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2024-06-12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精选七篇)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篇1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小儿肠胃康颗粒,消化不良性腹泻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 其主要病因为喂食不当、消化功能减退、小儿过度贪食导致脾胃虚弱, 以腹泻、腹胀、大便次数增多、食欲不振、水样便、有消化物或奶瓣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部分患儿病程较长, 且恢复较慢, 而长期腹泻易导致患儿营养不良, 从而引发各种营养性疾病及其他疾病, 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及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影响[1]。现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98例, 所有患儿的诊断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中关于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将98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50例) 和对照组 (48例) 。观察组50例, 男29例, 女21例, 年龄2~10 (6.2±2.3) 岁;病程4~17 (10.7±3.9) d。对照组48例, 男28例, 女20例, 年龄2~9 (6.1±2.7) 岁;病程5~17 (11.3±3.5) d。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 0.5g/片, 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60010) 治疗, 1~6岁2片/次, 2~3次/d;6岁以上儿童2~3片/次, 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小儿肠胃康颗粒 (5g/袋, 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3020496) 治疗, 开水冲服, 5~10g/次, 3次/d。两组均3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

症状和体征消失, 腹泻消失, 大便恢复正常, 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 腹泻基本消失, 大便有明显好转, 身体各项指标有明显恢复。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 腹泻有所好转, 大便有所恢复, 身体各项指标有所恢复。无效:症状和体征未改善, 腹泻未消失, 大便无好转, 各项身体指标无好转。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8.00%) 显著高于对照组 (83.3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附表。

3 讨论

小儿消化不良的病因较为繁杂, 病理较为复杂, 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因此, 临床治疗时没有针对性较强的药物, 大多数患儿在患病7d左右内会自然停止腹泻[4]。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含人体正常菌群 (长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活菌、保加利亚乳杆菌) , 其作用机制为:与其它厌氧菌一起共同占据肠黏膜的表面, 形成一个生物屏障, 阻止病菌的定植与人侵;产生乳酸及醋酸, 使肠道内pH值降低, 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重建人体肠道内正常微生态系统[5]。小儿肠胃康颗粒含鸡眼草、谷精草、地胆草、蚕沙、蝉蜕、谷芽、赤芍、夜明砂、甘草、麦冬、党参、玉竹、盐酸小檗碱, 党参、谷芽健脾益气, 蚕砂、蝉蜕和中调胃, 鸡眼草、地胆草、谷精草清热健脾利湿, 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起到清热平肝、调理脾胃的功效。综上所述,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彩霞, 余艳芳.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 2011, 13 (5) :548-549.

[2]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1-382.

[3]邬巍.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5 (10) :72.

[4]刘洁, 何文.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34 (10) :1860-1861.

小儿消化不良腹泻 篇2

通常情况下两岁以下的小儿生长发育的很快速的,所以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热量就会比较多,但是小儿的消化系统的器官却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对很多不好消化的食物就会不那么容易消化,就容易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症状

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症状表现在大便次数上。一般小儿正常大便次数是每天1―2次,呈黄色条状物。而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时排便次数就会比正常情况下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甚至数十次。

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症状表现大便形状上。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时小儿排便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有时是黏液便或脓血便。宝宝同时还会伴有吐奶、腹胀、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现。

如何改善

如果婴儿大便的臭味明显,则表示蛋白消化不良,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希;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则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须减少甚至停止喂食淀粉类的食物;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注意事项

如果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比较严重,最好带小儿及时就医用药。妈咪爱或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也可缩短腹泻病程,能调理胃肠道系统的,拉稀的调到不稀,便秘的调到不干。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篇3

【关键词】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中医治疗;参苓白术颗粒;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42-01

小儿腹泻作为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主要与患儿脾胃娇嫩、消化不畅等因素有关,多数婴幼儿腹泻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不调、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导致,患者易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大便失常等情况,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1]。中医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好,已有诸多报道证实,为进一步探究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中医治疗效果,选取社区医院接收患儿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报道整理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以社区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间接收的10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白细胞检查结果显示计数<10×109/L个;以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次腹泻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排除营养不良、细菌、克罗恩病等引起的腹泻[2]。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4.1±1.4)岁,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4.3±1.2)岁,两组患儿临床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颗粒。常规治疗主要以退热、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补液、抗生素治疗等为主。

治疗组:参苓白术颗粒(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280)温水服用,患儿每次3g,一日三次。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评价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制定,以痊愈、好转、无效三个指标为主,以痊愈+好转为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每日排便少于两次;好转:症状与体征改善效果显著,指标好转但未恢复正常;无效:不符合以上两个判断指标或者病情加重、恶化者。

1.4统计学

医学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理期间两组患儿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幼儿特殊的生理基础与生长快、营养要求高易产生矛盾,日常生活中如果调护不适,食物太多、不易消化、搭配不合理等因素都可造成孩子过饥或过饱,影响脾胃功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儿童出现消化不良。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发生与多种病源与因素有关,病源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感染,饮食不畅、抗生素滥用、过敏等其他因素也会引起腹泻。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中医辨证属于“泄泻”范畴,与婴幼儿脾胃功能发育不健全、食用太多寒凉食物、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导致气血亏虚、脾胃不调,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健胃消食、行气化瘀[3]。

本次治疗用应用中医参苓白术颗粒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胃肠道菌群环境,促进消化,参苓白术颗粒主要以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等为主要成分,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改善大便不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泄泻等症状,可达到健脾、益气、和中等效果,对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常见症状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疗效显著。参苓白术颗粒中山药、茯苓健胃消食、醒脾和胃、调节气机,人参、白术、扁豆等可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功能,参苓白术丸的其他成分例如山药、砂仁均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白术、茯苓等能健脾化湿,减少腹泻次数,薏苡仁还具有利湿的作用,对人参、白术、茯苓起到辅助的作用,疗效更佳。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因此脾虚则易生痰湿,湿重则泄泻,因此健脾益气化湿就是本方治疗的精髓所在,参苓白术丸在治疗由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身体消瘦,脘腹胀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等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可迅速止泻、止吐,促使患儿肠胃功能早日恢复,减轻身体负担[4]。

参苓白术颗粒尤其适用于因饮食过杂、过多、油腻与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对于轻度风热感冒导致的肠胃不适也有良好效果,但是治疗用药中需要注意患儿有无药物过敏及不适症状,以提升用药安全性。本次研究证实了参苓白术颗粒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中的治疗效果,患儿症状改善显著、疗效安全可靠,无临床不良反应,有助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应用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宴宏,彭建霞,张建丽,等.布拉酵母菌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85-2787.

[2]李星虹,唐海燕.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6):46-47.

[3]林文龙.布拉酵母菌佐治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0(15):2225-2227.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 (28例) 和参照组 (28例) 。其中观察组男15例, 女13例, 年龄2~11岁, 平均年龄 (6.8±1.6) 岁, 病程4~12 d, 平均病程 (7.8±0.9) d;参照组男16例, 女12例, 年龄1~12岁, 平均年龄 (6.5±1.9) 岁, 病程3~13 d, 平均病程 (7.6±1.1) 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应用妈咪爱治疗, ≤2岁的儿童1 g/次, 2次/d, >2岁的儿童2 g/次, 2次/d, 温开水 (40℃以下) 冲服, 连续服用3 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 ≤2岁的儿童5 g/次, 3次/d, >2岁的儿童10 g/次, 3次/d, 温开水 (40℃以下) 冲服, 3 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均连续应用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无效:临床症状、大便颜色、性状和次数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大便颜色、性状有所好转,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大便颜色、性状正常, 大便次数降至≤2次/d。总有效率= (有效+显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43%, 明显高于参照组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参照组相比, aP<0.05

3 讨论

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 儿童长期腹泻极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菌群紊乱反过来又是致使腹泻发生或加重的主要原因, 同时还可使肠道致病菌的数量增加,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易患肠道疾病[3]。

小儿肠胃康颗粒属于中成药制剂, 其主要成分包含谷精草、地服草、鸡眼草、夜明砂、蚕砂、谷芽、蝉蜕、党参、赤芍、木香、玉竹、甘草、麦冬、盐酸小檗碱等14味药, 由此加工混合而成, 具有健脾利湿、调胃顺气、清热舒肝等功效[4]。妈咪爱含枯草菌、肠球菌两种活性菌, 可给予正常生理菌丛提供菌量, 对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 促使营养物质得以更好的消化和吸收, 控制毒素的产生与吸收, 进而促进肠道内菌群的正确调整。此外, 妈咪爱富含儿童生长期及发育期所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物质, 为患儿补充因消化性不良腹泻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和各种元素缺失的多种成分。

本文对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性不良腹泻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观察组有19例患儿疗效显著, 有8例患儿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仅有1例患儿因中途放弃治疗而治疗无效, 总有效率96.43%, 显著高于参照组71.43%, 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给予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且可补充患儿缺失的多种营养成分, 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应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应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妈咪爱) 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 56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 按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 (28例) 和参照组 (28例) 。给予观察组患儿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 参照组单独应用妈咪爱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6.43%) 显著优于参照组 (71.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应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肠胃康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参考文献

[1]张郡, 李喜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2) :434-435.

[2]何静.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观察.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1 (11) :318-319.

[3]马临科, 吴永江.小儿肠胃康颗粒质量标准研究.中国药业, 2012, 21 (13) :24-26.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篇5

随机分析笔者在2012年6月3日~2013年6月3日的100例 (对照组年龄6个月~2岁) 消化不良腹泻患儿口服补液盐、思密达、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方法及有效率, 2013年6月4日~2014年6月4日的100例 (观察组年龄6个月~2岁) 消化不良腹泻患儿口服补液盐、思密达、复合维生素B片, 加乳酸菌素片治疗方法及有效率, 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

2结果 (方法、效果、经验)

(1) 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症状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小儿的消化器官尚未全部发育成熟, 消化酶活力较低, 小儿对营养物质需求较多导致消化道负担加重、易引发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 导致小儿消化不良腹泻。一般小儿正常大便次数是每天1~2次, 呈黄色条状物。而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时排便次数会比正常情况增多, 轻者4~6次, 重者可达10次以上, 甚至数十次、粪便中含有奶块、有酸臭味、同时还会出现厌食、呕吐、呕吐物多有酸臭味。晨起或打嗝时有很重的口臭、同时会伴有腹痛、小婴儿表现为哭闹不安、夜卧不宁。大孩子会说腹痛。会出现手心热、低热或中等度发热, 烦躁不安, 精神不佳。本文入选患者200例全部是重症患者。200例患者血常规检查未见白细胞增加, 粪便常规无红细胞、白细胞及轮状病毒抗体。本文治愈判断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大便次数恢复每日1~2次、黄色条状。好转标准: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 大便每日≤3次。

(2) 选思密达、口服补液盐、复合维生素B片的依据。思密达为天然蒙脱石微粒, 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 具有收敛作用, 文献[1]有:思密达吸附消化道内气体和各种攻击因子, 避免肠细胞被攻击因子损伤。思密达[1]不被胃肠道吸收, 本品不进入血液循环, 急性腹泻思密达剂量应加倍。思密达[1]可用于急、慢性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 尤其对小儿急性腹泻效果较好。可将思密达1袋倒入50m L温水中, 摇匀后服用。口服补液盐主要成分葡萄糖11g、氯化钠1.75g, 氯化钾0.75g、碳酸氢钠1.25g。口服补液盐适应症是治疗和预防急、慢性腹泻造成的轻度脱水, 临用口服补液盐时, 将一袋 (大、小各一包) 本品溶于500m L温开水中, 随时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含多种维生素, 补充由于腹泻丢失的多种维生素, 一般一日3次, 每次0.5~1片。

(3) 观察组增加乳酸菌素片 (经验1) 。乳酸菌素片适应症是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小儿一次0.4~0.8g, 一日3次;成人一次1.2~2.4g, 一日3次。由于乳酸菌素片含活菌制剂, 必须与其它药物间隔30min以上再服用。特别是思密达具有吸附作用, 更不能同时服用。

(4) 对照组100例患儿治疗效果 (经验2) 。乳酸菌素片具有调节肠黏膜电解质、水分平衡, 促进胃液分泌, 增强消化功能作用, 增加乳酸菌素片明显增强用药合理性, 由于对照组未使用乳酸菌素片, 没有补充有益菌, 治疗方法存在瑕疵。对照组100例患儿治疗4d后治愈率87%, 好转率13% (13例患儿加服乳酸菌素4d后全部治愈) 。

(5) 增加思密达剂量 (经验3) 。笔者在观察组100例患儿治疗中, 对于严重腹泻的患儿, 思密达剂量使用2倍剂量, 效果好, 未见副作用 (主要原因是思密达不被胃肠道吸收, 不进入血液循环) , 同时, 思密达[1]口服2h后方可均匀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 (频繁严重腹泻的患儿导致思密达难于覆盖肠腔) 。思密达小儿正常剂量:1岁以下, 3g/d, 分3次服, 1~2岁6g/d分3次服, 急性腹泻剂量加倍。口服思密达应与其它药物间隔30min, 可防止思密达吸附其它药物。

(6) 其它合理用药经验 (经验4) 。部分服药后出现呕吐的患儿, 医师评估呕吐可能丢失的药物量, 需及时补充1次口服药, 补充剂量需认真评估, 以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7) 护理经验 (经验5) 。如果小儿大便臭味明显, 说明蛋白消化不良, 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稀释;如大便中泡沫较多, 说明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宜减少喂食淀粉类食物;如大便外观如奶油状, 说明脂肪消化不良, 应减少油脂类食物摄入。

(8) 观察组100例患儿治疗效果。观察组100例患儿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 增乳酸菌素片, 用药4日治愈率97%, 好转率3%。

3讨论

笔者接诊4例基层医院转入我院的消化不良腹泻患儿, 4例患儿在基层医院输液治疗8d以上, 其中1例使用抗生素, 用药显得比较不合理, 大量输液导致患儿出现电解质严重紊乱, 继发心衰、肺水肿、病危后转入我院, 笔者立即给予抢救后好转, 5d后治愈出院。

笔者认真复习文献后,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 总结不足, 分析乳酸菌素药理学, 应用经验, 将经验用于观察组, 两组比较, 观察组提高治愈率10%。

参考文献

浅谈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篇6

1 发病原因

犊牛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一般是1~2日龄开始发病, 2~3月龄后逐渐减少。这说明犊牛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 不仅与胎儿发育期的饲养管理有关, 而且与犊牛哺乳期的外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1.1 母牛的饲养管理不科学引起腹泻

妊娠后期母牛的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时, 影响母体内胎儿的正常发育, 导致新生犊牛发育不良, 体质虚弱, 所以极易患胃肠道疾病。另外, 妊娠母牛的饲料缺乏营养时严重影响初乳的产量和质量, 如新生犊牛不能尽快吃到足够的初乳或初乳质量较差时, 犊牛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消化不良。

母牛分娩前后饲养管理不当, 也引起犊牛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如分娩前妊娠母牛饲喂大量的精料, 使乳汁过浓,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过高, 犊牛也会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另外, 哺乳母牛饲养管理不当, 母牛患乳房炎或其他疾病时, 母乳的产量和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种母乳中一般含有大量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和病理产物, 犊牛哺乳后, 极易发生消化不良。

1.2 犊牛的饲养管理不科学引起腹泻

1.2.1 犊牛的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差

由于初生犊牛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健全, 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 因此犊牛处于寒冷、闷热拥挤、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等环境和饲喂不洁的乳汁和饮水, 最易发生本病。

1.2.2 犊牛的饲喂不科学

犊牛吃初乳过晚或母牛奶量不足时因饥饿而舔食污物, 使肠道内的腐败菌大量繁殖, 影响乳汁的正常消化。人工哺乳时乳温过高、过低或不定时、不定量, 也引起消化机能的紊乱。哺乳早期犊牛的胃肠道消化机能尚不健全, 所以开始补料时要考虑补饲的时间和饲料的质量, 应适合犊牛胃肠道的消化能力, 否则犊牛的胃肠道分泌和蠕动机能紊乱而发生消化不良。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产前产后母牛的饲养管理

加强妊娠母牛和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保证供应全价的营养物质, 特别在妊娠后期, 应增喂配比合理的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优质饲料, 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初乳的产量和质量。母牛分娩前适当限制精料的供应, 以免产后乳汁过浓, 犊牛发生腹泻。同时加强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防止乳房炎和其他疾病发生。

2.2 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

2.2.1 让新生犊牛尽快吃到初乳

初乳养分丰富、易消化吸收, 且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较多的盐类。初乳有阻止细菌侵入血液、抑制有害菌在胃肠道内繁殖和促进排泄胎粪的作用, 新生犊牛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 增强抗病能力。所以犊牛出生后尽快吃到足够的优质初乳, 最好犊牛生后1 h内喂一次初乳, 过5~6 h再喂一次, 尽量在18~20 h内让犊牛吃到足够初乳。

2.2.2 搞好犊牛的饲养环境卫生

犊牛舍应保持干净、干燥、通风、采光良好、空气新鲜、冬暖夏凉、无贼风, 并加强饲养工具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 避免犊牛发生消化不良和其他疾病。

2.2.3 科学进行犊牛的早期补料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因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在本院治疗的患儿100例。其中, 男56例, 女44例;年龄1个月~2岁, 平均 (10.4±3.5) 个月;腹泻6 d~3个月, 平均 (10.4±4.0) d。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 :男3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 (10.2±2.6) 个月, 平均腹泻 (10.1±2.3) d, 患儿家属大学及以上学历4例, 初高中学历27例, 初中以下学历19例;对照组 (仅给予常规治疗) :男26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 (10.5±1.2) 个月, 平均腹泻 (10.3±4.6) d, 患儿家属大学及以上学历3例, 初高中学历30例, 初中以下学历1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腹泻天数、患儿家属知识背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儿具体病情调整饮食, 给予复合维生素及消化酶, 肠道益生菌治疗, 对于同时伴有感染的患儿, 给予抗生素。伴有贫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患儿注意补液, 输注小儿氨基酸。并给予良好的护理。实验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

1.2.1 疾病认知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属系统的讲解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强调健康教育是此病治疗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向患儿家属宣讲时, 应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 切记生涩的医学术语。

1.2.2 合理喂养健康教育

健康规范的饮食对于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宣扬母乳喂养好, 鼓励母亲尽量坚持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 由细到粗, 由少到多, 由软到硬, 一步一步来, 不能急于求成, 要有耐心、精心和细心, 还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6]。营养不良性腹泻的患儿容易发生脱水, 除了严重呕吐的患儿, 均应继续饮食。母乳喂养的患儿应继续给予哺乳喂养, 暂时停止辅助饮食, 人工喂养的患儿早期可以喂少量的米汤或牛奶, 等患儿腹泻次数减少后, 再给予半流质的粥、面条等, 少量多餐。根据病情, 调整饮食。

1.2.3 心理健康教育

认真倾听患儿家属治疗期间遇到的问题, 及时向家属答疑解惑, 给予患儿家属正面的引导, 树立治愈腹泻的信心, 战胜营养不良的决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随访。

1.2.4 用药指导健康教育

反复强调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定期随诊, 教会家属观察不良反应及疗效的方法, 强调用药方法的规范性, 不随便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

所有患儿电话随访6个月, 开始半个月1次, 共2次, 以后1个月1次, 内容包括:目前小儿喂养情况、大便情况、有无复发、身体状况等, 必要时复诊。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 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引发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的原因较多, 主要为人工喂养引发, 且疾病主要分布于教育背景低下的农村地区。本组治疗时间为3~6周, 平均 (4.1±1.4) 周, 痊愈83例, 好转17例。随访依从性90%, 另外10%默认为痊愈, 观察组4例, 对照组6例。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营养不良是由于摄入不足, 或由于食物不能充分被吸收利用, 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 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组织, 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 免疫力低下, 为婴幼儿腹泻创造了条件[7]。同时, 研究发现, 营养不良会导致患儿消化道形态和功能改变, 消化酶活性降低甚至分泌不足, 稍不注意就会引发腹泻甚至迁延不愈[8]。而慢性或迁延性腹泻引起的消化道功能紊乱, 往往又是营养不良的主要诱因。可以说, 小儿营养不良和腹泻两者互为因果, 往往造成恶性循环, 小儿腹泻迁延不愈, 营养摄入严重不足, 出现发育迟缓、佝偻病等严重后果。所以在治疗营养不良性腹泻时, 要以分析和治疗病因, 积极控制感染, 调整营养相结合为治疗原则[9]。而饮食调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广泛开展小儿的营养不良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在本研究中, 笔者向观察组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使他们对营养不良性腹泻有了认识, 并再三强调饮食调理的长期性。在随访中, 要求患儿家属坚持饮食调理, 使得患儿的复发率明显减低, 并发症也由此减少。然而, 笔者在分析患儿腹泻停止时间时, 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同于2012年袁继红[10]的报道。笔者认为: (1) 袁继红[10]的报道, 主要是针对护理干预, 在护理层面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而在本研究中, 笔者给予了两组患儿相同的良好的护理, 包括用药指导, 饮食调理, 优质的环境等; (2) 由于目前家长对患儿普遍的重视, 住院治疗时依从性好。这使笔者认识到, 精心的护理可以缩短病程;治疗的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有利于小儿的健康成长。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 人工喂养是引发小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由于人工喂养不能提供相关的营养, 喂养方法不正确、添加辅食时间不正确引起。且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因此, 在进行营养不良性腹泻的健康教育时, 应把重点放在喂养问题上, 纠正腹泻的同时, 治疗营养不良, 以遏制营养不良和腹泻的恶性循环。同时, 要加大农村地区小儿喂养的宣传力度。针对营养不良性腹泻出现的原因,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家属对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的认识, 降低其复发率和并发症, 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因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在本院治疗的患儿10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 给予患儿家属系统的健康教育。所有患儿出院后随访。比较两组患儿腹泻停止的时间, 复发率,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腹泻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腹泻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家属对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的认识, 降低其复发率和并发症。

关键词:健康教育,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92.

[2]魏红萍.对腹泻婴幼儿家属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23) :145-146.

[3]张兰.腹泻病患儿家长健康知识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5) :164.

[4]沈倍义, 闵娟.小儿腹泻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 (6) :465-467.

[5]黄香爱.对小儿腹泻患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 (9) :1757-1758.

[6]文美月, 张淑琨.辅食添加现场干预对婴儿营养状况的影响[J].营养与食品卫生, 2005, 10 (19) :82-83.

[7]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516.

[8]李新洲.小儿营养不良问题探讨[J].中外医疗, 2009, 1 (7) :29.

[9]徐伟.小儿腹泻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7) :59-61.

上一篇:领导小组下一篇:语文问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