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政治

2024-06-13

快乐学习政治(精选十篇)

快乐学习政治 篇1

1. 寻找一种快乐的学习方法。

追求快乐之道,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乐不是唾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你得主动寻觅、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在政治课堂中,要营造这种快乐的氛围,首先得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快乐”的教学气氛。而这种气氛也是政治课堂中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必须抛弃陈旧、保守、迂腐的观念,让学生敢于挑战自己的权威。让学生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畅所欲言。总之,在课堂上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机制,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寻觅、用心地去追求知识。

2. 拓展一种新的学习视野。

身处花季的少男少女,都喜欢去尝试新的活动,敢于接受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同样要学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辟新的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让学生能主动地去了解身边及国家大事,使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要在课堂中扩大知识领域,要求老师必须时刻保持着一颗冷静、与时俱进的头脑,学会尝试新的事物、新的教学方法。“快乐”的教学是离不开“快乐”的素材,这就使得我们必须注重积累。而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精心设计一些跟实际生活挂钩的案例,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我们必须多看一些报纸、杂志和书籍;同时,还可以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一些资料;从电视等媒体上获取等。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有许多“快乐”的题材,而我们必须对这些加以筛选,然后把这些“新鲜、快乐”的知识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

3. 创建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老师必须掌握的方法。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在于学会如何经营课堂,构建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是关键,途径在于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在快乐中发展。

创设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是进行“快乐”教学的方法之一。老师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且以自已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到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丰富教师授课方法的手段,同时也能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快乐地参加课堂中的各项活动。

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性的评价。多使用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而适当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让他们产生更强大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这种激励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拥有对学习的强烈愿望。

4. 营造一种创造发现的氛围。

政治是一门探索性的综合课程。有些政治题目的答案不是有唯一性,我们必须把一种多元化的思维带给学生,让学生在想问题、看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地引入一些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让他们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快乐地接受新的知识。

要注意的是,应该对“快乐”教学的适度性进行把握,这也是自己能够轻松地把握住这堂课的关键。如果课堂中“快乐”无度,不注意对“快乐”教学的引导,这样不仅不能有快乐学习的效果,反而会成为教学活动中混乱的制造者。应该确保自己所收集的“快乐”教材有质有量,并能合理地使用在课堂上面。“快乐”教学并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是要学生切实的能够从“快乐”中学习知识。对教材的把握并不能全凭自己的一时兴趣,而得经过自己的仔细筛选,结合课本以充分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应该加强对学生“快乐”学习的积极引导,既要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快”在其中,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乐”在其中。

政治学习笔记学习心得 篇2

丁春莲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要求,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下面是我的体会: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应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一要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二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三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核心,科学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部署,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分阶段和分地区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四要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学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专题性规划。五要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找准症结,提出思路,使规划纲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再一次感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人民对教育的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结合工作,我再谈几点认识:

一、以人为本,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三、教学改革,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教改,是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四、教育公平: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实行优质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分重点学区,不得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今后高中“三限”择校会逐步取消,严格按照录取分数线进行招生,实现教育公平。今后的高考改革招生也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我相信国家有能力逐步调整到位。

快乐学习的政治课课堂营造 篇3

1寻找一种快乐的学习方法。追求快乐之道,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乐不是唾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你得主动寻觅、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在政治课堂中,要营造这种快乐的氛围,首先得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快乐”的教学气氛。而这种气氛也是政治课堂中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必须抛弃陈旧、保守、迂腐的观念,让学生敢于挑战自己的权威。让学生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畅所欲言。总之,在课堂上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机制,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寻觅、用心地去追求知识。

2拓展一种新的学习视野。身处花季的少男少女,都喜欢去尝试新的活动,敢于接受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同样要学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辟新的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让学生能主动地去了解身边及国家大事,使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要在课堂中扩大知识领域,要求老师必须时刻保持着一颗冷静、与时俱进的头脑。学会尝试新的事物、新的教学方法。“快乐”的教学是离不开“快乐”的素材,这就使得我们必须注重积累。而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精心设计一些跟实际生活挂钩的案例,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我们必须多看一些报纸、杂志和书籍;同时,还可以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一些资料;从电视等媒体上获取等。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有许多“快乐”的题材,而我们必须对这些加以筛选,然后把这些“新鲜、快乐”的知识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

3创建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老师必须掌握的方法。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在于学会如何经营课堂。构建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是关键。途径在于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在快乐中发展。

创设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是进行“快乐”教学的方法之一。老师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且以自已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到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丰富教师授课方法的手段,同时也能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快乐地参加课堂中的各项活动。

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性的评价。多使用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而适当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让他们产生更强大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这种激励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拥有对学习的强烈愿望。

4营造一种创造发现的氛围。政治是一门探索性的综合课程。有些政治题目的答案不是有唯一性,我们必须把一种多元化的思维带给学生,让学生在想问题、看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地引入一些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让他们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快乐地接受新的知识。

要注意的是,应该对“快乐”教学的适度性进行把握,这也是自己能够轻松地把握住这堂课的关键。如果课堂中“快乐”无度,不注意对“快乐”教学的引导,这样不仅不能有快乐学习的效果。反而会成为教学活动中混乱的制造者。应该确保自己所收集的“快乐”教材有质有量,并能合理地使用在课堂上面。“快乐”教学并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是要学生切实的能够从“快乐”中学习知识。对教材的把握并不能全凭自己的一时兴趣,而得经过自己的仔细筛选,结合课本以充分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应该加强对学生“快乐”学习的积极引导,既要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快”在其中,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乐”在其中。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快乐学习 篇4

长期以来,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学生很难、很少获得快乐, 因为他们不是学习的主人, 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进行学习, 而是在被动中无奈地学习。

1. 理论说教之痛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 本应讲出理论本身的巨大魅力和强大的逻辑力量, 而在现实教学中, 为了应付考试, 学生只能死记硬背, 根本不能体现出它的理论魅力。

2. 教学方式僵化之痛

教师“传授式地教”, 学生“接受式地学”, 这是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虽然现在也开始运用“探究式, 研究式学习”, 但是“教—授式地教学”仍被广泛运用, 这一现象在农村学校中尤其突出。

3. 主体性丧失之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教,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以课堂为中心, 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 这样一来, 学生很少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来学习, 很难在学习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课堂管理呆板之痛

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是课堂的主宰者, 不但控制着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而且控制着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他们要求学生在上课期间不得精神溜号, 不得随便说话, 不得看与本课无关的书籍, 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作业。使学生无论在心理还是精神上都时常感到紧张、疲劳、压抑。

5. 心理问题政治化之痛

心理问题是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 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教师把一切心理问题看做是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问题, 如把学生个体机动和简单需要都看成对物质利益的要求, 把学生多彩的穿着看成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把男女生之间的交往看成是“早恋”等。这种僵化、缺乏针对性的教育非但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反而会增加学生心理上的痛苦。

二、思想政治课快乐学习的必要性

一个人之所以接受教育, 进行学习, 就是为了发展自我, 提高自我。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反而会带给他们痛苦, 或使他们受到摧残, 那么, 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痛苦与快乐总是相伴而生, 消除痛苦必然会产生快乐。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 我们应打破常规应试教育,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确立快乐教育观念和快乐学习观念,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那么, 到底什么才是快乐学习呢?快乐学习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快乐为核心, 以愉悦为满足, 以身心和谐和自我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轻松学习。

三、快乐学习路在何方

1. 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该对教材内容进行说文解字, 旁征博引, 把学生的思维从现实中拉出来, 远离真实的生活, 造成学生可以侃侃而谈, 可以激扬文字, 而一旦面临实际问题, 就无所适从, 这与当前的新课程标准是格格不入的。因此, 对教材内容的重组、再创, 对课堂教学快乐氛围的形成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 通过“倾情”而生乐

学生的情感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对教师的情感、对课堂情境的情感。这几种情感都是进行快乐教学和快乐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形态的建设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就应该注意调动自身的情感, 让学生在适度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地学习, 达到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富有活力的境界。

3. 通过“审美”而得乐

美好的东西, 人人都在不懈追求, 人人都渴望得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是美的资源的创造者, 学生则是审美的主体。对教学过程进行美的创造和进行审美, 通常需要艺术性的手段。当教师把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美挖掘出来并奉献给学生时, 学生便可获得直接美感体验, 便油然而生赏心悦目的快乐,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达到良好的效果。

4. 通过“善教”而求乐

“善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善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使教师的教学得法;一是指教师善于利用高超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技能, 使学生的学习得法。教师的这两种善教都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因为通过善教可以形成教师的威信, 使学生乐于“亲其师”, 从而乐于“信其道”, 进而乐于“重其教”, 还可以形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达到使学生能够善学、会学。总之, 教师的善教可以促使学生的善学, 而通过善学又能求得学习的快乐。

快乐学习政治 篇5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那会使学生受用终身的。撰写政治小论文就是一种学好政治、学活政治并培养能力的好方法。

政治小论文是政治课的一项实践活动,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了课本知识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迁移与转化,促进了中学生思想素质的健康发展。(而且教参中也多次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写政治小论文。)但现在的普遍现象是:教师对此重视不够,认为政治小论文可有可无,高考中又没有,何必费那么多的精力呢。学生们也在追求着分数,认为这是一项费时费力又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都不愿意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不愿意去研究,更别提写作了。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认为不是这样,写好政治小论文,对于增强学生敏锐的视角,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主人翁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政治小论文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拓宽中学生的知识视野,变死学习为活学活用,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互相提高,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贯彻素质教育方针。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政治小论文呢?我的想法如下。

一、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时代感,关注社会热点,实现理论和时代的结合

提高观察力,这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前提。政治小论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的创作过程依赖于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深入和细致的观察,可以说,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起点和积累创造素材的前提。社会生活是变化万千的,错综复杂的,应怎样进行观察,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来呢?这就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做和观察的。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放至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实际中去。只有这样学生写出的小论文才能言之有物,避免空洞和泛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细致的观察事物。可采取对比观察、解剖观察等方法。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千篇一面。例如,针对去年我们抚顺市的十个市直国有企业的转制现象,如电缆厂、电瓷厂等,许多同学不理解,认为这会不会弱化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改制后这些企业的现状如何,原有职工的生活怎样等问题困扰着同学们。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实物观察。通过对其中一个或两个企业的调查采访,了解其情况。可深入厂房车间,对组织机构建设,劳动力使用情况,企业技术水平,工人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这些企业改制后的现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之后进行对比观察和解剖观察。把改制后企业状况和原先企业状况进行比较,在认识各个事物特征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展示其最本质的内容,获得新认识,摒弃那些混淆、片面的认识。学生在这样的调查采访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获得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创作材料,为写好政治小论文奠定了基础。

二、具有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分析与综合是一种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对于学生正确处理创作材料具有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整体和部分是有机统一的。任何一个整体都是由它们的各个部分、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都是由它的若干变化阶段内在联结构成的全过程。所以,在分析事物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要素,否则就失去了研究整体的基础。其次,要进行综合,否则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我们获得的感性材料是比较零碎的、表面的,而且掺杂有主次、虚实的成分。这就需要学生在已有原理的基础上,有效地对感性材料进行思考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经济学中讲过了企业和公司的有关知识之后,可给学生布置一篇“假如由我办公司”的政治小论文。这就需要学生分析办好公司的一些条件。学生必须进行市场调查,进行市场预测,经营决策,考虑供求变化,对建立公司的一系列条件,以及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做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并进行推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相互之间的基本要素从内在联系上认真综合,找出规律,懂得只有做到精通市场情况,经营者具备较高素质,企业的技术水平要适合生产要求,才能在做好经营决策的基础上,使公司红火,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学生只有经过对各种材料进行辩证思维,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为写好政治小论文提供保证。

三、具有创新能力,鼓励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是要求学生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主动地、独创性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求异思维,强调思维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学会思维,锻炼思维,发展思维。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发扬敢于创造的品质。这样在思维的多样性中,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作为一名东北人,我们都非常关心,也热切地盼望东北能趁此东风一飞冲天。中央的这项举措搅动了学生的思绪,因此,可让学生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为大题目,可自拟小题目写一篇政治小论文。要求学生从多维角度进行思考,写出特色和新意。这样,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以人才为视角的,从东北留不住人才为起点。有的论述留住人才的意义,东北需要何种人才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创作。有以环境资源为视角的,从东北资源枯竭为起点,有的论述应保护生态环境,有的论述应发展持续产业,从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等方面契入的。有的学生还以“假如我是抚顺市市长”为题写了一篇小论文。在这样的锻炼中,学生的思维视野得到了拓宽,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创造了条件。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也是写好政治小论文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让政治课堂“快乐”起来 篇6

一、原来的政治课为什么不“快乐”

1.学科本身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政治课的任务就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想觉悟。但是南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甚至部分内容还比较深奥,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它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由于历史与传统的原因,部分学校的政治学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可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弱势学科”。这使得许多学生不愿也不想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对政治学科本来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学的他们,厌学情绪由此产生。

2.教师方面。

许多政治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或“注入式”教学,教师上课是“一灌到底”,久而久之,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尤其是一些教师不善于进行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

3.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易受外界影响,又因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再加上学生对政治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并且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为用而学”成了学生的追求,他们必然会对政治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

二、如何让政治课“快乐”起来

针对以上原因,我想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创新教学手段。

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那么怎样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用非常重要。在教法上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法,将多种手段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例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可以使政治课更加形象化。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教师适当引用一些寓言典故,就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把学生喜欢的漫画引进课堂,以增强政治课的形象性、趣味性。

2.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

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对学生实施教学的重要一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喜欢发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见、看法,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发表意见、看法的机会,使其深切感到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他们,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地安排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又要考虑到是否具有趣味性。同时,政治教师如果能巧妙地使用幽默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这必然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3.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普遍关心国家大事,经常把自己知道的时政、体育、娱乐等新闻拿出来谈论。针对这一情况,我把丰富生动的时事事例和教材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开设时事论坛,引导学生把时事与教材结合起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开展课堂讲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学到的知识是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活动的,是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他们性格怪异、思想前卫。部分学生跟家长难以沟通、交友困难、不愿接受教育,但他们却非常需要别人的认同,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强化作用。

快乐学习政治 篇7

一、创设“快乐学习”气氛, 兼顾学生特点

(1)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成效的根本, 也是开展快乐教学的情感基础。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 首先, 教师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向学生展示人格魅力, 做学生的好榜样;其次, 教师应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 做学生的好朋友;此外, 教师还应及时发现学生间的矛盾并加以调解, 为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2) 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发现学生的发展特点,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不同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比如, 安排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组长等。只有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 才能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3) 设计快乐教学课件。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这样,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教学资料和资源, 如报刊、新闻和网络等, 根据教学内容, 进行筛选和剪辑, 设计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 丰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素材。

二、夯实“快乐学习”基础, 提升履职能力

(1) 提升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 教师应像是导演, 发挥教学艺术的积极作用。所以, 教师应从三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 应善于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 提高自身教学的科学性;其次, 应搜集各类教学信息, 扩大知识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此外, 教师还应在教学之后, 总结工作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借以提高自身履职能力。

(2) 提升掌控能力。在快乐教学模式中, 教师应通过各种信息教学手段, 设置多个兴奋点, 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使课堂教学保持活跃的氛围。因此, 教师的掌控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不仅要做到收放自如, 还应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情感渗透, 保证课堂氛围在有序中快乐进行。

(3) 提升师表魅力。作为初中政治教师, 应在快乐教学活动中做好学生的榜样。在工作中, 教师应对自己严格要求, 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态度温和, 要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亲和力, 乐于接近教师, 拉近两者间的距离。

三、搭建“快乐学习”平台, 优化教学方式

(1) 以信息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政治教学工作应该与时俱进, 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在众多新颖的教学手段中, 信息手段以其生动的演示效果和巨大的信息容量, 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信息教学手段的增趣和促效作用, 比如在进行“诚信做人到永远”教学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播放赵本山的经典小品《卖拐》,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对“诚信做人”有了深入的思考, 教学成效得到明显提升。

(2) 以相应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在提高教学活动生动性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提高学生的快乐指数, 促进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入。

(3) 以适当激励手段, 增强学生成功感知。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 对于成功的渴望极其强烈, 在教学中,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方面观察学生的闪光点, 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感知成功, 会更加喜爱学习政治, 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提高初中政治的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 初中政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快乐元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感知, 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投身政治学习中, 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学)

摘要: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单调, 学生的学习热情低下, 再加上部分政治教学工作者不能正确对待和加以重视, 使得政治教学成效一蹶不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开展快乐学习, 促进政治教学成效的提升。

让政治课堂洋溢轻松快乐 篇8

那么怎样才能让政治课堂洋溢轻松快乐呢?笔者认为, 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教师身份的重新定位———政治教师营造课堂轻松氛围是促成快乐学习的首要条件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 很多学生因此对政治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 教师对自己身份进行重新定位时, 必须要从以前的教育模式所注重的“传授———你不知道, 我来告诉你”的观念中挣脱出来, 转变为“我来想办法让你学会学习政治”的角色。

这一身份定位确立将给定位者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得到更有效协调:教师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待填充罐”, 而是真正当作一个人来对待, 教师会自觉地去体会和寻求能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于是, 原来的“讲读式”、“讲析式”、“串讲式”等基本以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形式不再独领风骚, 更多地出现诸如“问题教学法”、“探讨研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反思教学法”、“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呈现着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 教师为学生的快乐学习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此时, 学生们真正有了“获得”的满足感, 他们不再仅仅是笔记抄录者和条文背诵者了, 而是能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知识。

二、对教材的再处理———政治教师营造课堂轻松氛围是促成快乐学习的必要条件

政治教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从素质教育对政治教学的要求来看, 现行的政治教材尚存在必要修改之处, 但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政治教师, 目前应当做的, 就是以自己的智慧将教材内容处理得能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所乐意学习和接受。

(一) 把书本引向生活

教师不能片面依赖教学参考书, 不能死抱书本“传经诵道”, 而要带着书本走向生活, 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首先,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涉猎政治生活, 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的经济、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去认识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例如,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焦点和热点问题。其次,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千姿百态, 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生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是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如近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出台的燃油税,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等等。

(二) 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

对教材的再处理还要把握住一个要点, 就是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 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主思考或合作学习。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课堂读本补充具有参考价值的相关资料, 以利于训练学生“开放性”思维, 使之适应信息时代。教师还要善于从课堂读本中整理出富有启发性、建设性的问题和适合讨论研究的专题, 以促使学生充分投入到政治的实践活动中。比如在讨论环境保护问题时, 教师适当引入一些材料后, 让学生独立思考、领悟, 让他们走上讲台, 大胆地发表看法, 结果学生的答案是十分丰富的。既有举出环境问题的多种表现的, 也有说出破坏环境所带来众多危害的, 还有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和办法等等。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 让他们深入到农村、工厂, 采访真人真事, 了解实况实情。当学生收集到一些材料后, 教师可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 支持他们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多种见解和不同意见, 拓宽他们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让政治课堂轻松快乐起来的有利条件

选用必要的教学手段, 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化教学具有传授知识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特点,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十分有利。目前常用的电教手段是多媒体系统及相关的课件。特别是互联网上的许多内容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 使人们在阅读文字的同时, 还可以欣赏精美的图片, 聆听优美的音乐, 而这些也正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政治课堂 篇9

一、用幽默的方式说明严肃的真理,激发兴趣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幽默能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让学生们觉得“这节课过得真快,真有意思”,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一些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艺术、幽默甚至滑稽的动作去创造富有激情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不错的效果。

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素材很多,比如深入人心的广告体、歇后语、名言警句、相声小品,还有一些搞笑的笑话等,老师们只要在课堂上稍加运用便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的时候,如果先跟学生们讲个小笑话:一个小粮油店的员工向经理报告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立马反问:“那你把它捞出来了吗?”员工回答:“没有,但我把猫放下去了。”至此,学生们大笑,同时在笑声中理解了教条主义的危害。再比如,我们讲到维护消费者权利的时候,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名叫《打工奇遇》的小品的片断:“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原来是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群英荟萃,原来是萝卜开会。”顿时,学生们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便掌握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发。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谐音、归谬、移植等方式方法来增强政治教育教学的幽默感。

总之,幽默的方式多种多样,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要巧妙运用。

二、化抽象为具体,以鲜活生动的案例来激活课堂

政治课的内容和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老师们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引出一些情境,让学生们感觉到政治知识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又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比如我们在讲《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中讲到破坏环境危害中的“威胁生态平衡”时,我们就可以举一个事例说明:在1774年,普鲁士国王曾因为麻雀祸害庄稼,下令奖励捕杀麻雀,于是百姓争相捕雀。不久麻雀捉光了,而各地的果园却因为没有了天敌,布满了害虫,树叶被吃光,果树也不再结果,国王不得不收回命令,号召百姓找雀种,并加以繁殖保护。这个鲜活、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生态平衡的含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设悬念和疑问,妙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中,每每讲到精彩之处都会以“欲知后事如何,窃听下回分解”来设置悬念,使读者欲罢不能。其实在政治教学中,老师们也可以适时地巧设悬念,充分激发学生们质疑和解疑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关于设置疑问,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师生间也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新课导入语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求知欲亢奋状态。

四、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不与时俱进,跟不上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还用一些陈旧的毫无激情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的教学手段,就吸引不了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渐渐地失去对政治学习兴趣,到最后以至于看都不想看政治书一眼了,或最后干脆放弃……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对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尤其重要。由于中学生的社会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未形成,都还很幼稚、好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注意力也不易持久。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思想性又很强,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政治老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最重要的是生动、形象、具体、有意思……只有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政治老师如果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制作使用直观教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好看的有意义的漫画或flash动画、美丽的图片、好听优美的歌曲、恰当的相配套的短片或影像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在讲“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录像,让学生欣赏一幅生动的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再结合歌词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深圳当时的空前的改革举措,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伟大。这样就可以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论学生政治学习的参与 篇10

传统课堂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上,强调“刺激——发应”。“生命”课堂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它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做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主动,尤其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建构“生命”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自己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

2 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偏重于机械记忆、解题训练。教学的手段单一、陈旧,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习氛围沉闷。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则在教师设计好的教案中顺利地完成知识的积累。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政治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政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自主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课堂是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合理的新课标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目前很多学科也适当地进行了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课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教学过程”改革的两项要求。其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可知,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目的等的不同而变得千姿百态。同时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作为科学性和创造性非常突出的物理科,我们要很好地发挥她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使政治课堂真正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立学生乐于参与学习的平台

3.1 搜集资料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精神之一。所以,除教师提供材料外,更应放手让学生课前课后通过报刊或上网查询搜集资料,进而证明某个观点或加深对某个知识的理解,以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是上新课前搜集资料为上课服务。例如上“文化与生活”这一章前请学生搜集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上“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前请学生搜集“社会上流层对金钱的看法或名人大师对金钱的看法;上高三政治常识前言前请学生搜集2007年十大国内和国际政治大事等等。二是上完新课后搜集例证资料。例如上完“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后,请学生搜集人类历史上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和诗词;上完“生产与消费”后请学生搜集关于价值和价格关系的例子,试着验证等等。这样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过程中,学生不仅开阔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他们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讨论辩论会

高中政治新课标提出“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所持的态度可能完全不同,学记》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讨论或辩论。例如上“驳人性自私论”这一知识点,本人专门安排一节课以辩论赛的形式,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思考、自己讲、自己为自己辩护。学生对这种活动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热情高涨,气氛活跃,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唇枪舌剑。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更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3.3 新闻评述

每天晚上7:00-7:30分作为固定给学生看中央新闻的时段,我们要求学生在看新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并且每周请同学准备一周中两三条国际、国内大事,也可以是身边小事,运用所学过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常识进行评述和分析。这既迎合了学生爱表现自己的特点,也达到了让学生主动关心天下事、国家事、大家事的目的。

3.4 观看电视电影片段

每个月花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典型和出名的电影或电视给学生看,例如播放《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今日说法》等等。这样通过视频的声色效果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学习和发展。

总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而随知识信息时代到来和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政治教学应变为“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既要把行之有效的政治活动搬进课堂,吸引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更要突破课堂束缚,将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合沟通,让学生融入到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在这样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上,学生的生命力才会真正显示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彦君.通过学习者训练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实验[J].外语界, 2004,(1):54-55.

上一篇: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布置下一篇:电压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