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基层组织

2024-06-30

师生基层组织(精选十篇)

师生基层组织 篇1

为充分发挥“弘扬传统, 坚定信念, 跟共产党走”的教育作用, 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档案局办公室近日联合下发通知, 要求各地教委、教育局及部属各高等学校组织师生观看大型文献电视片《开天辟地90年》。通知要求, 教育系统将其作为德育课程和教学的资源, 也可作为开展班级活动和党课学习的重要资料。

《开天辟地90年》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 以翔实的史料, 珍贵的镜头, 丰富的画面, 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600多个重大事件, 以恢弘的气势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领导全国人民从赢得政权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与丰功伟绩。片中许多珍贵的档案和镜头是第一次披露。该片对于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 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 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 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 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 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联合摄制了30集文献电视片《开天辟地90年》。该片即将在各地电视台播出, 并以光盘形式正式出版。日前, 《开天辟地90年》已被列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时期 (2011年—2015年) 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中的国家音像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转江小学组织师生观看 篇2

为切实做好“两会”期间安全稳定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文件及会议精神,3月13日下午,转江小学组织师生观看《识破邪教“全能神”》专题片。专题教育片以鲜活生动的例子揭露了“全能神”邪教组织拉拢、教唆、残害群众的邪恶本质,使师生们进一步认清“全能神”等邪教组织的社会危害。

观看结束后,校长习剑同志要求全体师生,一是对于邪教组织言论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传,二是若发现身边的人有参与非法迷信组织活动的,要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反邪教知识,并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报告。

通过观看教育片,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决远离邪教,自觉增强政治敏感性,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被歪门邪说所迷惑,为共同营造安定、和谐、团结稳定的校园环境而贡献力量。

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师生互动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则是“自主、合作、探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然而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单一呆板的互动形式大大削弱了师生互动应有的价值和效果,没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要求。如何克服这些弊端?我个人认为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潜在优势,真正让学生想学、会学、肯学。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

以往的语文课堂大多千篇一律,属于一讲到底——满堂灌。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是中心,学生始终围绕这一中心转,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自己消化的时间。其结果是语文课堂上老师越教,学生越不爱学,越不会学。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观,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教与学这一过程是双向的,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这样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自己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课堂也不再是自己传授知识,单向付出的地方;而是要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带来课堂面貌的根本性变化,才能让课堂上真正出现师生互动的局面,从而使语文课堂因此而精彩。

第二,提高教师素养,施展人格魅力

要做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教师必须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自我知识的完善与更新,更要重视自身健全人格的建构,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种知识权威和道德权威形象。陶行知先生有言曰【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育人须先自律,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加强师生沟通心理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

第三,精心设计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汲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互动的前提。只有学生预习到位,才能言之有物,才能提出问题,发表观点,才能与老师的讲解对接。这一环节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的活跃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要把预习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

1.预习设计体现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明确本篇课文教学目标,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直接进行“对话”,产生情感共鸣。这样,通过预习,把握了文章的重难点,学生也就掌握了学习本文的方向。

2.预习设计内容有针对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3】这句话对语文教学来说最为行之有效。因为语文书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适合阅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找寻答案,领悟课文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这样一来,课文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更是心领神会的享受与陶醉了,既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把握,也重视了各种能力的提高。同时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积极思考的热情。

从而也就达到了师生间默契和谐的互动。

第四、充分调动课堂教学

首先,改變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4】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既宽松自由,又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探索空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不能再做一味的演讲者、表演者,应该做好引导、管理工作。变“一言”为“众言”,授之于渔。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张扬个性,锻炼提高。

其次,课堂中创设教学情景。这是达成师生互动的必要准备,能拉近学生与课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互动在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进行。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主动亲近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情怀,探索文本内涵。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抒。为此,教学的互动自然就水到渠成。所以说,语文课堂中,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必要准备。

再次,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课堂上教师的一句真诚赞美、恰当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被认可的满足与自豪会使学生整堂课保持亢奋与自信,参与课堂的意识就会更为旺盛,学习的热情自然会高涨。说话的愿望也随之产生,学生们也就敢于站起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课堂活泼生动,轻松有效,才能真正起到互动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是需要师生互动的,那就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潜在优势,让今后的语文课真正“火起来”。

参考文献:

【1】出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出自陶行知先生名言;

【3】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一书;

师生基层组织 篇4

一、学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依据

(一)发挥百年老校历史积淀的优势

100多年来,上海市同济中学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办学宗旨,以“健康身体、振兴工艺、格物穷理”为校训,积淀了运用积极心理学服务师生进步、服务学校发展的深厚底蕴。学校是上海最早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之一,是首批“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2012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第五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顺利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的中期评审。沿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印迹,学校党支部始终引领广大党员共同为打造明日更好的学校而努力服务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

(二)发展同济师生积极向上的潜能

积极心理学主张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认识并塑造自己身上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并将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变成能够促进自己幸福生活的动力,真正成为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即“总幸福指数=先天素质+后天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这个公式中所指的“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就是积极心理学需要发掘的力量。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学校党支部着力挖掘并发展同济师生积极向上的潜能,努力实现“Better School,Better LIfe”的目标。

二、学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路径

学校党支部认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首先是一种以“服务”为抓手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其核心内涵就是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中心,通过服务化的运行机制,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整合发挥校内外一切教育资源,提高效能工作,促进学生心智的积极全面发展,推进教师、学校、社区的共同成长。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党支部坚持“服务师生真心实意零距离,面向未来同舟共济有目标”的工作原则,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己任,建构“二四三”工作机制,以“同舟共济”学校精神凝聚全体师生,强调“心理的正向力量”,引导师生“做更好的自己”。

(一)魔力“二分法”,服务学生的个性与和谐发展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事关千秋万代。服务民生,就是服务学生。学校党支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积极构建校内校外“二分法”,发挥“爱”的魔力,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 服务之一:校内提供舞台

自然环境上注重“三打造”。旨在彰显学校个性和精神,体现桃李不言、润物无声的服务理念。一是打造花园学校。“上海市花园学校”的命名为学校环境美育打开了新天地,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创”契机,学校开展了教工花卉和一班一植物的认养活动,改变了原先校园植物由绿化办外包管理的单一模式,形成了认养花卉扮靓校园、精心呵护爱我校园的和谐氛围。二是打造校园“三宝”,即由校友出资捐建的三处文化景观——院士亭、纪念雕塑、英烈石。这些景观都在静静地向学生述说一句话语:“今天我以同济为荣,明天同济以我为耀。”三是打造心理中心。重新改进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添置了音乐钢琴、放松理疗椅等设备,拓宽服务功能,完善以Space Warp、创意项目、DIY项目、乐高项目、机器人工作室、音乐创作和沙盘分析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无限工作室”,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将“关爱无痕,成长无限”进行到底。

人文环境上着力“三聚焦”。旨在渗透、孕育和彰显服务理念。一是聚焦课程建设。学校分年级分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高一每周一节限定性拓展课,高二每月一次“生涯选择”讲座,高三每两周一节心理保健拓展课,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二是聚焦学科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方式和乐观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学习观。同时将学科竞赛设计为“争先赛”,为学生创设“你追我赶”的机会。三是聚焦德育品牌。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在教室走廊墙上增设宣传框,展示学生创作的书画作品和主题教育月电子小报。以“温馨教室”建设为抓手,以“双结对”为载体,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通过开展“微笑大使”评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起一批积极乐观,自信友善的学生典型。

2. 服务之二:校外寻找支点

学校通过引入各种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助力。一是聘请专家。学校邀请多位长期在教育教学研究最前沿的学科专家和教研员,为学生作讲座、直接授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指导。二是走入高校。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体院是我校的“邻居”,而同济大学又与我们同根同源。学校组织学生到高校参观学习,开展课题研究,这一举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三是依靠校友。同济中学70年代校友心系母校的发展,关心学弟学妹的成长,于2007年集体筹资建立了“同舟共济助学帮困基金”,累计至今已筹集到资金九万多元,这也是我区唯一一家定向帮助高中生学习的助学基金会。四是融入基地。带领学生到以院士风采馆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亲近院士、亲近科普、提升素养。五是“同飞蓝天”。学校党支部与同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与力学学院党委、市光片党委、五角场镇老干部科共建“同飞蓝天”关心下一代工作。“大手牵小手”,让大、中学生的伙伴互助行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延续,实现区域融合联动发展。六是红色采访。学校与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合作共建由来已久,学生利用寒暑假采访新四军老干部,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

校外支点的设计与思考,使“潜在教育资源”成为“现实教育资源”,引进了教育活水,形成教育合力。

(二)活力“四部曲”,服务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因此,构建充满活力的“四部曲”教师积极发展模式,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始终是学校党支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服务工作的主旋律。

1. 爱无价:从培训到实践

一是点面结合理论培训。面上组织全员校本培训,召开“培育积极心理,营造温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邀请市、区心理专家来校作报告;对教师进行团体辅导,使教师对理念的运用有更直观的认识。点上校长带头学习,选送部分班主任参加心理教师上岗培训。引导教师多关注正向力量,提振个人和团队士气。二是全员参与实践研究。学校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校环境优化研究”为课题,发动教师从理论高度和实践角度积极参与研究实践,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不断得以改善和融洽。

2. 不抱怨:从阅读到行动

美国作家威尔·鲍温撰写的心灵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中提出了一个神奇“不抱怨”运动,即佩戴紫色手环,激励自己连续21天都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以此改变爱抱怨的自己,成就不抱怨的世界。学校借鉴此书的做法,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不抱怨行动。具体做法为:(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2)当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别人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3)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自己在抱怨别人抱怨。(4)坚持下去。在不抱怨行动中,教师们逐步认识到: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3. 树典型:从你夸到我学

学校党支部组织了“夸夸身边的感人事”的师德主题活动,营造身边的感动自己找、身边的事迹自己写、身边的典型自己夸、身边的榜样一起学的良好氛围。具体步骤为:(1)写。要求每位教工围绕校园生活,选择工作、学习或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撰写“夸夸身边的人和事”。(2)夸。从每组中各选出4位对象,利用教工学习时间,由组内教工夸赞组内教工。可以是数字故事,也可以是PPT,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气氛总是和谐温馨。(3)学。学校将16位教工的照片和事迹在校园宣传栏布置展出,“孩子王”、“大哥大”、“追潮人”、“小超人”、“领军人”、“耕耘者”、“孺子牛”、“引路人”……一个个鲜活的教工形象,吸引师生驻足、学习和互勉。

4. 重反思:从不足到优势

善用评价是对教师最好的服务。每学期会由学生在网上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进行评价打分;教师结合学生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从2012学年度开始,党支部在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之后,要求教师除了反思自己得分较低、做得不好的方面之外,还要求每个教师总结一个得分最高、值得肯定的优点。这一评价方向的改变,不仅让教师看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提升了教育自信,也有利于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三)魅力“三项制”,服务社区,推动学校发展

服务社区不只是学校自发性和志愿性的服务活动,更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学校党支部制定了魅力“三项制”,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创新服务社区体系,助力学校发展。

1. 行风互动项目制

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走入社区活动,分别由一位中层干部主动上门与长海一村、长海三村等居委和市光片党委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行风互动活动,宣传教育系统政风行风网上测评系统,宣传教育局的招生及升学政策,了解社区居民的想法。同时与社区保持紧密的党建联建机制。学校还每学期一次将社区居民请入学校,开放学校活动,如听课,欣赏艺术节,通报近阶段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倾听社区群众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 活动认领项目制

学校党支部积极参与五角场镇政府项目认领活动,主要有“纵览天下”、“护航青春,关爱成长”、“困难家庭子女课外辅导”、“家庭教育咨询”、“青少年心理辅导”、“社区健身团队指导”以及“双创”工作。学校还选派学生干部担任社区志愿者,与孤老结对,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组织学生结合地理、历史等学科,就五角场镇打造“文化名镇”的硬件设施建设开展社会考察活动,并向五角场镇政府提交了调查报告。

3. 志愿服务项目制

每周二、四晚上学校“小语热线”心理咨询向周边社区开放。同时,学校的心理教师许佳还经常到社区为居民作心理辅导报告,她连续几年在杨浦区妇联心理咨询中心及杨浦区“心馨家园”心理咨询中心担任心理咨询志愿者。张咏梅校长也主动承担了为社区居民党员上党课的任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张校长已连续三次到社区作党建辅导报告,并参加了五角场镇的学雷锋心理咨询活动。他们这种主动服务社会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今年6月,学校党支部荣获了杨浦区五角场镇区域化党建共建先进集体称号。

三、学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成效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服务促进发展。“每个人都是今天最好的自己,通过努力,每个人都能成长为明天更好的自己。”这一理念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一)正向教育机制逐步建立

“我们班的孩子”,对于学生,教师们更多地称呼他们为“孩子”。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教师逐渐学会欣赏、鼓励和帮助学生;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来改善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教学针对性更为突出,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更注重发掘学生的积极潜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建立起正向的教育机制。在教师们看来,只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你就会发现一些表面看来消极的事情原来也有它积极的一面,负面材料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正向教育资源。

(二)正向教育氛围逐步形成

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开始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明天就会变得更好,自信心一天天增强。在这样的环境下,各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自主调控、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意识显著加强。前不久的家长问卷调查中显示,家长对学校的总体评价良好,一致认为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氛围孕育生成。学校在2013年的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督导中荣获优秀。

(三)正向教育作用逐步升华

学校服务师生家长,一大批青年教师逐步走向成熟,专业发展趋势良好,教学风格逐步形成;班主任主动解决德育难题的意愿强烈,德育手段更为丰富。正向温馨的校园氛围使得教师们疏离感、冷漠感等职业倦怠心理得以缓解,而学校良性的竞争和公正客观的评价正成为师资队伍建设最大的推动力,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区教育系统办学先进单位,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四、学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思考

师生冷暖记心间 服务基层重落实 篇5

师生冷暖记心间 服务基层重落实

近日,阳店镇党委、政府作出决定,暑假期间将对阳店二中88间教室、住房、伙房进行改造。     师生冷暖记心间,每逢下雨,镇领导就忘不了询问学校的房屋漏雨情况。特别是6月22日的的暴雨,情况更为严重,镇党委陈乐孝、张飞虎、王瑞林书记立即赶到学校察看,看到教室的水迹,部分教师宿舍的顶棚淤着一滩水,他们心急如焚,在紧张的进行全镇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的间隙,夏征工作的.百忙之隙,他们又一次来到学校当场拍板,拿出方案决定在暑假彻底完成旧房改造,保证师生在开学后住上修置一新的房子。    从书记、镇长身上,二中的师生们感受到了党的好干部的优良作风,望着他们匆匆而去的身影,师生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认真学习,让二中的明天更好。                         阳店二中                       二OO三年七月

师生沟通的桥梁——《师生交流本》 篇6

为什么?为什么一向听话的他, 那天对我却如此的傲慢无理, 竟然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公开顶撞我, 与我对峙, 使我这个做老师的尊严一扫而光?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此之后, 我对他不再信任, 甚至有点儿讨厌他, 不想搭理他, 而且也把他从班内最好的位子上调走了。满腹的委屈和不明白, 使我很想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因此我曾经好几次把他叫出教室, 想问个究竟, 而他每一次都是低头不语。“怎么办?”我意识到他的心灵之门已经向我关闭了。如何打开它呢?我冥思苦想着, 试着用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来打开那扇已经关闭的门。

偶然间, 语文老师给我送来一篇他写的文章, 题目为《育花之人》, 在文章之中, 他用笔深深表达了他对我的感激之情。于是我就突发奇想!何不给他一支笔和一个本, 让他拥有一个倾诉自己心声的“港湾”, 也许我和他之间的结也会就此解开呢, 于是师生交流本应运而生了。

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本子, 在本子的封皮上写上五个大字“师生交流本”, 同学们在本子上可以记录下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或者对老师 (或者同学) 的建议和看法, 本子可以交, 也可以选择自己深深的埋藏, 但如果交了, 老师必须按时给于回复并保密, 并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 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在全班宣读。只短短的几周时间, 从师生交流本上我收获了好多我从来都没有想到的东西。师生交流本把我和同学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学生们纷纷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苏老师, 我今天与您说的事, 是很早以前就想说的了, 可是一提笔, 就有些害怕, 怕您另眼看待我, 对我不好, 不敢写, 今天我终于鼓足勇气写了下面的话, 请您看了之后不要生气。苏老师我虽然佩服您, 但我有些看不起您, 您有些地方做得实在不好, 以前您经常告诉我们要平等待人, 可是您呢?您总是对男生好, 偏爱男生, 跟男生您总是有说有笑, 什么都谈, 而对我们女生就不一样, 不仅很少跟我们谈天说地, 而且有时还搪塞我们, 我们知道您作为男老师要和女生保持距离, 可也不至于这样吧!我希望您以后能平等地对待男生和女生。”这是S同学对我的建议。虽然有些稚气, 但道出了她的心声。

一段时间后, 我没有见到他的本子, 我有些失落, 甚至感到失败。一天早上到校后, 我忽然发现办公桌上有一个本子, 一看字迹就知道是他的,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打开就看, 他这样写道:“老师, 我最近眼睛有点不好使, 看黑板上的字有些模糊, 您能不能把我稍微往前调一下?我知道我的要求有些过分。”我当即回复:“我会帮你的, 可是我要先观察观察。”为了树立起他对我的信任, 过了大约三四天, 我把他调换了座位, 那次以后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而他的师生交流本也经常出现在我的桌子上, 几次谈心之后, 他终于道出了那天班会上的真相:

“苏老师您好:下面全是我的心里话, 今天说出来希望您能原谅我对您的不尊敬。那天班会上, 您要我为全班同学每人买1元钱的零食, 作为对我在班内吃零食的惩罚, 当时我非常恨您。虽然我知道您不让我们在班内吃零食是为我们好, 而且我也理解您的良苦用心, 但是, 我是值日班长, 而且我每天都为您出力流汗, 可您不但不给开后门, 而且还拿我开刀, 杀鸡骇猴, 所以我急了, 顶撞了您, 而您也急了……从此, 您开始冷落我, 不管我了, 您认为我在与您作对, 苏老师, 其实不是那样的, 我并没有故意和您作对的意思, 我当时只是感到委屈, 我觉得我为您管理班级, 出力流汗, 我犯这一点小小的错误, 您应该对我法外开恩, 不加惩罚, 可您却没有, 所以我急了, 才顶撞了您, 现在想想, 苏老师, 我错了, 我对不起您, 对不起您对我的辛勤培育……从那以后, 我想见您, 但又怕见到您, 我多次鼓起勇气去找您, 可都没能做到, 所以……”这是那位男同学的表白, 看到此, 我回想起了那一次班会上的那一幕, 老师的惩罚, 学生的固执, 今日再看师生交流本上的句句心里话, 使我的心情立刻复杂起来, 惭愧之意顿时涌上心头, 为此, 我在回复中这样写道:

“其实说对不起的应该是老师, 是老师不理解你们, 你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作为成年人的老师不应该那样对你, 请你原谅老师的过错!”

师生交流本目前已经成了我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它不但帮我走进了学生那丰富的心灵, 开启了他们始终不愿向家长及老师开启的那扇大门, 而且也让我及时深入地了解我的学生, 并传递出我对他们更多的鼓励与关爱, 使我们的心灵相互依存、共同感悟。

摘要:学生在成长, 孩子在变化, 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师生交流本是目前我与学生们沟通的主要工具, 它不仅帮我走进了学生那丰富的心灵, 而且也让我悄悄地打开了他们始终不愿向家长和老师打开的那扇心灵之门。

如何构建师生情感促进师生互动 篇7

1. 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题地位。

长期以来, 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 学生一般被要求严格听从教师的安排, 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 允许做什么, 不允许做什么, 课堂上规规矩矩。在教学中, 教师更要求学生接受和执行自己的言行, 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达到目的。这样就激化了师生之间情绪, 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而英语教学是语言的交流互动, 更是如此。

2. 平等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 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师生之间互相理解, 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 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 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 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 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 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要吃透大纲、教材, 把握重点、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 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 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 教学效果较差, 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 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 即从教师到学生, 从学生到教师, 从学生到学生, 从个体到群体, 从群体到个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 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二、重视师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 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姿态, 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 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 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增添他们的勇气, 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 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 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 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 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 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 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 通过以情感情, 以情染情, 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 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 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 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反之, 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 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 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 教师忙于教学, 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 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 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 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产生上进的动力。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 要充分予以关注, 分析和了解其原因, 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 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 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 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 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 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 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 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 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 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 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 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 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 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的教与学的活动。这个互动活动要求双方共同积极完成, 任一方的消极被动都不能达到有效地教学效果, 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英语语言教学更是如此。只有构件师生情感才能促进师生互动, 才能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

师生基层组织 篇8

一、正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在教学内容上, 师生是授受关系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写到:“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相比而言, 教师的知识含量多, 社会经验丰富。教师有义务向学生传输知识经验, 解决学生的困惑, 启迪学生的智慧,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在人格上, 师生是平等的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单一的授受关系。学生要绝对地服从于老师。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 在管理上是专制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学习态度往往是消极的。因而, 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朋友似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与学生应当相互尊重, 相互信任, 相互支持。

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真正成功的教学是教师用心灵和学生沟通, 从而满足和激发学生的内心需求。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在学生的思想上, 知识上以及人格上的影响是一生的。

1.微笑教学

亲和力和感染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要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 拒绝消极情绪进入课堂, 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我曾对所教的若干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100%的学生喜欢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 面带笑容讲课, 他们说老师的微笑像阳光让人感觉温暖。教师的微笑是一种友善的态度, 是一种良好的仪表。微笑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微笑教学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课堂气氛活跃,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俯身平视

一个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往往得不到别人真正的尊重和喜爱。一个好的教师会弯下腰来和学生平视。俯身平视你会发现另一个世界。孩子小的时候我总喜欢带他外出, 而孩子偏偏不喜欢和大人去逛街。有一次, 我蹲下身来给孩子系松开的鞋带儿, 这才发现孩子目之所及的是密密麻麻的大腿。因此。降低高度的老师才可以平视学生的思想, 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3.侧耳倾听

真诚地对待学生, 以尊重为前提, 倾听学生的心声, 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青春期的学生更渴望朋友, 渴望和他人交流。有时, 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 而并不需要你有其他的行动。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分数, 喜欢孩子报喜不报忧, 他们往往三言两语就会关闭这扇沟通的大门。孩子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时间长了就会情感压抑。因而, 学生常常和老师讲心里话, 把老师看作最可信赖的朋友。用心倾听, 做一个真诚的听者, 让学生找到倾诉的对象, 避免他们走入自我封闭的误区。

4.从学生立场出发

脆弱是学生共有的弱点。大多数学生只能听赞美之词, 听不进半点儿反对和批评。反抗和叛逆是年轻人正常的心理现象, 如果采取恰当的方式和学生相处, 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作为教者, 应当因势利导, 以亲密朋友的姿态平等地和学生交往。认同他们, 肯定他们, 顺着他们的思路让他们看到挫折和危机, 帮助他们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间应该相互理解, 相互尊重, 有些事情师生可以互相商量。商量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避免冲突。站在学生的立场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体会尊重和友谊。

5.赏识教育

教师应当遵循“多鼓励, 少批评”的原则,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集中精力参与课堂。“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1)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可以让学生感受做人的尊严, 自信心和自豪感。以人为本,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 获得成功。 (2) 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学生的发展有快慢之差, 有优秀和后进之比。作为教师应善待那些“迟开的花儿”。赏识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亲其师, 则信其道。”老师的赏识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每天, 老师要有意识地真诚地赞美学生, 即使他们的进步只有一点点。教师的责任在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方法和手段, 发展学生的优势并鼓励他们成材。

6.自然沟通

沟通是在平等的气氛中以相互尊重为基础。沟通的魅力在于平等相待, 亲切自然。学生们远离家人住在学校, 作为他们的师长我们可以亲切地询问他们的衣食住行, 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谈天说地, 谈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耐心观察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即使是对家境贫困的学生加以帮助也要见机而行, 找到合适的契机搭建彼此沟通的桥梁。

7.借题发挥

学生最珍视的是自己的尊严。教师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冤枉学生。个别教师面对问题学生时总是口不择言令学生十分反感。教师说话前一定要先考虑一下学生的感受。在授课中, 可以借助某个词汇, 某个题目或某种思想对学生旁敲侧击, 进行青春期和情感方面的教育。巧妙地表达, 给学生留点面子, 在班级为他们保留做人的尊严。因而, 即使学生犯错误也一定要保留他们的尊严, 给他们留点儿面子, 他们会为此感激你一辈子。

教育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门科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用沟通打开彼此的心, 了解学生, 理解学生,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 从而,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要:建立在平等和谐基础之上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 了解学生, 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用沟通打开彼此的心。只有适合教育形势, 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师生,教学,情感沟通

参考文献

[1]北师大等编.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统一 (联合) 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胡志纯.赏识让儿子找回自信心.家教周报, 2009-09-14.

师生关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篇9

(一)

英国的教育家罗素在《教育的目的》中告诫教育者:“不注意心理发展的节律和性质, 是教育上呆板无效现象的主要根源。”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学生, 是教师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

中学阶段的学生, 从生理变化上看, 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少年期, 这个时期正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成长时期, 具有人格上的可变性和能量上的潜在性。而在这一阶段, 他们的认知一般不成熟, 接受外界事物, 判断是非, 往往感情因素多, 处理问题以情绪和情感为转移;不是用理智支配感情, 而是用感情代替理智。因此, 即使在正确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下, 学生的行为效果也会随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好坏而不同。

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 教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 首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正确地引导他们朝着成才的目标努力, 朝着身心健康发展方向努力。教师对学生的这种情感, 会激起学生自觉接受教师教育的情感, 使师生得到情感的交流, 取得情感的一致, 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其次, 作为一名教师, 要和学生取得情感的交流, 做好教育工作, 就必须时时、处处地关心他们, 深入到宿舍、食堂、教室, 和他们促膝谈心,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要求, 然后再对症下药;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了矛盾, 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像父母般地关心他们, 化解他们的矛盾, 解决他们的困难, 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教师的可亲。

教师通过这些言传身教的方式, 和学生取得情感的交流, 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发挥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

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因为知识的传授和接受, 是通过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去实现的, 这样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

那么, 在课堂上怎样来沟通学生的情感呢?

首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 作学生走向知识迷宫的引路人, 遇到疑难问题, 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 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直到学生弄懂学会为止;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提问和发言, 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都要给以热情的鼓励, 使他们能大胆地提出疑问, 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后教师再给以正确的引导;对待后进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他们, 关心他们, 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引燃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样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才能进行情感交流。如果教师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采取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态度,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愿甚至不屑回答, 以为自己易懂的学生也就容易懂;或者动辄训人, 对学生使用讥嘲的语言, 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害, 从而对这门课产生抵触情绪。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因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这门课程, 如果师生关系不佳, 学生甚至可能完全放弃这门课。

其次, 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推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一节成功的课, 是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一种身心的愉悦, 境界的升华;是教师在课后依然沉浸课堂中那亲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 不断地品味学生的真, 师生情的浓, 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 就好像和一个知己朋友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 这种愉快是双方心理同时获得的感受, 是互动生成的。否则, 那将是一节很失败的课, 一次很失败的交流。

除此之外, 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周记, 作文评语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三)

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 除了要有“爱心”之外, 还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 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才能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生的眼里,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是知识的权威, 是他们的榜样。每当教师走进教室, 学生们都会用一种企盼的目光注视着你, 希望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 因此, 一个教师具备了丰富而全面的知识, 就具备了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条件。这就是说, 教师用自己渊博的知识, 得到了学生的崇拜,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教师用心地教和学生专心地学, 在情感上取得了一致。

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 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就要努力去吸收知识, 更新知识。只有知识渊博且在行动上能做学生表率的教师, 才能获得学生的崇拜, 才能更吸引学生, 才能使教书育人的内容更丰富多彩, 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总而言之, 在教书育人活动中, 对教师来说, 渊博的知识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条件, “爱心”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 缺一不可。“教育之船, 只有借助于感情之水, 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 我们教育的百花园中一定会姹紫嫣红, 百花盛开!

参考文献

[1]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师生基层组织 篇10

一、“双主体”的基本涵义

“双主体”一词源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其含义是:教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只是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作为学校首要工作的德育,更应该体现师生“双主体”的理念。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师生“双主体”应该具有以下基本涵义: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德育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化”的过程有机组成的德育实践活动结构,其目的是构建师生双主体的和谐。

师生双主体和谐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对话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是师生对话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师生和谐健康发展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师生和谐发展能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对学习产生较浓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当今社会大教育背景下必须体现的人文精神。

二、和谐师生环境的内涵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师生环境是由师生关系决定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还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等。师生关系是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的,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受到强烈的冲击。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过程是双方主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现代社会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由此可以得出,和谐师生环境是学校中师生和谐教学、和谐合作、和谐交流、和谐生活的一种境界,包括师生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核心应该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构建和谐师生环境的人文策略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提倡“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在构建和谐师生环境的整个过程中充分运用人文策略。

(一)用真爱构建和谐师生环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构和谐师生环境的前提条件和核动力,没有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没有爱的德育不可能有大的效能。列·尼·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

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发展潜能;始终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教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期待的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教师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把爱的甘泉洒向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帮助每个同学树立起成功的信心,让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爱的力量,继而转换成健康成长的内部诱因。

(二)用平等构建和谐师生环境

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是师生环境是否和谐的重要判定标准。德育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前提下才能有大的效能。陈桂生教授认为:“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只是教师与某个、某些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问题,它牵涉到把学生训练成顺民还是国家与社会未来的主人问题。不管学校中的民主教育、法制教育如何进行,师生之间长年累月相处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它或者是一种看不见的民主生活训练,或者是一种捉摸不定的顺民训练。”

平等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教师持有的学生观不同,是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观的表现,这会使他们在教育中持有不同的教育态度、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正确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视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独特个体。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两重性,即既有“向师性”又有“独立性”。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和关爱,这些决定了学生具有“向师性”。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都有某种程度的独立倾向和要求,这些决定了学生具有独立性。教师持有正确的学生观,就能产生应有的情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运用适当的方法。所以,正确的学生观是建构和谐师生环境的重要基础。

(三)用沟通构建和谐师生环境

沟通在和谐师生环境的构建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沟通也是德育的重要工作方式,因为沟通的重要目标是师生的相互理解。保持沟通渠道的畅行,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是构建和谐师生环境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沟通理解,不仅是改善师生环境的一座立交桥,而且沟通理解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德育效益。

首先,在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中沟通。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真正理解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师生才可以和谐沟通。教师不能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价值观、成人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去看待学生所做的一切。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客观上的差别是存在的。且因教师的世界观、人生阅历、年龄状况的不同,在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总是用成年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来对学生强求一律,把这些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就会不断加大,沟通就必定会出现障碍。当然,这样讲并不是一味迁就学生,完全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对待他们,而是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适当调整思考方式。

其次,在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中沟通。分享,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分享,往往代表着一个群体共同的喜悦,在分享过程中最容易营造友好、融洽的氛围,因此一个聪明的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分享。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许多东西,包括大自然、礼物、作品、书籍、喜讯等。在分享的过程中所有的心灵都能体验到快乐、平等、愉悦,师生之间的心就贴得更紧了。对于教师来说,能和学生分享他的内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分享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情感,教师才能用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和学生真实地沟通交流,才能以此促使学生对美好事物更加欣赏和喜爱。这样,就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与友情。在分享过程中,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评论,每一次快乐和惊叹都是师生沟通的良机。要对学生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做出回应,顺着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你会发觉,一旦你尊重学生的想法,师生之间的相处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教师要敏锐地捕捉住分享的最佳良机,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

最后,在创设丰富多元的平台中沟通。中国传统的师生沟通方式本身就十分丰富,现代科技又为师生沟通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促进师生的充分理解。诸如面谈、笔谈、家访、电话交谈、网络对话、短信交流等,还可以通过班会活动、团队活动、春游活动、联欢活动、问卷调查、师生辩论等方式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创设师生交流的环境,相互敞开胸怀,在和谐中沟通,在沟通中和谐。

(四)用榜样构建和谐师生环境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崇高的教师形象像航标灯一样指引着学生发展的方向;榜样是重要的德育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和谐师生环境的构建需要榜样,提高德育效能需要榜样。

1. 用大方得体的装束亲近学生。

当今的学生,跟进时代的能力十分强劲,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色彩,喜好多元化的装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庄重严肃的传统观念,在运用主观创设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外在形象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吸取学生适合时代发展规则、适合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重新建构外在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衣着打扮要带给学生新鲜、潇洒、现代、自信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学生有自己的审美观,当你穿上一身大方得体的衣裳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毫不吝啬地赞美:“老师,你今天真漂亮!”大方得体的装束,有利于和谐师生环境的建构,有利于德育效能的提高。

2. 用高雅文明的举止引导学生。

构建和谐的师生环境,需要教师的言行高度一致。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青少年对老师很崇拜,教师赞扬什么,鼓励什么,或不赞扬什么,不鼓励什么,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行为本身就在传递着信息,就在营造环境。而好的环境一旦形成,就能对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有高雅的举止,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要亲切自然,如在与学生交谈时可以拍一拍他的肩膀、摸一摸他的脑袋,使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用鼓励的眼神、肯定的微笑、热情的掌声来鼓励学生的行为;在公共场合遇到学生与家长要先热情地打招呼。事实表明,美的行为举止可以感化学生,为学生做出好的表率,构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反之,一位经常强调学生必须讲文明、讲卫生,自己却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的老师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就应先具备这样的习惯。身教重于言传,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教师的美德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悄然地影响到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使者,以身作则,将美的道德、美的习惯带到学校带到课堂。

3. 用熊熊燃烧的激情感染学生。

建构和谐的师生环境需要师生的激情,师生的激情会产生德育效能。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教师的激情会拉近师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师太理性,庄重严肃似乎成了教师的独特标志。现代的学生不愿在冷峻中生活学习,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世界,教师在情感上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充满生活的激情。教师是生活的热爱者,要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每天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学生,都应保持快乐的情绪,不要宣泄消极的情感,不要把家庭和个人的苦闷情绪带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充满学习的激情。孔子云:“此生亦有涯,而学海亦无涯。”校园是由知识构成的校园,校园具有文化的属性;教师是知识的代名词,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行为,不爱学习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要满怀激情去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于研究,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智慧、高强的能力,让学生钦佩效仿。最后,教师要充满工作的激情。可以说,谁选择了教师岗位,谁就选择了奉献。教师既是崇高的职业,又是十分辛苦的职业。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生命的需要,对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德育。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师生基层组织】相关文章:

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06-01

转江小学组织师生观看04-08

组织师生观看开学第一课05-24

师生小事04-20

师生战06-19

师生协作05-18

高职师生05-23

师生管理05-28

师生健康05-28

师生观05-30

上一篇:复合吸波材料下一篇:新高考方案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