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

2024-06-19

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精选十篇)

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 年龄37~65岁, 均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而就诊, 全部病例均做X线钡餐检查。其中鳞癌140例, 腺癌10例。

1.2 方法

将150例食管癌患者就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

2结果

150例食管癌形态多样, 髓质型74例占49.33%, X线表现为食管腔两侧不对称性充盈缺损, 管腔狭窄, 病变上段食管扩张。蕈伞型33例占22.00%, X线表现为呈圆形、类圆型或菜花状充盈缺损, 可侵及一侧或两侧管壁, 充盈缺损周边可见软组织影, 病变上段食管管腔轻度或中度扩张。硬化型32例占21.33%, X线表现为病变区呈环形或对称性狭窄, 病变上段食管管腔高度扩张。溃疡型10例占6.67%, X线表现为在切线位可深入管壁内的龛影, 附近管壁略增厚, 钡剂通过无障碍。管壁局限性僵硬型1例占0.67%, X线表现为病变区管壁舒张度减低, 呈偏侧性僵硬。

3讨论

3.1 食管癌的病理基础与其X线表现

3.1.1 髓质型:

因其恶性程度高, 可累及食管壁的全层并向腔内外生长, 形成梭形膨胀软组织肿块, 可致食管腔两侧不对称性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病变上段食管扩张。

3.1.2 蕈伞型:

肿物呈圆形或类圆形自黏膜突入管腔内, 边缘较整齐, 病变局限于管壁周径部, 很少深入肌层, 所以, X线表现为食管腔两侧不对称性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病变上段食管扩张。

3.1.3 硬化型:

癌组织围绕管壁呈环形浸润, 深及管壁四周, 形成对称性的向心性狭窄。因此其X线表现为病变区呈环形或对称性狭窄, 病变上段食管管腔高度扩张。

3.1.4 溃疡型:

肿瘤向管壁发展, 形成腔外肿块, 黏膜仅有轻度或中度隆起, 在中央形成边缘不规则, 底部凹凸不平的巨大溃疡。因此其X线表现为在切线位可深入管壁内的龛影, 附近管壁略增厚, 钡剂通过无障碍。

3.1.5 管壁局限性僵硬型:

因其病变尚为早期, 病变仅侵入较小范围的管壁, 所以其X线表现为病变区管壁舒张度减低, 呈偏侧性僵硬。

3.2 鉴别诊断

食管癌还需与消化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食管静脉扩张、外压性食管改变相鉴别。

3.2.1 消化性食管炎:

消化性食管炎表现为食管下段痉挛性收缩, 管腔轻度狭窄, 钡剂能通过, 其黏膜象尚正常。

3.2.2 食管静脉扩张:

食管静脉扩张病变多见于食管下段, 病变广, 其X线表现为食管黏膜增粗、迂回, 可见串珠状充盈缺损, 食管边缘凹凸不平, 但管壁尚柔软, 伸缩性存在, 钡剂能通过, 无局限性狭窄和阻塞。

3.2.3 外压性食管改变:

外压性食管改变, 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食管, 其表现为食管前壁偏右形成压迹, 其边缘尚光整, 局部黏膜可受压伸展变平, 但无破坏。动脉的发育异常也可导致食管的受压改变, 但由于其是外压性改变, 不会导致食管的黏膜不连, 不能规则改变, 不会导致阻塞, 上方无扩张。

4小结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 发病年龄多>40岁, 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赵维龙[2]报道, 食管癌的男女比例为2.5∶1。刘明振[3]报道, 在7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 发生在食管上段癌患者有16例, 中段癌患者21例, 下段癌患者35例。本结果表明, 食管癌的X线表现以髓质型为主。食管癌患者因感到吞咽困难而就诊时大多已不再是早期, 本组150例患者全部经过食管X线钡餐检查, 仅1例为早期X线表现, 其余均为晚期X线表现, 因此, 早期检查与诊断很重要。食管X线钡餐是无创检查方法, X线诊断早期食管癌, 在黏膜相检查不明显的情况下, 在透视下服用钡餐后让患者嗳气多体位观察食管的扩张度和痉挛性收缩是很重要的, 若发现管壁局限性扩张度差和痉挛性收缩波, 可作为早期食管癌定位诊断依据。食管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能判定肿瘤大小及其生长方式, 能确定食管病变部位和范围, 而且对选择治疗方法, 制定治疗方案都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利锋, 王桂兰.食管癌早期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19) :170.

[2]赵维龙.食管癌的X线检查及诊断 (附30例分析) [J].中外医疗, 2008, 28 (18) :151-152.

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 篇2

【关键词】X线钡餐造影;CT检查;食管癌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56-02

食管癌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食管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山西、河南为高发区,男性多于女性,多在40岁以上发生,50-70岁之间占多数。每年全世界死于食管癌的人数超过30万[1,2],因其发生于食管粘膜,以鳞状上皮癌多见,腺癌少见,腺癌的恶性度高,易转移,食管造影典型特征为充盈缺损、龛影,而早期食管癌诊断则有一定难度[3],CT检查主要显示肿瘤的食管腔外部分与周围组织、临近器官的关系,了解有无浸润、包饶及有无淋巴转移,从而利于肿瘤分期,并能发现早期食道癌。为了进一步探讨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的影像学价值情况,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疑似食管癌患者56例,在手术前进行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病理学诊断,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食管癌诊断上的准确率情况,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食管癌患者56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40例(占71%),女性16例(占29%)性别比例为7:1,年龄39-85岁,平均(62.5±2)岁,其中50岁以上患者40例,所以患者均有吞咽困难等疑似食管癌临床症状,入组条件愿意接两种影像学检查,并愿意接受术后追踪调查。

1.2 方法

1.2.1 我院对每位疑似食管癌患者,首先进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检查应在患者空腹情况下进行,常规情况多采取立位,如果患者情况特殊也可采取卧位,一般都进行气钡双重造影,使食管扩张和收缩的影像图像更明显、直观,易于病变的发现,对食管的充盈像及粘膜像采取连续多幅连拍,为了显示病变,有时采取卧位慢咽体位,使钡流在食管缓慢通过,采取多方向透视观察,拍出病变的最清晰图像,如果患者食管梗阻情况较为严重,应给予稀钡剂进行照影检查,便于观察病变。

1.2.2 CT检查:患者采取仰卧位,在扫描前用50ml浓度为1.5%的泛影葡胺吞服发泡剂,以扩展食管利于观察,使用连续扫描模式,设定层厚为5mm,层距为5mm,在检查前6h要禁食、禁酒,并且在扫描期间不要随意移动身体,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膈顶,食管颈段病变加做颈部CT扫描,食管下段病变加做上腹部CT扫描。

1.3 观察项目

观察患者X线钡餐造影和C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情况,准确性=(阳性符合例数+阴性符合例数)/总例数×100%[4]。

2. 结 果

2.1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X线钡餐造影检查发现食管癌36例,食管上段9例,中段22例,下段8例,范围3-7cm不等,其中有3例为假阳性,主要表现为食管粘膜破坏、中断、食壁僵硬、充盈缺损,病变区食管狭窄,钡剂通过不畅,其中有6例合并贲门癌,总的诊断符合病历的准确率为84%。

2.2食管癌CT表现:发现食管癌41例,其中有1例为假阳性,总的诊断符合病历的准确率为95%,食管壁增厚大于5mm,肿瘤区食管壁增厚为8-30mm形成明显软组织块37例,周围脂肪层消失35例,2例肺转移及1例肝转移。

3. 讨 论

食管病变以炎症与肿瘤居多,其中肿瘤又以中老年患者较常见,良性食管肿瘤相当少见,大多为恶性,且主要为癌[5]。

患者一旦发现有食管不适、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时,应即行X线钡餐初步检查,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尤其是气钡双重造影,对发现早期细小病变尤为重要,优点是简单易行、费用低,病人无痛苦,易于接受,X线钡餐造影是检查食管癌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对病变有一个全面、直观的显示,钡餐检查可以观察食管粘膜改变和食管动力学改变,对伴有溃疡的深度和大小,有无食管穿孔的诊断优于CT。此外,钡餐检查可动态观察,食管壁的扩张及柔软程度,观察扩张受限及局部僵硬,有助于诊断早期食管癌,但由于X线造影分辨率低,对肿瘤观察不准确,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往往有一定差异。

CT扫描不仅能显示食管癌的大小范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显示有无远处转移征象,这对食管癌的正确分期起到很大作用。故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结合可相得益彰,对食管癌的分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CT扫描检查相对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食管周围组织的形态,准确测量增厚食管的厚度,确定肿瘤侵及范围以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情况,在食管癌的分期诊断上提供有益的帮助,从而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本研究首先采用X线钡餐检查,一旦发现食管粘膜破坏及中断,或有不规则钡剂充填,与正常皱襞有明确分界,或边缘多不整齐且管壁僵硬等表现时,即采用CT扫描进一步检查,本研究结果显示,X线钡餐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仅为84%,准确性为中等,而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一致性为95%,准确性大大提高。因此,治疗前行CT检查,对于确定治疗方法及治疗范围非常重要,CT能准确显示食管癌位置、长度,侵犯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情况,对于食管癌分期,随访、预后判断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之一[6]。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用X线钡餐造影加CT联合检查,即有相当高的诊断价值,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配合,可为临床治疗尤其是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夏铁成,郝建学,王明昊,X线片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应用价值中的差距[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7):764-765.

[2] 卢森,王朝敏,苏祥磊,管状胃形成在食道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137(23):2835-2836

[3]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版2010,8,343-344

[4] 黄绍权,覃江成,陈书科等食道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探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3,12(3):31-33

[5] 李素娟,王刚平,戴翠华,综合影像学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分期的意义[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17(5):333-334

69例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三年来在我院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69例X线钡餐影像资料,本组患者男41人,女28人,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0.5岁,患者临床表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50例,仅为胸骨后疼痛患者19例,6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全部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鳞癌59例, 腺癌10例。

1.2 检查方法

仪器设备使用东芝TOSHIBA KXO-15R型数字胃肠机,行非低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患者首先口含产气粉3g,立即站位于检查床上,取左右前斜位,连续小口吞咽钡剂200~250ml,服钡过程中部分气体随钡剂一同进入食管,加之胃内进入食管内气体,形成气钡双重对比,患者在透视下按照医师要求多角度转动体位,医师仔细观察患者每一个体位的影像变化,并根据观察连续采集图像,主要观察体位有右、左前斜位,半立仰卧右前斜位,俯卧位。

2 结果

食管中上段病变15例,中段38例,下段16例。癌灶长度<1cm8例,1-3cm51例,>3cm10例。髓质型25例,蕈伞型17例,硬化型12例、溃疡型15例。与正常图片比较(图1),X线钡透下病变如图所示:①充盈缺损31例(图2,图3,图4),具体表现为息肉样或小结节样充盈缺损。②管腔狭窄17例(图4),表现为多种影像并存,局部管壁轮廊不规则、毛糙伴有管壁凹陷等。③龛影10例,多因黏膜皱襞破坏引起,表现为钡通过后局部有钡滞留。④黏膜皱襞改变11例(图4),表现为食管黏膜皱襞增粗、中断、紊乱、毛糙、扭曲、不整。

3 讨论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 应用食管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能够在疾病早期既能发现食管粘膜层的变化,陈良飞[2]报道尤其适用于食管中段的病变。同时在检查中,可以进行腹部加压, 或者选择钡水双重对比法,对疾病诊断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食管钡餐造影能够较好地显示早期食管癌的病变部位、大小、范围, 及病变段食管的受侵情况, 同时X线气钡双重对比检查无创伤、痛苦小, 费用低,临床应用范围较广。

刘明振[4]报道,食管癌以发生在食管中下段居多,本研究的69例患者中食管中上段病变15例,中段38例,下段16例;病理分型髓质型25例,蕈伞型17例,硬化型12例、溃疡型15例。病例以髓质型为主,也与相关报道相符。食管X线钡餐是无创检查方法, 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工作中,在黏膜相检查不明显的情况下, 透视下服用钡餐后,通过嘱患者嗳气,多体位、都角度观察食管的扩张度和痉挛性收缩是很重要的[5], 如果发现局限性管壁扩张度差和痉挛性收缩波, 可作为早期食管癌的定位诊断依据。食管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同时能判定肿瘤大小及生长方式, 确定食管病变部位和范围, 为临床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消化道造影还是诊断食管癌术后常规及有效的检查方法(图5), 具有迅速且直观的特点。可以全面了解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的愈合情况,以及其他的术后并发症。还可以发现术前不能发现的十二指肠瘀滞,在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造影剂于十二场曲内通过延迟, 逆蠕动频繁[6]。

有报道[7]X线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于一些较小的隆起型病变的检出存在一定的限度, 所以为避免漏诊、误诊,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还需要和内镜检查合作应用,在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高度怀疑早期癌者还应建议内镜活检,以提高疾病检出率。

参考文献

[1]朱利锋,王桂兰.食管癌早期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9):170.

[2]冯常炜,王立东,侯晓华,等.1982年至1999年食管癌、贲门癌低发区和高发区患者TNM分期比较[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3):414.

[3]陈良飞,黄成锐,滕晓雪.早期食管癌X线诊断的再探讨(附5例报告)[J].西南军医,2008,10(1):82.

[4]刘明振.72例早期食管癌X线诊断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72.

[5]陈成华.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5A):121-122.

[6]王春光,郝宗爱.X线造影显示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27):96-97.

X线诊断肺癌误诊五例及其分析 篇4

由于CT.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肺癌的诊断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我们基层医院还是以胸部X线检查为主,往往造成诸多误诊,现对五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找出误诊原因,以提高x线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所带来的不良的影响。

一:误诊肺结核一例

1:特点:患者,女54岁,初诊症状不明显,初次胸部后前位片上表现左肺第三前肋间见一2x1.5大小的片状影,密度较淡,外缘较清晰,内缘模糊,无明显边界其内可见1-2mm小点状致密影,右肺(—),两年后复查胸片显示,左侧胸腔积液,原来的左上肺病灶增大至3.5x4cm,略呈分叶状,边缘毛糙,胸腔穿刺检查出转移癌细胞腺癌。查痰找到癌细胞。

误诊原因:小片状阴影内缘不完整,忽视了其中小结节是癌肿早期表现。

2:特点:男性,38岁,曾年患有肺结核,近期加重并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x线表现出两肺有大小不等的密度不均匀的结核病灶,左侧胸膜增厚,是纵膈气管心脏偏左,左上肺见块影,气管向右推移略呈反“S”字形状。

误诊原因:没有注意到气管反”S”状移位和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恶性肿瘤的表现。

二:误诊为肺脓疡一例

特点,患者男性,49岁,半年来反复咳嗽浓痰,时有带血,初次胸片显示,右肺第五前肋间左心缘旁有一椭圆形6x5cm块状影,边缘模糊,下缘有点条影,其内有较完整的空洞,并有液平,左侧位片上相当于下叶背段,半年后复查,块状影增大至7.5x6cm空洞消失,,经过CT检查,确诊为肺癌。

误诊原因:块状影内有空洞,液平,边缘模糊,时有血痰,结合临床,不难诊断,此例没有认真地分析临床症状和胸片及其变化,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三:误诊为胸腔积液一例

特点:患者女性,50岁,右胸痛,呼吸困难一月余,左肺呼吸音弱,叩诊浊音,胸片显示右肺呈一片无结构的致密阴影,纵膈无明显的移位,,两侧胸廓基本对称,,后经过胸水检查确诊为腺癌。

误诊原因:没有系统分析x线征象,单是右胸腔大量积液应有纵膈向对侧移位的表现,假若是肺不张引起,应该有收缩变化,,此病人无此征象,表示胸腔积液合并肺不张,压力相互抵消了,所以没有引起纵膈的移位。

四:误诊为肺炎一例

特点:男性,55岁,x线胸片提示,左第三四前肋间有模糊的点片状和条索状阴影,从肺门向外散布,密度一致,左侧位片相当于下叶背段,气管纤支镜检查为鳞状细胞癌。

误诊原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呼吸系统病史时间短,当时考虑为左肺下叶背段阻塞性肺炎。

讨论

1:周围型肺癌的典型的x征象是肺野内有肿块阴影,呈分叶状,边缘有短毛刺。但是在其早期(《2cnm)病变不典型,容易与浸润型肺结核相混淆而误诊,我们认为片状和小点状(1-2cm)致密影是诊断肺癌的依据之一,它代表癌瘤小结节组织,其间夹杂着正常肺组织,,表现为“空泡征”;结核的x密度相对均匀,有的结核灶内可见条索状影,但是有时癌肿小片状阴影轮廓边缘不完整,造成诊断困难,可进一步做CT检查,争取早期诊断。

2:中央型肺癌的主要表现为肺门区肿块和支气管阻塞性变化,,无特征性,早期往往容易误诊,所以无论是中央型肺癌还是周围型肺癌,虽未见肿块,有下列征象者,要高度怀疑,(1)一侧胸腔大量积液,纵膈心脏移位不相称,表示合并肺不张,(病例三),(2)局部气管移位,與纵膈不一致者(病例2),(3)因支气管不通畅引起肺段性阻塞性肺炎(病例四),有时癌肿空洞要与肺脓疡相鉴别,如第二例癌性空洞合并感染表现为肺脓疡征象,其中有液平,边缘模糊,无分叶状,结合临床有浓痰,诊断较为困难病(例二),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病变增大,临床不符合肺脓疡表现,若能仔细观察,追踪随访,结合临床不至于漏诊。值得注意。

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患者80例,均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男57例,女23例,年龄38~83岁,平均55岁。病史2个月~3年,平均7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异物感,哽噎感,进行性吞咽困难。病理证实鳞癌57例,腺癌1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

1.2 检查方法

钡餐造影采用岛津-500型数字胃肠机作食管或上消化道造影,从食管入口至贲门行正侧位、左前斜位和右前斜位等多相位摄片。CT检查采用Siemens SOMA-TOM型CT机作平扫检查,层距及层厚均为10 mm,距阵512×512,120 kV,200 mA。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膈顶,食管颈段病变加作颈部CT扫描,食管下段病变加作上腹部CT扫描。

2 结果

2.1 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

X线钡餐造影检查发现食管癌76例:食管上段13例、中段39例、下段24例。范围4~6 cm不等,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充盈缺损、病变区狭窄,其中有17例出现长条状、不规则溃疡,12例出现肿块影。

2.2 食管癌CT表现

发现食管癌63例:食管壁增厚大于5 mm,肿瘤区食管壁增厚为6~28 mm,平均为21.5 mm,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47例;周围脂肪层消失模糊52例,周围脂肪层清楚6例。2例肺转移及3例肝转移。

3讨论

食管病变以炎症与肿瘤居多,其中肿瘤又以中老年患者较常见,以50~70岁者多见,男多于女。良性食管肿瘤相当少见,大多为恶性[2]。食管癌发生于食管黏膜,以鳞状上皮癌最多见,腺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少见。食管癌的检查方法很多,其中以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阳性检查率最高,可达90%以上,并易发现早期癌。

患者一旦发现有食管不适等诸多临床症状时,应即行X线钡餐初步检查。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尤其是气钡双重造影对发现早期细小病变尤为敏感,当检查发现诸如食管黏膜破坏及中断、或有不规则钡剂充填,与正常皱襞有明确分界,或边缘多不整齐且管壁僵硬等表现时,应当引起重视,马上行CT扫描进一步检查[3]。X线发现有上述表现时,CT表现更明显:常表现为管壁的局限性增厚,从而使管腔从正中位变为偏心位,这种轻微改变通常需要食管适度扩张及应用薄层扫描以确定病变的上下范围。CT检查不仅可了解病变的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还可了解有无淋巴结转移、腹腔内种植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

食管钡餐检查的优点及价值:发现病变,明确部位及长度,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费用少,不但可用于食管癌临床诊断,而且可用于大规模普查。钡餐检查可以观察食管黏膜改变和食管动力学改变,对伴发溃疡的深度和大小,有无食管穿孔的诊断优于CT。此外,钡餐检查可以显示黏膜的细微改变、管壁扩张轻度受限及轻度局限性僵硬,有助于诊断早期食管癌[4]。

CT作为食管癌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虽然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不如X线钡餐造影,尤其是早期食管癌中的凹陷型和平坦型,CT检出率很低,但是CT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能显示食管壁的异常增厚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一般认为,CT片上正常食管壁的厚度不应大于3 mm,如大于5 mm时为不正常,如食管壁厚度达到5 mm,癌可以侵犯食管壁的肌层。CT检查除了显示食管癌病变本身外,还可以明确食管癌对邻近结构如主动脉、气管支气管和心包是否侵犯[5],以及纵隔淋巴结和肝肺等远处器官有无转移,从而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食管癌分期的诊断,用X线钡餐造影与CT联合检查,有相当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的治疗尤其是外科治疗提供相当可靠的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X线钡餐造影检查发现食管癌76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充盈缺损、病变区狭窄,其中有17例出现长条状、不规则溃疡,12例出现肿块影。CT发现63例:肿瘤区食管壁增厚为6~28 mm,平均为21.5 mm,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47例;周围脂肪层消失模糊52例,周围脂肪层清楚6例。2例肺转移及3例肝转移。结论 食管钡餐造影可全面直观的显示病变,能清楚显示黏膜情况、食管腔狭窄程度、管壁蠕动功能等,CT检查能较准确的判断癌肿的浸润深度及对周围脏器的侵犯情况,二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的诊治。

关键词:钡餐造影,CT检查,X线,食管癌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669- 670.

[2]陈炽贤.实用放射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1—440.

[3]芦春花,陆金云,王学勤,等.X线钡剂造影检查及CT、MRI、电子胃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实用癌症杂志,2003,18 (6):641—643.

[4]李素娟,王刚平,戴翠华.综合影像学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分期的意义.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17(5):333—334.

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 篇6

1 检查方法及其结果判断

在低张胃双对比造影检查时, 做胃后壁双对比摄像, 之后在仰卧右前斜位情形下使钡液在胃泡聚积, 摄1张的贲门部 (包括空虚的食管下段) 点片;再嘱患者缓慢向右转动躯体, 钡液流向以电视监视, 至左侧躯体抬高30°~40°时, 可见食管内有逆流入的钡液, 或于胃泡内侧贲门口处见突出钡影呈鸟嘴状;转动停止, 患者深呼吸, 在呼气相时常见钡液进入食管内, 呈细流样。待尽量被充钡的食管扩张后再摄点片, 在电视屏可观察反流的全过程, 反流量和反流方式以及食管对钡液反流的廓清情况可用录像记录。对未反流者, 经3~4次反复操作后, 仍未出现者可判定为无反流。接着再按常规步骤继续胃的其他各项检查。

2 结果

2.1 钡剂反流形式不同

钡剂反流的形式可归纳为4种型: (1) 顿挫型:少量钡剂逆流入食管, 见于呼气相间歇地通过较小的贲门口和高压带, 开始见缓慢速度且较少的反流量, 以后频率加快且反流量逐渐增多, 呈少到中等总反流量。 (2) 倾倒型:病患向右转动躯体时, 胃泡内钡剂快速连续地由贲门口进入食管内并使之扩张明显, 反流量常为中到大, 且停留时间常较长。 (3) 虹吸型:贲门口一般呈半开放状态如虹吸管, 胃泡内存钡量和体位不影响反流的发生, 较少钡剂且体位静止时, 食管可全部“抽吸”完其内钡液, 很少下流至胃窦部。 (4) 混合型:兼有前两种类型的表现。开始时贲门口较窄, 反流进入食管的钡液量少且断断续续, 之后贲门口逐渐放大, 进入食管内的钡液几乎呈连续倾倒状, 反流量也常达中到大。

2.2 廓清方式不同

在电视屏上, 可见4种食管对反流钡液的廓清方式: (1) 主动廓清:食管蠕动将反流入其内的钡液加以廓清, 但是食管扩张并不明显。 (2) 被动廓清:食管内反流钡液达到一定量致使其被动扩张, 此时可见自上而下食管蠕动, 部分钡液被送回胃内, 食管内反流物的留存时间被缩短。 (3) 延迟廓清:食管内存有停留较长时间的反流钡液, 尽管食管已明显处于被动扩张状态, 常出现非蠕动性收缩波 (无推送功能) , 未见被激发的收缩波。常见于食管下端有炎性病变或反流合并裂孔疝者。 (4) 交替廓清:在钡液反流的间隙, 随着食管的收缩将部分钡液送回胃内, 接着又反流, 交替出现反流与回流动作, 在食管内反流液停留的累计时间相对较长[1]。

2.3 反流程度不同

以胃内钡液反流后致食管下段扩张达1.0cm左右者为中等度反流量, 1.5cm以上者为大量, <1.0cm者为少量反流。胃食管反流的程度与其发作持续时间、频率、形式及廓清方式均有关, X线检查能直接对此做出评价。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通过机能不全的胃管连接逆流进入食管内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现象[2]。钡餐透视是目前能直接诊断胃食管反流的X线检查方法, 同时尚能诊断裂孔疝、贲门癌等所致继发性反流, 鉴别诊断上消化道的其他病变。但是, 临床实践中发现, X线检查检出率较低, 可能与钡液比重大于胃液, 卧位时钡液因沉在胃泡后部致贲门开口位置较低以及X线检查观察时间短等因素有关联。临床实践业已证明, 仰卧位时贲门口最接近检查床平面, 用10m L左右钡液时有超过80%患者已比贲门口平面高, 翻滚躯体后进行反流检查可避免钡水分离, 降低沉降速度。普通钡餐检查时, 检出胃食管反流的比例为25%, 而X线摄影可达75%。说明提高X线检查手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发现, 电视动态监视时能察觉少量的钡反流, 反流发现比例为32%, 较传统方法有所提高。可见, 在实施胃食管反流的任何检查手段时, 人为因素不应过多增加。

腹部加压、钡剂过量服用使胃扩张或采取特殊体位, 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机会较多。比较X线检查的生理法 (服60m L钡液) 与加压法 (腹部加压100mm Hg) , 后者易出现假阳性。胃内钡量与反流关系试验表明, 一定的胃内容量是必要的, 反流有其本身内在的病理生理基础, 胃内容物过多并不一定导致反流。

本文所述检查方法所得结果可能更符合实际, 高龄体弱者基本能耐受检查。本文发现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可能为: (1) 食管下括约肌暂时性完全性松弛; (2) 暂时性腹内压增加; (3) 伴有食管下括约肌静止压低的自由反流。但是, 不同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发生机制。对照在X线检查时所见的不同反流方式, 推测其机制可能为:顿挫型发生在膈肌上升呼气相时暂时性增加的腹内压所致, 倾倒型则是食管下括约肌的完全性松弛所致, 虹吸式反流可能是食管下括约肌静止压低的自由反流所致, 而混合型兼有顿挫性和倾倒型之机制。如X线检查确实能反映胃食管反流发生机制, 可为治疗和预防该类疾病指明方向,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胃内容物反流后, 反流量、反流物质中损害因子与食管黏膜的接触时间可以影响其对食管黏膜的损害。24h食管p H监测试验已证, 反流症状的严重性与接触时间呈正比, 食管的廓清机能决定接触时间。本文观察发现, 通过吞咽动作产生原发蠕动波 (即主动廓清) 占正常人54%, 由食管被动扩张引起的第二蠕动波 (被动廓清) 占28%, 并且在反流发作后2~3min内大多数人食管p H得以恢复。

胃食管反流或反流性食管炎都可致使食管远段运动障碍, 这可使食管清除能力降低, 接触时间延长, 食管损害加重和恶化;同时, 还能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紧张性, 食管的抗反流功能降低, 进一步加重反流。因此, 食管廓清能力减低的反流者, 最终可能损害食管, 是值得重视和注意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 X线检查获得的反流方式、程度和及食管廓清方式等资料, 可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反流, 客观判断患者的症状是否与反流有关, 较其他临床检查方法为优。

参考文献

[1]尚克中, 陈九如.胃肠道造影原理与诊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

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疑似食管癌患者87例, 其中男性67例 (占77%) , 女性20例 (占23%) , 性别比例为3.35∶1;年龄31~76岁, 平均 (56.3±2.1) 岁, 其中40岁以上患者80例;患者均出现吞咽困难等疑似食管癌临床症状。入组条件:愿意接受2种影像学检查, 并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X线钡餐造影检查:使用本院东芝800 m A数字胃肠机, X线钡餐检查应在患者空腹情况下进行, 常规情况患者多采取立位, 透视方式为多轴透视, 如果患者情况特殊也可采取卧位。在患者服用钡剂后, 使用X线对患者的食管充盈情况、钡餐通过情况以及排空情况进行观察, 对患者食管黏膜的改变要进行仔细的观察, 在显示病变的最佳位置进行摄片, 常规拍摄充盈图像以及黏膜图像。在进行X线钡餐检查前应对患者情况进行初步的询问, 如果患者的食管梗阻情况较为严重, 应给予稀薄钡剂进行造影检查,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堵塞而影响到检查的正常进行, 如果患者的梗死情况比较轻微, 可以给予常规钡剂以便更好地对病灶进行观察。

1.2.2 CT检查:使用本院飞利浦Brilliance 64层螺旋CT检查仪进行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 在扫描前用50 ml浓度为1.5%的泛影葡胺吞服发泡剂, 以扩张食管利于观察, 使用连续扫描模式, 设定层厚为5 mm, 层距为5 mm。在检查前6 h要禁食、禁酒, 不能输注葡萄糖, 并要避免长时间运动, 告之患者在检查中不要随机移动身体。

1.3 观察项目

观察本组患者X线钡餐造影和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情况。敏感性=阳性符合例数/病理诊断阳性例数×100%;特异性=阴性符合例数/病理诊断阴性例数×100%;准确性= (阳性符合例数+阴性符合例数) /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得数据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

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食管癌阳性67例 (77%) , 阴性20例 (23%) 。

2.2 X线钡餐造影检查:

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食管癌阳性69例, 食管癌阴性18例, 误诊7例, 漏诊5例。见表1。

2.3 CT检查:

CT检查诊断食管癌阳性67例, 食管癌阴性20例, 误诊1例, 漏诊1例。见表2。

2.4 2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CT检查诊断食道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上均明显高于X线钡餐造影检查,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 男性发病显著多于女性, 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5]。食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进行性的吞咽困难, 患病初期患者一般仅是不易吞咽较干的食物, 后期慢慢发展到半流质食物吞咽困难, 晚期吞咽水都变得异常困难, 在临床上对于食管癌可疑病例通常是进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6]。X线钡餐造影检查方法比较简便, 较为经济, 患者比较容易接受。但是由于早期食管癌病变部分仅局限在患者的黏膜层, 所以该类较小的肿瘤病灶使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就比较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 但是可以肯定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于食管癌的筛查效果, 本研究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食管癌阳性67例 (77%) , 阴性20例 (23%) 。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食管癌阳性69例, 食道癌阴性19例, 误诊7例, 漏诊5例。其中漏诊、误诊病例的出现主要和病灶部位较小以及X线摄像不清晰有直接关系。

CT检查的出现可以说是医学影像学跨时代的改变, 其不仅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可以得到具有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图像信息量也显著提高, 所以其在更多临床疾病的诊断上也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7,8]。在食管癌诊断方面, 并且由于图像为横断面图像, 所以可以更好地观察到患者食管和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 一旦肿瘤存在外侵或者转移, 都可以有一个较好地了解, 对于食管癌手术前的手术方案制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食管癌的CT表现为食管腔内的软组织呈块形, 或者出现同心圆性的增厚, 同时伴有食管腔的狭窄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及远处的转移。同时在实践中发现, CT检查还可以更好地对食管癌的分期进行判断, 对于早期食管癌也可以较好地观察局部食管管壁增厚的情况, 这对早期食管癌诊断, 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组CT检查诊断食管癌阳性67例, 食管癌阴性20例, 误诊1例, 漏诊1例。CT检查的缺点是由于受到设定层距、层厚的影响, 也会在诊断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会出现对病变部位长度显示较短的情况, 同时由于食管癌患者通常纵隔脂肪较少, 所以在CT检查中会存在混淆食管及纵隔组织的情况, 临床实践笔者还发现CT检查对于颈段的食管显示效果比较差, 分析原因认为这和颈段食管周围的脂肪比较小有直接关系, 本组CT扫描漏诊食管癌病例就是病灶部位在颈部。

本组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食道癌的敏感性为92%, 特异性为65%, 准确性为86%;CT检查诊断食管癌的敏感性为98%, 特异性为95%, 准确性为98%。CT检查诊断食道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上均明显高于X线钡餐造影检查,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对比, X线钡餐造影检查只能较好地对食管内部情况进行观察, 对于中期、晚期食管癌的诊断比较理想, 对于较小肿瘤以及肿瘤向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不能观察到;而CT检查所得到的图像为横断面, 可以更为清晰地显示患者病变部位的具体位置、大小、对周围组织的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所以在食管癌手术前进行CT检查十分必要。综上所述, CT检查在诊断食管癌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是食管癌诊断、分期、预后判断的有效影像学诊断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夏铁成, 郝建学, 王明昊, 等.X线片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应用价值中的差距[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 (7) :764-765.

[2]卢森, 王朝敏, 苏祥磊.管状胃形成在食道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 2011, 37 (23) :2835-2836.

[3]余英清, 余燕武.钡餐造影与CT扫描在食道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2) :269-270.

[4]黄绍权, 覃江成, 陈书科, 等.食道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探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3, 12 (3) :31-33.

[5]杜丽娟, 张小安, 高剑波.钡餐造影与CT检查在食道癌诊断中的对比应用[J].河南大学学报, 2006, 25 (2) :20-21.

[6]吴绍全, 郎海燕.螺旋CT与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重庆医学, 2012, 41 (20) :2084-2085.

[7]王军, 祝淑钗, 韩春, 等.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 2008, 15 (17) :92.

肺挫伤X线诊断分析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6例, 女7例, 年龄17~78岁。就诊时间0.5~72h。临床上以胸闷、呼吸困难、咯血为主要症状, 并与其并发症的程度有关。并发症;合并肋骨骨折13例, 锁骨骨折1例, 肩胛骨骨折1例, 四肢骨折10例, 气胸11例, 血 (液) 胸8例, 液气胸4例, 肺不张2例, 胸腰椎骨折2例, 腹腔脏器损伤1例。另外有7例继发肺部感染。

2 X线表现

2.1 肺间质改变

2l例, 占49.8%, 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 粗细不均, 边缘模糊。

2.2 肺实质改变

14例, 占32.5%, 其中9例 (20.9%) 合并肺间质改变。 (1) 斑点、斑片、絮状阴影, 沿肺纹理分布, 密度较淡, 边缘模糊; (2) 大片状阴影, 表现为肺一段或一叶或跨叶段的大片状不规则阴影, 边界模糊, 密度不均, 多见于中下肺野。

2.3 磨砂玻璃样改变

8例, 18.6%。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肺野透光度一致性降低呈雾状或似蒙上一层薄纱。

2.4 继发感染

7例, 16.2%。继发肺部感染者表现为肺实质性改变强化征, 迁延不吸收和临床感染症状, 全部发生于肺实质受累者。

2.5 并发症

常见的胸部并发症均有其特征性X线表现易鉴别。轻度肺撕裂与肺挫伤X线表现相同不易鉴别。

3 讨论

严重肺挫伤是胸部创伤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实质出血、水肿、肺毛细血管损伤, 肺间质及肺泡内血液渗出及间质水肿, 产生氧和二氧化碳弥散和交换功能障碍, 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肺挫伤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绝大多数认为是严重胸部钝性损伤的结果。由于严重肺挫伤病情发展快, 预后凶险, 死亡率高, 迅速准确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对于交通事故伤, 迅猛钝器伤或高处坠落伤等所致的胸部创伤患者, 一旦出现进行性的咯血、呼吸困难、呼吸音减低或湿罗音, PaO2和PaO2/Fi O2进行性下降而Pa CO2进行性升高, 胸部X线或CT检查发现肺内广泛性斑点状或片状高密度影, 即可诊断为严重肺挫伤。

各种原因引起的创伤, 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胸壁, 冲力自胸壁向肺内传导。肺脏是血运丰富的脏器, 当受到外力冲击时, 造成肺泡、肺间质内毛细血管水肿、充血或血液渗至肺间质及肺泡内, 使血管增粗、密度增高, 导致一系列X线征象。

较轻的肺挫伤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 边缘模糊, 粗细不均的条束状阴影, 亦可有斑点絮状影并存。伤情再重时, 可使支气管血管扩张, 管壁粘膜水肿增厚, 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进入肺泡内引起肺实变而出现大片状或结节状阴影。肺泡内、支气管腔内分泌物、炎性渗出物、坏死脱落组织和凝血块聚集, 阻塞支气管致肺段或肺叶不张。

胸部创伤严重的还可能同时导致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肺组织细胞及胸膜的损伤。受累的肺组织产生的一系列渗出反应, 造成广泛肺通气功能、呼吸功能、淋巴引流障碍等, 可加强肺实质广泛损害累及胸膜, 胸片上出现磨砂玻璃样改变。有人称之为“面纱征”。

肺挫伤的X线征象与创伤程度和就诊时间有关, 部分病例吸收较快, 部分病例早期可无异常发现, 因此, 胸片的检查应该是早期的、连续的, 严重的肺挫伤破坏了肺组织的防御机制, 加之伤后全身免疫力下降, 增加了肺部继发感染的危险性直接影响伤后的治疗进程。

摘要:肺挫伤是临床上创伤后常见病症之一, 严重肺挫伤又是胸部创伤的严重并发症, 如不及时正确诊治, 其死亡率可达43%~50%。胸片是诊断肺挫伤的主要方法, 阳性率与其创伤的程度及拍片时间有关,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受伤病人的治疗观察非常重要。本文就我院多年来收治的43例肺挫伤病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肺挫伤,X线

参考文献

[1]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723~755.

[2]马俊德, 王桂石.219例肺挫伤的X线分柝[J].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3 (2) :73.

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 篇9

【关键词】 老年肺结核;X线诊断;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7-01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老年人各种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或减退,致使其身体对各种疾病的免疫力低下,使结核症状反应不明显,症状不典型、合并症较多。同时由于不坚持系统性治疗故使复发率较高。下面将我们诊治的50例老年肺结核分析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发病年龄均在60-70岁之间,其中:60-64岁的有25例,65-67岁的有16例、68-70岁的有9例。

2 检查方法

通过X线胸部透视、拍片和痰菌培养进行检查,临床结合X线透视、拍片及痰检结果综合进行诊断和予以合理及时治疗。

3 臨床表现

本组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慢性咳嗽、咳痰、气喘。午后发热、食欲减退、消瘦、浑身乏力、夜间盗汗。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右肺上野浸润型肺结核的有18例,左上肺浸润型肺结核的有12例,右肺空洞型肺结核的有8例,左上肺有4例,两肺中上野肺结核的有8例,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有12例合并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的,有8例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有12例伴有肺气肿、肺心症的,有5例伴有糖尿病的,有5例伴有右下肺感染的,还有8例患者不坚持系统治疗,病情反复,得不到彻底治疗,故合并症较多。

4 X线检查

表现本组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有38例为浸润型肺结核,有12例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为;一侧肺或两肺上野均可见到密度浓淡不均之阴影,边缘模糊不清。我们总结为;“侵润型肺结核有渗出,好发两肺上中部,锁骨下区靠外围,大片阴影边模糊。”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为;在一侧或两侧肺中上野,可见到大片模糊阴影,边缘模糊不清,在大片阴影中,可见到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区,说明空洞已经形成,肺门上提,肺纹理呈垂柳状改变。

5 老年人肺结核的特点

①一般临床症状不典型;②肺部病变较广泛;③涂阳率较高;④合并症较多;⑤复制率较高;⑥长期服用结核药,易发生肝损伤。

6 讨 论

胸部急性创伤X线诊断分析 篇10

关键词:胸部急性创伤,X线,诊断

胸部急性创伤是临床胸外科比较常见的损伤性疾病, 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车祸、挤压伤、摔伤和锐器伤等。临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及早诊断、尽早治疗是降低胸部急性创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2]。我院对X线在胸部急性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 报道如下。胸部急性创伤是临床胸外科比较常见的损伤性疾病, 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车祸、挤压伤、摔伤和锐器伤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胸部急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21例, 女17例, 年龄12~71 (48.2±1.5) 岁, 其中车祸伤22例、摔伤12例、挤压伤5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4例, 年龄9~66 (45.6±1.3) 岁, 其中车祸伤21例、摔伤8例、火器伤5例, 挤压伤4例。76例中, 开外伤25例, 闭合伤51例, 多根肋骨骨折21例, 大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痛和昏迷。两组临床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在病例诊断的基础上, 采用CT进行诊断。手术前对患者实施CT扫描, 层厚10mm, 层距5mm, 首先进行平扫, 然后再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 由专业影像医师根据影像检测结果对病情进行诊断。观察组在病例诊断的基础上, 采用X线进行诊断。在手术前拍摄X线片, 靶片距设置为150~180cm, 拍摄时患者取半卧位或立位, 病情严重无法站立者取仰卧位拍摄, 或将患者伤侧抬高拍摄斜位片。拍摄完成后由专业影像医师根据影像检测结果对病情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对比采用X线、CT诊断两组发生肋骨骨折例数和肺挫伤例数, 分析X线在胸部急性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 , 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病例检查后, 被确诊为肋骨骨折15例、肺挫伤11例, 对照组在进行病例检查后, 被确诊为肋骨骨折16例、肺挫伤9例。观察组采用X线片诊断后, 被确诊为肋骨骨折14例、肺损伤9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后, 被确诊为肋骨骨折11例、肺损伤6例。两组病情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胸部急性创伤是临床胸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 根据胸部急性创伤性质, 可将胸外科急性创伤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临床诊断发现, 胸部急性创伤患者多合并患有其它脏器损伤, 容易诱发大出血及休克,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临床实践发现, 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胸部有无损伤、损伤程度和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胸部急性创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肋骨骨折和肺挫伤。胸部急性创伤导致的肺挫伤, 其实质是患者的肺实质因重创遭到损伤, 当患者的胸廓受到急性大力压迫时, 患者的声门就会发生反射性紧闭, 使肺内压力升高, 导致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肺实质和胸膜遭到损伤, 继而导致患者肺泡或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发生充血和水肿,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扩张后劈裂出血, 血液渗漏到肺泡和肺间质之间, 最终发展成为肺挫伤[4]。肺挫伤一般出现在胸部急性创伤后10~20min。我院两组分别采用X线和CT诊断肺挫伤, 观察组肺挫伤检出率为81.9%, 漏诊率为18.1%。对照组肺挫伤检出率为66.6%, 漏诊率为33.4%,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胸部急性创伤导致的肋骨骨折多见于患者的5~9肋骨弓部, X线在临床诊断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 可比较全面、直观地反映出胸部急性创伤患者的胸廓全貌、肋骨骨折根数及肋骨错位情况。CT能够判断出患者肋骨骨折成角向胸内突出的情况, 但不能准确判断出肋骨骨折的根数。患者的骨折情况比较轻微时, CT检测仅表现为肋骨部分骨小梁断裂、无移位或位于肋弓转折处, 较易出现漏诊状况。我院两组患者分别采用X线和CT诊断肋骨骨折, 观察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3.3%, 漏诊率为6.7%。对照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68.8%, 漏诊率为31.2%,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X线是目前临床胸外科患者入院后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相对于CT来说具有价格低廉、检查方便等优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DR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 且分辨率与早期应用相比明显提高, 处理功能明显增强, 对于胸外科多数疾病可以做出明确诊断。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如较易出现影像重叠现象等。而CT的应用有效克服了常规X线检测易出现影像重叠现象的缺点,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 有利于细微病变的观察。胸部X线检测和CT扫描在临床应用中各具优势, 胸部X线能够准确定位肋骨骨折, 具有整体形态效应, 而CT缺乏整体形态效应, 对于隐匿性部位骨折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总而言之, 在胸部急性创伤的临床诊断中, CT和X线的应用应保持相辅相成。对于地方级的医疗单位来说应首先行X线对胸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 尤其是病情表现比较明显的患者, 入院后应立即采用X线进行诊断, 以尽快掌握病情, 为抢救争取时间。

参考文献

[1]李丽军.胸部创伤X线和CT诊断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z1) :79-80.

[2]彭峰.胸部急性创伤的X线临床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12) :172.

[3]李永彬.胸部闭合性创伤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6) :219.

上一篇: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下一篇:中美高中教育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