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并快乐着

2024-05-29

失败并快乐着(精选十篇)

失败并快乐着 篇1

我们原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到第一局竟然稀里糊涂地输了。

第二局,两队交换了位置又开始争夺起来,这回可比上一回好多了,中心点一直向我们这边移,啦啦队也助队员们一臂之力,就在这时,队员们一鼓作气一下子就把绳子拉了过来。顿时,队员们高喊起来,站在一旁的啦啦队欣喜若狂。就在第三局要开始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胜不骄,败不馁,继续努力,争取赢过对方。”队员们点了点头。很快,激动人心的第三局开始了,刚一会儿,队员们就面红耳赤,大汗淋漓,可人们仍然在用力地拉着,啦啦队的声音震耳欲聋,一浪高过一浪,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哨声一响,无情的中心点却落在他们那边,当裁判员宣布四(2)班赢的时候,我们的队员都流下了眼泪。最后我们垂头丧气地走进了教室,老师安慰地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次不行下次再来。”就这样队员们的心情又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幸福着并快乐着 篇2

宝应县芦村小学 周士俊

当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每天都可以与那么多充满活力与丰富情感的学生在一起交流,既有知识的传递,更有情感的沟通。时间如流水,一去而不返。三十年如一日,时间在我握笔书写教案时静然逝去,在我批阅作业、与学生探讨知识、课间游戏时悄悄溜走,它静然的萦绕着从你身边蹦跳而去,却从不招呼你留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着晨钟暮鼓,学生走了又来,来了又走,他们的步伐从乡镇迈进县城,从县城迈进市区,从市区走向熙攘的大世界„„

当农村教师也有很幸福的。从第一次踏进学校的校门,真正成了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我就深深的爱上了这里的一切。虽然每天总是脚步匆匆,感觉没有空闲,似乎有做不完的事!也许做老师的都是这么忙吧!可是在我们的环境中感受最多的是工作的繁忙和劳累,体验最少的是业余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乐趣,人少课多,忙完常规的事也筋疲力尽,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单纯的主动和被动的求学关系。我依然伴着涓细的水,依然伴着鸟声、钟声、读书声,做着我的教书匠,享受着我心中的苦与乐。爱并痛着,苦并乐着!回想自己教书的历程,我也深深地感悟:生在农村的老师终身于教育,更需要坚定的信念!法国作家纪福德说过:“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在为了追求快乐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中寻找快乐。”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行业,那么就要全力以赴,热爱我们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师职业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精神充实的权利。

鲁迅先生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但,我绝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者,也不是繁琐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快乐幸福的教师。

有一年接的是四年级,不久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位不苟言笑的女孩,眼中满是忧郁。但她喜欢在日记中倾诉自己,读后我总会写上几段开导的话,由此我也了解到她是一位父母离异而受伤的孩子。从此日记成了我们俩沟通的桥梁。县里举行作文比赛,我把她的一篇日记投了稿,很快捷报传来,我当班宣读,我终于看到了女孩脸上绽放那久违的笑容,如桃花般灿烂。我想说,教育不是心灵的荒芜,而是精神的沐浴,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自由的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的洗礼。此刻,我心底的幸福如同快乐的小溪静静地流淌。

物质是必须的,可精神是最重要的,精神的喜悦胜却物质的丰富,当教师节祝贺的卡片如雪片般飘落我的案头,我的心被喜悦和幸福灌满,我自豪而得意,我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价有所值,乡村的孩子同样可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记得有位名人曾问:当回首自己走过的年月,你是否为虚度年华而后悔?在心里我大声而肯定的说:最初选择教师不后悔,现在乡村教书不后悔,终身教育永不悔!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听,青蛙在嘹亮的鸣叫,柿子笑红了脸,雪花跳起了舞,柳树又发起了芽„„乡村的美,你看见了吗?

痛并快乐着,累并收获着 篇3

第一次听到“磨课”一词是在我刚来城关三小不久,学校要新调入老师上一节汇报课,我很紧张,也很认真地努力着。老师们聊天的时候偶然提到要磨好一节课很辛苦,也要有一个过程,听后觉得很有同感,也颇受启发。教书多年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也不知该如何上课了,教学宛然处在“茫然迷失”的围城中,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上乘磨石”和“精神乐园”,我想最佳的方式那就是去磨课!所以,我特意请教了师傅:怎样磨好课,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以及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我在思考中探索,感悟中提升,不断地对原有的教学经验进行重构,争取上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酝酿】

我选取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从确定教材到完成上课大概经历了两个多星期。拿到教材我首先就是一遍遍地通读教材,阅读教参,从各个渠道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案例和资料。通过再读教材,阅读资料加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我的思考:

思考之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材首先用图片的形式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现象:照相、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然后通过例4进一步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先让学生按2∶1的比在方格纸上画出三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放大图,使学生通过画图了解到: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即可。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放大前后的图形,通过对比认识到:放大前、后,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按1∶3的比缩小,体会到: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后,图形变小了,但形状没变。最后综合两方面的认识,总结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因此我认为: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价值是为了解决问题,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特征不可淡化。

2.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一定要作为重中之重,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画图的过程,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画图。

真正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动手操作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

思考之二——教学方式的突破

把教学目标定位好之后,我开始思考该如何去落实这一目标,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呢?我陷入了困境。经过思考,我决定采用感受放大、缩小现象—数形结合,探索新知—综合运用,拓展迁移—自主评价,总结提升的流程,试图通过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放大、缩小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图形放大、缩小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解决问题。心中有谱,教学设计也就一气呵成了。

【嘗试】

教学预案确立后,我便开始积极准备第一次试教,并请本年级备课组的老师来听。试教之后,才发现由于时间仓促,我没有好好考虑学生的状态和特点,整个过程出现很多问题:创设情境的图片和主题图重复;用展示台投影学生画出的图时出现故障;没有预设到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画图的过程会很不到位……无疑第一次试教失败了,有点难受。还好在与同事们的交流和指点中,我知道这节课并不是一无是处,我需要的是把自己的思路理清,对一些教学过程作些调整,把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一一解决,就能细细地打磨好这节课。整堂课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轮廓有了,框架定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使整个过程丰满和谐起来。这包括如何提每一个问题,每一环节教学语言如何简单又有效,课件如何呈现,每一个预设的实施,课堂中可能的生成等等。我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打磨,只待正式上场……

【实践】

这一刻终于到了,两个多星期的酝酿和打磨,究竟效果如何在这一刻得到证实。我是自信的,又是忐忑的……

以下就是我上课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感受放大、缩小现象

1.观察体验

师:周老师旅游了一趟,带回了一些漂亮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看?

(小照出示)你们能看清楚这张照片吗?

(把照片逐渐放大)老师把照片……?

(大照出示)这张呢?(把照片逐渐缩小)

2.辨别放大、缩小现象

师:照片可以放大或者缩小,从而使其看得更清楚。其实在生活当中也经常遇到放大和缩小的现象,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你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3.归纳特征

师:通过观察刚才这些放大或缩小的现象,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大小改变,形状不变。

师:回答得真好,这两点其实就是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片段二:数形结合,探索新知

1.图形按一定比放大

出示例4,分析题意

师: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进行放大与缩小,那么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能不能进行放大与缩小呢?

怎样进行放大与缩小呢?你有什么方法进行放大与缩小?(引导学生说出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

师:刚才我们是从视觉上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下面我们要亲自用手来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同学们想尝试吗?我们先来画图形的放大。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你想把什么图形放大呢?

(出示图形)大屏幕上有一个正方形,请看,它的边长是多少?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要求。题中的2∶1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来给大伙说说你是怎样理解2∶1的?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画呢?

2.课件演示把正方形按2∶1的比放大。

这就是按照2∶1放大后的正方形,和你想象中一样吗?放大后的正方形与原图比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3.学生操作,初步感知按比放大。

如果换成长方形或者三角形把它们按照2∶1放大,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出示图形)

【感悟】

努力着, 并快乐着! 篇4

一、寻求孩子的需求点

教师要善于寻求孩子的需求点, 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孩子心灵上的关节点。单亲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 他们的需求点包括:家庭的温暖、成功的喜悦、别人的理解与同情。作为教师, 要适时地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创设亲情氛围, 给孩子以亲切的关怀和帮助。

孙××, 一个五年级的孩子, 老家安徽。2014 年, 父亲带着他来河北打工, 在本班就读。他很聪明, 但是性格孤僻, 不愿与人为伴, 时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他的组长向我反映, 孙××的作业字迹潦草, 而且没有家长签字, 有时还会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总给小组减分, 其他同学总是埋怨他。下课后也没有谁爱和他一起玩。我了解情况后得知, 他从小父母离异, 跟着父亲、奶奶生活。可父亲还经常不在家, 他只是跟着奶奶过, 奶奶不会写字, 每天的作业没有人检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去找他商量:“每天的家庭作业我来给你检查签字, 怎么样?”他愣住了, 问:“您家住哪儿?”我笑了, 告诉他不用到我家来检查作业。我与他说了具体的办法, 他同意了。那天以后, 我和孙××总是提前几分钟到校, 他拿着作业去找我, 检查后签字。他的问题解决了, 作业比以前写得认真了许多, 同学也不再埋怨他了。很快, 孙××的数学成绩在班里就名列前茅。

孩子笑了, 我也笑了。当初我没有放弃他, 我通过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孩子找回了自信。现在的他也没有放弃自己, 我们共同努力着, 快乐着!

苏××, 一个柔柔弱弱的、刚上一年级的小姑娘。下课后总喜欢拽着衣角在我身后跟来跟去, 我很喜欢她天真可爱的样子。可是她的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 课上40 分钟的任务也很难完成。怎么回事呢?经过几节课的观察, 我发现:她总是慢悠悠地、不确定地去做题, 眼睛还不时地向同桌那边扫。是没听懂我的讲解吗?下课后, 我让她单独完成了几道类似的题目, 她很快就完成了。于是, 我又向她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得知:孩子晚上是一直和表哥、表姐在一起学习的, 这三个孩子同班, 所以学习任务是一样的。她写字慢, 表哥、表姐总是帮助她完成学习内容。渐渐地就养成了懒惰、不愿去思考的习惯。

像苏××这样的孩子, 需求点就是帮她找回自信。首先, 我找到她妈妈, 要求家长要积极配合, 共同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在家里, 一定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课上, 我让所有同学单人单桌, 给足孩子们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为她、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环境;课下, 我经常与她谈心。告诉孩子:你很聪明, 不要不相信自己, 你就是最棒的!一个月过去了, 苏××同学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是优秀的。这个拽着衣角在我身后跟来跟去的小姑娘更加可爱了!

二、心里装着孩子们

参加工作20 年了, 第一次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一些一知半解的孩子们, 无论我怎么大声, 嗓子都哑了, 他们似乎不知道我在干什么?真累啊!我该怎么进行我的班主任工作呢?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经常是上课铃响了, 还有学生在教室外玩耍, 就是进入班级的学生也不能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于是, 我就让他们学习“小学生一日常规”。读得我口干舌燥, 可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 仍旧玩着、打闹着, 弄得我焦头烂额。怎么办呢?这个班主任我实在是干不了。放弃吗?不能。再努力试一试吧!我暗自下定决心。于是, 我静下心来观察孩子们。发现有几个孩子一直都表现很好。那就让他们发挥作用吧!于是, 每次上课之前, 我先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没想到, 几句表扬的话, 让表现好的学生做得更好了;表现不好的学生, 都纷纷向他们学习。这样几天后, 绝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上课铃响后, 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了。在榜样的作用下, 孩子们进步很快。看着他们的进步, 我也跟着舒了一口气。我没有放弃这个班主任的工作, 没有放弃这群孩子们。我努力着, 快乐着!渐渐地, 孩子们住进了我的心里。

早晨的起床铃响了, 外面在下雨, 今天我得早去给孩子们开门。本来班里有个负责开门的学生, 可是他家到学校的路在雨天是很难走的, 不可能第一时间到学校。我必须在学校大门打开之前赶到, 否则就会有淋雨的孩子。雨很大, 我第一时间打开了教室的门。还好, 没有孩子在外面淋雨。陆续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了教室, 我帮他们收起雨伞, 脱下雨衣, 忙得不亦乐乎。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回到家, 儿子埋怨我没送他去上学。可是当时心里装着只有这群孩子。这时, 我不禁又想起文章“快乐来自于努力”的一段话:“我的语气中透露出浓浓的期待与自豪, ‘它一定会开花的!’有了这个动力我更勤快了, 每天浇水、松土, 巴望着它吃饱喝足快快开花。就这样, 我每天重复着浇水、松土, 时间长了, 竟也成了一种习惯。”

作为教师, 我们都一样:因为努力, 所以收获;因为收获, 所以快乐!

参考文献

累并快乐着 篇5

——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体会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师十年有余后,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师是一种在整个从业过程中都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职业角色。初任教师时,我只是认为要做一个好的老师,只要以一颗炽热的爱心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即可了。曾经以为爱心对于教师更为重要,高度的责任心是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不可缺少的。十五年了,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地认识:做教师很累,但我们教师要学会苦中作乐,好好地享受生活。

会享受生活,就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就不会只把自己看作是凄苦燃烧、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就不会把自己看作是蠕动着身躯、痛楚地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就会追求快乐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快乐!

会享受生活就要会思考。老师不能做机械的操作工,要力求主动地、创新地工作。“捧着一颗心来”,“捧”来的应该是激情、是理想;“不带半根草去”、无用的杂草“带”去有什么用?带着丰富的感受,带者沉甸甸的思索才有价值。会享受生活就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就会呵护孩子的情感,就能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你关注的目光才会在孩子的心灵升起灿烂的太阳!

做一个愿意用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人,包括生活的苦难和重负,都让自己的心态能保持年轻一些,积极一些去接受、去应对。这些年来追逐梦想的日子里,那份不解的情缘始终萦绕在我心中。在忙碌和清贫中度过,我并不觉得自己难以承受,相反,我感激这些经历和心绪,因为它们是我独有的财富。

忙碌, 并快乐着 篇6

生产快乐的人们

美国管理学者托马斯·沃森曾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励员工的力量和才智。成立于1983年的和平门邮局,近年来连续完成各项经济指标,2003年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的秘诀何在?

走进和平门邮局,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幅大大的“全家福”,50多位“家庭成员”簇拥在一起,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你们局每年都组织一次旅游?”笔者在座谈会上问。

“是啊,支局每年让大家出去一趟,去年是青岛,今年是港澳。”付文燕抢上了“头炮”。

“外出旅游,既调整了身心、开阔了眼界,又融洽了彼此的关系,回来后心气更高了。”王丽萍接上了话茬。

“我们还经常组织摄影比赛、跳绳比赛、游泳比赛,还有手工制作欣赏,活动可多了。”陈丽丽说。

“大家在一起特别融洽,”霍欣开了腔,“谁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手帮助。”

霍欣是2000年1月入局的,第一天来上班的经历让她至今难忘。按照要求,窗口服务人员上岗应穿标志服,而霍欣第一天上班,服装还没发下来。正在她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曹倩走过来说:“别着急,我有两套标志服,咱俩个头儿差不多,你就穿我的吧。”一套合身的服装,让霍欣不仅感到自己已经融进这个集体,而且感到了这个集体的亲和与温暖。

下班结账时,数字总是合不拢,急得霍欣眼泪快掉下来了。“没关系,我来帮你。”刘玉枝师傅走了过来,一边结账,一边给她讲解要领和注意事项,感动得霍欣刚才还能控制的泪水夺眶而出。

回到家,霍欣躺在床上,眼前回闪着白天的镜头:郭春玲师傅手把手教她点钞、贴邮票、盖戳;曹倩领着她去打水,告诉她如果带饭去哪里热;支局领导鼓励她搞好窗口服务……那一夜,霍欣近乎失眠了。

霍欣动情地说:“尽管目前个人的待遇不高,可我就图这里的人际关系好,工作中能够享受快乐,这就足够了。”

俗话说,十个指头没有一般齐的。对于相对后进些的伙伴,支局领导脑子里想的是:不让一个家庭成员掉队。

有个小伙子,人挺机灵,可就是工作有点心不在焉。支局长白超几次找他谈心,帮他分析现状,指出他只要端正态度,就完全有能力干好本职,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从此,小伙子的工作开始有了起色,聪明才智被发掘出来了,并担任了班组的负责人。民意调查显示,大家对他的满意度还挺高呢!

在和平门邮局,有才能的人都会被发现,被使用。王丽萍英语基础好,就请她担任英语小教员,一年的工夫,前台营业员就基本都能用英语与外国用户进行一般交流。霍欣学的是电子商务,支局就让她负责电子邮政厅,她如鱼得水,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使上网速度大大提高。何伟栋营销意识强,肯于动脑,精于实践,担任市场部主任两年,营销业绩斐然。刘祖辉是个性格内向的小伙子,业余时间好鼓捣音像技术,支局就请他设计、拍摄并制作英语学习录相片,大家看了说,还真有点专业味。

为他人着想的人们

多年来,和平门邮局的员工一直在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创业、创新的历史。

1986年,这家小小的支局率先在全国邮电系统进行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在行业内激起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随后,他们又响亮地喊出了“服务是邮政永恒的主题”,视服务为邮政发展之本,使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们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机制。他们开展的星级营业员评选活动,把“一切为他人着想,用户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的理念浇灌到员工的心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佳话不断在这里涌现。

一天,一位拄着拐仗的老人到陈丽丽的台前取款。当陈丽丽把钱交到老人手里时,发现老人肩膀颤动,站立不稳。原来,老人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腿部受了伤,平时儿女不在身边,只好自己到邮局取款。看到眼前的一幕,陈丽丽内心涌上一股酸楚。从这以后的两年时间,只要老人的汇款到局,陈丽丽都会及时送到老人家里。去年老人病逝,他的女儿专门来到邮局,握着陈丽丽的手说:“这两年多亏你了,你既让我们感动,又让我们作儿女的惭愧啊。”

今年10月4日,四川来京旅游的小李不小心把钱弄丢了。他来到和平门邮局,想打个电话让家里寄些钱来,可口袋里就剩几角钱了,连电话费也不够啊。营业员董文秀看着小李近乎乞求的目光,一边安慰他,一边给他“支招”:使用邮政储蓄帐号汇款业务,就能很快从北京邮政储蓄取到现金。董文秀带他到电信台打了长途,对方答应马上办理。可20分钟过去了,对方的信息还没有收到。怎么回事?董文秀拨通小李家中的电话,对方焦急地告知,邮储线路出现故障,没法汇款。小李的脸上布满愁云。“还有办法,使用邮政电子实时汇款业务。”董文秀把具体办法告诉了小李。又过了10分钟,汇款终于到了。“回家有着落了!”小李像孩子似的喊了起来。

把握成功的人们

和平门邮局的员工说,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把握成功。

何伟栋,36岁,和平门邮局市场部主任,2003年,市场部为支局创收17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79%。今年,他又因成功开发刘欢演唱会个性化邮票而成为一名“营销明星”。

市场部哥儿几个都是刘欢的歌迷。二月份听说刘欢要开演唱会,他们就来到售票处“抢票”。“哎,歌手还没有出过个性化邮品,咱能不能琢磨琢磨,打个头炮啊?”主意一露头儿,几个人立刻响应。“走,请示领导去。”

3月初的一天,何伟栋怀揣两套策划方案,敲开了组委会的大门。谁知,演唱会的门票已经售光,“你已经是第三个建议我们制作邮品的了。”

碰了钉子,何伟栋一连几天寝食不安。“换个思路试一试。”于是他又拿出第三套方案——用刘欢的照片制作邮票,再把邮票镶在节目单上,这样就有了两个“卖点”:一是个性化邮票首次被用在节目单上,二是对歌迷和邮迷都具有收藏价值。这个方案顺利得到了组委会的认可,但只签订了制作950版的协议。何伟栋不甘心。

那天,何伟栋把印制好的邮票送到组委会。看到大厅里有许多刘欢的歌迷,他便心生一计。“您这工作间地方窄,要不咱到大厅去核点?”他们刚在大厅摆开摊儿,有人就过来问:“这在哪儿能买到啊?”片刻之间,呼拉围过来一大群。何伟栋要的就是这场面,他大声说:“节目单上只有一套邮票,您要想多买就问组委会吧!”在回局的路上,何伟栋满有把握地对同事说:“看吧,组委会肯定要加印。”不出所料,他们的车还没到局,组委会就打电话加印800版!

几年间,和平门邮局先后被北京市总工会、团市委授予“爱国立功标杆集体”、“规范化服务示范单位”称号,北京邮局还召开现场会,推广了他们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

累并快乐着 篇7

早上7:10内科病区

上班时间还没到, 护士长许洁莲就带领护士姐妹们穿戴整齐, 穿梭在每个病房。“张大爷, 早上好, 您昨晚睡得好吗?”“许阿姨, 我帮你翻身好吗?让我看看你受压部位皮肤。”亲切的问候, 温暖的笑脸, 在每个病房弥漫。脚步轻盈, 动作自如, 翻身、铺床、叠被、整理物品, 边忙碌还不忘边问候病人, 这就是她们一天工作的开始———晨间护理。晨间护理结束, 上班时间也到了。她们站立整齐, 认真聆听夜班护士的交班, 对重危病人和有病情变化的病人心中有数, 重点关注。接着护士长布置一天的护理工作重点和要求, 简短的几分钟后, 护士们就分头行动, 开始病人的床边交班和常规护理工作。锡山分院的内科是医院危重病人集中的科室, 危重病症和老年患者多、病人病情变化快, 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熟练而敏捷的抢救配合, 是内科护士们必备的素质。记得在春节前羊尖社区服务中心转送来一位呼吸衰竭的病人, 第二天病人早上突然病情加重, 出现昏迷, 腋温41度的高热, 病人随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家属也作好了放弃治疗的心理准备。在医院孙院长和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抢救下, 病人经过了25天的治疗终于痊愈出院了, 当病人大红的感谢信送来时, 全体护士们都激动得流泪了。这个病人的痊愈包含了她们多少的汗水, 呼吸机的管理, 气道的护理, 1小时一次的吸痰, 30分钟一次的生命体征观察, 翻身、拍背、褥疮的预防, 点点滴滴, 虽然付出很多, 但病人的痊愈带给她们内心无比的自豪和快乐。

上午8:00外科病区

外科治疗室内, 护士们正在为病区50多个病人一天的治疗作准备, 核对、摆药、加药一丝不苟地忙个不停。治疗操作台上, 各种药品一溜排开, 摆放整齐。

我院外科担负着骨科、普外科二个手术科室的护理任务, 随着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开展, 住院病人的日益增多, 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 护理任务也日益繁重。在危重病房内, 护士长赵文芳正在为一例脑出血引流术后病人进行气道护理和吸痰。虽然病人处于植物人状态已3个多月, 但每天的输液、吸痰、翻身、拍背、口腔、会阴皮肤护理却不折不扣, 一项也不少。外科护士们在赵文芳护士长的带领下每天不厌其烦的为病人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虽然该病人患有严重低蛋白血症, 但全身皮肤黏膜完整, 无一处褥疮, 口腔、会阴清洁无感染, 床单保持清洁整齐。外科手术病人多,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逐步推进, 术后病人的各种导管护理、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要求特别高, 这些工作每天占据着她们大部分的时间, 但是, 为了病人, 为了工作, 每天早上班晚下班, 加班加点已成了她们工作中的平常事。

上午9:20手术室

走进手术室, 身穿草绿色手术衣的护士们, 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腹产术前准备。护士包继贤一边忙着准备手术器械、物品, 为病人术前开通静脉通路, 一边在安慰病人。随着麻醉师坚定的一声“可以开始了”, 手术正式开始。包继贤娴熟、准确地把手术器械物品一一传递到手术医生手中, 动作从容迅速。巡回护士正忙着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 约40分钟后, 随着婴儿响亮的哭声, 手术顺利结束, 产妇安全度过手术期。做巡回的护士长徐惠锋跟我讲, 她昨天夜里连续开了两台手术, 其中一台胃穿孔手术从22:00到临晨04:30, 她一晚上基本没合眼, 但由于护理人员少, 今天上午又要三台手术, 其中一台是急诊手术, 她到现在还没顾上吃早饭。

手术室是医院高危科室, 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大, 责任重, 工作没有时间性规律性, 没有准时上下班的概念, 配合好手术是手术室护士的责任, 而我们医院仅有手术室护士四名, 她们没有选择, 病人的需要就是她们的选择。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 她们必须做好术前准备, 密切配合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做好整个手术期工作, 她们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护理操作技能。有时一台手术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 有时一天接连做几台手术, 腰酸了要站得住, 肚子饿了要挺得住, 眼睛困了要熬得住。遇到复杂的手术, 会一干就是大半天甚至于通宵达旦。病人康复了, 不一定记得住她们, 也不知道手术室护士在无影灯下流过多少汗水, 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她们, 手术才能顺利实施, 病人才能得以康复。手术室护士真正是无影灯下的无名天使。

上午9:50妇产科病区

循着一声声新生儿响亮的啼哭声, 我走进妇产科新生儿沐浴室。护士邹静芬正在为小宝宝们洗澡。小家伙们有点胆小, 不停的挥动着小胳膊, 蹬着双腿, 咧开嘴巴哇哇啼哭。邹静芬一边耐心的轻声哄着他们, 一边熟练的给他们清洗全身, 当清洗干净的小宝宝躺在舒适的浴巾中很快就不哭了, 舒服的张开腿脚, 把小手伸入口中, 仿佛在享受护士阿姨的服务。每天上午10:00是婴儿沐浴时间, 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 妇产科的护士们除了完成病区早上的治疗护理工作外, 还要按照消毒隔离要求穿戴整齐为病区20多个婴儿沐浴, 冬天开浴霸, 夏天开空调, 当宝宝们安静地躺在婴儿床里时, 她们都已浑身是汗, 衣服全部湿透, 恨不得自己也洗个澡, 可这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还有工作在等着她们。

上午10:20精神科病区

一走进精神科, 就看到护士长姚春急冲冲的身影。原来, 她和护士们正忙着安排精神病人每周一次的洗澡、洗头, 她依次帮助他们洗澡、擦背、穿衣、穿鞋、梳头, 就像母亲为自己的孩子所做的那样。精神病人是个特殊的群体, 不同于普通病人。他们没有家属的陪伴和护理, 很多人没有自理能力, 个人卫生全靠他们自己和护士的协助来完成。只见姚春护士长捋起袖子, 弯下腰, 逐个为病人洗头并擦干头发, 额头上沁出了粒粒汗珠, 一个上午, 她已为30多个病人洗好了头, 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选择护士意味着选择责任, 而选择精神科护士就选择了神圣使命。姚春护士长是锡山分院护士的楷模, 她在精神科担任护士长11年了, 护士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 然而要做好护士长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但是要当好精神科护士长更是辛苦倍增。精神病人住院期间是以服用精神病药物为主, 其次是日常的生活护理。精神病人不是常人能够想象, 很多病人是被家属遗弃, 常年关在家里, 无人关心, 有的甚至连饥饱也得不到保障。有的是民政局送来的, 有的是派出所送来的, 有的家属送来后像扔掉一个包袱一样, 有的病人送来后几十年从来没有家属看望。这些病人来院时大多是全身污秽, 披头散发, 蓬头垢面生活不会自理, 姚春护士长她常常亲自为病人洗澡, 洗头, 刮胡子, 剪头发, 更换衣服, 修剪指甲, 把他们整理的干干净净。她要求护工、护士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到, 在她的带领下, 全科护士、护工都学会了不厌其烦, 不怕脏和累为病人喂饭、洗头、洗澡等等每一个生活护理。

下午2:00供应室

当我走进医院的供应室, 护士们正弯着腰清洗各种手术器械, 她们擦拭、点数、打包, 忙得不可开交, 满头大汗也无暇擦一下。自从2008年搬迁入新医院, 供应室改变了以往以消毒灭菌为主的功能, 全院所有科室重复使用的消毒灭菌物品全部由供应室集中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以前的供应室是护士们向往的地方, 是比较轻松的科室。但随着职能的改变, 加上医院业务量和手术例数的急剧增加, 供应室工作量也成倍增长。由于医院只有一台灭菌锅, 为了确保每天无菌物品的供应, 供应室的护士们每天上班就像是打仗一样, 有时还为了急诊手术加班加点, 现在的供应室已不再是护士们向往的科室了。“为临床一线做好保障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确保临床需要就是我们的职责”, 这是供应室护士长任成会质朴的话语。

下午3:00急诊科

急诊抢救室内, 呼吸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 一台台先进的急救设备旁, 一个身影在忙碌着, 她就是无锡市优秀护士陈戒慧, 每周一次全面维护是她护理工作日程中必做的功课, 今天, 趁着下午工作稍有间隙, 她把所有仪器设备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急救设备处于随时备用状态是确保急救成功的前提, 作为急诊科护士长, 除了保证急救仪器设备的完好, 她还具备了敏捷的反应能力和熟练的急救技术, 在2009年43例氨气中毒的急救过程中, 她在抢救现场临危不乱, 抢救技术熟练迅速, 得到了前来现场的卫生局领导的点名表扬。去年, 一名7岁男孩因过敏性休克急送来院, 陈戒慧护士长接诊后立即通知麻醉科为孩子插管, 以最快的速度打开两条静脉通路, 接上心电监护仪, 配合医生进行心肺脑复苏。在孩子心跳呼吸都已停止的情况下, 经过三个小时的努力, 终于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让孩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在她的带领下, 急诊科护士近两年成功协助医生抢救了多例电击、猝死、心、肺衰竭、急性中毒等, 真正成为医院急诊工作的前沿阵地, 急诊科护士们也成长为急救阵地上的排头兵。

阅读并快乐着 篇8

一、创造读书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1. 以班级为阵地,营造阅读氛围。

我充分利用教室墙壁的空白处张贴名人的读书名言、经典诗文等,并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布置成图书角。让学生的身心在这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耳濡目染,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量,我不仅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开家长会时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礼物,鼓励同学之间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的利用率。

2. 以家长支持为后盾,拓展阅读空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争取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提倡有条件的家庭进行亲子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3. 以教师为榜样,引领阅读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自身的示范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应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课内我教会了学生精读、略读、浏览后,鼓励学生剪报、编报,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实践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快了,阅读范围广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习惯也日渐形成。

2. 不动笔墨不读书。

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以读后感的形式针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三、指明阅读方向,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推荐读物时,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益智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1. 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在课内学习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向课外扩展延伸、触类旁通。如学了《蒲公英》后,推荐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学了《哪吒闹海》后,介绍学生读《封神演义》……这样就实现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2. 推荐与年龄适宜的书籍。

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一些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优秀作文等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小说、诗歌、名家名篇等。

3.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也被各类信息包围着。所以,课外阅读也不能仅限于书本。除了书本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宽自己的阅读面。

四、运用激励机制,增强阅读动力

良好的评价方案,将有力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身需要,终身受益。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我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1. 每个小组设有一个小本子,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

而且这个本子由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保管,记载,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在填写、评比中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暗自较劲,相互赶超。

2. 自办班级“课外阅读报”。

刊载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采稿、写稿,乐此不疲,热情高涨,读写能力得以提高;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这样做,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逐步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 组织比赛和评比。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组织“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 根据学生表现,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书香少年”。

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快乐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亲近书本、享受阅读。能够享受阅读的人内心是丰富的,视野是开阔的,见解是独到的,心情是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在阅读中享受这种快乐和幸福,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让生活弥漫书香,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网络教研:痛并快乐着 篇9

一、网络教研:是无奈之举, 却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 助推器

2010年3月, 在一线工作了近二十年后, 我转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的工作。刚刚走上新岗位的我, 对于教研员具体要做哪些工作, 是一知半解的。为了尽快进入角色, 我用一年的时间深入学校听课, 市区重点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农村小学, 一所也不放过。二百多节课听评后, 我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低下让我坐卧难安。经过反复思量, 我决定成立“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 从每所直属小学和每个学区抽调2~3名骨干教师, 组成一个研修班, 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再由他们回去带动本单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线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 这些骨干教师又在各自学校承担着一定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利用工作日培训是不可能的。为了能快速也纷纷加入进来, 通过学习老教师的经验, 少走了很多弯路, 快速地成长起来。有效地提高这些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 研修班主要采取了网络研修制。大家每两周集中一次, 用半天时间或听报告、或看名家课堂录相、或选两名教师上课供大家研讨、或交流必读书目的感想与体会……活动 结束后, 每位教师把自己在研修过程中的思考与收获整理成文字, 发到网络上与大家交流。为了方便研讨, 我们建立了专门的博客、贴吧, 成立了QQ群。

网络时代的到来, 为教师的自我学习与主动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为教师之间交流的便捷提供了更广的渠道。

网络研修为我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起到了助推作用, 大家在网络发表感想, 在QQ群中交流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小到一个字词的理解, 大到对课改新形势的思考, 网络交流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在这些老师的带动下, 更多的语文教师加入到我们的网络教研平台中参与研讨。更可贵的是, 我区2012、2013两年招录的新教师, 在得知这一平台后, 也纷纷加入进来, 通过学习老教师的经验, 少走了很多弯路, 快速地成长起来。

一年后, 网络教研就见到了成效, 大家在博客中发表的文章字数近六十多万, 在QQ群中解决了大量的教学疑难。各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快速成长表示满意, 很多学校邀请我们研修班的成员上观摩课、研讨课。有趣的是, 研修班成员因为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双提高, 在指导本校教师时有了底气, 在参加省、市活动时有了勇气, 他们不但积极参加省市区三级的语文教学活动, 还在省市两级的班主任技能大赛、教师演讲比赛等各项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2012年5月, 我把一年的研修情况整理成文字, 申报了河北省“十二五”教育科研特级教师专项课题。课题评审的顺利通过让我们认识到, 这种基于区级教师群体现状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我们研修的劲头更足了。

二、网络教研:是现实之需, 却遇到重重阻碍

但是,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朝着好的预期发展, 在借助网络开展研修的过程中, 我们也不断遇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直接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研修班第二期培训开展前签约时, 虽然有一些学校领导向我们申请增加学校参研人员的名额, 但第一期研修班中的十六名参研教师却提交了退出申请, 不想继续参加培训了。通过汇总、梳理、分析调查问卷上的问题, 我们发现导致教师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1. 个别教师主动发展的动力不足。

一位骨干研修班的教师和我在QQ上聊天时曾说 :“没有您的小鞭子催着, 我们都跑不起来了, 您什么时候回来再给我们上课?再组织我们活动。”这是一位研修期间参与各项活动极为主动的教师, 每次研修日志, 她分析的角度最全、文章的篇幅最长。主动发展的结果是, 她是这一批成员中最快成长起来的, 两次到学区的农村学校送课, 两次被请到兄弟县区讲观摩课, 参加市级评比获一等奖, 并在市教研室安排下, 为全市教师做语文观摩课。学习主动性如此高的教师, 在没人督促的情况下, 发展速度都明显降低, 何况一些因其他原因缺乏发展动力的教师。

虽说研修班上的学员都是学校的骨干, 但由于学校规模、师资配备、学校领导对教学重视程度的不同, 各学校语文教学水平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发展最好的学校和最弱的学校之间, 甚至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再加上一些学校选派成员时, 没有和教师协商, 采用了直接指派的方式, 个别教师的参研积极性并不高。研修过程中, 这些教师主动发言少、参与讨论少, 写研修日志时字数少、内容肤浅化, 应付现象非常明显。在第二期研修申报时, 这些教师就主动退下来了。最让人揪心的是, 能力越弱的学校, 实力越弱的教师, 退出的比例越高。

2. 个别学校的设备支持不足。

虽说现在国家对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重视, 对农村教育投资越来越多, 农村学校的硬件配备也越来越完善了, 但和城市学校相比, 还是存在设备不足的问题。很多农村学校或城乡结合部的小规模学校里, 教师们想利用网络学习, 要到专门的微机备课室或是只有一两台电脑可以上网的校领导办公室。

设备的不足成为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障碍。再加上农村教师受家庭条件的制约和较为繁杂家庭事务的影响, 晚上和周末的学习时间也无法保证, 仅靠每两周参加半天活动, 完成作业时上几次网, 学业水平的提升远远落后于城市教师, 本身就已存在的差距在培训过程中也越拉越大。

3. 个别领导的观念开放不足。

和城市中心校相比, 农村学校和个别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学领导的理念急需提升, 经过一年的研修, 我们发现, 越落后的地方, 教学领导的观念越落后, 对教师学习的重视程度也越落后。有些领导甚至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 :“以后培训教师什么的, 不要从我们这里选人了, 我们花钱费力的, 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两个人才, 过不了两年就调到市里了。我们光给别人做嫁衣了。还不如干脆一个不培养, 谁也走不了。”

校长们的心情我很能理解, 校长们培养一个优秀教师不是一朝一夕之力所能达成的, 学校仅有的人力物力投到了优秀人才身上, 很多时候尚未培养成才, 优秀教师就已调到条件更好、对教学工作更重视的市区学校去了, 伤心总是难免的。但是, 仅仅因为这些就不培养教师了, 这样的理由我无法接受。现实是, 无法接受也得接受, 因为每次通知参加培训时, 作为教研人员, 我们要把通知下到教学领导处, 由教学领导安排教师调课参加, 如果教学领导不支持我们的工作, 我们是毫无办法的。有几所学校, 每次打电话都是件艰难的事, 学校领导即使当时表示支持, 以后也会和我们再沟通, 商量能不能不让某位教师参加培训。学校教师少, 不好调课、工作不好安排等各种原因都是基层学校领导每天面对的现实问题。

4. 繁琐的行政工作耗费教师的精力。

现在的教师工作和二十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 和十年前我正处在成长期时的工作相比, 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各类文件满天飞, 各级教育、非教育部门的检查经常是接踵而至。和之前相比, 教师在校期间很难有时间安心地备一节课, 静心地批改一次作业, 潜心地做一次教学研究。经常是正准备着下节课的教学, 上级某部门的电话就到了, 这个文件、那个规定要落实 ;这个总结、那个计划要交 ;这个方针、那个政策要执行。教师们整天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之中, 怎能有心情、有精力琢磨教学, 研究教材?白天在学校忙完了, 晚上还要回家补这个学生的A档案, 那个学生的B记录, 各项材料不胜其烦。

我们发现, 越落后的地方, 教学领导的观念越落后, 对教师学习的重视程度也越落后。

有句话说“闲暇出思想”。肖川在谈到学生负担过重的后果时曾说 :“闲暇是促进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那他就不会有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维, 广阔的视野。”学生如此, 教师亦如此。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的教师不用每天面对随时而至的一堆堆行政事务, 不再年年感慨 :“只有到期末复习这两周, 各级领导才能认识到教学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事 ;只有到期末复习时, 领导们才能意识到, 不要给学校增加负担, 要让教师把精力用到教学中。”这样, 教师们就有时间走专业发展之路了, 专业发展之路也才能走得更顺畅。

网络教研和常规教研的有机融合,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方式。

三、网络教研:是未来 之路, 却要和常规教研相 融合

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 但在绝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支持和主动推动下, 我们的研修工作依然有序地进行着, 尤其是QQ群中的交流, 为老师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成了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的助推器。

时间过得很快, 2013年12月, 一纸调令, 我到厦门市蔡塘学校开始了新的工作。虽然远离了河北的朋友们, 但我们研修班的博客还在, QQ群还在, 网络教研把相隔近2000公里的人们的距离拉近了, 只要有了问题, 我们还是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开展研究。几个月的分离让我发现, 网络研修的价值更大了, 因为我可以通过亲身实践, 把自己在新环境中看到的、听到的, 把自己新的思考快速传递给大家, 让研修班的同仁们通过我的眼睛, 也看看外面的世界, 也可以了解先进省市在教育教学上都做过哪些尝试, 取得了哪些成绩, 他们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和本土的教学相结合, 促进本土教育的更快发展。而且这样的思考是深入其中、亲身去做后得到的收获, 和参观时的走马观花完全在两个层面, 指导意义更大, 学习价值更大。

我相信, 通过网络教研, 我在及时了解家乡教育情况的基础上, 可以多角度地看厦门的教育改革, 可以更客观地看自己的教育行为, 可以帮助研修班的伙伴们少走些弯路, 快一点到达理想教育的彼岸。

网络研究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能够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网络越来越普及,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未来, 相信网络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当然, 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依托给网络教研也是不科学的。毕竟真实的课堂更能促使我们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教学的得失, 探寻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即使通过网络能达到两地同时观课、评课, 但现场学生的真实表现不是通过几组镜头能全面把握的。课堂上, 学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凡是不能准确展现学生学习状态的观课, 都不能称为真实的观课。基于此, 网络教研也会受到相应的制约。

我不止一次在网易公开课上看TED上的名家谈教育, 对美国人善于反思自身的不足很有感触, 在上海PISA取得全球第一后, 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多位人士分析上海教育的成功之处时, 好几位都谈到 :中国独有的教研组织在提升教师素养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教师, 保障了学生学业水平的快速提升。

闫妮:糊涂并快乐着的“大美” 篇10

姓名:闫妮

籍贯:陕西省西安市

单位:空政话剧团

出生日期:1971年3月10日

血型:A型

星座:双鱼座

代表作:《三枪拍案惊奇》《武林外传》《北风那个吹》

她没有惊艳的外表, 也没有特别的才艺, 默默无闻地在演艺圈中跑了10多年龙套。2006年《武林外传》热播, 她靠扮演佟湘玉一角一举成名。之后, 她又被张艺谋选中主演《三枪拍案惊奇》, 成为年龄最大的谋女郎。她就是被影迷亲切地称为“大美”的闫妮, 不久前刚刚获得2009年度最佳女演员、年度飞跃电影女演员奖。

成名前跑了12年龙套

闫妮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的演员, 从23岁当演员到在《武林外传》中正式成名, 闫妮已默默跑了12年龙套。刚当上演员那几年, 虽然拍了不少戏, 但几乎都是小角色, 有时只有几句台词, 看着同龄人的事业渐入佳境, 闫妮心中不免着急, “演员都有艺术的生命, 就害怕自己这辈子平平淡淡了”。

机遇毕竟会垂青努力的人。2000年, 在电影《公鸡打鸣, 母鸡下蛋》中, 闫妮终于当了一回女主角———扮演一位农村妇女。此片后来获2000年金鸡奖的“最佳数字电影提名奖”。这让闫妮找回了一些自信。她的心态也慢慢调整过来:成功, 必然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一步一步, 踏踏实实地来。

2006年, 《武林外传》的风靡使闫妮迅速地被全国观众认识和喜爱。2009年闫妮在《北风那个吹》中饰演牛鲜花, 并最终凭借该剧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人成名了, 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粉丝。闫妮叫自己的粉丝为“娃”, 很多场合她都会说:“感谢闫帮的娃对我的支持。”她的娃也亲切地叫她“姐”。闫妮表示, 要感谢那十几年的龙套生涯, 培养了自己踏实的性格。“我认为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 但这个前提就是你要坚持, 要努力。每天怨天尤人那不行, 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去坚持, 去拼搏, 你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大美”的爱心世界

对于自己的外貌, 闫妮从来都不自信。她说, 当年自己拍了好多戏, 都只能演演小角色,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够漂亮, 太过普通。导演们不放心把女一号交给她。不过, 这个“短处”, 也能成为她的长处。小品演员黄宏就曾对她说:你的长相太普通, 太一般。不过, 这也恰是你的优点。因为这样一来, 你的可塑性就会特别强, 既能演村妇, 又能演领导, 不顾及形象还能演喜剧。说得闫妮一愣一愣的。她牢牢记住了黄宏的话, 要将自己的劣势化为优势。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 自信和实力往往比长相更重要。现在的闫妮果然如黄宏所言。经过岁月的历练, 她周身散发出恬淡、真实、亲切、自信的迷人气息。据网上调查, 闫妮的粉丝, 大部分是80后的男生女生, 他们亲切地叫闫妮“姐”, “妮姐”或是“大美”。他们说:“世间女子千千万, 唯有闫妮最好看。”

漂亮的妮姐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每当看到受苦的人, 她会很难受。看到社会底层的人, 会真的很想帮助他们。不久前闫妮做了打击贩卖儿童协会的大使, 经常抽空去看望一些孩子, 给他们买礼物。“我也不太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但最起码我要做好我自己, 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然后不要太计较很多东西, 对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好一点。我想也只能是这样, 从自己做起吧。”

迷糊的智慧女人

荧屏上的闫妮泼辣能干, 现实中的她却安静内向还很迷糊。好友郭达曾经说, “论迷糊, 谁也比不过闫妮。无论去哪里, 跟闫妮走相反的方向就对了, 因为她永远是错的。”听说一名粉丝怕闫妮迷路, 还专门给她寄了张北京地图。但其实相熟的朋友都知道, 在闫妮迷糊的外表下, 藏着一颗智慧的心。合作过多年的导演曾评价她:“小事迷糊, 大事聪明, 其实是个有智慧的女人。”虽然她的糊涂事大家耳熟能详, 但是她对拍戏的认真度不亚于任何一个演员。

《公鸡打鸣, 母鸡下蛋》这部剧的外景地在河北农村, 闫妮就住在当地村长家里, 每次背台词的时候, 她都把整个剧本看一遍。等拍完戏, 剧本也翻烂了。而且闫妮在看剧本的时候还喜欢在上面写些东西, 大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小到每句台词的心理活动, 可谓认真至极。

上一篇:观者“参与性”下一篇:改革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