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

2024-06-12

师生(精选十篇)

师生 篇1

一、班级管理中师生冲突的影响

1. 班级管理中师生冲突的积极意义

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以往人们对师生冲突的惯常认识是:冲突是反教学、反管理的。所以, 能避免则避免, 若不能避免, 则采取权宜的应急术加以消解。总之, 把师生冲突仅仅看成是一种消极的、不良的现象。其实, 师生冲突也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1) 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一种资源。在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中, 有竞争、有合作, 有和谐、有冲突。学会合作固然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 但冲突对社会化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对冲突有正确认识, 回避冲突, 那么合作也难实现。中国文化中存在着讲中庸、讲恕道的传统, 把回避冲突、掩盖矛盾, 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这种心理定势反映到师生关系中来, 表现为要么表面风平浪静而实际上暗流湍急, 要么师生紧张关系总爆发, 走到难以调和的地步。

(2) 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今社会, 随着经济上的“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文化上的“多样化”、大众传媒的“丰富化”成为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创造性和人的自由意志日益受到关注、尊重和提倡。反映到教育上来, 教师“权威”地位开始“松动”,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 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逐步显现出来, 在师生冲突中存在的“千不是, 万不是, 都是学生的不是”的归责理念也已经过时了。

(3) 有利于班主任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师生之间的冲突是对教育者的考验, “教育者必须面对这种冲突, 不论这种冲突会怎样变化, 他必须排除冲突而进入生活”。也就是说, 冲突往往可以使那些隐藏的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表面化, 使之早日得以解决。同时, 也使班主任能够在化解冲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

(4)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冲突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也使教师的意图愿望和情感态度清楚地传递给学生。就像本人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听到的那样, 能使双方“明白对方心里想什么”, 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往往冲突中的分歧和不一致消除的过程, 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凝聚的过程。只不过这种冲突是异于常态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虽然过程曲折, 然而效果明显。

2. 班级管理中师生冲突的消极影响

(1) 不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师生冲突也容易使教师产生过度的焦虑、抑郁、愤怒, 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 不能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 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由于生活规律被打乱, 可能诱发肥胖、失眠。在人际交往中则可能表现出自卑和消极, 也可能产生厌烦的情绪, 想摔东西, 喜欢与人争论, 甚至到不可控制的状态。产生明知没有必要, 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和行为。曾经有一位女教师在和学生冲突后猝死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2) 不利于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热爱学生, 学生也尊敬热爱教师, 师生互爱互敬, 心心相通, 就会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 巨大的力量。班主任和学生的目的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 就难以互递信息、相互信任和取得互相支持, 互相之间不合心、不合力, 同时, 冲突发生后班主任和学生必然会将许多精力放在冲突的解决上, 导致了他们精力的分散, 不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3) 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深化。班主任和学生发生冲突以后, 如果没有达成真正的谅解, 或是虽然表面上冲突得到了解决, 但实际上隔阂还在, 这样, 班主任和学生在平常交往中都会刻意回避和疏远对方, 甚至可能互相敌视。班主任有可能产生职业焦虑, 对自己的工作价值和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对学生产生厌恶心理, 从而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冷惩罚”。而学生也不再把班主任看成是可尊敬、可信任的对象, 对班主任的授课和教育产生排斥和抗拒心理。师生的感情得不到沟通, 师生感情越来越冷漠, 对学生和班主任都是长久的伤害。

(4) 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发生师生冲突, 教师正常的教学思路被打断, 正常的教学秩序被干扰。而且发生了冲突, 必然会影响教师讲课的情绪。有的责任感强的教师会力排干扰, 把课继续上完, 而有的教师勉强把内容糊弄完, 还有的教师索性把书一摔, 甩手走人, 全班的学习都要受到影响。有的冲突对教师的影响太大, 会使他一直对这个班级有成见, 影响他对班级授课的热情, 影响他对这个班级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 从而使这个班的学习和管理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1. 调整管理目标, 由管束型向发展型转变

“不能……”“不要……”“不许……”, 用种种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素质教育时代, 班级管理更应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没有人能永远不犯错误, 更何况是判断能力、自制能力都不及成人的中学生。新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 而应该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 进而去创造;对学生不应简单地训斥与限制, 而应该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 体谅学生, 学会换位思考, 使彼此更具有人格魅力。

2. 创新班级管理方法, 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在管理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也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有的班主任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不敢放手让学生来自我教育和约束、管理自己, 事必躬亲, 大事小事一把抓, 整天啰里啰唆, 指挥这个指挥那个, 让学生感觉班主任根本不象是“心灵”的工程师, 而是一个“保姆”, 从而降低了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班主任因为管得过多、过死, 自己感觉十分辛苦, 而自己的辛苦又得不到学生的承认, 因而心里非常委屈, 认为学生冷漠无情, 不值得自己付出。

3. 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浓浓师生情 滴滴师生爱 篇2

浓浓师生情 滴滴师生爱

又一个收获的季节硕果飘香,又一个期待的九月祝福飞扬。值此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文理学院团总支在博雅楼隆重推出名为“师生情”的节日展板,为广大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该展板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浓浓情意。

该展板由各班同学精心制作的贺卡和祝福语组成。那一幅幅贺卡承载着同学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而那一句句贴心的话,更是全体文理学院学生对老师的祝福和感激之意。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院六十多位老师爱岗敬业,勤于奉献,爱护学生,给每位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让每位学生的梦想都有可能。

师生 篇3

【关键词】对话 民主 朋友 鼓舞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3-02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实践一再表明,学生热爱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那怎样才能构建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加强师生间的“对话”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下面就师生间如何“对话”谈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做法。

一、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

我们不难看到,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为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成为“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唯师是从”,虔诚地听着、记着老师的教导,成为无个性、无自己思想的复印机和打印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是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的“物——物”关系。只有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看到学生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1.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

“对话”的双方应没有贵贱、高下、大小之分,权威的架子、命令式的语气会打消对方敞开心灵、情感交流的欲望,使“对话”中断。因此,民主、平等的氛围是“对话”进行的必要条件。

去年,我带五年级语文,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对我避之如虎。后来,我发现不对劲,就主动与同学们沟通,并多次让同学们给我提意见。有学生在作业本中夹了张字条:“老师,说出来您别生气,您教学的确是很棒,但您的脾气也太大了,我们实在是受不了。”这让我又羞又愧。第二天我试着放下了师长的“架子”,主动向学生承认了错误,并让全体学生监督我今后的行为。我的一番肺腑之言,赢得了阵阵掌声,我太明了这掌声的意义。没想到,实实在在与学生平等交流之后,我的威信竟然大增,学生说我“坦诚,值得信任”。“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与学生民主平等,真诚以待,平等对话彼此有了收获。

2.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

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

一次,学生们举行了“朗读大赛”。开始时,谁都不肯先上去。其中有一个差生,平时很爱朗读,无论干什么事,积极性很高,此时他不断地看我,我就邀请他先上台读。他说:“老师,我来读,如果读的不成功你不会责怪我吧!”我说:“怎么会呢?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敢精神。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全班同学齐声说:“对”。同时响起了热情鼓励的掌声。那位同学在掌声中上了台,读得很投入,虽然有些地方出了差错,但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再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二、课外师生心灵的对话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多与学生进行 “心灵对话”,才能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心灵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么,课外怎样适宜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呢?

1.早上和学生刚见面时的对话

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齐。”“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

2.课内巡视作业时的对话

当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和学生悄悄说。如“××你看××的写字姿势多好啊。”、“你今天写的字端正多了,真不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3.课余师生共同活动时的对话

教师常常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特别要跟那些不太合群,不善交往的孩子说些“悄悄话”,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而对那些比较活泼的孩子则通过“悄悄话”,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的品质,适时播下集体主义思想的种子。如对一个躲在角落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说:“干吗不去跳皮筋吗?瞧!他们活动的多开心,多带劲,去和他们一起活动吧。”而对正在兴高采烈进行活动的学生则加以引导:“××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快去请他一起活动吧。”学生一定会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三、师生纸上的情感对话

1.利用作业评语和学生对话

教师在批发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比直截了当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2.利用日记书面对话

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是班里一名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我也想进步,但有时我管不住自己。您能帮帮我吗?”我在他的日记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话:“读了你的日记,老师很高兴,从中看到了你的自尊。我非常愿意帮助你。我有一个想法,以后咱班每月评一次进步生,希望你能以此为努力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如果你这样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不断进步。”我亲切的语言和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前进目标,使这个孩子产生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增强了改掉缺点的信心。在后来的第一次评比就得到了“进步奖”。

师生的平等“对话”,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一条途径。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这也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金宗.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J]. 西藏教育,2011,11.

师生沟通的桥梁——《师生交流本》 篇4

为什么?为什么一向听话的他, 那天对我却如此的傲慢无理, 竟然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公开顶撞我, 与我对峙, 使我这个做老师的尊严一扫而光?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此之后, 我对他不再信任, 甚至有点儿讨厌他, 不想搭理他, 而且也把他从班内最好的位子上调走了。满腹的委屈和不明白, 使我很想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因此我曾经好几次把他叫出教室, 想问个究竟, 而他每一次都是低头不语。“怎么办?”我意识到他的心灵之门已经向我关闭了。如何打开它呢?我冥思苦想着, 试着用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来打开那扇已经关闭的门。

偶然间, 语文老师给我送来一篇他写的文章, 题目为《育花之人》, 在文章之中, 他用笔深深表达了他对我的感激之情。于是我就突发奇想!何不给他一支笔和一个本, 让他拥有一个倾诉自己心声的“港湾”, 也许我和他之间的结也会就此解开呢, 于是师生交流本应运而生了。

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本子, 在本子的封皮上写上五个大字“师生交流本”, 同学们在本子上可以记录下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或者对老师 (或者同学) 的建议和看法, 本子可以交, 也可以选择自己深深的埋藏, 但如果交了, 老师必须按时给于回复并保密, 并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 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在全班宣读。只短短的几周时间, 从师生交流本上我收获了好多我从来都没有想到的东西。师生交流本把我和同学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学生们纷纷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苏老师, 我今天与您说的事, 是很早以前就想说的了, 可是一提笔, 就有些害怕, 怕您另眼看待我, 对我不好, 不敢写, 今天我终于鼓足勇气写了下面的话, 请您看了之后不要生气。苏老师我虽然佩服您, 但我有些看不起您, 您有些地方做得实在不好, 以前您经常告诉我们要平等待人, 可是您呢?您总是对男生好, 偏爱男生, 跟男生您总是有说有笑, 什么都谈, 而对我们女生就不一样, 不仅很少跟我们谈天说地, 而且有时还搪塞我们, 我们知道您作为男老师要和女生保持距离, 可也不至于这样吧!我希望您以后能平等地对待男生和女生。”这是S同学对我的建议。虽然有些稚气, 但道出了她的心声。

一段时间后, 我没有见到他的本子, 我有些失落, 甚至感到失败。一天早上到校后, 我忽然发现办公桌上有一个本子, 一看字迹就知道是他的,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打开就看, 他这样写道:“老师, 我最近眼睛有点不好使, 看黑板上的字有些模糊, 您能不能把我稍微往前调一下?我知道我的要求有些过分。”我当即回复:“我会帮你的, 可是我要先观察观察。”为了树立起他对我的信任, 过了大约三四天, 我把他调换了座位, 那次以后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而他的师生交流本也经常出现在我的桌子上, 几次谈心之后, 他终于道出了那天班会上的真相:

“苏老师您好:下面全是我的心里话, 今天说出来希望您能原谅我对您的不尊敬。那天班会上, 您要我为全班同学每人买1元钱的零食, 作为对我在班内吃零食的惩罚, 当时我非常恨您。虽然我知道您不让我们在班内吃零食是为我们好, 而且我也理解您的良苦用心, 但是, 我是值日班长, 而且我每天都为您出力流汗, 可您不但不给开后门, 而且还拿我开刀, 杀鸡骇猴, 所以我急了, 顶撞了您, 而您也急了……从此, 您开始冷落我, 不管我了, 您认为我在与您作对, 苏老师, 其实不是那样的, 我并没有故意和您作对的意思, 我当时只是感到委屈, 我觉得我为您管理班级, 出力流汗, 我犯这一点小小的错误, 您应该对我法外开恩, 不加惩罚, 可您却没有, 所以我急了, 才顶撞了您, 现在想想, 苏老师, 我错了, 我对不起您, 对不起您对我的辛勤培育……从那以后, 我想见您, 但又怕见到您, 我多次鼓起勇气去找您, 可都没能做到, 所以……”这是那位男同学的表白, 看到此, 我回想起了那一次班会上的那一幕, 老师的惩罚, 学生的固执, 今日再看师生交流本上的句句心里话, 使我的心情立刻复杂起来, 惭愧之意顿时涌上心头, 为此, 我在回复中这样写道:

“其实说对不起的应该是老师, 是老师不理解你们, 你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作为成年人的老师不应该那样对你, 请你原谅老师的过错!”

师生交流本目前已经成了我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它不但帮我走进了学生那丰富的心灵, 开启了他们始终不愿向家长及老师开启的那扇大门, 而且也让我及时深入地了解我的学生, 并传递出我对他们更多的鼓励与关爱, 使我们的心灵相互依存、共同感悟。

摘要:学生在成长, 孩子在变化, 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师生交流本是目前我与学生们沟通的主要工具, 它不仅帮我走进了学生那丰富的心灵, 而且也让我悄悄地打开了他们始终不愿向家长和老师打开的那扇心灵之门。

师生 篇5

柘城县张桥镇一中 赵艳敏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做出改变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应试教育强调的是教师的智力、知识能力转变成现代素质教育既注重教师的智力、知识、能力,更强调非智力能力即情感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建立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毋庸置疑,建立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确实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中教师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我体会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关心和爱护学生

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该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关注学生的思想进步,找他们谈心,帮助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外,还赠送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二是关心学生们生活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通过课下与学生们谈心,问寒问暖,了解家庭情况,知道学生的困难后,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关心和问候,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三是对学习好与成绩差的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而不是歧视。四是与学生交朋友,不仅仅局限于任教期间。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与我是好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支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

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都是正确的,学生必须服从。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用简单的“家长式”方式对待学生。对于学生应有的权利教师无权干涉,更不能事事处处越俎代庖。对于学生的志趣和爱好应给予爱护、鼓励和支持,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不得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为名粗暴地反对,横加指责,阻止和扼杀学生特长的发挥;即便学生与教师有不同意见、观点和看法,也应该与学生平心静气地交换意见,相互理解;对于确实是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应当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耐心地说服,正确地指导和诚恳地帮助,切忌在学生面前劈头盖脸地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是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形象当然是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是不可能人人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四、教师要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基本统一师生平等,但真正做到对每一名同学都平等却很不容易。多数老师都比较关注成绩靠前的学生,因为大多数学校都以前面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参数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水平,我们说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同样学生的学习口味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考试成绩去评价学生,同样也不能统一的考试制度去评价一名老师,比如,有的老师可能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偏重于联系生活实践,可能他的学生在处理日常生活经验会很有方法,而那些一味靠死读书的学子们却很难感受知识原理的生活化。因此,使学生都真正能在课堂上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是必须的。再想想我们的平时教学,有多少学生成了我们遗忘的角落。而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很好的解释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会尊重、宽容、爱护学生;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尽量寻求与学生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是愉悦的。要不断地给学生树立一个个荣誉,让学生维护现有的荣誉,为追求更高的荣誉而自强不息。学生在奋斗中找到自尊,就会产生出自信的情感。教师宽容了学生,就意味着破除了师道尊严,就能营造出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五、教师要学会微笑,多给予鼓励

笑容是善意的象征,教师的微笑是阳光,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而且学生还会把教师的微笑当作一种鼓励,当作一种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无论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在进行教育教学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愉悦的心情去面对学生,使学生在感受老师高兴的同时自己也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长期如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悄然形成。

师生 篇6

一、教师因素

1.部分教师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中国古来极为尊师,荀况甚至提出“天地君亲师”,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受传统思想影响,至今仍有不少教师极度推崇“绝对秩序”,仍习惯于严格控制和压制学生。这种教育观念已不适应现代师生关系的需求,容易引起师生破坏性冲突。

2.部分教师自我定位不准确

(1)事实上,教师权威在我国自“文革”起就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而今,学生民主意识的增强揭开了教师法定俗成权威神秘的面纱,信息渠道的多元又使得教师的知识权威失去了往昔威风,如果教师还死要面子,不肯放下权威的架子,那就会遭到学生的嘲笑和反感,师生距离就会拉大,师生破坏性冲突亦随之而来。

(2)部分教师对本身角色解读不够,仍沉湎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仍陶醉于“园丁”“蜡烛”“渡船”,就会“自我神圣化”“使命化”,以致一进入课堂就摆出一副严厉的面孔,采用惩罚的手段维持秩序,采用“口授静听”的教学方法等,造成人为的情感阻隔。这部分教师大多处在一个让人心酸而又尴尬的年龄段。

(3)师生年龄不同,在认识、兴趣、思维、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偏偏教师还担负着把学生导向“社会人”的重任,要引导学生遵循规则,因而也就更容易与拳头粗了、思想野了、处在叛逆期的中学生发生破坏性冲突。

3.部分教师对师生冲突的意义认识不对,处理失当

师生冲突在教育教学中是很正常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出现师生冲突时,只要正确对待,妥善解决,不但会增进师生了解,还能加深师生感情。但有些教师视师生冲突为洪水猛兽,只求全力压服学生,务必“磨平”学生锐气。甚至拿“问题学生”开刀,以便“杀一儆百”。这无疑使原本的良性冲突,一激化便成了破坏性冲突。

4.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加强

毋庸讳言,目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出现了集体滑坡现象。具体表现在:

(1)教育方法粗暴简单。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对教育教学活动采取的是粗线条易操作的量化评价:以成绩论英雄。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成了对教师评职称、收奖金、评先评优、上位下岗的主要依据。这就诱使教师急功近利,责任感和义务感淡化,对学生的关注只聚焦于学业成绩,这就招致学业落后学生的不满,再适逢某种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和教师当堂爆发破坏性冲突。这类教师以青中年男性居多。

(2)实用主义至上。市场风潮下,金钱至上的思想也腐蚀了相当一部分教师。有偿家教屡禁不止,推销教辅牟取小利等,也严重破坏了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老师的高大形象,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轻视心理、排斥心理,引发师生破坏性冲突。

(3)遍存于教师群体中的职业倦怠感。职业倦怠感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急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目前,激烈的升学竞争、周测月考、分数排队、名次公布及名目繁多的班级量化考核指标,引发了教师的无尽焦虑,也易发生攻击性行为,从而导致师生破坏性冲突的产生。

5.部分教师基本功不过关

目前,部分教师基本素养有所欠缺。一方面,讲课时照本宣科,枯燥乏味,自然会诱发好动的学生的“多动症”,进而诱发课堂师生冲突。另一方面,能力素养欠缺。表现在:(1)了解学生的能力不强,以致对学生的看法失之公允,容易引起学生反感。(2)语言沟通能力不强。(3)课堂管理能力水平较低。(4)教师缺乏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面对学生课堂违纪,不善寻找恰当的教育时机,灵活机智地予以应对和化解,而是方法简单粗暴,要么叫学生站起来听课,要么叫学生站出教室或到教室后面去,要么大声呵斥、粗暴制止,要么停下课来整顿纪律大讲道理,甚至赌气停课不讲了和离开教室回办公室。

二、学生因素

1.部分中学生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研究发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存在问题。一些小学的佼佼者,升入中学后,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其中不乏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自身的优势没了,心理上落差很大。而且升入中学后,考试科目一下子由小学的三门增加到九门,学习方法一时又没有头绪,造成心理过渡时期不健康的发展,最终会使这部分学生对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失望,甚至对初中的教师失望,这就成为师生破坏性冲突发生的诱因。

2.部分中学生自控能力有待加强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心理发展的多变时期。兴趣的更替,自评的不稳,多重心理矛盾的加剧,使学生个体在心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动荡性,自控能力不强。例如课堂上溜号、做小动作、吃东西、说话、传纸条等,这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也是老师的“眼中钉”,教师对这类学生的批评教育也比较频繁,日积月累,矛盾加深,直到有朝一日“井喷”。

3.部分中学生行为习惯有待养成

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养成了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没有勇气承认,甚至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在教师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教育矫正时,通常也会跟教师顶嘴,甚至同教师发生冲突。

还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把给教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当成一种勇敢的行为,把顶撞教师视为英雄行径(事实上,这种思想在叛逆期的初中阶段学生中的确也还有蛮大的市场),这样,与教师“对着干”的心态便油然而生,还错误地认为“我的地盘我做主,关你鬼事”“我中意,你吹呀(我就喜欢这样,你管得着吗)”,甚至还会主动挑衅老师“有本事你就动我呀”“小心我告你呀!”主动引发师生破坏性冲突。

当然,初中课堂师生破坏性冲突发生的现实原因远不止于这两个方面,如还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等,但只要我们找准“症”,就有可能找到相应的“药”。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篇7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现代教育更注重“以人为本”,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目前, 教育的途径不断拓宽, 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 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做好这一切工作,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 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现在, 教育教学实际上已经有了若干个中心。因此, 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 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育教学过程中,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 其次是在学问上的平等。虽然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要强于学生, 但“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 与学生共同探讨, 共同进步, 教学相长。

1. 良好的师生关系左右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 师生只有配合默契, 合作愉快, 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商和智商, 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良好师生关系也就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出一种师生互相尊重、信赖、平等、和谐的氛围, 发扬教学民主, 尊重学生人格, 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 真正建立一种平等相处、民主合作的关系, 从而使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产生巨大的合力, 推动教学活动发展。

2. 师生关系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的前提,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所产生的那种高涨的教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情感交流, 若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 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 教师也会不断增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心,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职业积极性。

3. 师生关系影响课堂教学氛围。

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课堂氛围, 这种氛围可能是积极舒展的, 也可能是消极压抑甚至充满对立情绪的。师生关系良好, 课堂气氛就会温馨和谐, 学生如沐春风, 轻松愉快, 思维活跃,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会有更多的愉悦感, 进而表现出积极、愉快和健康的情感。师生关系不良, 课堂气氛就容易紧张、死板, 学生会感觉如坐针毡、惶恐不安甚至默然, 课堂教学气氛不浓, 学生会不自觉地逃避, 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怎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1. 尊重学生人格。

孩子都有自尊心, 教师对学生应态度温和、平等友好, 让学生有表达意见的机会, 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平等互助的态度, 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 才会有主人翁意识, 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顺从。

2. 允许学生犯错。

俗话说:“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不完美, 都有犯错的时候。孩子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教师应该明白, 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 并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因为, 学生的每一次错误和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笙编辑:陈富祥

师生 篇8

一、正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在教学内容上, 师生是授受关系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写到:“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相比而言, 教师的知识含量多, 社会经验丰富。教师有义务向学生传输知识经验, 解决学生的困惑, 启迪学生的智慧,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在人格上, 师生是平等的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单一的授受关系。学生要绝对地服从于老师。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 在管理上是专制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学习态度往往是消极的。因而, 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朋友似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与学生应当相互尊重, 相互信任, 相互支持。

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真正成功的教学是教师用心灵和学生沟通, 从而满足和激发学生的内心需求。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在学生的思想上, 知识上以及人格上的影响是一生的。

1.微笑教学

亲和力和感染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要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 拒绝消极情绪进入课堂, 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我曾对所教的若干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100%的学生喜欢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 面带笑容讲课, 他们说老师的微笑像阳光让人感觉温暖。教师的微笑是一种友善的态度, 是一种良好的仪表。微笑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微笑教学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课堂气氛活跃,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俯身平视

一个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往往得不到别人真正的尊重和喜爱。一个好的教师会弯下腰来和学生平视。俯身平视你会发现另一个世界。孩子小的时候我总喜欢带他外出, 而孩子偏偏不喜欢和大人去逛街。有一次, 我蹲下身来给孩子系松开的鞋带儿, 这才发现孩子目之所及的是密密麻麻的大腿。因此。降低高度的老师才可以平视学生的思想, 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3.侧耳倾听

真诚地对待学生, 以尊重为前提, 倾听学生的心声, 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青春期的学生更渴望朋友, 渴望和他人交流。有时, 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 而并不需要你有其他的行动。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分数, 喜欢孩子报喜不报忧, 他们往往三言两语就会关闭这扇沟通的大门。孩子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时间长了就会情感压抑。因而, 学生常常和老师讲心里话, 把老师看作最可信赖的朋友。用心倾听, 做一个真诚的听者, 让学生找到倾诉的对象, 避免他们走入自我封闭的误区。

4.从学生立场出发

脆弱是学生共有的弱点。大多数学生只能听赞美之词, 听不进半点儿反对和批评。反抗和叛逆是年轻人正常的心理现象, 如果采取恰当的方式和学生相处, 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作为教者, 应当因势利导, 以亲密朋友的姿态平等地和学生交往。认同他们, 肯定他们, 顺着他们的思路让他们看到挫折和危机, 帮助他们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间应该相互理解, 相互尊重, 有些事情师生可以互相商量。商量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避免冲突。站在学生的立场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体会尊重和友谊。

5.赏识教育

教师应当遵循“多鼓励, 少批评”的原则,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集中精力参与课堂。“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1)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可以让学生感受做人的尊严, 自信心和自豪感。以人为本,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 获得成功。 (2) 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学生的发展有快慢之差, 有优秀和后进之比。作为教师应善待那些“迟开的花儿”。赏识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亲其师, 则信其道。”老师的赏识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每天, 老师要有意识地真诚地赞美学生, 即使他们的进步只有一点点。教师的责任在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方法和手段, 发展学生的优势并鼓励他们成材。

6.自然沟通

沟通是在平等的气氛中以相互尊重为基础。沟通的魅力在于平等相待, 亲切自然。学生们远离家人住在学校, 作为他们的师长我们可以亲切地询问他们的衣食住行, 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谈天说地, 谈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耐心观察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即使是对家境贫困的学生加以帮助也要见机而行, 找到合适的契机搭建彼此沟通的桥梁。

7.借题发挥

学生最珍视的是自己的尊严。教师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冤枉学生。个别教师面对问题学生时总是口不择言令学生十分反感。教师说话前一定要先考虑一下学生的感受。在授课中, 可以借助某个词汇, 某个题目或某种思想对学生旁敲侧击, 进行青春期和情感方面的教育。巧妙地表达, 给学生留点面子, 在班级为他们保留做人的尊严。因而, 即使学生犯错误也一定要保留他们的尊严, 给他们留点儿面子, 他们会为此感激你一辈子。

教育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门科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用沟通打开彼此的心, 了解学生, 理解学生,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 从而,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要:建立在平等和谐基础之上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 了解学生, 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用沟通打开彼此的心。只有适合教育形势, 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师生,教学,情感沟通

参考文献

[1]北师大等编.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统一 (联合) 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胡志纯.赏识让儿子找回自信心.家教周报, 2009-09-14.

师生 篇9

首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采取何种态度和采用何种教育方法的出发点和依据,影响乃至决定着师生关系的性质和内涵。因此,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在研究课、公开课、评比课的教学评课活动中引导教师在以下三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学生观:1.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对其客观、公正、科学地认识和评价;2.把学生看成是有巨大潜能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3.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一无二”个性的人,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指导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后,要进行良好而深入的沟通,确立师生相互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就有赖于教师的沟通方式与沟通能力。第一,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如谈话沟通、眼神沟通、书面沟通等。我们通过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案例分析与情境模拟等方法,指导教师学习与学生沟通的方法。第二,提升教师沟通艺术。教师要有诙谐幽默的语言。我们通过典型案例,组织教师模仿学习、模拟训练,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从“嘲笑”自己的窘境,笑话自己也会犯错,“调侃”学生的错误,幽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学生的快乐等方面运用好幽默,从而使教育教学变得和谐而有趣。第三,学会耐心倾听。教师倾听学生说话时,要注意学生说话的心境、内在含义,注意对方的感情及变化,理解学生的情感、想法、思想,并做出积极的反馈。第四,借助非语言沟通。我们引导教师掌握非语言沟通的艺术,如教师说话的音调、音量与节奏的变化,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也会带给学生以感染和教育,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师生沟通的目的。

师生 篇10

一、“双主体”的基本涵义

“双主体”一词源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其含义是:教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只是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作为学校首要工作的德育,更应该体现师生“双主体”的理念。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师生“双主体”应该具有以下基本涵义: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德育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化”的过程有机组成的德育实践活动结构,其目的是构建师生双主体的和谐。

师生双主体和谐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对话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是师生对话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师生和谐健康发展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师生和谐发展能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对学习产生较浓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当今社会大教育背景下必须体现的人文精神。

二、和谐师生环境的内涵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师生环境是由师生关系决定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还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等。师生关系是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的,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受到强烈的冲击。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过程是双方主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现代社会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由此可以得出,和谐师生环境是学校中师生和谐教学、和谐合作、和谐交流、和谐生活的一种境界,包括师生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核心应该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构建和谐师生环境的人文策略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提倡“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在构建和谐师生环境的整个过程中充分运用人文策略。

(一)用真爱构建和谐师生环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构和谐师生环境的前提条件和核动力,没有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没有爱的德育不可能有大的效能。列·尼·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

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发展潜能;始终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教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期待的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教师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把爱的甘泉洒向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帮助每个同学树立起成功的信心,让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爱的力量,继而转换成健康成长的内部诱因。

(二)用平等构建和谐师生环境

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是师生环境是否和谐的重要判定标准。德育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前提下才能有大的效能。陈桂生教授认为:“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只是教师与某个、某些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问题,它牵涉到把学生训练成顺民还是国家与社会未来的主人问题。不管学校中的民主教育、法制教育如何进行,师生之间长年累月相处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它或者是一种看不见的民主生活训练,或者是一种捉摸不定的顺民训练。”

平等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教师持有的学生观不同,是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观的表现,这会使他们在教育中持有不同的教育态度、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正确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视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独特个体。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两重性,即既有“向师性”又有“独立性”。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和关爱,这些决定了学生具有“向师性”。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都有某种程度的独立倾向和要求,这些决定了学生具有独立性。教师持有正确的学生观,就能产生应有的情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运用适当的方法。所以,正确的学生观是建构和谐师生环境的重要基础。

(三)用沟通构建和谐师生环境

沟通在和谐师生环境的构建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沟通也是德育的重要工作方式,因为沟通的重要目标是师生的相互理解。保持沟通渠道的畅行,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是构建和谐师生环境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沟通理解,不仅是改善师生环境的一座立交桥,而且沟通理解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德育效益。

首先,在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中沟通。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真正理解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师生才可以和谐沟通。教师不能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价值观、成人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去看待学生所做的一切。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客观上的差别是存在的。且因教师的世界观、人生阅历、年龄状况的不同,在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总是用成年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来对学生强求一律,把这些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就会不断加大,沟通就必定会出现障碍。当然,这样讲并不是一味迁就学生,完全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对待他们,而是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适当调整思考方式。

其次,在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中沟通。分享,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分享,往往代表着一个群体共同的喜悦,在分享过程中最容易营造友好、融洽的氛围,因此一个聪明的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分享。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许多东西,包括大自然、礼物、作品、书籍、喜讯等。在分享的过程中所有的心灵都能体验到快乐、平等、愉悦,师生之间的心就贴得更紧了。对于教师来说,能和学生分享他的内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分享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情感,教师才能用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和学生真实地沟通交流,才能以此促使学生对美好事物更加欣赏和喜爱。这样,就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与友情。在分享过程中,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评论,每一次快乐和惊叹都是师生沟通的良机。要对学生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做出回应,顺着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你会发觉,一旦你尊重学生的想法,师生之间的相处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教师要敏锐地捕捉住分享的最佳良机,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

最后,在创设丰富多元的平台中沟通。中国传统的师生沟通方式本身就十分丰富,现代科技又为师生沟通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促进师生的充分理解。诸如面谈、笔谈、家访、电话交谈、网络对话、短信交流等,还可以通过班会活动、团队活动、春游活动、联欢活动、问卷调查、师生辩论等方式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创设师生交流的环境,相互敞开胸怀,在和谐中沟通,在沟通中和谐。

(四)用榜样构建和谐师生环境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崇高的教师形象像航标灯一样指引着学生发展的方向;榜样是重要的德育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和谐师生环境的构建需要榜样,提高德育效能需要榜样。

1. 用大方得体的装束亲近学生。

当今的学生,跟进时代的能力十分强劲,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色彩,喜好多元化的装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庄重严肃的传统观念,在运用主观创设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外在形象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吸取学生适合时代发展规则、适合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重新建构外在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衣着打扮要带给学生新鲜、潇洒、现代、自信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学生有自己的审美观,当你穿上一身大方得体的衣裳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毫不吝啬地赞美:“老师,你今天真漂亮!”大方得体的装束,有利于和谐师生环境的建构,有利于德育效能的提高。

2. 用高雅文明的举止引导学生。

构建和谐的师生环境,需要教师的言行高度一致。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青少年对老师很崇拜,教师赞扬什么,鼓励什么,或不赞扬什么,不鼓励什么,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行为本身就在传递着信息,就在营造环境。而好的环境一旦形成,就能对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有高雅的举止,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要亲切自然,如在与学生交谈时可以拍一拍他的肩膀、摸一摸他的脑袋,使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用鼓励的眼神、肯定的微笑、热情的掌声来鼓励学生的行为;在公共场合遇到学生与家长要先热情地打招呼。事实表明,美的行为举止可以感化学生,为学生做出好的表率,构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反之,一位经常强调学生必须讲文明、讲卫生,自己却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的老师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就应先具备这样的习惯。身教重于言传,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教师的美德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悄然地影响到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使者,以身作则,将美的道德、美的习惯带到学校带到课堂。

3. 用熊熊燃烧的激情感染学生。

建构和谐的师生环境需要师生的激情,师生的激情会产生德育效能。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教师的激情会拉近师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师太理性,庄重严肃似乎成了教师的独特标志。现代的学生不愿在冷峻中生活学习,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世界,教师在情感上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充满生活的激情。教师是生活的热爱者,要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每天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学生,都应保持快乐的情绪,不要宣泄消极的情感,不要把家庭和个人的苦闷情绪带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充满学习的激情。孔子云:“此生亦有涯,而学海亦无涯。”校园是由知识构成的校园,校园具有文化的属性;教师是知识的代名词,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行为,不爱学习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要满怀激情去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于研究,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智慧、高强的能力,让学生钦佩效仿。最后,教师要充满工作的激情。可以说,谁选择了教师岗位,谁就选择了奉献。教师既是崇高的职业,又是十分辛苦的职业。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生命的需要,对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德育。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师生】相关文章:

师生小事04-20

师生战06-19

师生协作05-18

高职师生05-23

师生管理05-28

师生健康05-28

师生观05-30

新型师生06-08

师生现状06-12

师生精彩06-14

上一篇:科普宣传意识下一篇: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