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权抵押

2024-06-21

两权抵押(精选六篇)

两权抵押 篇1

林口县辖9个镇, 2个乡, 176个行政村, 全县土地面积303万亩, 种植面积160万亩, 可流转土地面积66万亩。通过对各金融机构的调查, 目前各涉农金融机构没有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财产权流转、抵押贷款业务。根据黑金办联发[2014]1号文件精神, 县域金融服务局、人民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 积极调研摸底, 准备选择一个信用较好的村屯做试点工作, 并成立由金融服务局、人民银行、经管站、信用联社派专人负责的工作推进组, 从土地确权、登记、申请到联社贷款审批一条龙服务, 力争到6月底做成1~5户, 起到示范作用, 更好地推进县域土地流转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 土地确权工作难度大

由于目前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再加农民固守田园意识严重, 同时确权涉及部门较多, 真正运作起来需要相当的时间。

(二) 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不到位

目前, 由于绝大多数乡 (镇) 还没有建立起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很多乡 (镇) 干部、村干部对土地承包法律一知半解, 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 乡镇、村里不必加强规范管理, 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渠道不畅, 普遍存在“农户要流转的流转不出去, 经营者要租赁的租不到土地”的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进程。

(三) 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

调查显示, 目前农村“熟人社会”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在进行农村土地流转中, 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即私下流转的多, 组织流转的少;转包、出租或代耕的多, 规模转让的少;口头协商的多, 书面文字协议的少;这种情况的存在, 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众多的土地纠纷隐患。土地流转合同主体错位依然存在。有些地方村组织还存在着牟取私利、越俎代庖等行为, 不召开群众会议讨论决定, 直接以村组名义与外来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将农户的承包地出租, 相关法律手续又不完备,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 村组织将承担较大的经济风险。

三、政策建议

(一) 突出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问题

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依赖于土地流转,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也首先需要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有利于破解因土地零星分散、综合效益难以发挥的问题, 有利于发展规模农业、效益农业、园区农业,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有利于对农村土地进行综合整治、连片开发、发展产业, 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土地流转放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个维度中考量, 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提高土地租金收益的角度出发, 尽快建立健全一整套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 充分尊重农户意愿,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 不搞强迫命令等违反农民意愿的硬性流转行为;充分发挥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集约经营的作用, 着力提高规模效应;加强对土地流转全程规范指导管理和服务, 逐步清除政府怕添加麻烦、农民怕失去生存来源的思想顾虑。

(二)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

农村土地确权是基础, 推进土地流转是核心, 农民主体流转是保障。实行“三权”分离, 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以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这为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金融资本的快速进入农村奠定制度基础。对于零星分散的土地, 要按照先确定每家每户的土地面积进行公示让农户认可后, 统一实施小田地综合治理开发成为连片规模的大田地, 再按原确定的面积比例分配给农户再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 实施规模化经营, 提高农户租金、分红、务工工资等多元化收入来源。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 实质上是以一定时期土地经营的农业预期收益去抵押担保的导向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权不实施规模流转, 就难以形成农业规模效益, 金融部门就不愿意涉及抵押贷款问题。因此, 务必要以深入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工作, 助推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 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 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 建立县 (市) 、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 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发挥其土地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的媒介和桥梁作用, 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 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机构, 合理配备人财物资源, 确保土地纠纷调处和仲裁机构正常运转, 充分发挥土地流转调处机构的作用, 妥善处理土地流转纠纷, 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是抓好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建设。按照县 (市) 统筹协调、乡 (镇) 实行统一发布的要求, 建立健全农村流转土地信息库, 定期或不定期地准确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 为广大农户提供土地流转政策咨询、土地登记、信息发布、合同制定、纠纷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务。四是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监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 落实专人负责土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 及时办理申请、登记、备案等相关手续, 对农户每块土地进行“身份”管理, 防止土地在流转过程中遗漏、流失,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发展。

(四)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效益

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是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效益的重要形式。一是积极培育发展种植专业大户。实施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采取村委会协调、农户自愿协商相结合的办法, 引导农户分散经营的地块通过互换集中形式向种田能手集中, 加快发展规模特色农业。二是大力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 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 引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并扩大规模。鼓励和支持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探索推行“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聚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快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按照“优先给政策、优先给用地、优先给补助、优先给信贷”的要求, 着力破解农业龙头企业“办事难、用地难、审批难、融资难、落实难”的突出问题, 大力实施“内培外引”战略, 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创建复合型的农民合作社, 引导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参与农民合作社发展, 形成产权联姻的共同联合体, 让农民在流转土地中获得更多利益, 促进农村土地加快流转。

摘要:为了加大“两权”抵押贷款推进步伐, 及时掌握县域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财产权流转和抵押贷款总体进展情况, 结合区域“两权”抵押贷款开展现状, 我们对县域金融机构支持“两权”抵押和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篇2

一、金溪县“两权”抵押贷款工作总体情况

金溪县地处江西东部、抚河中游,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金溪县下辖8镇、5乡、1个国营华侨农场、1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1358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30.67万,农业人口为23.1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9.5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1.1%。

1.农(林)业产业化基本情况。农业:金溪县现有农田面积44.5万亩,已流转面积25万余亩,占比56.18%。农业龙头企业34家(其中种植基地型10家),经营面积3.4万亩;

合作社571家,其中种养合作社336家,经营面积7.68万亩;

种粮大户1200户(50亩以上),经营面积9.8万亩。林业:金溪县现有林地面积118.2万亩,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江西天香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江西思派思香料化工有限公司;

省级龙头企业1家;

市级龙头企业4家),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6家。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及抵押贷款情况。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014年5月,金溪县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至2017年底,全县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面积443251亩,占当年农田确权任务的99.5%;

完成确权的村小组1373个,占有农田确权任务村小组的99.7%;

完成农户48462户,占总任务的99.7%。2015年金溪县入选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简称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发放农地抵押贷款1205笔,贷款余额为40360万元(其中2019年农地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65笔,贷款金额为17695万元),占全省24%,位居全省第一,也是全市唯一开展了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的县(区)。根据人民银行金溪县支行关于农地抵押贷款资金统计,截至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金额2720万元,占比6.74%;

农业合作社贷款金额960万元,占比2.38%;

家庭农场贷款金额13010万元,占比32.23%;

专业大户贷款金额9737万元,占比24.13%;

农(散)户贷款金额为13933万元,占比34.52%。

3.林地经营权确权及抵押贷款情况。金溪县现有118.2万亩林地中,集体林面积116.8万亩,占比98.9%,国有林面积1.22万亩,占比1.1%。目前,金溪县已发林权证41616本,林地确权面积113.21万亩,占全县林业总面积的95.78%。发放的林权证中,国有50本,占比0.12%;

集体1836本,占比4.41%;

个人39730本,占比95.47%。2018-2019年,金溪县共办理林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简称林权抵押贷款)8笔,贷款金额746万元。我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重点地区是资溪县和黎川县,且资溪县是全省唯一试点县。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79笔,抵押面积44.5万亩,贷款余额7.4亿元。

二、金溪县“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金溪县“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在全市率先进行探索,但是贷款规模和覆盖面依然不大,全县“两权”抵押贷款规模仅占涉农贷款的4%左右。从全市来看,2019年全市“两权”贷款余额为11.5亿元,仅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0.58%,全市林权抵押贷款更是处在低位萎缩状态。通过此次在金溪县实地考察调研,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林)地确权工作不扎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农村一直对农地有“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传统习惯,再加上近年来全国推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村地容地貌的改变,导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面积与农户实际拥有的面积不一致。同时我市农村承包地虽已完成了确权颁证国家验收工作,确权颁证率达90%以上,但还有部分乡(镇)及村委会出于对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的管理监督及权益保护、协解土地确权纠纷等因素考虑,将部分权证暂留至乡(镇)政府或村委会,未直接发放至农户手中(全市目前证书到户数48余万户,完成率70.56%)。林权方面,全省林权确权颁证工作从2005开始到2007年基本结束,截止目前,全市林地确权面积为1879.48万亩,占总林地面积的95.7%。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在办理林权登记时,有相当多的一批林权证登记缺少矢量图形数据,宗地图仅用草图示意,权籍调查及落宗不够准确,跨宗、重叠、飞地较多,有效数据利用率不高。金溪县确权颁证的41616本林权证中,因错证等原因收回证本数为6000本,占比14.41%,已发放到林农本数为35616本。由于林改过程中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林权发证落宗是在54坐标系地形图上手工勾画的,与自然资源部门制定的权证落宗标准不一致,所以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进展缓慢。目前,全市共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2585件,涉及面积16万亩,占比仅为0.84%。

2.农(林)户“两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一是贷款手续繁琐。虽然金溪县实行了“两权”贷款绿色通道,但实际上在办理抵押贷款业务时,农(林)户要先后到村小组、乡(镇)政府、县行业主管部门开证明,再到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登记,然后提供给金融机构。在办理“惠农信贷通”业务时,首先由县行业主管单位推荐,然后县财政、金融、贷款银行等单位共同审核,贷款资金需求在100万以上的还需要县惠农信贷通领导小组审批通过才可发放,批准放款时间长。据了解,目前,林农用林权证抵押贷款时,更多的是需要两个公职人员用信用担保或财产担保。二是农(林)业生产前期投入大回报期长。金溪县现有毛竹12万余亩,目前种植毛竹的效益是每亩500元左右,扣除种苗、人工费用、运输费用等成本,每亩最多挣300元左右。大部分林户为此已不再从事林业种植,而是选择到外地打工挣钱。而留下的散户,因种植规模偏小而无需融资,或通过向农资店进行赊账或通过农商行的个人信用贷款等渠道就可以满足。

3.农(林)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截至2019年底,金溪县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规模化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为20.88万亩,仅占全县农田面积的46.9%。全市农田面积435.89万亩、流转面积204万亩,占比46.8%;

林权抵押面积54.5万亩,仅占全市林地面积1966万亩的2.77%。目前,全市50亩以上种粮大户共9422户,种田面积、种粮面积分别为127.7万亩、185.3万亩,分别仅占全市基本农田的30.4%、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的29.9%。同时,粮食初级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精细加工少、产业链没有全面建立。再如我市有麻姑集团(粮油加工类)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但年加工能力也只有10万吨,全市163家大米生产企业分布在全市各乡(镇)进行加工,年处理稻谷能力为416.45万吨,2019年处理原粮103.23万吨,仅占年产能的24.8%,大部分企业处于半开工状态,另有18家大米加工企业长期处于停产歇业状态。

4.“两权”价值核算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由于区域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及资源状况的不同,使得农(林)地使用权、农(林)资产价值也有差别,并受市场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目前,全市缺少被金融机构认可的评估机构和专业的评估人才,无法对农(林)资产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往往以金融机构内部的评估部门参与为主,行业主管部门或当地熟悉农(林)经营状况的人士参与度不高。据了解,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以双方签定的土地租赁价格作为授信依据,很少将地面附作物收益纳入评估价值,造成抵押物价值评估偏低,影响贷款综合授信。如陆坊乡江西城彩园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5000亩土地建成300亩苗木大棚和4700亩“景观花海”,县农商银行仅以公司付给农户的租金作为抵押物评估的标准,发放抵押贷款500万元;

黄通乡河湾村林地大户通过林权流转面积8000亩,以林权证抵押贷款,县农商银行无法对其中经济林的“潜在价值”进行专业评估,贷款金额也仅为400万元。

5.“两权”交易体系不够健全。一是交易数据没有互通共享。全市虽然建立了市、县(区)、乡(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但市与县(区)之间、县(区)与县(区)之间、县(区)与乡(镇)之间的“两权”基础数据没有互联互通,造成“两权”评估、转让、交易、风险处置等方面的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二是交易体制机制还未全健全。由于“两权”流转抵押登记是新鲜事务,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还未出台的交易办法或规则,办事流程也未规范,很多农(林)户还是以口头协议或双方签定流转合同等方式来约定,很少到交易中心进行登记。如金溪县公共资源(生态产品产权)交易中心投入运行后,办理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仅占总流转面积的8%左右。

6.风险缓解机制尚未建立。目前,金溪县主要是农商行和邮储银行在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金融机构服务“两权”抵押贷款还未形成合力。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风险金补偿不到位。一方面,“两权”贷款抵押物的管理完全在借款人的使用管护之中,抵押物的少量减少,一时难以发现,无形中增加了贷款的后期管理难度;

另一方面,农业及林业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多自然灾害的影响,即使办理了保险,但由于农业、林木保险具有高保费、高保额、高成本等特点,农(林)户极少购买商业性农业保险,仅以国家政策性保险为支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会大幅降低经营主体贷款偿还能力,极易造成债权悬空,出现代偿风险。而风险补偿的不到位进一步制约了金融机构参与“两权”抵押贷款工作的积极性,如金溪县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余额超过4亿元,但仅建立了600万元风险补偿金,按1:8的补偿比例也只能撬动4800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二是农(林)资产处置困难。一方面是政策因素。如林权处置需办理砍伐指标、拍卖、变卖、诉讼等一些手续,一旦抵押林权办理不到砍伐证,抵押变现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抵押权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社会稳定因素。农(林)地的属地性质导致社会资本担心抵押物原主人出面扰乱居多,不敢轻易接手处置农(林)地。同时,国家也一直重视对“三农”的保护,为了社会稳定造成法院贷款诉讼执行的难度加大,抵押物处置成本相对较高。以上原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不良贷款占比较高。如资溪县农商银行目前林权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800余万元,不良贷款率达19.3%。三是相关的激励奖惩考核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两权”抵押贷款虽然在稳步推进,但从顶层设计上看,国家、省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如在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建立容错纠错制度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制约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三、下步工作建议

深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工作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重要内容,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着力解决“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两权”抵押贷款试点顺利推进。

1.加快建立健全“两权”确权数据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中基础的一环,是加快经营权流转,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银行贷款顾虑的前提。一是建议由市农业农村、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对全市“两权”确权颁证进行全面的梳理。对没有办证的要补办,对有争议纠纷的农(林)地,要通过航拍绘图、实地勘测等手段,明确界址、面积等基础数据,确保权属清晰。二是在现有“两权”数据库的基础上,健全数据库,建立ic卡,完善产权资料信息化管理,做到“田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2.提高农(林)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农(林)业的产业化发展,既可以引导农户直接和间接参与产业化工作进行增收,又可以有效激发经营主体的资金贷款需求,扩大“两权”抵押贷款的规模和影响力。一是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两特一游”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出口蔬菜、中药材、水果、有机稻米等产业;

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重点发展畜牧业、特种水产业等产业;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加快提高“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以及农(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加速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进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农(林)业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或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全市的农(林)业资源,发展延伸农(林)业全产业链条,降低农(林)业资源的采集、运输和加工成本。利用招商企业的雄厚资金、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稳步提升农(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在相关产业链的所处地位,提升农(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

3.建立“两权”价值评估体系。一是建议由市农业农村、林业、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建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库,并制定“两权”价值评估制度、评估标准。同时,加强监管,对评估机构库中的评估机构进行抽查,一旦发现高估或低估等恶意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建立贷款方、评估方、权属方三方共认的机制。对评估的“两权”价值要相互认可,降低评估成本与难度,调动经营主体的贷款积极性。三是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对“两权”抵押物的价值进行科学客观评估,避免“两权”资产价值评估严重偏低。

4.完善“两权”交易体系。一是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接入“赣服通”,建立全市“两权”流转数据信息共享云平台和交易市场。二是规范交易平台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交易规则,形成确权颁证、价值评估、交易出让、信息公示、抵押登记、处置流转“一体式”服务,引导各方通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拍卖、定价、协议、转让等各种处置。三是建议规范交易行为,今后全市所有的国有集体“两权”资产交易,必须要进入交易中心。

5.建立“两权”贷款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建议由市有关部门加快建立信用+“两权”抵押贷款和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建立面向金融机构和广大农户的信用评级信贷体系。为贷款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并嵌入银行“两权”抵押金融产品的风控体系中,为全面推行“两权”抵押贷款奠定坚实信用基础。二是建立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建议由市、县(区)财政部门出资建立风险基金,原则上市财政风险补偿专项基金不少于1亿元,各县(区)财政风险补偿专项基金不少于2000万元。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制定贷款风险缓释工作方案,共同分担风险。三是加大农业商业性保险的力度。建议保险机构探索特色产业“政策性+商业性”保险途径,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提升生态产品应对灾害风险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加大“两权”信贷抵押担保创新力度,扎实发展市县担保公司,积极引入省级担保公司,优先为“两权”抵押贷款创新产品提供担保,分担银行信贷资金风险。五是探索建立生态资产收储托管中心,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处置解决“两权”抵押贷款中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

6.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力度。一是金融机构要研发“两权”抵押贷款专属的信贷产品,争取上级的信贷规模,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增加中长期贷款额度,充分用足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开展绿色普惠金融创新。二是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发挥金融机构的贷款主体作用。市金融办、市财政局、抚州银保监分局和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要加快制定“两权”抵押贷款考核和奖励激励制度,要对为试点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要为全市各大金融机构争取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7.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一是成立全市“两权”抵押贷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和工作职责,成立农地、林地、古村落(传统村落)、信用体系+两权抵押贷款工作专班,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完善目标考核制度。要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制定考核办法。三是建立广泛宣传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全方位地加强宣传,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中来。四是建立有效调度机制。各个专班要深入县(区)和部门进行调研、指导和督查,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对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进行总结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协调,解决不了的,及时向领导小组请示汇报;

“两权”抵押背后的利益调整 篇3

常州市武进区该区嘉泽镇晨山村吕伟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授权后“两权”抵押贷款的第一人。该个案是比全国其他单纯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更为典型的“两权”抵押贷款样本,具有“两权”抵押贷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意义。

试点是一个支点,可以为农民提供撬动农村沉睡的资本,盘活农村的资源。大众创业离不开这样的普惠制金融的支持,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这样的资金保障和金融支持。

试点是一个支点,可以为农民提供撬动农村沉睡的资本,盘活农村的资源。

当然,破冰之举只是第一步,个案经验能够可复制、可推广至关重要。如此,“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才能可持续,“两权”抵押贷款才能成为商业银行的常规业务。从个案经验到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两权”抵押背后还有深层利益关系亟需理顺。

共有权保护:

家庭成员的利益与户的利益平衡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试点地区暂时调整实施物权法、担保法关于集体所有的耕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耕地使用权其实对应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使用权一样都是以户为基础的用益物权,家庭成员当然地、自然地取得共有权。

武进吕伟斌“两权”抵押个案,其实是吕伟斌的债权用父母及自己的用益物权做担保抵押。在这里,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民住房财产权,是大多数家庭的共有财产,家庭成员之间是共有关系,一般是共同共有。

这与城镇国有土地及其上的房屋不同:城镇国有土地及其上的房屋可能是市民的个人财产,也可能是家庭共有财产,属于共有财产的可以约定共有的份额(按份共有)。抵押就有变现处置的可能性,就有失权的风险。

因此,必须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共有权与户的用益物权之间的关系。通过家庭户所有成员的知情同意、签字认可等措施,平衡家庭成员的利益与户的利益关系。

集体成员权保障:

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平衡

集体土地所有权自人民公社时期就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现实中有村民小组集体所有、行政村集体所有、乡镇集体所有,甚至因村庄合并等因素行政村内部还有自然村所有或原行政村集体所有不变等情况。

农民个体及其家庭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民或农户天然地享有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成员权资格。集体的成员抵押自己承包地、宅基地和住房,若涉及抵押权变现处置不能改变集体所有的权属性质。这与城镇国有土地及其上的房屋抵押不考虑所有权因素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权变现处置也不影响成员权资格。这就涉及集体成员权的利益保障问题。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3款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因变现处置失权的成员若严格比照此款规定,集体成员权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再审批宅基地,又因其享受一次福利分配,对没有享受过宅基地福利分配的新增成员不公平。

因此,必须处理好集体成员权与所有权的关系,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的同意权至关重要。这与城镇国有土地及其上的房屋抵押无需取得所有权人的同意不同。失权再保障的应纳入宅基地有偿使用范围加以解决,平衡个体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

抵押处分权变现:

银行利益与农村集体利益平衡

集体成员的私人行为不影响集体所有权,也就是说,“两权”抵押变现应在村组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处置,受让应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

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能形成多大市场空间,取决于村级经济发达程度、村组熟人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力度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增成员有多大意愿以此方式解决自己的宅基地分配问题。

市场发现价格,沉睡资本只有在市场体系内才能真正激活起来,“两权”抵押贷款是激活沉睡资本一个有力的杠杆。但是,一个有限的市场对“两权”的价值实现是不充分的。

这与城镇国有土地及其上的房屋抵押变现处理的市场空间大,且没有排他性不同,有限的市场可能无法充分保障商业银行作为抵押权人的利益。但若跳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范围,又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之虞。

目前,将“两权”抵押纳入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做法,虽为激活沉睡资本提供前提条件,但除了为抵押权变现、财产处置提供公开市场的桥梁和中介,对扩大市场空间和价值实现的作用有限。

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应探索“两权”抵押变现的集体经济组织回购机制。农户“两权”抵押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预回购协议,一旦发生贷款风险,银行需要处置抵押物,集体经济组织执行预回购协议,可以起到维护抵押权人合法权益的缓冲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再将预回购的承包地、宅基地和住房纳入有偿使用范围,面向有需求的、尤其是没有享受宅基地福利分配的新增成员,供符合条件的成员申请。这样就可以处理好抵押处分权与所有权的关系,平衡商业银行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

总体而言,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授权,为试点地区提供一个有效的或者法律上认可的担保品扫除了障碍。“两权”抵押背后的多重权利关系与深层利益关系,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样相伴共生,是试点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破解的系列难题。调整多重权利关系,必然涉及深层利益关系;理顺深层利益关系,必然调整权利关系。

两权抵押 篇4

依宪依法, 不允许权力自授

指导意见明确, 试点工作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依法有序。“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要坚持于法有据, 遵守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涉及突破相关法律条款的, 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这意味着相关试点必须依法行政, 不允许任何地方把权力自授行为当“改革”。

农村土地问题涉及法律条文繁多。如指导意见提出, 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物处置, 受让人原则上应限制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范围内。这就要考虑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原则上只能本村流转的法规。在承包地方面, 涉及耕地红线、农地用途管制等重大问题, “逆城市化”“下乡买地”仍然此路不通。

指导意见强调, 试点涉及突破物权法、担保法相关条款的, 要由国务院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 授权试点地区在试点期间暂停执行相关法律条款。应予强调的是, 农村土地制度关系到基本经济制度, 依法改革根本是依宪改革。指导意见强调的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 而土地公有制是宪法原则, 只能旗帜鲜明地坚守, 不存在授权突破问题。

当心风险:防范社会风险和金融风险

在指导意见中, “风险”一词至少出现了11次。隐含的风险警示更是无处不在。“两权”事关农村居民衣食所依和家人所居, 抵押贷款涉及金融机构风险控制, 两大风险防范要等量齐观, 缺一不可。

指导意见提出, 建立抵押物处置机制, 做好风险保障。借款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需要实现抵押权时, 允许金融机构在保证农户承包权和基本住房权利前提下, 依法采取多种方式处置抵押物。根据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离”原则, 流转的是从承包权分离出来的经营权, 而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同时, 指导意见也提出, 探索对流转取得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这就是说, 在不取代承包权同时, 也要同样保障经营权权益。为加大扶持力度, 增强试点效果。指导意见要求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研究差异化的监管政策, 激励金融机构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地区要结合实际, 采取利息补贴、发展政府支持的担保公司、利用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提供担保、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 建立“两权”抵押贷款风险缓释及补偿机制。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也不容忽视。

做条件论者:不揠苗助长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 城乡社会都关注, 各地改革愿望高。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复杂的法律问题和潜在风险压力, 决定了试点选择的严格条件。“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是行不通的。

按指导意见, 试点地区至少应满足三面条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率高,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全, 交易行为公开规范, 具备较好基础和支撑条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较强,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势头良好, 具备规模经济效益;农村信用环境较好, 配套政策较为健全。

具备这三项基本条件的地区, 很多工作可以水到渠成。农村承包地流转率高, 农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对承包地依赖较轻;农村宅基地空置、闲置率也较高, 很多农村居民较好参与了城镇化, 万一发生违约, 金融机构处置抵押物, 不易引发社会风险。这些地区农村信用环境较好, 人们的信用水平, 对防范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根据指导意见,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以县市区行政区域为单位, 尽可能在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开展。这样区域不过大, 不会遍地开花, 更有利于封闭运行、防控风险。

相关链接>>>>>>>>>>>>>>>

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有序。“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要坚持于法有据, 遵守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先在批准范围内开展, 待试点积累经验后再稳步推广。涉及被突破的相关法律条款, 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试点地区暂停执行。

二是自主自愿。切实尊重农民意愿, “两权”抵押贷款由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自愿申请, 确保农民群众成为真正的知情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流转土地的经营权抵押需经承包农户同意, 抵押仅限于流转期内的收益。金融机构要在财务可持续基础上, 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

三是稳妥推进。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前提下, 妥善处理好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机构、政府之间的关系, 慎重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工作。

四是风险可控。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完善试点地区确权登记颁证、流转平台搭建、风险补偿和抵押物处置机制等配套政策, 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 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平稳实施。

数字

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 力争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 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

6.5亿

为支持全国各地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015年4月, 中央财政拨付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亿元, 加上2014年提前下达的1.5亿元, 中央财政共安排2015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5亿元, 用于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给予适当补助。

科技部日前发布第一批共8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首批示范区包括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城、河北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安徽皖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山东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河南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湖北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湖南环洞庭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城。

观点

国研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回答三个关键问题。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越往前走, 需要回答的理论、法律、政策、实践问题越是复杂。其中, 最为关键的是三个问题。

第一, 集体产权归谁所有。根据《宪法》第六条规定, 集体所有制是我国两大公有制形式之一。《宪法》第六条使用的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使用的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村农民集体所有”和“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土地管理法》第八条使用的是“农民集体所有”, 《物权法》第五十九条使用的是“成员集体所有”。由此可见, 在集体产权的权利主体上, 按时间顺序, 先后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和“成员集体所有”等四种不同表述。

第二, 集体产权归谁支配。由谁代表“成员集体”来支配集体产权、集体所有权的行使主体是谁, 也是长期以来没有理清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土地管理法》第十条、《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和《物权法》第六十条的规定, 村 (组) 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 (村民小组) 都可以经营、管理土地等集体资产。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规定, 由村民委员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我们认为, 尽管集体成员与自治成员的成员权取得方式有本质区别, 但在农村人口不流动的情形下, 是由村 (组) 集体经济组织还是由村民委员会 (村民小组) 支配集体资产, 并没有本质区别。

两权抵押 篇5

12月27日,《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区)、天津市蓟县等59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分别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以153票赞成、1票反对、5票弃权表决通过。该决定自2015年12月28日起实施,试点地区在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方面将有章可循。

根据该决定,在北京市大兴区等试点区域,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关于集体所有的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在天津市蓟县等试点区域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关于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上述调整在2017年12月31日前试行。

决定同时要求,必须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要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整体指导和统筹协调,按程序、分步骤审慎稳妥推进,注意防范各种风险,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就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情况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做出报告。

在分组审议阶段,委员们普遍认为,为了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为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和模式,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十分必要。

分组审议中,常委会委员提出关于明确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价值评估和抵押的相关程序,建立完善的抵押物处置机制,健全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等建议。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上述问题属于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实施问题,可以在具体试点方案中予以明确,建议国务院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具体试点方案加以完善。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杜晓山认为,抵押贷款并不是农村小额贷款的最佳选择,而应该是大数据、软信息、征信系统支撑下的信用贷款。“两权”抵押实际上是目前农村金融诚信生态还不健全下的特殊选择。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将有法律支撑。

两权抵押 篇6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区)、天津市蓟县等59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分别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的精神,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清远市阳山县、肇庆市德庆县、云浮市郁南县、湛江市廉江市、云浮市罗定市、清远市英德市等7个县(市)被国家确定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域,而梅州市五华县、清远市连州市等2个县(市)被国家确定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域,这标志着广东省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拉开了序幕。而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3月22日印发的《广东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粤府函[2016]87号)又表明了广东省政府为加强推进试点两权抵押贷款的决心。广东省的正式试点时间距今已有半年,而时至今日,农村两权抵押在广东省推进速度仍然缓慢。如云浮市在今年4月才于罗定市的罗定市农信社完成首笔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其因是农民和银行双方各个层面的顾忌,尤其是法律条文的矛盾和银行本身的困境。

2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背景下的法律矛盾

2.1 宅基地使用权主体的法律矛盾

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只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成为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城镇居民不能成为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而在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第2条第3款也明确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这给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推进带来极大的障碍。在当前主体限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情况下,假若发生农民到期不能履行债务或发生可以实现抵押权情形时,银行如何实现宅基地抵押权将成为巨大问题。对于住房的抵押,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银行关注的不是房屋本身而是其能带来的财产收益。如果宅基地使用权主体仍然限定为农村集体经济成员,随着广东省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银行需要实现抵押权时,其变现的难度将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由于当今仍禁止农村住宅向城镇居民出售,银行为考虑到未来的变现问题,会导致农民可贷款的金额大幅度减少,最终只会让农民并没有享受到政策的福利,亦或是由于本身抵押后可以获得的金额过少,农民不会将宅基地使用权用于抵押,影响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实施进度。

2.2 宅基地使用权设定期限的法律矛盾

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期限限制,而当前国有住宅建设用地期限为70年。在银行对于住宅价值评估时候,必然需要考虑到由于土地剩余年限而产生的差别。而当今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期限,银行对于其在年限方面的评估难度就较大,影响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进程。同时在银行实现抵押权时候,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期限的条例是否仍然有效也不可回避。若仍然有效,若抵押权实现,银行需要变现房屋时,在土地市场中运转中,宅基地使用权无期限将会对国有住宅建设用地的期限设定带来巨大的挑战,最终影响整体房地产行业的运行。

2.3 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法律矛盾

用益物权的设定大都采用法律行为的方式设定,而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的是意思主义模式,即不需要采用公示也能有效设立。这给在抵押时候面积的确定带来困境。因一块土地事关农民个人切身利益,加之历史、政策、人际、观念等主客因素影响,合同上的面积存在地块不实、四至不清、面积不准、面积不实等问题。广东省人民政府在通知中明确表示,需加快推进“两权”确权登记颁证进度,而由于长期的意思主义模式无需登记,这项工作的完成还需要一段的时间。而在此期间,在面积方面,银行就会由于其面积是否准确无误产生怀疑,对即使有承包合同但还未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申请犹豫处理,延缓了两权抵押的推进;在使用权人方面,当前广东省7县(市)农民大量前往珠三角务工,使得土地由其他人代耕现象较为普遍。而随着不断的代耕转移,村集体简单私了,图省事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使得使用权人的争执纠纷不断。而意思主义模式,没有确认登记的使用权人,是造成使用权人混乱的主因。使用权人的争执不确定,最终导致了银行无法提供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推行受困。

3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背景下的银行困境

当前,两权抵押贷款的银行困境一部分就是由于法律矛盾造成的。如宅基地使用权主体的法律矛盾反映在银行就是之前所讲的抵押权变现困难问题,而“两权”资产变现难也是当前商业银行最大的顾虑。变现困难会使得银行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同时宅基地使用权设定期限的法律矛盾反映的是银行如何评估宅基地价值的问题,由于在期限上农村住宅和城市住宅存在本质的差别,在评估时候也无法照搬城市住宅的模式,这让银行究竟贷给农民多少问题无法确定。上述是法律矛盾引起的银行困境,接下来笔者将着重讲述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背景下银行自身非法律矛盾的困境。

3.1 银行在机构设置的专业性不强

近日,无论是广东省首笔在罗定市发生的两权抵押贷款,还是山东省肥城市发生的案例,其均在当地农信社完成交易。在罗定市的农信社,其办理相关业务的部门是信贷部,和普通城镇住房抵押贷款没有明显区别。这样容易造成业务方面的混淆。同时,农信社等当地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的银行缺乏相关专业人士引导,相关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专业性讲座,课题的案例较少,其中廉江、蕉岭更是极少,引导银行工作者对于政策的解读工作不足。而银行本身工作人员,土地相关专业出身比例极低,对于两权抵押贷款各项复杂工作也不容易顺利处理。

3.2 银行在对于两权抵押的积极性不高

银行对于两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由两方面造成,其中第一方面是起初对于自身利益的偏向。由于两权抵押尤其是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相对于城镇住房抵押贷款刚刚起步,风险较高,程序繁琐,评估困难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导致银行更倾向于贷款发放与城镇住房。同时,如上述的宅基地使用权主体法律矛盾,由于变现的难度大,导致银行在两权抵押贷款的发放保守化。而另一方面则是逐渐出现的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坏账让银行积极性严重受挫。西部某县竹阳村2组农民姜荣平,2012年为自己经营的“伟邦管业公司”,以竹阳村2组215.8平方米的宅基地上自建住房为抵押,向农行县支行贷款5万余元,但因经营失败,决定先不还银行贷款。而在广东省,未来很难保证一定不会发生坏账现象。坏账的本质是农民和银行双方信任的断失,坏账现象的频发,最终导致银行越来越不愿贷款给农民,而确实需要资金农民无法通过两权抵押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

以下是对上述各类问题的表格性简单描述

4 破解法律矛盾和银行困境的建议

4.1 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法律条文新机制

宅基地使用权主体以及期限等的法律条文主要来自04版《土地管理法》和07版《物权法》。由于时代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也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探索提出了新要求。宅基地使用权主体以及期限的新探索既是两权抵押贷款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最近争议不断的小产权房问题的历史要求。国土部门和法制部门各单位都有责任,寻找一条将真正实惠落实给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法律新机制。

4.2 学习优秀农地确权登记成果经验

当前,广东省的农地确权登记工作仍在进行。而截至2012年底,海南省宅基地使用权证的发证率已达97.7%,成为全国土地确权工作的典范,而且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农村宅基地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镇三级联网。广东省可以学习海南省等优秀登记成果经验,结果自身实际,为我所用。广东省政府部门应当积极运用GIS、RS等现代技术,更加精确丈量土地,改变当前承包合同土地面积不准等问题。在土地确权的同时,可以配合相关评估机构,对土地及其附属建筑物进行专业评估,为银行后续提供便利。

4.3 政府加强政策引导,银行适当引进相关专业人才

针对对银行工作人员引导不足的问题,政府理应加强地方政府应牵头,制订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明确抵押登记的机构和程序,推动金融机构主动作为。在提高专业化的同时,也提高银行积极性,而在银行方面,当前银行招聘参照的专业背景主要为金融,经济等,对于传统的银行模式无可非议。而对于广东省获得试点的7+2县(市)而言,当地银行可以考虑引进土地相关专业的人才。广东省不少高校均有开设土地管理相关专业,在人才的供给方面不存在问题。引进该方面人才,使银行在考虑土地地役权、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费等土地专业复杂因素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时可以更加清晰。同时,当前两权抵押贷款设立在银行的信贷部。若有条件,可以单独开设部门,提高专业化程度。

4.4 政府对两权抵押引入风险补偿机制

两权抵押贷款是当前最新的政策改革,然而已出现坏账的现象,这对于政府政策的继续推广、银行对于政策的支持程度、农民未来筹资的渠道发展三方都是不利的。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行,是政府人民共同的愿望。为防止由于坏账导致银行积极性受挫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当在“两权”抵质押贷款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实现抵质押权较困难时,实施抵质押物收购或对金融机构进行贷款风险补偿,弥补参与“两权”抵质押贷款试点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处置亏损和不良贷款。使银行从不肯贷,不敢贷,保守贷转变为愿意贷,放心贷,积极贷。同时,珠三角地区应贯彻扶持方针,积极援助当前7+2试点,使当地政府可以采取财政兜底的方式,保证政策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守智,吴春岐.土地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郭云喜,杜正琦,郭斐等.破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实践障碍与法律约束:江西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4(9).

[3]“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出台两大难题妨碍银行积极性[N].第一财经日报,2016-03-25.

[4]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现坏账多地探索农权抵押风险补偿[N].经济参考报,2015-12-08.

[5]高勇.我国农村“两权”抵押融资试点经验与启示[J].河北金融,2015(8).

[6]黄少青,王周铁,黄元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两权抵押贷款研究——基于105户调查对象的实证分析[J].农村金融,2016(2).

上一篇:节水工程示范下一篇:《爱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