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2024-07-01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精选五篇)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篇1

一、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一) 监控假说

克拉申在该理论中重点讨论了语言学得与习得之间的内在关联, 并进一步阐述了其对“习得”的高度重视。监控假设理论认为“习得”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开始, 能够使习得者形成第二语言的语感。同时, 他认为“习得”可以促使习得者产生学习积极性。关于“学得”, 克拉申认为其主要作用在于监控, 即用“学得”的语法知识来检查“习得”语言的准确性。总体来看, 监控假设将习得的语言系统定义为了真实的语言能力, 而学得的语言系统, 则只能作为具有监控、编辑功能的固定的语言知识。

(二) 情感过滤假说

针对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克认为, 理解可以作为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但却不可视为唯一条件。克拉申在该假说中认为在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 不良的心理情绪会阻碍语言输入的充分利用, 该种障碍即被界定为情感过滤。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 由于学习者的自身素质及智力水平等诸多因素存在差异, 所以其语言习得能力也就有着差异化的成绩。差异化的成绩会使语言习得者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 在面对相同的语言输入时, 其语言习得的效果会受到不同情绪因素的影响。

二、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 提高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习得能力

监控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语言习得视角, 即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用“学得”来检查“习得”的准确性。“学得”可以提高学生语言习得的准确度, 这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来说十分重要, 因为语法及内容的准确性是衡量英语作文的重要标准。所以,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应将学生培养为“理想的监控使用者”。笔者在此需要做出解释说明的是, 如果仅仅只是获得监控语言的应用能力, 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目标来说是很局限的。对此, 教师需要提高学生“习得”语言形成的能力, 将局限转变为优势, 使学生即使只是在课堂上学习, 也可以获得“习得”语言能力。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意识到的是, 与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相比, 课堂语言环境对于学生阶段的语言习得者更为适合, 因为课堂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听说内容, 还包括读写内容, 全方位的教学内容会避免学生成为“文盲”或“聋哑者”。

(二) 提高对学生情感因素的重视

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中, 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兴趣、信心、焦虑等。良好的情感因素在过滤语言的过程中会充当助力, 不良的情感因素则相反。大学生在日常的英语习得过程中, 由于自身英语水平、学习成绩、口语表达能力等问题容易引发其不安、焦虑、学习兴趣下降等不良心理, 这对英语习得能力的影响是消极的。因此, 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需要提供给学生保质保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 还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缓解、消除学生的不良情感障碍。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英语习得环境,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能够保持对学生的爱心与耐心。对于学生英语语言的表达, 教师应更加注重其意义及内容而非局限性的形式。此外, 教师应始终有着一颗一视同仁的心, 给予每个学生相同的机会, 而不能够因为自身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而忽视成绩略差的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 教师应放弃更多的传授时间, 将其转为学生自由学习与参与空间。

(三) 积极组织各类英语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竞赛, 包括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口语大赛、阅读大赛、写作大赛。利用竞赛和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长春大学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多届全国大学英语竞赛, 设定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国家三等奖、校内一等奖, 还给学生加相应的的学分。鼓励很多学生努力学习英语, 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使学生在将来找工作时增加一个有力的砝码。

三、总结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的监控假设情感过滤假说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 在借鉴二语习得研究理论成果的同时, 要具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态度, 结合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教情及学情, 万不可机械照搬。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本文拟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监控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出发, 探讨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参考文献

[1]Krashen 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2]Krashen, S.D, and Terrell, T.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3.

[3]吴睿.二语习得理论和英语教学[J].英语教师, 2014, 12 (02) :24-27.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篇2

【关键词】克拉申 二语习得理论 高职英语教学 启示

随着高职外语教学工作的不断革新,对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也日趋广泛,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将语言划分为“习得”与“学得”两个部分,从不同语言材料认知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语言学习观,是高职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此外,情感因素引导与语言习得的结合也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突出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关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所谓的第二语言学习是指在客观环境指导下对语言学习意识及规律的有效掌握,关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五大假说具体包括:

(一)“习得——学得”假设

关于“习得”与“学得”的理论假设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在整个理论假说中有着重要的指导地位。从克拉申语言系统的构成不难分析,他将语言系统划分为“习得”与“学得”两个部分,其中“习得”作为潜意识发展的产物,是对学生母语学习的有效补充,这一语言形式的发展更加趋向于目的语环境下交际行为的形成,而非简单的语言知识灌输。至于“学得”则是有意识学习发展下的形式体现,针对不同的语言组织与语法规则来进行的具体语言学习过程。

(二)“自然顺序”假设

从“自然顺序”假设的理论内容不难看出,第二语言的习得也应遵守必要的语言规则,然而这一原则的实施也有先后顺序之分。自然顺序作为语言系统学习的结果,主要受到语言规则难易本身的控制,而这一顺序的执行也需要建立在实际的语言客观教学基础之上。

(三)“监控”假设

“监控”假设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呈现其目的旨在更好地约束语言规则的发展,提升语言教学的准确性与针对性。不同于语言学习过程,语言的“习得”需要从语言培养与语法规则掌握的双重角度促进特定语言环境下第二语言习得的质量提升,而这也是监控假设在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重要作用。

(四)“输入”假设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作为理论监控的核心,在语言习得以及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是实施可理解性语言教学的必要前提,而这一过程也为第二语言材料的整合以及语言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

(五)“情感过滤”假设

最后一个阶段的“情感过渡”假设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整合与归纳,而情感过滤的实施也为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综合输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概述,是突破自身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这一理论中,针对输入环境及语言学习目的不同突出了情感因素的影响,认为语言输入过程的实施应当与语言知识的吸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体验式教学在语言环境中的构建

克拉申将语言知识的习得视为一种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一语言环境的自然结果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而言,语言环境的构建需要从根本上凸显自身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特征,将体验式教学切实融入语言环境的构建过程之中,切实提升语言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此外,体验式教学还主张对语言材料的有效组织,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来辅助语言教学的开展。

(二)从情感因素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设突出了情感因素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有效把控,及时缓解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突出自主学习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学习心态的调整也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是语言学习情绪的一种展现,在提升英语教学实效性方面也大有裨益。

(三)重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知识的掌握其目的旨在更好地服务于语言实际应用过程,而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也尤为重视对语言知识的应用,认为在实践交流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语言知识的运用价值,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言语交际发展两种方式获得,从基本的语言认知规律出发,交际活动的开展能够极大地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总之,对于现阶段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而言,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从根本上突出了语言知识教学的实践价值,是当前体现高职英语教学职业化特征的有效路径。然而,在对二语习得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不同的问题需要从特定的语言环境角度分析,这是由于任何语言习得模式的运用都势必会存在一些弊端,全面语言学习理论的整合需要与实际的教学环境相对应。从基本语言状态出发,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导作用绝非仅仅体现在语言知识输入阶段,而是从英语教学全过程实现了对语言知识系统构建的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戴炜东.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苗宪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01).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篇3

所谓的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主要是认为二语习得需要两个条件, 也就是让学习者获得大量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要注重情感因素对输入的过滤作用。既要提供略高于习得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语, 又要同时创造低情感过滤的语言环境。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学习者才能将语言的输入 (input) 转化为吸收 (intake) 。

1.1 输入假设

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 所谓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内涵主要是指为学习者提供的语言材料的难度应该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假设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是i, 那么下一阶段应该获得的输入应该是i+1, 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语境等获得对输入内容的理解, 倘若输入内容远远超过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如“i+2”, 或者是和现有水平一样, 如“i+0”, 那么这两种情况下的习得都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只有稍微的高于“i”, 也就是“i+1”, 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2 情感过滤假设

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各式各样接触目的语的机会, 这就是输入, 但是输入不等于吸收, 即使一些最容易的、已经理解了的输入不总是被吸收, 大量的语言输入 (input) 不等于语言的吸收 (intake) , 也就是说, 第二语言课堂学习总是输入大于吸收, 这是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到的过滤作用, 也成为情感过滤 (the affective filter) 。克拉申指出学好语应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个人性格、情感状态等心理因素和情感变量。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 它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着习得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 情感过滤强时, 语言的吸入小;当情感过滤弱时, 语言的吸入就大。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这个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低时才见效”, 即情感过滤强时, 语言的吸收小;情感过滤弱时, 语言的吸收就大。

2 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听力教学和写作教学为例

2.1 对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的启示

当前大学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唯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忽视学生的在认知的差异, 必然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达不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另外,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 听力所占教学总课时比例较少, 仅靠每周几节听力课, 难易满足教学的需要, 同时因为缺少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 造成学生听力输入严重不足。由于学生语音不准, 词汇量较为匮乏等, 加上听力材料不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等。使得学生出现焦虑、自信息不足等现象, 导致情感成为听力教学障碍, 造成输入的不理想。针对以上情况, 课堂上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输入环境, 英语教学要从语言知识讲解向重参与、感知的语言学习过程转变;从重教师单向的信息输出向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多向信息交流转变。这就要求提供学生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教材, 把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以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 教师应考虑情感过滤因素, 创设积极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 最大限度地降低情感过滤。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理论, 教材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 不因教材太难或太易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多鼓励少批评, 多引导少提问, 引导学生注重听力策略的培养。为了让更多的同一水平学生得到可理解性的输入, 必须坚持课内课外, 微调输入和粗调输入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科学有效的听力材料, 并且通过放松学生焦虑的情感, 使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始终保持在高水平的学习状态,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应多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来使学生参与到互动中、让每个学生在互动中都有所为, 可以在小组互动中为口语较差的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台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可以多引用学生的语言, “Just as…said just now…”会使学生品尝到成功感、认可感, 唤起学生足够的自信。并且在评价中要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 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 而不是仅从学生是否完成任务方面评价。例如:在活动结束后老师不能只用简单的“Good、Wonderful”来评价而应该从具体的多方面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这样换个角度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认识自己, 也在评价中体现了人文关怀。

2.2 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当前学生在写作中存在错别字太多, 遣词造句不熟练, 误用、乱用词汇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在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 作文成绩不甚理想,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对于以上情况, 教师应应尽可能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 必要时还可利用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也可以根据适当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 如用课文, 提出问题并作答。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或主题句, 通过连词成句或根据主题句发挥, 写出课文的简要介绍或引发出对某一社会问题的论述。背诵是语言输入的行之有效之法, 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背诵一些构词优美的文章, 如开篇、结尾套语、英语谚语及名人名言、学生范文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表扬, 乐于表扬, 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促进其积极情感的发展, 对学生的要求要掌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平衡, 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 融洽, 温暖的学习环境。为使课堂互动进展顺利, 应注重对学生积累在交际活动中常用的词汇, 以及词汇和词组的特殊含义和用法。例如在交际中说I feel blue today (我今天心情不好) 而不是表示蓝色的意思;let your hair down (别紧张) 而不是将你头发放下来。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注意积累这样的词汇。

参考文献

[1]翁燕珩.第二语言习得“输入假说”评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6 (4) .

[2]罗来成, 王建红.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9) .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篇4

现在不论在中国还是国外, 语言的教学中, 词汇和语法仍然被看做是重点。然而讲授式教学, 无形中击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在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能力上得不到发展。可以看到, 中文或者英语学得好的学生也只是在应试方面, 表达上却是典型的“哑巴”。在我看来, 听说法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语言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听说法教学

听说法教学是本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 采用焦点式, 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关键。这一教学法主要强调听说, 即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来培养口语的听说能力。二战前, 外语教学在美国很不受重视, 外语人才缺乏。二战后, 美国向海外派遣军队, 急需在短期培养出受过基本外语口语训练的人员。于是, 布龙菲尔德等语言学家受政府委托, 制定了一套用速成方法训练军人的外语口语。因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继而形成了“听说法”。

1.1听说法的特点

听说法强调二语教学要从口语开始, 从说话开始。其特点是听说领先, 口语是第一位的;注重反复练习,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途径强化刺激。听说法应用语言教学上, 可以打破“哑巴”英语这一现象, 让自己说的出来, 别人也听得懂。

听说法教学的特点是重视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而不是意义和功能, 石素锦 (1993) 认为语言的学习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 观察, 把整体的语言系统拆成许多分门别类的小单元来学习, 比如词汇, 片语, 句型等, 这样方便分析和练习, 又受行为学派的影响, 视外语的学习学习为一种“刺激—反应—增强”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所以认为大量且不断地重复练习是强化口语行为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听说法教学活动过程中, 通过对听和复述相结合, 倡导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 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 促进学生的听说水平的提高。

1.2听说法教学的实践

一是听说领先。语言是有声的, 学习外语不论目的怎样, 都必须要学会听和说。因而教学的顺序也应该是先听后读写。

二是以句型为中心。句型是语言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操练, 达到自如运用每一个句型。

三是要学会对比。即把所学的语言跟母语进行对比, 找出他们的异同, 找出外语教学的难点。

四是要反复操练, 即刺激-反应。只有经常说, 经常运用, 才能流利的表达。

最后一点避免用母语, 这是因为一种语言的词义很难用另一种语言的词确切地表达出来。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情景, 借助上下文来进行分析。

二、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习得是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 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 不知不觉 (潜意识) 地获得一种语言, 如儿童习得第一语言 (一般是母语) 。70年代末,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提出来一系列假说总称输入理论假说。

2.1习得与学习假说

习得强调的是潜意识的获得一种语言, 而习得是有意识的。但是, 克拉伸认为习得远比学习重要, 学习是辅助性的。

2.2自然顺序假说

克拉申赞同科德的内在大纲假说即语言要有一个顺序:有的先习得, 有的后习得。从他们的实验中发现, 不同母语背景, 不同年龄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 有着非常相似的英语语素习得顺序。

2.3监控假说

克拉伸认为人的头脑中有两个独立的语言系统, 一个是潜意识的, 一个是有意识的, 流利的运用第二语言靠习得, 交际中使用的输出的语言是由潜意识的习得系统引起的。有意识的系统在语言中只起到监督作用。

2.4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是克拉申二语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假说。这一假说是用来解释人们怎样习得语言的。人们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 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当然输入的信息也不能太难或者太易, 用公式表示即“i+1”。i表示学习者目前学习语言的水平, 那么i+1就是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水平, 这一水平要稍稍高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 输入的语言水平应该在i+1阶段, i+2程度高学习者不能够理解, i+0程度低不能满足学习者。

其次, 克拉申强调听力对语言习得尤为重要, 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完成的, 有的儿童, 来到新的环境中, 会保持沉默那是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说话者, 听不懂, 时间长了, 听懂之后自然会张嘴说话。这一点, 我们会想到, 在我们学习语音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听说读写, 我们把听这一因素放在了第一, 可见听力的重要性。

2.5情感过滤假说

中国人在语言的过程中, 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有接触到目的语的机会, 这都属于输入。但是这些输入并不都是被我们的头脑所吸收, 二语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输入大于吸收。人类头脑中这种对语言的堵塞现象, 是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了过滤作用, 称之为“情感过滤” (the affective filter)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的心理因素。这个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心态放好, 学习语言要敢于说出来, 不能怕出丑。

从克拉申的五个假说中可以得出, 第二语言习得的实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i+1, 有可理解性的输入, 并且要听得懂;二是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的心态, 要对输入采取接受的态度。可理解性的输入加上低焦虑环境, 那么对我们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语言的习得过程是艰苦而复杂的, 外语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 更是培养个人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听说法及克拉申的假说, 对于我们的外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 提高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语言的教学必然会有更大进步。

摘要:随着汉语日益发展, 使用频率的增多, 汉语学习者不仅仅是为了学习, 更多的是用汉语进行交流。如何能够快速高效率掌握这种语言, 教师在实践中采用哪种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这篇文章对听说法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进行探讨, 并认为这两种方法对语言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教学,听说法,二语习得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j].外国语, 1984. (1) .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篇5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2007) 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的英语教学中, 大学英语一直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以讲解课文、分析词句为主, 上课的模式也大同小异。这就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 如何打破传统, 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所有高校英语教师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而集影音和文化于一体的英文原版电影, 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料。

二、原版英文电影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 潜意识的语言输入对于语言的提高有何作用以及怎样发挥作用, 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 ( krashen1981) 提出的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理论”回答了这个问题。1985年, 他在《输入假说: 理论与启示》中将其归为五项基本假说: 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察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应该是一种无意识的习得过程。首先进入大脑的是可理解的输入, 这就是克拉申著名的“i +1”理论, 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如果处于ⅰ水平, 那么他所能够理解的语言输入材料应该是ⅰ1水平。这种可理解的输入进入大脑后, 经过习得者自身的情感过滤, 形成了语言的习得机制。这是通过自然习得而获得的语言知识, 再加上习得者本身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语言知识, 这些语言知识在必要的时候就可以自然输出。输出时又要受到自身或他人的监控, 监视语言的输出, 修正出现的错误, 从而保证第二语言的顺利输出。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成过程, 就是获得第二语言的过程。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基于这一理论的原版电影教学也紧扣这一原理。本文主要以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基础, 分析如何使得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英语原版英语电影教学的可行性

1.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学习者需要在大量语言信息刺激下, 通过自然交际习得语言。他强调习得的惟一途径是“理解输入的信息或获得可理解的输入”, 这里的“可理解性输入”, 即i +1的输入量, 过难或过易均不适当。没有大量的输入, 习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国内的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英语交流场景, 原版英文电影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英语电影中自然融合了文本 ( 字幕) 、语音、图像等各种单独的信息传播介质。按照输入假说的观点, 英文电影就是这样的一种可以使学习者接触到大量具有实际意义、生动有趣, 并有所关联的信息,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2.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

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中, 克拉申把情感因素看作是可以调节的过滤器, 它让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其通过。“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 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使学生的情感过滤处于较低状态。原声电影具有视听兼顾、音像同步的特点, 可以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演员所演绎的人情冷暖和世间百态之中。这将大大激发他们对角色的模仿以及对语言实践的热情。

四、原版英文电影选择策略

如何选择英语原版电影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原版英文电影应该考虑到该部电影的思想文化性, 剧中人物发音的语音、语调等。因此, 选择时大体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 科学性原则。按照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 二语习得要成功, 必须有丰富自然的目的语语料, 所选材料的内容难度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实际水平。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 我们可以选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向上, 能够反映人生真谛的影片。同时影片的内容要略微高于她们的实际英语水平。如艺术片《音乐之声》、喜剧片《阿甘正传》《公主日记》《乱世佳人》《罗马假日》《红与黑》和傲慢与偏见, 等等。这些影片语言含量大、内容积极向上、发音清晰地道, 难度略高于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平。

第二, 适度性原则。选用原版英文电影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合理的可行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 来充分发挥电影的优势。按照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 播放前笔者没有给学生任何观看任务, 以期降低学生的焦虑感。为了给学生创造潜意识的学习环境, 教师不要在播放过程中停下进行影片的讲解。运用影视资源时, 应根据教学目的来决定播放的时间, 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观看影片。

第三, 互动性原则。按照克拉申的监测假说, 人的头脑中存在潜意识和有意识这两个独立的语言系统。习得是真正的语言能力, 而学习是语言学习中的监控器, 对由习得产生的话语进行编辑和修正。在放映原版电影之前, 教师应当给学生讲一下该片的历史背景、故事梗概等。根据监控假说, 为了让习得适时地转化为学习, 也要设计一些观后的课堂教学活动。总之,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 在看电影中学习英语, 不能一味地看热闹。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原版英文电影, 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为基础, 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一呆板的现象。将真实的语言带入课堂, 使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习得地道的英语。笔者相信,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完善和电影市场的扩大,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辅助形式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认同和普及。

摘要:随着影视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使用, 英语原版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 以其特有的优势, 融图像、声音、情节和文化于一体, 语言丰富地道, 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素材。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以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 提出将英文原版电影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英文原版电影,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1981.

[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England:Pergamon Press, 1982.

上一篇:战地女记者下一篇:会计准则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