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关系的协调

2024-06-19

课堂教学关系的协调(精选十篇)

课堂教学关系的协调 篇1

但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时, 一周是12节, 如果仅依靠课堂教学那势必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对开发学生智力, 提高语文能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适应今天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就必须协调好大语文与小课堂的和谐关系。

然而, 就当前我们大语文与小课堂之间的关系处理, 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大语文中的语文活动和课外阅读往往放任自流, 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一部分同学阅读了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童话故事, 儿童版的中外名著书籍, 切实提高了阅读能力, 丰富了生活, 开阔了视野。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只看一些浅显的书, 比如漫画、小人书、卡通故事、卡通影片, 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没有太大的提高。

就学生而言, 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学习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学生群体中很少有那种广泛涉猎, 求知若渴的学生, 只对课本考点进行反复学习, 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本身素质的提高。他们一般心中还未形成大语文学习这一观念, 因而眼界狭小, 认识单一, 课外知识积累不足。教师方面, 教学中大语文教学目标在小课堂中不能体现, 课堂为应试服务, 只讲一些基本知识点, 对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大语文教育观念尚未确定。总之, 大语文与小课堂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协调的状况。

大语文教学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授课模式, 把“大语文”与“小课堂”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学会学语文的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和理解祖国语言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协调这一矛盾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强语文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语文活动与语文课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 必须把语文活动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小学阶段, 要从整体上对语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规划, 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开阔视野, 促进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 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 加强引导; (2) 配合教材; (3) 推荐书目; (4) 指导方法; (5) 培养兴趣。

2. 革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

不要把分数作为评价语文教学的唯一标准, 而要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 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接受, 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绝非一张考卷能评价得了的。

课堂教学关系的协调 篇2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协调;主体地位;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有效发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好若千关系。这些关系的协调主要在: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主控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制作优秀课件,注重交流与双向互动,强调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进教学效果。

1、引言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以着图文并茂、声像相辅、动静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加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感受,而且其所包含的信息容量远大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所以深受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

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美国在九十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在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实现的前提下,基础教育质量不仅没有提升,其教育部门的高层主管还承认有较大程度的削弱。总结了近多年来的多媒体教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深深感觉到多媒体教学不容乐观、优势与问题并存。作为一位教师要想很好的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关系需要协调。

2、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协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所以“教”的含义不是如何把教案设计的井井有条,而是要看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有没有给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般多媒体教学,教师往往按照已经制作好的课件,按照自己的思路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造成教师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课件,口中念念有词,却无暇顾及观察学生的反应,不了解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

更为极端的是,一些教师把多媒体课件作为电子教案或课本的翻版,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读课件,不解释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讲究教课的艺术和原则,那教学效果肯定更加糟糕。

另外,教师往往为了演示多媒体课件又不得不使用固定在电脑上的鼠标,这样就把教师禁锢在了多媒体控制台上。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主动站到台前与学生交流的意识,进一步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多、节奏快,往往会更加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会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一般采用的串讲串问的方式,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课上活动时间少,学习主动性体现也很不够。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教师把握不好往往使得整个课上时间变成老师的个人“表演”,学生的自主性几乎全部埋没。所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不要片面讲究课程容量,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发问,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试着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学习。

3、课程信息容量大与学生消化不良的协调

课程容量一般是指讲授知识的量。多媒体教学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能给予学生丰富的和最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恰当的运用。只有使用得当才会发挥其优势,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教师往往把每一次多媒体授课作为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都采用课前准备好的”程式化”课件,自觉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学生的思维节奏,使学生不能兼顾“听”“记”,没有思考和感知的时间,更没有分析、整合、储存的时间,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越积越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多媒体教学效果减弱。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而是应该合理地使用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管使用什么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都是通过耳、眼、手、脑的默契配合来实现的,配合失调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因为每一个感官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并且一个感官的超载将影响其它感官的工作,眼睛观看的信息太多则人耳听的效果可能下降,另外单位时间内人耳听的信息太多则人脑的反映可能跟不上,当然上课一点不记笔记则手的功能就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教师课堂控制的重点就是保证学生的各个感官的协调配合。实际上,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各个感官的协调配合基本不成问题,也不太容易出现问题,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这些问题的最终体现是学生听课吃力、记不好笔记、消化不良,所以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课堂综合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我们体会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后具体实施就不会太难,其核心就是合理安排进度,科学分配耳、眼等感官的信息容量,上课时应以耳听为主,幻灯的信息量不能太大,字不能太小,眼睛不能太吃力,课堂中间适当安排某种形式的插曲以控制节奏,最终达到优化控制。实际上,一堂课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设备等组成的控制系统,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考虑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系统、全面、科学、综合地考虑课程的进度、容量、难度、节奏及媒体使用,才能编写出最优的课堂运行“程序”(教案)。

值得警惕的是,教学管理者缺乏实际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极其推崇。教学管理者在‘’给学生减负”的方针指导下下,发现既然传统板书教学模式需要两学时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一学时就可以完成,所以原先安排的学时数就可以缩减。尤其针对一些专业课,从最初的96学时,减到72学时,再减到56学时,甚至减半至48学时。这样导致上课的教师,想控制节奏,突出重点,理清难点都很难,因为课程时间和课程容量的比例严重失调。

4、课程节奏快与学生记笔记难的协调

多媒体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很少写板书,主要通过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但学生课堂笔记就非常仓促,或者干脆不记笔记。实际上课堂笔记对学生是帮助的,适当动手记笔记相当于给大脑一定的休息和思考时间,通过记笔记同学们对整堂课的内容也可以把握得更全面,还可加强记忆。另外由于课堂教学中每个时刻只能观看一张幻灯片,如果没有笔记则学生不便于前后内容的比较,这对学习是不利的。

尤其在高校,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没有任何笔记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即使有的课程期末考核采用开卷考试,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因为他没有任何关于知识归纳和重点难点的标记。

所以,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解决好多媒体教学课程容量大和教学节奏快的矛盾,并注意学生笔记的安排。一般可以考虑,一大节(2学时,90分钟)的课程中,应保留10分钟左右不讲新内容而是另行安排,比如安排讨论、自习、做题等,课堂笔记只能根据教师所讲内容只记教学内容纲目和重点、难点、疑点,在课前或课后将课件拷贝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课后整理笔记。

5、现代化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协调

所谓现代化教学,不仅要把诸如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整个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操作计算机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是为多媒体教学而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为的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利用能够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和记忆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既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侮堂课必须采用的,只是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而已。

对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耗费很多精力、财力去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而对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板书描述的课程内容和用常规教学方法不易被学生理解的某些规律、定理等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促进教学。例如对一些数学公式或定义定理推导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把已编制好的推导过程演示出来,就显得机械、呆板。而利用传统的板书、讲解,形成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氛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如机械制图课,由于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授课费力,学生听课吃力。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整个绘图过程,关键的地方还可以随时调整画面的大小和空间图像,从而使教师容易讲解,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6、结论

课堂教学关系的协调 篇3

1.精读:旨在对英语词汇、语法、思维模式及习惯表达等的精确理解,它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对较小的英语范本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与记忆,对英语的基本知识与使用规则达到准确掌握的目的,同时利用演绎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练习,以提高熟练程度和英语技巧,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精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与相关意识活动等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强记、强练、静心苦读等。

2.泛读:是经过和英语的大量接触与学习以发挥语言习得机制的自发力量,不需要机械的死记硬背,只需要对大概内容和性质、涉及的范围等进行一定的了解。泛读重点强调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快、更准确地获得信息,以便提升并强化对文字材料的感知能力。

泛读具有广泛性,是迅速、广泛地接受信息的一种读书方法,强调对材料理解性的快速阅读;泛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最接近人类语言活动的一种阅读方式。

二、精读与泛读在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就英语的教学而言,其主体应该是精读,泛读则作为其补充;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精读是基础,泛读是应用,精读与泛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是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与手段而存在的,虽然各存利弊,但若将二者合理结合,同时关注各自特点,将二者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有机、完美的结合,则会辅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极大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主动合作性,发挥更大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有助于学生见识的增长,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并使用英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精读与泛读能力构成了所谓的阅读能力。泛读的内容比较开放,可以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而精读则需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和知识的训练。因此二者较好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词汇量,提高其综合阅读和整体英文水平。

三、合理协调精读与泛读的关系,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职业中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又由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往往较薄弱,所以学生常常忽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其英语的学习也会更加吃力,甚至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因此,中职教师应高度发挥其教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培养并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合理、有效地协调精读和泛读的关系,将这两种阅读方式进行完美的融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际作用。

教师应该进行明确:精读是泛读的进一步升华,其基础是泛读,而在泛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则更有利于对阅读材料的核心与精髓的进一步深入了解。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泛读,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而除了课本之外,所有相关的电视电影、歌曲、新闻、杂志、小说等也都可以成为泛读的材料。然后,在泛读基础上引导其进行精读,从内容、形式、思想、语言等多方面全面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终提高其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举个例子,“family and home”和“growing up”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泛读时,可以提出指导性的几个关键问题,比如:What is your home like? What kind of problems will you meet when you grow up? How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 带着这些特定的信息和问题,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泛读,实现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和熟识,然后再进行精读,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自身的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再比如:“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的教学中,学生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细读、精读全文,以进一步掌握文章的细节,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指导其进行精读的同时,可以进行如下的细节设置,以便深化文章的主题: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o commemorate which people? Which day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or us has what meaning?

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精读和泛读的方式采用也应各有侧重。例如: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精读是十分重要的,是一切阅读的基础;而发展到中高级阶段,学生就可在泛读的宽广世界里,将精读得到的知识进行反复练习,最终达成巩固的目的。只有做到将这样的精读与泛读并举,同时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

总而言之,为提高中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就必须良好地协调精读与泛读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论多媒体教学中若干关系的协调 篇4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以着图文并茂、声像相辅、动静相结合的多种形式, 加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感受, 而且其所包含的信息容量远大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 所以深受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

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实现的前提下, 基础教育质量不仅没有提升, 其教育部门的高层主管还承认有较大程度的削弱。总结了近多年来的多媒体教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深深感觉到多媒体教学不容乐观、优势与问题并存。作为一位教师要想很好的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关系需要协调。

2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协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 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所以“教”的含义不是如何把教案设计的井井有条, 而是要看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有效, 有没有给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般多媒体教学, 教师往往按照已经制作好的课件, 按照自己的思路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 造成教师埋头操作计算机, 演示课件, 口中念念有词, 却无暇顾及观察学生的反应, 不了解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更为极端的是, 一些教师把多媒体课件作为电子教案或课本的翻版, 在课堂上, 教师始终读课件, 不解释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不讲究教课的艺术和原则, 那教学效果肯定更加糟糕。

另外, 教师往往为了演示多媒体课件又不得不使用固定在电脑上的鼠标, 这样就把教师禁锢在了多媒体控制台上。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主动站到台前与学生交流的意识, 进一步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多、节奏快, 往往会更加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教会学生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 一般采用的串讲串问的方式, 老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课上活动时间少, 学习主动性体现也很不够。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 教师把握不好往往使得整个课上时间变成老师的个人“表演”, 学生的自主性几乎全部埋没。所以,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必须时刻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 不要片面讲究课程容量,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允许学生发问, 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多试着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学习。

3 课程信息容量大与学生消化不良的协调

课程容量一般是指讲授知识的量。多媒体教学速度快, 知识信息量大, 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能给予学生丰富的和最新的知识, 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恰当的运用。只有使用得当才会发挥其优势, 否则, 可能会适得其反。

教师往往把每一次多媒体授课作为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都采用课前准备好的“程式化”课件, 自觉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 忽视学生的思维节奏, 使学生不能兼顾“听”“记”, 没有思考和感知的时间, 更没有分析、整合、储存的时间, 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 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越积越多,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多媒体教学效果减弱。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 而是应该合理地使用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管使用什么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都是通过耳、眼、手、脑的默契配合来实现的, 配合失调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因为每一个感官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 并且一个感官的超载将影响其它感官的工作, 眼睛观看的信息太多则人耳听的效果可能下降, 另外单位时间内人耳听的信息太多则人脑的反映可能跟不上, 当然上课一点不记笔记则手的功能就没有充分发挥, 所以教师课堂控制的重点就是保证学生的各个感官的协调配合。

4 课程节奏快与学生记笔记难的协调

多媒体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很少写板书, 主要通过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 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 但学生课堂笔记就非常仓促, 或者干脆不记笔记。实际上课堂笔记对学生是帮助的, 适当动手记笔记相当于给大脑一定的休息和思考时间, 通过记笔记同学们对整堂课的内容也可以把握得更全面, 还可加强记忆。另外, 由于课堂教学中每个时刻只能观看一张幻灯片, 如果没有笔记则学生不便于前后内容的比较, 这对学习是不利的。

尤其在高校,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没有任何笔记是非常普遍的, 所以即使有的课程期末考核采用开卷考试, 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 因为他没有任何关于知识归纳和重点难点的标记。

所以,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解决好多媒体教学课程容量大和教学节奏快的矛盾, 并注意学生笔记的安排。一般可以考虑, 一大节 (2学时, 90分钟) 的课程中, 应保留10分钟左右不讲新内容而是另行安排, 比如安排讨论、自习、做题等, 课堂笔记只能根据教师所讲内容只记教学内容纲目和重点、难点、疑点, 在课前或课后将课件拷贝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课后整理笔记。

5 现代化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协调

所谓现代化教学, 不仅要把诸如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过程, 更重要的是要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整个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操作计算机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不是为多媒体教学而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 为的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利用能够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和记忆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既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也不是侮堂课必须采用的, 只是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而已。

对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 就没有必要耗费很多精力、财力去制作课件, 进行多媒体教学。而对比较抽象, 难以用语言、板书描述的课程内容和用常规教学方法不易被学生理解的某些规律、定理等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促进教学。例如对一些数学公式或定义定理推导的教学内容, 用多媒体把已编制好的推导过程演示出来, 就显得机械、呆板。而利用传统的板书、讲解, 形成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氛围,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如机械制图课, 由于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授课费力, 学生听课吃力。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整个绘图过程, 关键的地方还可以随时调整画面的大小和空间图像, 从而使教师容易讲解, 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6 结论

如何协调同事之间的关系? 篇5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科学实验证明,以“V”字形飞行的雁群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能多飞72%的距离,原因是,大雁以V字形飞行,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形成空气由前向后的流动,帮助左右两边的大雁减少飞行阻力,使每只大雁都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大雁的杰出表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在于合作。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单凭一己之力很难有所成就,协调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善于处理同事关系,巧妙赢得同事支持的人,总是能够在办公室里玲珑八面、安然生存、深得民心。也只有如此,才能步入可爱员工的行列。

唐经理突然收到一封非常没有礼貌的信,是一家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代理商写的。唐经理怒气冲冲地找来秘书小刘,对他说:“我没有想到他会寄来一封语言如此粗鲁的信,言辞之间颇不礼貌。尽管我们之间存在一些业务往来,但是按照惯例,我还是要把这件事公布出去,你立刻打印出来并寄出去。”小刘不敢违抗经理的命令,拿着信件走了出来。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呢?小刘犯了难。

这时,平时在公司人缘不错的小赵看到小刘唉声叹气的样子,便上前询问。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小赵对小刘说:“我觉得,如果你按照经理的意思去做,虽然是忠实地执行了任务,可是却没有从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事情的后果,何不等经理气消了之后,将打印的信件递给经理,再询问他该如何处理呢?”听了小赵的建议,小刘一下子茅塞顿开:“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缓兵之计呢,谢谢你啊。”

果然,小刘下午再询问经理的处理意见时,经理已经冷静地权衡了利弊,信件并没有发出。小赵可谓是公司里八面玲珑的人,他并不拘泥于教条,而是善于变通,化解了经理和秘书之间可能发生的危机。同事是每天一起朝夕相处的人,同事之间相处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进度和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如果同事之间相处得融洽、和谐,大家就会心情愉悦,有利于工作顺利进行;反之,如果同事关系紧张,相互拆台,则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阻碍事业的正常发展。

日本人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头语:“请多多关照。”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周围的人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说“请大家多多关照”。这简单的几个字,却渗透出一种期望得到信任和帮助的愿望。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在工作中,同事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大家为了公司的发展而共同奋斗。要想彼此之间友好地合作,不仅需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还需要善于处理同事之间的矛盾。同事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和分歧,同事中也难免存在性格孤僻、难以相处的人,那么当你和他们共事时,就要学会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

李开复先生刚加入微软时,有一位资深经理看到他的工作既受比尔·盖茨重视,又受员工和媒体瞩目,担心李开复抢了自己的风头,因此总是排挤他,不让他参与公司的项目。甚至李开复请他帮忙时,他也经常搪塞。但李开复认为该经理是个人才,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一时糊涂。所以,无论他如何对待李开复,李开复都会原谅他,尽量与他合作。项目完成后,李开复还在比尔·盖茨面前感谢他。

几年后,这位资深经理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他的上司开始怀疑他的能力。当他的上司来征求李开复的意见时,李开复依然就事论事,坦诚地说他是一个可用之才,只是在与人合作的时候有些固执,应该再给他一个机会。结果,这位资深经理不但留在了公司,而且改掉了自身的一些缺点,还获得了晋升的机会。后来,他找到李开复说:“我非常感谢你的帮助,但我更加感激的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事后,李开复这样说:“对别人的宽容不但可以让工作顺利开展,而且可能影响甚至改变别人。当时,如果我不是用宽容的心态来处理这件事,而是一开始就与他针锋相对,结局很可能是两败俱伤。”我们和同事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共事的伙伴,因此能够正确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能否成为最优秀的可爱员工。要与同事协调好人际关系,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同事之间相处,是一门学问。要想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适当地做出自我牺牲。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可能体会到他们的想法和真实的感受,了解他们的苦衷,从而发现自己想法或者做法的不足,然后加以调整。这样做有利于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例如,在与他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并取得成绩之后,要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切不可将劳动成果占为己有;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也要伸出援助之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双向的,你给予别人关心与帮助,当你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回报。

细微之处见真情越是小事,越能见真情。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如一个不礼貌的小动作,无意之中的食言等,都很容易破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影响你在同事心目中的形象。同理,在公司,你可以备一些常用药物,当同事生病时,你可以体贴地递上;在路过便利店时,顺便给同事买下午茶等,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却是你营造和谐同事关系的杀手锏,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企业中总是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只尊重对自己的加薪和晋升起决定作用的上司,对待身边的同事,也会分出三六九等,视情况而定。这样的员工在企业里,即使有一定的能力,迟早也会因为不懂得尊重团队里的成员,沦落为“孤家寡人”。

懂得尊重团队成员,是成为企业里最可爱员工的必备条件之一。尊重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要求员工在选择尊重对象时,不能够戴“有色眼镜”,不做势利眼。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气氛,使自己的工作和企业都得到长远的发展。

善于赞美别人在职场,要与同事坦诚相待,善于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建议和批评,同时不失时机地赞美他人,用自己的真心去打动他人,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我们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给以真挚诚恳的赞美。如果这是你发自内心的赞美,那么别人将把你的每一句话视为珍宝,终身不忘。”

毫无疑问,适度的赞美可以使人心情愉悦。作为员工,适当地赞美自己的老板,可以使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融洽,给老板留下好印象。但是赞美的时候,要把握分寸,不要过于夸张,引起对方的鄙夷和厌恶。赞美必须发自内心,以事实为基础,才是赞美的最佳方式。

保持开朗乐观的性格快乐是一种宁静和谐、不为琐事困扰的心情,快乐的情绪可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职场上要做到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首先自己应该做一个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常怀喜悦之心的人。如果总是将颓废的情绪带入团队,眉头紧皱、唉声叹气,那还谈什么与他人分享?

任何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聪明的人会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好心态,非常自然地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成为激发他人快乐的源泉。这样的员工可以使工作的氛围变得更轻松,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有利于使企业形成一个让更多人感受到快乐的大家庭。

课堂教学关系的协调 篇6

【摘要】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职能,是高校快速发展的两翼,是代表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学和科研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表现出一定的相对性和条件性。本文分析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关系,探讨怎样通过科研促进教学,以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科研;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74-01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及高校领导和教师力图解决和协调的问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产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研究成果,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服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三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其中,人才培养是根本,教学是中心,科研是支撑,只有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才能促进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1 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的作用

1.1 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科学研究是获取学科前沿知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开展科学研究除了推动学科的发展,更在于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提高。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吸收和综合本学科的学术成果,并且把它们尽快地转化为本科教育的优质资源,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2 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把科研引入本科教学过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3 科研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大学教学应该向学生讲授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提供本学科正在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科研项目向研究教学方面倾斜,那么科研就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更先进的工具。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科研,然后再回到教学实践中去,这就是一个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循环。通过科研可以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2 教学对科学研究的作用

2.1 良好的教学是科研的基础

首先,教学有助于理清思路使科学知识系统化。其次,良好的教学有助于增强科研活力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很大意义。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这个问题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确实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2.2 教学是科研的进一步延伸

在科研上富有学术成果的教师参加教学工作,既能使他们以最新的学术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反过来他们又能在教学中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在科研工作中有更宽广的思路。这是促使中青年教师安心参加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这也是教学与科研最本质的联系。

2.3 教学带动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发挥科研优势,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没有完全脱离科研的教学,也没有完全脱离教学的科研。教学实践活动永远是科研创新的源泉,科研创新是教学提高的重要途径。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 教学与科研互动。提高教师自身整体水平

教学是立身之本,科研是强身之源;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延伸和提高。教师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互动,才能实现教学和科研工作综合水平的提高。

实现教学和科研的互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第一,自我互动求质量。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新课题、引发新思路,进而带动科研的开展。第二,横向互动求合作。这是指教师之间要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通过专业培训班、集体研讨、宣读论文、学术报告等形式,及时了解相关科研动态,互相取长补短,开阔眼界。第三,师生互动求创新。这是指鼓励和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 针对激励机制提出的改革措施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制度改革,使科研和教学活动能够健康发展,真正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4.1 均衡科研和教学的重视程度

学校对教学活动采取的奖励性质和设置方式的限制较多,对科研活动的奖励形式则要丰富得多,大部分教师都想利用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获取更多的奖励。对于有兴趣、有奉献精神的大学教师,学校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只要给予与教学活动同等的待遇他们就会自觉地为科技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2 树立高校排名的合理导向

社会对高校的评价方式,但评价标准仍具有很大的趋同性,科研成果仍处于核心地位,甚至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标准的单一性使高校更加重视科研活动,从而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4.3 加强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如果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一个较为精确的测度,那么就可以通过增加对教学活动的激励来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学质量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我们必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教学工作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

4.4 职称评定的正确引导

知识的创新、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们在学术上深入钻研,并把研究成果展现出来。但是,不能忘记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教学活动中同样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与努力。我们在评定职称时可以采取教学和科研两步走的措施。

我们需要做的是从长计议,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参照别国大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充实和完善我国大学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确立一个符合我国长远利益的、科学合理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对科研和教学活动的激励进行充分权衡,在做好大学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宗让,姚继涛.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2期,2006年6月,3841

[2]王东武.科研与教学互动并进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2期,2007年4月,169-172

[3]曾繁华,杨晓佩.高校科研与教学互动提升研究生办学质量的机理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第6卷第1期,148-149

[4]陈学胜.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激励机制的权衡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3月,第10卷第1期,82-84

[5]宋宇飞,沈卫康,汪木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大众科技,2008年第8期(总第108期),164-166

课堂教学关系的协调 篇7

一、角色转换 (概述)

由学生成为一名教师后, 青年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过去以科研为中心的状态就需要进行调整, 教学内容虽相对简单, 但并不是每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就能对教学内容有全面准确的把握, 更谈不上多高的教学技巧了。教学是教师的天职, 更是进行科研的基础, 青年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同时做好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工作。在教学方面, 过去高校青年教师会得到老教师的“传、帮、带”, 在正式上课前已有较为满意的教学能力, 但随着大学的扩招和优秀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 这块工作几近停滞。当前青年教师大多是博士毕业后直接任课的, 从而上课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较弱的教学能力对学生也是一种不负责任。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通常存在的问题有: (1) 重点与难点分不清。对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够好, 难点是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而重点则是从知识体系或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判定的。重点知识不一定很难, 难点也不一定是本科阶段的学习重点。青年教师经常担心难点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的连续性, 因此在难点讲解上花的功夫比较多, 占用较多学时, 对授课时间把握不够好, 很难控制好学时进度。重点的地方往往觉得难度不大, 没有特别强调讲解。这种讲课方法会导致学生感觉课程太难,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事实上, 大多例题都是难度适中的, 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理论的建模过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应按照教学大纲来指导教师的授课。 (2) 重理论轻运用。注重讲理论的建模原理和例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对例题的具体解题过程重视不够, 对典型例题的覆盖面也不够宽。其主要原因是青年教师过去把主要精力投入在科研上, 容易用科研的思路去看待教学, 认为只要把问题分析透彻, 具体的解题过程根本不在话下。由于学生没有充分地面对典型例题, 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题, 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偏低。这种做法的主要错误在于把自己当学生, 认为学生具有老师的学习水平。教学的特点是要不仅自己会还要教会学生, 更不能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强加给学生, 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上备课和讲解, 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科研方面, 青年教师通常是延续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课题或者正在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虽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 但科研成果还比较少, 在申报研究项目时容易受阻。我认为, 必须做好手头的事情, 把现有的比较好的科研想法实现, 发表让同行承认的研究成果。青年老师没有主持或完成项目的经验, 在申报项目时就必须在实力上证明自己, 说服别人给你一次尝试的机会。此外, 还应积极加入研究团队, 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青年教师科研上也有很多想法, 但大多没有按照该想法做过任何尝试, 也就是空想;团队的学术带头人的想法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科的前沿, 而且一般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 比较务实, 短期内可以实现。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写作和相互学习, 不仅可以完善知识结构, 夯实理论基础, 还可以在学科交叉过程中相互借鉴研究方法, 甚至发现新的科研成长点。

二、教学是科研的基础

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任何教师都应该以教学为基础, 尤其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教学第一的观念。教学是科研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教学为科研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具备宽广的材料知识, 扎实的力学理论功底, 系统的力学分析能力, 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教学有助于教师思路更清晰、知识更加系统化。教学需要教师用简易的语言来表述课程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思路可以得到整理, 知识也得以系统化, 从而为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过程能够夯实理论基础, 健全知识体系, 为科研工作提供强大的后劲和创新潜力。2) 教学有助于发现新的科研方向。基础课程的知识往往是伴随着多个假设, 最为理想化的, 而在备课、讲课过程中教师会经常举例说明某知识点。在去除和添加假设的思维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现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经过全面仔细的思考之后往往会发现新的科研方向, 因此教学能够给予科研更宽更广的科研视角, 为寻找合适的研究方向提供帮助。3) 教学为科研提供全面的思维方式。科研过程中, 青年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死抱着过去的方法不放, 严重限制了思维的拓展。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师拓宽知识面, 理清基础知识的脉络, 全面掌握该知识领域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理论分析方法和知识运用技能。教学不仅为科研提出问题, 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

三、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等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具有高水平科研的高校和教师, 一般都具有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是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掌握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通过科研, 可以时刻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通过科研,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从而可以不断地完善教材, 充实教学内容, 并进行教学改革;有了科研之源, 在教学上就会得心应手, 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也会更加生动、翔实, 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科研成果以及经验都可以充实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以科研为支撑才能得到延伸和发展, 在教学中加入研究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新动向, 让学生感悟到教学和科研之间的魅力, 这样的老师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提升学生的建模和分析能力。把科研过程中缜密的逻辑应用于教学 (较适合多学时课程) , 强调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建模能力。 (3) 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的科研活动要与教学紧密结合, 同时吸引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中来, 借此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一方面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为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很好的选题;高校的科研既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也要为教学服务。

四、几点建议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根本矛盾不是我们一个或几个教师能够解决的, 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然而, 我们青年教师不能过多地怨天尤人, 一定要克服“等、靠、要”思想, 努力做好自身的工作, 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尽量协调到最好。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大学组织的制度约束要有机结合, 只有准确把握制度才能达到双方共赢。年轻教师教学科研两方面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入状态, 因此合理安排时间, 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就成为关键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教学与科研的联系, 不能对教学眼高手低, 应该从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和发现可用于科研的思维方法和基本分析方法, 对教学内容的深挖往往能够促进科研工作的突破;科研的缜密思维也有助于增强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从而建立教学课程与科研方向的紧密联系, 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补。科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升高校的知名度, 而教学则难以在很短时间内改变或扩大学校的名气, 短期利益不明显。社会也要客观认识到教学效果体现的长周期性, 合理评价大学的教学职能, 不能只看到大学耀眼的科研成果。作为大学生和大学生家长, 应该更多地关注所在大学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否则高校再高的科研实力也很难与大学生的成长建立直接联系, 能够在教学环节中体现的科研成果才是有用的科研成果。社会应该促使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能够从科研成果中获益, 开阔眼界、培养知识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高校现在的评价机制决定了教师重视科研, 副业压过了主业。做科研工作有名也有利, 而教学成果则有学生的天资聪慧和自身努力在里面, 不全是老师的功劳。如何评价教学的价值, 如何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 如何在奖励政策上与科研相当, 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是解决教学与科研矛盾的重要途径。应当积极培训新进教师的教学水平, 保证上岗前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 建议保持青年教师助课制度。科研发展环境不好时, 能够茁壮成长为专家的青年人就较少, 这样, 可用的后备人才力量就不足, 会严重制约学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院系领导应当切实协助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 学校应该认识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 给予两年的过渡考核期和较为有力的科研启动支持。

参考文献

[1]范守信.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教学研究, 2004, 27 (4) :317-319.

浅论多媒体教学中若干关系的协调 篇8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以着图文并茂、声像相辅、动静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加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感受,而且其所包含的信息容量远大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所以深受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

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美国在九十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在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实现的前提下,基础教育质量不仅没有提升,其教育部门的高层主管还承认有较大程度的削弱。总结了近多年来的多媒体教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深深感觉到多媒体教学不容乐观、优势与问题并存。作为一位教师要想很好的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关系需要协调。

2、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协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所以“教”的含义不是如何把教案设计的井井有条,而是要看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有没有给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般多媒体教学,教师往往按照已经制作好的课件,按照自己的思路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造成教师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课件,口中念念有词,却无暇顾及观察学生的反应,不了解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

更为极端的是,一些教师把多媒体课件作为电子教案或课本的翻版,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读课件,不解释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讲究教课的艺术和原则,那教学效果肯定更加糟糕。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多、节奏快,往往会更加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会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一般采用的串讲串问的方式,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课上活动时间少,学习主动性体现也很不够。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教师把握不好往往使得整个课上时间变成老师的个人“表演”,学生的自主性几乎全部埋没。所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不要片面讲究课程容量,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发问,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试着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学习。

3、课程信息容量大与学生消化不良的协调

课程容量一般是指讲授知识的量。多媒体教学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能给予学生丰富的和最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恰当的运用。只有使用得当才会发挥其优势,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教师往往把每一次多媒体授课作为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都采用课前准备好的”程式化”课件,自觉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学生的思维节奏,使学生不能兼顾“听”“记”,没有思考和感知的时间,更没有分析、整合、储存的时间,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越积越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多媒体教学效果减弱。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而是应该合理地使用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管使用什么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都是通过耳、眼、手、脑的默契配合来实现的,配合失调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因为每一个感官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并且一个感官的超载将影响其它感官的工作,眼睛观看的信息太多则人耳听的效果可能下降,另外单位时间内人耳听的信息太多则人脑的反映可能跟不上,当然上课一点不记笔记则手的功能就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教师课堂控制的重点就是保证学生的各个感官的协调配合。实际上,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各个感官的协调配合基本不成问题,也不太容易出现问题,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这些问题的最终体现是学生听课吃力、记不好笔记、消化不良,所以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课堂综合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我们体会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后具体实施就不会太难,其核心就是合理安排进度,科学分配耳、眼等感官的信息容量,上课时应以耳听为主,幻灯的信息量不能太大,字不能太小,眼睛不能太吃力,课堂中间适当安排某种形式的插曲以控制节奏,最终达到优化控制。实际上,一堂课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设备等组成的控制系统,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考虑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系统、全面、科学、综合地考虑课程的进度、容量、难度、节奏及媒体使用,才能编写出最优的课堂运行“程序”(教案)。

4、课程节奏快与学生记笔记难的协调

多媒体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很少写板书,主要通过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但学生课堂笔记就非常仓促,或者干脆不记笔记。实际上课堂笔记对学生是帮助的,适当动手记笔记相当于给大脑一定的休息和思考时间,通过记笔记同学们对整堂课的内容也可以把握得更全面,还可加强记忆。另外由于课堂教学中每个时刻只能观看一张幻灯片,如果没有笔记则学生不便于前后内容的比较,这对学习是不利的。

5、现代化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协调

所谓现代化教学,不仅要把诸如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整个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操作计算机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是为多媒体教学而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为的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利用能够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和记忆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既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侮堂课必须采用的,只是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而已。

对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耗费很多精力、财力去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而对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板书描述的课程内容和用常规教学方法不易被学生理解的某些规律、定理等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促进教学。例如对一些数学公式或定义定理推导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把已编制好的推导过程演示出来,就显得机械、呆板。而利用传统的板书、讲解,形成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氛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如机械制图课,由于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授课费力,学生听课吃力。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整个绘图过程,关键的地方还可以随时调整画面的大小和空间图像,从而使教师容易讲解,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6、结论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进入日常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理念上、使用方法上的不当而引起的。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有效发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好若干关系。这些关系的协调主要在:确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主控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制作优秀课件,注重交流与双向互动,强调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进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关系的协调 篇9

为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 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 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 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 也有利于倾心交谈, 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 真诚相待, 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平时要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 不要鄙视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育差的学生, 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并用科学的手段训练他们。只有关心和爱护学生, 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 师生之间才会有共同的语言, 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 形成和谐环境,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现代学生个个生龙活虎, 生机勃勃, 精力旺盛, 他们大都喜欢运动, 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明星、体育健将有着强烈的崇拜感, 喜欢模仿体育明星的形象, 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因此, 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 树立良好的形象, 提高自身的素质。传授学生知识时, 不能仅拘泥于教材, 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 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 增加体育教学的“磁性”以吸引学生。因此, 体育教师应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新鲜血液, 多积累一些资料, 以便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新内容,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 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 是效仿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统一思想, 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淳淳善诱, 晓之以理, 使学生真心佩服。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朋友, 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 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 且还要练, 若教师能身体力行, 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 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 一旦走进体育课堂, 就会像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 掌握好分寸, 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 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 学生各得其乐, 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如果学生前一堂是理解性较强的课, 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在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地安排些游戏活动, 轻松一下学生神经。如果学生前一堂课是音乐课或实验课, 体育教师就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中首先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此外,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材施教, 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总之, 我觉得教师只有处理好学校各种人际关系, 才能调动各种力量, 把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各种人际关系中首要的是处理好师生关系, 从而获得更高的威信, 从而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对学生、对教学、对工作都是一举多得的。当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 以免适得其反。

摘要:师生关系和谐, 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 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 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

浅谈协调多媒体教学中的若干关系 篇10

1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协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 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所以“教”的含义不是如何把教案设计的井井有条, 而是要看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有效, 有没有给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般多媒体教学, 教师往往按照已制作的课件, 按照自己的思路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 造成教师埋头操作计算机, 演示课件, 口中念念有词, 却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 不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更为极端的是, 一些教师把多媒体课件作为电子教案或课本的翻版, 在课堂上, 教师始终读课件, 不解释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不讲究授课的艺术和原则, 教学效果只会更加糟糕。另外, 教师往往为了演示多媒体课件又不得不使用固定在电脑上的鼠标, 这样就把教师禁锢在了多媒体控制台上, 一些教师往往没有主动站到台前与学生交流的意识, 更加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多、节奏快, 往往会更加抑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教会学生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一般采用串讲串问的方式, 教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上课活动时间少, 学习主动性体现也很不够。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 教师如果把握不好, 往往使得整个上课时间变成教师的个人“表演”, 学生的自主性几乎全部埋没, 所以,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必须时刻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 不要片面讲究课程容量,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允许学生发问, 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多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 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2 课程信息容量大与学生消化不良的协调

课程容量一般是指讲授知识的量。多媒体教学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大, 形象直观, 能给予学生丰富的和最新的知识, 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恰当的运用, 只有使用得当才会发挥其优势, 否则, 将适得其反。

教师往往把每一次多媒体授课作为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都采用课前准备好的“程式化”课件, 自觉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 忽视学生的思维节奏, 使学生不能兼顾听、记, 没有思考和感知的时间, 更没有分析、整合、储存的时间, 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 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越积越多,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多媒体教学效果减弱。当我们体会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后具体实施就不会太难, 其核心是合理安排进度, 科学分配耳、眼等感官的信息容量, 上课时应以耳听为主, 手记为辅。幻灯的信息量不能太大, 字不能太小 (大于30号为宜, 以免眼睛吃力) , 课堂中间适当安排音乐插曲以控制节奏, 最终达到优化控制。实际上, 一堂课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设备等组成的控制系统, 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 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充分考虑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 系统、全面、科学、综合考虑课程的进度、容量、难度、节奏及媒体使用, 才能编写出最优的课堂运行“程序” (教案) 。

值得警惕的是, 教学管理者缺乏实际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极其推崇。在“给学生减负”的方针指导下, 发现传统板书教学模式需要两学时的内容, 多媒体教学一学时就可以完成, 所以将原先安排的学时数大大缩减。尤其是一些专业课, 从最初的96学时, 减到72学时, 再减到56学时, 甚至减至48学时, 这样导致上课教师的课程时间和课程容量比例严重失调。想控制节奏、突出重点、理清难点很难。

3 课程节奏快与学生记笔记难的协调

多媒体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很少板书, 主要通过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 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 但学生课堂笔记就非常仓促, 或者干脆不记笔记。实际上课堂笔记对学生很有帮助, 适当动手记笔记相当于给大脑一定的休息和思考时间, 通过记笔记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可以把握得更全面, 还可加强记忆。另外由于课堂教学中每个时刻只能观看一张幻灯片, 如果没有笔记则学生不便于前后内容的比较, 没有任何关于知识归纳和重点、难点的标记, 这不利于学习。

所以,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进度, 解决好多媒体教学课程容量大和教学节奏快的矛盾, 并注意学生笔记的安排。一般可以考虑, 一大节 (2学时, 90分钟) 的课堂中, 应留10分钟左右不讲新内容而是另行安排讨论、自习、做题等, 课堂笔记根据教师所讲内容只记教学内容纲目和重点、难点、疑点, 在课前或课后将课件拷贝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课后整理笔记。

4 现代化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协调

所谓现代化教学, 不仅要把诸如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过程, 更重要的是要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整个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操作计算机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 更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充分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不是为多媒体教学而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 而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利用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和记忆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既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也不是每堂课必须采用的, 只是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而已。

上一篇:表面在线检测技术下一篇:冬季美颜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