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2024-05-22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精选九篇)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1年1月应用蒙脱石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选取实施前71例患者 (对照组) 与实施后86例患者 (观察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 对照组女患儿37例, 男患儿34例, 年龄1±0.23岁;观察组女患儿45例, 男患儿41例, 年龄1±0.31岁。两组患儿都有呕吐、高温、水样腹泻和不同程度上脱水的症状出现。检查胎儿的粪便后可以排除细菌性腹泻等情况,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57例患儿的腹泻主要是由三种病毒引起的, 即轮状病毒、肠腺病毒和星状病毒。其中最多引起儿童腹泻的是轮状病毒, 病毒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多以粪-口途径进行传播, 不干净的食物或水都可能引发腹泻。医生在确诊时, 首先应排除寄生虫和细菌引起急性病毒性腹泻[2]。对照组给予运用利巴韦林为患儿治疗。观察组给予服用蒙脱石散联合利巴韦林, 每日给药3次, 其中把患儿年龄分为1、1~2和2~3岁, 分别进行给药1、2和2.5g, 两组患儿其他治疗方法安全相同, 对于有脱水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电解质溶液, 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降低患儿高温的状况[3]。患儿在治疗期间进食要注意尽量清淡, 有助于保护肠胃。

1.3 疗效判定

在治疗后临床效果基本症状无减轻为无效;腹泻次数在1~4次以下, 大便中白细胞消失且大便成形, 高温发热、呕吐等基本消失为有效;腹泻次数在1~2次以下且大便成形, 不适状况完全消失为治愈。

1.4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应用天数、药物人均应用费用、病程时间、治疗效果等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儿在治疗结束后, 经数据分析, 观察组的药物平均应用天数、药物人均应用费用、病程时间、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急性病毒性腹泻使患儿身体遭受很大的痛苦, 所以临床上主要的面临的问题是怎样减少治疗时间和提高治疗效果[4]。我院一直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但是常用、久用会产生耐药性, 增加复发率, 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5]。我院针对这种情况, 采取运用蒙脱石散联合利巴韦林, 治疗后, 恢复快且复发率低, 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苗芸, 沈鸣.儿泻康贴膜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30例[J].世界中医药, 2010, 5 (2) :110-111.

[2]李志红, 岳林, 王颖丽, 等.思密达治疗婴幼儿急性病毒性腹泻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12) :1548-1548.

[3]费佳丽, 肖菲.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临床诊治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2, 33 (5) :434-436.

[4]闫仲超, 闫建堂, 姜文雁, 等.葛根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5) :70-71.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篇2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布拉氏酵母菌;细胞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08-02

小儿急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主要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两类。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补液、抗病毒、饮食调节等常规治疗腹泻,可缓解病情,但止泻起效时间较长,易引发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布拉氏酵母菌广泛应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来院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采取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均符合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无相应药物的禁忌症,且无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疾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4~38月,平均年龄(15.4±2.3)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1~45h,平均病程(22.3±1.5)h。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5~39月,平均年龄(16.7±2.6)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2~46h,平均病程(23.4±1.8)h。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补液、抗生素及口服蒙脱石散剂等常规治疗,口服磺胺甲恶唑(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0095)50mg/kg,2次/d;口服呋喃唑酮(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0987)10mg/kg,1次/d;口服蒙脱石散剂(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国药准字H20093375)3g,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 亿活,批准文号: S20040038,法国百科达制药厂)0.25g,1 岁以下患儿顿服0.25g,1次/d; 1 岁以上患儿顿服0.25g/次,每隔12h服用1次,在服用蒙脱石散剂后2h使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

1.3 评价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治疗72h大便颜色、形状恢复正常,每天大便次数≤2次;有效:治疗72h后大便形状有所改善,每天大便次数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后大便形状及次数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荧光标记进行细胞免疫学指标检测,包括CD3+、CD4+、CD8+、CD4+/CD8+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比较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3例、20例、2例,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3例、28例、14例,总有效率为78.46%。经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细胞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急性腹泻是临床儿科常见、多发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补液、抗生素及口服蒙脱石散剂等常规治疗,但止泻起效时间较长,效果不理想。布拉氏酵母菌作为一种真菌类、对人体无致病性的微生态制剂,通过抑制致病维生素繁殖,并降低细胞毒素,可保护胃肠道黏膜,恢复胃肠的蠕动功能。与此同时,通过刺激免疫反应的肠黏膜,可提高肠黏膜的代谢和营养作用。有大量研究表明,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可明显改善急性腹泻患者大便的形状及次数,临床效果较佳[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有效率为79.59%。表明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较好,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由于小儿腹泻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极为密切,临床上常规通过检测CD3+、CD4+、CD8+、CD4+/CD8+指标来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CD8+指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水平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由此表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拉布氏酵母菌治疗腹泻患儿,对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改善患儿预后。关于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在评价急性腹泻病预后效果中的深入应用价值,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腹泻采取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增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胜安.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62-664.

[2]黄飞轩.急性腹泻患儿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5,12(14):10-12.

[3]吉大章,邹商群,袁梁玉,等.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1):13-15.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 年8 月至2015 年2 月于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100例为观察对象, 均为急性病毒性肺炎, 符合《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2], 均为肺炎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 饮食均正常。所有患儿治疗前均未服用止泻药, 排除重症肺炎、功能性腹泻、药源性腹泻、严重肝胆疾病、机械通气及患肺炎前有慢性腹泻、消化道畸形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喘、咳嗽、腹泻、脱水等。其中男55 例, 女45 例;年龄8 个月至7 岁, 平均 (4 . 2 ± 1 . 2 ) 岁; 肺炎病程7 ~ 1 4 天, 平均 (9.2 ± 2.2) 天;腹泻病程1~5 天, 平均 (3.4 ± 1.2) 天。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或干扰素。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 博福- 益普生 (天津) 制药有限公司, 3g/ 袋], 1 岁以下1 袋/ 次, 1~2岁1~2 袋/ 次, 2 岁以上2~3 袋/ 次, 3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 (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 2 g / 袋) , 1 岁以下1 袋/ 次, 2 次/d ;1 ~2 岁2 袋/ 次, 2 次/d ;3 ~6 岁2 袋/ 次, 3 次/d ;6 岁以上4 袋/ 次, 2 次/d 。两组均以5 天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5 天后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大便次数、性状改变情况。大便性状使用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 (Bristol) 评价, 1 型:颗粒状;2 型:块状;3 型:有裂纹条状;4 型:光滑条状;5 型:软胶状;6 型:糊状;7 型: 水样便。

1. 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 大便次数不超过2 次/d , 大便性状3~4 型, 气喘、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大便次数3~4 次/d, 大便性状5 型, 症状有所好转;无效:大便次数5 次/d及以上, 大便性状6~7 型, 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为治愈与有效之和。

1. 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 SS 19 .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表1)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8,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 (47/5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40/5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 3, P<0.05) 。

2.2 两组治疗前后大便改变情况比较 (表2) 治疗前两组大便次数和性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大便次数和性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其中观察组的大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大便性状分型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 (8.0%) , 其中嗜睡、消化不良各2例;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 (12.0%) , 其中嗜睡4例, 消化不良2例。上述症状均较轻微, 停药后自行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 4, P>0.0 5) 。

3 讨论

约50%患儿在病毒性肺炎发生期间或治愈后可能发生腹泻, 一般给予迅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及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由于小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 且肺部感染造成免疫力下降, 给予肠黏膜保护药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改善吸收, 提高免疫力, 有利于肺炎和其他症状的后续治疗[3]。蒙脱石散即为最常用的胃黏膜保护药之一, 主要成分是双八面体蒙脱石, 口服后可覆盖肠黏膜, 通过物理作用加强肠道屏障功能, 同时对肠道内病毒及毒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

近年来, 一些中成药由于具有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双重作用, 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及相关并发症起到良好成效。醒脾养儿颗粒是纯中药制剂, 一般用于脾气虚引起的厌食、腹泻等病症。也有文献[5]报道,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有一定疗效。该药主要成分为一点红、蜘蛛香、山栀茶、毛大丁草, 其中一点红健脾消食、活血散瘀, 毛大丁草行气活血、清火消炎, 山栀茶清热解毒、养血补虚, 蜘蛛香镇静安神、解痉止痛;诸方合用能起到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的作用[6]。现代药理研究[7]表明, 方中各药均有广谱抗病毒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小儿腹泻大多伴随脾胃失调, 应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在保护肠黏膜的同时, 可恢复脾胃功能, 提高免疫力, 增强抗病毒能力, 使患儿临床症状更快恢复正常。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醒脾养儿颗粒不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良好, 可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且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 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急性病毒性肺炎继发性腹泻1 00例为观察对象,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除基础治疗外, 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良好, 可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醒脾养儿颗粒,蒙脱石散,小儿急性病毒性肺炎,继发性腹泻

参考文献

[1]黄国英, 麻瑞芹, 李靖红.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23) :78.

[2]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6.

[3]李欣.小儿腹泻不同治疗方案的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 :54.

[4]廖汇昌, 赵珊珊, 吴幼萍.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和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14) :120.

[5]钱菁.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0例[J].福建医药杂志, 2013, 35 (3) :178.

[6]常晓.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3) :51.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篇4

[关键词] 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34-01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果不能早期及时的做出正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常会合并细菌感染导致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甚至会危及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发现,全世界小于5岁的儿童每年死于肺炎者占该人群总死亡人数的19%[1]。现将我院收治的52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抽取的52例来我院诊治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均符合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病程均在7天之内且发病3天内未用过其他抗病毒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并排除了外周血WBC<2×109/L及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其中,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1个月-12岁。所有患儿均为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8℃,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咽喉充血、水肿,扁桃体充血、肿大等,血常规检查WBC≤12×109/L或者C反应蛋白(CPR)<8mg/L。上呼吸道感染者22例,支气管炎19例,肺炎11例。

2 病毒检测方法及结果

2.1 22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取外周血1ml,室温静置40分钟后离心(3000r/min),取血清200μl进行病毒分离检测。

2.2 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于入院后48小时内采用一次性儿童吸痰管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加入3ml的病毒运输液,存于4℃的冰箱中于48小时内进行病毒分离检测。

2.3 检测结果为 16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14例为鼻病毒(HRV)感染,11例为流感病毒(IFV)感染、8例为副流感病毒(PIV)感染,3例为腺病毒(ADV)感染。

3 治疗方法及结果

3.1 22例患儿采用炎琥宁治疗 10-15mg/(kg/d)加入100-250ml的5%葡萄糖液中,1次/天,静脉滴注,疗程3-5天。

3.2 30例患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 5-10mg/kg加入100ml的5%葡萄糖液中,1次/天,静脉滴注,疗程3-5天。

3.3 结果 所有患儿在治疗3-5天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

4 讨 论

〖LL〗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急性疾病之一,好发于冬春季节,其中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有关临床资料统计发现,大约48.5%以上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15.9%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10.3%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致[3]。

炎琥宁是从植物穿心莲中提取的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主要有抗炎、解热、抗病毒、抑菌、镇静、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经临床实践发现,炎琥宁用于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能够在3天至5天内减轻患儿的发热、鼻塞、流涕、咽充血、咳嗽等症状,其主要不良反应有轻度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更昔洛韦又称环氧鸟苷、丽科伟,属于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经临床实践发现,它能有效地缓解因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发热、咳嗽、气促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用药3天至5天后症状体征即有明显的改善,其主要副作用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其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流感病毒,而炎琥宁或更昔洛韦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中均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可在临床推薦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上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

[2] Sarath C.Ranganathan,samatha sonnappa pneumonia and oth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J.Pediatr Clin N Am,2009,56(2):135-156.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校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收入院患儿,共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0~12岁,其中,0~2岁30例,3~5岁18例,6~12岁12例。病程2 h~10 d,平均2.3 d。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儿科学》中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不包括法定传染病)[3]。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辨证属小儿泄泻实热型,发病初起,面赤颧红,口渴欲饮,身热无汗,大便黏稠,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数。

1.3 方法

葛根汤以葛根6 g、黄连3 g、黄芩3 g、黄柏3 g、大黄1.5 g、陈皮2 g、木香1.5 g、山楂3 g、神曲3 g、麦芽3 g、车前子6 g、香附3 g、甘草1.5 g 13味中药组成。30~60 ml/次,2次/d,水煎口服,依患儿年龄增减药量。治疗期间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除急性感染期可给予抗病毒药物外,停用各种免疫增强剂,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观察其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定标准》(1988)[5]。临床痊愈:大便次数、性状及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化亦恢复正常;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化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60例患儿用药1周后,痊愈8例,占13.3%;显效27例,占45.0%;有效21例,占35.0%;无效4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2.2 典型病例

患儿,男,2岁,2007年10月18日就诊。发热伴呕吐、腹泻1 d。患儿1 d前出现发热,体温39℃,无寒战。发热同时出现呕吐,每日4~5次,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腹泻10余次,为蛋花汤样稀便,未见脓血,无反跳痛、肌紧张。病后喜饮,但进水则吐。血常规,WBC为12×109/L,N为0.58,L为0.34,M为0.08;大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中医诊断:湿热泄泻;西医诊断,轮状病毒性腹泻。治疗:葛根汤口服,每次30 ml,2次/d,口服退热药;次日,患儿无发热,腹痛明显减轻。继续口服葛根汤治疗2 d,患儿无明显不适,纳食恢复,大便成形,复查大便常规阴性,血常规,WBC为6.0×109/L,N为0.65,L为0.35。随访1个月未复发。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轮状病毒主要于每年11月~次年5月侵袭5岁以内的儿童,是秋、冬季引起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都受到过轮状病毒感染。全球每年有1.11亿~1.35亿例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导致65万名婴儿死亡。在我国,每年也约有1 800万名小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死亡3万~4万例[1]。卫生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不能减少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率。轮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幼儿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和玩具等物品而感染[2]。由于目前尚无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的特效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因此预防显得极为重要。

祖国医学认为,腹泻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并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而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中医辨证多属于实热型泄泻,缘于小儿脾胃薄弱,最易为乳食不洁或风寒、湿热等外邪所伤。由于脾胃受伤,以致水谷运化失调,内积胃肠,反为湿滞,因而清浊不分,混合而下,而为泄泻。治则应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止泻,药理研究证实,葛根有抗感染、解毒作用[3];黄芩、黄连、黄柏均是苦寒之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寒能清肠胃之热,苦能燥肠胃之湿,可荡涤肠胃湿热,黄芩清上焦(心肺),黄连清中焦(脾胃),黄柏清下焦(肾、膀胱、肠道)。药理研究证实,黄芩有抗病原微生物、解毒作用,黄连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感染、解毒、免疫增强作用,黄柏有抗病原微生物、免疫增强作用;大黄泄热通便,破积行瘀,清湿热,药理研究证实,大黄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香附理气解郁;山楂、神曲、麦芽统称焦三仙,山楂破气行瘀,消积化滞;神曲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麦芽和中健胃,消积舒肝;车前子利尿止泻,清热明目,镇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4,5]。诸药合用,标本兼治,组方合理,对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肯定。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60例患儿给予葛根汤治疗。治疗期间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除急性感染期可给予抗病毒药物外,停用各种免疫增强剂。结果: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葛根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关键词:葛根汤,病毒性腹泻,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魏升云,张淑珍,方贺松.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409-411.

[2]赵锦铭,陈红,严岚,等.小儿急性感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1,15(1):55-60.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256.

[4]董昆山,王秀芩,董一凡.现代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7-53,88-92,307-338.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篇6

关键词:小儿腹泻贴,蒙脱石散,急性腹泻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 其主要表现为腹泻次数多, 大便呈蛋花样或水样[1]。急性腹泻通常发病于6岁以下的儿童, 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出现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 甚至威胁生命[2]。临床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或敷小儿腹泻贴, 均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就小儿腹泻贴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腹泻患儿资料,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5个月~6岁, 平均 (1.8±1.1) 岁;腹泻4~8次/d, 平均 (5.2±1.4) 次/d。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 (法国博福益普生公司生产) 治疗, 1岁以下患儿1 g/次, 1~3岁患儿1.5 d/次, 3岁以上患儿3 g/次, 2~3次/d, 餐前服用。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儿腹泻贴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入院后即贴于肚脐处, 1贴/次, 2次/d。两组患儿采用以上方法治疗的同时, 根据脱水情况口服补液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2、4 d后的临床疗效, 观察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 (腹泻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泻) 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腹泻停止, 次数恢复正常, 粪便性状明显改善, 症状消失;有效:腹泻次数减少, 大便性状有所好转, 症状缓解;无效:腹泻、大便性状等均无改变或加重[3]。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P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2 d后,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4 d后,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96.7%, 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5

2.2 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平均腹泻次数为 (1.2±0.5) 次, 对照组为 (1.4±0.6) 次, 且两组患儿的水样便、蛋花样便明显减少, 腹痛、腹胀明显好转,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3 讨论

小儿急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 其发病因素多, 主要特点为患儿腹泻次数剧增和大便性状的改变。6岁以下的患儿因自身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 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 因此感染致病菌引起腹泻的可能性较其他年龄段患儿高。

蒙脱石散服用后会在肠腔表面均匀覆盖, 从而吸附病原体, 再经肠胃蠕动排出体外, 有效避免肠细胞损伤[4]。在减轻黏膜组织病变的同时, 快速修复损坏严重的细胞间桥, 保证细胞间的紧密度, 抑制病原菌的血循环, 最终起到缓解腹泻的功效。小儿腹泻贴由山茱萸、五倍子、干姜、丁香、黑胡椒、木香等药物组成, 通过植物油调和而成, 敷于肚脐处, 可止泻、止痛、御寒、理气、镇痛、解热[5]。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2 d后,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4 d后, 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平均腹泻次数、水样便、蛋花样便明显减少, 腹痛、腹胀明显好转,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小儿腹泻贴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均具有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 小儿腹泻贴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效果均明显, 且能减轻患儿痛苦。

参考文献

[1]卢慎强.蒙脱石散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6 (1) :48-49.

[2]徐丽琼.蒙脱石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 2014, 15 (16) :213-213.

[3]焦凤娟.布拉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10) :85-86.

[4]卢清松, 王靖.蒙脱石散辅治小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4) :37-37.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轮状病毒性腹泻病患儿13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2.5±1.7岁,脱水程度[3]:轻度脱水65例,中度脱水3例;对照组男34例,女34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2.6±1.9岁,脱水程度[3]:轻度脱水65例,中度脱水3例;两组性别、年龄、脱水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妈咪爱和蒙脱石散剂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葡糖糖酸锌,依据WTO推荐用量标准[4]:年龄>6个月的患儿20mg/天、年龄<6个月的患儿10mg/天口服,10天为一疗程。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72小时内大便次数减少且大便性状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用药72小时内大便次数减少且大便性状显著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用药72小时内大便次数没有减少且大便性状没有改变,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腹泻停止时间

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为3.05±1.02天,少于对照组的4.15±1.30天(P<0.05)。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71%(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1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主要由于轮状病毒直接侵袭小肠粘膜产生肠霉素[5],破坏具有吸收功能和富含双糖酶的小肠微绒毛顶端,引起吸收功能障碍、双糖酶不足和活性减低,导致患儿未吸收的肠液及食物里消化不全的糖类滞留肠腔,继而引发肠液渗透压升高、微绒毛上皮细胞钠转运功能障碍,造成大量水样腹泻[6]。

锌元素是人体发育的必需元素,其参与机体多种酶合成,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改善人体免疫功能。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为3.05±1.02天,少于对照组的4.15±1.30天(P<0.05);与吕秋艳等[7]报道一致,可见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可减少患儿治疗时间,利于患儿早期康复。此外,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71%(P<0.05);提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疗效更显著,这可能和锌元素参与人体多种酶合成,促进生长发育、创伤组织修复,强烈刺激人体B细胞,诱导其活性产生免疫球蛋白,稳定上皮细胞膜促进水钠吸收等因素有关。儿童补锌可以预防腹泻,其腹泻发病率降低18%,故葡萄糖酸锌配合基础疗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可缩短患儿腹泻持续时间,改善患儿病情,并补充患儿营养物质。葡萄糖酸锌是有机锌,与无机锌最大的区别是对机体肠道刺激性小,也是抗氧化剂,具有对抗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儿病情。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腹泻持续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并补充患儿营养物质,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摘要: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轮状病毒性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记录两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为3.0541.02天,少于对照组的4.15±1.30天(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71%(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补充患儿营养物质的,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葡萄糖酸锌,疗效

参考文献

[1]吴祖成,鄢能荣,焦继光,等.不同剂量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36):4358-4360.

[2]郭剑毅,张莉.热毒宁注射液合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治疗A组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7):445-447.

[3]钟向明,李敏洪,邓智青,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4例血清心肌酶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18):1552-1555.

[4]呼延佳,杨欣.消旋卡多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46例疗效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17-1218.

[5]谢春燕,胡琴,崔海燕,等.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及肠道病毒监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2):168-170.

[6]徐丹,甘萍,蒋莉,等.深圳市南山区腹泻患儿诺如病毒筛查及其基因分型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6):663-666.

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疗效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传统护理,效果

腹泻是小儿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且临床发病率极高, 绝大多数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一次或多次发病, 发病原因不确定, 如对饮食等敏感、食用过多脂肪成分、人工喂养问题可能诱发腹泻;此外, 实验室检查发现, 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 柯萨奇病毒等及部分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杆菌、痢疾杆菌、志贺菌、少数真菌等同样可能诱发小儿腹泻;有研究表明, 天气变化同样对该病存在一定影响。该病一般发病较急, 患儿通常表现出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不思饮食、 吐奶等, 部分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出现脱水、中毒性休克、精神倦怠等, 严重患儿甚至死亡[1]。我院为了研究综合护理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 特做了临床试验,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共计142例, 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71例患儿包括男37例, 女34例, 年龄3个月~29个月之间, 平均年龄为 (17.6±1.63) 个月;观察组71例患儿包括男36例, 女35例, 年龄在2个月~30个月之间, 平均年龄为 (17.2± 1.44) 个月。2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不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1.2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护理, 包括体温、呼吸、 脉搏、大便次数等的严密监测等。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 严密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活动情况, 同时对患儿大便次数、性质、呕吐物性质及量进行观察, 此外叮嘱家长注意小儿臀部的清洁, 护理人员应按时更换床单, 并保证臀部干燥;对患儿的饮食结构进行调节, 对于母乳喂养者, 应鼓励继续, 并暂停辅食, 若持续呕吐, 建议暂停进食, 可通过静脉滴注营养液以满足小儿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所需, 但禁食不应超过6 h;人工喂养的患儿, 可适当添加辅食如清粥、果汁等;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急性腹泻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 帮助其减轻疑虑[2,3]。

1.3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儿止泻时间、热程、住院时间[4]。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儿止泻时间、热程、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讨论

小儿通常自身抵抗能力较差, 且如今多数婴儿未接受母乳喂养, 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婴幼儿抵抗力的提高, 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此外, 由于餐具未进行有效消毒、乳制品卫生不达标、 母乳喂养者母亲过多食用生冷硬辣或不卫生的食物、接触到患儿粪便、小儿不注意卫生等均有可能造成病原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5]。

我院为了研究综合护理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 特做了临床试验, 对照组患儿止泻时间、热程、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 对患儿予以饮食护理, 可在保证营养均衡摄取的情况下纠正水电平衡紊乱, 是临床治疗的基础;此外, 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使其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 降低疑虑, 并减轻紧张、焦躁的情绪, 有助于配合临床治疗, 防止治疗过程中因家属对治疗方案不了解而造成意外[6]。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腹泻患儿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 可对治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患儿恢复, 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妙花.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 3 (9) :144-145.

[2]叶秋云.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6) :116-117.

[3]杨翠芬, 徐莉, 黄占克, 等.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7) :186.

[4]王晶, 商洪波.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5) :222-223.

[5]周红梅, 封木忠, 陈德明, 等.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2, 20 (12) :78、80.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8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儿各64例。观察组患儿, 男35例, 女29例;年龄6个月~3岁, 中位年龄1.5岁;其中, 11例表现为轻度脱水, 39例中度脱水, 14例重度脱水。对照组患儿, 男38例, 女26例;年龄7个月~3岁, 中位年龄1.6岁;其中, 14例表现为轻度脱水, 35例中度脱水, 15例重度脱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 对其进行临床基本治疗, 包括酸碱和电解质失衡纠正、内环境稳定维持等, 同时给予患儿培菲康散剂, 1岁以下患儿1 g/次;1~3岁患儿2 g/次, 均采用温开水送服, 3次/d;同时给予患儿蒙脱石散进行肠道菌群调节, 1岁以下患儿1 g/次, 1~3岁患儿1.5 g/次, 首次剂量加倍, 并空腹服药, 3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氨基酸进行治疗, 给予患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由辰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产品批号为H20084511) , 15 ml/ (kg·d) , 同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 滴速控制在20~30滴/min, 1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4~7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患儿在治疗72 h内其大便次数和粪便性状基本或完全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2) 有效:患儿在治疗72 h内其大便次数和粪便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 (3) 无效:患儿在治疗72 h后期临床症状及大便性状等均无明显改善, 或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 (有效+显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为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8.12%, 两组患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出现。

3 讨论

小儿急性腹泻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多种病原共同作用所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疾病[3]。目前临床尚无小儿急性腹泻特效治疗方案, 主要治疗方案为对病情进行对症支持处理。但是由于小儿的特殊体质, 抗生素、氟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 临床普遍采用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对急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 临床研究指出, 蒙脱石散能够对消化道黏膜进行有效的覆盖保护, 使其黏膜屏障防御功能得到修复和提高, 从而使肠内对于水分、电解质的重吸收功能得到恢复, 进而达到止泻作用。但是近年来有报道指出, 仅采用以蒙脱石散为主的常规方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是大部分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改善有限, 且在停药后患儿极易复发[4]。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一种浓度为6%的液体, 其浓度约为血浆渗透压的2倍, 同时与适量高渗透葡萄糖混合注射, 从而促使肠壁间压和血浆渗透压的进一步提高, 对肠分泌进行抑制, 并促使小肠黏膜细胞内形成高渗透环境, 加强对电解质、水分的重吸收能力, 从而能在较短时间内促进患儿腹泻症状的改善;同时相关实验证实, 在患儿得到复方氨基酸补充后, 肠黏膜刷状缘病变得到快速修复, 特别是刷状缘上体蛋白的合成功能得到恢复, 直接促进肠黏膜对于葡萄糖、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能力加强, 并减少肠液分泌, 从而有效改善脱水和腹泻症状, 促进患儿病情的快速恢复[5]。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 , 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氨基酸是一种有效的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 小儿急性腹泻是一种肠道黏膜功能损坏所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 在补液、肠道黏膜保护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 能够有效促使受损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有利于改善肠道对于水分、电解质的重吸收功能, 对于促进患儿腹泻、脱水症状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凤琴.中医诊治小儿急性腹泻的规律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 2011, 7 (1) :59-64.

[2]王丽花.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3) :405-406.

[3]卢小蕴.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8) :1201-1202.

[4]马明英, 闫鸿娥.锌制剂佐治小儿急性腹泻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4) :3847-3848.

上一篇:三维并行电法下一篇:业务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