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反应法

2024-06-28

全身反应法(精选十篇)

全身反应法 篇1

一、全身反应法的理论背景

阿歇尔在研究儿童学习母语的基础上, 经过大量观察发现, 针对小孩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句, 小孩一般先用身体反应, 而后再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 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大特点是理解先于开口, 理解又是表现为用动作回应指令。阿歇尔引用父母教幼儿学习第一语言的例子来诠释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原理。例如, 父母对孩子说“看妈妈, 看妈妈”, 孩子会转头朝向发出声音的方向, 另一个人说“再看看爸爸”, 孩子又会扭头看爸爸, 也就是说, 对于成年人的话语, 孩子用转头、微笑、哭泣、伸手、抓、走等身体语言回应。在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实际观察的基础上, 阿歇尔提出了全身反应教学法理论。

全身反应法首先与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理论有关联, 该理论认为越经常和越强烈地追溯记忆连结,记忆联想就越强,也更有可能被唤起。书面练习和身体活动的结合的追溯活动就有助于提高记忆唤起的可能性。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阿歇尔认为成人学习外语的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类似。外语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应该体现出母语学习那样的自然习得的过程。阿歇尔利用脑侧化理论进一步支持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语言学习活动集中于右脑,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孩子是通过身体活动——一种右脑活动来学习语言,在右脑学习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左脑才会被激发产生语言或者更抽象的语言过程 (qtd.in Richards and Rodgers, 2000:87) 。阿歇尔也借鉴了人本主义教学法中对情感因素的关注。人本主义教学法认为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条件是降低学习者的压力和焦虑,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语言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促进英语学习。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习者通过做动作来解释意义,而不是研究抽象的语言形式。

二、全身反应法的主要教学原则

1. 首先发展学生的听力理解,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

只有输入了充分的可被理解的听的内容,才能自然地过渡到“说”。同时进行听和说两种技能的训练,只会给学生造成压力,缺乏可被理解的听的练习,学生没有做好说话的准备,很容易说错。

2. 全身动作是发展理解能力的关键。

让学生用动作说明他们对于所学语言的理解程度。大量研究证明,指令是基本的交际,教师在发出指令、请学生执行指令的过程中,介绍新词汇。英语的大多数语法结构和数以百计的词汇项目,都可以通过教师熟练的指令来教授。

3. 允许学生在预先作好准备的情况下开口发言,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

学生听到并理解所学的大量接受性词汇,将外语在认知结构中内化,就产生了一个说话的待发点。等学生听熟了,有说话的要,就自然而然地开始说话。如果给学生以压力,强迫学生说话,反而会引起其大脑对外来信息的抵制。全身反应法教学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提高听讲效果,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用语的理解、记忆及运用;有助于降低学生压力,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强化语言环境,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加速目标语的习得;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同时,全身反应法对老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全身反应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1. 特点

全身反应法注重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这种身体反应应该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有经验的教师懂得,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就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而论,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例如,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有的学生使用听觉通道,学习效果较好,一听就懂。有的学生的视觉通道胜过听觉,凡事过目不忘。在表达方面,同样存在各种差异。所以,全身反应教学法重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多种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很有道理的。全身反应法很适合儿童英语教学,可以很容易的调动起儿童的学习积极性。配以适当的阅读训练,可以使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其水平并进。

2. 全身反应法的局限性

全身反应法教学法适合孩子天性,符合乐学原则,能使孩子们易学、会学、多学和快学,感到英语学习中的快乐。但这一方法也有不足(一)该法只适应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使用,其动作及言语大都是简单的活动,不可能单靠它学习较深的内容,比较抽象的单词和句子很难用TPR来表述,教师在向学生解释一些抽象的事物的时候会比较困难,必须同别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二)全身反应法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而孩子一开心就手舞足蹈,没有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再好的教学方法,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中国教育研究者及英语教师对全身反应法的评价及研究

全身反应法被介绍到我国后,引起我国教育研究者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广泛兴趣,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外语教育开始向小学进行普及。全身反应法因其自身的特点受到了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关注。他们在认真研究这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学步骤之后,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和中小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特点,在英语课堂上应用全身反应法,效果显著。很多中小学教师将他们的教学情况,教学反思写成论文发表,供其他英语教师做以参考。他们中多数认为全身反应法为儿童英语教学提供一条有效的捷径,但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全身反应法的不足和局限之处。这些学者和老师们普遍认为全身反应法必须和其它教学法相结合才取得更好的效果。

北大附中的胡铁秋老师在《TPR——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外语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尽管全身反应法教学具有很多优点, 但由于受环境、文化、语言迁移、教师的语言能力和个人魅力、教材与教具、班级人数和考核方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全身反应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譬如, 对单词、时态和习惯用语的记忆和讲解强调不够;学生认知层次不易确定;学习效果考核很难量化等。因此, 单纯用全身反应法进行教学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而传统教学法的规范性, 可以弥补全身反应法教学在这些方面的不足。由于全身反应法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灵活性, 它可以和其他的教学法很好地配合使用, 因此, “把TPR法和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互相取长补短, 一定能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 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胡,2000:56)

扬州大学的梁三云教授撰写过两篇对全身反应法评介的文章,在最新的一篇中,他从理论基础、课程设计、特点、作用等方面对全身反应教学法进行介绍和评价, 在对传统教学法的回顾中让英语教学工作者对传统的方法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英语教师“温古而知新”, 从中得出对当前的英语教学实践及方法有一定借鉴作用的东西。他在文章最后总结说“任何一种创新, 假如使用太久, 就会影响其使用效果, 因此, 要不断地轮换组织不同的活动, 以达到使用这种创新之物的平衡。反应法作为众多教学法中的一种, 也应配合其他有效的教学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梁,2005:61)

另外还有多位教师和学者在文章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中国的全身反应法被称作是‘让语言动起来’的教学法, 在情感方面吸引了许多学生, 课堂气氛热烈,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尝试他们的技能。全身反应法作为众多教学法中的一种, 应配合其他有效的教学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王宜鸣,2004:82)“全身动作反应法, 是指学生运用手势或肢体语言来对教师的指令给予回应。小学生活泼好动, 节奏和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 激活记忆, 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得语言。教师在课堂中多运用TPR教学法, 用自己的动作来统一学生的动作, 让学生看到动作, 在大脑中马上反应出相应的语言, 帮助学生记住枯燥的语言知识。全身反应法教学方法可以与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王雁君,2005:33)

在2005年,河北电力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陈佳在她的毕业论文中专门对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全身反应法的应用作了研究。陈佳使用了实验的方法,将16名儿童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用全身反应法进行英语授课,另一组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英语授课,历时半年得出以下结论(陈,2005):

(1) Total Physical Respond method does a better job in helping children with their listening ability.

(2) Total Physical Respond method does not seem superior in helping children’s accuracy of speaking.

(3) In Total Physical Respond children’s fluency of speaking is not better than other children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尽管作者在论文末尾处声明她的实验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实验人数少,时间短,但她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学者和老师们的看法和经验相互印证,表明了全身反应法应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儿童学习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技能,真正地掌握一门语言。

五、结论

古人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推而及至教学即教师应该致力于激发、培养、维持学生的情趣,只有这样才能教给方法,使之能学,传输动力,使之愿学,培养能力,使之善学。小学英语教学应激情、导趣,把传授知识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从而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在儿童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中有效运用全身反应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寓教于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将全身反应法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

摘要:作为外语教学法流派中重要的一支, 全身反应法近年来引起了我国国内教育研究者和英语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 并被广泛应用于儿童英语教学方面。本文简述了全身反应法的理论背景、主要教学原则、特点以及其局限性, 总结了最近一段时期中国教育研究者和广大英语教师对全身反应法的评价及研究, 并结合这些研究得出了在教学实践中, 必须将全身反应法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理论背景,局限性,结合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陈佳.儿童英语教学全身反应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 , 2005.

[3]胡铁秋.TPR——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外语教学法[J].中国科技翻译, 2000, (01) :54-56.

[4]梁三云.全身反应教学法介评.扬州职业大学学报[J], 2005, (02) :60-62.

[5]王宜鸣.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 , 2004, (04) :81-82.

全身反应法 篇2

一、听说法的优点

1.主要以口语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正如,那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口语和听力的训练。老师自己扮演角色两遍,然后让学生模仿整个对话的过程。2.在句型教学的基础上讲授语法知识, 通过重复的言语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培养他们的语感。那位老师特别强调了“Would you like …?” 这个句型,并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让他们学会如何去说。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开展角色扮演,练习相应的对话。那位老师在上课开始就直接介绍一个情景给学生,并教他们如何进行对话。

听说法的缺点:

1.忽视人脑的认识和思维能力, 片面强调机械模仿和记忆, 既脱离语言的意义和交际, 又容易使学生厌倦;正如那位老师片面地让学生重复对话内容,没有让他们有思维的碰撞,缺乏了语言运用的创造性。

2.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那位老师一直让学生模仿声音来说对话内容,没有让他们清楚明确地了解他们要掌握的内容,没有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

二、情景交际法 交际法的优点:

1.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将语言技能灵活地运用到交际中去,学以致用。把语言学习手段与学习的最终目的紧密结合起来。

(例:视频中,整节课的重心就在学生的小组任务,组员通过角色扮演来讨论并解决问题,而“交际”贯穿了整个小组任务的始终。)

2.它强调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避免了传统教法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现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例:在视频中,一开始,老师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真实情景,明确每个人的角色,讲明活动开展的方式,言语的要领。之后,老师就退到幕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而学生各自都有了自己要扮演的角色,都很积极的开口说,表达自己的观点。)

3.真实的情景有利于语言的学习。真实的氛围能让学生受到语境的感染和语境的暗示,从而自觉地使用某种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思想感情。

(例:视频中,老师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父母不知道该跟哪为子女住创设课堂活动得情景,并且详细的描述了具体的要素,如有多少位子女,分别住在哪里。让学生理解角色,并真正融入该情景后,才开始交际活动。)

4.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过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强行灌输我被动接受的一维的线性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例:视频中,小组活动环节,组员们通过角色扮演,阐述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反驳或评论,老师有时也参与讨论,或从旁听取学生的观点,并给与指导或评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很多)

5.交际法仅传授有关而且必需的语言,比那些试图教给学生整个语言体系的方法更节省时间和精力。

(例:视频中,老师并没有另外教授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而只是教给学生与课堂活动密切相关的知识——说服他人、展示自己观点的结构(“套路”)。)6.交际法对学生的错误不锱铢必较,比较宽容。学生不会因为总怕出错、怕出丑而不敢大胆开口说,不由感到很大压力,这有利于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

交际法的缺点:

1.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必须事先有所了解,否则,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创设的情景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2.对教师课堂控制能力和教材改编能力要求较高。交际法中,虽然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不意味教师在课堂中不再发挥作用。对于如何把握时机和方法对课堂加以有效的干预和引导,交际法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和适应性。在比较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提供的规定进行讲就足够了。但在交际法中,教师有必要选择、改写和自编他们所用的教材,从而使教材能符合课堂灵活多样的需要。

3.学生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才可以有效地参与讨论。这不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由于课堂活动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降低。(视频中,老师并没有另外教授学生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而只是教授了与课堂活动密切相关的知识——说服他人、展示自己观点的结构(“套路”))

4.课堂上很难有效的评估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由于交际法注重课堂活动,大多数时候是学生与学生的交际,老师很难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5.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是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而交际法不太注重改正学生的言语错误,学生会由于语言使用的不规范、不准确而影响交际。

三、全身反应法 优点:

1、本着听力为先的原则,首先是训练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比如在视频里老师在开始就邀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听她的指令来做动作,还有后来全班一起听指令完成动作。这都体现了老师在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在整个教学中,老师几乎没有刻意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能给学生一种安全、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没有任何的压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自在。在第一个视频中,老师会直接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是在第三个视频的全身反应教学法里老师是没有这样做的。

3、这种教学法把言语和动作结合到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这样的实际操作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全身动作得到了发展。

4、其中还通过游戏等互动的形式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最重要的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一定的训练、巩固和运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这种非语言表达的乐趣,也同时提高了学生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进行表达的积极性。

5、在学生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老师不会强迫学生发言。而是通过多次的训练之后,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对语言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才会邀请学生发言。这样让学生可以更加有自信的学而不需担心回答错误而被他人嘲笑等,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6、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就比如视频中的老师选的课题是打扫,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课题可以激起学生更多的兴趣。

7、这种加血法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比如老师一开始就下指令,这就要求学生们要提高注意力。所学的知识贴近生活:打扫,目的是语言的运用而不是死板的学。缺点:

1、该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太去注重学生所犯的错误,这也许可能会导致学生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没有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2、该种教学法只能是用来叫学生简单与生活相关等知识的学习,并不适用于抽象的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该种教学法由老师设计好一切的指令,而不是发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在这里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积极性的发展。比如老师说用抹布来打扫书架,若由学生自己发挥来想抹布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

综述(第二部分)感受:

感觉这几次课上得很累,因为在课堂上不停的做笔记和分析。其实我们对于教学方法并没有任何认识,然后就要写关于它的分析,觉得有些困难。

全身反应法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0102-02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全称是完全肢体反应教学法,也就是“全身反应法”,这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在1966年提出的概念。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笔者对该方法的理解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口头表达(学生“静听”),教师辅以肢体动作的示范并说出英语(学生“动听”),学生边模仿动作边说出英语(学生运用“全身反应法”)。这样教学,不但减轻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压力,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开口说英语”的信心。

开展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不是要把语言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侧重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听、说、读、写、游戏等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对英语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心理障碍小、善于模仿、短时记忆好、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接受能力强等特点。小学生拥有这些特点为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法”提供了实施条件与环境。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法”,能使课堂气氛“热”起来,让所学内容“活”起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一、运用“全身反应法”辅助课堂讲解

众所周知,母语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干扰因素之一,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用英语开展教学,避免说母语。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讲解时运用“全身反应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课堂用语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课时应边说英语,边做动作。学生为了响应教师的动作,必须用眼睛紧盯着教师,几乎在看到教师的动作的同时听到语言。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会把图象和语言结合起来,无需教师用中文解释,也能理解教师说的是什么。运用“全身反应法”辅助课堂讲解,既省去了教师解释英语课堂用语的时间,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身上,让学生真正做到眼、耳、脑并用,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边进入教室边说:“Class begins.”学生能马上明白这是“上课”的意思。“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30.”教师边说边拿起自己的课本翻到30页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立刻能知道教师所说的英语句子的含义——请打开课本的第30页。教师把手放在嘴唇上并发出“嘘”声,学生就能理解“Be quiet!”的意思……“全身反应法”与英语课堂用语配合使用,既达到了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又扫清了学生听不懂英语课堂用语的障碍,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即使教师讲解时逐步取消动作,学生仍然能听得懂教师的英语课堂用语。

二、运用“全身反应法”开展单词教学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教学单词的过程中运用“全身反应法”,促使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识记单词的效果。

例如,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中的动物英文名称时,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模仿动物的声音或动作使课堂“活”起来。笔者教学单词tiger时,首先出示图卡,让学生大声读出该单词。接着,笔者模仿老虎吼叫的声音和老虎直立后张牙舞爪的动作,边做边说:“Tiger!”然后,让全体学生跟着笔者一起做动作和读单词。用同样的方法,笔者教授了lion,elephant,monkey,panda等新单词,还复习了dog,cat,bird等已学单词。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笔者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开展“One by one”(即“开火车”)的游戏,要学生任选一个动物边演边说,全班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表演,防止有边缘人的存在,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其次,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一名组员模仿某个动物的动作(可加上动物的叫声),其余三名组员操练表示该动物的英语单词。要求组员轮流充当模仿者,反复操练。最后,进行“大动”,即组织Bingo猜词活动,让12人小组选派一个代表观察小图卡,模仿图卡中的动物的动作(可伴随动物的叫声),让同组的组员猜词。猜词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小组,该组的所有同学均获得一枚小红星。在活动中,学生相互教授单词、模仿发音、纠正错误、巩固单词,其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这样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真正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

三、运用“全身反应法”开展句子教学

在教授新句型时,教师可以先用身体动作把句子的含义演绎出来,然后说出句子,再让学生跟读,从而让学生同时从视觉和听觉上体验新句型。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模仿,更能让学生直接地领会和感受新句型。

例如,教学外研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Module 3的Playground,学生需要学习句型“I like/don’t like…”。上课时,笔者开心地说:“I like football.”同时做出踢足球的动作。看到笔者的动作,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接着,笔者请学生站起来,模仿笔者,边说句子边做动作(加上开心的表情)。然后,笔者边做出无力踢球的动作,边沮丧地说:“I don’t like football.”接着,要求学生模仿。用这种方式,笔者顺利教授了本课的全部内容。用“全身反应法”来教学句子,不但使抽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动作联系起来,还利用“边做边说”促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加深了学生对新学内容的记忆。

在新内容教授完毕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4人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列出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用“I like/don’t like…”句型记录下各个组员喜欢和不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笔者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动作演示句子和开口说英文。6分钟后,请其中两个小组的汇报员用动作来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其他学生共同说出句子。看到这两个同学的成功演示,其他学生按捺不住了,他们纷纷举起手来要求上台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操练了新句型,又复习了新单词和已学单词(basketball,table tennis,morning exercises,swimming,skip-ping,riding bikes等)。在课堂中使用“全身反应法”,学生们不仅能快速牢记新学的句型,而且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真正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法”的切身体会。教学实践证明,“全身反应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使用“全身反应法”收效尤为显著,能切实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全身反应法及其教学应用 篇4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教学,应用

1. 引言

英语教学方法有许多不同种类,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全身反应法更注重吸引学生的兴趣, 帮助记忆。因此, 它是更广泛地应用在对于英语初学者的教学上。本文介绍了关于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并给出了如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情况的一个实例。

2. 全身反应法的定义

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法) 是指一种建立在言论和行动的协调基础上, 并通过肢体活动来教授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詹垚, 2010) 。由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发展应用于语言教学之中。人们只要通过pattern drill等课堂活动来获得足够的理解性输入, 就能像婴儿学习他们的第一语言一样掌握一门外语。它强调在入门阶段理解和运用肢体动作来教外语。 (王启燕, 符延军, P35) 态度积极, 自信, 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都在语言学习的成功中发挥作用。就是说, 在全身反应法中学习者的心理因素是十分重要的。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3. 全身反应法的特征

全身反应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包括主要组织形式的听, 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学生之间相互协作, 不进行翻译也不用字典并且提供了真实的学生情境。学习者应该在阅读和写之前先进行英语输入来提高理解能力。当教授新的内容时, 老师总是要求学生放下笔和笔记本, 细心的“听”英语, 仔细的“监视”他们的行为。通过听力理解来获得听力输入是英语习得的切入点。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全身反应法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要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指令做出快速反应。全身反应法特别适合婴幼儿, 小学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在语言习得的黄金期接受全身反应法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英语思维能力。

4. 教学应用

在本章中, 将讨论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应用。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 全身反应法比其他教学方法, 具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的优点。它特别适用于较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本章将引用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英语课本中的第一单元将作为教学范例。

首先, 如上文所讨论的, 全身反应法可以用于将词汇与动作联系起来教授。第一单元———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中包含了许多像“唱歌, 游泳, 跳舞, 画画, 说话, 写……”一类的动词。通过应用全身反应法, 教授这些动词会会更容易, 同时能帮助学生记住这些动词。可以将班级分成四个或更多的小组来创建一个竞争的环境,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第一步, 老师做动作, 让学生猜他在做什么, 并教他们如何用英语说。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只教授词的发音, 不教授拼写。经过几个回合的重复, 有些学生可以记住这些词汇, 然后第2步就可以开始了。教师要求学生自愿参与有关行动的小游戏。一个叫“Simon says”的游戏可以运用在这个步骤中。这个游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在这个游戏中, 一个学生给指令, 其他的学生只能在他以“Simon says”开头的时候才做出反应。第2步后, 大部分学生能熟悉这些词, 然后第3步就能开始了。在这一步中, 教师将会教授词的拼写形式。教师可以将词写在卡片上展示给学生看。教师展示卡片给学生看, 做动作, 然后读这些词。教学过程结束后, 小游戏就可以开始了。

5. 总结

全身反应法是教英语的一种有效途径, 尤其是对于较低年龄段的学生。它基于“要学好一门外语的首先需要的是可理解的输入, 然后有一个对老师的命令做出反应”这样一种教学思想。全身反应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 设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这些内容和目标应尽可能的明确, 并且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总之, 全身反应法在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是一种极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James J.Asher.Lea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The Complete Teachers’Guidebook[M].Sky Oaks Productions, 1983.

[2]James J.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M].Sky Oaks Productions, 2009.

[3]Wangqi Yan&Fuyan Jun.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Zan Yao.A study of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in Teaching Children English[J].长沙高新教育信息网, 2010.

[5]刘凡.全球外语教学理论研究30年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5) .

[6]刘鑫.基础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方法——“全身反应法”教学法[J].保山师专学报, 2007 (5) .

全身反应法 篇5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正确定位 “学生”、“教材”和 “课堂”,由教学实践得出运用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若干体会,反思 “全身反应教学法”特点、步骤和教学心得,从而探讨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TPR教学法 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实践 反思

一 全身反应法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应教学法”是美国加州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的方法。“全身反应教学法”强调理解先于开口,学习应该从多听有意义的言语开始,并允许以非语言形式回应,最后才要求用语言表达。这也是许多汉语教师所熟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7-12岁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短时记忆好,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善于模仿,心理障碍小,接受能力强,愿意在任何场合使用已知的汉语。在小学阶段前期,不学习任何语法或音标,而是以隐性的方式将语法融于相关语境的语言活动之中。其中,以听的方式给儿童逐渐增加“输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遵循先有一定量的输入才可输出的规律,而且在儿童初学汉语的第一步体现“以言行事”的理念。

1.全身反应法的定义

全身反应法 TPR /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时以身体行为对教学指令做出的反应,这是由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的 James Asher 教授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James Asher 在对儿童习得母语的行为进行观察时发现,他们总是先在沉默中接受指令,直到完全理解后才开口说话。

2.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特点

TPR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一是在语言学习中理解能力应先于表达能力。二是理解的能力得到发展滞后再培养说的能力。三是教学应强调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四是教学应尽量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3.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模式和阶段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用TPR教学的四个阶段。

第一,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呈现阶段)第二,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模仿阶段)第三,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做。(理解阶段)第四,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或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一起执行指令。(运用阶段)

二 全身反应法在课堂中的实施 1.呈现活动

呈现活动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在表达时语言要清楚,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

2、练习活动

练习活动是指新语言项目呈现后所进行的旨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此时的练习与呈现阶段的练习与呈现的练习区别在于:练习内容不是单项,而是新的语言项目的结合,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语篇层次上的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练习,采用形式各异的身体活动和循序渐进的练习,不断地重复,模仿教师的语言进行练习。

3、运用活动

(1)全身游戏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式的情景中。全身反应游戏的活动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通过游戏可以学生能更好的将全身反应法直接运用到课堂,是学生更好的掌握。

(2)TPR表演活动:学生通过形象的表演,即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口中语言信息。例如在教:“蹦蹦跳跳”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生围成圆圈一会跳、一会跑动,从而通过身体的活动来记忆单词。

(3)语言交际的活动:小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汉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将TPR教学法更多的运用到“读”和“写”上,我们可以稍稍改变一下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简单的汉语小故事,并几个人一组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通过小故事,小话剧等我们可以在一定水平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通过上述的方法我认为全身反应法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就是要经过呈现阶 段、练习阶段、运用阶段。这三个阶段由低到高层层递进,呈现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语言结构和词汇,练习活动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和巩固语言学习的方法和模式,运用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达到为交际而运用汉语的能力,是一种着重表达意义的练习。在这几个不同阶段,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因素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三 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听者、表演者。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开发个体的学习潜能。在全身反应法中,他们的任务是将听到的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对整个教学影响力很小,因为教师已将内容确定。

2.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导演、设计者。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即坚实的汉语基础,标准流畅的语音语调,同时教师还应懂得语言学、儿童心理学及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如此,才能保证“TPR”儿童汉语教学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才能寓教于乐,提高儿童汉语的教学质量。全身反应法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师的作用积极和直接,(Asher 1977)指出:“ 指示者的作用就像是一出舞台剧的导演,而学生则成了演员)教师可以决定教什么,展示什么新内容,选择什么辅助材料”。Asher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应体现在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3.教学材料的角色

全身反应法中没有特定的教材,因为老师的语音,行为和手势为课堂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课堂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例如书本,笔,杯子或是课桌椅等作为辅助工具。

四 总结

全身反应法 篇6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 小学英语教学 学生 教师

一、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涵义

全身反应法即“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缩写,是加州心理学家詹姆士博士提出来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做动作教授外语。全身反应法他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师通过自身的身体语言将教学中的单词、短语、句子及儿歌、游戏等表达出来 ,使学生不需要通过母语翻译就能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法或理解法,强调理解先于开口。它指的是几种不同的以理解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原则:(1)在语言学习中,理解能力先于输出能力;(2)说的能力的教学应该在理解技能掌握以后开始;(3)听力中获得的技能可以转化为其它技能;(4)教学应该强调意义而不是形式;(5)教学应该尽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小学阶段,如何保持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我们英语老师的一大难题,而全身反应教学法愉快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提高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2)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听力领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全身反应教学法,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注重英语的实用性,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达到英语语言交际的功能。

(3)形式多样化,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般的小学生都比较好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纯的读或写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但全身反应教学法,随着动作的配合、肢体语言和游戏等环节,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

(4)形象具体,利于学生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不停的讲解,只会让课堂变得乏味和低效率,而全身反应教学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教学动词词组turn left, turn right时,我们配于动作让学生一起做 ,学生既能理解,又有趣味,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动静结合,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的教育最关键的不是学生能够学会多少书本的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身反应教学法动静结合,给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

1.热身活动

Warming up 是英语课中的热身活动,是一节课的序幕,是优化学生心境和创设英语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既可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状态。在实行全身反应教学法之前,我一般让学生读课本中的chant或者唱下歌曲,只是走一个流程,学生的兴趣也不大。但实行全身反应教学法后,我让学生边说边做,或者我做,他们说等,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性强。我经常自编一些歌谣并配上一些动作作为热身活动,或让学生自编歌谣,也可给课本的歌曲配上动作,大受学生欢迎。例如: up,up(拍掌两次);down,down, (拍掌两次);up (拍掌一次);down(拍掌一次);up,down(拍掌三次);学生还找来了“If you are happy”的歌曲,大家齐唱齐做动作;再如结合课本教学的内容, Ican…,边说边做。在这warming up 环节中利用全身反应教学法,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上新课做好了准备。

2.单词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够使其在语言实践中灵活运用。小学生刚上英语课的时候,大都充满好奇和期待,很有兴趣,积极性非常高,但随着所学语言知识的增加、内容的加深,特别是词汇的大量增加,有很多学生感到有压力,对学习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而英语课堂上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的反复的带读,让学生死记硬背,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小学英语单词教学面临很多困难。而经过实践,全身反应教学法能有效的缓解以上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外研版三上M10身体部位head,eye,ear,nose,mouth等单词时,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说,学生做动作Point to your….,学生说,教师做动作,或者两学生一组,一人说This is your…,一人做动作,这样可以使所教的内容形象化,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很快就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在学习外研版五下information, timetable, dictionary等一些长单词时,我采取的办法是分音节配动作来读单词,例如information一词,in(摆左手),for(摆右手),ma(向左边拍掌),tion(向右边拍掌),学生先读熟单词,再配动作,分音节读单词,几遍下来学生已经能把这单词记住。在操练单词时,我们经常配动作,采用大小声读,升降调读,手心手背读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在当节课就能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短语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不少的短语,而且都是动词短语多,在这些短语教学上,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如在教学外研版四上M4的短语 doing taijiquan,rowing a dragon boat,playing chess, drinking soybean milk,playing football, playing basketball,playing table tennis时,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先根据授课内容,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只是听和看)接着,教师重复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带领学生一起做。再接着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然后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最后可以两个学生一组,一人说,一人做动作。这样,学生很快就在动一动,做一做中掌握了这些短语,而且记忆牢固。在平常的每周两次早读中,我会抽5分钟左右给学生进行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短语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小组,组员轮流当组长,选好练习的内容,并做好表格,如

轮到该天做组长的同学,制定好表格,对组员发指令,让组员做动作,并记录好实施的情况。每个同学都会机会当组长,大家一起做动作,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效率。

4.句子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句子的教学是一大难点,而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在句子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学,可以让句子变得直观、形象化,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在教学句子I can jump high/jump far/run fast/ride fast...I can't jump high/jump far/run fast/ride fast...时,配上动作,形成 I can 和I can’t的对比,学生马上就能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学生对做这些动作很感兴趣。在读长句子时,教师总是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很乏味。这时,我会利用全身反应教学法,用手来指挥节奏,让学生看节奏来读,也可请学生来指挥,学生读得兴趣的同时也掌握了这个句子。

5、对话教学

有了单词,短语,句子的学习,然后就是对话了,如何让枯燥的对话变得趣味和容易让学生理解,这是很多教师思考的焦点。如在教学外研版五上Shopping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布置商场的场景,让他们做动作,身临其境去购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在平常对话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学,运用肢体的语言,能让学生降低紧张的情绪,也能帮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胜过教师不停的翻译,不停的领读,这样的效果更佳。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总而言之,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希望我们广大教师要更多开展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扫除障碍,使小学生英语课堂焕发精彩!

【参考文献】

[1]201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周清和谈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全身反应法 篇7

一、儿童学英语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阶段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短时记忆好,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善于模仿,心理障碍小,接受能力强,这些独特的本性一旦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发挥,将会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巨大推动力。与成人相比,儿童学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理解意思后注意语言形式,从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情景中理解语言;2.善于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学习和使用语言;3.在玩中无意识地学语言;4.从有意义的上下文中模仿和使用不断重复的他们感兴趣并理解的语言;5.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潜能。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等目的。而全身反应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初学者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等心理特征,让儿童通过跑、跳、做游戏学英语,该方法强调儿童的主体作用,克服英语学习中呆读死记、简单重复、繁琐训练、强迫表达等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交际和创造性学习的缺点,因此,笔者认为运用“全身反应法”进行教学能大大激发儿童学英语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且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培养儿童英语听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全身反应法”理论背景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缩写为TPR),是加州心理学家James J.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因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最佳,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每个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其一,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其二,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三、“全身反应法”的应用

儿童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儿童的学习举趣,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儿童能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在“全身反应法”中以下几种教学手段常被使用。

1. 直观教具法

由于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教具对其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运用全身反应法的课堂上直观教具的使用非常重要。卡片和图画是主要的直观教具。如利用卡片记单词,老师把一些学过的单词写在不同的卡片上,每一位儿童手持一卡片,老师不断重复单词的发音,孩子们记住后教师便念单词点名,持相应卡片的儿童可以举起卡片以示理解。然后孩子交换卡片,再用同样的方法训练,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发音,同时注意力也容易专注。另外,小学生对直观的图画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来讲授内容。出示图画,让儿童说出单词,或让儿童说出单词,并出示相应的图画。最好是把图画制成卡片的形式,这样可以结合很多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

2. 多媒体法

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无法全部做到,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完成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儿童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儿童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帮助他们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在教授儿童各种水果的名称时,老师用Flash制作成课件,并配上声音和动画,儿童会很感兴趣。儿童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3. 表演法

Asher认为,动词,尤其是祈使句中的动词,是语言中的中心内容,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都要围绕它展开。教师讲课时要边说边做,儿童看到教师的动作,听到语言,头脑中图像与语言相结合,无需中文解释,便能理解词语。比如教“身体的各个部位”时,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演,即通过触摸身体的相应部位来阐明口中不断重复的语言信息,再要求学生重复同样的动作,如此循环,学生很快就可以自如地对指令作出完全正确的反应。

4. 游戏法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儿童天性好动的特点。游戏能激起儿童学英语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给儿童提供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儿童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5. 音乐法

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儿童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儿童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

四、结语

全身反应法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灵活性,运用“全身反应法”进行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且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鲍承模.全身反应教学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纽约市教育局, 1999.4.

[2]舒白梅, 陈佑林.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全身反应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辨证为气虚血瘀患者, 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49例, 女39例, 年龄最小55岁, 最大87岁, 平均年龄78.3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 即给予患者抗感染、强心、利尿、化痰、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治疗, 即将参麦注射液40 m L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 mg溶于生理盐水100 m L或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1 d 1次, 7 d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及抗凝剂[1]。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递质水平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 评分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炎症递质水平均有所改善, 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本次研究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患者, 其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参麦注射液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参麦注射液主要为麦冬及红参的水溶液, 红参中含有的人参皂苷可有效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丹参酮ⅡA磺酸钠则是从丹参中提取出的水溶性制剂, 其可有效地对患者机体血栓素A2及前列环素的平衡进行调节, 且对脂质过氧化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可有效对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现象进行阻抑[2];同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血管扩张及微循环改善都有一定的效果, 可有效降低血液黏滞度, 进而达到防止血栓形成的目的。且相关研究表明丹参可有效抑制TNF-α合成;而丹参酮ⅡA则可有效对IL-6的表达进行抑制。因此, 将参麦注射液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应用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中, 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 给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益气活血法为主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兴群, 聂卫群, 李远思, 等.益气活血法治疗危重症患者6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6, 13 (4) :228-230.

全身反应法 篇9

一、 变静听为动听,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低年级学生, 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动性, 课堂中很难保持静听。经常出现没有完全听清, 就开始随意模仿, 结果以各自惯用的汉语发音方式来输出英语。如果学生的语音不准, 也很难听准别人的发音, 同样, 也很难让别人听懂自己的语言。因此, 课堂中, 听是相当重要的, 做到听清, 听准, 听懂, 才能表达清楚。全身反应法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一系列语言项目, 学生听到语言指令时, 用身体作出动作的反应。听、说、动作齐上, 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疲劳, 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使用全身反应法, 基本方式有:教师示范, 学生静听;教师用祈使句发出语言指令, 学生边听边动;操练, 学生之间边说边做出动作反应。课堂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图片, 编一些相关语言指令、教学程序。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书包在椅子后面、衣服在课桌上面, 小猫在桌子下面三幅图, 一边展示三幅图一边说:The coat is on the desk.The bag is behindthe chair.The cat is under the desk.然后教师出示图片, 并使用祈使句发出指令:Put the coat on the desk.Put the bag behindthe chair.Put the cat under the chair.学生边听边做。接下来进行操练, 在班级全体学生分组操练完之后, 请几组学生到教室前面进行展示, 一位学生发出指令, 另一位学生听指令后作出反应, 然后交换。如果学生们能清晰的给出指令, 并能准确作出动作, 也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 学生情绪高涨, 乐于参与, 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学生多动等现象, 课堂效率也明显提高。

二、 语言加动作, 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 创设语言情景。在教学过程中, 难免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和句子, 如教师不加任何辅助的话, 学生就难以理解, 英语教学就难以顺利进行。课堂上教师用全身反应法, 也就是使用动作、表情等会起到解释、强调的作用, 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同时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动作性强的词、句理解也比较容易。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 教师先在讲台前表演动作, 边表演边说: I’mthinking.I’m writing.I’m reading a book.I’m cleaning theblackboard.为了比较主语人称的变化, 根据图片回答问题:What is Tom doing? He is playing football.What is Mary doing?She is eating some meat.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cleaningthe classroom.然后请同学上台, 教师发出:write , clean theblackboard , drink tea等指令, 让学生边听边反应。最后, 让学生通过学习, 自己总结出现在进行时的规则, 近一步巩固, 大大提高学生能力。

三、 动作加表演, 激励学生表演

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表演、好展示的特点, 因此, 当教师在表演前提出要求时, 他们听的非常仔细。在教师示范后, 学生便会分组积极操练, 然后争先恐后上台表演。如在教Speak up时, 教师可提前制作出不同颜色的头饰, 让学生分角色戴头饰到台前表演, 比比哪组表演的更逼真, 直到决出冠军组。这样一来, 学生上课更有激情, 小组合作跟融洽。这种逼真的语言交际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最明显的就是在课余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学生用学过的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在全身反应法教学中, 教师起着十分积极和直接的作用。“教师是舞台导演, 学生就是演员。”教师决定教什么、如何教。因而, 用这种方法, 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仔细研读教学大纲, 钻研教材, 根据教学板块的内容, 适当整合,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特别是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 通过组织活动, 活化教材, 激起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全身反应法 篇10

关键词:腹腔内高压,全身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入住急诊病房、中心ICU的IAH患者58例 (男35例, 女23例) , 年龄19~87岁, 平均 (47.2±12.9) 岁, 平均腹内压 (21.28±11.15) cmH2O。其中多发伤17例, 腹部外伤9例, 腹部外科术后3例, 心肺复苏术后3例, 呼吸衰竭6例, 弥漫性腹膜炎4例, 肠梗阻6例, 急性胰腺炎6例, 中毒2例, 急性脑血管病2例。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采用膀胱测压法, 向膀胱置一根FOIIY导尿管, 排空膀胱内尿液, 注入生理盐水50m L, 通过三通接头导管与测压器连接, 患者仰卧, 以耻骨联合为0点, 水柱高度即为IAP。患者入院后每天测膀胱压 (UBP) , 如UBP高于10cm H2O则继续跟踪测量UBP (2次/d) , 常规进行腹部平片及CT检查, 并入选至观察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第1天 (即入院24h内) 起, 每天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血常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行血气分析等检测, 并分别用SIR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II (A-PACHE II) 评分, MODS病情严重度评分系统 (采用1995年重修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户) 进行评分。

1.3 诊断标准

根据分级标准, 将UBP>10cmH2O称为IAH, IAHIH-Ⅳ (即UBP>25cm H2O) 并伴有器官功能不全诊断为ACS。

1.4 标本采集与处理

无菌操作下, 由外周静脉取血2~3mL, 离心后留取血清贮存至-20℃冰箱备用。TNF-αEASIA试剂盒 (购自Biosource公司)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 (x-V±s) 表示, 对不同组之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2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IAP>25组比较, *P<0.05

注:与IAP>25组比较, *P<0.05, **P<0.01;△第4天时与第1天时比较, P<0.05

2 结果

IAH与患者病情严重度关系, IAH越高者, 患者病情越重, 见表1。

不同IAH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变化, IAH越高, 血清TNF-α水平越高, IAH持续时间4d者较初发IAH者血TNF-α增高, P<0.05, 见表2。

3 讨论

腹内压升高的常见原因有急性胰腺炎、肠梗阻、腹主动脉瘤破裂、腹腔内出血、骨盆或腹膜后出血、液体复苏后肠水肿、严重腹水、肠系膜血管栓塞以及人工气腹腹腔镜检查和手术后[3]。任何造成IAP升高的原因均可能进展为ACS。目前还没有诊断ACS的统一标准。普遍认为诊断ACS须满足2条: (1) IAP>25cm H2O; (2) 对器官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如心排血量下降、少尿、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酸中毒等。本研究发现, IAP越高的患者SIRS评分、APACHEII评分、MODS评分越高。随着IAP的升高, 对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泌尿系统的影响越发严重。

TNF-α是一种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产生, 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促炎细胞因子, 它可通过激活细胞因子网络系统而诱发全身炎症反应, 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肌抑制, 微血管损伤及急性间质炎症等。研究已经证实了危重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 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4]。

IAH及ACS最初认为仅涉及原发性创伤及外科手术患者, 但最近国外的研究证实约有20%的内科患者亦发生IAP增高。即使IAP轻度增高, 如10cm H2O也可严重影响终未器官的功能, 损害神经、心脏、呼吸、胃肠、肝及肾的内稳态。膀胱内压代替IAP可以帮助急重症专家正确诊断, 调整治疗, 并指导临床的复苏。

参考文献

[1]Burch JM, Moore EE, Moore FA, et al.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Surg Clin North Am, 1996, 76:833.

[2]Grubben AC, van Baardwijk AA, Broering DC, et al£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Zentralbl Chir, 2001126:605.

[3]汤文喜, 孙运波.腹腔内高压与腹腔间隔综合征[J].医学综述, 2006, 12:136.

[4]张连东, 张旭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3, 9:38.

上一篇:强制性运动疗法下一篇:实际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