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风险

2024-04-22

外包风险(通用6篇)

篇1:外包风险

随着主多分开改革的深化推进和“三不指定”等规范管理要求的实施,供电企业配网工程建设基本以外包为主,虽单个项目涉及资金少,但数量多、总额大、情况各异、涉及面广,加上当前配网建设市场准入门槛及规范化程度较低,外包队伍鱼龙混杂、素质良莠不齐,基层供电企业对外包工程的管理监督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因素均造成配网外包工程监管难度大,廉政风险突出。

截止8月1日,泰州供电公司共清理了因资格不合格、信誉及施工质量较差等问题的4家业务外包单位,标志着该公司开展业务外包廉政风险防控已初见成效,从而增强了风险防控的实效性。

今年以来,泰州供电公司以强化业务外包廉政风险防控为契机,切实做好廉政风险的诊断排查、防控改进等工作,为建立反腐倡廉工作常态化运行机制提供组织保证。一方面,成立了由公司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业务外包领导小组,健全了业务外包风险管控体系和责任体系,明确了风险管控职责、准确辨识风险、强化流程管控、完善配套支撑等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组织企业人员学习了《江苏省电力公司“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构建廉洁生态系统”行动方案》及外包规章制度汇编等相关文件,增强了公司干部员工对相关廉政制度的认知程度。与此同时,重点对外协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无行贿记录证明等5大项31款进行资格严格审查。

据了解,该公司对施工外协单位实行严格考核,强化管控,主动将廉政防控工作纳入公司考核范畴,确立了在签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廉政协议》的原则。对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一经查实,业务外协单位将被纳入“黑名单”,不得入围供电工程名录,对违反规定的内部职工将依据规章制度给予严肃处理。

一、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廉政风险点

1.施工队伍招投标、物资采购及合同签订环节

由于相关各方的私下场外交易难以纳入监督视野范围之内,招投标领域廉政风险指数较高。主要表现为:内定施工队伍或供货商,“量身定做”招标条件,暗中泄露标底信息,确保关系人最后中标;施工队伍或供货商在账外暗中以现金、实物、高档娱乐消费、旅游等方式实施商业贿赂,形成利益勾结;故意压低报价、变更设计、模糊合同文本,谋取私利。

2.项目分包及劳务分包环节

接到工程任务后,按照工程量核定分包金额,对下属施工单元进行项目劳务分包或单项分包。由于核定分包金额比例受人为因素控制,所以较易产生廉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工程项目不以工程量清单计划为依据,分包金额存在较大随意性;既定劳务队伍违规分包,工程安全、质量难以保证。

3.施工管理环节

该阶段是廉政风险的易发、多发环节,容易发生低职、群体腐败现象。

(1)征地、青苗赔偿等协调工作:农村基层干部乘机贪污受贿,故意卡拿索要钱物,造成施工方迫不得已上下打点;施工人员与被征方勾结,虚报房屋、树木等数量结果,多付补偿费受贿或者冒领私分。

(2)资金使用:项目经理权限大,导致工程法人单位财务管理失控;项目部人员配备不足,存在预算员(管理员)一人管理几个工地的现象,预算员(管理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记账方式、资金保管方式不规范,致使资金管理混乱,甚至发生贪污、挪用;私设“小金库”,利用业务招待费私款公报,滥发奖金,假公济私;协调费、生活费、小工费等客观上存在无发票、开白条、冲成本的现象。

(3)劳务队伍:劳务队伍为了顺利承揽工程、通过验收或者拿到工程款,除了在关键时刻重点“打点”之外,还在节假日以各种名目“看望”甲方管理人员,数额不大,范围很广;项目管理人员在对劳务队伍验工、计量、结算时,采取多计工程量、多计工时、多计材料费等方式虚报,从中收受贿赂,损公肥私。

(4)工程监理:工程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同吃同住,形成较稳固的合作关系,极易被施工方拉拢,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监理缺位,虚报工作量或者隐瞒质量问题。

4.竣工验收环节

该环节主要易发生施工单位贿赂质监人员及验收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隐瞒工程质量问题,弄虚作假,让不合格的设备通过验收;双方勾结串通,使施工单位擅自追加材料或者项目得以追认。

5.决算审计环节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作为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最终金额,因此该环节是继工程发包之后“猫腻”最多的一个环节。主要表现为:在工程决算书中采用虚设施工项目、重复计算、夸大工程量、虚报材料、价格等手段,想方设法提高工程报价,同时向审核决算人员、相关管理人员行贿,谋求决算书审核通过;审核决算人员或者相关管理人员乘机刁难,拖延结算,吃拿卡要;施工单位采取“倒推”成本的方式,虚报冒领、套取截留工程余额,将差额部分转入小金库或者侵吞私分。

二、电力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产生的原因

1.工程项目管理粗放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流程缺乏对具体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研究,针对性、操作性和稳定性不强,导致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项目前期深度不够、设计与现场不符、队伍招标和物资供应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抢工期、赶工期、“三边”(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现象依旧存在,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项目部人员紧张,组织构架和职能定位不够合理清晰,管理中存在众多交叉、盲点;工程建设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远未达到精确、量化和规范的要求。

2.项目管理监督机制不足

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督机制不健全,项目部分包、采购、结算等交易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参建单位由于接受多方管理,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禁止规定多、配套处罚少;部门规定多、统一规范少,导致合规与违规、遵纪与违纪、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难以确定,边界模糊,项目管理、施工人员在实践中往往不知不觉地撞红灯、冲底线。

3.少数项目人员思想道德防线松懈

少数项目管理人员长期忙于施工生产,放松了自我学习教育,理想信念缺失、法制意识淡薄,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力。

4.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复杂

电网建设牵涉到土地预审、规划红线、环境评价、土地征用、青苗赔偿等多个环节,与政府职能部门、物权所有者产生多重关系,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很大。受制于工期压力,为了快办事、办成事、办好事,电力工程施工方不得已屈从于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潜规则”,请吃饭,送红包,协调环境日益复杂。

三、电力工程管理廉政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廉政思想教育,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针对参建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内部管理不严的情况,通过采取固定学习时间、宣讲廉政案例、手机短信提示、开展预防性调查等方式,加强员工廉政思想教育。

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按照分层分类原则,组织项目经理、对外协调人员、预算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开展综合业务、专业知识学习、法律知识教育培训,强化按程序办事与民主决策,超前防范岗位廉政风险。

2.加强项目过程控制,规范外施队伍管理

强化外施队伍施工情况评估,审慎推荐外施队伍。探索外施队伍“子母”寄生培育体系,建立核心队伍库。

杜绝外施队伍层层转包,违法分包。明确外施队伍管理专责,建立外施队伍动态管理档案。细化合同签订环节,在严把资质关的同时,通过核查关键人员的劳动合同、社保缴纳、工资发放等技术手段,甄别外施队伍投标基本情况的真实性,并将核心队伍人员纳入劳务合同签订范畴。不定期对外施队伍人员进行检查,控制流动人员数量,确保外施队伍人员素质稳定。

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控制使用流程

(1)强化工程预决算管理。严禁在建设成本中列支概算外项目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违规支出。制定概算、预算、决算审核管理办法,建立建设项目、集中管理项目费用和定额标准,准确分配各项目工程费用,对每笔资金使用情况要有据可查,确保手续齐全。强化核查审批流程,对工程设计变更、补偿费、协调费等因素造成的计划外支出,要严格按程序逐一上报审批。

(2)强化资金安全管理。项目工程款的支付必须采用支票、汇票等汇兑结算形式,严禁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赔偿款。小额赔偿尽量减少现金支付,推行电子转账并履行签字手续。严格控制项目部借支金额、时间,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杜绝人为滞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私设“小金库”、非法转移资金、逃避财务监督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建立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对工程建设的总预算费用、各项支出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监督。

4.加强工程项目物流管理,严控物资流通渠道

(1)规范物资采购程序。从物资、设备编制计划、申请采购、合同签订、入库保管、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建立监控措施,制定管理制度。对不在招标范围内的物资要通过竞价采购的方式,确保采购金额和物资质量在同时期、同类型中的性价比。

(2)强化物资现场检验。严格检验物资质量和相关出厂证明,杜绝不合格产品。物资采购的数量、型号要符合设计需求,收发手续要齐全,避免出现冒领、多领等情况,物资管理员要定期盘存,做到物账相符。

(3)规范废旧物资处置。进行工程项目废旧物资预估以及全过程废旧物资监控。现场废旧物资及时上交物资管理单位,做好登记,统一进行处理,废旧物资处置应有第三方监督。

5.加强工程项目内部管理,严格内控监督机制

(1)健全工程项目内控制度。针对工程项目劳务队伍选择、使用、管理,物资设备采购,工程量计价结算,资金拨付、废旧材料处理等重要环节,按照《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流程,规范运作。强化项目部的备用金管理,注重原始单据的存档备查,严格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工程项目监察力度,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部门的权力进行合理分解和科学配置,加大环节约束力度,用制度管人办事、用制度堵塞漏洞。

(2)明确变更设计的权限和程序。变更设计应在不降低技术标准、不改变使用功能、不扩大工程规模、不延长施工工期的原则下进行。对批准变更的项目要坚持变更核定程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数量,认真核实上报数量的真实性,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数量的行为,做到施工图纸与实地相符。

(3)建立督办、反馈、审计工作机制。挑选对工程设计、施工、物资、验收等环节熟悉的人员组建督办审计工作小组,随时抽查工程建设中资金、物资、施工工艺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期限,监督整改落实到位。将检查、审计情况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同时监督重点岗位人员权力运行情况,实行阳光运作。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定责、考责、问责的有效统一。

6.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构建第三方监督平台

(1)联合互动,强化统一领导和综合执纪监督检查。纪委、监察审计部门通力合作,“全程接入、严格监督”。经常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门进行审计监督,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热点问题,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效能监察,快速提高反应项目动态管理的纠正性能力。

(2)加强工程项目部党风建设责任制的落实。紧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条主线,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直接掌管人、财、物等实权岗位的权力进行适当分解并签订《廉政承诺书》,形成权钱分离、相互制约、规范严密的工作流程。

(3)加大违纪违法事件处理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工程监督检查的频率和范围,对发现的隐患要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将侥幸心理扼杀在萌芽状态。对监督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坚决予以处理,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4)规避电力工程项目廉政风险,方法途径很多,本文仅从制度层面进行了分析探讨,而对道德层面、文化层面、大体制机制环境层面未有涉及。要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既要坚决、严肃查处以身试法者,又要深刻反思廉政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坚持预防、惩治两手抓,不断完善防腐机制,创建良好秩序,强化监督制约,促使外部环境风清气正,内部管理规范有序。

篇2:外包风险

业务外包的法律性质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完成的经营行为。从法律上来说,业务外包的发包方与承包方是基于平等合作产生的合同法律关系。业务外包涉及的合同类型比较广泛,其中承揽合同是典型的提供劳务的合同,确立了所有提供劳务合同的一般规则。讨论业务外包的法律关系,可以承揽合同作为基准。按照《合同法》关于承揽合同权利义务的规定,业务外包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目的,承包方应按照与发包方约定的标准和要求完成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发包方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承包方完成的工作成果,并依据工作成果给付承包方报酬。

业务外包不可异化为劳务派遣

2012年修改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一些用人单位以业务外包、劳务承揽等方式加以应对,但与业务外包提供商签订的合同却充满了劳务派遣的色彩,将业务外包异化为劳务派遣关系。《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劳动者的,按照本规定处理。”因此,必须理清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关系,让业务外包名副其实,避免形成“假外包、真派遣”的困境。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存在以下不同点。一是标的物不同。业务外包不仅要求承包方提供一定的劳务,更为重要的是提供相应的工作成果。劳务派遣则是劳务派遣单位向用工单位派遣劳动者,即劳动力是劳务派遣关系的标的物。这直接导致二者的计酬方式存在明显不同,业务外包按量计酬,而劳动派遣则按人头计酬。

二是员工人身依附性不同。业务外包中发包方对承包方的员工没有直接的指挥、管理权,发包方仅可以对承包方完成业务外包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而劳务派遣中,被派遣的劳动者则要服从用工单位指挥、命令,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这就意味着,业务外包合同中不宜存在对承包方员工进行直接管理的条款。

三是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不同。在业务外包中,承包方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造成自身损害的,发包方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在劳务派遣中,被派遣的劳动者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还要明确的是,尽管委代办可以纳入业务外包的射程之内,但考虑到委代办与劳动关系极易混淆,实践中也多次出现法院将委代办确认为劳动关系的案例,因而,委代办模式应审慎使用。

业务外包风险管控应注意

根据《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业务外包风险管控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选择好业务外包服务提供商。业务外包的承包方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承包方是依法成立和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二是承包方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其从业人员符合岗位要求和任职条件,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三是承包方的技术及经验水平符合本企业业务外包的要求。邮政业务外包的承包方一般应具有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物业服务等经营范围。选择承包方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且不宜将劳务派遣企业作为外包服务提供商。

准确界定业务外包的具体范围。应避免将企业的核心业务外包。考虑到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承担着邮政普遍服务的义务,邮政营业窗口服务外包应审慎对待,并要遵守国家以及地方关于邮政营业场所自办转为代办的监督管理规定。签订规范的业务外包合同。业务外包合同内容主要包括:外包业务的内容和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外包业务需要保密的,应当明确规定承包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要求承包方向其从业人员提示保密要求和应承担的责任。签订业务外包合同要与劳务派遣协议的条款相区分,其中费用结算、承包方从业人员管理、民事责任承担等尤其要注意。

强化业务外包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严格执行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承包方严格履行合同。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特别是对于重大业务外包,应当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企业经营活动中断。

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以及与之配套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2号)对劳务派遣作出了严格的规范,大大压缩了劳务派遣的适用空间。作为替代措施,业务外包也得到广泛运用。邮政企业在运用业务外包过程中,应当加强法律政策研究,做好顶层设计,最大限度地管控法律风险。

业务外包的法律性质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完成的经营行为。从法律上来说,业务外包的发包方与承包方是基于平等合作产生的合同法律关系。业务外包涉及的合同类型比较广泛,其中承揽合同是典型的提供劳务的合同,确立了所有提供劳务合同的一般规则。讨论业务外包的法律关系,可以承揽合同作为基准。按照《合同法》关于承揽合同权利义务的规定,业务外包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目的,承包方应按照与发包方约定的标准和要求完成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发包方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承包方完成的工作成果,并依据工作成果给付承包方报酬。

业务外包不可异化为劳务派遣

2012年修改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一些用人单位以业务外包、劳务承揽等方式加以应对,但与业务外包提供商签订的合同却充满了劳务派遣的色彩,将业务外包异化为劳务派遣关系。《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劳动者的,按照本规定处理。”因此,必须理清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关系,让业务外包名副其实,避免形成“假外包、真派遣”的困境。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存在以下不同点。一是标的物不同。业务外包不仅要求承包方提供一定的劳务,更为重要的是提供相应的工作成果。劳务派遣则是劳务派遣单位向用工单位派遣劳动者,即劳动力是劳务派遣关系的标的物。这直接导致二者的计酬方式存在明显不同,业务外包按量计酬,而劳动派遣则按人头计酬。

二是员工人身依附性不同。业务外包中发包方对承包方的员工没有直接的指挥、管理权,发包方仅可以对承包方完成业务外包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而劳务派遣中,被派遣的劳动者则要服从用工单位指挥、命令,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这就意味着,业务外包合同中不宜存在对承包方员工进行直接管理的条款。

三是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不同。在业务外包中,承包方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造成自身损害的,发包方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在劳务派遣中,被派遣的劳动者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还要明确的是,尽管委代办可以纳入业务外包的射程之内,但考虑到委代办与劳动关系极易混淆,实践中也多次出现法院将委代办确认为劳动关系的案例,因而,委代办模式应审慎使用。

业务外包风险管控应注意

根据《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业务外包风险管控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选择好业务外包服务提供商。业务外包的承包方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承包方是依法成立和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二是承包方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其从业人员符合岗位要求和任职条件,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三是承包方的技术及经验水平符合本企业业务外包的要求。邮政业务外包的承包方一般应具有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物业服务等经营范围。选择承包方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且不宜将劳务派遣企业作为外包服务提供商。

准确界定业务外包的具体范围。应避免将企业的核心业务外包。考虑到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承担着邮政普遍服务的义务,邮政营业窗口服务外包应审慎对待,并要遵守国家以及地方关于邮政营业场所自办转为代办的监督管理规定。

签订规范的业务外包合同。业务外包合同内容主要包括:外包业务的内容和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外包业务需要保密的,应当明确规定承包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要求承包方向其从业人员提示保密要求和应承担的责任。签订业务外包合同要与劳务派遣协议的条款相区分,其中费用结算、承包方从业人员管理、民事责任承担等尤其要注意。

篇3:外包风险重在规避

案例中提到巨龙集团是一家民营石化企业, 在全国有3个生产基地, 每年的产量达300万吨, 有5个大区分销节点, 全国各地有56个仓库发货点, 长途运输量达到85%, 巨龙公司在不到两年建立了全国销售网络, 对于这个企业的业务现状, 相对于企业的发展, 出现了销售费用偏高, 物流网络跟不上销售网络的发展, 我们认为这是目前大部分制造企业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 采用物流外包是降低成本, 降低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物流外包是一个趋势, 也是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认为:巨龙集团应该采用物流外包。

为什么我们提出要物流外包, 物流外包就是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降低企业在物流资源的投入风险, 使企业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产品的核心技术开发、研制、销售上。

采用物流外包不是盲目外包, 要通过物流外包降低成本, 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当然企业的物流外包有其风险的一面, 但是, 如果企业一味地追求物流自营, 想取得物流的自控权, 则风险更大, 有其资源、人力、市场等方面的综合风险。

我们提倡的物流外包, 规避外包风险,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外包物流企业的选择:巨龙集团在选择外包物流企业时, 必须要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 选择有规模和综合物流能力的物流公司来提供物流服务, 从仓储、运输以及供应链管理考虑, 将巨龙集团的销售网络与外包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相匹配, 利用整合机会, 调整配送模式, 充分利用物流公司物流网络、物流资源和综合规模优势。选择一家好的物流供应商, 企业就是规避了相当大的外包风险。

外包成本风险的控制:在物流外包过程中, 充分理解物流价格和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物流成本包含了价格、质量风险、市场变化、企业间的合作紧密度等, 当然物流价格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显形成本, 它只是反映了物流成本的一部分, 对于成本风险还有一个无形的隐性成本, 而我们一般考虑成本, 主要集中在显性成本, 仓储和运输的物流价格, 如果将隐性成本显形化, 那我们考虑成本风险的角度会有变化, 物流外包就是把隐性成本显形化, 改变用仓储和运输的价格作为降低物流成本的唯一标准, 使得经营者会更多地从服务质量、市场变化、营运成本、风险控制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控制好这个平衡点, 可以控制巨龙集团物流外包的成本风险。

提升核心业务的能力竞争:任何企

业发展, 有其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 如果企业扩大了非核心业务规模, 必然挤压核心业务的发展, 物流外包就是为扩大和强化核心业务的发展, 控制非核心业务的规模, 降低非核心业务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采用剥离非主营业务来达到降低风险。

外包的管理风险控制:一个企业有综合管理的风险, 物流外包是最好的风险转移, 这个风险转移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物流外包将管理风险中的资产风险, 人员风险、市场风险向物流承包方转移, 而物流分包方将通过其专业物流操作和众多的客户, 有效利用资源的平衡来分散风险, 因为, 物流承包方公司有分散资产风险的功能。对巨龙公司来讲, 就是要掌握风险转移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摆脱传统的价格竞争机制, 实施战略合作, 通过KPI指标进行实施。

与客户的合作模式:物流是连接巨龙与客户的一条链, 物流的模式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而调整, 巨龙集团的客户群是中小客户为主, 发货量量少, 频率高, 随着客户和需求越来越苛刻, 引进供应链管理模式, 对企业内部的物流环节进行整合, 通过节点整合来规避风险。

篇4:外包的收益风险分析

[关键词] 外包外包系统外包收益外包风险外包博弈路径依赖

外包从来就不是什么新事物,,外包只不过是重新进行了一次分工。对于外包的定义,国内外有很多的版本。本文倾向于雪晶在《世界商业评论》中“外包异军突起”一文所给的定义,对原有业务所在组织而言,外包是一种战略性经营转变和创新,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增加企业的灵活性和改善企业效益的目的。同时,供需双方形成了一种新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一种新的服务供应链管理。

此外,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的一点是:对于外包组织而言,被外包的业务基本不是核心的,因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往往是能给企業带来主要效益。那么,为了提高核心业务的效能,外包的目的就很昭然,“合作”达到“双赢”。其实,在外包中,不能仅仅考虑合作和提高核心业务的效能,企业同时必须尽量提高自己在外包系统中的力量。所以,外包不是妥协,不是放弃,而是变相的控制,达到不仅提升整个外包系统的效能,而且能提升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

一、外包现状及收益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包作为削减成本的典型手段,从IT业开始逐渐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目前,国外市场上外包的业务一般集中于人力资源外包、IT外包、业务流程外包、BPO(战略外包)等等。由硅谷咨询集团NeoIT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反对外包的政治压力逐渐减弱,而削减成本的压力又不断加大,2005年年底前,在全球最大的2000家企业中,超过80%的企业将会在海外建立起重要的外包业务。

迄今为止,全球的所有业务外包活动,约有60%集中在美国。事实上,欧洲这方面开支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还要快。当外包风行欧美的时候,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并没有踯躅不前。瑞士日内瓦霍拉西斯战略咨询公司和美国全球投资风险研究所最近联合推出《2005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认为2005年全球最理想的资讯业务外包的国家依次为印度、中国、哥斯达黎加、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但在今后10年之内,情况将出现变化,中国将取代印度,成为承接高科技服务业务订单最多的国家。中国之后分别是印度、美国、巴西和俄罗斯。

纵使有很多的因素和时机促使我们关注业务外包,但是企业在运行中,任何一项决策所带来的后果都不是百分百的确定。因此,我们在对外包做一个基本的归纳性分析的时候,有必要弄清它的收益和风险。那么,对于寻求外包者而言,外包带来的收益归纳如下几点:

1.降低和控制运营成本。外包供应商拥有比本企业更有效、更便宜地完成某业务的技术和知识,因而他们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并且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获利。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避免在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人员等等方面投入巨资,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2.强化并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2002年美国外包研究所对110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降低成本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强化公司的核心业务则是最重要的因素。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就像世界著名的一些公司譬如耐克、微软等一样,他们进行业务外包,并非单纯财务上的考虑,更多的是从战略的角度,通过外包一些非核心的业务,获取一些自己并不具有的相对优势,专心打造其核心业务,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3.扩大业务,进行全球化经营。很大跨国经营的公司在走出本国之前,为了降低风险,往往先将一些业务外包给东道国的公司,从而强化本地化程度,加快全球化的速度。另外,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竞争,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材料、零部件的配置正成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全球资源配置已经使许多行业的产品制造国的概念变得模糊。

4.为其他目的释放内部资源。企业进行业务外包由可能是由于其他的一些目的释放内部资源,譬如为建立公共形象,树立好的口碑,战壕中的合作,以理性防止入侵等等。

5.获取外部资源。企业通过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别的公司完成,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弥补自己资源和能力的不足。麦当劳和迪斯尼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等同于一种相互之间的战略外包,由于受众定位的大体一致,且在营销平台的相互补充,两家公司各取所需,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带动自身的发展。过去十年来,迪斯尼获得了麦当劳全球3万多家餐厅构成的庞大推广平台,麦当劳则频频伴随着迪斯尼的卡通人物出现。

6.促进重整(Reengineering)。企业在面临裁员、降薪、机构重组、机制改革、流程再造等等重整时,为了更好了控制变革的局面,克服重整的困难,加速重构的成功,往往通过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尤其是很有声望的外包供应商。但也有可能应验了那句俗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此外,外包的原因还有:处置管理困难或失控的业务、分摊风险和达到融资目的,等等。

另外,许瑞夫港咨询顾问公司,针对大型企业实施外包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发现了主要的外包利益(The benefits of Outsourcing)外,并且还发现一些称为“杠杆利益(leveraged benefits)”的外包利益。例如,企业组织获得激励,将效率低下的部门反转成为积极、成功的部门。同时,激起雇主公司员工的内部竞争和荣誉感等。

除此之外,合作“双赢”带来的溢价收益(超出外包本身带来的收益),表明系统性收益的存在。譬如,“铁三角”(麦当劳、可口可乐和迪斯尼)过去十年的合作,成就了彼此,“锦上添花”,取得了超额利润。进而,整个社会因为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受益,这里姑且称为社会性收益。

因此,我们不妨将外包的收益总结成三大类:(1)个体收益。包括“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分别对应于上述的“主要利益”和“杠杆利益”。(2)系统性收益。(3)社会性收益。如果我们站在外包系统成员的角度看外包的收益,则主要涉及个体收益和系统性收益,社会收益部分则主要由国家机构进行监控(企业本身是不会主动考虑的,除非制度的约束)。

二、外包风险分析

有收益就会有风险,对于寻求外包者来说,外包实际上是为了规避风险而获取更大收益,然而,将风险外包企业损失将难以估量。对美国和欧洲一些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到一半的公司认为,外包企业的财务功能具有节约成本效应。然而,外包不总是只带来正面利益。牛津大学信息管理学会(Oxford Univers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和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商业研究员,追踪过去8年的29宗大外包交易纪录.做出—个国际性的商业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结论是,这些外包交易中超过35%都以失败收场。对于35%的失败率,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个结果还是能够接受的。事实上, “没有失败”并不等于“成功”。由普华永道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实施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约44%的外包企业财务活动的公司称,它们取得了适度的财务成果。然而,31%的公司说,它们从外包上只取得有限的财务收益,或者非常小;9%的公司认为外包打破了财务平衡;4%的公司说它们发生了亏损。

过去我们考虑外包损失的时候,往往是从外包方的角度进行的。但是,本文认为,外包是系统行为,所以其风险也是具有系统性的。其损失不能仅考虑系统中的个体风险,更多地我们应考虑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一个事件在由众多交易主体、交易工具构成的交易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的损失的可能性。相对于个体风险,风险的溢出和扩散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特征。系统性风险发生时,整个交易系统的风险和收益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在过去,系统损失显然是倾向外包单位,如果外包失败,外包方受影响的可能是整个业務链,而外包供应商和中介机构顶多不过是失去了一个单子的部分收益。譬如,建筑承包商如果不能按时完工,对建筑甲方(外包方)而言影响的就是整个工程的延工,而承包商不过是多支付建筑工人工资和承受可能的罚款。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受损的绝对值。相反,系统收益则倾向承包单位,由于外包方获益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而外包供应商和中介机构获益的相对及时性和确定性。目前,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遍及市场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对于外包方还是对于外包供应商而言,“业务外包”都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让双方行动都谨慎了,过去的状况正在慢慢地得到扭转。

对于外包风险,更有甚者,处于系统中的双方或多方有可能受益,而整个社会却因此而遭受损失。就拿财务外包来说,人所共知的曾经一度是“品质保证”的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普华永道(PWC)、安永(Ernst&Young)和德勤(De-loitte&Touche),审计了美国超过78%的上市公司,主导了全球跨国公司的审计业务。而如今他们深陷国内外审计丑闻,2005年8月末,毕马威因涉嫌销售有争议的避税产品一案,与美国联邦当局签订了“和解协议”,以支付4.56亿美元为代价,暂时被免于起诉。此前,安永在美国巴尔的摩开庭审理案件中同样遭受起诉,包括通用电气子公司等在内的债权人称安永存在欺诈行为,给起诉代理人造成损失合计达到3.8亿美元。三年前,曾经的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被迫分拆。目前,“四大”每家至少受到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而且还将可能受到司法部的调查。

因此,如果社会性地考虑外包风险,则应该由三部分构成:(1)个体风险。包括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直接风险对应直接收益,间接风险则对应与间接收益。(2)系统性风险。(3)社会风险。指由于外包行为的发生给社会有可能造成的损失。但仅从外包系统角度出发,外包风险则主要涉及前面两项。

现实中,我们有些企业在外包项目中,由于只是考虑其收益,缺乏对外包的管理,或者伙同外包系统中的成员攫取不正当的收益,忽略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在市场 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以及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作为应该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哈佛商业评论》[C],2003-2004全年期刊。

[2]尤红梅:十年联盟攻略,为何一朝散伙?[N]。中国经营报,2005年09月09日版

[3]胡敏:管好外包服务商的三个关键[EB]。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10-11

[4]朱磊:将风险外包企业损失难以估量,《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2005-10-13

[5]老沈编译:麦肯锡报告:中国IT外包远远落后于印度[EB]。2005-02-04

[6]Ralf Dreischmeier等。让企业从IT外包中获取更大收益的8招[EB]。IT时代周刊。2005-11-02

[7]黄德成:优化战略外包的价值[EB]。天极网。2004-08-23。

[8]甄宇鹏:全球外包服务发展的五大趋势[EB]。学习时报。2004-03-25

篇5:投资公司外包业务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基金托管与运营外包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及相关监管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督管理。

第三条 督管理。

第四条 基金托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托管资质的商业银行或者其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运营外包机构的选择、评定、确认与监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基金托管机构的选择、评定、确认与监他具备托管资格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担任基金托管机构的,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其他金融机构担任基金托管机构的,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第五条 外包服务机构是指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外包机构”)为基金管理人提供销售、销售支付、份额登记、估值核算、信息技术系统等业务的服务。

第六条 外包机构包括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募集服务的在中国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且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简称基金销售机构),为私募基金募集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监督、份额登记等与私募基金募集业务相关服务的机构。

第二章 外包机构的遴选与管理

第七条 公司开展业务外包应根据审慎经营原则制定业务外包实施规划,外包活动范围应与公司经营水平相适宜。

第八条 公司可委托外包机构办理基金份额(权益)登记。办理基金份额登记业务的机构应保证登记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可开立注册登记账户,用

于基金投资人认(申)购资金、赎回资金和分红资金的归集、存放与交收,并设置有效机制,切实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

第九条 公司可委托外包机构办理估值核算,办理估值核算业务的机构应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要求,保证估值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条 公司XX部门负责外包遴选工作,遴选工作应主要核查以下内容:

(一)品牌影响力:外包机构应品牌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

(二)外包资质:外包机构应为按照《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试行)》的要求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并加入基金业协会成为会员的机构

(三)运营团队:外包机构应拥有稳定、专业的运营团队。外包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合同或协议的规定,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恪尽职守,防止利益冲突,不得从事侵占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利用基金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等违法违规活动。外包机构在开展外包业务的同时,提供托管服务的,应设立专门的团队,外包业务与基金托管业务团队之间应建立必要的业务隔离,有效防范潜在的利益冲突。

(四)IT系统:外包机构应拥有稳定、专业的系统开发和运维团队,系统配置完善,并且有持续优化的意愿,做好风险隔离,并定期向管理人提供数据。

(五)风控机制:外包机构应风控机制完备,并与托管业务进行办公场所与团队隔离。外包机构应具备开展外包业务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审慎评估外包服务的潜在风险与利益冲突,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制度与业务隔离制度,有效执行信息隔离等内部控制制度,切实防范利益输送。

(六)资源源投入:费率合理,并有意愿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开展长期业务合作。

第十一条 公司对外包的评定流程如下:

(一)尽职调查:公司在委托外包机构开展外包活动前,应根据备选外包机构的范围,对其人员配备、防火墙制度、业务隔离措施、利益输送防范措施、软硬件设施、专业能力、诚信状况、过往业绩、按时定期向基金业协会报送外包业务情况表和外包运营情况报告等情况进行全面、现场调查。

(二)业务谈判:公司XX部门与运营外包机构成员洽谈详细业务操作流程、费率及协议等重要因素,并达成一致意向。

(三)选定:根据实际考察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运营外包机构,并经合规部门审定后签订书面外包服务合同及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协议条款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外包服务所涉及的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应独立于外包机构的自有财产。外包机构破产或者清算时,外包服务所涉及的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不属于其破产财产或清算财产。

2.外包机构应对提供外包业务所涉及的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实行严格的分账管理,保证提供外包业务的不同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之间、外包业务所涉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与外包机构其他业务之间的账户设置相互独立,确保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的安全、独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

3.外包机构在开展外包业务的同时,提供托管服务的,应设立专门的团队与业务系统,外包业务与基金托管业务团队之间建立必要的业务隔离,有效防范潜在的利益冲突。

4.办理私募基金销售、销售支付业务的机构开立销售结算资金归集账户的,应由监督机构负责实施有效监督,在监督协议中明确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的连带责任条款。

5.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的各参与方应签署书面协议明确各方权责。协议内容应包括对基金持有人的持续服务责任、反洗钱义务履职及责任划分、基金销售信息交换及资金交收权利义务等。

第十二条 外包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合同或协议的规定,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恪尽职守,防止利益冲突,不得从事侵占基金资产和客户资产、利用基金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等违法违规活动。

第十三条 外包合同签订后,公司XX部门负责已双方根据项目运营实际情况,确认基金涉及的相关外包业务流程。

第十四条 在开展业务外包的各阶段,公司应关注外包机构是否存在与外包服务相冲突的业务,以及外包机构是否采取有效隔离措施,每年开展一次全面的外包业务风险评估。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公司XX部门应定期与托管机构和运营外包机构召开例会,定期沟通,了解托管机构是否合规运作,同时托管机构应定期向管理人提供托管报告;了解运营外包机构的人员配备情况、业务操作的专业能力、业务隔离措施、软硬件设施等基本运作情况,保证满足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

第十六条

公司XX部门应根据签订的托管协议及外包服务协议,不定期考察托管机构及运营外包机构是否严格按合同履行其义务和职责,如若发现未履行或履行不严格,可对其发出口头或书面的警告,情节严重的,可发送公函或律师函。

第十七条

篇6:外包服务商风险评估报告

信息科技外包服务提供商评估报告

根据****关于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规定,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等文件要求,为确保我行信息科技外包风险可控,XX 银行对重要外包服务商进行了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关措施防范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被评估的服务提供商:

一、服务提供商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XX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创新型技术服务商。公司于2001年成立,立足中国,服务全球。依托“海外+中国”的战略布局,公司在全球55个城市设有近120个分支机构,市场遍及北美、亚洲、欧洲等区域国家,全球员工总数38000余人。

XX具备端到端“软件+服务”综合业务能力和强大的纵深服务优势,凭借深厚的技术实力和整合的生态资源,公司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咨询与解决方案,云计算、大数据及互联网服务,为城市、产业、企业等各领域的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连续多年被授予“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 50 强”、“中国最佳雇主企业”、“智慧城市信息化领军企业奖”、“中国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30强”、“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十大领军企业”等荣誉,并拥有中国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一级资质。

(二)服务内容

根据XX 银行有关XX项目的系统开发需求,结合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业务积累,开发和部署XX应用系统。

二、合规情况

严格按照双方签订的服务合同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整个项目从最初筹划到后期的开发过程,均严格贯彻省联社、市联社关于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相关制度予以执行。合作关系上,我们对受托方进行了尽职调查,所有项目组入场人员均进行了背景调查。项目执行期间,实行现场封闭开发方式进行集中管理,所有配置库和相关环境均在内部开发环境严格管控。

三、服务执行效果

合作期间,XX公司派出了多为技术工程师和资深项目管理人员,现场进行了系统开发和应用部署工作。系统功能、性能符合需求要求范围。项目开发期间,项目组采用现场实施方式,与我行有关人员共同构成了实施项目组,我行全部参与了系统开发、配置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整个实施过程透明、可控。系统上线试运行以来,各项功能运行稳定,业务效果达到最初设计目标,总体效果良好。

四、评估结论

根据***及监管部门对于外包服务商定期风险评估要求,我行对该服务提供商进行了以上调查和评估,通过调查评估情况看,该服务提供商能够严格遵守双方签订的外包服务相关协议,完成外包服务内

容,达到较高的外包服务水平,符合外包风险管理的各项管理要求。

XX 银行

上一篇:网销话术思路重要下一篇:我不再贪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