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单位

2024-06-04

外包单位(精选八篇)

外包单位 篇1

目前单位食堂外包存在的问题

单位对于外包食堂的管理较为被动

食堂外包多数都是采用将单位的食堂整体或窗口承包给单位外个人的方式,承包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对食堂进行装修,添置设备器材,并由自己全权负责日常经营的所有程序。单位只需每月定期向承包者收取租金和水电费等相应的费用即可,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对食堂进行管理。因此,单位并不方便对承包者进行过多的管理,而且也无法详细检查承包者对于单位食堂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导致单位的管理较为被动。

食堂外包招商方面的问题

单位食堂一些承包者为了能够获取更高的利益,会给予主管招商的领导一定的好处来获得经营权,这些承包者多数素质不足,易为了节约成本而采购廉价菜品,造成单位员工出现集体腹泻或者食物中毒的现象。

食堂盈利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

单位的食堂不仅能为员工提供就餐服务,同时还能通过外包获得盈利,但由于承包者的经营较为独立,单位无法对其账目进行管理,导致服务型资金和经营型资金无法进行分别管理,使得在资金分配方面出现问题。

火灾方面的问题

厨房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存在极大的火灾安全隐患,由于食堂承包者素质参差不齐,很难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用火、用电操作,这就增加了食堂火灾危险的系数。此外,一些单位食堂还存在安全通道过少、消防设施不足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十分严重。

在外包环境下单位食堂管理的应用对策

建立健全的承包者考察机制

针对以往食堂招商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单位要对已有的招商考察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招商每一环节的公正、公平;另一方面,采用试用期制。在成功招商之后,单位不要马上与承包商签订协议,而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1~3个月不等的试用期,通过试用期能让单位了解承包商的综合情况,考察结果符合要求后单位再与承包商签订协议。此外,如果单位同时引入多家承包商,要注意承包商进行合理的引导,避免出现不良竞争等情况,保证员工用餐的质量。

设置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保证食堂管理长效性,相关单位要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要为单位食堂挑选综合素质较强的服务人员,并要对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保证人员在工作时操作的规范性;(2)要建立食堂员工绩效考核制,并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惩罚制度,适当的奖励还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3)单位可以定期举行优秀员工评比,带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为本单位员工提供高质量的就餐环境。

单位要对食堂的采购权限进行控制

食堂使用的原材料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就餐水平,像米、面和肉等,因此,虽是外包经营,各单位还是应严格控制这些材料的进货价格与渠道,不仅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同时还要保证原材料的数量,特别是肉类与菜蔬的数量比例,确保每一餐都能做到荤素搭配,且菜价的性价比合理。这样做只是为了从源头控制食堂饭菜的质量,但并不是必需的,只要承包者能够按照标准进行原材料采购,单位可以不进行干涉。

制定科学管理制度

(1)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2)做好食物储存工作;(3)管理好食物的加工过程。

强化对食堂各方面安全问题的检查工作

安全问题的检查工作主要是由本单位负责,承包者进行辅助。首先,要对食堂的火灾安全隐患进行检查,要配备配套的消防设备,如干粉灭火器以及消防栓等,并对现有的安全通道进行增加,提升食堂的安全系数;其次,要每天对成品食物进行抽查,对菜品中的微生物含量进行检测,一旦出现检查结果超标情况要立即对该菜品进行收回处理,并要对相关责任人按照相关条例进行处罚;再次,加大对食堂菜品采买的监管力度。除对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渠道以及数量进行控制外,各单位还要重视对采购人员的管理,要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在进行采购时做到公平、公正,避免拿回扣的情况发生。同时,要对菜品供应商进行详细的审查,只有符合标准者才能继续与其进行合作。

结束语

外包单位车辆安全协议 篇2

甲方:新武安钢铁集团东山冶金有限公司

乙方:

根据甲方和乙方签订的承包合同,乙方在甲方生产区域内车辆运输,为保证甲方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甲乙双方人员人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特制定如下安全协议:

1、甲方对生产活动和乙方车辆运输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甲乙双方必须相互协调,各负其责。

2、乙方要按照工作内容,严格按照工作范围、行驶路线行走,严禁车辆在厂内乱行、乱停,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损失和后果,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3、乙方应定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严禁车辆带病作业,确保车辆灯光齐全,刹车有效,后视镜、防火排气筒等安全附件完好,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损失和后果,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4、乙方车辆在厂内行驶,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厂内有关的规定,严禁超速、超重、超宽,或运输危险物资,如有发现,甲方人员有权制止和处罚教育,由此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5、乙方所有的车辆必须整齐有序停放在指定的位置。对于乙方停放在厂区内的任何车辆,甲方不负责车辆的安全及保护工作,乙方应自行安排看护人员和措施,由此造成的车辆被盗抢、破坏,责任由乙方承担。

6、乙方任何车辆在厂区内作业,造成对甲方、乙方人员安全事故、设备设施的财产损失或对第三方造成损失的,责任由乙方承担。

7、乙方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人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厂规厂纪,严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野蛮驾驶,严禁乙方人员或车辆私自进入甲方其他生产区域、煤气危险区域内等危险区域,由此造成的事故,责任由乙方承担。

8、乙方工作人员,在甲方生产范围内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便装进入生产区域。如发生意外事故,责任由乙方承担。

9、以上协议由甲、乙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签订,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10、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双方代表签字后生效。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2011年月日2011年月日

外包单位 篇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服务外包”形式进行单位经营管理的模式已在各行各业普遍开展。所谓“服务外包”即是“做你做的最好的,其他的交给别人去做。”美国外包协会对服务外包做了这样的定义。

在城市管理中,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功能划分越来越细,对于业主单位诸如园林养护、卫生保洁和安全保卫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业主单位一味追求小而全,各种专业人才和专业设备面面俱到,势必增加自身负担,且这些人才和专业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使用价值,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服务外包又称资源外取,把这些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从起初的“大而全”、“小而全”向专业化过渡,则大大避免了这些矛盾,从而降低本单位的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自身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

二、服务外包的优势

服务外包的兴起,使各种服务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同时业主单位通过业务外包抽出身来经营自己的主营业务,从而让消费者、业主单位、专业公司三者都成为赢家。

1.可以降低成本。专业性的园林养护公司、物业(保洁)公司、安保公司等服务公司通过承揽大量专项服务业务,通过整合自己内部资源实现比业主单位经营高得多的经营效率,因而能够以优质低价为业主单位提供服务,从而使得业主单位节省运营的费用。如日常工作中只需配备少数维修人员,减少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本。在专用设备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不必在每个物业点都采购专用设备,从而节约固定资产投资。

2.业务外包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专业公司为树立和维护其自身在市场中的的品牌形象,促使其尽职尽责地为业主单位服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3.业务外包可以有效规避业主单位在用工等方面的风险,增强业主单位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目前存在问题

我国国内服务外包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外包服务的社会监管力度还不大,服务外包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规范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业主单位和外包方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以不同的思维角度来对待这个服务项目,两方之间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考核与被考核的矛盾关系,双方的关系是对立的。一方面业主单位作为合同甲方普遍认为付了服务费,你就应该按照我的合同实现你的服务,满足我的质量要求,你不合格我就扣分,就处罚;另一方面外包方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在被监督、被考核的被动状态下,想方设法逃避扣分,应付考核。

2.外包服务质量难以控制。由于目前我国服务外包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专业公司存在层层转包的现象,从而使专业公司虽然有较高的资质,但实际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却并不高,而且员工人员组成复杂,有的来自下岗职工、有的是农民工,有的是企事业退休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既没有受过正规的就业前培训,也没有受过企业文化熏陶,在思想上,难于与业主单位找到“着力点”和“共鸣点”,员工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容易形成真空局面。业主单位往往经常会把对“以客户为导向”以及提现企业文化的一些理念灌输到职工的思想行为上,因而员工在面对遇到与本单位利益相关的事件时会激发一种主人翁责任感去维护本单位利益或者是乐于帮忙,而外包公司员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表现很茫然和无动于衷,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

3.服务时间相对滞后。主要外包方对业主单位的事务预见性较差,而且外包方和发包方在沟通上一般是有一定的程序。如外包公司每天按日常管理人员在业主单位进行管理,但遇上业主单位有临时活动或其他突发事件等,外包公司一般都无法在第一时间满足服务。尤其在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外包公司增加人力、物力时,一般是先通知外包公司主管,然后外包公司主管再汇报回公司总部组织调配来进行作业,这样至少要推迟半天以上。

四、应对措施

1.创新培训模式,改进考核方式,提升工作的凝聚力。目前大多数业主单位对外包单位考核主要是抽查出外包方的“问题”,结果就是给外包方扣分,以此督促外外协单位把好质量关。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发现问题,然后扣分是个很自然的事情,但外包单位在经常性的受到处罚后,会产生一种更大的惰性和疲惫,这种工作状态更不利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进行考核也是为了不断提升对消费者服务的水平。

针对这些问题,业主单位应调整好与外包单位的关系,因为从单位整体形象讲,业主单位与外包单位是一个整体,外协单位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业主单位的形象。根据外包单位工作特点,通过针对性的业务辅导,帮助外包单位提升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指导外包方向更高的服务水准靠近,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尝试改变考核方式,改“减分负激励”的考核为“加分正激励”的考核。在合同中约定一部分款项作为奖励基金,在外包方按时、保质、超时、超额完成各种特殊时期的、重要的项目任务时、在维护业主单位的形象和利益时表现突出时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经费,让其收益与业主单位单位的收益和社会影响有所关联,增加外包单位在业主单位工作的“自豪与喜悦”,带动外包单位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是合作双方取得共赢。

2.注重管理技巧,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向心力。业主单位和外包单位作为一个临时组成的特殊组织,在组织关系上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利益关系上却是互相牵制的,任何一方的失败都会牵累另一方。基于这个关系的特殊性,对外包单位的管理更应该讲究技巧。例如在管理上,变领导为引导,以领导为导向即———外包单位就能自愿的采取“我要干”的主动态度,而不是以管理为导向的“要我干”,业主单位除了做好“谋略”,即做好管理外,还必须亲历为之,领导外包单位一起同舟共济。

3.采用第三方考核评估模式。前面已经谈到对外包单位的质量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进行考核也是为了不断提升消费者服务的水平。但作为外包服务的甲方业主单位不能既制定标准,又执行标准,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场,有观众,有教练员、有运动员,还有裁判。首先业主单位不是观众,但也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站在为消费者服务的角度,业主单位和外包单位都应该是运动员,应是一体的,一起接受客户的评判;站在双方的角度,又应是教练员,一起研究如何提高客服水平。那么,外包服务单位的质量考核,从公平起见,考核标准在制定好以后,应由第三方机构作为裁判来评估考核。通过第三方考核,公平、公正地考核,综合评估消费者服务的满意度,客观地分析对消费者质量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为业主单位对外包单位的服务质量评价和提升自身为消费者服务水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第三方考核机构可以是业主单位内部的一个质量考核部门,也可以是业主单位外聘的第三方咨询机构。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是服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业务外包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只要我们加强日常工作的计划性,加强与专业公司的沟通与协调,在与专业公司签订合同时细化有关条款,支付合理外包费用,在服务过程中加强监管,质量还是能控制的。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探析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

1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企业将原来由自己做的一些非核心的、低组织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交由第三方的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 以便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建设能力以及集中优势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简单的说就是, 组织根据需要将能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 交由其他组织进行管理, 以降低人力成本, 实现效率最大化。

2在我国事业单位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2.1 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需求分析

2000年以后, 随着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全面推行和公开招聘的正式开展, 以及岗位管理的逐步实施,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渐加速。事业单位在进行员工的招聘、面试、考核、录用、调档、合同的审查和签订、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日常管理、解除等等具体事务性工作时需要更加专业的服务。

2.2 事业单位与人才中介机构合作意向分析

近年来, 人才中介服务得到大力发展, 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才流动中介机构的人事代理服务内容基本包含了:代办员工的录用、调档、社保开户变更手续、年检手续; 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才; 代办人才引进; 代理户口挂靠及档案委托管理相关人事手续; 提供人事政策、法规咨询、调解人事争议等等。随着人才中介机构的不断健全、职能的逐步完善、业务的扩展、服务水平的提升, 社会认可度的提高, 特别是人事代理业务的推广使得一些事业单位选择人才中介机构作为自己“接包”方。如果组织选择将其中的一部分简单重复的工作或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委托给中介机构, 即“外包”出去, 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改革中少走弯路, 对于稳妥的推进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改革, 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目标实现有积极的作用。

2.3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的效益分析

2.3.1 通过“外包”可以节约时间, 集中有效的资源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在不断的增多, 为了做好这些, 人力资源部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是烦琐却又是员工所最关心的, 如户口、档案、培训等。这些工作往往占去了人力资源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影响了他们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的专注性。如果把这些事务性的工作转交给第三方, 部门则可以从日常行政管理职责中解脱出来, 集中核心能力去解决一些更难以解决的问题, 更好地参与单位的战略规划职能。同时, 一些工作“外包”出去的将会被完成的更好, 因为专业机构对这些方面的现行政策措施、人才市场行情更为了解。

2.3.2 通过“外包”可以降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由于外包管理改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单位可以不必持续投资维护先进的人力资源体系和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成本自然是下降不少。例如:人力资源部经常性的为人才招聘奔波, 在招聘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成本极高但效果又不是很好。高级人才的选聘因缺乏必需的资源而困难重重, 初级人才的招聘则太浪费时间。如果将这部分工作“外包”出去, 由猎头公司协助招募高级人才, 通过人才中介机构招聘初级人才。他们拥有完整的人才数据库, 对于人员的筛选、测试、专业技能考试和人才测评等工作都拥有丰富的经验, 在人才招募选拔方面的优势大于本单位。这就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显性成本。

另一方面, 外包是将事务性工作交由专业机构代理, 降低了单位在处理这些事务时因政策把握不准确业务操作不熟练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同时规避了这方面的风险, 其降低的隐性成本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聘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特别是在辞退员工的时候特别容易引发争议, 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引起员工的不满意, 甚至导致人才争议仲裁。如果把这些工作“外包”出去, 中介机构专业的团队会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 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单位的合法利益, 从而既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隐性成本。

2.3.3 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由于“接包”的机构具有专业化的特点, 建立和培育起一整套可以普遍适用的综合性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 擅长于其实际操作, 可以更为容易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其提供的服务能力是本单位专职的人事管理人员所不能企及的, 并且其高效的服务可以使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获得较高员工满意度。

3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防范

3.1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风险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刚刚起步, 人事争议基本上是采用调解、仲裁的手段解决, 遵循的规则是有法律的依据法律执行, 没有法律的依据地方法规执行, 地方法规不全面的依据单位的规章制度执行。但是, 目前关于人事争议处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还不健全, 单位在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争议就可能不能够妥善解决。防范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权威的人才服务机构, 最好是当地人事部门直属的人才流动机构, 在处理各项业务时候能够为单位提供最好的政策支持和最优质的服务, 最大限度避免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风险。

3.2 机密泄露的风险

如果选择“外包”服务, 就不可避免的将单位自行制定的一些政策制度、改革分配的方法、考核激励的措施和员工的基本信息交给“接包”方。所有这些, 都关系单位的管理, 也关系到同行业人才的竞争和事业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当, 轻则影响本对员工的管理, 重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流动损失和争议。而“接包”单位如果把相关信息透露给同行业, 还可能引起不当竞争。防范上述风险最可靠的办法是在“外包”时考虑好哪些不适宜外包, 同时在双方签定协议中明确规定“接包”方应负有哪些保密责任, 一旦泄露如何挽回并赔偿损失, 并且随时注意与其沟通, 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

3.3 员工接受程度的风险

“外包”对于员工本身也是一种变革, 原来的管理体制、职责分配、工作程序等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尤其在事业单位, 员工更看中的是编制和身份, 会产生“我不是单位的人了?以后工作会不会不稳定?”等想法, 从而产生不必要的顾虑和猜疑, 影响工作情绪。因此, 应该在“外包”前先进行宣传, 通过沟通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可, 转变员工的观念, 让员工认识到这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方式, 也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这是能否成功进行“外包”的基础。

4 结论

外包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书 篇5

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和治安防范“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公馆消防安全管理,切实落实消防法规、安全防范责任制,保障公馆宾客和员工的财产、人身安全,经甲乙双方确认责任如下: 甲方:

乙方:

一、甲方职责:

1、甲方委托安保部负责建立健全公馆的消防安全制度,制定灭火方案和各项应急预案,认真做好对各外包部门的安全检查监督;

2、随时消除火灾隐患和防范工作中的漏洞,对存在问题的外包部门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配合所有外包部门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定期组织公馆各外包部门员工进行消防灭火演练和应急疏散,提高各部门义务消防队员的灭火能力;

4、认真贯彻荟合公馆消防安全制度,及时表彰消防安全工作做得好的部门和各人,处理违章问题,消除火灾隐患,杜绝消防漏洞,确保公馆安全。

二、乙方职责:

1、积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 “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外包部门经理或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外包部门所辖区域内的消防安全工作;

2、外包部门经理建立健全主管、领班逐级安全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措施落实、责任到人;

3、建立健全外包部门各工种岗位的消防安全制度和应急措施,重点防火部位做到定人措施;

4、外包部门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每月不少于一次)认真组织部门防火工作小组活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消防漏洞和火灾隐患,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档案工作。

5、加强外包部门员工的消防意识,做到:(1)发现火灾及时报警。(2)发生火灾会正确扑救。

(3)熟悉消防器材的性能和放置部位,能正确维护和使用消防器材。

(4)火灾时能迅速引导宾客进行疏散。

6、确保各外包部门管辖区域内安全措施如下:

(1)消防通道、走廊、楼梯出入口等部位必须保持畅通、严禁 在消防通道和消防设备上堆放物品;

(2)外包部门对区域的消防器材要有专人负责保管、人人会使用;

(3)对经常要使用的电器设备有专人负责、妥善保管;(4)贵重物品、客人寄存的物品要有严密的防盗防范措施,并且遵守严格的验收、交接和保管制度,贵重物品专人保管。

(5)公馆外包部门在下班营业结束是要有专人负责门窗和电器的安全关闭检查,认真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对消防安全和防火情况要“地毯式”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6)对仓库和存放物品区域实施闲人免进和禁止吸烟。对重点部位要有登记制度,物品存放地点要保持通道畅通,高度离灯具保持一定的间距;各种易燃气体应妥善保管,放置安全位置,防止泄漏。

(7)遵守各种治安消防规章制度,防火工具,灭火器材必须在各区域、各部门要有专人检查,保洁、保管、每天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如有隐患,立即通知保安部消防中心,及时处理。

(8)各部、柜台、吧台人员下班必须全面检查电源箱及内仓安全,关好门窗防盗,切断电源防火,指定专人每天做好此项工作。

7、为确保上述制度的贯彻落实,对外包部门的责任人因安全意识不强发生的火灾事故将分别追究各自责任。

8、因外包员工本人在岗期间因睡岗、空岗、聊天、看书等过失行为导致或引发火灾,视实际情况由本单位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移交政府或司法机关处置。

甲方:

乙方:

签字:

签字:

外包单位 篇6

电网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 大量的外包施工单位进入电网企业承接工程建设, 不安全事件频发, 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安全管理形势严峻。加强外包施工单位安全管理, 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风险超前防范能力, 增加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对降低事故、减少损失, 实现最优的安全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 外包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责任落实不到位, 安全风险管控不力

业主项目管理方面, 主要表现为对外包施工队伍管理力度不够, 施工承发包合同审核不严, 安全责任划分不严谨, 对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监督指导不到位, 安全风险管控履职不够。外包施工单位方面, 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 工作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安全履职不到位, 部分管理人员讲情面, 怕得罪人, 执行违章处罚制度打折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执行不到位, 进度安排不合理、抢工期, 从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现场作业人员随意跨越安全警示围栏, 擅自进入设备带电区域, 很容易造成作业人员人身伤害事故。

2.2 外包施工单位安全意识不高, 事故防范能力不强

外包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 专业管理能力较强, 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作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流动性大, 部分单位短期合同工、临时工占比较大, 安全和技能培训不足, 甚至存在作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及上岗前考试就参与现场工作的现象。

2.3 现场作业习惯性违章突出, 人身伤害事故频发

外包施工单位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突出, 主要表现为不执行安全规程要求, 安全方案无针对性, 擅自扩大工作范围或改变工作内容, 冒险作业、不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及劳动防护用品, 触及底线及红线, 导致人身伤害事故频发。当前, 高处坠落和触电事故是导致人身伤害的主要事故类型,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主要表现为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安全带低挂高用、随意跨越安全栏杆。发生触电伤亡事故主要表现为无票工作、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工作前不验电、不挂接地线。

2.4 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存在作业安全隐患

电力安全工器具系指防止触电、坠落、灼伤、中毒、窒息、火灾等事故或职业危害, 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专用工具和器具。外包施工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安全帽、安全带、验电器、接地线、绝缘靴、绝缘手套等未定期维护、保养、预防性试验, 报废工器具与合格工器具混放, 未认真执行安全工器具检验、维护、保管、检查和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未做到安全工器具安全可靠、合格有效。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现场施工人员作业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3 施工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3.1 强化安全责任, 提高施工管控能力

业主项目管理机构要建立完善外包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施工单位应具备的施工资质和安全资质, 严格落实发、承包管理责任, 依规依法签订施工合同和安全协议, 明确并履行各自职责, 并加强施工单位安全监督和指导。外包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人必须按照“管工程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切实加强工程安全管理。一要加强施工安全方案管理, 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 明确安全目标、人员配备、重点施工部位和关键工序安全措施。二要加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与过程监督, 项目管理人员、监理、施工人员“同进同出”, 加强施工现场违章查处力度, 严控施工安全风险。

3.2 加强外包施工单位人员培训, 提高安全管理和技能

业主项目管理机构要组织外包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人员、“两种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知识考试。推行外包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报备机制, 严格核查现场作业人员, 杜绝人证不符或无证工作等问题。外包施工单位在工作人员上岗前, 要组织开展针对性安全知识和安全规程的培训, 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聘用的临时用工进入施工现场应经安全教育, 在技能熟练人员指导下参加指定的工作, 不得单独工作。

3.3 严格落实现场安全措施, 防范人身伤害事故

业主项目管理机构要组织开展针对性专项安全监督工作, 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现场安全措施, 从严考核施工单位严重违章行为, 坚决查处违章指挥。外包施工单位要加强现场安全措施管理, 一要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定期分析工程安全管理和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 找出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二要加强施工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安全工器具、施工机械使用与监督, 做好施工过程中危险点分析与控制, 防止现场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3.4 严格安全工器具管理, 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外包施工单位要加强安全工器具管理, 一是结合工程施工性质、规模, 切实保证电力施工安全工器具配置到位;二是规范安全工器保管及维护管理, 指定专人管理公用安全工器具, 使用者管理个人安全工器具, 按规定做好预防性试验;三是及时清理不合格安全工器具并按规定进行报废, 杜绝报废工器具与合格工器具混放, 严禁使用报废工器具。

4 结束语

目前, 电网建设工程外包施工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 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外包施工单位安全管理, 落实安全责任, 确保电力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董峰.分析如何做好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工作[J].电子制作, 2015 (08) :267.

[2]郑丽娟.浅析强化电力外包施工安全管理重在细节“管控”[J].企业导报, 2012 (11) :87.

[3]史国锋.浅析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8) :178.

外包单位 篇7

笔者认为,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 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大型事业单位。譬如, 大型医院或者学校。如果医院或学校把关不严, 同样会使这些单位造成商誉或其他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给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一) 科学合理的外包策略

1、外包策略。大型事业单位应当制定科

学合理的业务外包策略, 根据外部环境要求和中长期发展战略需要, 合理确定业务外包内容, 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例如, 医院不能把业务科室外包, 学校不能把教学业务外包, 不然, 看似这些单位近期有了收入, 长远看会给单位造成不利影响, 甚至带来麻烦。

业务外包, 是事业单位通过与外部其他企业签订契约, 将一些传统上由单位内部员工负责的业务或机能外包给专业、高效的服务提供商的经营形式。如, 安保业务﹑保洁业务等可以外包给保安公司﹑保洁公司来完成。

表面看来业务外包与单位一体化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经营策略。一体化战略是将供应链上的其他业务包揽到事业单位内部来, 简化了供应链的管理。使市场或业务的交易活动变成事业单位内部的协调;而业务外包则是将事业单位内部员工负责的业务由市场交易来完成, 以降低事业单位经营成本, 提高业务活动效率, 从而使自己的服务或业务管理活动更具有竞争力。业务外包可以理解为一种经营管理的策略, 简化了事业单位的管理环节。但是, 细观之下, 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相同的地方, 最终目的依然是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业务外包则可通过承包方分担事业单位的固定成本, 并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 从而减少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压力, 使事业单位在开发服务项目和新产品科研的核心业务上更加灵活和高效。

业务外包首先应该清楚什么业务是事业单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 可以外包出去的业务必然是非核心业务。

(二) 承包商选择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承包方资质审核和遴选制度, 确保引入合格的外包合作伙伴。承包方的遴选一般应当考虑的因素有: (1) 承包方的服务能力、资格认证和信誉。 (3) 承包方与本事业单位是否存在直接竞争或潜在竞争关系。 (3) 承包方就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力度和效果。

事业单位应当引入承包方竞争机制。发包方可以选择多家企业或机构作为业务承包方, 以促进承包方不断改进服务能力, 并降低一方服务失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比如, 医院职工食堂, 可以在本单位聘请两家以上单位经营;保洁服务, 可以聘请两家以上的单位来服务。

事业单位作出了外包的决定之后,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找一个合适的承包商。

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承包方的情况, 一方面要向承包方坦诚地提出自己的所有要求。并不是说不能尝试选择新的承包商。因为, 这些外包单位往往刚进入市场, 价格比较便宜, 为了树立品牌, 也会注重服务品质。发包方在不是充分确信的情况下, 可以先小范围地尝试一下, 把业务流程的一小部分外包给他们做, 如果效果好的话再逐步增加分量, 以降低风险。

当然, 选择单一的承包商, 还是选择几家承包商, 各有利弊。事业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抉择, 不能一概而论。

(三) 外包合同协议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外包合同协议管理制度, 并根据外包业务性质的不同, 及时与承包方签订不同形式的合同协议文本, 包括:技术协议书、外包加工协议、规划试验大纲、咨询合同协议等。

外包合同协议的订立、履行流程及其控制应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的有关规定。

除合同协议约定的保密事项外,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业务外包项目实施情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不断更新、修正保密条款, 必要时可与承包方补签保密协议, 明确规定承包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 要求承包方向其从业人员提示保密要求和应承担的责任。

在价格方面, 发包方要清楚自己的底价。每一年都要回顾上一年的价格, 并和当前的情况相比, 通过科学计算, 看是否和预测的指数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就进行相应的调整, 而不是基于大概的猜测。

二、大型事业单位外包业务控制

对外包业务流程的控制, 比如外包业务参与人员主要职责、资产管理政策、流程中断应急措施等内容, 要及时的发现问题, 报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 并经事业单位最高领导或管理层审批通过后执行, 及时的解决问题。

对外包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是外包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该环节的缺失是众多外包案例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 在合作一开始, 就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 由双方的管理小组及相关用户定期举行会议, 审查外包合同是否得到正确的执行, 并制定标准对执行的业绩进行评分考核。

大型事业单位业务外包的本质是把自己做不了、做不好、不愿做的或别人做得更好、更全、更能够节省成本的事交由别人去做。准确一点讲, 业务外包是一种经营管理策略, 它是某一事业单位 (称为发包方) , 通过与外部其他单位 (称承包方) 签订契约, 将一些传统上由本单位内部人员负责的业务或机能外包给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提供商的经营方式。一般而言, 事业单位选择进行业务外包是基于自身能力以及业务对本单位所做的贡献率而定的。当某个业务的贡献率较低而耗费的精力较大、单位的投入与产出不能够成正比, 而同时该业务又非单位的核心业务或者业务外包不会削弱本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 这些大型事业单位即可选择合适的对象, 主动进行业务调整和外包。这与传统事业单位的“纵向一体化”控制上下游产业链条, 或者单位横向把所有机构都建立完整, 即一个事业单位“包治百病”般的完成所有业务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业务外包的范畴也非常的广泛, 比如人力资源外包、IT外包、物流外包、安保外包、保洁外包, 等等。

目前, 业务外包在国内外企业中已经普遍地存在着, 在我国大型事业单位也是一种常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我们认为, 事业单位业务外包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管控:

(一) 组织实施业务外包

事业单位在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时, 应当根据业务外包合同条款, 落实双方应投入的人力资源、资金、硬件及专有资产等, 明确承包方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工作流程、模式、职能架构、项目实施计划等内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组织实施业务外包的工作不充分或未落实到位, 影响下一环节业务外包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 导致难以实现业务外包的目标。其主要管控措施有:

1、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 制定业务外包实施全过程的管控措施, 包括落实与承包方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资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机制, 确保承包方在履行外包业务合同时有章可循。

2、做好与承包方的对接工作, 通过培训等方式确保承包方充分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 从价值链的起点开始控制业务质量。

3、与承包方建立并保持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 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业务外包过程存在的问题。

4、梳理有关工作流程, 提出每个环节上的岗位职责分工、运营模式、管理机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要求, 并建立对应的即时监控机制, 及时检查、收集和反馈业务外包实施过程的相关信息。

(二) 业务外包过程管理

由于承包方交付成果的方式不同, 业务外包过程也有所不同, 业务外包管理过程的主要风险是:承包方在合同期内因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保持履约能力, 无法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导致业务外包失败和本单位服务经营活动中断;承包方出现未按照业务外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持续提供合格的产品或服务等违约行为, 导致本单位难以发挥业务外包优势, 甚至遭受重大损失;管控不力, 导致商业秘密泄漏。其主要管控措施:

1、在承包方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的过程中, 密切关注重大业务外包承包方的履约能力, 采取承包方动态管理方式, 对承包方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

2、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 包括承包方对该项目的投入是否能够支持其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企业预期目标, 承包方自身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否满足该项目的要求。

3、建立即时监控机制, 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等情况, 应及时要求承包方调整改进。

4、对重大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 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 制定临时替代方案, 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

5、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 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 应当及时终止合同, 并指定有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方索赔。

6、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

(三) 业务外包验收管理

在业务外包合同执行完成后需要验收的, 单位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完成的业务外包合同进行验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方式与业务外包成果交付方式不匹配, 验收标准不明确, 验收程序不规范, 使验收工作流于形式, 不能及时发现业务外包质量低劣等情况, 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其主要管控措施:

1、根据承包方业务外包成果交付方式的特点, 制定不同的验收方式。一般而言, 可以对最终产品或服务进行一次性验收, 也可以在整个外包过程中分阶段验收。

2、根据业务外包合同的约定, 结合在日常绩效评价基础上对外包业务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评价, 确定验收标准。

3、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财会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等的相关人员, 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承包方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审查和全面测试, 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需求, 并出具验收证明。

4、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的, 应当立即报告, 查明原因, 视问题的严重性与承包方协商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 并依法索赔。

5、根据验收结果对业务外包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作出总体评价, 据此对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摘要:业务外包是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 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高效的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完成的经营行为。当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不包括工程项目的外包。通过业务外包即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或职能交给本单位以外的专家去做, 如Boeing——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 却只生产座舱和翼尖;Nike——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公司, 却从未生产过一双鞋, 等等。本文对大型事业单位的业务外包及外包业务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外包单位 篇8

会计服务外包是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它是把整个财务流程分割成若干段, 将其中的一部分业务流程交付给外部专业机构处理, 从而为管理者节约时间精力, 将节省下的时间投放到能让单位增值的工作上的会计战略管理模式。会计服务外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 并且能够增加财务透明度、规避风险。在西方, 会计外包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很多公司从成立之日起, 便将财务工作外包给专业化的财务公司打理。在我国, 会计服务外包市场起步较晚, 虽然经历了几年的发展,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还相当有限。国内开展会计外包服务业务的单位数量比较少, 多集中在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以及财务管理不够健全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很少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笔者认为, 会计外包服务可以尝试在行政事业单位推广应用。

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外包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 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我们借助SWOT分析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外包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会计服务外包有利于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会计服务

随着一系列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的情况越来越复杂, 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行政事业单位将会计服务外包给专业的会计服务机构, 可以获得强有力的专业技能支持和财务领域前沿的咨询, 确保会计事项都能依据专门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处理, 大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生成的质量和效率。

2.1.2 会计服务外包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改善财务管理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部门, 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群体, 它以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 承担着制定政策并组织实施的重要职责, 其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近年来, 尽管国家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 并且加大了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 但还未达到理想的成果。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职能划分不明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偏高、贪污腐败频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能的发挥, 资金财产的安全、廉政建设, 进而影响到政府的社会形象。因此, 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计服务外包, 使会计核算相对独立, 实现了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的分离和制约, 消除了贪污腐败的土壤, 减少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失,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它使财务部门从日常不增值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从事更具有价值的工作, 更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有效发挥其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

2.1.3 会计服务外包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降低运营成本

会计服务外包符合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效益原则。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单一, 会计核算比较简单, 业务流程相对同质化、固定化, 专门设置会计机构或配备会计人员不够经济, 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成本。而将会计服务外包给专业的会计服务机构, 其通过使用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和先进的“云会计”, 将处于各地的客户通过技术平台连接起来, 可以实现规模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只需付出较小的代价, 就能获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满足利益相关者作出合理经济决策的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讲,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外包后, 可以减少人员编制, 节约人员经费, 还能减少在财务软硬件方面的投入, 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减员增效, 降低运营成本。

2.1.4 会计服务外包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 年, 国务院明确要求中央各部门及地方政府须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接受公众监督。2014 年, 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 推动地方实施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2016 年,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扩大预算公开范围, 细化公开内容”。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仍然不高且不公开, 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会计专业服务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 具有先进的专业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 并且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 可以有效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 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 保证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2.1.5 会计服务外包有利于财政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外包可以提高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监管、引导和扶持的力度,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转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会计服务外包后, 政府可以快捷、方便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 便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同时, 由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其内部信息,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行政事业单位重视内部控制建设, 规范化地经营管理, 提高其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2.2 劣势分析

2.2.1 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服务外包认知和意愿不足

目前, 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会计外包, 对会计外包需求不足, 甚至几乎没有需求。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听说过会计服务外包或对会计服务外包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会计服务外包就是简单的代理记账。即使有少部分人对这一业务有所了解, 要想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实践也很不容易。因为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专业化程度较高, 大多能胜任本职工作。且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传统的财务观念, 对于会计服务外包尚存一定的顾忌, 认为财务信息是单位机密, 不能外包。除此之外, 会计服务外包还意味着一种变革。会计服务外包后, 单位内部的工作流程、职能分配等可能会发生变动, 势必会影响一部分员工的个人利益, 从而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 在外包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

2.2.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流程分拆后整体协调性不佳

会计外包的基础是行政事业单位将会计流程分拆成不同的部分, 将其中的一部分交给会计外包服务机构处理, 在外包服务发展并未十分完善的现阶段, 首先存在的是会计流程进行分拆处理后可能带来的整体工作不协调问题。一方面, 在进行会计外包活动时, 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有意隐瞒单位的关键财务运作信息, 使会计外包服务机构不能全面了解其经营和财务状况, 无法向发包单位反馈真实可靠的财务管理建议, 从而影响会计外包服务质量。另一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一旦将业务交付给外包服务机构来管理, 单位的财务领导就无法直接对会计服务外包内容进行控制, 无法收到来源于会计服务外包一线的信息, 以作出合理的财务决策。另外, 行政事业单位将会计服务外包还可能会因为长期依赖外部服务, 形成永久性弱视, 从而丧失自身在预算、决算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2.3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安全性不足

会计外包会增加单位财务信息外泄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将会计流程外包给服务机构, 会将其原本不透明的内部会计信息带到外包机构中, 例如部门预算、决算、基建、科研、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等信息。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外包的数据被泄密, 可能会对单位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 严重的可能会引发社会波动或其他政治事件。而目前尚未有一种机制对泄露财务信息的现象实施惩罚。

2.3 机会分析

2.3.1 政策支持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加快发展服务外包, 近年来, 为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良性和快速发展, 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政策, 从多个方面对服务外包机构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全国已建成12 家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3 个示范项目, 打造了会计专业服务创新的平台。2014 年11 月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外包产业,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突出创新驱动, 把新兴战略产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支撑”。《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会计外包的外部审计也制定了比较详细, 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2016 年2 月, 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代理记账管理办法》, 自2016年5 月1 日起施行, 促进了会计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2.3.2 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涌现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市场平台

目前, 市场上有不少专业化的会计服务机构。截至2015 年12 月31 日, 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8374 家。会计师事务所正越来越重视会计服务、税务服务等相关服务的发展, 其专业化技术也不断增强。截至2014 年底, 入驻苏州示范基地的会计师事务所探索了3 大类18 小类138 项的专项和辅助类外包业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出现, 服务领域的逐渐拓宽, 外包服务机构提供多元化服务能力的提升, 使得会计服务外包的市场初步形成, 这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外包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平台。

2.3.3 会计人才规模的扩大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人才资源

会计服务外包的良性发展需要一批既精通财务工作又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 许多会计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会计服务机构, 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会计人员的素质。截至2014 年底, 全国累计有515.6 万人取得了会计职称证书, 其中, 初级348.3 万人, 中级153.5 万人, 高级13.8 万人。截至2015 年12 月31 日, 全国共有注册会计师101376 人, 非执业会员113715 人。这都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外包储备了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资源。

2.3.4 “大数据”、“云会计”的发展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技术支持

“大数据”、“云会计”的兴起对会计服务外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加速了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展, 也已成为财会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机遇。在会计外包上应用“大数据”, 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财务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挖掘, 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一系列财务数据的解决方案。应用“云会计”是利用云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虚拟会计信息系统, 将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源部署在云端, 通过云会计平台与财政、税务、主管部门、银行、政府采购等相关机构的信息系统对接, 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与信息的实时交互, 并方便与这些机构建立外部协同机制, 快速完成预算、决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报税、对账、审计等业务。

2.4 威胁分析

2.4.1 会计外包法律法规缺失

会计外包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 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引导和约束, 但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难以有效规范会计服务外包活动的实施和外包服务机构的运作。会计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业务, 没有实例和标准可以参照, 对于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合同制订、新型财务关系、财务流程等新问题也没有先例可以遵循, 只能由双方去探索。在实践中, 会计外包服务机构资质无法合理界定, 考核制度不够健全, 收费缺乏统一的标准, 外包质量没有保障, 沟通存在差异, 纠纷无法解决等问题, 也都是缺乏制度的表现, 是阻碍会计服务外包行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2.4.2 缺乏专业的会计外包服务机构

目前, 会计外包服务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鲜有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外包业务, 大多没有处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的经验, 也缺少熟悉相关业务核算的专业人员。一些会计外包服务机构资信度较差, 只注重短期利益, 专业胜任能力缺乏, 创新精神不足, 难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其现行财务人员编制稳定、工作优越, 一些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更愿意留在提供更好待遇的原单位服务。

3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策略

3.1 转变思想观念, 加强会计服务外包意识

政府应将会计服务外包的优势、政策力度、人才后备、环境配套等以最真实、最客观、最醒目的方式向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宣传和培训, 使其认可会计服务外包业务。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会计服务外包意识。另一方面, 还要充分认识到会计服务外包所应具备的各种条件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单位领导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做好会计外包管理协调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避免外包在员工中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让各级员工愉快地接受外包。对于工作被外包替代的员工, 单位可以为他们提供培训, 以便可以胜任其他岗位。

3.2 选择适合的外包模式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 单位应谨慎选择会计服务外包的模式。根据国内外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经验,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应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会计服务外包。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先将不太复杂、风险不太大的、不具备创造性的非核心会计业务外包出去。然后再适当扩大外包的范围。最后再将预算、决算、内部审计、财务数据分析、会计档案管理等业务外包。外包时,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哪些业务可以外包, 哪些业务必须自己来做。另外, 为了完善对会计外包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外包配合与监督机制, 制定规范的流程与规章, 避免对外包的过度依赖, 构建信息安全壁垒, 保证对会计外包活动的绝对控制力。

3.3 由政府指定会计外包服务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和企业不同, 它承担着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 关系国家发展, 责任重大, 因此, 必须切断会计外包服务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利益关系。最好由政府指定会计服务机构。政府或其指定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确定实力强、信誉好、业务精、人员素质高、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特点的会计服务机构作为外包机构。这些会计服务机构被聘用后, 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 以更有效地强化政府监督职能。且由于这些会计服务机构受雇于政府, 还有效避免了其配合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4 加快会计服务外包的制度建设

为了推广会计服务外包这一新生事物, 政府应该提倡、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将会计服务外包, 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监督或制定相关条例, 对会计服务外包的服务机构资质、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等制定相应的规范, 设置科学合理的外包承接流程, 并要求外包服务机构建立自己的内部评估和审计制度, 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突发事件制定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另外, 还应建立会计外包的监管制度及惩罚机制, 从而确保外包服务机构对知悉的单位信息保密, 防止损害各单位利益。

参考文献

[1]崔艳洁, 狄为.ASP模式下财务与会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J].财会月刊, 2012 (17) .

[2]林思敏, 潘自强, 何澍萌.财务外包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 2014 (25) .

[3]钟凤英.ASP浅谈传统财务外包缺陷及改进-兼论云会计的应用[J].财会通讯, 2013 (25) .

上一篇:应急保障体系下一篇:电力变压器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