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学习

2024-06-27

分组学习(精选十篇)

分组学习 篇1

关键词:分组学习,教育教学观念,问题

0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的开展,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合理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领域已经广为关注,许多教师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利用“公开课”、“观摩课”的形式加以推广并肯定。这种教学形式的改变会在教育领域内引起哪些变化呢?又有哪些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呢?

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教学组织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而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时至今日,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但随着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发达国家开始走入后工业化或信息社会时,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班级授课制教学效率高,易于管理,便于操作,但它也有难于克服的弊端:机械呆板的整齐划一性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人际互动,丧失了教学的集体性。也就是说班级授课优于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教学,但却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发挥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增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功能,缺乏对学生“如何学”的关注,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老师成了一个辛苦工作的“搬运工”,知识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

我们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所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落实到“人”上,而不应落实到“知识”上,即关注焦点应在“学生”这个点上,让学生“怎样学”才能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分组学习”这种教学形式得到了特别关注,不但说明了广大教师对传统教学的思考与反省,也反映出教师在企盼着、探索着一种比较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观的课堂组织形式。“分组学习”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发了对教育教学中许多问题的反思。

1教师对“分组学习”的不同看法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的分组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学生既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相互的看法与思路。这样,不仅是老师在调动学生,学生的思路与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也在调动着老师,特别是学生之间也在互相调动。他们既要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也要反驳或倾听其他人的观点,这样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

反对者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不适合中国的教育实情,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的学校。因为分组学习主要以学生的活动讨论为主,占用时间很多,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讨论是在一定的知识量的基础上进行,或者是要提前预习,在较好地掌握学习材料的前提下开展,并且要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这种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既要了解教学内容与所教的学生,又要有设计课程和随机调控的能力,民主的作风和收放有度的组织才能。而实际上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尤其边远贫穷地区)底子薄,水平不高,所以很难胜任,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很难对一门学科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基本的认识。

2实施“分组学习”的前提条件

同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泾渭分明的看法,实际上反映出广大教师头脑中存在的两种教学观念。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分组学习”首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越少疑问,进行实践参与。

2.1在课堂教学中,要认识到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给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在教学中是个协调人,其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的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有思想感情能创造价值的能动的人,是享有法律规定的多项权利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

2.2师生之间应是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只不过这个“交往”被限定在特定的“教学”这个情境中。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他们可以交流知识与技能,也可以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同时要认识到学生之间有着差异性,教师要尊重这些差异性,不拘泥固守,应拓展思维,因材施教,使每个个体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潜力。

2.3以往的教学评价,仅限于被可操作易于量化的部分,分数成了甄别选拨一切的唯一标准。所以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更多的应看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摒弃终结性的评价,而用过程性评价来促成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最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分组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学习小组的划分,尽可能以异质小组为主,而且还要经常变动,不要过分注重形式而忘记了它所透射出的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理念的支持,“学习小组”将最终会走向消亡。

3.2教师做为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非常重要,要及时恰当的使用这一角色促使学生全员互动,要给予学生足够充分讨论时间,学生发言时要切忌由一个小组成员说、写而形成“明星效应”,其他人什么都不讲或做其他事,出现“免费搭车”现象。

3.3在小组学习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显示出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学习过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学习的方法,从而学得知识。

3.4课堂一定要从活动中开始,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会有所感悟与领会,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培养和体现出平等参与、合作互助的意识,也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各种能力才会提升出来。课堂中一定要有教师的总结,而且总结应简明扼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努力找出适合当地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将参与式教学与新课改中的活动课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分组讨论学习心得 篇2

——如何加强团干队伍的建设

加强和改进团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团组织基层基础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弘扬团的优良传统,培养一支思想成熟、勤勉敬业、开拓进取、自觉奉献的团干部队伍是团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本组于十月三十日在教学楼D419开展了关于如何加强团干队伍的建设的活动主题。期间我们针对“如何做好团支部工作”这一课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内容主要有:

1、如何加强自身学习与引导青年进步相结合2、怎样正面引导、加强教育,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

3、以人为本,真抓实干,怎样加强团支部队伍建设

4、团组织怎样开展工作要有新意

5、团组织怎样开展各项工作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党政的支持和重视

6、怎样做好团的工作以广大团员青年服务的责任心相结合7、怎样做好团总(支)部建设与下层组织的交流

8、怎样做好团的工作以强化团组织的号召力。经过十分钟的分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派代表谈论如何加强团干队伍的建设。团员青年是我们完成各项目标管理任务的主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作用,挖掘其潜力。这就是要求作为青年组织的团支部。要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更好的服务于党政工作,准确把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主动地有创造性地灵活开展各项工作,使团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所以,讨论结果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团

分组学习初探 篇3

一、数学分组的一些基本原则

(1)公平原则。分组的首要原则是公平。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成人感的意识很强,对公平更是敏感。教师一个不经意地做法,如果被学生认为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那么学生就不会打心眼里信服教师,以后教师的各项工作就很难推进了。那么怎样分组才能做到公平呢?所谓的公平是相对的。我的做法是首先从班里挑选出数学程度最优秀而且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的学生若干名,他们是用来做数学小组长的,也就是我所说的“小老师”。而后再把剩余的学生按数学成绩分成五大块,组长当中成绩最差的最先从五大块中各挑一位学生做自己的组员。照这样的方法进行,程度最优秀的组长最后挑选组员。每个小组保证有六个人,因为人数太少在合作交流上有些片面,同时合作不充分竞争也乏力。人数太多的情况下又不便于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与竞争。

(2)合作的原则。合作学习只要在教师的指导和组长的协调之下,是完全可以有序展开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能力,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教师和组长应当明确每一成员的具体分工,同时还要让每一个组员有集体意识,把小组的成败看作是大家的荣辱。在小组的活动中,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每个组员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组争取荣誉。只有这样,数学小组才有凝聚力。只有这样,每一个组员在为本组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才会各尽其力、相互帮助。

(3)竞争的原则。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人在适度的竞争环境下,他的想象力、运算推理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比单独一个人高出许多。数学小组内和小组之间必须得有竞争机制。如果小组内缺少了竞争,小组成员就缺少了前进的动力,组长就会没有了上升的压力;如果小组之间缺少了竞争,那么这个小组的整体实力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组员有所提高,为了保证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有所提升,就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顺利实现班集体的数学水平整体提升。

二、在分组活动中的具体的措施及做法

(1)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成员间主要是通力合作,当然也不能缺少竞争。分组完成之后,首先教师得明确组长的权利与任务。我首先规定了组长必须履行的事项。①解答本小组成员学习中遇见的各种困难。②检查小组成员的作业,如有错误责令其改正。③每天布置两道预习作业和复习作业,组长并负责批改与解答。作为一项补充,我还鼓励各个组长还可以再添加我规定以外的方法,只要能有效提高本组成员的成绩,且合情合理都可以运用。这一项补充规定是很必要的,有时候学生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为了防止组长只顾自己发号施令而不求上进,专门规定组长不是终身制的。如果本小组的某位成员在考试中名列小组第一,那他就是新的数学组长。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分组学习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比如在讲解“中点四边形”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让各组长带领其五位成员共同探究。具体做法是,让组长做好明确分工,每人作一个图。它们分别是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画完之后,让每个成员公布自己的结论,而后进一步讨论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谁决定以及怎么决定。通过充分的合作探究,大部分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之下,都发现了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由原四边形对角线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所共同决定的。这样的合作探究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直接讲授出来所无法相比的。

(2)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分组后的小组间主要是竞争,当然有些时候也少不了必要的合作。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了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后,我发现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太好。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我在这些小组间举行了一次运算大赛。首先我给全班同学找了三十道难易程度相近的计算题,然后让每一个小组的组员从中挑选六道作为比赛试题。试题出好之后,小组间相互交换,谁出的题谁改,改错题者要倒扣自己的得分。改完之后再算一算每个小组的得分,得分最高的前三名分别被授予金牌小组、银牌小组和铜牌小组。这项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初中生都喜欢争强好胜,教师把握住这一特征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就能让学生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许多学生不会复习,其具体表现就是漫无目的地看书和做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出一套试题,并且规定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数量。并对试题的难易程度,也做了相应的要求。出完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换。出题者负责改,无论是出错题或是改错题,为了表达歉意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请做题人的客。作题人如果幸运地做到了考试题,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向出题者表达谢意。最后还要评出最佳出题手,就是那位命中考试题数量最多的同学。这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哪个同学不想在老师和同学跟前显示自己能力证明自己的水平呢?于是他们要不断地找题,因为是要出一张试卷。而后要把这些题做出来,因为他还要负责批改。并且还要认真筛选,因为试题的难易度有要求。这项活动既增加了复习备考的趣味性,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合作学习的分组初探 篇4

我镇自2010年4月实施新课改,经过探索,很多教师都认识到这样一点:课改成败的关键在小组建设。经过反复研讨,最终确定把小组建设作为2011年全镇课改工作的阶段目标。经过一学期的探索,我对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分组有了一些体会。

一、异质分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基本原则

所谓异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按能力、性别、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等混合编组,在小组成员间形成最大限度的差异。异质分组是合作学习中分组的一个重要原则,其理由如下:

◆在一个异质学习小组中学生会从活动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

◆由于异质小组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妥协、整合,学生的学习品质会有所改变,他们会在实践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勤奋学习的学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行为楷模,成了同伴学习的榜样。

◆假如学生总是喜欢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学习,就难免会变得行为散漫,而异质分组的方式则有益于学生纪律的改观。

◆有助于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低水平的学生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合作学习的事实中,教师应给学生解释异质分组的含义,应该告诉学生异质分组的好处,从而让他们自觉的服从分组。

二、分组的方法

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究竟采用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一般来说,让学生自己选小组成员的话,他们偏向于同质分组,因为异质小组常常会使他们产生“话不投机”、“棋无对手”之感。

1、小组的规模。

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小组的规模多大为宜?北大的陈向明教授借用美国学者罗杰斯得研究做了有趣的说明,即小组的规模与组员参与小组活动的程度呈现如下对应关系:

◆3-6人:每个人都说话;

◆7-10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话,安静一些的人说的少些,有一两个人可能一点都不说;

◆11-18人:5-6个人说的特别多,3-4人有时加入进来;

◆19-30人:3-4人独占了所有时间;

◆30人以上:几乎没有人说话。

可见,在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上,一个基本的规则应该是“少胜于多”。两人配对,三人结伴,四人小组,是比较好的办法。同时,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还取决于课的具体目标、学生的年龄、学生在小组中活动的经验、合作学习的时间等因素。

2、小组的维持时间。

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合作学习小组究竟应该多长时间后才能解散重组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予以考虑:首先,教师应该考虑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优质学习小组至少应该持续一年以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积极互赖;良好学习小组可以维持一学期,也可限于完成某一完整任务、单元和章节;一般学习小组可以至持续几分钟乃至一堂课。其次,把重建学习小组的目的建立在更广泛、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人际技能或小组技能的基础之上。当我们把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分成异质小组且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之后,许多教师往往不舍得把小组重新解散进行新的异质分组,这是一种不好的做法,因为这容易形成小团体。定期对学习小组进行变更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合作学习实施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我们通过变更吓阻,学生可以学会和更多的同伴一起学习,得到学习如何和新同伴合作学习的机会,可以更多的了解班级、了解班级同学,体会到合作的益处。

3、分组的实际操作。

把全班学生分成异质小组的的一个基本方法,是拿着全班学生的名册按照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把学生分布到各个组中。例如,按照学生的学业成绩分组,我们可以把全班成绩最好的学生、成绩最差的学生和两个成绩中等的学生分在第一小组,而第二小组则由第2名,倒数第2名和两个中等生组成。以此类推。接着我们要看一看在已分好的组内值得我们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什么,如性别问题,如果四个孩子都是男孩,那就该对小组成员进行微调,并且尽可能把各组的男女生数搭配均匀。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基础 篇5

在以往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用就近分组、就近合作的原则,或是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人一组,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一,这样分组,随意性太强,学生会找和自己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学习交流,对自己的语言发展帮助不大;第二,这样分组,造成各个小组间层次差异较大,好学生和好学生一组,中等生和中等生一组,学习较弱的学生自然被“暴露”在一边,无人问津。长此以往,班内的学习差距越拉越大。

基于以上原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是这样分组的:现在以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一班为研究对象,本班共有学生34人,分成8个小组,其中有6组是4人,有2组是5人。第一步,选组长。我把班内英语学习成绩最好的8个学生任命为各组的组长;第二步,组长挑选组员。从第一组开始,组长依次挑选一名组员,第一轮完成后,再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直到全班学生被全部挑选完毕为止。但要注意,经过1个月的学习后,要重新分组。这样分组的优势是:基本符合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避免了好同学“扎堆”,学习较弱的学生被冷落在一旁的局面。对于全班学生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增加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因为,在这样分组之前,可能很多学生的交流面总是集中在他周围的几个人身上,而现在他要面对的同学可能是他以前从未面对的。对于组中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增加了更多的向好学生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案例二:合作学习,教师组织是关键

分组学习方法应用探讨 篇6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产生和理论基础

所谓的分组合作学习,其实是一种将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各小组组员间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相关的讨论,最终以小组取得成绩来进行评价奖励的特殊教学模式。其主张认为真正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课堂,教师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之间展开相互交流,在这过程中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一直受到广大教育专家和教师的关注,目前已经逐渐构成了一个较为健全的教学模式,也带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式。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同伴群体间的资源,在“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利益合作体中,学生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角色等方面的相互依赖,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第一点是明确合作要求。开始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合作的具体要求,要着重强调他们只能和同组的成员进行交流,谈论内容也只能围绕着针对的问题,作为组内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友好,互相尊重,做好讨论者的角色,在讨论期间向组员寻求帮助或者为他人解决问题,从而保证组员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晰地了解内容,先进组员积极去鼓励后进组员共同参与小组讨论,每一位组员认真倾听其他组员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组员间的沟通。只要在课堂中分组合作学习时能够贯彻以上合作要求,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反应。

第二点是分组结构。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合作的效果会由小组的结构方式和组员的参与积极性直接决定。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主要有19种不同的分组结构,虽然分组结构的形式多样,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由于小学生易激动和活跃的特点,还不能采用过多的分组结构形式,也要注意不要经常改变学生已经熟悉了的合作结构,以免影响上课的课堂秩序。并且经过研究发明,分组合作模式采用两人或者四人分组形式,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也容易在课堂实施。

第三点是实行奖励机制。分组合作学习为了落实每个组员的分工和责任,把小组内全部成员间的成绩之和作为班级小组评价的主要标准,而且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调动他们的参与度,教师还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喜好,推行相应的奖励方式。

第四点是确定合适目标。美国有关机构在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中发现,在不同的教学时间中安排引入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在利用合作学习的时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合作目标,最好能够依据具体情况来改变分组结构,更加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五点是合理的组员构成。在一般情况下,两人一组的合作学习可以按照“优等生加绩差生”“中等生加中等生”或的组合形式;四人一组就稍微复杂些,假如是一横排的话,则可以安排中间坐上绩差生和绩优生坐,旁边坐上中等生,假如是前后的话,则可以是两个前排中等生分别加上后排的绩差生和绩优生组成一个四人组进行讨论。

三、分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法

1、分组合作学习既要重内容又要重形式。不管哪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分组合作学习也一样,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却忽略了其在教学内容上的学习。虽然分组合作学习开展起来的效果很不错,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教师在使用它帮助教学的时候要将其与学习内容有效结合,可以选择那些经过个人独立思考和阅读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可以采取传统的自学或者全班性的回答即可。而对于那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就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进行。

2、教师要组织、指导和激励分组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需要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参与下才能得到保证。教师在开展分组合作学习的最初,需要让学生准备好分组学习的工作;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他们,去倾听小组的讨论,参与到他们之中,并且关键时刻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讨论的时候遇到瓶颈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启发来疏通学生的思路。小组代表汇报了本组的讨论结果后,教师应该对其得出的结果及时地评价和奖励,不仅要评价组内的个别成员,还得评价整体的组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开展讨论的激情,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总而言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得分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更有序地发展下去。

3、明确角色分工,形成强烈的角色依赖。在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完成分组的任务,开展分组学习,每一个小组就需要确定和分工角色。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创建好合作讨论的小组,在小组成员的选择上,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等非智力因素,从而创建合理科学的分组。其次,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做到每个成员都有任务,而且最好是实行轮换制度,在不同的讨论中调换组员的任务,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来。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后,每个学生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可以说,分组合作学习不仅在形式上提高了全班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可能性,还提高了学生互相合作的参与性和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一次成功的分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在教师对分组的精心安排下,在合作学习的精心组织下,在全组人员的合力配合下,以及在合作过程的精心处理下等方面共同努力下实现的。笔者相信,只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真正用心,花心去钻研分组合作学习,相信一定会让其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展异彩!

让分组学习扮靓学生课堂 篇7

一、构建学习小组, 设置合作环节

构建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构建的合作小组要精练, 可操作性强, 凝聚力大。要重点做到如下几点:首先, 人数结构方面, 以前后两桌四个人为一组最好。一旦在课堂上需要小组合作时, 前面的两位学生向后一转, 合作就能启动, 立即进入运作状态, 方便灵巧省时间。其次, 认知结构要合理, 一个小组中的四个人, 要按照一个优等生, 一个差等生, 两个中等生的比例, 这样的小组容易齐头并进, 互帮互助。第三要讲究情感结构, 小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对各组的组长要指定好, 组长和组员之间要互相悦纳, 自由搭配, 双向选择, 没有融洽的情感, 小组的凝聚力就不够融洽, 合作学习的效能也不会提高, 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也不理想。

二、拓展创新, 创设情境, 促进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 要让学生把获取知识不再看成一件愁眉苦脸的事。教师要放开手, 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让他们畅所欲言, 在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自由翱翔。首先要关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不要高高在上, 时刻以权威者和监督者的面孔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板起脸孔, 不可领教。相反, 应该用一个普通的身份, 当成学生的朋友, 自然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跟学生一块儿交流, 或点拨、或启发、或纠正、或表扬、或鼓励, 要充满亲和力, 让学生的恐惧感消除的无影无踪。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展示的机会, 激励学生奋发图强, 斗志昂扬,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除此之外, 要注重学习气氛的营造, 尽量民主、自由、和谐, 有激励、有创新, 敢于标新立异, 大胆探索。要让学生不要怕犯错误, 鼓励他们另辟蹊径, 独树一帜, 也要让学生勇敢地面对错误, 失败乃成功之母, 千万不要用过激的语言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明确目标, 留足时间

一个合作学习活动要有的放矢, 明确任务要求, 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 在设置各个环节时, 教师在备课时, 就要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 要做到既充足但又不能浪费。比如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就需要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上课时让学生把这两个三角形通过拼接, 重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一来, 就把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用折半的思想轻而易举地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做打破了教师枯燥地教, 学生被动地学的说教模式, 而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动手操作实践, 既注重过程与方法, 又注重结果的提炼, 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 也为解决问题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师生互动, 提高效率

有价值的合作学习离不开个人的独立学习和个人的独立思考, 然后再进行合作。个人的责任和合作动机是搞好合作学习的两个关键之处。教师应把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做出明确规定,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 要让学生独立思考,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时间, 然后再把想法进行交流, 在讨论中集思广益, 形成小组的意见。另外, 不是说学生忙起来, 自主去学习, 教师就可以清闲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自主合作学习交流的课堂, 要比传统的课堂更费精力, 绝对不是教师闲, 学生忙。时间的安排, 问题的讲解, 还有学生自己的学习、讨论、交流, 往往不少教师感到头疼, 放得开而收不住。教师讲学生听, 用传统的方法能完成进行任务, 要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学就感到时间紧, 浪费了宝贵时间, 不仅任务完不成, 上课也是一团糟。一个问题许多小组重复了好几遍, 难度大的问题没有一个组来回答, 重点的问题要么是提不起, 要么是挖掘不透彻, 教学效果不好, 还没完成任务下课铃就响了, 把学生的参与看成了累赘和走弯路。

优化分组学习效果措施探讨 篇8

1 科学划分小组

学习小组的划分, 是分组学习的基础, 应该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的不同进行综合评价, 依照协调互补的基本原则,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常见的分组形式有以下几种。

1.1 自由分组

由学生自由组合, 形成学习小组, 这种情况下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一直、爱好相投, 感情相融, 更有利于组内进行共同学习。但自由分组也会造成小组内或小组间水平参差不齐, 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也会带来困难, 很难做出代表性的评价。

1.2 同质分组

选择某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划分小组的依据, 将具有相同特质的学生放在同一小组内。通常来说同质分组适合于个别化教学模式, 具有相同特质的学生接受一致的学习任务, 有利于教师开展分层次的教学。但是, 长期同质分组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养成盲目自信的心理, 学习困难的学生会产生过度自卑的心理。

1.3 异质分组

针对同质分组的不足, 教师可以先选择某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划分小组的依据, 将该项性质不同的学生进行混编组成学习小组, 最常见的是按照学生成绩的高低进行分组。这种情况下, 因为每个小组内部都是异质的, 也就造成了整个班级各小组之间的同质性, 这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一方面, 组内异质使得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成为了可能, 有利于小组之内学生之间互相影响, 相互带动, 共同进步, 进一步也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 组间同质又缩小了小组之间的差别, 为班内各个小组之间实现良性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除了划分小组的原则, 小组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小组人数太少, 就不能进行充分的讨论, 难以形成不同看法、观点之间的交流;小组人数太多, 又不能保证人人都有发表看法、观点的机会, 从而使分组学习演变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个人表演。因此, 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最为合适。

2 合理选定组长

只有在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的情况下, 分组学习的目的才能达到。所以合理的选择组长并使其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才能有效实施分组学习。组长的选定可以依据平时课堂的表现由教师选定, 或者可以由组员自行推选, 也可以是学生的自荐。每个组长必须负起整个小组的责任, 合理的对小组进行分配任务。组长的职责就是承上启下, 承上沟通组员与教师, 启下是整个小组的核心。小组中的组长可以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 但是必须是最负责的成员, 能够做到良好协调组员关系, 一视同仁, 保证学生较高的参与热情, 这样才能达到分组学习的良好效果, 所以确定组长并履行职责是有效实行分组学习的前提条件。

3 规范管理小组活动

分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但同时也对传统课堂秩序带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创造力, 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分组学习的效果。首先, 对整个学习小组分配目标具体的学习任务, 积极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励小组活动;合理划分整个任务, 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负责某一项子任务, 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各个子任务之间不能是没有关系完全独立的, 而应该有前后衔接关系, 这样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再次, 学习小组应该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这样小组成员才能够真正进行合作, 进一步培养团队精神。最后, 适当的引入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 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刺激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动力。在实际管理中, 可以采用一些具体措施加强管理效果, 比如 (1) 根据小组成员的成绩进行排名, 而排名会随着每次评价考核成绩变动, 基于压力, 每个人都会认真工作; (2) 为组内每个人的分工制定评分标准, 根据组员表现进行评分, 最后小组得分为每个成员的得分之和, 这样能够加强小组团队意识; (3) 把学习任务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 每组完成第一阶段任务的学习, 就可以尝试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最后可以做最高的第三阶段学习任务, 这样可以使小组学习更具有挑战性, 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小组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 客观评价学习效果

为了使小组成员能够更好的在今后开展分组合作学习, 客观、准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培养竞争意识。评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合作过程和合作结果两个方面。合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团队的凝聚力, 合作成果主要体现在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的评价: (1) 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 学生和其他成员是否合作愉快, 乐于助人, 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2) 与其他人信息沟通的情况, 是否了解其他人的困难, 是否相信他们的观点; (3) 学习过程中的投入, 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否充分, 是否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去表达自己, 倾听他人的观点是否认真, 是否有毅力完成任务; (4) 学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分组学习的成绩评价还应该注意学习小组的成绩不能等同于个人的成绩, 这两个应该是单独评价和奖励。例如可以针对小组评选出最佳团队奖也可以针对个人评选出最佳表现奖。此外, 还要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对小组的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合作过程中, 对个人的评价应该更看重结果。在具体操作时, 教师要灵活掌握, 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 在教育实践中, 教师不应该为了分组学习而开展分组学习, 而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实际的情况和其他具体因素, 及时和适量的进行分组学习。在划分小组、确定组长、制定规程、最终评价等环节, 都应该做到科学、客观、灵活, 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分组学习的特点,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玉.如何优化分组学习[J].现代教育, 2011, 13 (Z1) :45.

[2]何函燕.合作学习分组模式的研究简述[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0, 7 (4) :50-52.

[3]张海霞.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1 (3) :21-22.

[4]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5]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6]陈金兰.探讨工学结合下分组学习的有效实施[J].今日药学, 2013, 23 (2) :127-128.

如何有效进行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篇9

一、备课

作为教师首先要备好课。例如,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推出了高效教学新模式“152010”,即“15分钟预习交流,20分钟展示探究,10分钟检测反馈”。这样一来,教师课堂时间就相当紧凑,这也就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能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好学习任务,控制好教学进程,比如对于安排学生在哪个环节讨论,讨论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都要做到心里有数。

同时,教师不光备好课文还要备好学生。其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首先,不提学生不假思索、不用看书就能够回答的题目;其次,在设置学生讨论的问题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注意学生间学习能力的差异,考虑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能过于深奥,以防止学习时间安排不足。

二、分组合作学习

课堂上进行的分组合作学习,不能是简单的无组织讨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调控。

1. 人数安排。

班级分组人数不可过多,方便教师全面照顾。一般4至6人一组。

2. 分组原则。

教学时,教师可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组。每一组内的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加以搭配,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既能各展其长,又能互补其短;每一组选一位综合素质强、又善于协调的学生作组长,便于统筹安排本组工作。为了能锻炼每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不应主张固定人员发言,可由组长针对问题安排人员发言,比如将简单的题目交给不善言辞或者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需要论述的题目,则交由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然学生也可自行发言补充,保证部分能力强的学生有发挥的机会。

3. 分组要求。

分组后,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还要锻炼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所以,分组是为学生学习长期服务的,不是仅仅为了某一课,这也就要求全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能够优势互补,互助学习,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 分组评价。

分组评价要求学生在完成讨论、全班交流之后,能够对本组学生学习的得失有所知,对别组学生的学习能吸取经验教训,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力求不断进步。教师在此环节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评价,再做补充,肯定学生的优势评价,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指导,当然,教师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评价为主。

三、课堂教学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尤其是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不能忽略。教师布置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要求后,学生开始小组讨论。这时,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交流互动,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必须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相互帮助,避免学生的讨论变得无效。比如,对学习任务不明的学生,给予反复说明;对偏离预设目标的学生,给予及时纠正;对思路不开阔的学生,给予适当点拨;对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并引导其进行新的探究等。虽然我们倡导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也只有教师参与的课堂才是完整、有序的课堂。

初中英语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探索 篇10

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教学的基本条件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开展合作学习, 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情境, 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所以我在教学中以任务为中心, 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进行组合, 以这种方式组合而成的学习小组往往是同质组合。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 因此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指定, 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差异。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弹性的学习目标, 创造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师生互动, 形成教学相长的和谐统一局面。

二、合作学习教学实践

1.分角色表演

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要真正发挥演员的作用,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如:上每单元的对话练习课时, 我指导小组成员先按课本的内容进行分角色表演, 然后运用学过的知识, 就某一话题的学习内容发挥想象, 通过创设情境、自编对话, 进行角色表演。例如, 教学JB1 Unit1 Topic1 SectionA“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在学生学完1a后, 我结合生活实际, 要求小组讨论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这一话题, 以巩固所学内容。如编写下面这样的对话:

A:Hi, Xiao Hua.

B:Hi, Li Lei.Would you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now?

A:I’d love to.By the way,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B:My favorite sport is football.

A:I think you are good at playing football.

B:You’re right.Our class football team will play against Class One this afternoon.I am one of the players.Will you come and cheer us on?

A:Sure.

B:Thank you very much.

A:Not at all.

通过创设情境、对话表演, 学生在乐中学, 在角色表演中体会情感, 学会互相配合, 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2.信息的搜集与处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学生必须学会信息搜集与处理, 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会在合作中生存和发展。这种形式多用于阅读课。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一至两个问题, 各小组根据具体的问题展开讨论,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 由小组长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此环节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 占据的课堂时间较多。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内容: (1)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2) 对课文的重点句型、词组、语法现象展开讨论, 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 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出的讨论话题要具有开放性, 学生可结合学习内容谈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推论和合理的推断的能力, 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例如, 在教JB2 Unit5 Page23的课文时, 课前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When you are in a bad mood, what do you often do?留出一点时间, 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整篇课文学完后,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所学的知识, 利用推理能力, 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每当考试来临之际, 有些同学会感到非常紧张, 因而睡不好。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做到从容应试, 课后布置写How can we get good mark?的小作文。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 教学上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胆怯或害羞, 在公众面前发言时声音较低, 个别学生甚至一言不发。小组成员有时不能和睦相处, 小组讨论时噪音较大, 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 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讨论任务, 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 “搭车”现象, 等等。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师生、生生间的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 而且包括学生间面对面的促进性作用, 还有各自的个人责任、社会技能, 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笔者认为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教育实践中, 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分组要合理

分组有不同的方式, 笔者一般采取就近组合、同质组合和异质分组的方法。所谓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 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四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 无需调整座位分出层次, 因此, 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异质分组:就是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小组内各成员间有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了一学期后, 可保证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 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 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学生相互检查和评价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 以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 同时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情况, 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 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教师的引导要到位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首先, 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与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关系是什么, 必须相信合作性学习是最有效的。因为多年来国外几百个案例都说明, 合作性学习比竞争性和个体性学习更能使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成绩。也能使学生的关系更加良好, 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其次, 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达到效果的, 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 还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再次, 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 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 还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输出过程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最后, 必须明白合作性学习最基础的方面是学生间有着相互依靠, 以及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性思想, 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由竞争的、个人化的转变为合作的。

3.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所以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全组的成功依靠于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责任感的关键在于组员之 间的相互帮助和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在合作学习中, 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 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 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 还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队友的责任, 知道在整个活动中自己并不是一个免费乘客。

4.科学合理的评价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 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 更应侧重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合作学习中, 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 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 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 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也可以使学生避免灰心丧气、走入误区。因此, 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 “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经过一系列补充措施, 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了, 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探究中学习成绩、兴趣和语言交际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上一篇:我国劳动争议处理问题下一篇:企业形象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