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工程示范

2024-06-21

节水工程示范(精选九篇)

节水工程示范 篇1

1 盐池县农业的生产特点

1.1 水资源少,农业产量波动幅度大

盐池县水资源十分贫乏,综合水资源总量为8.2亿m3,单位面积平均水量相当于黄河流域平均水平的26%,全国平均值的4.6%,而且分布不均,水质较差,矿化度大多在2 g/L以上,有的高达7 g/L,苦咸水面积分布约占90%,苦咸水量占平均年径流量的33%。该区域多年年均降水量为180~400 mm,且多集中在7—9月,降水量不均匀,由东向西逐渐递减,年降水量变率大(荒漠草原区-70%~90%,干旱草原区-38%~60%)[1],年蒸发量超过2 000 mm,干燥度在2.17~3.78。干旱少雨客观上成为该县干旱地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是造成粮食生产起伏波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1.2 灾害种类多

盐池县呈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是由半干旱向干旱过度的地带。干旱、洪涝、低温、霜冻、冰雹、风沙、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尤以旱灾最为严重。干旱年份发生的频率为65%,即平均3年二遇,一年中春夏干旱(4—7月)发生最为频繁,且以春旱发生较多,危害最大,春夏连旱平均3年两遇,夏秋连旱或春夏秋三季连旱4年一遇,秋旱平均3年一遇。

1.3 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盐池县的植被覆盖度低,整个宁夏地区森林覆盖度仅8.7%,其中盐池县森林覆盖度小于25%。宝贵的水资源不能有效拦截而大量流失,加之垦植率高,歇茬种植、乱砍、乱挖、乱樵等人为活动,加速了草场植被的退化,对于人为活动的敏感度极高,易于在人为干扰下迅速逆向演化,许多地方存在“地上无草,地下无宝,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之说。

2 盐池县节水工程示范模式

2.1 旱地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机械化集成技术体系示范区

该集成技术以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起垄覆膜(或残茬覆盖)播种技术为主,配套休闲地保墒、化肥深施、局部施水等技术。主要适用于半湿润偏旱无灌溉条件的大水坑镇等雨养农业区。该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其关键的机具是玉米起垄膜侧半精密播种机、小麦起垄覆膜沟播机、单组式玉米半精密播种施水覆膜机,这些机械均可一次性完成起垄、覆膜、垄上覆膜、沟内播种、施水、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大大节约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如进行小麦的起垄覆膜播种,垄沟宽均为25~35 cm、带型50~70 cm、垄高8~10 cm,将膜覆盖在垄上,在紧贴着地膜的沟内种植小麦,一般种3行即可。该技术推广后,增产效果非常显著。2010—2011年在盐池县进行了大田推广,结果表明,该技术与普通的不覆膜技术相比,可增产65.3%,比沟内播种2行相比,增产520 kg/hm2[2]。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示范区

该集成技术以机械化免耕播种为中心,配套机深松、化学除草、留高茬等技术。该技术主要以机深松与高茬覆盖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该技术在盐池县的王乐井、花马池等乡镇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冬小麦、玉米为例,与常规播种相比,分别增产16%~120%和13%~77%[3]。

2.3 小麦机械化高茬收获+玉米免耕施水播种+节水沟灌机械化集成技术体系示范区

该集成技术适用于有扬黄灌溉之便的区域粮食生产,配套的关键机具主要包括玉米施水施肥硬茬播种机。该技术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在地表覆盖根茬和秸秆,可起到减少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等作用;二是在进行播种的过程中应同时施水,且要将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上,可使施入的水被土壤覆盖,从而减少了水分的无效蒸腾,为种子的出苗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三是播种结束后形成深度约为10 cm的沟,以便于种子出苗后的生长过程中进行沟灌,显著地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盐池县经过相关试验示范,表明,该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可节水60%,还可有效地解决因秸秆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2.4 集雨节灌+节水保墒(或免耕还林还草)机械化集成体系示范区

该集成技术适用于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盐池县麻黄山乡等示范区。由于该区域以粮食的施水播种、地膜覆盖、节水保墒技术为核心,相应的机具主要包括地膜覆盖播种机、施水播种机、行走式灌溉机。在梯田地上,若坡度大于15°[3],适合的机具应该是能够在坡度为15~25°的地块上作业的挖坑机及集挖坑施水为一体的节水型山地植树种草机械。还可配套梯田建设和集雨水窖工程技术,适合的设备为梯田建设作业配套机具以及径流集雨窖水利用机具。

3 结语

盐池县旱作节水农业与机械化集成技术体系示范区,其先进的农艺及配套农机化技术已基本成熟。从技术角度分析,示范区的建设是可行的。根据盐池县不同作物、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组装集成的上述4种集成体系模式,示范效应显著。建议相关部门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以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4,5,6]。

摘要:分析了盐池县农业生产的特点,并总结了该县节水工程示范的4种模式,以指导和带动当地节水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特点,节水工程示范,模式,宁夏盐池

参考文献

[1]宁夏农业志编纂委员会.宁夏农业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58-59.

[2]牛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138.

[3]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旱地农业工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出版社,1995:165-166.

[4]唐炯.西北干旱区农业节水工程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4):77-79.

[5]佟海龙,周淑杰.关于水田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的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0):1179-1180.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 篇2

1.总 则

1.1 为做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建成的示范项目对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切实起到示范、指导和推动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1.2 验收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自查自验,由示范项目所在县水利局负责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进行;第二阶段为省级验收,由省水利厅(局)牵头会同计委等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水利部将会同国家计委对各省示范项目的验收成果报告进行审核。

2.验收依据

2.1 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下发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2 经省级计委、水利厅(局)审查批复的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含因特殊原因导致《实施方案》有关内容进行调整或修改后的批复意见)。

2.3 财政部、水利部印发的《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2.4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

2.5 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文件。

2.6 项目实施过程中签订的有关合同文件。

3.验收的基本要求

示范项目建设应具备如下条件,方可通过验收。

3.1 建设规模、各单项工程质量、技术及效益指标均达到《实施方案》中预定的目标及有关规范要求。

3.2 建设资金按计划执行,配套资金按规定比例足额到位;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3 制定了促进工程良性运行的水价政策和水费计收办法。

3.4 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工程管护新机制。

3.5 竣工决算已经完成并通过竣工审计;

3.6 验收资料齐全,符合建档要求。

3.7 项目建成后,正常使用、充分发挥应有效益,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有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为当地及邻近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4.验收资料

验收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供如下资料:

(1)经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计划下达文件及地方配套资金(包括农民自筹资金来源)、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及其批复实施的文件(包括项目建设内容调整、修改后经原审批单位审批意见)、有关图表等。

(2)施工记录及质量检测报告、隐蔽工程分阶段的验收意见,项目实施期间签订的有关合同文件。

(3)经县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示范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出具审计结果证明。

(4)工程试运行报告、决算报告、竣工报告和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反映工程建设的相关照片及录像资料等。

(5)针对不同节水工程措施和主要作物开展的田间观测试验报告。

(6)确保示范项目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建立的各项运行管护规章制度。

(7)本办法印发的有关表格内容。

5.验收的组织与程序

5.1 第一阶段验收工作由项目建设单位对照验收基本要求进行自查自验,认为已经达到验收标准后,由所在县(市)水利局向省水利厅提出验收申请。

5.2 第二阶段验收工作由省水利厅(局)负责,会同计委及有关部门,并邀请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对申请验收的示范项目进行验收。

5.3 验收步骤

(1)听取示范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审查项目单位提交的验收材料。

(2)实地考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项目区部分子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内容包括工程类型、完成面积、施工和设备质量、运行管护及效益发挥等情况,同时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

(3)验收委员会对项目情况进行评议,决定是否通过验收。项目评定分“优良工程”、“合格工程”及“不合格工程”三个档次。按《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打分说明》(附件)要求对示范项目进行评分,每个验收委员会成员独立填写《验收专家评分表》(附表1),相应各项取平均值填入《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证书》(附表2-1)。总分90分以上为“优良工程”,70-89分为“合格工程”,69分以下为“不合格工程”。验收委员会要本着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提出客观、实事求是的综合性评价意见,委员会成员均应在验收报告栏内签字(附表2-2及附表2-3)。

(4)编写验收报告。并附验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全体成员的签名(附表3)。当有部分成员对某些问题甚至验收是否通过持保留意见时,在验收报告中应予客观反映。

(5)对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验收委员会要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明确改进期限,整改后及时进行复验;对确不能通过验收的示范项目,在验收结束后一个月内如实上报。

6.验收总结与复查

6.1 省水利厅(局)在验收结束后一个月内,将有关材料上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内容包括:

(1)验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验收工作概况;项目建设任务和工程建设质量情况;投资计划完成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项目建设效益情况;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及文档建设情况;问题和建议;验收结论。

(2)示范项目工作总结及有关表格。

(3)工程建设前后照片或录相带。

6.2 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10%左右的比例对各省验收通过的示范项目进行抽查。

7、存档文件及资料

7.1 经批复的示范项目《可研报告》、《实施方案》(设计报告和相关图表);

7.2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水利(水务)厅(局),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

7.3 资金拨付文件、工程决算报告、审计报告,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7.4 项目实施期间签订的有关合同文件及隐蔽工程分阶段的验收意见;

7.5 项目试运行报告、竣工报告和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7.6 验收总结报告、《验收证书》及《验收专家评分表》、《验收委员会成员名单》;

7.7 有代表性的工程照片及录像带等资料。

其中7.6—7.7的资料应报水利部农水司备案。

8、附则

8.1 本办法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负责解释。

节水工程示范 篇3

1 项目立项

该项目于2003年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复立项, 2003年8月自治区林业局批复了《项目总体设计》, 当年项目开始实施。项目由自治区林业局主管、彭阳县林业局承建、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彭阳县白阳镇 (原崾岘乡) 阳洼流域 (含中庄流域) 、交岔乡关口流域;项目建设任务共150 hm2, 其中集水工程整地造林示范116.67 hm2, 节水灌溉技术示范33.33hm2;项目建设期限2年 (2003—2004年) , 总投资165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140万元, 地方自筹25万元。

2 项目宗旨

项目针对干旱、半干旱山区土壤水分匮乏, 严重制约造林成效 (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长量小) 这一瓶颈因素, 综合运用集水工程整地技术和适宜的抗旱造林技术, 建立有效的节水应用技术体系, 达到提高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的目的。

3 项目实施情况

3.1 项目实施的技术措施

项目共实施10项技术: (1) 不同降水区树种配置技术。根据彭阳县域南北气候、降水差别, 因地制宜, 科学配置不同树种。 (2) 不同立地条件下林种、树种配置技术。按照不同树种生态学特性的差异, 在梁峁部、山崾、山麓、沟道不同坡位的阴、阳两面配置不同的林种、树种[1]。 (3) 集水工程整地技术。根据立地条件不同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一是“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适用于坡面整齐, 小于25°的斜坡地带。二是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地形破碎的地段、陡坡地段和沟道。三是漏斗式集水坑整地。适用于5°以下的缓坡地带和道路两侧[2]。 (4) 合理密植、抢墒造林技术。主要指雨后抢墒直播柠条。 (5) 小苗截干、大苗护干深栽造林技术。为减少水分散失, 一年生小苗在苗木土印上方5~10 cm处截干栽植, 二年生或多年生大苗采用定干栽植, 栽后采取涂保水剂、套袋等措施减少水分散失[3]。 (6) 覆盖保墒造林技术。覆盖保墒造林主要在树盘下采取覆膜、覆草2种保墒技术措施, 减少土壤水分散失。 (7) 高接换头改良技术。采取无性繁殖技术, 嫁接品质优良、抗旱、抗寒性能好的优良杏子品种或其他树种, 提高造林成效。 (8) 生根粉、保水剂应用技术。造林前蘸生根粉、涂保水剂等高吸水性树脂, 提高苗木自身的保水、抗脱水性和积聚土壤水分的作用[4]。 (9) 节水灌溉技术。在园内建蓄水窖、蓄水池, 雨季蓄水或人工引水, 进入旱季实施微重力滴灌或渗灌, 达到补充灌溉的目的。 (10) 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干旱、半干旱区鼢鼠、野兔严重危害林木的情况, 采取人工捕杀、投毒、网套或树干涂白等措施进行防治, 降低危害性。

3.2 项目完成任务

2年共完成项目建设161.33 hm2, 其中集水工程整地造林示范128.00 hm2, 比原计划任务高9.7%, 其中交岔关口流域完成整地造林38.67 hm2, 阳洼流域 (含崾岘中庄) 完成整地造林示范89.33 hm2;在阳洼仁用杏示范园新建微重力蓄水灌溉技术示范33.33 hm2。

3.3 项目建设成效

3.3.1 集水工程整地蓄水保墒效果良好, 为干旱、半干旱山区造林工程整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3年, 在项目区分别对采用隔坡反坡水平沟和反坡带子田整地方式造林的0~100cm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 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造林地0~20、20~40、40~60、60~80、80~100 cm的土层4次测定平均值依次为18.03%、19.80%、19.93%、17.95%、18.50%, 而常规整地的造林地4次测定平均值依次为16.10%、14.80%、12.95%、13.28%、13.10%, 土壤蓄水量明显提高。

3.3.2 综合了一系列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形成了节水、保水及补充灌溉等一套综合技术体系, 有效提高了干旱、半干旱山区造林成活率、生长量[5]。项目实施期间, 在阳洼流域对旱作林业技术效果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采用抗旱造林技术可使当年造林成活率提高40%, 三至五年生杏树主枝年平均生长量达到94 cm, 平均地径生长量2.79 cm, 分别比对照高154.0%和18.2%。

3.3.3 为干旱、半干旱山区抗旱造林总结了科学的林种配置方式和树种组成。

4 科技创新点

综合配套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生产建设一系列蓄水、保水、节水措施, 改变了常规造林生产单从某一个环节上改善造林条件的技术措施, 形成了整地、栽植、造林、覆盖保墒、节水灌溉等全过程综合用水、节水体系, 达到提高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的目的。

5 存在的问题

一是干旱、降雨分配不均, 有效蓄水持续利用时间短, 造成季节性缺水严重。二是节水灌溉造林投资太高, 无法大面积推广。三是隔坡反坡水平沟集水工程整地工程量大。

6 发展方向

一是根据立地、气候条件等因子培育优选、抗旱、适生、优良的造林树种, 提高苗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成效。二是加大树盘覆草、覆膜蓄水保墒技术在造林中的大力推广使用, 提高造林成效。三是工程整地造林技术仍是今后抗旱造林技术的主要发展措施之一, 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树木需水与有效降水的关系, 减少造林整地投资。四是节水灌溉技术应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经济林产业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怀彪, 潘鹏, 高保山.黄土丘陵区水保林优化配置及抗旱示范推广成效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 2009 (2) :74-78.

[2]张俊杰.红柳节水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9) :24, 26.

[3]党兵, 席艳芸, 施智宝, 等.节水抗旱移植袋在造林中的试验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24 (1) :87-89.

[4]党兵, 李富国, 施智宝, 等.节水抗旱新材料在榆林沙区造林中的应用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 2007, 17 (4) :7-9.

节水工程示范 篇4

一、加强宣传,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在水龙头和公厕张贴节水宣传标语,每季度出版一期简报对干部职工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及通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使每个人认识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大家明白搞好节水工作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事,从而增强节约用水意识,提高“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的自觉性,不断促进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节水管理规章制度,节水成效明显。

为了加强节水管理,我们制定了《**镇节水管理制度》。

机关工作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节约每一滴水,树立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用水后要及时关好阀们,杜绝跑冒滴漏。科学设置办公区(楼)绿化地和景观灌溉用水,提倡雨水、河水浇灌。加强供水管的巡查,发现有管道泄露的情况及时处理,防止水资源的浪费。爱护给水和供水设备,不得随意拆卸设备部件,杜绝人为故意损坏。规定值班巡查人员,每周至少对辖区范围内的供水设施、设备全面检查一至二次,主要检查管道、闸阀、水龙头等是否正常运行和有无漏水、损坏以及有无违章私自接用水等情况。定期抄报水表,认真核算水费台帐记录。用水量明显减少,2011年用水量为311立方米/人/年,2015年完成用水改造,镇政府供水全部采用井水,供水经费大幅降低。

三、争先创优,镇卫生院争做创建排头兵。

在**镇节水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开展之际,**镇卫生院迅速根据**镇节水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安排,结合自身实际,迅速贯彻落实,争做创建排头兵。**镇卫生院首先成立节水减排领导小组,由卫生院院长任组长,直接负责节水工作。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用水管理制定,用制度保证节水工作的成效,规范用水行为。创新监督形式,对用水量进行统计,每周发布公告,让大家看到自己的用水行为,从而合理的使用水资源。

节水工程示范 篇5

西渚镇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西南丘陵山区, 它是有名的茶叶和苗木之乡。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水利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得天独厚的农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由于丘陵山区水资源贫乏, 再加上2003年宜兴市委政府实施“引横入宜”工程, 切断了横山水库自流灌溉水源, 处于水库下游的西渚镇, 缺水问题更趋严峻。如何有效节约水资源, 提高水利用率, 积极探索推广适用丘陵山区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是摆在当地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近几年来, 西渚镇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指导, 重点培育了一批以茶叶、苗木、果品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骨干企业和特色基地, 放大了农业资源优势, 有力提升了农业经济水平。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 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 而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 因此选择农业骨干企业或农业特色基地先行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应用, 从技术和资金保障上都比较有优势, 从而来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2009年《无锡市西渚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被列为国家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建设内容见表1。

2 建设组织和运行管理

2.1 建设组织

(1) 组织机构。

为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 成立了由宜兴市水利农机局、西渚镇人民政府相关人员组成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贯彻上级的政策和要求,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共同负责工程建设的进度, 质量的检查监督, 工程资金管理, 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 组织管理措施。

无锡市西渚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按照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实行“四制”。一是实行项目法人制, 宜兴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作为项目法人, 建立工程建设项目部, 具体负责建设内容的实施。二是实行招投标制, 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 选择宜兴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为施工单位, 组织施工队伍入场施工。三是实行建设监理制, 保证工程按设计进度, 投资, 质量标准。采用议标形式选择无锡鸿利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为监理单位, 确保项目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施工,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接受上级质检部门监督, 确保工程达到验收标准。四是合同管理制, 完成招投标后, 宜兴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与宜兴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及安全生产合同, 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双方职责。

(3) 技术措施。

主要由宜兴市水利农机局负责, 做好前期准备, 开展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施工单位主要针对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技术特性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解透施工图纸, 本工程使用较多水泵及管件管材。工程施工与安装包括施工放线和土石方开挖, 水泵安装、管道及毛管及喷、滴灌设备安装。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金属结构等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采购、安装、调试都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未出现质量问题。项目部工程负责人或监理工程师能加强技术指导, 严格开工许可制度。对财务管理环节, 在项目启动前组织相关财务人员进行项目特定的财务培训, 严格按照基建项目要求进行财务管理。

(4) 项目竣工。

项目竣工后, 建设单位立即组织开展竣工决算和财务决算工作, 及时组织决算审计和竣工验收, 在验收均合格基础上, 由建设转入生产运行。工程移交时, 明确项目区管理责任人, 签订管护责任状。该项目区分布散, 管护单位多, 建设单位做好协调, 统一安排, 部署落实后期工作。

2.2 运行与管理机制

项目区建设后, 建立具体的管理制度, 对用水成本核算, 同时为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 一要明确产权, 项目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及设施是以国家资金为主体建立的, 不得随意买卖、转让, 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二要建立合理规章制度, 按照经营者为使用设施的管理养护者的原则, 制订相关规章制度, 明确管护责任与范围, 重点要加强设备偷盗预防措施。在项目区运行使用过程中, 主管部门有必要积极组织节水灌溉区用户的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节水灌溉重在效果, 经过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后, 对园区的工程运行进行认真记录, 收集数据分析整理, 以积累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各种资料, 总结好的经验, 以达到推广的目的。

该工程项目于2009年12月开工, 至2010年3月竣工。

3 效益分析

3.1 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

本工程投资300万元, 项目区生产管理人员6人, 工资标准20000元/人·年, 福利费18000元, 一年费用C为13.8万元。工程运行管理费及维护费50000元, 则总费用为18.8万元, 流动资金为1.88万元。

3.2 综合效益计算

根据项目区实施喷滴灌工程后的结果分析, 茶园、苗木场大大减少了灌溉人员节约了水资源, 增加了亩产, 亩均收入年增加约1200元, 增产效益为B=1200元/亩×1200亩=144万元。

3.3 社会效益

本项目为解决宜兴西渚山区农业骨干企业的灌水问题, 降低茶园、果园、苗木的灌溉成本, 节约水资源, 提高了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从而直接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本项目也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好处, 得到实现。为进一步调整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体现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4 示范影响评价

通过示范项目建设, 对健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有促进作用, 有利于工程建设达到快捷、质优的效果, 保证节水工程质量, 具有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示范项目建设, 使项目区种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传统农业作物减少, 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增加特别是喷滴灌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相结合, 促进了农业高效, 集约化发展, 为增加农民收入增添了新路子。

通过示范项目建设, 西渚镇农业骨干企业主切身感受到了节水灌溉的好处, 激发了他们投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 促进了人们用水观念的更新, 科学用水, 节约用水观念不断增强。

摘要:近几年来, 西渚镇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指导, 重点培育了一批以茶叶、苗木、果品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骨干企业和特色基地, 放大了农业资源优势, 有力提升了农业经济水平。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 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 而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 因此选择农业骨干企业或农业特色基地先行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应用, 从技术和资金保障上都比较有优势, 从而来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节水工程示范 篇6

近年来, 榆中县委、县政府把解决高效用水作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就榆中县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存在的问题、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设计的标准、范围、建设内容等进行了论述, 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1 水利工程现状

榆中县水利工程主要有水源工程和提灌工程两类,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塘坝、涝池、灌溉泵站、机井、雨洪集蓄节灌水窖等。

1.1 水源工程

1) 水库。全县现有水库2座, 位于高崖镇的高崖水库和小康营乡的龛谷水库, 有效库容共222.1万m3, 可供农业灌溉用水73万m3。2004年高崖水库除险加固, 工程总投资860万元。除险加固后的高崖水库, 大总库容达1160万m3。除险加固后的水库运行良好, 灌区水源得到良好的保障。

2) 塘坝。全县现有塘坝55座, 有效库容15.75万m3, 工程完好率为65%。其中:龙泉乡8座, 新营乡26座, 高崖镇3座, 甘草店镇1座, 清水驿乡1座, 金崖镇2座, 定远2座, 马坡乡5座, 银山乡7座, 这些塘坝为近年来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经济和调蓄水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3) 灌溉 (灌排两用) 泵站。现有小型提灌泵站167座, 灌溉面积1420hm2, 设计流量3.12m3/s, 装机175台套, 总装机容量19624k W, 大部分建于20世纪70年代, 运行时间长, 工程完好率35%, 设备老化失修严重。

4) 农灌机电井。全县共有机井579眼, 灌溉面积2900hm2, 装机容量19453k W, 工程完好率55%。

5) 水窖、水池。全县共有水窖、水池14.11万处, 灌溉面积186.7hm2, 有效库容234.42万m3。工程完好率85%。

1.2 提溉工程

榆中县先后建成从黄河提水的独立电灌有三电、和电, 七电、青电4处, 其中七电、青电已并入三电管理。

1) 三电工程。三角城电力提灌工程是最早兴建的高扬程引黄提灌水利工程, 设计提水流量6m3/s, 加大流量6.6m3/s, 原设计灌溉面积15000hm2, 有效灌溉面积12000hm2, 设计引水量9800万m3。灌区范围涉及来紫堡、金崖、定远、连塔、夏官营、三角城、城关、小康营、清水驿、甘草、高崖、等11个乡镇, 现建成干渠泵站34座, 装机153台套, 总装机容量5.09万k W。变电所2座, 高压输电线路17条83.42km, 最高提水17级, 总扬程728.8m。属大型泵站中型灌区工程。灌区共建成干渠4条91.6km, 支渠62条175.96km, 已衬砌渠道223.6km, 工程完好率40%, 渠系建筑物1954座, 工程完好率36%, 末级渠系斗渠470条, 全长474.253km, 已衬砌333.7km;农渠14325条, 全长2578.747km, 已衬砌25.5km。各类渠系建筑物9293座, 工程完好率52%, 量水设施仅布置于支渠首部, 斗渠以下全部没有配套。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57,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9。

据统计, 三电工程目前有47.06% (约4km) 的总干渠、81.43% (约67.5km) 的干渠和34.09% (约60.2km) 的支渠存在安全隐患;有15%的泵站厂房、70%的渡槽、25%的涵洞和隧洞、10%的桥梁、75%的倒虹吸等建筑物处于带病运行状态。三电工程其中喷灌80hm2, 滴灌60hm2, 管灌1026.7hm2, 畦灌11000hm2, 其他节灌 (渠灌) 面积2653.3hm2。

青城电力提灌工程是兰州市沿黄万亩灌区之一, 工程始建于1963年。工程属多点建泵的小群体提灌工程, 工程共建成一级泵站11处, 二级泵站8处, 三级支泵站10处, 共29处泵站。工程提引水源为黄河水和普泽渠引黄水 (提引黄河水泵站5处、提引普泽渠引黄水泵站6处) , 设计总流量2.0m3/s。设计灌溉面积1000hm2, 现保灌面积746.7hm2。灌区共建成泵站29座, 装机51台套, 容量2859k W, 变压器25台, 共4030k VA。干支渠11条, 总长63km, 支渠106条, 干支渠建筑物214座, 6k V高压输电线路1条39.18km。青电工程经过40多年的连续运行, 已整体老化, 目前骨干工程15%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5%的工程处于带病运行状态, 工程完好率66%。灌区农田配套率达到20%, 但由于年久失修, 多数处于带病状态, 设备完好率61%。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0.56, 渠系水利用系数0.61。

七岘口电灌工程建于1984年, 工程从来紫堡乡七岘口黄河岸边提水, 距兰州15km, 距榆中县城30km。原灌溉面积333.3hm2, 设计提水流量0.30m3/s, 提水总扬程205m, 分四级提灌, 总装机容量810k W。线路全长8.62km, 现实有灌溉面积228hm2。

2004-2007年, 榆中县水利局先后组织对七电一、二级泵站进行了改建, 改建后的一、二泵站上水量达到0.36m3/s。

2) 和电工程。榆中县和平电力提灌工程于1971年开工建设, 1976年建成现有规模正式投入运行。灌区面积148hm2, 耕地面积4800hm2。灌区南北长约14km, 东西宽约10km, 海拔高程为1600~1900m。工程以过境黄河为水源, 共建有泵站23座, 装机51台套, 装机容量13115k W。设计扬程659.24m, 流量为1.5m3/s, 主干渠为9级提水。支渠建有小型泵站14座。泵站所在灌区专门建设变电所一座, 电压为6k V, 装机容量11300k W。工程受益3个乡镇20个行政村, 受益面积为148hm2, 控制灌溉面积3633.3km2, 解决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与生态环境用水。

灌区为九级提灌, 干渠总长17.558km, 其中管道长3.713km, 渠道长13.845km, 支渠15条总长54.432km, 其中管道长5.282km, 明渠长49.15km。建有变电所一座, 高压输电线路五条68.52km, 通信线路43.7km。

和电工程经过近30年的连续运行, 已整体老化, 目前骨干工程15%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5%的工程处于带病运行状态, 工程完好率50%。设备完好率为60%。灌区农田配套率达到70%, 但由于年久失修, 多数处于带病状态, 工程完好率60%。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0.48, 渠系水利用系数0.57。

2 主要措施及经验

为保证工程建设保质保量, 按时完成, 榆中县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建立, 健全了组织机构, 加强了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措施。依据榆中县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建设项目部的安排部署, 从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资金管理、技术服务、工程质量监理、检查督促等方面入手, 把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来抓, 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为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保障。

2.1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

在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中开展质量监督工作[1], 认真按照基本建设秩序, 规范操作, 严格推行“四项管理”制度, 即:工程法人负责制, 合同管理制, 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对工程质量、进度、资金运行进行综合控制, 跟踪检查, 阶段验收。在项目建设中深入、细致对工程的设计进行了审查, 反复论证水源是否可靠、工程技术方案是否合理、自筹资金是否落实、有无建后管理方案等;其次, 把好材料设备的质量关, 对所进材料进行了严格把关;第三, 通过公开招标, 由有经验、有资质的专业队伍中标施工, 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第四,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 严格按批准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抽调了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人员和监理一起常住施工现场, 协助监理对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方面的咨询、指导、服务工作, 质检小组随时抽验工程质量, 杜绝不合格工程出现, 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2.2 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细化任务

为了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 成立了榆中县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建设项目部。在成立榆中县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榆中县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建设项目部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落实工程项目部工作人员的职责, 成立综合协调、工程技术和财务三个小组。其中: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协调个项目片乡镇和村社的衔接, 协调群众义务投工投劳, 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矛盾, 主要包括临时、永久占地, 管道穿越公路、铁路电缆、光缆等的矛盾协调;工程技术组主要负责制定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工程招投标及工程建设管理, 做好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金管理;会同监理负责工程质量签证, 做好工程量认证、进厂材料检查、安全检查、进度安排、隐蔽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工作;财务组主要负责资金的支付、财务监督、审计协调以及自筹资金的使用监督工作。

2.3 强化专项资金管理

为了强化资金管理, 规范操作, 实行资金层层管理制[2]。在工程建设期间, 根据工程进度, 承包单位填报月进度付款审核表向监理申请工程进度款, 在监理审核和验收合格并签字认可后, 再由甲方技术代表和项目部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别签字认可后, 再进行支付。

项目实施过程中, 村内管道开挖由受益区群众投工投劳承担, 国投资金主要用于主体工程 (加压泵站、蓄水池等) 和特种阀门、水表、管材的购置。在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受益地投入为基础的同时, 鼓励土地流转大户积极参与投资项目建设, 使投资形成多元化, 资金筹措多样化。

2.4 完善项目民主管理制度

在项目实施前期, 为使受益群众民主得以充分发挥, 使之享用知情权和参与权, 就工程建设方案、运行管理方案、水费征收办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用水协会进行问卷调查, 让群众充分发挥意愿, 提出意见。经对全体用水协会问卷调查, 工程项目建设方案支持率达91%, 运行管理方案和水费征收办法支持率达99%。此外, 实施过程中让用水协会全过程参与和监督, 定期召开“一事一议”会议, 听取群众的意见, 切实发扬民主, 争取把项目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工程。

2.5 宣传动员,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

加大宣传, 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是建好工程、管好工程的前提。为了搞好宣传, 动员群众, 利用一切方法进行宣传。利用电视媒体、设计勘测期间勘测田间管网布置的机会和动员大会、村民会议等各种途径介绍高效节水示范项目意义、政策、目标、投资情况、实施办法等规定和办法,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让群众了解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实施的意义, 让群众感知实施这项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民心工程, 这样既化解了群众的疑问, 又增加了群众参与和管理的积极性, 促进了工程建设进度。

2.6 建管并重, 创新管理模式

本次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的项目, 工程产权划归申请人。由申请人全权负责管护。目前, 县水务局根据地域分布情况, 对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管理均采取“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即水源工程、干支渠及其建筑物等骨干工程实行“专管”, 由各灌区水管单位负责管理、维护和经营。田间工程由各申请人管理使用。申请人可按照以水养水的方针和水商品化的要求, 进行水费征收及工程维护。农田水利设施按其受益范围, 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 跨村工程由乡管理、跨社工程由村管理、跨乡工程由县管理、重要工程提级管理。

2.7 加强培训,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农民用水者协会及企业等申请人技术培训, 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由于农民用水者协会及企业等申请人成立时间短, 技术力量薄弱, 工程管理经验不足, 要适时根据其特点, 在做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 利用冬季空闲期, 加强对申请人的培训, 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为农服务意识。并结合实际, 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明确具体要求, 进一步规范工程运行管护机制。

3 主要工作成效

3.1 项目实施情况

2013年项目计划在甘草店镇、青城镇、清水驿乡、来紫堡乡、高崖镇、新营乡6个乡镇9个行政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26.7hm2 (管灌490hm2、喷灌366.7hm2、滴灌570hm2) 。全部为地表水源高效节灌面积, 其中喷、滴灌面积占66%。

3.2 主要成效

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的建设, 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为:

1) 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的实施, 使广大农民群众改变了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节省劳动力[4], 降低了劳动强度, 使受益群众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生产和经营, 增加家庭收入。

2) 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随着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的实施, 减少了群众对灌溉水费的支出, 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作物产量, 增加了农民收入。

3) 通过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的实施, 调整了缺水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促进农户增收。

4) 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的实施, 增加了农民收入, 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使农民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 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过去不少缺水地方经常发生水事纠纷, 现在解决了缺水困难问题, 此类事情很少发生。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规划不合理以及现行投资渠道等原因, 导致部分喷、滴灌工程达不到预期目标。

2) 未流转土地施工困难, 农民种植作物不统一, 不能充分发挥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程的效益。

3) 对喷、滴灌的适用条件没有足够认识[3]。有不少农民对节水灌溉方式缺乏认识, 认为灌溉没有大水漫灌充分, 导致喷滴灌工程接受程度低。

5 措施和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 为今后搞好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建设, 提出如下建议:

1) 吸引多元投资, 搞好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程。高效节水示范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承担。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仅靠国家投资远远不够, 要建立以地方和个人投入为主, 国家扶持为辅的多层次, 多渠道, 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引导力度,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积极鼓励各级水管单位投资建设, 也可吸纳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场资金建设。

2) 吸取以往经验, 精心规划设计。为今后高效节水项目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和依据, 要抓好规划设计, 对以后所建项目要认真调查、研究分析, 做到科学规划, 大胆创新, 优化设计, 优化选比, 提高工程科技含量。

3) 加大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明确工程产权划分, 由受益人或申请人实现规范化管理, 确保工程有效、长效运行。

4) 节水行为具有良好社会化过程与机制[3]。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 大力宣传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增强农民群众的水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做到节约用水, 保护资源。统一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全社会对节水工作的认识, 营造全社会关心扶持节水工作的良好氛围, 让这一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深入人心, 提高广大农民节水意识, 改变农民原来的灌溉方式和种植结构, 促进高效节水示范项目顺利实施、可持续运行。

6 总结

通过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实施和建设管理, 积累了一些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但由于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具有特殊性, 点多、面广、量大、形式多样, 实施时间紧、任务重和建设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榆中县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作是繁重的, 任务是艰巨的。我们要根据省、市搞好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的工作目标, 与时俱进, 团结拼搏, 弘扬榆中人民艰苦奋斗, 奋发进取的精神, 切实抓好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工作, 改善农民的生活用水条件和环境, 为构建和谐榆中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郑熙.甘肃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初探[J].甘肃水利, 2013 (5) :63-64.

[2]洪尚群, 梁川, 曹淑尤, 等.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水源地节水的原因和机理[J].节水灌溉, 2014 (4) :74-78.

[3]兰立军.甘肃省灌区专项普查成果与基础资料对比分析[J].甘肃水利, 2013 (3) :56-58.

节水工程示范 篇7

喷灌是一种通过水泵加压, 使灌溉水流经管道、喷头等专用设备, 射到空中形成雾状雨滴, 像降雨一样均匀散落田间, 以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灌溉的技术, 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土壤, 具有节水、省力、灌水均匀、保持水土等优点。宁夏黄羊滩农场位于宁夏银川平原西部, 农场地形开阔, 土地资源丰富, 宜于统一管理。根据喷灌具有对地形和不同土质适应性较强、灌水较均匀、不产生径流、避免土壤冲刷和板结等优点[1], 结合宁夏黄羊滩农场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国内外节水技术和设备的考察, 最后确定在宁夏黄羊滩农场引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美国大型电动圆形喷灌机。该喷灌机由中心支轴、塔架车、末端悬臂和电控同步系统等组成。装有灌水部件的桁架支承在若干个塔架车上, 彼此之间用柔性接头连接, 以适应坡地工作。在每个塔架上配有0.55~1.1 kW的电机作为行走动力, 再配合使用电控同步系统来启闭塔架车上的电机。当相邻两个塔架形成一个不大于1 ℃ (此角度称为跨间启动角α) 的工况时, 塔架车就一个跟着一个地走起来, 并绕着中心支轴旋转, 从而实现连续自移动喷洒作业。圆形喷灌机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 可以不要人工操作而长期连续运行, 生产效率高, 并且喷洒支管上可以安装很多喷头互相重叠喷洒, 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领导下, 宁夏黄羊滩农场负责示范区灌溉工程的建设, 宁夏水利科学研究所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并开展相应试验研究。宁夏水利科学研究所相关课题组在喷灌区和渠灌区 (对照区) 开展了两年多的田间试验和对比观测工作, 对示范区的地下水水位、土壤含水量、田间灌水量进行试验观测, 并计算圆形喷灌机节水示范区灌溉工程的投资、年运行费用以及作物投入产出等数据。

2 示范区灌溉工程投资费用

示范区灌溉工程投资主要包括对圆形喷灌机、水源井、供电工程3部分的投资。

2.1 喷灌机投资

引进美国瑞克灌溉公司生产的圆形喷灌机8台, 设备长度256~400.3 m, 跨度为4~7跨, 每台喷灌机为一个灌溉单元, 控制灌溉面积在19.7~50.3 hm2之间, 总灌溉面积280.2 hm2, 8台喷灌机总投资399.27万元 (表1) , 投资额度为14 250元/hm2。

2.2 机井及供电工程投资

每台喷灌机配置水源井1眼, 井深100~120 m。示范区共建设8眼机井, 选择SD12型4级深水泵, 水泵技术参数为扬程52 m、流量126 m3/h、电机功率28 kW。机井及相应配套设备总投资为160.0万元。供电工程中, 架设的高压线路20 km (6.0万元/km) , 安装变压器8台套 (2.0万元/套) , 总容量400 kVA, 变压器增容费为450元/kVA, 供电线路及配套设备总投资154万元, 则机井及供电工程总投资314.0万元。示范区喷灌工程总投资713.27万元, 灌溉面积280.2 hm2, 则单位灌溉面积投资额度为2.55万元/hm2。

3 示范区灌溉工程年运行费用

示范区灌溉工程年运行费用指每年维持喷灌工程运行所需支付的各种费用, 主要包括灌溉和看护人工费 (管理费) 、电费和维修费。

a. 管理费和电费。示范区8台喷灌机采用两级管理模式, 由宁夏黄羊滩农场农业开发公司总负责, 根据喷灌机台数配置专门的技术人员 (每3台喷灌机有1名技术人员, 每台喷灌机配置1名看护人员) , 负责喷灌机的维修运行和管理看护, 费用由灌溉受益农户承担。技术人员的工资为500元/月, 看护人员工资400元/月, 示范区总的管理和看护费用为5.64万元/a, 则单位面积年管理费用为201.3元/hm2。

将2号、3号、5号喷灌机的用电量作为示范区喷灌机平均用电量, 所种植的示范区代表性作物是制种玉米, 示范区喷灌机用电量统计调查情况见表2。从表2看, 示范区的年平均用电量为1 146.0 kW·h/hm2, 年电费为253.55元/hm2。

注:2~3号喷灌区供电线路由农场自己建设, 电费略低。 5号喷灌区供电线路由供电部门建设, 电费略高。

b. 维修费。维修费指用于喷灌工程设施的大修、岁修以及日常维修养护等的费用。通过两年的运行, 喷灌示范区引进的国外大型喷灌机机组性能稳定, 维修费极少, 但本次维修费按总投资的0.5%计算, 则示范区年总维修费3.57万元, 单位面积年维修费为127.4元/hm2。

4 示范区灌溉工程效益

按照有、无喷灌工程对比情况, 分别计算示范区灌溉工程增收及增产效益、节水效益和节省劳动力效益[2,3]。

4.1 增收及增产效益

在宁夏黄羊滩农场建成大型圆形喷灌机节水示范区后, 对喷灌条件下适宜种植的作物进行了种植试验, 种植的作物有制种玉米、春小麦、大麦、土豆、萝卜、桑苗、油葵、中药材等, 试验表明以制种玉米效益最好 (因为制种玉米单价较高, 且有种业公司按订单收购) 。近年来喷灌示范区全部种植了制种玉米, 故笔者以制种玉米为对象分析喷灌工程增收及增产效益。据实地调查监测, 由于能及时灌溉, 喷灌区较渠灌区种植制种玉米增产480 kg/hm2, 按2.4元/kg的价格计算, 增加收入1 152元/hm2。喷灌能使化肥流失量减少, 比渠灌节约化肥投资300元/hm2, 则增产增收效益为1 452元/hm2。圆形喷灌机节水示范区种植制种玉米的投入产出情况见表3。

4.2 节水效益

在喷灌、渠灌两种灌溉方式下, 制种玉米耗水量、作物产量和单方水产量情况见表4。

宁夏黄羊滩农场的渠道输水灌溉是通过建小扬水泵站抽取西干渠水进行地面灌溉, 综合水价为0.16元/m3, 种植制种玉米耗水量为12 150 m3/hm, 则渠灌区水费为1 944元/hm2。圆形喷灌机节水示范区用地下水灌溉, 根据现行农业产业政策, 对用于农业灌溉的地下水不收取水资源费, 喷灌水费实际上等于抽水时发生的电费, 按表2计算, 结果费用为253.55元/hm2, 喷灌较地面灌溉节约水费1 690.45元/hm2。

4.3 节省劳动力效益

实施圆形喷灌机灌溉工程后, 节省劳动力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减少了灌溉过程中劳动力的配置, 因为每台喷灌机控制灌溉面积在19.7~50.3 hm2之间, 只需1人进行操作控制;②田间土壤疏松, 通透性良好, 易溶性肥料等可随水施入土壤, 减少中耕、施肥、喷药、锄草等作业次数和劳动力的投入,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根据示范区实地调查结果, 喷灌比渠灌节约用工费为185元/hm2。

4.4 总效益

根据上述分析, 圆形喷灌机节水示范区灌溉工程的增收增产效益为1 452元/hm2, 节水效益为1 690.45元/hm2, 节省劳动力效益为185元/hm2, 总效益是3项之和, 即3 327.45元/hm2。

5 国民经济评价

为了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一般都先选定某一时间作为基准点, 按照计算复利的原理, 将计算期不同时间的资金进行时间价值的折算。运用动态分析法评估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 一般采用效益费用比、净效益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效益指标。

以示范区种植的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 对示范区内喷灌和渠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根据水利部SL 72—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4], 考虑水利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兼有社会公益性质, 对水利建设项目可采用7%~12%的社会折现率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内部收益率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表示, 其表达式[5]为

t=1n (B-C) t (1+EEΙRR) -t=0 (1)

式中:EEIRR为内部收益率;B为年效益, 万元;C为年费用, 万元;n为计算期, a;t为计算期各年的序号, 其基准点的序号为0; (B-C) t为第t年的净效益, 万元。

净效益现值的表达式为

EEΝΡV=t=1n (B-C) t (1+is) -t (2)

式中:EENPV为净效益现值, 万元;is为社会折现率。

效益费用比以项目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 其表达式为

EEBCR=t=1nBt (1+is) -tt=1nCt (1+is) -t (3)

式中:EEBCR为效益费用比;Bt为第t年的效益, 万元;Ct为第t年的费用, 万元。

根据示范区喷灌工程的总投资、年运行费、年总效益等, 按折现率为7%、计算年限为25年来计算示范区喷灌工程的净效益现值、效益费用比和内部收益率, 计算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 示范区喷灌工程是一种投资大、节水效益高的节水工程, 能达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要求。

6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示范区喷灌工程的建设和实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首先, 在黄羊滩农场合理利用了地下水, 优化了水资源配置, 缓解了灌溉用水紧张局面, 减少了因灌水紧张而发生的民事纠纷;其次, 示范区喷灌工程的建设与实施, 改地面大水漫灌为喷灌, 减少了灌溉水的渗漏量, 减轻了对农田的渍害, 有利于防止低位灌区次生盐碱化的蔓延, 同时在喷灌期间使示范区小气候明显改善, 增加湿度, 有利于减轻当地的风沙危害。

7 结 语

对宁夏黄羊滩农场建设和实施的圆形喷灌机节水示范区进行效益分析, 结果表明, 圆形喷灌机灌溉技术的应用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节水效益, 同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可进行较大面积的应用推广。

摘要:计算了圆形喷灌机节水示范区灌溉工程的建设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和效益, 并对其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与地面传统灌溉方式相比, 采用圆形喷灌机进行灌溉可以减少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增加作物种植收益, 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节水灌溉,圆形喷灌机,国民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唐小娟, 刘佳莉.成功度法在甘肃省节水灌溉技术影响后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经济, 2009, 27 (5) :51-53.

[2]李珠怀, 韩青.北京市郊区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J].水利经济, 2009, 27 (6) :51-54.

[3]马静, 乔光建.河北省农业灌溉工程节水技术适应性研究[J].水利经济2009, 27 (5) :54-58.

[4]SL72—94,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

节水工程示范 篇8

春小麦作为河西地区的优势作物和重要商品粮, 近年来种植面积锐减, 其根本原因是“水”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表现为两个最低:一是比较效益最低, 其单位面积比较效益是目前所有作物中最低的;二是WUE (水分生产效率) 和单方水效益最低, 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2011年小麦亩均单产454.5千克, 总产值1125.60元, 净利润65.45元, WUE不足1.0千克/立方米, 水效益1.30元/立方米。凉州区也因此逐步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小麦种植的措施, 2013年实行农业差别水价, 以水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 把用水400立方米以上、亩产值低于2000元、灌溉采用传统方式的作物, 如小麦、大麦、露地平作玉米等确定为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在供用水上实行差别水价, 在亩配水定额内, 按执行水价, 水费上浮25%。农民也由最初的逆反、对立, 转变为适应, 主动压缩甚至不种。预计河西地区的春小麦种植面积还将继续下降。这一状况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不符合人民生产生活需求, 不符合统筹兼顾,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长期下去, 将危机区域主粮生产, 带来主粮的恐慌和社会的不和谐。玉米、马铃薯等大秋作物的大面积连续种植, 也将会带来用水紧张、病虫害爆发性流行、土壤生态恶化、主粮不足等诸多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我们必须围绕河西地区资源禀赋, 特别是水资源及其分配制度, 以及生态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加强和开展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的示范应用, 即生物节水技术应用, 为未来春小麦实现节水生产和体系建设服务。

二、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的理念和选育应用进展

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 是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针对河西走廊实施节水生态治理和建设需求, 创新育种目标和理念, 开发探索选育的新品种类型。它是指专门适应于河西地区生态节水的中长期建设目标, 适宜限额灌溉栽培和水资源不保证灌溉等水胁迫条件下栽培的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 其目的目标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与现行灌溉制度下生产用的小麦主栽品种相比较, 在具备较强抗 (耐) 旱性和优质基础上:一是在饱灌 (即正常灌溉制度) 条件下, 单产水平提高5%以上, WUE提高0.2千克/立方米以上;二是在节水胁迫 (生育期减免1~2次灌溉, 亩用水量减少120立方米以上) 条件下, 单产水平持平或略增, WUE提高0.4~0.6千克/立方米, 适宜河西冷凉灌区、平川灌区和沙漠沿线灌区种植。其总体目标是在兼顾上述两个方面的同时, 重点选育和示范应用在河西不同次生态区域、不同灌溉水胁迫条件下, 具有很强抗旱性、耐旱 (渴) 性、避旱性, 丰产、优质、广适、高WUE的品种, 凸显生物节水、主动节水的技术经济效果, 完善和提升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功能, 提高春小麦的比较效益。

2006年以来, 甘肃省农科院小麦所经过连续8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在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应用方面, 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探索, 建立了限额灌溉、水旱轮选的选育体系, 已经育成了一批符合设计目标, 适宜河西不同次生态不同灌溉水胁迫条件下种植的稳定新品种36个。这些新品种, 9809参加省区试, 9801、8028、9396等也开始了示范应用。2012年在古浪县一水不保灌区域开展的示范应用, 在每亩生育期灌溉1次, 灌溉量90立方米条件下, “节水9801”亩产545.9千克, 比正常灌溉大田宁春4号 (灌溉2次) 亩增68.52千克, 增产15.5%, “节水9809”平均亩产509.63千克。2013年在武威黄羊镇示范“节水9809”, 在严重干旱的气候生态条件下, 生育期灌溉1次, 亩均灌溉147.6立方米, 亩产达到463千克 (比相邻大田宁春51号节水3/4, 亩增65千克, 增产16.25%) , 水分生产效率1.5千克/立方米以上, 比一般正常灌溉大田提高0.5千克/立方米以上。在沙漠边缘地带的示范也显示出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 同时这些新品种还适宜滴灌栽培种植。实践证明, 这类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 实现了设计的专用目标,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综合节水农业生产措施之一的生物节水储备了新的技术。

三、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示范应用的意义

㈠节水效果

节水专用型小麦应用, 生育期减免一二次灌溉, 每亩最低节水120立方米以上, 亩节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增, 最高可每亩节水300立方米以上, 亩均生态节水200立方米以上。WUE由目前不足1.0千克/立方米提高到1.4~1.6千克/立方米, 单方水效益由1.30元/立方米提高到2.70元/立方米左右, 每亩生产总成本节约80元以上。

㈡可行性

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应用, 将为甘肃省河西地区未来节水农业生产, 提供直接有效地节水农业新技术--生物节水技术。符合节水生态建设和节水农业建设需求, 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符合未来农业经济发展需求, 同时具备技术上的先进性、生产上的实用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于河西灌区的节水农业综合发展、节水、增收、保证主粮安全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

㈢需求分析

1. 弥补综合节水技术的缺环。

河西农业节水措施有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 在农艺措施方面, 重点是强制性的限额灌溉和地膜的大量使用, 普遍忽视生物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形成了综合节水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缺环。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 是生物节水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生物节水技术可以延长农业综合节水技术链条, 弥补其缺环, 提高综合节水技术的功能。

2. 弥补新品种及综合节水研究的缺陷。

河西地区春小麦生产所用的主要品种都是以较高的水肥投入为代价而获取高产的类型, 这类品种在发挥了很好的产量作用的同时, 也加剧了追求高产和日益短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一些新品种广义上有节水特性, 实际并不具备, 一旦遇灌溉用水不足或限额灌溉, 产量出现大幅下降, 2009年石羊河流域内的黄羊、杂木、西营等河水灌区的小麦生产就是佐证。在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方面, 也主要是在现有品种条件下单纯进行的限额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研究, 与传统耕作措施相配套的、与自然生产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抗旱节水专用型春小麦等主要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为零, 主体作物 (小麦等) 没有真正的、专门适宜抗旱节水种植的专用型品种, 一些节水灌溉技术也就束之高阁、推而不广。节水专用型新品种有效地弥补这些缺陷。

3. 适应灌溉新制度。

河西各地普遍调整了水权和水价改革, 制定了新的作物灌溉制度。与原来的灌溉制度比较, 节水专用型小麦具备显著的抗 (耐) 旱特征特性, 抗 (耐) 高温和干热风, 耐受特殊气候的能力强, 需水适期阈宽, 以补偿性灌溉为主, 不受现行灌溉制度约束, 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供需制度调节。同时, 能够培养和提高农民主动节水意识, 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 变被动节水为主动节水。

4. 对春小麦新品种的要求和重要意义。

土壤和大气干旱、高温、干热风、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节水和供需矛盾, 是河西春小麦生产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 其中生态节水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节水专用型品种选育和应用, 是在紧跟国家战略的同时, 兼顾自然生产生态条件, 开展的创新性探索研究和实践;是发掘和利用抗旱、节水、高产、优质春小麦基因型及其遗传多样性资源, 培育抗 (耐) 土壤和大气干旱, 抗 (耐) 高温和干热风危害, 突出适宜限额灌溉, 高产优质、高WUE的节水专用型新品种;是适应和服务生态节水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通过品种自身的生理生长特性, 在保障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有效地减免灌溉次数和用水量, 变被动节水为主动节水, 从根本上遏制和改善水资源浪费的现状, 降低水肥投入和生产成本, 增加生产者的收入, 提高水分生产和利用效率的新技术新措施;是具有突破性节水潜力和革命性意义的保障措施。对于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 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潜力;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 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态环境, 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生态意义。

四、河西节水专用型春小麦应用前景

甘肃河西地区的生产生态条件决定了节水专用型春小麦品种是未来小麦生产的必然选择。节水专用型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河西地区三分之一 (100万亩左右) 麦田, 推广应用节水专用型品种, 可以在保证目前产量水平基础上, 实现每亩地节水120立方米以上, 年可节水1.2亿立方米左右, 生态节水超过2.0亿立方米, 仅此一项每亩可节约生产总成本80~100元左右。它符合河西地区农业生态生产和市场需求, 对于实现节约水资源, 节本增效, 是非常有益的, 前景是良好的。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这些新品种是针对灌溉农业区选育的专门适宜节水栽培的新品种类型, 为了适应节水生态栽培, 其个体和群体性状具有特殊的表现和要求, 不适宜高水肥种植。目前, 由于没有节水栽培的省级新品种区域试验设计, 这些新品种虽然已经通过了大面积节水栽培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但不得审定, 使这一新生事物至今仍然在摇篮中孕育, 甚至面临着胎死腹中之患。其次, 这类新品种在应用初期, 还会遇到政府和农民初始认识不到位甚至不信的问题, 只有通过广泛布点、示范展示、技术培训和广泛宣传, 以实际的技术经济效果展示, 才会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第三, 缺乏项目支持, 春小麦的生产被边缘化, 有关的项目申请立项也非常困难。

为此, 我们建议各级政府部门, 把河西灌溉农业区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的示范应用, 列入河西生态综合节水技术体系研究的重点项目和技术, 给予应有的重视, 广泛宣传并组织实施。呼吁各地各级主管部门, 通过项目支持, 使这一符合河西地区节水生态建设和需求、符合节能降耗、增产增效的生物节水新技术, 尽快发挥其技术经济功能和效益, 为河西地区的主粮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由甘肃省农科院小麦所育成的适宜河西不同次生态不同灌溉水胁迫条件下种植的稳定新品种36个。经过实践证明, 这类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 实现了设计的专用目标,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综合节水农业生产措施之一的生物节水储备了新的技术。

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浅析 篇9

关键词: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灌区改造,节水措施

1 节水灌溉的涵义

节水灌溉是相对于过去实行的传统的、粗放式的灌水技术而言的, 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当地的气象水文与土壤条件, 在充分而有效利用降水和土壤水、保证作物增产或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 通过工程的、农艺的、生物的和管理的措施, 适时适量灌溉, 减少灌区的灌溉用水量, 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灌水技术。不能将节水灌溉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减少灌溉用水量, 它实质上是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的组合运用, 提高作物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效率, 降低作物的蒸腾和棵间蒸发, 减少无益耗水, 从而实现灌水量的减少。从我国目前的灌区工程现状来看, 通过渠道防渗、实行管道输水、推广喷、微灌是当前一个时期的主要节水途径, 但从灌区发展的远景来看, 通过加强引用水管理、科学调控、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对天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水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应是主要的持续的节水途径。节水灌溉是一个针对性较强的概念, 任何一项灌水技术的直接影响范围都只能是某个灌区。

2 节水灌溉技术及对策措施

农田灌溉涉及工程、农艺、生物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灌溉理论研究的深入, 以及对灌溉节水目标要求的提高, 任何单一的节水技术已不能满足节水、增产、增效、节能、省肥、省工、改善生态环境与水环境的需要, 农业节水技术呈现多学科交叉、各单项技术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发展趋势。

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又可分为输配水渠系节水和田间节水, 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畦田改造以及平整土地等, 主要是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及田间深层渗漏、减少渠系及田间地表蒸发, 提高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 实现节约用水、节约耕地的目的, 喷微灌技术还可以维持田间的土壤结构, 提高灌水的均匀度, 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

2.2 非工程措施

(1) 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 (2) 田间灌水技术。就是采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 (分根交替灌) 等, 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等, 减少土壤渗漏, 控制土壤的湿润区域和深度, 降低蒸发与蒸腾耗水。 (3) 生物节水技术。主要是指依据区域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 选育作物节水抗旱良种, 选择推广适合于灌区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作物类别与品种, 优化种植结构等。 (4) 管理节水技术。通过加强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 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 应用水权理论, 改革水价核定办法,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推广计量供水、按方收费, 缩小计量单元, 吸收用水户参与管理, 改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管理办法等措施, 从技术上、政策上、经济上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加强与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节水灌溉的技术保证, 没有科学的水资源调配和灌溉信息指导, 再好的输配水工程条件, 也会形成灌区内区域间的水资源丰枯不均和引水的浪费。要统一灌区内不同形式水资源的管理, 方便灌区水源的优化配置。对引水灌区, 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需水形势等, 应用水权理论将灌区内地表水资源进行用水权的再分配, 并创造条件, 保证用水权在灌区内部的交易。同时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 要实行差别水价、定额水价、阶梯制水价等;在水价的核定办法上, 要改变过去“愈远愈贵”的水价核定办法, 上下游统一水价, 不同水源统一水价, 以水价作为杠杆促进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改善灌区的水环境。任何单一的节水措施, 其节水效果都是单一的、不全面的, 其适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样的节水措施在不同地区的节水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不同区域应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条件、水资源条件、土壤条件、气象条件、农作物品种及种植结构、耕作制度等进行综合比较, 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节水灌溉方式。

3 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3.1 灌区改造技术

(1) 以渠道衬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为重点。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量大、渠系及建筑物不配套的现状, 根据灌区实际, 加大渠道的衬砌力度, 做好灌区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 设置测水量水设施, 减少灌水的渗漏损失, 杜绝偷水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跑水与漏水, 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2) 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受黄河调控力度加大和降水量减少、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的影响, 灌区可引用地表水量被挤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因此在灌区发展过程中, 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 按照宜渠则渠、宜井则井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强化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 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路子。 (3) 搞好渠系调整, 增强调控力度。本省的灌区, 绝大部分都是老灌区, 都有30a左右的发展历史。为了用水方便, 各乡镇、村都想在干渠上开口建闸, 独自分水, 有的甚至一家农户也想独自建闸分水, 众多的分水口门给用水的分配、调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征收和下游用水的困难。为改善灌区渠系布置现状, 增强管理、调控能力, 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要搞好渠系调整、合并。 (4) 搞好土地平整, 改造沟、畦尺寸。土地平整程度是影响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也有重要作用, 灌区改造的过程中, 要搞好土地平整, 同时应争取实现激光整平土地。结合土地平整, 改长畦为短畦, 改宽畦为窄畦, 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5) 改面灌为局部湿润灌。局部湿润灌溉, 既能减少土壤蒸发量, 也可以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 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 促进根系深扎, 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 节水可达30%以上, 增产8%左右。 (6) 改进放水方式, 发展间歇灌溉。间歇放水可以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 借助土壤孔隙的自动封闭能力, 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 加快水流推进速度。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 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 减少了深层渗漏, 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3.2 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问题。

(1) 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都与灌水地区、灌水作物、地质土壤、水文气象有关, 在水资源不充裕地区, 从灌区均衡受益和保证灌区整体效益最高、实现灌水的经济最高产量出发, 根据作物产量与供水量的关系, 研究各种作物的经济需水量, 因时因地分别不同作物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 (2) 加快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蔬菜、花卉、水果和珍贵经济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时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等, 目前了解的还比较少, 不仅不利于节约灌溉用水, 而且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都有影响, 不利于市场上的竞争, 因此要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水特性和灌水技术的研究。 (3) 集约化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 我国目前实行的以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分散化经营模式, 劳动效率低、缺乏规模效益, 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要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 必须研究农村村庄和小城镇的调整、合并的方法、方式, 加快调整合并步伐, 既能扩大耕地面积, 搞活农村市场, 发展农村经济, 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 减轻城市接纳农民工的压力, 又有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红, 闫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 13 (2) :135.[1]曹红, 闫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 13 (2) :135.

上一篇:概念梳理下一篇:两权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