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与监督

2024-05-03

防控与监督(精选六篇)

防控与监督 篇1

2013年7月19日~22日, 省兽医局和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在长沙联合举办全省动物疫病防控与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培训班, 各市州畜牧 (兽医) 水产局分管局长、办公室主任、兽医局 (处、科) 、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各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和省直相关单位人员共245人参加培训。省畜牧水产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邱伯根出席培训班开幕式并作动员报告。省兽医局局长邓云波作培训班结业总结讲话, 并对近期防控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王兰平主持会议。

培训班上,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杰副处长、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刘湘涛主任、省委宣传部阳芳菲处长、青岛东方动物卫生法学研究咨询中心陈向武主任、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陈东来研究员、北京爱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全勇高级兽医师, 分别就全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A型口蹄疫防控、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授课。各位专家和领导的授课内容丰富, 结合典型案例, 前瞻性和现实性强, 生动翔实、深入浅出, 学员对此次培训的评价很高。 (来源:湖南省兽医局)

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注重防控 篇2

——崇义县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及体会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反腐倡廉建设是省委明确规定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已成为腐败易发多发的突出部位,其中一些重点岗位成为容易失足的高危岗位。近年来,崇义县纪委、监察局认真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几个重点领域预防腐败工作的决定》,抽调精干专业人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针对当前全县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做了铁心硬手的专项治理,把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市场机制、加强监管惩处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建设、监督检查、防控惩处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严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和“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等现象的发生。

一、问题和现状

崇义县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2007年以来总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或使用国有资金项目38个进行了排查,发现各类问题59个,整改和纠正问题33个。从前期抽查摸底情况来看,工程建设领域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项目前期审批不到位,项目在规划设计、土地使用、工程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中存在审批手续不完善的问题。二是项目建设管理不严谨,项目建设管理中相关制度缺失或落实力度不够,项目招投标不够规范;项目工程监理没有组织招投标;擅自变更建设规模、改变建设内容或降低建设标准等现象。三是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业主单位资金管理不够规范、账目不够明晰、做账不够及时的现象。

二、做法和成效

(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探索专项治理长效机制

崇义县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认真总结、反复研究,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制定符合县情、针对性强的措施,重点加强了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的七项制度,逐步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良好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重点建设项目民主决策制度。在重点建设项目的决策管理中推行专家评议、论证和公示制度,在编制中长期规划和各类专项发展规划、以及策划重大项目和重大投资过程中,实行专家评议制度。政府

投资项目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或相关专家的评估论证。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推行公示制度,与群众密切相关、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项目,在决策前就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建设时序和建设方式通过网站、有线电视或现场等方式对外公示,征求大众意见,大众的合理化建议将作为项目是否批准的重要条件。该制度不仅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建设决策的透明度,而且使决策更加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二是健全工程项目建设招标投标制度。针对工程建设领域中最易发生腐败的招投标环节,崇义县大力推进招投标监管体制改革,将招投标监管由严把“入场关”、“开标关”延伸到“标后管理关”的全程监管模式。一方面在国家出台相关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崇义县结合实际出台了《崇义县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规程》、《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招投标交易市场秩序的若干意见》、《崇义县国有资产产权和国有土地交易工作规程》、《崇义县工程建设项目进场交易工作规程》、《崇义县土地交易、拍、挂流程》、《崇义县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暂行规定》、《崇义县公共资源交易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个可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同时在招投标中加大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为招投标活动提供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强化了标后管理,2010年崇义县出台了《崇义县建设工程项目标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将标后所涉及的合同审查和履行、工程施工和监理、建设标准和规模控制、资金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纳入重点监督管理范畴。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合同备案、劳务分包、项目设计变更核准等制度,推进了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健全了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实行“黑名单”制度。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崇义县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体系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对未履行投标承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施工单位及建造师(项目经理)、监理单位及总监列入“黑名单”,并在崇义县招标投标网公示,二年内不得参加崇义县内建设项目的投标。2010年1月至今,已有3家违法违规企业被列入崇义县“黑名单”。

四是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和预决算管理制度。对资金拨付程序,按照合同条款约定、根据工程实物量支付工程款,保证资金安全作出了规定;规定大额工程项目结算,必须委托具备规定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审查后进行。制度创新切实加强了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建立覆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对工程项目建设和物资采购资金实现了动态监控管理。

五是推进“双公示”制度。崇义县将“双公示”制工作列为2010年执法监察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及时转发了《赣州市重点领域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和《赣州市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双公示制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了崇义县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双公示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了《崇义县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双公示制工作实施意见》,与赣州市及其他兄弟县市相比,崇义县扩大了公示的范围,将全县所有被列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中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在建项目和尚未动工建设的项目均列为双公示的项

目范围,同时明确了公示形式和各行业主管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责任,确保双公示制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将“双公示”贯穿于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不断创新监督方式,逐步形成了“参与建设单位互相监督、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层层监督、社会公众广泛监督”的机制。

六是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各部门、单位明确了一名专项治理工作分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要求将工作动态、工作总结和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县专项治理办公室,并要求各基层纪委、纪检组以专报表形式向县专项治理办报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案件线索及查处情况,县专项治理办组成督查组对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七是加强廉政建设制度。一方面在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双合同”制度,即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廉政合同”,并将廉政合同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通过承诺的形式进行签订,规范双方履约行为。另一方面向重点建设和重大投资项目派驻监察组,规定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实施“阳光操作”,招标投标、征地拆迁、设计变更必须公示,为工程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以监督检查为重点,强化专项治理过程监管

崇义县在抓好工程建设项目排查,找准存在问题、深刻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以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关键岗位的监督检查为切入点,建立“十查十看”排查机制,落实“四项制度”加大日常监查力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链条。

1、十查十看,建立专项治理排查机制。崇义县制定了针对项目决策和审批、项目招标投标、项目实施管理、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城乡规划管理和房地产开发、行政监管等6个主要环节,36个重要节点的“十查十看”排查机制。一是排查项目立项决策情况,看是否存在违规审批、擅自调整投资计划、未批先建等问题;二是排查工程环保情况,看是否符合节能减排政策,是否属“两高一资”项目;三是排查土地使用权和出让情况,看是否存在非法用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规征地拆迁等问题;四是排查城乡规划情况,看是否存在未办理规划许可,违规调整规划内容等情况;五是排查项目招投标管理情况,看是否存在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招标不规范等问题;六是排查项目合同管理情况,看是否存在不签订合同、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结算不符合要求等问题;七是排查资金安排使用管理情况,看是否存在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建设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八是排查项目安全管理情况,看是否存在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九是排查项目质量管理情况,看是否存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通病依然存在等问题;十是排查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情况,看是否存在大资质投标小资质施工、随意分包、变相转包等问题。

2、四项制度,加强专项治理日常监管。只有将专项治理工作与日常监管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以专项治理促进日常监管,以日常监管强化专项治理的双赢机制,才能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崇义县通过落实 “四项制度”推动专项治理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一是业主报告制度,工程开工后,建设单位(业主)要根据工程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县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建设工程项目标后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程建设情况,对隐瞒事实真相或漏报、少报,甚至不报的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建立专项治理信息共享制度,编发了4期《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简报》,通报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指导专项治理工作顺利推进。四是专项治理效能监察制度,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土地使用、招投标、合同管理等情况进行效能监察,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相关制度。

3、集中治理,专项治理以查促纠。崇义县制定了《崇义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全县16个乡镇和30多个责任单位对2007年1月1日以来所有政府性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且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竣工、在建、拟建项目逐一进行自查清理,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治理对策。各单位在结合本行业、本系统工作特点基础上,通过召开自查自纠大会、填报自查自纠项目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同时,开展了“拉网式”检查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问题的专项行动,截止目前,共下发《执法监察结论书》和《监察决定书》各14份,追缴规费和土地出让金160余万元上交县财政,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建设用地规范管理,增强开发企业、管理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严格执行规划和加强容积率管理的意识,有效的推动了全县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以防控惩处为抓手,实现专项治理标本兼治

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应做到严肃惩治与有效预防相结合,既坚决纠正违规问题,严肃查办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案件,也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积极探索治本的措施,着力建立五项风险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问题的发生。

1、建立“五项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排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报机制,借助信访、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掌握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走访机制,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培训机制,使每位干部职工都能在提高业务知识、政策水平的同时增强危机意识、上进意识和责任意识;

防控机制,通过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对部门、人员、岗位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

2、突出严查重处,高压态势让贪者望腐而止。及时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是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2007年以来,崇义县共查办违纪违法案件13件,涉案人员13人,对13名违纪违法人员追究了相应责任,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人。崇义县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注重查处四类案件,采取四项措施,加大“腐败成本”,严查重处让贪官“望腐而止”。

注重四类案件,惩治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一是领导干部插手和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谋取私利的案件;二是严肃查处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中的违规违法案件;三是严肃查处有关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案件;四是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工程建设领域案件查处。一是突出办案重点,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根本,加大工程建设领域的大案要案查办,重点严查上述四类案件,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二是完善专项治理监督举报制度,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信访举报双向承诺制度;及时公开专项治理工作举报电话,拓宽群众参与、群众监督渠道;成立案件查办专项工作组,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和收集案件线索。三是落实办案责任,按照干部分级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本委局办案重点和基层办案的工作职责。四是形成办案合力,进一步健全查办大案要案的组织协调机制,规范执纪执法部门协同办案的程序和规定,主动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审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

三、几点体会

1、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应把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既要着眼开展“反腐风暴”式的集中治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遏制工程建设领域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又要着眼长远,做到制度创新与业务建设相结合,形成专项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崇义县从促进科学发展,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构建工程建设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视角,着力于构建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监督检查为重点、以防控惩处为抓手 “三位一体”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长效机制。

2、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要求高。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解决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只有树立一盘棋的理念、服务大局的意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探究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对策,注重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发挥整体效应,才能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3、必须看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交易规则不够统一,监管体制有待健全,一

动物防控和卫生监督的地位及作用 篇3

1 正确认识防控和卫生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2010年开远市畜牧业产值6.5541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43.53%以上, 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动物是人类病源的仓库和人类发病的传染源, 据报道在已知的240多种传染病中有120多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类所有病原中, 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 在动物中都存在。因此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是保护人类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是预防人类疫病流行的源头, 是社会公共卫生的基础, 是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只有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才能在保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个别政府领导认识不到位, 组织不力

个别乡镇领导总认为动物防疫是业务部门的事, 动物防疫只停留在“开一开会、发一发文件”上, 不组织开展工作, 不解决具体问题, 不提供后勤保障, 不真正落实“党委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相关部门共支持”的动物防疫方针。

2.2 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的机构管理不健全

一是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尚未完全纳入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范畴, 行政机构对基础免疫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 国家制定的防疫政策、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三是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力度不足。

2.3 人员编制不足, 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体系不完善

2.3.1 市级

现在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编制为28人, 在定点屠宰场就安排了14人负责宰前查证验物、宰前和宰后检疫工作, 市畜牧局借调3人, 所以能够到各乡 (处) 指导工作的人员就显得不够。

2.3.2 乡级

乡级畜牧兽医站既要负责动物防疫工作, 又要负责科技推广工作, 还常经被政府抽去参加中心工作, 能够从事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有的乡畜牧兽医站只有2人, 就更显得人员缺乏, 连应付日常工作都显得困难重重。

2.3.3 村级

每个行政村只有1~2人村级防疫员, 他们既是动物防疫员, 也是畜牧业科技推广员, 许多行政村住户分散、交通不方便。

2.4 防疫经费不足, 制约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开展

2.4.1 部分乡村收费困难

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每月只发200元的补助金, 却承担了千家万户的动物免疫繁重的工作, 为了确保免疫密度, 部分防疫人员不得已采取免费防疫, 其劳动价值极其低廉, 导致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不稳定。而政府投入的资金又不足, 基础设施, 冷链设备, 消毒器械等均难以改善和配置。

2.4.2 免疫反应大、死亡多, 补偿经费不到位

在每年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中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和死亡, 其中反应率在0.5%左右, 死亡率在0.3%左右。其死亡补偿不到位, 使一些农户对免疫注射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对反应治疗所产生的费用得不到补偿,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

2.5 产地检疫无法到位

本来产地检疫是控制疫病流行的重要渠道和主要手段, 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产地检疫只是在定点屠宰场设立查证验物办公室, 对入场生猪进行宰前检疫, 没有做到病猪不出场、不出村, 在其它动物的产地检疫方面基本无法开展。

2.6 农户对村级动物防疫员有抵触的情绪

2.6.1 防疫观念普遍淡薄

在农村, 畜禽养殖仅仅是副业, 发生疫病对养殖者个体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

2.6.2 防病治病不规范

由于养殖者对动物疫病不重视, 导致防病治病不规范, 基础免疫等技术措施难以实施, 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和宰杀食用病死畜禽的现象比较普遍, 影响了动物疫病整体防控。

3 当前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现在的《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虽已实施多年, 但由于相关的实施细则没有制定出来, 导致在执法工作中的可操作性不强, 应尽快完善这方面的工作,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3.2 切实履行动物防疫方针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落实“党委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相关部门共支持”的动物防疫方针;要改变只是“会上说一说, 文件发一发”就了事的敷衍行为和不实作风, 政府领导应亲自组织、亲自参与、时常亲自过问动物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对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在遇到较大问题时, 主要党政领导要出面组织协调, 让兽医人员安心搞好动物防疫。

3.3 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体系

没有完善的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和健全的兽医队伍, 畜牧业毁于重大动物疫病的危险就始终存在,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始终受到威胁。所以要按照国务院制定的方针, 合理设置机构、合理划分职能, 全面承担起对动物从动物及其产品到餐桌全过程独立、公正、权威的卫生监控, 以提高农村动物卫生符合生物安全的水平。应根据目前兽医部门所承担的工作量和职责, 重新核定各级动物防疫机构人员编制, 对市乡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适当增补人员, 至少每个村选配二名兽医防检员, 对较偏远的自然村还应选配一名自然村兽医防疫员, 构建市、乡、村委会及偏远自然村四级动物防疫网络, 以适应建设新农村进程中动物卫生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冷链体系, 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 提高预报、预警和检测能力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形成全市动物疫病监控网络, 使畜产品在产地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全面纳入监控范围。

3.3.1 提高动物防疫员待遇及增加设备

实现每个村委会平均2人, 偏远山区自然村各增配1人。按现行村级防疫员每月每人补助200元增加到500元的务工费;每个村委会配置冰箱一台及4个疫苗冷藏包;每个村委会购置2~3套动物防疫器械。

3.3.2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 定期进行免疫工作检查和免疫效果监测。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免疫疫苗补助等优扶政策,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安全。

3.3.3 完善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

疫病可追溯体系是保证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应尽快建立养殖环节的责任追溯制度, 确保畜产品安全。

3.3.4 加强动物卫生科技培训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多数农民对动物卫生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存在, 不少人存有侥幸心理, “重治轻防”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用各种方式, 特别是通过科技示范、赶街科普、科技下乡、现场培训等, 将动物卫生科技直接入村入户, 让养殖户、经营户知道动物卫生监督是一种政府行为, 是防控动物疫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逃避或拒绝卫生监督是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在养殖户中导入科学的饲养和生活方式, 使他们认识到动物卫生必须从饲养条件、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控等环节采取综合措施, 认识到没有动物卫生就没有农村公共卫生, 也没有人的卫生。将此理念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和“乡风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3.4 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中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作用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作用, 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在于落实各项动物卫生措施, 有效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特别是在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 要把制度建设和制定技术规程放到农村动物卫生工作的首位, 畜牧部门要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抓紧制定, 使农村动物卫生工作有章可循。

防控与监督 篇4

一、火灾防控消防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2009年4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7号发布《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根据2012年7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20号公布的《公安部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在《规定》当中, 主要分总则、消防监督检查的程序、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执法监督和附则6章42条, 并且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对2004年6月9日发布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73号) 予以废止, 由此可见, 我国对于消防监督检查方面十分重视, 进行火灾防控消防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

二、提升火灾防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的策略

(一) 跟进配套设施, 确保火灾防控监管体系建设同步

先进的火灾消防配套设施是火灾防控监管体系建设的前提, 只有跟进配套设施, 确保火灾防控监管体系建设同步。才能够保证火灾防控监管体系建设的正常开展, 进而加快整个建设过程的步伐, 使得最终建设完成的火灾防控设施, 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里的讲到的配套设施需要包括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需要具有实用性, 第二个特点是需要具备着一定的先进性, 将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火灾防控设施, 不仅能够增强火灾监管防控体系建设的高成效质量, 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整个城市的形象[2]。

(二) 制定“优质监管”的火灾防控监督管理结构

现今“优质监管”的理念, 在我国的其他城市已经逐渐的被实施, 但是, 尽管这一火灾防控监督管理结构类型在城市已经被提出, 然而, 在一些相对来说较为偏远的区域, 却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 所以应该加大优质监管的火灾防控监督管理的管控, 制定相关的管理方案, 将这一措施切实的落实到城市的每一个地方[3]。

(三) 统一火灾防控监管模式

想要解决消防部门的火灾防控监管问题, 首先要对消防部门中出现的火灾防控监管问题进行解决, 就应建立完善的火灾防控监管体系, 主要的措施包括:

一是消防部门首先应该建立内部的火灾防控监管机制, 这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进行消防部门综合统一化模式治理, 进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是建立起消防部门内部独立的管理体系, 这对于消防部门的实际情况来说, 是有利于消防部门的发展, 由此可见, 统一火灾防控监管模式是现今进行消防部门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4]。

(四) 通过加强宣传达到标本兼治

大力进行宣传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目的就是加强相关部门对火灾防控监管体系建设问题的重视;第二个目的就是引起群众们的共鸣, 使其了解在火灾防控管理过程当中所需要的, 不仅仅是消防部门的努力, 还需要群众一起努力, 提出相关的建议, 进而完善整个火灾防控监管体系建设的整个过程, 为城市的发展以及个人安全的保障贡献出个人的一份力量[5]。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研究后可以发现, 目前的城市火灾防控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是, 如今的一些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为城市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 所以, 城市的消防部门领导将这些存在于火灾防控监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项目, 大力的进行整改, 相信在未来的几年, 或者是几十年里, 城市的火灾防控监督管理能够更加优质化。

摘要:目前来说, 一些传统城市火灾防控监督管理模式的实施也令社会经济环境和消防部门的城市火灾防控监督管理难以结合, 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严重阻碍了消防部门制定城市火灾防控监督管理体系综合计划的脚步。所以, 城市火灾防控监督管理水平有待加强。基于此, 本文针对火灾防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的策略进行研究, 首先浅述了火灾防控消防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然后根据对相关资料的查找以及归纳分析, 提出了提升火灾防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的策略, 以期对我国消防部门的火灾防控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起到相应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火灾防控,监督管理,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睿.建筑电气火灾的现状及问题剖析和防控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 2016, (36) :295.

[2]许列军, 易中立, 房延军.长江干线治安防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思路研究[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6, (11) :111-113+116.

[3]李杰辉, 曹柳.智能化企业消防监督检查管理系统的研发与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6, (11) :91-94.

[4]薛钧.浅谈如何树立正确的消防监督执法理念[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6, (11) :95-97.

动物防疫监督在疫病防控中的重要性 篇5

动物防疫监督指的是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对管理相对人执行国家动物防疫行政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的行政活动。

1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执行工作的法律依据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中及相关监督管理执法工作中依据的主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1]。

2 动物防疫监督的作用

1) 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动物在运输及交易、加工等过程可能存在向外界散毒的风险, 如果经过防疫监督, 能最大程度上在流通环节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会减少病原体散播的可能性。此外, 通过对口蹄疫、禽流感等国家强制免疫疾病的监督与检测, 可以起到有效、确实的预防疾病的作用。

2) 有利于动物检疫工作顺利开展。动物防疫监督员对动物检疫员执行检疫过程进行监督, 也包括检疫结果和处理情况。这些使得检疫工作依法开展, 充分落实。

3) 有利于及时扑灭动物疫情。如果发现染疫、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及时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消毒、封存等措施, 可以起到早期控制疫病的目的, 防止疾病蔓延。

4) 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的人员进行监督, 对违反法律的现象依法处理, 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3 动物防疫监督的内容

1) 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的防疫条件监督。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选址要求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集贸市场500 m以上;距离种禽场3 000 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以及对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布局、屠宰设施、检疫、经营、加工、储藏动物产品场所等内容进行监督管理。

2) 饲养场、养殖小区防疫条件的监督。饲养场、养殖小区应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及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 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动物养殖场 (养殖小区) 之间距离不少于500 m。对生产区、生活区进行划分管理, 消毒设施、污物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养殖档案等的监督管理[2]。

3) 无害化处理场所的监督。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选址应距离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种畜禽场、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隔离场所、动物诊疗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生活饮用水源地3 000 m以上, 距离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 m以上。并对无害化处理的设备、使用、车辆运输等监督管理。

4) 集贸市场、活禽市场的监督。市场交易以活畜禽为主, 多没有科学防疫, 较为零散, 也无固定摊位, 交易的时间也不确定, 动物的饲养管理情况也不清楚, 追溯问题时较难。市场检疫以临床检查为主, 检疫员可能不科学地给出检疫结果, 而缺乏实验室疫病检测, 这都需要监督员的监督。另外集贸市场、活禽市场距离人口集中区域、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饲养场和养殖小区、动物屠宰加工场所500 m以上, 距离种畜禽场、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m以上, 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

4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1) 加大宣传, 增强群众参与共同监督。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让群众了解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全民参与, 共同抵制违法现象, 增强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2) 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动物监督人员的管理。如统一着装, 佩戴证件。秉公执法、文明执法, 杜绝粗暴执法。不以权谋私、不弄虚作假, 不拖延。尊重当事人合法权益, 索取查阅的资料为其保密。依法取样、处罚和没收, 程序要规范, 并开具证明。

严格发挥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作用, 严防重大动物疫病传入。

3) 联合执法。为加强防疫监督效果, 各部门配合, 形成联动机制。卫生、工商、交通等部门应当协同做好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3]。

总之,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是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们食品卫生和人身健康的重要措施, 不是可做可不做, 而是非做不可的工作。只有清楚认识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严格执法, 才能保障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动物防疫监督指的是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对管理相对人执行国家动物防疫行政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的行政活动。其作用是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及时扑灭动物疫情, 起到早期防控疫病的目的。有利于动物检疫工作的依法开展, 在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们食品卫生和人身健康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动物防疫,监督,疫病防控

参考文献

[1]张彦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李永周, 曹卫国.动物防疫监督的四个环节[J].中国牧业通讯, 2003 (5) :35.

防控与监督 篇6

1 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的意识, 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范

根据市畜牧局《关于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 我所立即组织全体职工召开“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 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 组建了防控应急预备队, 制定了紧急防控措施, 做好无害化处理、消毒药物等防控物资储备, 随时准备应对甲型H1N1流感突发事件。同时, 要求全所工作人员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期间, 保持高度警备, 坚持24小时值班制, 并保持通讯畅通, 相互协调配合,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好岗位职责。

2 加大对动物源监督检查力度

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运输、加工、储藏、经营无检疫证明或检疫不合格生猪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对检疫过程中发现的病死染疫的生猪、病害猪肉产品不准屠宰、不准出售、不准运输、不准食用, 严格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对辖区内所有生猪养殖场 (户) 、集贸市场、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和交通路段等重点地区开展一次大面积消毒灭源工作, 消除疫源隐患。

3 加强对辖区动物卫生的监督工作

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 7月份, 由两位所长亲自带队, 分成两组, 利用两周的时间, 对全市八区十县 (市) 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各区、县 (市) 产地检疫情况、活畜禽交易市场动物防疫条件、规模饲养场的强制免疫档案、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记录档案的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及定点屠宰场的消毒、屠宰检疫情况, 确保不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

一是加强生猪产地检疫。要求各区、县 (市)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设立产地检疫报检点, 统一制作公示牌, 强化生猪产地检疫, 对辖区内的生猪规模饲养场进行摸底造册, 建立完善的档案, 规范动物免疫标识使用管理。要求生猪养殖企业建立强制免疫档案, 动物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时必须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规范产地检疫操作程序, 查验免疫档案, 免疫耳标的佩带情况, 进行临床检查, 符合要求的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未经强制免疫或免疫已超出免疫保护期的, 未佩戴免疫耳标的生猪不得开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不准出场和调运, 不准进入屠宰场屠宰。

二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屠宰检疫工作。要求各区、县 (市) 生猪定点屠宰场进场的生猪, 必须有《产地检疫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生猪耳标佩带率100%。严格执行牲畜查证验物入场, 认真填写进场登记表, 做好宰前检疫、屠宰检疫工作。在屠宰加工过程中, 检疫人员各司其责, 使屠宰检疫与屠宰加工同步进行, 确保做到同步检疫, 严把检疫关, 确保经定点场屠宰上市的生猪安全。

三是加大对屠宰、运输、储藏、市场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运输、加工、储藏、经营无检疫证明或检疫不合格生猪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要求各区、县 (市) 全面加强对饲养场的监管, 要求各养殖场做好养殖档案、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记录档案的建立工作, 动物饲养场 (户) 不得出售和随意处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 从源头上有效控制病死猪流向流通环节。

4 加强“猪流感”安全检查监管工作

当前,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 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猪流感”A/H1N1病毒实验活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 我所安排专人成立检查组,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 对大学、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动植物检疫检验局和兽研等相关单位生物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检查。要求各单位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各项制度, 要求严格执行“猪流感”A/H1N1病毒实验活动审批程序, 做好“猪流感”A/H1N1病毒样本运送管理, 加强监管力度。

5 加强科普宣传, 维护社会稳定

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 通过监督人员宣讲, 发放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等相关宣传资料, 向广大群众传播甲型H1N1流感可控、可防、可治的基本知识, 正面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甲型H1N1流感, 稳定广大群众及生猪养殖户的情绪,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线路验收下一篇:辅助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