高级官员发表评论, 而这些评论通常被业界认为是对国家产业既有政策的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创办于2001年的《21世纪经济报道》云集了中国许多资深产经、财经记者。2008年改版后, 这份报纸的IT版面通常为两版, 每期发表2—3篇文章, 不过都是十分纯粹的新闻报道, 从版式上看, 颇为简洁、大气, 至于报道内容, 倒是中规中矩。

尽管《21世纪经济报道》将IT版面定位为“从各个角度剖析新世纪中国支柱产业在中国市场的演变进化”, 但专业人士认为其IT版却基本游离于主流话题之外, 热衷于挖掘企业内幕, 不论轻重缓急, 都一视同仁 (半个版一篇) 。但是与错综复杂, 频出内幕的财经领域相比, IT行业显得稍微干净和透明, 所谓的“黑幕”或是独家猛料不容易挖到, 这对于善抓热点的《21世纪经济报道》来说, 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总而言之, 在缺少能抓住读者眼球的“独家报道”的情况下, 其逐渐将主要报道方向锁定为互联网、新媒体、无线以及风险投资上。

互联网产业涌现出不少知识经济的弄潮儿, 虽然只是一个小行业, 但却经常占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IT版面。从内容上看, 其IT报道侧重于对业内人士或者投资者“创富”的影响, 而较少关注这些新闻对消费者和其他相关人士的影响。

>《北京晚报》

最近通讯产业成为IT行业中的一个新增亮点, 因此各报均把IT版面扩展为IT通信版面。《北京晚报》作为北京地区都市报晚报市场中的龙头老大, 其进军IT新闻报道的历史最为久远。经过不断整合, 《北京晚报》IT类版面基本固定为两个版面, 其报道理念是“新闻+热点+时尚”, 在版面安排上采用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 且同国际接轨的拼版方式——浓眉大眼。

由于定位于市民报纸, 文章比较注重实用性, 比较关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闻, 如手机安全、计算机防病毒、游戏软件等内容。而报道内容则侧重于数码、通讯等相关领域, 关注的企业也以北京地区的IT类知名企业为主, 比如百度、搜狐等。此外, 在《北京晚报》的IT新闻版面中, 国际科技新闻处于较为重要的位置, 报道国际IT界最新消费产品的内容比较多, 向读者介绍当前国际厂商推出的各种流行数字家用产品。

另外, 《北京晚报》IT版面比较重视对IT知名人物的访谈, 张朝阳、李彦宏等业界名人均接受过其采访, 而在人物报道中, 《北京晚报》的报道风格又与经济类报纸有所不同, 其坚持走市民化报道风格, 关注人物的成长经历。

>传播操作要点

提供针对性强的报道素材。实际上, 新闻有其自身的特点, 企业要对新闻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能否为IT版面提供有价值的新闻, 是实施企业传播的基础条件。企业新闻包括很多方面, 比如人事变动, 经营方式改变, 管理变革, 新产品上市, 价格变动以及各种公关活动都可能成为IT版面的新闻来源。不过, 在传播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针对不同媒体IT版面的报道风格, 为其提供相应的报道素材。

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一般而言, 要确保企业发起的话题能够顺利实施, 除需要准备好切入点以外, 还需要制定一个详尽的执行计划, 引导更多人参与话题的讨论和传播。

上一篇:EXCEL2007下一篇: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