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肾上腺素

2024-05-28

小剂量肾上腺素(精选七篇)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2 月至2014 年3 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120例重度哮喘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肾上腺素组各60 例。其中常规治疗组男性36 例, 女性24 例, 年龄23~66 岁, 平均年龄 (40.8±4.6) 岁;肾上腺素组男性38 例, 女性22 例, 年龄22~65 岁, 平均年龄 (41.2±4.2)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参照《哮喘急性发作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中华医学会2008 年) [4]。

1.3 排除标准

(1) 高血压病、心源性哮喘、气胸; (2) 合并心源性哮喘、心律失常、精神疾病、严重免疫系统疾病、器质性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 (3) 严重感染并发症。

1.4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 测量血压、呼吸、脉搏等。将氨茶碱0.5 g加入500 m LNa Cl溶液中, 静脉滴注;甲强龙80 mg, 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 针剂0.3 mg, 皮下注射, 若10 分钟后无效则重复等剂量给药, 总量不超过1.0 mg。

1.5 疗效判定与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心率<100 次/分钟、呼吸频率<24 次/分钟, 哮鸣音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无呼吸困难且情绪稳定判定为显效;心率<120 次/分钟、呼吸频率<30 次/分钟, 哮鸣音明显减少, 呼吸困难有一定程度缓解但未消失, 情绪尚且稳定判定为有效;呼吸困难, 听诊哮鸣音、心率、呼吸频率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人数+有效人数) /总人数×100%。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治疗起效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常规治疗组治疗10 分钟后显效14 例, 有效17 例, 无效29例, 总有效率51.67%;20 分钟后显效19 例, 有效20 例, 无效21例, 总有效率65.00%;30 分钟后显效31 例, 有效16 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78.33%。肾上腺素组治疗10 分钟后显效23 例, 有效15 例, 无效22 例, 总有效率63.33%;20 分钟后显效38 例, 有效10 例, 无效12 例, 总有效率80.00%;30 分钟后显效47例, 有效8 例, 无效5 例, 总有效率91.67%。肾上腺素组在治疗20分钟及30 分钟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总体呈降低趋势, 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其中常规治疗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治疗20 分钟后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 而血氧饱和度在治疗30 分钟后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 ;肾上腺素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治疗10 分钟后已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 血氧饱和度在治疗20 分钟后已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 , 见表1。

2.3 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有轻微心率加快, 之后逐渐恢复正常,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好转, 肾上腺素组少数患者血压稍有升高,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以呼吸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快速改善低氧血症, 提高血氧饱和度, 解除气道痉挛是抢救重度哮喘患者的关键[4]。重度哮喘患者在接触致病因素后会导致急性发作, 进一步出现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支气管痉挛、肺通气不足、气道阻力增高等症状, 最终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有90%的重症哮喘患者是在急症就诊和转运途中死亡, 因此时间和药物的疗效是挽救重症哮喘患者的关键[5]。本研究中常规治疗组治疗10 分钟后显效14 例, 有效17 例, 无效29例, 总有效率51.67%;20 分钟后显效19 例, 有效20 例, 无效21例, 总有效率65.00%;30 分钟后显效31 例, 有效16 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78.33%。肾上腺素组治疗10 分钟后显效23 例, 有效15 例, 无效22 例, 总有效率63.33%;20 分钟后显效38 例, 有效10 例, 无效12 例, 总有效率80.00%;30 分钟后显效47例, 有效8 例, 无效5 例, 总有效率91.67%。肾上腺素组在治疗20 分钟及30 分钟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P<0.05) 。以上结果均表明肾上腺素组起效更快。

轻、中度急性哮喘的首选药物是 β2受体激动剂, 但重症哮喘患者气道痉挛水肿, 药物无法进入气道发挥作用, 而且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 此类药物对于重度哮喘患者的疗效欠佳[6]。激素通过抑制多种炎症蛋白的生成起效, 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急诊中应用的甲强龙属于糖皮质激素, 容易渗透肺组织, 起效快, 而茶碱类平喘药可以控制哮喘发作时间, 两者经常联用治疗哮喘[7]。但氨茶碱的中毒血药浓度和有效血药浓度较接近, 需注意给药浓度[8]。肾上腺素机制是通过激动支气管黏膜的 α、β2受体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性物质发挥平喘作用[9]。临床上的主要给药方式是皮下注射, 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吸收缓慢、作用维持时间久。有报道称, 小剂量皮下分次注射肾上腺素5 分钟后, 症状已开始缓解,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10]。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其中常规治疗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治疗20 分钟后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 而血氧饱和度在治疗30 分钟后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 ;肾上腺素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治疗10 分钟后已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 血氧饱和度在治疗20 分钟后已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 。可见, 肾上腺素组的症状改善速度也较常规治疗组快。本研究中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有轻微心率加快, 之后逐渐恢复正常, 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好转, 肾上腺素组少数患者血压稍有升高,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报道中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产生快速心律失常及顽固高血压等副作用, 小剂量肾上腺素不良反应较少, 这与相关报道中的结果一致。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中小剂量肾上腺素抢救重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在我院急诊抢救的120例重度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肾上腺素组, 每组6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方案:给予氨茶碱联合甲强龙;肾上腺素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方式,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结果 肾上腺素组在治疗20分钟及30分钟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P<0.05) 。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其中常规治疗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治疗20分钟后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 而血氧饱和度在治疗30分钟后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 ;肾上腺素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治疗10分钟后已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 血氧饱和度在治疗20分钟后已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肾上腺素应用于急诊抢救重度哮喘患者, 具有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肾上腺素,急诊,重度哮喘

参考文献

[1]张健, 安铁峰, 蒋小燕.院前急救中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抢救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3) :280-282.

[2]向丹.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 (5) :675-676.

[3]杨大琼.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 PAP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23) :14-15.

[4]冯维, 宋旸, 李满祥.成人重症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2015, 8 (4) :73-77.

[5]肖洋.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4) :86-87.

[6]郝磊.痰清宁中药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及与动脉血气水平的相关性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

[7]雷艳青, 李文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5, 19 (8) :1585-1588.

[8]石佳泉, 徐招柱, 饶广浩, 等.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18例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20) :81-82.

[9]王祖棣.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28-129.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 中度呼吸衰竭39例, 重度呼吸衰竭41例;男43例, 女37例;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 (37.91±3.46) 岁;病程1~11个月, 平均病程 (4.5±2.3) 月。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行性。

纳入标准: (1) 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分级和诊断标准; (2) 肺部听诊, 双肺弥漫响亮的哮鸣音; (3) 脉率不规则或有奇脉, 心率≥120次/min; (4) 呼吸频率≥30次/min, 伴大汗淋漓等症状; (5) 端坐呼吸困难或由于呼吸困难而说话受限, 说话呈单音节; (6) 辅助呼吸机参与运动, 有三凹症; (7) 出现嗜睡、精神错乱和昏迷等神智改变; (8)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 (1) 合并精神疾病、心源性哮喘、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者; (2) 患气胸、严重感染并发症者; (3) 患严重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4) 不配合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3]

80例患者入院后, 对其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予心电监护及面罩吸氧, 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对照组40例患者予常规急诊抢救治疗, 0.5 g氨茶碱 (厂家: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字准药H33021201) 与500 m L的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注射。同时予甲强龙 (厂家:Pfizer Manufacturing Belhium NV;批准文号:国字准药H20130301) 80 mg静脉注射, 维持30 min后评定疗效。

研究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 (厂家: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字准药H14020817) 皮下注射0.3 mg, 10 min后观察患者呼吸改善情况, 如哮喘症状无缓解则重复注射, 频率10 min/次, 不得超过3次, 注射累计剂量不得超过1 mg, 维持30 min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4]

30 min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血氧达到饱和, 评定为显效;如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消失, 血氧未达到完全饱和, 评定为有效;如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同时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 (P<0.05) , 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患者治疗显效28例, 有效11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9例, 有效13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80.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 研究组患者出现心率增快2例, 血压升高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出现心率增快3例, 血压升高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17.5%, 经相应处理后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得到控制,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支气管哮喘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5]。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使患者气道反应增高, 导致喘息、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 凌晨或夜间尤为明显, 常伴气流阻塞, 可经治疗好转或自行逆转[6]。支气管哮喘的原因较多,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具有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2) 吸入变应原:导致哮喘, 变应原包括室内变应原, 职业变应原和药物及食物添加剂, 屋螨是最常见的室内变应原, 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及阿司匹林是主要的药物性变应原[7]; (3) 促发因素:吸烟、大气污染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重症哮喘患者起病急, 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救治, 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8]。

临床对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舒张气道、局部抗炎以及降低毛细管通透性等为主, 常用药物是氨茶碱和甲强龙。氨茶碱可扩张患者支气管、调节免疫, 甲强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 可抑制患者体内炎性细胞的迁移和活化, 提高呼吸道平滑肌内β2受体反应性, 缓解哮喘症状。因此, 这两种药物在抢救重症哮喘患者中应用较多[9]。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主要激素, 属儿茶酚胺激素, 人体处于内脏神经刺激、低血糖及应激状态等条件下时, 会释放到血液循环中, 促进脂肪和糖原分解, 使患者血糖升高和心跳加速, 降低血管通透性,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从而缓解患者血压下降、心跳微弱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 肾上腺素治疗, 可迅速缓解气道阻塞症状, 皮下注射5 min即可发挥作用, 20~40 min达最高峰, 对支气管的扩张作用可维持4 h左右。王啸澜等[10]研究抢救重症哮喘患者联合肾上腺素治疗中, 证实肾上腺素在急诊抢救中可有效提高重症哮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雷艳青等[11]通过对重症哮喘患者急诊抢救结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 证实该方案可充分发挥肾上腺素的解痉、止咳、平喘作用, 短时间内效果显著。本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抢救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素, 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研究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有效率达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说明此方法的疗效比常规疗法更为显著, 具有可行性。

另有研究表明, 肾上腺素在哮喘治疗方面受限的主要原因是, 因其使用剂量较大, 注射速度较快, 会产生一定的心血管副作用[12], 如心律失常、顽固性高血压等。氨茶碱的药效与给药速度、浓度等有较大关系, 引发毒副反应的血药浓度与发挥药效的血药浓度较接近[13,14], 口服药物同时予静脉给药, 易引发毒性反应, 为尽可能减少毒副反应, 本研究中氨茶碱采用静脉滴注, 小剂量肾上腺素使用皮下注射。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心率增快2例, 血压升高3例, 对照组患者心率增快3例, 血压升高4例, 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过相应处理后其心率和血压情况均得到控制, 其他患者心率和血压状况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说明急诊抢救结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8月~2009年10月入住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家庄医院ICU和心内科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44例,年龄48~80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肾上腺素组,每组各22例。

入选标准为:(1)年龄大>18周岁,性别不限。(2)符合美国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慢性心力衰竭D期,心功能Ⅳ级(NY-HA),射血分数<40%,经过常规卧床休息、吸氧、控制感染,给予利尿剂、洋地黄类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心力衰竭无好转,甚至病情有进展者。排除标准:(1)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严重的二尖瓣狭窄性心脏病。(3)严重肾病和肝功能障碍者。(4)严重的消化道出血。(5)收缩压≥16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

两组患者原发疾病为:冠心病29例(65.9%),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11.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7例(15.9%),扩张性心肌病3例(6.8%)。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多巴胺组应用多巴胺(2 ml∶20 mg,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1.5μg/(kg·min)始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达有效治疗量2~10μg/(kg·min)[2]。肾上腺素组应用肾上腺素(1ml∶1 mg,天津金辉氨基酸有限公司)0.01μg/(kg·min)始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并依据患者监测情况每10~20 min调整用量,逐渐增加到有效治疗量0.025~0.300μg/(kg·min)[3],均治疗36~72 h。治疗期间应用动态监护仪观察心率(HR)、呼吸、动态血压(A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尿量、心功能情况,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注:BMI-体质量指数,BSA-体表面积,GLU-血糖,Cr-血肌酐,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 超声心动图检查

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功能,包括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飞利浦M2540A),由指定医师操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判定: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肾上腺素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多巴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用药前后超声检查和监测情况

两组患者用药后SV、CO、CI、LVEF、SpO2和尿量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用药前后HR、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上腺素组用药后收缩压(SBP)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用药后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晚期常见并发症,多数患者存在左室功能障碍。随着心脏重塑,心力衰竭也会逐渐加重,部分晚期患者即使采用最佳药物治疗,症状亦无改善,达到心力衰竭D期,即需要特殊干预和治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4]。对此类患者应设法寻找并纠正潜在病因,调整心衰用药。强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持续静脉正性肌力药物联合应用,以尽快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5]。

肾上腺素是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2]368-369,依据剂量的大小呈现不同的药理效应。肾上腺素激动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受体,从而加强心肌收缩力、加速传导、加速心率、提高心肌兴奋性,使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增加。肾上腺素激活冠状动脉的β2受体使冠状动脉舒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且作用迅速。小剂量肾上腺素使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轻度升高,同时作用于骨骼肌血管床的β2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降低舒张压。大剂量肾上腺素使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肾血管收缩、肾灌注量减少,使心衰加重。由此可见,严格控制肾上腺素单位时间内的给药剂量和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随时调整剂量对于治疗成败至关重要。

肾上腺素的单剂量为1 mg/支,常用于心脏骤停,顽固性低血压或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治疗,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需从微小剂量0.01μg/(kg·min)开始,逐渐调节到有效治疗量0.025~0.300μg/(kg·min)同时避免用过多的液体稀释,以免加重心脏负荷,这就极大地限制了肾上腺素的使用,甚至将其列为心源性哮喘的禁忌证[6]。我院采用微量泵从微小剂量开始持续静脉输入,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患者的症状,随时评估患者的状态并调整剂量,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由表2可知,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多巴胺组77.3%,与文献报道的米力农的疗效相同[6]。同时,肾上腺素组CO、CI、LVEF较多巴胺组改善更显著(P<0.0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1,bP<0.05;与多巴胺组治疗后比较,c P<0.01

本研究表明,短期静脉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在慢性心衰加重时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起到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的作用,疗效优于多巴胺。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肾上腺素使其维持有效治疗量0.025~0.300μg/(kg·min),同时依据个体情况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剂量是肾上腺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提高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关键。

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小剂量静脉持续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4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和多巴胺组,每组各22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微量泵静脉输注小剂量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治疗3672 h。治疗期间观察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尿量及心功能情况,治疗前后行超声检测左室功能。结果:肾上腺素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多巴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肾上腺素组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多巴胺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静脉输注小剂量肾上腺素,在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能起到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的作用,疗效优于多巴胺。

关键词:顽固性心力衰竭,肾上腺素,小剂量静脉持续泵入

参考文献

[1]Hunt SA,Abraham WT,Chin MH,et al.ACC/AHA 2005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adult[J].Circulation,2005,112(12):154-235.

[2]郑筱萸,张象麟.MCDEX药物临床信息参考[Z].北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2003:362-363,368-369.

[3]傅强,译.危重症医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公司,2001:909-910.

[4]Hunt SA,Abraham WT,Chin MH,et al.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adult:executive summary[J].Circulation,2001,38(7):2996-3007.

[5]陆再英.慢性心力衰竭.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4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4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在2个月~2岁之间, 平均年龄1.2岁。

1.2 方法

在5%~10%的葡萄糖100 ml中加入异丙基肾上腺素0.05~0.1 mg静脉滴注, 5~15滴/min, 不并用其他喘憋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喘憋症状好转迅速, 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3讨论

喘憋性肺炎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 它以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以喘憋为主的肺炎病例为其特点。70年代在我自南方农村流行, 当时对该病尚缺乏认识, 各地命名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称流行性喘憋性肺炎。也有称小儿气喘病或流行性气喘病。虽然称呼不一, 但有其共同性, 一是本病具有明显的流行性.主要在农村流行;二是具有喘憋和发作性喘憋的特征;三是具有毛细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肺部表现;四是主要侵犯婴幼儿。1977年卫生部组织了全国协作组决定对本病的流行进行监测和研究, 并将本病定名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大多数流喘肺炎病例, 既有喘憋、喘鸣音, 同时又有中细湿啰音和胸部X线较显著的炎性浸润病变。病情较一般毛细支气管炎为重。异丙肾上腺素的病理为β受体激动剂, 对β1和β2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 对α受体几无作用。主要作用:①作用于心脏β1受体。使心收缩力增强, 心率加快, 传导加速, 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常增加;②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β2受体, 使骨骼肌血管明显舒张, 肾、肠系膜血管及冠脉亦不同程度舒张, 血管总外周阻力降低, 其心血管作用导致收缩压升高, 舒张压降低, 脉探变大;③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 使支气管平淤肌松弛;④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 增加组织耗氧量。心率每分钟不及40次时, 可以用异丙肾上腺素0.5~1 mg加在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 ml内缓慢静脉滴注。许曼玲将104例本病患儿分成中医组40例, 中西医结合组44例和西民组20例。中医组分实喘和虚喘二大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配合抗生素治疗;西医组用抗生素、激素和对症治疗。结果中医组痊愈28例, 好转8例, 无效4例, 有效率为90%。中西医结合组痊愈2例, 好转9例, 无效3例, 有效率为93.17%。西医组痊愈11例, 好转3例, 无效6例, 有效率为70%。异丙基肾上腺素为拟交感胺类药物, 兴奋β肾上腺素能受体, 使挛缩的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并能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并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能迅速减缓解患儿喘憋症状, 及时纠正缺氧, 快速的心率也随之减慢[1]。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控制喘憋的机理主要是此药为β受体兴奋剂, 能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仇受体, 解除末梢气道的痉挛, 改善通气功能, 增加有效通气量, 并有抗炎症、抗变态反应及增强纤毛-粘液净化作用, 结果喘憋症状及体征迅速缓解, 疗效明显优于激素加氨茶碱治疗, 且没有激素抑制机体免疫等副作用。除了注意居室环境外, 加强营养也很重要, 要少量多次给孩子喂水, 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及半流食, 如牛奶、豆浆、米粥、米汤、蛋羹等, 不要太油腻或太甜的饮食。此外, 还应经常变换患儿体位。经常翻身, 病情平稳后要经常把孩子抱起, 孩子咳嗽时, 可轻轻拍背。本组资料显示, 4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喘憋症状好转迅速, 未发现明显副作用。通过静脉滴注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可以明显地缓解喘憋症的症状。综上所述, 小剂量异丙基肾上腺素可以缓解小儿喘患性肺炎的症状,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缓解喘憋症患儿40例的临床。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4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 采用小剂量异丙基肾上腺素静脉点滴, 同时应用抗菌药物及纠正心衰药物。结果 患儿喘憋症状好转迅速。结论 小剂量异丙基肾上腺素可以缓解小儿喘患性肺炎的症状,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异丙肾上腺素,喘憋症,小剂量,患儿

参考文献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5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左甲状腺素,细胞学,临床疗效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因治疗不及时, 最终转化为甲状腺癌, 成为近年来最为普遍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据相关报道显示, 导致甲状腺结节产生的病因多种多样, 其中以饮食不节制、滥用药物为主, 更有数据显示, 年轻人罹患甲状腺结节的可能性更大[1]。目前, 临床上主要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进行辨别, 以区分甲状腺结节的病变程度, 即良性或恶性。若患者经确诊为良性甲状腺结节, 应立即行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本文选取本院2011 年8 月~2013 年10 月收治的120 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 观察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 年8 月~2013 年10 月收治的120 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 男69 例, 女51 例, 年龄17~78 岁, 平均年龄44 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控制不稳定、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损、亚急性甲状腺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等疾病。

1. 2 方法治疗前, 检查患者的TSH、总甲状腺素 (TT4)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等水平。行超声检查, 包括结节大小、位置、数目、性质等。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治疗前, 嘱患者行仰卧位, 消毒皮肤, 随之将5 ml注射器刺入患者的甲状腺结节位置, 同时取出细胞制作样本, 采取浓度为95% 的乙醇溶液进行固定。然后, 拔针并行10 min局部压迫, 最后送检。根据检验结果, 确诊为良性结节后, 行左甲状腺素药物治疗, 初始用药量为12.5 μg/d, 持续7 d, 期间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对无不良反应患者持续药物治疗, 但将用药量调节至25.0 μg/d, 总疗程为1 年。对比不同年龄、不同TSH水平患者结节大小变化程度。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年龄因素<40 岁, 治疗前结节大小为 (1.66±0.39) cm, 治疗后为 (1.26±0.34) cm;≥ 40 岁, 治疗前结节大小为 (1.70±0.47) cm, 治疗后为 (1.40±0.41) cm。<40 岁患者的结节大小变化程度大于≥ 40 岁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2 TSH因素<2.50 m U/L, 治疗前结节大小为 (1.60±0.41) cm, 治疗后为 (1.42±0.45) cm ;≥ 2.50 m U/L, 治疗前结节大小为 (1.73±0.46) cm, 治疗后为 (1.28±0.37) cm。≥ 2.50 m U/L的患者结节大小变化程度大于<2.50 m U/L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上辨别甲状腺的病变程度, 以诊断甲状腺结节为准[2]。甲状腺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针对良性病变, 经确诊后, 主要行保守治疗, 必要时可选择择期手术[3]。又由于良性病变的病情程度较轻, 主治医师通过定期随访,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情况,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而针对恶性病变, 需行系统化的手术治疗, 方可改善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随着高分辨超声技术以及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广泛应用, 对甲状腺结节的辨别越来越精确, 且检查过程中, 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 检查更为直观、确切, 避免了需行手术才能辨别良恶性的弊端, 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4]。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依据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 确定患者均为良性甲状腺结节, 随之采取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未采取大剂量左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 是考虑以往在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 出现少数不良反应, 导致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降低, 甚至放弃治疗。随后进行相关论证得出, 其原因在于, 良性结节并不稳定, 依然存在恶化的可能, 加之患者的生命体征有差异, 无法采取统一的治疗措施[5]。基于以上原因, 本院遂将用药量进行调整, 治疗1 年以来, 绝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 甲状腺结节变小, 且患者对该药物也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然而, 在本院的统计结果中, 仍然有少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甲状腺结节大小未出现任何变化。随后, 本院继续展开调查, 发现其治疗效果与治疗前甲状腺结节本身大小有关, 甚至与患者的年龄、结节性质、TSH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 TSH水平是判定甲状腺细胞增生程度的标准之一, 随着其水平不断上升, 甲状腺结节最终转化为甲状腺癌也未可知, 为起到预防效果, 建议行左甲状腺素治疗。另一方面, 经检测, 所有患者的TPO-AB水平未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可视作TPO-AB水平高低与甲状腺结节无关。本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若较为年轻, 病情反而更易恶化, 建议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若为良性结节, 行甲状腺素治疗, 同时加强超声检查。

综上所述, 对年龄小、TSH水平较高的患者, 经确诊为良性甲状腺结节后, 应立即行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 可有效降低血脂, 治疗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魏立民, 李海英, 刘娜, 等.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20) :2404-2406.

[2]唐鲲, 时立新, 严征.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术前血清促甲状腺素间的关系研究 (附1553例报告) .贵州医药, 2015 (7) :619-620.

[3]李云.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临床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4 (28) :219-220.

[4]李杰宝.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12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 (1) :41-43.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6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甲状腺素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鼻饲或吸吮时, 出现呕吐、胃潴留等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 临床上并不少见, 目前常用红霉素[1]、多潘立酮等药物治疗, 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2], 许多早产患儿均存在甲状腺素水平低下、甲状腺功能紊乱, 因此, 我们选择一些喂养不耐受的早产患儿加用小剂量甲状腺素片, 通过疗效观察, 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3月间出生的35周以下早产儿60例,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27例, 30~32周28例, 32~35周32例, 出生体重在900~2500g之间。所有患儿均符合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均排除宫内感染、颅脑畸形、宫内发育迟缓、染色体病、遗传代谢性疾病、颅内肿瘤、各种先天性疾病等。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3]:频繁呕吐 (≥3次/天) , 奶量不增加或减少 (>3天) , 胃储留 (储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 。

1.2 分组

60例早产患儿随机两组, 对照组 (未用甲状腺素片) 30例 (男性16例, 女性14例) ;治疗组 (应用甲状腺素片) 30例 (男性17例, 女性13例) 。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支持治疗, 治疗组另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 (雷替斯50μg/片, 柏林化工) 5μg/kg·d, 共7天。

1.3 研究方法

1.3.1 临床指标的检测

所有病例均在入选后24小时内, 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2ml, 常规检测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7天后再次复查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

1.3.2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7天内喂养不耐受明显改善, 呕吐、胃储留消失或减轻, 奶量可逐渐增加;无效:7天后喂养仍无改善。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 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前甲状腺素FT3、FT4、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后两组甲状腺素的变化 (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可知, 与对照组比较7天后治疗组的血清FT3水平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与对照组比较7天后治疗组的FT4、TSH水平并无明显升高。

2.3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可知, 与对照组比较7天后治疗组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治疗明显改善, 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早产儿各种器官功能同足月儿相比均不成熟, 在消化系统表现为吸吮力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 易出现溢乳、呛咳、呕吐、腹胀、腹泻等喂养困难症状。胃肠动力受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神经系统、多种胃肠激素以及化学介质的调节, 其中甲状腺素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不可或缺, 它可以维持正常的胃肠运动, 促进肠粘膜的吸收功能, 并可诱导肝细胞分泌多种脂肪酶促进脂肪代谢。甲状腺功能不足可造成食欲不振、胃排空延迟, 便秘, 腹胀, 麻痹性肠梗阻。我院对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时, 给予小剂量甲状腺素的治疗, 也确实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甲状腺素是维持身体正常机能的重要激素, 生理量的甲状腺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有利于脂肪的合成和利用。甲状腺素对早产儿的脑发育尤为重要。有数据证实[2], 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早产儿, 30-60天的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明显提高2岁时的智商。薛辛东等[4]认为新生儿期即使是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影响脑发育, 建议对危重新生儿辅以甲状腺素治疗。但是, 早产儿生后, T3 T4均有下降过程, 7-14天后才逐渐恢复, 完全恢复需要4-8周。这是因为, 妊娠中期后, 胎儿的下丘脑-垂体功能已发育较为成熟, 但甲状腺功能还未发育完善, 这与神经系统在胚胎时期优先形成且较其他系统发育迅速有关。早产儿胎龄越小, 甲状腺功能愈不成熟, 对TSH刺激产生甲状腺素的功能愈差, 导致早产儿生后, T3 T4均有下降过程。疾病也可影响甲状腺功能。而甲状腺功能的暂时性低下可能是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对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提示早产儿甲状腺素水平低下是存在的, 试用小剂量甲状腺素片后FT3较前显著升高, 有统计学意义, 而经甲状腺素片治疗后患儿的喂养不耐受得到明显改善, 表明甲状腺素片在临床上对于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具有有一定的效果, 可能与FT3水平的上升有关,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彩霞, 刘义.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与药物治疗[J].小儿急救医学, 2004, 11 (3) :190-191.[1]陆彩霞, 刘义.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与药物治疗[J].小儿急救医学, 2004, 11 (3) :190-191.

[2]Delrert A.Hyoperthyxinemia in Premature Infiants:Is Thyroxine Treatment Nec-essary?[R].Thyroid, 1999, 9 (7) :715-720.[2]Delrert A.Hyoperthyxinemia in Premature Infiants:Is Thyroxine Treatment Nec-essary?[R].Thyroid, 1999, 9 (7) :715-720.

[3]黄瑛, 邵肖梅, 曾纪骅, 等.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 (4) :696-698.[3]黄瑛, 邵肖梅, 曾纪骅, 等.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 (4) :696-698.

小剂量肾上腺素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心力衰竭患儿5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0d~5岁,平均年龄(2.27±1.65)岁;病程2~7d,平均病程(4.03±2.37)d;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5例,Ⅲ级13例,Ⅳ级9例;基础疾病:重症肺炎13例,先天性心脏病9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原发性心肌病1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8d~5岁,平均年龄(2.25±1.71)岁;病程1~7d,平均病程(4.12±2.43)d;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6例,Ⅲ级12例,Ⅳ级9例;基础疾病:重症肺炎14例,先天性心脏病9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原发性心肌病1例。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者。两组患儿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心功能分级及基础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商品名:优甲乐,德国默克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20100523,50μg/片)辅助口服治疗,其中年龄≤3个月者5~6μg/d,年龄>3个月且≤6个月者7~8μg/d,年龄>6个月且≤2岁者9~10μg/d,年龄>2岁且≤4岁者10~12μg/d,年龄>4岁者12~15μg/d,均分3次服用,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4d。

1.3观察指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及心功能情况,甲状腺功能采用发光免疫法测定,检测指标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心功能采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仪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射血前期/右室射血期比值(RVPEP/RVET)、二尖瓣E峰与A峰比值(二尖瓣E/A)、三尖瓣E峰与A峰比值(三尖瓣E/A);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文献[3]制定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或虽有改善,但未达有效指标。显效+有效=总有效。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T3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4、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注:t1、P1表示观察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2、P2表示对照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EF、RVPEP/RVET、二尖瓣E/A、三尖瓣E/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EF、二尖瓣E/A、三尖瓣E/A均较本组治疗前上升(P<0.01,P<0.05),RVPEP/RVET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EF、二尖瓣E/A、三尖瓣E/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VPEP/RVE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注:t1、P1表示观察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2、P2表示对照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2.3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103,P<0.05。

2.4不良反应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从神经体液因子、细胞、分子等方面深入对心力衰竭发生机制进行研究,目前普遍认为,心力衰竭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4]。心力衰竭患者可引起甲状腺激素分娩减少,主要表现为T3降低,T4及TSH则正常[5],主要与下列机制有关[6,7,8]:(1)心力衰竭时,机体因缺氧及代谢紊乱而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皮质醇及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抑制外周组织T4转化为T3,使有活性的T3水平减少;(2)患者进食量少,机体营养物质缺乏,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及代谢产生障碍;(3)心脏射血分数下降,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释放;(4)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受体水平显著增加,与T3亲和力增加,导致血清中T3水平下降。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后,机体代谢率下降,血容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荷,继而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反过来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因此对心力衰竭患儿及时补充小剂量甲状腺素非常有必要。

本文中,观察组患儿应用小剂量甲状腺素片治疗后,T3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P<0.05),表明甲状腺素片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儿的甲状腺功能;两组患儿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而观察组EF、二尖瓣E/A、三尖瓣E/A明显高于对照组,RVPEP/RVET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儿在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应用小剂量甲状腺素片辅助治疗心力衰竭患儿除了可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还能够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并因此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再次验证了甲状腺素对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药物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近期安全性良好,但本文未对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远期不良反应以及是否影响其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小剂量甲状腺素辅助治疗小儿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及心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且近期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辅助治疗小儿心力衰竭对甲状腺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4例小儿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患儿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采取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小剂量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T3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4、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EF、二尖瓣E/A、三尖瓣E/A均较本组治疗前上升(P<0.01,P<0.05),RVPEP/RVET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EF、二尖瓣E/A、三尖瓣E/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VPEP/RVE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甲状腺素辅助治疗小儿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及心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剂量,甲状腺素,小儿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心功能

参考文献

[1]马佳.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5,21(21):100-101.

[2]彭陈岑.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1):1672-1675.

[3]崔雪莲.短期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慢性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0,41(11):730-731.

[4]陆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表达变化〔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66-67.

[5]兰军.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47-48.

[6]杜旭昶.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22-123.

[7]彭国顺,王振坤,李志超.左旋甲状腺素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低T3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9):54-56.

上一篇:移动医疗面临的挑战下一篇:医药包装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