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4-07-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精选十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篇1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记笔记,而最后学生有没有听懂,学生有没有真正地学到知识大家都不得而知,并且老师一味地讲课这种方式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新课改之后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一系列问题,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问教学策略提出之后,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许多,并且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

二、如何更好地实行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现在小学生的课堂都提倡趣味教学,一堂好的教学课,老师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就可以在提问中增加一些小游戏,比如说举行分组擂台赛,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就给一些小奖品。这样在游戏中进行提问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答题和思考的欲望。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也可以设置抢答模式,看谁答得最快,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三、对于提问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做什么

首先,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比较不明白的地方,以便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对于学生的疑惑,老师也要不厌其烦地去引导。其次,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所提出的问题既要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还不能太简单,以免学生对答题失去兴趣。再次,教师要设置好问题的情境来提高学生兴趣,也就是老师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设置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反馈,老师的反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肯定的反馈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并喜欢上数学,即使学生答得不好,老师也不能一味地进行否定,因为一味地否定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提问式教学策略应该遵循哪些点

首先,要保证提问的科学性,针对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改变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应从设计问题入手,设计的问题要有意识地体现课程的重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规律认知和思维特点,最好在各个问题之间形成一定的上升梯度,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其次,要掌握多种方法,保证提问的可接受性,因为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因素,知识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在提问中将新旧知识结合,通过旧问题引出新问题,让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要捕捉提出问题的准确时机,小学数学的编排主要是按照学习的逻辑性进行的,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把握提问的准确时机,可以通过提问低层次的基础性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适时地根据逻辑提出高层次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的发展

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提出的初级阶段肯定是以老师提问、学生抢答为主,那么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呢?个人观点是要发展到学生开始提问,因为当老师提问的多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之后,学生肯定也会在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那么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变成了学生开始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开始提出问题了,那么学习成绩肯定也会突飞猛进,课堂教学也会进入一个特别融洽的氛围,所以,提问教学的策略前景会是一片光明。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问教学也是如此,它就是利用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有效提问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举一反三开始主动提问,以此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众所周知,小学数学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问也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使其学会自主学习,至于老师怎样去有效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对数学真正地感兴趣,是老师要通过教学实践慢慢研究的一项长期的课题。

摘要:问题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阶梯。只有发现问题,人们才会去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打好数学基础才能更好地为其他学科服务。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课堂提问就是其中的一种,而数学也是一门充满问题的学科,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提问,也是数学老师需要去研究的一门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高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篇2

2012-04-15 18:01:39|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学校:箐口小学 教师:赵 惟 时间:2012-3-10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3、有效教学的具体内涵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4)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鉴于此,我校数学组确立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旨在克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构建真实、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让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途径、方法、策略、模式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亲历过程: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1、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

2、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3、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4、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1、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

2、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3、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

4、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

5、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1、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落住了什么?数学概念是否内化?

2、通过数学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升了吗?

3、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发展?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1、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2、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3、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六、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1、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知识技能)

2、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方法)

3、小心翼翼地呵护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加涅是比较早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的人之一,他出版了影响至今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

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学习方法要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去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学就是按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合理的教学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有所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教育全球化及国际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国内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著相关。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是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在数学课 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四)本课题研究计划(含研究步骤、阶段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行动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2.通过调查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技巧及模式。

3.通过教师各种有效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创新素养。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2)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3)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4)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2、研究方法:

调查法。起始阶段,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现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阶段,再次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情况,提出改进方法;研究的总结阶段,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程度,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行动研究法。采取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步骤探索如何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通过备课、根据要求、教学经验,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方法策略,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运用,并对教学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写教后感、教学随笔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和不足之处,再提出新的改进方法,使整个研究过程成为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不断总结出如何进行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个案跟踪法。在研究的启动阶段,确定特定的特长生和后进生作为个案对象,制定跟踪培养方法。在自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多关注,记录课堂上师生有效性过程和状况,培养他们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确立志向。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注重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2、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3、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5、关注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四、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1.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2.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3.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1月)1.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知识。

2.做好实验前期的测试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摸底调查;通过问卷、测试等各种调查、做好记录,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各实验阶段的实验数据,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注重实验各阶段的过程调控,按时撰写实验阶段总结。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制作一批优秀课件,设计并展示一批优秀课例,探索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构建新模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014年12月——2017年2月)1.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后测),撰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案例、教案、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多媒体课件,结题展示课、结题报告等。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跨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教育大变革的时代,这场大变革以课程改革为标志。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2、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目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激情少;思维多,智慧少;有回答,但无质疑;有探索,但无创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真实世界,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本无兴趣去探究,更何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所以,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正如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课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3、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应当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是封闭的“知识体系”,更不应当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生活化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正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证过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4、课堂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7—13岁之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直观的、生动的学习材料感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情、形、境、理熔于一炉,易于唤起注意、提示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这样,才会有效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5、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多媒体将现实生活情景浓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的参与解决问题,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以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在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3、数学建模理论

现代数学界提出的数学建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的机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

4、创新教育理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 激励 生活 合作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对于数学的起步,是至关重要的课程。传统教学的生硬和死板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而课堂上的学习是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新课改指导下的数学课要不断地输入新能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创设良好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轻松愉快的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此时所扮演的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学习,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利用幻灯片播放动画情境:一个鸭妈妈带领鸭宝宝在小河里排成一队,它们准备回家,可是游着游着前方出现了三个障碍物,导致鸭妈妈和宝宝们没有办法回家,鸭宝宝全部大哭起来。这时障碍物变成了三道“十以内的乘法”。

师:小朋友们快看,谁能帮助鸭妈妈和宝宝们顺利回家啊?(学生纷纷举手)

小朋友们看到了它们感兴趣的动画,立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老师在这个时候的恰当引导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活力。

三、激励学生,引导发散思维

不难发现,小学的学生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这种赞赏并不像成年人那样复杂,而是简单的认识:老师认为我今天表现得比昨天好,同学们都喜欢我。这不仅仅是一种愉悦的心情,还是自信心的积累。一句“你真棒”会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学习。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所以,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赞美。

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单纯地让学生机械背诵、识记数字,甚至单纯记忆一些计算题的做法,这不是数学启蒙,这种机械的数数和运算,不等于学生头脑中数的概念已经形成,也不能证明学生已掌握了数的知识,随着学生无意识记忆的消失,所背诵的题目自然也会全部忘记。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可以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组成”时,除了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验证“不同的三角形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吗?”就有学生能够提出“平行四边形从中间划开是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吗?”这样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深入地理解问题,积极地发现问题。

四、贴近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

要把数学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特定场景中去,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恰当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体会到数学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老师星期天去买苹果,苹果售价是8元每千克,老师买了14元钱的苹果,请同學们帮助老师计算出买了多少千克?再比如,老师布置一个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家庭作业:运用你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帮助妈妈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如:妈妈今天去超市买了一箱牛奶24元、一瓶酱油8元,妈妈支付给售货阿姨50元,问需找回妈妈多少钱?这个时候学生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正确答案,与大家分享,从而可以从生活的小事中体会到数学的用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和魅力。

五、互教互学,课堂合作教学

对于相对复杂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安排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把在学习、性格等方面有互补作用的同学分到一个小组,并选好组长。同时老师也要制定相应的规则,避免出现混乱的讨论。在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同学都是小老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的学习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而成为学习的旁观者。教师要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是团队中的一员。例如:在应用题练习时,一个小组四个人,一人读题,一人摘要出题中要素,一人列出算式,一人讲解解题思路。从这四个角色分配上可以看出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分别是朗读水平高、注重细节能力强、书写能力强、条理表达清晰,这样小组的各个成员都发挥了自身的长处,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改革, 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善。信息技术的不断引入将教学课堂在提问教学这一目标上不断转变, 发挥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与探索问题上的能力, 使他们在学科的知识素养、身心发展、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上都能够有所提升。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提问教学是整个教学模式的重点, 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也能够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但现实的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意识比较浅薄, 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对学生的认识还不够, 在问题提问中没有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问题设计, 影响了教学过程的质量;对于学生的潜在意识, 他们很少主动向教师提问问题, 对自己学习的要求还不够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没有积极的学生进行解答, 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怕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种现象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教师无法完成课堂提问练习。学生对数学的思维能力也较差, 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对课本上的知识点不能灵活运用, 又很少主动分析这些知识点在运用中发挥的作用, 一旦数学问题比较灵活或难度加大, 学生就不会解决相似的数学问题。

(一) 保证设计问题的科学性

为了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在思考问题中更加明确, 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就应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法[1]。首先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内容, 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分清, 教师可以将两个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 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明确, 从而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在实际数学运用中, 还会出现一些学生不注意的知识点, 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根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盲点设计问题, 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还要具有发散思维性, 针对同一问题延伸多个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能够从知识的正面与反面进行分析, 从而提高他们的多角度思考能力。

(二) 保证提问方法的多元性

如果要使提问在课堂中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就应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如进行新旧知识的连接, 数学知识由简变难的方式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 只有掌握了对旧知识的练习, 才能开展新知识[2]。如将一个大问题进行分解多个小问题进行解决, 这样不仅使问题的范围缩小, 也使学生能够根据分解知识点的方式理清解题思路。如比较问题的方法, 这种提问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加深知识点的运用, 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辨别能力, 教师可以从问题的反面进行提问, 使学生能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题思路。采用绕道法提问方式, 加深学生的印象, 有些问题虽然可以直接阐述知识的解决方法, 但在某些程度上不能锻炼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去理解, 所以就应换个角度进行提问,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加深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 保证提问时间的有效性

在教师进行问题发问过程中, 不仅要将学生带到实际的知识运用中, 还要使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情景下进行思考。数学内容多数以科学性、逻辑性的知识内容为主,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厌倦心理, 所以教师在提问期间, 就应掌握学生的实时变化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从平静思维过渡到活泼状态情境下, 然后进行高层次的认知提问。

(四) 保证提问结果的评价性

教师对学生回答之后的问题作出评价, 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促进和谐的交流氛围。首先教师应明确学生的问题是否正确, 强化学生对回答问题的这种观念, 然后给出具体的方式进行评价[3]。不论学生的问题是对是错, 教师都要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鼓励, 如果是正确的答案, 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知识点适当引进新的知识类型, 如果是错误的回答, 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 然后再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也能使学生在课堂回答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 然后给出具体的教学评价, 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都有所不同, 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评价过程中就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 教师应给予更大的帮助,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从而实现自己的求知欲望。

结论: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虽然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相信, 只要根据已经掌握的教学方式, 然后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就一定能够提高小学数学在教学提问模式上的效率, 从而使学生成为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裙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0.

[2]杨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篇5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笔者深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对其加以正视并解决。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一言堂、满堂灌课堂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目前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大多数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禁锢,课堂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走入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误区。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主要来自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教书多年,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能够凭借经验进行有效的处理,然而,缺少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引导和培养,即使巧取捷径解决问题,却不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教学理念与实践未能有效结合

教学理念的滞后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成为施行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虽然,新课程理念提出多年,教师工作者也都进行了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未能真正利用。在农村学校中,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仍然停在口号上,课堂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未能将情景教学应用于课堂中,这一系列问题也将制约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教学方针

教材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标尺。然而,大部分教师却以教材为中心,认为只要认真完成教材中知识点的讲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种教材即法典圣经的错误教学方针既制约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合。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

作为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学习全新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习教学理念之后,要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最后,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纽带,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造民主、平等、友爱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建立以教材为基础延伸教学视野的教学指导方针

新课程中指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可以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因此,教师必须准确解读教材,并对教材内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领悟编者意图,并丰富教学视野,最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准确的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的延伸教材,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材不仅是进行教学的工具,还应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法宝。

(三)创新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活泼爱动,加上农村学校的孩子生活体验少,对于许多外界的新鲜事物不了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新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理解知识有重要作用。所谓的创新教学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联系,将学生角色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例如,游戏情境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与“3”有关的游戏,也就是从一开始数,凡是3的倍数或者含有3的数字都要以拍手代替,游戏在谁那停止了那名学生就要给大家唱首歌。这样,在游戏中既得到了快乐,也学习了知识,培养了大家灵敏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种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儿童接触的事物加以选择,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知识与实践更切合,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和谐的学习条件。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城市相比,许多条件不足,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优势来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理念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实践的转化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凤华 工作单位:山东冠县东古城镇民生小学

看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数学教学毕业论文

2.小学数学教学相关论文

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教学研究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课程,对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学好数学运算的基础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加减乘除运算等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是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特点。

教无定法,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种教法,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学生而异,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乐,真正把小学数学教好,真正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目前各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忽略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习和实际脱节,不能体现学以致用的价值所在。我们通过对数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希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探究出一条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1.加强联系,提高研究水平。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校外指导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课题性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课堂教学经验,将所有的优秀教学方法汇总到一起,以寻求到一条最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建立课堂研究档案,推广教学新模式。我们在对课堂教学方法汇总的同时,要收集好各项关于教学质量的报告记录。把那些教师提出来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精彩的教学片断等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每个阶段教师都要对近期的工作进行汇总,推出优秀教学研究课,示范课以供大家观摩学习。

3.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归根到底,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体现出自己的隐性作用,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课堂上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数学应用的素材之后,学生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大胆进行自主探索。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安排学习顺序和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合作与老师交流,在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的全过程,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这个主体。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研究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内容,完成教学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主,生活化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也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学习兴趣及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效果。经过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摸索,我校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课,示范课等精彩课程设计,同时学生们也做了大量的生活练习,授课教师总结这些教学成果和教学内容,先后在国家,省市等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来展现我们的课堂教学成果。可以说,生活教学模式的引入让数学课堂的教学更为活跃,让学生们的思维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基本教学理念。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影响及效果

1.通过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新模式在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程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源于生活,把生活中很多的常见问题归纳总结为一个数学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式,让学生们开动大脑,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进程,改变了原有的学习状况。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推广,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设置的各种教学场景和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力求打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昨夜的安排布置上,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彻底的激发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和谐教学环境。学生们对数学课程学习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我们的生活只有依靠数学知识才可以解决各种实际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渴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他们觉得数学课程教学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抽象难懂的。

3.通过全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大量关于数学知识的信息搜集,把最终的信息转化为数学知识,加深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他们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应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通过操作实验、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书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巧妙结合起来,减轻了学生的死记硬背和大量单一的练习,这样有效地积累、运用生活经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结论与建议

在新的数学课程教学中,“生活经验”常被“生活情境”所替,学生沉醉在游戏的兴奋中,把数学思考忘记,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生活情境外在的一面把学生吸引,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被淹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处理好“生活经验”与“生活情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再这样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日后的教学中还要秉承构建生活课堂,提高小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寻求最前沿的小数数学课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宁.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四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2]卢志保.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2).

[3]霍秀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4]陈俊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J].生活教育,2012,(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篇7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教师经常拿着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等实物模型授课, 学生对这几种几何图形的特征也能说出一二。 一旦实物模型拿走了, 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就渐渐模糊, 立体感、 空间感的建构更无从下手。 即使死记硬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也往往是今天记住, 明天忘记。 如何打破这种僵局, 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模型、 产生空间感?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 发现画图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 教学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圆锥体等立体图形时, 让学生画一画这4 种图形的特征, 这样就能牢记心中, 在大脑中逐渐形成空间感, 见图1。

画图能让学生懂得画图的妙用, 培养其空间立体感。需要时, 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像放电影一样, 在学生脑海中逐一呈现, 为进一步学好立体几何打好基础。

二、 画图, 联系生活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和图锥体都有各自的基本特征。 但是, 生活中各种几何图形的表面积、 体积、 容积、底面积、 占地面积等, 往往使学生混淆不清, 误把占地面积当表面积, 表面积看作体积, 这种状况比比皆是。 那么, 如何快速、 有效地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呢? 只要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画图分析, 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例如, 教学 “占地面积” 时, 让学生先观察, 然后教学生画图。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教学要点, 在圆柱体底部画上阴影, 表示占地面积 (见图2) , 计算后得出的面积为3.14×42=3.14×16=50.24 (cm2) 。

又如,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会遇到多种情形, 有时长方体上面无面, 如玻璃鱼缸; 有时长方体前后无面, 如火柴盒……在学生不知道怎样灵活运用时, 画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也是一种简单、 易行的好方法。 如课桌长70cm, 宽50cm, 高40cm, 求制作这张课桌需多少平方厘米的木板? (见图3) 课桌少了一个面, 用 “x” 做记号, 让学生一目了然, 计算后得出的面积为70×50×2+70×40+50×40×2=13800 (cm2) 。

由上述例题不难看出, 画图学几何简单、 快捷, 既能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又能让学生尝到学数学的乐趣。

三、 画图, 培养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凭空想象, 更不是玩数学对对碰的游戏, 只有勤于动手画图, 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妨来看两个例题。

例1: 把一个底面边长是3cm的正方形的长方体切成3段, 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例2: 把一个底面半径3cm的圆柱切成4 段, 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告诉学生切一刀增加2个面, 拼一下减少2 个面。 但是, 仅靠单纯地说教、 灌输, 学生很容易忘记。 因此, 要想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 实际操作必不可少。 笔者发现, 通过图示对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图4、 图5 分别是上述两个例题的图示。

例1 通过图示对比, 学生很快发现共增加4 个面, 并做上 “√” 记号, 增加的面积为3×3×4=36cm2。

例2 通过图示对比, 同样直观明了。 通过底面、 侧面比较, 共增加6 个底面, 增加的面积为3.14 ×32×6 =169.56cm2。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画图, 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通过画图, 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还能够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 画图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让课堂教学收到了奇效。

四、画图, 提升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 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立体几何知识来源于生活。 因此, 学好几何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成了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 一道道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几何题, 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精神食粮。 如何把这种极佳的精神食粮为我所用, 画图分析就是最好的方法。

例3: 一个圆锥形沙滩, 底面积28.26m2, 高2.5m, 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 能铺多少米?

对于这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 仍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 学生通过图示较快地掌握了数量关系, 见图6。 圆锥体变为长方体, 虽然形状变了, 但体积不变。 设长为xm, 计算公式为13× 28.26 × 2.5=10 × 0.02x, 结果为117.75 (m) 。

例4: 一空容器A和装满水的容器B (见图7) , 把容器B的水倒一部分到A中, 使两容器水一样高, A、 B容器的水深各是多少?

这也是一个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开放题, 同样可以引导学生画图展示。 学生很快发现了数量关系, 原来B容器水的体积等于现在B容器水的体积+A容器水的体积, 见图8。 设A容器水深x, 计算公式为40×30x+30×20x=30×20×24, x=8。 因此, A、 B容器的水深为8cm。

这两道数学应用题, 通过画图的形式渗透 “数形结合”思想, 使数学概念更具体、 更简单, 容易被学生接受。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问题研究 篇8

如果想要吸引学生的身心, 就得有一个好的问题情境, 来让学生可以主动关注所学的东西, 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让他们来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们在教学方面想方设法地创造情境, 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但也有不足之处, 有时候学生不能有效地捕捉有用的信息, 从而使教学质量不好。所以得考虑周到。

1.问题要有趣味性

把问题放到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得到发展。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问题要有真实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生活化原则的学科,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要考虑问题情境的真实性, 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要有思考性

一个问题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 让学生有创造性的思考。

4.问题要有针对性

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让学生有对的理解, 掌握相应的知识。

5.问题要有挑战性

我们所知道的, 学生存在一种探索精神, 他们通常把自己当作探索者、发现者。那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会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挥, 并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 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具体做法是:

1.创建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

2.灵活的采用探究的形式

3.教师要热情的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4.鼓励学生学习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5.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 并鼓励他们

6.有效的运用课堂评价, 培养应用能力

在课堂标准中, 我们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帮助他们认识到自我。

在客观公正的评价基础上, 以坚持鼓励为主才是最好的。正确处理错误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做出相应的评价, 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 前后联系密切。课后的复习可以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样可以巩固知识, 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语言评价研究 篇9

教学要改革, 关键在教师, 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角色, 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受多年来形成的教学观念和习惯的影响, 使教师总是难以摆脱“多讲”的怪圈, 在教学中按自己的思路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把本来属于学生的时间给占据了。究其原因, 是教师不敢大胆“放手”, 总担心学生听不懂, 影响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为主要手段。这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极少, 最终还是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 教师要确立教育新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 用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胆“放手”, 让学生多讨论, 多交流、多实践。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 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变成了教师单方的活动,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 这样的教育模式大大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削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能消除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 展现个性。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 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显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 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 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 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 把“讲台”搬到学生中去, 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敢于创新。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 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教师就要尊重每个学生, 保护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 诱导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 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创新欲望

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 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 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 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教师就要通过操作, 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 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 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 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 认识正方形, 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 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 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 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 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 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 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 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既发现了新知,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 除了运用语言外, 要更多的注意用眼神、手势等表示自己的情感。上课时, 有的学生爱动脑, 回答问题非常积极, 教师就报以微笑赞赏;有的学生想回答问题, 但一时紧张或还没有整理好思路, 教师就可以微笑着, 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 给他一些时间, 给他信心, 同样可以用“相信你自己!”“勇敢些!”“再试试看!”等激励话语来鼓励他们;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 看到学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时, 就拍一拍他的肩膀表示肯定;如果学生回答很有趣, 引起笑声, 不妨就乘机和他们一起幽默一下, 这样的评价, 达到了师生情感的交融的最高潮;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用语言, 眼神和手势等评价方式之外, 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来代替, 不需要语言和动作, 只需要老师一枚亲手做的卡片, 让学生觉得你是最欣赏他的, 最好的评价是送给他的, 这对学生的促动是巨大的, 就更加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其他同学也有积极的促动作用, 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篇10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生活化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就有明显的优势, 因为数学学习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充满生活情趣, 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 更有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数学教师一定要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生产,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认知生活、研究生活, 当然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生活, 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感知知识, 理解知识,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 学习有关“利息计算”的教学内容时, 笔者提前让学生跟自己的父母一起前往银行研究有关银行利息的有关知识, 并和父母一起研究存款的方案吗, 结合自家的本金和银行利率计算不同的存款周期的差别, 并和自己的父母一起选择有关存款方案。然后, 学习有关利息的知识时, 再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有关利率、利息、本金等方面的概念、知识、计算方式, 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虚拟方式, 引导学生计算不同的利率、利息, 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家庭特点进行理财设计, 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 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不断尝试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模式, 让学生真正的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学会思考, 不断的打开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研究精神,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合作当中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相互帮助, 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从而打造有效或高效数学课堂。

例如, 学习“元角分”的有关知识时, 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认知各种币种, 然后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单位的换算, 并在具体实践应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笔者给学生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几个女生扮演售货员, 并自己选择和摆放一定的模拟商品, 再让几名学生扮演顾客, 前往购买, 分别给学生不同的币种和金额, 根据平时的交易组织学生进行仿真练习, 学生根据有关商品的价格、数量算出有关的金额, 并给出相应的币种, 学生根据收银、找零。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认识了元角分的币种, 懂得了有关币种的之间的换算, 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计算和操作,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学习轻松愉悦高效。

三、开展互动式教学, 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互动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建筑在学生主体地位之上, 通过民主、平等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互动, 能够更好地发扬民主精神, 增强平等意识, 培养宽容态度, 表现真挚爱心, 这样, 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更加积极活跃, 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在表现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进步, 修正学生不足, 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步, 并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 学习“平均分”时, 笔者准备了饼干, 给学生分组, 让他们根据人数和饼干的总数自己动手均分, 做到每个小朋友饼干都一样, 这就叫做“平均分”。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真实生动地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的方式更加贴近生活, 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每年用于教育的投入已经达到国内GDP的4%, 教学环境不断改善, 教学设施不断提升,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基本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我国新课程强调, 创新教学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多媒体教学本身具有诸多的有利因素, 因此, 多媒体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质量提升, 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 全面提高小学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例如, 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内容时, 笔者运用多媒体来学生首先展示四个棱长为一分米的正方体, 把四个正方体再摆成一排成为长方体, 此时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分别是4、1、1, 长方体的体积为四个正方体的体积和4立方分米;再运用多媒体展示同样的两排, 和原来的摆在一起, 此时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分别成了4、3、1, 此时的长方体的体积就是4*3=12立方分米, 再取出一排同样的正方体组合, 和此前的一排堆放在一起, 就成了三排2层, 此时的更大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3、2, 而此时的体积就变成了24立方分米。此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前后的变化, 找出相应的规律, 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

总之,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立足学生主体, 注重教学实效, 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发展成长, 推动教学改革进步。

参考文献

[1]金彩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建议分析[J].数理化学习, 2013 (06) .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观下一篇:细菌内毒素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