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系统

2024-06-24

快速检测系统(精选十篇)

快速检测系统 篇1

目前, 电导率法和流氏细胞法是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 其中以流氏细胞法为原理的仪器, 由于投入成本贵, 且部分产品的检测结果为死细胞、活细胞总和, 因此与国标要求不符。而以电导率法为原理的仪器, 因其投入适中、运行成本极低, 所以已在中国的许多食品企业中广泛运用。

电导率方法的检测原理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 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等降解成小分子的单糖或双糖, 并经进一步代谢产生许多带电小分子, 从而导致培养基电导率发生变化, 电信号经放大后显示并记录, 检测系统每10分钟检测一次电导率的变化。

电导率变化达到临界值所需的时间TTD与样品的初始菌数呈半对数线性关系, 我们只要用标准方法 (如平板法) 为对照, 积累一定的数据, 做出标准曲线, 就可以达到快速定量检测菌数的目的。

Y:样品的初始菌数

X:达到临界点的阻抗检测时间

选择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的关键点

作为食品企业用户, 对于微生物检测一般最关注的项目为:

1.检测结果是否真实可靠, 重现性如何, 以及与国标法的符合率是否高;

2.加量样是否足够大, 按要求企业至少要能检测出1cfu/mL (灵敏度高) , 加样量的大小决定了灵敏度的高低;

3.检测速度是否快、检测时间是否短以及操作步骤是否简洁;

4.运行成本是否经济, 企业对仪器的一次性投资很关注, 但更关注日常运行成本。这方面关键是测量瓶是否可以重复使用?重复使用时是否方便可靠?

5.检测方法是否具有权威性, 该点主要是指国际上通过的认证, 或国内是否有客户基础。

6.其它方面:如检测的灵活性、操作界面的人性化、检测项目是否齐全、培养温度范围如何等。

而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做电导率检测微生物仪器的生产厂家仅2家, 而英国DWS公司是其中最专业的一家, 无论从产品性能、技术参数及客户的认可程度来说, 该公司生产的Ra bit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 (以下简称Ra bit) 均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选择之一。

DWS公司Rabit最突出的优势

DWS公司生产的Rabit是全球电化学微生物检测领域最具权威的检测仪器, 无论在设计、应用、灵敏度、灵活性、人性化角度, 都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 在各方面都有完美表现, 具体如下:

运行成本:为适合第三世界国家对检测成本的需要, Rabit使用的是可以高压灭菌并重复使用3年以上的耐高温塑料材质的测量瓶, 所以日常的运行成本主要是培养基的成本。以细菌总数为例, 使用原厂的培养基, 每个检测的成本约1~2元人民币, 客户还可以使用其它品牌的进口培养基, 菌落总数检测成本低到0.2元。

灵敏度:由于Rabit采用的是10mL测量瓶, 取样量1~5mL, 与国标检测方法的取样量一致。其中对于不含添加剂的纯冷冻饮品, 可直接取1mL溶解后的样品至测量瓶, 灵敏度为1cfu/mL;对于添加其它成份的冷冻饮品, 可先将样品稀释10倍, 再取1样品至9mL培养基 (或取5mL样品至5mL双料培养基) 中, 灵敏度为2~10cfu/mL;

虽然有些用户认为国标要求是小于30000个/mL, 但是作为企业来说, 我们应该控制得越低菌数越安全。即检测方法越灵敏安全系数就越高, 用高灵敏度检测设备检测通过的产品, 即使运输过程的冷链或终端出现某些问题, 产生产品失效并导致人身健康损害的可能性就越小。

检测速度快:检测速度与样品中微生物数量、样品的加工保存方式、加样量、培养条件、临界点参数等密切相关。样品菌数越高, 出结果越快。常见微生物项目的检测时间如下:

常规细菌总数最多24小时, 大部分只需12小时左右。实际数据证明, 大部分冷冻饮品可以在8~10小时内出结果。

大肠菌群通常只需12小时左右。

霉菌及酵母总数最多48小时。

UHT产品商业无菌测试为48小时。即包括保温24小时, 上机检测24小时。

致病菌初筛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节省检测时间:一个微生物要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必须生长到108~109个。而用电导率测定方法, 一个微生物生长到106~107个时, 就可以明显测量出电导率的变化。电导率法为动态方法, 样品中菌数越多, 出结果越快。菌数较多的样品, 数小时即可出结果。检测原料中微生物时的速度尤其快速。而传统平板法为终点判断法, 不管样品中菌数是多少, 培养时间都需要2天。因此电导率方法更省时、更灵敏。

操作步骤简单:当曲线校正完成后, 我们只需制备好培养基, 将测量瓶灭菌好, 加9mL培养基 (或5mL双料培养基) , 直接取1-5样品至测量瓶中, 放入仪器, 设定好参数即可。仪器24小时全天候工作, 非常安全可靠。无需国标法中所需的梯度稀释用的生理盐水、无需梯度稀释、无需倒平板、无需人工计数、无需清洗一大堆玻璃器皿, 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权威性:英国DWS公司在欧洲和日本韩国享有盛誉, 在欧洲几个主要国家DWS的电导率方法都通过认证, 上升为标准方法。在我国, 目前一些国际知名的食品和化妆品公司已经购买此仪器投入使用, 一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检所和检测中心也已经采购这类仪器, 并在着手制订相关的标准。

检测的灵活性:Rabit采用单样品管独立控制方式, 某一个样品完成检测后, 可随时取出, 10分钟后放置下一个样品管, 非常机动方便。

检测项目:Rabit由于采用了独家专利技术, 可进行直接电导率或间接电导率测试, 为检测常见的常规微生物项目和致病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其常规微生物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产孢菌、酵母和霉菌总数;致病微生物项目为:沙门氏菌, 其它致病菌项目可客户自行开发。其每种项目均使用不同的培养基及不同参数。此外, Rabit还可以应用于消毒剂、防腐剂的评估测试、挑战实验、配方优化等方面。

操作界面的人性化:Rabit采用的是基于Windows界面的人性化操作界面, 直观地实量饼图, 反映样品检测的进展情况;数据可输出至其它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其它特点:Rabit培养温度可以在25~45℃之间进行调节;采用干热加热槽, 每个模块可放置32个样品管, 温度精度达到±0.1℃;一套Rabit软件可最多控制16台主机, 多达512个检测。

结论

快速清除系统垃圾 篇2

1.打开记事本。

2.将下面的横线内的代码复制到记事本中,另存为一个文件扩展名为.bat的批处理文件:

==================================================

@echo off

echo 正在清除系y垃圾文件,稍等......

del /f /s /q %systemdrive%*.tmp

del /f /s /q %systemdrive%*._mp

del /f /s /q %systemdrive%*.log

del /f /s /q %systemdrive%*.gid

del /f /s /q %systemdrive%*.chk

del /f /s /q %systemdrive%*.old

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d*.* del /f /s /q %windir%*.bak del /f /s /q %windir%prefetch*.* rd /s /q %windir%temp & md %windir%temp del /f /q

%userprofile%cookies*.* del /f /q %userprofile%recent*.*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

del /f /s /q “%userprofile%recent*.*”

echo 清除系y垃圾完成!

echo. & pause

===================================================

快速到达系统关键位置 篇3

利用系统自身特性

Windows本身具有一些特性,可以使一些关键位置很方便地进入。

快速启动栏

很多软件为了尽可能吸引用户眼球,安装时都会跑到快速启动栏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整理快速启动栏也就成了我们周期性的工作,怎么才能快速进入“快速启动栏”所在的文件夹呢?右键单击快速启动栏的空白处(不要单击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打开文件夹”,这时便会打开快速启动栏所在文件夹了。

提示

可先右键单击任务栏的空白处,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取消“锁定任务栏”的勾选,取消任务栏的锁定状态,并将任务栏拉成多行,这样方便右键单击到快速启动栏中的空白处。

“发送到”下级菜单

利用“发送到”的特性,可以定制自己的常用文件夹,方便文件的复制操作。而“发送到”所在目录还跟登录系统的账户有关,因此快速、准确进入“发送到”所在文件夹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单击“开始/运行”,在打开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Sendto”,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打开当前登录账户对应的“发送到”目录,这样就可以快速、方便地添加“发送到”的下级菜单项目了。

临时文件夹

临时文件夹存放着系统运行时的一些临时文件,而定期清理临时文件夹,不仅可以减少磁盘空间浪费,还可以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但临时文件夹又分为“系统临时文件夹”和“用户临时文件夹”, “系统临时文件夹”倒还好办,位于系统盘的Windows目录下,进入很方便,但是“用户临时文件夹”所在的层次非常深,每次进入都很麻烦,其实系统也早为我们提供了快速进入的通道,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单击“开始/运行”,在打开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temp%”或者“%tmp%”,单击“确定”按钮,便会直接打开“用户临时文件夹”了,是不是很方便呢。

自定义,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利用系统自身特性快速进入的目录数量毕竟有限,不能满足每个人不同的个性需求,怎样才能满足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呢?现在就利用进入“临时文件夹”的方式来实现自定义。仔细观察“%temp%”和“%tmp%”,你肯定会发现这里其实是和系统的环境变量有关,可以通过设定环境变量来实现快速进入文件夹的目的。

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切换至“高级”标签,单击下方的“环境变量”按钮打开“环境变量”设定对话框。单击“新建”按钮,在“变量名”文本框中输入类似于“temp”的助记符,这里以“itmp”为例,在“变量值”文本框中输入目标文件夹的绝对路径,这里以Internet缓存文件夹为例(如图),连续单击三次“确定”按钮返回。最后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itmp%”,单击“确定”按钮,刚刚定义的Internet缓存文件夹是不是被打开了。呵呵,相信这几招一定会让你的日常操作更轻松!

提示

1、环境变量分为“用户变量”和“系统变量”两种,其中设定的“用户变量”仅对当前登录的用户有效,而设定的“系统变量”则不论以哪个账户登录系统均有效。当“用户变量”和“系统变量”中存在同名的变量时,“用户变量”优先级高于“系统变量”。

2、给环境变量取名时,尽量取一些自己清楚含义但又特殊点的,TEMP、TMP、Windir等变量名称是系统内置的,不得随意使用。

3、如果当前登录的用户不具有管理员权限,则只能更改“用户变量”设置,“系统变量”将无法更改。

网络连通性快速检测系统的实现 篇4

连通性检测(ContinuityCheck,CC)是802.1ag协议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不同客户需要不同的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等级,CFM提供不同的CCM(ContinuityCheckMessage,连通性检测消息报文)间隔以满足运营商对不同业务的要求,如表1所示[2]。通常情况下,重要业务需要50ms以下的错误检测和故障恢复。由于ms级的CCM PDU发送周期会对网络设备运行的多业务性能产生影响,而其它业务对CPU资源的抢占也会影响CCM PDU的发送精度。因此,计划采用单独的辅助CPU来处理这种快速报文的发送和接收。

1 网络连通性快速检测的实现

1.1 网络连通性快速检测系统的实现原理

(1)相关概念。

1)维护域(MaintenanceDomain,MD):MD指明了连接错误管理所覆盖的网络,其边界是由配置在端口上的一系列维护端点,所定义MD共分为8级,用整数0~7来表示,数字越大级别越高,MD的范围也就越大。

2)维护集(MaintenanceAssociation,MA):MA是MD内一些维护点的集合。MA服务于一个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MA中的维护点可以接收由本MA中其他维护点发来的报文。

3)维护端点(MaintenanceassociationEndPoint,MEP):MEP以称为MEPID的整数来标识,MEP确定了MD的范围和边界。MEP所属的MA和MD确定了该MEP所发出报文的VLAN属性和级别。

4)维护端点列表(MEPList):MEP List是同一MA内允许配置的本地MEP和需要监控的远端维护端点(RemoteMEP,RMEP)的集合[3]。

(2)802.1ag协议的CC实现原理。

CC功能用以检测MEP之间的连通状态。连通失败可能由设备故障或配置错误造成。连续性检查功能的实现方式是:由MEP周期性地发送CCM,此报文是组播报文相同的其他接收该报文并由此获知RMEP状态。若MEP在3.5个CCM发送周期内未收到RMEP发来的CCM,则认为链路有连通性问题,同时及时输出日志报告。当MD内的多个MEP在发送CCM时,就实现了多点到多点之间的链路检测。

1.2 系统平台

本系统采用软件方式来实现CCM报文的毫秒级发送,采用辅助CPU专一发送和处理CCM,而主CPU处理其他业务需求,系统可以实现发送CCM的最小间隔为10ms,可以很好地提高网络连通性检测的精度。系统环境介绍:

(1)辅助CPU,实现CCM的收发,可以支持用户动态的配置报文的发包频率。系统中提供驱动接口来下设报文上送辅助CPU的规则,在系统接收到对端设备发送的CCM时会进行匹配802.1ag协议规定的组播地址字段,将报文上送辅助CPU来处理。

(2)系统定时器,系统实现ms级的软件定时器来实现周期性发送CCM的时间过程。当定时器超时实现周期性的发送CCM。

(3)IPC(Inter-Process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机制,连通性检测的功能主要是在辅助CPU上进行的,主CPU需要与辅助CPU进行任务间的通信,并协助辅助CPU完成系统数据配置的功能。

1.3 辅助CPU实现连通性的快速检测

运行于辅助CPU上的快速检测系统主要分为配置MEP实体、组包与发包、解析处理报文、告警机制共4个模块。

(1)配置及用户维护。

图1所示是辅助CPU上配置数据处理的流程图。

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PC终端自定义配置命令,将MEP的配置数据下发到辅助CPU上。管理员可以配置的命令如表2所示,可以创建/删除指定的MD、MA、SI(ServiceInstance服务实例)、MEPList、MEP以及CCM的发送间隔。管理员可以通过显示命令,查看详细的维护数据配置信息,并且方便地查看网络状态。

系统管理员的配置命令首先被送到主CPU的配置管理模块进行处理。在管理员创建MEP后,主CPU会将此MEP的信息,包括MEPID,所属的SI通过IPC通信机制发送到辅助CPU。辅助CPU在接收到MEP创建的消息后,会根据MEP所属的SI级别下发驱动,通知驱动端口收到CCM时,上送处理的方向为辅助CPU。同时辅助CPU会创建全局数据,如图2所示。

辅助CPU创建的全局数据有两部分组成:

1)全局MEP List,辅助CPU会将需要创建的MEP添加到此列表中去。

2)Hash(哈希)表,以VLAN+level(MD级别)作为key,每一个HashBucket下面有2个关键数据:MEPList为当前SI下配置的MEP范围,用于过滤掉不符合要求的RMEP。MEPNode为维护端点,指向全局链表中的MEP实体。

(2)CCM的组包及发送。

辅助CPU通过CCI状态机进行发送报文,状态机在定时器超时后,会遍历全局的MEP节点,将MEP实体下的CCM发送出去。CCM的组包是由MEP在创建后完成的。其中主要内容有:发送报文的协议类型为802.1ag、组播地址、报文的序列号、MEPID、发送MEP的MA信息、发送CCM时间间隔等。CCM的发送是由CCI状态机进行控制的,按照管理员配置的interval启动定时器来进行CCM的发送。本模块重点考虑到的实现ms级的发包,管理员最快可以配置发送间隔为10ms,即最小可以配置的interval值是2。

(3)CCM的解析与处理。

MEP通过接收到的CCM维护同RMEP的连接。在端口接收到远端发送来的以太网帧后,首先会把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驱动中下发的表项进行匹配,如果是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802.1ag协议定义的组播地址,则会将报文上送辅助CPU进行处理。辅助CPU处理中会根据报文的协议类型判断此报文是否是CCM,不是则丢弃。

在处理报文中系统会获取目的MAC地址和VLAN,以此计算Hash值,找到Hash表中的相应位置。若该位置没有挂MEP,则说明没有MEP可以处理这个报文,报文被丢弃。否则继续查找Hash节点下挂的MEPLists,比较与报文中的MA、MD名称是否一致。处理CCM报文时会有以下3种情况:

1)错误CCM,CCM中获取发送者的MEPID,同Hash节点下挂的MEPList做比较,此MEPID不在MEPList范围中。或是CCM获取的发送间隔值与该MEP配置的interval值不相等。

2)交叉CCM,处理报文MEP的MD、MA名称同报文内容不一致,或是level值不同。

3)正常CCM报文,接收到报文的MD、MA同MEP的配置一致,并且报文中的间隔值同MEP配置一致。

在接收到正常的CCM时,根据发送报文的MEP ID,在MEP实体下的RMEP列表中查找相应的节点,如果没有则说明是第一次收到该报文,则初始化RMEP状态机,打印收到新邻居的日志信息。如果找到相应的节点,则将RMEP状态机的计时复位。

接收到交叉CCM和错误CCM时会启动相应的状态机,变更状态机的状态,同时分别有收到交叉报文和错误报文的系统日志打印在PC终端上。

(4)错误告警机制。

每个MEP实体都拥有独立的FNG(FaultNotifycationGeneration)状态机,具备独立的故障通知功能。当MEP检测到RMEP发生故障时,将通过告警机制向用户发出网络故障通知。FNG状态机同时可以防止网络状态频繁振荡所造成的频繁告警。

2 系统测试

2.1 实验设计

在测试系统中,采用两个具有辅助CPU系统的网络设备进行对连来模拟实际的网络连接环境,如图3所示。两台设备之间采用交叉电缆进行连接,两台PC通过串口对这两台设备实现网络维护端点的配置,同时在网络建立连接和链路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PC查看到网络设备上报的日志信息。

网络维护端点配置时,考虑了正常CCM在两台设备之间进行互通测试,进行了配置ms级发送报文间隔的测试。同时也构造了错误CCM和交叉CCM的情况。实验设计如表3所示,分别完成了对网络进行正常配置和异常配置情况的测试。在开始进行测试时设备1和设备2都使用了CFM功能,并且配置了相同级别的MD,配置发送CCM的间隔为10ms。主要检测设备链路的连通性,在RMEP出现故障时能及时进行故障日志的报告。由于两台设备应用相同的系统,为了让测试结果更加清晰,选择测试设备2作为报文发送端,设备1作为接收端。测试中设备1抓取的CCM如图4所示,生成的日志如图5所示。

2.2 设备性能分析

由以上系统测试实验的设计和测试记录进行分析,测试设备较好地完成了网络链路连通性的检测,相比以往采用一个CPU处理报文的软件实现方式,实现的网络连通性检测系统相比。应用辅助CPU专一处理CCM的收发,实现了ms级的收发包,进行了链路的快速检测,最小可以实现10ms间隔的CCM收发并且系统日志的产生及时准确在网络产生故障进行定位时将会更加准确。

3 结束语

依据IEEE 802.1ag协议,采用辅助CPU专一处理CCM的收发,实现了ms级网络连通性的快速检测。系统设计的难点在于主CPU配置数据的同步下发到辅助CPU上建立全局数据,并应用此配置数据辅助CPU进行报文的收发处理。

电信级以太网是近年来通信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4],OAM机制又是运营商在网络维护中十分重要的方面。网络连通性的快速检测将会使网络管理员在故障定位时更加准确

摘要:系统应用辅助CPU专一处理IEEE 802.1 ag协议连通性检测消息报文的收发,实现了m s级的收发包,进行了链路的快速检测。采用两台设备模拟小型网络,验证了系统的功能及性能。

关键词:以太网,OAM,连通错误管理,连通性检测,维护端点

参考文献

[1]马武.运营级以太网中的OAM[J].电信科学,2006(11):17-18.

[2]IEEE Computer Society.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Amendment 5: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S].USA:IEEE 3 Park Avenue New York,NY 10016-5997,LAN/MAN Standards Committee,2007.

[3]张文芊,廖惠敏,訾国伟.嵌入式网络连通检测器的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1):241-24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篇5

摘 要: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科学与工 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 业基础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三方面对该 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关键词: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 探索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理 论性和系统性的课程,该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 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食品感 官检验、食品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方 法和原理。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理论知识,很多实验是在为基础化学和基础生物学补 课。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 问题及在实践操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注重培 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课程设 置大都以理论课为主干,把实验课当成是理论课的附属。单纯 理论和公式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难学、厌学情 绪,一些学生为了拿学分而学习,不能从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需要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分析数据的能 力。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前期准备工作中,仅仅参与食品 理化成分等的测定步骤,因此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不完整,例如样品处理、数据处理等。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及样 品的保存等重要内容成了学生的“弱项”。即便大部分学生都 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但由于对数 据处理方法不熟悉,误差概念不明确,导致分析结果不可靠,很多学生做完实验就算完成任务,从来不想为什么会得到实验 结果,与所学的理论内容有什么关系。

(三)实验室的很多设备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各专业 之间、各学科之间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问题还没有解决。例如 ATP 荧光光度计、甲醇速测仪等快速检测设备只能通过图片、说明书和网络知识了解,学生无法拿到这些仪器活学活用。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需 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以基础知识为主体,深入介绍,使 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既注意层次分明,又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实用性,使学生 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 础。为强化教学效果,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在课堂教学 中,采用讲授、提问、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2.利用现代教学 手段,利用先进设备及多媒体,针对课程的特点,按授课知识 点制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件,或直接播放Flash 动 画、实验录像片,使理论知识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3.授 课时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开展课堂讨论。主讲教师根 据所讲内容列出讨论题,所列的讨论题目大部分是食品工厂或 现实生活中涉及食品安全检测的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及带有研究、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充分准备后 再讨论,然后教师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食品试验 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学习。教研室采取定期组织教师听课,观摩 教学,在授课结束后,主讲教师写出总结材料,并对试卷进行 卷面分析和考试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4.增加 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期末试卷出一些实验操作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 性。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 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其重要。在实践教学方面,本 课程以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动手能 力。1.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实验课开设的总体思路既注重基 本技能及知识的掌握,又重视独立工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实 验课中,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增加现代实验技术内容,并同专 业课相结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中坚持学生独立 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加强生产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 生进入葡萄酒厂、番茄酱厂、饮料公司、农产品检测中心、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亲自参与食 品生产和安全检验的全过程,使其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 识对食品品质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通过原料 收购、生产加工、卫生检测等具体环节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 把握,并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企业的重要 性。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理解和 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顺利完成毕 业论文及尽快适应以后的科研与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 科研训练。实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在生产实习中加强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的理解与应 用”的实践教学模式。把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 参加完成“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和“大学生挑战杯”论文。通过这些实践性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安全快 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 养。

快速调用系统功能和目录 篇6

1 Shell命令一键调用

由于这些专门的文件夹目录都有一个快捷路径,所以用户只需要使用系统中的Shell命令,就可以快速地一键跳转到想到的地方。比如我们想要进入到系统的“快速启动”目录,只需要在开始按钮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里面的“运行”命令(图1)。在弹出的运行对话框里面输入“shell:Quick Launch”后回车,即可快速打开Windows系统的启动目录(图2)。当然用户除了在运行框里面运行操作以外,还可以在资源管理器的路径栏、命令提示符窗口,甚至浏览器的地址栏中直接执行并打开这些系统里面的特殊文件夹目录。

除了特殊的文件夹目录以外,Windows系统里面还有很多系统功能,其实利用Shell命令也可以快速地打开。不过这个时候利用的不是快捷路径命令,而是系统中的GUID信息。比如我们想要打开Windows 10系统的防火墙功能,只需要在输入框里面输入“shell:::{4026492F-2F69-46B8-B9BF-5654FC07E423}”后回车,就可以快速地打开“Windows防火墙”配置管理功能。如果需要打开Windows Defender,那么执行“shell:::{D8559EB9-20C0-410E-BEDA-7ED416AECC2A}”命令即可。

当然了,GUID信息太过复杂,不容易记忆,其实我们可以将上面的命令保存到批处理文件中,放在桌面,需要的时候双击运行,就可以一键打开特殊目录了。

2 如何查找相关信息

无论是快捷路径还是GUID信息,在每一个Windows版本里面都有所不同,那么用户如何查询这些信息呢?首先打开系统的注册表编辑器,接着展开到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FolderDescriptions\,这样在下面就可以看到很多的GUID信息。点击每一个GUID信息后,就可以在右侧窗口里面看到一个Name项目,而它对应的信息内容就是相应的快捷路径(图3)。

开启“食品快速检测”之门 篇7

本期检验检测栏目, 围绕食品快速检测, 分别从实用的快速检测方法、最新的快速检测技术、先进的快速检测设备及快速检测的实际应用等, 全面介绍快速检测的特点及应用, 希望读者能够全面认识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期栏目的详细内容包括:注水肉的几种快速检测方法及特点、基于微生物培养理论与染色技术的Soleris微生物实时光电检测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基于虫光素酶生物传感器的ATP荧光快检的特点和应用、基于胶体金免疫的抗生素快检试纸卡在牛奶原料中抗生素检测的应用及基于颜色变化或二氧化碳法的BacT/ALERT 3D检测系统在罐头商业无菌检测中的应用。

随机圆检测快速算法 篇8

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圆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尤其是自动化检验和装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Hough变换(HT)是检测圆的基本方法,其优点是对图像中的噪声不敏感及便于并行计算。这些优点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开展了广泛研究[1,2,3,4]。在参数空间不超过两维的情况下,Hough变换有着很理想的效果;当参数空间超过两维时(如圆的参数空间为三维),这种变换的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的急剧增大使其仅仅在理论分析上可行,而在实际应用中却难以实现。因为传统Hough变换存在如下几个较大的缺点:1)计算量大;2)占用内存大;3)提取的参数受参数空间的量化间隔制约。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Xu等[5]提出了随机Hough变换(RHT),主要通过在图像空间中的随机抽样与参数空间中的动态连接链表来降低计算时间与内存需求,同时使提取的参数精度得到了很大地提高。RHT在处理简单图像时能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性能,但对于多圆复杂图像,由于无目标的随机采样仍引入大量无效累积,从而导致计算量与内存需求量过大。后来,Chen等[6]提出一种随机圆检测算法(RCD),从点集中随机选取4点,其中任意3点均能计算得到一个圆参数,若另外1点也在该圆参数所对应圆上则继续检查图像中其它点是否在圆上,避免了HT/RHT在参数累积过程中所耗费的大量内存空间。张兵权等[7]对RCD进行了改进,在证据积累过程中对候选圆外切正方形之外的点只需进行比较运算,使其计算速度有了一定地提高;陈爱军等[8]也在RCD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边缘像素进行跟踪形成一系列边缘链,使随机选取的4点均来自于同一边缘段,计算速度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需对边缘像素进行跟踪而致使降低了检测的鲁棒性。本文通过定义一个新的阈值来决定对RCD中随机采样的4点所进行的圆参数计算次数,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1 圆检测的RCD算法

设P为图像空间的边缘点集,|P|为P中的点数,|P|的最小阈值为Tmin,采样连续失败次数为f,检测一个圆过程中所允许的最大采样次数为Tf,计算圆参数的任意两点间的最小距离阈值为Td1,由于离散化等因素判断点是否位于候选圆上的距离阈值为Td2,若位于候选圆上的点数大于Mmin则认为该候选圆为真圆,其中Mmin=λ×2πr(λ为比例系数,r为候选圆半径)。

RCD算法的实现步骤可描述如下:

1)构造边缘点集P,采样次数f=0。

2)如果f=Tf或|P|

3)计算这4点中任意3点所确定的圆参数,若当前圆参数满足确定该圆参数的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均大于Td1且另外1点也在该圆参数所对应圆上,则确定了一个候选圆,转4);若4个圆参数均不满足,则将这4点返还给P,f=f+1,转2)。

4)令计数C=0。对P中的每个点,若其到候选圆边界的距离不大于Td2,则C=C+1且从P中去除该点。

5)若C≥Mmin,转6);否则,认为该候选圆为假圆,将这C个点返还给P,f=f+1,转2)。

6)该候选圆为真圆,f=0,转2)。

2 本文算法基本思想

2.1 3点计算圆参数

对于给定3点p1(x1,y1)、p2(x2,y2)、p3(x3,y3),计算通过这3点的圆参数C(a,b,r)方法如下:a=(d12-d23)/(k23-k12),b=k12a+d12,。其中:k12=(x1-x2)/(y2-y1),k23=(x2-x3)/(y3-y2),d12=(y1+y2-k12(x1+x2))/2,d23=(y2+y3-k23(x2+x3))/2。若上述等式中出现y2=y1或y3=y2或k23≈k12的特殊情形,则另选3点进行圆参数计算。

2.2 确定候选圆的改进方法

为了叙述方便,假定在3点计算圆参数时不存在第2.1节中的特殊情形。如果RCD中随机选取的4点不共圆,则需进行4次圆参数计算和4次点到圆心间距离计算。经分析,若其中1点到其余3点所确定的圆边界的距离大于某一阈值Td3(Td3是较Td2稍大的值),则这4点共圆的可能性将非常小,第4节表3中的统计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本文对随机选取的4点,通过比较其中1点到其余3点所确定的圆边界的距离与Td3、Td2的大小来进行计算:如果大于Td3,则重新随机选取4点开始新的计算,即只需进行1次圆参数计算和1次点到圆心间距离计算,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如果不小于Td2且不大于Td3,则与RCD一样继续从这4点中另选3点计算圆参数,并按本文方法进行比较计算;如果小于Td2,则认为这3点确定了一个候选圆。

本文判断4点是否能确定一个候选圆的改进方法可描述如下:

1)设随机采样到的4点依次为p1、p2、p3、p4,由点p1、p2、p3所确定的圆用C123表示,p4到C123边界的距离用d4→123表示,i=4。

2)若p1、p2、p3这3点间的相互距离均大于Td1,则按第2.1节计算通过点p1、p2、p3的圆参数并转3);否则,转4)。

3)若d4→123>Td3,则认为这4点不能确定一个候选圆;若Td2≤d4→123≤Td3,则转4);若d4→123

4)i=i-1。如果i=0,则这4点不能确定一个候选圆;否则,将pi与p4的坐标值进行交换并转2)。

2.3 确认候选圆是否为真圆的方法

参照文献[9],对于候选圆C(a,b,r)上的点,理想情况下仅可能位于该圆的竖直外切正方形与竖直内接正方形所围区域的差中,其中两正方形的中心均为圆心、边长分别为2r和2r。考虑到图像为离散,对于证据积累过程中的当前点pl(plx,ply),只要满足,则认为点pl为候选圆上的点,所以在确认真圆的证据积累时外切正方形与内接正方形的边长应分别为2(r+Td2)和。因此,对于边缘点pl,只有位于中心为圆心、边长分别为2(r+Td2)和的两竖直正方形所围区域之差中,才需进行证据积累计算。

由可推出dist1<(plx-a)2+(ply-b)20。化简后,可避免开方运算和求绝对值运算。

在证据积累过程中,令边缘点集P中尚未进行积累的点数为t,当前统计位于候选圆上的点数为C,则只要出现t+CMmin,则该候选圆为真实圆,否则为假圆。

3 算法描述

本文算法的实现步骤可描述如下:

1)构造边缘点集P,初始化采样次数f=0。

2)从P中随机选取4个不同点。

3)按第2.2节的改进方法判断这4点是否能确定一个候选圆。若能,转4);否则,转5)。

4)用第2.3节的方法确认该候选圆是否为真圆。若是,转6);否则,转5)。

5)f=f+1。若f>Tf,检测结束;否则,转2)。

6)判断已检测到的圆个数是否达到规定的数目。若是,结束;否则,将落在该圆上的点从P中去除,重置f=0,转2)。

4 实验结果

为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计算速度比RCD有了较大地提高,两种算法的检测精度相同。限于篇幅,这里仅举出其中两例,并与RHT、RCD以及文献[7]进行实验对比。需要指出的是,RCD算法描述中4)中的P应包括随机采样的4点,否则在确认候选圆是否为真圆时,并未将随机采样的那4点统计在内,这对于半径大小不同的圆来说是不合理的,且在确认为假圆时,那4点并未返还给P,这将导致一些圆无法检测出来。为了实验的公平比较,本文将RCD算法描述中4)中的P修正为包括随机采样的那4点,同时当RCD算法检测到规定的圆个数时,检测结束;文献[7]也进行了同样处理。本文的两个实验是在Pentium 4处理器(2.66 GHz)、512 MB内存的微机上用C++编程实现的。实验1中,RHT的λ、Td2、nt分别取0.7、0.5、2,RCD和文献[7]的λ、Td1、Td2均分别取0.7、10、0.5,本文算法的λ、Td1、Td2、Td3分别取0.7、10、0.5、0.75;实验2中,各算法的λ均取0.6,其他参数均与实验1相同。

实验1参照文献[10]构造。图1(a)为有8个圆(共1 338个图像点)的256×256图像空间,为了测试RHT、RCD、文献[7]和本文算法的性能,在原图中任意增加不同程度的噪声,噪声比为30%~240%。图1(b)、(c)为在图1(a)中增加1 606和3 211个噪声点的图像。由于RHT、RCD、文献[7]与本文算法都采用随机采样,因此每次检测所花费的时间并不相同,表1所示为图1(a)和它增加8种不同比例的噪声后用RHT、RCD、文献[7]和本文算法检测50次的平均时间。用本文算法对图1(c)进行50次检测均能准确提取其圆心坐标和半径,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图1的坐标原点为正方形框左下角、坐标轴分别平行于矩形的两条邻边。

设本文算法通过定义阈值Td3检测出所有圆,对于所有随机选取的4点所进行的圆参数计算次数和点到圆心间距离计算次数均为t1,其中能使4点共圆(即确定一个候选圆)的次数为t2;对本文通过其中1点到其余3点所确定的圆边界的距离大于Td3而排除的所有4点中其余3点组合,按RCD思想进行圆参数计算次数和点到圆心间距离计算次数均为t3,其中能使4点共圆的次数为t4。为验证本文算法定义的阈值Td3的有效性,对图1(a)和它增加8种不同比例的噪声后检测50次的平均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由该表可知相同噪声比下的t4/t3与t2/t1的比值均小于1/10。

实验2对140×140的实际图像图2(a),用RHT、RCD、文献[7]与本文算法分别进行检测,过程如图2所示,四种算法均能正确提取其圆心坐标和半径;对有1 688个图像点的边缘图像图2(b)进行50次圆检测,RHT、RCD、文献[7]与本文算法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177 2 s、4.731 6 s、3.996 9s和1.343 4s。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的随机圆检测算法,通过新定义的阈值大量减少了圆参数计算次数以及4点中其中1点到其余3点所确定的圆心间的距离计算次数,有效提高了检测速度,并具有与RCD一样的检测鲁棒性强和内存需求量小的优点。为了使检测到的圆参数更加精确,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优化:每检测到一个圆,便采用最小二乘圆拟合方法对该圆上的边缘点进行圆拟合,以提高圆参数的检测精确性,其中最小二乘圆拟合方法可参见文献[11]。此外,本文算法还可与其它改进算法相结合得到性能更优的算法,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与文献[12]相结合可使其对虹膜的定位更加快速。下一步工作将对RCD算法中随机采样的采样方法以及与RHT的有机结合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柏长冰,齐春,宋福民,等.Hough变换快速检测圆形PCB Mark[J].光电工程,2005,32(9):75-78.BAI Chang-bing,QI Chun,SONG Fu-min,et al.Fast detection of circular pcb mark using Hough transform[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5,32(9):75-78.

[2]杨四海,陈锻生,谢维波.Hough变换的特性分析:一种全局观点(Ⅱ)[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7,19(1):25-30.YANG Si-hai,CHEN Duan-sheng,XIE Wei-bo.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Hough transform:a global view(Ⅱ)[J].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 Graphics,2007,19(1):25-30.

[3]李斌,尹东,袁勋,等.改进的Hough变换对油库目标识别[J].光电工程,2008,35(3):30-34.LI Bin,YIN Dong,YUAN Xun,et al.Oilca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Hough transform[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8,35(3):30-34.

[4]Ujaldón M,Ruiz A,Guil N.On the computation of the circle Hough transform by a GPU rasterizer[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S0167-8655),2008,29(3):309-318.

[5]Xu L,Oja E.Randomized Hough transform(RHT):basic mechanisms,algorithms,and computational complexities[J].Computer Vision Graphics Image Process:Image Understanding(S1049-9660),1993,57(2):131-154.

[6]Chen T C,Chung K L.An efficient randomized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circles[J].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Understanding(S1077-3142),2001,83(2):172-191.

[7]张兵权,王建峰,卢军.一种新的对随机Hough变换改进的检测圆的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18):53-54.ZHANG Bin-quan,WANG Jian-feng,LU Jun.An new efficient improved randomized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circles[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6,42(18):53-54.

[8]陈爱军,李金宗,李东东.一种改进的随机圆检测算法[J].光电工程,2006,33(12):91-95.CHEN Ai-jun,LI Jin-zong,LI Dong-dong.Improved randomized algorithm for circle detection[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6,33(12):91-95.

[9]蒋联源,苏勤,祝英俊.快速随机Hough变换多圆检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17):163-166.JIANG Lian-yuan,SU Qin,ZHU Ying-jun.Fast multi-circle detection algorithm with randomized hough transform[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9,45(17):163-166.

[10]黎自强,滕弘飞.广义Hough变换:多个圆的快速随机检测[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18(1):27-33.LI Zi-qiang,TENG Hong-fei.Generalized Hough transform:fast randomized multi-circle detection[J].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 Graphics,2006,18(1):27-33.

[11]刘珂,周富强,张广军.半径约束最小二乘圆拟合方法及其误差分析[J].光电子?激光,2006,17(5):604-607.LIU Ke,ZHOU Fu-qiang,ZHANG Guang-jun.Radius constraint least-square circle fitting method and error analysis[J].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Laser,2006,17(5):604-607.

快速检测血栓的尿检试纸 篇9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应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一种尿检试纸, 可快速检测出血液中的凝块。

血液凝固与血液中的凝血酶有关, 应用氧化铁纳米粒子, 涂有专门与凝血酶肽 (短蛋白质) 相互作用的多肽, 注入老鼠体内后, 会经过整个鼠体。当该粒子遇到凝血酶, 在特定的位置上裂解肽类, 释放的片段最终顺着动物的尿液排泄。在处理收集的尿液样本时发现, 含有特定多肽标记物抗体的碎片识别这些蛋白质片段发现, 尿液中标记物的数量与凝固在小鼠肺中的血液凝块水平成正比。用质谱仪对片段质量分析来进行区分, 或用抗体测试样本, 更为简单且便宜。

该试纸可用于筛选有血栓的患者, 监测具有高危血栓的患者, 预测血栓的复发。麻省理工学院德什潘德技术创新中心将出资实现这项技术商业化。

快速检测系统 篇10

1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已逐渐从传统主观分析方法, 向着便携式、多功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1 便携式。

液压系统现场故障诊断仪器向便携式方向发展是现场故障诊断的必然要求, 因为现场故障诊断受工作环境、技术条件和人员数量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使用价值贵、体积大、重量重和台数多的仪器进行检测, 而只能使用功能多、体积小和重量轻的便于携带的“万用表”式的仪器, 这也是现场故障诊断仪器向便携式功能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多功能。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仪器向多功能方向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仪器用途的多方面, 即1台仪器即可以用作系统故障诊断用, 也可以用作系统的状态监控, 还可以用作其它仪器的标定;其二是仪器本身不仅能对多种参数进行检测, 而且还具有对所检测的参数进行显示、计算和处理的功能;其三是1台仪器能对某项参数进行多点位检测。

1.3 智能化。

智能化是现代诊断仪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机电液技术日益结合, 使得液压系统越来越复杂, 故障诊断越来越困难, 这就要求现代诊断仪器不仅具有对被测参数进行感知和显示的一般功能, 还应当具有对被测参数进行计算、分析、识别和处理等智能化功能。

2 Lab VIEW软件的特点

Lab V IEW软件是应用最广的虚拟仪器开发环境, 采用强大的图形化语言编程, 人机交互界面直观友好, 主要应用于仪器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显示等领域。Lab VIEW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和IV I仪器驱动器, 能使用户快速、方便地搭建故障诊断的外围硬件系统。LabVIEW具有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和仪器控制能力, 能够解决复杂的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Lab VIEW支持多种系统平台和开放的开发平台, 并提供了大量的函数供用户直接调用, 编程方便。

3 基于Lab VIEW的液压系统故障快速检测系统设计

3.1 系统硬件组成。

液压系统故障快速检测系统的功能系统采用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采集, 利用USB总线进行数据采集和传感器的供电, 主要由嵌入负荷阀的集成式传感器、USB-6009数据采集卡、升压电路、信号转换电路等组成, 实现对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同时进行检测, 并进行分析。系统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

3.2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采用Lab VIEW软件开发, 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采集的液压系统压力、温度、流量等数据进行转换、显示、处理、存储和故障的判断与报警等工作, 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数据采集模块实现USB-6009数据采集卡的驱动, 对测点工况参数每1秒钟采集1次, 并将检测电信号转换为工况参数实际值, 在数据显示模块用3条曲线分别记录液压系统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在检测期间的数据变化趋势, 并以数值方式显示当前值, 工作界面如图3所示。报警参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时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的上下限值, 当检测数据超过设置值时, 系统报警, 检测参数当前值显示区的相应指示灯闪亮。检测报告生成模块可以将检测数据进行连续记录, 并以专用文件格式进行保存, 该文件可用EXCEL打开, 使技术人员掌握设备运转状态, 及时地发现故障征兆并加以控制排除。检测报告如图4所示。报警数据记录模块可以将检测期间发生的超出正常工作范围的故障数据进行记录并显示, 如图5所示。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液压系统故障快速诊断系统利用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进行数据采集, 采用嵌入负荷阀的集成式压力、温度和流量传感器, 传感器由USB接口供电, 系统结构简单, 便于携带和使用。系统采用Lab VIEW编程, 虚拟仪器界面清晰直观, 具有数据采集、转换、显示、处理、存储和故障的判断与报警等功能, 可以有效地提高液压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红妍.关于液压系统故障现场快速诊断仪器及其发展[J].机床与液压, 2007, 3.

[2]任焱唏等.便携式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状态检测仪[J].建筑机械, 2010.6.

上一篇:诊断与处理下一篇:摄影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