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分组

2024-06-26

班级分组(精选五篇)

班级分组 篇1

一、班级分组管理的具体操作模式

1. 对全班进行分组

考虑到将来要在各方面进行竞争的公平性, 在各小组的男女生比例、学习成绩差异、纪律表现优劣、性格的内外向、文艺体育特长、城乡学生、是否住校生等方面进行反复推敲, 力求均衡, 根据班级的人数可分为6~9个组。

2. 组长的确定

组长的确定可以实行投票的方式, 由小组成员推选出他们认为比较优秀的同学来担当组长。这样推选出的组长一般责任心较强, 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我们班实行的是轮流制,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有很多时候很多学生都很胆小、退缩,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也可以领导其他同学, 也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点。通过担当小组长使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闪光之处, 增强了自信心。

3. 小组的职责和管理

各小组内部互相合作, 完成本小组所负责的任务。比如管好本班卫生、纪律、出操情况、宿舍文明、班级文明、文艺活动等。小组实行积分制, 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由于小组积分是由每个学生争取得来的, 而且可以随时奖分或减分, 小组积分每天都属于动态累计状态, 这给每个小组及成员提出挑战, 增强了学生成长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 同时也让每位同学感受到来自小组之间竞争的乐趣。

组与组之间相互监督开展竞赛, 每周小结, 积分高者为优胜组, 优胜组可得到精神和物质奖励。各小组的积分实行每周一评, 并评选出每周的“星级组”。总结时, 各管辖组长公布他所管辖的组的积分, 对该组的得分、扣分情况作简单的说明, 公布各个组员的个人积分, 对一周内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班主任再作适当的补充、积极的反馈并分发奖品。这样, 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班级分组管理的优点

班级分组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班主任和少数班委管理班级的格局, 使得班级的每位成员都成为管理者, 真正关注了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班级分组管理以人为本,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前进方向。

对班级进行分组管理可以加强对学生个体的管理, 因为划分小组后, 小组与小组之间有了比较与竞争, 每一位学生的上进心被激发出来, 都会力争为自己所在的管理小组做出最好的表现。同时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如果想确保学生在一项任务上合作, 就必须创造一种环境, 让学生觉得想要成功就需要彼此努力, 这就叫做积极的相互依赖, 这也是把小组活动转化成真正的合作管理的基本特征。班级的分组管理恰恰实现了这一点。

同时班级分组管理也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带来了方便, 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效率。班主任可以抓大放小, 实行组长负责制, 组长对本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工作全面负责。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抓组长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 在同学之间起一个连接作用, 这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既减轻了班主任的事务性工作压力, 使班主任从烦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任课老师来说, 好的纪律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如何让学生遵守纪律, 专心听课, 很多老师感到棘手。对于问题学生, 任课老师更是一筹莫展。分组管理模式实行积分的奖惩, 涉及到小组的集体荣誉, 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点, 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利用积分管理课堂纪律, 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不失为一条良策。

分组管理,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意识,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提高了班级的整体学习工作效率,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团体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素质, 为将来走向社会, 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人创造了条件。

三、班级分组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在班级分组中, 小组量化评比的具体操作是很关键的一环, 也是班主任最担心的、最棘手的问题。评分细则过于精细则不利于操作, 太泛了又起不到量化管理的效果, 因此成为班级分组管理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是否恰当是分组管理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这就需要老师多征求学生的意见, 根据大多学生的意见来作出决定, 以使规则的制定尽量现实可行。

第二个问题是能否持久的问题。任何东西都贵在坚持, 这是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真理, 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很多年轻的班主任刚开始工作充满热情, 激情洋溢, 积极地投入班级工作, 采取许多新的方法, 做出许多大胆的设想。但时间一长, 倦怠情绪就会逐渐增加, 热情也就会慢慢消失, 班级管理也就放松了, 从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要想班级分组管理取得好的效果, 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效果明显时坚持, 效果不明显、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要坚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成功的基础。

第三就是计分的客观性。小组划分之初, 同小组内成员都还不是很熟, 因此对各位学生的累计分数都会计算得比较客观公正。但一旦学生之间混熟了之后, 有的同学碍于面子, 对其他同学的一些扣分行为就会视而不见。要好的同学加分多扣分少, 不好的同学则相反, 这使班级分组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 我们班实行的是小组之间交叉管理制。即一小组管理二小组, 二小组管理三小组, 如此循环, 每个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己组的积分记载好, 每天与管辖组长核分一次, 这样, 一周下来, 所积的分数就不会有很大的差异, 有效地避免了各小组之间因积分不准确而造成的矛盾, 也避免了小组内计分的不公正, 效果良好。

班级分组奖惩制度 篇2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激情,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在2015年学业水平测和2016年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我们的理想,现制定班级分组奖惩制度,请同学们遵守执行。

各小组成员及口号(每组第一人为组长): 青云组:团结 自信 稳中求进

程海 许波 张宇 韩功求 孙杰 王欢云 沈国东 许悦 挑战组:勇于挑战

许众欢 谢银飞 杨柳 胡海华 戈沪虹 李根 隐龙组:稳

汪建伟 关俊 关朝武 张威 王健 武建靠 宇东升 李志伟 踏云组:团结一致

陈玲玲 汪秀兰 张陈 谢强 李渭远 徐刚 破晓组:能干事

孙成海 司成雁 李伟 钟欢欢 曹海荣 高起 力量组:团结一致 遵守纪律

陈雨晴 任雅倩 计涵 郑志伟 杨磊 谢北松 司鹏程 崛起组:团结同学 大方 阳光 激情四射 独一无二 张合 高彪 贺艳

加分规则:

1、主动回答问题正确加2分,错误加1分(不能抢答,需举手)

2、被点名回答问题正确加2分,错误不加分也不扣分

3、为班级做不属于该组义务且对班级有益的事加2分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加2分/次

5、积极参加活动为班级获奖加5分,为学校获奖加10分。

6、举报他组成员违规行为加1分/次

减分规则:

1、迟到减1分/人次(参加体育训练的同学当天晚自习迟到30分钟内不计)

2、在教室内吃零食减1分,屡教不改减2分

3、上课或自习吵闹喧哗减1分/次

4、课间操和国旗下讲话没参加且未请假的减1分,/次

5、打架斗殴、上网依情节减5分、10分、15分

6、未及时完成作业减1分/次

7、上课故意起哄减1分/次

补充说明:

1、自习时间,因讨论问题声音过大,影响班级秩序,值日组长应及时提醒,若提醒无效或再次出现此问题以喧哗吵闹论处。

2、班级内不论打架无论真假皆以打架斗殴论处,不可在班级内追逐打闹。

3、受罚组自行安排卫生值日成员,若没有及时到岗,需在大课间罚跑,男生四圈,女生三圈。(屡次不到可累计)

4、各组轮流计分,由组长安排成员轮值。每周评比一次,组员平均分最低的接受卫生值日惩罚。

5、课前3分钟也属于监管时间段。

6、零食主要为瓜子、小包装食品,早餐可例外,但包装袋一定要及时放入垃圾桶。

浅谈班级分组学习活动 篇3

一、活动准备

教师首先要对班级学生素质情况有所了解。诸如性格方面:包括兴趣爱好、活泼程度、是否热心帮助他人等。能力方面:包括语言表达、组织与管理以及交流合作程度等。一个教师刚刚任教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通过一段时间(2-4周)耐心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我的做法有指导学生写自我介绍,召开学生座谈会或个别谈心,进行问卷调查或家访等。平日的教学活动中自己要留心观察,与班科任老师交流学生状况等。

二、具体实施

(一)合理分组

首先确定小组长,这是分组的关键。小组长的人选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交流能力,在前面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不难选出,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民主选举进行。小组长的人数即班级分组的组数,以50人为例,小组人数以8人为宜。小组设组长和记录员。

再次是确定组员。一种办法是教师组织安排,即由教师按学生个体的成绩及大体素质等分组,做到各活动小组之间整体水平相当,小组内组员的素质互补。另一种办法是学生的自主选人,即让各小组长按一定顺序在班上一个一个地公开召集“自然”形成。也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确定组员。组员的人数6/8左右为宜,组与组之间人数大体相等,视实际情况适当加以调配。一段时间活动之后,教师还要根据活动的情况进行整体或局部的调整。总之,分组既不是班级的纯自然分组,也不是学生的随意组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分组。

(二)组织活动

首先必须对各小组组长培训。可以利用课外兴趣活动培训骨干,说明相关的活动规章制度,组员的角色分工。组长--组织本组讨论,鼓励人人参与,避免个别人的“言语霸权”;副组长--负责纪律,注意安全并提醒本组组员讨论时声音不要过高,以免影响交流;记录员--人人都是记录员,一个人发言时,其他组员均需作适当记录;汇报员--负责汇报本组的的讨论结果,要求汇报时注重概括、精炼。这里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在教师的活动计划中,每一小组至少要有一名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以学困生为主,可以随活动内容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主要被用来检查小组活动的效果。

再次要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包括教具与学具等,使活动得到保证。其中内容的确定是活动的重点。

班级分组活动解决问题是相对于独立解决问题而言的。选择的内容不宜过于简单或要求过高,如一些概念题、判断题、竞赛题等,应选择基础和中等难度题为主,适当穿插部分兴趣题。有些题需要分类讨论,解答具有较多的层次性,应该提倡引入班级分组活动解决的开放题。时间可以是半小时,一小时。长的可以是一天或一星期等,不一定按课而论。活动地点可以室内或室外,也可在校外进行。

(三)检查效果

1、汇报员在黑板上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必要时组员适当补充。或者组与组之间循环检查,即每组抽出一半到其他组开展检查活动。检查后的情况,组长及时向老师汇报。

2、保证每个学生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活动后各人应写出单独的活动报告,包括解题的过程,方法的小结,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收集整理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每个学生的活动报告最后统一交给老师。

3、增强同学间的竞争意识,可由教师设置相关问题,让全体学生练习。

4、组织实施班级分组活动时,要树立学困生优先的意识,特别要考虑到学困生的身心感受。以这些人作为调查对象,可让他们作为汇报员将问题的解答向全班同学展示,也可由老师或其他组的组员直接抽查他们的理解情况,还应当让他们谈谈内心的体会:快乐与收获、失误与进步、同学或老师中印象最深刻的话、自己的建议等。在活动中帮助他们寻找立足点和突破点,促使他们全面提高。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是在研究学生的“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给人们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作为一个学生来说,他们各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特定的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立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身的“再创造”活动,将新知识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一种有效的知识。显然教师教的思路方法毕竟有限,而从学生的班级分组活动也能学到不少经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互相取长补短。 ·

(二)班级分组活动要保持活动的连续性、渐进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负有教学改革的责任,首先要具有信心,必须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备好相应的教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矫正活动的偏差,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的领导方式既不放任也不专制,应借助规则来建立稳定的秩序。活动的决策、程序和方式都由教师和班集体的核心成员共同讨论决定。课堂上出现的吵闹应视学生的思维表达欲望、参与交流的愿望、情感的外露、课程问题、教师或个别学生的原因、偶发事件和纪律问题等进行处理。

班级分组 篇4

一、分组管理、合作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将班级分成六个小组, 每个小组由七名同学组成, 各小组成员按照学生综合素质梯级合理搭配, 并由班委讨论, 公平分配。小组间学习、纪律、卫生, 活动、安全等方面全面开展竞赛考核, 每天将小组的各项考核情况详细记录, 并在公布栏内公布, 每半月汇总一次, 对排名第一的小组颁发荣誉证书, 并颁发流动红旗。

在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的同时, 小组的大班长由小组成员进行选取, 然后选取两个小组长, 大组长负责两个小组长的学习、纪律、卫生, 活动、安全等, 两个小组长负责自己的每组的两个成员的学习、纪律、卫生, 活动、安全等, 建立小组内的组织层, 设立组长、小组长、成员, 各个人选由小组成员民主推选。为了避免小组的考核积分有不公平、不合理的不良现象, 由每组从组员中选出两名值日生轮流值日, 负责全班各项考核的记录和统计工作。

分组管理后,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全班的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了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 组长变成了组内的班长, 组长为全组服务, 组员为全组争光。特别是每个小组, 对自己帮扶的那两个成员是尽全力去帮助, 特别是在学习上原来比较差的成员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班级的各项要求变成了组内同学的自觉要求。班级出现了自动反思, 组长主动找组员交流, 组员主动承认错误的现象。例如各组主动根据自觉小组的特点把自己小组命名为“激励组”、“拼搏组”、“勤奋组”、“奋斗组”等, “激励组”还制定了本组的“八荣八耻”:以热爱本组为荣, 以危害本组为耻;以服务组员为荣, 以背离组员为耻;以积极发言为荣, 以默不作声为耻;以勤奋学习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不闻不问为耻;以拾金不昧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以勇夺第一为荣, 以甘于落后为耻。

二、分组管理、合作探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重视, 都有争当先进的欲望, 由于小组积分是由每个学生争取得来的, 而且可以随时加分或减分, 小组积分每天都属于动态累计状态, 这给每一个小组及成员都提出挑战。而且考核是全面考核, 组员的任何表现都关系整个小组, 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和发展性, 也让同学们感受到来自小组之间竞争的乐趣。

具体的考核办法是, 把考核小组情况分为五块: (一) 学习情况考核, 包括两大块: (1) 课堂情况, 由任课老师负责评分, 我们把小组名单发给任课老师, 老师根据本组在课堂的表现情况给予小组评分, 每组成员都希望得到老师关注和重视, 都有争当先进的欲望, 这样增强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2) 课后情况, 包括专业完成、月考、期中、期末学习考核。 (二) 守纪情况考核。 (三) 卫生情况考核, 包括两大块: (1) 平时卫生情况考核; (2) 大扫除卫生考核。 (四) 活动情况考核。 (五) 安全情况考核。学习情况由任课老师填写;守纪情况值日生或纪律委员或班主任通报后由值日生填写, 卫生情况由劳动委员将卫生情况汇报给值日生填写;活动情况:由体委、学习委向值日生说明填写;安全情况由安全委员向值日生说明情况填写。各小组的积分实行每周一评, 对该组的得分、扣分情况作简单的说明。为了提高本组的得分, 大组长会对自己的负责的两个小组长提出要求, 小组长会抓好自己负责的两个成员, 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分组管理、合作探究, 激发学生的成功欲。

在传统教学中, 能力强的学生易产生骄傲情绪, 自以为是, 轻视能力弱的学生, 在课堂中抢着答, 不听别人意见;学困生想到自己基础差, 就觉得抬不起头来, 在课堂上怕发言, 怕引起别人的讥笑。这就导致学困生羞于向优生请教, 优生不屑帮助学困生, 生生之间不融洽的现象。要改善生生之间的关系, 就必须建构新型的生生关系。在此条件下, 1.2.2分组管理合作探究的模式运用而生。首先, 在同一小组中学生要学会尊重。当同学发言时, 耐心听, 虚心学习;当发言同学想不起来时, 学会耐心等待, 不忙着站起来说:“我来, 我来!”给他想的时间, 给他说的勇气。其次, 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组际间交流, 加强学生间的凝聚力。每个学生都为力求小组成功, 愿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 优生乐于主动帮助别人, 学困生愿意接受或主动寻求帮助。学生间互爱、互勉、互助蔚然成风, 生生间的关系真正由等级性、歧视性转为平等性、合作性, 形成了平等、合作、竞争的氛围。学困生有了学习的欲望, 组长为了使本组在竞争中取得好的成绩, 就有教会本组学困生的欲望, 在组长的帮助下学困生的成绩很大提高, 组长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使本组整体强化,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欲。

自实施了“分组管理、合作探究”的管理模式后, 班级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特别是学困生能积极发言了, 优生能主动帮助那些学困生, 班级的常规管理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陈良民.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7, (12) .

班级分组心得体会 篇5

这学期我们学校正在搞课堂教学改革,身为初2015级5班的班主任在我面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班上分成8个学习小组,经过几周的时间的操作终于完成了班级的分组。下面是我在分组过程当中的一些体会:

建组原则:以自愿为主,兼顾均衡、男女生混编、适当调整的原则。学生参加哪个小组,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再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达到“均衡”。这里应当注意: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不要编在同一小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小组活动;后进生编入对他持中间态度的小组,当然也可编入对他欢迎的小组,但此时可能使其产生依赖思想。

小组人数: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七人为宜,多数人认为六人小组合适。为什么?首先,它已达到一定的量,因为小组的规模大些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的量也就相当大些。但并非越大越好,人数过多,就会使有些学生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因而这种量应当是有限度的。

选择小组长: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为使小组长这一正式角色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使之既是小组的形式核心,又是小组的实质核心。因此,选择小组长时就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学习小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他们应当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选择小组长时应避免采用教师指定的方式,应当真正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在选择之前,教师可以公布挑选组长的标准。由于有自愿建组作前提,组长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选出的组长较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开始时培养小组长们的领导和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活动时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时对那些起不到作用和学生不满意的小组长进行了更换。过了三四个星期后,小组长培养得差不多了,我就把重点转向“特困生”,平时上课纪律、课堂练习直至实践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之间倡导竞争,让学生比着学,乐中学。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我觉得分组教学的好处在:

一、让优生辅导差生可解我人手不足之忧,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可把优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学得更全面。俗话说得好,要想倒给别人半桶水,自己就得有满桶水,这样就可让优生学得更全面,更透彻。

三、可以鞭策更多后进生奋力追赶。因为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谁想让自己组总是落在后面呢?再者如果落在后面了,小组长肯定会督促后进生的。到目前为止,从纪律、卫生、学习成绩、合作意识等方面来看,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效果比较明显。

上一篇:种植价值下一篇: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