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关系

2024-06-14

课堂关系(精选十篇)

课堂关系 篇1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好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 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 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

1. 课堂导入要有激趣性

课堂导入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导入要适时

课堂导入, 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 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 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

3.“导”无定法, 切忌生搬硬套

这需要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 进行具体分析。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 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 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4. 课堂导入要有系统性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 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 五者是一个整体, 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 而忽视其他环节, 那么, 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5. 课堂导入一定要具有实用性

从内容来看, 一定要与本堂课有着紧密的关系, 而且应该尽可能多的和本堂课的重难点有关系。比如可以考虑到能否把本堂课的重点词汇、句型、语法等带进去。

三、英语课堂导入的一般方法

1. 温故而知新导入法

如:在教授过去进行时态时, 我首先设计现在进行时的句子进行复习, 提问并板书:

T:What are you doing now?

S: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然后自然引出过去进行时态: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这时只需要让学生理解be动词和时间的区别, 就可以轻松地学习过去进行时态了。这样既复习了现在进行时, 又导入了过去进行时, 同时还对两种事态做了比较, 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2. 游戏导入法

比如:我在上新世纪英语八年级Unit Two Lesson Two Eating Out这课的第二课时时, 在开头我采用了一个Brain storm的游戏, 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 看哪组写的东西多, 这样既复习了前一课时所学的菜肴, 又为接下来课文的教学做了铺垫。在游戏中, 学生们绞尽脑汁想各种食物的英语名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直观导入法

鲜明生动的形象, 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导入新课时将事物、情境用灵活的形式直观地体现出来, 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形成感性的、形象具体的认识。例如我在上新世纪英语八年级Unit Three Lesson Three Wonders of the World时, 由于学生大多对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不是很熟悉, 我在课的开始就放一段关于古代七大奇迹的视频, 这样通过播放视频将七大奇迹的场景直观的展示在学生们面前, 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便他们可以从文章中学会如何用英语来描述七大奇迹,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 音乐导入法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上师大三附中瞿海瑛老师的“A Removal Day”这课的引入。瞿老师采取了现在学生都非常喜欢的Rap风格关于家具名称的英语歌曲,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学生一听到这个音乐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唱, 跟着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完全集中, 对接下来新知识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这首Rap歌曲不是简单的英语歌曲, 瞿老师把这节课中要巩固和新授的家具的名称全部包含进去, 使学生在唱歌的同时学会和巩固了单词。因为学生对Rap的歌曲有兴趣, 他们就愿意去学, 愿意跟唱, 这样就在跟唱中学会了单词。学生也就不会觉得学单词是枯燥的任务了, 同时他们对英语这门课也有了兴趣。

5. 联系时事导入法

现行教材贴近生活, 贴近社会, 所选内容都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所以要找到教材和现实社会的结合点是很容易的。例如:在教学Exhibitions and Muweums这课时可以和世博会联系起来。由于世博会要在上海举行, 学生们对世博会都很熟悉, 利用时事导入新课, 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 而且, 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避免了纸上谈兵, 赋予书本以时代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改造社会、完善社会的热情。

公共关系课堂笔记 篇2

一、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一词来源于英文PUBLIC RELations。简称PR。公共关系的含义: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地传播手段是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 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二、公共关系的特征 {一}客观性

《钟为谁鸣》:谁也不是一座自立的孤岛,谁都是大陆的一份,整体的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让我失落,因为我是一份子,那就别问钟为谁鸣钟正为你鸣。————堂思(英){二}复杂性

结构的复杂性:分为内部公众。外部公众,内部公众包括上下级的关系、职工之间的关系;外部公众包括政府、公众、社区及社会名流等。{三}创造性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知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四}目的性——改善组织的形象,提高信誉,公共关系就是树立维护和发展组织良好形象的活动。{五}长期性

三、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一}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分为赢利性组织、非赢利性组织、互利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二}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是指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其特点;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

{三}公共关系的中介——传播

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个人与群体间交接、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分为:

1、人际传播:公关人员同公众之间直接的信息交流活动。

2、组织传播: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3、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印刷品、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第二讲{2009.2.25号}公共关系的发展及功能

一、公共关系的发展

{一}古代自发的“公共关系”

1.公元前1800年古巴比伦王国的公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公关活动的痕迹;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著《修辞学》是最早的公共关系的著作。{二}近代公共关系的开始,萌芽于美国。

1888年当选的美国总统安鲁德。杰克逊:"如果政府能像老天下雨一样,注意对一切事物的偶偶平等对待,同样的钟爱地位高和地位低的人,以及富人和穷人,那这将是一件 十分幸运的事情。(巴纳姆事件)

{三}现代公共关系的开端19世纪末20世纪初

揭丑运动

埃维。里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第一个从事公共关活动的人,也是第一个把公共关系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的人。{四}现代的公共关系 1.爱德华。伯尼斯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公关理论的奠基者。《舆论之凝结》中提出“投众之所好”的根本原则。

2.卡特里普。森论《有效地公共关系》被称为公关的圣经。

日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家庭观念引入企业营理,强调合作精神,团体竞争。{五}现代公共关系理念

现代公共关系理念主要表现形式是公众导向。

1、塑造形象的概念,组织形象事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的全部看法和评价。

企业组织形象包括产品形象,职工形象和环境形象。

2、提高信誉的理念

组织信誉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外部公众对这个组织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三大要素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3、服务公众理念

4、互惠互利的理念

5、协调沟通的理念

6、全员公关的理念

7、立足长远的理念

8、注重效益的理念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和精神文明效益。

第三讲{2009.3.2号}公共关系的只能和公共关系的组织以及公关人员的素质

一、公共关系的职能

传播的内容是信息,包括物质方面的信息和精神方方面的信息。

1、传播和沟通的职能

(1)制造舆论,告知公众(羊城晚报的《死给你看》)(2)强化舆论,扩大影响(使消费者保持忠诚度)(3)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传播和沟通要求:内容要正确,时间要及时,要有效,沟通方式要新颖。

2、联络和协调的职能

关系包括组织与客户的关系、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组织与社区的关系、组织与媒体的关系。联络要经常化、制度化、专门化。

3、咨询与引导的功能 咨询的要求是:广泛收集信息,及时加工整理信息,认真分析评估信息。引导的要求是:以诚相待,加强公关重要性的宣传,要有针对性。引导包括内部引导和外部引导。内部应统一认识 二。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1、公共关系部 公共关系不 2公共关系公司

(1)专项业务服务公司(2)综合业务咨询公司(3)专门业务服务公司

三、公共关系人员

1、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指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同时还应该有组织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基本技能。总之,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是其本人个性特征

要求:宽容、自信、热情。

第四讲{2009.3.4}公共关系日常工作和专题活动 1。电话接待

用语礼貌,态度温和,热情、吐字清晰,语言简洁。2.来访接待:及时,周到,热情。3.撰写策划方案,编写宣传材料。

二、公共关系的专题活东

1、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1)确定举行会议的必要性(2)选择召开招待会的最佳时机(3)选择会议的地点、(4)确定主持人和发言人(5)选择被邀请的新闻媒体

三、赞助活动

赞助活动是社会组织无常的提供社会资金或物质支持某一项社会事业或社会活动,就获得一定社会传播效益的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明确赞助的母的

(2)明确赞助的对象:体育、文化事业、教育事业、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展览会的特点:1.复合性

2.直观性形象性 3.直接性 4.高效性 5.宣传性

第五讲,公共关系语言艺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界域语言,多媒体语言。第一节,口头语言艺术

一、口头语言的一般特点:

1、直接性与随时性

2、双向性与反馈性

3、情感性与直观性

二、口头语言的基本技巧

口头表达的障碍主要在于4个方面:语种、方言、表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

口头语言的基本技巧

1、明确语言传播的目的和主题

2、用语准确、简洁

3、了解沟通对象,找到对方的共同兴趣点

4、讲求沟通效果(1)协调交流环境(2)消除交流障碍

(3)语言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4)语言应有艺术性 第二节,书面语言艺术

一、公共文书的种类:

1、公用文书:请示、报告、会议纪要、通知、各种公函等

2、常用文书:计划、总结。演讲词、各种致辞、说明书、解说词,简介,启示;

3、经济文书:合同、协议、公关广告等;

4、礼仪文书:请帖、邀请函;

5、新闻文书;消息,通知等。

6、外交文书:外交协议,外交公告等

二、公关文书的特点:

1,实用性。针对某一事物而撰写,目的是要解决特定的具体问题,因而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很强。

课堂管理与高效课堂的关系探微 篇3

关键词 新课改 学业负担 学习效能 自主减负

作为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总目标,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环境。我国的各种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高效课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架构、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关系以及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等。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自己的阵地,只有充分利用好自己阵地所拥有的资源,才有可能使学生学习达到高效。有学者提出:“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课堂管理”[1]。而作为课堂的管理人员,教师要尽自己最大能力搞好课堂管理。因此,本文旨在从课堂管理和高效课堂的关系方面入手,分析高效课堂对课堂管理的要求,以及良好的课堂管理对未来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何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支撑下,构建起的以学生高效学习为特点的课堂模式。这里的教育思想可以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合作能力、做事能力和做人能力”,也可以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为重点——学习技能和交流技能”。这里的教学理念可以是“以学为中心”,也可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这些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构建高效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会学、愿学、能学,并且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

二、课堂管理的范畴

什么是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包括哪些内容?课堂管理是不是对学生纪律方面的管理?事实上,“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发生,组织学生、利用空间、掌控时间和驾驭材料的一切事情”[2]。学生只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空间和时间的管理也非常重要,而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首先得管理好自己,从情绪到心态、从知识到技能都要做到最佳,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最佳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也才有可能发生。良好的课堂管理应体现在如下方面:(1)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尤其是在老师的学术指导下;(2)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而且总体上能够做到;(3)几乎没有时间的浪费、混乱或者干扰;(4)教室的环境以学习为导向,但却轻松愉快[3]。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发生。那么如何实现此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下功夫管理,尽量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服务。就此看来,搞好课堂管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而只有学生参与学习了,高效课堂才成为可能。

三、高效课堂和课堂管理的关系

高效课堂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学生的参与又需要教师良好的课堂管理。那么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课堂管理工作呢?

1.学生的管理

(1)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可以想象,“填鸭式”的教学不可能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相反,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游戏、竞赛、报告、演讲等却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中。因此,老师要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教学中。

(2)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不论做得好与坏,成功与失败。同时,只有老师所组织的活动真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所以,老师需要不断地探讨和研究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

(3)要让学生深度参与

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不只是表面现象的热闹,而是帮助学生快速、牢固、轻松、愉快地学习,容知识的积累、整合、应用和创新于一体的深度参与。

2.教材的管理

(1)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其中包括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课堂上对教材的管理来看,首先,教师要把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详细、明确而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进入教室的第一时间就明确今天要达到什么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具备可实现性,即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不宜过高或过低。再次,教学目标要具备可测量性,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判断是否达到,而不应该用模糊的语言或难易衡量的语言来描述[4]。

(2)教学内容要充实

教师需要完全吃透教材,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所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既有重点,又有难点;既有高强度的教学内容,又有让学生稍微接受的内容。难易结合,张弛有度,这样学生才能在教材内容的指引下实现高效学习。

(3)教学材料要齐全

从课本,到练习题,到相关材料;从纸质的,到电子的;从电脑上的,到网络上的,所有与教学相关的材料和路径都要完全准备好。当学生看见老师在课堂上忙作一团时,有的可能为老师着急,有的在看笑话,有的就已经开小差。因此,老师只有把所需的各种材料提前放到方便合适的地方,教学才能顺利进展,学生也才能有效、高效地学习。

3.教师的管理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是自己的工作,也是自己的事业,更是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如果带着不良情绪走入课堂,不仅自己无法按照提前准备的思路和方法开展教学,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学生无辜地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必然无法高效学习。

(2)让自己完全准备好

有学者指出,“工作的有效性一半在你出门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在你离开家和到学校的途中就需要把自己武装好,学术上和态度上都要做到”[2]。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课堂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老师首先要让自己在课堂上高效起来。而老师的高效必然包括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兴致勃勃地迎接新的一天,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从知识的角度引领他们思考和探究。从授课内容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到资源都要得心应手。

(3)让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

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准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老师还需要在这堂课中百分之百地投入。只有老师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学生学习,学生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极致。

(4)制定好测评机制

公平公正、始终如一的测评标准会使学生逐渐地朝着老师的要求前进。老师完全按照标准来执行,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在安全和有保证的环境中愉快高效地学习[5]。

4.时间的管理

从准点开始,到充分利用中间的有效时间,再到干脆利索地结尾都是一堂高效课堂必备的要素。学生到来之前,老师就应该守候在教室里,让学生知道,老师很遵守时间,因此学生也不应该迟到。日久天长,学生便养成了准时到达或提前进教室的良好习惯。在整个课堂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既不让学生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学生过于紧张。最后,老师一定要把总结压缩在下课之前,不拖堂。

5.空间的管理

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课堂这一大空间,具体包括教师的空间、学生的空间和活动的空间。就教师的空间而言,重点指教师的课桌、讲台周围的空间。首先,教师要整理好自己课桌上的东西,与这堂课教学无关的东西尽量不要放到上面,而必需的东西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在合适的位置,以便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拿到想要的教学材料或教具。其次,要整理好脚下的空间,以防自己在不小心中被绊倒或碰伤。只有保证自己的高效工作,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高效。对于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供安全、舒适、自由的学习空间,包括他们单个学习时课桌周围的空间、小组讨论时他们公共的空间以及与老师交流和探讨时的空间。

四、课堂管理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随着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重点已逐步转移到课堂教学。而高效课堂既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那么就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课堂管理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呢?

1.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管理

就如今的教学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的方式,把知识一点一点地“喂”到学生的口中。而学生只是默默地听,静静地记,几乎没有互动,连眼神的交流都很少。这样的课堂,看起来似乎不需要管理。学生乖乖地听讲,老师兴致勃勃地讲课,看似一切正常,但是否做到了高效课堂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高效课堂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动作的发出者,是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质疑的发生者。而这些都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课堂管理,重新定义课堂管理,而且重新实施课堂管理。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改革才有出路,才能真正满足教学的需求。

2.教学改革亟待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由于对课堂管理的认识不够,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能力也令人担忧。首先,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教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其次,课堂管理一直以来不受重视,只要学生的分数高,什么样的课堂管理都无所谓。但高分的代价是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自我求知、自我学习的权利。所以,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终身学习来看,现有的课堂管理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要想使教改实现真正的成功,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教学改革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较知识能力更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你的课堂管理能力要比你拥有多少知识更为重要。老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而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作为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上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帮助学生求知,让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超越教材的禁锢,自由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相比之下,课堂管理的好坏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更能决定教学的成功与否。

总之,教改的重点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重心又是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良好的教学管理,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因此,要想使我们的教改进一步深入,课堂管理就成为关键性因素。期盼着我们的教改能从课堂管理入手,以高效课堂为目标,最终满足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Wang,Margaret,Geneva Haertel,and Herbert Walberg.What Helps Students Learn?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74-79.

[2] Wong,H.K & Wong R.T.The First Days of School.California: Harry K.Wong Publications,Inc.,2009.

[3] Emmer,Edmundt.,Carolyn M.Evertson,and Murray E.Worsham.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s. Boston: Allyn & Bacon,2003.

[4] 程晓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备课[J].教师教育论坛,2014(9).

[5] Lemov,D.Teach Like a Champ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A Wiley Imprint,2010.

[作者:刘利梅(1974-),女,河北武安人,河北医科大学外语部副教授,硕士;王宏(1979-),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医科大学外语部副教授,硕士。]

课堂真正的对话关系 篇4

——“真正的对话关系”, 是一种在共同学习中的“我、你”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话的参与者敞开心灵, 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人生体验, 以彼此间的反馈、应对、接纳、反思为支撑, 在相互接受中实现精神的相遇、心灵的共鸣和生命意义的追寻;而师生共同分享对话中流淌着的“意义之溪”则蕴含的知识、情感和智慧。

——“真正的对话关系”, 表现在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 是一种”我、你”之间可以相互进入、相互融通的关系。教师要通过教学, 让教科书中的内容“发酵”, 以便学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提升道德认识, 优化道德情感, 明确道德行为, 达到促进其发展的目的。教师特别要注重让学生成为教科书所述生活事件的卷入者、反思者, 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的感悟和体验, 以点亮学生心中的道德明灯。

———“真正的对话关系”, 表现在“我”与自身的对话, 是一种“我、你”之间的叩问和反思, 即学生把此刻的“自己”当作“我”, 把承担反思主体的自己当作“你”, 通过与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对话, 逐步实现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醒和人格的塑造。一个人的自我对话和内省过程就是逐渐觉悟和成熟的过程, 也是内心深处的勇气、灵感、仁爱、智慧和正直等品质逐渐形成和积淀的过程。

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篇5

范继雪

目前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那么,在高效课堂中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角色观念要转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早在唐代的韩文公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为人师者,是给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不是讲道讲业讲惑的。而现在很多老师曲解、曲用了韩愈的名言,把课堂弄成了一言堂,因而有了满堂灌的说法。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尤其要求数学教师要彻底摒弃这种满堂灌和满堂练的“曲用”教学法,取而代之的是平等、自主、合作、和谐的数学课堂,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官僚课堂,扮演好自己的课堂角色。

1、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上,学生积极主动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质量就越高。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怎么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灵活巧妙地设计提问组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点烯学生智慧火花,使教学效果更加优化。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中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沟通,达到缩小或者消除师生对教学目标认识差异的目的。老师除了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以互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参与角色

要形成课堂上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关系,教师必须摒弃师生间师传生受的旧观念,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理解,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相容的新型关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感悟,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文本的阅读和感悟者,不能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而应当作是一名参与者,把自己心得与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思想观念的确立,都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如果教师脱离了自己的参与角色,数学课堂的教学和谐就难以形成,学生也难以成为“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

二、教师的道德素质要提高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的教育魅力,首先源于他做人的示范,如果教师本身思想境界不高就很难在学生心田播下师表的种子。如果一名教师自身没有较强的思想道德素质,他怎能教育出品质高尚的学生呢?怎能完成素质教育要求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这一任务呢?所以说教师平时就应从心理上、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道德高尚,无论条件、环境怎样都应爱岗敬业,自觉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不抱怨不气馁,形成热情、开朗、诚实、正直、乐观、温和、豁达的个性品质,具备较高的个人修养,以这种较强的道德素质去影响学生,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打下先决基础。

三、教师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任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个“勤”字。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记得,我刚当老师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学习。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发现他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四、常常自我反思,敢于自我批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如有些学生无视课堂纪律,作业作弊、逃课等等,教师就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引起冲突,而解决师生关系冲突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冷静处理,学会自我检查和自我反思,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是否我的教学方法不当?我采取的方法是否偏激、粗暴?找出师生冲突的症结所在以及自己思想与工作方法上的不足,并敢于在学生面前进行自我批评。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解决师生冲突而放弃原则,屈从于学生的压力。教师应该在检查自身问题的同时,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学识渊博经验老道的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也难免出现误差,一旦出现,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不能因顾及面子而固执己见,以免误人子弟,给学生留下虚伪糊弄得过且过的不良印象。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效课堂下师生关系的探讨与实践

陶玉江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实践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特别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束缚,多给学生留一份空间,同时学生多一份收获和信任。尝试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把“要我学”主动得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高效课堂的真正目的和作用。通过我校实行高效课堂实践以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和探索的。

一、拉近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放开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充分交流。如果教师要走近学生,那么教师就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因此在高效课堂上,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学生的积极

主动学习、没有师生之间的默契合作,高效教学是难以实施的,或者说是无法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的真谛。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放下架子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探讨思考,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进而才能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生命健康的权利》中这一节时,我彻底放开,让学生自己讨论,辩证,归纳得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敏捷,发言积极,最后我只是总结归纳了学生的观点。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明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有了这一前提,就为“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活跃开放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式多样化 有了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作保障,那么学生活跃的思维空间,解决问题策略和方式也就呈现出多样化,这便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有了足够的活跃的思维空间,学生就会积极探究,发挥主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其次,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策略和方式多样化,并提倡多元化思维。这样学生可以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多样交流的策略经历,无疑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过程。例如:我们班的苏某,平时不说话性格内向,但是他的观点却很新颖独特,我在进行第三课的活动二“看谁的办法多”时,鼓励他大胆地提出了很多看法,并让他尝试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令许多学生对他刮目相看。

三、讲究评价的艺术性,促进学生积极的合作、探究、交流。在比较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同想法,对学生各种想法如何作出准确地评价,直接关系能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恰当的评价将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一种有效催化剂。首先评价应以鼓励、激励和正面引导为主。评价应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小组长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更多的价值共鸣和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达得不够清楚,这时我们不可盲目的全盘否定,可以适当地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朗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但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切记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一些套语,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等。其次,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

小组长评价相结合,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如奖聪明星、小红花、小组积分、获胜旗等等。这种赏识学生的方法,在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强化了其优良行为。学生们会表现得更积极主动,课堂上也会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实践证明,在这样一种人人都得到尊重和认可,人人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那么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将会落到实处,高效课堂也就真正地成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精彩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上的高效教学”这一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师生关系。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思维碰撞和双向交流、实行最佳控制成为可能。

一、以生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1、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在学生眼里,理想的教师应是能维持秩序又不过分严厉、公正无偏私、讲课清晰有趣、能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友好而又有耐心。公平、公正、公开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的基本条件之一。由此可见,教师权威的确立,有助于赢得学生的尊重。

2、.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指作为独立个体的师生之间达成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合作,它的形成有赖于教师、学生间相互交流等因素。(1)关心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现阶段的点滴进步都是他未来人生发展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适当给予肯定,教师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表扬、激励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都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今天的一小步,可能是明天的一大步。(2)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权威目的是有效的教学,而不是强制高压的让学生服从。(3)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体”。学生是自由的个体,有自己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与“权威”的教师是平等的关系。

二、激发兴趣,多一点幽默和创新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固然有多种方法,但幽默和创新不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作为课堂教学的幽默,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它是用含蓄精炼、极富情趣、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锻造智慧、培养思维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教学艺术形式。幽默应用恰当既能减少师生间的摩擦、化解无谓的矛盾,而且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老师若要具备这样的素质,首先,要不断的创新。幽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除此之外,对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都得进行创新,让学生觉得上课就像观赏赵本山的小品,观看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之目的;其次,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幽默大师,不仅要在横坐标上贯通东西,而且要在纵坐标上知天文、晓地理。只有这样对幽默的驾驭才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再次,要注重观察,搜集好的素材。培养幽默这种特殊的细胞,关键一点是要注重观察发现,善于捕捉幽默源。教师的幽默源:一是生活中的幽默,如一些趣闻轶事,俏皮话等;二是艺术中的幽默,例如,漫画、相声、小品、双簧、顺口溜、歇后语等;三是教师的创造。

三、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和赞誉

关注学生的个性要注意三点。一是个性的发展性。婴儿出生以后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随着其成长,其心理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个性。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个性不是预成的,而是心理发展的产物。二是个性的积极性。个性是个动力倾向系统的结构,不是被客观环境任意摆布的消极个体。个性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并统帅全部心理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三是个性的社会性。个性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个体是社会关系的客体,同时它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主体,个性是一个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活生生的人和这个人所具有的意识。据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创造个性展示的平台,让个性的主体不断走向辉煌。

构建良好关系,实现高效课堂 篇6

一、关心首位,家访可用

伴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逐渐增多,在家长的一味溺爱下,孩子逐渐经不起一点挫折与教育。面对此种情况,教师适时地给学生以关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所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而家访就是一条达到这一目标的捷径和有效途径。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和学困生。家访之前教师必须明白:家访不应该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做,才有利于对学生的转化。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要存心地去告状,而是想通过孩子在校情况的真正反映,让家长能更好地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而已,所以我说,我们对家长说真话不能说是“告状”。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所以,家访的原则是:一定舍得给学生机会。在关心之下,孩子一定会“亲其师信其道”的!

二、构建和谐,平等重要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种平等的理解就是重要一环。我们经常发现或者自己就曾经在课堂上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不听学生的解释,很少进行了解,就武断地下结论:“你怎么怎么这样?”“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你应该……”。当看到学生一脸的茫然和委屈时,在气头上的你可曾想到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多么的不平等、不和谐!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参与者,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最重要的是首先确立平等的教育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实施新课程,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校和班级所需要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在我们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产生。

三、提高素质,言行表率

魏巍先生笔下的蔡云芝老师是那样的可亲可敬,孩子们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她的一举手、一投足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妨想一想,她的课堂管理一定不是靠训诫、呵斥维系的,所以提高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对待和学生说话的方式与态度,要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同时作为教书育人者,教师要永久保持求知的本能,要持续给自己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传统精粹要继承,时代知识也需不断更新,要让自己的学生觉得老师“什么都懂”,一个身心健康、精力充沛、乐观愉快、有文化素养、有良好习惯、会待人处事,独立、进取、开放、有责任感和创造性的人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这样的教师也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这样的教师绝对能在学生心中产生无限魅力,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总之,师生关系处理得好,课堂气氛融洽,课就上得顺利,课堂管理就轻松自如;反之,师生关系处理得不好,课堂就难以驾驭,课堂管理将无从谈起,更不要说“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

课堂是一种关系 篇7

第一节课,执教的是一位青年女教师。她的语言柔和温婉,对感情的表达也恰到好处。但是我总感觉课堂的氛围有些僵硬,似乎有些看不见的陌生和距离横亘在师生之间。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仔细寻找问题的原因,最终也没有找到答案。下课后,我随机询问了一个学生,想知道学生对这节课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说:“老师讲得挺好的,就是有点冷!”细问之后才明白,学生所说的“冷”,并不是气温上的高低,而是心理上的感受。原来,整节课,这位教师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姿态:左手下垂,右手扣在左肩部,在与学生交流时身体上部也总是微微后倾。就是这种排斥的姿势,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拒绝和不亲和,师生之间的情感通道受阻,课堂教学自然也就极不顺利。

第二节课,执教的是一位五十多岁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的老教师。课堂上,他拿出自己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尝试拼图。根据预设,学生应该是无法完成任务的,然后教师顺势引出要通过合作来完成,以便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没想到,他低估了这所学校学生的能力,纸片一发下来,学生几乎在瞬间便完成了拼图。这样的结果让他一下子慌了神,站在学生中间喃喃自语:“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这可怎么办,你们应该是拼不出来的呀!”然后,他迅速跑到黑板的一侧,拿出剪刀和一些纸,拖着乡音说:“我再剪,我再剪,看看能不能难倒你们!”我开始担心,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粗糙,会不会让这些城里的学生心生轻视。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善意地笑了,静静地等着教师慌乱地递过来刚刚剪出的新图案,然后开始认真地拼图。这一节课,这位老教师始终处在一种笨拙状态,而学生则始终进行着愉快的学习。特别是师生之间的那份融洽和默契,让听课的教师无不动容。

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魅力课堂 篇8

一、当前中学师生关系的特征

1. 中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减少, 感情色彩相对薄弱。

进入中学后, 随着青春期发育, 自我意识的提高, 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 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少。师生间距离拉大, 思想难以沟通。师生关系越来越多地具有理性成分, 学生对教师的能力、学识和个性的认可, 在师生关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尊敬那些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 而对于那些他们评价不高的教师则可能只是“以礼相待”。

2. 师生关系稳定性降低, 由简单转向复杂。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随之变化, 师生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包含多种成分, 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中群体之间的关系, 都会左右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因此, 师生关系趋向于复杂化。

二、制约师生关系的因素

制约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 如学校的管理体制、学校领导的观念和要求、任课教师的管理方式和与学生的关系、“尊师重教”的传统等等都是制约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 在一所学校里, 师生关系可能是百花齐放的。

1. 教师的形象特征。

教师的形象特征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 具有热情、亲切、温和、理解、友好、负责、有条不紊、富于幻想等性格特征的教师, 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2. 教师的业务素质。

学生对于素质较高的教师表现出积极的期待, 认为教师讲授知识不太难, 并对该门功课产生兴趣, 会产生喜欢教师的情感。而对那些素质较低的教师反应消极, 他们不仅感到学习上有困难, 而且没有兴趣, 学习效果差, 因此也不喜欢教师。

三、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 民主平等、互相尊重。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 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 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师道尊严, 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2. 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

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 人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充满自信,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良好的师生关系, 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 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3.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学校教育就是要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这不是要灌满一桶水, 而是要点燃一把火炬。教育要创造条件, 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创造力的潜能,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的承认和欣赏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从而去有意识地开发。

教育教学的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而在于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责无旁贷, 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丰富自己、大胆创新, 锐意进取, 与时俱进, 努力营造既有助于师生之间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 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相长, 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份丰厚的精神食粮, 为他们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魅力的课堂环境, 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美好和谐, 生机盎然!

摘要:21世纪, 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 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教师一旦将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 “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 离开依赖走向自主, 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 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 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

高中语文课堂行为关系的构建 篇9

一.转变教学行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可是课堂教学的现状却常常令人不满意。如何帮助学生去投入、去发现, 引导他们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呢?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现在的教学空间狭封闭, 教室成了学生唯一的空间, 特别住校生, 基本上是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 这样狭窄封闭的空间,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语文课堂应带向社会延伸, 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让学生走出学校, 迈向社会, 以便认识生活, 积累写作的材料, 提高分析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 使训练形式多元化。

传统的训练, 大多足老师布置作业, 学生完成, 此外便是这样或那样的练习册。训练手段单一, 训练形式僵化, 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兴趣寡淡。新课程标准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有要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 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训练形式的多元化, 应是教师探索的方向。笔者认为, 在教学中, 可以紧扣课堂, 抓住课文, 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利用课前两分钟, 让学生作演讲, 天天训练“说”的能力。这样的训练, 每天只占用两三分钟, 但由低到高, 循序渐进,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利用各种机会开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自编小小说、童话、寓言、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精美日记展等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这样就将常规的课堂教学跟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 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还使学生树立起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借助电脑的交互功能, 将图、文、声、像等多种教学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 加大语文课堂的容量和信息量, 让现代化技术走进课堂, 拓宽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琵琶行》时, 可通过引入著名导演艺术家孙道临的配乐朗读米实现对学生的“启”。借助多媒体手段, 让学生渐入诗人所构筑的艺术佳境, 通过孙先生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和与之相谐和的琵琶演奏, 从听觉上开启学生的审美欲望, 启发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产生想象和联想, 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获得“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避免课堂冷场

l.根据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及心理特点的实际进行教学。

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大和加深, 抽象思维能力及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 已远远不满足于教材上的现成答案, 喜欢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各种问题。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开始出现“闭锁心理”, 他们已意识到“我”的存在与作用、“我”与外部现实的关系, 并开始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 非常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尤其在意教师或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言的勇气, 掌握学生因为害怕答错而被人取笑的心理。

2.根据班级授课特点的实际进行教学。

班级授课的长处是可使很多人同时受到教育, 还可以造成竞争气氛;短处是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基础好的越来越积极, 基础差的越来越消极。如课堂提问后思维能力强的抢着说出了答案, 思维一般或较差的却还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少学生年复一年的充当陪客, 最终对答问也就失去了兴趣, 结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根据班级授课特点的实际进行教学, 使语文教学处于一种高效状态。

三.让人文关怀走进语文课堂

1.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 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 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要育人, 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 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 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 承担社会责任, 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高层次需要才是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 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 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作为语文教师, 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 找寻出这种需要, 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 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 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教育就是唤醒”, 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 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 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 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古人云:“文以载道”,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 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 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 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 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 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 “穷年忧黎元”的杜甫, 廉颇知过改过, 坦率真诚, 信陵君仁而下士, 救人之困, 海伦凯勒坚强乐观, 积极进取……在教学中, 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 学生自会肃然起敬, 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

虽然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 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能自行实现, 因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 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这样, 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 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 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 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 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课堂关系 篇10

一、课堂中的“供求关系”

探究一下课堂实质,我们发现,课堂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教师和学生对“知识商品”的一种供求关系。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求满足一定的关系时,商品可以实现价格的最大化。从这一理论出发, 课堂就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的一种“商品”或“服务”,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讲解就构成了课堂的供求关系,当这种关系达到平衡时, 也就是说,教师的讲解满足了学生的需求,那么这就使课堂的效率得到了最大的实现———有效课堂。但当讲解超出这个量时,即供大于求,教学的“拐点”就会出现,即课堂教学的成本加大,而教学效率开始递减,甚至变为负数。例如,我们通常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 学生初次不能完全理解,可以吸收的具体知识有限;但当回过头来进行重点突破时,学生会如梦初醒、恍然大悟,理解进一步加深,掌握的知识逐渐增多,课堂效率大增;复习回顾时,学生对此知识点的需求可能达到饱和,已无新意,这时课堂临界点出现,如果教师再继续重复讲解,只能是浪费时间,课堂效率急剧下降,渐趋于零, 直至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率有可能这时已变为负数。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效教学是不是像上述分析的那么简单呢?当然不是,有效教学更多的还与教学的主体———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往往很难找到明确的量的平衡或“拐点”。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学生主观对知识价值的认同,即对知识的主观重视程度、教师讲解的程度和知识本身的价值。因此,对教师的有效教学,就需要科学控制讲解的时间、程度,尽可能提高学习者对知识价值的深度认同。当然知识的价值就其本质来说,是客观的,不以教师的意志改变。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改变客观知识的结构, 理论联系实际,展现其“生活性”的一面,提高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从而影响知识的价值。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有效教学的几个策略。

1.科学的讲解

教师课堂讲解效果不佳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即大容量的知识填充。不容否认,教师的讲解有其优势,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学生接受知识的容量是有限的,也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对知识逐渐疲乏。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一味强调“灌输”“填鸭”等教学方式,以高密度、大容量的课堂讲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2.对知识价值的认同

所谓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社会共同体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种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是人们对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知识是客观实在的意义集合,毋庸置疑,是客观的,但对学习者主体而言,主体对其的反应却是主观的,并且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如果学习者对知识的认同度较高,就会对知识很感兴趣,内部动机就会直接促使学习者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渴望知识的获得,高度认为学业的成功是个人价值的充分展现,必然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自我效能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必然会厌烦知识、教师,产生对学习的悲观,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若要在课堂中追求教学效用的最大化,首要的问题便是帮助学生消除对所学知识的既定认识,重新从理性的角度认同所学的知识,对其产生崇拜甚至是敬畏之情,增加学习者的“知识需求”。

3.提高知识的趣味性

学生对于知识的认同,明显更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诸如教师的宣教、社会的规训等待。但是,仅仅靠这些好像还不够,外在意志强加不可能改变甚至代替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诉求和感受,总会显得力不从心,疲于奔命。学习是知识的学习,除了提高学生主体的价值认同外,在更大程度上要提高知识本身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唤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一劳永逸。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 越是有趣味性的内容,越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总会事半功倍。当然,那些意志顽强、精神独立、目标明确的人,总能在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知识中保持较高的知识需求,但不容否认对于多数人来说,那些富有趣味性的知识,那些难度适宜、趣味横生的知识内容,能使他们更好地保持较高的知识需求,感觉到读书求知的快乐,使老师的“知识供求”和学生的“需求”相匹配。但是,问题在于大多数知识本身是没有什么趣味性可言的,抽象、枯燥、单调、难记是诸多知识的共同特点。

所以,有效课堂称其为“有效”,不是一个或几个因素所能决定的,是若干不确定因素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实现学习者和教师的知识供需平衡,甚至供不应求,使课堂焕发活力,提高效率。

摘要:从政治经济学“供求关系”的角度谈有效课堂的决定因素。

上一篇:资产利用率下一篇:癌痛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