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缺陷

2024-06-21

问题缺陷(精选十篇)

问题缺陷 篇1

一、智力产品缺陷的界定

参照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能够适用产品责任法调整的智力产品界定为:通过智力活动产生的、以知识和信息为内容、以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现, 可以通过大量生产、复制等方式加工, 并最终以交换为目的将其投入流通领域的知识产品, 如大批量生产或印刷的应用性计算机软件、书籍、地图、音像制品等, 也有不少学者将其称为“信息产品”[1]。

国内外产品责任法对于有形物质产品的缺陷内涵基本相同, 即只要产品不能提供人们有权期待的安全性, 或者说存在不合理的危险, 即为存在缺陷, 对此生产者应该承担责任。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缺陷, 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是指不符合该标准。”可见, 我国对产品缺陷的认定, 首先是采用“不合理危险”的标准。但是, 在确定了产品缺陷的一般标准外, 我国又规定了另一个标准作为判断产品是否存在“不合理危险”的依据, 即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智力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产品, 它的缺陷与以上描述有共通之处, 如同样存在一种不合理的危险, 而且这种危险会危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但由于智力产品的内容繁杂、种类多样, 特别是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快, 国家不可能对所有新产品立即制定相应的标准, 因而法定标准在实践中并不能对所有产品都适用, 造成许多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缺陷类型, 往往在规制新产品尤其是智力产品时呈现滞后状态。因此, 认定智力产品缺陷的根本标准应当是“不合理危险”标准, 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以作为客观补充标准[2]。

二、智力产品缺陷的类型

对有形产品缺陷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智力产品而言, 我们可以依据其流通过程和表现形式进行如下分类:

(一) 按照智力产品的流通过程, 智力产品缺陷可以分为因产品设计上的原因导致的设计缺陷、因制造上的原因产生的制造缺陷和因告知的原因产生的警示缺陷3种类型

1. 设计缺陷

是指在智力产品创造过程中, 智力成果的构思、程序、方案、图样等设计事项存在问题造成的不合理危险。例如育儿指南等论著中具有知识性的错误或缺乏科学性, 读者根据其介绍和说明使用而导致人身健康受损;杀毒软件将正常的系统软件误报为病毒进行查杀致使用户电脑系统瘫痪等。

2. 制造缺陷

是指在智力产品的载体化过程中, 出版物的印刷商、电脑软件的复制商、信息服务的“专家”等在将智力成果承载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并进行批量化生产时造成的不合理危险。例如图书出版商由于排印上的错印、漏印、误印, 将实验教材中化学元素比例或航空地图高度印制错误导致损害事故发生;软件刻录人不慎将病毒复制入光盘致使用户重要资料丢失、毁损等。

3. 警示缺陷

是指在智力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 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对智力成果进行包装宣传时没有提供必要的警示和说明而造成的不合理危险。例如没有说明电脑软件运行的必要硬件配置和系统环境, 导致本应运行于Windows XP下的软件被错误安装于Windows Vista, 便可能发生程序不兼容的问题, 致使系统受损;书籍中未对化学成分的量度加以限制致使化学实验危险发生等。值得注意的是, 警示义务应当是持续性的, 生产者必须及时了解最新相关科技发展, 并及时加以披露, 避免可能导致的损害。

(二) 按照智力产品的表现形式, 智力产品缺陷主要表现为真实性缺陷、准确性缺陷、完整性缺陷以及时效性缺陷4种情形

1. 真实性缺陷

即指智力产品的内容存在虚假、不真实等情形。对事实类智力产品, 例如科学作品、历史书籍、咨询意见、调查报告等 (区别于小说、诗歌等文学创作类作品) 而言, 要求其生产者提供的智力成果内容应当是一种客观事实, 而不能是编造的、无中生有的, 否则, 即可认定该智力产品存在缺陷。例如, 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初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其中明确规定发起人、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对其虚假陈述给投资人造成的损失要承担民事责任。在证券的发行和流通中, 上市公司应当按规定披露公司相关信息, 以便使投资者做出决策。如果信息不实, 投资者就可能做出错误决策, 导致损失。因此, 上市公司发布虚假信息致使投资者损失的, 根据上述《规定》就可以纳入智力产品责任范围之内;又如, 在名贵字画的拍卖中, 为确保字画的真实性, 拍卖机构往往会出具有关专家关于真伪性的鉴定证书, 如果某竟拍者据此拍得名贵字画一幅, 但事后经鉴定确认此字画为赝品, 则出具鉴定证书的专家就给出了一个违反真实性的智力产品, 即此智力产品———鉴定证书存在缺陷[3]。

需要指出的是, 真实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无法解决和验证的智力产品, 如果因此导致了纠纷, 应当免除该智力产品提供者的责任。

2. 准确性缺陷

对上述事实类智力产品而言, 如果说真实性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质的要求, 那么准确就是一种量的要求。例如在有偿专业气象服务中, 如果气象部门对未来天气的预报是错误的, 就属于准确性缺陷。这种预报错误无论是由于气象公司的故意, 还是由于其技术、知识水平原因造成的, 都会造成接受服务对象的不利益。如果有损害发生, 气象信息的提供者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准确性同样是一个相对概念, 法律不可能要求知识信息生产者做到万无一失的地步, 只要求智力产品内容符合其合同约定的条款即可。又如, 法国巴黎地区法院1986年曾经判决过一个案件[4], 在一本关于可食水果和植物实用指南的书籍中附有野生胡萝卜的插图和正文, 并声称其可以食用。这种植物的外表酷似有毒的水生叶芹, 原告阅读此书后不幸误将毒芹当作野生胡萝卜, 食用后受到伤害。法院认为, 作者和出版商应对损害负责。该书即可认为具有准确性缺陷。

3. 完整性缺陷

完整性要求智力产品生产者提供的智力成果内容应当尽可能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明确。例如气象预报, 要求有每天的天气变化情况, 而不能有间隔的情况出现, 如果存在某个月中缺几天或某一天中缺几个小时的天气情况, 虽然其他时间的天气数据真实、准确, 但这个数据库缺乏完整性, 因此还是存在质量问题。完整性同样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法律不可能要求智力产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穷尽所有的内容。完整性要求的也是数据库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供的数据库内容符合其合同承诺条款[5]。

4. 时效性缺陷

智力产品是一种智力活动的结果,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出现老化现象。在一定时间限度内, 智力产品会给用户带来巨大收益, 如果过了期限, 则可能会使用户利益受损, 时间非应期所造成的这种缺陷就是时效性缺陷。时效性是智力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但鉴于人类无法预知未来信息变化的速度, 一般也就无法准确评估智力成果的寿命周期。因此, 一般只要求智力产品必须反映当时最新的内容和信息, 而消费者在使用时应结合产品标示的时间界限, 凭常识加以判断。但一些有特别时效要求的智力产品, 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安装的电脑软件等, 应当进行警示和说明[6]。

例如, 在国内颇具影响的“北京阳光数据公司诉上海霸才数据公司案”[7]中, 阳光公司就是依靠对投资者及时提供实时行情信息而获利的, 如果阳光公司提供的信息的老化程度超出了合理的期间, 那么就应当认定其提供的智力成果存在时效性缺陷。又如,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多起消费者投诉反映各自使用的某品牌学习机下载不到与教材同步的教辅内容, 出现的单词、语法和考点等内容系上年度过时的老版本教材, 要求退货。在这一系列案件中, 学习机本身并没有质量问题, 而是因为学习机的生产商并没有按其在产品中所承诺的及时提供网络同步教辅的下载内容, 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使用, 这也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缺陷的实例。

在讨论智力产品缺陷的时候, 应当把智力产品的瑕疵与缺陷区别开来。一般而言, 智力产品瑕疵是指智力产品规格、质量不符合法定或约定标准或不符合通常效用, 导致产品价值减损或灭失, 强调的是效用性, 是造成智力产品不合格的最常见因素, 绝大多数智力产品更多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瑕疵, 而不是缺陷, 如图书中的错别字等;至于智力产品缺陷, 它是指一种不合理的危险, 强调的是安全性, 其侵害的法益主要包括生命、身体健康以及其他财产权益[8]。智力产品的瑕疵通常导致违约赔偿, 承担的是过错责任, 而智力产品缺陷应承担严格的产品责任。

三、智力产品缺陷的抗辩事由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了产品生产者的3项免责事由: (1) 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2) 产品投入流通时, 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3) 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上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上述抗辩事由尽管是针对一般产品的生产者的, 但对于探讨智力产品生产者的免责事由仍然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人类制造的任何产品均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何在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合理地分摊这种风险, 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结合智力产品自身的特点和各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智力产品的生产者基于以下特定的抗辩事由对智力产品消费者造成损害的, 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

1.智力产品尚未投入流通, 而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被获得、使用的

智力产品虽然具有某种缺陷, 但如果智力产品生产者未将其投入流通 (事实上未流通还不能称其为“产品”) , 那么该生产者当然无须承担产品责任。这里的“投入流通”是指智力产品已经由生产者交付他人, 包括任何形式的出售、出租、出借、寄托、抵押等, 对此, 欧共体指令及其成员国产品责任法均有明文规定, 我国也作了相应的规定。例如, 电脑软件尚在调试阶段, 并未上市销售, 受害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并使用而致损;又如, 有人获取研究者尚未正式发表的一组研究数据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验, 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危险等。如果智力产品已由生产者销售给经销商, 而销售者因欠缺注意使产品被盗, 并且因该产品的使用而造成他人损害的, 经销者并不能据此免责。因为生产者已完成将产品交付市场的行为, 即产品已投入流通。总的看来, 判断智力产品是否进入流通领域可以从智力产品是否还处于最初生产者的控制着手, 如果未脱离生产者控制, 或者虽然脱离了生产者控制, 但是该情况属于生产者意志以外的原因所造成的, 可以认定为智力产品并未投入流通。

2.该缺陷在投入流通时尚并不存在, 是进入流通领域或消费领域后在传播中造成的

如某些口头信息在流传过程中真实性越来越小, 从而导致准确性缺陷;书籍中的插图由于人们的翻阅而变得模糊不清等。在此情况下, 生产者只需证明智力产品在投入流通时尚不存在缺陷, 不管后来这种缺陷是由于消费者使用不当或者滥用造成的, 还是由于销售者的行为造成的, 智力产品生产者都不应当承担责任。例如, 三年前发行的地图不可能将近两年的建筑地理变化标注出来, 但如果以此地图作为导航指示, 造成飞机坠毁, 在此情况下, 生产者当然不承担责任;又如, 中药书籍的购买者不按照书上的方子配药, 擅自更改药方并导致中毒, 书籍的作者就不应当承担责任。

法律之所以规定这种抗辩事由, 是因为严格责任制下, 通常是推定产品在投入流通领域时即存在缺陷, 如果生产者不能通过反证证明该缺陷产品在投入流通时并不存在, 则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 生产者要免除责任, 必须证明在产品投入流通时, 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

3.智力产品投入流通时的人类认识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

虽然智力产品存在前述某类缺陷, 但它反映了当时的最高技术和认识水平, 即所谓的“开发风险”, 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免责事由。开发风险的基本含义是:如果产品被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知识使生产者无法发现产品的缺陷, 那么即使以后由于科技进步而证明产品存在缺陷, 设计者、生产者也不承担对其已经投入流通领域的产品所致损害的责任。此免责理由的规定目的在于促进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在美国, 开发风险常被称为“最高工艺”抗辩[9]。这个抗辩事由对智力产品生产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智力产品生产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所以生产者无法保证任何智力产品所承载的内容具有绝对的真实性, 法律不能因此而求全责备, 要求不具有绝对真实性的智力产品承担责任。

4.最终用户存在重大过错

从法的价值理念上讲, 产品责任法的目的是平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现代各国法律在注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赋予生产者相应的抗辩事由来保护其合法权益不被损害。如果在消费者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仍然要求生产者来承担全部责任的话, 是有失公平的。最终用户的下列行为可视为存在重大过错:其一, 明知智力产品有缺陷而使用;其二, 非正常使用、误用、滥用的;其三, 擅自改动智力产品的;其四, 受害人有其他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为。例如, 电脑软件的使用者变更或改造软件产品的程式设计、构造以及没有理会生产者关于软件使用环境和硬件配置要求的警示, 造成计算机损坏, 或者消费者在理解书籍中的实验操作说明时发生了中等智力水平的正常成年人不会发生的误解, 以致产生损害等。又如, 某考生使用已不具时效性的2008年政治考研大纲进行复习, 参加2009年考研政治科目考试, 造成答题失误, 其当然不能向生产者主张损害赔偿责任;再如, 对于上市公司的真实的财务报表, 由于自身知识的不足, 而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 导致亏损, 则不能要求上市公司赔偿, 等等。

四、结语

正确认识智力产品与有形物质产品的特殊性进而科学地建立智力产品缺陷的相关制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不仅需要立法者对其内涵给予明确界定, 更需要司法人员对该内涵予以符合实际的运用, 既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 同时又不失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笔者认为, 我国当前不宜对智力产品责任进行单独立法, 只需要对产品质量法相关术语进行适当扩大解释使其可以拓展至智力产品即可, 我们可以在借鉴别国立法与司法的经验基础之上,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智力产品缺陷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英]埃利斯代尔·克拉克.产品责任[M].黄利, 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80.

[2]黄珈庚, 过春霞.智力信息产品责任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9) :71-74.

[3]陈晓东.信息产品缺陷及相关问题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1) :29-31.

[4]张菊辉, 郑丽娜.国际商事法律理论与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353.

[5]李扬.信息产品责任初探[J].中国法学, 2004 (6) :72-81.

[6]戴浩然.论智力产品责任[J].法学, 2002 (9) :62-66.

[7]郭禾.北京阳光数据公司诉上海霸才数据有限公司案[EB/OL].http://www.jcrb.com/xueshu/yajx/200906/t20090608_229376.html, 2002.

[8]朱柏松.消费者保护法商品制造人责任规定之适用与解释 (上) [J].台大法学论丛, 1994 (1) :253-409.

隧道缺陷问题整改处理措施方案 篇2

一、隧道二衬厚度缺陷

处理措施:施工期间观察及监测有无异常变化,如确需必要,在施工结束前在衬砌内表面1m范围内采用炭纤维加固补强。

二、拱顶初支后脱空:

处理措施:隧道复工后,对该段衬砌拱顶部位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

三、混凝土强度缺陷

处理措施:施工期间观察及监测有无异常变化,如确需必要,在施工结束前在衬砌内表面段采用炭纤维加固补强。

四、缺陷原因分析及整改方案

1、二衬厚度缺陷原因分析及整改方案

导致二衬厚度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隧道欠挖的影响(包括测量错误、预留变形量不足、隧道开挖爆破工艺控制不到位等);二是支护误差影响(包括钢架加工尺寸偏差、钢架支立中心线偏移误差及喷射混凝土超厚等)。

2、隧道衬砌后缺陷原因分析及整改方案

①二衬背后脱空原因主要包括:初期支护表面平整度不好而产生的防水板背后空鼓、隧道爆破工艺控制不好而产生的超挖、破碎带初期支护填充不密实、拱顶部位混凝土灌注不充分未及时进行拱顶背后压浆等。

处理措施计划采用:“对缺陷段衬砌背后(特别是拱顶部位)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②二衬及仰拱内部欠密实或不密实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漏振或振捣不充分。此问题均属局部缺陷对衬砌结构使用安全影响极小,可不进行处理。

③二衬及仰拱背后欠密实或不密实的主要原因包括:初期支护背后填石、防水板褶皱重叠部位混凝土填充不均匀、及拱顶混凝土振捣不充分。

处理措施计划采用:“对缺陷段衬砌背后(特别是拱顶部位)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

3、混凝土强度缺陷原因分析及整改方案

造成混凝土强度缺陷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原材料进场质量把关不严,特别是地材、外加剂质量不达标;地材供应质量不稳定造成外加剂掺量不准,影响混凝土拌制质量;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运输、浇筑过程中随意加水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振捣及养护竺混凝土施工工艺不到位引起的混凝土质量问题等。

处理措施计划采用:“施工期间观察及监测有无异常变化,如确需必要,在施工结束前在衬砌内表面缺陷段采用炭纤维加固补强”。

五、下步施工改进计划

1、为了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隧道结构尺寸及初期支护等结构工程实体质量,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明晰控制流程与控制要点,项目经理部制定《结构工程实体质量责任管理制度》,要求项目经理部各部室、各分部、各试验室严格按此制度执行,严把质量关,确保结构工程实体质量满足验标要求。

2、为了更好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抓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的过程控制,项目经理部制定《混凝土施工生产现场旁站值班管理制度》,要求各分部、各作业队必须明确施工作业程序,安排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的现场旁站值班。

3、为了进一步加强隧道混凝土及初期支护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工艺,明确质量控制点,项目经理部制定《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隧道衬砌背后脱空及二衬混凝土厚度质量控制措施》,使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达到可控状态,确保隧道实体工程质量。

4、为切实保证结构工程实体施工质量,项目经理部对结构工程混凝土强度、隧道衬砌厚度、隧道衬砌及初支背后填充质量等关键质量点进行重点监控,与各分部签订2011结构工程实体质量包保责任状,明确目标,责任到人。

四项目出问题 红杉暴露投资缺陷 篇3

随后,高德软件、诺亚财富、中国利农等7家企业的上市,让沈南鹏成为2010年《福布斯》最佳创投榜首。据称,其个人财务账面资产达到了86亿元人民币。

此外,其领导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下称红杉中国),在2010年也因9个项目的退出而被称为“退出之王”。

然而,红杉中国及沈南鹏是否名副其实?

它确实很勇猛,但麦考林的集体诉讼不得不让人反思,是否因为太勇猛,而忽视了更多东西?

除了麦考林,红杉中国还有三个项目在上市后出问题,或隐瞒真相、或亏损、或退市。这四家问题公司,占据红杉中国投资的16家已上市公司的1/4,这已不能用偶然来解释,而是暴露出红杉中国在投资方面的缺陷。

斯凯网络掩盖商业模式

斯凯网络是红杉中国2007年7月投资的项目。2010年12月10日,斯凯网络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8美元,开盘价6.02美元,下跌24.9%,创下了美国股市3年来最差IPO纪录。

2011年5月3日,美国研究公司Citron Research发布报告对斯凯网络发出质疑,称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大潮中,处于低端市场的斯凯公司隐瞒真相,掩盖其日渐衰亡的商业模式。

斯凯网络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由于可转化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公司三年连续出现账面亏损,分别损失415.6万元、1.35亿元、2.9亿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一般3到4年的退出周期,明后两年红杉中国或将抛掉斯凯网络,届时如果它的数字仍不亮丽,可能会遭遇波折。”某投资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诺康生物持续亏损

作为一家从事血液和心血管药物生产的公司, 2008年1月,诺康生物曾获得红杉中国、HBM生物基金1700万美元的投资。

对该投资,沈南鹏曾对媒体表示,诺康生物是红杉中国在中国医药行业领域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诺康能够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及发展潜力,拥有先进的、国际化的市场理念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2009年12月,诺康生物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每股9美元。但是上市以来该公司股价连续走低,2010年初由年内最高价9.24美元,一路跌至3美元附近。2010年累计跌幅高达52%,年末收报于3.77美元。7月26日,其开盘价为5.31美元,依然处于腰斩状态。

与股票走势相辅相成的是,诺康生物自上市以来业绩毫无亮点:2009年四季度至2010年一季度营收、毛利润、净利润均出现连续环比下滑趋势;2010年三季度,净利润93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3%;2011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09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36%。

投资三年之后,诺康生物业绩表现是“一年不如一年”, 这不禁让人怀疑红杉中国的投资眼光及投资能力。

亚洲互动传媒退市

作为红杉中国在国内主导的第一个项目,亚洲互动传媒于2005年10月获得红杉中国投资。

随后,又先后吸纳了包括新加坡野村证券公司(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38.89%)、美林日本证券公司(11.88%)、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2.7%)等公司的投资。到上市前,红杉中国占公司总股本的11.56%,张帆(前红杉中国创始和执行合伙人,后于2008年末从公司离职)任亚洲互动传媒的董事。

2007年4月,亚洲互动传媒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按上市时价格计算,这笔投资给张帆带来近7倍的投资回报。

然而,作为首家在日本东京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亚洲互动传媒在 2008年9月20日就黯然退市,在海外资本市场造成恶劣影响。

资料显示,该事件的导火索是亚洲互动传媒的会计师事务所拒绝为其2007年年报出具审计意见,并暴露出其CEO崔建平挪用公司资产的丑闻。崔在未得到公司董事会同意情况下,将宽视网络在中国银行的1.07亿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用于為第三方企业北京海豚科技发展公司的债务做担保,后者从银行贷款1.03亿元人民币,并有1800万元已用于偿还海豚科技部分贷款,而剩余资金或将无法收回。

人人网信息安全缺陷问题研究 篇4

人人网是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 它通过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给不同身份的人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由于人人网是由校内网更名升级而来, 为了方便相同学校的同学互相认识, 校内网在注册时要求用户填写详细的真是身份信息, 人人网也继承了这一点。然而, 随着人人网近年来用户数量急速增长和受众群体多样化, 用户的信息安全问题逐渐浮出受到关注。

近年来, 在人人网上出现了一系列用户信息安全问题, 身份盗用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人人网要求实名注册并填写真实信息, 一旦身份盗用现象发生, 其发表的内容将对当事人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产生不可预计且无法弥补的影响。由于人人网对于信息真实性的审核不严格, 虚假信息在人人网中经常出现。而用户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往往不加验证或无法验证就直接进行转发, 这对于某些恶意程序或虚假言论的传播起着重大作用, 甚至是留言的直接产生原因。在所有信息安全问题中, 服务器方面导致的信息泄漏后果最为严重。在让人人网被日本软银收购后, 曾传出大范围信息泄漏事件, 这直接反映了人人网一直存在的技术漏洞和系统维护的缺失。大量数据的泄漏对于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有着极大的危害。综上所述, 在人人网不断发展的同时, 器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

二、人人网信息安全问题及分析

(一) 从用户角度分析安全漏洞

登陆人人网的主页, 可以看到网页上方醒目的标题——“中国领先的实名制SNS社交网络”。熟悉人人网的网民都知道, 该网站鼓励其注册用户使用实名注册, 并且上传真实照片。这样一个平台, 能够很方便的帮助用户找到以前同学、同事和好友, 还可以增加对好友的认识, 结实新朋友。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时了解好友动态。由于使用真实的头像与姓名, 还可以让虚拟的网络交友变得更加贴近现实, 能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供更多信赖。然而, 在为广大用户群体提供方便的同时, 其背后也隐藏着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一旦个人隐私数据被非法盗用或者被不法分子利用, 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

想要进行人人网的注册, 不仅被要求提供邮箱、密码、性别、生日, 还需要提供注册用户的身份和真实姓名, 当按照页面提示注册完毕并进入邮箱验证以后, 还要求用户继续根据所填写的注册信息来对个人信息的进行进一步完善。以大学生为例, 在个人信息的填写中, 必须要填写个人所在大学、入学年份、院系以及高中学校名称和入学年份才能够完成填写。当以上的信息填写完毕之后, 网站会自动根据用户所填写的个人信息来为用户查找好友。据调查, 绝大多数用户基于对人人网的信任或者是自身寻找失去联系的朋友的需求, 会毫无保留地填写个人的真实信息。注册以后, 诸多个人的人际关系信息和个人的生活信息也容易泄露。如人人网上的新鲜事功能, 可以让别人了解你的一切行为轨迹:添加了哪位好友, 分享了什么照片, 评论了谁的文章等等。

根据在网上发布的关于用户对个人信息安全认识的调查发现, 仅有四成用户很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对用户使用访问权限设置进行调查发现仅有三成用户重视使用权限设置功能。可见, 大多数网民的防范心理不强。

在人人网中, 许多用户喜欢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的想法以状态、照片等方式上传。而众所周知的是, 人人网的使用主体为刚参加工作的白领和学生, 这类群体防范心理较弱。一旦用户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不法分子也可以通过对用户动态进行分析而获知其位置, 获得意想不到的情报资源, 已有不少的社交网站不幸“中招”。比如, 一位保密意识很强的英国军情处的高官行踪因他的妻子在Facebook上的状态描述而曝光。而人人网的签到功能和定位功能更是一颗定时炸弹, 在用户签到的同时, 有不少不法分子正盯着网络, 通过分析发布的网上信息和精确的位置定位, 甚至可以预先设计犯罪。

(二) 从人人网角度分析安全漏洞

人人网从发展至今, 应用越来越多, 这些年来也和其他社交网站一样不断地改进与发展, 已经逐渐的演变成为各种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人人网建立之初仅限具有特定大学IP地址或者大学电子邮箱的用户注册, 保证了注册用户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 然而, 自2009年更名为人人网后, 该网站对外打开平台, 使得社会上所有人都可以来到这里, 跨出了校园这个范围, 却也使得用户信息安全亮起红灯。虽然人人网要求用户在注册时需要填写真实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 但却名没有对应的认证机制来确保姓名的真实性, 而且, 他人可以在网易上申请与人人网用户相同的邮箱, 以便修改用户的人人网密码, 这无疑给攻击者一个假冒别人的机会。

在人人网上, 默认所有人都可以给用户打招呼和发送好友申请, 并且可以浏览用户未经加密的信息包括好友列表, 所在单位, 心情日志, 相册等, 这样使得陌生人获得用户的社交图和个人信息。人人网还可设置是否允许站外搜索选项, 但默认是不登录时任何人都可以搜索到用户的基本信息。

目前, 人人网逐渐成为了传播信息的主要平台, 某些人会在人人网上传播不实言论, 钓鱼网站在人人网上横行霸道, 比如, “圆周率等于4”事件。而人人网在审核用户发送的信息时过于宽松, 从而给不良信息的传播带来方便。

近几年以来, 人人网用户隐私泄漏问题屡见不鲜, 例如:垂手可得的隐私信息, 一件邮件引发的危机, 人人网站内信泄漏事件, 人人网登陆账号的漏洞, 危机四伏的外挂程序等都会威胁到用户信息的潜在价值。而且社交网络中用户会用到很多的第三方程序, 用户在安装并开始使用第三方程序的时候一般需要签一份隐私说明, 即统一该程序获得用户信息。由于所有程序说明都是一致的, 一般用户只要想用这个程序都会同意, 这样该程序便获得了用户的资料。由于目前的架构下, 第三反复程序都是在各自服务器上跑的, 没有任何监控, 所以可以任意向外泄漏信息, 造成严重的隐私安全隐患。

三、人人网安全缺陷的解决策略

(一) 社交网站需要加强自身的网站安全建设

由于社交网站使用了大量的AJAX技术, 所以必须对跨站脚本攻击和相关蠕虫病毒进行关注。首先, 在社交网站初期建立的时候, 需要加强对用户输入内容可靠性的限制管理, 通过相关检测, 例如进行输入页面的代码测试, 一旦发现有框架变形等现象则需要立即联系网站管理人员进行修改。

只有网站管理和开发人员认真关注并做好这些防范措施, 才能在根源上保护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 减少信息漏洞对网络用户和网站的损失。社交网站不能贪图一时之利, 出卖用户的个人信息, 要维护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

(二) 用户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社交网站与其他网站不同, 社交网站的用户大部分是年轻人或者是白领, 而且用户的活跃度很高, 但是年轻人通常对于自己的信息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从用户方面加强防护也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 用户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不能轻易接受陌生人的好友请求, 因为这些与你没有共同好友的人, 是犯罪分子用来套取个人信息的工具。在社交网站填写任何个人资料之前, 要了解其中可能蕴含的风险, 尽量不要在社交网站填写过于详细的个人资料, 时刻注意不要透露太多关于自身的信息。人人网的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个人主页、联系方式、站外搜索等环节进行不同级别的隐私设置, 选择将个人信息向好友、同校的人或者所有人开放。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不法分子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风险。其次, 使用社交网站时, 需要了解并且充分利用它的安全机制, 如邀请好友时, 如果输入了密码, 则在使用完后要马上修改密码。在公共电脑上使用社交网站时, 不要勾选“自动登录”或“记住密码”选项, 以免让他人有可乘之机。另外, 在个人电脑上要安装最新的杀毒软件和系统补丁, 严密防范社交网站的蠕虫病毒攻击, 不要点击他人发送或转载的奇怪的连接, 以免被盗取密码。一旦发现自己或朋友有被盗号的迹象时, 要迅速修改密码, 并且提醒周围的朋友不要点击盗号者发送的任何连接, 以免产生连锁效应。

(三) 管理部门及政府需要加强监管

只有网站本身和用户两方面的防范也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政府和管理层次进行宏观的控制, 才能更加有效地遏制信息安全漏洞的产生,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首先, 对于社交网站这个新兴事物, 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并没有有效的条例进行约束, 所以亟待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要求, 在市场准入标准、功能规范、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针对社交网站存在的个人隐私泄密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针对网络安全的法律、规章, 订立一部个人信息立法也是应时之宜。虽然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我国也不是一片空白, 《刑法修正案》中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有了明确的判罚, 民法通则的各个章节也表明了对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有了立法上的体现, 但还是需要一部专门的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才能够实现法律的价值和达到法律的作用。第二, 对网站要有内容审查和分析过滤的技术手段。社交网站大部分的功能是用户自己在使用和维护管理的, 因此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因素。例如在社交网站中撰写带有病毒连接的日志或者分享不实信息带来误解等, 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查和过滤, 防止虚假消息和病毒文件的传播。

四、结束语

人人网作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SNS社交平台, 用户数量

达到2亿左右, 为白领及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为社交网络带来许多垃圾、无用的信息。人人网信息审核机制不完善, 用户隐秘意识不强等原因使得人人网信息安全存在漏洞, 通过本次科学研究, 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摘要:随着社交网络的日趋风靡, 有关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显著化。本论文以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络人人网为例, 在对其做出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 寻找并搜集人人网目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以相关数据和现象为依托对各个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进而结合多个方面的因素, 提出了有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人人网,信息泄露,用户,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佚名.如何安全设定和检测你的密码安全性[J].计算机与网络, 2012, (6) :44-45

[2]刘一阳, 张保稳.一种基于信息流的社交网络安全本体模型[A].专家新论, 2012.64-66

[3]东方网社会新闻.超5000万网友账号密码泄露或有更多网站遭泄密.解放网, 新闻晚报 (2012年3月12日)

[4]孙剑, 朱晓妍, 刘沫盟, 毕盼.社交网络中的安全隐私问题研究.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1, 10

[5]张云英.社交网站对青年影响的观察、分析与思考——基于对150位人人网用户的实证调查.山东青年, 2010年第12期

党员自我缺陷的问题发现及整改措施 篇5

一.需要整改主要的问题:

1.政治思想工作不到位。

做为支部书记和校长,和群众交流沟通较少,对学校就某些问题的处理之前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够。有时导致群众不理解甚至不支持,给学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部组织建设力度不够。

支部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多年没有发展新党员,党支部党员年龄老化,整体上看沉稳有余,活力不足。

3.对学校长远发展考虑不深、不远。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以和群众谈心为切入口,宣传学校各项工作措施的意义,使教职工能对学校目前实际情况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对学校工作有更多理解和支持。同时,多听取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多关心教职工疾苦,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学校更富凝聚力。从新学期起,每周找一到两位教职工谈心,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http://

2.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战斗力。

通过吸收党外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党课学习,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多关心,压担子,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早日加入党组织。

3.针对学校实际,想方设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多争取一些机会,开展一些校内、校际交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宽阔的舞台。

2012年领导作风建设整顿工作措施 在这次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中,本人通过学习总书记在中纪委的讲话精神,围绕“五个方面”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并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认真剖析,在同志们的帮助下,……2011年地方领导个人整改方案 着眼用学习提高体现党员素质、用真改实改体现先进性,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这既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的一项实质性内容,也是体现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方面。按照市……2011年院校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的老师整改方案 根据上级安排,我校开展了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我按规定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参加了相关活动和小组讨论,我围绕三个代表思想和优秀教师的师德事迹的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党员自我缺陷的问题发现及整改措施 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和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汇报: 一.需要整改主要的问题: ……

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格缺陷问题 篇6

关键词:人格缺陷自信心团队精神人格塑造、

0引言

人格缺陷是指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者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格存在着某些缺陷,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理不健全、失信、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功利主义、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缺乏团队精神六个方面。人格缺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大学生的成长,关乎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强盛。

1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具体体现

1.1缺乏自信缺乏自信是一种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一种卑微心态。这种心态在大学生身上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去年初,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广东高校作了一个关于“是否具有自信心”的问卷调查,在对大学生“你是否觉得自信”的调查中,37%的人选择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7%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其中,女生不自信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而在“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的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不相上下,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太自信的表现。事实表明,部分高校由于没有充分重视大学生自信心培养,导致半数以上大学生缺乏自信。大学生缺乏自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家景贫困;二是面容丑陋;三是生理缺陷:四是屡遭挫折,有关心理学资料表明,屡遭挫折会动摇人的信心。

1.2心理不健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来已久,只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据有关资料表明,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近年来来上升到30%~40%。尤其是最近几年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人格裂燹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事件“,以及复旦大学蕈砑究生“虐猫事件”等等,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凸现了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1.3失信失信,简而言之,就是不遵守信约,即相约双方中的一方没有履行当千刀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从伦理学的角度而言,这是破坏道德规范的行为,是要受到道义谴责的。它与我国“诚信”的优良传统美德是格格不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如洪水般泛滥,昔日酊“诚信”意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道德出现滑坡,这种滑坡现象甚至影响到高校这块净土。总而言之,失信已危及大学校园,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我国几千年来的诚信意识也因此受到冲击,谴责“失信”,挽救诚信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教育工程。

1.4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又叫乐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这种思想是极端自私自利甚至是损人利己,从伦理学的角度而言,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是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人性的自私性,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自私自利的人都坚信“人不利己。天诛地灭”,因此,在具体事情的处理上,都体现了极端的利己心理和行为。这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行为人认为国家与集体的整体利益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只有个人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只要切实维护好个人利益就好,至于国家和集体利益可以弃之不顾。这种自私自利行为还表现在务实功利上,据一次毕业班的抽查资料显示,41.28%的人希望将来在三资或合资企业工作,20.45%的人择业的标准就是挣钱多的,来钱快的。

1.5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新时期,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是自我进步、自我发展的原动力,而且是促进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的源泉。因此,强化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我国大学教育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儒学和“中庸”思想较大,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怀疑精神”即“创新意识”,尤其是“高分低能”的现象还占有很大的比例。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中,敢于打破旧规,进行创新的仅占13.04%,而墨守常规的占57.35%。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创新意识。

1.6缺乏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然而,当今大学生身上却很难找到“团队精神”的痕迹,其原因主要是:一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大学生自小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习惯,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二是大学生认同个性张扬,认为个性张扬是自我最佳表现形式。三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袭。据有关资料表明,有22.72%的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利用,还有15.64%的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不择手段的竞争。以上事实和数据说明,当今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团队精神,重塑大学生团队精神势在必行。

2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正是由于当代我国大学生人格存在着某些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强盛,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

2.1教育是人格塑造的主导力量,人格是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的产物毫无疑问,教育在人格塑造上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任何思想观念的形成都不是任意的、自然而然的,而是要通过教育“灌输”而成的。因此,大学生人格塑造仍然主要采用“灌输”方式进行教育,其内容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外,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当前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道德情操教育、加强自信教育、重塑诚信教育、突出创造力教育、加强心理教育和法纪教育。

2.2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内在基础大学生人格塑造不仅要从教育和教育环境这两个外在因素去发掘,而且要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这个内因环节。自我教育是由自我认识、自我践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四个环节共同组成,因此,大学生自我教育应从自我认识、自我践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四个方面着手。

2.3教育环境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外在条件教育环境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社会、社交和学棼四个方面的内容。

人格塑造首先从家庭教育抓起,其中,父母的文化素质、行为作风和家庭的和谐程度起着初始教育作用。

社会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必经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在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

社交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主体环节。在校期间,大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往最为密切,因此,“良师”和“益友”是影响大学生良好人格塑

塑料化工工艺缺陷及其改进问题探析 篇7

1 当前塑料制品生产中存在的化工工艺缺陷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工业发展的新模式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发展规模、速度更是惊人, 其推动现代企业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也推动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就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而言, 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各不相同, 以塑料梳生产为例, 就其化工工艺缺陷来说, 主要集中在欠注、飞边和缩痕几个问题上。

1.1 欠注

欠注, 是塑料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艺问题之一, 该问题的出现多是由于模具型腔没有完全填满或者原材料间隙过大, 从而使得成型后的塑料梳表面存在严重缺陷, 轻者体型不够饱满, 重者表面会现明显缺口。为了能够保证塑料梳等化工产品的质量, 在制品成型方面要中够重视材料供应量以及材料种类、熔体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避免由于过急成型造成欠注。

1.2 飞边

飞边, 也是塑料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缺陷问题之一, 其多是由于型腔注浆过多导致, 该问题缺陷多发生于模具边缘位置, 一般与动模、静模关系较大, 是模具滑配部位、边缘部位和空隙部位所引起的一种整体缺陷;塑料制品产生飞边的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锁模力度不够、排气孔洞等问题所致。

1.3 缩痕

缩痕生产工艺缺陷多由润滑剂使用过多引起, 由于润滑剂使用过多导致塑料成型过程中模具的温度、压力和速度等发生较大变化, 进而使产品出现缩痕缺陷。塑料制品的生产, 多是先生成溶液, 然后从模具周边进入到模具内部, 借助于模具四周的压力挤压最终成型;由于过多润滑剂的存在, 其势必会对模具及塑料溶液凝固成型产生影响, 凝固不均匀导致出现缩痕。

2 塑料制品化工工艺缺陷有效改进措施与建议

2.1 科学控制注塑压力

科学控制注塑压力的目的在于成功克服塑料从料筒向模具型腔流动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从而使熔体具备一定的充模速度及进一步压实熔体等。注塑压力的大小与注塑机类型、塑料品种、模具浇注系统结构、模具尺寸、模具表面粗糙度及熔体温度、制品厚度等众多因素有关, 各因素之前的关系也异常复杂;多种因素影响下, 如果出现注塑压力过大, 则可能导致塑料梳发生飞边, 或者型腔内镶嵌过紧导致塑料梳脱模困难, 如果将其强制顶出则可能会损伤到塑料件;但是如果注塑压力过小, 则可能会发生欠注、塑料制品表面产生缩痕等问题。科学控制注塑压力, 是防止塑料制品出现特定缺陷, 保证塑料梳等塑料制品质量有效措施之一。

2.2 准确把握注塑速度

塑料制品成型过程中要求要保证一定的注塑速度, 主要目的是防止塑料熔体在通过喷嘴时由于速度过低而发生冷却, 影响塑料成品的成型;此外, 为保证塑料制成品的顺利成型, 要求塑料熔体应该在短时间内充满模具型腔, 这样除了要求塑料熔体要有足够的注塑压力外,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注塑速度, 使其保证一定的流速。合理、准确的注塑速度, 还能起到改善注塑压力的效果, 主要是能够有效减少模具型腔内熔体间的温差变化, 保证注入熔体密度均匀的分布。如果注塑速度过低, 熔体充满模具的时间就会变长, 就会使熔体密度不均而使塑料梳形成熔接痕。

2.3 避免模具因素影响

同注塑压力、注塑速度对塑料制品成型的影响相比, 模具因素对塑料制品成型的影响虽然不是那么大, 但同样会对塑料制品的质量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模具温度、模具润滑特性等对塑料制品成型的影响上, 模具受热、散热不均等可能会导致塑料熔体不均匀凝固, 出现欠注;而模具的润滑特性则会对注塑压力、注塑速度等产生一定影响, 过差的润滑特性则需要较大注塑压力才能保证注塑速度, 从而保证塑料制品成功成型;而过好的润滑特性可能导致模具上存有过的润滑剂, 而过多润滑剂存在则会影响到塑料熔体的顺利凝固, 由于润滑剂的影响塑料熔体不均匀凝固而导致塑料制品表面出现缩痕。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模具因素影响同样重要。

3 结语

塑料化工工艺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 对塑料化工工艺给予及时、科学的改进, 也同样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工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 特别是随着我国给予工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 塑料化工工艺也应该乘着国家工业发展的大趋势, 不断优化产品生产工艺、不断进行生产线改造, 促进塑料化工工艺水平的提高, 从而创造塑料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促进我国塑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以常见的塑料梳生产为例, 深入探讨了当前塑料制品化工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对促进当前塑料化工工艺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塑料,化工工艺,缺陷,改进

参考文献

[1]霍巍.探究加强化工工艺的方法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05) .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相关问题研究 篇8

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的发生, 使得社会各界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注程度逐步提高。2008年6月, 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2010年4月, 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由21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自此, 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系基本形成。

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的问题

(一) 制度层面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内控评审的关键, 也是目前内部控制研究的难点问题。目前, 我国以目标为导向, 根据偏离控制目标的程度, 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七条规定:“重大缺陷, 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 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 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 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 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一般缺陷, 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 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自行确定。”

由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非常模糊, 难以界定。比如, 控制的目标具体是什么?怎样界定偏离目标的严重程度?可能, 很可能该如何划分?另外, 不同企业的业务不同, 内部控制目标和执行情况不同, 规定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 由企业自行确定, 一方面导致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可操作性差, 给企业带来可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对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 需要有较高的执业能力和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 加大了执行的成本。

(二) 缺乏明确的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六条规定: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第十七条又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目前,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实施的是全面评价, 既包括财务报表层次内部控制又包括非财务报表即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 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并未对财务报表层次和非财务报表层次的缺陷进行区分, 没有清晰的界定, 这主要是因为理论界对内部控制这一概念的认识没有达成共识存在不少分歧, 有的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 也有的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

(三) 执行层面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表明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 主要包括:1、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2、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3、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4、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相比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 这一规定更为具体, 能够给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依然不够详细具体, 没有形成合理的相对完善的内控缺陷评价体系, 更多的依赖于公司或CPA的主观判断, 造成可利用的空间, 不利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具体执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相关建议

根据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的局限性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现状,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监督

有关部门应继续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政策, 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运行提供规范化的指导。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应采用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相结合的方法, 不仅规定缺陷的定义, 而且要规定缺陷认定的具体详细的内容。这样, 可以解决在统一的原则导向下, 企业对同一缺陷做出不同的结果, 甚至在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下仅披露一般缺陷, 以此规范企业对内控缺陷的认定。另外, 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内控控制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 使上市公司严守资本市场的规范,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 加大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研究, 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方法体系

目前, 内控缺陷的认定问题难点在于公司层面内控缺陷该如何认定。对于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可以借鉴财务会计和审计的相关理论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而对于公司内控缺陷, 可以寻找关键的控制点予以排查, 以重大缺陷的迹象为突破口, 基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方面, 并进行细化下设各子目录, 形成统一的明确的指标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兼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完善。同时, 应完善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 形成规范化的模式。

(三) 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执行依赖于专业的人员和较高素质的员工。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 并加强职业道德规范, 关注内控的重点领域, 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作为行业“警察”的监管作用。另一方面, 企业内部也要加强员工的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保证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有效。

(四)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在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过程中的职责, 形成权利相互制衡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另外, 要转变观念, 加强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动机, 给投资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陈武朝.在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披露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审计研究, 2012 (1) :103-109

[2]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问题缺陷 篇9

1 药品缺陷相关的概念

1.1 医疗产品的概念

一般认为“医疗产品”是指患者所需要的、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向患者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总称。它是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 运用医学科学原理, 借助于医学科学技术手段, 通过协作劳动, 直接作用于患者机体的一系列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有机组合[1]。关于“医疗产品”的具体范围, 法学界比较集中的意见是以下四种:一是药品;二是消毒药剂;三是医疗器械;四是血液及血液制品[2]。由此可见, 药品是一种医疗产品。

1.2 医疗产品缺陷的概念

医疗产品缺陷是指经过制作加工并进入流通领域且以产生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医疗产品, 在其设计、制造、指示、跟踪观察及合理使用过程中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的不合理的危险[3]。

1.3 药品缺陷的概念

因为药品是一种医疗产品, 因此借鉴医疗产品缺陷的概念, 本文中药品缺陷概念是指药品在其设计、制造、指示、跟踪观察及合理适用过程中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的不合理的危险。

2 审理药品缺陷损害案件的法律依据

药品缺陷损害案件主要是由于药品生产、经营者或者医疗机构提供的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导致患者人身、财产损害的案件。因此, 药品缺陷损害案件会涉及产品责任、产品质量、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 该类案件的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以下简称《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以下简称《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以下简称《消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009年修正本) 》 (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修订) 》 (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实施细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等等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

3 药品缺陷损害案件的法律适用

适用《民法通则》、《刑法》、《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

首先, 《侵权责任法》第五章“产品责任”和第7章“医疗损害责任”对产品损害责任和医疗产品 (药品) 缺陷损害责任都做了特别的规定。因此, 药品缺陷致害的药害事件适用《侵权责任法》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 《侵权责任法》第5条规定了,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比如, 药监部门在药品缺陷损害事件中有过失或者过错的, 《侵权责任法》中没有规定药监部门的责任, 但是在《产品质量法》和《药品管理法》中对其法律责任作了规定, 因此, 涉及到药监部门责任的, 法院可以依据《产品质量法》和《药品管理法》中的相关规定给予处理。《药品管理法》和《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是处于同一位阶的法律, 对于药品缺陷损害责任方面《药品管理法》相对于《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是特别法, 根据立法法的“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司法适用原则, 《药品管理法》优先于《侵权责任法》和《产品质量法》, 当它们的规定相冲突时, 优先适用《药品管理法》。

最后, 药品缺陷损害案件侵害的患者的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属于民事权益, 受民事法律保护, 所以此类案件适用《民法通则》。还有, 药品缺陷是指药品质量不合格, 可能会涉及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罪, 加害人要承担刑事责任, 这又是《刑法》调整的范畴, 因此, 此类案件也会适用《刑法》。

4 药品缺陷损害案件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司法实务中忽视了药监部门的民事责任

从近年来发生的药害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 法院对药监部门的处理, 仅限于对一些领导的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 根本没有判决这些药监部门因其工作过失或过错, 对受害人进行民事赔偿。这种对药监部门处理结果并不能有效的改善药监部门的工作现状, 只是换批领导和工作人员而已, 无关痛痒, 没有从本质上起到改善药监系统的执行效力的现状, 而且对于受害人来说, 他们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国家赔偿, 国家也没有因此过失或过错, 弥补这些受害人的损失。更何况, 我国法律对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法官在实务操作中应该依照法律规定审理案件。比例, 《民法通则》第102条规定的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 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 第3条规定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获得赔偿的权利。药监部门是国家机关, 根据这些法律的明文规定, 药监部门因其工作失职要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司法实务中, 法院将药品生产者、销售者、医疗机构定位为药品缺陷损害事件的责任主体, 在这些责任主体之间分配赔偿责任, 没有追究药监部门作为责任主体也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是对药监部门民事法律责任的弱化和忽视, 主要是由我国国情所致, 受我国体制影响, 法院和药监部门都是国家机构, 受“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影响。然而, 这种对药监部门民事法律责任的弱化和忽视, 不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与《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相违背, 不利于提高药监部门工作的执行效力, 也不利于促进人们对国家和人民政府的信任。

4.2 没有药品缺陷损害鉴定机构, 受害人举证困难

在药品产供销整个供应链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药品缺陷, 而且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 药品不具有绝对安全性, 这与药品本身结构的复杂性, 病患个体的差异性, 还有科学技术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因此, 药品缺陷是由何原因造成的, 一般由药检所给出检验结论, 但是药品缺陷和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却没有类似“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这样的一种专门的权威机构给予公正的结论。

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 是指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即加害行为为损害的原因, 无此加害行为则无此损害, 而损害为加害行为的结果。产品责任领域的因果关系表现为缺陷产品和损害事实之间的联系, 作为药害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要件的因果关系, 则为药品缺陷与受害人所受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4]。《侵权责任法》规定药品损害责任中的受害者则必须承担证明药品缺陷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当药品缺陷损害发生以后, 因果关系难以确定时, 受害人承担因果关的举证责任难度很大。一来, 受害人不具备专业的医药学知识, 二来药品缺陷侵害过程具有持续性、复合性, 损害后果具有潜伏性、滞后性, 这导致了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隐蔽与不确定[5]。因此, 从受害人角度来说, 需要类似“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的一种组织来帮助他们实现因果关系举证, 不然他们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3 为保护患者利益对医疗机构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加重了医疗机构负担

系统、全面的理解《侵权责任法》后, 可以得出药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在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责任承担上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对于生产者、销售者或医疗机构与消费者之间来说应该是无过错或严格过错责任。[6]立法者是基于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民事权益的角度出发, 同时也兼顾了生产者、销售者、医疗机构的利益, 公平地追究了这三个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但是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看, 情况似乎不那么乐观。下面笔者将做进一步的分析。

《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表明药品引发医疗损害赔偿开始适用严格责任。对于医疗机构、医生和药师来说, 《侵权责任法》第59条之严格责任原则的适用意味着在药害问题上, 法律已不再考虑医方是否存在过错了, 一旦医方为患者提供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血液而造成患者损害的, 医方就存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7]因此, 在药品缺陷损害案件中, 即使医疗机构完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操作, 对药品缺陷损害无过错, 但是按照法律规定, 医疗机构对患者承担无过错责任, 如果患者向法院起诉医疗机构, 要求其给予赔偿, 那么医疗机构就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全部赔偿, 实际上医疗机构是无过错的, 但是患者消费的是医疗机构提供的药品, 首先想到的是找医疗机构索求赔偿, 而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向实际责任人索求赔偿, 而且他们也不清楚, 出现药品缺陷损害究竟是由何原因和有谁引起的。

这样一来, 虽然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患者的利益, 但是, 无形中加重的医疗机构的负担。首先, 如果赔偿数额较少, 医疗机构还能够承受, 如果群体性药品缺陷损害事件, 那么医疗机构根本没有能力承担。其次, 医疗机构是药害事件直接关联者, 多多少少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再者, 虽然法律规定医疗机构赔偿后可以向负有责任的药品生产者追偿, 如果此时的药品生产者倒闭了, 或者根本找不到了, 那么医疗机构就得承担最终的赔偿责任, 那么医疗机构就成了“替死鬼”, 这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不公平。最后, 就算医疗机构可以向最终责任人追偿这个追偿的过程也是要消耗人力、时间成本的, 对其来说也是个麻烦事。长此以往, 医疗机构也会采取“自卫”措施, 将它们在药害事件中的损失转嫁到患者身上, 最终倒霉的还是患者。这不利于规范医药行业的不法行为, 不利于医药学的进步, 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对于患者承担无过错责任, 立法本意无错, 只是我国对于药害事件中的受害者救济制度不完善, 才会导致医疗机构就成了“替死鬼”, 吃哑巴亏这种现象的发生, 因此仅凭法律救济这一种公力救济途径不能完美的解决药害事件, 需要建立其他救济制度来改变现状。

4.4 对医疗机构的定位不明确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明确规定为销售行为, 但对医疗机构将药品卖给患者这一使用药品行为未作明确规定。而药品监管部门规定。药品购销“不包括个人购买消费药品的行为”, 那么医疗机构使用药品是否属购销行为, 没有明确,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亦未涉及此问题[8]。因此, 在司法实务中就出现了困难, 不知道在药品缺陷损害案件中, 如何定位医疗机构, 是销售者呢, 还是不是销售者呢?学者们争议很大。

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医疗机构配制的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制剂, 即医院制剂, 对于这类药品, 医疗机构是其生产者, 无论是法学理论界, 还是实务界, 对此均无争议。另一类是医疗机构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外购的药品, 该类药品损害事件中, 对医疗机构的定性争议较大。比如“齐二药案”中, 对于广州中山三院是否是“亮菌甲素注射液”的销售者, 当时院方和受害方争议很大, 因为对于医疗机构是否是药品销售者的定性, 直接关系到法院对医疗机构的判决结果,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医疗机构就得承担销售假药、劣药罪的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医疗机构就不用承担销售假药、劣药罪的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因此, 医疗机构是否是药品的销售者直接影响了法院对医疗机构的处理结果。综上所述, 法律对于医疗机构性质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5 关于药品缺陷致害案件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5.1 重视药品缺陷损害事件中药监部门的责任人地位和加强国家赔偿的法律意识

5.1.1 重视药品缺陷损害事件中药监部门的责任人地位

《民法通则》第121规定, 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 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药品缺陷损害案件中, 药监部门至少没有尽到药品安全的监督职责, 甚至还有部分领导收受贿赂, 对不合格药品审批一路亮绿灯, 还有药检所甚至会出假的质量检验报告等等, 对于药监部门、药监所的这些违法乱纪的现象, 会使一些缺陷药品流入市场, 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中药监部门、药检所为缺陷药品打开了方便之门, 它们无视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 而且, 它们还是国家机构、事业单位, 它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到头来却为了蝇头小利和不法商家沆瀣一气。综上所述, 无论是药监部门, 还是受害者, 都要清楚的意识到, 药品缺陷损害中, 药监部门的职责和法律责任。我们不要只将目光聚焦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上, 也要关注一下药监部门。

5.1.2 法制教育, 加强国家赔偿的法律意识

从国家层面来说,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一部分, 国家该做好表率, 国家公务人员更要有法律责任意识, 可以定期对其做法律知识培训, 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从社会伦理道德层面来说, 人们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常识, 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还有克服那种怕事心里。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是受法律约束的, 它们有过失或过错也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更何况它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构, 更应该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一切为了人民。因此, 在药品缺陷损害事件中, 人们知道药监部门有过失或过错, 不能对其充耳不闻, 置之不理, 要向其寻求国家赔偿。国家机构机关也该主动给人民个交代, 而不是一味的换领导就能解决问题的, 谁做领导对于受害人来说无关痛痒, 受害人最关心的只是自己能得到多少赔偿。

5.2 设置药害事故技术鉴定机构

药监所负责的是检验药品是否有质量缺陷问题, 而不负责对缺陷药品和受害人的损害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给出结论。法律规定受害人负有药品缺陷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的举证证明责任, 就现行的法律下受害患者无法找到法定的机构为他们出具药害事件鉴定书, 从而也无法顺利地对加害人进行举证。所以, 创建药害事故鉴定技术机构十分必要[9]。可以设置药害事故技术鉴定机构, 负责出具因果关系证明书, 而且证明书要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而且, 药品缺陷损害技术鉴定机构的成员应是医药学专家, 最重要的是这种机构要是国家认可的或者直接由国家主办的。如此一来, 受害人只要有药害事故技术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书, 举证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5.3 加快推进医疗责任险制度

医疗责任保险是指投保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保险期内, 因医疗责任发生经济赔偿或法律费用, 保险公司将依照事先约定承担赔偿责任。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但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试点, 至2011年4月, 全国医疗机构责任保险覆盖率仅为53.6%, 一直处于“叫好不卖座”的状态[10]。因此需要加快推进医疗责任险制度, 使能达到我国的机动车强制险制度那样, 这样一旦发生药品缺陷损害事故, 哪怕制药企业倒闭了, 找不着了也不用担心受害人的权益得不到赔偿, 也能有效地分担医疗机构的医疗风险, 不用担心医疗机构会成“替死鬼”了。这对、医疗机构、受害人来说都是有利的, 何乐而不为呢?

5.4 完善立法, 合理定位医疗机构

既然, 医疗机构是否是药品的销售者直接关系到法院对医疗机构的处理结果, 也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的自身利益, 那么我国法律应该根据公平、公正原则在法条中或者司法解释中对医疗机构做出明确的定位或说明。比如说, 在《侵权责任法》产品责任章节中加上一条, 医疗机构因医疗产品缺陷给患者造成损害的, 按销售者论处, 或者在还未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的司法解释中将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行为定性为药品销售行为。那么, 法院在实际的医疗产品缺陷损害案件中对医疗机构的处理就有法可依了。因为法律具有滞后性, 但是法律价值也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因此, 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彭诗祥.试论医疗产品的自然特性[J].医院管理论坛, 2009, (1) :11-16.

[2]杨立新.论医疗产品损害责任[J].政法论丛, 2009, (2) :3-10.

[3]邵振, 田侃.试论医疗产品缺陷的概念[J].价值工程, 2012, (16) :317-318.

[4]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 2011:93.

[5]徐喜荣.药品缺陷责任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2, (10) :22-24.

[6]舒波.《侵权责任法》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法律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0, (2) :58-59.

[7]宋儒亮.国内外药品损害的法律归责、救济现状与防范建议[J].中国处方药, 2010, (3) :10-11, 5, 72.

[8]万锦州.浅论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商业属性及法律责任[J].中国药事, 2003, 17 (7) :40.

[9]曾智, 杨悦.药害事件中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民事责任研究[J].中国药房, 2010, 21 (13) :1156-1159.

问题缺陷 篇10

白川水电站位于永靖县西和镇白家川的湟水河干流上, 是《甘肃省湟水河下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意见》中规划的第六座电站, 总装机容量36.0MW, 利用引水式开发方案设计, 主要建筑物由枢纽、引水系统、厂区3部分组成, 但在设计中引水明渠面板由于未设计渗水通道, 使得地表水、地下水、内水无法外渗, 地表水不断地补给地下水, 使得地下水文不断升高, 面板两侧水压力不均使得多块面板存在鼓胀、断裂、背部掏空等现象。通过结合相关规范, 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DINA提出了通过在引水明渠底部PE土工膜, 减少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 对引水面板设计缺陷问题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在引水明渠底部设置防渗层厚, 渠道渗漏量显著减小, 渠道面板受力明显减少, 为工程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2 引水渠道渗流模型

渗流计算的目的是计算水工建筑物地下轮廓线各点的渗压水头、渗流坡度、渗流流速等。由于白川水电站引水明渠处于土基上其渗流计算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计算法、流网法和有限元法。理论计算法只有在边界条件相对简单的情况下才能求解, 而对于防渗布置比较复杂, 边界条件比较多变的水利条件下, 理论计算方法很难或得精确的答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以前复杂的计算问题, 复杂的计算条件可以将其分割成无限个小的单元, 每个单元可以利用现有的拉普拉斯方程进行求解, 这便是有限单元法。本文在计算中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白川水电站引水渠道未设置防渗层, 与设置防渗层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相关基本理论如下。

2.1 基本假设与一般理论规律

不管是引水明渠还是坝体其渗流均为无压渗流, 均有浸润面的存在, 大多数情况下可看作为稳定渗流, 符合达西定律的一般规律, 即引水明渠中渗流流速v和渗流比降J的关系如下:

式中:k———渗流系数, 量纲与流速相同[1,2];

β———参量, β=1~1.1时为层流, β=2时为紊流, β=1.1~1.85时为过渡流态。

但是应该指出这里流速v是指概化至全断面的流速, 与实际土体中孔隙流速相比较高。在渗流分析中, 一般假定渗流流速v和比降J的关系符合达西定律, 即β=1;对于引水明渠而言地形较为宽广的河谷, 一般采用二维的渗流分析方法。

2.2 渗流分析的基本方程

根据以上假设, 达西定律与连续条件, 渗流分析的基本方程如下:

可得二维渗流方程

式中:vx、vy———x、y向的渗流流速;

kx、ky———x、y向的渗流系数, 对于同一中土质kx、ky不随坐标而变化;

H———渗流场中某一点的渗压水头。

2.3 渗流分析的有限元方程

上面叙述了达西定律的一般表达形式, 有限元法可以更好的适应复杂的边界条件, 和引水明渠、非均质渠基、各向异性等不同情况, 稳定渗流计算的微分方程如上式 (3) 所示。将渗流区域进行单元划分, 以结点水头H作为待求质值, 可以得到等价的渗流有限元计算方程:

矩阵[k]由各单元[ke]组成, 单元中的ij元素的表达式如式 (6) 所示

式中:Ni、Nj———i、j结点的形函数[3,4,5]。

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3.1 渠道原型

本文以白川水电站引水Ⅰ段, 底宽4.2m, 边坡1:1.25, 渠深7.2m梯形明渠, 为研究对象, 其渠道原型, 如图1所示, 图中尺寸以cm计。

3.2 有限元模型

本文以白川水电站引水Ⅰ段明渠为研究对象, 其有限元模型, 如图2所示, 引水明渠渠基土质, 渗透系数见表1。

3.3 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参数

有限元模型是在原渠道基础上的简化, 基础从底板向下取5m。边界条件中, 假定渠道在满流的情况下, 其初始的渗流水头的最大值 (Initial pressure) =7MPa, 通过非线性荷载将其施加于渠坡两侧上。

防渗计算中不仅与土质的渗流系数k有关, 而且与PE土工膜的相关参数有关。其中PE土工膜材料参数见表2。

3.4 渠道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本文对未设置防渗层 (C25钢筋混凝土引水渠道) , 与设置防渗层 (底部铺设PE土工膜引水渠道) 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3.4.1 两种工况下渗流场分布对比分析

通过两种不同工况下渗流场总水头分布云图3、4可以看出, 未设置防渗层C25钢筋混凝土引水渠道中渠基渗流底部较大并从渠道中心向渠基两侧下渗, 形成了大范围的渗流场, 并且渗流强度呈现底部渗流较大, 两侧渗流较小的规律;但是铺设PE土工膜后渗流明显不存在, 并且渗流总水头明显减小, 并且主要集中在渠道底部, 这是因为渠道在满流情况下虽然PE土工膜减少了渠基渗流, 但是渠基中仍然存在着水重的影响, 进而对底板水头较大。

3.4.2 两种工况下防渗层渠道渗流场总水头等值线局部放大对比分析

通过两种不同工况下渗流场对比分析图5可以看出, 在未铺设防渗措施的引水渠道中渠基渗流底部较大并从渠道中心向渠基两侧下渗, 形成了大范围的渗流场, 且其渗流总水头最大值hmax=8.0MPa;但是铺设PE土工膜后渗流几乎为零, 渠道左岸渗流手头明显减小, 引水渠道渗流总水头最大值hmax=6.75MPa, 存在于引水渠道一小部分区域, 这说明铺设PE膜不仅可以减少引水渠道渠床渗流, 而且缓解了渠基两侧水压力对引水渠道面板的水头, 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4 结论

1) 引水渠道未铺设防渗措施的渠道中渠基渗流底部较大并从渠道中心向渠基两侧下渗, 形成了大范围的渗流场, 并且渗流强度呈现底部渗流较大, 两侧渗流较小的规律。

2) 铺设PE土工膜后渗流明显不存在, 这说明渠道防渗在节水灌溉工程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 未设置防渗层引水明渠渗流总水头最大值hmax=8.0MPa;铺设PE膜铺引水渠道渗流总水头最大值hmax=6.75MPa, 设PE膜不仅可以减少引水渠道渠床渗流, 而且缓解了渠基两侧水压力对引水渠道面板的水头, 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白川水电站位于永靖县西和镇白家川的湟水河干流上, 是《甘肃省湟水河下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意见》中规划的第六座电站, 利用引水式开发方案设计, 主要建筑物由枢纽、引水系统、厂区3部分组成, 但在设计中引水明渠面板由于未设计渗水通道, 使得地表水、地下水、内水无法外渗,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面板两侧水压力不均使得多块面板存在鼓胀、断裂、背部掏空等现象。通过结合相关规范, 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DINA提出了通过在引水明渠底部设置防渗层, 减少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 对引水面板设计缺陷问题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在引水明渠底部设置防渗层后, 渠道渗漏量显著减小, 渠道面板受力明显减少, 为工程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引水明渠,PE土工膜,数值模拟

参考文献

[1]刘美山, 杨建, 葛文辉, 张正宇.锦屏二级水电站2~#引水隧洞爆破治理岩饱试验研究[J].工程爆破, 2011 (2) .

[2]刘学明.水电站引水隧洞衬砌与灌浆施工[J].科技资讯, 2011 (17) .

上一篇:专家介绍下一篇:知识产权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