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充满快乐

2024-06-16

让学习充满快乐(精选十篇)

让学习充满快乐 篇1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别利钦科说过:“跨进教室门就要记住,您是一堂课的缔造者,要是心理状态不佳,不相信自己的创造能力,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没有生气。”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了,许多学生气喘吁吁跑进进教室,当老师则怒目圆睁地看着这一切,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对学生劈头盖脸一番训斥。学生心里很害怕,教师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压抑、可怕。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对待学生,通过感情投资,慢慢地学生就觉得这个老师和蔼可亲,能够理解关心他们,喜欢他们,渐渐地消除心理压力,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自己,畅所欲言,更会很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学生一旦对某个老师感兴趣,自然也会对他所教学科感兴趣了,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那么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不但学习效率高,而且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2.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比较容易对那些直观、形象、鲜明的内容感兴趣,所以如果单靠老师单调、枯燥的描述或讲解,让他们很快就记住一些知识结论很难,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些现代化的直观教具激发他们的兴趣,使那些复杂的内容简单化、通俗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这样就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在上《苏州园林》时,其实大家都没去过苏州,也不知道园林究竟是什么样的,那这个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幻灯片观看苏州园林的风光,对这些景物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自然也就对苏州园林的构造、特点有了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文言文中的“走”字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条宽广的大路为背景画面,然后一个奔跑的人出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进行观察:画面展示的是一个()的人。这个人()。他跑得()。接下来展示一个幻灯片———“走”的字理,让学生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并加以解说:古人说“走”就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单指步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觉得很新鲜,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产生更大的效益。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文字的古义和今义,而且对汉字的词义演变规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今后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树立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多多鼓励和表扬。

教师要经常运用充满关爱的激励性的语言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因为他们都比较天真、可爱、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就会立马精神头十足,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一旦受批评了,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萎靡不振,浮想联翩,上课容易走神儿,而且很容易产生自卑。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当多多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即使是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经常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对低年级的小朋友说:“宝贝儿,真聪明!”“亲爱的,你真棒!”“×××,你又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说:“你很有创意!”“我欣赏你!”“你真令我刮目相看!”等等。但是教师的表扬也要经常地发生变化,不能够一成不变,就那几个表扬词,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会疲惫厌倦了。我们要让孩子们不断有惊喜、成功的感觉。“人逢喜事精神爽”———带着愉悦的心情,记忆力也就好。最感兴趣的事是“不思量,自难忘”的,那么学习效果当然也会更好。

让校园充满快乐作文 篇2

看完了这句话,我的心头蒙上了深深的自责与愧疚,回忆犹如洪水一般涌入了脑海……

这一天,本应与往常一样,平平淡淡的过去,可是三只不速之客破坏了这平淡的意境。早晨,我与往常一样,背着书包,来到了学校,一切和平常一样,除了——迷迷糊糊的走进教室,立刻就被一阵喧哗吵“醒”了。揉了揉眼睛,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三只小麻雀在教室里乱飞,一会儿撞着墙,一会儿撞着电灯,时不时的在某位同学桌子上撒泡尿什么的。同学们的目光都随着这三只小可爱“飞来飞去”,三只小麻雀在教室里左飞右飞,似乎在说:“这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啊,真不错!”可时间一长,它们就变得急躁了起来,开始在玻璃上乱撞,接着就听见了三声惨叫,三只小麻雀纷纷落地,无一幸免。其中一只小麻雀死亡了,另外两只小麻雀,都摔折了脚。此时的同学们不仅没有大发善心,反而玩起了它们,不出五分钟,两只麻雀发出了凄厉的叫声,便倒在了讲台作文上,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我想,麻雀至死也没有弄清楚,我们为何要这样对它吧。当麻雀死亡的时候,班里静俏俏的,没有一丝声音,直到那时,我真正才明白了生命,理解了生命。

我同时对这次的行为感到十分羞愧,同时我也想对小麻雀和我们的校园说声对不起。

对不起,小麻雀。我们不应该这样对待你,我深知自己的过错,在这里真诚的向你道谦,希望你在天堂好好的生活。

对不起,校园。我们这种行为也间接的伤害了你,小麻雀也属于你的一部分,我们伤害了它也同时伤害了你。从今以后,我们校园便少了三只会歌唱的麻雀,校园里的朝气和快乐,也少了一分。

让校园充满快乐,我们就应该善待校园内一切的生命。如果,校园里没了它们,那么就会失去许多快乐,你想,如果你每天开开心心的来到学校,却看到满校都是残花败柳,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再没有了以前的生气,连小鸟也不来唱歌了,你还快乐的起来吗?我想,你肯定不会快乐的,所以,想要生活在一个充满快乐的校园内,就请你好好爱它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

让快乐充满学生学习语文的全过程 篇3

关键词: 快乐;充满;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综合性的大学科,无疑仍将在课程改革中唱大戏。正确把握课标,用好教材,上出高水平的语文课,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要让学生学习没有压力,上出语文课程的特点,就要让快乐占据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一、开放课堂——构建综合立体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又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文字记载的资料大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范本,无论是天文、地理、历史,或者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相关文章,都能找到语文学习的落脚点。语文教学就应该发挥这一优势,开放课堂教学形式,集美术、音乐、舞蹈、朗诵等特色于一堂,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吟诗作画,可以手舞足蹈表演抒情,可以欢唱,可以放飞心灵。这样的课堂,更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更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学习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们有选择学习语文的机会,让学生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表现学习收获。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玩昧语文,变枯燥乏味的训练为享受语文学习乐趣的过程,不仅不会觉得累,而且其乐融融,更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为一举多得。

二、加强实践——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语文学科功能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实践性的课程特点。语文教学一定要跳出系统的、完整的理论怪圈,弘扬学科知识中的文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底蕴,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确立了语文教学必须要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体会、感悟和应用,从而提高驾驭语言的本领。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处理语文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联系各学科活动,科学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把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思维发展训练、语感培养、整体感知、个性解读融人生活,融人到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去。教师要挖掘学习资源,把生活、社会当作一个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扩大学习、实践的广阔天地,让语文教学呈现方式不受拘于教室,让学生们有机会去发现、观察、体会生活,用自己的笔触去描摹社会,体验语文学习、应用的全过程,从而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会灵活使用语文这一工具性学科。这样的语文教学,“教”与“学”都不局限于一本小小的教科书,教学内容充满了新奇和趣味性,教学过程体验永远是全新的不重复的,这样的学习过程具有趣味性、挑战性,深受学生喜爱。

三、用活教材——用好用活教科书完成语言文字训练

用好用活语文教科书,完成各项语言文字训练是学生集中接触、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只要是学生关注的就是重点,就是训练点,要予以充分的重视。新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当地及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不断地对教材进行调节、更新、拓展。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人文与科学发生冲突时,教师更要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上作引导,高扬人文精神。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不仅可适当调整教学的顺序,更可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充分体现地方及民族特色,避免全国“冬天一片雪白”的灰色语文现象再度蔓延。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依同类替换、文质兼美取代、适合实际情况替换、教学重点突出替换等原则,使语文教材使用上更灵活、更切合实际,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文的学习兴趣。

四、调整心态——调整好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心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身心是否健康,心情是否愉快,思想是否端正,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在这一点上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所以语文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以自己阳光的一面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因学科的特殊性,要在文学修养、人文素养方面进行充电,通过阅读、学习、培训等途径,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和加强。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一定要革新思想观念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勇于摘下“师道尊严”的高帽,蹲下身来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学策略的使用、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应用、评价方式的设计等,都应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养成。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灵交流的对象,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以自身的学识堵住学生的思想,而要以充满睿智的言语,于学生愤悱之时进行启发、点拨是语文教师的法宝,善用这三样法宝,不仅自己能教得轻松自在,更能引领学生经历独特的语文学习历程和情感体验,渡过语文学习的快乐时光。

五、巧用评价——用动人的评价开启学生美丽人生的大门

教学与评价是密不可分的兄弟,教师的评价要坚持正面鼓励,以肯定为主,教师要鼓励、欣赏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即使是微乎其微的。语文教师要很好地把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综合目的,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语文学科的训练点相对较多,而且在说话写话这一训练重点又令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其中原因不乏缺少成功、自信的心理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承认学生言语表达的合理之处,肯定学生独特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一次次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快感,喜欢上语文,喜欢上习作,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驾驭的能力。同时,面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教师要不吝表扬之词,及时的鼓励、激励、肯定并加以欣赏,“你真棒”、“你的回答真有创意”、“你简直就是小诗人”、“你是个小作家”、“继续努力,相信你会成功的”,这样的话语总能让学生心潮澎湃、激情满怀。在这样的评价范围里,学生感受到的是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享受到进步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看到了胜利的期望,从而更为喜欢学习语文。

如何让少儿音乐学习充满快乐 篇4

一、目前少儿音乐学习快乐吗

目前音乐教育并不想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尤其是少儿音乐教育。据笔者所知, 一些中小学常常播放各种流行音乐作为课间操之前的歌曲欣赏, 他们以为这就可以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水平了。长期以来, 我们过于强调了音乐教育的神圣性, 而忽视了它的娱乐性。音乐教育过于重视技巧的训练, 犹如当今的应试教育中过于重视“分数”一样。于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式的结果产生了:虽然我们培养出了一些音乐人才, 但广大群众的音乐素养尚没有充分普及;少儿音乐考级人山人海, 但是, 其中的相当一些琴童心中并没有音乐。

人生的幸福就是快乐, 快乐地生活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如果这也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从小让孩子们懂得快乐并享受快乐, 就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少儿快乐学习音乐的几个关键点

1. 了解少儿心理特征

我们教学的对象就是少年儿童, 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非常明显。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 有助于我们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让孩子们从小就喜欢上音乐, 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贪玩、好动、好奇、模仿能力强。这一心理特征就需要我们老师结合实际情况, 丰富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寓教于乐, 相对于成人教育, 就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反过来,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特点, 教师才易于调动学生并营造出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2) 自我表现欲强, 喜欢被肯定、被表扬。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征, 教师平时就应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对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 我们可以征求他们的意见, 采纳他们感兴趣的歌曲以及形式, 让他们参与到教学环节设计中来。

2. 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儿接受能力不同

每个人在幼年时期甚至胎儿期就对音乐有反应。不同的年龄阶段, 人对音乐的反应是不相同的, 如何在不同年龄阶段让音乐教育顺势而为, 确实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为了仔细观察这些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一部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了一些简单测试, 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是3岁~7岁左右。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比较以后, 我发现:3岁的幼儿易被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所吸引。而4岁~5岁的幼儿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在4岁幼儿的歌曲声中开始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感情。7岁左右, 孩子们开始进入比较规范的阶段, 他们不再随意地演奏, 而是通过一些固定的节奏和结构来表现自己的感情。7岁以上的孩子们则经常通过自行的尝试去感受已被广泛接受的一些音乐模式, 如摇滚乐、流行乐等。

以上所述, 是3岁~7岁左右儿童对音乐反应活动的大概表现。在音乐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些规律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孩子们自身音乐能力的发展不同阶段, 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来吸引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任何一个音乐家都是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之后, 才致力于音乐的学习, 成就了最终的辉煌。所以, 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音乐的学习是快乐的事情, 让他们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 才能达到培养成才的最终目的。

3. 借鉴国外的一些优秀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 不仅其成人教育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少儿教育也是极其完善。美国教育体系富于开放性, 融合了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方法, 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实用有效的教育体系。

(1) 教学效果的明显与否在于教师及教材。美国学校的少儿音乐教育会根据实际需要聘请相关老师, 甚至很多都是兼职的音乐老师, 并且兼职老师经常进行调换以增加孩子们接触范围。教材则是实用为主, 选择种类非常繁多, 比如, 有中国传统民歌、爱尔兰民歌、土耳其舞曲等, 非常广泛;另外对音乐人的介绍, 有名和不太著名的都有, 并不局限于世界大师等。

(2) 教学方式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 是生活经验的延伸。美国教学以实用为主, 认为教育与生活应该是息息相关融为一体的, 不能脱离于学生目前的生活状态去学习音乐。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 要鼓励和激发学生的真正乐感, 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使学生更富有创造性地学习音乐, 也锻炼了学生独自表达、理解、判断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三、为少儿音乐教育学会换位思考

让校园充满快乐作文700字 篇5

十二中,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每天都能伴着鸟语花香,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课间同学们嬉戏玩耍。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我们收获知识,共同进步,为了梦想杨帆起航。

下课了,我在思考一道数学题,可是怎么也想不出来,好朋友过来问:“怎么了?”“这道题我做不出来,你能帮我吗?”“好,你等一下,让我先看看题。”她皱着眉头,认真的思考。时间过了好久。“有了,你先把这个求出来,在算那个……”她讲的即清晰又认真,真像一个小老师。

“谢谢你”。“不谢,这有什么客气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听到他说的这些话,我特别感动,觉得很兴奋,也很快乐。

有一次升国旗的时候,对面一个高年级的姐姐不知道为什么摔倒在了地上。这时候,好多同学围过来,拉的拉,扶的扶,抬的抬,把大姐姐抬走了,不时有人给她送水。我看见那个大姐姐的眼圈都红了,大概是被感动的吧!那些帮助过大姐姐的人肯定特别快乐,校园也为此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上一星期体育课,我们班男生与六班男生比赛拔河,我们女生可没有闲着。“呼…”哨声一响,我们女生便大声的喊:“五班加油,五班最棒,五班必胜。”听到我们的呐喊声,男生们更努力了,我们的`嗓子都快喊破了,男生们才刚刚有点起色,一点一点往这边挪。我们女生爆发出了自己的实力,声音更加大了,男生们最终还是胜利了,我们一起欢呼,一起欢笑,一起庆祝,充满了快乐

在平日里,我也经常帮助别人,帮助同学讲题,借给同学东西……帮助别人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转眼间再有十天就要中段考试了,自习课的时间,不用老师监督,同学们都能自觉的学习,“努力”呈现在了同学们的脸上。虽然少了昔日里的欢声笑语,但是在题海里漫游,解决一个个难题,更是另一种快乐。

也许,我们仍抱怨今天,可是换个角度想想,抓住每个细节,或许我们真的很快乐,我们的生活随时随地充满快乐。

让成长充满快乐 篇6

生活在当代中国的年轻一代,本该属于幸福一族。然而,众多的事实表明他们并不快乐。充裕的物质条件与贫乏的精神世界、攀升的成才期望与普遍的厌学情绪,凸现着这一代人的成长烦恼。

快乐童年与快乐人生虽不能划等号,但缺乏快乐的童年会损害成长,从而对人生带来阴影、对民族构成隐患。对此,我们已有太多的抱怨和呼吁,现在需要行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正确观念认同之下的合力救治。

让个性获得自由。个性自由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也是个体获得快乐的前提和源泉。教育不单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人完善自身的需要。无论是知识增进还是道德成长、身心发展,都应当也可以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的休息、娱乐、锻炼、实践权利与学习的权利同等重要,需要同等的尊重和保障,才能使他们的心智与体魄得以和谐发展。教育要求必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需求相适应,学习和成长才会使人愉快。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发展基础、成长模式、志趣爱好等等,不应成为教师厚此薄彼的理由;其精神发育过程中的种种缺点、错误、挫折、反复,期待教师的关爱和引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由发展,才能让学生获得人格尊严和发展自信,从而尽享生活的快乐,构筑美好的憧憬。个性自由需要教育引导,但不能剥夺,剥夺自由也就剥夺了快乐。

让课堂成为乐园。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之上,而不单纯是应试需要的阶段设计;课程内容应当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具有鲜活的生命意义,而不是枯燥乏味的一大堆概念公式;教学方法选择应当注重理解运用,“授人以渔”,而不是过多的记忆积累;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互动的追寻和探究,而不是单纯的传授和灌输。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包括兴趣、注意、思维、练习等)既是一种生活质量,也决定着教育质量。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与强化,探求欲望的正确引导与满足,师生互动的对话与交流,脑体并用的实践与创造,都将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激越与张扬。单调的说教、刻板的训练、机械的记忆、繁琐的考试,就会使本应充满快乐的学习变得味同嚼蜡、痛苦不堪。

让人人享受成功。兴趣和成功是快乐的孪生兄弟。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兴趣能够调动最大的生命活力和学习资源,使之专注于某一目标,使求知欲望得到满足;成功则能彰显个人的才能潜质,获得他人认同,增强自信并发展自我期许。任何个体,尽管其发展方式、程度、水平千差万别,但成绩与进步总是主要的,都应当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学会用赏识的眼神看待每一个学生,热情鼓励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和进步,不但是师德师爱的体现,也是教育水平的标志。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问题生”,更需要实施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更需要用成功让他们享受快乐、增强自信。过高的期望与目标、过度的批评和指责、冷漠的不屑和歧视、无情的嘲讽和刺激,将使学生沉浸在失败和自责的情绪之中,逐渐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导致犯错乃至犯罪的发生。

让“快乐”充满数学课堂 篇7

一、构建“快乐”的学习气氛

教学是师生间的一种交往。教师民主、平等、友好的语言能使学生心情舒畅, 心理、生理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教学时, 对学生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当学生回答正确、做对题时, 教师要多用“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爱动脑筋”等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劳动予以肯定。其次,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 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 自觉不自觉地伤害了某些学生的积极性。如:某次考试教师对差生说:“这份试卷这么简单, 你才考了分。”“还有, 教师提问时, 差生答对了, 而较好的学生还不会, 老师说:“你还不如, 他能做对你就不能做对?”这样, 不仅会伤害较好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还会伤害差生的自尊心, 丧失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发言的学生, 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感染, 感到安全、产生表现的欲望。其次, 教师要随时随地关注这类学生, 及时捕捉他们想表现的瞬间, 让他们表现。

二、构建“快乐”的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于学会经营、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 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 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 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培养学习兴趣比分数更重要。也常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尤其对B层次班级,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把学生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能减少厌学面, 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2. 采用学生快乐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懂得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都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并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例如, 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统计一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车辆数。录像播放一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车辆。放完后, 教师提问:“统计好了吗?”“老师太快了, 来不及。”老师又问:“哪怎么办?”学生说:“要是几个人一起统计就来得及了。”其余学生也同意了, 于是老师让他们坐在一起商量合作的方法, 等学生确定方法后, 老师又重新播放了一遍录像, 再次询问统计结果时, 学生个个都自信地举起了小手。在这里教师顺应了学生的需求,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合作的益处, 又探究出了统计的方法, 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实效性, 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了发展。

3. 体验成功的快乐

体验成功快乐, 让学生爱学。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欲望。成功就能使每个学生能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并在成功中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和欢乐。从这一点出发, 在教学中, 就要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 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综合练习时, 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内容, 自己编题。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10+4”, 有的说“19-8”, 然后教师将这些题目加以整理, 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计算自己编出的题目, 情绪果然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 教师在重点辅导时, 多给予题目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 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三、构建“快乐”学习的源泉

《标准》指出:“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背景, 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尽管现行教材的编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 但书中的有些素材与学生现实生活仍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 充分充实现实生活教材, 构建“快乐”学习的源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 例题呈现的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这对学生来说, 既陌生又枯燥。教学时, 有一位教师通过学生在食堂就餐这个素材, 调查他们最爱吃的菜肴, 制成统计图。然后根据统计的情况, 结合营养搭配, 向食堂提出合理建议。这样的教学比“教教材”更生动活泼。使学生从教材走进生活, 真正体验数学的价值。再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后, 我首先创造了学校要进行校容校貌改造的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 什么地方要粉刷, 什么地方不能粉刷, 最后经过探讨, 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计算、市场调查、写粉刷预算报告等, 锻炼了实践能力, 把学生放在了主体位置, 同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学生还了解了铺地砖做预算的方式方法等社会知识。

四、具备“快乐”的教学条件

教师富有个人魅力。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较强的责任心, 等等。“快乐”教学法是对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无所用心的教师的极大挑战和否定。只有全副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高素质教师才有资格、有能力运用好这种教学方法, 胜任这一教学工作。此外还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 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 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 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 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快乐学习建构, 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让英语课堂充满快乐 篇8

一、营造快乐氛围, 让课堂充满爱

所谓快乐氛围就是学生乐于接受, 感到轻松的课堂气氛。小学生生性好动, 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再加上没有语言使用环境很可能影响学习效果。因此, 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 必须结合其年龄特点, 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行为的外部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 课堂不是拘谨的, 而是显示自己个性, 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教室的布置、教具的准备、教学语言的使用等诸多环节上下工夫。教师要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时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 还要以一个朋友的姿态平等地处理师生关系。如在口语训练时, 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一个层次, 因此, 在提问题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在表现中感受到快乐。毋庸置疑,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教师习惯提问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 即使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多次举手, 都视而不见, 试想这样的教学会给学生多大的伤害。教师的教态亲切, 他的每个动作都会流露出对学生的喜爱, 是针对每一个学生而存在的。使所有学生的情绪自然、活跃, 能随着教师的教学表现出乐学的状态。

二、美中享乐, 乐中求学

美好才能让人快乐。小学生也有爱美、求美的心理。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享受美, 他们才能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 才能学好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运用、情境创设、板书设计等多方面下工夫, 变换花样, 变枯燥为有趣。例如, 教学How are you?时, 可以使用升降调向学生发问, 也可以转换角色进行操练, 设问丰富多彩, 使学生了解了新知识, 也产生了兴趣, 享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寓教于乐, 趣中求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 就能激发其参与学习的欲望。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轻松、活泼的英语课堂氛围, 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 动静适中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上课时静静地坐着, 甚至是双手背后坐着。听教师不停地讲, 看教师不停地写, 这种枯燥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因此,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 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形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讲故事、谜语、唱歌、跳舞、做游戏、录像片等, 特别是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好动, 喜欢游戏, 因为游戏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快乐, 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就这样“动”了起来, “活”了起来。

(二) 实物引导

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情景教学能清楚地把所有要教的单词、短语、句子和它们表示的概念, 建立起最直接的关系, 使英语课堂形象化,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 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例如, 教学“banana, orange”等实物单词时, 教师可带实物进课堂, 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用实物激活学生语言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快乐地学英语。

(三) 想象与实际结合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 对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趣味性很有帮助。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例如, 在练习“Drinks and the shop assistant”句型时, 教师可以画出各种实物和饮料, 让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

(四) 评价及时

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需要获得肯定的心理, 不断地变化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一个评价, 切不可一带而过, 要热情地鼓励, 以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一句:“Very good”“Wonderful““Try again”, 都能让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 使学生增强信心, 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 充分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让高三英语课堂充满快乐 篇9

一、快乐的词汇复习,为快乐实现教学任务提供词汇保障

词汇复习始终是我们高三英语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其复习效果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复习效率的高低。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我们在一年时间内,要复习很多内容,词汇复习方式比较单一,老师们谈论的也就是一年期间进行了几轮默写。这种单一、重复的词汇复习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学习英语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在英语学习上再无快乐可言。

笔者在高三英语词汇复习中,经常换用不同的形式,以达到复习效果。

第一,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快乐复习英语词汇。高中英语词汇复习如果只是单纯默写,学生就不能熟练运用,而且单纯记忆单词比较难。比如:在复习environment这个单词时,利用发散性思维, 采用概念图, 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单词,nature,hurricane,drought,earthquake,deforestation,radiation, 等等 ,以提高记忆效率,让学生快乐复习英语单词。课后让学生不断使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快乐复习英语词汇。

第二,利用英语歌曲帮助学生快乐复习英语词汇。学生对音乐总是有兴趣的,尤其对某些歌星、某些演员总是乐此不疲地追求着。高三一年,笔者找出108首英语歌曲,通过学习英语歌曲复习英语词汇词组。如:有一首歌曲名为lose your mind,通过学习,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个词组的意思,并归纳了不少mind的词组。

二、快乐的语法复习,为快乐实现教学任务提供句法保障

语法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在复习语法时,通常是先呈现例句,再总结规则,最后利用历年高考题来训练,学生毫无快乐而言。语法的教学应该:Teaching Grammar withoutHammar.

高三的语法复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为了让学生快乐地复习英语语法知识,并熟练运用,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任务。比如:在复习定语从句时,笔者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把学生分组,给每组一个物品,让学生用定语从句解释说明,其他学生猜。这样,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也乐于参加。甚至让学生自己出题,用定语从句解释,其他学生猜。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把定语从句列出来,再分析、总结,这样,学生对从句的理解就更准确了。

三、快乐的阅读复习,为实现教学任务提供快乐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的目标是掌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是在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上形成的能力。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三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阅读能力为主线,通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高三的英语阅读课中,为了让学生快乐地阅读,阅读课不仅仅就是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的总结,不仅就是历年高考题的训练。在准备阅读课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准备;第一,找来一些名著,通过改写、节选等方式,布置给学生限时阅读任务。例如:OLIVER TWIST (《雾都孤儿》),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等 ,从中节选部分章节 ,分组让学生阅读不同章节,阅读之后,每组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再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既训练了阅读,又训练了口语、听力等。学生不会觉得像重复做历年高考题那样枯燥。第二, 通过CHINADAILY,网络等资源 ,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政治新闻时事要闻,甚至八卦新闻,交给学生阅读,阅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发表自己的评价。学生对这些材料非常喜欢,有时代性,有趣味性,也就不觉得高三英语阅读课无聊了。学生阅读能力越来越高, 阅读速度越来越快, 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学习也越来越快乐。

四、快乐的作文复习,为学生快乐学习提供情感体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毕业学生要达到8级或9级的写作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功能,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篇能力。学生对写作文是比较头疼的,常常听到有学生请求老师给他们一篇万能作文,给他们一些英语作文范文,或者给他们一些作文模板,可见学生还是不愿意写作训练的。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快乐” 篇10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面对这样一群小学生, 怎样做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快乐”, 让学生学好数学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数学课堂生活化, 提高学生的兴趣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 并最终走向社会, 所以课程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将学生校内外的生活体验与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的来源与依据。在设计教学时, 教师不能受教材的束缚, 要学会灵活处理教材, 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表明,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学习, 他们自觉探索、接纳知识的程度就会越高。例如, 在学习“平均分”一课时, 首先我准备了两个红红的大苹果, 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扮演小明的爸爸妈妈, 请一个学生扮演小明, 去给爸爸妈妈分苹果。通过分苹果, 使学生发现爸爸妈妈分到的苹果一样多。我又拿来两个苹果, 让他们分, 并要求爸爸妈妈分到的苹果还是一样多该怎么分?如果六个苹果怎么分?八个苹果又该怎么分?学生纷纷上台来扮演小明分苹果。从而得出:像这样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这样在熟悉的生活中去体验数学, 感知数学, 使数学与自己“零距离”, 学起来就更加亲切, 印象深刻, 不乏味了!

创设课堂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如, 教学“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时, 我根据曾经组织的一次春游活动, 设计全班学生坐中巴春游这一情境:我们坐的中巴车从学校出发, 每小时行驶30千米, 经过2小时, 我们到达目的地, 能算出学校到达目的地有多远吗?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入佳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的欲望,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数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生活味”, 而且要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启迪思维, 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望和好奇心。

以上例子都是许多学生曾经体验过的生活情景, 从中可以发现, 日常生活情境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科学原理, 而日常生活问题则常常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让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

二、创设游戏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 一节课四十分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 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发创造思维, 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 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特别适用于计算练习课与复习课。计算练习复习课, 大家都无所适从, 要不一题一题做练习, 要不分类做练习, 的确枯燥, 这不知不觉成了数学教师心中最头疼的事。对于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单纯地出示练习复习材料让学生直接练习, 仅仅是停留在对知识简单的复习上, 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果根据练习复习内容, 用游戏活动将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升, 枯燥的练习复习课就会变得有趣有益。这种情况下, 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如我在讲解方程时, 首先让学生分组, 通过用天平称物品, 来观察天平平衡时, 两边托盘里的重量有什么关系, 由此进入方程的学习中来认识方程, 来理解方程的含义。在活动中, 灵活运用数学, 感受数学意义,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 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 变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为游戏活动, 变静态的课堂为动态的教学活动, 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 在玩中获取知识。在数学课上,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形式多样的、新颖有趣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动脑思考, 感悟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是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 去发现, 再去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我认为小组活动, 首先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后, 把自己的见解与组内人交流, 通过动手折、画, 获取数学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留给学生足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真正让学生动脑去思考, 去感悟数学知识。

如我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 小华双休日想帮妈妈做事情:洗衣机洗衣服用20分钟;扫地用6分钟;擦家具用10分钟;晾衣服用5分钟。经过合理安排, 做完这些事至少要花多少分钟?学生读题后, 凝思猜想, 学生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说、画、议, 诞生了组内答案, 随后组间交流, 抛出本组的答案和构思, 出现25分钟和21分钟两种答案。一组认为:在洗衣服20分钟的时间内, 小华可以完成扫地 (6分钟) 、擦家具 (10分钟) 、晒衣服 (5分钟) , 共计21分钟。另一组认为:在洗衣服的时间内, 只能做扫地和擦家具两件事情, 因为晒衣服要在洗完衣服之后才可以, 所以是25分钟。……学生在争论中, 让我感受到, 他们关注了生活中的细节, 巧妙地、合理地安排了时间。

课堂上, 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合作、探究学习, 把自己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推理和比较的全过程, 他们在观察、思考、操作、探究中, 获取了知识。

上一篇:审计委员会基本特征下一篇:电气工程实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