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园区

2024-06-25

文化创意园区(精选十篇)

文化创意园区 篇1

清朝时, 这里原称三板桥庄大竹围。1914年, 日本人在这里设立芳酿株式会社酒造厂, 以酿造清酒及红 (露) 酒、人参酒、乌梅酒、药酒等配制酒类为主, 后改称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北酒工厂。1922年, 日本殖民当局强令废除台北旧有街名, 将这一带改称“桦山町”。台湾光复后, 酒厂由国民政府接收, 改称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台北第一酒厂, 生产以树薯为原料、价格低廉的“太白酒”。而“桦山町”也被改为“华山”并沿用至今。上世纪50年代开始, 酒厂逐渐增加米酒和各种水果酒的产量, 成为台北民众日常消费的最爱。随着岁月流转, 因地价昂贵及当地水污染问题严重, 不利酿酒, 酒厂于1987年搬迁至台北县林口龟山一带, 这里的旧厂房也因而陷入长期闲置的命运。

1997年, 当地一家文艺团体金枝演社的几位艺术家意外发现了这里, 认为此地仍保留有过去台北人早年生活和产业的印记, 非常适合作为多元文化的展示空间, 便擅自闯入废弃的酒厂举办演出, 结果引发社会各界对这块空地用途的讨论和重视。通过民众和媒体的呼吁, 台北市府于1999年将此地正式更名为“华山艺文特区”, 并开放给文艺界、非营利团体及个人作为文化和艺术创作场所。许多台湾影视片如偶像剧《篮球火》、周杰伦的《说好的幸福》、王力宏的《脚本》、许志安拍摄的《宿醉》、方文山执导的《华山·24》、歌手张震岳和林芯仪的《回到过去》、著名导演蔡明亮的最新电影《脸》等都选用这里作为外景地。

2006年12月, 融音乐表演、艺术展示、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首届“简单生活节”选择在这里举办, 邀集了不少知名歌手助阵, 吸引了3万多民众参与。“生活节”期间, 歌手们在露天里沐浴着和熙的阳光, 情绪激动地放声高歌, 听众则端着咖啡席地而坐。与演出相伴的, 还有知名艺术家的演讲、业余创作者的艺品展卖。听音乐、与艺术家互动, 顺便欣赏一下艺术爱好者天马行空的创作……“简单生活节”的艺文“杂烩”, 似乎正是对华山的知心诠释。

2007年2月, 台湾“文建会”将这里重新定名为“华山创意文化园区”, 由远流出版社、国宾饭店及仲观设计顾问公司合作成立台湾文创发展公司, 取得15年的改建经营权, 进行整体规划和改建, 目的是使园区内历史建筑、闲置空间及设施能充分再利用, 提供一个可让文创工作者相互交流与学习、推广、行销创意作品的空间, 提升岛内创新设计能力, 并借着跨界整合, 带动当地文创产业发展, 使这里成为台湾知识经济时代的典范, 成为推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旗舰基地”。

与“798”一样, 华山创意文化园区的面积也很大, 占地7.21公顷, 里面充斥着许多不同时期建造的酿酒车间、蒸馏室、酒槽、水塔、贮酒仓库、锅炉房、办公楼、礼堂、检修工场、消防车库及休息室等老式多层砖木结构或铁骨梁架的水泥房屋, 体现了上世纪30年代台湾工业建筑的技术水准。经历岁月沧桑的侵蚀, 这些废弃的厂房墙皮已经剥落, 露出斑驳的底色, 屋顶则自由自在生出青草, 斑痕累累的日式木门看起来摇摇欲坠, 空荡荡的窗棂似乎仍沉浸在往事之中, 独自兀立的烟囱孤零零地呆站在那里, 周围疯长的绿色灌木则好像要把这些都吞噬殆尽, 门外立交桥上车水马龙嘈杂声不断传来, 房内零星的参观者静静地欣赏着各种匪夷所思的前卫艺术展品, 眼前的一切构成了一种反差对比强烈、却又和谐而内敛的怀旧风情。

经过有系统的规划和改建包装后, 经营者将园区分为创意设计工坊及创意作品展示中心两大部分, 室内建筑空间总面积达4000坪 (1坪约合3.33平方米) , 包括原来的乌梅酒厂及配制酒车间, 以中小型艺术表演为主, 原先的产品酒包装车间用于放映艺术电影, 米酒车间作为主题式展览或创意商品展售场所, 以前的办公楼一层辟为画廊, 二层成为演出排练室, 清酒作坊开设小型发表会及举办展览;户外展演区包括华山剧场、艺术大街、森林剧场和北边的公园绿地, 均可作为大型艺术作品展示、演唱会的活动场地。

经营者将园区描述为“世贸中心”、“休憩胜地”、“孵梦基地”和“未来橱窗”, 意为这里不仅供举办演讲、论坛、演出、展示的舞台, 并设有休闲区与餐饮服务区 (千层野台) , 提供各种创意美食, 可吃可玩可逛, 作为平时民众休憩之地, 也可变身为小型表演场地;这里还是年轻创业者造梦和圆梦的实验场, 通过定期举办“创意市集”, 摆卖他们的精心杰作, 可以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想。

台湾文创发展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说, “我们要吸引有成就的明星进来, 通过艺术家博览会等形式, 寻找成名前的几米, 让他有机会在我们的协助之下, 成为将来的几米。”

公司总经理陈甫彦也强调, “华山的经营原则就是追求共生、包容、多元。我们要将华山打造成兼具文化时尚、美感生活、生态空间三者并存的创意空间, 让消费者跟文创业者有接触的机会。除了利用空间之外, 还会提供一些育成机制, 协助新锐设计师将其创作与市场做连结, 不只售卖服装或产品, 而是通过演出、展示, 找到一种跨界、创价、多元的可能, 搭建起创意与创业的桥梁, 协助创意者开创自己的事业。”

如今, 这里已成为台湾岛内规模最大的文创产业展示活动中心和交流平台。只要在华山园区逛上一圈, 就可以感受到它既有现代艺术的独特味道, 也有怀旧的情感氛围, 新旧事物在这里碰撞、结合、冲突、对比, 通过交融产生变化, 导致最原创的创意出现, 将台湾当代的创意、设计、文化连结到现代原创精神的起点, 进而让台湾创意设计在更厚实丰沛的文化基础上走向国际。

“这里不是博物馆, 不像公园, 而是大家都很亲近的地方。”有参观者这样描述华山园区, 艺术在这里走下神坛, 走入人们生活之中。园区内常设的几米艺术中心的音乐魔幻剧场就建在早前的乌梅酒厂, 将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几米的绘本化为一幕幕魔幻剧。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旧日的锅炉房举办“精彩数位故宫”展示活动, 将馆藏的名画、文物制作成可以与观众互动的美幻影像产品, 如唐朝仕女变身风景名胜的导游, 静态的名画则成为有声有色的精彩三维动画。由“文建会”主办的“文化·尚赞——台湾伴手礼暨创新工艺展”也在园区热闹登场, 由69家文创产业公司展售陶艺、珠宝、创意文具、木雕、茶具、玻璃工艺等各式商品, 并推出传统戏曲、现代表演艺术汇演及“台北奔牛节”彩绘牛展出等活动。

台湾著名词作者方文山在华山开设了一家茶屋, 游客在这里饮茶休憩之余, 还能与大词人面对面推心置腹、谈经论道;偶像派明星周杰伦特别把自编自导的《熊猫人》慈善公益见面会选在华山, 吸引大众的眼球;开启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兰陵剧坊常年在这里举办演出。由创投业者柯文昌与多位艺术界人士共同创办的“台湾好·店”, 已成为文创商品销售平台。台湾工艺研究所在这里设立了“工艺生活美学概念馆”, 引进岛内民间艺人现场演示和教授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此外, 这里还有茶山房、远流出版、华陶窑、树火纸博物馆、这也、大喜堂等数十家文创工作室;24位台湾著名本土设计师在这里开设首家生活精品专卖店, 以“华山1941 Connection”的自营品牌, 共同推出数百件各式创意商品。

文化创意园区指南 篇2

(试行)

为贯彻实施《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11〕175号)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办法及入驻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房租配套补贴的有关政策措施,特制定本规程。

第一章认定标准及条件

第一条 本规程所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具备自主创意研发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能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技术及服务平台,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第二条申报认定“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完整的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并符合深圳城市总体规划和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二)有明确的行业特色和定位,属于《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中确定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三)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园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

(四)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能为入园企业提供企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发、交易推广、融资等公共服务;

(五)园区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建筑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入驻文化创意企业20家以上,并占全部入驻企业60%以上;

(六)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

(七)取得市发改委出具的社会投资项目核准文件;

(八)规范运营两年以上,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章认定程序

第三条 申报“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的单位,应向区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区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送市文体旅游局审核,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代码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企业上一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

(四)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上一的纳税证明及近三年内无违规证明;

(五)市发改委出具的社会投资项目核准通知书;

(六)市文体旅游局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以上材料均验原件存复印件,复印件按A4纸型制作,并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加盖公章。

第四条 市文体旅游局应对申报单位组织现场考察,考察人员由至少2名工作人员和2名专家组成。考察后应当出具统一格式的书面报告并签名。

第五条 对符合评选标准的申报企业,市文体旅游局应邀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按照本操作规程的认定标准,结合现场考察报告及相关审查报告,评审出提议名单。评审提议名单应报送市委宣传部审定。

第六条 市文体旅游局将审定的名单通过“深圳文化产业信息网”等有关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市文体旅游局授予申报单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称号。

第三章管理和考核

第七条 市文体旅游局对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每年3月底前,被认定的园区应将上一的发展情况及经营数据报市文体旅游局,市文体旅游局应定期对园区建设、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现场考核。

第八条 被认定的园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考核为不合格,并提出警告:

(一)经营管理不善,不能达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条件;

(二)投入不足,不能按计划为园区提供相关配套公共服务;

(三)擅自改变园区经营范围;

(四)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法律、行政处罚的;

(五)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第九条 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撤销其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称号,并且两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十条 经认定的园区若发生以下重大变更行为之一,应在变更后15个工作日内将变更情况书面报市文体旅游局。如变更后不符合园区认定条件,市文体旅游局将撤销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称号。

(一)园区功能发生变更;

(二)园区的管理单位发生变更;

(三)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或基础设施发生变更;

(四)影响园区经营的其他变更。

第十一条 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效期为5年(被撤销称号的除外),到期后按相关办法重新认定。

第四章 入驻企业房租补贴程序

第十二条 各区和新区给予经认定的园区入驻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办公场地房租补贴的,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给予1:1配套补贴。配套补贴最长期限不超过2年,最高金额不超过其办公场地房租的50%。

第十三条 申报房租配套补贴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深圳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主营业务属于《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中确定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三)上一营业收入不超过1亿元;

(四)已入驻经市文体旅游局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年以上;

(五)已获得区级专项资金给予的办公场地房租补贴。

第十四条 申报房租配套补贴的企业,应向区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区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送市文体旅游局审核,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深圳市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房租配套补贴申报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代码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企业上一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

(四)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上一的纳税证明及近三年内无无违规证明;

(五)企业与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签订的办公场地房屋租赁合同;

(六)市文体旅游局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以上材料均验原件存复印件,复印件按A4纸型制作,并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加盖公章。第十五条 市文体旅游局应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依法委托经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申报材料的财务数据进行真实性审查。审查不通过的,予以退回并告知理由。

市文体旅游局根据审查结果,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金预算安排,提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房租配套补贴计划,提交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审议后,报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六条 市文体旅游局根据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的结果,会同市财政委下达配套补贴计划。

第十七条 获配套补贴的企业应向市财政委提交下列资料:

(一)企业收款账户,包括企业名称、开户银行、账号、联系人、联系电话、日期并加盖公章;

(二)企业收款收据。

市财政委按下达的配套补贴计划将补贴款拨入获补贴企业的收款帐户。企业收到补贴款后,直接冲减财务费用。

第五章附则

文化创意园区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华莱坞

1 辉煌不再,转型迫在眉睫

一个民族要经受苦难、铸造辉煌,文化的支撑力量不可或缺。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促进生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作用。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与支柱,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以电影领域来说,以往有观点认为进口国外大片会挤占我国电影的市场,然而,中央认为利多弊少,一定范围内会有冲击,但反过来会刺激国产影片的发展。现在看来,从《泰囧》到《捉妖记》,不仅没有造成国有电影产业的萎缩,反而刺激了发展,使其更具竞争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票房神话。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发展的产物。无锡影视基地(三国城、唐城、水浒城)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的领头羊,也可算无锡较早的文化创意园区,一度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旅游参观,探索影视拍摄制作的奥秘。每年更是招揽上百个剧组在此进行上千部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对本地影视业、旅游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浙江横店影视基地、北京怀柔影视基地的崛起,影视拍摄地的需求日渐饱和,其的特色优势已不如当年。全国各地影视城,上规模的已有100多家,小的加起来可能上千家,但是真正盈利的很少,估计不到10%,勉强维持生存的估计有20%,70%多可能都是亏损。那么,如何促使影视文化园区转型,使其作为解决区域文化产业的统筹协调问题和培植区域文化产业新增长点问题的突破口,值得我们深思。

2 政府支持,打造转型全新载体

立足全国,放眼世界,成功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比比皆是。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影视文化都市也好,影视文化基地也罢,都离不开政府的鼎力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链的深度开发,才能使自身形成独特的现象。尽管无锡的影视产业已受到严峻的挑战,但无锡作为江苏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全方位的作用。

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无锡华莱坞数字电影产业园应运而生。这是无锡影视产业的一个全新载体,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由国家广电总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区。园区总规划占地约6平方公里,分为中心平台区、制作集聚区、产业配套区和预留发展区。经笔者调研,无锡华莱坞电影产业园最初是从效仿三国城等老牌影视基地模式起步的,经营模式是“提供拍摄场地、租赁拍摄器材、吸引游客观光”。这样老旧的模式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呢?答案是否。华莱坞电影产业园已经一度陷入瓶颈期。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同类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同质化现象的加重以及游客新鲜感的减少,达到巅峰的无锡影视文化产业已失去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再加上影视资源的缺乏、影视人才的匮乏和影视产业的激烈竞争,若再不改变发展模式,将很难继续生存。我们不妨深入分析华莱坞电影产业园的成功转型,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索无锡影视文化创意园区的转型模式。

3 华莱坞特色,开创转型新模式

3.1 确定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战略

华莱坞影视文化创意园区,是以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机遇,全面打造“创意无锡”的引擎。通过借鉴国际典范,立足区域资源,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的、专业功能聚合型的国家级影视基地,带动太湖影视圈的全面腾飞。并且,全面提升区域时尚、文化和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电影产业园持续发展,靠其最初简单的道具器材租赁、提供拍摄场地的模式是赚不了钱的,必须形成完善、完整的影视文化产业链,才能更好地盈利。笔者认为,在大力发展影视产品的同时,若影视文化产业园能扬长避短,兼具有影视内容生产、影视人才培养、影视交易、影视消费、影视观光旅游、城市公共文化集聚区等多元化能力。那么,将影视文化旅游核心区的建设,影视技术(包括软件、硬件)的研发、生产,影视高端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关联产业,在影视产业运行过程中加以重点培育,使其逐步成为园区的财务支撑产业和产业转型基础,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3.2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华莱坞作为影视文化产业,重点必是突出电影的专业功能——将电影产业园打造成为影视技术服务体系和制作体系完备、专业特色明显、设备先进、配套及基础服务完善、能满足现代影片生产需要、人才结构合理、专业全面、企业聚集的中国影视专业功能型技术和服务产业基地。其强调电影产业园的投资融资、业内交流、市场推广、版权交易等节点聚合功能。将电影产业园发展成为国内外导演、制片公司集聚,国际影视制作发包商、会展策划公司、演员经纪机构、影视金融保险机构和影视媒体分支机构,以及各类设备生产商、技术提供商、服务代理商众多的中国影视制片公司及影视机构总部,凸显电影产业园品牌传播功能。以“太湖”为地域特色品牌,将电影产业园建设成为影视节庆活动多、档次高、影响力大的专业传播基地,形成无锡乃至全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展示传播中心。

(1)影视内容制作不再单一。第一,产品类别。电影拍摄、电影后期制作、电影数字化后期制作。第二,业务范围。面向全球、立足本地区、服务全省、影响全国。第三,业务内容。电影室内镜头、室外实景拍摄,电影后期编辑、剪辑、配音、合成,电影运动捕捉、动作捕捉、特效制作、特技制作等数字化后期编辑制作。第四,拓展业务。影视高级人才培训。

影视室内拍摄录制功能:华莱坞园区利用现代化的光电技术和高科技置景手段,配备6个高科技摄影棚,并拥有世界上较先进的水下摄影棚,皆按照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标准搭建。摄影棚配套的化妆、备演、换装、调光、布景等功能基本配置齐全。

影视外景拍摄功能:华莱坞的整个园区看成是一个大舞台,除了专门设计的湖光水景区景观外,在其中各个功能的建筑物、市政设施(如民国街、商业街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拍摄场景,功能于场景之中是园区的一大特色。现通过《武媚娘传奇》《三打白骨精》《缘来是游戏》等电视电影的拍摄,分步骤建设部分专门的拍摄外景,使每一个拍摄外景在建设之初就有了目的性。同时,使用完成后,承载着电视电影的故事情节留在了园区,随着电影的宣传更具有了观赏性。

数字影视内容后期制作功能:后期数字电影制作是园区的主打牌。通过规划建设,园区已吸引国内外一大批具有较强后期制作实力的大型影视企业,以及大量具备优良条件和技术的专业化后期制作公司入驻园区,如美国BaseFX、猛犸影业、加拿大摩科影业、澳洲泓雅集、英国E3D、韩国SPC集团、中国灵动力量等,从而使项目成为国内提供视觉、音效数字加工,三维、二维动画处理、录音、画面剪辑、合成拷贝等后期制作服务的高端集散地。并且,还和人才培训形成联动效应,吸引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高级人才,作为地区乃至全国影视产业发展的人才输送园地。

华莱坞产业园充分发挥后期制作的特色优势,不断放大专业影棚及功能平台产能,加快承接知名影片的拍摄制作业务。园区影视剧拍摄制作项目达100多部,其中包括热映3D影片《太极Ⅰ、Ⅱ》《十二生肖》《环太平洋》,爱情片《非常幸运》,纪录片《习仲勋》等。

(2)产业服务日渐完善。如今,华莱坞电影产业园已建成5大服务平台。为打造功能齐备的产业环境,园区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了金融、协拍、政策、人才、交易五大服务平台,在业内形成良好口碑。其中,协拍平台特色鲜明,能够为入园企业及剧组提供高效、优质的一条龙服务,平台上的数字影视拍摄中心、3D拍摄制作中心、音频制作中心和后期制作中心,可以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联合无锡各大景区为剧组提供优质的拍摄资源,与市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取景许可问题。同时,提供住宿、餐饮、人才等全方位的协拍服务。园区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丹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卢卡斯集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及机构合作,打造国内高端数字电影人才基地。

(3)商业旅游顺势而上。按照“产业带动商旅,商旅反哺产业”的理念,华莱坞园区基本形成“产业、旅游、商业”三位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旅游项目精彩亮相。目前,园区4A级景区规划方案已通过论证,正在进行深化完善,4A级景区申报工作正在紧张筹备。电影科技馆、华莱坞时尚艺术街、寻找好声音、品啦蜡像馆等旅游体验项目正式开放。园区倾力打造的5D光影秀已开始定期放映,该项目通过运用国内顶尖全息激光技术与电影特效技术,结合大型楼体投影、水幕投影、灯光音响等手段,在国内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声光电表演形式,场面震撼绚丽,5D光影秀已成为各大媒体和无锡城市民众追捧的热点。同时,主题商业彰显特色,华莱坞时尚街突出电影文化主题和品质,打造影视特色商业街,目前已有渔湘恋、咖啡人、克莱码头、寻芋记、那美书吧等26个商家正式营业。据了解,结合二期商业规划,园区已与上海新天地团队全面合作,未来将引入更多品牌商家,优化商业结构,全力打造无锡影视娱乐新天地。

3.3 未来发展的建议

华莱坞特色的确开创了无锡影视文化园区发展的新模式,但归根结底其产业链整合与浙江横店、北京怀柔等影视园区走的路线还是有相似之处。相比之下,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占地规模、投资规模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与怀柔比,我们在技术、人才、品牌上都没有优势;与横店比我们投资少机制不够灵活。因此,笔者认为,继续挖掘华莱坞影视文化创意园区无与伦比的独特性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1)资源整合,发挥优势。文化产业园区要体现旅游功能、观赏游览、娱乐休闲功能、影视制作传播等某一种或某几种核心功能,同时延伸多重业态,打造核心竞争力与整体综合实力。在这种政策背景下,笔者认为华莱坞创意产业园在如今的初期阶段切勿面面俱到,必须要有侧重点,坚持、坚决把后期制作这块业务做大做强。

由于占地面积的局限性,园区不可能像横店那般大规模地修建形式各异的外景基地,这意味着很难吸引更多的剧组来锡拍摄和游客观赏。一方面,笔者认为可与三国城、水浒城等老牌央视影视基地进行外景整合,完善拍摄环节的配套服务,吸引剧组从而拉动周边的就业。另一方面,园区可将“后期制作”的优势发扬光大,继续引进有影响力的后期加工公司,吸引更多大片的后期制作环节在园区完成,在业界打响知名度。

(2)搭建平台,引进人才。政府打造、市场化操作,集全区、全市之力打造的华莱坞产业园。作为一个电影产业的窗口,提供一个平台,整个科教园都可以作为华莱坞的延伸和后台支撑,周边的教育业、软件服务业、都可以作为关联产业,形成影视产业辐射。

产业园的各种制作公司可以作为影视人才实训平台。科教园的北大软微、江大数媒、埃卡内基等一批高校学院,可为影视制作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产业园与各大学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在此过程中也引进了大学的智力资源,成为电影产业园发展的专业后盾。同时,利用电影产业园的条件,与大学合作举办多种形式的影视专业培训班,或者直接申办相关教育机构,为电影产业园不断输送各种人才,满足进驻的各影视机构的需求。

4 结语

本文对相关的研究文献、新闻报道、政府报告、网络资料等进行梳理与整合,对无锡华莱坞数字电影产业园的过去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及研究。深入园区实地调查,总结出其以“国际化视角、工业化手段、市场化运作,将集合影视内容产业,拓展影视关联产业,产学研于一体,创意、生产、交易、消费联动,突出数字化、高新技术特色”的转型模式。并选取了国内外著名影视文化产业园区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索和挖掘无锡影视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的有效模式。

在针对无锡影视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之转型的研究中,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以三国城水浒城为代表的老牌影视园区靠着简单场地租赁、观光旅游的经营模式,已逐渐走下坡路。但鉴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华莱坞为代表的影视文化全新载体正蓬勃发展起来,开启了影视文化创意园区转型的序幕。第二,通过对华莱坞园区的目标定位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分析,明确指出,尽管影视园区兼具影视内容生产、影视人才培养、影视交易、影视消费、影视观光旅游、城市公共文化集聚区等多元化能力,但影视技术(包括软件、硬件)的研发生产、数字后期制作的品牌效应和影视高端人才的培养必须作为重点关联产业。在影视产业运行过程中,加以重点培育,使其逐步成为园区的财务支撑产业和产业转型基础。

笔者认为,探索以华莱坞为代表的无锡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转型模式,虽然属于个体研究,但具一定代表性,对推动无锡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对推进整个无锡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学习价值。同时,也为其他地方政府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不久的将来,无锡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将日渐突破企业、产业以及社会文化空间等各种界限。通过加强消费者的参与,形成一种连接经济、社会和文化组织及其一切相关利益群体的商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不断满足动态而又多样性的市场需求,实现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推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终达成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镒,黄远水.基于价值链的影视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J].企业活力,2011(03).

[2]谢鸣宇.无锡影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太湖,2013(04).

[3]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张祖群.影视与旅游联姻:基于2014年的影视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J].电影评介,2015(01).

[5]杨锐.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01).

[6]田靓雯.影视旅游的营销模式与文化传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用智慧点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篇4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个性在于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核心,以园区为载体,以创新运营为模式,打造文化功能。一般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会包括四大板块:时尚体验区、文化休闲区、美食风情区和创意办公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有文化属性、创意特征,因而技术设计上应着重突出文化展览展示和文化消费功能建设,通过打造高端展览展示技术为园区广场、秀场、发布会、宣传活动等提供技术手段和环境。同时,园区多个业态和功能区应充分重视能源的节约与绿色,通过建设绿色园区提升品质与效益。

智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更需要立足长远,考虑园区未来的发展,智慧园区应为各个目标商家、群体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设施,保障园区内企业、文化创意中心的体验和办公需求,为园区消费者、使用者创造一个优美、便利、线上线下交融、一站式的支付文化消费环境。

智慧文化创意园区技术规划需从全局全周期出发,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为园区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规划应预留充分,架构合理。

整个设计应遵循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使整个系统达到高度集成、高效运转、高新实用的“三高”标准。

在实用、安全和可靠的前提下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总体上强调创新性和独特性。对每一个系统的应用功能、技术架构、系统设备、操作管理等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实例验证,确保符合总体设计的理念与要求。

智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智能信息建设系统应"虚实”结合,以打造一个高度智慧化的文化创意园区。“实”的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企业、消费者特别是商家提供足够的信息服务(如安防、无线覆盖、办公网络、信息发布系统等),提升园区便利度和品质;“虚”的系统重视建设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O2O信息管理平台等,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简化园区业务性等工作,提升消费者的园区文化消费体验。根据建设思路对园区作出以下规划。

(1)园区智能化

首先,宜根据业主方规划的地块功能划分,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采用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先根据整体规划图及单体图纸,预估园区整体信息化需求容量,然后以单体建筑为节点设计室外综合管路,铺设预埋主干的万兆光缆管路。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容量预留和后续发展。

其次,依据不同功能区业务需求分步对单体建筑进行设计,先预估单体建筑信息需求,铺设建筑内部综合管路,然后安装各系统。电信接入点集中在统一的园区弱电机房中,在园区周边环境成熟以后,还要考虑立体停车库的建设与管理。

在通信网络上考虑多个功能区不同业务应用,将网络划分为外网、办公内网、设备网、语音网等。综合布线采用“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桌面,信息内网外网相隔离”的原则。

再次,已运营文化创意园区建议在现有的智能化基础上补齐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通信、安防、节能、电气、机房等系统建设,夯实园区的基础,为园区运营者、政商机构、消费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安防服务,为机构用户、园区运营者提供必备的信息集成设施,建议系统表如图1所示。

公共安全系统建设利用原有的监控系统,在重点区域补点、重要位置和区域设置入侵报警和门禁系统,保障园区运行安全。建立园区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平战结合。最后通过智慧园区系统整合所有智能化系统,实现统一监控、统一运维管理。

(2)园区能源管理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建筑面积体量大,内部企业、商家的能源消耗大。能源监控与低碳环保应作为一个要点来关注,宜充分考虑规划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以及智慧电气系统,对园区的能源进行整体化管理。

楼宇自控、能耗计量和智慧电气系统通过智能化手段监控园区建筑电能、空调、给排水、冷热源等系统,可实现分级的节能监管平台电量、水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及其他能源应用量监管。结合控制节能和管理节能两种节能方式提供园区节能监管解决方案。可为领导、主管部门提供不同的管理窗口,真正满足了管理者通过统一界面掌握整个园区企业对能源消耗情况的需求。

由园区能耗实时控制、重点耗能设备管理、能耗在线监测、能耗预测预警管理、能耗指标管理、能源审计管理、综合报表管理、智能决策支持、能效自控、能耗调控等与能源的计划和预警功能构成,通过与数据采集系统以及企业节能监管系统的有效集成,能够实现能源在线监测和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帮助制定能耗考核、能耗管理制度以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能源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支持。

智慧电气系统实现园区配电网每个回路的实时检测与控制,并支持采用互联网手段管理园区住户的用电计费、用电安全可以支持APP方式购电消费。园区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能运营赚取电能差价,同时精细化自动化管理园区电能使用,减少运维人员投入和园区配电网络的故障率。

(3)高科技展览展示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宜利用园区的场馆空间和园区文化氛围,同时需要高科技手段打造展览软硬件条件,综合运用声光电设备、通过智能化系统整合、考虑全息投影(图2)、虚拟现实(图3)、三维LED显示(图4)等多种技术手段,营造展示环境,提升展示档次。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时装发布T台秀中全息投影技术的运用,美轮美奂的全息投影画面伴随模特的走步把观众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好像使观众体验了一把虚拟与现实的双重世界。

在安全通道、文化潮街可以考虑布置上空三维LED显示系统,提示园区的感受体现,实现科技、人文和艺术的融合。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虚拟现实具有极佳的体验性和带入感,与创意文化产业、展示行业天然兼容,具有很大的结合空间。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展览、文化体验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能模拟电视网络直播无法提供的现场感。

(4)园区O2O系统

传统的园区经营,其实也是流量的经营,高质量的客流可以提高商户的营业额,从而可以调整租金的高低。线上高质量的流量,同样可以给线上平台的商户带来高成交量,而园区也可以对线上商户收取不菲的广告费。而且,一旦掌握了周边高质量的人群,会有很多依赖于高流量进行运作的个体自动找上门来。具体而言,O2O系统由图5所示流程模块组合而成。

Wi-Fi全覆盖:搭建一个覆盖园区的Wi-Fi系统,保证用户可以上网的基本需求。同时引入Wi-Fi定位技术,将定位引擎搭载在整套Wi-Fi系统之中,精准掌握所有用户的行为数据。

服务云端化:将原有的本地化服务通过系统打通、更换系统等形式,转化成云端服务,让用户更加方便地接触园区现有的服务,并且优化之前本地化系统中产生的一些痛点,与用户之间建立一个粘性更强、更可靠的关系。

全入口占领:覆盖所有线上渠道,让用户通过任何方式都能接触到园区,搭建一个统一而且高效的线上平台。

经营提升:基于用户大数据的BI分析系统,可以挖掘用户深层次的消费偏好,从而给园区营销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推广平台,将线下流量转化为线上流量,完成园区从线下扩张到线上的目的,获得成倍的经营价值和品牌效应。

统一支付:引入互联网支付手段,提供便利的支付手段。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探索 篇5

对于上海来说,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培育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尚在起步阶段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始承载上海转型的梦想。

按照《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将会被打造成上海的支柱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业、网络信息业、软件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会展业、休闲娱乐业等十大产业领域将得到重点发展,形成“一轴、两河、多圈”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要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左右。

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为167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上海GDP的9.75%。,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的园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值其实并不高。据统计,园区文化创意产值只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的不足十分之一。如何利用园区的平台功能培育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的问题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上海正式授牌的园区共有77家,总占地面积240.78万平方米,每个园区平均占地31270.8平方米。除此之外,未被授牌的园区还有200多家。

地产商低价拿地、以园区之名行圈地之实一直饱受诟病,在被曝光过的园区中,大都是借用艺术来炒热地产的,一旦房子卖完,此前营造的艺术氛围也随之消散。

园区运营商的“二房东”身份也颇为尴尬。“在纯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之下,产业和园区管理之间没有必然和紧密的联系,只要招租满了,把物业管理好就可以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贺寿昌告诉记者,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常常导致“名不副实”:名为创意产业园,但入住的企业大多与文化创意产业毫无关联。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创意园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上海创意产业园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没有主题,缺少特色。”上海社科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慧敏说。一份《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指出,主题化的园区进展总量仅占所有园区的8%-10%.其余大多数园区特征不明显。

“缺少品牌则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软肋。”王慧敏告诉记者,园区的品牌不仅是指聚集区的品牌,还包括品牌品牌、专业化的平台品牌、人才品牌以及权威的评估品牌等。

更为关键的是,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还没有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不少产业园区开始探索走出“房东”的影子,通过产业集聚和投资带动园区和主体的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

“一旦产业和产业要素在园区内形成集聚,企业质量和产值将会呈现几何级增长,这样的增长比纯收租金模式更可持续发展。”贺寿昌表示。

以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为例,2008年上海澄兴动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澄兴总裁周勇希望通过打造 “动漫大场”的品牌,让生产动漫作品、产品和商品的企业集聚到宝山,通过上下游企业相互之间的联动来实现产业链的互补。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确立清晰的功能定位是其第一步。“我跟园区打了十年的交道,2008年才开始做,之所以选择动漫衍生品其实是一种巧合。我们希望能从新兴的服务业中选择一种,而动漫产业有一条‘原创、传播、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链,其衍生品范围广、集聚性强,那时候正好大家都还没开始做,我们占得了生机。”周勇告诉记者。

有了清晰的功能定位后,周勇通过打造动漫衍生产品一条街,用免租金的方式吸引动漫衍生产品公司开店,体验式的服务让动漫一条街迅速打响知名度,随后千橡、天涯社区等游戏巨头和今日动画、磨铁图书、水晶石数码等纷纷入驻了宝山科技楼。

目前,动漫衍生产业园是国内唯一一家动漫衍生产品主题园区,入驻企业已超过200家,今年产值预计超过10亿元,税收总额超过8000万元。周勇也获得

了宝山科技楼10年的运营权。

按照周勇的规划,通过分工合作,“动漫大场”场中集聚的企业分工完成衍生品全产业链的打造,实现“载体、功能、行业、渠道、政策、品牌、资本”七位一体的服务架构。

动漫衍生产业园的盈利模式由三部分构成,物业收益、税收分享以及投资性收益,“未来我们的物业收益会降到40%以内。”周勇说。

除了动漫衍生产业园,上海的创意园区纷纷开始探索差异化之路。在静安区,上海现代戏剧谷发展有限公司提托市区内丰富的戏剧资源,构建现代戏剧产业的核心集聚区。

2008年,上海张江文化控股集团成立后,依托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资源,确立了网络游戏、动漫、数字内容、新媒体四大重点领域。

“最早我们网络游戏发展得最好,动漫和网络游戏是相关的,而数字出版和新媒体则是代表了今后的传播方式。” 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说。

企业之间如何协作,张勇具体解释道,在一个集聚区内,一个行业的产出,可以作为另一个行业的投入品,比如设计研发产业的产品,可以作为动漫游戏产业的投入品,而动漫游戏服务,又可以作为影视产业的素材。当多个创意群体相对集聚在一个园区内的时候,就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涉足投资

贺寿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资本与企业之间,需要解决的是对文化创意企业的评估和服务的环节,这就要求园区的经营者具有识别文创类企业成长性的能力和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培育企业成长,为资本与企业的对接创造条件。园区的经营者肯定会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比纯粹的商业地产经营模式更进了一步。

“这样做其实是把园区作为投资经营实体,挑选、积聚和培育好优质企业,甚至可以通过压低租金吸引企业入驻,或者用园区租金换取企业股权,使自己在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贺寿昌表示。

德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该投资经营模式的一个践行者。德比在每个园区拿出一定面积,以免房租的方式换取企业的部分股权,用以扶持创意企业的发展。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也已经涉足投资,投资利润占到利润总额的10%左右。

而从服务商升级为投资者也是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勇告诉记者:“张江文化产业园区有其特殊性,其他园区大都是一整块的,而张江则是由存量房产改造而成,散在不同的产业聚集区,没有连成一片。”

目前张江文化产业园集聚了近300家文化企业。在考虑园区未来发展的时候,张江文化强调促进园区企业的发展,而非扩大数量。“我们并不追求园区体量的大小,而是由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起来。园区运营主体的发展,不是靠房地产的租售,而是要靠产业投资,或者是进入产业。”

按照张勇的思路,只有当园区的服务发展起来,引进的企业更具竞争力,运营主体的发展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壮大,另外运营主体也可以依靠龙头企业,投资产业。

文化创意园区 篇6

在各种机遇面前,杨宝庆选择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位崇尚高端产业竞争的海归企业家,杨宝庆此次抉择不仅使乐富·智汇园一跃成为国内文化创意园区开发大潮中的典范之作,也为全球经济危机压力下尝试战略转型的中国企业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正是这种把文化创意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主流趋势结合起来的战略思维,使乐富·智汇园成为文化创意园区开发中的领跑者。”浙江省浙商文化促进会一位熟悉杨宝庆的领导认为,乐富·智汇园的成功开发和运营,为中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以及中国企业通过跨行业、产业联合发展整体向国际相关产业与行业的上游推进提供了一个成熟的模式和路径。

“意识形态才是真正的生产力,观念引领有时比直接投资更重要。”2012年3月初, 浙江乐富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富”)董事长杨宝庆在接受《中国商人》采访时,首先强调了观念的重要性,“文化创意园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在创新的开发理念和经营思路指导下,做好创意产业硬件设施配套和软性服务。”杨宝庆表示,这条路他们将持续探索下去。

据杨宝庆介绍,目前很多省内外的创意文化园也向乐富伸出了橄榄枝。乐富今后除了直接兴建类似的创意文化园区,还将致力于把乐富·智汇园的开发和运营模式复制到更多的文化创意园区。“在文化产业领域,不仅要做个领跑者,更要做一个长跑健将”。

中国商人:杨总您好,走进公司大门就可以看到中宣部刘云山部长题写的“乐富智汇园”几个大字,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名称有什么内涵,乐富·智汇园在开发和运营过程中,都有哪些创新和特色?

杨宝庆:乐富,取义快乐致富,提倡在勤劳致富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的幸福元素。同时,“乐富”也是取英文“LOFT”音译,智汇园取“POWER”之义,意为拥有无限创造和智汇的力量。

自园区筹建起,乐富就提出了一个开放的园区建设思路:入驻企业不以规模大小论英雄,首先关注入园企业的产业定位和创意研发实力。其中,影视传媒、高新科技等文化产业是重点培育的目标。在园区,可以有身价上亿的企业,也欢迎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

在为入驻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过程中,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发挥好孵化器的作用,从而把乐富·智汇园由原来的“制造基地”打造成为“创意工厂”。我们不只是把原来的老厂区在形式上焕然一新,更注重营造一种内在的文化创业精神和文化创意氛围。

乐富·智汇园坚持“文化产业创意园”的发展定位。在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保留了老厂区原有景观,经过重新设计包装,注入了多种现代创意设计元素,使其成为具有时尚活力的LOFT:高大开阔的独立空间,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虽然是一间间办公室,却处处流露出强烈的艺术和文化气息。

目前,乐富·智汇园已形成以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互相支撑的集聚效应。园区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面积105888平方米。园区内共有12幢适合中小型创意企业发展的LOFT小楼及国内规模最大的室内摄影大棚,其中8幢风格独特的单体楼宇组成LOFT设计创意区块。此外,我们还在标志性的高层主楼设有会务中心、展示中心、商务会所、创意书吧、健身场馆、员工餐厅、咖啡吧等,可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类经营、学习、培训、交流、会务、展示等全程互动的创业平台。

正由于我们园区开发过程中突出了这样的创新气质和综合服务功能,所以在2008年11月,刘云山部长来乐富·智汇园考察时给予充分肯定,并欣然题写“乐富智汇园”。在2010年10月,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视察泰普森时,提出了发展核心价值观:创意无限。

中国商人:“乐富·智汇园”从2008年初开始建设到2010年,园区实现产值18亿元,实现税收超亿元;2011年产值达到25个亿,税收突破1.5亿元。能在短时间内有这么大的突破,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乐富·智汇园通过哪些创新的服务功能帮助入驻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

杨宝庆:乐富·智汇园能取得以上发展成就,首先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文化产业政策以及配套支持。浙江省是“文化大省”,杭州市也正在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这都是乐富·智汇园健康成长的良好土壤。

其次,如果说我们取得一些成绩,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八大配套服务平台:

1.投融资平台:入驻企业可享受集团小贷公司100万元免息、免担保贷款。同时,贷款手续方便,利率更低,为企业发展创造资金条件。

2.法律咨询平台:园区与合作律师事务所——浙江新万马律师事务所,共同设立免费咨询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利申办、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相关法律咨询。

3.信息网络平台:园区设立官方网站,广泛收集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动态、行业信息等,以便企业作为决策的参考。同时,园区官网还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信息的免费发布服务。

4.产品展示平台:在园区内部设立宣传栏和展示区,入驻企业可申请进行产品及宣传资料的展示,促进企业对外交流活动。

5.政策资讯平台:园区与政府平台实现资源互补,根据企业需求,结合政府资源、国家级孵化器资源,做好入驻企业的决策智囊团。

6.商务服务平台:园区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商务服务,如出租汽车预约、机票订购、酒店预定、花卉代购、快递服务、会议室及会务服务、文件打印、扫描和装订等专业化和精细化服务。

7.企业交流平台:园区不定期组织入驻企业举办联谊沙龙、专题讲座,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企业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商机。同时,还建立网上QQ群等即时通信平台,进一步方便园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8.设计研发平台:园区持续发展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国内外一线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研发、孵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优势,与企业形成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长期合作关系。

除了以上八大服务平台推动入园企业持续发展,乐富·智汇园的团队建设和管理模式也非常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任何服务都需要完善的执行力去落实,另一方面也由于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在全国都没有多少经验可循,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一个园区开发的成与败,人和团队的因素尤其重要。

乐富·智汇园作为一家规范经营、专业化运作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企业。自园区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紧密联系国内外合作伙伴,由此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日常管理运营过程中,公司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业管理经营模式,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完善的后勤服务,从而以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企业品牌形象,赢得了入驻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信赖。

中国商人:据我们了解,乐富·智汇园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来自政府权威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评价都比较高。乐富·智汇园,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杨宝庆:自企业成立以来,乐富·智汇园先后荣获了 “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2008年度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单位”、 “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表彰和称号。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11月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创意产业园区”并获得“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金鼎奖”。我本人也获得了2011年度“文化新浙商”称号。

社会各界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于我本人而言既是一种荣誉,也代表着更大的期待和责任。同时,我认为这也说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开发理念和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以这种共识为基础,我们借助“文化浙商”的平台,在浙江省文化厅、浙商文化促进会、浙江省建设银行的支持下,及时发起成立了总规模20亿元人民币的“卓越浙商文化产业基金”。卓越浙商文化产业基金实际上是一个初级的产业资本运作平台,通过这个基金,我们可以为入驻企业及更多有志于在文化创意产业大显身手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投融资服务。

文化创意园区 篇7

一、园区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中新产生的一类具体形态,是指相互关联的创意产业、创意工作者与相关机构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地理空间上,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体。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方面有三个名词“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如,8号桥就在2005年4月28日,挂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12月授牌为“创意产业园区”,2011年12月授牌为“文化产业园区”。

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来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不向游客开放,园区专注于产业的发展,例如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第二类为向游客开放的产业型园区,即区内注重的是其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只是一种辅助行为。第三类则是体验型园区,则其性质更多的是面向广大游客的一个观赏区,为创作者和游客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包括创意思想的交流、创意产品的交流,让游客体验文化,并且消费文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第二类以及第三类园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园区文旅融合现状

(一)园区文旅融合可借鉴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最重要的吸引力就在于其文化,因此,若是要发展园区旅游,需要的就是园区对其文化进行挖掘然后进行文化表现,使游客看到并体验到园区的文化。这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将园区文化融合到景区的旅游开发当中去。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田子坊旅游开发的成功便是文旅合理融合的结果。

田子坊在文旅融合方面做得很好,首先体现在创意氛围上。田子坊在开发中,保留了一部分石库门的居住特性,再结合创意产业,引入商业模式开发。从1998年起,陈逸飞、尔冬强等艺术家陆续入驻田子坊。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结合,游客在游览景区时,不仅能从建筑和民居上感受到上海的老弄堂文化气息,又能体验到创意在园区的碰撞,还能欣赏到一件件富有创意的工艺品。

其次,田子坊的旅游商品也是很大的旅游吸引点。田子坊的旅游商品从制作到成品都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创意元素。

另外,2004年设立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积极配合政府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并引导园区的发展。在2008年发起了“创意之旅”,加强了各园区间的合作,促进了园区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了很好的互助学习和宣传的效果,为园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园区文旅融合的不足之处

在上海,田子坊和1933老场坊只是代表了一小部分的文旅融合较好的园区,还有相当多的园区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文旅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区旅游类型较为单一。目前上海市大部分创意园区的开发仍处于观赏旅游阶段,对于园区文化的利用不够深入与充分。

2、园区创意产品欠缺旅游属性。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往往具有特殊的建筑风格以及独特的历史,其氛围对于创意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对于游客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然后以8号桥、X2为代表的一些创意园区所设计出的产品,追求高门槛、低产出、高效益,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则不具有消费吸引力。

3、园区独立,园区间缺少融合与互助。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多是“独门独院”,没有横向地与相同性质的园区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卢湾区的田子坊和8号桥距离很近,但是,两者之间并无联系,缺少相互的“利用”,这对于两个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讲,是一种损失。

4、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园区建设过程中,缺少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交通、对外营业的餐厅、酒店、游客服务中心、关于园区历史和建筑的解说系统等各个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游客量的减少。

5、园区文化与旅游宣传少。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较早,速度较快,加上独具一格的创意文化影响力,使得其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享誉度。但是,园区很少有通过演艺、影视、出版书籍或者简单的宣传折页的印刷等途径进行园区文化的充实以及宣传。网络上关于园区的介绍侧重点往往是针对创意企业的入驻而进行的对园区地理优势、集聚经济优势、园区产业前景的宣传,极少有针对游客而进行的对园区文化、园区旅游的宣传。

6、旅游参与度低。大部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构成分为两样:人,还有建筑。园区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建构具有参与性或体验型的旅游设施、旅游项目等,也鲜有旅游活动的策划与举办。

三、园区创意文化与旅游融合思考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首先与区域内的人文环境相融合,传承本地产业的文脉和人脉,用创意和文化充实园区的产业,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逐渐发展。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应该就是如何将文化表现出来以增加旅游吸引力的过程。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有什么文化,其次再是解决如何将这些文化表现出来的问题。

(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化

1、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拥有很强大的文化基础,首先最为明显的便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体现在了建筑、音乐、舞台、饮食等方方面面。体现了上海的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勇于创新。上海滩与国际大都市、时尚都市与老弄堂的文化撞击,擦出异样绚烂的火花。

2、东西建筑文化的碰撞。园区的建筑往往给游客的感觉既有传统老弄堂的魅力,又有西方时尚建筑的气息,中外合璧。

3、园区创意文化。园区的创意文化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的精髓,正是这些创意文化彰显着园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4、每个园区都有其历史,每个建筑在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前都孕育的是另外一种生命,这种生命的精彩在下一段生命中还是会发光发热。以1933老场坊为例,它的前身是个屠宰场,这种原始的文化是不可复制和模仿的。

(二)园区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发展首先有政策的支撑、政府的支持,另外还有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这一中间机构的协调,再者,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接下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应该在充分认识其文化的基础上,吸取成功园区的经验和不成功园区的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表现文化,不断赋予园区增值潜力。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如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园区开发过程中的文旅融合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在这一个方面上应该做的首先是对园区创意氛围的营造,

从看得见的建筑、文字标识等到看不见的创意智慧等,保持这种独特的创意氛围,让整个园区从内到外都给游客带来充满创意以及文化深厚的感受。这点可以借鉴1933老场坊,通过老屠宰场的各个建筑细节的简单却明了的文字标识,既体现了园区的历史文化,又展现了园区每一处设计的创意之所在,增加了游客的好奇度和求知欲,也给游客带来学习的体验。

另外,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全国第一的数量和规模,那么临近的园区应该发挥集聚效应,像江南智造局一样,各个园区再集聚,利用互相的创意优势,促进整体的文旅融合发展,并不断提升价值。这是园区合作横向方面,在纵向上,还应该拓展产业链,大小企业合作,促进产业升级。

2、文化创意旅游商品的开发

这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较欠缺但是又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创意旅游商品的开发能够满足游客的购物体验需求。旅游商品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可以通过在

可以通过在旅游商品开发中融入特色的海派文化、旗袍文化、上海滩文化来丰富旅游商品的内涵,再结合园区各个工作室的创意与技术,来进行富有创意的、具有吸引力的衍生旅游商品的开发。比如陈逸飞工作室可以设计明信片、文化衫等的制作和生产,而不仅仅是局限于那些画。有很多画只是艺术品,不是文化产品,是不能通过大批量生产来实现经济收益的。

另外一个途径是实现文化与创意产业间的互动,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交流,自主研发设计,提高积极性与自主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竞争力。

3、旅游的文化创意宣传与营销

旅游的文化创意宣传就是其宣传手段和内容的创意性。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

区可以通过对宣传折页的创意设计与印刷、书籍影像的出版、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宣传、园区文化演艺活动、节事节庆等,展示园区的历史、创意、建筑等特色文化,提高园区旅游的创意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吸引更多游客。

另外,在产品的包装、品牌设计、logo以及产品本身的设计上,更是要注重与创意的融合,体现园区企业的创意文化,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购买人群。

4、园区的文化艺术服务

园区的文化艺术服务是很重要的旅游吸引点,包括了文艺表演、表演场馆的

建立等等方面,这不仅能吸引游客,而且还能不断激发创意工作者的热情,创造出更多的创意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利用园区内充满创意的大脑,再结合园区的特色文化,创造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的旅游表演项目。

5、创意与节庆旅游的结合

上海城隍庙的灯会那几天的游客量居高不下,景区收入也非常可观。那么,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应该吸取其优点,利用园区的海派文化、创意文化、历史文化以及上海是一个国际时尚大都市等特点,进行文化的创意。比如申请电影节、动漫节、艺术节、书画展、工艺品展等节事活动的举办,利用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样一个平台,就像M50长期地在香格里画廊举办画展等。这不仅在当时能吸引游客,之后也会产生更多的后续影响。

6、文化事业与旅游发展的融合

以上几点谈到的都是如何将文化产业更好地与旅游进行融合,但是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还有文化事业对旅游的作用。所以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在园区建立“园区历史文化展览馆”、“园区创意文化陈列馆”、“上海文化博物馆”等,免费对游客开放,增加游客对园区的了解,培养游客对园区更多的兴趣,促生游客参观游览、购物的动机。

7、旅游发展基本要素的完善

最后,在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寻求文化与旅游融合融合的同时,还要注重的是园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市场的宣传、人才的引进等各个方面,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园区创意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包括对商标、专利等的保护,不断提升园区的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园区的影响力,促进园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园区的文化与创意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发展和昌盛的根本。因此试图发展旅游的园区应该从自身文化和创意上寻求与旅游的融合,使高速发展的园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园区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探究 篇8

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城市景观文明与城市产业发展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物质存在, 其核心是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塑造, 其典型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活动、空间形式及意义方面, 这三个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根本性原则。

1.1 活动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1]。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商标, 而创意则是其灵魂。创意灵感的获取除了“妙手偶得”的独立思考外, 也需要和同行业的人相互接触, 了解行业现实状况, 彼此相互思维交流与撞击而产生。所以, 多样化的文化聚会空间可以提供人们交往获取创意灵感的机会。

1.2 空间形式

如上, 人们交流互往需要空间, 所以,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提供多功能性的公共空间。这样的公共空间或是一条街道, 或是一个节点, 具有活跃性与强渗透性, 它既是人们聚会交流的场所, 也为园区内的交易提供空间。

1.3 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意义方面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园区身份和形象及知识性、环境意识等方面。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 在设计和欣赏方面经常是超时代的[2]。主要表现在产业园区的建筑、内部装饰、景观、小品和照明等方面, 它们要像物质一样能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 形成印象。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

文化和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无可取代的核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中, 应该在景观元素和设计手法上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意的营造。

2.1 景观设计定位

1) 明确园区的功能和性质。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性质不同, 需要明确景观主要功能和性质, 如工业遗产类产业园, 艺术社区产业园, 综合消费类产业园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根据自身的特色, 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不同类型的园区应该有所区别, 弄清它的主要功能和性质, 也是景观设计符合产业园本身的需要。

2) 明确园区使用主体和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

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主要使用者是创意阶层, 他们有着独特的工作方式。另外, 在一些对外开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 消费者也是使用者, 需要考虑到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活动需求。为了营造能激发创意阶层的创造力的环境氛围, 在创意产业园区内的物质环境空间可分为两部分:创作空间和交流空间。

首先, 创作空间种类要多样, 需要室内室外兼而有之, 同时不仅需要安静独立思考的空间, 也需要交流协作的空间。园区内还需要设立激发创意灵感的景观元素, 例如一些娱乐设施, 趣味景观小品等。此外, 创作空间还需要有人性化的环境, 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将内庭、回廊等户外空间引入工作环境中, 这样可以减少人们长时间在密闭的工作空间内产生的压抑、烦躁和疲劳感, 继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交流空间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交流空间一般在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 要求有较大的室内空间尺度, 为各类创意人士和普通大众提供广阔的互动交流空间;非正式交流空间种类很多, 包括一些室内的特色餐厅、咖啡屋、酒吧、书吧等, 当然还包括步行道广场、庭院等户外空间场所。创意阶层的人员通过面对面交流, 思维得到放松、活跃和激发, 从而产生创意和灵感。

2.2 景观设计表达

2.2.1 多义性规划原则规划园区空间

多义性空间一般具有功能的多元性和功能转化的灵活性, 也就是指创造的丰富空间能够满足不同活动的不同需求, 或者是多种功能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重新的组合和调整。具体做法是:1) 同点多时混合使用。对于同一个地点, 在不同的时间段, 使用人群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 在同一空间通过多时段、不同层面、多种功能地混合使用, 可以促进活动的不断发生。2) 多种活动的混合。产业园区应该提供能够满足多样变化的活动空间, 这样才能提供与城市大众生活相联系的机会。城市公共空间吸引各类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同人群活动的彼此交融和沟通。3) 场地资源的共同享用。通过场地共享使人的活动集中, 使场地中的人可以看见别人的活动, 这样的场地更容易使人停留, 从而激发各种活动的产生。4) 交通可达。交通可达指到达一个目的地可以选择的路径数量及其便捷程度。场所的可达性高就会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它。

2.2.2 原场地元素的利用和改造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在工业建筑为形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就包含着先天的旧工业文化和后天的创意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的厂房等建筑物, 管道、烟囱等构筑物或是铁轨、码头、机械等设备这些具有明显识别性的元素, 记录工业时代的奋斗故事, 它们所象征的工业精神与文化应该被艺术地重塑和表达。从场地中提取原有的元素, 如原厂房的钢构架、断墙、铁轨、机器等, 进行艺术地再创造, 例如利用原厂房改造成使用功能建筑, 铁轨成为道路装饰, 断墙或机器重新装饰成为空间小节点的主景。让这些元素成为园区的“标志”, 唤起造访者的记忆与共鸣, 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的功能和审美价值。

2.2.3 新元素的植入

保留原场地元素是营造场地文化的重要手段, 但还应该为了塑造园区的新功能而进行再创造, 这就需要植入新的景观元素, 这些景观元素应该具有时代性和产业的主题性, 这样才能和原场地元素一起创造出特色鲜明的空间特征。新的景观元素可以独立设置, 成为主景, 有的可以和原场地元素组合, 形成复合型构成元素, 彰显场地文化与特征。

2.2.4 植物配置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一般不具备大面积绿化的场地, 所以植物规划往往是“见缝插绿”, 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植物配置设计最大的特色。在原有植物尽可能保留的基础上, 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原有植物能够增强场地的成熟感, 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场地的历史。植物种植上也需要像其他类型的元素一样, 采用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 一棵树成一景, 一种植物成一季。在需要突出植物的空间中, 选用形态个性、色彩变化的树种, 在需要隐藏植物, 但是需要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空间, 就需要选用形态规整, 色彩和枝叶均质的植物, 以融洽植物和大环境空间的关系。

3 结语

1) 传承文脉精神。应该深度发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历史文化特征, 塑造具有园区文化的环境, 使人们获得认同感。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在城市或区域的文化提炼, 传承区域文脉精神, 形成大区域文化氛围下特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脉精神。

2) 营造创意氛围。创造力产生的源泉, 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灵魂就是创意。所以, 创意氛围的营造可以增强园区的艺术气息, 同时也将增加园区自身的艺术魅力, 这将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3) 发挥艺术魅力。景观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十分密切, 如上所述,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更是如此。艺术的设计手法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与改造、雕塑小品的主题表达、功能性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和植物配置的生态设计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重视生态设计。良好的生态环境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留原有的植物, 还要考虑通过保留、调整、增添营造合理的生态体系, 发挥植物造景的功能, 改善促进生态恢复等。

摘要:论述了在园区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景观的设计方法, 并提出了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中文脉精神和创意氛围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了合理的景观设计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文脉精神,创意氛围

参考文献

[1]王齐国, 张凌云.文化产业园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1.

[2]彭朋.以工业建筑群为形态的创意产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8.

[3]张文勇.景观设计在现代生态产业园中的应用[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2.

[4]胡孙钱.以大学为依托的创意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10.

[5]周泳宏, 李英贵.创意产业中的氛围营造与创意实现[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5) :31-32.

[6]英国创意产业网.http://www.culture.gov.uk, 2013-06-20.

[7]Florida Richard.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Newybrk:BasieBooks, 2002.

文化创意园区 篇9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策研究

中央批准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批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三大发展战略在武汉叠加, 给武昌区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武昌将步入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期、经济结构调整的优化期、民生质量的提升期。

“十一五”期间, 武昌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 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业的“1+4”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各产业发展势头很猛, 但总体看产业结构不均衡。如何促进武昌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对于加快武昌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重点产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度、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武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武昌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有武汉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武汉市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和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根据2011年调研数据, 三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模最大的是楚天181文化产业产业园, 入驻企业22家, 租赁面积11939平方米, 其主导产业门类主要是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和传媒产业。武汉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内入驻的文化创意企业共计12家, 租赁面积为1960.24平方米, 其主导产业门类为创意设计和传媒产业, 园区内有1家企业年收入达到500万以上。武汉市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内入驻文化创意企业5家租赁面积为3366.6平方米, 其主导产业门类为文化艺术和创意设计园区内有2家企业年收入达到500万以上。根据区财政局提供的数据, 武昌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税收总额占全区该产业税收比例甚微, 仅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税收总额的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园区内企业整体发展规模不大, 产业优势不明显。

武汉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武汉市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湖北日报传播集团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园区内文化创意规模以上企业3家 (年收入500万以上) , 仅占3个园区入驻企业总数的8%。

2. 武昌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税收总和仅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

税收总额的1%, 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贡献度较小。

3. 产业园主导产业不明确, 发展方向不明确。

武汉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的定位是研发设计为主导, 然而园区内入驻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业;现代农业;新能源等科技类企业共计26家, 超过入驻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 园区内76%的企业与研发设计类行业无关。

4. 产业园中企业产业集群不够, 产业链延伸不充分, 产业关联度不强, 专业化程度不高, 品牌效应不大。

产业园主导产业不明确造成行业门类发展方向无序, 这必然导致园区内企业规模偏小, 企业集聚度不高, 未形成产业链。

5. 园区建设、发展、管理与服务, 大体上是谁建园区, 谁管理与服务园区的状况。

全区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园区建设、发展、管理与服务的领导机构, 没有制定全区园区建设、发展目标和考核的指标体系, 也未建立统一的管理与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园区的企业获取市场化 (中介服务机构) 服务尚无固定的渠道, 多数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无法为园区企业提供获取市场化服务的渠道和服务信息。

三、对策建议

为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建设力度, 推动相关产业有机融合、集群发展,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上规模, 在产业空间支撑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 制定未来5年的武昌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统筹全区园区建设与发展。

同时, 指导各个园区制定本园区未来5年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专业特色产业园区, 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园区。

2. 加快对企事业单位富余空间 (原有的办公生产区) 的规划和改

造, 推进湖北大学科技文化产业园、湖北美院武昌校区创意园、中南建筑设计院9000平方米的老设计办公大楼和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老办公楼的改造利用, 拓展武昌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3. 围绕产业链打造, 建设产业聚集的专业楼宇。

通过规划引导和园区专业化产业定位, 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自然集聚, 利用好武昌区已建和在建的高端楼宇引导专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聚集。

4. 整合武昌区有限的土地资源, 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功能配置。

武昌作为中心城区在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背景下, 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做到更加明确、更加自觉, 要改变目前只顾眼前利益, 缺乏长远眼光的发展上的自流状态, 由政府牵头完成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规划, 预留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1. 制定《武昌区文化创意产业目录》。

组织对地区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及分布、企业集聚情况及产业支撑龙头企业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编制《武昌区文化创意产业目录》, 扩大产业规模, 创建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 形成产业集聚, 推动规模化发展。

2. 选择性支持重点企业发展。

依据《武昌区科学研究与开发费管理办法》制定《促进武昌区文化创意重点产业发展办法》, 每年遴选一部分符合武昌区重点支持产业范围的文化创意企业, 采取融资支持、产业化项目资助两种方式分类予以支持。

3. 积极引入社会金融机构参与武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重点引导社会金融机构对武昌区文化创意企业、拟上市企业予以风险投资。

4. 制定实施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政策。

文化创意园区 篇10

一、黄石市华新水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概念提出

我国现已存在了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案例, 像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莫干山50号”等等都成功的将废弃的旧厂房变成了时尚潮流区, 这种休闲式的“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普通大众关注。但是现存的艺术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环境污染、杂乱的空间、园区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在黄石市华新水泥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改造中我们立志于将其定位成“文化景观生态型”产业园区。

1. 华新水泥旧厂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概括

华新水泥旧址地处黄石市市中心的繁华地段, 悠久的百年历史成为人类瑰丽的遗产, 它不仅见证者中国水泥的发展, 而且还拥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 因此将华新水泥改造为景观生态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保留本身乡土文化产业, 更好保存人们对它的历史记忆。

2.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改造现状

创意产业的兴起成为21世纪产业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最早出现在英国, 它的发展使整个世界象征着人们最求自由与个性化的开始。

然而经过长期的演变文化创意在艺术家们手中变得运用自如, 从早期对旧工厂的改造到对废弃物的再利用从而触发了艺术家们由产品创意向创意工厂的转型, 以满足对创意产业区的与日俱增的需要。

3.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今天“文化创意产业”中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创意”。想要让一个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需要不断地创新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这种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了商业、旅游业。通过对旧工厂进行改造使其形成专业的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区, 例如, 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50号和美国纽约的SOHO艺术区等, 都代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旧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作为一个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原有的居住空间改造不同, 景观作为外部的一道美丽风景, 在产业园区中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在设计规划中设计师们要充分考虑周围的整体环境, 整个园区的景观规划, 使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相呼应融合以便提高其艺术价值。

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的景观元素

旧厂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往往会考虑到的不仅是旧厂房建筑, 同时还要考虑周围的景观小品和公共雕塑小品这些小的景观。然而华新水泥这种早期传统的工厂要想改造成具有现代化感的时尚园区, 其中景观设计、公共艺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景观设计的运用在整个产业园区中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形态各异的景观小品是时尚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既很好地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又丰富了来访者的视觉盛宴, 同时提升了产业园区的空间品质。

对于黄石市华新水泥旧厂的改造, 我们结合自身原有的“水泥”资源, 将其利用制作成趣味的景观小品, 让其不仅传承原有的传统文化, 而又对原厂房进行了新的定义。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一种新的阐释。在保留原厂原有的记忆同时, 使人们对园区有一种自发的归属感, 在具体设计方面,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构筑物, 进行创意性的加减、美化, 达到装饰性的效果。

2. 创意产业园区中的工业元素运用

原有的工厂中大多是红砖瓦墙, 纵横交错的管道直接裸露在厂房的外面颇有包豪斯的风格, 外场地中随意丢弃的器械, 这些众多工业元素经过艺术家们的拼接将其变成产业园区中的雕塑小品。

3. 创意产业园区中的植物配置分析

由于旧工厂在早期建设时只注重生产时期的效益, 在建设时没有考虑周围外部环境, 缺少人性化的设计, 再加上长期闲置, 导致厂区周围环境杂乱、功能区分布不合理。因此在产业园区重新改造的过程中应该统一规划, 是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交织设计。然而“见缝插绿”是相对于面积不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植物配置最大的特色。在旧厂的景观植物中遵循着对原有的植物的保存, 保留原有的绿地系统再加以创新, 就能既节约资源又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法国梧桐、杨树、龙柏”都是我们对工厂的景观植物记忆, 这些高大的树木可以设计成室外休闲区, 给前来的游客提供休息、乘凉场所。

考虑到旧工厂中的植物配置时, 打破了原来的单一植物, 原有的厂区在建造时只是追求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没有充分考虑周围人文环境, 因此再设计时我们将园区的的景观植物按照季节的不同变化来进行种植, 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种植季节性植物。

三、旧厂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态化原则

由于水泥厂在早期就可能存在着一些对周围环境污染的问题, 在我们这次对旧厂改造创意产业园区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 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设计理念, 利用原有的资源, 注重节源, 节能, 节材。将那些废弃物在合理运用, 这样不仅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又减少了成本的支出, 也将更好的营造出一个具有“文化景观生态型”产业园区。

1. 矿石再利用的景观小品艺术运用手法

“文化景观生态型”园区自然也少不了与当地文化相结合。黄石市是有名的矿业文化中心, 每年有大量的矿石被开发。而废弃的矿石可以将其再循环利用, 利用这些乡土化的设计为园区营造出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

2. 创意产业园区中的“水体”景观设计

一个产业园区中除了建筑物、植物景观、公共设施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水体。在旧厂中如果营造出一个通畅、循环的水体, 就会使整个园区富有生命力。在用科技手法通过收集园区的雨水、废水净化后形成循环生态系统, 一部分可以对园区的植物, 农作物进行灌溉, 另一部分可以将其用于喷泉景观中的水, 增加园内的趣味性, 在这些生态系统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四、小结

通过对旧厂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思考为方向的探究, 了解到我国开始重视这些废弃的旧工厂, 旧工厂的改造使一个城市充满着潮流的活力。黄石市华新水泥旧址的旧工厂基地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此在这次的论文中我着重对其进行了大概方案构想, 我觉得要保留华新水泥中原有旧工业遗址, 再将其改造为“生态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黄石市华新水泥旧址也因此变成了黄石地区最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地标。

参考文献

[1]向勇, 刘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践与观察》[M].红旗出版社, 2012.04.

[2]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科学出版社, 2008-01

[3]王国华李世忠.《艺术设计创意产业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01.

[4]张合军.《创意园区——复合规划设计行为解析》[M].江苏科学出版社, 2015.01.

上一篇:机场行业战略管理会计下一篇:社会认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