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规划局

2024-06-05

克拉玛依市规划局(精选3篇)

篇1:克拉玛依市规划局

我的家乡克拉玛依,位处祖国大西北的准葛尔盆地中。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中是“黑色的油”的意思。

克拉玛依是一个传奇,据爸爸妈妈说,克拉玛依五六十年前,曾是“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肯飞的戈壁荒滩。”是一名叫赛礼木巴依的维吾尔老大爷,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油田,从此,在戈壁荒滩上演绎了一场美丽的神话,竖起了密密的油井,无边的工地,高楼耸立,建立了克拉玛依城市。

克拉玛依是一个石油之城,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大油田,以不断增长的储量和产量,为祖国运送着宝贵的能源。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为祖国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克拉玛依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听父母说,克拉玛依曾经是风大高温干旱的恶劣环境,由于水源缺乏,温差较大,想绿化环境的难度可想而知。种活一棵树都很难,克拉玛依人克服万难,从额尔齐斯河引来了生命之水,给克拉玛依带来了勃勃生机。开始全面绿化,在茫茫戈壁上奏起了绿色畅想曲,把戈壁变成了绿洲。建立了绿色防风带,绿色小区,世纪公园„„这些美丽的景观,把克拉玛依建设成一个花园般的城市。

克拉玛依是一个美食之城。有远近闻名的新疆烤羊肉串、抓饭、拌面、烤全羊等等新疆特色美味。由于克拉玛依是个移民城市,各地的美食也汇聚而来,有四川的火锅、串串、老妈兔头、湖南的湘菜、东北炖菜、韩国料理„„还有那远近闻名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克拉玛依凉皮子,有人不远千里打包带给内地的朋友。

克拉玛依还是全国卫生城市。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你走在她整洁的街道上,都会情不自禁地感慨:“天空真蓝啊!街道真干净啊!”

我爱这片热土,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我爱克拉玛依勤劳朴实的人们,我爱我的家乡——克拉玛依!

篇2:克拉玛依市降低供热成本的分析

供热价格的取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全国并无统一的规定, 而是由各地区依据热力公司经营成本加上收益率等计算出来的, 这样的供热定价方式已被各大国有企业认可。但是当供热价格直接转移至市民身上时, 用户接受起来很困难, 从“三北”地区供热费用收取标准来看, 大部分城市供热费因用热对象不同而定的供热价格也不同, 一般按用途划分为工业用热和居民用热两类。各地区按照本地区情况所制定的供热价格, 虽各有不同, 但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居民用热所收取的费用是最优惠的。

根据克拉玛依地区情况, 供热费用为每月5.6元/m2, 按每年6个月的供热期, 热价为33.6元/m2, 按职工每户平均建筑面积为 70m2, 则用户每年需付热费2352元。此供热价格是否在用户的承受能力范围内, 是供热价格确定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克拉玛依市地区目前供热价格, 各方面普遍认为偏高, 用户自费较难接受, 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供热成本高, 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降低供热成本。

1 加快制定供热管理地方法规

多年来, 由于克拉玛依地区的特殊情况, 该地区30余座供热采暖锅炉房采取的是谁投资谁管理, 基本上是由市政府和油田公司各自管理, 由于无统一的行业管理部门, 致使国家及相关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供用热的各项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得到贯彻执行。当时为了监督规范、管理协调供用热双方, 油田公司曾经制定《供用热管理规则》作为内部供热管理规定, 但由于不是地方法规, 执行范围及力度有限, 未达到满意效果。从20世纪90年代初, 国家建设部强调城市必须搞集中供热, 严格控制新建小锅炉房。但在克拉玛依市, 有些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 不愿交供热费用, 即便集中供热管网已铺到门口, 也不入网, 仍自建小型燃煤锅炉房, 而小锅炉房热效率低, 无除尘装置, 使得克拉玛依地区冬季环境遭受污染, 能源大量浪费。另外各单位对这些小锅炉房不重视, 导致运行管理人员素质低, 管理不善, 埋下不安全隐患。

进入21世纪, 随着全国城镇供热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 供热企业逐步迈向市场化, 为了保证城市供热的统一协调, 在政府设立主管部门, 负责制定落实供热管理地方法规, 已为大多数城市采纳。建议该市也可效仿, 早日实现供热行业统一管理。并对如何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 促进供热事业健康发展, 提高供热质量, 加大宏观监督管理力度等方面, 加快供热管理的立法步伐, 制定城市集中供热规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将供热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上。

2 在克市地区加快实现“热表到户, 计量收费”

2.1 计量收费

自20世纪80年代起, 我国各地区实行集中供热以来, 供热效率大有提高。进入 2000年, 随着供热采暖费用逐渐转入个人承担之后, 各地出现收费难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供热成本高和室温不达标。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业内专家提出供热按表计量收费。在我国长春、天津、烟台等城市, 率先进行了试点,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克拉玛依地区供热方式为:室外管网采用按区域划分, 以锅炉房为某区域的供热中心, 1~2.5公里为供热半径, 进行枝状布置。住宅楼室内热网采用上供下回双管供热和下供下回单管串式两种供热方式, 一般自上而下温度梯度约1.5~2℃。供热费用根据市物价中心所定, 为每月5.6元/m2, 付费方式为:房改房由单位统一缴费, 商品房由用户自行缴费。

2.2 克市地区将推进计量收费大面积实施

随着石油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 职工采暖费用将逐渐过渡到个人付费, 这就要求大家充分认识到“热”是商品, 不是福利。作为商品, 首先要提高供热品质, 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还必须要准确计量和公平收费, 即将现在的平方米收费改为按计量表实际用热收费。

国家建设部已将集中供暖民用建筑用热表计量收费列入到全国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的发展目标, 把建筑按户计量和温控技术及供热管网调节控制技术作为今后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鉴于该市目前“热表到户、计量收费”的供暖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 经市主管部门协调, 2007年先进行了小面积试点, 还应进一步试验研究, 完善计量收费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推进计量收费在供热系统中大面积实施, 增大收缴热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 引入竞争机制, 降低供热成本

在供热市场中, 实行几家共同经营局面, 引进竞争机制, 杜绝独家经营所产生的各种弊病, 促进供热企业降低成本。即使对已形成独家经营局面, 供热企业也可把市场机制进一步引入企业内部, 实行大企业、多法人的管理方式, 确立几个供热分公司为上级模拟法人单位, 在利润计划指标上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模拟市场核算, 在总公司内银行分设账户, 物资供应实行总公司内部价格, 使经济往来转变为买卖关系, 有偿在总公司内银行划转, 各分公司在模拟市场状态下运行管理, 使总公司由管成本指标转变为管利润, 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各公司在模拟市场形态下,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按照企业法人的管理办法和效益最佳原则, 单独考核, 分别核定, 实行模拟资产运营, 执行成本否决制度, 各总公司下达成本指标, 各分公司二级模拟法人应将指标层层分解, 横向到位, 纵向到人, 形成人人有指标的全员成本管理格局。这样可极大地调动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改变只管干不管算的旧习惯, 并促进职工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 有效地确立主人翁精神。

4 引入高科技和高水平的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能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盈利取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活的运营手段和科学技术的水平。供热企业的性质虽然比较特殊, 但是依靠科技发展观及手段, 增加经济效益, 才能使企业具备发展后劲, 要达到上述目的, 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结合本地区情况, 选择最佳供热生产方式。无论是采用单纯供热保温式, 还是选择热电联产, 或热、电、冷三联供方式, 不同的生产运营方式, 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低, 也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热电联产是一项成熟的技术, 节能潜力较大, 在我国已有30多年发展历史。它是一项综合利用能源的技术, 以集中供热为主要目的, 同时向电网提供电能, 可按质分级合理利用热能, 合理地实现热能由高向低的梯级利用, 总的热效率可达90%以上, 在供热采暖及供电方面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为了改变供热产业半年运营, 半年停滞的生产状况, 也可采用热、电、冷三联供生产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人民生活水平已大幅度提高, 人们除对冬季供热有强烈需求外, 对冷负荷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如果能在现有的集中供热基础上, 充分利用夏季闲置生产能力, 推广集中制冷, 不但可以提高供热产业的经济性, 也可达到降低供热成本的目的。

(2) 按照供热规划, 重视前期设计。从锅炉房、区域热网布置到用热单体内供热设施的工艺设计均要选择先进、科学、节能环保型的设计方案, 并要在设计中能够采用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这对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先进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 大力开展科技兴企工作, 向科技要效益。企业要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针对生产运行中主要生产设备的能源消耗情况, 重点开展节能挖掘工作,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高度重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引导企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 加强运行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管理运行水平。对所采用的新技术先进性的判断是通过其设备运行来检验, 但如果没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运行管理人员, 供热系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潜力, 也不能达到节能增效目的。因此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及运行人员技术水平, 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 应注重对运行管理人员培养, 选择一批懂专业具有一定开拓精神的人员, 聘到系统运行和技术管理岗位, 从技术角度挖掘企业经营潜力,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步伐,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5 结语

篇3:克拉玛依市鼠密度调查

关键词:克拉玛依;鼠监测;鼠密度

中图分类号:S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95-1

0 前言

克拉玛依是一座在戈壁滩上建立起来的石油城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加依尔山南麓,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加工基地。2005年这一地区被确定为我国新型的荒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为确保油城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我们根据这一地区的特点。将这一地区划分为市区与戈壁荒漠(油田作业区)进行本地区的鼠种本底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市区与油田作业区2个地区,3个月内不能在同一区域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大于0.5km。

1.2 监测方法

夜行鼠采用夹夜法,晚布晨收。市区布夹大于400个。戈壁荒漠布夹大于300个。大沙鼠采用洞群鼠密度法,随机选取10条路线,用GPS计算50个洞群的距离,求出相邻两个洞群的平均距离,然后从东西南北4个地区分别选取5个洞群,采用夹捕法确定每一洞群的鼠数。

2 结果

2.1 克拉玛依鼠密度调查

市区共布放有效夹4723夹次,捕鼠17只,平均密度0.36%。其中褐家鼠2只,小家鼠13只,灰仓鼠2只。戈壁荒漠共布放有效夹3602夹次,捕鼠236只,平均密度6.6%(见表1)。

表1 2009年克拉玛依鼠密度调查表

时间

(月)市区戈壁荒漠

有效夹数(个)捕鼠数(只)鼠密度(%)有效夹数(个)捕鼠数(只)鼠密度(%)

139530.7629493.1

23910029682.7

339151.28285113.9

439130.77327144.3

539130.77297175.7

639220.51286269.1

738710.262993311.0

8393003013511.6

9398002923010.3

1039600301227.3

1139800292175.8

1240000332144.2

合计4723170.3636022366.6

2.2 洞群密度

戈壁荒漠共捕获大沙鼠101只,500个洞群的总距离为49019m。洞群密度和鼠密度分别平均为1.02个/100m和5.05只/洞群。

2.3 鼠的种群类别

通过捕获的鼠类发现,克拉玛依地区鼠类主要隶属3科8屬11种(见表2)。

市区主要为小家鼠(Mus musculus),此外还发现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戈壁荒漠的优势种为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5.05个/100m,其次是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

表2 克拉玛依市夜行鼠捕鼠情况

鼠种捕鼠数(只)构成比(%)捕鼠地点

子午沙鼠10943.1戈壁荒漠

红尾沙鼠3313.0戈壁荒漠

三趾跳鼠3112.2戈壁荒漠

小五趾跳鼠249.49戈壁荒漠

小家鼠155.93市区

灰仓鼠145.53戈壁荒漠/市区

五趾跳鼠135.14戈壁荒漠

柽柳沙鼠83.16戈壁荒漠

小地兔41.58戈壁荒漠

褐家鼠20.79市区

合计253100

3 讨论

自从2005克拉玛依地区被确定为我国新型的荒漠鼠疫自然疫源地区后,市政府加大了对市区的灭鼠工作,生活区建立了定点的垃圾投放站。加工厂、饲养厂等重点地区都建立了防鼠设施,这些措施都使得市区的鼠密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一措施值得继续保持。

戈壁荒漠地区地域宽广,地表主要植被有梭梭、红柳等旱生植物,较为适宜荒漠鼠类的生存,故鼠密度较高。而这一地区则是油田工人的主要工作区。掌握这一地区的鼠种和密度对于有效防止鼠传疾病,特别是鼠疫的传播至关重要。这次调查发现,克拉玛依地区戈壁荒漠大沙鼠的洞群密度和鼠密度分别平均为1.02个/100m和5.05只/洞群,是这一地区的优势种群,该鼠是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动物,簇鬃客蚤和臀突客蚤又是这一鼠种的重要媒介蚤,因此,要重点加强对这一鼠种的跟踪监测,在鼠间出现异常动相时,提前发出预警,保证油田作业的安全进行。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对当地作业人员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鼠传疾病的发生及危害。同时做到“三不三报”制度: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

参考文献

[1] 叶瑞玉,曹汉礼,尹小平,等.新疆大沙鼠鼠疫传播媒介的初步调查[J].地方病通报,2006,21(1):36-38.

[2] 曹汉礼,张渝疆,戴翔.新疆鼠疫防治手册[M].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克拉玛依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SK2007-26)。

上一篇:验厂员工培训记录表下一篇:高考语文作文素材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