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康复

2024-06-28

预防康复(精选十篇)

预防康复 篇1

关键词: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康复按摩,预防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结束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出现的子宫大量出血现象。出血量可为少量或中等量,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出血,亦可有急骤大量流血现象,同时会有血块排出。产妇常由于失血过多,在产后出现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等不良事件,对身体康复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将对产后康复按摩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9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9~41岁,平均25.6±1.3岁,孕周35~42周,平均40.3±0.4周;体重45~79kg,平均54.6±1.1kg;初产妇33例,经产妇15例。对照组年龄18~43岁,平均25.8±1.4岁,孕周34~42周,平均40.1±0.5周;体重44~78kg,平均54.7±1.2kg;初产妇31例,经产妇17例。两组产妇性别、年龄、孕程、体重、生产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在我院分娩的产检检查正常的产妇;②年龄18~45岁;③孕程34~43周;④体重水平正常;⑤沟通和理解能力正常;⑥排除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⑦产妇自愿参与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产后康复按摩,主要措施包括:专业按摩师采用推、拿、按、摩、擦、揉、抹、拍、点穴等手法,在产后对产妇实施规范化按摩,以柔和渗透、均匀用力为基本原则。首先让产妇排清小便,在全身完全放松状态下平卧于按摩床上,局部涂按摩油,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对产妇的头部、肩部、上肢、胸腹部、背部、腰部、下肢依次施以手法,着重对乳房和子宫进行按摩;按摩乳房时,对双侧乳头进行环形按摩刺激,每侧约10min,做完一侧之后再做另一侧;按摩子宫时,应将手掌放在宫底部,以小鱼际肌掌侧作为用力点,按顺时针方向实施环行按摩,时间约8min[2]。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晚期阶段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产后住院时间及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其中满意度评价方法如下[3]:在产妇出院前一天或当天,以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围产期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解,问卷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得分>80分为满意,得分>60分但<80分为基本满意,得分<60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出血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出现晚期出血1例,发生率为2.1%;对照组出现晚期出血9例,发生率为18.8%。两组晚期出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住院时间

观察组产后住院时间为6.02±0.71天,对照组则为8.98±1.44天;两组产后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率为95.9%,对照组满意率为81.3%;两组满意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体会

产后康复按摩是一种新型的产后康复护理模式,是自然保健方法的类型之一。通过在产后对产妇乳房进行按摩,对双侧乳头进行有效刺激,能使神经冲动上传至下丘脑,对脑垂体后叶合成并释放内源性催产素的过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产妇子宫进行按摩,可对宫缩产生人为刺激,使宫壁的血窦得到有效压合止血,并将宫腔积血排除,促进子宫复旧,防止晚期产后出血[4]。

参考文献

[1]黄丽红,钟翠芳,周维,等.足部按摩对产妇生殖系统康复的研究[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13,12(12):149-150.

[2]冯冰霜,刘正香.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J].国妇幼保健,2010,25(35):5190-5191.

[3]杨树红.高危评分及主动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J].贵州医药,2009,33(19):855-856.

农村残疾预防康复工作体制调研建议 篇2

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市区农村残疾人基本情况

市区11个乡(镇)中、农村残疾人17387,占市区残疾人总数的52.64%,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200名。大部分残疾因车锅造成在农村尤为突出。鉴于此, 如何开展农村残疾人预访和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水平, 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的能力, 是我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中残联“十五” 和“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 我市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部门配合, 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

(一)村级卫生室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信息闭塞,出行不便利,加之,自身行动受限制,使得他们到城市乃至到乡(镇)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难度很大。如果充分利用村级卫生所,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会得到康复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村级卫生所大都建在本村的中心,服务范围涉及到每个自然村,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加之,卫生所的村医(防疫保健员)对本村残疾人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高闸镇在离乡村卫生所不远处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由自治区残联配发的一套康复训练器材,有残疾人和老年人在接受训练。居住在附近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每天坚持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明显。

(二)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根据走访调查,市区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05]180号)精神,加快村级卫生所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有场地、有人员的村级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各行政村均已建起了村级卫生所,面积在40-60平方米,并且配齐了村医(防疫保健员),配备了简单的医疗卫生器械。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村卫生室职责已经上墙,但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空白。

(三)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体制机制有了雏形。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当地村卫生所的管理工作尚不完善,乡镇每年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对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按照所在行政村总人数每人每年2元卫生服务费的标准发给村医,所需资金大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个别从本村全体村民公积金中提取。村级卫生室所售药品均由市级卫生部门统一配送,零利率销售给病人,村医出诊时可收取一定的出诊费用。如果就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对村级卫生所实行专项考核,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落实激励政策,那么村级卫生所所承担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就会开展起来。

三、制约我市农村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器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市区现有的农村卫生所,除个别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外,其它均未配备。

二是村医(防疫保健员)专业康复知识缺乏。残疾人康复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参与康复指导和服务人员必须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残疾的识别,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如何提供服务、记录和评估的方法,简单实用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等知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村医(防疫保健员)对康复知识了解得不多,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三是缺乏对村医(防疫保健员)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由于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报酬主要靠政府医疗性补贴和自己创收,收入相对偏低,而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因此,难以调动其积极性。

四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工作跟不上,我区农村大部分残疾人由于缺乏康复知识,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残疾人自我康复保护意识淡薄,自愿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根据调查显示,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因不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接受康复训练,以致错失了最佳时机,落下终身残疾。

四、关于建立我市农村残疾预防

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根本上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加强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我以为以下措施以借鉴和采用;

(一)进一步强化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残疾预防

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十一五”残疾人康复计划,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考核,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部门要加强医院康复科(室)的建设,特别要发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作用,增加康复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康复质量,确保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民政部门要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时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其中,给予扶持,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康复困难。

财政部门要将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

教育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专业纳入自治区教育发展计划,培养一批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并做好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

计生部门要抓好生殖健康工程,研究和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婚前检查工作,下大力气做好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和计生药物宣传教育工作。

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新的残疾。

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

各级妇联要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做好残疾妇女、儿童的康复工作。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将残疾人康复纳入“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救助活动中,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

各级残联负责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规划制定、经费筹措以及协调实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农村残疾人康复需求,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和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指导和协调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业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协调解决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二)加强村级卫生室阵地建设,建立科学可行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到实处。

村级卫生所无论是从其地理条件,还是人员配置上,都具备了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最方便、最直接、最快捷的残疾预防宣传和康复服务的条件,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要加大康复器具投入力度。康复器具是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全市除个别乡镇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康复训练器具外,其他均尚空缺。为此,建议政府为每个乡村级卫生所配备1.5万元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器具。

二要有计划地组织对乡村医(防疫保健员)分期分批进行残疾预防和康复训练与服务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结合市区实际,借鉴外省(区)经验,组织对现有的乡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中短期专业康复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发给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三要建立乡镇医(防疫保健员)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专项补贴。由于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大部分是属于无偿的。为充分调动乡村医的积极性,建议实行浮动津贴制度并将其列入**市财政预算,由市残联在参与卫生部门考核验收后,根据考核验收情况兑现发放。

四要加强对乡镇一级卫生所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市、区乡镇三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把指导乡镇级卫生室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列为主要工作内容,并把聋儿语训、智残、脑瘫儿童训练、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康复训练指导等项目纳入其中,推动乡村级卫生所康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康复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加大贫困救助力度,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残疾人康复与扶贫结合起来,逐年拿出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补助;同时制定并完善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政策,采取分级负担、减免费用等措施,解决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问题。各级残联要利用好政府扶贫资金、社会捐助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建立各类贫困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逐年对特殊困难残疾人实行有计划救助。

(四)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积极做好残疾预防。

要通过发放宣传读本、宣传画、宣传光盘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预防意识。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唤起全社会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建立健全免费婚前检查等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对先天残疾人实现强制免费婚检,避免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预防缺碘、氟中毒等环境因素致残;降低药物致残发生率;减少疾病致残;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工作,减少事故致残的发生。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控制残疾程度的加重。

脑卒中的预防与康复 篇3

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常见预兆依次为:(1)突然感到晕眩;(2)突然感到面部、手脚、唇舌麻木;(3)暂时性吐字不清;(4)肢体无力;(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7)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明显;(10)明显嗜睡,整天昏昏沉沉;(11)一侧肢体不受控制的抽搐;(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脑卒中会使患者致死、致残,大多家属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但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大多有脑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变,如果能提前预防与治疗,就能很好地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后的预后各不相同,但研究显示:60%的患者需要接受医疗机构的帮助。脑卒中幸存者的寿命会急剧减少,并且脑血管事件复发的可能性迅速增高。脑卒中是治疗费用最为昂贵的疾病之一。由于接受急性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直接护理费用非常昂贵,并且由于劳动能力丧失而对收入造成的影响,使得脑卒中疾病的治疗费用相当高。

因此,能够有计划性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才是根本之道。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大多有脑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变,如果能提前预防与治疗就能很好的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近20年经过众多患者临床实践发现,金字塔多能量疗法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有突出的功效。金字塔多能量疗法的机理包括:(1)能量离子波,打开血脑屏障;(2)微量元素粒子流,调节人体微量元素含量;(3)特定电磁波,促进血液循环;(4)低频脉冲,疏通经络;(5)磁场调节,增强血管弹性。通过5大机理综合作用,能够调节人体整体能量平衡,有效地预防脑卒中,是治疗和缓解脑卒中后遗症的一大革命。

金字塔多能量疗法具有非药物、无疼痛、无副作用等优点,对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都具有普遍的防治功效。重庆三正医疗公司,专注金字塔多能量疗法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20年,是国家级“双高”企业,是多能量疗法的开创者与领导者;其主打产品“塔能脑康治疗仪”是拥有发明专利等7项国家专利的“准”字号的高科技家庭医疗器械,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革命。

早期康复对预防脑卒中肩痛的影响 篇4

关键词:早期康复,脑卒中,肩痛

肩痛作为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易诱发情感功能障碍, 不利于患者的整体康复, 临床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烧灼样痛、麻木感, 且肩关节活动受限。据相关研究显示, 脑卒中患者的患侧肩痛发生率高达85%左右, 于发病早期可观察到症状, 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 可有效降低肩痛发生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 均经病理切片证实, 与我国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相吻合, 其中男22例, 女10例, 年龄50~78岁, 平均年龄 (62.82±11.92) 岁, 其中18例脑出血, 14例脑梗死;20例合并高血压, 12例糖尿病。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 每组16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输液、手法按摩、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 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 早期正确摆放肢体, 促使患者腕部处于张伸状态, 禁止取完全掌屈位。当取患侧卧位或平卧位时, 要保持肘关节伸展与背屈, 翻身时预防牵拉患肢。 (2) 强化定时翻身训练, 2 h/次。 (3) 加强被动关节活动, 适量的肌力训练和关节稳定性训练。在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锻炼前, 要使肩胛骨处于松动状态, 进而保障其活动性。同时, 强化早期床上活动, 加强床边坐位指导, 做好日常生活能力指导, 譬如进餐、洗脸、穿脱衣服等, 每天开展2次, 每次持续30 min。此外, 在训练患者时, 要保护其偏瘫上肢, 结合推拿疗法, 借助指、掌, 按压患者肌组织, 垂直向内。发病<1个月患者要轻柔按压, 施加推拿学中揉法, 保持动作轻柔, 每条肌肉按压时间<3 min;发病>1个月患者按压力量要中等, 揉少按多。而条索状肌组织异常硬患者, 其按压力量可坚持先轻再快原则, 持久加力, 每条肌肉按压时间保持在3~5 min之间。另外, 强化心理疏导。结合心理双向效应, 排除患者烦躁、郁闷等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

1.3 观察指标

显效:肩痛消失, 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好转:肩痛明显减轻;无效:肩痛无改善。运用Fugl-Meyer量表, 对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患者共32例,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结论

一般而言, 在脑卒中早期, 肩痛极少发生。但据相关国内报道显示, 偏瘫肩痛发生率高达85%左右[2]。究其根源, 主要原因表现在六个方面: (1) 患者的患侧肩部处理出现问题; (2) 患者肌张力异常; (3) 肩关节半出现脱位现象; (4) 关节囊存在挛缩; (5) 臂丛损伤; (6) 肩手综合征。由此可知, 针对并发症所致的肩痛而言, 必须要予以早期康复干预, 有助于降低肩部并发症发生率, 缓解患者的肩痛[3]。本文研究显示,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坚持康复干预患者肩痛状况有所改善, 表明早期康复干预有利于降低肩痛发生率, 已成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关键治疗措施, 这与相关报道研究具有一致性。究其根源, 主要与早期护理不当引起的损伤肌肉有关。较运动引起的疼痛而言, 患者完全不活动上肢疼痛相对较轻, 在早期护理过程中, 可能操作粗暴, 从而诱发肌肉组织损伤。在预防过程中, 要积极询问患者感觉, 注意发病早期患肢的摆放, 促使肩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得到有效维持, 进而帮助患者纠正异常肩肱节律, 最大限度地杜绝肩痛症的出现[4]。针对肩部肌群痉挛疼痛患者而言, 要放松肩部, 握手上举, 强化被动运动等康复训练, 尽可能地减少肌肉张力, 杜绝痉挛现象的发生。从整体上来看, 强化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 坚持康复锻炼, 有助于降低肩并发症发生率, 帮助患者恢复患侧上肢功能[5,6]。

综上, 强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早期康复干预, 能尽可能的避免肩痛的发生几率, 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钟丽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肩部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8) :130-132.

[2]王瑞莉, 安学林.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 (5) :303-305.

[3]刘露, 邓秋兰, 黄雪玉.统筹管理和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2) :42-43.

[4]张美花.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2) :120-121.

[5]李迎光, 李小军, 李勇军.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继发障碍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 (1) :103-105.

预防康复 篇5

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项目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按照长江项目计划工作安排,1―6月期间邀请香港复康会脑瘫项目顾问郑毓君女士分别对广西、东莞、浙江康复中心进行了引导式教育技术指导;携手北京市丰台区残疾人联合会等相关单位在助残日共同举办了“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大型主题宣传活动;5月24日至6月13日在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举办“长江新里程计划脑瘫儿童康复及预防”项目第二期技术人员引导式教育基础课程培训班;6月底完成对20新开展项目任务的12个脑瘫儿童康复机构配发5种12套引导式教育训练器具共660件;完成两种“残疾预防系列普及读物”的编写。一、三次引导式教育技术指导年3月2~3日香港复康会顾问、教育学硕士、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项目专家―郑毓君老师到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看望脑瘫孩子并对该中心引导式教育工作进行技术指导。郑老师以一名脑瘫儿童为例,亲自担任第二引导员向中心教师及家长一边示范引导式教育工作的方法一边讲解训练要领。分不同的活动环节逐步进行示范。郑老师还为配合示教的脑瘫孩子进行了评估,鼓励他的家长孩子智力发展较好,基本掌握了借助助行器步行的方法,应该锻炼多行走,注意充分转移重心就更好了;利用下班后的时间,郑老师与引导式教育康复班的家长分享了引导式教育体系发展建立的理念;晚上郑老师还与PT师针对脑瘫儿童典型个案一起制定了加强康复训练的方案。3月4日郑毓君老师到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指导引导式教育工作。检查了示教所用的教具、观看了康复团队工作流程、脑瘫儿童整理训练情况,认真分析引导式教育康复团队在开展教学实践和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团队成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设计安排示教方案;为做好“长江新里程计划脑瘫儿童康复项目”第二期引导式教育基础课程培训班”的承办工作奠定了基础。4月22日郑老师来到广西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进行引导式教育技术指导。观摩了脑瘫儿童的引导式教育课堂、与教师和家长一起对课堂情况进行点评,非常详细的讲解了引导员和家长的分工与配合方法,半天的现场培训及指导解决了工作人员和家长对脑瘫孩子的`训练中的一些困惑,使家长不但在康复知识上受益颇丰,而且对小孩的康复前景也更加有信心。4月23日郑老师到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听取林墨菊院长及儿保科康复病区黄任秀主任进行项目工作的汇报;参观了康复病区工作开展情况,检查了引导式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肯定了引导式教育工作好的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1、引导式教育课活动内容设计丰富、新颖、有创意,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2、引导员能根据不同能力的孩子在操作训练中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3、注重对孩子随机奖励,鼓励孩子坚持做好每个流程。4、引导员的诱发技巧较高,能用巧妙的引导语诱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5、建议在上课前后建立穿脱鞋子等常规练习,加强重复训练。6、建议加强节律性意向训练,编排合适的自控口令,将节律与意识有机结合,通过口令调节随意动作和行为。7、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贯穿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根据郑老师的建议认真制定了下一步引导式教育课教学工作计划:  1、充分利用病房生活区对孩子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训,如:进食、如厕、梳洗、穿衣、鞋、袜。2、加强家长培训工作,继续开展家长学校,让家长建立从小让孩子主动学习,不依赖成人,让家长之间成为孩子的引导员。3、以孩子为核心,各康复人员如PT师、OT师、ST师和幼教工作者加强整合,发挥团队精神,集体参与到引导式教育教学课堂,共同成为孩子的引导员。4、让生活自理部分渗透到日常课程中,让孩子每天都能主动参与生活自理训练。   二、助残日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为提高公众对残疾预防的知晓度,预防残疾,促进健康,共建残疾儿童康复“绿色通道”,促进残疾儿童“无障碍”地融入社会生活,5月12日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结合长江新里程计划脑瘫康复及残疾预防项目,携手北京市丰台区残联、卫生、妇幼保健、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相关部门,共同举办了“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大型主题公益宣传活动。中国残联副主席马廷慧、中国残联康复部副主任曹跃进、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曹丽敏、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沙澄深,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吕仕杰,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北京市丰台区政府办、区教委、区卫生局、区民政局、残联、(街)乡卫生、民政、村(居)委会等以及右外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等26个区属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40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内容以残疾儿童才艺展示、展板宣传、专家咨询服务、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和康复读物等形式积极宣传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大力提倡婚前医学检查,加强育龄夫妇健康教育,做好孕期保健;推广脑损伤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帮助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提高劳动保护、交通安全意识,减少致残事故发生;推进康复服务、辅助器具进家庭;宣传社区温馨家园的康复服务品牌。活动分别在丰台区文化馆、丰台区佑安门街道玉林东里二区社区温馨家园、丰台区花乡草桥恋日家园文化广场三个分会场同时举行。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残疾人在康复、教育、维权、生活照顾、文体活动、社会融合等方面得到的关心、支持和殷实的服务,整个活动洋溢着关爱、融合、欢乐的气氛。健康报、社会报等媒体和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三、举办“长江新里程计划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项目”引导式教育基础课程第二期技术人员培训班按照项目工作安排5月24日至6月13日在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举办如期“长江新里程计划脑瘫儿童康复及预防”项目第二期技术人员引导式教育基础课程培训班。来自全国17个康复机构的40余名康复专业人员参加了本期培训。香港复康会、香港卫生署中九龙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香港展能艺术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的11名专家为本期培训班授课。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是第一批开展长江新里程计划脑瘫项目的单位。在引导式教育的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仅参加项目组织的培训,还自行联系到香港和内地一些单位学习引导式教育,潜心学习、研究改进康复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引导式教育模式和实际康复工作结合起来,得到家长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省残联的有力支持。浙江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作为引导式教育培训实习基地,为本期培训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好的基础。按照项目工作要求,本期培训班的学员均来自2009年新开展脑瘫儿童康复项目的任务机构。他们中有治疗师18名,医务人员9名,特教老师5名,管理人员18名,大多有医学背景并在单位从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工作最少2年以上。本期培训班共21天,根据学员特点分三周按照理论授课,课堂观摩、实习操作三种进度进行不同内容、程度、形式的授课。通过本次培训,为学员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工作平台。通过集体生活、集中培训,使大家互相认识、互相交流,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学员们还自发创建了QQ群、MSN群,给今后工作创设一种超越时空的现代交流平台。很多学员反映,通过与同仁的交流心得,开阔了思路,借鉴到了经验,为今后回到自身岗位更好的从事脑瘫儿童康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撑。50余名学员,21天紧张、高效、团结、活泼的学习,使学员们对脑瘫儿童康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领会,增强了理论修养,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更加强了做好脑瘫儿童康复工作的信心。学员们表示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要学有所用,为脑瘫儿童的康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四、组织编写残疾预防系列普及读物1.组织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一线专业人员,编写了《智力障碍的预防与早期干预》、《听力、语言障碍的预防与早期干预》两本普及读物,已完成最后的审稿定稿,将进行后期制作,争取9月份正式出版。2.我们与协和医院著名的儿童早期教育专家鲍秀兰教授合作,出版(0岁一l周岁)脑损伤高危儿童早期干预指导图书,并配套指导光碟《0-1岁婴儿科学健身法》、《0-2岁婴幼儿运动落后与姿势异常家庭科学康复法》两盘。同时由鲍教授新编一本《早产儿和高危儿预防智力低下和脑瘫宣传手册》,以指导各任务机构开展残疾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鲍教授的多的的研究结果证明,脑损伤高危儿在0-1岁给予一定的刺激干预,绝大多数可以不发生脑瘫;0-2岁有运动落后与姿势异常的幼儿经过家庭科学康复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残疾程度,甚至可以接近正常儿童。0-2岁脑损伤幼儿的早期干预可以真正减少残疾的发生,这种方法的宣传普及有重要的价值。五、配发2009年引导式教育训练器具经过对已经开展项目机构的电话回访、实地考察调研,根据各单位自身特点调整了今年引导式教育训练器具配发的种类与规格,保质保量的为2009年新开展此项目任务的黑龙江、江西、湖北、内蒙古、山西、吉林、宁夏、重庆、广东、厦门市、四川、江苏等12个脑瘫儿童康复机构配发了木条台、扶手、梯背架、木箱凳、PT凳共5种引导式教育设备,每套55件,共660件。按照合同规定厂家对所售产品提供一年内免费调换和终身维修服务,保证了项目工作顺利进行。六、问题数据库问题多:5月份的培训中,我们专题安排数据库的培训,但许多机构在之后尝试登录都未成功。此前任务机构也普遍反映不能录入数据,或录入后查不到本机构人员名单。指导中心已经从管理员中添加了的任务省机构名称,但从基本情况表中找不到这些机构,经常出现乱码,应尽快设法解决。七、下半年主要工作1.完成 “0-2岁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残疾预防读物及光盘制作发放2.举办北京康复论坛(10月28-29日)脑瘫儿童康复分论坛学术交流活动3.在东莞举办第三期引导式教育基础课程培训班4.在浙江举办第二期引导式教育管理培训班 社会服务指导中心二00九年8月3日 

脑卒中患者的预防与社区康复护理 篇6

脑卒中,中医又称为“中风”,现代医学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一般临床表现为偏侧肢体麻木、偏瘫、言语困难、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增加,但后期会遗留思维、言语、肢体等器官的功能障碍。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风危害进一步加重,如何早期识别中风危险因素及对患者进行恢复期康复训练及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急需掌握和熟悉的。

脑卒中的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又称为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占脑卒中病例的60%~70%。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脑溢血,根据出血部位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与应对

脑卒中是种急性病,因此,早期识别脑卒中症状是降低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早期识别:①突然面部痉挛、胳膊、腿麻木无力,特别是在一侧;②突然的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③突然意识不清,说话或理解费力;④突然走路不稳、头晕、平衡障碍或动作不协调;⑤突然不明原因的头疼或疼痛方式改变。

应对:①尽可能的告诉他人你的不适感觉,寻求他人的帮助;②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乘车到医院;③选择您社区附近有溶栓资质的医院就诊。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发病后的4.5小时就是最佳治疗时间窗

社区护理

脑卒中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其早期康复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理贴近患者、贴近家庭,在卒中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患者因突然发生的疾病及肢体功能障碍,常出现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状况,据有关统计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23%~65%,其中抑郁和焦虑最为普遍。同时,由于害怕引发再次出血等,患者常有自主行为退缩、患者角色行为增强、不敢或不愿进行康复训练等情况。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用高度负责的态度、耐心细致的语言、专业的医学康复知识耐心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鼓励失语的患者用笔和手势进行交流,减少其自闭及抑郁倾向,对焦虑不安的患者講解康复目标及康复训练达到的效果,稳定患者情绪,树立信心,同时,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可行的康复训练及护理计划,必要时协助生活护理,逐渐转换角色,循序渐进,进行自主运动。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①家庭支持: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语言等器官功能障碍,躯体自主运动能力减退,在疾病初期多需要家人给予积极的照护,如:提供高热量、多纤维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床铺的清洁整齐、及时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发生,协助患者的床上肢体运动,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在患者康复训练期,鼓励支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训练效果及时进行正面肯定,等等。及时得到家人精神和情感的支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增强自信和自尊,提高卒中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康复训练中。②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一种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如:在社区内有就近可利用的医疗康复机构、康复设施;有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人员;有及时获取的康复训练知识手册;有可供使用的通道等公共设施等。社会支持通过满足个体的需要,降低卒中事件造成的压力,促进康复训练的有效开展。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设有社区康复训练场所及康复器材,配备有较专业的社区康复医师,为辖区内需要康复的群众提供便捷可及的康复服务。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以社区中心内的集体训练为主,设定阶段性康复目标,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为主要训练目的。①肢体功能锻炼:借助助行器、OT桌、滚筒、手指训练仪、阶梯步行器、肋木等进行上下肢肢体功能恢复锻炼,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正确的穿衣、裤及鞋袜。②语言训练:鼓励患者多说话,与患者讲话需清晰缓慢,给患者足够回答时间的时间,讲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多开展集体性活动,组建患者间的互助训练小组,开展群体性游戏活动。

康复效果评估:脑卒中社区康复是一项耗时较长的护理项目,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防止再次卒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定期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对发现隐存的危险因素,及时纠正训练强度,合理调整训练计划有重要意义。评估项目主要有: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情况;②患者的服药依存性;③家庭及社会有效的支持措施,包括生活照顾、心理支持等;④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及体重的控制情况;⑤原发病的控制情况;⑥康复训练的有效性;⑦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程度。

参考文献

1 江晓峰,等.社区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社会功能活动的影响.中华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2011,17(2):178.

预防康复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徐州市业余网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的预防及康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到国内外各高校现阶段针对网球运动所引起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方面调查研究现状,并参照了部分国内近几年的有关刊物、研究著作和专题资料,以及体育专业课本,对关于网球损伤及其预防方法有相关文献进行研究。

1.2.2 访谈法

就该文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向有关专家者征询意见和建议,提出对业余网球爱好者网球常见损伤的预防及其康复的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网球爱好者在网球运动中造成机体损伤的种类及损伤的原因

2.1.1 非运动技术伤选例

(1)抽筋引起运动损伤。网球运动时最容易抽筋的部位在人体的足底和小腿部位,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冷刺激。二是肌肉连续的快收缩而放松不够,也会引起肌肉痉挛,这在运动水平不高的新手中更为常见。

(2)韧带撕裂引起运动损伤。在网球运动中激烈的训练、和比赛时,强烈的急停、变向,因运动量过大跟腱韧带劳累过度,很容易引起韧带撕裂,虽然脚部表面没肉任何异常现象但有剧烈撕裂疼痛。

(3)关节错位引起运动损伤。网球运动需要较多的脚步移动,所以扭伤是网球运动最为常见的突发事件,最容易扭伤的部位是脚踝、腕关节膝、腰。其中最为常见的损伤是踝关节扭伤,表现为踝关节内侧激烈疼痛、水肿,所以活动会受限制,甚至行动都很困难。重者足内翻或外翻畸形,足背与踝部有皮下淤斑,局部压痛明显。

2.1.2 运动技术伤选例

(1)肩部运动损伤。运动员在打网球时,运动幅度较大和承受最大冲击力的是肩部,肩部在长期过度发力下磨擦或过度活动,会使肌腱与腱鞘的摩擦增加,造成腱鞘滑膜慢性损伤导致炎症或急性水肿,严重可导致局部发生渗出、变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从而运动员不得不退出训练和比赛进行修养。

(2)肘部运动损伤。人们常说的“网球肘”指的是网球运动中造成的肘关节损伤,从而产生的疼痛。网球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网球运动的项目特点:网球运动是一项周期性长、全身活动量大、要求全面的体育项目。在打网球时肘关节会受到强烈的外力被迫外展或内收,此时韧带很容易过度牵拉或肌肉收缩过猛,击球次数多了就会造成肘关节侧副韧带受伤。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运动员有不同程度的“网球肘”,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标准,过多地用前臂发力,造成肘关节的过度伸展。此外加上肘关节的力量比较薄弱。

(3)腕部运动损伤。运动员在网球运动击球过程中,腕部运动负荷过大或突受冲击力,很容易损伤到腕关节以及肌腱、韧带甚至到骨。

(4)腰部运动损伤。网球运动中长时间使用腰部集中肌肉群发力,肌肉长时间的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产生疲劳,使肌肉的机能下降,导致腰骶部的肌肉、韧带合筋膜扭伤,长时间的损伤将会造成腰肌劳损。

(5)膝部运动损伤。快速变向、旋转、急停、快速起动等动作是在网球运动中脚步脚法,打网球时出现的膝部软骨和韧带拉伤就是因为上面的动作用力过猛或长期训练造成的。一般扭伤表现为伤部疼痛、压痛、轻度肿胀,功能无明显障碍;若伤部剧痛、肿胀、活动受限,膝关节活动不便、受限制,则有可能是膝关节韧带断裂。

(6)踝关节运动损伤。网球运动在练习中频繁的改变技术动作和方向,要求运动员急停急起,前后左右不停跑动和变向,这使踝关节受到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和冲击力很大,踝关节既负重又活动,韧带多,相对的关节面也很多,所以很容易出现关节扭伤、骨折、韧带拉伤、或关节软骨摩擦出现各类炎症。

2 . 2大学生在网球运动中造成机体损伤的预防措施

2.2.1网球运动前进行充分足够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为了帮助运动员进入运动状态,并且对于避免运动损伤也有很好的效果。据调查和有关数据研究证明,1/3的运动员因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导致运动损伤。网球运动中正确的准备活动有慢跑、伸展运动、专门性准备活动等。

2.2.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运动员预防意识

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解剖、生理与心理特点,把安全教育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对网球各种技术动作常见的损伤进行安全教育,并相应的提出预防措施,让运动员了解并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同时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保证。

2.2.3 对训练计划的合理调整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由于疾病、意外事故、意外受伤、出差或恶劣的天气等原因而中断一定时间的运动训练。那么,再重回到训练场时,就要根据中断运动训练的原因、时间长短和训练者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训练计划来适应自身的现实情况,使训练朝向最终目标努力。损伤一旦出现,往往需要充分的休息,恢复要秉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运动员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2.2.4 网球运动后解除疲劳及恢复体力的方法

整理活动是及时消除网球运动过程中产生乳酸的最好方法,时间可以不长,但是不能删减整理活动的基本内容。运动员打过球后,最好先进行伸展练习,以腰、肩、腿作为重点伸展的对象,然后进行适当慢跑,或跟同伴做个放松的小游戏,如果还是觉得很累很疲劳,可以适当的进行相互按摩放松,及时恢复到良好的身体状态。

2.2.5 选择适宜的网球运动装备

网球运动要求具有平整地网球场,场地周围不得有障碍物,避免发生碰撞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网球拍是运动员参与网球活动的最基本装备,需要装备一个合适的网球拍。力量小的人应用轻拍,力量好的,可选用较重的球拍,网球拍的重量及球拍穿弦的磅数控制在自身控制的合理范围内,并且配有适合的减震装置,这样可有效的减少网球运动员腕、肩、肘、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

2 . 3网球爱好者网球运动中造成机体损伤的处理及康复

2.3.1网球运动中造成的急性伤的处理与康复方法

(1)造成损伤的早期的处理原则。早期(伤后24~48 h)处理原则。1制动:伤肢休息,能不活动最好不要活动,伤重者更应该制动。2止血:水肿或淤血严重者,可口服消炎药物,伤轻者一般不用。3防肿:重伤者或淤血明显者,应加压包扎伤处,24 h后拆除。休息时抬高伤肢体,也可贴相关膏药。4镇痛:受伤肢体可冰敷或使用喷雾止痛药反解,重者吃口服药。

(2)造成损伤中期的康复。中期(伤后48 h以上)处理原则。更重要的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让机体更好的新陈代谢,使淤血、渗出液及无菌性炎症吸收,防止粘连,让机体修复再生更快。伤者也可采用热敷、按摩理疗、痛点注射药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淤血及肿胀不是特别明显者,可以适当康复运动。

(3)造成损伤后期的保健。后期处理原则,主要是增强和恢复功能。如针对功能要求进行恢复锻炼、理疗、按摩等。

2.3.2网球运动造成的慢性伤的处理与康复方法

(1)慢性损伤的原因。就其慢性损伤的病理学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是急性损伤后由于治疗不当,不及时或伤后过早运动所致。二是慢性损伤是重复过度而导致的微细损伤,从而身体某一部位出现损伤炎症。

(2)网球运动造成的劳损。所谓肌肉劳损,它是一种长期累积起来的一种微损伤。一般发生于肌肉活动频繁以及肌肉持久静态性紧张的部位。可分为急性劳损和慢性劳损两种。腰、颈、腿部的肌肉较多出现。对于慢性肌肉损伤,可采用推拿按摩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气血循环。外部牵引能较好减轻劳损肌肉的张力使得到充分休息,从而恢复正常机能,通过热敷也能有较好的疗效。

(3)陈旧伤。对于陈旧伤,可多做按摩、揉搓旧伤处,能有效促进疤痕部位的血循环。对身体的局部按摩能增强旧伤部位对湿冷环境的耐受力。当旧伤部位发生疼痛等不适情况时,伤者可在医师的监督下进行药物治疗,旧伤部位的疼痛或不适感如仍无好转或伤情加重的应该去医院进行针灸或做红外线照射等理化治疗。

4 结语

我国网球运动起步晚的不争事实,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决定我国在网球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环节与西方相比较还是有这较大的差距的。从网球运动推广范围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及技战术理念上的差距,可以预测,我国在网球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方面还有极大的研究潜力与发展前途,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网球运动的进一步推广,在预防损伤与康复的研究环节,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参与进来,将会得到更多、更全面、更详细、更科学的研究结果。

摘要:运动损伤在网球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中是时常会遇到的问题,因此损伤的预防和康复尤为重要。该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常见网球运动损伤的原因、种类、预防措施及损伤的处理与康复措施,皆在为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锻炼者更好的认识网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运动后的疲劳恢复、选择适宜运动装备以及制定合理的运动损伤和康复措施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预防康复 篇8

下肢静脉血栓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静脉血栓形成理论, 一般认为有3种诱发因素[1]:血流缓慢血粘稠度增加、静脉内膜损伤;高血糖状态可使微血管前阻力下降、后阻力升高;血流缓慢, 微循环淤滞, 组织缺氧。尤其是脑卒中病人, 由于其特殊的病变特点而卧床制动, 进食、水量减少。下肢静脉血管易被一些小的血栓塞住, 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不同程度的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用2008年5~12月在院治疗的病人100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诊断及CT检查, 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平均年令65岁, 其中男性64例, 女性36例, 均为肢体瘫痪的卧床病人。随机分为2组:预防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病种与基本情况基本相似, 有可比性。数据统计按统计学标准完成。

1.2 方法

1.2.1 预防干预组 (1)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其中, 肢体功能训练包括关节活动、体位转移及坐、站立位的训练, 行走及平衡功能的训练。卧床病人针对患肢进行被动活动, 主要采用关节活动, 方法:每日2次, 每次40min, 其主要工作均由专业康复师完成。如:髋关节伸展:病人双手叉握, 健侧卧位, 双肘前伸, 膝关节屈曲。康复师坐于床边, 以腰部顶住病人臀部, 一手托住患者膝关节, 一手托住足跟, 水平向床外活动, 完成其髋关节伸展等下肢伸展、关节旋转活动。其目的是加强下肢活动, 以增加下肢的静脉回流速度。 (2) 责任护士加强心理护理和疏导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 每日给病人2h翻身1次, 主动按摩肢体, 并做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及举腿等活动。活动时应使病人处于舒适体位, 关节被动活动的顺序应从近端至远端, 关节被动活动时应固定或支托好肢体, 以便充分活动肢体远端。 (3) 肢体可活动的患者, 如有静脉曲张, 必要时可穿上弹力长袜, 连续2周或到病人出院。 (4) 加强吞咽功能训练为保证每日足够的进水量,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进食低脂、高纤维易消化食物, 避免血粘度增高, 造成血液淤滞。对进食、水困难的病人给予吞咽功能训练, 如:可采用冰块或用电动牙刷背面刺激病人的口唇和颊部, 从侧面向中间运动。利用振动和冰块摩擦刺激, 可以增强感觉并有助于面颊部张力的正常化, 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因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5) 干预组中有32例鼻饲患者, 均制定富有营养、低脂、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食谱。将浓米汤、豆浆、牛奶及蔬菜汁, 用计算分贝灌入, 或5~6次混合奶1000~2000mL, 灌入食物以37~39℃为宜。 (6) 患肢的护理密切观察肢体皮温、色泽、水肿及足背静脉波动情况。患肢供血障碍, 局部压迫易引起缺血、缺氧。要注意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 防止压疮。护士要避免患肢静脉穿刺, 穿刺时使用小针头, 尽量达到一次穿刺成功, 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机械性损伤。因瘫痪下肢静脉回流缓慢, 静脉应用的各种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溶液长期滞留, 易损伤静脉内膜。勿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

1.2.2 对照组仅实施各类疾病的常规基础护理。

2 结果

2 周后对2组患者的下肢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照组:有8例发生下肢水肿, 多普勒超声检查, 5例回报:下肢静脉血栓有效率84%。预防干预组:全部有效, 有效率100%。对皮温异常, 疼痛的患者, 明确临床诊断后按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常规护理, 并经临床治疗后好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多见, 其主要原因是病人长期卧床, 少动。尤其是脑卒中的病人, 由于其特殊的病变而卧床制动, 更是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的高危人群[2]。卧床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多发生于卧床1~2周内, 其主要原因如下。

3.1 脑卒中病变的基础病因所致

如病人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糖尿病, 高血压等。

3.2 瘫痪肢体深静脉血液淤滞

瘫痪带给病人肢体活动受限、肌力及肌张力的改变, 使病人活动进一部受限, 使血液更加淤滞, 诱发其病变。

3.3 卧床病人进食、进水量减少或严重缺乏

其原因是:部分脑卒中病人发病后出现饮食、水返呛, 家属未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 导致食水量的不足。

3.4

治疗中脱水剂的应用

3.5 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本次观察基于康复训练及指导为主题, 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及护理干预。通过肢体、吞咽功能的被动训练及主动的肌肉按摩、合理的膳食, 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环, 避免和预防患者患侧肢体的血液滞留和肌肉萎缩。达到了预防为主, 使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降低了脑卒病人的肢体残损和残疾的程度, 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相关因素, 利用康复理论, 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 达到预防及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目的。方法对100例在院脑卒中病人分组进行护理。结果对照组:有8例发生下肢水肿, 多普勒超声检查, 5例回报:下肢静脉血栓, 有效率84%。预防干预组:全部有效, 有效率100%。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康复,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朱琳, 潘展霞.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9, 5 (5) :33.

预防康复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神经内科患者,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对照组中男性18例, 女性12例, 其中脑出血8例, 脑梗死14例, 治疗组中男性13例, 女性17例, 其中脑出血9例, 脑梗死15例, 经CT证实, 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且都在两天内入住医院治疗, 年龄在42~81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6分, 其中并没有高血压、恶性肿瘤和精神病患者。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具体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包括支持护理、康复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并不强调心理治疗和抗抑郁症药物的使用。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0.2g, 1次/d, 住院期间有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直接的心理辅导, 并让病患的家属对患者进行间接的心理辅导, 消除病患的悲观情绪。

1.2.2 评定标准

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为准, Barthel指数积分评定病患日常生活的能力, 在患者发病的1周、1个月、3个月的时候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 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60例病患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汉密尔顿分数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情见表1。

2.2 病患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对照组和治疗组60例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差异 (P<0.05) , 详情见表2。

3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极高的心理障碍, 在年龄方面,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卒中后抑郁, 本组患者的年龄集中在中老年。抑郁期的患者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睡眠不足的同时焦虑多疑, 对于以前感兴趣的东西也不再喜欢, 对于以后的生活不怀希望, 甚至有悲观厌世自杀的念头, 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种种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本次治疗组的治疗中比对照组多进行了抗抑郁药物氟西汀的使用和相应的心理治疗, 但是疗效明显, 汉密尔顿积分明显降低, Barthel指数升高, 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这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和相应的心理辅导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起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很多人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药物的使用上, 对于心理辅导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经过临床分析我们知道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安全有效, 但是心理治疗同样值得重视, 病患因为所处的环境、性格特征和文化程度的不同, 在患病后的焦虑程度、类型也不一样, 这些并不是药物可以治疗干预的, 系统综合的心理治疗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 医生多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顾虑, 及时解释并消除病患的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医生在进行直接心理辅导的同时也可以发动患者的亲属, 让他们给予患者贴心的照顾, 随时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 多加开导并保持对疾病治疗的希望, 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 提高康复率。在经过正规的治疗后,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患者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治疗[1,2,3]。

综上所述, 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和心理辅导是早期预防的有效手段, 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健雄.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使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8) :11

[2]吴越.早期综合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 (5) :46

预防康复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偏瘫伴I期肩手综合征病人60例,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1],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65岁±7岁;左偏瘫28例, 右偏瘫32例;病程15 d至6个月;按照肩手综合征的不同程度分为:轻度为手部水肿, 被动活动易引起剧烈疼痛;中度为手的症状更明显, 疼痛加重, 出现自发痛;重度又称后遗症期, 水肿完全消失, 疼痛也完全消失, 但未经治疗的手活动能力永久丧失。

1.2 方法

首先避免在患侧输液。①仰卧位:患侧肩胛下用薄枕垫高, 肘、腕关节伸展, 掌心向上, 手指伸直分开, 置于枕头上, 使患侧肩关节外展, 腕关节背伸。②健侧卧位:患侧肩向前方伸出, 肩关节屈曲90°, 肘及腕指关节伸展放至枕上 (勿垂腕) , 胸前放一软枕, 使肩及上肢保持外展位。③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伸, 肩关节屈曲, 肘腕关节伸展, 手指拉开, 掌心向上, 注意将患侧肩关节稍向外托出, 是一种使患肘伸展的有利体位, 但不宜保持过久, 在患侧上肢肌力为0级时, 不采用此卧位。保持正确的坐位和立位。由于重力作用加上患肢弛缓性麻痹, 易造成肩关节脱位加重, 使肩手综合征加重。因此坐位时在病人胸前置一桌子, 将患侧上肢放于桌面, 肘关节微屈, 手掌心向下, 手指伸直, 身体前倾, 脊柱伸展, 可以抑制躯干短缩, 防止肩关节半脱位。立位训练时应站在病人的患侧, 指导病人用健侧手指紧扣住患侧手指, 并抱于胸前, 双足分开10 cm左右[2]。体位转换指导与训练:病人双手交叉握住伸直, 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 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患侧或健侧转向, 护士站在患侧协助, 每2 h翻身变动卧位1次, 患侧卧位每次不要超过1 h。适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注重肩关节周围肌肉的主动和被动运动, 鼓励病人进行双手Bobath式握手上举训练, 在确保肩胛骨正确位置的前提下, 帮助病人进行患肢抓握动作训练, 如拧毛巾、抓握木棒等。压迫性向心性缠绕法:用一根长约2 m的粗长线, 对肿胀的手指、手背从远端到近端, 先缠绕拇指, 然后依次是其他手指, 最后缠绕手掌和手背直到腕关节以上, 再从掌指关节处迅速拉开线绳, 每日2次, 每次3遍或4遍。冰疗:将护理者的手与病人的患手一同浸入冰、水混合液中1 min~2 min, 间隔1 min后再冰浸泡, 每天共3次或4次。

2 结果

通过45 d~120 d康复护理和治疗, 病人的肩手综合征有明显改善。治疗前轻度肩手综合征16例, 中度25例, 重度19例;康复护理及治疗后无肩手综合征13例, 轻度22例, 中度15例, 重度10例。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3], 其发生机制可能为:①大脑皮质和皮质下部或传导束受损, 引起血管运动神经麻痹, 致使局部淤滞, 充血水肿;②偏瘫后患侧肌力下降, 肌肉舒缩活动减少, 正常肌肉泵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影响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而致水肿;③偏瘫后上肢出现联带运动模式, 腕关节异常屈曲, 导致血液回流受阻。④忽视早期康复, 急性期临床医生注重抢救, 住院期间忽视康复治疗或担心生命体征受影响而不敢早期康复。从本组结果看, 通过超早期保持良肢位及正确坐位、立位等, 可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畸形;缩短患侧卧位时间, 避免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压迫性向心性缠绕法通过立即改善循环, 促进组织液经淋巴回流, 达到减轻水肿目的;冰疗可缩血管, 减少渗出, 减轻水肿;按摩、被动运动促进血液、淋巴循环, 刺激肢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功能, 从而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减少伤残程度, 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士作为康复小组的成员之一, 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 因此可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对病人实施全面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应尽早介入, 并取得病人、家属的紧密配合。病人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区继续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支持病人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使病人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 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下册) [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8:83.

[2]陈莉红.浅谈脑卒中偏瘫病人的综合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 2004, 13 (1) :1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预防康复】相关文章:

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的功能康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09-10

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流程04-16

康复04-11

脑瘫康复04-12

康复职责04-24

康复医院05-20

康复治疗06-03

康复科06-14

防治康复05-16

康复评价05-22

上一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下一篇:分析技能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