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2024-06-19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精选八篇)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篇1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断为NRDS患儿, 共92例, 男57例, 女35例, 胎龄28~34周, 出生体质量0.85~2.0 kg, 其中出生体质量0.85~1.0 kg共8例。胎龄 (31.04±2.38) 周, 出生体质量 (1815.33±462.4) g, 均符合NRDS诊断标准[1]。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断为NRDS患儿92例。知情告知家属同意使用PS为治疗组:56例, 男35例, 女21例, 胎龄28~34周, 出生体质量0.85~1.9 kg, 其中出生体质量0.85~1.0 kg共4例。胎龄 (30.26±1.60) 周, 出生体质量 (1828.57±399.18) g, 入院日龄20 min~12 h。不同意使用PS为对照组:36例, 男22例, 女14例, 胎龄28~34周, 出生体质量0.9~2.0 kg, 其中出生体质量0.9~1.0 kg共4例, 胎龄 (30.20±2.42) 周, 出生体质量 (1808.57±160.56) g, 入院日龄20 min~12 h。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PS治疗病例56例。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病例26例采用传统给药为传统给药组:男14例, 女12例, 胎龄 (31.32±1.95) 周, 出生体质量 (1759.16g±351.11) g。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病例30例采用改良给药方法为改良给药组:男16例, 女14例, 胎龄 (30.42±1.88) 周, 出生体质量 (1900.62g±43.82) g, 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1.2.1 DRDS治疗方案:

两组患儿入院立即给予呼吸支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 (CPAP) 通气治疗, 氧浓度21%~80%、气体流量6~8 L/min、PEEP压力4~6 cm H2O, 病情无改善且加重时机械通气治疗。同时给予保暖、营养支持、防治感染、维持循环、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加强基础护理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商品名珂立苏, 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批号:130391) 40~100 mg/ (kg•次) 。

1.2.2 给药方式:

传统给药方法:取仰卧位, 气管插管后, 气囊辅助通气, 注药时拔开气囊, 直接向气管插管内或气管插管内插入吸痰管注药, 每次注药0.5 m L后接气囊辅助通气2~3 min, 分3次3个体位给药, 每个体位给药<1 min, 改良给药为气管插管后在患儿唇外气管插管距近唇1/3处消毒, 用5 m L注射器接5号半头皮针头吸好PS后斜刺入气管插管管腔内, 在气囊持续正压通气情况下匀速推注PS, 推毕拔出针头, 继续气囊加压通气5 min, 此过程通气不中断[3]。不需机械通气时给药后拔出气管插管。需机械通气时, 针孔处严格消毒后用医用透明胶带粘贴防漏气继续机械通气。一般应用PS后4~6 h避免吸痰[4]。必要时给2~3次PS注入。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24 h后患儿病情变化情况, 有效:胸片肺透亮度改善, 需氧浓度下降;无效:胸片肺透亮度无改善或透亮度降低, 需氧浓度增加或需要机械通气。反流标准:患儿面色发绀和气管插管内可见药物喷出。②观察两组患儿推药过程中Sp O2变化。两组存活患儿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S替代治疗效果比较:NRDS患者92例, PS治疗组56例, PS治疗24 h有效46例, 有效率82.1%, 治愈50例, 治愈率89.3%, 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放弃治疗后死亡6例, 病死率10.7%。对照组36例, 治疗24 h有效6例, 有效率16.7%, 治愈24例, 治愈率66.7%, 治疗中死亡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放弃治疗后死亡共12例, 病死率33.3%。两组对照, 治疗组治愈率及PS治疗后24 h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存活患儿治疗组上机、氧疗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胎儿从宫内到宫外第一次呼吸, 空气经气管到达肺泡, 使肺泡内的液体排出, 使肺泡充满空气而扩张, 维持新生儿的正常呼吸。但要维持肺泡处于正常的扩张状态, 要有一种物质—PS, 该物质在胎儿22~24周开始合成, 由肺泡II型细胞产生, 致胎儿35周时含量才迅速增加。分布在肺泡表面的磷脂蛋白复合物, 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防止肺不张和肺水肿、保持肺泡稳定等重要功能。

综上所述, PS替代治疗自从应用临床20余年以来, 挽救了无数新生儿的生命, 为治疗NADS的特效药[1]。改良后的给药方法对患儿干扰少, 简便易行、无菌操作程度高, 实用性强, 值得推广, 对降低我国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 尤其是新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篇2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肺透明膜病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131-0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在早产儿,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主要是因为肺发育不成熟,从而导致其产生或释放出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吸气性三凹征及呼气呻吟等,病程发展快,早期并发症多,易并发颅内出血、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病情比较严重[1]。本文旨在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防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其中男婴64例,女婴56例,胎龄为27~33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52 kg。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根据新生儿的肺透明膜病诊断标准,有59例新生儿被诊断出患有肺透明膜病,占49.17%;有61例新生儿尚未诊断出患有该疾病,占50.83%。两组早产儿在性别、出生体重、胎龄以及其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

120例新生儿在72 h之内其临床以及影像学特征一旦出现以下表现就可以判定其患有肺透明膜病:气促、发绀、吸气三凹征以及呼气性呻吟等呼吸窘迫症状,胸片可见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或白肺等特异性改变。全部新生儿都置于暖箱当中,对患儿的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控。对照组只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患儿进行预防以及治疗,剂量(100~200) mg/kg,气管内给药;观察组患儿则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以及预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河北爱尔海泰制药有限公司出产,国药准字H20113063)每次7.5 mg,每日4次;之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病率以及治愈率,综合评价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接受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的临床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2]

紫绀与气促均得以缓解或者消失,经皮血氧饱和度(TcSaO2)超过85%以上可视为显效;紫绀与气促有所减轻,TcSaO2有所升高,但不超过85%视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TcSaO2低于70%为无效。呼吸音经检查确认恢复正常,经X线检查,双肺阴影基本消失,检测血气pH值恢复正常,含气量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3.0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及治愈率

观察组新生儿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以及治疗新生儿的肺透明膜病,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以使这种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有效地降低,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表1 两组患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及治愈率情况

注:两组疾病发生率比较,χ2=18.731,P < 0.05;两组治愈率比较,χ2=4.454,P < 0.05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无用药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出现轻微的胃部灼热感,3例出现呕吐与恶心症状,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得以好转。

3 讨论

肺透明膜病,又被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肺透明膜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对其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有利于促进患儿肺发育的成熟,是减少其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关键[3]。盐酸氨溴索对肺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快速排痰药物,作用于呼吸道分泌细胞,调节其黏液及浆液的分泌,还能增加纤毛的摆动,能促进呼吸道黏稠分泌物的排出,改善呼吸情况,同时刺激肺泡Ⅱ型内皮细胞器的发育,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和分泌,促进肺成熟。氨溴索的生物半衰期为4~5 h,约24 h体内达稳定血药浓度。生后早期应用氨溴索,能使气道分泌物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磷酸酰甘油出现早,有利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进而明显改善肺通气及顺应性,增强血气交换和氧合能力,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4]。大剂量的使用盐酸氨溴索可以有效地调节患儿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出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功效,有效地促进其肺泡的膨胀、防止其肺泡的萎陷;还可使氧化氢氧化损伤肺以及超氧化阴离子情况得到减轻[5];使多种细胞因子以及释放炎症介质有所减少,盐酸氨溴索可以有效地抑制白细胞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细胞因子和白三烯,使患儿炎症过度反应导致的肺损伤情况有所减轻,使患儿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情况有所减少,维持患儿肺泡上皮的功能及完整性[5],进而使患儿的肺顺应性及气体的交换得到改善,使其达到治疗及预防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于肺组织,盐酸氨溴索具有的组织特异性比较高,其效果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相比效果明显,能够使围生期的肺不张以及动脉的低氧血症情况得到减少,同时还能够使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引发患儿出现感染的几率有所减少[7]。

本文中所应用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盐酸氨溴索联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治疗,可以使患儿呼吸的频率以及心率得到有效地降低,有效地提高了PaO2以及降低了PCO2,同时使患儿住院的时间缩短,提高了患儿临床上的治愈率。主要因为:①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是源自于猪肺表面的一种天然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其主要含有的是磷脂,尤其是磷脂酰胆碱,大约占70%的总磷脂以及大约1%~2%的特异的疏水性质的低分子量蛋白SP-B以及SP-C表面活性物质;②作为一种混合物,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组成部分为磷脂以及特异性蛋白,内衬在患儿肺泡的表面并且使肺泡表面的张力降低,致使患儿肺泡在呼气末依旧保持扩张状态并且不致其塌陷,在患儿整个呼吸周期中维持着充分的气体交换;③对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应用,可以使肺泡表面的张力降低,迅速地改善其肺的顺应性,复张其已经开始萎缩的肺泡;④肺表面活性物质开始进入到终末的气道之后使肺部迅速地膨胀,导致血流开始重新进行分布,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所增加,气体的交换以及肺的氧合作用有所增强,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8]。国外的相关研究显示,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使肺泡表面的张力降低,改善其肺顺应性以及氧合功能,使机械通气的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氧疗时间缩短,降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李林华. 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185.

[2] 杨裕超.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142-143.

[3] 麦剑华,黄珊华,肖昕,等.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脂质过氧化损伤及盐酸氨溴索的抗氧化效果[J]. 中国医刊,2009,44(8):60-62.

[4] 陈皆兵,张慧霞. 盐酸氨溴索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94.

[5] 叶毅桦,陈志凤,李锐钦,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分析[J]. 广东医学,2009,30(2):290-291.

[6] 陈德斌,包英,张有龙. 氨溴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7):5-6.

[7] 杨树杰,易海英,徐舒,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08例并发症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57-158.

[8] 卓培培.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0例临床及X线诊断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12-131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2011年5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早产儿共63例,男38例,女25例。平均胎龄31.6周,平均出生体重1 306 g,入院时日龄10 min~4 h.随机分为2组,雾化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胎龄32.1周,平均出生体重1 310 g;气管内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胎龄31.5周,平均出生体重1 295 g.2组患者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其他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生后2 h内出现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呼气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发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病例选择符合以下条件:(1)泡沫试验:取羊水或生后30 min内胃液泡沫试验结果为(±),提示肺未成熟;(2)排除吸入综合征、湿肺、宫内感染性肺炎、膈疝、肺出血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3)按《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标准[1],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结果,诊断为NRDS,其中Ⅰ级28例,Ⅱ级20例,Ⅲ级15例,均无严重并发症。

1.2 用药时间及方法

1.2.1 PS制剂

固尔苏(PS)是由猪肺的肺泡制备的一种天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用药时间:雾化组及气管内组均在生后出现呼吸困难,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即用药。PS用药剂量及方法:(1)雾化组:吸入装置采用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生产的PARI JuniorBOY N型压缩雾化吸入机,使用前吸净患儿口腔、鼻腔内分泌物,使用时将固尔苏按100 mg/kg的剂量加生理盐水2 m L后混匀,加温至37℃,再放入压缩雾化吸入机中,经口含管连续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完成后球囊加压给氧1 min,以使药液进入肺泡。为减少药物损失,除非有明显的气道阻塞,用药后6 h内不吸痰。(2)气管内组:剂量100 mg/kg,行气管插管,固定好导管位置后,先吸净气道内分泌物,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已加温至37℃的药物,等量分3次于患儿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滴入,并用手动气囊加压通气1 min,用后6 h内禁止吸痰。

1.2.2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支持(NCPAP)的使用NRDS诊断后尽早给予配有空气氧气混合装置的NCPAP治疗,初调参数:

氧流量6~8 L/min,吸入氧浓度(FiO2)40%~50%,持续正压通气(CPAP)压力4~6 cm H2O,之后根据病情调整参数,一般Fi O2不超过60%,压力不超过10 cm H2O,使用固尔苏后注意及时调低参数。随病情好转逐渐调低氧浓度和压力,当氧浓度调至30%以下,压力调至2 cm H2O而血气稳定1 h后停用CPAP改用普通吸氧。使用过程中置入胃管排气以防腹胀。

1.2.3 观察与监测

患儿入院后均严密观察临床表现(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发绀等),连续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pO2),于固尔苏和NCPAP联合治疗前及吸入治疗后1 h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之后根据病情每6 h~12 h做1次血气分析,酌情摄胸部X线片。出现以下情况时进行机械通气:(1)固尔苏和NCPAP联合治疗1 h后,当CPAP压力达8 cm H2O,FiO2达60%时,呼吸窘迫未见明显改善,SpO2<85%或Pa O2<50 mm Hg;(2)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或出现明显肺出血。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过程中的反应

气管内组12例出现呛咳伴药物反流,13例出现面色发绀,8例心率<100次/min,大部分病例在用药过程中见SpO2不同程度下降,注药完成后经加压给氧恢复。吸入组患儿病情较稳定,无病例出现上述现象,亦未出现药液起泡沫以至影响有效吸入的现象,大部分病例雾化吸入过程中即可见SpO2上升。提示吸入组注药时各项生理指标要优于气内组。见表1.

2.2 用药后肺功能比较

2组病例经PS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很快缓解,SpO2上升。用药后1,24,72 h 2组患儿的血氧分压、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aO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 O2)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1,24,72 h 2组患儿的氧分压、A/APaO2、Pa O2/Fi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吸入组治疗后1,24,72 h与治疗前10 min血气指标比较t检验值分别为:3.15,2.86,3.14,3.17,2.90,3.35,3.23,2.95,3.46(P均<0.05)。气管内组治疗后1,24,72 h与治疗前10 min血气指标比较t检验值分别为:3.20,2.77,3.21,3.09,2.81,3.73,3.16,2.87,3.28(P均<0.05)。吸入组治疗后1,24,72 h与气管内组治疗后1,24,72 h血气指标比较t检验值分别1.16,0.73,0.92,1.25,0.76,0.98,1.30,0.68,1.05(P均>0.05)。

3 讨论

外源性PS替代疗法治疗NRDS是公认的有显著疗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给药途径是经气管导管注入,但存在侵入性损害、药物分布不均匀、用药剂量大、需气管插管、不易推广等缺点;且部分患儿有较强的自主呼吸,在推注药物时常引起咳嗽反射,使药物喷出,造成药物浪费,并影响疗效,故如何改善给药方法应是研究的目标之一。对于新生儿通过雾化的方式将药物直接送到呼吸道内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因为药物经过雾化后,形成的微粒适合在呼吸道乃至支气管内沉积,药物可以直接发挥治疗作用[2,3]。动物模型研究显示雾化吸入PS肺泡中累积的外源性PS可达给药量的(12.2±1.2)%,为气管插管注入法的4倍,而前法肺泡蓄积的PS显效的剂量,在不同类型RDS模型中仅为后法的1/100~1/10,原因可能主要是PS在肺泡中分布模式较优[4]。国内外多家报道雾化吸入PS肺内量2~5 mg/kg体重时达到明显效果,而研究证实雾化吸入肺内量可达5~7 mg/kg体重,能达到治疗量,且分布均匀,生物利用度高[5]。目前临床上渐有雾化吸入PS治疗NRDS[6,7]、新生儿重症肺炎[8]、胎粪吸入综合征[9,10]等的报道。在衡量肺表面活性物质(SAM)能否改善肺氧合功能时,我们选用了三个指标:Pa O2、Pa O2/Fi O2和A/APaO2.Pa O2临床上最常使用,其值直接反映了有无低氧血症及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但Pa O2与Fi O2的高低有关,不同患儿的Fi O2不同,给相互间Pa O2值的比较带来一定误差,而Pa O2/Fi O2值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Fi O2的影响。A/APaO2比值体现了肺泡和动脉Pa O2之间的差别,能具体地反映肺的换气功能。本研究中吸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上述3个指标均有显著升高,说明肺的氧合功能在短时间内即有明显改善。Auten等[11]用不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自然制剂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也取得了与本研究相似的结果,我们认为雾化吸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方便、安全的方法,可及早尽快地改善肺功能,明显改善机体供氧条件,使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的成功率和患儿的存活率。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具有以下优点:(1)压缩雾化时输出雾粒细小,易将药物雾粒送达肺泡;(2)药物分布均匀,生物利用度高,可减少药量;(3)非侵入性损害;(4)简便实用,无副作用,易于临床推广。本组病例使用固尔舒剂量与气管注入法相同,但有关雾化吸入最佳剂量、吸入浓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压缩雾化吸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Curosurf)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2组,吸入组32例,采用固尔舒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气管内组31例,采用固尔舒经气管导管注入治疗,2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观察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用药前患儿均有严重低氧血症,用药后1 h 2组患儿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均较用药前明显上升(P<0.01)。吸入组与气管内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压缩雾化吸入固尔舒治疗NRDS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及肺氧合。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雾化吸入,肺功能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0-360、386-387.

[2]林莉,杨玉丽,周国兵.猪肺磷脂联合新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63-164.

[3]陈素玲,赵若雯,江霞辉.肺表面活性物质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广东医学,2010,31(8):994-995.

[4]封志纯,梁巧明,张帆.肺表面活性物质雾化吸入治疗RDS[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6,23(1):20-23.

[5]兰和魁,封志纯,李秀云,等.雾化吸入PS在正常和内毒素性肺损伤兔肺内吸入量及分布[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0,16(1):64-66.

[6]罗宏斌,符卫民,刘淑兰,等.压缩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4):238-239.

[7]刘翠青,马莉,马海燕,等.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4):275-278.

[8]王广吉,齐娅贤,戴文献.肺表面活性物质雾化吸入佐治重症新生儿肺炎22例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0,7(3):143.

[9]李俊燕,李清民.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4(2):102.

[10]Richard DF,William T,Frans J,et al.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meconiumaspirationsyndrome[J].Pediatrics,1996,97(1):48-5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09年3月收治在我院NICU的较低胎龄的早产儿35例, 均符合早产儿的诊断标准[4]。其中, 治疗组17例经家属同意预防使用经气管内注入, 男12例, 女5例;胎龄24~28周3例, 28+1~32周14例;体重1 000~1 500 g 8例, 1 501~2 000 g 9例。对照组18例, 男13例, 女5例;胎龄24~28周3例, 28+1~32周15例;体重1 000~1 500 g 7例, 1 501~2 000 g 11例。

1.2 方法

治疗组生后即加用外源性PS, 全部天然PS制剂固尔苏 (Curosurf) , 有意大利凯西公司提供, 从猪肺中提取, 规格120 mg、240 mg, 每例120 mg 1剂, 气管内给药, 用药前先将药瓶置于手心暖化, 分别采取头高左、右侧卧位及头低左、右侧卧位4个体位给药, 每个体位注入1/4量药液。用注射器吸取已湿化的固尔苏从气管插管孔快速注入, 并用球囊加压给氧约5 min。给药后6 h内禁止翻身拍背吸痰, 给药后观察临床表现, 12 h复查胸部X线肺部变化, 对照组除未使用PS外, 其他治疗及观察项目同治疗组。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18例中, 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有4例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6~12 h后复查胸片有明显的HMD样改变, 经CPAP等相关机械通气治疗死亡2例。而治疗组无一例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 使用药物后6~12 h后复查胸片未出现HMD样改变, 有4例因反复呼吸暂停, 给予CPAP等相关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除1例治疗2周后因经济问题和考虑后遗症问题家属放弃外, 无一例死亡, 两组有明显区别, 治疗组好于对照组 (P<0.01) 。两组各发生1例肺出血, 治疗组无一例出现明显的颅内出血。

3讨论

PS是由肺泡Ⅱ型细胞产生并分布在肺泡表面的磷脂蛋白复合物, 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不张和肺水肿、保持肺泡稳定等重要功能, 胎龄22~24周时肺Ⅱ型细胞已能产生PS, 但量不多, 且极少转移至肺泡表面。随着胎龄的增长, PS的合成逐渐增加, 因此婴儿愈早产肺中PS的量愈少, HMD的发生率也越高, 胎龄24~30周时各种激素对促进肺成熟的作用最大, 32~34周以后是PS迅速进入肺泡表面的阶段。因此只要在PS缺乏阶段加以补充, 使早产儿度过难关, 可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5]。

天然PS制剂存在于肺泡, 含DPPC、磷脂酰甘油及表面活性蛋白SP B、C, 它是替代治疗最理想的制剂, 目前主要从人羊水或动物 (主要是牛和猪) 肺组织中提取。固尔苏就是从猪肺中提取的天然PS制剂[6,7], 目前临床应用较以前明显增多, 但其价格比较昂贵, 本组均家属同意后使用, 两组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从而提示其在预防MHD疾病方面有明显效果, 符合有关报道, 但PS使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1) 肺出血:有报道使用PS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出血, 其机制是注入PS后, 肺血管阻力迅速降低及肺血管血流增加导致肺组织充血性水肿所致。 (2) 脑血流异常:当将PS滴入, 脑血流波动会超出正常水平, 有学者认为此可导致颅内出血。 (3) 纵隔气漏和气胸:缺乏PS的肺需高通气压, 而含PS的肺在高通气压力下易造成肺泡破裂和气胸等。本治疗组出现1例肺出血, 不排除与使用PS有关的可能,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彤, 佘绍逸, 佘璇瑜, 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运用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转归[J].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 (12) :1342-1344.

[2]陆长东, 何爱兰, 杨黎炎,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力学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3 (6) :370-372.

[3]吴苔, 陈婉珍, 高德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及并发症[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 (4) :333-334.

[4]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2.

[5]Narang A, Kurnar P, Dutta S, et al.Surfactant therapy for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chandigarh experience[J].Indian Pediatr, 2001, 38 (6) :640-646.

[6]蔡燕芬, 蒋迎佳, 李容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透明膜病Ⅱ级的疗效评价[J].新生儿科杂志, 2004, 19 (2) :62-6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参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中的相关标准[3],50例患儿男性28例,女性22例;足月42例,早产8例;发病日龄在出生后0.5~25h,平均(4.8±2.3)h。将患儿根据发病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日龄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常规行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保暖、调节酸碱平衡等治疗。研究组患儿均采用HFOV联合PS治疗,呼吸机采用德国斯蒂芬公司生产的科迪娜带高频震荡呼吸机,频率(10~15)Hz,平均气道压(10~15)cm H2O,压力振幅(30~45)cm H2O,吸气时间百分率33%。对照组均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PS治疗,呼吸机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ervo-i型呼吸机,氧浓度为0.6~1.0,呼吸频率(40~60)次/min,吸呼比1:1.0~1.5。两组患者PS均采用意大利凯西制药厂生产的猪肺磷脂注射液(药品名称:固尔苏,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429),取120mg注入患儿气管插管内。所有患儿随时观测保温、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均于HFOV或CMV通气后1h、8h、和24h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患儿PH、动脉血氧分压(PO2)、吸入氧浓度(Fi O2)值,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存活率。

1.4 统计学比较

所有数据均录入软件SPSS13.0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验,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H值

如表1,两组患儿随上机时间的延长PH值逐渐升高;研究组患儿上机1h、8h、24h时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PO2值

如表2,两组患儿随上机时间的延长PO2值逐渐升高;研究组患儿上机1h、8h、24h时P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2.3 FiO2值

如表3,两组患儿随上机时间的延长Fi O2值逐渐降低;研究组患儿上机1h、8h、24h时Fi 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2.4 预后

如表4,研究组患儿上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由于存在严重的呼吸窘迫症状,患儿肺部毛细血管呈现弥漫性损伤,出现肺水肿、肺不张等病理变化,进而形成低氧血症,据统计临床死亡率高达50%以上[4,5]。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旨在通过维系患儿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利用呼吸机建立起患儿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促进呼吸支持,形成替代、控制、和辅助自主呼吸的作用机制[6]。临床研究表明,通气治疗配合PS相对于单纯的通气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7]。固尔苏又名“猪肺磷脂注射液”,是由猪肺提出的表面活性物质具有对肺泡功能的激活作用,可减少肺泡表面的张力,抑制肺泡在呼气末的塌陷,从而促进肺后膨胀功能,改善肺部生理功能[8]。

目前常频机械通气在临床比较常见,但相对于重症患儿而言,较难达到正常的动脉血氧分压,需要更高的压力和更大的潮气量来维持氧浓度及氧流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高频震荡通气从上世纪80年代始用于临床,作用机制在于利用低潮气量和低呼吸压力值的变化,配合以超生理通气频率震荡使患者呼吸系统产生双相的压力变化,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气体交换,HFOV的通气频率相比于普通机械通气高出3倍以上[9~11]。目前HFOV已经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并获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本组研究中,采用HFOV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h、8h和24h的P H值和PO2值均明显高于采用CMV的对照组患儿,FiO2值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HFOV可加大患儿呼吸系统的通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患儿肺泡的供氧改善和恢复正常的呼吸系统功能。与此同时,研究组患儿上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祝君,李明霞.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1):59~62.

[2]杨斌,赵霞.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并呼吸衰竭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09;24(6):535~537

[3]叶鸿瑁,虞人杰.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M].第5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5~8

[4]王爱武,韦毅.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7):122~124

[5]张玲,苏爱芳,刘会杰,等.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1):2011~20126Von der Hardt K,Kandler MA,Fink L,et al.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suppresses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lung tissue and microdissected alveolar macrophages in surfactant depleted piglets[J].Pediatr Res,2008;55(55):339~342

[7]张志钢,傅万海,王沛,等.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现代医院,2011;11(2):42~44

[8]伍百祥.高频通气在新生儿科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7):769~771

[9]戎群芳,黄绮薇,汤定华,等.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J].小儿急救医学;2004;l1(11):228~230

[10]周伟.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的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2):135~137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篇6

关键词:高血压,肺性,持续性胎儿循环综合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西地那非,高频通气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新生儿临床常见危重急症,尤以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多见,其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约为1‰,且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1],严重威胁儿童健康。NO吸入治疗PPHN的疗效早已获得公认,但是该治疗需专用设备且费用较高、临床使用复杂,因此寻找替代药物治疗PPHN是新生儿领域的研究热点[2]。我院新生儿科对危重PPHN患儿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西地那非(Sildenafil,SIL)和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HFOV)治疗PPHN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确诊PPHN患儿52例的出院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纳入标准:(1)PPHN诊断依据:有气促、发绀等顽固性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除外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和/或心脏畸形,心脏超声明确诊断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压力(PAP)≥40mm Hg(1mm Hg=0.133k Pa)[3]。(2)患儿胎龄35~42周(245~294d),日龄<3d发病。(3)需机械通气治疗。(4)原发疾病[4]:新生儿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重度窒息。(5)胸部X线检查示肺部透光度减低,并除外膈疝、气胸疾病。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日龄、原发疾病、PAP及主要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均接受SIL联合HFOV治疗PPHN并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心脏彩超明确诊断PPHN并除外心脏及大血管畸形;完善胸部X线检查明确肺部疾病诊断并除外肺发育畸形、膈疝等外科情况。

枸橼酸SIL片(100mg/片,辉瑞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528)在患儿确诊PPHN后开始鼻饲(口服剂量0.5mg/kg,6h/次),持续3~6d逐渐停药。

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给予PS治疗。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428)在患儿完善X线检查明确肺部病变后使用,使用方法为气管插管后经气管导管气道内一次性滴入,使用剂量为200mg/kg。猪肺磷脂注射液在使用前需与患儿监护人沟通,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使用。

1.3 观察指标

1.3.1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采用雷度ABL 90血气分析仪进行床旁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

1.3.2 PAP

使用飞利浦CX50移动彩色超声系统完善心血管超声检查并测量记录相关参数值。以简化伯努利方程计算PAP:肺动脉收缩压=4×右房室瓣反流血流速度2+CVP(假设CVP为5mm Hg)。PAP≥40mm Hg为PPHN。

1.3.3 吸氧分数(Fi O2)

使用SLE5000型呼吸机,采用高频模式,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依据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并结合动脉血气进行调整。Fi O2及呼吸机其他参数记录在呼吸机参数记录单上。

1.3.4 疗效判定标准

用药后PAP<40mm Hg[5]则认为PPHN缓解治疗效果优良;若PAP较用药前下降但尚未<40mm Hg,则根据其在用药后相同时间段内降低程度的多少取其优者判断为起效快,效果更显著;若治疗后PAP升高则治疗无效。同时监测治疗后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机参数变化辅助分析效果的优劣。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儿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O2高于对照组,PCO2、Fi O2、P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所有患儿未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肝脏受损、呕吐、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猪肺磷脂注射液气管内滴入治疗后经密切监测血气、积极调整呼吸机参数所有患儿未出现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亦未见有过敏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PPHN是指胎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胎儿型血液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和/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PPHN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肺血管阻力、维持体循环血压、纠正右向左分流和改善氧合[1],因此PPHN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治疗。单纯的氧疗和血管扩张及对改善PPHN的严重缺氧疗效有限,有效降低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力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2]。降低肺循环阻力除了使用扩肺血管药物外,还可通过改善肺顺应性,维持均一的肺扩张、保持合适的通气/血流比值,使Pa CO2下降,p H值上升并改善氧合,从而降低肺血管阻力[6]。PS具有降低和调节肺泡表面张力,稳定不同大小肺泡,防止肺泡萎陷,维持肺顺应性,维持肺泡-毛细血管间液体平衡,防止肺水肿,促进肺液清除,保护肺泡上皮细胞并参与呼吸道免疫调节及防御机制的生理作用[7]。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患儿在使用SIL和HFOV的基础上使用PS后其PO2、PCO2、Fi O2以及肺动脉压力的改善均比对照组有更好的疗效,显示出PS在治疗PPHN中的有效性。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PPHN的常见原因[8,9,10,11,12,13],虽然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尽相同,但是其都能引起肺损伤,要么肺泡二型细胞不成熟(或受到损害)引起PS分泌不足,要么引起PS的灭活增加导致PS相对不足,这些因素导致PS缺乏,最终的结果是肺泡萎陷、肺顺应性下降、肺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加重缺氧酸中毒及肺动脉高压,因此补充PS能够弥补PS的不足,从而达到稳定肺泡、维持肺的均一扩张、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提高患儿血氧浓度,降低肺血管阻力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肺部情况改善,患儿缺氧、酸中毒等相关病情快速缓解,有利于PPHN的治疗。在本研究中试验组在加用PS后在相同的监测时间内取得了比对照组更优的治疗效果,这种病情的快速缓解有利于快速纠正患儿组织的缺氧状态、利于PDA的关闭、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因此在明确肺部疾病的情况下应用PS联合SIL和HFOV治疗新生儿PPHN,能更快速缓解病情,有利于患儿预后。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篇7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1年9月至2005年9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38例病人应用溴环已胺醇治疗并进行临床分析, 其中并发肺部感染13例, 结核性肺源性心脏病21例, 肺性脑病2例, 糖尿病2例。38例中男性27例, 女性11例, 年龄最大74岁, 最小35岁。I型呼吸衰竭7例, II型呼吸衰竭31例。以上病例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PaO2<6.67kpa, PaCO2>6.67kpa, SaO2<90%) 。

1.2 方法

在治疗原发病及常规治疗呼吸衰竭的基础上, 采用溴环已胺醇静脉滴注:0.9%氯化钠500mL加溴环已胺醇60~80mg, 每日2次, 连续5~7d, 根据病情, 和 (或) 超声雾化吸入:0.9%氯化钠20mL, 溴环已胺醇60mg, 每日2次, 同时持续低流量吸氧。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记录PaO2、PaCO2和SaO2。

2 结果

38例呼吸衰竭病人中,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3例, 占34% (平静状态不吸氧PaO2>80mmHg, PaCo2<45mmHg, SaO2>95%) 临床有效18例约占总数的47%, (PaO2≥70mmHg, PaCO2≤50mmHg, SaO2≥9 0%) , 临床症状有改善7例占1 8% (P a O2≤6 0 m m H g, p a C O2≥50mmHg, SaO2≥85%)

3 讨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PS) 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 它是肺脏本身维持其正常功能而产生的代谢产物。 (1) 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气液界面表面张力, 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对小气道、免疫调节、纤毛功能均有作用。当PS缺乏时, 肺泡表面张力增高, 肺扩张困难, 产生肺萎陷, 末梢细支气管塌陷, 小气道易阻塞, 痰液难排出, 肺和气道内分泌粘滞性增加, 不易向上推动, 对纤毛活性也有影响。溴环已胺醇 (又称沐舒坦或氨溴索) 是常用止咳祛痰剂。 (2) 它具有更广泛的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溴环已胺醇具有在气管段:能调节浆液性、粘液性分泌物, 增加溶胶层深度, 使纤毛活动空间增加;在支气管段:能剌激纤毛上皮, 活化纤毛运输系统;在肺泡段:能剌激肺泡II型细胞合成, 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 并使其增强活性, 促进无纤毛区外来颗粒的排除。 (3) 另外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特性, 对抗生素 (红霉素、头孢呋辛、阿莫西林) 有协同作用。尤其在治疗急性肺损伤 (ALL)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及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RF) 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 应用PS剌激剂溴环已胺醇能起到改善肺通气和换气的功能, 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合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改善肺内PS含量的构成和活性。尤其大剂量 (0.5~1.0g/d) 应用溴环已胺醇能间接地起到PS的作用, 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病情。 (4) 推测溴环已胺醇是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究竟在什么剂量, 使用多长时间, 对PS分泌量多大, 药物长期应用是否会出现不良作用, 尚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摘要:当今结核病仍是影响人类健康流行最广, 病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而呼吸衰竭又是结核病危重期的并发症, 也是导致肺结核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呼吸衰竭是肺输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不能满足人体代谢的需要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因此, 快速、有效救治呼吸衰竭成为呼吸科医生不断探索的课题。我院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规治疗呼吸衰竭的基础上, 应用溴环已胺醇静脉给药及超声雾化吸入, 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诱导剂,治疗,呼吸衰竭

参考文献

[1]邓琳.氨溴索对哮喘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超微结构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1 (2) :180~181.

[2]邓琳.溴环已胺醇对哮喘豚鼠肺表面物质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 (2) :113.

[3]方凤.呼吸病诊疗新概念[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2, 70:186.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 男20例, 女10例, 平均胎龄 (33.1±3.2) 周, 足月生产5例, 早产儿25例, 出生平均体重 (1600±320) g, 观察组30例, 男12例, 女18例, 平均胎龄 (33.0±2.8) 周, 足月生产7例, 早产儿23例, 出生平均体重 (1720±280) g。60例患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0~3分30例, 4~7分18例, >7分1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新生儿娩出后, 首先对其进行常规处理, 包括吸氧、吸痰、预防出血以及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增加采用PS制剂气管内用药治疗。用药前, 首先将药品放在手心加温10~15 min, 之后将其注入到5 ml的注射器中, 气管插管清除患儿呼吸道内分泌异物, 之后将药液注入到气管导管中, 用药结束后, 对复苏囊加压通气1~2 min。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且应注意用药6 h内禁止拍患儿背部与翻身, 6 h后可抽取适量动脉血, 进行血气分析, 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6 h后血气分析、住院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2]:显著改善:生命体征消失, 经X线检查血气指标以及两肺纹理基本恢复正常;改善:检查患儿的血气指标以及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经X线检查阴影区情况有明显的改善;无效: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症状恶化。有效率= (显著改善+改善)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 h的血气分析

研究表明,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酸碱度值 (p H) 、氧合指数 (Pa O2/Fi O2) 有明显上升,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则有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治疗后6 h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 (9.5±0.5) d、 (56.5±23.2) d, 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 (5.7±0.3) d、 (31.1±21.3) d, 对比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1 mm Hg=0.133 k Pa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也可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即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 分析主要是因新生儿体内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 而出现肺泡萎缩, 病情严重会危及患儿生命健康[3]。该疾病常见于早产儿人群中, 分析是因早产儿出生后, 呼吸系统各项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自身所产生的PS较少, β肾上腺受体敏感不佳, 自身所具有的换气、通气以及清除肺部废液的功能不良, 极易发生支气管堵塞, 而诱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若病情不能及时有效治疗, 便会危及患儿生命健康。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分泌而形成的, 广泛分布于机体肺泡液体分子层上, 可对肺泡表面张力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能起到有效预防肺水肿以及肺泡萎缩的效果。当前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外源性肺泡表面物质进行治疗, 可有效提高患儿生命质量[4]。

本次研究中, 实施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显著, 用药后, 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 并发症发生率为23.3%, 对照组有效率为83.3%, 并发症发生率为40.0%,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情况, 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应用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 h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疗效显著。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1]邓筹芬, 潘健儿, 吴玉宇,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17) :2724.

[2]林逾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救治的临床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13) :2124.

[3]周雄飞, 郑君.盐酸氨溴索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对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10) :1549.

上一篇:高考文言虚词复习策略下一篇:审计职业判断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