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共享服务中心

2024-06-23

会计共享服务中心(精选十篇)

会计共享服务中心 篇1

1依托 “三大基础”,构建 “四大平台”

基于共享服务中心的理念和IT技术的推动,围绕业务、核算与战略规划,融合技术创新,建立起基于“三大基础”、“四大平台”的财务共享中心,有助于优化财务流程,提升财务服务的效率,带动企业流程、业务进程和公司价值的提升。

企业应建立基于数据基础、管理基础与组织基础的财务共享中心,为其财务转型固本强基。 首先,通过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实时、智能的财务信息的整合构建起云计算大数据的共享中心,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数据基础。 其次,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制度体系,实现并控制内嵌流程,从而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起管理基础。 最后,通过重新组合交易处理团队、管理控制团队以及决策支持团队,实现财务职能岗位的分离,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起组织基础。 所谓财务共享服务的四大平台,包括报账平台、业务操作平台、运营支撑平台、运营管理平台。 报账平台负责处理个人费用与单位费用;业务操作平台进行业务审核、业务审批、影像系统和实物档案管理;营运支撑平台负责共享中心定义和作业规则定义;而营运管理平台则分为绩效看板和绩效管理,前者主要指作业管理和质量管理,后者侧重员工信用和问题协作。 运营支撑平台和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主数据管理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支撑起人力资本管理系统。

基于“三大基础”、“四大平台”建立的财务共享中心,为企业集团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供了可能性。企业将那些具有重复性的职能岗位进行再分配,整合到服务共享中心,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及流程的进一步升级。

2降本增效,共享之优

对于企业而言,进行制度性的变革无非是降低成本来提高效率,亦或降低风险等,进而提升企业价值。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最明显的就是降低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营运成本和财务人力成本。 一方面,在分散式的财务核算及管理模式下,随着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集团下的每个子公司都需要按照配套的财务体系设置财务人员及相关岗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建立起财务共享中心后,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便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将各地区的财务部门整合到共享中心后,财务人员的数量便大为减少,并且在区域的选择上,企业不仅可以降低财务整合成本,还可以转移财务共享中心到租金成本较低的地区,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财务工作的相似性,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将相关业务进行流程化、标准化处理,使得财务人员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此外,财务活动的集中处理使得信息能够充分的共享,克服了信息孤岛效应,不仅使得各个业务单元能够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也使得管理会计对业务的支持力和战略的推进力得以真正实现。

3结语

财务共享中心是对企业以往管理模式的巨大冲击,要真正建立起以共享中心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务必要树立起“协同商务、集中管理”的管理理念。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不仅改变了财务工作者和业务人员的工作方式,也对原有相关部门利益带来冲击,这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也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 因此,相关人员的充分理解与认同和出现问题时的及时调节是保障财务共享中心成功运行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隋玉明.大数据时代集团财务共享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4(9).

[2]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0(7).

[3]潘飞,陈世敏,文东华,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J].会计研究,2010(10).

[4]陈虎,董皓.共享之路如何走——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8(8).

[5]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6]辛少穗.浅析资金管理平台应运而生的必然性[J].财经界:学术版,2009(7).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论文 篇2

从会计人员信息的取得和对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统一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机构,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相关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人员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

关键词: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机构

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部门、社会团体、股东等希望能够共享会计人员的信息。

目前,我国还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人员信息,所以,建立一个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是保障企业稳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现行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人员的信用信息缺乏

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社会信用制度的确立,形成了全社会的信用文化,信用成为整个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通行证。

美国的企业中普遍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在较大的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为有效防范风险,企业一般不愿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

但是我国信用信息的获取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信用的各项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规范,对会计人员诚信度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定义,个人贷款的付款状况、个人担保、质押等信用状况;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信用状况,如:提供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评价、业绩评价。

会计共享服务中心 篇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集团企业;云会计;财务共享中心;费用控制

一、前言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提供保障。而在集团企业中,借助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全新财务管理模式的搭建,而费用报销管控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相应管控框架的完善搭建与流程的完善设计,能够为提高费用报销管控效率并降低资金损失率提供保障。

二、大数据时代下集团企业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费用管控框架的搭建

1.搭建该费用管控框架模型的必要性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当前的集团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借助云会计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融入与运用,能够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搭建,进而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了新出路。而在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费用报销贯穿于始终,呈现出了动态化发展特点,相应管控的难度相对较大。而要想提升费用管控的水平,则可借助云计算服务中心,将集团企业各个子公司的费用报销业务进行融合,以实现统一的管理,进而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同时,为实现对资金风险的有效规避与控制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要想提升费用管控的实效性,并充分发挥出费用管控这一管理事项的作用,以全面提升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经济效益,就需要实现基于云会计下相应财务共享中心费用管控框架模型的完善搭建。

2.框架模型结构层次与系统构成

在搭建费用管控模型框架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了大数据以及云会计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该框架结构体系的开发,整体上由如下六层构成: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用户层。

其中,基于基础设施层下,主要由智能终端、存储与服务器、网络以及安全设备构成,为实现业务层各系统创建运行环境,同时为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等提供网络通道;基于数据层下,则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实现对数据的规范处理,进而建立起给予费用报销管控的数据仓库;在平台服务层中,针对数据中心的数据,借助决策支持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基于用户层的子公司,则结合集团在费用报销管控决策上所提出的要求,实现决策应用层的搭建,进而为实现费用报销控制的科学且合理实现奠定基础;在云会计平台下,企业在连接基础设施层后,实现对各项财务信息数据的获取,而由于相应的财务数据较为分散且类型不同,所以要以云计算平台的运用,实现对分布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并借助后台数据模型,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与整合运用,进而为费用管控落实科学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费用管控流程分析

基于费用报销系统下,能够借助影像系统来实现对纸质票据的扫描,进而形成电子票据,然后借助云会计平台,将相应的电子数据传送到财务共享中心,并按照相应的管理流程来实现费用管控的实时且高效落实。相应费用管控流程如下:

1.报销申请

在进行费用报销的过程中,业务申请作为第一步,要求相应的报销人员要首先针对报销的类别进行明确,以此来确保实现预算控制策略的科学落实奠定基础。基于费用预算维度下,具体可划分为部门、项目、人员以及控制策略等,然后结合预算科目,对预算维度进行细化,具体可包括日常管理费用、人工费、办公费、加班费以及通信费等。比如,在出差费用的报销上,需要在出差之前,相应员工需要在该系统中提出出差申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报销等级,实现出差酒店票务等的预定,实现对费用的科学且合理的管控。

对于子公司相应的审核人员而言,需要对报所提供的报销票据进行初步审核,在通过后借助影像系统进行扫描与数据的上传,同时相应票据信息进入到报销管理系统中,并以智能化分工来实现对票据的复审。在财务共享中心下,费用报销系统具有电子影像OCR识别功能,能够实现支票识别、表单识别以及手写体识别等。

2.报销审批

对于子公司而言,相应的业务部门领导需要对所提出的个各项报销费用进行审核,以确保报销数据具备真实可靠性,在云会计平台下能够打破时间的限制,借助电子影像来实现有效审批。在此过程中,只需要借助手机以及电脑等,通过联网来登录到这一平台,进而实现对相应票据信息的审批。而在实际进行审批的过程中,需要从单据的时效性、出差补贴以及报销金额这三方面进行审批,同时要针对单据的日期、报销人员以及差旅项目费用等是否符合公司报销规定进行审核。此外,还需要针对票据影像、公章是否清晰、日期是否真实准确等进行检查核对。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相应的负责人会将稽核与结算业务分配给审计会计,并对相应的报销业務数据进行统一分配与管理,以此来确保实现对数据信息的科学、规范且高效处理。而对于相应的审计会计而言,只需要登录到相应的审核代办业务平台中,选择代办业务后系统就能够实现自动化处理。

3.报销结算与档案管理

第一,在报销结算上。在通过稽核之后,相应报销业务生成支付凭证,在此基础上,向资金管理系统发出申请,相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接到申请后,在通过结算审核后想银行发送出相应的付款指令,银行系统在接收到这一指令后将所需报销的费用直接打入到报销人员的账户中。同时,相应的资金管理系统与报销管理系统、核算系统相连接,并与银行系统相连,进而在提高支付效率的基础上,规避资金风险并节约资金成本。第二,档案管理。在报销的过程中,需要在完成票据传递与稽核后,进行归档处理,而在该系统下,凭证归档的实现需要首先针对实物票据与影像票据进行对比,在核对好之后进行整理归档,并将相应的电子单据录入到文档管理系统之中。

4.信用评价

指的是针对员工报销进行信用评价,在此过程中,相应报销人员的费用报销与自身的信用等级密切相联,且将付款期限与这一系统等级进行挂钩。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则需要结合报账单填报质量、票据等信息来实现等级评价分类,进而明确不同等级的相应权益。而信用评价等级越高,则相应报销人员能够在越短的时间内得到所要报销的费用,这就意味着借助信用评价等级的形成,能够为提升费用管控的效率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借助云会计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的搭建为基础,进一步提升费用管控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此过程中,需要以实现费用管控框架模型的搭建为基础,并实现相应管控流程的科学且完善设计,进而为从根本上降低审计成本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平,蒋雨.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J].会计之友,2015,10:134-136.

[2]程平,范珂.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会计之友,2015,18:110-113.

[3]程平,赵敬兰.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费用管控[J].会计之友,2016,12:133-136.

[4]隋玉明.大数据时代集团财务共享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4,09:14-16.

会计共享服务中心 篇4

一、企业集团会计服务共享的内涵

会计服务共享作为一种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其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性。会计服务共享中心相对独立于集团性企业内的各个分支机构。会计服务共享中心利用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员, 通过专业分工为集团内各个分支机构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会计服务共享。

二是规模化。企业集团传统的分散式组织模式下, 集团的财务职能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中, 这使得每个分支机构配置的财务资源都或多或少的出现冗余, 无法达到规模效应。而会计服务共享中心正是将分散在集团各个分支机构的基础财会人员集中在一起, 通过规模化的专业分工为集团内各分支机构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会计服务共享, 使得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三是统一性。会计服务共享中心之所以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关键在于其将原来集团内不同分支机构的非标准化的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 在集团内建立起统一的操作模式、操作标准和运作流程。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又利于企业的规模扩张, 更能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用性。

四是技术性。会计服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IT技术的发展、ERP/SAP软件、影像管理系统和电子通信技术。

二、企业集团会计服务共享的缺陷及其改进

1. 在变化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与应变措施

对于会计服务共享组织的组织设计和流程设计我们做了一个假设的基本前提:即集团集团的业务模式流程在结构上不会有巨大的改变, 只是对于原有的业务模式和流程进行革新和优化。因此, 才能使企业集团的最高决策层下定决心对与流程再造和组织再造上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能力。然而, 当企业集团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波动或者有新的业务, 要求会计提供及时支持时, 对于会计服务共享模式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比如, 企业集团的经营模式是向生产商提供大宗工业品销售, 而当企业集团面向消费者的快销模式业务需要时, 现有的ERP设计和流程就不能满足需求, 而会计服务共享务共享高度依赖于ERP的事实决定了会计服务共享的跟进必须在ERP的解决方案实施后才可进行。ERP的客户化解决方案需要企业集团投入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因此使现有的会计服务共享无法及时的延伸至新的业务流程, 为新业务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同时, 即使有了ERP的解决方案, 也有可能因为流程设计的不同使得会计服务共享组织无法复制自身的会计组织形式, 只能根据流程来适应性的进行组织设计和调整, 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培训、组织导入和人员准备等等。

这样的情况, 是由会计服务共享建立的基本假设导致的, 是无法从根本上予以克服的。对于会计管理者而言, 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是:一是在现有的框架内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支持;二是利用非集成化的IT系统, 形成基本的会计信息, 为客户提供会计、报表服务;再次, 通过调查研究, 选定出成本低、效率优的解决方案, 涵盖过渡期、中期、以及长期的集成化最终方案;最后, 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专业知识能力来引导和推进方案的执行。

2. 流程主导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与错账防范

集中会计管理模式使企业集团对会计流程、会计系统的依赖有增无减, 整个数据链的单一环节错误会对整个数据流程造成影响, 使整体信息的失真风险放大。

ERP系统中, 各个业务环节的关联性大大增加, 比如关联公司交易在高度集成化的ERP系统中, 是采用客户订单先导的流程, 接到了客户的订单会催生出备货, 企业向客户发送货物时就与相关联的销售公司产生关联公司交易;以客户订单为基础, 系统会自动产生关联公司采购订单, 根据发货, 产生关联公司应收账款, 而根据关联公司自动采购订单和发货, 系统自动确认应付账款。关联公司交易会计在整个环节的任务是确认应收、应付的入账和关联公司对账的匹配。而当货物的基础信息维护出现问题, 比如关联公司之间的转移价格维护不合理时, 关联公司会计发现不了是没有责任的, 加之系统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设定。这样, 虽然在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层面造成失真的风险小, 但在各个子公司独立的会计报表上, 就会造成本不合规性的问题, 如转移定价方式的审核、盈利或亏损的巨大的差异等等。

企业集团在会计管理中必须有相应的措施, 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首先应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敏感度。作为现代企业集团的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 不能仅仅限于既定的流程完成账务处理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对业务意识和数据的敏感度要特别加强, 特别是一些异常的数据如材料单价的波动, 应该潜意识地去识别和纠正, 让准确的数据进入会计账簿。其次, 跟踪纠正业务财务。业务财务和会计的脱开赋予了财务分析师更多的职责, 使会计人员能够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并从中发现错误给予纠正。再次, 会计业务事后的审核纠正。对报表进行定期的审核, 会计管理人员就可以对重大的错账、漏账及时发现和修改。

3. 人员发展和团队稳定性的问题与职业发展规划

会计服务共享的模式,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 极大的支持了企业集团的低成本扩张, 提高了效率。但是由于高度的分工细化, 使得对于会计个体而言, 其业务处理涵盖面过窄, 长期来看, 对于个人和组织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个人而言, 单一的、专一的细分会计领域使个人无法获得全盘的财务会计认识, 限制了个人的视野。会使得员工产生消极的情绪, 把自己定位成会计操作工, 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或者选择离开组织。对于会计服务共享组织而言, 会计人员如果缺少整体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 会降低会计组织的效能;而工作积极性的降低和组织过高的人员流动性, 则会进一步降低组织的能力。

会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 会计组织的核心能力提升要让会计人员全面发展,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把激励人、关心人、培养人作为综合措施, 形成会计人员成长的良好氛围。比如, 可以采取岗位轮换、适当到高一级机构培训以及晋升激励等。

4. 推动向下拓展的风险与人才策略

建立会计服务共享组织会受到成本增加的压力, 为了有效地化解压力, 与大多数共享服务组织一样采取底薪会计人员取代高薪会计人员工作来降低成本, 这样就是会计服务共享组织的风险大大增强。就其原因是因为会计服务是知识服务, 对于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和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 如果不切合实际的使用新员工或者知识、经验和能力不是很好的员工, 会影响到会计组织服务能力, 导致组织无法为实现企业集团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因此, 会计共享组织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人才路线图, 在组织机制的建设过程中, 要以知识管理为切入点, 做好核心岗位的人员安排、核心人员工作, 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还应该构建一条职业晋升通道, 使会计服务共享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三、结语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和现代会计的深入发展, 企业集团的会计人员应从原有的会计账务处理中彻底摆脱出来, 放弃日常的、重复性的会计事务参与企业集团的经营业务管理和控制中。会计服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是企业集团顺利开展会计服务共享的必经之路, 并通过激励进一步的提高组织的能力和水平, 从而全面进化了企业集团的会计组织。

参考文献

[1]杨育龙.谈企业集团会计一级集中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实施[J].会计之友, 2011 (2)

[2]郭小民.企业集团搭建财务服务共享平台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3 (7)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责 篇5

2、负责日常发票开具,进销项票统计,对月度纳税情况进行提前预算,合理进行税务筹划;

3、负责各类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审核;

4、子公司合并报表工作;

5、协调完成工商、税务等相关事项,如工商年检、税务申报、政府审计等,并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关系;

6、对接,管理与银行贷款业务中财务资料准备及提供;

会计共享服务中心 篇6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共享;专业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推进中,资金、信息、技术的快速与广泛流动已经成为每个企业都需应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带来诸多困难与契机。如何把握国际化市场,迎接新挑战;如何在多地域的办公中形成统一管理与资源共享,成为公司一步扩张夯实基础时须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跨国企业,财务信息复杂多变,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与有条理的规划,因此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设想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财务共享服务概念产生于20 世纪90年代,主要是指大型跨国集团企业把子公司中重复相同的财务部分和标准化程序中的内容放置在统一管理的财务系统平台中,纳入到一个组织进行管理,这个管理平台被称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可以说这种模式独具创新,成为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能够极好地进各个子公司与集团之间的交流与信息共享传递,且能够以客户需求为服务导向提供更具专业性的财务服务。据统计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已经近七成企业开始建立并逐步建立FSSC体系,且得益于高效的管理水平。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容与特点概述

跨国集团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的内容基本是集团中重复率较高、业务量可以批量处理和能够实现程序化处理的服务。建立FSSC的目的基本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并提高效率,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时滞带来的各种误差甚至错误,一方面也为了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子公司间的协调发展,增进联系,更专注地为核心业务服务等;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方式,FSSC的组织特点也与传统方式存在很大差别,但不容否认它将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与管理服务。本文大致将主要特点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1.流程简单且更加优化。FSSC的创新性首先体现在体制结构的灵活与管理更加注重流程的优化。集团中心向分支机构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能够为统一管理和收集更多共享信息打好基础,同时简单高效的流程能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标准,而且在后期追责中也能够落实到岗。

2.财务管理成本可控。规模效应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最大程度节约成本,合理利用资源与资金。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开支巨大,如何控制成本、实现科学管理是每个企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FSSC的建立可以提供更好的管理方式与平台,共享信息可以为自主管理提供支持,流程化管理可以将类似业务批量处理,减少步骤从而大幅减少财务管理成本。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系统内实现了部门间的有效隔离与业务分离。独立的业务单元可以在共享系统内实现符合自己业务的操作,也能够共享资源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助于消除分散单元下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遵循规章制度的弊端,从而确保统一标准化流程的实现。 第二,采用先进自动化工作流程可以节省大量固定成本,同时极大提高效率,能够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结合在一起共享,促进集团内的文化交流。

3.管理控制力度增强。随着子公司企业实力扩大与经营范围的扩张,集集团企业对子公司控制力度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为了更好掌握子公司财务动向和信息分享,把独立的子公司纳入共享中心可以加强集团对子公司监管力度,能够掌握企业财务的处理过程、资源利用、系统差异等方面。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通过根据统一规定的流程和准则进行统计,形成子公司实时信息反馈和上报,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和高效渠道。

4.战略优势。FSSC对跨国公司的战略意义表现在能够从客户角度提供全面信息,在实现规模效应的基础上立足客户需求和集团内部实际情况提供发展思路。同时,成立FSSC必然能够加强现有部门之间的工作合作,也能够新增集团部门,扩大企业体量,实现更为灵活的管理体制和架构,企业在进行业务扩张时不再需要建立相关的业务支持部门,可以直接利用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已经成熟的业务支持服务,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组织发展的要求。

二、海尔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计划很早就提上日程,并从2006年开始着手。平台的建立是为了促进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推动企业更为长远的战略发展和组织变革,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可以为其提供便利的数据支持,形成科学意见,摒弃传统财务管理中繁琐且低效的部分,实现精准化、细节化和信息化的新管理方式。海尔集团主要把财务管理分为了3个核心部分,分别为核算中心、成本中心和经营中心,并在2007年进行大范围的操作流程升级和重新改进,逐渐向FSSC标准模式递进。基本组建步骤为,首先海尔财务把各经营单位的核算工作集中到了一起,由总部青岛地区向其他地区辐射,历史3—4年完成。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财务管理的高效提升,降低了财务风险,对现有管理水平有了科学估量并明确未来发展目标。

海尔集团具有自己独特的财务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是由其流程再造项目和信息化共享平台共同搭建的。海尔集团有这样三种财务管理人才:第一,善于分析经济形势和政策,能够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做出规划的人才,他们可以对项目的风险进行预测,从而合理的决策是否投资;第二,可以运用互联网的便利,高效地搜集和整合资源的人才;第三,能够把分散的业务进行整合,把财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后海尔公司将自己的科技与财力相结合,用自己的科学技术对财务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很好的把技术和财务相融合。目前,在海尔公司中,第一类人才占20%;第二类人才占10%;第三类人才占70%,海尔的成功也证明了信息系统和效率保证的重要性。

远期来看,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必然会从操作中心向知识中心发展。其成功原因首先要归功于企业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在业务各个层面上的决策与动力。然而,在具体的信息共享改革过程中,企业必须意识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必须各方协调,切勿揠苗助长。

三、FSSC的实施方式

想要推广跨国公司财务服务全方位的共享与合作,搭建共享服务中心就成为必须进行的步骤,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与之相辅相成的发展方法。企业必须十分了解自身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实施方式,还需要长期地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完善。目前主要有三种实施方式:

第一,逐步实施,就是分阶段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通过实现阶段目标一步一步地搭建服务中心,在每一个阶段,企业既要总结以前的经验,又要分析未来可能遇到的屏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最后顺利完成中心的搭建。

第二,全面实施,即在所有的业务中同时实施,全面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更新,这种实施方式的优点是实施速度快,缺点是不稳定,需要试运行。

第三,试点实施,简单来说就是选取一些业务或者地区作为试点进行实施,在试点业务或者试点地区的运行成熟后,总结其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然后再运用逐步实施或者全面实施的方法推广到其他的业务和地区。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业务面很广的或者是多地经营的公司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会采用逐步实施的方式,究其根本是因为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事项都会引起企业管理中的巨变,所以实施的步伐必须放慢,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

四、FSSC职责

(1)FSSC要体现出独立性与专业性。独立性方面,FSSC在公司中的地位应与集团总财务部门平行,但是在处理业务时应服从总财务部门的领导。在专业性方面,FSSC的主要职能包括:在财务部门的管理下执行公司财务政策;为各部门提供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编制会计报表、编制预算、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等。与之相对比,财务部门主要通过制定会计政策、风险控制和会计核算质量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2)IT支持。一方面,FSSC可以把财务制度固化在会计系统、资金系统、报销系统中。另一方面,FSSC还需针对几个重大问题进行财务信息化:第一,实物票据和业务单据在传递时需要将票据传递给异地的财务处理人员,然而通过ERP系统,FSSC可以把这一过程通过电子系统完成,从而实现远程审核;第二FSSC可建立绩效测评系统有效评价员工的绩效,以此来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

五、小结

跨国公司建立财务服务共享中心能够加强分支机构与集团的联系,为信息共享提供基础与平台,实现海内外业务财务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集团把控财务动向、提高工作效率并加强细节管理。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财务服务共享中心,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核心业务的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涛.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绩效考核的应用初探[J].现代商业,2009,(26):105-106

[2]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服务系列专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6):48-52

[3]王向东,阳习芳.跨国公司共享服务模式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1,(06):85-88

作者简介:

会计共享服务中心 篇7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方法,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管理会计改革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就信息化方面,管理会计与之融合的部分较少,特别是财务共享服务。为此,企业需要在分析自身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财务中心,实现管理会计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更好地完善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

一、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财务共享服务

就财务共享服务而言,它是以一个或者多个地点为媒介,有效整合一系列关键性要素,比如,技术、流程,并把那些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属性的财务业务相结合,融入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合理化处理。以此,来实现税企业的经营目标,比如,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FSSC是财务共享服务的英文简称。在20世纪80年代,财务共享服务被以杜邦、福特、通用为核心的大型跨国企业提出,在一些相关方面具有较大的积极效应,比如,客户满意度、经营成本控制。随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85%已经建立、正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就我国而言,很多知名企业、企业集团在优化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纷纷建立了FSSC,比如,海尔、联想。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

就管理会计而言,它是在优化利用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管理与会计的融合,把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方法灵活应用到会计领域中,是企业内部对应方面发生质的改变,比如,企业规划与决策方面。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它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起步比较早,在企业运营的很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企业管理。而在我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会计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与推广,很多领域都没有涉及到。同时,管理会计信息化则是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的完美结合,对应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巧妙地应用多样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并对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获取、分析相关数据,提供客观而全面的信息。在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水平比较低下。

二、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

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财务共享实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会计职能的拓展,是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有利武器。就财务共享服务而言,在我国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展中的实践应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本文作者以海尔为例,对其在其中的实践应用予以了探讨。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

在2006年,海尔领导者对内部的财务管理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来促进公司整体战略的发展。该体系主要由三个元素组成,经营中心、成本中心、核算中心。随着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2007年,海尔构建了财务共享服务,实现了企业内部分散核算的集中共享,以青岛为核心,扩大业务单元范围。最终,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效率,合理控制财务信息质量,规避财务风险。就所构建的财务共享中心而言,由九个元素组成,比如,资金管理、资产核算。

(二)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方法

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体系之后,海尔从这个角度来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首先,把资金管理融入共享中心管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中,对应的资金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这些方面的事项,比如,有效管理企业集团资金的运营、规避存在的金融风险。其次,实行流程管理。在海尔内部,流程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于流程管理,来获取优质的数据信息,并对集团财务部门进行合理化管理与控制,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以此,不断优化流程管理,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有利的支撑力量。最后,需要转变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方向,从操作中心转化为知识中心,把各种新的流程与理念融入到管理会计信息化中,是其得到更好地完善与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发展道路中,以财务共享服务为基点,优化管理会计信息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在管理会计信息化方面,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践经验,优化整合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逐渐朝着信息化方向前进。从长远来说,在我国,管理会计息化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必将会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财务共享服务四大案例[J].首席财务官,2013(06):62-65.

[2]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会计之友,2015(08):7-9.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构建 篇8

一、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人员的信用信息缺乏

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社会信用制度的确立,形成了全社会的信用文化,信用成为整个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通行证。美国的企业普遍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在较大的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为有效防范风险,企业一般不愿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但在我国信用信息的获取存在一定困难,主要的原因是:会计人员信用的各项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规范,对会计人员诚信度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定义,如个人贷款的付款状况、个人担保、质押等信用状况;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信用状况不统一,如提供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评价、业绩评价。一般在信用评价体系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建立各项评价指标。

因为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则相应的评价方法也无法使用,所以,造成会计人员信用信息的获取比较困难。社会缺乏统一的评价机构也是造成会计人员信息难以取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2.会计人员的信息无法集中管理

对会计人员的基本信息的获取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如姓名、性别、年龄等。但会计人员的基础信息一般存放于其所在的企业,由于相关管理部门间信息不能互通,造成信息孤岛现象。而会计人员其他信息的管理在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如会计人员资格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缺乏信息的共享和制约,削弱了管理的总体效能。

3.会计信息共享的保障措施落后

首先,虽然各个企业已基本实现用计算机处理企业的各项事务,但企业会计人员的信息管理专用硬件与软件并没有引起各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视。企业会计人员的行为被认为是企业内部的事情,而不愿意增加企业费用,对会计人员的信息进行专门管理,以便于社会共享会计人员的所有信息。

其次,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软件缺乏。目前,多数会计人员的信息只是各个单位间以文档或表格的形式进行相互传递。因为还没有正式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的通用化软件,所以,各个单位对会计人员信息的收集范围、衡量标准等都没有统一,造成会计人员信息不完整。

最后,信息管理人员缺乏,在领导不重视、相关教育不完善的情况下,信息管理人员得不到技能培训。

二、构建完善的会计人员信息共享体系

(一)构建会计人员的信用信息的采集方法

1. 设立标准的评价指标,建立会计人员的信用评分体系

会计人员个人信用评分是一种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及量化分析的方法。通常,在个人信用状况方面,它通过对个人经济还款能力的综合评判和以往信用记录量化分析,以预测未来有关信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个人信用评分是以一个分数来反映个人信用状况,一般界定为分数越高,提示该人的风险越低,或信用越好。

2. 多渠道采集会计人员信用信息

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加工的技术标准,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效率,为信用信息共享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从大多数国家来看,可以由相关行业协会出面协调各大征信公司共同制定征信行业的信息采集技术标准、信用报告的标准文本等一系列行业技术标准。这样,不仅有利于征信公司的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便于社会各方面为其提供来源丰富的信用信息。

(二)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心

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机构的目的是要逐步建立起一个能够共享会计信息的平台,使会计人员的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会计人员的相关信息,从而有效保护会计人员合法权益,为行业自律、行业监管服务,激励会计人员自我完善,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和社会经济活动规范化的运作。构建会计人员管理机构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

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像技术、存储技术等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信用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海量化的信息处理成为可能。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的通信系统,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的新型工具。通过网络,使分布于不同地理空间、拥有不同信息及信息处理状态的各个计算机之间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高速传递。

2. 政府带头原则

制定会计政策和拥有规范的机构或社团,肩负着规范和引导会计人员和系统研制开发人员的责任。政府和权威机构为其创造条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3. 规范化原则

在制度制定伊始,应考虑会计人员信息在社会范围内交流的需要,力求制度中的名词、代码、元素、表式做到精确、规范、统一,以利于社会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如各行业同一性质的会计人员编码力求一致,同名报表格式力求一致。对数据的输入、输出提出必要规范,如规定必须提供标准格式的、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光磁介质的对外会计人员信息。

4. 前瞻性原则

在软件开发方面,应注意保持软件产品的前瞻性,摒弃狭隘的行为。公开部分文件结构与数据标准,积极将产品从自闭型软件向兼容型、开放型软件过渡。在其功能设计上,应包括必要的按用户要求格式导入数据的功能、网络共享和远程通讯功能、二次开发和可与第三方产品作兼容性组合等功能。

(三)会计人员信息共享系统的具体措施

1. 实行社会化管理

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心作为政府授权行使对本地区会计人员信息实施管理的机构,所有持证会计人员不分行业和所有制,应按就业单位税务登记属地向本地区会计人员管理中心登记注册,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社会化管理。

2. 所有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入信息系统

这项工作可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是将原会计人员信息库翻版成会计人员管理中心的信息库;第二阶段是将漏登的会计证持证人员及以后的新增人员,在向中心申请注册时,输入信息库。

3. 利用信息库对进入中心的会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为此,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信息内容完整。二是信息记录及时。年检时,会计人员需填写情况登记表,对变动情况作特别说明。三是信息管理规范。会计人员跨区、县、省调动,需办理转会或重新登记。

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后,相关部门可以采用统一软件、统一联网,实现会计人员信息的实时处理与集中管理。整个系统应保障运行稳定可靠,业务处理顺畅,信息准确及时,并不断升级。升级后的新系统能够保证业务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向规范、统一、高效,实现会计人员的统一管理。同时,要加强对系统的防护工作,避免信息的丢失。各联网终端应配备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摘要:以信息社会相关人员对会计人员信息需求的增加为背景,从会计人员信息的取得和对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在社会上建立统一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机构,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相关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人员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

漫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篇9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含义

所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Financia Shared Service Center, 简称FSSC) 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 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 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工作理念是把管理机关或部门的战略与决策、执行与支持职能相分离, 使管理者更加集中或关注战略研究和决策, 对执行或支持职能实施共享服务管理。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国内外发展的历程

随着中国经济强有力的增长, 在华的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在逐年增加, 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凸显。而这些企业的内控、管理以及运营的优化, 逐渐浮出水面, 由此应运而生的IT、HR尤其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悄然风行——摩托罗拉、诺基亚、GE、ABB、麦当劳等诸多在华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

20世纪80年代初, 福特在欧洲第一个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1999年, 摩托罗拉公司在天津成立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

2003年, 埃森哲在上海成立亚太共享服务中心;

2004年, 惠普在大连成立共享服务中心, 为北亚区的国家提供共享服务;

2005年, 中兴通讯引入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

2005年, 长虹集团成立财务管理中心和财务服务中心, 财务服务中心为部分子公司提供核算服务;

2006年2月, 中英人寿保险公司建立外资保险业中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2006年7月, 物美正式开始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

2007年, 辉瑞在大连成立全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亚太分部;

2008年, 施耐德电气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中国建立。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适用范围

当前国内企业比较适合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符合如下特点:一是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 分支机构众多;二是企业经营相对单一, 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中, 因核算准则不同, 可考虑按行业提供财务共享服务, 如果一家企业行业众多而每个行业的单位又很少, 则不适于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三是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事务能够按统一的规则和流程处理, 可复制可批量处理;四是总部有集中财务管理的需求, 要求强化分支机构管控;五是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较高, 追求流程的科学、标准化以及制度的强力执行。

国内证券、保险、银行、电信等行业的大部分集团企业符合以上特点, 笔者工作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全部符合以上特点。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

(一) 运行成本降低

运行成本可利用量化计算与比较。例如分析一个“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每月平均处理凭证数、单位凭证的处理费用等。这方面的效益主要通过减少人员数目和减少中间管理层级来实现。如果“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在一个新的地点, 通常成本的降低效果更显著, 原因是:通常选择的新地点, 当地的薪资水平会较低;通过在“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新型的组织结构和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 能显著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并形成不断进取的文化。

(二) 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高

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 废除冗余的步骤和流程, “共享财务服务中心”拥有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 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 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部门整合数据;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员相对集中, 公司较易提供相关培训, 培训费用也大为节省, 招聘资深专业人员也变得可以承受;“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总体专业技能较高, 提供的服务更专业。

(三) 财务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提高

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 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再像从前那样全面。没有共享服务中心之前, 各地分公司都设有自己的财务部门, 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 要求每个财务人员都熟悉整套财务系统能独立完成所有的账目处理。但在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中心, 每个财务人员只需完成整个账目处理中的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在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及人力成本的同时, 还保证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并且明确了各人的责任, 有助于员工的绩效考核。

(四) 企业整合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提高

公司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它公司, “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服务。同时, 公司管理人员更集中精力在公司的核心业务, 而将其它的辅助功能通过“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成。将企业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非核心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一) 全方位数据支撑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后, 基础财务业务统一由共享服务中心中专业化的财务会计完成, 将财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基础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公司财务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核算和经营决策分析等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

(二) 人工成本减少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 基于流程和业务分工的财务作业模式使单据随机分配到每个业务处理人员手中, 业务人员面对的不再是固定的财务人员, 而是经过封装的共享服务中心, 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财务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财务人员规模能够维护相对固定, 减少培训和人工成本。

(三) 信息披露准确及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总体专业技能较高, 提供的服务更专业, 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财务规定, 有效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 财务职能转变

财务共享服务将很多基本财务职能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后, 由于基础业务被共享中心所替代, 先前的人员编制得以释放, 财务人员开始从繁琐的基础业务中解脱出来, 并向业务财务及财务管理决策转型。

(五) 强化财务核算

财务人员由记账转向财务建议、财务管理, 为各个部门、各项业务提供财务支持, 把工作重心转到高价值的决策支持上来, 更好实现财务职能, 满足核心职能的需要。将财务核算体系由目前满足对外披露为主演进到内外兼顾、强化财务对业务的核算支撑功能。

(六) 人才资源共享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促进了人才分化。传统的财务人员被分化成为高端财务决策人员、业务财务人员和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业务人员。高端财务管理决策人员负责宏观业务, 需要具体业务知识, 并且具备综合管理知识。业务财务人员必须对业务具有敏感性, 需要掌握包括财务核算、预算、融资、风险管理、金融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六、如何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共享服务的本质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在财务领域它是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ERP系统、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流程等来实现的。建立共享服务中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任何新生事物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财务共享服务也不例外, 那么要如何更好地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应达到以下条件:

(一) 信息系统支撑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 远程财务流程需要建立强大的网络系统, 需要强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I T平台。利用ERP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 向其服务对象提供内容广泛的、持续的、反应迅速的服务。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 只有通过I T平台来强化内部控制、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才能实现“协同商务、集中管理”。所以必须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的I T信息平台, 让分、子公司把数据导入系统, 做到事前提示、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可以在平台上建立财务模板, 尽可能取消人工作业, 让业务数据自动生成有用的财务信息;可以运用系统标准执行减少偏差及各业务单元可能的暗箱操作, 降低各种隐含风险;可以通过设置让系统自动提示例外和预警;可以利用系统的开放性建立各数据共享接口和平台, 满足各方不同需求;可以通过系统定期生成不同会计准则要求的报表及特殊报表等。

(二) 管理模式变革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不是财务部门发起的, 而是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而产生的。当企业规模扩大、业务类型和管理层级不断增加时, 企业分、子公司的多套财务机构会使企业财务人员与管理费用快速膨胀、财务流程效率降低、重复设备投资规模加大、内控风险上升, 多个独立、粗放而臃肿的财务“小流程”使总部统一协调财务变得越来越困难, 增加盈利的代价就是加大风险。当这些现实严重毁损着企业的核心价值时,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这时, 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 进行自身的管理变革, 在变革中寻求突破。

(三) 财务组织变革

在共享服务模式里面, 必须进行财务组织结构的深度变革。管理变革以后, 要求财务部门高效、多维度地提供信息满足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求, 而传统的分权式或集权式财务架构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分权管理的优势是客户导向、商业智能, 弊端是分支机构在一线有比较大的管理部门, 流程与制度繁杂, 很多工作难以实现标准化;集权的优势是经济规模化、流程标准化, 弊端是反应迟钝、不灵活、与业务分离。而财务共享服务是将共性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业务放在共享服务中心, 它同时汲取了分权和集权的优势, 摒除各自的弊端, 使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企业的财务集成芯片, 日常业务集中处理, 总体职能向广阔和纵深发展, 让财务在共享管理中直接体现出价值增值。通过财务共享方案的实施促使财务人员转型, 使财务人员由记账转向财务建议、财务管理, 为各个部门、各项业务提供财务支持, 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只有把工作重心转到高价值的决策支持上来, 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务职能, 满足企业战略、组织的需要。

(四) 财务制度与政策统一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政策, 即使进行组织架构改革, 仍然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统一规范的财务作业标准与流程, 通过有效整合后, 把制度政策配套起来切入到系统中去, 保证前端业务部门按照制度和政策去运营, 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

(五) 人力资源配置

由于整个流程的规模统一性要求所有员工对流程有一定基础的了解, 所以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初期应大规模对各地员工进行培训。同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 远程交流使其对员工的沟通技术及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都要和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变成适合自己的方法, 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模式, 企业也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模式获得增值。

企业会计数据共享的实施问题分析 篇10

关键词:企业会计,会计数据,数据共享

一、前言

当前企业大多是采用网络版企业级ERP会计信息系统, 该系统的根本作用是实现企业本部与外部信息的共享, 但是对会计信息共享概念进行分析发现, 所有的会计数据在企业本部基本已经全部实现共享, 也就是说企业本部未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另外, ERP会计信息系统还是企业所有管理信息的集中点。企业采用ERP会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数据贡献的根本目的是为减少本部与外部之间的冲突。

二、企业会计数据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企业会计数据共享理解方面的障碍

到多数的企业使用的ERP会计信息系统均是直接购买自软件供应商, 企业技术人员没有参与软件制作过程当中, 而只是按照使用说明使用软件, 因此, 这些技术人员无法对整个系统的设计理念有一个正确概念, 在使用过程中, 对于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准确找出原因并给予解决。这种现象, 直接导致了财务会计数据共享无法得以真正实现。

2. 会计数据共享在ERP系统中技术障碍存在分析

当前主流的ERP系统在模块配置上比较合理, 可以适应企业内部对于会计数据共享需要。然而一些企业因为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不相适应等问题, 造成系统的各种优秀系统无法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使用, 甚至直接导致企业内部的一些信息无法融入系统当中, 无法真正实现信息的一体化目标, 导致会计数据共享工作存在缺陷。

3. 企业用户间会计数据互访存在障碍

当前, 企业信息数据共存过程中, 大多数的企业用户基本上面临信息无法顺利互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企业本部数据共享系统中含有多种类型用户, 但是由于每一个用户的数据库系统具有有不同的设置, 比如数据存储格式不同等, 直接导致很多用户之间无法相互访问和交流, 致使整个电子交易出现大量的发展障碍。另外, 由于很多企业用户对其核心数据均有保密设置, 因此, 其他用户在访问是非常容易受到访问限制。

三、完善企业会计数据共享的有效措施分析

1. 完善企业在会计数据共享中的职能建设

首先, 企业应当重视会计数据的共享事务建设工作,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 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济得以建立并逐渐走向成熟, 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已经基本拥有进行企业会计数据共享的最有利和最基础条件。所以, 企业只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概况, 并结合世界先进国家的数据共享经验, 制定出一些比较合理且科学的措施, 然后利用这些措施对建设和完善企业的数据共享, 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极大企业处理信息系统问题的积极性, 并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掌握系统运行主控权的目的。

其次, 改变过去的管理观念, 创造一个更加适合企业会计数据共享的建设环境。企业会计数据共享与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成本、企业发展的主要价值链的管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对于促进这两个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促进和支撑作用。另外, 企业会计数据的共享还是社会先进管理措施在制定完成后得以在实践中应用的关键条件, 所以, 为了促进会计数据共享的进行, 企业应该转变旧的管理挂念, 努力推动会计数据的共享实施[1]。同时, 在会计数据共享的实施中, 企业互相间应加强交流和学习, 并尽可能寻找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商讨, 尤其是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 更是应该积极且努力的去寻找更适合企业开展会计数据共享的方案。

最后, 协调好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对接工作。如, 要求所有的企业必须按期按规范向税务局等相关财务部门提交财务报表, 而若企业为大型企业, 且属于上市公公司, 那么在提交财务报表时, 还需要进行信息披露。

从企业会计数据共享上来看, 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等均可以通过ERP系统中获取企业财务会计相关信息, 上市公司可利用XBRL标准来获取相关财务会计报告。从现阶段电子化报税系统应用情况来看, 虽然很所企业使用了该系统, 但那时该系统未与企业ERP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 导致报税系统申请数据填写仍然停留在人工填写阶段, 而没有通过企业ERP系统实现自动化数据生成目标。同时由于报税系统功能还不够完善, 只具有在线申报和在线纳税的功能, 且税务局、会计事务所的审计部门所使用的审计软件和系统, 都仅能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再次读取。

2. 积极发挥系统供应商对于企业会计数据共享的基础性效用

系统供应商应当不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减少数据在一体化的处理过程中留下隐患。首先, 必须对信息系统中的模块设计进行改善, 现阶段很多主流信息软件系统都存在很多业务模块缺陷问题, 例如在报税业务或者投资业务上, 都为设置有对应模块, 导致模块内业务和会计数据信息处理未能实现一体化, 导致部门共享数据受到严重阻碍。因此, 必须加强对先进诶段模块的优化设计, 同时系统供应方必须应用对数据互访等有利的数据库系统, 尽可能减少企业会计共享数据障碍的产生。

其次, 要做到在ERP系统中直接进入到电子生物系统, 并自动生成相应业务数据。从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活动发展及推广来看, 大多数企业共享的业务信息数据与会计数据等都将从电子商务系统中生成。因此, 为了实现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处理一体化, 要求企业通过ERP系统, 以有效采集和转换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内信息数据, 并使其在ERP系统实现与内部形成信息数据处理一体化效果。

再者, 必须做好企业ERP系统指导工作, 以让企业用户能够对会计数据共享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因为很多企业用户在初期对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重组问题了解甚少, 而软件席系统供应商对企业情况认识也相对缺乏, 导致企业的业务流程在重组时的指导工作很难做到位, 从而不利于充分发挥出ERP系统的职能, 导致会计数据的共享失去相应的基础条件。所以软件商要加强对于系统实施的研究与指导工作。

3. 加强政府部门对于企业会计数据共享的作用

政府部门在企业会计数据共享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政府部门必须对企业会计数据共享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并按照相关管理标准, 使企业能够明确会计数据共享工作的发展方向, 并规范会计数据共享工作操作行为。

因此, 可以以上市公司作为首例, 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具有完善的信息化技术, 信息会计披露能力也相对较高, 会计数据共享实施条件较好, 所以能够明确自身在会计数据共享上的任务和标准, 让上市公司充当带头实施角色, 以稳步推进会计数据的共享工作。

其二, 对企业会计数据共享社会链条进行有效协调。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主要存在于社会链条内, 所以采取会计信息系统都是不同, 电子商务采取的购销活动、ERP系统也有所不同, 规模不相同的会计事务所审计部门应用的审计软件系统标准也有所差异, 而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上采用的信息系统相关标准也是不同的[2]。因此,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 政府部门必须做好领头作用, 将社会链条各个企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结合, 共同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数据共享存在的协调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 为了适应企业的管理与发展需求, 传统的会计工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现代网络技术等有效结合在一起, 以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建设与发展。当前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ERP系统, 通过ERP信息系统将企业相关财务和业流程互相结合起来, 而会计数据就是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企业会计数据的共享建设, 可以有效进行企业财务及业务数据的互通,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耿文莉, 胡英松.会计信息共享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0) :110-111.[1]耿文莉, 胡英松.会计信息共享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0) :110-111.

上一篇:行为指导下一篇:构建创业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