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模块教学

2024-06-25

武术模块教学(精选四篇)

武术模块教学 篇1

武术教学内容是武术知识传承的重要工具, 是学生在学校获得武术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重要途径, 也是武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学内容的选择、模块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编排,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 对武术的介绍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随着选项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内容也必须要进一步得到拓宽, 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 走访长期从事武术教学的专家学者和有三年武术学习经验的学生, 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对武术教学内容选择中出现的问题及设置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以及建议, 以期为武术教学提供帮助。

1 普通高中武术选项教学模块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

自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众多学校纷纷进行选项教学, 武术作为深受广大青少年所喜爱和追捧的项目, 使之成为选项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 但是因为教师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以及学校器材、场地等情况, 在武术教学内容选择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内容的选择落后、乱、散, 没有递进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是对学生达成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并没有对武术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定, 而教师教学用书也只是象征性的介绍了形神拳、刀术、散手以及女子防身术, 大多数武术教师都是根据大学所学内容进行选择, 例如:三路长拳、24式太极拳、初级剑术等, 这些教材都比较陈旧、落后, 不符合新一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况且教师在选择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递进性, 随机性太大, 非常的散、乱, 不能对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武术概念。

1.2 套路上缺少创新, 硬搬硬套现象严重

在走访一些一线武术教师了解到, 很多学校的武术教学内容主要是三路长拳、初级剑术、24式太极拳、初级刀术、初级棍术等, 部分学校开设跆拳道。目前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有大部分只是在大学里普修或专修武术的, 而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小进行系统学习的民族传统专业毕业的教师, 因此很多教师只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从基础学习, 并且有很多教师比较懒惰, 不想重新学习动作, 或者编排动作, 就选择简单的初级套路进行教学, 直接拿过来就用, 没有一点的创新, 根本就不符合学习需求。

1.3 教学内容难度大, 致使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

武术因其具有一是动作路线多、二是方向路线变化多、三是每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的特点, 致使武术的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大, 学生学习起来普遍觉得吃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 不仅仅是教师教授起来困难重重, 学生学起来也一样是困难重重, 不是动作记不住就是方向路线记不清, 要不就是每个动作只能做到形似, 而不能做到形神兼备。

1.4 缺少技击性

在原始社会, 人类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的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 一是为了自卫, 二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 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 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进行战斗, 从而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这也就是最初的武术。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 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 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 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 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 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 是套路的技术核心, 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 汇集百家。在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只进行动作本身的教学, 而对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任何攻防含义的讲解, 从而导致武术的教学内容缺少技击性, 也使很多学生认为武术是花架子, 没有实用价值, 从而出现本来是很喜欢武术而不喜欢学习武术的情况。

2 普通高中武术选项教学模块教学内容如何进行选择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对学生将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诠释, 详细阐述了学生通过学习在每个领域方面所要达到的程度, 例如, 在运动技能领域中掌握运动技能水平五目标中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达到该水平的具体目标时, 学生将在所选运动技能系列的学习中提高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 (如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等) 的运动技能水平。根据这以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武术教学内容, 长拳、剑、刀等, 通过学习, 学生在运动技能水平上有所提高, 那么我们就是完成了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其二是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 达到该水平的具体目标时, 学生将在所选运动技能系列的学习中能够参加班内体育比赛或组合、选编运动动作, 自觉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一目标不仅仅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同时要增强运动能力, 能够参加比赛、表演等, 那么在教学的内容的选择上就要考虑这些要求, 要有一定的难度动作, 如:腾空飞脚、后扫腿、前滚翻等, 这样才更具有观赏性;动作要连贯, 一气呵成, 这样才具有表演性。因此, 我们在选择武术教学内容时, 必须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达到五个领域中某几个方面的目标为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2 教学内容要具备一定技击性

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显著特点就是技击性, 这也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 在实用中, 其目的在于杀伤、制限对方, 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 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51.52%的同学喜欢武术是因为技击性, 而有48.48%的同学不喜欢武术是认为武术是花架子, 没有实用性。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或者编排教学内容时, 要选择一些具备攻防转换的动作, 并且要在教学中向学生示范攻防, 使学生了解每个动作攻防含义。例如:三路长拳中的提膝穿掌是武术基础动作中运用比较多的一个动作, 这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是:“当对方用拳向我脑后侧击来, 我迅速右转身用左掌盖压其来拳, 然后用右掌穿插对方喉部或面部”, 这个时候在加上与学生的之间的示范就可以很好的表达出了提膝穿掌的攻防含义, 也可以与学生继续演练, 在练中学, 在学中练, 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武术是花架子、没有实用性。

2.3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最直接来源, 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 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 33.33%的学生选择散打、27.27%的学生选择防身术、24.24%的学生选择跆拳道, 这三项内容是学生选择最多的内容,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具有一定技击性或是比较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内容来选择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计划,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就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反之, 学生就会对武术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对武术没有学习兴趣, 就会认为练习武术很累, 从而对武术产生恐惧心理, 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2.4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规律的学习, 了解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学生是发展的人;其二, 学生是独特的人;其三,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也就说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样, 学生就会怎样。学生不是教师的四肢, 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 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 就要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 那样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他们的抵抗。教学不单纯是教师讲、学生学的过程, 而是一个相当漫长、复杂的过程, 同时学生也不仅仅是单一的学习者, 而是具有多种角色的学习主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习相关的知识, 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 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5 教学内容要根据场地、器材以及师资力量进行选择

在现今的高中武术教学中, 专门的武术场馆很少, 大多利用田径场、一些空地、水泥地等进行练习, 场地坚硬, 容易使学生受伤, 学生学习起来不能尽情的发挥。而武术教学的器材, 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套的器材, 即使有配套的器材也是锈迹斑斑, 或者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例如:学习剑术, 有的学校利用木剑在练习,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个宽敞、整洁、安全的练习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器材更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会使学生兴奋、好动, 同时也能在练习当中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才更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6 对武术套路进行创编、整合,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武术教材严重缺是长期从事在武术教学一线的教师共同认可的, 虽然现在有很多版本的武术教材,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都不能适应现代高中生的需要, 有的教材过于陈旧, 不能体现现代竞技武术的热点;有的教材内容单调, 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 没有兴趣学习, 因此, 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就变得十分重要了。通过采访一些老师了解到, 很多有多年武术教学经验的老师, 都是有目的的进行创编武术套路,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教学条件、自身的教学能力等, 可把复杂的套路动作, 分解成几个动作组合, 并体现出武术的技击含义, 使学生对复杂动作感到简单, 使本来感到枯燥的动作感到有意义, 学习起来就会有兴趣。例如:初级长拳、初级剑术等, 动作数量多、冗长, 并不适合高中的武术教学内容, 可以适当的删减、添加一些动作,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2.7 加入适当的武术知识, 培养学生的武德

武术在教学内容选择上, 要突破过去技术传授的单一模式, 要挖掘武术技术的文化内涵, 使技术教学渗透着武术文化的传播, 使学生技术学习过程变成获得武术知识、增进武术情感、知晓历史人物、丰富身体体验等多方面教育作用和学习收益的过程, 并从武术教学中师生、同学间的礼仪行为、技术学习中的文化氛围、武术锻炼服装、武术教育教学的书面资料和音像材料等, 培养学生的品德, 也就是武德。武术的魅力不仅在于武术技艺的本身, 更重要的是渗透在武术之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武德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武德不仅是对习武者的最初要求, 更体现了武术最本质的内涵, 谚语有“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 武德比山重, 名利草芥轻”等。选择适当的武术文化知识, 贯穿于技术教学的主线, 形成武术课程的多角度、多层次教育模式, 达到高中武术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标。

3 结论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隗宝, 传承了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包含了众多的流派, 挖掘武术动作的本质, 传承武术的内涵, 是每一位武术教师的职责, 发挥教师的作用, 弘扬武术的精神, 才能保证其不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现阶段作为一线的武术教师, 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努力钻研的精神, 从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开始研究, 之后才是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才能保证武术教学的有效性, 才能使武术成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

摘要:自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实施以来, 武术就成为最受学生喜欢的项目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众多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落后、乱、散, 没有递进性;套路上缺少创新, 硬搬硬套现象严重;教学内容难度大, 致使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缺少技击性等, 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对武术的兴趣,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 走访长期从事武术教学的一线教师以及有三年武术学习经验的学生, 进行总结研究, 提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以保证武术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武术,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谭珍珍.上海市初中武术教材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3 (6) :68-72.

[2]高嵘, 等.不同类型武术教材的教学效果[J].体育学刊, 2005 (9) :89-91.

[3]万瑜.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院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 :105-106.

武术模块教学设计(张杰)(推荐) 篇2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武术批准人: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体育教研室 制定人:张杰制定时间:2011-3-7

二、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体育课学分: 必修课:学时: 选修课:授课对象:

三、设计思路

模块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优良品质及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与健康》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水平五要求学生“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和“增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因此,对武术模块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及运用能力作为手段,将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与运动技能学习进行有机结合。

四、教材分析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体育与健康》要求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套路或对练,这对学生所选运动技能提出了量和质的要求。

因此,根据目标的整体性、项目内容的系统性和递进性这一指导思想及传承体育文化、普及体育知识和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三个层次,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增强巩固兴趣形成专项特长出发,本着逐步发展的原则,对武术项目的模块教学设置三级学习水平,即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模块

(一):武术理论知识、武术基础动作和形神拳;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模块

(二):传统养生学、刀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模块

(三):简化太极拳、武术散手、女子防身术。

简化太极拳是学习太极拳的基础。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体松心静、缓慢柔和,强调动作、呼吸和意念的配合。因此,学生练习太极拳不仅具有缓解身心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同时也掌握了一项可以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健身手段。武术散手俗称散打,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它对提高人体的速度、力量、灵巧、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有显著效果。因此,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武术散手基本动作的技能、技术,学会几招实用性较强的攻防技术,并在和同学的交手比试中不断体验战术的运用,无疑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防身自卫能力。

女子防身术是一项运用踢、打、摔、拿等武术技击方法,以制服对方,保护自己为目的的专门技术。高中女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女子防身术的巧招,以自己的智慧、胆量、秘技、巧招,对付偷袭,从而达到御敌防身的目的。

五、学情分析

本模块的学生由三类组成:第一类是对武术热爱,并有较好的武术基础和技能水平,从武术模块

(一)、(二)学习下来的学生;第二类是对武术有一定兴趣,学过一点武术套路的学生;第三类则是没有武术基础,选此项目是因为有伴或随意选择的。因此,教学对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同时,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这些都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六、模块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启武术运用于防身自卫的实践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套路与防身结合的武术魅力。

2、运动技能:学生学会简化太极拳套路动作,掌握和运用武术散手、女子防身术的多种动作组合和自卫技术技能。

3、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体能,通过武术练习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4、心理健康:通过武术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遇事冷静思考、见义勇为的优良品质。

5、社会适应: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拼搏精神。

七、重点难点

太极拳重点:掌握单一动作的要点和运动路线。

难点:全套动作的连贯柔和、圆活匀速,体现虚实分明的步法。

武术散手和女子防身术重点:单一动作要点和动作的准确性,提高动作速度。难点: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动作和方法。

八、教学策略与手段

中职学生意志能力的不坚定,使他们对于传统教学要求过多的“说教式”体育课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相反,他们对于直观的、趣味的、易于模仿的、能自我创新学习的体育课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本模块教法上采用示范、启发、点拨、分组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加强武术攻防含义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法采用各组轮流展示学习成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组织教法上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和培养同学间合作、探究的能力,采用异质分组同时练习法。通过简化太极拳、武术散手和女子防身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攻防能力和动作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九、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由考核成绩(占60%)、学习过程评价(占20%)、课堂出勤与学习态度(占20%)和三个部分组成。考核评价:

太极拳考核评价标准 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

动作规范,运劲顺达,连贯圆活,神态自然,速度适宜,风格突出

良好

动作较规范,运劲比较顺达,连贯圆活,神态自然,速度微快,风格较突出

及格

动作一般规范,运劲一般顺达,动作不太连贯、圆活,神态较自然,速度较快,风格一般

不及格

动作不规范,运劲不顺达,动作不连贯、圆活,神态不自然,不能独立完成武术散手与女子防身术考核评价标准 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

动作方法正确,有速度、力量、效果,善于抓住战机,攻击对方

良好

动作方法较正确,有一定的速度、力量、效果,能抓住战机,攻击对方

及格

动作方法基本正确,但速度、力量、效果一般,能抓住战机,攻击对方较慢

不及格

动作方法不正确,缺乏速度、力量、效果,无攻击意识

学习过程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技术、练习态度、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进步幅度。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课堂出勤与学习态度评价: 评价内容与标准:体育课堂教学的出勤与学习态度。缺课3次以上不允许考试,体育成绩以零分记。每缺课一次扣二十分。迟到、早退累计3次为1次缺课,扣二十分。评价方法:教师根据课堂考勤记录及学生学习态度打分。

十、本模块具体安排(见附件1)附件1 模 块 目 标

1、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启武术运用于防身自卫的实践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套路与防身结合的武术魅力。

2、运动技能:学生学会简化太极拳套路动作,掌握和运用武术散手、女子防身术的多种动作组合和自卫技术技能。

3、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体能,通过武术练习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4、心理健康:通过武术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遇事冷静思考、见义勇为的优良品质。

5、社会适应: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拼搏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太极拳重点:掌握单一动作的要点和运动路线。

难点:全套动作的连贯柔和、圆活匀速,体现虚实分明的步法。

武术散手和女子防身术重点:单一动作要点和动作的准确性,提高动作速度。难点: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动作和方法。

课时

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学法和教法(策略)

技术重、难点

辅助练习

1.了解太极拳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和建立规范的太极拳基本技术动作。

2.学习掌握简化太极拳的动作技术,了解其攻防含义,提高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3.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发展身体素质,特别是下肢的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多媒体演示太极拳理论知识

学生认真听、仔细思考,并联系实际

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和分类

学习太极拳的手型、步型、步法等基础动作 学习简化太极拳1—3式动作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点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动作、体验乐趣。

2.教师采用分解和完整教学,结合动作的攻防含义,由学生模仿练习,反复动作。3.教师统一口令、领做,学生跟练。

4.学生自由搭配进行练习,相互评价、鼓励,共同提高。5.教师巡回指导,语言提示。6.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

起势:立-起-按

左右野马分鬃:收-抱-迈-拉-展-抱 白鹤亮翅:抱-亮

学习简化太极拳4—8式动作,复习巩固1—8式动作

左右搂膝拗步:划-弓-打-划-弓-打 手挥琵琶:踩-合-抱

左右倒卷肱:抽-推-抽-推

左右揽雀尾:抱-弓-棚-捋-挤-回-按

太极推手

学习简化太极拳9—11式动作,复习巩固1—11式动作

单鞭:抹-勾-弓-推 云手:划-云-摇-轻

太极推手

学习简化太极拳12——17式动作,复习巩固1—17式动作

高探马:需-推

右蹬脚:穿-分-抱-蹬 双峰贯耳;收-分-弓-贯 转身左蹬脚:分-抱-蹬

左右下势独立:勾-穿-展-提-挑

太极推手

学习简化太极拳18——24式动作,复习巩固1—24式动作

左右穿梭:跟-抱-弓-穿 海底针:跟-按-虚-插 闪通臂:弓-推

转身搬拦捶:转-搬-拦-捶-弓 如封似闭:剔-收-按-推-弓 十字手:分-弓-收-抱 收势:落

太极推手

复习简化太极拳全套动作(配音乐)

1.课前播放视频资料

2.教师带领复习动作,学生跟练。先分段练习,后全套练习。教师口令指挥。3.集体与分组练习。以小组为单位时,体育骨干带领练习。4.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5.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提出圆、连、慢、匀的工作风格要求

1.全套动作的连贯柔和、圆活匀速,体现虚实分明的步法 2.动作与音乐的相互配合

太极推手

复习简化太极拳全套动作(配音乐)

太极推手

考核简化太极拳

教师安排见习生进行记时和计分工作;组织学进行考评

根据太极拳考核标准 1.了解散打和女子防身术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单个动作的动作要领及攻防时机。

2.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动作、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方法。同时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力量、速度、协调等素质。

3.通过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使学生体会怎样面对对手,并运用合理的技术和战术取得胜利。

4.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灵活等品质,是学生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散打基本姿势及基本步法(进步、退步、上步、撤步、跨步、闪步、垫步)

先让学生弄清基本姿势和常用步法的重要性,再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 学生模仿体会,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动作时身体重心保持平稳,步法轻灵,步法不宜过大

素质练习

散打主要进攻动作(冲拳、贯拳、抄拳、蹬腿、弹腿、踹腿)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先让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动作,然后再强调动作细节和运用时机的把握 通过模仿、击打沙袋等方法

冲拳:身体不可过于前倾,臂微内旋,肘微屈 贯拳:臂微屈,肘尖抬至与肩平,以腰发力 抄拳:用力要由下至上,发力短促 蹬腿:屈膝高抬,爆发用力

弹腿:膝关节内扣,以膝带腿,快速有力

踹腿:上体、大腿、小腿、脚掌成一条直线向前发力

素质练习

散打主要防守动作(拍挡、挂挡、拍压、阻挡、左右撤门、下潜)

教师结合进攻动作对防守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练习,使学生学会完整动作和运用的方法 通过模仿、击打沙袋等方法 拍挡:幅度小,用力短促 挂挡:屈肘挂贴头侧、含胸

拍压:臂内旋,虎口、指尖同方向 左右撤门:两膝微屈,上体含胸 下潜:各关节同时弯曲

素质练习

徒手攻防组合练习、散打常用摔法(主动摔、接招摔、拨颈勾踢摔)

在掌握单个动作的基础上,先将动作组合进行练习,再两人一组进行配合练习,体会动作的进攻和防守的意义

组合动作的衔接

主动摔:下潜快、抱腿紧,两臂回拉,肩顶有力 接招摔:夹颈有力,打腿、转身协调一致 拨颈勾踢摔:拨颈,勾踢协调有力

素质练习

实战练习教学比赛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所学技战术,争取胜利,同时尽量避免受伤情况的发生

提高实战能力

素质练习

女子防身术常用擒拿动作(扣手缠腕、抓腕拉肘、扣手别臂)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由学生模仿自主练习

2、两人一组相互交流,互换角色进行反复练习动作,动作要求正确、到位

3、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各动作的原理和运用时机

扣手缠腕:撤步快,抓腕下压,缠腕动作有力。抓腕拉肘:沉肘,反抓快、牢,拉肘与转体同时 扣手别臂:穿臂快、下压有力,两手同时发力

素质练习

女子防身术常用防身动作(抓颈顶裆、转身顶肘、顶裆翻领)

抓颈顶裆:屈臂格挡,抓颈迅猛,顶裆准、狠 转身顶肘:撤步、转身快,顶肘突然,踢击准、狠 顶裆翻领:转体快,顶裆猛,翻领有力

素质练习

复习散打徒手攻防组合动作和女子防身术擒拿防身动作

学生自主练习或自由组合练习,要求动作规范到位,避免受伤 教师巡回指导

提高实战能力和配合

考核:散打徒手攻防组合动作或女子防身术擒拿防身动作

两人一组进行实战模拟练习,教师根据练习情况进行技评考核

根据散打和女子防身术考核标准

武术模块教学 篇3

一、武术的教学方法根据理论提供的主要方法有(各种)练

习法

讲解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同类动作归纳法;重点动作提出法;快速练习法;形象比喻法;电化教学法;利用攻防含义法;“转”的方向重点提出法;闭眼练习法等。

二、以《五步拳》的学习为例(第一次课)设计图解套路练习法说明

1.学生自己主宰的课堂,师生共同设计课堂

鉴于武术的特点和教学呈现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帮助学生学会以学习为核心。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主宰课堂。

设计教法:学生在与教师合作完成准备活动后,每位学生发一份图解自主练习。图解上有《五步拳》的套路和五种基本步型。

2.让学生人人都可当主持人

这时2~3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相互指点错误。进行小组交流时队形方式不限。

3.利用骨干带头作用(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巡回指导领会动作快的学生简单的指点和学习,以备下一步发挥带头作用。

4.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动作的规范性

这是分成8~10人一组,教师在小组内加强教师的示范性,进一步发挥骨干作用。

5.教师和学生共同喊号子完成动作—学生再自练几遍后—在音乐的伴奏下进练习提高

6.让每个学生都阳光

学习中间可以穿插一些游戏和素质练习调节学习气氛,同时休息、交流时让各组学生展示自我,并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充分认识五种基本步型组成动作的精、气、神是如何统一的。

7.让知识能力齐飞

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五步拳,还要让学生学会教别人学习五步拳。

三、自主构建的思考

第一,武术模块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与自主构建,首先要研究课标,吃透精神,在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研究模块教学目标,在具体目标的引领下展开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具体实施措施。

第二,新课标中指出“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组织教学形式,要努力体现课程的价值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教学内容设计的同时注重科学性、合理性。

第三,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取决于目标引领下教学形式的呈现方式,“非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教”,教学相长。教学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同时也是教师素养、价值和育人艺术的体现。

第四,如何根据武术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内容的设计。包括怎么对内容进行改造,怎么去创新内容,怎么对内容进行与生活化有关、与学生有关的改造。

第五,教学方式决定着教学效果和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方式又是教学组织教法和学法等的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上要自主构建,在学法上更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有效性。

第六,教法和学法综合构建的重要性。按课标要求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不仅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更要体现的是不仅只是技能掌握,还要考虑到对学生的教学具体目标或者五个方面全面体现。

第七,教法和学法的综合构建要注重学情分析。根据地方性特点和学生要求对教学内容、教法、学法一体化进行改造和创造性构建实施有效教学,同时对教材内容的改造要结合实际,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八,突出教学思想性体现。我们的武术不仅使学生更喜爱,更让武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这既弘扬了武术文化,又体现了课程的实质。

第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学深了,学好了”“而不是学了”。这一点更能体现一个学校或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同时对教材内容改造要与实际结合,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教学内容的构建要有利于评价机制的实施。评价是比教学更重要的事情,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广泛深入的普及。

总之,武术模块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项目,体现的价值在初中教育中是无可替代的,是弘扬民族文化不可缺失的。每个教师都要加强自身素养,精心研究教学方法,科学施教。使武术教学在健康层面、思想层面都得到全面体现。我的体育教学观点是:生成的体育教材才更具生命力——展示教师素养;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才更具生命力——展示教师的教学价值;生成的体育能力才更具有效力——展示教师的育人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占春.“浅谈体育课的三项基本任务”[J].中国学校体育,2010(3).

武术模块教学 篇4

武术是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之一, 是中华民族瑰宝, 有着很强的健身性及娱乐性, 却似乎与大部分中学体育课格格不入, 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在体育与艺术加分政策引导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已经成为武术模块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双峰一中体育课程武术模块的生成

双峰一中历史悠久, 是一所典型的以招收农村学生为主的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中学及省级体育传统项目中学。学校现有在职体育教师13人, 400米标准田径场1个, 体育馆1个, 风雨球场2个, 露天篮球场4块, 足球场1块, 排球场2个, 室内羽毛球场2个, 乒乓球台22台, 室内舞蹈健身室1间, 武术体操室1间, 体育器材配置基本达标。

体育模块教学是高中学校依据自身特点、优势, 打破行政分班, 以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为范围进行的板块式教学。近年来, 一些学校纷纷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 分别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模块教学。双峰一中与时俱进, 以《体育与健康》为纲, 依据自身特点、优势, 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模块教学, 在普及推广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即“8+2”项目时, 开设多门选项课程, 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项目。2011年上半年, 双峰一中打破行政班分班制, 按兴趣选修。分班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五个选项课程;2011年下半年又新增武术和健美操选项模块, (如表一所示)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加强了体育课程趣味性及教学力度, 效果较为明显。

二、对双峰一中学生选修武术模块课程的调查分析

武术模块教学从2011年下半年正式开始实行, 一经实施便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在高二年级学生中选修武术课程的共225人, 占据了高二年级总数的20%, 其中女生139人, 男生86人。武术模块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开设了四个班级。文中以“学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为指导思想, 抽取高二年级选修武术模块的两个班级为调查对象, 对双峰一中学生选修武术模块课程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共95份, 其中有效问卷93份。

1. 学生选修武术模块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 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对学生选修武术模块的学习动机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喜爱武术这项运动, 希望通过武术强身健体才选择这一项运动。 (如表二所示) 在抽样调查中选择武术模块的93名学生中共有64名学生选择了“喜爱这项运动, 希望通过武术强身健体”这一动机, 占总数的68.8%, 这些人均是主动性地选择武术模块;有13名学生选择“为武术比赛或高考加分考试做准备”, 占14%;9名学生选择“老师或家长要求”, 占9.7%;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被动选择的武术模块, 占总数7.6%, 他们认为学校可选模块项目太少, 自己只适合选择武术模块。

从学生学习动机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选修武术课是因为喜欢武术运动, 所以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武术运动, 多开设武术健身的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特点融入一些武术竞赛项目内容。

2. 学生对待武术的学习态度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根据调查, (如表三所示) 学生想通过武术课锻炼下身体, 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占的比例最高, 分别占49.5%和29%,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武术学习抱有积极的热情;也有20.4%的学生持有消极态度, 认为只要考试能过就可以了, 也有1.1%的学生只是随便玩玩。

武术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武术内容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学生对待武术的学习态度调节着学生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 影响着武术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大部分的同学对武术课有着较高的热情, 因此教师在武术课堂中要创新教学教法, 保持学生武术的热情度, 同时吸引部分消极的同学, 朝武术终身体育方向发展。

3. 选修武术课前对武术的接触程度

学生对武术的接触程度直接影响着武术课程进度及课程内容的选择, 根据调查 (如表四显示) , 79.5%的学生从未学过武术, 12.9%学过一点, 5.4%进行过基本训练, 仅有2.2%的学生从事过系统、全面的练习。

通过选修武术课前对武术的接触程度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在选修武术课前从未学过武术, 这跟当前中小学校教育环境有关, 在一所有着较高升学率的省级示范性中学, 入学前大部分学生均是重视文化, 对武术少有接触。因此, 在高中武术模块教学内容选择中应该先从基本开始, 同时注重武术娱乐性教育, 充分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4. 学生喜欢的武术学习组织形式

通过调查 (如表五所示) , 43%的学生仍然喜欢传统的由教师带着做的教学组织形式, 38.7%的学生热忱于分组练习, 21.5%的学生喜欢分组练习并有小比赛, 还有15.1%的学生喜欢让学生互教互学合作练习, 也有3.2%的学生对武术学习组织形式持有无所谓的态度。

教学组织是学生进行武术学习中的关键部分, 组织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武术教学质量的好坏, 因此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组织形式也就成了上好武术课的重要部分。在武术教学组织中应当从学生喜好出发结合实际选择利于学生兴趣生成的组织学习形式。

5. 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考试与评价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而且应伴随教学活动始终。而评价方式的不同, 也会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及学生进步程度。根据调查 (如表六所示) , 38.7%的学生乐意接受视学生的层次情况而定, 23.7%的学生乐意接受按照学习态度来评分, 21.5%的学生希望通过统一标准考试, 16.1%的学生希望通过进步水平来评定。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体育学习评价应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将教学目标、内容及体育课成绩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刺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三、体育模块教学是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导引下的产物

1. 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对农村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已然发挥其导向作用

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包括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八项。另各省考试院可根据本地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另增不超过两个强身健体的项目。双峰一中的体育模块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2010年高考获体育类加分资格的有定向越野2人, 篮球1人;2011年在实施模块教学后, 获加分资格的有23人, 其中定向越野4人, 健美操8人, 网球5人, 羽毛球4人, 足球2人。2012年高考仅武术就有14人获得加分资格, 其中肖地闻同学因获加分而考上清华大学。从模块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 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正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 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 使学校的师资设置、资源利用达到效益最大化。模块教学正在农村中学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同样, 在湖南岳阳、株洲醴陵、常德等地, 分模块的体育教学开展状况良好。本课题组在对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的4779份 (有效卷4709份) 问卷调查中发现, 对于体育类加分项目, 认为“有利于促进锻炼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 应该保留”的占30.8%, 认为“要缩减项目, 公开过程, 加强监督”的占36.6%, 认为“受权力、金钱影响过大, 应该取消”的占25.7%, “不知道, 说不清”的占6.9%。也就是说, 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这项政策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可见, 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正在农村普高体育教学中发挥导向作用, 推动农村中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 体育模块教学推动了农村普高的素质教育发展

体育模块教学对农村普高的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 模块教学推动了学校整个学生群体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在农村中学容易普及, 这种教学方式又适时给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动力。而高考体育类的加分虽然只涉及少数有体育特长的尖子生, 但给更多学生方向上的导引。其次, 模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爱好。而以武术模块教学情况调查为样本, 从学习动机看, “喜爱这项运动, 希望通过武术强身健体”的同学占68.8%, 从学习态度看, 想通过武术课锻炼身体的同学占49.5%, 喜欢上武术课, 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同学占29%。再次, 模块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 课堂结束时运用灵活机动的评价方式,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自学教学内容, 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自主学习新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其他团队的演示进行评价, 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认真记忆、巩固套路, 也可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课堂结束前, 组织学生对课堂进行回顾或评价, 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索, 善于总结, 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具有工作能力的优秀学生。

四、结论

体育模块教学以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为范围, 是探索农村普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地发展, 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体育特长;也为农村普高建立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提供依据。

摘要: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对农村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已然起到了导向和推动作用。在普及推广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即“8+2”项目时, 农村普高依据自身特点、优势, 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模块教学, 本文基于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以下简称“双峰一中”) 的调查, 对高中体育课程武术模块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以探索农村普高在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引导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地发展, 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体育特长;也为农村普高的建立的、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依据。

关键词:加分政策,农村普高,素质教育,武术模块教学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高考加分政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143.htm.

上一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下一篇:超媒体学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