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中教育的对比

2024-06-19

中美高中教育的对比(精选十篇)

中美高中教育的对比 篇1

在一些资料中我们了解到中美高中的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两个国家教育的重点都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力求把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在课本选择上中美两个国家的目的上竞相一致。异处在于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书本知识, 中国高中老师会尽可能把每个知识点进行扩充总结。所以在做题时, 中国学生习惯考虑得更全面细微, 题海战术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美国教师恰恰相反他们乐于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和实践空间,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知识点, 鼓励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另外, 在中国的课堂里学生基数大, 老师无暇顾及所有人, 只有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学习方法, 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而美国的课堂里, 每班只有十几名学生, 老师有更多的精力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针对每个学生自己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结果相同的传递。

在课程的安排上, 中美两国的办学设施条件都很注重科学、合理、实用。但美国高中更重视自己的办学特色, 保留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特长,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力。中美高中课程的相同之处在于选择教学课题时都有一定的针对性, 每个年级的高中生有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异同之处在于中国的高中生所学到的知识理论性大于实践性, 动手实践课较少, 而且所负担的课程任务量远大于美国学生。中国教育有一定的强制性, 学生不得不以应试为目的完成教育部制定的所有课程。美国高中教育则相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作为自己课程。由于中国应试教育体系, 竞争压力大, 中国学生没有时间和经历学习与高考无关的课程。这与美国高中课堂大相径庭, 学生在课堂里可以接触到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更多种类的外语。

二、中美高中教育在学分制安排的异同

据相关资料显示, 教育的目标规定了通过教学应当使学生达到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发展一定的能力、品质的要求, 因而教学目标是评价高中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质量标准。我国的高中生在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测试, 而且需要进行测试的科目很多, 每一科目都有相应目的分数限制, 高中毕业时还要通过高考才能继续深造的压力, 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分数会选择题海战术,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关于考试, 在一定学期的考试结束后, 学校会对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状、奖励作为鼓励来鞭策。而美国教育理念则不同, 在学分制方面, 学生会有一定的自主权, 学分制也没有固定的限制和模式,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手实践教材理解教材知识,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与特长。强调差别、强调多样化、强调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权, 这些都赋予了美国高中实行的学分制高度弹性化、高度个性化。在这样的制度下, 美国高中学生不会背负同中国学生一样的课后作业及升学压力。他们可以更自由更深入的接触到这个社会, 为奠定更夯实的基础。除此之外, 美国高中采取学分制, 不同课程对应不同学分。一般来讲必修课一个科目一个学分, 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要求是学生至少修读22至24个学分才能毕业, 也就是说在就读的4年高中期间学生要修读20多门课, 一般每学期至少选5至6门课。并且每堂课结束时, 都会有学生得到例如小零食一样的奖励。

三、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异同

在中国高中生的教育中, 学校在于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而在这些发展中, 主要注重学生的德育, 即道德教育。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 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 特别是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出事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 经过学生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美国的思想教育目的则主要是想要改正一些高中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 树立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 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勤劳的好公民, 后来逐步拓宽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艺术修养、身心素质和创新思维等。从长远来看, 此项活动对提高美国全民综合素质, 增强其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 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对于中美高中生着装要求的差异来说, 中国学生在校期间要求统一着装, 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不同设计相应的校服, 而美国学校则可以随心所欲,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平时穿起来舒适的衣服去上学。同时就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说, 在美国的高中教学中, 老师只会把学生一学期的考试成绩作为隐私给家长公布, 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 成绩不理想也不会影响孩子以及家长的心情, 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能力, 而非成绩。而在中国, 学校会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公布, 让学生和家长感受竞争压力。中国的应试教育客观题分值较重, 答案思维固定, 造成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缺失。

对比中美教育的优劣 (11) 篇2

对比中美教育体制的优劣性

—何磊20121541 中国的教育体制一直以来受古代科举制的影响,考试决定一切,主要注重的是理论化的学习,我们说理论指导实际,在这种体制下中国学生的理论往往都学得比较好,而且理论是通过填鸭式的方式灌输进去,在实际操作方面缺乏经验,膨胀的理论知识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消化,我们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实际之中,但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这种实际消化可能只有在中国学生上大学的时候才有机会。以前灌输的知识大部分可能都已经遗忘,只有少部分天资聪颖的学生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懂得去应用自己的知识。当然,通过考试的方式可以检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检验一个人的勤奋程度,但是这对一些不擅长于理论记忆方面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许他有一个随机应变的大脑和很强实际的操作能力,但是理论考试却决定了他不能进入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以中国的现状来说,进入正途的途径又比较少,所以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造成了一大批人才的埋没。相对对于美国教育体制来说,在大学以前的学习生活主要注重的是实际结合,他们可以不用学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学的知识往往都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这种理论的价值。所以他们在上大学以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他们进大学时非常容易的,主要靠个人申报,有一句话是这么流传的,美国的大学进去容易出来难,他们在大学里面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所以以至于美国的大学生都非常匆忙,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各种各样的理论知识,学到了一定程度则可以毕业,如果在这种收集知识的过程没到一定量则会被淘汰。但是即使是被大学淘汰,他们本身从小就掌握的一些实际技能也能让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下去。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就灌输的理论知识如果得不到肯定,那么等待他们的社会生存之路将会是非常艰难的。而且美国教育体制的其它门路也是非常多的,他们可以通过很多其它途径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今的美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排名是第一位的,他们的教育体制在现在世界也堪称最好的,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美国对国家教育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软件或硬件方面,都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网络上有一个玩笑是这么说的,美国的校车上不敢超载,因为出了事不知道是否对一个未来的国家领袖造成了伤害,而在中国,校车都敢超载,因为他们觉得坐校车的绝对没什么富贵之人。当然,美国的教育体制不能说是完美,相对中国来说他们也有缺陷,我们中国的教育要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学生往往不能在各方面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也许你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或学习能力,但是如果你的思想品质不行,或者你的身体素质不行,那么你的学习也用不上正途,与宏观上教育最本身的意义相反。

中美高中教育差异对比研究 篇3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中美高中教育;差异对比

教育是无国界的,教育资源也是共享的,接受不同的教育,感受不同的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在随之提升,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受到很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我国高中生留学美国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在当前国际化背景下,对中美教育的差异进行比对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和家长做好选择,也有利于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化背景对中美高中教育的影响

1.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

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世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中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我国高中教育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美国的高中虽然与我国存在一定差异,但也是进入高等教育的关键之路。因此,在国际化背景下,中美两国的高中教育重视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在教育制度、理念、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2.推动高中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高中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阶段,在中美两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美国作为世界性的教育强国,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与我国有很大差异。但是无论何种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都是要符合该国家的实际教学情况,只有符合本国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够使该国教育理念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因此,国际化背景下,要求中美高中教育都要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吸收别国教育教学中的精华,不断完善,使本国高中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当今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推动高中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中美高中教育差异的对比分析

1.中美高中在课程选择上的对比

第一,相同点分析。中美两国的高中教育在各自的教育系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两国高中教育也在适应国情、适应国际化下不断进行创新,两国在高中教育上都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程的选择上,注重选择符合实际生活,具有实践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程,也可以说两国在高中课程的选择上目标是一致的。

第二,不同点分析。在授课上,中美两国的高中教育存在一定差异。首先,中国教师在教学上,对课程教材的利用比较全面,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也很完善,但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多,主要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检验;美国教师在教学中,对课程教材的依赖不是很大,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常留余地,但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多,善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其次,中国高中课堂班级人数较多,受教学时间影响,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人,学生一般靠自己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美国高中班级人数较少,一般在15名左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到每一个同学的需求,有利于因材施教。

2.中美高中在课程安排上的对比

第一,相同点分析。在课程安排上,中美两国的高中教育都很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不同,划分不同的年级,然后安排相应的课程,布置教学任务。

第二,不同点分析。中国高中教育虽然在新课改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在课程安排上比较重视理论课的安排,实践课程较少,课程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学习任务较重。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国学生多接触和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无暇顾及其他的兴趣爱好。美国高中教育对课程的安排不具备强制性,学生能够自己选择课程,多数课程偏实践性和应用性。

3.中美高中在考评方式上的对比

第一,相同点分析。中美高中教育都采取相应的考评方式,这是验收学生知识接受情况和学习能力情况的基准。

第二,不同点分析。中国的考评方式主要采取的是考试制,考试分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几大等级,学期末、学期中和每个月都会举行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和月考。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和教师的要求,还有课堂测验、章节小考等,不同的考试会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中国高中教育的最后一个考试是高考,是进入高等教育深造的入学考试。美国高中的考评方式采取学分制,学分制没有固定的等级限制,具有较大的弹性。但是美国高中的学分制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高中4年中必须要修满22学分以上才能毕业,也就是必修的课程必须在22科以上。但是在学分的获得中,美国高中的学生不需要进行大量考试,他们一般是在自我理解和教师帮助下进行自主的社会实践,以获取实践结果作为学分的获得依据。

4.中美高中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对比

第一,相同点分析。中美高中都有相关思想道德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确保学生正常学习的保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第二,不同点分析。中国高中在思想道德教育上重视德育教育,在每个学期每个年级都开设相应的思想品德课程,德育课上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案例、故事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对全体学生实施的普遍性的教育。美国高中在思想道德教育上,注重纠正教育,就是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性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国际化背景对中国高中教育的启示

受当前国际化背景的影响,我国高中在教育上必须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充分借鉴美国高中教育中的经验,与我国高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提升我国高中的教育水平。

1.改革课程设置

当前我国高中在课程设置上过于主观、片面,缺乏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定位,学科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课程改革上,可以借鉴美国课程设置中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这一点,在完成基础的课程之后,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革考评方式

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考试过于频繁,教师对“题海战术”深信不疑,导致学生费时费力,学习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因此,要对考评方式进行改革,不能单纯将理论课的分数作为判定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应该在考评内容上多样化,如可以将实验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特长等加入到考评内容中去。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际化背景下,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优秀的人才是中美两国高中教育的必然趋势。根据对中美高中教育差异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高中教育存在着一定弊端,因此,我们应适时创新,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翁丽霞,陳昌贵.中美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比较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94-100.

[2]吴函诺.浅谈中美高中教育的对比[J].才智,2013(26):93.

[3]马峰.对区域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几点思考——兼谈对中美教育差异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2):3-5.

[4]王琳希.中美高中教育差异及启示[J].好家长,2015(38):177.

中美教育模式对比 篇4

一、学校教育的目的:

目前我国教育的整体状况仍是以考试、升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成绩好、能升学似乎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而绝大多数教师或家长认为“读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 而“分数”就是用来衡量孩子成功与失败的标志。在这样的观点的支配下, 老师所教内容, 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拿到所谓的“高分”, 从而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同时也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而作为学生成长所需摄取的营养, 这还远远不够。因此, 导致了中国学生从小就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成绩, 跟自己学到了多少东西, 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跟自己想学什么几乎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不考试的知识, 学不学都无所谓。这也就使得中国的学生在知识面的广度上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也使得中国发展所需的可用之才欠缺。所谓学海无涯, 目的性太强, 功利性太强, 这些都是学习的禁忌。

但是, 几乎美国所有州都以立法的形式认定:公立教育真正的目的或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高素质的公民。美国各学区、各学校都有自己的“使命宣言”, 宣告自己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这些宣言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是:有责任感的公民;发挥潜能;终身学习者;个性;独特;积极安全的学习环境;自律;自尊及尊重他人, 等等。因此可以知道, 美国教育更注意对学生个体的培养, 他们更关心学生的个性、兴趣、潜能、实践和创造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以及社交能力。美国教育在知识的范围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广度, 他们希望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仅是只用来应付考试, 而是应该灵活的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

美国的教育法规定: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但是, 美国的平等教育并不意味着让所有的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美国的教育在强调均等教育机会的同时, 非常注重个性化教育, 让每个学生的天赋极其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对于部分相对比较平凡的孩子, 他们也会因“才”施教, 尽力使其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当美国孩子步入学校后, 学校, 老师极其家长都会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 制定一套属于每个孩子的不一样的教材, 教学方法手段, 使每一个拥有不同能力、潜力的孩子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正如肯尼迪总体所说:“我们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 但是我们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去发张我们的天赋”。

而中国现在的教育正处于一个“不平等”的阶段。在中国, 当孩子们一步入学校, 差不多都会以固定的模式把孩子们一个个机械的培育成一张张相似的“面孔”。记得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一位资深的老教授在一个大教室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上课, 他走上讲台, 写了一个阿拉伯数字0, 然后面带微笑的问孩子们:“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前几排的孩子 (低年级的学生) 似乎炸开了锅似的挣着说道:“是月亮, 月亮!”“不对, 是饼干, 妈妈给的饼干!”“不对, 不对, 是糖果, 老师奖励的水果糖!”前几排的孩子们无所顾忌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而后几排的学生们一个个沉默着。突然, 一个高年级的女孩举手, 弱弱的回答道:“老师, 是零。”然后羞红着脸坐下了。而她是他们班的班长。老教授上完课, 用担忧的眼神看着台下的所有的孩子。其实这个故事想对我们说明的意义很简单:中国的教育模式, 教育方法正在扼杀着每个孩子的差异、潜能, 而把孩子们培育成一批批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机械的人。

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最不堪忍受的不平等就是硬把不同的学生同等对待”。让能力各异的学生做着同样的学问, 那是不平等的。就像硬逼着鸭子学飞, 硬强迫着鸟儿学游泳一样, 那是绝对的不公平, 更是不合理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 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 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相同的。按照中国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天赋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 相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又“吃不了”或是“没法消化”, 这种模式、方法严重阻碍了每一个孩子在求学道路上的进程, 抑制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潜能与特长的发展。早在千年前, 孔圣人就将因材施教的原则贯彻于教育活动中。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性, 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 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特长, 充分了解学生之“材”, 最后因其“材”而施教。他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典范。所以,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因材施教, 人性化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需要注意的重要原则。

三、结语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无论哪个国家, 哪个名族, 教育的进步与发展都是其走向繁荣的基石之一。万丈高楼从地起, 每个国家都该办好自己民族特色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 同时注意借鉴和吸纳其他国家、民族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并在借鉴中创新, 从而更好的促进本民族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摘要:教育是亘古的事业, 人类之初便有了教育。教育又是未来的事业, 他影响着每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 特别是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决定人民素养的高低, 也更决定着一个国家竞争力、综合国力的强弱。同样,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也不开教育。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教育上的差异, 学习美国先进教育制度, 取长补短, 以达到促进和完善我国教育事业的目的。

关键词:中美教育,差异,目的,模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文, 2010, 《零距离美国课堂》[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王晓燕, 谢云挺, 2009, 《中国教育问道》[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石欧, 许云昭, 2000, 《差距与超越》[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美顶尖高中生对比令人震撼 篇5

2006年02月22日15:04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

整个节目中的两个环节因为中美学生表现的强烈对比,令人震撼。

他们几乎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我们选择了财富和权力

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有的这样解释,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这样的结果,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我们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们的观念里已根深蒂固,社会上对于金钱的过分热衷追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我们的孩子的选择清楚地映照出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劣根性。

我们吟诗弄赋,他们脚踏实地

接下来的环节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从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到吟咏 茶马古道,然后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箫,三个女生大合唱,一人一句,一会又是一个人深情地背诵,然后是大合唱。最后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织募捐,还去非洲建希望小学。整个感觉是一个大扫帚,后面拖个小尾巴。

有一个留美的华裔作家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打动我,我还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从也许我们都想不到的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准确到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与美国学生的成熟干练稳重不同,从节目表现的东西来看,中国学生完全与社会实际脱钩,眼光局限,而且欠缺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

经过这两个环节,使人无由的悲愤:当中国学生该展现出理想和精神的崇高的时候,他们要追逐金钱和权力;当中国学生该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吟诗弄赋,在实际问题的外围不着边际地轻轻飘浮。我们到哪里寻找既有理想,又能做事的公民?(作者:青青)

来源:大洋网·看世界

中美顶尖高中生对比 篇6

节目中有两个环节,中美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对比,令人震撼。

他们几乎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我们选择了财富和权力

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有的这样解释,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它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这样的结果,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我们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们的观念里已根深蒂固,社会上对于金钱的过分热衷追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这些孩子的选择清楚地映照出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劣根性。

我们吟诗弄赋,他们脚踏实地

接下来的环节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吟咏茶马古道,然后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箫,三个女生大合唱,一人一句,一会又是一个人深情地背诵,然后是大合唱。最后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织募捐,还去非洲建希望小学。整个感觉是一个大扫帚,后面拖个小尾巴。

有一个留美的华裔作家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打动我,我还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从也许我们都想不到的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准确到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与美国学生的成熟干练稳重不同,中国学生完全与社会实际脱钩,眼光局限,而且欠缺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

中美教育文化之对比(英文) 篇7

In the view of education, I would like to describe the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our schools.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average of students in a class is twenty.All classes, generally, were taught by one teacher.The teacher has the say to everything concerning the pupils.He or she can arrange everything according to his own schedule.He or she, for instance, can decide when his students would fi nish their classes and when they can go to lunch.The teacher plays various parts in his or her class.He or she is an organizer, leader and educator of a class.It, in my opinion, is no easy task to take control of a class of young children.We are bound to admit that the little children, especially, between the ages 6 and12, are quite a handful.Everything can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or curiosity without fear.Their curiosity about the world was always insatiable.Therefore, I believe, the teacher should supervise every student in his or her class.Theoretically speaking, it is quite a challenge.There, however, is no denying that every thing has one more face and it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 can not make any comments on this kind of education.I consider that the teacher has the right to teach everything that he or she wants to.He or she can put their new ideas of teaching into syllabus and emphasis different points during teaching.They can give their lecture with anecdotes, jokes and vivid examples during class.

On the contrary, the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is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it in America.In general, the average of students in a class is more than 40.So, different teachers will take charge of different class usually on the basic of teacher’s abilities in different aspect, such as Chinese, math, English and music or painting.Usually, every class has one director who may have similar responsibility comparing to his or her American counterparts.However, all the elementary school has standard syllabus and the teacher are supposed to teach students in the light of the aim of the syllabus.Because the pupils in China have to take part in the standardized examinations after they fi nished their primary school.Then they will have to go the different middle schools, mainly, depending on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he exam.

With regard to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there are also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In America, students are taught by different teachers just like their Chinese counterparts.They, however, begin to experience university life ahead of time.One thing I feel obliged to mention is they have to go to different classrooms for different classes in the interval.Usually the time is short and it is 5 minutes long.Fortunately, they finish their school, usually, at two o’clock in the afternoon.After school they will groups of club activities whichever they are interested in instead of dispersing to their homes.

As for Chinese students in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they experience great stress comparing with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Teachers usually give students a close class schedule.Students have to catch time by the forelock and have little time to entertain in order to go to the key high schools or key universities.The key high schools have high-level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qualifi ed teachers as well as the excellent students.Entering a key junior school means a student may go on to a key senior school, a key university, coupled with better job opportunities and more excellent social position.Holding this concept since a teenage, they have to feel the pressure from the society too early.It is acknowledged that going to a university is a pride of honor for a family in China.For Americans, it does not matter whether you go to the university or not.It is just one kind of choice.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ystem in America is more developed than in China.Universities in America lay great emphasis on basic education.Eng101, for instance, is basic subject that almost every major should take this class.The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ing in ordinary time and give students many assignments and readings to finish after class.Now and then, they will give their students quiz or exam to text their studying results and progress.

In contrast, the education systems of China downplay the foundational subjects.Instead, they are geared towards pragmatism and a desire for quick returns.In the university, few teachers will emphasis the ordinary study.In general, we have two exams for every semester:mid-term and final exams.In fact, as we can see, students have much time to entertain themselves in daily time.Meantime, they drone away the precious years of youth.They are accustomed to cram everything before exams and forget everything after exams.Personally, I believe American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let students make the most of their youth.

It is beyond doubt that education can shape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thinking.I strongly agree with this concept.Referring to the ways of communication, Americans are more direct that Chinese.They stick to the principles and they keep their words during communication.Once they make a promise to the others, they will try their best and make it.Otherwise, they will not promise.I, indeed, appreciate this kind of ways of doing things.But I believe we should stick to the principles and learn to be flexible as well, which will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中美医学教育对比及借鉴 篇8

1医学院招生模式和质量比较

在美国,具有本科学士学位以上的人才能够报考医学院校。在我国,医学院的生源主要是高中的毕业生。这主要是由两个国家的医学教育模式决定的。美国的医学教育主要为“4+4”模式,即:4年的非医学教育和4年的医学专业训练。而在国内主要为本科五年制、本硕七年制以及本硕博八年制[1]。通过两种招生模式的比较,发现美国刚入校的医学生较国内更具有人文素养。由于本科阶段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准医学生们有着较强的自我表现以及团队意识。这两种意识的培养,对今后可能成为医生的医学生从事工作强度大、忙中不能乱的医学工作而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报考者们在本科课余时间,会经常参加一些医学或与医学相关的实践活动,这也为其今后的学医、 从医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培养良好的兴趣。相比而言,国内选择医学院校的考生更多的是父母的要求,出于兴趣爱好而选择学医这条路的不多。

国内近几年也渐渐关注报考者的人文素养,一些医学院校的做法值得提倡。比如:协和医学院的招生要求就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这对于提高招生质量有着显著作用。

2医学院教学形式比较

美国的医学教育形式特点为课程安排短程化、教学活动小型化以及教学形式多样化。其最大特色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2]。PBL是一种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教师只是起着掌握方向,布置相关任务,最后总结归纳的作用,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在美国,PBL已经是一个主流的教学形式。然而,国内关于PBL的开展还处于最原始的阶段。由于招生人数众多,大部分院校还是以大班教育、教师讲台授课为主。这种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能去被动地汲取知识。由于医学理论知识相对枯燥、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很容易造成学生机械地消化知识、厌学情绪高涨等不良现象。

3医生职业准入标准比较

中美两国在医学职业准入条件上有很大差别。美国医师执照的获取要比我国复杂得多:需要通过三个阶段的考试[3]。三个阶段的考核内容依次从理论到临床逐渐过渡。这种考核方式和医学生的医学教育各阶段的侧重点相匹配,能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给予受教育者准确的评估。同时,医学生们也能够及时地在考核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善和提高。美国的职业准入模式使得医学教育各阶段得到恰当的衔接, 虽然临床医生的职业准入门槛变高了,但培养出来的医生却更合格,更信得过。

相比而言,我国的“一次性”通过模式的门槛就低了不少。只需要在本科毕业一年后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笔试和操作考核即可成为一名执业医师,对医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起不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医生这一神圣的职业,其工作对象是病人,不可出现半点疏忽,过硬的工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把好职业准入这一门槛,对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整体水平是相当重要的。

4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进程比较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大学毕业后终身性的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较高层次的教育阶段[4]。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医生们要想在临床上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以及知识储备,仅靠在学校里学得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互联网文献、杂志、各种医学讲座、会议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美国越来越多的医学协会不仅密切关注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医学知识的积累状况,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医生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等能力的提高方面。美国的医生们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热情,对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参与质量都是很高的。

在我国,相关部门以及医院对于继续医学教育也是相当看重的,如将学习时间量化为“学分”、各个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医学考核等,以此来确保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参与到继续医学教育当中来。然而这种强制性的措施往往也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如“挣学分、走过场”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参与者本身出发,提高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做好继续医学教育与PBL教学的衔接工作。

5对我国医学教育深化改革的启示

改革招生形式,重视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一名高学历人才,医学生在学校或者实习单位,不光要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得在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上进行相关的培训。这样有助于缓解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我国医学生招生人数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医学生对临床医疗工作中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并不理想。我国应以五年制作为主体,积极发展七、八年制长学制的医学教育,增加对医学生的面试次数,把对英语口语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与高考的成绩相结合,借此来提高招生质量。

改善我国教学方式,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我国的医学教育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由于医学知识内容晦涩,学生在短暂的兴趣之后,会渐渐丧失学医的动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PBL教学法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小组学习的模式,锻炼他们的创新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也有待进一步的改善与普及。

处理好医学教育各阶段的衔接问题,提高医学职业准入门槛。我国目前仍存在着研究生阶段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相对独立、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的培训发展缓慢等问题。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法规,明确每个阶段的医学教育承担的任务。借鉴美国执业医师资格三阶段考试的方式,保障我国医学教育的完整性。同时通过三阶段考试而非一次性通过的形式,也给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职业准入门槛也会随之提高。

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有效补充医生的知识储备。 首先,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根据“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将当前急需与长期建设相结合,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以此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调动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杜绝发生“挣学分、走过场”的现象。 最后,要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学习者所学的内容必须是真正有用的、学科前沿的知识,让医生们学有所获。

中美高中教育的对比 篇9

1 中美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对比

1.1 中美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理念的对比

护理教育理念贯穿于护理教育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机制等各项具体教学行为之中,是护理教育的核心。美国护理教育既提倡向社会提供专业的护理,同时更为个人、群体和社区提供有感情的、细致的而又富有同情心的照顾,包括关爱、利他主义、自主性、人性的尊严、正直和社会正义[1]。同时注重护理学科的独立性,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创新能力。以贝克学院为例把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引入护理教育之中,护理本科生从低年级开始参与临床实践,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帮助患者,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医德品质。另外,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可以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对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对职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护理学教育注重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希望学生积累全面、足够的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临床实践。以笔者所在学院护理专业为例,早期接触临床教育集中在理论知识框架完整构建之后,除一些实验课程的安排之外,主要是在理论课程全部结束的第6学期进行为期56学时的临床见习。

1.2 中美早期接触临床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

美国护理院校的课程体系框架各不相同,参考学校自身资源、教育理念和学生基础等诸多因素围绕美国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进行课程设置,因此,美国护理院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相对较高,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发展也不尽相同[2]。贝克学院很早就将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引入护理教学中,并不断调整其在教学中的比例,“理论-实验-临床实习”早期结合,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和学科界限,突出了护理专业特色和学校自身教育理念。我国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根据是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标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部分院校的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强调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且大部分院校课程设置尚未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基本是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3]。包括公共基础课、护理专业基础课、护理专业课和临床实习,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没有结合护理专业的特色和需求[4]。以贝克学院和笔者所在学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如,护理学导论这门课,是对护理学基本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可以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整体清晰的认知。贝克学院将其设在第二学期,贝克学院学生在《护理学导论》这门课结束后可自由选择是否继续学习护理专业,因此,第一年学习《护理学导论》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对护理专业有整体清晰认知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如果学生通过接触这门课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或不喜欢护理专业,则可在第二学期结束时申请转专业,为学生提供较为灵活的专业选择,同时保证继续学习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热情和兴趣是源于内心的。笔者所在学校将《护理学导论》设在第三学期,基本在医学基础课结束后才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从临床见习课时安排来说,贝克学院在大多数理论课中都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实验和临床见习,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及时消化理解同时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并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护理核心能力[5],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学习内外妇儿等护理理论知识结束后安排一定学时的相关实验和临床见习,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完成各分科理论学习后的第三学年集中安排了56个学时的临床实习。

1.3 中美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对比

中美护理学教育都十分重视早期接触临床教育,但根据国情和实际教育发展情况的不同,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也存在差异。美国护理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小班授课,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提问,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补充和质疑[6],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美国护理院校引入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的时间普遍较早,因此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的方法多样,教学设备齐全。如贝克学院除安排学生走进医院参与查房、整理病例和护理病人之外,为方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设置独立的医院模拟中心。学生定期进入医院模拟中心进行模拟临床实践学习,通过采取PBL教学法,以病历为依据对病人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模拟中心与医院的病房设置和医疗器械配备完全相同,只是护理对象为模拟人,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安全性。即使学生在护理过程中发生错误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弹性空间。在模拟急危重症病房中,学生可以以模拟人为对象进行多项练习,如:静脉给药药物量的准确性检测、动静脉采血、导尿、体格检查等。除硬件设施的模拟之外,中心还会营造各种护理场景,如模拟户外院前急救的现场,学生可以进行院前抢救练习;病人转运可使用模拟抢救车,学生通过电脑操作来控制急救车的行驶。而国内大多数院校还不具备独立和大规模的模拟教学硬件设施,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笔者所在学校护理学专业普遍以大班教学为主,因此多为教师讲授,部分课程采取小组讨论,第四年开始大量临床实习,实践内容包括实验教学、临床带教、护理查房、临床实习指导、课堂讲授等内容[7]。在此之前通过教师理论强化、课堂示范和实验课模拟操作等方式完成学生对临床护理技能实践的早期接触。

1.4 中美早期接触临床教育考核方式的对比

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引入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因此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应由学生多方面的表现构成。贝克学院多数护理课程都引入了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因此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呈现多元化,包括书面考试、小组讨论表现、导师针对相关问题面试、病例分析、与患者沟通表现、书写论文、技能操作考核和模拟人临床实践表现等,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了完整全面的综合测评。同时,小组讨论、导师面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等方式还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以便教师灵活调整后续教学活动。而笔者所在学校大多数课程还局限在教师大班讲授,因此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以书面考试为主,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表现和综合能力的考察相对薄弱,容易让学生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进几年,笔者所在学校逐渐丰富实验课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实验课教师在实验课中会着重考察学生操作技能、操作的准确性、操作熟练程度、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将其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重要部分。

2 美国护理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对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启发

2.1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早期接触临床教育重要意义

护理教育理念是护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更新护理教育理念对完成培养新时期护理人才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人们对医护和健康的需求,护理人才要有能力并有情怀投身于服务人群、服务社会的事业中,护理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扎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医德和人文修养。而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正是满足这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它的引入可以促进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高超业务水平和高尚医德情操的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国护理人才整体素质,推动高水平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2.2 优化课程设置,将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引入课程教学中

将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引入课程教学中,丰富和优化课程设置,对培养医德医术兼备的护理人才至关重要。基于目前的课程设置,可以参考贝克学院的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实践经验,在分科护理学(如内外妇儿等)理论教学的时候安排一定课时的相应科室临床实践,低年级学生的临床实践可以从整理病例、接触病患、询问病史等基础环节开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学生理解护理人员的神圣天职,并对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2.3 丰富教学方法,实现早期接触临床教育良好效果

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意味着学生学习知识从课堂理论延伸到了医院实践,因此,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推动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一对多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实践,如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学生走进社区为社区老人体检、宣传普及保健常识、组织社区义诊等,既完成了早期接触临床教育,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医护人员的职责;另外,临床实践时,学生初到临床环境中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实行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3D-虚拟图像人软件,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3D-虚拟图像人进行仿真护理临床实践,使学生课下也有机会接触临床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4 完善考核机制,使学生通过早期接触临床教育获得全面客观的评价

随着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引入,护理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更为丰富,传统的书面考试已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因此,伴随着课程改革,应当根据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8]。教师应当在理论书面考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护理技术操作的表现,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文情怀和医德建设等多方面的素质,作为学生一门课程的总成绩,这样就可以从理论-实践-医德-能力等多个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完善的考核机制也可以对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进行及时全面的信息反馈,是对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3 小结

笔者考察了贝克学院和社区大学护理专业本科生教学中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发展,对护理教育的影响和取得的基本成果。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对比了中美护理教育中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有助于借鉴美国护理教育中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现有教学资源,引入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文化特点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护理学教育体系,促进我国高素质护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推动我国护理教育的深入发展。

摘要:文章作者结合自身及在美国贝克学院和社区大学的访问交流经历,分析比较中美护理学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之间的差异,试通过对比的方式,提出适合我国护理早期接触临床教育的新思路,为我国护理学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护理教育,接触临床,中美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焦红霞,袁力.中美两国高等护理本科教育比较及启示[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4-46.

[2]Bosek Ms.Critique of advance directives:curriculum content and prepar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J].MEDSURG Nurising,2007,16(3):191-192.

[3]焦红霞,袁力.中美两国高等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338-2339.

[4]沈娟.中美护理教育的对比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3):430-431.

[5]曾芬莲,郑敏,陈凌云,等.循证实践教学对护理本科实习生护理核心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2):117-120.

[6]姜安丽.中美护理教育比较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8(1):38-41.

[7]谢燕,于兰贞,周宝尚,等.中美部分院校护理学硕士教育临床实践培养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4):917-920.

中等职业教育:中美对比与启示 篇10

一、美国职业教育观念的发展

美国职业教育观念是随着生产力的革新而不断地演绎和发展的。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时代, 落后的生产力方式使得美国沿袭英国最初原始的职业教育形式———学徒制。工业革命使得以机械制造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取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未受过专门技能训练的人员很难进入劳动市场, 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开始产生。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从立法角度保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制度。该法案规定:在公办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科, 设置选修的职业课程。至此, 职业教育在综合中学蓬勃发展起来, 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产业工人。

上世纪80年代末, 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 后工业时代到来。传统制造业的收支开始恶化, 信息服务产业地位日趋攀升。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制造业, 转向从事服务业, 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新的“智能技术”和“自动化装置”代替了人的直观判断、决策与实施。这样新的时代特征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养的要求。职业教育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向“综合培养”发展。由此, 美国职业教育掀起了一场影响广泛的职业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法案。1990年的《珀金斯II法案》是第一个关于CTE的立法。法案任命职业教育计划小组实施职业准备计划、整合职业课程和学术课程、促进工作相关经验获得。其目的是“通过更充分地开发美国所有阶层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 进一步提高美国的国际竞争力。1994年的《学校到工作过渡途径法案》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职业教育实施框架, 在这一框架内, 所有州都要建立一个全州范围内的学校到工作多途径体系, 向所有学生提供参加面向工作业绩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通用的证书, 为他们获得第一个高技能、高薪职业做好准备, 以及为他们进入学院和大学继续深造做好准备。1998年的《卡尔帕金斯III法案》致力于把职业教育和州政府、地方政府联合起来, 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力度。2004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帕金斯IV法案》, 该法案对美国的职业教育做出了新的定义:“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TE) , 生涯与技术教育。这一新的定义代替了传统的“Vocation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说明美国的职业教育不再只停留于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也为学生提供生涯探索和将来独立生活的服务。

二、美国职业教育现状

美国教育一直以来是“普职合一”的单元制。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综合高中。综合高中约占高中数量的89.2%。以纽约市为例, 我们参观的几所高中, 波特莱奇学校 (高中部) 、纽约城市学院数学、科学与工程高中、健康事业与个人护理高中、天主教会Cardinal Spellman高中、诺曼托马斯商业高中都是已加入CTE计划的综合高中。这些高中既是学术高中同时又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在特定职业群落内开设生涯与技能 (CTE) 课程。纽约城市学院数学、科学与工程高中开设的计算机科学、程序设计语言、建筑工程学、电子工程学课程;健康事业与个人护理高中开设的紧急救治、药理学、HIV与AIDS课程等。CTE课程以选修课方式开出, 在非特定职业领域提供通用技能的训练, 或者在特定职业领域提供一般性知识和工作经验。CTE课程面向所有学生, 为他们整个职业生涯提供职业初试和职业熏陶的机会, 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 (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和具备新的基础技能) 或接受中学后教育, 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在职培训相互衔接做好准备。

纽约市也有独立的职业高中, 如:航空职业高中, 但数量较少。一般来说独立的职业高中拥有更好的教学设备和专业器材, 能提供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训练, 专业能力更强, 能提供更系统的职业课程, 教学质量也更高。独立的职业高中同样也要提供高中全套必需的学术类课程。所以, 在美国学术与职业教育是融合在一起的, 学术教育彰显职业特色, 职业教育以学术教育为基础。除了校内的职业教育, 学生还可通过学校申请参加校外的CTE项目。校外CTE项目由区域CTE学校或企业提供, 通过CTE项目可以获得更深入的学习和专门的工作实践。

其实美国的职业教育并不是从高中才开始的。参观美国中小学时, 我们发现美国的职业教育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建立。在科学、艺术、计算机等课程中, 学生就开始使用工具动手操作, 到了初中阶段课程已涉及到汽车、电子、木工、金工等内容。高中阶段生存与职业教育则以职业群划分, 予以职业强化。职业教育已经融入美国人的日常学习中, 所以在美国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上通常不会排斥选读职业课程, 对劳心和劳力的价值观也比较容易有正确的看法。

三、美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透过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可以看到美国职业教育的一些经验。

1. 职业教育由就业教育向生涯教育转变。

随着后工业时代到来, 新兴的工作岗位不断出现, 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不断变化。人们很难通过一次职业教育获得一个不变的工作。职业教育不再是为了就业的终结性教育, 而是一个关注从业者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性教育。我国职业教育还处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传统职业教育观念中。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 进入工作岗位, 为一线生产、服务部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对这种技能至上的教育模式过度关注于工作岗位的要求, 关注于技能的要求, 而忽视了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很难满足学生灵活就业和就业后持续发展的需要。

2.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融合。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导致工作世界发生着巨大变化, 即高技能岗位迅速增加, 低技能岗位迅速减少, 新的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学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职业教育在高知识性、非标准化技能教育面前显得很无力, 职业教育呈现出向高端上移的趋势。许多雇主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独立的领悟力、深刻洞察力、持久的学习力和积极的创造力。职业教育的目的不应局限在单一职业训练或技能训练上, 而是通过几种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使他们具有足够的理论基础, 来应对未来技术的革新与变化。从学术教育的角度来看:整合两种教育, 增强学术教育的职业性, 有利于加强教育与学生未来工作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我国采用双元制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严格分开。职业学校成为为部分需要就业的青年提供的单一领域的技术培训的场所。职业教育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放弃学术教育, 在学好技能才能就业的理念下机械地练习单一领域工作技能。而学术教育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等考上了大学了, 也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自己擅长什么, 未来的生涯该怎样规划。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结合起来, 让每个人心中都有职业的种子, 在未来选定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持续地发展。

3. 学校本位职业教育和工作本位的职业教育融合。

在后工业社会中, 终身学习成为必需, 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给予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的经验。如果个体在青年时代就开始通过工作来发展其知识与技能。那么就能给他们今后工作环境中的学习更好地做好准备。在美国, 学校与区域CTE学校、培训与人力资源中介部门和雇主企业联合, 实现了学校本位的教育到工位本位教育的转移。学校本位的教育和工作本位的教育两条教育主线成为了单元制教育制度的有益的补充。我国职业教育采用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社会的支持和保障体系, 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必须的战略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还局限在一对一的、自发的合作方式下。职业教育本质是与工作体系紧密相连, 脱离工作谈职业教育, 再完善的学校教育也是纸上谈兵。所以, 加强职业教育的多方合作, 将工作本位的教育和学校本位教育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借鉴美国中等职业领域的经验, 中国职业教育应抓住后工业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契机,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等,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持续学习能力的新时代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Donna P, Jennifer S...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a joint report of the NRCCTE curriculum integration workgroup.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2010, (4) .

[2]Career Pathways as a Systemic framework, League for Innovation in the Community College, 2007.

[3]滕大春.美国职业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上一篇: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下一篇:外加剂防水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