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2024-06-27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精选十篇)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1

小儿急性白血病是病人体内造血系统恶性增生而引起的一种血液疾病, 它具有发病快、病程短的特点, 对于小儿的生命威胁较大,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化疗的方式治疗。化疗虽然效果很好, 但是随之而来的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对患儿的身体也会造成很大的损伤。因此, 急性白血病小儿病人在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治疗效果与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有效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小儿在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药物的毒副反应, 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和预后的最终目的[1]。现从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常见的护理问题、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口腔及黏膜的感染的护理、静脉给药的安全实施、饮食管理等有关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常见护理问题

1.1 感染是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最常见的问题

急性白血病小儿因其年龄较小, 生理方面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对于外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抵御能力较低, 再加上疾病的消耗、损伤, 尤其在骨髓抑制期, 患儿的身体素质低下, 在化疗的过程中患儿的身体一些方面会遭受很大的冲击与破坏, 所以, 在这种化疗情况下, 患儿极易发生感染[2]。除了及时大剂量应用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以外, 必要的护理措施也需要医护人员以及病人高度重视。对于感染的预防主要集中在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会阴及肛周感染以及交叉感染3个方面。

1.2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的并发症

1.2.1 口腔及黏膜的感染

要做好病人口腔的卫生工作, 病人可在每日起床后和睡前用带有软毛的牙刷刷牙, 要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 以免损伤口腔黏膜以致出血, 在饭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漱口。对口腔溃疡的感染病人用朵贝氏液定期漱口, 在感染局部擦涂冰硼散[3,4]。护理人员和家属要注意患儿的口腔黏膜情况, 若在溃疡表面出现白色的假膜现象要及时给予2%的碳酸氢钠擦洗干净, 并且用研碎的制霉菌素涂抹与该患处切记不可强行撕拉以免出血。对于并发支气管肺炎感染的患儿通常采用含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等措施治疗[5,6,7]。

1.2.2 药物外渗

临床使用的各种化疗药物对血管均有较强的刺激性作用, 在应用化疗药物之前为了减轻对患儿血管的刺激性伤害, 常采用在静脉注射前先缓慢注入2mL的生理盐水来确认针头是否位于血管内。在化疗药物注射完毕后也要使用生理盐水对血管进行冲洗之后再将针头拔出。切记一定要用消毒的棉球压迫针眼直至不再出血, 同时也可以防止部分药液残留于局部血管而增加对于血管内膜的刺激作用。一旦发生药液外渗的情况时, 我们可以采用新癀片加上75%的乙醇混合搅拌之后涂抹于外渗的局部, 此举可有效预防该处静脉炎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减轻局部组织的疼痛反应[8]。如果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导致患儿静脉局部发生坏死时, 常采用红花注射液湿敷于坏死局部, 同时可以配合微波照射治疗。红花湿敷液作用于坏死皮肤局部, 可以有效扩张患儿的病变血管, 有效缓解、解除血管痉挛和软化血管。而微波照射患处后, 可以有效促进病变的皮肤的产热过程, 加快该处的血液循环和生理代谢能力, 所以, 可以加快坏死皮肤的炎症有害渗出物的排泄过程, 减少局部的不良刺激, 从而有效缓解炎症、减轻患儿的痛苦。

1.2.3 食欲不振致营养摄入不足

化疗期间, 多数患儿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 合理的安排饮食, 不但可以减轻胃肠道症状, 还可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因此, 在化疗期间应指导患儿进食清淡少油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 按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原则, 避免辛辣、刺激、高糖的食物[9]。

2 小儿化疗期间的护理进展

2.1 适时采用积极措施防范口腔及肛周黏膜感染

每天用口泰液及制霉菌素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液交替漱口2次, 患儿血小板减少时, 禁止刷牙, 每天观察患儿口腔黏膜、牙龈、硬腭、咽喉处有无白斑、溃疡等, 饭前、饭后及睡前漱口[10]。白血病患儿在化疗后要注意会阴及肛周的卫生清洁,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要勤换内衣裤, 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勤喝水, 多吃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 以免造成直肠黏膜的损伤出血。在每次便后要用清水清洗肛周, 使用高锰酸钾坐浴, 避免发生感染。若病人留置导尿管, 要注意做好尿道口的清洁护理。化疗期间出现肛周及会阴部红肿等情况时, 可按医嘱予以0.05‰碘伏溶液冲洗外阴及肛周, 每天2次, 予红外线灯照射, 保持外阴及肛周皮肤的清洁与干燥[11]。

2.2 规范选择静脉给药, 保证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的安全实施

白血病患儿在化疗期间, 医护人员对于不同的患儿要制订不同的静脉使用计划, 往往采用先从肢体远端静脉即手部静脉开始注射, 交替使用左右上臂, 在注射化疗药物时倾向于选择较粗大的静脉注射, 再次使用该静脉前一定确保该静脉已恢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下肢静脉容易发生静脉栓塞, 而且局部组织容易发生坏死病变, 所以除非上肢静脉受压迫的特殊情况下, 不主张使用下肢静脉来注射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 这点需要特别提醒[12]。

2.3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饮食管理

在使用左旋门冬酰酶时, 要低脂饮食, 防止胰腺炎的发生, 大剂量使用甲胺蝶呤 (MTX) 时, 避免进食阿司匹林、磺胺类、四环素类药物, 碱化尿液, 防止血液MTX浓度增高[13], 若化疗期间频繁出现恶心、呕吐, 必要时可禁食, 注意监测血气电解分析,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呕吐症状缓解后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2.4 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病人在接受化疗治疗时,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由于化疗药物带来的胃肠道反应而产生恶心、呕吐等现象, 同时对于骨髓、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也会产生相应的功能障碍, 所以, 在化疗期间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十分重要[14]。针对小儿的特殊生理特点, 通常选用毒副反应较小的药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由于不可避免需要使用具有一定毒副反应的化疗药物, 如环磷酰胺等药物对于骨髓移植的副反应不容忽视, 往往容易导致患儿体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持续减少, 在此期间一定要对患儿的血象指标进行定期检查, 至少每周检查1次, 注意当白细胞总数<1.0×109/L时, 需要对患儿立即采取保护性隔离, 搬进单间病房, 病房内定期严格消毒, 尽可能地减少探视以预防交叉感染[15]。对于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患儿病例, 在化疗前或者化疗后静脉注射欧贝或者肌肉注射甲硝唑来减轻患儿的痛苦。并且鼓励患儿少食多餐, 建议给患儿进食相对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另外长春新碱等药物可以损伤体内的周围自主神经而引起便秘现象,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摄入高纤维助消化的食物, 减轻或者预防便秘现象的发生。

2.5 出血的护理

无论是小儿还是成人的急性白血病, 感染与出血都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并且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因此, 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出血部位多位于皮肤表面、牙龈、鼻腔以及胃肠道。在护理时, 既要对已出血部位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控制出血情况, 又要避免在处理出血、止血的过程中引起感染。对出血的患儿主要采用卧床休息的措施, 避免起床活动发生磕碰、擦伤等意外。护理过程中, 要注意动作轻柔, 尤其是在静脉注射时要慎重选好注射位置, 避免二次注射, 注射完毕后要压迫针眼至少5min, 确保该部位不会出血。对于牙龈出血的患儿, 避免进食过热或者坚硬耐嚼的食物[16], 如果牙龈出血非常严重, 可以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按压出血部位, 或者用凝血酶涂抹于此。如有鼻腔出血的患儿可以用肾上腺素棉球填塞止血, 但是需要注意填塞时间不宜多于24h, 以免引起感染。如果是胃肠道出血的患儿更要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 定时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 并且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出血量及便血的性状[17]。

2.6 心理护理

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 心理护理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针对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临床上常常重视安抚稳定患儿和家属的情绪, 使患儿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使家长能够发挥必要的鼓励及监督作用, 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况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18]。同时也要注意患儿和家长的情绪变化, 往往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 即乐观积极、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对于患儿的治疗有着很大的积极助力作用。由于儿童的心理、生理尚不成熟, 据有关研究调查显示, 11岁以下的儿童对于白血病并不感到恐惧, 但是对于住院、卧床、化疗药物带来的副反应等方面的反应较大, 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和脱发等方面具有很强烈的负面情绪。对于这类患儿, 临床上常鼓励家属陪伴、安慰, 积极配合治疗, 可以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书籍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从而减轻穿刺检查、化疗副反应等等带来的影响。医护人员联合家属, 用细心和耐心去关爱、护理急性白血病病人, 帮助病人度过、战胜内心对于疾病的恐惧, 才能使其用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去接受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19]。

2.7 预防交叉感染的护理

定期对患儿进行严格的消毒、及时的隔离。通过运用紫外线、高压蒸汽、消毒剂等等消毒措施保持患儿及病房内的清洁[4]。具体措施可以每天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2次或3次, 病房内的桌椅设施及边边角角、患儿的餐具及衣物也不能忽略。同时也要保持室内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尤其注重病房内的卫生问题, 限制患儿亲属的探视次数。另外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也要使用消毒液洗手, 紧急情况下可以选用快速手喷液等方式。

3 小结

急性白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2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从急性白血病人患者的生活、饮食、心理、化疗、输血、发热、出血、感染等方面探讨护理方法。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指导之后,加强了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对疾病的应对能力。结论:适宜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64-02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1],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属于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感染、贫血及组织器官浸润症状。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尤其是重视临床中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和积极护理,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急性白血病已不再是必死的绝症,良好的护理是急性白血病人治疗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现将急性白血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入院时的护理

病人入院时由于对住院环境陌生,这时护士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要求做到热情接待病人,向病人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帮助病人熟悉环境,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住院期间的护理

2.1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住院后表现为忧郁、焦虑、烦躁、悲观、消极、恐惧的心理。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映,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告知长期的情绪低落会造成内环境的失衡,免疫力低下。相反积极快乐的情绪能使机体免疫力增强,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和发展。同时帮助患者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社会支持的个体,在应对急性应激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故在开展心理护理时,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2]。因此护理人员除了对患者直接进行心理护理外,还应积极调动亲属、朋友、同事等,使其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热爱生活,钟爱生命,提高患者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及康复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2.2出血的护理

大量呕血、便血应禁食。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并记录呕血及便血次数、颜色、性质、量。静脉输液结束时局部压迫止血10分钟以上,以避免皮下淤血。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警惕颅内出血。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对已发生出血的部位应用棉球或棉签压迫止血,轻度鼻出血可用棉球纱或1:1000肾上腺素浸润棉片堵塞鼻腔,重度鼻出血或后鼻道出血需用典仿纱条填塞压迫出血部位。并给予鼻部冷敷,嘱患者平卧。嘱其不要挤压,填塞不易超过72小时。

2.3预防感染的护理

2.3.1采取保护性隔离

设单人间,病室每日早晨开窗通风半小时,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受凉。每晚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每日更换消毒床单。限制探视。

2.3.2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水或口泰液漱口,宜用软毛刷牙,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保护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大便通畅,每次大便后及睡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预防肛周感染。

2.3.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进行各项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各种管道或伤口辅料应定时更换,以免细菌生长。

2.4发热的护理

发热时患者应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减少机体消耗。高热者在头部、颈部俩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处可置冰袋进行降温或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禁用乙醇擦拭以防止局部血管扩张而进一步加重出血,每日测量体温4次,观察并记录体温变化及热型,如患者出现发热时应积极寻找有无感染病灶(口腔炎、咽喉炎、肺部感染、肛周感染)等,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2000ml以上。退热时出汗,防止病人着凉,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保持床单被套的干燥清洁。

2.5饮食的护理

合理的饮食、足够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营养摄入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半流质为主,少量多餐;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及对食物的要求,以增加食欲;避免进食高糖、高脂、产气过多和辛辣的食物,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2.6输血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输血液成分或输血进行支持治疗,输注应严格执行输血制度,滴入速度应先慢输注,观察15分钟,若无反应,再根据病情酌情调节滴速,再输血时应密切观察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2.7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

2.7.1化疗药物引起的局部刺激

注意保护血管,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强,所以要由远端至近端有序的选择和保留静脉,防止药物外渗,静脉注化疗药时,确知针头在血管内方可推药,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且注药时随时抽吸有无回血,推注药物宜慢,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

2.7.2消化道反应

化疗时大多数患者均存在恶心、呕吐症状,一般认为是化学物质对延髓化学感受区刺激,反应性兴奋呕吐中枢引起[3],给患者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饮食。避免在化疗前后2 h进食,呕吐时可诅爵生姜,恶心、呕吐频繁,遵医嘱给予止吐挤。

2.7.3脱发

嘱患者不要担心,脱发是化疗药物所致,停药后数月头发就能长出新发,必要时可戴假发。

2.7.4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4],在化疗时应检查血常规,如WBC>4×109可行化疗,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瘀斑,有无牙龈出血,有无血尿即便血等。化疗结束后需化验血常规,如WBC<4×109应用升白细胞药。健康教育

热情帮助、关心病人,认识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介绍急性白血病有关知识,使之学会自我护理的技巧,应让患者按计划,按时化疗,以防复发,学会预防感染、贫血、出血等的自我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应劳逸结合。饮食要有节制,避免生冷,少食油腻,禁忌辛辣食物,戒掉烟酒。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定期复查血常规,如发现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应及时就诊。体会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抢救患者生命,还能提高患者后期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周到细致的护理使并发症大大减少,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3

【关键词】白血病;初次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92-0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措施为化疗,但化疗会带来感染等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2]。特别是初次化疗的患儿,大剂量化疗损伤患者身体非常大。故针对小儿白血病初次化疗患者给予一些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我院对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化疗实施系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初次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60 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年龄(6.7±3.6)岁;研究组患儿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1个月-13岁,平均年龄(6.3±3.4)岁。排除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及精神意识模糊者。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使患儿与家长心理压力较大,再加上治疗过程经济的支出,同时带来了焦虑感,这些不良情绪可以诱发血压升高,加重病变血管的负担,负面影响患者的治疗与恢复过程,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长进行密切交流沟通,使他们大致整体熟悉化疗过程,明白如何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对改善身体状况起到良好的作用。家长支撑力量,需配合护理人员一起来帮助患儿,应给予及时的关怀、鼓励和支持,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疼痛护理

置管術后护士按照观察患儿的行为表情与其表述估计疼痛程度,另外也需重视其家长的意见。通过对患儿疼痛耐受能力的正确评估,实施一些有效方法,尽可能满足患儿的生活习惯与爱好,多与患儿接近,消除其戒备心理,同时可利用玩具、游戏等分散患儿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必要时予以小剂量的止痛药或镇静药。

1.2.3饮食护理

因初次化疗中会应用到门冬酰胺酶,易造成血糖上升及胰腺炎等副作用,故在饮食方面应严格要求,要控制患者以清淡为主,忌食过咸、辛辣食物。禁止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为宜,减轻胃肠负担。化疗前两小时饮食避免油腻,可在治疗后进食无刺激食物,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

1.2.4预防感染护理

确保置管时做到完全无菌操作,叮嘱患者不要随意撕开置管处贴膜,必须保证穿刺处整洁干燥。一旦穿刺部位发生发红现象或者出汗较多应立即通知护理人员增多换药次数。感染严重的患者应立刻拔出置管并利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再用酒精湿敷,每日换药直到脓处恢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比较,包括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为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由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两组数据比较发现,研究组发生1例胃肠道反应,1例感染,而对照组发生8例胃肠道反应,6例静脉炎,9例感染等不良反应,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的总满意度,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化疗仍是急性白血病主要的治疗手段[3],不过目前的一些化疗方案,往往会带来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骨髓抑制、感染反应等,虽然化疗能够使肿瘤细胞生长得到控制,但是上述这些副反应会加重患者身体与心理上的痛苦,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被迫终止治疗,大多而忽视了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系统护理。尤其是小儿患者,年龄越小,护理的难度就越大,常因恐惧而烦躁、哭闹,不配合护理治疗。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开始实施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中系统护理是适应当前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护理需求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4],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创造性、有效性、个性化,尊重患者生命价值,以现代医学理念为指导,希望最大程度的降低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从而保证化疗可以顺利进行。由研究结果可看出,心理护理后患儿及家长情绪稳定,心态较好。心理护理干预可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化疗相关知识,以更好的配合临床康复治疗[5]。说明了护理干预能使化疗患者耐受性提高,减少毒副作用。

由此可知,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疗效显著,是一种比较理想规范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痛苦,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因此化疗比较顺利,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好,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虎娥,薛育新,牛宝英. 健康教育在白血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1,9(13):1182.

[2]金卫群. 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舒适护理[J].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76-77.

[3]韦晓芳. 43例急性小儿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J]. 中外医疗,2010,29(36):165.

[4]邹东奇,张英华,陈爱琴,等.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患儿负性情绪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9,23(1B):151-152.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篇4

1诱导缓解治疗

即用几种不同的药物在短期内使患者达到CR, 包括临床征象消失、血象正常、骨髓象正常、原始细胞<5%。分型中除多发性硬化 (MS) 外, 其他类型基本上采用相同治疗。

对于初治ALL诱导缓解治疗的目的是大量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而尽量减少损伤体内的正常细胞, 使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骨髓幼稚细胞<5%, 一般的临床方法检查不出病症, 从而获得CR;诱导治疗的另一目的是尽快达到CR。CR率是评价一种诱导治疗方案优劣的重点, 是关系到ALL患者是否能够长期无病生存 (EFS) 甚至治愈的先决条件[1]。通常用几种药物联合化疗能杀死99%的白血病细胞, 恶性细胞从1012减少至108, 使骨髓中原幼淋<5%即达到CR。小儿ALL的诱导缓解治疗中应用VP方案使90%以上小儿获CR, 加左旋门冬酰胺酶 (L-ASR) , CR率仅稍有提高[2]。在高危小儿ALL治疗中用4、5种药联合化疗, CR率不增加, 并且增加了药物毒性带来的风险, 但主要的是减少复发, 提高长期EFS率。ALL诱导缓解治疗首选国内外常用的标准方案VDLP方案[3]。去甲氧柔红霉素的联合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亲脂性高, 易被肠黏膜吸收, 可口服, 对心脏毒性低, 作用强于柔红霉素 (DNR) 与阿霉素, 是较好的抗白血病药。该药与长春新碱 (VCR) 、L-ASP和泼尼松联用, 治疗难治性ALL病例的CCR率高于用柔红霉素与上述3种药物的联合治疗[4]。

2缓解后巩固治疗

巩固治疗或后期强化疗指在CR后立即进行几个疗程的强烈化疗。早期强化疗在用哪些药物联合巩固、强度上各治疗组尚无统一的方案。推荐用CAT方案, 环磷酰胺 (CTX) 800~1000mg/m2第1天, 阿糖胞苷 (Ara-C) 每天100mg/m2×7d, 每天2次 (每12小时1次) , 皮下注射, 硫鸟嘌呤 (6-TG) 或巯嘌呤 (6-MP) , 每天75mg/m2, 晚间顿服×7d;HR-ALL时可采用中、大剂量Ara-C, 1~2g/m2, 每12小时1次× (4~6) 次, CTX和6-MP同上[5,6,7]。

3 CNSL及其他髓外白血病预防

由于体内存在血脑脊液屏障和血睾屏障等白血病细胞的天然药物性庇护所, 髓外白血病的复发直接影响白血病的存活时间, 导致全身复发, 因此庇护所预防性治疗日益受重视, 若不进行庇护所预防, 有40%的小儿ALL在CR后3年内发生CNSL, CNSL占小儿ALL复发的75%。男孩7.7%发生睾丸白血病[8]。常用的化疗药物如VCR、DNR、Ara-C、CTX、L-ASP等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杀灭脑脊液中的白血病细胞, 而往往在脑膜上增殖并发生CNSL, 继而导致骨髓及其他髓外复发。因此庇护所预防性治疗十分重要, 应从化疗之初就开始并贯穿整个维持治疗[9]。有资料显示, 50%的儿童接受24Gy照射后, MRI检查有不同程度脑萎缩、脑白质病、脑钙化、脑灰质异常等[10]。目前美国St.Jude儿童研究医院正尝试除复发者外取消对所有患儿的放疗。三联鞘内注射联合全身化疗是预防CNS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对初诊的患者尤其要避免腰椎穿刺损伤, 以防止白血病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4再诱导治疗

一般在第3次大剂量甲氨蝶呤 (HD-MTX) 、四氢叶酸钙 (CF) 10~14d起, ALL的早期强化治疗分2个阶段, 第1阶段用VDLP, 与诱导治疗的不同之处是DNR和VCR每周1次共2次, 泼尼松剂量每天45mg/m2共14d, 逐渐减量, 7d内停药, 口服。第2阶段用依托泊苷 (VP-16) 每次200mg/m2, Ara-C每次300mg/m2, 每3天1次, 共3次, 静脉滴注。SR-ALL的早期强化只用VDLP[11]。

5巩固和维持治疗

巩固治疗通常持续4~6个月[11], 目前各协作组常用的巩固药物包括:大剂量Ara-C (1~3g/m2) 、鬼臼类药物 (Vp-16、Vm-26) 、大剂量MTX (1~5g/m2) 、蒽环类药物 (DNR、阿霉素) 、烷化剂 (CTX、异环磷酰胺) 、大剂量L-ASP等[12]。T系ALL白血病细胞内甲氨蝶呤多聚谷氨酸盐 (MTX的活性代谢产物) 的浓度明显低于B系ALL, 因此T系ALL要达到最佳疗效需要更大量的MTX (通常5g/m2) ;此外伴有TEL2AML1和E2A2PBX1融合基因的ALL细胞内甲氨蝶呤多聚谷氨酸盐的浓度低于其他基因异常者, 增加MTX的剂量也可提高疗效[13]。

6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对患儿施以极强烈的骨髓摧毁性治疗, 然后输入供者的造血干细胞, 供者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生长时, 通过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及产生移植物抗白血病的作用, 以达到彻底清除白血病细胞的目的[14]。目前造血干细胞可从骨髓、外周血或脐带血获得, 效果相近。由于化疗的不断进步, 过去疗效不佳的ALL亚型可能现在或将来能够治愈;相反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HIA配型方法的改进以及干细胞供者的不断拓宽, 一些以往不考虑移植治疗的患者可能获得移植机会。所以, 决定什么样的患者适合移植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决策者总要不断地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恰当的选择。就现阶段而言,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非常高危的ALL, 如伴有BCR2ABL融合基因或早期治疗反应失败及早期复发的ALL[15], 因此在选择移植前, 必须与化疗比较, 有明显的优点才采纳。

7预防及治疗感染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5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绝大多数化疗药物需要通过静脉输注,而反复多次的穿刺及化疗的外渗可造成局部损伤,使病人感到疼痛不适,而经外周插入中心靜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可减轻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1],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PICC置管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9年以来在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中使用PICC置管后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急性白血病应用PICC化疗者52例,年龄18~74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导管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规格型号:7617405,产品标准编号YZB/USA0235-2008。插管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其中首选贵要静脉。插管后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中下1/3处,置管后经X光定位确定置管成功。

2护理问题及措施

PICC的应用为化疗患者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提高了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置入性、创伤性操作,PICC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根据存在的这些问题,全面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结合临床相关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如下:

2.1机械性静脉炎

有关资料显示,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与插管时的机械损伤、化学刺激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有关。①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操作,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穿刺部位。②置管后12小时预防性应用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续3天[2]。③如出现静脉炎时,应嘱患者抬高患肢,避免过度活动,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间歇期用喜疗妥涂擦。④化疗过程中,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注,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加强巡视。

2.2感染

由于化疗药物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患者免疫力下降和营养缺乏,这对PICC后的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①置管后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次日更换敷贴一次,之后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敷贴有潮湿、污染时则及时更换,密切观察穿刺点处有无红肿、渗血等情况。②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征象,注意体温变化。③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注意饮食卫生。④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正确指导有效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肛周护理等。⑤病室行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每次30分钟。⑥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及升白细胞类药物。

2.3导管堵塞

由于血液病患者的特殊性,导管扭曲、受压或封管方法不当等原因,致使导管堵塞在PICC并发症中发生率比较高。①脉冲式正压封管:输液完毕及化疗间期,用浓度为10~100U/ml的肝素稀释液10ml以上冲管,禁止暴力冲管,防止栓塞形成。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5×109/L时,用无菌生理盐水20ml封管。②尽量避免从PICC导管内采血。③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输入氨基酸等黏附性强的药物后需用生理盐水冲管。④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正确维护导管。

2.4导管脱出

①妥善固定导管,定期检查并记录导管的位置和长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穿脱衣服或入睡时套一丝袜套[3],避免牵拉等。③更换敷贴时,顺向心端揭开,将留在体外的导管“S”形或弧形固定。

2.5带管出院

患者化疗间歇期如带管出院则予以出院指导:①每周至少到医院进行PICC导管维护一次,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渗血等炎症反应。②保持敷贴清洁干燥,若发现异常及时入院处理。③指导患者避免各种感染。④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外展、旋转等动作。⑤定期测量穿刺点上方10cm处臂围并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处理。

3结果

本组置管患者发生静脉炎2例(3.8%),导管脱出1例(1.9%),导管堵塞1例(1.9%)。及时有效的护理实施使PICC后静脉炎得到控制,导管脱出得到调整,只有1例堵管未得到及时的溶栓处理而被迫拔管。总之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置管保留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成功率达98.07%。

4讨论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过程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PICC的应用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打开了新的渠道。有效护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临床护士在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翠环,孙玉梅,对30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的调查与分析 [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79~582

[2]杜华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7-8.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6

男, 11岁, 因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1个月于2007年8月8日入院化疗。经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正常后于8月9日开始给大剂量甲氨喋呤 (MTX) 加四氢叶酸钙治疗。 (MTX为澳大利亚制造上海辉瑞投资有限公司经销) 在静滴5 min后患儿主诉恶心, 随之面色苍白, 出冷汗, 测脉搏140次/min, 血压70/40 mm Hg, 立即停用MTX, 给予肾上腺素与地塞米松静注、吸氧与心电监护快速补液等抢救, 患儿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2讨论

2.1 原理

MTX为叶酸拮抗剂, 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形成假性不可逆结合, 使四氢叶酸生成障碍, 从而干扰DNA合成。随着MTX剂量的提高, 其毒副作用也相应增加。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肝肾损害、胃肠道反应、口腔炎等。而过敏反应报道甚少。新近国内仅1例[1], 认为MTX具有半抗原性, 高浓度的MTX与白蛋白结合致使机体产生针对MTX-白蛋白复合物的抗体, 导致过敏反应。此外, 还可能与患儿体质特异性有关。

2.2 教训

在临床使用MTX过程中除了加强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外, 还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 做好必要的抢救准备, 严密观察, 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62例小儿白血病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7

小儿白血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细胞某一系过度增生, 进入血液系统并浸润各组织和器官, 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状况及是否积极配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我科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62例白血病患儿, 在常规护理配合化疗的基础上, 又重点加强了心理护理, 大大改善了医患关系, 提高了患儿的完全缓解率和生存质量,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共62例, 男23例, 女39例, 其中2~5岁10例, 6~11岁22例, 12~15岁30例, 病史3~12个月, 其中急性白血病51例, 慢性白血病11例, 急性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8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

2 诊断

所有病例均通过骨髓细胞学确诊。

3 治疗

医师根据患儿病情及白血病的类型制定不同方案的化疗, 抗生素, 输血等支持对症治疗。

4 心理护理

4.1 消除患儿对环境陌生的恐惧感:

为患儿创造整洁, 安静, 舒适的治疗环境, 让他们始终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患儿对医院不熟悉, 有些患儿一看见穿白大衣的医护人员就大哭大闹, 不配合治疗, 护士应主动亲近患儿, 用亲切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与患儿情感交流, 针对不同年龄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以消除或减轻患儿陌生的心理, 取得其信赖与配合, 年龄小的患儿以诱导鼓励为主, 可以让患儿听听儿歌, 拿一些色彩鲜艳的小玩具引逗, 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适时地给予拥抱, 皮肤抚摸等一系列非语言动作, 让患儿有安全感, 这是与患儿沟通的一条重要途径。护士技术要娴熟, 各种治疗操作尽量一次完成, 尽可能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年龄稍大患儿则采取精神鼓励法, 鼓励他们多看书, 多与他们交谈, 和他们做朋友, 带他们做一些小游戏, 以增进医患之间相互了解和友谊, 给他们讲一些勇敢人物的故事, 向他们宣教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白血病将会被治愈, 给患儿带来希望, 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主动配合治疗。对于爱说好动或沉默寡言的患儿, 均不能疾言厉色, 举止鲁莽, 以免损伤幼小的心灵。入院时主动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主管医师, 责任护士, 病区环境, 同病室的小朋友及相关的住院规则, 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的周围环境, 消除陌生感, 孤独感, 进而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鼓励患儿之间多交流, 相互鼓励, 以利于顺利接受各项治疗。其次, 病室布局要整洁温馨, 让患儿有“家”的感觉, 墙壁上可以贴一些卡通画、挂些小装饰等, 并经常更换, 让患儿有新鲜感。在医院允许情况下, 可以在病室为患儿播放动画片, 让患儿不感到生活的单调。另外, 护理人员要尽量固定, 连续护理以满足患儿感情上及其他方面的需要, 通过与患儿不断接触就可以逐渐消除恐惧心理。

4.2 针对患儿害怕疼痛的心理护理:

几乎是所有患儿都害怕输液, 哭闹、不合作, 导致护理操作无法顺利进行, 所以在操作中, 护士要做到技术熟练, 输液时有选择有计划地使用血管, 争取每次做到一针见血, 在操作中多与患儿说话, 或刺激对应健侧皮肤来转移其注意力, 并且对积极配合的患儿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儿置PICC管之前, 做好心理工作, 向他们介绍操作过程, 消除紧张情绪, 并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好处, 让他们欣然接受。操作中分散其注意力, 操作者尽量一次穿刺成功。

4.3 患儿的饮食方面的心理护理:

现在, 很多孩子都偏食或挑食, 当入院后又加上病痛, 经常对医院的饮食不爱吃, 特别是对一些治疗饮食根本不吃, 这时应采取鼓励诱导, 奖励的方法, 用一颗母爱的心耐心劝说患儿。化疗前做好患儿的解释工作, 消除其紧张情绪, 取得配合, 鼓励他们多吃东西, 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化疗期间, 鼓励患儿进食营养丰富的流食, 半流食, 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吃富含铁和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 如大枣。化疗会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 如恶心、呕吐、腹泻, 此时让患儿少量多餐进食, 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听歌, 讲笑话, 看动画片等, 尽量以各种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避免过度焦虑, 达到缓解恶心, 呕吐等不适的目的。

4.4 针对患儿悲观自卑的心理护理:

患儿治疗期间, 由于一些激素药物的应用, 患儿会出现多毛、长胡须等现象。由于白血病患儿常反复发作, 周期性化疗, 由于化疗药物对机体的影响, 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如脱发, 对于脱发的尤其是年长的女孩子就会非常悲观自卑, 坚决拒绝治疗, 感到无法见人, 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不见同学及家人, 这时应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行心理疏导, 从精神上帮助患儿树立信心, 鼓励安慰孩子要勇敢地“熬”过去, 顺利度过化疗的痛苦时期。告诉他们脱发是暂时的, 是化疗的常见反应, 化疗后后头发自然会长出来的, 化疗的痛苦是短暂的, 而美好的生命是永久的, 应用患儿感兴趣的话题来激起他谈话的欲望, 以此来转移患儿的感情。可以为患儿准备美观的编织帽、围巾、假发等为患儿“遮丑”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继续愉快地进行治疗。

4.5 针对患儿抑郁, 绝望, 反抗等情绪的心理护理:

白血病患儿一般住院时间较长, 常常会产生抑郁, 苦闷, 针对患儿这种心理反应, 采取多交谈多鼓励, 并适时将一些小笑话来调节病房气氛。在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前提下, 安排一定的探视时间, 允许亲戚, 朋友, 同学, 老师前来交谈, 探望, 鼓励, 唤醒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对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较大患儿, 对自己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后知道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时, 他们必然会陷入沮丧, 悲观或绝望的痛苦中, 即使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患儿, 也会有复杂的情绪波动, 会产生绝望, 消极等负性心理, 精神萎靡, 郁郁寡欢, 少言少动少吃甚至不吃, 拒绝治疗。这时, 护士应采用各种不同方法劝说向他们介绍经过积极配合治疗已缓解的病例, 增加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他们本病并不是不治之症, 只有保持高兴的情绪才能减轻疾病的折磨, 早日康复。有些患儿有时被病痛折磨的情绪不稳定, 烦躁不安。这时, 医护人员应克制自己, 尽量忍让, 理解他们, 加倍关心体贴, 照顾他们, 同时应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情感, 做到真正理解, 关心, 同情那些患病的孩子们。对年龄较大的患儿, 要尽量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 以免过早过深的刺激患儿的心灵, 影响治疗效果。

4.6 针对患儿腰穿或骨穿时的心理护理:

操作前尽量用患儿易理解的语言, 解释及骨穿的流程和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适感, 如疼痛, 酸胀, 甚至头疼等。操作中告诉患儿允许哭, 但是少动, 握住患儿的手来缓解紧张和恐惧, 操作完毕后, 不管患儿在操作中表现如何, 都用及时给予表扬, 并继续鼓励患儿, 为下一次的操作打好基础, 操作前许诺过患儿的奖励, 事后必须及时兑现。

5 护理总结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篇8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护理效果,并发症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克隆出来的白血病细胞不能分化成熟,而聚集在造血器官中,并可浸润全身器官和组织,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血液中失去具有正常功能的血细胞[1]。发热、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巨大创伤及痛苦[2]。针对急性白血病的综合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重大。本研究拟探讨给予急性白血病患者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255例,诊断标准参照葛均波编撰的《内科学》第八版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入选标准为年龄在15~65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排除妊娠、哺乳期患者。将255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5例,观察组1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8例,女性57例,年龄在17~62岁,平均(47.65±12.17)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7.93±5.62)个月,疾病类型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70例。观察组中男74例,女56例,年龄21~65岁,平均(50.65±10.81)岁,病程1~22个月,平均(14.60±6.55)个月,疾病类型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针对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下:(1)带领患者及家属入病房,发放病号服、护理工作服,告知各项设施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宣传健康教育知识,要求病房内禁烟;(2)保证病房的环境安静、舒适,保持适度的湿度及通风,定期空气消毒;(3)依据患者病情需要吸氧,氧流量在2~5 L/min,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4)遵照医嘱执行处置、用药任务,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虑。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急性白血病这一病种的综合护理,分别针对发热、感染、出血及化疗期间易出现的并发情况进行综合护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发热的护理:发热常由感染引起,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体温不超过38.5℃采取温水擦浴、乙醇擦拭、冰袋降温、湿敷等物理方式降温,如体温超过38.5℃则需要报告主管医师采用药物治疗。(2)感染的护理: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抗感染能力弱,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住院患者首先应给予预防感染护理,如病房通风、定期消毒、严格限制探视、不与患有感染病的患者同一病房避免交叉感染。口腔、输液用静脉、肛周、肺部是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常见感染部位,因此应鼓励患者多饮水,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输液用外周静脉应严格消毒,保持无菌。保持大便通畅,便毕应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合并有肺部感染时应积极给予药物治疗,叩背促进痰液排除,体位引流,吸氧等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3)出血的护理: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数量低,易发生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更易发生DIC,严重威胁生命,故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是最容易观察到,也是最容易出血的部位,因此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医源性的损伤出血。鼻出血时可以用1%的麻黄碱棉球填塞鼻腔止血,如出血量较大应由主管医师处理。牙龈出血使用冷水漱口。呕血、黑便是胃肠道出血的表现,记录呕血的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颅内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出现剧烈呕吐、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警惕颅内出血,及时报告主管医师确定诊断,积极对症治疗。(4)化疗期间护理: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会引起骨髓抑制、免疫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化疗期间感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化疗期的重要举措。化疗药物极易造成外周静脉炎,化疗期间应沿输液静脉给予50%硫酸镁和甘油混合物外敷,再覆盖无菌纱布,输液完毕后1 h撤去覆盖物,保持局部清洁。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是化疗期间的常用护理操作,PICC后应24 h更换一次贴膜,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次。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等影响心脏的传导,在给药期间注意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给药速度宜缓慢。甲氨蝶呤有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注意复查肝功能。化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恐惧、焦虑、悲观的心态不宜对抗疾病,医护人员及家属的鼓励会增加患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促进疾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白血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可将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三种结果。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2)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热、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心理状态评估: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中完全缓解65例,部分缓解39例,未缓解21例,总体有效率为83.2%;观察组中完全缓解77例,部分缓解43例,未缓解者10例,总有效率为92.3%,χ2=3.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中发热8例,感染5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6%。观察组中发热者3例,感染者2例,出血者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9%,χ2=2.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理状态比较:对照组SDS评分为(55.17±9.91)分,观察组为(37.18±8.28)分,t=2.559。对照组SAS评分为(51.95±8.34)分,观察组为(35.77±9.01)分,t=4.628,两组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血液3大系统均受累及,贫血、感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护理作为医疗工作中的一部分,针对疾病给予恰当的护理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够从心理上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付春芝.40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3):227-229.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1.1.1 急性白血病组

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患儿, 依据诊断标准[2], 经我院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31例 (男16例, 女15例) , 年龄从2~11岁, 平均6.5岁。文献报炎症对TSGF有很强的干扰, 为避免炎症对TSGF的干扰, 对住院血液病患儿, 如入院时有炎症表现则先积极控制炎症, 待炎症消退后并于化疗前取血及尿标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1例 (男11例, 女10例) , 年龄从2~12岁, 平均7岁。

1.1.2 正常对照组

为我院门诊健康查体的儿童, 经各项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X-ray胸部透视) 均无异常, 共20人 (男女各10人) 。年龄10月~13岁, 平均7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TSGF测定

TSGF检测试剂盒 (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操作严格按TSGF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 判定标准

根据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正常参考值资料进行临床评价指标统计, 设定小儿血液TSGF≥64u/m L为阳性。

1.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剂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以P<0.05定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上呼吸道感染组血清中TSGF浓度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u/m L, .

注:*为血清中TSGF值与健康组比较P<0.01

急淋组、上感组之间进行血TS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u/m L, ) .

3 讨论

TSGF是近年来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类肿瘤生物学标志物, 在恶性肿瘤形成和生长的初期, 这类物质就会大量释放到外周血中, 早期即可达到临床可以检测的浓度[3]。研究表明TSGF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的肿瘤标记物, 对良、恶性 (急性白血病) 血液病鉴别及急性白血病临床化疗疗效评估均有一定参考价值[4]。但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血清TSGF报道不多[5]。本研究检测31例小儿ALL、21例上呼吸道感染儿童、20例健康儿童 (正常对照组) 的外周血TSGF水平, 结果显示小儿ALL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见表1)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灵敏度为83.9%, 与文献报道一至[6], 说明血清TSGF测定是诊断小儿ALL的一个良好指标。提示当小儿ALL发生时, 肿瘤细胞表达更多的TSGF。表1结果还显示, 上呼吸道感染组TSGF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 表明当机体存在炎性反应时, 炎症部位炎性细胞浸润,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产生大量血管形成因子类物质。随着炎症继续发展并达到一定程度, 释放到血液的血管形成因子类物质导致TSGF检测阳性[7]。表2结果显示, ALL组、上呼吸道感染组之间进行比较血清TS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机体炎症对TSGF有明显影响。总之, 测定血清TSGF检测对小儿ALL的诊断有很高价值, 且具有较高敏感性, 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仪器、快速、准确、廉价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Marion K, Lucas HW.Gregor y Rober ts Inf luence of host miscrovascular environment on tumor vascular endothelium[J].Int J Exp Path, 1999, 80 (1) :1-10.

[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许会彬, 张代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相关物质群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药杂志, 2005, 22 (2) :110.

[4]张启国, 叶树俊, 欧阳建, 等.急性白血病血清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白血病淋巴瘤, 2001, 10 (5) :274.

[5]王桂菊, 李国玲.恶性血液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师进修杂志, 2004, 24 (6) :43.

[6]左志通.血清TSGF、CYFRA21-1和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 2005, 25 (2) :265.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10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综合护理;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45-01

Abstract:

Keywords: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目前其主要治疗手段为联合化疗。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可致严重的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对7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78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1例,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10~71岁,平均年龄(4050±350)岁;病程(40±1.3)年。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1.50±2.75)岁;病程(38±1.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合理用药联合基础护理。抗生素严格按医嘱用药,现用现配。尽量避免随意用广谱抗生素。用药时严密监视有无感染,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①心理护理。多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讲解化疗相关知识。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②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升白细胞及抗菌药物。③病情监测。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定时测体温,4h/次。观察患者皮肤、口腔黏膜变化。④导管护理。化疗期间需行锁骨下或颈外静脉等置管,需行导管护理。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潮湿后及时消毒更换。穿刺部位勤换药,注意有无红肿。禁止将外漏导管人为插回。及时更换正压接头。⑤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检查舌苔及有无溃疡、出血,观察咽部充血及感染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口腔溃疡。⑥皮肤及肛周护理。 排便后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坐浴15~20min,以防逆行性尿路感染。⑦高热护理。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指导患者多饮水,伴寒战时要保暖。注意补充电解质。⑧饮食护理。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饮食困难者考虑静脉营养。有呕吐者可适当应用止吐药物。

1.3疗效判定显效:白细胞计数>10×109/L,无感染症状; 有效:白细胞计数>10×109/L,感染情况改善; 无效:白细胞计数<10×109/L,感染症状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①感染是粒细胞缺乏症的主要合并症,观察组有2例(512%)出现感染症状,对照组有5例(1282%)伴有感染症状。②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3例(769%)伴有牙龈、口腔黏膜的坏死性溃疡,2例(512%)出现皮肤炎症,总不良反应率1282%;对照组有7例(1795)存在局部口腔坏死性溃疡,5例(1282%)存在皮肤、鼻腔部位的炎症,总不良反应率3077%。两组患者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感染、出血及发热等。化疗药物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对骨髓可产生抑制造成粒细胞缺乏,增加感染机会,严重感染可危及患者生命。对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意义重大。在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合理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全面、细致、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包括心理、口腔、皮肤、高温、导管、用药、饮食等护理措施,并严密监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效果明显。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白血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疗反应的副作用,减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证化疗正常进行,对提高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淑彩.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J]. 现代护理, 2012,11(20):1623.

[2] 宋琳. 急性白血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的临床护理[J].护理与临床,2013,17(15):1933-1934.

上一篇:浙北农村下一篇:战略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