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2024-06-04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通用14篇)

篇1: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摘 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都是运用单向被动的学习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过程。现在新课改教学形式的发展,让这样的上课形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要对课改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老师要把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把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反思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小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老师要先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切实需求,针对学生实际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改革的过程中,老师有时会遇到一些困惑。针对这些困惑我们要想进行课程改革训练,就要不断反思,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方式形式化

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学习能力,因为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现代社会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和其他同学协作解决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合作学习都是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固定的学习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大。

2.教学情境设置牵强

现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习惯于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很多老师都是根据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环境来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如今,很多老师了解到数学情境实施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师认为情境的创设比较麻烦,教学中老师总是喜欢化繁为简,没有根据实际情感来对情境内容进行选择,导致创设出来的情境比较牵强,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理解比较困难,很难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实施措施

1.主动学习方式的建立

老师要想引导学生实施合作性的教学模式,就要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关系。小组合作中,学生要自己独立思考,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如果我们在开始就给学生分好组,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来开展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会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

我们在进行合作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时候,老师可先留时间让学生来回顾一下如何运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求面积方法,再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再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和交流,我们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自我总结,以小组长为核心来讨论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以及合作能力。

2.合理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融入一种学习环境中,这样学生不仅把学习当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且在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学习知识。还有就是情境创设的功能可以把一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比如,我们在进行“

6、7的分与合”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周末的中午,小风和父母去儿童游乐园玩耍,感觉那里非常热闹,因为在游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设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具来卖。小风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气球,爸爸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有3个是红色的、2个橙色的还有2个蓝色的,但是后来有一个蓝色的气球飞走了,老师问,小风的爸爸一共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飞走了还剩下几个,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能够快速地计算出数字,这样就能提高正确率。其实,老师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让复杂的环境变得简单,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适当的评价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一定会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多数会对学生进行肯定,但是这样过度的肯定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让学生盲目地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做出反思,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认真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语言一定要中肯,不要出现歪曲事实或者语言失真的情况,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锐减。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小学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计算,也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新课改发展的基础上,数学给课堂教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整体的数学发展过程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边钻研边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要保护好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郭焕然.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5).[2]孙中环.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3(22).

篇2: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随着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数学已经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偏差,把我们固有的一些传统优势逐步抛弃,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

1.降低计算教学总体要求的错误认识

由于传统的计算教学相对繁难,因此在新数学课程中一些“繁、难、偏、旧”的计算内容已被删除。但是,计算将伴随人的一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好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能力,将使人终身受益。

目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表现在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偏低,“数感”也较以往略差。学生在三年级就开始学习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四则运算中的应用,而到六年级进一步学习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小数、分数中的应用时,很多学生仍然不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已经接触过几年的运算定律,例如在计算“12.5×32×2.5、17×15/

16、16×12.5-1.6×125”„„学生一片茫然;在约分、化简比等运算中很多学生对:“77与44的最大公约数是11”、“51与34的最大公约数是

17”„„不能一眼看出;对3/

4、3/8等一些特殊的分数与小数互化模棱两可;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对π——10π的值不能脱口而出。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教材中计算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都比以前降低了很多,二是教师平时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技能训练也较以往明显减少。

计算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我们不能因为计算器的出现而降低计算教学要求。数学计算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感”等也非常有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总体目标不能降低,仍然应该把“正确、熟练、合理、灵活”作为计算教学的双基要求。

2.淡化数量关系的错误认识

关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并强化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式: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事实上这些数量关系也能够帮助学生轻松解答各种应用题。可是,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数量关系似乎已经被淡化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新课程以及新教材没有舍弃数量关系,倒是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忌谈数量关系,把数量关系

看作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框架”。试想一下,一个搞不清楚数量之间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情境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要求,形成数学模型。例如我们以前教学相差关系的应用题;“红气球8个,黄气球5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几个?”学生列出算式8-5=3(个)后,总是要学生说出算式中的“8”表示8个红气球。“5”表示5个黄气球,3表示多出的气球。现在我们教学的时候,不需要让学生说这么复杂的理由,但是我们还是要学生通过意义对应的方式,明白红气球比黄气球多的3个是通过比较得到的。

3.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并不到位。在提倡开放性教学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对于某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往往会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解”,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巧解”往往具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换一个条件或变一个简单的结论,也就会使之完全丧失解题能力。一味的追求巧解,必然会让学生缺乏对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造成学生对基本思想方法产生厌倦心理,阻碍了学

篇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方式形式化

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学习能力,因为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现代社会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和其他同学协作解决问题。 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合作学习都是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固定的学习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大。

2.教学情境设置牵强

现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习惯于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 很多老师都是根据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环境来创设情境。 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如今,很多老师了解到数学情境实施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师认为情境的创设比较麻烦,教学中老师总是喜欢化繁为简,没有根据实际情感来对情境内容进行选择,导致创设出来的情境比较牵强,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理解比较困难,很难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实施措施

1.主动学习方式的建立

老师要想引导学生实施合作性的教学模式, 就要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中,学生要自己独立思考,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最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合作学习。 如果我们在开始就给学生分好组,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来开展合作学习, 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会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

我们在进行合作学习“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时候,老师可先留时间让学生来回顾一下如何运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求面积方法,再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再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和交流,我们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自我总结,以小组长为核心来讨论计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以及合作能力。

2.合理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融入一种学习环境中, 这样学生不仅把学习当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且在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学习知识。 还有就是情境创设的功能可以把一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起来。 比如,我们在进行“ 6、7的分与合”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周末的中午,小风和父母去儿童游乐园玩耍,感觉那里非常热闹,因为在游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设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具来卖。 小风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气球,爸爸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 有3个是红色的、2个橙色的还有2个蓝色的, 但是后来有一个蓝色的气球飞走了,老师问,小风的爸爸一共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飞走了还剩下几个,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能够快速地计算出数字,这样就能提高正确率。 其实,老师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让复杂的环境变得简单,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适当的评价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一定会对学生进行评价。 有时,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多数会对学生进行肯定, 但是这样过度的肯定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让学生盲目地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情况, 老师要做出反思,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认真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语言一定要中肯,不要出现歪曲事实或者语言失真的情况,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锐减。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 小学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计算,也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发展的基础上, 数学给课堂教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给整体的数学发展过程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边钻研边总结,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要保护好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摘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都是运用单向被动的学习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过程。现在新课改教学形式的发展,让这样的上课形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要对课改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老师要把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把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篇4: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反思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小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老师要先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切实需求,针对学生实际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改革的过程中,老师有时会遇到一些困惑。针对这些困惑我们要想进行课程改革训练,就要不断反思,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方式形式化

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学习能力,因为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现代社会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和其他同学协作解决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合作学习都是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固定的学习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大。

2.教学情境设置牵强

现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习惯于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很多老师都是根据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环境来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如今,很多老师了解到数学情境实施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师认为情境的创设比较麻烦,教学中老师总是喜欢化繁为简,没有根据实际情感来对情境内容进行选择,导致创设出来的情境比较牵强,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理解比较困难,很难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实施措施

1.主动学习方式的建立

老师要想引导学生实施合作性的教学模式,就要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关系。小组合作中,学生要自己独立思考,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如果我们在开始就给学生分好组,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来开展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会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

我们在进行合作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时候,老师可先留时间让学生来回顾一下如何运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求面积方法,再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再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和交流,我们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自我总结,以小组长为核心来讨论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以及合作能力。

2.合理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融入一种学习环境中,这样学生不仅把学习当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且在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学习知识。还有就是情境创设的功能可以把一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比如,我们在进行“6、7的分与合”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周末的中午,小风和父母去儿童游乐园玩耍,感觉那里非常热闹,因为在游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设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具来卖。小风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气球,爸爸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有3个是红色的、2个橙色的还有2个蓝色的,但是后来有一个蓝色的气球飞走了,老师问,小风的爸爸一共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飞走了还剩下几个,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能够快速地计算出数字,这样就能提高正确率。其实,老师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让复杂的环境变得简单,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适当的评价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一定会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多数会对学生进行肯定,但是这样过度的肯定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让学生盲目地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做出反思,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认真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语言一定要中肯,不要出现歪曲事实或者语言失真的情况,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锐减。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小学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计算,也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新课改发展的基础上,数学给课堂教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整体的数学发展过程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边钻研边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要保护好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郭焕然.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5).

篇5: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作者:邓旭

新课程下数学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有部分中学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的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数学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一、对理论、专业基础和日常教学行为方面的反思

数学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运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数学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含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色彩.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答案是要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数学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名著、数学学术论文、数学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3.对日常教学行为质疑和追问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数学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等“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唯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

二、教学基本策略的反思 1.数学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数学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及时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数学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篇6:新课改下的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

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篇7: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当前轰轰烈烈的课改中,加强教学反思,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当然要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复习课,我们往往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破之有效: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

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

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六.对学生特别是差生应鼓励为主:初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适时适当给予鼓励。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基础差的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题目数据改改,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教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七.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新课改更要求教师要有团体,合作的精神。我们新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篇8: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应该从这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改革后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不同, 个性不同。因此, 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和交流,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 发挥启发引导作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为契机, 促进他们积极动脑、努力探索、大胆猜想, 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 在新课改背景下, 赋予启发式教学新的含义, 改变了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发展性的原则,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只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掌握学习方法,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形成技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 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让他们独立思考, 勇于质疑, 大胆尝试, 畅所欲言, 并在实践活动中检验自己的思维, 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堂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 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让他们自主实践, 独立思考。久而久之, 学生会在启发性教学过程中产生学习的热情, 能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了。

二、让学生明白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学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抽象性, 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很难感受到其实用性, 感到的只是枯燥无味, 抽象难学, 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 首先要提高数学的应用性, 这就需要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把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用数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 以及学习的必要性, 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达到巩固新知、开拓思维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让他们能热爱数学, 学习数学。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 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会为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学习内容, 学好小学数学, 并且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学习的优劣。大量的实践证明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优秀是不现实的, 但是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有自己的优势, 可能有的学生数学学科是他的弱项, 但是他们在其他学科中有很好的天赋。因此, 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并不能以某一学科的成绩而论, 应根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取得了进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 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关注学生的进步, 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定个人目标, 使他们都能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坚定学生学习好数学的信心。这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良好发展。

四、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很多学生感觉小学数学学科难学, 在复杂的数学知识面前, 如果依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引入课堂, 并充分发挥其优势, 把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小学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通过演示效果把静态的知识变得更加立体, 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到某些数学模型的内部构造,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 通过网络资源平台,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发学习资源, 实现了资源共享。但是, 多媒体的优势虽然很多, 但是也要合理运用,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还是现代教学方法, 各有千秋, 应把这两者教学方式进行整合, 以提高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效率, 我们必须掌握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总之,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 我们要与时俱进, 要做个有心人, 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进行课堂改革, 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的学科,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空间和时间, 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快乐学堂,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为国家培养大量的数学人才。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 创新性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倡的理念, 并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有限的时间里, 掌握更多的知识。广大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改变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模式,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邹彩虹.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学苑教育, 2015 (17) :49.

篇9: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的是“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而新课改则颠覆了这一落后的教学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贯彻落实小学数学合作教学模式,深化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改革,然后讨论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最后论述了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评价语言。

一、贯彻落实小学数学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合作学习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对改善教学质量效果甚微。为了更好地实现合作学习,理清合作学习与独立自主学习的关系尤为重要。大多数人认为,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事先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认真思考后如果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再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学生如果不经过大脑思考,不仅在合作讨论时无法提出建设性解题方案,而且会在匆忙中言之无物。例如: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法则,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合作学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入思考得不到解题思路时,学生才能够对问题产生深刻印象,经过思想火花的碰撞,在合作探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会对此类问题记忆犹新,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深化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改革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已有经验引入小学数学新知识,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然而,一些教师不愿意深入挖掘数学情境教学内涵,未能动脑思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善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如对加减法运算的教学,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小红与妈妈去市场买菜,市场上菜品琳琅满目,妈妈买了3个西红柿、2根黄瓜、2根胡萝卜,路上丢了一个西红柿,问妈妈菜篮子里的蔬菜还剩下多少。虽然学生能够通过情境计算出准确的答案,但阐述过多的修饰成分会占用较长的课堂时间,对如此简单的运算却创设复杂的情境,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对类似化简为繁的问题予以反思纠正。

三、选择适当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前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到不同智力水平和知识层次学生的需求,综合协调学生性格、年龄特征、成绩水准和特长等因素。对气氛活跃的班级,教师可以多采用数学讨论法;对善于进行数学看图运算的班级,教师可以重点教授其他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有真正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的整体水平,才能对症下药,寻找出最适合本班级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注重评价语言

新课改强调对学生进行中肯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然而,一些教师评价语言匮乏或不屑于对学生进行评价,导致了评价语言的失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对所有学生的评价趋于雷同,完全利用通用的客套语言进行表扬,如“非常好”“回答得很好”“对,非常聪明”等,这些语言首次运用时能得到学生的正面回馈,可是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对千篇一律的套话不以为然,不仅不能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反而会认为这些表扬语言是教师的敷衍,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不能一视同仁。例如: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正确回答,教师往往会依据主观态度对优秀学生予以中肯、贴切的评价,对差等生的回答往往敷衍了事,进而导致“马太效应”的出现,即优等生和差等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会拉开更大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做出公平、客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数学成绩的提高幅度真实地进行评价,避免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所帮助。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深入挖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潜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孙中环.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3,4(22):25.

[2]刘珍.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篇10:试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自古以来,教师一直是教学的绝对支配者,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并且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被抹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呼唤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由以往的以老师为主导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变”是对原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因此,教师应该由原来知识的灌输者,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教学民主。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间要相互交流、沟通、理解、补充,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改对初中数学内容做了大量的变动,增强了它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全面扩展个人各方面的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和人文价值,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综合的、全面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自身利用信息媒介认识世界的能力,要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会应用教学软件以及制作设计教学课件。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教师要把终身学习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它通常体现在学生学习时注意的集中,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坚定上。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是一种教育,评价不能仅仅作为区别学生成绩好坏的工具,而应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潜能,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参照下,从不同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评价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评价学生,通过多元评价,不断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另外,数学教师应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即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以评价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及获得的体验和进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篇11: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复式教学有感

永丰中心学校 杜可富

复式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课堂教学育艺术。它是在同一教室里编排两个或两以上年级,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与单式班同样的教学任务,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根据复式班课堂教学的“动”“静”规律,我在进行复式班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几点感受。

一、深刻理会新课改教学理念,融合复式班课堂教学“动”“静”规律

新课程标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习惯。有人认为在复式班的数学教学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思维。我认为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逻辑思维强的学科,儿童的思维方式需要各种环境和条件,才能达到教学所定目标。复式班课堂教学线路是“动”“静”结构规律,他是在一堂复式课中,依赖“动”“静”轮换、交替的方法,把教师各年级的教与各年级学生的学紧紧连接成为一各教与学的整体。这条教学纽带正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完全吻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及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空间。因此,他不但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合作、互教互学、促进发展的和谐教与学环境。

二、设置情景,提高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篇12:小学数学新课改下的教学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更明确了老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强调了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怎样才是一堂好的数学课呢?根据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用生动有趣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的感知活起来。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儿童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去诱发同学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使感知活起来。

曾在一次教研课中,就目睹了精彩的一幕,内容是四年级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了许多长短不一的小棒。教师:今天我们做个小游戏,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怎样的图形,试试看?经过一番亲自体验,大多数同学回答说,能摆三角形,此时有一位同学神色凝重,细心的老师及时地让他反馈意见,他吞吞吐吐地说,他的三根小棒无论如何也摆不出三角形,教师追问,那是怎样的?他说:有两根太短了,接不到一起。教师让他重选棒重摆,最后三角形摆成了,可他还是面有不悦,于是,教师让小组合作探究摆不成的原因。整个课堂孩子们都处在认知过程的主动建构中,使新知识顺利同化,故而,孩子在最后给教师汇报探究结果时,个个脸上都洋溢出一种自豪的笑容。

二、扑捉课堂生成,让孩子们的思维突出来。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自尊心与他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商量的口吻、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索,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发其探求真知的精神,都起着关键性的桥梁作用,其中可能孕育着许多教师不曾预设的生成资源。

有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教授整十整百数相加减时,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师:1500-900你们是怎样算的?

生:1500里有15个百,900里有9个百,15个百减去9个百还剩6个百,于是就等于600。

等等诸如此类,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正当教师庆幸教与学的成功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们都是正着减,我却还能倒减”。倒着减的算法突然让老师愣住了。不过马上教师就让他展示其想法,于是他展示了“1500-900用900-500等于400,就是说500-900不够减,还差400再用1000-400拿来补上,也等于600”。自然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于是纷纷效仿举例验证,自然是殊途同归!在这个活动中课堂上出现了意外生动,教师采取了积极鼓励,而不是漠视,因此,这个原本让人头疼的“意外”有了老师的倾听和真诚期待,竟然带来了“意外”的精彩。

三、春风化雨,让孩子们的自信心醒过来。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月”。由此可见赞美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人人都需要赞美,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赞美,一句赞美不但能拉近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更能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责任感。

比如,当好同学拿到一个A+时,给他一句“你不愧是老师的好学生”;当同学出现新颖算法时,给他一句“你是最棒的”;当有难题大部分同学都出错,而只有一两个同学做正确时,就在这道题的旁边写“你做的真好”;课堂上,常说“你做对了吗?那么就请为自己鼓一次掌”。而当有学生进步时,更是毫不吝啬地写“老师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看今天,你不就进步了吗?老师为你骄傲,相信你以后会更好”。长此以往,许多孩子从厌恶数学到喜欢数学,从惧怕老师到依恋老师,从沉默寡言到积极举手。这些平凡的语言如化雨之春风,把枯燥的说教变成了快乐的活动。

篇1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

不论是从小学数学课本还是小学数学的各种练习和试卷上应用题的比例来看, 数学应用题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较大的, 可见数学应用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数学应用题更是学生数学综合知识的有力体现, 相信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了数学应用题的重要性, 但是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又是很多数学教育者普遍头疼的问题。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学生的参与性不是很高。尤其是中下水平的学生, 一看到应用题就感到头疼, 在做试卷和练习时, 应用题下面总是一片空白。可以从学生那一片片应用题后的空白看出学生对应用题的束手无策和无奈。对应用题感到困难的学生, 应用题对它们来说, 不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而是一种会让他们产生心理负担的学习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对策略

作为小学教师,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理解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学习的情况。找到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 对症下药, 提高学生数学参与度, 找到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 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认为想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对应用题进行学习时,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理解题目、做题、答题等。要想做好应用题, 首先学生要学会理解题目的意思, 再来做题, 然后答题。做应用题叫解答, 就好似要先有解的过程, 还不能少了答的过程。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做题的方法激起做应用题的步骤, 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这是成功解出应用题的关键。可以说小学应用题的成功解答始于良好的做题习惯, 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做题习惯的培养。

2.帮助学生正确有效地审题

有效审题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审题。审题能力就是对题目理解与把握的能力。成功的审题是成功解题的第一步, 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的方向将决定他们采用何种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正确的理解题目能让学生的解题思路刚好与题目相符合, 顺利解出应用题, 错误的理解将让学生的解答完全是在做无用功。这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对应用题失去信心的原因, 稍不注意就满门皆输, 长此以往学生对应用题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从审题这一源头性的因素抓起, 先教会学生审题。第一, 培养学生逐字逐句理解题目意思的能力。如, 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26千米, 一列货车与一列客车相向而行, 货车的速度72千米每小时, 比客车快, 货车和客车经过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当学生拿到题目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头到尾把题目读一遍, 重点看看最后的问题要求是什么, 本题的问题为:“货车和客车经过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通过“多少小时”这几个字, 我们初步知道是求时间。根据学过的公式“时间=路程÷时间”, 去题目中找到相关的行程因素, 路程为1226千米是毫无疑问的, 关键是要找到速度, 因为是相向而行, 所以要求速度和, 货车的速度已经知道, 只要求出客车的速度即可。根据题目中的“货车的速度72千米每小时, 比客车快”可以求出客车的速度, 最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和”算出相遇的时间。像这样形成问题的题目, 教师还可以采用画线段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先画出线段图, 这样也是最直观的理解方式。

3.提高应用题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

数学活动是高度思维的活动, 在数学的学习中不只是纯粹的记忆性学习, 更多是思维性的学习, 可以说数学的活动就是思维的活动。由于对外界事物接受的程度和理解有所不同, 对同一知识点的学习有的学生快些, 有的则慢些。所以在数学教学当中,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法, 对应用题感到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教师对还不能掌握的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 可以给已经接受了的学生布置与他们思维水平相适应的题目, 让他们去思考, 去解答。例如, 做一个800 克的面包, 需要面粉、肉松和糖的比是3∶2∶1, 面粉、肉松和糖各需多少克?像这样的数学应用题在相关章节里属于较简单的题目, 教师可以用这样稍微简单且与生活实际相接轨的题目给基础稍差的学生练习, 并给他们讲解。多做这样相对较容易的题目, 让学生树立起做数学应用题的信心, 当学生已经树立起解答应用题的信心, 教师再适当增加难度, 让他们在经过思考之后成功作答中获得成就感, 从而对数学应用题产生兴趣。

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说是需要各种综合能力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 教师要先找到让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具体原因, 施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从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入手, 教会学生审题, 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最终实现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

摘要:新时期学生的学习是全面综合发展的学习, 在学习中要实现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 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课本上的知识, 把相关的数学知识牢记于心, 更应该具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就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体现。但是应用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的能力和数学的运算能力, 哪方面稍加欠缺都会影响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基于此, 就小学应用题教学进行研究, 希望能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丽平, 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11 (8) .

篇14:也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要牵强附会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中提出的,让学生在教师所设立的情景之中学习数学。情境设立最好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可能经历过的人和事入手,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就当前的情况来讲,很多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很到位,情境的创设脱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太远,或者与所学的知识点不贴合,亦或者所设立的情境过于烦琐。例如:在讲解“6、7的分与合”这一课时,某位教师是这样创设创设教学情境的“,一天,小明的爸爸带他去公园去玩,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气球,小明特别喜欢,于是爸爸就给他买了气球,一共买了六个,小明用两只手拿,大家猜猜每只手各拿几个?”教师说了这么多,提出问题就是6这个数字分成几和几?然而教师设立的情境太过烦琐,精力与时间没有少花费,但是效果不明显。教师完全可以直接买六个气球,然后让学生体验,你怎么把这六个气球分在两手拿。

二、避免流于形式的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也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之内进行讨论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效率。但目前,合作性学习方法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与效果,只是流于形式。例如:在讲解四年级课程知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讨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产生的场面是,有的小组只是一两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讲,其他人静静的聆听,甚至干脆不听,各忙各的;有的小组组员之间抢着发表观点,导致最后谁也没有听清谁,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后,每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组内讨论的观点,但是每个代表基本都是以“我”为中心,根本不是组员之间共同讨论的结果。这种合作看起来场面气氛活跃,但是根本没有效果,体现的合作性不强,更多的优生在发言。其主要原因在于分组出现了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思维特点等等方面进行混合、交叉式的分组,不能过于随意。这样组内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弱的,但是有自身的思维想法,可以相互促进与学习。必须让每一位组员都发表观点,其他人认真聆听。

三、避免赞赏言语滥用

鼓励、赞扬学生是新课改下为了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指责、批评相对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然而新课改下教师对鼓励赞扬方式的利用,还有很多不是很恰当。滥用鼓励,赞扬频繁,最终造成效果失真。例如,针对小学数学“面积和单位面积”这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提问某同学:“黑板和课桌哪个面积大?”学生答:“黑板。”然后教师鼓掌说“你真棒”,此时全班同学也要同时鼓掌,说“你真棒”。然后再问其他同学相似的问题,以同样的方式回答。问题在,对于这种轻而易举就能回答的问题,给予太多赞扬,长此以往学生会毫无感觉。要想鼓励赞赏有效果,就要做到真诚、客观。

四、避免把理念异化作为目标

上一篇:学会自律作文550字下一篇:《如何加强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