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结合强度

2024-06-22

表面结合强度(精选八篇)

表面结合强度 篇1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试样密度分别为925 kg/m3, 试样尺寸分别为:2 440 mm×l 220 mm×3 mm。

1.2 试验仪器

WDW长春科新有限公司

1.3 试验依据与方法

1.3.1 试验依据

GB/T 17657-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中4.13明确规定了表面结合强度的测定方法, 其中对厚度小于10 mm的试件, 要求将2~3个试件与长、宽各为50 mm的正方形备用试件胶合在一起, 再进行该项指标的测定。而GB/T 11718-2009《中密度纤维板》中6.9.4.5规定当试件厚度小于15 mm, 试件的背面应用至少10 mm、规格为50 mm×50 mm的钢板黏结。当试件厚度小于10 mm, 还应在试件与卡具之间增垫一片2~3 mm规格为50 mm×50 mm、带中心圆孔 (直径40 mm) 的钢垫片。

1.3.2 具体试验步骤

先将中密度纤维板锯切成长、宽各为50 mm±1 mm的正方形试件, 然后按试件上下两个不同表面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 (四个试件) 测试上表面, 另一组 (四个试件) 测试下表面, 在试件的表面, 用铣刀铣一环形槽 (槽深范围0.3±0.1 mm) , 槽的内径为35.6~35.7 mm (圆面积约为1 000 mm2) 。试件经铣槽后用砂纸轻砂, 然后除去表面的粉尘。

按标准要求将试件放至质量恒定后, 用熔点低于150℃已熔化的热熔胶, 均匀涂布在专用卡头上, 最大用胶量为0.3 g。同时使用对中钢框将卡头准确定于试件表面。对中时, 可施加轻微压力, 直至热熔胶冷却固化。若胶溢入槽内, 可用小刀沿环形槽割划, 使溢出来的胶与卡头分离。若加热过程对表面结合有负面影响, 则应使用冷固的化环氧树脂胶代替热熔胶。

待试件与卡头完全胶合好后, 将试件安装在WDW力学试验机上, 测试时均匀加载荷。从加载开始应在 (60±30) s内使试件破坏。最后记下最大破坏载荷及表面结合强度测试值。

2 测试结果与分析

按GB/T 17657-1999的要求其卡具如图1所示, 对不同厚度的产品进行了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

根据表1的试验结果发现, 中密度纤维板运用同种检测方法随着板的厚度增加, 表面结合强度存在很大差异, 这种变化比较明显。对这种异常试验现象我们进行分析并查阅一些相关文献[3~4], 认为这种试验结果应当不是真实的表面结合强度值, 而是由于板材较薄导致在试验过程中可能发生微弱形变, 使试件不能保持垂直于表面受力的状态, 当我们按照标准规定将2~3个试件胶合在一起再进行该项指标的测定并不能很好地消除这种影响, 为此我们按照GB/T11718-2009标准的要求进行测定, 即对产品厚度在10 mm以下的试件, 试件的背面应用规格10 mm×50 mm×50 mm的钢板黏结, 当试件厚度小于10 mm, 并在试件与卡具之间增垫一片2~3 mm规格为50 mm×50 mm、带中心圆孔 (直径40 mm) 的钢垫片, 如图2所示, 其测量结果如表2。

3 结论

从试验结果分析, 对厚度小于10 mm中密度板进行表面结合强度的测定时, 如采用GB/T 17657-1999规定测试标准方法, 测试结果并非真实的表面结合强度。建议在试验时采用GB/T 11718-200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通过试验分析比较检测方法的改变对薄型中密度纤维板表面结合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建议采用新的试验方法, 以提高中密度纤维板厚度偏薄产品在检测表面结合强度过程中的数据准确性。

关键词:中密度纤维板,表面结合强度,准确性

参考文献

[1]GB/T 17657-1999,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2]GB/T 11718-2009, 中密度纤维板[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3]王旭.中密度纤维板表面结合强度测定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造板, 2006, 13 (2) :15—17.

表面结合强度 篇2

以1960~共41 a的7月和8月西行进入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样本为基础,采用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模型的预报建模研究.并根据相同的热带气旋个例,将这种遗传-神经网络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模型与气候持续法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预报结果表明,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报能力.

作 者:姚才 金龙 黄明策 黄小燕 YAO Cai JIN Long HUANG Ming-ce HUANG Xiao-yan 作者单位:姚才,金龙,YAO Cai,JIN Long(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2)

黄明策,HUANG Ming-ce(广西气象台,广西,南宁,530022)

黄小燕,HUANG Xiao-yan(广西南宁市气象局,广西,南宁,530022)

表面结合强度 篇3

鞋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帮底开胶的现象,出现帮底开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帮面材料破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帮面材料的表面涂层粘着牢度不够,另一方面成鞋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帮面材料的表面涂层粘着牢度不够,容易剥落,影响美观,该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企业对产品控制,有利于完善我国鞋类标准化体系及技术法规体系,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及监督检验机制。更好地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把好关,促进我国鞋类的顺利发展,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无相关皮革涂层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17698—2003《Footwear—Test methods for uppers—Delamination resistance》和ISO 11644-2009《Leather—Test for adhesion of finish》标准有规定了帮面材料涂层的剥离强度测试方法,但该方法上对于试样的要求处理太过复杂且不好操作,该标准中试样要用特定的胶水与指定的PVC粘合在一起,胶水与PVC实验室都不好按标准配置,可操作性不强,而该方法建议用指定的热熔胶布与试样贴合,试验过程中以剥开表面涂层为准,操作简单方便又能准确测量出皮革材料涂层的剥离强度。

1 试验部分

1.1 目的

测试面料表层薄膜之贴合强度

1.2 原理

将热熔胶带的胶面与面料对贴,采用拉力机在指定的速度下分开热熔胶带和面料剥开,记录剥开的力的平均值,除以试样的宽度,即得剥离强度。

1.3 仪器设备

拉力机,速率为(200±10)mm/min;热熔胶带;电熨斗(温度可维持在160℃)。

1.4 试验方法

针对表层薄的面料(PU面料),将热熔胶带(约3 cm×20 cm)的胶面与面料对贴,熨斗维持约160℃,持续烫约30 s,使热熔胶面与面料紧密贴合,移去电熨斗,样品放置待凉。沿热熔胶带边缘,在表面浅浅地用刀片预割(割时注意请勿将底布割破)并将热熔胶带与薄膜之间先拉开约2.5 cm。安装该方法,经、纬向各准备两个样品。拉力机最好选用20 kg的负荷,速度设定在200 mm/min,将试片的热熔胶带一端夹在拉力机下夹具,皮料夹在上夹具,夹时请注意上下试片之位置要平行。用电脑记录读数,待试片测试长度约10 cm长时,此读数将分四段计算其平均值,最后得整个试片平均值,并除以试片之宽度(即3 cm),既得剥离强度(kgf/cm)。重覆步骤,测试另3个试片。将两个经向的数据平均,两个纬向的数据平均,以求得经纬向之测试结果,记录结果至小数点第一位。

表层厚的面料(厚度>1.2 mm的面料,PVC面料),如果PVC材料的厚度>1.2 mm,以刀片割一约3 cm×20 cm之长方形(割时注意请勿将底布割破),从发泡层与底布之间先拉开约2.5 cm。依照上述步骤的方法,经、纬向各准备两个样品,并依据上述步骤测试。若PVC厚度≤1.2 mm,则直接依据上述步骤方法准备样品并测试经、纬向的剥离强度。

1.5 注意事项

有些面料表面有油脂,可以重覆粘贴热熔胶带或以酒精轻拭表面,以去除表面之油脂,以方便热熔胶带的完全粘贴。

2 结论

2.1 试验方法的重现性

采用同台仪器对同一样品不同时段的多次测试,试验数据见表1。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方法实验室内检测数据的偏差很小,说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

2.2 试验方法的验证

不同检测机构对同一样品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检测,试验数据见表2。

1)国家鞋类检测中心莆田实验室;2)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方法实验室间的检测数据偏差很小,试验方法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2.3 结论

该试验方法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能够很准确地检测出皮革涂层的剥离强度,是检测皮革材料表面涂层性能较好的试验方法。

摘要:鞋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帮底开胶的现象,出现帮底开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帮面材料破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帮面材料的表面涂层粘着牢度不够,造成材料破坏而产生开胶,另一方面成鞋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帮面材料的表面涂层粘着牢度不够,容易剥落,影响美观,所以皮革涂层的剥离强度是检验皮革质量一个基础的性能指标;该方法将热熔胶带的胶面与面料对贴,采用拉力机在指定的速度下分开热熔胶带和面料剥开,记录剥开的力的平均值,除以试样的宽度,即得涂层的剥离强度。

关键词:皮革,表面涂层,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1]ISO 17698-2003《Footwear-Test methods for uppers-Delamination resistance》

表面结合强度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结合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 将60颗 (来自60例患者) 离体单根管前牙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14例, 女16例, 年龄10~65岁, 平均 (35.6±1.5) 岁;对照组患者男15例, 女15例, 年龄10~64岁, 平均 (34.8±1.7) 岁。观察组15颗玻璃纤维桩进行过氧化氢处理, 15颗进行喷砂处理, 对照组30颗则不进行任何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行组间对比。

该试验需要的材料与仪器为:60颗离体单根管前牙;玻璃纤维桩 (美耐宝齿科 (上海) 有限公司) ;过氧化氢液 (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3919) ;喷砂机 (上海麦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显微镜 (YYT-530, 上海仪圆光学仪器厂) 等。

1.2 方法

在试验开始前要对研究入选60颗冠形完整、根长相近的离体单根管前牙进行处理, 将其放入氯酸钠溶液中2 h, 之后放入蒸馏水中留待使用, 以保证牙齿的表面残留牙石和软组织被去除。

对玻璃纤维桩进行粘结和包埋的方法:将经过过氧化氢表面处理和喷砂处理后的玻璃纤维桩用全酸蚀树脂粘接系统将其粘接于经根管预备处理后的离体牙根管中, 在常温下放置在0.9%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 在1 d之后, 用自凝塑料包把它们埋成圆柱状将牙根所在位置进行标注, 利用导线观测仪这一工具保证玻璃纤维桩的长轴和圆柱体的长轴保持平行, 利用金刚砂切割机按照垂直于牙根的方向将玻璃纤维桩切割成大约2 mm厚度的薄片, 最后制成试件[2]。

试验薄片推出试验步骤:将制作好的试件放在万能试验机上, 前端逐渐靠近玻璃纤维桩, 保证只与玻璃纤维桩相接触, 保持0.5 mm/min的速度, 进行推出实验, 在试验后准确计算各试件的玻璃纤维桩截段的粘结面积, 得出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的粘结强度, 粘结强度是最大负荷和粘结面积的商。

截面断裂的模式如下:在测试结束后, 把试件放在20倍电子光学显微镜下, 将其放大并观察其破坏类型, 主要由以下几类: (1) 粘结材料与牙齿根管之间的破坏; (2) 粘结材料覆盖玻璃纤维桩破坏表面1/2以上; (3) 粘结材料覆盖玻璃纤维桩破坏表面<1/2; (4) 玻璃纤维桩和粘结剂之间的破坏。

粘结评价:该次研究中的样本在疲劳试验机上进行强度测试, 直至纤维桩脱出, 用显微镜观察破坏情况。优:粘结覆盖桩体表面;良:粘结覆盖面积在50%以下;差:粘结失败, 脱落于桩体与粘接剂之间。

1.3 统计方法

在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时要选用专业的统计软件SPSS13.0软件, 并建立数据库, 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为 (±s) , 所有数据通过专业的检测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经过过氧化氢处理的15颗玻璃纤维桩粘结强度最大 (23.13±0.58) **MPa, 其次是经过喷砂处理的15颗玻璃纤维桩 (19.02±0.47) *MPa, 不经过任何表面处理的30颗玻璃纤维桩的粘结强度最低 (10.87±0.46) MPa, 观察组和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t=8.602, P=0.018。

3 讨论

通过该次研究表明, 观察组玻璃纤维桩粘结强度在 (21.13±0.58) **MPa, 而对照组为 (10.87±0.46) MPa,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8) 。经过过氧化氢处理的玻璃纤维桩粘结强度大, 其次是经过喷砂处理的玻璃纤维桩, 这两种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玻璃纤维桩的粘结强度。利用纤维桩与树脂核及冠修复体共同使用来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相比传统的金属核桩, 较少引起牙根折断等并发症的出现, 但是临床上也偶有出现纤维桩核粘接失败脱落或纤维桩断裂等情况出现, 发生修复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与临床适应症的选择、牙体预备、纤维桩品牌的选择、冠修复的临床设计或患者本身的使用情况等都可能有关系。从患者的角度来说, 要谨遵医嘱, 特别是在残根残冠牙体条件本身较差的情况下, 要尽量避免患牙和修复体承受过重咬合负荷。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牙冠修复都需要使用纤维桩, 首先活髓牙的牙冠修复不能用纤维桩, 也不能使用任何材料或形式的桩核。纤维桩的使用是在死髓牙或残根残冠在完善根管治疗的前提下, 植入粘结到根管内使用的[3]。即便如此, 也并非所有的死髓牙都必须使用纤维桩修复, 只能当剩余的牙体组织不能给上部结构冠修复提供足够固位力和支持力的情况下, 才考虑使用。在后牙牙体缺损不大, 仅涉及颌面或少量轴面的情况下, 完全没有必要使用纤维桩或任何形式的桩。另一个问题是纤维桩修复失败了, 仍然可以再次修复。如果出现纤维桩折断或脱落的情况, 只要剩余牙体组织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 就可以再次进行纤维桩的修复。即便是在有全部或部分纤维桩滞留在根管内, 医师也可以通过专用的工具比较容易的取出滞留在根管内的纤维桩, 相比去除金属桩核所产生的对牙体的伤害或患者感知的痛苦程度, 要明显小很多[4]。

从材料成分上分类, 牙科中较为常用的纤维桩有碳纤维桩、玻璃纤维桩和石英纤维桩[5,6,7]。不同纤维桩的特点如下:碳纤维桩, 早期碳纤维桩内部含有很多黑色的碳纤维, 影响到了它的美学性能, 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的碳纤维桩的主体一般都是白色或乳白色的, 在美学性能上有很大的改进;玻璃纤维桩, 玻璃纤维桩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纤维桩, 它的颜色多为白色、乳白色或半透明, 不含有黑色或其他杂色的纤维, 美学性能较好;石英纤维桩, 石英纤维桩具有较高的抗疲劳强度, 可以起到非常优秀的光传导作用, 有利于桩核置入根管后树脂的固化[8]。这三种纤维桩虽然在成分上有所不同, 但在应用范围和临床操作上没有区别不大, 只是不同的品牌的纤维桩因在生产工艺上的差别在强度、韧性、临床远期修复效果等方面仍有一定区别[9]。

卢晓杰[10]等在《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比较》一文的研究中, 结合46例患者进行玻璃纤维桩的牙体缺损修复, 在治疗后仅有2颗牙齿有轻微松动, 治疗效果明显, 同该组研究相吻合。随着牙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表明利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纤维桩的粘结强度, 原理是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旨在增大纤维桩的粘结面积以及表面粗糙程度, 有效促进材料间的粘合。该次研究过氧化氢处理和喷砂处理这两种表面处理方法对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 需要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分析。首先, 过氧化氢溶液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可以将环氧树脂机制进行溶解, 因而过氧化氢溶液经常用于溶解树脂包埋切片的树脂成分, 并且经过过氧化氢溶液处理后的纤维桩的粘结强度显著提高, 作用明显[11]。其次, 对纤维桩进行喷砂处理, 其机理是喷砂处理可以使纤维桩的表面清洁和粗糙, 纤维桩的表面粗糙可以使粘结面积增大, 那么纤维桩和树脂材料之间的摩擦力也显著增加。再加上粘结剂渗透进纤维桩的粗糙表面会使粗糙部位紧紧粘合, 从而进一步提高纤维桩的粘结强度。

综上所述, 该研究选择例数仍不够多, 在后续的研究中应不断综合更多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以期得到更加完善的数据支持。同时也应更多的对比其他学者研究成果, 吸纳众长, 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坤.根管内纤维桩在残冠残根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30) :143.

[2]张强, 李丽萍.玻璃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探究[J].上海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2, 12 (33) :119-121.

[3]Naumann M, Blankenstein F, Dietrich T.Survival of glass fibre reinforced composite post restorations after 2 years-an observational clinical study[J].Journal of Dentistry, 2012 (4) :305-312.

[4]常志明.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29) :78-79.

[5]Heydecke G, Butz F, Hussein A.Fracture strength after dynamic loading of endodontical y treated teeth restored with different post-and-core systems[J].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 2002:438-445.

[6]陈晓兵, 陈湘涛, 陈琳.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纤维桩与聚氨酯黏结剂黏结强度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29) :5393-5396.

[7]高士军, 李懿, 孙世杰, 等.不同树脂核材料影响纤维桩核整体抗折强度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21) :3304-3309.

[8]张云霞, 罗晓晋, 谭晖.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2 (3) :61-62.

[9]Ferrari M, Cagidiaco MC, Goracci C.Long-term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fiber posts[J].American Journal of Dentistry, 2007 (5) :287-291.

[10]卢晓杰.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10) :133-134.

表面结合强度 篇5

纤维素醚特别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在商品砂浆中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可作为保水剂、增稠剂和粘结剂。在普通干粉砂浆、外墙外保温砂浆、自流平砂浆、瓷砖粘结砂浆、高性能建筑腻子、抗裂内外墙腻子、防水砂浆、石膏基砂浆、填缝剂等材料中,纤维素醚起到重要的作用[1]。纤维素醚对于砂浆体系的操作性能、湿粘性和砂浆的施工方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材领域常用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除了黏度和取代度的不同,还有表面改性与非表面改性的区别,纤维素醚的表面改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与p H值条件下用乙二醛对纤维素醚进行表面处理,经此处理的纤维素醚在投入到中性的冷水中只分散而不会溶胀产生黏度,起到延迟溶胀作用[2],而此时的水溶液再搅拌5~10 min后或将溶液环境调整为碱性时,纤维素醚开始溶胀产生黏度,这是为了简单、快速地得到纤维素醚胶体,这种经过表面处理的类型即通常所指速溶型。当速溶型纤维素醚处于碱性环境时,如p H值>9时,乙二醛的保护作用会快速失效,纤维素醚会快速地溶胀形成胶体,也就是说,在水泥基材料中速溶型与非速溶型的溶解速度是没有差别的。

速溶型纤维素醚是为水性产品设计的,基于认知、宣传及生产上的原因,市场上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多为速溶型,速溶型纤维素醚是否适合于水泥基产品是很多砂浆生产厂家一直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表面改性(速溶型)与非表面改性(非速溶型)纤维素醚应用于瓷砖胶中,在不同养护条件下拉伸胶粘强度的差异。

1 实验

1.1 原材料

(1)水泥:山东山水水泥集团生产的山水牌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基本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水泥的基本性能

(2)砂:采用山东本地河砂,2种河砂(30~50目与50~140目)的粒径分布见图1。

图1 2种河砂的筛分曲线

(3)纤维素醚:选用山东迈瑞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取代度在同一范围,黏度为120 Pa·s左右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分为表面处理(速溶型)与非表面处理(非速溶型)各16个样品,为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同类产品。纤维素醚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见表2。

表2 2类纤维素醚的相关技术性能指标

注:①黏度测试采用Brookfield DV-II型黏度计,测试指针为7号,转速6 r/min,测试环境温度为20℃。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方案

研究参考目前市场上典型的最基本的瓷砖胶配方,保持其它组分及比例不变,为减少影响因素,不添加乳胶粉,仅变化纤维素醚种类,以比较不同类型纤维素醚对水泥基瓷砖胶拉伸胶粘强度的影响。瓷砖胶的基本配比见表3。

表3 瓷砖胶的基本配比

1.2.2 性能测试方法

试件的成型、养护和测试参照JC/T 547—2005《陶瓷墙地砖胶粘剂》进行,以满足工作性为标准加水(23%)搅拌,在标准条件[(23±2)℃,湿度(50±5%)]下成型。分别测试在不同养护条件下,瓷砖胶的拉伸胶粘强度,包括拉伸粘结原强度(28d标准条件养护)、浸水后拉伸胶粘强度(7 d标准条件养护+21 d水养),晾置时间20 min拉伸胶粘强度和2 d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拉伸胶粘强度。本研究中,拉伸胶粘强度的测试采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LBY-V型拉拔仪进行,对混凝土板拉伸胶粘强度加荷速度为250 N/s。力学性能测试的基板采用JC/T 547—2005附录A中所描述的混凝土板。采用FORMTEST自动维卡仪测试各个试样的凝结时间。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纤维素醚对瓷砖胶早期强度的影响

分别采用速溶型与非速溶型2大类纤维素醚,各16个样品按表3配比制备瓷砖胶(下同),于标准实验室环境下养护48 h后测试瓷砖胶与混凝土板基面的拉伸胶粘强度。从统计学的角度对比速溶型与非速溶型纤维素醚对瓷砖胶早期拉伸胶粘强度的影响。图2为拉伸胶粘强度平均值。

图2 混凝土基面上瓷砖胶标准养护48 h的拉伸胶粘强度主效应

从图2可见,速溶型与非速溶型纤维素醚对于瓷砖胶早期拉伸胶粘强度的影响相差不大,其均值仅相差2%左右,非速溶型略高于速溶型。因此可以认为,2种类型的纤维素醚对瓷砖胶早期拉伸胶粘强度方面的影响没有本质差异。

2.2 纤维素醚对瓷砖胶拉伸粘结原强度的影响

(见图3)

图3 混凝土基面上瓷砖胶标准养护28 d的拉伸粘结原强度主效应

从图3可见,速溶型与非速溶型纤维素醚对瓷砖胶拉伸胶粘原结强度的影响相差不大,从均值上仅相差1%左右,非速溶型略低于速溶型。因此可以认为,2种类型纤维素醚对瓷砖胶的28 d拉伸粘结原强度的影响基本一致。

2.3 纤维素醚对瓷砖胶浸水后拉伸胶粘强度的影响

(见图4)

图4 混凝土基面上瓷砖胶的浸水后拉伸胶粘强度的主效应

从图4可见,速溶型与非速溶型纤维素醚对于瓷砖胶浸水后的拉伸胶粘强度的影响较大,其均值相差10%左右,速溶型明显于高于非速溶型。因此可以认为,速溶型更有利于保证瓷砖胶的耐水拉伸胶粘强度。

2.4 纤维素醚对瓷砖胶晾置时间20 min

拉伸胶粘强度的影响(见图5)

图5 混凝土基面上瓷砖胶晾置时间20 min拉伸胶粘强度的主效应

从图5可见,速溶型与非速溶型纤维素醚对瓷砖胶晾置时间的影响比较大,其均值相差20%左右,速溶型明显于高于非速溶型。因此可以认为,速溶型纤维素醚更有利于保证瓷砖胶的表面状态,延长瓷砖胶表面封皮的时间。

2.5 纤维素醚对瓷砖胶凝结时间的影响

分别采用速溶型与非速溶型2大类纤维素醚,各16个样品按表3配比制备瓷砖胶,固定加水量,瓷砖胶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综合值测试结果见图6。

从图6可见,采用速溶型与非速溶型纤维素醚的瓷砖胶其初、终凝时间均相差近60 min,速溶型纤维素醚的缓凝效果明显弱于非速溶型。

图6 纤维素醚种类对瓷砖胶凝结时间的影响

3 分析与结论

速溶型纤维素醚是用乙二醛对纤维素醚作了表面处理,使得纤维素醚能在中性的冷水中快速分散而不结团,更有利于纤维素醚在水中形成均一的胶体,当处于碱性环境时,如p H值>9时,乙二醛的保护作用会很快失去,纤维素醚会在碱性的环境快速溶解形成胶体,也就是说在水泥基材料中,速溶型与非速溶型的溶解速度没有差别,但2类纤维素醚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凝结时间有不同的影响。

(1)对于标准条件下,2类纤维素醚对瓷砖胶的拉伸胶粘强度的影响非常小,拉伸胶粘强度没有本质差异。

(2)耐水强度方面,选用速溶型纤维素醚的瓷砖胶,其拉伸胶粘强度优于采用非速溶型纤维素醚的。

(3)晾置时间方面,选用速溶型纤维素醚的瓷砖胶,其晾置时间20 min拉伸胶粘强度明显优于选用非速溶型纤维素醚的瓷砖胶,有更长的晾置时间。

(4)速溶型纤维素醚的缓凝效果明显弱于非速溶型。

综上,速溶型纤维素醚不但适用于水性产品,在水泥基干粉产品中同样有不错的表现,部分性能优于非速溶的纤维素醚。

摘要:纤维素醚特别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是商品砂浆中的重要组分。纤维素醚对水泥基材料的作用包括保水、增稠、引气和缓凝,在赋予商品砂浆优异的操作性能的同时,也影响水泥水化产物的宏观和微观结构,从而对商品砂浆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纤维素醚通常分为表面改性和非表面改性2大类,这2类纤维素醚对水泥基瓷砖胶在不同养护条件下的拉伸胶粘强度有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商品砂浆,瓷砖胶,拉伸胶粘强度

参考文献

[1]李俏,张琳.纤维素醚在干混砂浆中的作用特点及选用原则[J].化学建材,2009(3):25-27.

表面结合强度 篇6

当混凝土试块检测不合格、试块未及时送检或者试块数据异常时需进行混凝土强度实体检测,检测方法分为破损法和无损法,破损法主要是现场取芯法,无损法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回弹法。破损法会对实体结构产生一定破坏,且事后还要对破坏位置进行修补,如果取芯过程中破坏到主要受力钢筋,修补难度就更大。回弹法因使用仪器轻巧,操作简单求不会对实体结构产生破坏得到广泛运用。

回弹法的原理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表面硬度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回弹仪的弹击锤被固定的弹力打击在混凝土表面上,其回弹高度(通过回弹仪读得的回弹值)于混凝土表面硬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表面硬度可推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原理和试验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回弹法是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测试,这种方法是一种间接法,进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必须是相对均匀的,混凝土表面的内部要基本一致。在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条文解释4.1.4中有这样的描述“如果养护不当,混凝土表面会产生疏松层,尤其在气候干燥地区更应注意,应将疏松层清除后方可检测,否则会造成误判。”本文将对存在疏松层的混凝土回弹进行探讨。

1疏松层的成因

混凝土的疏松层起因有很多,例如:混凝土配合比中如果掺合料过多、掺合料过细;或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过振导致细颗粒浮在混凝土表面;混凝土在早龄期遭遇冻伤;均可能出现疏松层。

养护不当也容易造成混凝土疏松层,目前市场上的水泥基本掺有粉煤灰,且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也掺入粉煤灰,特别是低强度的混凝土粉煤灰是参量更大。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水化速度慢,过早失水粉煤灰来不及水化,这样粉煤灰不仅对强度没有贡献反而有害。养护时还应根据不同的现场情况选择相应的养护方式、养护材料与养护时间。例如混凝土表面泌水多、天气潮湿及气温低时,养护时间就要长一些,否则泌到表面的水由于覆盖养生时蒸发不掉,表面层就会疏松;反之,在干燥、气温高及有风的天气里,如果混凝土浇注后没有及早开始养护,很快会因其内部水分向外蒸发,混凝土表层失水过快,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从而影响其表层质量。特别对于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如果忽视了养护,混凝土表面硬度下降往往较不掺粉煤灰混凝土更显著。

模板的使用不当也对混凝土表面强度有影响,目前高层项目越来越多,在实际工程中,许多项目就几套木模反复使用,用旧的木模油漆层破坏表面不在光滑,露出的原木会吸水,也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导致疏松层。实际工程中会发现底下几层的混凝土表面质量很好,越往上混凝土表面质量越差。还有泵送混凝土中掺入的外加剂大部分是引气型的,如果使用钢模,由于钢模的透气性差,如果在浇筑工程中混凝土中的气体大量不能排出,集中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也会降低混凝土表面强度。

在日常的回弹法检测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甄别混凝土的疏松层,其经常会表现为:

(1)混凝土表面相对毛躁。

(2)混凝土龄期不长,但是碳化深度却很大。

(3)混凝土表面存在大量肉眼可见的气孔。

疏松层不仅会降低混凝土表面强度,还会让空气直接透过疏松层,与内层的混凝土型成碳化反应,增加混凝土的碳化层厚度。在进行混凝土回弹试验时,回弹值降低,碳化深度增加,严重影响回弹法的准确度,致使回弹法换算强度偏低,产生误判。

2工程案例

某工程五层至十层混凝土设计强度C35,在回弹法检测过程中发现,龄期在50天至100天,表面不光滑,比较疏松,碳化深度已达到4mm至6mm,初步回弹法检测不合格。为避免误判,在去除疏松层后重新用回弹法检测,并取芯验证。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测区范围内用角磨机打磨即可。

(2)打磨的厚度不能影响到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3)打磨完后产生的粉尘要注意清理干净。

(4)打磨完后会发现表露的石子,回弹时要避开,在浆料位置进行回弹测试。

检测数据汇总如表1所示

检测过程中发现去除疏松层(实际去除的厚度约2mm)后回弹平均值约提高2,碳化深度约减少2mm,回弹强度的换算值提高了4.7 MPa~6.9 MPa,相对误差达到13.1%~19.5%.芯样验证的结果也是于去除疏松层后的检测数据比较接近,因此可以认为在回弹法检测存在疏松层的混凝土时,去除疏松层后再进行检测是必须的,这样的检测结果才更接近混凝土本身真实的强度。

3结束语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参合料的用量、浇筑过程的振捣以及模板的选用和正确的养护等等因素预防混凝土疏松层的出现。其中养护不当造成疏松层的占比较大,部分人认为在东南沿海地区,空气潮湿,养护时浇浇水就好,殊不知沿海地区风力大,浇的水很快就干了,混凝土表面长期缺水,很容易产生疏松层。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建议养护时采用塑料布覆盖混凝土,这样能有效的防止强风对混凝土影响。不管什么原因形成的疏松层,只要对回弹法有影响我们都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现今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很多地区工程实体验收时都要求用回弹法进行验证,回弹合格作为验收的要求之一,因此我们更要保证回弹法的准确,不要盲目进行检测。日常回弹法检测中会经常遇到存在疏松层的混凝土,试验人员要注意甄别,根据《规程》中的要求,必须将疏松层清除后方可检测,以免产生误判,对整体工程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表面结合强度 篇7

飞机机身蒙皮作为机体最外层结构, 相比于其他部位更容易遭受诸如划伤及擦伤等损伤。这类损伤通常并不严重, 属于可允许损伤。但由于损伤去除之后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尤其是在连接紧固件的蒙皮周围, 受影响的因素很多, 需要对此重新进行强度评估。

1 损伤去除方案

出现损伤的部位原蒙皮厚度为t, 损伤处紧固件周围去除一定厚度的蒙皮材料, 并且使轮廓线光滑过度, 损伤去除区域最小半径为0.5英寸, 宽度为1英寸, 损伤部位的维修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强度影响分析

紧固件周围蒙皮表面出现损伤, 去除一定厚度的蒙皮材料后, 主要需要从紧固件剪切强度、钉孔挤压强度、拉伸强度以及压缩强度等4个方面对剩余结构的静强度安全裕度进行评估, 应保证其不小于0.1。

2.1紧固件剪切强度

紧固件的许用剪切载荷为主要取决于紧固件直径和材料。损伤去除后, 紧固件的直径和材料均不发生改变, 因此对紧固件的许用剪切载荷无影响。

考虑到损伤去除一般限于紧固件周围的局部范围, 且去除最大厚度占原材料厚度比例较小, 认为损伤去除前后该部位的载荷传递不发生变化, 因此对紧固件上的工作载荷也无影响。

综合以上两点, 损伤去除后对紧固件的剪切强度无影响。

2.2 钉孔挤压强度

蒙皮钉孔承受的挤压载荷即为该处紧固件承受的剪切载荷, 见公式 (1) 。由2.1节可知损伤去除前后该载荷不发生变化。

损伤去除前, 蒙皮钉孔的许用挤压载荷根据公式 (2) 计算得到:

式中:

D——紧固件直径, mm;

t——蒙皮厚度, mm。

钉孔挤压安全裕度根据公式 (3) 得到:

损伤去除后, 钉孔直径不变, 蒙皮厚度发生变化, 许用挤压载荷由公式 (4) 得到:

式中:

[C]——蒙皮去除厚度百分数。

损伤去除后的钉孔挤压安全裕度由公式 (5) 得到:

蒙皮损伤去除后要求最小安全裕度大于0.1, 即, 可以反推得到原裕度最小值的计算公式如公式 (6) 所示:

例如, 当[C]取0.05, 即损伤部位允许去除的材料厚度为0.05t时, 为满足损伤去除后的钉孔挤压裕度大于0.1, 原有结构的钉孔挤压最小安全裕度要求至少达到0.158。

2.3 拉伸强度

紧固件处框外缘承受拉伸载荷时, 蒙皮的拉伸许用应力计算公式如公式 (7) 所示:

式中:

KN——钉孔缩减系数;

ótu——蒙皮材料极限拉伸应力, MPa。

由公式 (7) 可知, 蒙皮损伤去除后, 不影响蒙皮的拉伸许用应力。

框缘处的工作应力计算公式如公式 (8) 所示:

式中:

P——梁元轴力, N;

A——梁元截面积, mm2;M——梁元弯矩, N mm;

I——梁元截面惯性矩, mm4;

Y——应力计算点位置与截面型心之间距离, mm。

蒙皮损伤去除后, 梁单元截面的I和Y值发生变化, 相应地会影响工作应力。

框外缘拉伸安全裕度计算方法如公式 (9) 所示:

蒙皮损伤去除后要求最小安全裕度大于0.1, 即, 可反推得到原裕度最小值的计算公式如公式 (10) 所示:

式中:

[E]——损伤去除后的工作应力与原工作应力的比值。

由公式 (10) 可看出, 损伤去除后的工作应力与原工作应力的比值越大, 则对结构原裕度要求越高。而截面越薄弱, 损伤去除后的影响越大。因此, 可选取所涉及结构的最薄弱处截面来计算损伤去除后的工作应力与原工作应力的比值, 从而得到原裕度的最小值。此方法偏保守。

例如, 当损伤部位允许去除的材料厚度为0.05t时, 结构最薄弱截面在损伤去除前后的截面参数如表1所示。

蒙皮损伤去除前后的拉伸应力分别为:

损伤去除后工作应力与原工作应力的比值[E]同时也与轴力P和弯矩M有关。由轴力P产生的应力不发生变化, 因此, [E]的极值为

由公式 (10) 可得原最小裕度至少为0.114。

2.4 压缩强度

紧固件处框外缘受压缩载荷时, 压缩许用应力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蒙皮钉间屈曲许用应力、外缘压损应力和材料压缩屈服应力。其中, 蒙皮损伤去除前后收到影响的仅有蒙皮的钉间屈曲许用应力。

蒙皮钉间屈曲应力计算公式如公式 (11) 所示[2]:

式中:

C——钉间失稳端部支持系数;

E——材料弹性模量, MPa;

t——蒙皮厚度, mm;

S——钉间距, mm。

损伤去除后, 蒙皮厚度发生变化, 钉间失稳应力计算公式如公式 (12) 所示:

框缘工作应力及压缩安全裕度计算同2.3节。

蒙皮损伤去除后要求最小安全裕度大于0.1, 即, 可反推得到原裕度最小值的计算公式如公式 (13) 所示:

根据上述提到的三种情况下对应的[D], 可以求出每种情况下的原裕度最小值, 见表3。

3 结语

表面结合强度 篇8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Everest ZS氧化锆陶瓷块胚体(KaVo,德国);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40%的硅溶胶(pH值8.5~10,密度1.12~1.30 g/cm3,平均粒径10~20 nm, 恒盛达化工有限公司,青岛);硅烷偶联剂(Bisco公司,美国);Primer&bond NT牙粘接剂(Dentsply公司,美国);Durafill VS超微填料型前牙光固化复合树脂(Heraeus Kulzer公司,德国);Isomet低速切割机(Buehler,美国);笔式喷砂机(LNDP-111型,天津);光固化灯(VIPTMBisco,美国);提拉仪(东南大学吴健雄实验室制),MTS synergic万能试验机(MTS,美国)。

1.2 试验方法

1.2.1 氧化锆陶瓷片的制备和表面处理

将Everest ZS氧化锆陶瓷块胚体用低速切割机切割成20 mm×15 mm×15 mm的陶瓷片32 片,然后在技工室完成烧结。每个陶瓷片确定粘接面,以600、800、1 000 号碳化硅砂纸依次打磨抛光使表面达到平整一致。在0.2 MPa的压强下距粘接面10 mm处以110 μm的氧化铝喷砂20 s,然后将瓷块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20 min,无油空气吹干备用,随机分成4 组,每组8 片,各组分别按以下方式进行粘接面处理:①硅烷偶联剂,②20%硅涂层+硅烷偶联剂,③30%硅涂层+硅烷偶联剂,④40%硅涂层+硅烷偶联剂。用提拉仪以10 μm/min的速度将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40%的硅溶胶在氧化锆陶瓷表面涂层,随后放置于一定湿度的密闭环境中室温(20 ℃)干燥以完成凝胶的转变过程,24 h后取出按以下的程序进行热处理:20 ℃→150 ℃(升温速率0.5 ℃/min)→保温30 min→400 ℃(升温速率1 ℃/min)→保温30 min→缓慢冷却至室温。

1.2.2 陶瓷片和树脂粘接

陶瓷表面用带有4 mm直径圆孔的胶带覆盖其上,限定粘接面积,各试件表面涂布一层硅烷偶联剂,自由挥发30 s,无油空气吹干。再在其上涂布一薄层粘接剂,吹薄后光固化20 s,将直径4 mm、高2 mm的聚乙烯圆环置于胶带圆孔上,在圆环中充填复合树脂,光固化40 s,轻轻撤去圆环。

1.2.3 抗剪强度的测试

将试件在37 ℃恒温水浴箱中贮存24 h后取出,置于万能试验机,调整加载头使剪切刀刃的方向与树脂陶瓷粘接界面平行,加载速度为0.5 mm/min,记录每个树脂圆柱体脱落所需最大负荷F,根据抗剪强度计算公式:τ= F/S,计算每个试样的粘接抗剪强度。式中:τ指抗剪强度(MPa);F指所加最大荷载剪切力(N);S指粘接面积(mm2)。对每组8 个试样所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即为该组的粘接抗剪强度。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5对各处理组的粘接强度进行统计学检验。

1.2.4 涂层凝胶的SEM观察和能谱分析

按以上方法制备20%、30%、40%硅溶胶涂层的氧化铝陶瓷试件各1 个(20 mm×15 mm×15 mm),陶瓷基片表面喷镀金膜,扫描电镜观察热处理后涂层的微观形貌。用扫描电镜附带的能谱仪分析涂层前后陶瓷表面的元素变化,加速电压:15 kV,真空度为3×10-4 Pa,工作距离:21 mm, 束斑尺寸:28。

2 结 果

2.1 抗剪强度测定结果

不同表面处理后氧化铝陶瓷和树脂的粘接强度见图 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 组的粘接强度不完全相等(P<0.05),各组数据两两比较得出,单纯偶联剂组的粘接强度小于各涂层组(P=0.000),其中30%组的粘接强度最大,与20%、40%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20%、40%两组之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4)。

2.2 扫描电镜结果

3 种浓度的溶胶制备出的涂层表面较为平整,没有明显的缺损和裂隙(图 2)。

图 2A、B、C图分别是20%、30%、40%硅溶胶涂层的扫描电镜图(×20 000)。

2.3 X射线能谱仪分析结果

3 种浓度的硅胶在氧化锆陶瓷表面制备涂层后,陶瓷表面的硅元素含量都有明显增加。D、E、F图分别为20%、30%、40%硅溶胶涂层的能谱图(图 3)。

3 讨 论

陶瓷材料自从被运用于牙体和牙列的修复以来,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都得到极大的提高。目前常见的全瓷材料的机械性能基本上都优于牙釉质或牙本质,但是全瓷修复体的折裂和破坏仍是全瓷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见单纯提高材料的强度并不是决定全瓷修复成功的唯一因素。研究表明很多失败来自于修复体和粘接剂的界面[9],有限元分析证明该界面是应力作用下承受拉应力最大的部位[10]。因此如何提高全瓷修复体和树脂的粘接强度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有关修复体表面处理技术和方法对其粘接强度影响的报告更是层出不穷[5,6,7,11,12]。硅烷偶联剂可以通过其一端的无机基团与陶瓷表面的Si-OH发生缩合反应生成Si-O-Si;另一端的有机基团与复合树脂的有机基团发生聚合反应,陶瓷和复合树脂以其为媒介产生良好的化学结合,但是氧化锆陶瓷表面缺乏Si-OH,偶联剂无法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陶瓷表面制备二氧化硅涂层,使其与偶联剂产生良好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陶瓷和树脂的粘接强度。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经济简便而有效的涂层制备方法,它可以利用溶胶中胶粒尺寸小,具有很大的表面能和强烈吸附趋势的特点,形成结构致密和基底结合紧密的涂层。凝胶膜的均匀性和涂层凝胶膜的热处理是影响涂层质量的2 个关键因素。本研究所采用的涂层制备方法为浸渍提拉法,通过提拉仪准确控制提拉的速度,使涂层厚度均匀,表面平整。热处理可以使陶瓷基片与凝胶膜间通过桥氧形成化学键[8],涂层结构中的硅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硅氧键,加强Si-O-Si网络。本研究借鉴原有实验结论制定相应热处理程序[13],而且最终400 ℃的处理温度远远低于氧化锆陶瓷的熔点2 500 ℃,并不会影响氧化锆陶瓷的性能。

从SEM的结果可以看出,3 种浓度的硅溶胶制备出的涂层表面均比较平整,没有明显的裂隙和缺损,说明通过本研究的方法可以制备出质量较高的涂层。而且从EDS的结果得出涂层后陶瓷表面的硅元素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这就为下一步和硅烷偶联剂的化学结合奠定了基础。

对强度较高的氧化铝或氧化锆陶瓷表面硅涂层结合硅烷偶联剂处理是较为常见且行之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陶瓷和树脂的粘接强度[5,6]。在试验过程中,硅烷偶联剂的化学组成、粘接剂的性能、样本的储存条件,涂层制备的相关技术因素等都会影响最终抗剪强度的结果[14,15]。因此和相关研究相比较,本实验得到的抗剪强度强度有所不同[5,6,7,14,15]。但是从抗剪强度实验的结果看,溶胶凝胶法对氧化锆陶瓷表面的改性是成功的,3 种浓度的硅溶胶制备的硅涂层都可以提高氧化铝陶瓷和树脂的粘接强度。30%组优于20%组,可能和硅溶胶浓度大,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反应的Si-OH基团多有关系。但是40%组的粘接强度比30%组的要小,可能因为40%浓度硅溶胶中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在加热过程中有较多的团聚,团聚的粒子尺寸超过纳米级,丧失了纳米材料所固有的表面效应,降低了凝胶膜表面的自由能,使得氧化锆陶瓷和树脂的粘接强度有所下降。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实验论证。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牙科氧化锆陶瓷表面用不同浓度硅溶胶制备涂层对提高陶瓷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今后将完善恒温水浴条件下这种表面改性方法对粘接耐久性以及边缘适合性影响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表面不同浓度硅溶胶涂层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用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40%的硅溶胶在经喷砂的氧化锆陶瓷基片表面制备硅涂层,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分析涂层后结构变化。经烧结、抛光、喷砂的32片氧化锆陶瓷片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取以下处理:(1)硅烷偶联剂;(2)20%硅溶胶涂层+硅烷偶联剂;(3)30%硅溶胶涂层+硅烷偶联剂;(4)40%硅溶胶涂层+硅烷偶联剂,制作陶瓷/复合树脂粘接体,室温下蒸馏水中放置24h后,测定陶瓷和树脂的抗剪强度。结果:溶胶凝胶法制得氧化锆陶瓷表面纳米硅涂层。3种浓度硅溶胶改性后氧化锆陶瓷表面硅元素含量都有明显增加。氧化锆陶瓷表面硅涂层可以提高陶瓷的粘接强度,与单纯硅烷偶联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硅溶胶处理组的粘接强度最大为(5.27±0.37)MPa,与20%、4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浓度硅溶胶改性后氧化铝陶瓷表面硅元素含量均有明显增加。纳米硅涂层可以显著提高氧化铝陶瓷表面的粘接强度,30%浓度的硅溶胶效果最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表面结合强度】相关文章:

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方法试验04-24

表面形变06-25

结构表面05-16

表面喷涂06-13

薄膜表面06-16

表面性能06-19

表面效果06-23

表面行为06-29

表面工程05-02

表面张力05-05

上一篇:疫情管理下一篇:工程勘察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