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创意

2024-06-07

体育文化创意(精选十篇)

体育文化创意 篇1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包括面极广的容器,关于它的定义非常多。Tylor[1] 认为:“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角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和行业分类指标体系的差异,国际社会存在着对文化产业内涵的不同理解和认识。2004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与相关产业分类》,第一次提出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关于文化产业的国家定义,即“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 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更为丰富和专业化,同时更明显的突出第三产业的特性。体育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的同一类体育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其范畴应包括:体育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建筑业、体育中介业、体育科业、体育设施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传播业、研仪器业、体育广告业、体育经纪人业、体育旅游业、体育金融业等内容[2]。如何界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创意产业界定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体育创意产业高度依赖文化创新,借助高科技传输手段,用现代传输方式争夺消费注意力,以娱乐性、休闲性和注重体验为经济形态,形成了依赖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显著特征。根据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体育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将三者的共同属性和特点糅合,本研究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为社会提供商品性文化产品的同一类体育经济活动及其同类产业的生产、存储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专利性活动,这些活动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体育服务业和表演业表演性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核心生产要素是体育信息、体育知识,特别是体育文化和体育技术等无形资产。

2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或称“创意经济”,是基于将“想法”、“主意”或“点子”进行产业化,并形成价值带来就业的产业,具备一定的专利性,从经济功能的角度看,具有高增长、高附加值、高产出及高就业的特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体育产品产业化及体育文化产业化深入发展的结果,是对体育技术、体育经济和体育文化渗透、结合、交融、升华后表现出来的带有高经济值的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有形载体。

3 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

体育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是姐妹产业,体育文化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且是重要的分支, 两者互相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

3.1 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的新事物结晶

全球化对世界各个国家进行时空压缩,对城市的发展带来压力和动力,促进城市发展特别的文化,以吸引投资与高技术人员,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5000多亿美元。2003 年,美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 2300多亿美元,在其国民经济中占了很大的份额,占GDP的2.4%,成为继房地产、零售业、健康保险业、银行业、交通业之后的第六大支柱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2%左右。2005 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2004~2005 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近几年传媒产业的产值将保持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到 2008 年将增长40%左右,总产值将达到 6000 亿元人民币。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互相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双赢的机率也越来越高,随着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加强,创意产品的生产导入了市场竞争机制, 使资源通过市场得到合理配置, 从而提高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质量和水平,突显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步性。

3.2 城市经济发展的温床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首次发布的文化产业信息,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增加值5840亿元,占GDP的2.27%,从业人员共计996万人(其中个体从业人员89万人),占我国全部从业人员1.3%。其中,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增加值为1051亿元,从业人员192万人。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而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刺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3 可转变为生产与消费的商品

目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已具备相当惊人的规模,国内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型机构有2万多家,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600亿人民币,每年各地举办的商业性比赛和表演约500次,营业额为8000万人民币。以江、 闽为代表的体育用品业浙、已经跻身世界体育用品市场,在奥运会、NBA 赛场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体育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建筑业、体育中介业、体育科业、体育设施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传播业、科研仪器设备业、体育广告业、体育经纪人业、体育旅游业、体育金融业等体育业界领域,都成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落脚点,这其中蕴藏了巨大的商机,政府的适当引导和政策扶持,体育市场的适时开发与利用,必然会使这其中产生有价值的体育商品,体育信息和体育文化等无形和有形商品的开发潜质巨大。

3.4 独一无二的“社会政治景观”

借鉴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内容,2004年4月,河南日报报业和河南省体育局签约联合创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乒乓球俱乐部,这是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的一大突破,成为媒体参与体育的先例,同时也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出发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体育产业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推崇人的创新能力和智慧的、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开发和支持转变为商品的内容集结。因此,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衍射和覆盖效应,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城市的区域经济格局,体现城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力,推动城市功能的更新与发展,力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摸索出来属于自己的专利性内容,成为城市独有的社会政治景观。

4 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展望

目前,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和支持,社会资本的筹集很有限,对投资的市场准入和审批程序和相关的法律约束还比较薄弱,社会资本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介入还不够,在体育市场上面的份额还不够稳。因此,针对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政府应及时和准确的引入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的融入,通过市场机制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整个产业的经营水平和理念。

4.1 采取以重点城市为极化区的极化与扩散非均衡发展模式,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当前已形成东部、中部、西部三级梯队。第一梯队以东部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为主;第二梯队以中部中心城市武汉、郑州、长沙及地处西部的成都、重庆等城市为主;第三梯队则以西部省区云南为代表[3]。结合此三级梯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形成以经济发达城市为点,辐射周边其他城市为面的非均衡式发展模式,结合城市自身的特色文化和经济特点,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

4.2 多渠道筹集社会资本,增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自身资本自给能力,催化创新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取得竞争力的源泉,重点扶持关联面大、科技含量高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以点带面促进创新文化的发展。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只占 GDP的33% ,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 这说明中国体育消费的增长空间难以估量[4]。如何合理的平衡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在我国的体育产业领域的投入,是今后政府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面对的问题。政府更重要的职能是制造公平合理的市场规则及配套的改革措施,为新兴的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法律支持。

4.3 构建合理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激发城市体育文化创意群体的集结

2006年底,北京发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指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构建合理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鼓励建立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社会中介组织,重点引导建立企业、社区、家庭与消费个体之间相互协调的创意社群,串联区域内资源,建立合理的产业层级来发挥协同效应,培育社会的整体的文化创意氛围,激发城市体育文化创意群体的发展和集结,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今后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同时也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扶持与指导,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目前许多制约因素阻碍其前进的步伐。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和措施,为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发展

参考文献

[1]Tylor E B.Primitive culture[M].New York:Harper Torchbooks,1958.

[2]唐栋.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理论的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4).

[3]吴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体育文化创意 篇2

一、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功能特征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其通过创意将社会体育资源与文化资源以某种经济运行方式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其在发展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社会、经济、文化、体育功能。在社会功能方面,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会有归属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较高层面需求,需要得到满足,而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体育产业的不同在于,其会通过体育活动的创新,不断满足人的新需求,比如在归属需求方面,社会化体育活动创造性的形成体育团队,会将某些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人形成一个群体;又如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某些小众体育爱好者,通过参加小众化体育创意活动,体现自我的存在,实现自我的价值。在经济功能方面,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创意的构想与实施,能够将各种资源集聚起来,并且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资源集聚方面,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尊重并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合理利用人才资源的创意思维与专业才能,汇集科技、文化、知识、体育各种资源,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活动模式。体育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功能,是指将各类资源集聚之后,新的体育活动模式,会打破汇集而成的资源之间的产业壁垒,充足产业发展各种要素,进行形成产业发展新合力,推动产业市场效益的最大化。在文化功能方面,体育产业借助文化创意发展,文化艺术依托体育活动推广,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会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比如各国国家的奥运会,尤其是奥运会的开幕式,促进了世界了解主办国的文化传统;会带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比如体育产业与休闲文化结合,形成的广场舞等体育休闲文化,推动了广场文化的发展;会加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武术等体育活动与电视的结合,就对武术文化保护与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体育功能方面,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扩充和壮大体育市场,比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电子竞技体育活动,就日渐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域,产业活跃度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日益扩大;能够引领和带动群众体育活动,类似气排球等体育创意活动,将专业化体育活动适当改造,降低了运动的难度,增加了群众的运动参与度;能够发展和壮大竞技体育规模,最为明显的是类似于NBA等专业化竞技体育与传媒的联姻,扩大了竞技体育的受众群体,增加了竞技体育的转播收益,进而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壮大。

二、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机制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由外部动力因素与内部动力因素共同推动,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机制,不断促进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增加。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外部动力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需求等要素。社会要素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到后工业时代,社会群体消费不断个性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不断强调软实力的增强,科技与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人们具有较多的休闲时间,种种社会发展情况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经济要素是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与发展,制造业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而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休闲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改变了经济发展格局,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顺势而生。文化要素是指21世纪本身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朝阳时代,各种富有创意的文化符号与文化消费,逐渐与体育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为体育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文化动力;科技要素可以提现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方面,某些科技要素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体育赛事的改革,而在体育装备行业,各种科技元素的加入,使得体育运动的科技含量日益提升;需求要素主要体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增加,以及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开始增加,相应的开支逐渐提高,消费的`个性化、多元化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渐匹配。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部动力因素包括价值追求、创意能力两大要素。价值追求是指在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认识到谋求价值最大化,除开基本的使用价值回报之外,要加大附加值的创造,而附加值的来源则主要是创意的开发与运用;创意能力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求产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创意原生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创意思维的运用带动整个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是内外部要素不断重新组合叠加,产生新的发展形态的一个过程。而在整个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内部要素居中,外部要素分布在外围,产业发展通过内外部要素的不断联系,以及产业运营将这种联系转变为一种产品,相互协同,形成一个动力体系,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三、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

在体育文化创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内外部要素的联系与组合,会受到管理体系、品牌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要素等制约,这也是当前困扰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大瓶颈,为此,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有:首先,改革管理体制。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举国体制在国家奥运战略中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并且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体育产业中不断拓展,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举国体制,即有国家行政机构牵头发展体育产业,其弊端不断显性。在近年来的篮球、足球管理体制改革中,随着国家行政机构不断向篮球、足球社会化协会放权,这一领域的体育产业发展开始显现活力。因此,改革管理体制,由社会化体育协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壮大体育产业,才能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开通道。其次,强化品牌驱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不论是在装备生产领域还是在赛事组织层面,都是通过培育和发展品牌,促进产业的发展。国外体育装备品牌耐克、阿迪的发展如此;美国篮球职业联赛、欧洲足球联赛等赛事的拓展也是如此。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以品牌为驱动,围绕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整合产业要素,净化产业环境,引导产业升级。在国内体育装备品牌方面,要以各种政策资源优势,引导体育装备品牌的升级换代,要以强有力的品牌保护举措,推动品牌健康发展。在国内体育赛事品牌方面,要以强有力的赛事组织措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要以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品牌的美誉度。再者,培养人才队伍。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注定是体育、文化、经济、管理、科技等因素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各类高等院校应该按照国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意见措施,加大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相关体育文化创意专业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调整与叠加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强化人才的复合型能力;另一方面,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各个行业,也应该依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大人才继续教育的培训力度,通过选派人才进修,邀请高水平人才讲座等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强人才的能力素质,以适应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后,拓展融资渠道。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此,国家应该通过相应的政策,引导其他产业资金,进入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社会资本也应该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捕捉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遇,跨行业、跨区域调配资金,促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悦.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和发展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3):24-25.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利 篇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北京联合大学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理论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8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长期从事体育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原理、体育传播和奥林匹克文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公开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

E-mail:haichaofx@yahoo.com.cn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北京后奥运时代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附加值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通过发展体育创意产业,引导丰富的奥运资源发挥积聚效应,使奥运资源转化成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的体育产品,已成为体育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逐渐成为后奥运时代北京城市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以奥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持续升温

奥运会后,参观奥运主场馆“鸟巢”和“水立方”被列为最具有号召力的北京必游项目。此外,奥运场馆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季活动,每年一届的“鸟巢欢乐冰雪季”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参与冬季体育娱乐健身活动,“水立方”在奥运会后正在改造成为北京最大的水上游乐场,整个奥运中心区将形成一座集赛事、休闲、餐饮、文化于一体的奥林匹克主题公园。通过奥运场馆的改造,推动体育文化体验,文化创意激活了体育的体验经济。

2、体育产业集聚区域发展迅速

从2007年起,北京市政府连续3年每年拿出5亿元人民币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打造六大体育功能区,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在内的奥林匹克中心区,以五棵松体育馆为核心的球类健身运动产业功能区,以体育商务和总部经济为主的龙潭湖体育产业园,以顺义水上乐园和跑马场为核心的东部休闲运动功能区,以昌平区的铁人三项基地为基础的十三陵户外休闲运动功能区,以及囊括大兴、亦庄和丰台的南部体育功能区。上述六大体育功能区的建设使北京初步形成南北有大型体育主题公园,东西有特色体育健身园区的基本格局。

3、体育品牌赛事加紧建设

体育文化创意 篇4

1 超越产业边界视角来发展体育产业

产业门类的划分, 是为了管理、统计、规划发展的便利, 对于实际从事体育产业的人来说。需要用超越产业边界的视角和观念去理解它, 这样才能把握文化创意时代的体育产业本质。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是价值分享。其更为重要的前提创造需求、制造体验, 创造独特的价值。

对于体育赛事和体育俱乐部来说, 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创造价值, 更需要不断地去提升体验的水平, 而一旦利用产业去分割它, 就会发现操作空间非常有限。中国的体育赛事和一些场馆的经营者依然受制于自己的产业逻辑边界。他们认为必须要提高比赛的水平, 要获胜,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球迷的支持和关注, 才能有媒体关注、有收视率, 能提高电视转播权的价值, 其他的盈利途径皆属于枝节末叶。而对于国际管理集团 (IMG) 等体育公司而言, 其盈利的模式就是:市场上挖掘后备人才培养, 送到比赛中锤炼, 从中培养像乔丹这样的超级明星球员, 从所属的俱乐部中培养超级俱乐部、超级选手参与国际竞争, 捧红培养一批这样的人才, , 这些明星的巨大成功又带来巨大的号召力, 影响青少年, 影响媒体、影响时尚等等, 紧跟着系列的纪念品、丛书、电视转播权升值、广告赞助升值又获得了很好的回报。

从广义上讲, 创造新的体验的能力就叫创意产业, 未来的体育产业必然是创意产业, 未来体育企业能够真正关注客户的需求, 从创造价值体验入手创新, 不坚守自己的行业边界, 不断去清晰明确的发展自己的核心价值和核心能力, 就必然会立于不败之地。

2 文化创意时代体育产业的产品开发

产业经济学专家预测, 文化创意产业将给所有的产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逐步彰显服务业特质并加快产业的边界的模糊, 避免产品功能趋同带来的竞争加剧和沦为产业链底端风险。

2.1 需求为王

文化创意经济时代一个最大的经济特征就是价值越来越从需求方定义, 而不是从供给方定义。体育营销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了“顾客导向”的重要战略价值和作用。欧洲和美国发达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普遍重视俱乐部的文化建设、重视球迷俱乐部的长期发展和维护、重视发掘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 为这些清晰界定的需求开发产品和服务。所以国外很多职业球队即使一个赛季很少赢球, 球迷支持程度一点也不会减弱。所以, 我们要反思十五年的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给中国球迷带来的体验变化, 应从球迷的需要入手去思考问题。

对于体育赛事、服务以及俱乐部的经营来说, 普遍的问题是没有差异化的创意和品牌战略。很多场馆和赛事的营销基本上努力去定义自己特色, 而事实上只有按照需求来定义的时候, 才有持续的优化和提升竞争力的空间。这是创意经济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从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来看, 主要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体育的娱乐特征, 体育赛事的营销和推广, 体育俱乐部、健身会所的营销日益关注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这恰恰与创意经济的特征吻合。

2.2 体验为王

文化创意产业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创新带来了新的变化, 就是需求越来越基于体验。体育产业领域也明显呈现这种趋势。广播、电视和网络延伸了人的肢体, 人们可以欣赏到全球的高水平比赛, 这种创新也提供了新的体验。互联网技术和体育赛事的结合也是提供新的体验。人们可以找到一个讨论、交流互动的平台, 可以下载、浏览、观看更多的比赛。

国外的许多体育俱乐部施行多元化经营, 例如, 体育休闲酒吧、户外运动酒吧、体育拓展培训和休闲娱乐、餐饮整合等等。这种产业形态变化营造的是一个多元体验。一些体育项目颇具这样的潜力, 斯诺克、游泳、健身俱乐部、瑜伽馆等均可以通过资源整合, 根据自己的顾客开发一些新的元素, 去营造一种特别的体验。例如当迪斯尼乐园最终不能用产业形态来定义自己的时候, 它说我是一家生产快乐的公司。它是根据体验来定义自己。体育产业更应该是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体育公司也应该朝着这方面努力。

2.3 文化和创意框架下的体育产品定义

体育产业领域的产品功能趋同十分明显, 要赋予独特文化内涵进行创意开发。比如同是隔网对抗技能主导项群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趋同明显, 但是也存在参与和欣赏的体验的差别, 而市场开发和营销的重点就是尽量去强化这些差别。

在这种日渐激烈加剧的竞争环境中, 如果还依照制造业的逻辑——用产品来定义自己的时候, 就会带来像音乐产业滑坡一样的结局。现实是唱片业不挣钱, 而靠音乐的钱柜挣钱。同样的逻辑, 很多体育比赛不挣钱, 而提供体育赛事内容产品的媒体和整合体育服务资源的公司挣钱。因此, 体育产业是一种体验型的终端, 也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不能以产品来定义自己。不能再认为我们提供是足球产品, 或者是足球比赛。这种逻辑会影响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实际我们提供的是与足球比赛相关的一种体验, 我们通过组织和高质量的服务让大家体验各种比赛带来的情绪和身体的体验。

2.4 文化创意框架下的体育产品设计

前文说明了体育产品不再从供给来定义, 而是从需求来定义。体育产业满足人的需求, 但它已经不是满足于最基本的功能。比如NBA, 在比赛前后和中间安排各种表演、抽奖、娱乐体验, 多样化的需求决定了多样的市场开发空间和手段。

体育健身业。如果用需求、用体验来定义, 完全不是一个产业。如果面向普通大众群体, 就要重视实用性, 充分利用场地时间和空间;如果是面向中上层消费水平, 以朋友聚会、商务为目标, 则在环境上下工夫;当针对高层次商界、政界、知识界时, 则要在意境、品位上下功夫。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甚至可以变成一个创意产业, ;将来所有的产业都会往这个上面走, 因为只有体验才能够产生经济增值。

3 文化创意框架下的体育产业战略选择

3.1 低成本与差异化的权衡

迈克尔·波特经典的战略理论揭示企业竞争战略体系中最常见的就是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低成本的价格竞争优势是常用战略。不论用集约化也好, 还是严格内部管理也好, 总而言之把成本压下来。还有一个是差异化战略。“人无我有, 人有我特, 人特我优。”但是, 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差异化意味着成本的提高。成本降低主要在于量大。所以低成本与差异化必取其一。当然如果谁能够在低成本下面还能做差异化, 就很难再有竞争对手了。那么我们如何在体育产业领域权衡抉择“差异化”与低成本战略呢?

首先尽可能降低成本, 但也要看是否满足低成本的条件。哪个公司想办比赛, 都要面临创意和策划问题, 找专业公司来组织, 公司就需要降低聘请体育赛事和娱乐的专业人士方面投入的成本, 关键是创意做到差异化。例如, 婚庆公司的流水线结合体育创意就能为体育人士专门打造一个特别的婚礼, 自然和谐融入体育比赛、文化元素的婚礼更容易吸引专业人群。

3.2 强化资源整合战略

体育是消费和服务一体的体验文化。体育企业一定要利用媒体的创意能力, 定制一个符合企业给公众价值体验的综合节目, 例如, 我们就可以进行文化体育“双星”人才选秀。各个运动项目都可以寻找这样的典型进行形象传播, 从小学、中学、大学和高层次人才中进行海选, 各个俱乐部都要有计划的进行这样的体育专项技能和文化成绩同时优秀的造星计划。体育企业和俱乐部进行的这方面工作是内容也是广告。

体育成绩和文化素质提高并不矛盾, 是有鲜活的案例存在的, 有明星存在的。对学生代表的俱乐部和学校来说就是广告, 对媒体来说是广告, 体育企业本身就是在生产体验, 就是在更需要强化生产核心价值, 就是要给客户这些体验, 这些体验势必要变成媒体内容。所以, 体育产业领域不要它固守产业边界, 固守所谓的运营方式和盈利方式, 需要整合多种资源。

4 对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加大文化创意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 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与体育产业形成更高的关联度, 构建综合竞争力, 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2) 重视投融资体系建设, 加强体育资本市场建设。与金融服务业融合应该成为体育产业界重要发展战略。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 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体育产业发展, 还可以指定银行贷款支持体育产业, 培育和扶持一批体育企业做大做强。

(3) 继续规范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 以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为主线, 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重点, 以创新统计服务方式为动力, 为体育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总之, 体育产业是基于体验的产业, 体育产业已经进入需求定制时代、进入体验营销时代。文化创意产业为我们规划和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的一种全新的角度, 是全新的整合方式, 帮助我国体育产业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机遇, 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祝莉, 许传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西部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J].体育科学.2005, (1) .

[2]张孔军, 于祥.首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定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08) .

[3]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 2008.

体育节节徽创意大赛 篇5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迎接我校体育节,特举办本次创意大赛。体育节节徽设计要求:

1、符合我校篮球特色的办学宗旨。

2、设计简洁、寓意深刻。

3、色彩绚丽、主题突出。

4、有简短的文字介绍说明。

5、统一绘制在A4打印纸上。黑板报设计要求:

1、主要内容:班徽、班级比赛口号、各类励志名言及各类体育比赛技巧等。

2、板报文字内容不少于篇幅的3/4,图案选取符合体育比赛特色,颜色搭配合理。

3、板报格式以白纸为铺底,边框贴红纸装饰,班级名称写于右下角。

4、板报长约2M*宽约1M,体育节运动会期间展示于本班场地前方。活动时间及上报方法

2011年10月10日~10月20日

体育节节徽,以A4纸书面(可以手绘)形式于10月15日前上交学校政教处。

黑板报设计绘制结束后,各班自行保存,运动会期间自行展示。

以上活动的最终评选结果将纳入学校体育节运动会精神文明奖的评选。

走进体育准备活动的创意空间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准备活动;尝试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123-1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由于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在选择准备活动内容时,应掌握儿童特点,多选择一些儿童化、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如,短跑教学中,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时,教师可以创设“我是小侦察兵”的情境,按照规定目标、路线、动作和教师的口令进行;听到“上山”口令,学生做高抬腿跑;“下山”——小步跑;“通过敌人雷区”——曲线跑;“通过铁丝网”——做爬越动作等。在进行跳跃教学准备活动时,一开始提出开一个小动物运动会,让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跳起优美的舞蹈;让学生模仿某种动物跳的动作,如模仿青蛙跳、兔跳,还有根据侧跨跳模仿蝴蝶在花丛中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的动作,让学生去联想森林中的草地上有许多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吃草的、有玩耍的等等。

教师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探究”、“体验”的欲望,教学任务在孩子们愉快的心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既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又能起到集中注意力,启发兴趣和活跃情绪的作用。

二、开展多样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可以激发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机,使其充分发挥潜能的作用。做任何事情只要有较高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提高,练习的效果也会增加。

在教学实践中,多样的、趣味性、娱乐性的准备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身体机能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运动状态。如慢跑练习,可以穿插一些专门性素质练习内容。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后踢腿跑、侧身跑、碎步跑、跑跳步、单足跳,蛇形跑,图案跑等。也可通过队形的变化,如分队走、合队走、蛇形走、交叉跑等,使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感觉中完成走跑任务。做操的队形可采用圆形、半圆形、矩形、菱形、双圆形等队形,使学生觉得新颖、有趣。

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准备活动,更加符合当代小学的身心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三、创编动感美感徒手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徒手操是体育准备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一日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既能锻炼儿童身体、发展儿童基本动作,又能激发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每个星期三、四节体育课,如徒手操,总是那一套,显得很枯燥无味,没有半点乐趣。因此,徒手操动作的创编要尽可能地展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的一面,能够吸引住学生。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样,也开发了教师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要尽量创编和变换多样的徒手操练习形式,让学生有新鲜感,使学生愿意学,乐学。如学生原地的徒手操练习可以编排“动感”十足的健美操、模仿操、街舞、广场舞等动作。动作、路线尽量做得夸张一点、幅度大一点、形象一点。

创造一些朴实大方、动作刚健有力、优美、活泼轻快并富有时代感,具有锻炼实效的徒手操,既可以提高儿童的兴趣和锻炼效果,也有利于学生的动作记忆,更容易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活动开了各关节,又增加了身体协调性的训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为主教材服务,一举四得。

四、制作新颖的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根据现代体育教学的新特点,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制作一些体育活动器材,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何将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重放光彩,为教学所用,创造出一定的实用价值,一直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如一张废旧的报纸,跑步、跳跃、投掷都可以用它来作为准备活动的体育器材来使用,学生也可将报纸捏成一个团,相互间进行“打雪仗”游戏。一根跳绳,学生既可以用来做跳跃的器材,折起来也可以用来做投掷器材,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流星球”加以亮丽的色彩,投起来犹如天空中滑过的一道道流星雨,用易拉罐和饮料瓶,可作起点和终点的标志物;在接力赛中,它们可充当接力棒;在体操教学中,让学生做易拉罐和饮料瓶操;还可以在易拉罐中或饮料瓶中装满小石子、沙子或灌满水使之成为哑铃等等。这些用废弃器材、生活物品等制成的简易活动器材,不但补充和解决了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状况,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而且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废物再利用在一定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

体育文化创意 篇7

一、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优势析

(一) 独特的自然环境

湘西地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主要依托旅游业的发展, 这里山同脉, 水同源, 民俗文化丰富。湘西州包括“不二门”、“难华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溪州铜柱、老司城、里耶战国古成遗址三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夯等五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小溪”自然保护区、“凤凰”历史文化名城等景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为游客展现了大湘西自然生态的瑰丽与奇特, 促进了当地文化资源的传播发展, 使大湘西成为了全国文明的旅游胜地, 使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了展示的平台。

(二) 丰富的土家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具有观赏性、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等特征, 有很强的开发价值和传承价值[2]。其中, 土家摆手舞、茅古斯舞、土家摔跤、打飞棒、舞龙、武术等竞赛项目和一系列渗入土家民族传统体育元素的项目已经成为了大型表演的特色和优势, 土家族祭祀、祈福活动、傩戏、八宝铜铃舞等民族体育项目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丰富了现代体育的内容。

二、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劣势

(一) 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 品牌效应不强

长期以来, 湘西土家族人民在生产和劳动中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生活和娱乐的传统文化, 如鼓舞、西兰卡织锦、傩戏等。但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 湘西地区在自身品牌的构建上文化元素挖掘深度不够, 能占据整个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及体育商品屈指可数, 没有突出地方特色。纵观各旅游区, 除了首饰、着装、小吃, 很少有代表当地特色文化的纪念品。因此, 如何把湘西地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推向深入, 充分发挥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两大资源优势, 创立自己的品牌, 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 市场开发资金不足, 融资能力有限

据市场调查, 湘西地区每年投入旅游产业的开发资金中只有不到18.6%的扶持资金, 外部资金流入量只有总投入的4%, 因此, 很难对整个大湘西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的有效开发。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有限扶持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迅猛之势, 只有创新体制, 拓宽融资渠道, 吸收国家、政府、民企、外资等渠道的资金, 采取信贷、直接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 才能为湘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机遇

(一) 国家、省级、地方“三效合一”政策支持

近年来, 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各民族实际, 国家对民族地区推行了一系列帮扶政策,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把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列为重要目标。湘西作为湖南少数民族聚居区, 文化底蕴丰富, 对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 为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2011年10月, 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年) 》[3], 明确行政区域范围为湘鄂渝黔4个省市的71个县 (区、市) , 其中大湘西37个县 (区、市) 被纳入规划。2011年12月28日, 《2011—2020年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湖南将投资2 000亿元着力打造湘西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国家、省级、地方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 对民族体育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必将促进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二) 文化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不断提高, 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 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帮扶下, 湘西地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被评为中国最美古城“凤凰”, 通过有效利用当地资源, 打造了“烟雨凤凰”大型舞台剧, 依据当地特色文化举行各种民俗体育活动表演, 吸引了大量旅客的驻留。更让人流连忘返的是上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魅力湘西”, 以一台舞台剧, 通过声光、荧屏和现场实景的融合, 将土家族鼓舞、茅古斯舞等民间文化汇聚一堂, 让国人享受一顿湘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大餐”。

四、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挑战分析

(一) 现代娱乐方式、生活习惯及现代体育的冲击

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渐增, 人民的生活习惯已不仅仅局限在祖先传承下来的娱乐休闲方式, 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喜欢挑战新事物, 如韩剧、流行歌曲、竞技体育、现代舞蹈等一系列现代娱乐方式不断冲击传统体育。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 人们逐渐失去了传承和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心, 认为陈旧的东西就应该被革除, 就应该被遗弃, 认为只有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发展, 从而导致传统体育文化离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远, 以至渐渐被人们遗忘, 甚至消亡。

(二) 与其他民族项目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随着各民族旅游商品层出不穷, 使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市场竞争也不断的加剧, 大湘西地区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为土家族和苗族, 两族人们借着广袤的地域资源不断发展本民族的相关产业。例如, 在大湘西的旅游区等市场上我们随处可见苗族体育器具 (打鼓时所用的鼓、射弩时所用的弓箭、跳鼓舞的卡通人偶等) 在市场上销售, 而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所能看到的是少之又少, 除了雕刻出的傩面具, 仅能看见的也是属于印染类的西兰卡之类。各种现象显示土家族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 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商品的发展。

五、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对策与建议

(一) 加大政府保护和宣传力度

湘西地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零散, 必须在全区范围内组织专门人员对民俗民间文化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摸底, 掌握详细的信息, 认真梳理, 分门别类地归案建档, 建立地方性民俗民间文化资料库, 加大对本区民俗民间文化的宣传、讲授工作, 强调“保护先行, 抢救第一, 合理开发”十二字方针政策, 坚持“政府主导, 群众参与, 统筹规划, 明确职责”十六字原则, 将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纳入本区财政预算。各区文化部门承担文化保护的主要职责, 旅游区、学校、发改委、政府、文化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 履行保护与宣传职责。

(二) 加大市场开发扶持资金投入

经济落后是制约湘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第一, 表现在政府资金的投资上, 第二, 表现在融资渠道上, 只有不断加强政府投资文化发展的大产业和大市场, 提高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扩大旅游消费市场;抓住品牌形象建设大湘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增强与外企、民营企业的合作, 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播途径宣传推广大湘西地区旅游精品, 打造旅游品牌。

(三) 加强传承人保护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民俗民间传统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淀。随着一些技艺精湛的老艺人相继离去, 留下的也已经年事已高, 大多都不愿意再去冒险进行这些技艺的传承 (如土家族的上刀梯、下火海等危险体育项目) ;而大多数年轻人向往大都市的繁华, 不愿意再回贫瘠的山里拜师学艺。鉴于这种情况, 政府和相关体育文化局应加大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资金补助, 对掌握不同技艺的传承人颁发荣誉称号, 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 鼓励他们开展传习活动;同时, 也要及时对传承人进行定期的资格认定审查和培训, 加快形成一批民族民间文化演艺集团, 加强演出网络建设, 扩建演艺中心, 把相关体育项目引进运动会、与学校体教相结合, 促进演艺主体多元化发展。

(四) 挖掘地方特色,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组织专业人士, 集中财力和智力加大体育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 深入了解土家族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挖掘出最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和文化元素, 在整体的发展规划上, 做好充分的准备,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避免重复发展, 避免相同体育文化创意项目的撞车, 避免相互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五)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整个体育文化创意开发过程中, 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全区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最大限度地避免过度开发所带来的危害, 高度重视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在保证文化资源原真性的基础上, 有效开发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展旅游项目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要:对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 提出了相关对策:加大政府保护和宣传力度;加大市场开发扶持资金投入;加强传承人保护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挖掘地方特色,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体育,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汪友波.西南山区土家族土家族传统体育现状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 (4) .

[2]姚锐, 张小林.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7) :215-217.

体育文化创意 篇8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以体育文化为核心, 创意为手段, 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 为人们提供文化体验, 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的现代, 文化资本竞争力凸显, 市场竞争已从产品之争转向文化之争, 产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以文化为底蕴的观念价值。而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 其实质中的学习、创造、产业化能力越来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经济竞争力具有显著地稳固性特征, 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全球范围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文研究内容的需要, 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及网上查询, 详细查阅了有关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书籍和相关文章。

(2) 访问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 走访了海南省体育文化、体育产业领域的专家、省文体厅等的相关政府职能人员以及从事体育文化产业的相关人士, 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3) 数据分析法。

以美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Richard Florida的3Ts理论和香港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许焯权的5Cs理论为基础, 对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数据化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发展

(1)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2) 提高社会效益, 提高区域社会协调发展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来源于文化, 同时又具备体育的特性。文化和体育是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将增进区域社会的和谐、稳定, 增强人们的凝聚力, 而体育将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强健, 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提高人们的生活热情和工作效率。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以体育文化为基础, 以体育文化的消费为出发点, 强调体育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商业化, 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文化传统, 同时也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体育文化的繁荣。

(3) 实现区域体育产业经济跨越式和可持续式发展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把人们的智慧、体育科技发展、体育文化及体育经济有机结合的产业模式, 它的创新性、增值性、辐射性、渗透性等独特特征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文化产业, 而正是这些区别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 传统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中, 地域禀赋对区域体育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在体育经济发展上更具优势, 如: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体育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资源。由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依托智力、科技和文化资源, 因此同传统体育产业相比, 对地域优势的依赖性较小。在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区域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 将会使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式发展。

(4) 突破区域体育文化发展瓶颈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来源于体育文化, 同时也影响区域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使具有特定体育文化内涵、艺术内涵、并具有大众认同性的企业或产品获得了强大的竞争力, 无形中也将体育文化中注入了创意的元素, 并进一步扩大了体育文化在人们心中认同的维度, 解决了区域体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会遇到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瓶颈问题。

(2) 区域发展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土壤。

(1) 区域体育文化背景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泉

区域体育文化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区域特色文化等多种因素, 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体育文化。因此区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源泉, 以区域体育文化为底蕴, 有效的融合外来体育文化元素, 就能形成良好的区域体育文化基础, 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发展动力。

(2) 区域经济优势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将体育文化创意付诸实践, 生产出好的创意产品, 需要相应的资本支持以及原有相关产业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区域经济作为支持, 体育文化创意很难形成产品, 更不可能实现产业化经营和集群化发展。而人们对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结合本地的区域经济优势、切合实际的发展, 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3) 区域自然环境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力依托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自然环境的依赖较小, 但自然环境依然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力补充和依托, 能充分的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作为体育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 或开发创意自然资源作为产业依托, 使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3) 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

(1) 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突破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文化产业发展瓶颈

自2009年12月31日,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 海南省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五年建设,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下一个五年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推进国际旅游岛发展建设, 突破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 推动全省经济可持续增长, 就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体育旅游文化、国际赛事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多种文化相融合, 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进一步推动国际旅游岛文化产业的发展。

(2) 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体育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旅游岛建设中, 自然资源的优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经济的发展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耗和破坏着海南的自然资源。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依托科技、智力和文化资源, 对自然环境依赖较小,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资源, 也使海南经济突破了自然禀赋的瓶颈, 实现可持续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也将海南体育产业由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步向科技、文化、知识为一体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3) 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旅游岛的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

海南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仅停留在组织筹办体育赛事和休闲体育旅游上, 产业发展较分散, 季节性较强, 未形成相关产业链。而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渗透性和高辐射性将会以自身为纽带, 融合生产制造、文化等相关产业, 并影响和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形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以增强国际旅游岛的区域竞争力。

(4) 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帮助国际旅游岛打造休闲体育品牌形象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以旅游业为主要品牌, 而近年来, 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海南旅游业中所占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 更喜欢体验式的体育旅游方式,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更好的打造体育旅游业, 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帮助国际旅游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2、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在海南区域的发展现状

根据美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Richard Florida的3Ts理论和香港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许焯权的5Cs理论为基础, 对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分析研究, 以了解海南目前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海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本分析

通过走访, 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了150名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并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人力资本指数: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人数比例约为48%; (2) 创意阶层指数:创意从业人数占体育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约为21%; (3) 科技人才指数: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中高级专业人员或从事研究性工作的人数约为15%。海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本还相对比较薄弱, 创意从业人员和高级专业研究性人员比例较少, 还需进一步提升人才资本, 为海南省区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2.2、海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环境分析

2014年海南年地区生产总值3500.72亿元人民币, 比上年增长8.5%, 比全国增速快1.1个百分点,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924元, 比上年增长7.5%,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文化体育的消费, 2014年海南全年地区传媒、文化、体育总支出23.1亿元, 比上年增长5.7%。同时, 海南省体育旅游项目在海南旅游业中独占鳌头, 每年参与海洋体育旅游项目的游客人数超过500万人次, 占参与体育旅游项目总游客数量的约80%, 外来游客的体育旅游消费总额也在逐年增长。由此可见, 海南具有极大的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增长潜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瓶颈, 促进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集群化发展, 并有助于国际旅游岛打造休闲体育的品牌形象;

(2)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依托, 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泉;

(3) 海南省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2、建议

(1) 促进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的输出, 并将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民族化、国际化放在政策制订的重点, 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岛的休闲体育品牌形象;

(2) 不断加强对体育文化创意人才的教育与训练, 为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体育文化创意 篇9

清朝时, 这里原称三板桥庄大竹围。1914年, 日本人在这里设立芳酿株式会社酒造厂, 以酿造清酒及红 (露) 酒、人参酒、乌梅酒、药酒等配制酒类为主, 后改称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北酒工厂。1922年, 日本殖民当局强令废除台北旧有街名, 将这一带改称“桦山町”。台湾光复后, 酒厂由国民政府接收, 改称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台北第一酒厂, 生产以树薯为原料、价格低廉的“太白酒”。而“桦山町”也被改为“华山”并沿用至今。上世纪50年代开始, 酒厂逐渐增加米酒和各种水果酒的产量, 成为台北民众日常消费的最爱。随着岁月流转, 因地价昂贵及当地水污染问题严重, 不利酿酒, 酒厂于1987年搬迁至台北县林口龟山一带, 这里的旧厂房也因而陷入长期闲置的命运。

1997年, 当地一家文艺团体金枝演社的几位艺术家意外发现了这里, 认为此地仍保留有过去台北人早年生活和产业的印记, 非常适合作为多元文化的展示空间, 便擅自闯入废弃的酒厂举办演出, 结果引发社会各界对这块空地用途的讨论和重视。通过民众和媒体的呼吁, 台北市府于1999年将此地正式更名为“华山艺文特区”, 并开放给文艺界、非营利团体及个人作为文化和艺术创作场所。许多台湾影视片如偶像剧《篮球火》、周杰伦的《说好的幸福》、王力宏的《脚本》、许志安拍摄的《宿醉》、方文山执导的《华山·24》、歌手张震岳和林芯仪的《回到过去》、著名导演蔡明亮的最新电影《脸》等都选用这里作为外景地。

2006年12月, 融音乐表演、艺术展示、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首届“简单生活节”选择在这里举办, 邀集了不少知名歌手助阵, 吸引了3万多民众参与。“生活节”期间, 歌手们在露天里沐浴着和熙的阳光, 情绪激动地放声高歌, 听众则端着咖啡席地而坐。与演出相伴的, 还有知名艺术家的演讲、业余创作者的艺品展卖。听音乐、与艺术家互动, 顺便欣赏一下艺术爱好者天马行空的创作……“简单生活节”的艺文“杂烩”, 似乎正是对华山的知心诠释。

2007年2月, 台湾“文建会”将这里重新定名为“华山创意文化园区”, 由远流出版社、国宾饭店及仲观设计顾问公司合作成立台湾文创发展公司, 取得15年的改建经营权, 进行整体规划和改建, 目的是使园区内历史建筑、闲置空间及设施能充分再利用, 提供一个可让文创工作者相互交流与学习、推广、行销创意作品的空间, 提升岛内创新设计能力, 并借着跨界整合, 带动当地文创产业发展, 使这里成为台湾知识经济时代的典范, 成为推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旗舰基地”。

与“798”一样, 华山创意文化园区的面积也很大, 占地7.21公顷, 里面充斥着许多不同时期建造的酿酒车间、蒸馏室、酒槽、水塔、贮酒仓库、锅炉房、办公楼、礼堂、检修工场、消防车库及休息室等老式多层砖木结构或铁骨梁架的水泥房屋, 体现了上世纪30年代台湾工业建筑的技术水准。经历岁月沧桑的侵蚀, 这些废弃的厂房墙皮已经剥落, 露出斑驳的底色, 屋顶则自由自在生出青草, 斑痕累累的日式木门看起来摇摇欲坠, 空荡荡的窗棂似乎仍沉浸在往事之中, 独自兀立的烟囱孤零零地呆站在那里, 周围疯长的绿色灌木则好像要把这些都吞噬殆尽, 门外立交桥上车水马龙嘈杂声不断传来, 房内零星的参观者静静地欣赏着各种匪夷所思的前卫艺术展品, 眼前的一切构成了一种反差对比强烈、却又和谐而内敛的怀旧风情。

经过有系统的规划和改建包装后, 经营者将园区分为创意设计工坊及创意作品展示中心两大部分, 室内建筑空间总面积达4000坪 (1坪约合3.33平方米) , 包括原来的乌梅酒厂及配制酒车间, 以中小型艺术表演为主, 原先的产品酒包装车间用于放映艺术电影, 米酒车间作为主题式展览或创意商品展售场所, 以前的办公楼一层辟为画廊, 二层成为演出排练室, 清酒作坊开设小型发表会及举办展览;户外展演区包括华山剧场、艺术大街、森林剧场和北边的公园绿地, 均可作为大型艺术作品展示、演唱会的活动场地。

经营者将园区描述为“世贸中心”、“休憩胜地”、“孵梦基地”和“未来橱窗”, 意为这里不仅供举办演讲、论坛、演出、展示的舞台, 并设有休闲区与餐饮服务区 (千层野台) , 提供各种创意美食, 可吃可玩可逛, 作为平时民众休憩之地, 也可变身为小型表演场地;这里还是年轻创业者造梦和圆梦的实验场, 通过定期举办“创意市集”, 摆卖他们的精心杰作, 可以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想。

台湾文创发展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说, “我们要吸引有成就的明星进来, 通过艺术家博览会等形式, 寻找成名前的几米, 让他有机会在我们的协助之下, 成为将来的几米。”

公司总经理陈甫彦也强调, “华山的经营原则就是追求共生、包容、多元。我们要将华山打造成兼具文化时尚、美感生活、生态空间三者并存的创意空间, 让消费者跟文创业者有接触的机会。除了利用空间之外, 还会提供一些育成机制, 协助新锐设计师将其创作与市场做连结, 不只售卖服装或产品, 而是通过演出、展示, 找到一种跨界、创价、多元的可能, 搭建起创意与创业的桥梁, 协助创意者开创自己的事业。”

如今, 这里已成为台湾岛内规模最大的文创产业展示活动中心和交流平台。只要在华山园区逛上一圈, 就可以感受到它既有现代艺术的独特味道, 也有怀旧的情感氛围, 新旧事物在这里碰撞、结合、冲突、对比, 通过交融产生变化, 导致最原创的创意出现, 将台湾当代的创意、设计、文化连结到现代原创精神的起点, 进而让台湾创意设计在更厚实丰沛的文化基础上走向国际。

“这里不是博物馆, 不像公园, 而是大家都很亲近的地方。”有参观者这样描述华山园区, 艺术在这里走下神坛, 走入人们生活之中。园区内常设的几米艺术中心的音乐魔幻剧场就建在早前的乌梅酒厂, 将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几米的绘本化为一幕幕魔幻剧。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旧日的锅炉房举办“精彩数位故宫”展示活动, 将馆藏的名画、文物制作成可以与观众互动的美幻影像产品, 如唐朝仕女变身风景名胜的导游, 静态的名画则成为有声有色的精彩三维动画。由“文建会”主办的“文化·尚赞——台湾伴手礼暨创新工艺展”也在园区热闹登场, 由69家文创产业公司展售陶艺、珠宝、创意文具、木雕、茶具、玻璃工艺等各式商品, 并推出传统戏曲、现代表演艺术汇演及“台北奔牛节”彩绘牛展出等活动。

台湾著名词作者方文山在华山开设了一家茶屋, 游客在这里饮茶休憩之余, 还能与大词人面对面推心置腹、谈经论道;偶像派明星周杰伦特别把自编自导的《熊猫人》慈善公益见面会选在华山, 吸引大众的眼球;开启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兰陵剧坊常年在这里举办演出。由创投业者柯文昌与多位艺术界人士共同创办的“台湾好·店”, 已成为文创商品销售平台。台湾工艺研究所在这里设立了“工艺生活美学概念馆”, 引进岛内民间艺人现场演示和教授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此外, 这里还有茶山房、远流出版、华陶窑、树火纸博物馆、这也、大喜堂等数十家文创工作室;24位台湾著名本土设计师在这里开设首家生活精品专卖店, 以“华山1941 Connection”的自营品牌, 共同推出数百件各式创意商品。

创意文化产业的文化品格 篇10

一、文化品格的基本内涵与著名城市的文化名片

文化品格是民族观念体系的本性透露。一个民族在其生长养成和繁衍传承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理念、艺术表现方式等观念体系中的基本内涵, 这就是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的品格同中华文化史一样, 是一脉相承且连绵不断的, 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中华文化的品格经历了数千年历史风雨的冲刷, 集中地体现在那些民族脊梁们的品性修养和人格魅力上, 体现在他们的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承上。潜心钻研、悉心解读他们的著述、文章, 有助于我们领略体悟中华文化品格的风骨神韵和丰厚内涵。

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是国家综合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尽管在经济总量上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二的地位, 但是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我们还相当滞后。美国的电影产业 (好莱坞梦工厂) 与文化公园产业 (迪斯尼主题乐园) , 英国的音乐产业和传媒产业, 德国的出版产业与体育用品产业, 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 日本的动漫产业等纷纷引领风骚, 成为行业翘楚。随着上述创意文化产业的壮大开拓, 这些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也如影随形, 悄然而至。

所谓创意文化, 概括起来说, 就是创造性的文化艺术创作活动, 就是要将文化的本质属性 (即文学性、艺术性、寓教于乐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核心要素) 转化为具备显著经济效益和高附加值的文化消费品。相关业内学者认为:“文化是现代生产力、核心创造力、无尽的消费力、民族传承力, 抓住这个根本, 我们才能在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上, 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 显露自己的风骨, 独树一帜, 引领潮流, 走向高端, 走向世界。”[1]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备不同而鲜明的文化品格、文化情调, 著名的城市一般都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名片。北京的胡同与上海的里弄, 风格截然不同;广州的岭南骑楼与北京的老式四合院格局各呈其趣;纽约的摩天大楼与上海的摩天大厦, 虽然都是现代化建筑, 但也具有迥异的文化气势;北京的紫禁城与巴黎的凡尔赛宫, 虽然都曾经是皇宫, 却具有不同的气派。不仅城市中那些有形的建筑、街道、基础设施鲜明地显示了城市的精神风貌, 而且一个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三维空间结构也形象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城市的设计以及布局体现着城市的文化韵味, 并在城市的发展演进中日益积淀为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说伦敦是文学城市, 也是戏剧城市, 又是大学城市;巴黎是服装城市, 也是香水城市, 又是文学城市;维也纳是一座音乐城市, 当然也是一座拥有音乐教育学府与音乐艺术殿堂的城市。一种文化的确立和提升, 是一个城市通向世界的文化名片。今天, 我们关注并且重视创意文化产业, 调整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 对于建立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对于塑造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品位, 构建和谐城市、中心城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创意文化产业创意理念的文化性质

创意理念是创意文化产业的理论先导、审美追求和创造主旨。它包括对创意文化产业范畴内的中外市场需求的预测与定位, 对公众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的调研与分析, 对社会风俗习惯和消费时尚、消费潮流的熟识与了解。

1. 公众需求定位

据权威机构的调查资料显示:“被戏谑地称为傻子箱匣的电视机到1965年时已进入了美国6 200万户人家、英国1 300万户人家、西德1 000万户人家、法国和意大利各500万户人家。”[2]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背景下,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职场竞争, 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补充适用的职业技能, 已经成为公众谋求自我发展空间和创造发展机会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城乡逐步进入到小康社会, 人民群众的消费方式日趋多极化、多样化, 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显得越来越重要, 读书看报、观赏电影、欣赏音乐、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再也不是只供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

当前社会公众主要有十大类文化需求, 即看电视、读书、看报、欣赏音像制品、听广播、阅读期刊、看电影、上网、观看文艺演出、参观展览。社会公众看报喜欢阅读的内容依次是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生活服务、新闻评论、娱乐休闲、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和体育健身。部分喜欢看电影的公众没有选择到电影院去, 而是选择看价格更低廉的影碟或免费的露天电影。换句话说, 他们看电影的需求是借助替代产品来实现的。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 有52%的社区居民、54%的农村居民以及31.7%的建筑企业工地现场施工人员表示, 希望能够多看一些免费的或较低收费的露天电影。城镇居民和常住的外来务工人员 (即农民工) 喜欢看的电影类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观看故事片是他们主要的选择和普遍的愿望。相比之下, 科教片和新闻纪录片的需求量则要小得多。

2. 公众消费心理

从公众消费心理的层面来分析, 作为创意文化范畴的广告语文体可以细分为号召性文体、说服性文体和劝导性文体。号召性、劝导性广告语的创作切入点就是劝导并号召公众接受其推荐和影响。说服性广告语的创作理念为以理服人、以品质服人、以功能效用服人。其目的都是想将受众变成该产品的消费者, 且能采取切实的行动, 立即购买并实施消费, 当然是购买得愈疯狂越好, 接受得越痛快越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东西方国家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心理。一般而言, 中国人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根深蒂固, 认为大家都在用的肯定是好货, 因此在中文广告语中经常会出现“某某牌洗发水, 我一直在用它”、“大家好, 才是真的好”。此类广告语的创作主旨意在极力说服广大消费者购买同一种 (或同一种产品下面的同一类型的) 产品。而西方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则比较注重个性的发展和个体的选择, 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便有所不同。所以广告语中经常会出现:“Choose your style”、“Right in your home”。

公众消费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公众消费心理学主要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产品和劳务的行为规律, 这里涉及产品和消费者两个方面:与产品有关的研究包括广告、产品特点、市场营销方法等;与消费者有关的研究包括消费者的态度、情感、爱好以及决策过程等。公众是否消费某种产品主要在于公众的满意度, 满意度越高, 购买的欲望越强烈。从市场营销的观点来看, 产品是向市场提供的, 是人们留意、获取、使用或消费以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一切东西。产品包括5层含义: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当一个产品拥有这5层含义时便成为一种品牌。而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一个著名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消费者忠诚度, 减少竞争对手利用价格下降或新产品上市所带来的压力, 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同时使产品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故建立以顾客价值为基础的产品概念, 以差异化产品策略树立品牌是分析产品策略与消费心理内在联系的关键。求新是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重要心理动机, 这种优越性可以体现在质量、造型、体积、特色、价格等多方面。如果产品在功能性、可靠性、便利性、新颖性等方面比原有的产品相对优势性越大, 消费者就认为其价值相对较高。消费者的购买愿望越强, 市场接受和扩散速度就越快。众所周知, 索尼公司推出的Walkman (即“随身听”) 因其随身携带方便、设计轻巧、收放自如等独特性能而风靡全球市场, 二十多年来为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所普遍认同并欣然接受。

3. 公众消费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和社会财富积累的快速增长, 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从过去较为单一的、以物质的占有和使用为目的的生活必需品消费, 逐渐向更具社会性和象征性的、更注重消费过程的多元化消费发生转变。其中, 文化消费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消费模式之一。文化消费的崛起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那些拥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欠发达地区来说, 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奇异的民族风情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发展地方民族文化产业, 无疑是最为便捷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 地方性文化元素鲜明突出的民族歌舞, 因其较强的节奏感、民俗魅力和审美价值, 而被纳入当代社会的文化消费范畴, 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文化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 当代民族歌舞艺术的符号化生产过程, 其实就是文化生产者不断对其进行市场化、符号化编码的过程。因为来自于山村乡野、田间地头的传统民族歌舞艺术经过一系列挖掘开发、并被赋予表演的性质之后, 仅仅是完成了由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形式向文化市场 (尤其是民族风情文化市场) 上的文化产品的初步转化。为进一步赋予这种文化产品以符合文化消费标准的符号意义, 地方政府、经营企业、文化精英等多种力量往往从各自的利益需求和文化表达出发, 对传统民族歌舞艺术的音乐、舞蹈、服饰等外化形态, 以及蕴涵于其中的原始思维观念、生产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崇拜等民族文化内涵, 不断进行符号化的编码生产, 并合力将其推向市场。

4. 社会风俗习惯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个民族统一于整个中华民族之中, 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构成了中国民俗的整体。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别是因其不同的自然环境、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特质等造成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中, 风俗习惯本身就是其生活的一部分, 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者密不可分。其风俗习惯也正是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之一, 是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包括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 正是中华民族风俗习惯的千差万别, 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优良的风俗习惯是中华民族民情风俗方面的宝贵财富。中国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质上与人们生活中的风俗习惯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其核心, 尊重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尊严, 处处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眼点是这一理念的主要内容。

风俗习惯是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风俗、新风尚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风俗习惯的规范作用不同于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它是一种软性的规则, 主要依靠社会道德和社会舆论来保证其实施, 这与法律法规的国家强制性执行是截然不同的, 二者共同组成社会的规范约束体系。此外, 风俗习惯还具有潜在性与约定俗成性等特征。风俗习惯无需公开发布, 它是社会主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的, 并逐步内化于人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之中, 为民众所认同。创意文化产业的创造理念、创作指导思想, 应当尽量适应并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风俗, 同时也要符合并顺应汉民族居住地的社会风俗习惯。消费时尚是思想上、精神上的一种享受。正是在这一点上, 它与创意文化产业产品的价值追求、价值实现相契合、相一致。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消费爱好, 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心理等内在的气质与喜好。在消费领域中追求时尚是新的社会习俗、社会舆论、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与此同时, 消费时尚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它标志着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一方面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消费时尚与审美定势具有多元统一、此消彼长的特点;另一方面, 也可以用以说明在消费时尚的各种成因中, 审美愉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 正是基于审美愉悦的需要, 人们才会选择消费时尚, 并且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消费时尚。创意文化产业只有不断追逐时尚、超越时尚、主动出击、做消费时尚与消费潮流的引领者, 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创意文化产业生产制作的文化品质

任何产品最主要、最漫长、最复杂、亦最见功力的程序就是生产与制作, 创意文化产业亦然。因其创意文化产业的独特性、独创性, 所以, 对我们这些参与生产制作者的主体, 提出了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准和职业素质要求。

1. 观念创新意识

发展创意文化产业要摆正一个观念, 即我们不应该将文化装到产业的平台上去就以为是在搞文化产业了, 而是要用产业的手段来经营文化, 这才是正确的创意文化产业运作方式;说到底, 这是一个以文化为主的产业平台, 而不是一个以产业为主的文化平台。只有在产业这一层面才能将文化越做越大, 越做越长远。

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实践理念的改变, 其落脚点还在于体制的改革、制度的创新和政策的研讨上。一部好莱坞大片等于几十万辆汽车, 美国人创造的这一奇迹展示了文化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利润空间。中国人在几十年一成不变的文化氛围尚未完全改变的时候, 便已经接受了创意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冲击。人们现在开始渴望将一本书、一出戏、一部影片经由崭新的创意和高新技术的武装之后, 变得价值连城。因此, 文化资源的重新配置、创意文化产业的跨行业重组、参与国际竞争之后的交叉重组、产业交叉重组之后各种资本源源不断地追加注入、文化产业向资本市场挖掘资金孵化产品与提高竞争力等问题, 是我们今后在观念创新乃至体制机制创新中急待突破与完善的重点。追求公平、公正、公开的交往方式和生存理念, 是现代文明不断走向成熟的本质;因此, 及时调整文化产业政策,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建立完备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 不断提升文化的市场化程度和产品的科技水平是我国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2. 危机意识

在世界性的反思现代性的文化浪潮中, 对全球化进程中精神生产领域内危机的指认和反思, 弥漫在所有的人文学科领域内。其中, 艺术生产的危机更引人注目。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在其专著《全球化与道德重建》中认为, 当下文学、戏剧、哲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所面临的危机有两个表征:一是“全球化正危害各国的文化传统”;二是“艺术生产的日趋商业化使得艺术品成为追求大众效应的低水准伪文化的牺牲品”[3]。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 (包括民族艺术) 的全方位影响, 商业化色彩对传统艺术生产的全面覆盖, 根源就在于现代性价值观的世界性渗透与扩张。在这样一个包围吞噬的演变过程中, 创意文化产品生产中民族性与世界性、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问题日趋紧要并显得迫切。与此同时, 许多危机性的表征也开始暴露出来了。如艺术生产中的“信息殖民主义” (1) 现象, 就表现为世界范围内艺术交流事实上的不平等。美国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电影产量的7%左右, 却占据了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在如此严峻的态势下, 如何在世界文学艺术的殿堂中保持民族文学艺术的身份证, 对世界各国各民族特别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民族来说, 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 我们不能面对危机重新闭关自守, 并以狭隘的文化理论支撑狭隘的民族性。当下中国艺术生产的主旋律就是现代化、全球化, 这是趋势、是目标、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复兴的难得机遇。在这个历史过程中, 我们要有与各种异质文化交流碰撞的自信心, 要有“与狼共舞”的勇气和能力, 要有与各民族文化互补兼容的博大胸襟与豪迈气魄。在艺术生产多样化的格局中不断超越本民族艺术形态的封闭性, 不断提升本民族艺术模式的普遍性, 不断突破本民族艺术地域的局限性, 使中国艺术以多元统一的崭新面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全球化进程中的艺术生产是了解人类精神史的“钥匙”, 在其危机性表征的背后, 又历史地显现出人类精神运动的创造本质、基本规律以及生生不息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保障机制。所以, 我们既要看到当下艺术生产的危机性, 又要看到与危机性相生相伴的挑战性和历史机遇, 不能简单地重复西方反现代性语境中的话语。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客观分析全球化进程中艺术生产的特点及性质, 正确把握艺术生产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基本功能和独特内涵。

3. 质量意识

在ISO质量体系中, 质量被理解为一种能够达到通行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所要求的或必须履行服务承诺的产品性能与服务品质。广义地讲, 质量包括过程质量、产品质量、组织质量、体系质量及其组合的实体质量、人员的质量等。一般说来, 质量意识则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并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意识应该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 也应该体现在企业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 即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去消费使用的产品, 其相关硬件质量、相关软件质量、规定性材料质量、流程性材料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综合指标全面达标。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共同意志。有质量意识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 不能仅仅局限于被动地接受对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而是应该主动地不断地关注产品质量的最高标准或最高要求, 且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改进办法, 促进质量的提高。

在质量意识当中, 文化产品的质量其第一保证要素就是人才。这一要素对质量管理工程的全面启动展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具有质量管理专门知识、技能并在质量工作实践中, 以自己在质量管理工程中的创造性劳动, 对国家、地区、行业、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的振兴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是十分关键的。创意文化产业以企业为中心, 重点是扶持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以及有益于青少年智力开发、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文化艺术产品。与此同时, 还要矢志不渝地抓好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 鼓励并带动那些已显薄弱或滞后的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新兴产品的更新换代。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较高的文化设备及创意文化产品。

4. 精品意识

精品意识, 是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是一种不甘平庸、永远争先的创新精神, 也是一种具有强烈事业心、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的表现。试以广东的发展历程为例。广东地处岭南, 毗邻港澳, 海岸线长。明代时, 广东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赶上长江和黄河流域, 跨进了全国经济先进地区的行列。因此有人以“海上生明月”来形容岭南文化的从容大度与包容, 并总结出岭南文化的三大特点:务实、从容和兼收并蓄。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岭南文化中又渗透着海洋文化的元素, 蕴含着强烈的开拓创新、踏实肯干、一丝不苟的精品意识。岭南人敢为人先、勇于创造新的社会政治制度, 在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 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风云人物。更令人仰慕钦佩的是, 还出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大胆尝试实业救国、实业报国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新中国建立后不久, 广州便用天时地利, 顺理成章地谋划并适时举办了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进入新时期, 深圳又举办了“高交会”;音乐金钟奖永久性落户广州, 红线女粤剧艺术青春不老, 《白门柳》 (长篇历史小说) 、《公关小姐》、《情满珠江》、《英雄无悔》 (电视连续剧) 的广受赞誉, 以及近期全省人民上下同心、倾情打造的广州亚运会、广州亚残会等, 都是广东人民精品意识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精彩演绎和优秀表现。

5. 知识产权意识

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是创意文化产业生产制作过程中对社会舆论环境和主体现代思维方式的必然要求, 它既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突击性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而具体的常态性工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 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全面、准确、有针对性地宣传和普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 在制度建设上扎扎实实地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我们要抓紧制定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 发展并形成一批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创意文化产品。我们要严格按照履行承诺、适应国情、完善制度、积极鼓励、有效保护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政方针,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 适应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为鼓励知识自主创新和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要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知识产权高端专门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创意文化产业领域里的企业管理者、创意策划者、项目研发人员、项目主创人员、项目设计人员、演职员、美术工作人员、网络技术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和安全保障人员知识产权专门技能的培训, 从总体上提高他们办好创意文化企业的决心、信心、能力与水平。

四、创意文化产业产品营销的文化特质

文化产品生产制作出来了, 能不能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追捧, 能不能为中外市场所广泛接受, 这是检验产品有无生命力的唯一试金石。创意文化产品如何去开拓新的市场、如何确定宣传策略、如何选择研发路径、如何创造品牌价值、如何追求身心的愉悦以及实现人格的升华, 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课题。

1. 市场导向———模式创新

众所周知, 都市文化是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起来的, 特别注重于消费时尚、消费质量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中国都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日渐深化的一种文化反映。同时, 也是科学技术因素前所未有地普遍注入文化创造活动的结果。大规模的城市扩充和城市群建设促进了中国社会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过渡与转换, 创意文化产业开始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些标志着不仅创意文化产品的营销已纳入了市场经济的体系与轨道, 而且文化发展的观念也演进为文化营销的理念。这里所说的科学技术主要是指现代传媒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 它们对都市覆盖面影响力的迅猛扩大, 迅速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文化消费主流与文化营销理念的契合一致是都市文化的本质要求。着眼于开怀, 钟情于舒适, 倾向于享受, 呈现为时尚化、普遍化则是由这一本质要求所折射出的都市文化的外部特征。显而易见, 都市时尚的信息发布与主体接受, 其途径和方式主要是依赖官能感觉, 尤其是视觉和听觉, 其中又以视觉为主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代都市环境的视觉性和现代都市文化的视觉化趋势所决定的。“因此, 都市文化的时尚化也最集中地反映在视觉艺术的流变上, 有时甚至可以说, 是视觉艺术的大师在操纵着都市文化时尚的风潮。”[4]

2. 宣传策略———用户体验

从用户体验和用户接受的角度思考产品营销是创意文化产业获得发展壮大的新参照和新思路。用户的认可与接受, 是创意文化产业主创人员首先要正面攻克的第一道关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文化消费产品中, 用户从早期的被动接受、被动参与, 发展到主动参与;从主动参与发展到自我价值创造, 再发展到注重用户体验。随着用户参与文化消费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其角色也在不断演变。Web技术的全面升级, 大大降低了用户参与文化消费产品开发的门槛, 较多易操性、易控性技术的投入应用使得商家们参与开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通过研究文化与用户、产品性能与用户接受的微妙关系, 观察用户角色的细微变化, 以此来指导文化消费产品的研发, 大有裨益。第一个阶段, 即用户接受阶段—————消费者;第二个阶段, 即用户参与阶段—————参与者;第三个阶段, 即用户生产建设阶段—————生产建设者;第四阶段, 即用户体验阶段—————体验者。

通过细心观察上述进程的几个阶段、几种角色的转换, 我们不难发现, 只要把握住用户角色变化, 积极利用当时的技术手段, 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开发出一种让用户满意的文化消费产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关键在于转变思维, 掌握用户需求, 增强用户体验, 才是未来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来说, 发展到目前的用户体验是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 需要在不断地推出新型产品、新型服务中进行探索与尝试。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必然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我们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消费体验, 文化消费产品与广大社会公众才可能实现零距离对接, 我们才能不断地创造出广受欢迎、适销对路的创意文化消费产品。

3. 研发路径———产权保护

创意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密不可分。

首先, 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把知识产权战略放在重要位置。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利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或他人滥用权利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时, 应立即主张自己的权利。第二, 要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利益, 并将其推广到全社会, 让全民自觉保护知识产权, 即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不得随意侵害他人产权。

其次, 要形成创意文化产业创新机制, 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优势。文化产业的创新机制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国家制定切实的鼓励政策;促进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立、改、废, 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注意文化产业全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与应用, 培养并形成从业者的良好知识产权意识;制定有利于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版权、专利、商标、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保障制度等。

再次, 要注意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促进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我国创意文化企业要想得到源源不断的数量充足的资金和在行业内领先的新技术, 得到全世界同行的肯定和好评, 不被世界创意文化市场所淘汰, 并成为这柄双刃剑下无谓的牺牲品, 我们必须团结起来, 积极面对, 互相扶持, 建立强大的企业联盟 (或企业联合体) , 共同对抗国际上的垄断集团或垄断势力, 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意文化产业的新型航空母舰。

最后, 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我国的中医药理论 (如《本草纲目》等) , 中医疗法 (如针灸、推拿、拔火罐等) , 民间戏曲歌舞 (如木偶剧、皮影戏、二人转、大秧歌等) , 民间节令庆典艺术 (如舞龙、舞狮、采莲船、踩高跷、龙舟竞赛、耍猴变脸等) , 民间传说与故事 (《牛郎和织女》、《花木兰替父从军》等) , 诸如此类, 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和优秀遗产, 正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文化产业开发商严重侵犯和肆意掠夺。对这种严重损害我国利益的变相盗窃行为, 我们必须采取严厉的打击防范措施, 加大知识产权行政维护、行政管理力度, 坚决打击肆意掠夺与变相盗窃行为, 保护好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开发权益和创作资源库。

4. 无形资产———品牌价值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与明确,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突显, 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各个国家为了争夺世界市场, 竞相推销本国产品, 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成功的商标打开市场, 从而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介。有学者指出:“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 商标不仅是商品的标志, 还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一种知识产权, 是人们在精神领域里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之一。”[5]一定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商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心理、行为, 从而影响各国的商业活动。商标是一种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的宣传形式, 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如果只简单地把国内成功的商标翻译成进口国文字直接照搬过去, 效果往往是不够理想的。因为国际商标与国内商标相比, 要面临语言交际、传统习惯、法律法规、教育制度、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诸多的差别性和具体问题。

创意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文化创造、文化实力的集中体现, 也反映出该国家或地区人民的综合素质、精神风貌及其文化的消化力和创造力。实践证明, 良好的文化形象不仅是地区经济形象和政治形象的精神支撑, 也是这个国家或地区得以发展的宝贵的无形资产。一些体育文化品牌企业, 都力求利用体育那富于激情、活力、时尚、健康、朝气、勇于拼搏的精神和竞技体育的不确定性, 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独特魅力来塑造品牌形象。创意文化产品营销需要将企业自身的特点与体育赛事有机结合, 考虑品牌定位、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和体育赛事联系在一起是否自然贴切, 能否真正体现品牌的价值取向。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 在推崇“眼球为王”即将颠覆“内容至上”传统观念的背景下, 品牌企业将如何利用体育赛事的巨大传播效应, 通过花样繁多的创意, 抢夺大众的“眼球”, 扩大品牌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前景广阔, 大有文章可做。阿迪达斯公司的创始者达斯勒先生, 是一位拥有运动员身份和鞋匠技术的德国人。他不仅充分了解运动员的需要, 更具有精巧的制鞋手艺和发明创造的天赋。在他的一生中, 发明了700多种与运动有关的专利产品, 进而创造了运动用品的王国。在运动用品的世界中, 阿迪达斯一直代表着一种特别的地位象征, 而这种象征品性被人们交口称赞, 称之为“胜利的三条线”。

5. 寓教于乐———身心愉悦

文化产品与物质产品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文化产品除了能满足消费性需求之外, 还要能寓教于乐, 愉悦身心。创意文化产品的主创者, 一方面应密切关注市场的供求关系,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廉;另一方面应着重关注消费者的精神满足与心理需求, 做到让消费者的心灵有所寄托、精神尽情享受。对于青少年消费者来说, 成功的创意文化产品, 应该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设计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功之路。耐克以美国精神为品牌精神的做法, 获得了营销上的巨大成功。有数据显示, 在美国, 七成左右的青少年想拥有一双耐克鞋, 耐克已经成为青少年消费者追求的一个梦想。然而当耐克等体育品牌在世界范围内攻城略地的时候, 他们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那就是美国精神虽然与青少年狂飙突进的个性取得了一致, 但是, 这种美国精神却无法完全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与需求。崇尚运动、讲求诚信、充满激情、必胜、创新、协作, 是李宁运动服装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安踏鞋业公司则表达出一种中国式的坚持、坚韧、顽强拼搏与执著追求的理念, 与中国体育精神乃至奥林匹克精神水乳交融、契合一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成功的体育运动品牌背后, 都有一个成功而强盛的体育大国作为支撑。无论是耐克的辉煌还是李宁的成功、安踏的崛起, 关键之处都是得益于其通过品牌成功地诠释和彰显了民族的精神。

6. 人格升华———审美追求

众说周知, 广告语创作是创意文化产业中最普通、最常见、且最容易见诸高下的主体性创作活动。检验广告语创意创造水平的主导路径由受众的审美判断、审美接受以及审美愉悦所构成。我们认为, 审美理念是与广告语创作直接相关的文化因子和美学元素的融汇结晶体。由于传统文化滋养与审美选择方面的各不同, 东西方民族在审美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创作者必须在吃透产品性质、功能、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到社会风情、文化背景、支付能力、消费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突出创意文化产品内涵美、包装美和实效美的有机统一。使广告作品赏心悦目, 雅俗共赏,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力度和宣传效果。譬如, 以中国人的审美观来看, 女性以白为美———白嫩, 白皙, 所谓一白遮百丑。一些国内护肤产品的广告语大都喜用“白里透红, 与众不同”。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tanned”则被视为一种健康美, 人们为了获得健康的肤色还要在度假或疗养时专门跑到海滩上进行日光浴, 把自己全身的皮肤晒成古铜色。湖南白沙集团的广告语为“鹤舞白沙, 我心飞翔”———具备了意境美;云南红塔集团的广告语更新为“山高人为峰”———呈现出意象美;太平洋保险公司 (上海) 的广告语为“平日注入一滴水, 难时拥有太平洋”———具备艺术的张力美和哲理美;北京太阳圣火广告公司的广告语为“让心灵与智慧一起对话, 让思想与世界一起跳舞”, 则兼具意境、意象与哲理三重美感。

参考文献

[1]叶春生.文化从大变强靠什么[N].广州日报, 2011-01-03.

[2][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M].赵丰,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3][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柴方国, 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4]尚辉.都市文化时代的美术情景[J].文艺评论, 2003 (5) .

上一篇:斜拉桥的鲁棒性研究下一篇:科技园区节能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