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模式研究

2024-06-18

经营模式研究(精选十篇)

经营模式研究 篇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农业机械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运用,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以来,农机购买和经营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从以前的只由国家宏观计划调配购买农机和国家行政经营,变为农户可以自由购买和按照市场规则经营,农民有了自主购买和经营农业机械的权力,出现了国家、集体及个人投资购买农业机械的新局面,农机经营也出现了独立经营、联合经营和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产权的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和经营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显著地提高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放了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力,促进了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壮大了农村经济。但也表现出诸如小地块与大机械不相适应、土地经营权与机械经营权分离等问题。如何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这一国策不变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研究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能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又能保证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的经营模式,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农机化经营模式分析

1.1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机经营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开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各级政府采取了大力创办国营机械化农场、建立农业机器拖拉机站、组建农机制造工业、扩充并新设农机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了我国计划经济下的农机管理模式,其主要是由国营拖拉机站和集体拖拉机站等农机站构成。该种农机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1)经济效益低下,行政驱动色彩浓。旧模式源于计划经济理论,据此建立了以行政系统为基础的缺乏经营自主权的各种生产服务组织。

2)单一化服务。农机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由国营的经济、行政和技术部门包办,服务体制单一,内容单调,信息传递低效,组织机构发育滞缓。

3)技术落后,规模狭小。农机服务以行政区域划分,缺少经营主体之间的相互服务、交叉服务和开放服务,无法形成网络服务,专业化协作程度低。

4)资源(如设备、油料)配置效率低下。以指令性计划方式分配资源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缺乏市场调节作用。服务组织或机构缺乏经营自主权,没有应得的自身利益,没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5)纵向式信息传递。生产单位服务需求的信息经队、公社、县、省反馈到中央一级计划部门,再单向逐级传回,不仅传递路径长,反应慢,效率低,而且易变形,易受干扰。

1.2 市场经济初期农机经营模式

农村改革后,农业机械化经营的两种基本模式—自购自用型和对外经营型以农用动力机械及其农机具配套比为例,将大中型和小型农业机械的技术选择所决定的两种基本模式的发展变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探讨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发展中所隐含的技术选择偏好和演进规律,探求农户和经营组织选择的经济适应性基础。结果表明,经济、制度、农业要素禀赋都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演进的重要影响因素,由制度锁定的耕地细碎化天然地抑制了自购自用型的发展,但这并不会成为农业机械化的必然障碍。对外经营型模式可以淡化农业机械的不可分性,这是实现小规模农业机械化的有效途径。劳动力转移和耕地规模等农业基本要素禀赋以及区域性固有特征对于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可以由经济因素以及经济政策的变化所稀释,其中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被解释为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演进的主要经济力量。如收入水平较低时,农户倾向于自购自用小型农业机械,但是收入水平较高时,会促进对外经营型模式发展;在农户的农业收入比例降低时,会产生同样的效应。此外,产权关系以及与之对应的经营主体的迁移会对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产生深刻影响。研究结论也表明:家庭经营是适宜的农业机械化经营主体,农业机械化经营应该以农机户为主体的市场或准市场组织来主导,国家、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应从直接经营主体退出。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机经营模式探讨

2.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机经营要求

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加入WTO,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任务显得日益紧要与迫切。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看,一国的农业现代化与市场竞争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服务组织体系的发达水平。美国以2%的农业劳动力取得世界最高的农业生产率,是因为它拥有占劳动力30%的高效率的农业服务业。因此可以说,在科技成果与政策供给足够的前提下,现代农业的发达就是农业服务业的发达,现代农业的竞争力就是农业服务业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的硬件是技术、设施与装备,软件则是服务业的组织体系与组织制度。所以,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总体战略框架中农业服务组织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应当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充分的关注。其中,作为农业服务业的主导部分,作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和载体的农机服务组织与制度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2 农机服务合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探讨

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较低,目前在农村比较普遍的农机经济组织形式是农机户和农机专业户。截至2002年,全国农机户达到2 940万户,占到了农村农产总数的12%;农机专业户达到了330万户,占到农机户总数的11.22%。农机户个体经营较多,机械重复购置和小而多现象非常普遍,这成为实现机械化的主要障碍。目前,专业化的作业服务组织全国仅有27万多个,从业人员108万人,分别只占到农机服务组织和从业人员的1%和3%。由此可见,我国专业化和社会服务程度比较低,在这方面的发展空间相当大。同时,农机的保有量不能正确地反映国内农机化水平,还存在农机利用率及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率低的问题。

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一些农机合作社,但组织松散,制度尚不健全,没能真正发挥合作优势。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在租用或雇佣农机作业中受其规模限制,其交易成本很高,效率也较低下。建立和完善农机合作组织是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诸多矛盾的突破口。发展农机合作组织便于政府宏观调控,落实农业补贴措施。改变以前的松散式管理为合作组织统一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管理成本。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信息化,便于跨区作业调度有利于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改变农户一家一户与多家多户错综复杂的交易方式,从而降低了农户的交易成本。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可促进农业机械的专业化和多样化,为农户提供从耕作、栽插、收获到加工的一条龙服务,适合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国情,能够满足农户因结构调整引起的种植作物多样化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使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总体提高。发展农机合作社,将农机专业户组织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可以规避个体农机户由于竞争而带来的风险。

农机专业户的基本特点是“小而专”,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想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要想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好或办不了的事情,就必须由自发或者有组织地联合,农机合作社直接面对农业生产者的需求者,易于了解和掌握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按市场需求状况进行选择政策,减少了管理的成本,降低了市场波动以及供求不平衡带来的风险。

3 农机经营模式选择

目前在国外,不同国家根据各自情况选择不同的农机合作组织方式。德国的农机合作组织被称为“农机环”,由农机户联合互助或发展成企业实体,其特点是专业性比较强,西欧的其它一些国家与德国相似。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的综合性农协为农户同时提供多种服务,也包括为农户提供农机具。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受其地理因素、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经营方式的限制,建立的多为跨区域合作、规模较大的合作社,专业的农机合作组织较少。农机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农机专业户联合形成的农机合作组织。以资产合作和劳动合作为核心,实行单机核算,对外可以跨区作业,按市场价经营;对社员内部,可以互换机具工作,对自有土地作业进行优惠,达到兼有赢利和优势互补的目的。

2)农户股份合作型。农民自发组织,联合购买机械,共同管理经营收入,按入股比例分红,有利于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3)以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推广部门为依托,由国家出资购置农机具,发动农产入股,建立公私合营组织,交给群众经营,政府起监督作用。在国内一些地区还出现由个人、企业出资发起的农机合作组织,对外有法人资格,以赢利为目的,这也可以作为一种农机合作组织形式来看。专家认为,以上几种形式可行性都比较强,但从整体的农民获益角度看,建立农户股分合作型的农机合作组织,较多的农产入股会使较多的承包地在作业中获得优惠,但同时管理费用会增加;如果以农机户联合的方式,农机户达到一定的数量,同样自己也会在承包地的作业上减少成本,但同时机械会因为农机户的增加而产生闲置。其它几种类型也会产生这种类似的博弈问题,农机合作组织形式的选择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4 可行性分析

建立农机服务合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农机资源的配置,真正地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只要满足以上几点且比以往的农机经营模式有更有优势,便具有可行性。

4.1 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机服务合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农户集资筹建的现代企业,使农户在除了传统的农业经济作物收入外,按照公司的性质,按入股比例分红。这样,一方面使农户自己的农业机械在完成自己的耕地作业后能创造经济效益,增加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

4.2 合理配置了农机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服务合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运作遵循效益极大化原则。公司在农机购买和经营都遵循产品和要素两个市场的均衡。

在产品市场,公司出售“农机作业”这个特殊产品(假使称此产品为产品A),A产品的价格(单位面积农机作业费用)由市场决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下要达到均衡满足,即供给(S)=需求(D),从而使农机在市场条件下形成自发的优化配置,并且在产品和要素市场都达到均衡,使公司效益最大。

4.3 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农机服务合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运作符合农民的利益,也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在市场的作用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必将改进管理技术,提高科技服务,实行科学管理来适应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了WTO,需要传统农业更适合国际竞争,农机服务合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形式上更接近国际市场的要求,此种方式的农机经营模式将促进农机化的全面发展,使农产品更适合需求。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和模式方面的诸多问题,情况迫切,但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

2)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正值完善和积极发展阶段。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有成效,农村经济发展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旧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机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农机经营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3)农机服务合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较好的,适合市场经济的、新的农机经营模式。

4)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农机经营模式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建立完善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机经营模式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5.2 建议

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可以通过市场和有效的组织形式实现农业机械的社会化共同利用,减少低效率的自购自用型农机户和农业机械比例,最大化农业机械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走出低效率的制度锁定,这是未来的主要政策取向。建议政策重点应放在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上,要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配套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业机械化经营的环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降低交易费用和界定产权、规范契约的制度建设中,为他们提供组织化合作经营的条件,在不改变农户家庭经营方式的前提下,实现提高农业机械化效率和质量的目标。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不同地区农户享受原则一致但有差别的公共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平,周国强,李国良.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的探讨[J].中国农机化,2004(2):9-11.

[2]王雅鹏,杨涛,张岳君.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5.

[3]掌士华,梁凯.抓住机遇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J].中国农机化,2004(2):52-54.

[4]罗颖.当前我国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57-60.

[5]康尚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湖北农业整体效益[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0-12.

15种养老地产经营模式研究 篇2

下面讲一下第一类:与社区共同建设

模式1——专门建设养老社区(健康型、连续照护型)模式2——新建居住区中同时开发养老社区

模式3——普通社区中配建养老公寓,养老住宅等

模式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

这15种模式当中,我挑一些重点举一些案例。比如说专门的老年养老社区,北京太阳城是民办企业开发的养老社区,这里面种类就比较多,有点儿像国外的连续照护的,既有普通的老年住宅,也有专门的养老公寓等等,配套当中也特别注意有老年大学、老年娱乐设施、商业中心、会议中心等等,还有服务管理中心,二期也有很多专门的老年住宅,这样的社区是非常受欢迎的,老年到这种社区有集体生活,可能有人照顾,也不感觉孤独,这种社区国内有好几家也都做的很成功了,比如上海的亲和源。还有政府帮助投资建设的老人社区,其实这也是一种专门的老人社区,比如说这里有五院合一,包括了敬老院、残障院、孤儿院、光荣院,这种社区政府帮助投资一部分,将来有一部分让私人管理,这样是有可能的,这种类型在国外也非常多。

开发模式2:新建居住区中同时开发养老社区。

案例:广东惠州养老社区

地产开发企业转向新的客户群,走差异化路线。开发当中有一些困难,受到一些限定,他的客户群在慢慢的转变,现在老年社会到来了,很多老人也需要房地产,或者说需要这样的住宅。普通社区中专门分出一块儿做养老地产也是非常合适的,这个大概是18万平米的住宅,分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720万,在当中占一部分,现在有的开发商老说他要建立一个老年城,比较贪大,说有10万老人要住在里面,要做世界第一什么的,我觉得这个不是太好,这对配套服务会有很大需求,那么多老人生活在一起也不会特别的愉快,有一部分老人也方便管理,也是比较好的方式。

开发模式3:普通社区中配建各类养老产品 普通社区中可配建老少户、老人专用户型、老人日托中心、老人公寓。老少户是一梯两户,一套中一套小的结合,就很容易呈现老少户,总面积不是很大,一家人就近居住可能很方便。专门的户型是拿一部分做成专用的,因为有一些老人残障,在这里做成无障碍,厕所做大一点儿,厨房可以转圈。如果都做成这样的房子很浪费,一般家庭没有必要,所以只要做一部分专用的老人户型就可以了。一层比较方便,有坡道,室内做的比较适合他的生活就可以了。老人日托中心,在社区里面就应该加上一定的日托中心,白天的时候他们会利用这样的场地和建筑,老年中心放在一栋楼里非常合适,排队的人可以稍微少一点儿可以共同管理,老人和儿童特别愿意接近,愿意在一块儿玩儿很高兴,接送老人和儿童可以是同一时间,同一条路,非常方便。老人公寓,在一个小区中设立一部分老人公寓,比如说有厨房、餐厅,能够帮助服务,这个也挺受欢迎的,当时我们在上海曾经做过这样的调研,对万科的社区做出调研,很多老人提出来他们愿意有一套这样的公寓,比如说老少户也有不太适应的,比如说婆媳之间的关系,不愿意住的特别近,宁可投资买一套公寓在那儿住有人照顾,同时又可以帮助子女照看孩子。比如说幼儿园下课以后把孩子接回来,做好饭等着子女晚上回来吃饭再把孩子接走,他自己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的活动,就比老少户或者在一间屋子里,摩擦就会少一些。在同一个社区买两套房子,这样就更好,更容易销售。

开发模式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

我们也做过这样的案例,比如说旁边已经有建成的社区,或者比较富裕,有很多的老人。这时候在旁边找一块小空地,把什么东西改造一下,或者插建这样一个服务中心可以辐射整个社区,也特别容易存活,而且可以做成连锁。在一些已建成的不能再新建老人服务设施的地方是非常有需求的。

第二类:与相关设施并设

模式5——与商业设施结合,在繁华区建高层老年公寓

模式6——与医疗设施结合,就近设置老年设施与公寓

模式7——与幼儿园或其他福利设施并设

模式8——与教育于机构结合,建设老年设施或者老年大学

开发模式5:老人公寓与商业设施并设

案例:香港房屋协会建的彩颐老人公寓

很多老人愿意在城市生活,不愿意到荒郊野外去,日常生活的购物都有一定的需要,也愿意建在比较热闹的地区,特别是身体不太好的家属来看也比较方便,就医也比较方便。这个项目下面是上上,中间用会所隔开,上面就是老年公寓,一些智障老人、残障老人的房间,再上面是普通商品房。商场房屋协会做这个的时候非常受欢迎,也得到了政府的一定支持,上面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你在上面买了普通公寓,就优先把上面的商品房卖给老人的子女。开发模式6:老年设施与医疗机构并设

很多老人希望旁边有医院,有医院老人就比较安心。旁边有了医疗设施,旁边建老年设施就变得非常自然,很多人都选择了这样的便利条件。

开发模式7:老年设施与幼儿园并设

这种模式我们在日本也参观过,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小孩儿,可以共设一个庭院,小孩儿在外面玩儿老人看着都会非常高兴,或者是老人跟小孩儿一块儿游戏等等,这样大家都很高兴,消除老人的孤独感。这种案例在中国不是很多,但是我想以后会多起来,特别是现在小孩儿少了,有些幼儿园小学空下来了,这样就压缩一部分,装修以后做成老人公寓,我觉得以后这种可能会多起来。

开发模式8:老年设施寓教于机构并设

案例:美国拉萨尔村

老人可使用拉萨尔大学的公共设施,与拉萨尔大学合作提供终身学习项目。人群组成:年龄至少65岁,高种以上文凭,具备参加拉萨尔村教育项目的身体和智力条件和相应的经济能力。

老人到这个大学以后可以给人家上课,其他很多部分是他们自己给自己上课,这种也非常愉快,他们觉得自己的能量能够发挥出来。有人评价做老人项目的开发商分三类,三流是卖房子、二流卖医院;一流就是卖大学。就是跟大学在一起,老人会更加积极健康,可能会销售的更好,这种说法我们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类:与旅游产业结合

模式9——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社区或老年住宅

据全国老龄委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成为消除旅游淡季影响的主要力量之一。

对于怎么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老年产品,其实是一个方向,值得咱们关注。比如像海南、广西、云南气侯比较好的地方,可能现在就开展这方面的想法很多,我们也听到很多这样的说法。地产商拿了一块儿地,准备开发旅游地产,其中一部分就作为老年地产,全都做成老年也是不可能的,也太大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也没有这么多人来,老年人来也是季节性的。

第四类:与国际养老专业品牌接轨

模式10——引入外资,建世界型连锁老年设施。日本、瑞士养老成本非常高,劳动力缺乏,他们有时候想在中国建一个连锁,可以把他们的老人输入进来,在他们比较健康的阶段到中国来养老,甚至上世界其他好几个这样的国家去养老,中国的服务会比较好,也比较便宜,实在不行了再回到本国,比如说80多岁需要照护的时候,这也是其他国家想跟中国能够一块儿结合,搞的这样一种形式,我认为也有一定的市场的可行性。

模式11——与国际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引进管理模式。这方面就更多了,美国、欧洲包括日本也是这样的,都可能觉得中国市场很大,觉得他们的管理模式比较先进,比较成熟,想进来。但是我个人觉得,接触以后觉得其实完全的移植过来也不合适,中国老人的生活习惯跟美国、日本有很大的差别,另外经济条件、思想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直接搬来他的管理模式有可能不能够很好的落地的,所以这需要有一个转化,也正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

第五类:以其他方式转型

模式12——与服务业结合,将原有优势注入养老地产

例如:日本津久井公司从提供上门洗澡服务开始,转型开发养老地产。

我们觉得服务业是老人方面非常需求的重要领域,有些服务业以前做的特别好的,觉得我可以进入养老地产。

模式13——与保险业结合,利用险资投资养老地产。

例如: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人寿等等都在这方面做了准备,或者积极的进入。

模式14——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转型开发养老地产。比如说酒店业,他们觉得服务方面很强,他们也积极转向老年地产,把过去不用已经旧的酒店改造一下,有的还是比较合适的,所以有人去酒店看能不能改造,首先看走廊,门大小这种硬件是不是可以做到,有的改造是非常容易的,也没有问题。

模式15——将旧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

比如说城里有很多老的旧医院,这种医院已经很败落了,改成老年设施很方便,因为原有的空间形式,是低层建筑,有电梯,空间比较大,这种都很适合改成老年建筑。小学、幼儿园也是可以改造的。把原有的国有资产,也不完全光是国有资产,私人资产也有这种可能,并不见得沿着马路边儿上,马路边儿上商业空间很大,可以做办公楼,在小区里面干别的都不合适,但是做老人设施就比较合适,又比较安静,有很好的服务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我们开发养老地产是具有挑战性的事业,我们提出养老地产的新思维,首先是拿来主义行不通,我们也调研了像日本、台湾、美国、欧洲,都去看了看,觉得他们的东西做的非常好,如果直接搬来看到是不合适的,我们就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包括对空间的比较、餐饮、服务等等进行比较以后,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摆脱既定的思维模式去创新,不要认为搞了坡道、加了扶手就算是老人设施,一定要改变这种思想,其中有特别多的形式,并且内容并不只是扶手和坡道。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政策目前确实是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法律法规以及规划建设方面的政策也没有给出特别清晰的政策。还有规划建设的经验也不足,这种情况下比如说一味的快上或者建的很大型,将来真的这个产业大家就会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所以刚开始尽量做的认真一点,慢慢发展就好。

丰田汽车跨国经营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丰田汽车;跨国经营;竞争优势

一、 丰田汽车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历程

跨国经营从定义上来看,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等海外据点,并以这些海外据点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丰田汽车创立于1937年,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制造技术,成长为颇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商,并开始国际化进程,1957年首次向美国出口汽车,1979年其美国工厂开始生产汽车,当年海外生产比率为2.6%,1980年代之后丰田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设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工厂,至2000年时,海外生产比例已经升至33.8%,2007年海外生产比例首次超过日本国内,2012年的海外生产比重高达60%。

2008年取代美国通用汽车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遍布全球,目前共有33万员工,在2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1家生产据点,2013年全球汽车销售达887.1万台,其中日本国内销售227.9万台,海外销售659.2万台。丰田汽车在质量和效率方面是是全球制造业的标杆企业,也是制造业国际化的典范。

二、 丰田汽车跨国经营的阶段及动因、方式

跨国经营从阶段上来分,大都是从扩大商品的直接或间接出口为起点,逐步走向国外投资,向国外进行跨国经营的重点转移。其发展过程大多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建立国外营销网点,扩大国外销售;第二,通过在国外投资设厂,在国外进行直接生产和销售;第三,在国外进行直接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实现企业内部的国际性分工。

跨国经营理论认为,跨国经营的动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在经营管理或技术开发相对落后的国外市场上赚取超额利润;第二,通过交易内部化来减少交易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成本;第三,去海外获取区位优势,比如,低廉的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或者高端研发信息等。

具体从丰田汽车的案例来看,从公司成立到现在,丰田汽车的跨国经营主要可以细分为,出口主导期、贸易摩擦回避型本地化期、市场重视型本地化期、全面本地化期等四个阶段。

1. 出口主导期。丰田汽车的最初的国际化经营选择了整车出口的方式,并且经历了通过代理商出口、自营贸易出口、海外设立销售网点的过程。初期的代理商出口是因为丰田汽车并不具备海外经营的资源和知识、经验,选择了依靠专门做海外贸易的商社(丰田通商、三井物产等)代为出口。之后,后来随着海外业务的逐步增多,丰田在日本国内成立了专门负责出口的部门,开始通过自己的力量进行出口,开始积累海外经营的经验。为了更迅速的获得海外市场的信息,之后在美国设立了美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1957年向美国出口了第一辆汽车,丰田于1967年累计向美国出口了100万辆汽车,到1979年,累计出口1 000万辆。1985年累计出口达2 000万辆,这直接导致了日美间严重的贸易摩擦,收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丰田公司不得不开始对一出口为主的跨国经营模式进行调整。

2. 贸易摩擦回避型本地化期。以丰田为首的日本汽车大量出口美国,造成了日美间严重的贸易不均衡,美国政府为了保护美国汽车企业和保护就业,开始设置贸易壁垒,对日本汽车的进口量进行人为的压制,实施配额限制。从1981年开始,对日本执行每年限量进口168万辆,从1984年开始,每年限制进口230万辆,1992年开始又限制进口量为165万辆。所以丰田也开始减少对美国市场的直接出口。开始考虑在美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收购或者独资建厂的方式,在美国市场进行了本土化的尝试。第一步选择了1984年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建立合资公司NUMMI,并于1988年在美国肯塔基州设立独资的整车制造工厂,同时开始在加拿大建立了工厂,使得丰田公司的海外本地化生产急速发展,到1990年时,海外生产的比重已经达到13.9%。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某些国家的进口代替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采取限制外国整车进口,要求外国汽车厂商必须在其国内设厂,并在规定的时期内达到一定国产化率水平的政策),丰田公司于1959年成立首条海外汽车整车组装工厂。之后又先后于1962年在南非,1964和1969年在泰国、1968年在葡萄牙和马来西亚、1970年在印度尼西亚等地分别设立了整车组装生产线,不过在这些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设立的生产线规模很小,产量很低,多数采取的是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到这些国家组装的CKD生产方式。

以上两种跨国经营方式都是为了回避贸易摩擦的本土化方式。

3. 市场重视型本地化期。在1990年代,丰田公司继续对市场需求较大的北美和欧洲市场,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跨国经营。在北美各地不断增建、扩建生产厂的同时,于1990年和1994年分别在英国和法国设立整车生产厂。为了在需求较大的市场实现规模效应,丰田选择尽可能的在东道国或者其邻国获取成本更低的生产要素,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所以截至1995年丰田公司在北美和欧洲的当地化率分别达到70%和50%,在大洋洲的当地化率也达到了70%。

同时,为了更迅速的应对当地市场的需求,丰田开始在东道国加强技术研发的力量,着手在海外建立R&D研发中心。丰田的重视全球统一效率,不重视适应当地的国际化战略开始进行转变。

4. 全面本地化期。本土化是指为了在海外某地区获得持续的高市场占有率,针对某一地区的市场需求,在此区域建立起一整套的“商品企划——R&D研发——整车及零部件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价值链体系的战略。在此过程中,尤其重要的是进行人才的本土化,即減少了从日本外派高管的高成本,又能保证了本地员工的晋升空间。同时,能够更快速的做出适合当地状况的决策。

比如,丰田汽车在中国常熟的R&D研发中心于2013年11月正式启用,标志着在中国市场的全面本地化取得进展。可以看出丰田重视全球统一效率,不重视适应当地的国际化战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三、 丰田汽车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管理理论如Caves(1971)认为,跨国公司必须在技术、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拥有足够的竞争优势,才能发挥出企业固有的优异性,在海外进行生产设备等的投资,从而获得经济利益。

但是,跨国公司跟当地公司比较,在语言、当地经济、商业习惯、法律限制、流通体系等方面处于不利位置,Hymer(1976)认为,为了在海外进行生产设备投资等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必须拥有能够覆盖以上不利因素的优势,才能足以抵消进行国际化所带来的困难,实现有效的跨國经营,这些竞争优势包括跨国公司拥有的优秀的信用、产品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

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跨国经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美国制造业造成了冲击,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把丰田生产方式总结为“精益生产理念”,美国通用汽车通过把加州工厂与丰田进行合资,来间接的学习丰田的生产方式,福特汽车采取吸收丰田美国公司员工的策略,学习丰田的生产方式,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德尔福也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方式,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日本国内的日本邮政公社、防卫厅等政府部门也积极引入丰田生产方式,通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等来提高效率和服务满意度。

麻省理工学院的国际汽车项目(IMVP)发现,从生产效率、制造质量、运转周期来看,日本汽车都具有竞争优势。

比如,日本汽车装配工厂的平均生产效率为17人小时/辆,明显高于美国工厂的平均25人小时/辆和欧洲工厂的平均37人小时/辆的生产效率。

从生产周期来看,日本企业的生产周期要比欧美企业短,比如半成品库存的周转率,以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方式著称的丰田公司的库存库存周转率非常高,反映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周期非常短。

从制造质量来看,根据J.D.Power的新车初期质量(IQS)调查,以每个车型购买三个月内平均发现的缺陷数为指标,经对比发现,日本汽车的制造质量要优于欧美汽车。

从产品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效率来看,日本企业在开发速度和效率上都超过了欧美企业,Clark和Fujimoto(1991)发现,从提出设计概念到新车上市为止的开发周期,日本平均时间为4年,美国的平均时间是5年。开发一辆汽车日本需要170万人小时,欧美为300万人小时。

所以,藤本隆宏(2007)认为,日本汽车尤其是丰田汽车的竞争优势在于其精益生产模式带来的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精益生产方式是对丰田等日本企业竞争能力的总体概括,以丰田生产方式为核心,不仅包括生产,还涵盖了产品开发、零部件采购、销售等,是一个整体系统。

1. 彻底排除浪费的丰田生产方式。20世纪中期开始,丰田汽车的大野耐一等丰田人改进福特的单一车型大量生产的模式,开发出多品种、大批量、低成本、高效率的丰田生产方式,又称为丰田精益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精髓是彻底的排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大野(1978)认为,一开始日本汽车制造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差近10倍,必须通过消除浪费和不合理现象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浪费主要包括七种:(1)生产过剩的浪费、(2)停工等待的浪费、(3)搬运的浪费、(4)加工过程的浪费、(5)库存的浪费、(6)动作的浪费、(7)制造不良的浪费。并不断进行持续改善,接近最理想的生产方式。

具体来看,手段包括拉动式准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拉动式准时生产要求以最终汽车用户的需求为生产的起点,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下一道工序需要的零部件上一道工序必须要准时供给。全面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在每道工序进行时君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入股发现问题,立即停止生产,直至问题解决,在进入下一道工序,避免返工等浪费。

2. 长期紧密合作的供应商体系。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涉及产业很广,价值链长,所以现在汽车企业很难实现产业整个价值链的内部一体化,必须进行必要的外包。而且汽车由约3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获得高质量低成本的零部件对于汽车公司来说是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丰田汽车只有30%的零部件由自己内部生产,其余70%交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丰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长期紧密合作的供应商体系”,供应商体系涉及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半成品加工、产品分销及物流配送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每一家供应商又会涉及研发、采购、生产、售后支持等各个环节。丰田汽车通过构造出一套面向长期合作、互帮互助的供应商体系,共享精益生产的精髓,实现了零部件的高效供给。丰田汽车和零部件供应商经常会互派工程师常驻对方的企业,合作进行研究开发,确保了遇到问题及时获得解决,提高了效率同时保证了质量。“长期紧密合作的供应商体系”是丰田汽车重要竞争优势之一。

3. 横跨多职能部门的重量级产品经理制度。丰田汽车在产品开发上选择了重量级产品经理(Heavyweight Product Manager)的方式,与普通的汽车公司产品开发经理相比,产品经理的责任范围非常广,横跨开发、生产、营销等各个职能部门。对涉及新车开发的各职能部分都能发挥直接或者间接的强有力的影响力,能够更快更有效的动用资源,推动新车开发的顺利进行,这也是丰田汽车开发效率非常高的重要原因。

这种产品研发方式,是一种开发并行工程。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进行了整合式的统一协调,各项工作由与此相关的项目小组完成,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

四、 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

丰田汽车的跨国经营战略对我国制造业的“走出去”战略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一,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跨国经营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至少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竞争优势,才能克服国际化带来的困难,在海外获得成功。我国的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依靠国内垄断优势获得成功的方式在海外是行不通的,必须确保尽快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可以是高质量的产品或者高效率的运營,或者同时追求质量和效率。

第二,在方式选择上,可以根据发展阶段,选用代理商出口、直接设立海外销售公司、海外本土化生产、建立海外研发基地等方式,逐步向海外投入资源,提升本地化水平,竞争更多的当地市场份额。

第三,同时要兼顾研究海外市场的准入政策以及政府的产业政策,在合法以及不违背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理念的前提下,进行积极配合,获取所在国政府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成长为跨国公司。

参考文献:

1. TOYOTA MOTORS. TOYOTA IN THE WORLD 2013, 2013.

2. Caves R.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The in- dustrial economic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conomica,1971,(38):1-27.

3. Hymer. S.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Doctoral dissertation, MIT.Pub- lished in 1976, Cambridge, MA: MIT Press,1976.

4. Kim B.Clark,and Takahiro Fujimoto.Prod- 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Strategy, Organizat- 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World Auto Industry. Harvard Business Press,1991.

5. 藤本隆宏.能力构筑竞争.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6. 大野耐一.トヨタ生産方式.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1978.

7. 尹华.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组织学习研究.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10.

8. 张树义.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02.

9. 郑东.汽车制造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与方法体系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0.

10. 桂萍.高科技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3.

11. 刘伟.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模式与模型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1.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国际可比的中国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调查研究”(项目号:14XNC005)。

作者简介:田鑫(1980-),男,汉族,山东省寿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讲师,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

经营模式研究 篇4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本经营

利用资本市场,实施资本经营,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经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联合、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经营方式是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低成本高速度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本经营的涵义和必要性

1.1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本经营的涵义

资本经营指与生产经营相对应的概念,是企业投资人 (控制人) 通过企业兼并、收购、股份制、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对资本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运用,以实现资本回报最大化的经营活动。

1.2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行资本经营的必要性

1.2.1缩短经营周期。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要在竞争中取胜,提高利润水平,就必须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与通过内部积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相比,资本经营的扩张速度快得多。

1.2.2取得最佳生产规模。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特定产业都存在一个最佳生产规模,即生产经营费用最低的生产规模。随着技术进步,企业最佳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变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大利润,必须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来取得最佳生产规模。

1.2.3节约交易成本。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并购那些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形成纵向一体化组织,不仅可以保证原材料供应,确保销售渠道畅通,而且可以节约交易过程中各种交易成本。

1.2.4剥离非主业资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由于历史原因,下属企业中大多存在盈利能力低的非主业资产和亏损企业。精干主业,壮大主业,剥离非主业资产,减少亏损企业,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重要的经营战略目标。

1.2.5分散经营风险。通过并购其他行业中的企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可实现多元化经营,避免投资集中于同一行业、同一产品、同一市场,从而分散经营风险。当然,并非多元化经营都能取得成功,多元化经营要取得成功,必须采取正确的策略。

1.2.6引起公司的管理创新。公司内部的重组整合与外部的收购兼并必然产生新的企业管理层、管理理念及新的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体系必须要与企业的运作相结合,才能推进企业向前发展,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不同企业之间的整合,形成的新管理水平而不是原来管理水平的简单叠加。新产生的管理水平更符合整合后企业的生产运转,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本经营的基本模式

资本经营模式是企业进行资本的扩张、整合、重组等运营具体方式的总称。按其资本经营的目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扩张型和收缩型两种基本类型。

2.1扩张型资本经营模式

扩张型资本经营模式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方向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三种类型:

2.2.1横向型资本扩张。横向型资本扩张是指交易各方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产品相同或相似,为了实现企业规模经营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扩张不仅减少了竞争者的数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形成竞争主体之间的双赢局面,而且改善了行业的结构,解决了市场有限性与行业整体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矛盾。

2.1.2纵向型资本扩张。纵向资本扩张是指处于同一生产链上的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

2.1.3混合型资本扩张。混合型资本扩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

2.2收缩型资本经营模式

收缩型资本经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收缩型资本经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有利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2.2.1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指出于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的目的,通过协议转让、拍卖、出售等方式,将企业所属的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的行为。

2.2.2公司分立。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通过这种资本经营方式,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

2.2.3分拆上市。分拆上市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2.2.4股份回购。股份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途径购买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适时、合理地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本重组行为。通过股份回购,股份有限公司达到缩小股本规模或改变资本结构的目的。股份回购与股份扩张一样,都是股分公司在以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经营战略。

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本经营的创新模式

3.1整体上市型模式

整体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将其主要资产和业务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进行上市的做法。随着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业务独立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体上市越来越成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主要模式。根据上市融资主体的不同,整体上市可具体分为两种模式:

3.1.1集团直接上市模式。集团先吸收合并旗下的上市子公司,向子公司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换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子公司的全体流通股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按照每股折价比例的折价换取集团公司发行的股份,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集团公司,其现有法人资格注销,集团公司成为上市融资的主体。

3.1.2借助子公司上市模式。上市子公司采取先增发股份,然后用募集的资金购买集团公司主要经营性资产的方法,最后将这些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实现资本的整体上市,上市子公司是融资主体。

3.2行业整合模式

行业整合基本模式是以资本经营为手段,收购某行业内个别优秀的企业,再通过个别优秀企业去整合与提升整个行业。

3.3产融结构模式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经营层次的一种趋势。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和资产证券化 (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 ,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总和。其具体类型主要有:

3.3.1交叉持股型模式。交叉持股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渗透,交叉持股。多种形式的相互持股,即能够通过控制权防止来自外部的收购和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又能通过持股产生的收益为企业经营提供缓冲器和安全阀。

3.3.2联合控股型模式。联合控股是指多个相互关联的企业集团共同持有某一家金融企业的股份,虽然每一家企业持有的股份比例不高,但多家关联企业的持股比例总和却比较可观,可以达到控股地位。由于金融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大,而且国家法规也有对单个企业持股比例的限制,因而,为了达到控股的目的,在金融企业中,联合控股模式比较普遍。

3.3.3集团控股型模式。很多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了控制一家公司,通常并不采取由公司直接持股成为被控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是通过旗下的若干家子公司分别持有一定比例的被控制公司股份,从而以持有股份总和大于其他股东而占据被控制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3.4参股型模式

该模式的产融结合是不以控股为目的的。产业资本通过参股金融企业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分享金融业的高收益及通过金融企业的渠道来为自己融资、投资创造便利。

四、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本经营模式的选择

资本经营模式的选择是企业资本经营成功的关键。各种资本经营模式都有其自身特点和适用条件,在具体运用时需根据所属企业具体情况,选择一种、多种模式或几种模式的组合。

4.1对所属优势企业的资本经营模式的选择

优势企业主要是指科技水平国内领先,市场占有率高,规模达省级、国家级、多元化经营效益可观的企业。其资本经营宜采用股票上市、控股扩张、收购兼并、跨国投资经营等方式或方式组合,迅速壮大生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

4.2对所属优而无势企业的资本经营模式选择

优而无势的企业是指达不到优势企业的条件,但其产品适销对路,技术设备较好,其所存在的弱势在于规模小、负担重、债务多、资本缺、宜采用参股联合,利用外资嫁接改造,二级市场产权转让、无形资产资本化等形式,把企业规模盘大,增强实力。

4.3对所属劣势企业资本经营模式的选择

劣势企业资产状况不良,生产经营不死不活,处于休眠期,但与优势企业一样,也可通过资本经营解决产品经营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寻找企业的最佳经营模式。仅把劣势企业的资本经营理解为“破产、逃债、人员下岗”是狭隘的,认为劣势企业只能充当资本经营的陪衬更是片面的。劣势企业完全可以充当资本营运的主体,而且自有其进行资本经营的特定方法和手段,他们宜采用租赁、托管、债务重组、转让闲置厂房和设备、房地产置换等形式摆脱困境。

4.4对所属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企业的资本经营模式的选择

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宜采取拍卖出售、折细变现、破产重组等方式。

4.4.1拍卖出售。对长期亏损,人员较多,缺乏发展创造能力的企业,通过拍卖,将企业整体出售或折细变现出售。

4.4.2破产重组。对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据《破产法》实施破产处理。

上述资本经营众多形式归纳起来无非两条:一是资本集中,即凭借自己的优势,聚集资本,把现有的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资本最有效地利用起来,提高资本经营的规模和效益;二是资本分散,即采取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内部分立、分块搞活,搬迁改造,易地建设,实行资本的空间转换等方式,以激活呆滞资本。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探讨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本经营选择的方式仅仅是简单的归纳,在现实的运作中可以变化与创新,也可以重叠和组合,公司可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其他形式的组合,这样就可形成国有资本经营丰富多彩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风林, 《西方资本理论研究》,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2第1版

[2]、陈东升, 《资本运营理论、分析、案例》,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8年1月

[3]、王海平, 《资本运营与扩张》, 工商出版社, 1997年12月

[4]、赵炳贤, 《资本运营论》,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7年1月

动漫产业衍生品经营模式研究论文 篇5

关键词:动漫产业链衍生产品小猪佩奇经营模式动漫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以动画和漫画为表现形式。其产品链条长,分布领域广,既包括产业链上游动漫作品的创作与销售,也包括产业链下游动漫衍生品牌的生产与经营,而动漫衍生品经营是整个动漫产业链盈利的关键。动漫衍生品的开发经营是指以动漫形象或元素为创意基础,挖掘其潜在资源,研发周边产品,进而投入市场进行销售的盈利模式。《小猪佩奇》是近来动漫市场上的一个新秀。作为一部学龄前动画片,仅上线一年就获得了百亿次的播放量和高达9.2分的良好口碑,截至目前,《小猪佩奇》仍然热度不减,不止动画片,其衍生产品也连续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及其家长以及大部分成年人的喜爱。目前《小猪佩奇》衍生品的授权合作商已经达500多家,衍生品牌高达800多个授权协议。本文以《小猪佩奇》为例,从动漫形象创意模式、衍生品营销模式和品牌授权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对《小猪佩奇》衍生品的经营模式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动漫衍生品开发的新思路,希望为我国国内动漫企业衍生品经营提供发展建议。

一、动漫形象创意模式

动漫衍生产品顺利开发的第一步在于一个成功的动漫作品形象。动漫作品形象的设计和内涵决定了衍生品开发的难度和范围。同时,一个深入人心的动漫形象,也是扩大影响,形成受众基础的保障。进而促进其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与营销。

1.衍生品开发意识先行,丰富动漫形象。动漫角色形象的塑造在动漫作品中极其重要,成功的角色形象是决定动漫衍生品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动漫角色的形象设计关乎到衍生品制作时候的难度和成本。其次,一个成功的具有内在魅力的角色形象是吸引人们购买周边产品的重要因素。相比于美日韩成熟的动漫产业链运作模式,国内动漫企业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动漫作品的创作中,而缺少衍生品盈利的意识,从而造成动漫企业盈利困难,为压缩成本,进一步导致许多动漫作品粗制滥造,形成恶性循环。在国内动漫衍生品销售市场中,国外的动漫衍生品销售份额占到了市场的80%以上,本土品牌占有率不足20%。因此,为避免后期制作衍生品时无元素可用的尴尬境地,在动漫创作的初期就要具备动漫衍生品开发的意识。《小猪佩奇》动漫作品中,角色的形象简单可爱,里面不论年龄都是两头身的造型,小朋友在观看的时候更容易接受这样的简单轻松的角色造型。同时,作为动漫中的主人公,佩奇有缺点也有优点,就如同现实中的小朋友一样,这样立体的角色会让小观众在角色身上找到共鸣,从而打心底里接受这个动漫角色。同时在周边产品的制作中,动漫角色简单圆润的造型,还能降低成本,衍生出来的玩偶玩具等产品更利于制作与生产。

2.精准细分受众,深化动漫内容。一个好的动漫形象也必须依托于好的动漫内容。优秀的内容使得观众在观看动漫作品时,能够留下良好的感官印象,使得动漫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为下游的衍生品经营提供动力支持。而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则需要了解受众,更好地使作品满足受众的需要,进而降低动画片创作的风险成本,赢得良好口碑。《小猪佩奇》是一部定位于学龄前儿童的动画片,因此其动画作品线条简单、颜色亮丽。每集5分钟的剧情用轻松明快的方式描述了关于家庭价值和家庭生活的内容,对世界上任何的学龄前儿童都有价值,从而深深获得了小朋友们的喜爱,最重要的是,也赢得了家长们的良好口碑。《小猪佩奇》的动画内容是针对学龄前儿童,可背后真正所面向的是孩子们的家长,动画内容正是恰到好处地呈现了这样一种家长们所认可的生活方式,于是快速占据了在家长们心目中的地位。对于定位于儿童端的动漫作品来说,其衍生产品的经营最终都会向日用品类和主题公园等延伸,而这些衍生品的购买决策需要儿童和家长端的双向意愿共同驱动。《小猪佩奇》正是通过赢得孩子和家长的认可,从而使孩子和家长都产生了观看动画片和购买衍生品的双向驱动力。

二、动漫衍生品营销模式

动漫作品,尤其是经典动漫作品的推出,能够催生巨大的衍生产品市场。但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只是衍生品经营的第一步,想要成功推入市场并获得盈利还需要适时的市场营销和推广。成功的衍生品营销推广在增加衍生品售卖利润的同时也必须反哺动漫作品,增加作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循环。

1.定位多级市场,培养泛二次元用户。泛二次元用户是指在动漫核心受众之外的,但仍会消费相关衍生产品的人群。泛二次元用户相比核心二次元用户,虽没有后者的高忠诚度,但在人数上,泛二次元用户更多,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在维护核心用户的同时,也需要了解泛二次元用户的个性品位从而更好地满足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广泛培养泛二次元用户。在第五季《小猪佩奇》上线后,《小猪佩奇》突然在相关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圈火了起来。其中,在微博上几乎70%左右的搜索人群都为90后。作为一部学龄前动画片,却在成年人圈子里火起来,离不开《小猪佩奇》推广方的一系列二度创作。结合年轻人的社交习惯,品牌授权方EntertainmentOne公司(下称eOne)推出《小猪佩奇》微信表情包,在年轻人圈子中深化了动漫品牌印象。同时,在动漫爱好者聚集的B站上通过方言版的小猪佩奇配音赢得网友们对于该动漫的关注,接着在国内火热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上发布有关于小猪佩奇的挑战话题,引发网友自动创作宣传动漫和周边产品,进而在抖音上掀起了一波带货狂潮。本是作为一部学龄前动画的《小猪佩奇》,在成年人圈子中喊出了“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的时髦标签,从而在成年人群体中彻底火了起来。因此,动漫企业在开发衍生品市场时,要开阔思路,根据泛二次元用户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营销。

2.注重体验式营销。体验式营销就是通过互动参与的形式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和心理。对动漫产业来说,动漫产品作为文化产品,它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消费者的体验才能达成深层次的情感碰撞。迪斯尼乐园就是体验消费的最佳实例。反观国内的动漫市场,其衍生品多是根据动漫作品的内容而生产相应的产品,消费者若是喜欢就去主动购买,缺乏了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互动,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中。《小猪佩奇》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到位。除了基本的日用消费品类的衍生产品营销,还通过互联网进行主题营销。例如,领头制作《小猪佩奇》表情包,在快手和抖音短视频平台举办“小猪佩奇”纹身大赛,以及入驻各大商场开展“佩奇奇幻乐园”活动,用以增强与孩子们的线下互动,扩大影响范围。只有在这种互动式体验营销的过程中,消费者才能够在动漫作品之外再一次感受到动漫作品的内涵和文化价值,从而通过口碑相传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这种方式不光让消费者感受到了身心的愉悦体验和分享的乐趣,也让相关动漫企业品牌得到了增值,从而达到动漫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

三、动漫品牌的授权管理模式

动漫产品盈利的关键点在于衍生品的开发经营。而动漫衍生品的经营离不开科学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是动漫产业链中各个参与者的利益保障。只有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衍生产品的收入才可能完全回流到投资者和创作者身上,成为其再投资和再创作的资本。

1.增强品牌意识,有选择性授权。成功的动漫作品和良好营销推广,使得《小猪佩奇》在国内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壮大,在玩具、日常消费品、家居、出版等都取得很大影响。很多公司在动漫衍生产品经营过程中,受利益驱使,往往会利用该品牌的知名度在短期内迅速获利,这会严重损害品牌形象,不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因此动漫品牌授权方要慎重选择授权商。eOne在选择授权商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和奥飞娱乐的合作就是个典型。奥飞娱乐旗下拥有“超级飞侠”“萌鸡小队”“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一系列精品IP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同时,奥飞娱乐还利用自己的法务团队,对这些衍生产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eOne在选择授权商时十分慎重,很多都是品牌意识十分强并注重消费者良好体验的厂家。比如:获得eOne正版授权的公司包括企鹅、金比尔、亿智、华旺、邦宝益智和GlobalCandyMarketing等。这样不但保证了授权商的利益,也很好地维护了《小猪佩奇》的品牌形象。

2.打击盗版,多渠道授权。《小猪佩奇》大火的背后就是大面积的侵权。在国内电商平台上,与《小猪佩奇》相关元素的服饰、玩偶、贴纸、钱包等未经授权的衍生品琳琅满目,销量却很是可观。此类的盗版产品不光抢占正规授权商的利润,而且未经授权的商品为了降低成本而粗制滥造,从而在质量上难以得到保障。可见,此类盗版侵权行为会大大拉低《小猪佩奇》的“身价”和“内涵”。可见,打击盗版是进行衍生产品盈利,维护动漫作品形象的保障。打击盗版除了运用法律的手段外,企业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渠道授权挤压盗版生存空间。目前eOne对《小猪佩奇》的授权形式主要包括商品形象授权、主题授权和渠道授权。商品形象授权即将授权品牌的形象、造型等运用设计在商品的开发上。这一部分是盗版占有市场最多的部分。但在商品形象授权之外,《小猪佩奇》还将目光聚焦在了主题授权和渠道授权上,主题授权主要是被授权商以授权品牌商标、形象、造型等为主题,策划并经营主题项目。eOne计划明年在中国上海、北京率先推出两个小猪佩奇的主题乐园,还将开始长达三年的小猪佩奇巡回演出。渠道授权是指被授权商可以加盟授权品牌的连锁专卖,统一销售授权品牌的商品。后两者的授权形式一般不会受到盗版衍生品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大大增加动漫形象的品牌价值。因此,动漫公司在进行授权时可以适当增加主题授权和渠道授权的比重。

四、总结

本文以《小猪佩奇》为例,对其衍生产品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其中,在动漫形式创意阶段,一方面,在动漫的创作过程中,就要具备衍生品开发的意识,同时,要精确定位受众,深化动漫内容,为衍生品经营打好坚实的受众基础。在动漫衍生品营销模式阶段,要具备培养泛二次元用户的意识,以扩大衍生品的销售市场,同时,要注重体验式营销,传递动漫品牌的价值,和消费者达到良好的互动沟通。在动漫品牌的授权管理模式阶段,通过有选择性授权以促进品牌成长,同时以多渠道授权的方式,策略性地打击盗版衍生品,以维护品牌的形象和价值。综合来看,衍生产品的经营模式,必须兼顾上游产业链,打通下游产业链,上下游兼顾,最终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参考文献

[1]张颖芳.基于动漫产业衍生品的发展探究[J].市场研究,2016(01):7-9;

[2]刘杰峰,林明臻,魏明.美日韩动漫产业创新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04):96-98;

[3]杨庆国,陈敬良,程海燕.动漫衍生品品牌延伸战略研究———基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案例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02):90-93;

[4]潘瑞芳.浅谈动漫产业链[J].新闻界,2010(04):185-186+106;

名人电子杂志的经营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电子杂志;经营;盈利

1 名人电子杂志的兴起背景

随着“感官时代”的到来,受众更崇尚快餐式的浏览,习惯于形象思维,希望在阅读时并用眼、耳多种感官并且能有更多的参与。这带来了电子杂志的繁荣。目前电子杂志已经进入第三代,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除了多媒体元素对内容和广告进行表达,此外,还有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有较强延展性,未来可移植到PDA、OBILE、MP4、PSP及TV(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多种个人终端进行阅读。

我国起初的电子杂志市场基本被Xplus垄断。随后Zcom、Freshbook、Xdoc等杂志平台客户端打破了Xplus的垄断,推动了电子杂志市场的发展。于是众多公司纷纷投入资金发展网络传媒。到2006年下半年,博客经济的走弱,电子杂志的发展前景也受到质疑。2007年,由于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一直不够清晰,几大发行平台开始转移运营重心。但也是在2007年,名人办电子杂志走向一个小高潮。随着2006年名人博客热的走低,许多名人把目光投向了电子杂志这种更加多元化的媒介。2005年12月15日,杨澜创办了第一本个人电子杂志《澜LAN》,之后其他的名人电子杂志也陆续跟进,有陈鲁豫的《豫约》、姜培琳的《培琳秀客》、高圆圆《高圆圆·缘来是你》、徐静蕾《开啦》、秦岚《岚岚细雨》、周笔畅《明星志》、张含韵的《超级女孩张含韵》等相继上线。

2 名人电子杂志的经营模式

2.1 名人电子杂志的内容特点

2.1.1 以时尚主题为核心涉及面广泛

“开杂”的名人们多半从事和所谓“时尚”关系密切。这一方面是源于“开杂”名人们本身的特长,另以方面也和杂志面对的受众群相关,他们多是年轻人,对“时尚”有很高的敏锐度,对资讯也有很高的需求度。围绕“时尚”这个主题,杂志涉及的话题可以说包罗万象,除了服饰、音乐、影视、旅游、科技,甚至政治、经济、文化。他们以新锐的视角和观点论述这些五花八门的议题。

2.1.2 精彩创意强烈冲击感官

电子杂志中形形色色的多媒体元素对人们的感官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名人电子杂志在这一点上把握的非常专业,在许多细节上都体现出了无尽的创意。除了精选、精制画面,页面动态图的设计也很精心,并且配以相契合的音乐,视觉、听觉的冲击双管齐下。例如《开啦》打破静态封面,创新地采用了动态封面并配了主题音乐;每期会刊载主题漫画,创意十足;甚至每一期讨论星座所使用的星座标识都不一样。姜培琳的《培琳秀客》记录了姜培琳游历各个国家时充满异域风情的大幅照片,电子杂志中的照片其尺寸、色彩分辨率都是博客不能比拟的。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杂志的颜色都很具美感和时尚感,视觉冲击力很强。

2.1.3 每期围绕主题词有较高的延展性

名人杂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主题性强。基本每一期都有一个核心的议题。这一点徐静蕾的《开啦》表现的最为明显。有徐静蕾撰写主编的话点出主题,之后的内容都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撰写相关的文章,而这些议题也以一定是时下的热点。《豫约》和《澜》则常常和陈鲁豫和杨澜的电视节目相关。

在主题的基础上,话题会有广泛的延伸:每期的主题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进行纵向、横向的开掘,以尽可能的把主题的内涵挖到最深、外延扩展到最大。

2.1.4 独家内容具有高度吸引力

徐静蕾有演员的身份,杨澜、陈鲁豫有主持人的身份……藉由这些特殊的身份,这些名人们往往能够披露一些独家的内容。例如参加《投名状》拍摄的徐静蕾可以便利的取得片场的一手资料。(第14期)而像《豫约》、《澜》的创刊初衷有很大的部分是相关的电视节目需要一个网络体现载体,于是杂志依靠创作者原本强大的电视节目平台可以披露许多没有在电视播出的幕后故事。例如《豫约》23期中就披露了李安在《鲁豫有约》节目后台的片段。

除了靠名人本身带来的独家内容,强大的创作团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开啦》的作者由徐静蕾的朋友、经纪人、记者、化妆师、普通大学生等各类人构成。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徐静蕾的两位朋友——王朔与韩寒。还有一批有名气的作者,如梁文道 。又如,祁又一、张颐武、顾小白等等,还有长期给《开啦》供稿的一些在网络世界具有高知名度和人气的写手、新锐作家,他们都表现出了不俗的文笔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2.1.5 个人风格浓郁

名人杂志带有非常浓郁的个人色彩,这也与杂志的读者有很大比例是受到名人的个人魅力吸引是分不开的。《豫约》就是绝对的以鲁豫为核心。杂志的任何栏目都和鲁豫相关。杨澜除了为每期《澜》写刊首语外,还要负责杂志的整体风格和策划思路。而《开啦》也有浓厚的徐静蕾个人色彩,每期主打的大专题《老徐会客厅》都是徐静蕾亲自出马,充当记者的角色,采访主题相关的人物。另外她还要负责整体包装、策划以及内容定位。

2.2 名人电子杂志的受众分析

根据艾瑞(I Research)市场咨询第五次网民消费习惯及网络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电子杂志用户主要处于18到35岁,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用户占总用户的84%,充分说明电子杂志面向的是高学历、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即大学生和年轻白领一族。 名人办电子杂志,首先也是基于这样的受众群。而伴随“名人”而产生的核心竞争力也对这类基础受众群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除了以粉丝或者固定观众为主的核心人群,“名人”身份带来的内容特点还能吸引对主题感兴趣的人成为的偶然人群,并可能将这群人变成固定受众。

2.3 名人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

名人电子杂志的创作发行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制作方面如《豫约》每期制作费用不超过1万元,制作费用除了编辑部的人力成本支出,就是租借拍摄场地、服装之类的费用。而由于名人效应,发行平台也不是问题。目前出现的名人电子杂志基本是不收费的,少数杂志由于依托的发行平台不同需要下载平台的客户端,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也有少数杂志是收费的,但是却引来 “圈钱”的质疑。尽管一些杂志的制作方认为表示收费是电子杂志未来的趋势。但是阅读收费的“钱景”并不乐观,在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能有内容吸引读者已属不易。因此在未来的几年内,电子杂志贩卖其内容给读者不会是一个普遍的情况。

名人的杂志还是很容易吸引受众的。《开啦》通过ZCOM这一最大的全国性电子杂志推广平台发行,面世一个月即有200万的下载量,不到半年总下载量和在线阅读总量之和就轻松过亿。万众传媒平台上,《豫约》的浏览量一直排在第一位。《澜》的发行量稳定在300万。这样稳定的受众群为杂志带来广告收入。《开啦》创刊号的广告客户就有10多家,收入达100多万。这样一本双周刊电子杂志,一年的广告收入将超过2000多万。《豫约》一开始就有投资方对这本电子杂志表现了浓厚兴趣,并且达成协议会持续投资5年。

而I Research 2006年8月针对中国数字用户的调研数据也显示,以电子杂志为载体的电子杂志广告能够吸引用户更多的注意力,互动性、多媒体性成为电子杂志用户对电子杂志广告感兴趣的主要因素。超过半数的用户表示了对互动性广告和电子杂志中图文广告的喜爱。 这些情况说明电子杂志主要还是靠广告补贴支出并实现盈利。

3 名人电子杂志的前景之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数仍然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电子杂志用户结构与中国网民结构相似,因此网民规模的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电子杂志用户规模的增长。I Research预计随着网络杂志概念的深入人心,网络杂志用户占网民的比例将逐年增大,到2010年中国网络杂志用户在网民中的比例将达到40% ,随着网络杂志市场成熟期的到来,这个比重将趋于稳定。

广告方面,由于电子杂志发行平台的后台程序会通过收集杂志下载量、阅读率、平均阅读时间、广告停留时间,甚至用户在何时翻开的广告,其年龄、地区、阅读偏好、单位点击成本的详尽数据反馈给广告主,而在网络杂志投放广告可以采用几乎所有传统广告的形式,并且可以设施更为便捷的超链接。这使网络杂志广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根据I Research的调查统计,2005年我国电子杂志广告市场规模为0.2亿元,预计到2010年该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1亿元 。

未来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是建立在网络平台的混合媒体时代,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受众的需求和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新媒体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而电子杂志就是在这样一个媒体环境下诞生的。作为新媒体,电子杂志符合媒介环境趋势,但是也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在这个基础上,由于名人有一部分比较稳固的受众群,使之容易解决发行渠道和广告的问题,因此它作为电子杂志中的一个类型,拥有更多的优势。

4 创新盈利模式才能有生存之所

尽管有部分先行者已经取得了盈利,但是目前电子杂志的发展已面临重大瓶颈,上风投不再帮衬、渠道纷纷撤离、广告客户不稳等原因,市场对电子杂志的考验已正式提上日程。在名人涉足的电子杂志当中,也有很大数量仅仅是勉强在维持,只有少数盈利。李湘的电子杂志《相信》甚至因为缺乏盈利模式迟迟未能上线。

对于名人电子杂志,仍然要强调其内容的质量,巩固稳定的读者群,以为未来贩卖内容打下基础,同时带来稳定的广告收入。在这个基础要,应该充分利用电子杂志的优势。如果互动性良好,除了能够即时与读者沟通,甚至能够为读者之间建立交流平台,因此向读者提供增值服务是电子杂志的商业模式中一个可能的盈利点,孕育着最大的商机。

百货店的经营模式研究 篇7

我国百货店的经营模式深受市场发展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买断经营, 也称为自营, 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买手模式”。真正的“买手”, 是专业的“买货品的人”, 商场派买手到世界各地采购流行商品, 然后集合陈列在商场出售。但在计划经济时期, 商品严重短缺, 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购买, 市场是完全的卖方市场, 商品一上柜台立刻销售一空, 百货店并不需要研究消费心理, 只是保障市场供应的功能。

联营, 即是联合经营的简称, 是指把某商品品牌或某厂商直接引入百货店, 厂商借助百货店的经营场地, 自主完成商品进销调存的各个环节, 百货店仅提供辅助销售的工作, 如收银结算、厂商的店员培训、保安与保洁等内容。1984年, 第一家厂商进入北京西单商场, 从此拉开“引厂进店”、“店中专卖店”、“店中精品店”的序幕, 这样的经营模式持续至今成为百货店的主流经营模式。

联营制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消费者对商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设计越来越挑剔, 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大规模现代化百货店, 他们所面临的消费群体是崇尚个性、时尚, 对国际品牌、市场成熟品牌有很高的忠诚度, 品牌在哪家百货店开店, 他们就光顾哪家百货店。百货店为了增加市场感召力, 会不惜一切引进知名品牌, 百货店与品牌共生共荣。

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 多种零售业态出现, 百货店失去了其传统的强势地位, 根据《2008年中国零售和餐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测算可知, 百货店销售额仅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左右, 而在20世纪80年代, 百货店的销售额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以上。百货店业态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逐渐丧失, 被迫卷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降低经营风险, 百货店更倾向放弃经销、代理的经营方式, 选择联营制。而另一方面, 一些位居二线的国内品牌为了树立品牌的市场形象, 早日进入国内一线品牌阵营, 也希望借助百货店的品牌和市场渠道, 独立开展经营, 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动态信息, 实现从店面销售到售后服务一体化的市场营销, 在经营方式的选择上, 更愿意与百货店联合经营, 而不愿意百货店买断或代理其品牌。

由于联营模式固有的弊端, 例如, 降低了百货店的毛利率、厂商的经营理念与百货店的经营理念产生冲突、制造了顾客与百货店的矛盾, 等等。特别是联营制的初期, 百货店为了快速提高经济效益, 对入店的厂商审批并不严谨, 许多家庭作坊式的厂家进入大商场, 使得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百货店, 严重破坏了百货店的形象, 引起消费者强烈不满。

百货店的管理层对这种有着诸多弊端的经营模式不断进行改革, 如提高厂家进店标准, 屏蔽没有实力的家庭小作坊厂商;每月对全体厂商进行综合评比, 实行末位淘汰制, 最后一名厂商将被淘汰出店;对厂商信息员 (售货员) 定期培训, 要求他们按百货店的经营理念做好销售工作, 等等。这些制度改良了联营模式, 但并不能根治联营制固有的弊端, 于是, 一些新兴的百货店着手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探索并实践“买手”的自营模式。

1994年, 北京当代商城实业有限公司成立, 这是一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地段的大型百货店。在当时百货店柜组拥有招商组货权, 小厂商充斥大百货店, 消费者满意率不高的背景下, 率先提出“重振商业雄风, 与国际先进的商业经营理念接轨”, “统一采购、统一收银、统一管理、扫描收银”的经营理念, 对联营制进行彻底改革, 积极践行“买手”制。商城设置采购部、市场部、物流部、招商部等部门, 联合控制商品进销存的相关环节, 确保商品进入商城的标准。1995年9月商城开业, 自营比例高达50%以上。但是, 这样彻底的经营性革命并没有给商城带来想象的辉煌, 严谨的制度造成了管理的低效率, 普遍年轻化的队伍显出了经验不足的弱点。这场投入巨大的理想化模式终因不能切合市场节奏而以失败告终, 2000年, 北京翠微集团接管当代商城。目前, 当代商城的自营比例不足10%, 联营比例超过90%, 联营是其主流经营模式, 但是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据北京市商业信息中心统计, 2008年该商城年度销售额为11.8亿元, 2009年销售额12.5亿, 同比增长5.67%, 十年来始终保持北京市百货店销售额前十名的商业地位。

百货店的联营制是百货店在生存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本能, 并非简单的东施效颦。百货店经历了血雨腥风、生死存亡的市场考验后变得谨慎而稳重, 永续经营是百货店所追求的目标, 这是联营制在目前成为主流经营模式的根本。

百货店自营成功的案例分析

中国的百货店由于经营十几大品类、数万种商品, 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 完全实行自营的买手模式确实存在很大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百货店没有能力采取自营模式取得成功。

北京菜市口百货商场自营比例高达80%, 自营的品类是黄金珠宝。据北京市商业信息中心统计, 2008年单店销售35亿, 其中黄金珠宝的销售额为34.51亿, 占全店销售额的98%以上。2009年销售额是45亿, 名列北京市百货店销售排名第一, 其中黄金珠宝的销售额44.24亿, 占全店销售额的百分比依然是98%以上。黄金珠宝从消费的功能来讲是消费品, 从储备的功能讲是投资品, 这类商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纯粹消费品, 与百货店经营的其他类商品不同, 计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并不完全正确, 但也不可能列入社会投资额, 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商品。

菜百抓住了这个介于消费品和投资品之间的商品品类, 专注发展该商品品类自营, 从成斤地购买黄金销售到成吨地购买黄金销售, 菜百黄金珠宝类销售额连续20年位居北京市第一, 菜百黄金已经成为黄金珠宝类的知名品牌, 家喻户晓。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菜百今天的成功也非一日之功。据北京菜市口百货官方网站统计, 菜百从建店开始, 销售额突破亿元用了34年时间, 从1亿到5亿用了9年时间, 从5亿到突破10亿用了4年时间, 从10亿到40亿仅用了4年时间。黄金珠宝自营的成功让这个规模不大的百货店脱颖而出。

不讨论菜百黄金是消费属性还是投资属性, 总之, 一类商品占了店铺绝大部分的销售比例, 已经证明菜百不再具备百货店的全部特征, 而成为一家专营店。这说明, 百货店可以通过挖掘某一品类走向该品类的专业化经营, 从而走向成功。

信誉楼也是百货店自营的典范, 这是一家开在县级市场的百货店, 完全自营的模式, 拥有25年的历史。总部设在河北黄骅, 在河北、山东开设3家子公司, 4家分公司, 总营业面积10万多平米, 在职员工1万多人, 8座商厦全部是自己购买土地, 自建商场, 所有商品一律是现金进货,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誉楼自营连锁模式。

信誉楼的成功应归因于它的经营模式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信誉楼8家百货店都处于县级市场,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线市场, 四线市场没有显著的追求时尚、个性、品位及炫耀的特点, 对品牌没有特别挑剔, 也没有对商品品牌形成忠诚与依赖, 而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普遍受到重视。信誉楼经营四大类商品:家电、副食、服装 (童装、男装、女装) 和金、银等饰品。

香港的连卡佛, 是一家有160年历史的高档百货店, 以“买手制”著称, 经营的商品品类包含男装、女装、奢侈品、化妆品和家居用品等, 在香港很成功。据笔者对北京连卡佛的访问调查的数据显示, 2007年10月, 连卡佛在北京金融金购物中心开店, 经营面积8000平方米, 70%以上的商品都是自采。特有的买手模式让连卡佛呈现出独特的商品组合陈列, 让顾客在新鲜刺激、兴奋动容的购物环境里享受购物的乐趣。

此前, 连卡佛曾在上海、哈尔滨、杭州等城市开店, 但均以关闭告终。尽管外界对于连卡佛内地市场的尴尬表现诟病颇多, 诸如买货模式、太过高端、消费不足、选址错误等种种病因。但连卡佛坚持认为, 连卡佛的“买手式经营”以及香港的成功经验, 使其拥有最全面的世界顶级品牌产品组合, 会是目前适合中国市场的模式, 连卡佛也将成为中国内地市场的首家多品牌时尚奢侈品零售企业。

去连卡佛购物, 已成为香港中产阶级一种自我认同的消费方式。买手制的连卡佛在香港获得成功归因于它了解香港的高端顾客群, 并能够满足其消费需求, 拥有大批稳定、忠实的消费群。

对百货店经营模式的思考

第一, 中国内地的百货店将继续以联营制为主导, 不同市场条件下的百货店应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 确定经营模式应把市场需求状况与企业的经营能力相结合, 选择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模式。在一线和二线市场, 大规模的中高档百货店采取以联营为主、自营为辅的模式符合目前的市场, 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模式。在三线和四线市场, 较小规模的低端百货店采取自营制是有效率的经营模式。百货店无论采取哪种经营模式, 都要争取实现既能满足消费需求的目标, 又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这才是最佳的经营模式。

第二, 一线和二线市场的小规模经济型百货店可以通过发展某一品类的自营模式, 形成该品类经营专业化的杰出特色, 改变“千店一面”的百货市场格局, 在同质化竞争中树立独有的市场地位, 以专营品类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北京菜市口百货商场。

第三, 目前多数百货店在商品售后的服务上存在软肋。从满足消费需求的角度, 百货店应该延伸服务功能, 增加售后服务项目, 要充分考虑商品的售后服务保障, 商品买卖的服务过程应随着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结束而结束。基于此, 百货店在选择某一品类发展自营时, 不仅要重视开发商品产业链的上游, 还要重视建立商品售后的维修、维护、保养、更换、定制等售后服务体系。商品的售后服务水平将越来越被消费者所看重, 应该成为百货店争取顾客忠诚度的重要经营内容。

我国金融产业经营目标模式研究 篇8

金融产业要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必须有效地配置信贷资金。如果金融产业主体不能准确地找准自己的投资对象,即使是贷款需求大于贷款供给、贷款利率上升也不能增加金融企业的利润。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有赖于利率管制的消除、金融业的自由竞争和有效的证券市场。当金融企业调查掌握各类贷款对象风险特征的信息成本很高时,它们也许会采用信贷资金配给制。如果金融企业发现信贷资金配给制比提高利率更能增加利润,信贷资金将会被错误配置,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金融企业的预期收益是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的有效金融服务量的函数:E (X)=F (R)。如图1所示,假如金融产业是一个极富竞争的体系且无管理成本,那么预期收益率应等于金融服务的成本率。

其中,E (X)为金融企业预期收益,(R)为金融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有效金融服务量,R1为金融企业第1组服务对象提供的有效金融服务量。R2为金融企业为第2组金融服务对象提供的有效金融服务量……。

图1中组序越高,金融服务的需求量越大,而金融企业的预期收益却与组序不一致,也就是说金融服务量越大,预期收益不一定越高。计划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只追求服务量,不讲求效益,其偏好顺序是第5、4、3、2、1组;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企业的服务偏好顺序是第1、2、3、5、4组,这只表明金融企业的信贷资金的配置偏好,但还不是最佳配置。如果考虑信贷资金的成本率,金融企业只愿意给第3、2、1组提供金融服务。而第4、5组即使它们金融服务需求量很大,金融企业也不会提供金融服务,原因是提供的金融服务量越大,亏本越大。象这类企业或项目,只能由准金金融企业(政策性金融企业)来提供金融服务。

2. 我国金融产业发展战略

2.1 完善利率机制,规范金融市场

目前,我国利率机制极不健全,利率制定行政化,利率结构不合理,利率传导机制扭曲,利率不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因此,必须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以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中介的市场利率体系。完善利率体系,必须改革现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实现资金商品化;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调控主要采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方式。规范金融市场的运行是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2 规范信用关系,创新产权制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关系将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贯穿于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没有规范化的信用关系,金融产业难以健康发展。按一般规律讲,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是恪守诚信的信用经济。目前,我国的信用关系极不规范:“三角债”严重危及金融业的发展;企业只贷不还拖欠贷款的现象严重;社会非法集资时有发生;金融产业与政府的信用关系扭曲。其后果是信用关系越恶化,现金交易就越普遍,资金供需矛盾就越突出,以致出现信用危机和资金短缺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导致我国信用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是产权制度不健全。因此,健全信用关系,关键在于健全产权制度。明确权利和责任的承担者;健全产权立法;发展产权交易,开拓产权市场;完善产权监管体系,加强产权管理。

2.3 强化金融产业内部管理,实施金融企业形象战略

1)金融产业发展,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是关键。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必须强化金融产业内部管理,构成金融产业主体的金融机构要尽快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

2)健全资金运营机制,坚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最佳组合的经营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组织适度的资金来源规模,降低筹资成本,最佳配置信贷资金,运用资金的空间差和时间差原理,适时调整资产负债组合,推行资金比例管理、资产质量监控和资金、成本、利润综合考核的方法,保证资金安全运行。

3)建立自我积累机制,通过提取公积金或增资形式不断扩充资本规模,为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创造条件。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以贷款的立项、评估、论证、决策、发放、管理到归流每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建立相应的责任制,保证资金安全运行。

4)建立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金融产业资金营运状况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全国统一的新会计制度和金融产业的特点,对会计操作、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均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金融企业要切实改变经营作风,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完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施金融企业形象战略,创造优质的企业发展环境,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2.4 加强金融产业监管,保证金融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强有力的金融产业监管体系。构造新型的金融产业监管体系,必须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功能,理顺中央银行与政府及其金融主体的关系,确立中央银行管理金融产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建立产权明确,责权分明,政企分离,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规范各类金融市场经营范围和发展目标,合理规划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区域设置;健全金融法规体系,依法管理金融产业。

参考文献

[1]E.S.Shaw,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rmic Development》, NewYork, 1973.

[2]R.I.Mckinnon《,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rington, 1973.

4S店经营运行模式创新研究 篇9

一、汽车4S店经营运行模式现状

(一) 国外汽车4S店经营运行模式现状

汽车4S店模式起源于欧洲, 目前国外4S店的经营运行模式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它们建立了成熟的销售流程, 注重打造和维护经销商的自身品牌, 能创造与生产厂家进行谈判的条件, 并成立经销商协会去争取经销商的权益。这种经营运行模式在美国表现是尤为突出的。汽车销售的主流模式仍然是汽车专卖店, 厂家不直接参与销售商工作。美国的汽车售后服务逐渐趋向专业化经营, 汽车销售已经实行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分离。

(二) 国内汽车4S店经营运行模式现状

汽车4S店是一种特许经营的运作模式, 它以四位一体为核心, 分别是整车销售, 零配件服务, 售后服务和服务信息反馈等。汽车作为现在的消费品进入中国这个大家庭已经有十年之久。自1998年开始像广本、别克、奥迪率先在我国建立汽车品牌专卖店以来, 汽车4S店经营运行这种形式得到了制造商的青睐。目前国内4S店的经营虽然不及国外, 但是, 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还是比较完善的, 有装备非常精良的专业维修区、现代化的设备和服务管理、迅速及时的跟踪服务体系, 浓厚的品牌概念、紧密的产销关系, 被国内诸多厂家复制蔓延。国内的整体经营是以汽车整车企业的整车销售部门为中心、以个个区域的管理中心作为依托、以特许或者特约经销商为基础点、受控于整个企业的全新的一个营销模式专卖店。

二、我国汽车4S店经营运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以及模拟4S店的运行得知, 目前4S店的经营运行模式己经不能满足顾客多样化, 差异化, 定制化的需要,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汽车4S营销模式本身的缺陷, 还有一些外部原因如:国家的税务下调关、国家宏观调控、轿车市场回归理性发展等大环境等。

(1) 陷入寻资的壁垒中

在整个汽车销售领域, 主导权紧紧地握在厂家手中, 尤其是在汽车刚刚开始畅销的那几年, 申请一家4S店需要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的公关费, 寻找启动资金, 这是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2) 面对网点过于集中产生竞争的难题

进入中国的每个新品牌, 几乎都要大张旗鼓地投资建网, 销售网点过于密集, 随着竞争加剧和投资逐步增大, 其4S店很难支撑其运作成本, 至于能否尽快收回投资成本, 对4S经销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3) 处于生产厂家施加的压力中

汽车厂家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出发, 对4S经销商进行强行搭售、强制性接车这种现象很常见。4S店为了完成任务就会降低价格, 甚至大部分的4S店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满足汽车厂家销售量的要求, 把汽车精品作为整车的赠品, 以牺牲汽车精品的利润来维护整车统一价格和笼络车主。

三、汽车4S店运行模式创新

(1) 不必拘泥于4S模式

纵观国内外的汽车领域, 4S店的运行模式已经普及, 所以是时候有新的运行模式来代替它了, 7S模型最先出现于《日本的管理艺术》, 结构、系统、才能、风格、员工、首要目标、战略构成了7S模型, 如今汽车领域如果将7S结构引进来, 用7S店运行模式来代替4S店运行模式, 应该会有质的飞跃。

(2) 采用“专区专设”的四处撒网的新的变革模式

面对现在4S店的发展方向, 全面考虑节约成本, 减少占地等一些原因, 将会出现更多新的变革方法与方式, 如“专区专设”方式, 就是说汽车销售这个机构将会分布流动人口比较多的繁华区域或者是专业汽车一条街、汽车城等地方。4S店的每个功能区, 都将将按照目标客户所在地来设立一些网点, 比如说3S、2S甚至1S, 除了更能发挥各自在区域上的比较优势, 从品牌宣传角度还能使整车企业服务网点涉及面更广、更快地提升整车企业的品牌形象。

四、结束语

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 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 还是土框框, 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 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 来解决我们的问题。与众不同, 这也是一种时髦, 一种社会前进的积极因素。所以, 如果我们想看到新的亮点, 只有先声夺人, 出奇制胜, 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 只有这样, 才能使4S店的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近年来,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增速, 在欧美国家盛行的汽车销售模式4S店迅速发展到中国, 为汽车销售服务市场注入了活力。随着4S店的发展, 很多投资的商家在4S店的经营管理上遇到问题, 抑制了4s店的更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我国4S店的经营模式的现状, 总结出4S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真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国内汽车4S企业摆脱目前的困惑及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汽车4S店,运行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卢强, 《中国市场营销方法:产品与品牌》,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4

[2]韩辉, 《销售人员培训与管理教程》,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7

[3]韩德昌、郭大水、刘立雁, 《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7

我国二手车经营模式研究 篇10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寻常的家庭。从2000年开始, 汽车新车销售量的不断增长, 私家车购买力旺盛, 我国汽车保有量也迅速扩大。同时, 汽车市场之一的二手车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二手车通常是指二手汽车。根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二手车鉴定评估实用手册》对二手车的定义, 二手车是指在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登记注册, 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之前或在经济使用寿命期内服役, 并可继续使用的机动车辆[1]。以上定义表明, 凡在公安机关登记注册的车辆都可成为二手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的信息表明, 截至2010年, 我国汽车保有量为7801.83万辆, 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5938.71万辆[2]。因此, 我国保有的7801.83万辆汽车都有可能成为二手车交易的车源。随着新车的持续销售, 二手车车源将会越来越多, 二手车的市场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二手车市场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经验表明, 兴旺的新车市场, 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二手车流通市场基础之上。运作高效的车辆新陈代谢机制是汽车市场整体健康运作的前提和保证[3]。通过对汽车市场的调查, 我们看到虽然二手车车源巨大, 但二手车交易量却表现普通。这表明我国二手车交易环节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限制了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及时发现并解决二手车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的二手车流通体系, 增强二手车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我们应该立刻着手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二手车交易现状

自1998年我国关于二手车交易的第一个行政法规《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颁布以来, 二手车交易进入一个健康、快速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在2002年以来, 新车销量的“井喷”式增长, 带动了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 我国二手车交易量正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图1所示是我国2002年到2010年二手车销量变化。

由图看出, 2010年我国二手车销量达385.19万辆[4], 同比增长14.06%。然而与新车销量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2010年我国新车销售量1806.19万辆[2], 是二手车销售量的4.68倍。在发达国家, 二手车交易量普遍高于新车交易量。美国二手车与新车交易量之比约为2.5∶1, 德国、瑞典、台湾二手车与新车交易量之比约为2∶1, 中国仅为0.22∶1。由此可见,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二手车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手车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按地区来看, 我国二手车市场呈现发展不平衡态势, 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二手车交易量较高, 而其他城市则相对落后。据统计, 2011年6月北京车市旧车交易量首次超过了新车, 新旧车交易比例为1∶1.02。无独有偶, 广州等城市的二手车交易量也接近新车上牌量。

三、二手车经营模式分析

我国虽然初步形成多种二手车经营模式, 但是规模还比较小。反观国外发达国家的二手车市场, 二手车的经营方式不仅多种多样, 灵活方便, 更有品牌专卖、连锁经营、旧车专营、拍卖、二手车超市等多种形式。

(一) 主要发达国家二手车的经营方式

1.日本的二手车经营方式

在日本, 多数的二手车是通过经销商完成销售的, 一时尚未出售的二手车, 经销商会通过拍卖的方式或直接交易的方式, 将其转手给其他地区的经销商, 从而加快了二手车在市场上的流通, 有利于资金的周转, 降低了经营的风险[1]。

2.德国的经营方式

在德国, 二手车买卖有三种交易方式, 一种是私人对私人, 一种是在特许经销商处购买, 还有一种是在非特许经销商处购买, 特许经销商的比例占到36%, 并可能逐年上升。德国的二手车经营主体主要有品牌专卖、大型超市、连锁经营、旧车专营、拍卖等病损, 交易方式包括直接销售、代销、租赁、拍卖、置换等多种, 经肯梦减少交易环节, 是交易手续灵活简便, 为消费者营造了购买旧车方便的消费环境。

3.美国的二手经营形式

美国的二手车销售有多种渠道, 包括二手车专门经销商, 二手车连锁店, 二手车销售点, 刊登广告卖汽车、报废汽车销售等。美国二手车销售的特点是利润高、规模大、数量多。美国二手车的利润高达24%, 远高于新车销售利润的11.4%, 西方发达国家的二手车销售利润平均可达15%~20%。Carm ax是美国最大的二手车连锁店企业, 在美国已有103个店面, 年销售二手车数量约40万辆, 在已经开设了店面的地区, Carm ax的二手车市场份额接近10%。

4.瑞士的二手车经营方式

在瑞士, 二手车的经营不需要办理任何批准手续, 二手车经营不受任何限制, 完全放开, 人们可以在适当的经营场所进行自由交易。因此, 瑞士二手车价格较低, 一辆使用3~4年、行驶里程10万公里的日产高级轿车, 其价格不到人民币2万元。二手车交易量大, 利润较高[1]。

(二) 我国二手车经营模式

随着《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颁布, 目前, 我国二手车经营形式已经从单一的倒买倒卖、代理二手车业务, 发展为多种经营形式相结合的局面, 很好地扩展了二手车的销售途径。我国主要的二手车交易形式主要有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纪公司、经纪人、品牌二手车销售、汽车置换、二手车拍卖等形式。

1.二手车交易市场

1998年颁布的《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规定, 旧机动车流通设计车辆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各个方面, 属特殊商品流通, 必须在批准的旧机动车交易中心进行。旧机动车交易中心是指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依托, 辅之以必要的政府协调功能, 具有旧机动车评估定价及旧机动车收购、销售、寄售、代购、代销、租赁、拍卖、检验维修、配件供应、美容及信息服务等功能, 并为客户提供过户、上牌、保险等服务的经济实体[5]。旧机动车交易中心即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建立初步基本了由分散交易向集中交易、无序交易向有序交易的转变。但由于最初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是国家职能部门与企业共同兴办, 管理部门较多, 职能不明确, 管理较为混乱。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脱钩以后, 二手车交易市场实现了自主经营, 但组成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经营主体规模较小, 几辆车、几十辆车的销售企业比较普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多, 二手车交易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发展, 二手车交易市场的总体规模也发展的很大。已建成的北京的花乡桥二手车交易市场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之一, 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 是以旧车为主, 新车为辅, 兼搞配件、检测、修理、装饰等汽车服务的大型综合性汽车市场。

2.二手车交易网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 二手车交易也出现了网络形式, 称为二手车交易网。它是指专为二手车买卖在网上搭建的第三方交易平台, 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丰富的购车信息, 主要业务包括二手车买卖、二手车评估、二手车事故鉴定、代办过户、变牌、代缴税费、代购新车等, 是用户购车前参考选购车辆, 购车后获得服务、维修和养护资料的综合性汽车资讯网站。二手车交易网经过多年的完善, 已经形成了如第一车网、273二手车交易网、优卡二手网等颇具代表性的网站。

3.品牌二手车销售

长期以来, 我国二手车交易必须在有关部门制定的交易市场中进行, 行业垄断导致了竞争不充分。面对市场中经销商高超的旧车翻新技术和种种欺诈伎俩, 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对车况做出正确判断。由于缺少规范、科学、有公信力的二手车评估体系, 价值经销商对售出的二手车的售后服务不承担任何责任, 消费者对于所购买的车辆的使用得不到任何保证, 诚信危机限制了国内二手车交易的发展。

品牌二手车又称为认证二手车, 是由汽车生产商推出的品牌二手车业务。它通过特约经销店进行旧机动车的评估、接收、检查及翻新后, 在特定的经销店进行销售。汽车生产商采用企业统一的鉴定评估标准对二手车进行评估, 经过多项检查、修复、再检查合格后称为品牌认证二手车, 这种认证二手车如新车一样享受质量担保和售后服务, 免除了购买者的后顾之忧。如宝马汽车推出的尊选二手车业务, 首先只接收使用年限在5年以内, 行驶里程小于10万公里的宝马汽车, 然后经过宝马公司的106项标准检测, 如果有不合格项则按照宝马的维修标准并更换宝马原厂的配件进行修复, 修复完成后再进行106项标准检测, 直到全部合格后方可称为宝马认证的二手车。认证二手车在宝马尊选二手车经销店销售以后享受12个月或20000公里的质量担保和售后维修服务。与宝马汽车一样, 上海通用汽车推出了“诚新二手车”, 广州本田有“喜悦二手车”, 东风标致有“诚狮二手车”, 一汽奥迪有“奥迪A A A二手车”等。越来越多的品牌二手车在国内兴起。

4.二手车置换

二手车置换是指用旧机动车的评估值加上另行支付的车款从品牌经销商处购买新车的业务。二手车置换简化了旧机动车的更新程序, 使二手车市场和新车市场带来互动, 共同发展。现在我国大多数的品牌经销商都推出了二手车置换业务。但由于部分从事二手车业务的特约经销商没有二手车的经营权, 或本身不具备二手车经营的场地等条件, 使得收上来的旧机动车必须通过其他渠道卖出去, 比如转卖给二手车经销商, 或者转移到较不发达地区销售, 这都增加了二手车的销售成本。

四、促进我国二手车经营模式发展的建议

(一) 我国二手车经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我国二手车经营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1. 经营规模较小

虽然我国二手车交易量已达到一定规模, 也出现了许多大型的二手车交易市场, 但二手车市场的组成单元——二手车经销商规模还比较小, 还没有出现如美国Carm ax这样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全国性连锁企业。笔者通过走访福州海峡二手车市场发现只有几辆、十几辆二手车的经销商还普遍存在。

2. 诚信危机依然存在

由于二手车经销商规模小, 数量大, 缺乏科学的、规范的二手车技术状况的鉴定标准与评估标准, 消费者无法对车况作出正确判断, 二手车翻新后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屡有发生, 加之经销商对售出二手车的售后服务不承担任何责任, 购车成了“碰运气”。诚信危机成了我国二手车交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3. 二手车售后服务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新车品牌的销售基本上建立了信息咨询、配件供应、维修、汽车保险等一条龙服务, 而二手车的售后服务还没有建立, 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6]。

(二) 发展我国二手车经营模式的建议

针对我国二手车经营模式的主要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的改进建议。

1.鼓励汽车生产商建立品牌二手车销售网点

品牌二手车销售已在我国建立起来, 但数量还不多。鼓励发展品牌二手车一是利用品牌优势, 促进二手车市场的诚信体系的建立;二是依靠特约维修商的配件供应渠道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增强二手车售后服务力量;三是品牌二手车一般都有规范化的认证体系和评估规范, 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

2.建立二手车公共信息平台

建立公共的二手车信息平台, 保证车辆信息可查, 切实解决二手车信息流通不对称问题, 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7]。通过二手车信息平台, 售出的二手车价格、车辆技术参数资料等又可为二手车的评估提供资料, 逐步形成二手车交易与二手车评估的良好互动, 使二手车交易更公平公正。

3.整合资源, 形成二手车交易的规模化经营

对现有的二手车经销商进行资源整合, 形成规模化的二手车经销企业甚至连锁企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诚信经营, 形成规范化评估的统一标准;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二手车市场标准, 加强不同区域间的二手车流通;有利于资源集中, 形成良好的二手车售后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姜正根.二手车鉴定评估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EB/O L].http://www.au-to-stats.org.cn/R eadArticle.asp?NewsID=7193.

[3]李通.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与展望[C].第三届河南省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4]互信二手汽车网[EB/OL].http://www.hx-car.com/carnew s/htm l/34062.htm.

[5]内贸机字[1998]第33号, 关于发布《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Z].

[6]许华林.二手车鉴定及评估[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 8.

上一篇:强电磁干扰下一篇:电子政务中电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