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2024-06-23

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精选八篇)

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篇1

猪流感病的病死率不高, 病猪可迅速康复。通常爆发于猪之间, 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秋冬季属高发期, 但全年可传播。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近年来, 随着集约化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 猪流感对养猪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更多的时候, 猪流感是带毒感染, 主要表现如下作用:携带者、免疫抑制、猪呼吸道综合症的主因或者辅助因子、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文对猪流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等方面作了简单概述。

1猪流感的流行现状

(1) 由于猪流感病毒对整个呼吸道上皮细胞都具有亲嗜性, 其病理变化也主要在呼吸器官。该病是猪群中普遍存在却难以根除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可以直接导致猪只发病, 引起呼吸道症状, 而且可感染怀孕母猪, 导致流产、产死胎和早产。

(2) 该病多散发, 有时呈地方流行, 寒冷季节多发。猪群饲养密度过大, 不同日龄仔猪混群饲养, 猪舍卫生条件差, 通风不良, 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 有害气体浓度过大, 仔猪转群、运输以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等, 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发病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 应激状态增强了猪的易感性, 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 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 造成多病原感染而发展成为严重疾病。

(3) 病原复杂性, 常常是由多种病原引发, 与环境中多因子密切相关。单一因子感染的病原体危害较小, 多易发生混合感染, 从而使疾病更加难以控制;一旦发病后就难以完全治愈, 且易复发。

(4) 感染的普遍性, 几乎所有的猪场都感染了有关的病原体, 而且很难在猪群中清除这些病原体。

(5) 引发病原微生物多为常在病源, 故在疾病发生时, 多找不到传染源。

(6) 目前天气骤变剧烈, 空气干燥, 温度反常, 又随着禽流感和人流感在全世界爆发和流行, 今后猪流行性感冒在不同区域可能会呈流行趋势, 发病率较高。

2防控措施

猪流感是一种群发性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病程、病情及严重程度随病毒毒株、猪的年龄和免疫状态、环境因素以及并发或继发感染的差异而表现不同。因此, 对猪流感的防控, 应强化“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 关键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和预防。

(1) 严格检疫制度, 不从疫区引种, 从外地引进种猪, 必须了解产地的疫情和饲养管理状况并进行严格检疫;从国外引种时, 必须经过国家海关对相关疾病的严格检疫, 合格时方可引入。

(2) 养猪场应加强猪病的日常监测 (包括病原监测和抗体监测) , 以提高动物群体“有效免疫”的整体保护水平, 一旦发现血清学阳性的猪群, 应及时进一步确诊, 采取可行的措施, 密切注视流行动向, 防止疫源扩散。

(3)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一批猪出栏后, 猪舍经清洗、消毒后空置1~2周方可引进下一批猪。

(4) 严格控制参观养猪场, 必要时经场长或主管兽医许可方可进入参观。参观人员必须遵守场内防疫制度, 经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及鞋帽方可进入, 并按指定路线参观。

(5) 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 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应经常清洗、消毒。工作人员严禁相互串栋。

(6) 猪场工作人员不许在场外或自己家中饲养和从事与养猪有关的业务, 养猪场工作人员所需的猪肉产品必须经检疫, 最好由本场提供。

(7) 避免猪舍的贼风, 提供充足的洁净饮水, 注意控制并发或继发感染, 可添加抗生素或其他药物。肌肉注射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或复方安基比林, 可以减轻猪只的发热。对发病的猪舍可用挥发性消毒剂如环氧乙酸进行消毒, 以杀灭环境中的病毒。

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篇2

问:何谓猪流感?猪流感病毒是否可以传染给人?

答: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国等地也出现过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问:人如何感染猪流感?人感染猪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答: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而感染。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头身疼痛、发冷和疲劳等,也可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问:是否有治疗猪流感的疫苗?

答: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猪流感,但人感染猪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问: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猪流感?

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问:出国人员如何加强预防?

答:目前,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发生地已知有美国加利福尼亚(Califomia)、得克萨斯(Texas)和堪萨斯(Kansas)3个州,以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Federal District,Mexico City)、东南部的瓦哈卡(Oaxaca)、中部的圣路易玻托西(Sall Luis Potosi]和北部的墨西卡利(Mexicali)和下加利福尼亚(Baja Calffomia)等5个地市。建议中国公民前往上述地区商务和旅行时,应了解当地疫情进展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各旅行社在组团前往上述地区时,有责任告知团员疫情情况,提醒团员做好个人防护。主要个人防护措施有: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问:回国人员如何加强预防?

答:1从上述地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

2从上述地区回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链接

以科学的态度应对猪流感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流行病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认为,猪流感并非新病毒,公众不要恐慌。

他也提醒,猪流感病毒对所有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和儿童的抵抗力相对偏差,一向是病毒的易感人群,但猪流感并非如此。由墨西哥的感染情况来看,最容易感染的反而是青壮年。因此,人们更应该摒弃以往形成的思维定式,做好自我防护。

通过广泛传播有关猪流感的知识和信息可以让人们充分认识猪流感。只要人们对猪流感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就不会胡乱猜测,自己吓自己。

浅析当前禽流感发生趋势与防控措施 篇3

2013 年以后出现一个新的流感毒株H5N1 与2011 年的区别不大, 目前在注射过-6 苗的鸡群中发现的这个毒株, 这说明注射过-6 苗的鸡群在抗体滴度还可以的情况下, 自然可以被一个新的毒株感染。 2015 年这个毒株流行情况比2014 年多, 所以说这个毒株在北方是一个新的毒株, 属于散发的, 主要在山东胶东半岛流行。

鸡群注射-6 苗后若再被感染, 损害较小, 说明其对流感的保护性还较好。 正因为大量免疫-6 苗才阻断了这种病的流行性发展, 拿它来防控现在新的病毒还可以用, 最好在不造成流行只造成散发的时候才可以用。

2015 年的新毒株发展趋势是上升的, -7、H5N2、H5N8 并存, 要想把它控制住, 最好用-6 这种苗, 否则会出现问题。 在2013~2014 年我们分离到了大量的新毒株, 南方是主要问题, 是造成禽流感暴发的主要外源, 在南方H5N8 在鸡身上暴发厉害, 虽然南方影响不大, 但比北方流行大得多。

禽流感的发生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有传染性;最常见的死亡曲线, 由低到高再到低;一定有产蛋率下降。 剖检可见内脏 (心、肝、肺、胰、肾) 一定出血, 内脏不出血就不是流感, 一定有生殖道病变, 卵巢坏死、子宫有病变。H5N1、H5N8 特殊表现为腺胃肌胃分界处幽门上有出血和水肿。

2 世界性禽流感流行的压力

H5N8 最早在水禽上发现, 2015 年才在鸡身上发现, 在日本、韩国、英国、荷兰、美国、加拿大均发现了H5N8, 所以说是个超国际问题, 在过去是没有的, 现在在水禽、火鸡、鸡身上都有。 2015 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禽流感年, 指的就是H5N8 即2.3.4 新毒株的问题, 是造成我国和全世界的主要问题。 美国和台湾一部分是H5N8, 大部分是H5N2。

在2014 年7 月才推出-7 苗, 在7 分支上的流感也是散发的, 今年发现7 分支上H5N2 一个强毒变弱的, 本身还属于强毒株, 所以应小心。 新的变化主要在商品鸡上, 不注射H5 的鸡发病后, 刚发病时死亡几只, 5 天之内所有鸡只全部死亡。60~70 日龄的蛋鸡如果不免疫, 造成的死亡大约为2%, 前后共影响20 天。

3 H9 的危害

H9 一般靠近距离接触传播, 传播速度比较慢, 传播面积小, 相对来说对鸡群影响较小, H9 也在变, 在生产上发病率突增且毒性有增强趋势, 说明病情有所抬头。 如果选择2011 年以后做的苗可以预防, 应随时关注变化情况。 把疫苗做好, 我们要求的抗体滴度在210以上, 好的疫苗免到210以上这是最基本的, 对于保护种鸡或祖代鸡也没问题。

大部分商品肉鸡场养不好鸡, 都归结到H9N2上, 这是方向感错误, 原因在于商品肉鸡饲养时间短, 做H9 免疫时无论怎么免, 用什么苗免, 怎么调整都会留几天空白期, 鸡群没有抵抗力, 所以鸡群感染H9N2 感染是很正常的、天经地义的。 我们没有办法解决感染这个问题, 无论生物安全怎么好, 都不管用。

在肉鸡发生疾病的诱因中大肠杆菌占30%, 饲养管理占30%, 免疫一次H9N2 是为了30 天以后鸡群不发生流感。 随着鸡群日龄的增长, 饲养密度越来越大, 累计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健康状况变差, 抵抗力降低, 这些都是我们管理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4 H7 的发生

H7 传播与H5 一样快, 但致病力比H5 低的多, 比H9 高, 不同毒株在临床上表现有差异, 有些毒株死亡多些, 有些毒株死亡少些。 它传播会越来越快, 影响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今后H7 对鸡的影响会明显增多, 感染后给鸡群造成的死亡率在3%~8%, 个别达20%, 产蛋率下降20%~30%, 诊断介于H9 和H5 之间, 剖检症状卵泡象H9, 继续成熟, 有非常明显的出血, 气管出血, 肝、脾、心脏、胰脏、腺胃出血。 当我们发现H9 时应小心, 因为它可以潜伏着, H7 也可以潜伏, 不表现但分离时能分离到H9 和H7, H9 内脏不出血, 而H7 内脏有出血表现, 死亡率高、产蛋率下降, 卵泡充血似H9。

5 防控措施

禽流感对生产危害越来越大, 对抵抗力差的人群也有感染, 活鸡在市场上还可以传染。 目前感染人的H5N6、H5N1 是流行毒株, 应正确宣传严加防控。

5.1 重视候鸟问题

由于流感危害严重, 各个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意识有很大的提高, 对进出场卫生消毒等工作落实的较具体, 但很少来关注野鸟的存在, 认为是外界因素人为不好控制。 殊不知野生候鸟多在流感的侵袭、传播、扩散以及新病毒的形成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鸡舍周围有无野生鸟来回串, 鸡场周围有无水域、树林给野鸟提供栖息的环境, 这些都是防控禽流感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5.2 做好免疫接种

在目前情况下, -6、-7、-8 苗都出来了, 用它们在第3 天, 第24~25 天和开产前做基础免疫, 确保H5 抗体在28 以上, H9 抗体在210以上。 这样做好基础免疫才能保证产蛋期不感染禽流感。

当发现周边鸡场有禽流感流行时, 及时对本场所有的鸡只进行禽流感油苗的紧急免疫接种。接种所用的疫苗一定选用有资质的大厂家研制的新流行毒株疫苗, 最好选用2~3 个场家的疫苗且交叉使用。 在产蛋期每两个月接种一次H5, 每三个月接种一次H9 和新城疫。

最近7 分支苗免疫保护效果均可以, 流行起来是散发的。 目前禽流感处于多变时期, 新毒株还会出现, 但变成新东西的可能性较低, 所以所2016年的流感的防控压力较小。

5.3 加强饲养管理

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篇4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检测动物

来自甘肃、宁夏、陕西三省 (区) 部分地区的淘汰蛋鸡 (品种:罗曼和海兰) 共980只, 肉鸡 (品种:三黄等) 共520只, 雏鸡200只。

(二) 检测试剂

检测A型禽流感病毒抗原的试纸条由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试剂研究室提供。

(三) 检测方法

(1) 对甘肃、宁夏、陕西三省 (区) 的部分地区运入青海省经过民和县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肉鸡、淘汰蛋鸡及雏鸡进行随机抽样。

(2) 按照试纸条检测说明书, 将棉签插入到鸡的咽喉部分泌物最多处, 旋转棉签并在内壁上多擦拭几下, 或从鸡泄殖腔黏膜处擦拭取样。

(3) 将取样棉签插入所配备的缓冲液中充分搅拌, 使分泌物充分溶于缓冲液中, 以此作为待测样品。

(4) 在检测卡的加样孔内加入3~4滴 (约100~150 UL) 待检样品。

(5) 加样后5~30分钟内判定结果, 超过30分钟判定结果为无效。

(四) 判断方法

阳性:对照区 (C) 和检测区 (T) 各出现一条紫红色线, 说明样品中含有禽流感病毒抗原。阴性:对照区 (C) 出现一条色线, 检测区 (T) 不出现色线。

无效:对照区 (C) 和检测区 (T) 都不出现色线;或者检测区 (T) 出现色线而对照区 (C) 不出现色线, 均判为结果无效 (见图1) 。

二、检测结果

对980只淘汰蛋鸡, 520只肉鸡, 200只雏鸡检测结果见表1。

三、讨论

尼帕病毒病的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 篇5

1 我国发生尼帕病毒病的风险分析

1.1 自然发生尼帕病毒的风险分析

(1) 到目前为止, 尼帕病毒主要出现于东南亚以及南亚地区。我国华南以及西南等地毗邻该地区, 尤其是西藏亚东市距离该地更近。再加之狐蝠是该病毒的主要储主, 在马来西亚以及柬埔寨等地的狐蝠中均发现了尼帕病毒抗体。而我国华南以及东南沿海岛屿均有狐蝠存在, 且狐蝠与人畜均有接触, 每年被狐蝠吃掉的水果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有数亿元。因此, 我国自然出现尼帕病毒的可能性依旧较大。 (2) 出国旅行受到尼帕病毒感染的风险分析。目前, 我国每年都有一些人到东南亚以及南亚旅行, 甚至有一些在该地区工作, 尽管其感染尼帕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只要发生, 则是致命的危险。 (3) 进口商品时受到尼帕病毒感染的风险分析。1999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地区进口生猪时携带了尼帕病毒病, 导致11人感染, 其中1人死亡。因为东南亚以及南亚等地猪感染该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再加之该地区并非我国猪及其相关产品的主进口国, 因此感染几率较小, 可是若进口生猪中含有尼帕病毒, 并将这部分生猪存放于我国一段时间, 则其他猪场也许会受到感染, 后果可想而知。 (4) 生物武器引发尼帕病毒病的风险分析。尼帕病毒还可作生物武器: (1) 易于生产, 只需一个可培养细胞的实验室即可生产; (2) 易于携带, 培养出来的病毒不管是进出境还是旅行检验时都不易查出; (3) 易于释放, 将病毒带到猪场及其交易市场难度较小; (4) 危害大, 尤其是用病毒攻击猪而导致的类似于马来西亚的疫情。因为我国养猪业较为发达, 再加之生猪可自由流通, 饲养不集中, 兽医缺乏对尼帕病毒的认识, 疫病不易识别因此若敌对势力借助尼帕病毒来袭击我国, 则危害是非常大的。

2 病理变化及诊断

2.1 病理变化

该病毒对呼吸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有损害比如肾、脑、肺及心, 不过对生殖系统无影响。具体为肺脏隔叶发生硬变, 与此同时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出现增生现象且支气管横断面存在渗出粘液, 此外不管是肾脏皮质还是髓质均严重充血, 且出现非化脓性脑膜脑炎等。

2.2 病理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类似于脑炎病毒, 不过也有区别。患尼帕病毒病脑炎的成年死者均为养猪场人员, 他们大部分均注射过脑炎病毒疫苗 (日本) , 并在得病的几周以前发现猪群也存在发病症状。日本脑炎多见于多蚊虫时段, 而感染尼帕病毒者还有颈部以及腹部痉挛的表现, 这一症状和其它脑炎病毒完全不同。

3 尼帕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l) 首先是封锁。如果出现尼帕病毒病, 政府需立刻封锁全部感染猪场;疫区猪不能往外转运, 以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2) 其次是捕杀。将全部病猪甚至疑是病猪或者是同群猪在第一时间内给予捕杀处理并深埋, 同时烧毁猪舍。 (3) 再次是消毒。对感染猪场开展大范围、全面、认真的消毒, 以减少或者彻底消灭传染源。 (4) 最后是检测。等疫情得到控制后, 对原先发病场附近猪场猪群开展尼帕病毒检测, 3周内应给予2次检测, 而其中只要一次发现抗体阳性, 则该猪群就务必要立即销毁掉。

4 结语

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篇6

记者:最近, 在犬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 请问犬是如何感染流感病毒的?如果犬猫患了呼吸道疾病, 应该怎么做?

刘教授:据报道, 患感冒样症状的人群中甲型流感的阳性率很高, 感染者与伴侣动物密切接触, 尤其是感染病毒的人在咳嗽时, 很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犬。

对于出现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犬猫, 需要带犬猫到动物医院做临床检查, 一般需要做血液常规检查、犬瘟、犬腺病毒、猫鼻气管炎等疾病的检查诊断, 并保存血样做进一步诊断。同时做口咽拭子和鼻腔拭子采样, 送专门的实验室做H1N1病毒实验室检测。对于确诊H1N1病毒阳性的犬, 使用抗病毒药物综合治疗, 具体用药听从兽医师的意见, 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

记者:犬患甲型H1N1流感后, 会不会在犬之间形成传染?会不会感染人?

刘教授:目前, 对犬的甲型H1N1流感研究资料几乎没有, 没有证据表明病毒可以在犬之间形成传播。国外已报道的伴侣动物发病也是零散发生的, 当前有限的资料还不能得出在犬之间形成传播的结论, 也没有证据表明患病动物将病毒又返传染到人。

记者:请问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犬只体内会不会发生变异?

刘教授: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监测, 目前全球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尚未发生明显变异, 其中包括我国从生猪和犬只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从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性和传播规律上看, 尽管目前该病毒尚未发生变异, 不排除该病毒在动物体内发生基因重组, 也不排除病毒在动物间传播的可能性。据了解, 农业、卫生部门正在加强对病毒变异情况的监测。

记者:作为养犬主人, 平时需要注意什么事情?

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篇7

1. 病原

禽流感的病原为禽流感病毒, 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病毒粒子直径80 nm~120 nm, 平均为100 nm, 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病毒表面有一层由双层脂质构成的囊膜, 囊膜镶嵌着2种重要的纤突, 并突出于囊膜表面。这2种纤突分别为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HA形如棒状, 是一种糖蛋白多聚体;NA呈蘑菇状, 也是一种糖蛋白多聚体。病毒的基因组属于单股负链RNA。

禽流感病毒在4℃~20℃可凝集人、猴、鸡和禽类的红细胞, 这是病毒的HA蛋白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但这种凝集可由病毒的NA蛋白对红细胞受体的破坏而解除。

由于不同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有不同的抗原性, 目前已发现有15种特异的HA和9种特异的NA, 分别命名为H1~H15, N1~N9, 由不同的HA和不同的NA之间可形成200多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有两类重要的抗原, 它们分别为表面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表面抗原主要指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它们是病毒亚型的基本要素;型特异性抗原主要由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构成, 它为所有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共有。

禽流感病毒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同时或先后感染动物, 也能导致病毒的毒力增强。原因是病毒或细菌的呼吸道感染可使局部的炎症反应蛋白质浓度增加, 其中的激肽释放酶、凝血酶、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对流感病毒有激活作用。因此, 混合感染细菌后, 流感病毒对宿主的损伤加重。禽流感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没有超常的抵抗力。

2. 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 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禽类, 家禽中以火鸡最为敏感, 鸡、雉鸡、鸽、鹌鹑、鹧鸪、鸵鸟等均可受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在野禽尤其是野生水禽中较易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病毒在这些野禽中大多形成无症状的隐性感染, 而成为禽流感病毒的天然贮毒库。

传染源主要是野生禽类 (尤其是野生水禽) 、受感染的家禽和观赏鸟等。

禽流感是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感染, 被感染禽群的粪便及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中的尘埃, 以及笼具、蛋品、种苗、衣物、运输工具, 均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其他的健康禽群。带病毒的候鸟和野生水禽在迁徙过程中, 沿途可散播病毒;观赏鸟、参赛的鸽子以及其他参加展览的鸟类都可直接或间接将病毒散播到敏感禽群内;与带毒的人或猪的接触也可能引起病毒的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 但以冬季和气温骤冷骤热的季节更易暴发。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几小时至3 d~5 d。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和100%的死亡率的显性感染。

一些无致病力的毒株感染野禽、水禽及家禽后, 被感染禽无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只有在检测抗体时才发现已受感染, 但它们可能不断地排毒。产蛋鸡在感染H9N2等低致病力病毒后, 最常见的症状是产蛋率下降, 但下降程度不一, 有时可以从90%的产蛋率在几天之内下降到10%以下, 要经过1个多月才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 但却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有些仅下降10%~30%, 1周至半个月左右即回升到基本正常的水平。产蛋率受影响较严重的鸡群, 蛋壳可能褪色、变薄。在产蛋受影响时, 鸡群的采食、精神状况及死亡率可能与平时一样正常, 但也可能见少数病鸡眼角分泌物增多、有小气泡, 或在夜间安静时可听到一些轻度的呼吸啰音, 个别病鸡有脸面肿胀, 但鸡群死亡数仍在正常范围。再严重一些的病例, 则可见到少数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呼吸音, 精神不振、下痢, 鸡群采食量下降, 死亡数增多, 但如饲养管理条件良好并适当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则不会造成重大的死亡损失。

肉鸡、未开产的种鸡和蛋鸡感染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后, 除没有产蛋下降的变化外, 其余的症状与上述产蛋鸡相似。鸽、雉、珍珠鸡、鸵鸟、鹌鹑、鹧鸪等感染低致病力禽流感后, 临床症状与鸡相似。

由高致病力毒株, 如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后形成的高致病力禽流感, 其临床症状多为急性经过。

最急性的病例可在感染后10多个小时内死亡。急性型可见鸡舍内鸡群比往常沉静, 鸡群采食量明显下降, 甚至几乎废食, 饮水也明显减少, 全群鸡均精神高度沉郁, 呆立不动。从第2天、第3天起, 死亡明显增多, 临床症状也逐渐明显。病鸡头部肿胀, 冠和肉髯发黑, 眼分泌物增多, 眼结膜潮红、水肿, 羽毛蓬松无光泽, 体温升高;下痢, 粪便黄绿色并带多量的黏液或血液;呼吸困难, 呼吸啰音, 张口呼吸, 歪头;产蛋率急剧下降或几乎完全停止, 蛋壳变薄、褪色, 无壳蛋、畸形蛋增多, 受精率和受精蛋的孵化率明显下降;鸡脚鳞片下呈紫红色或紫黑色。在发病后的5 d~7 d内, 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少数病程较长或耐过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 包括转圈、前冲、后退、颈部扭歪或后仰望天等。

4. 病理变化

(1) 低致病力禽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喉气管充血、出血, 在气管叉处有黄色干酪样物阻塞, 气囊膜混浊, 典型的纤维素性腹膜炎, 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 卵泡充血、出血、变形, 肠黏膜充血或轻度出血, 胰腺有斑状灰黄色坏死点。

(2) 高致病力禽流感的病理变化包括心肌坏死, 坏死的白色心肌纤维与正常的粉红色心肌纤维红白相间, 胰腺有黄白色坏死斑点, 腺胃乳头、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肌胃角质膜下、十二指肠黏膜出血, 喉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些病例还可见头颈部、腿部皮下胶样浸润, 肝有黄白色坏死点, 其余器官组织则多呈出血性病变。

5. 诊断

对高致病力禽流感, 根据病鸡已有较高的鸡新城疫抗体而又出现典型的腺胃乳头、肌胃角质膜下出血的病变, 以及心肌、胰腺坏死等, 鹅和鸭的头肿、眼的血样渗出物和典型的神经症状等可作出初步诊断。在已做过禽流感免疫接种的禽群, 由于症状和病变不典型, 仅凭症状和病变则较难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做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临诊上应注意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法氏囊病等区分。

6. 防制

(1) 预防对家禽实行全封闭饲养, 避免鸡群与水禽和野鸟以任何方式接触;搞好卫生和定期消毒 (3~5 d) ;用灭活苗免疫预防。

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篇8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为禽流感, 又称真性鸡瘟, 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在禽类之间传播的一种传染病。 禽流感具有发病率高、传播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性, 不仅动物, 人类也会迅速感染甚至引起死亡。 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养禽业中普遍存在, 一旦爆发可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禽流感病毒最早发现于水禽, 尤其是鸭产生的病毒要比其他禽类多, 而鸡的发病情况最为严重。 爆发禽流感的家禽会不断传染野生鸟, 在鸟类的迁徙过程中, 流感病毒又会不断地传染给其他家禽, 如鹅、孔雀和鸽子等。 不同年龄和不同种类的家禽都会被感染, 特别是种鸡和产蛋鸡更容易感染。 生产中水禽与旱禽不可共同混养, 否则容易造成该病毒的大规模传播。除了感染禽类外, 禽流感也会感染猪群。

低致病性的禽流感主要表现为产蛋量降低或停产, 有的伴有呼吸道症状。 多无明显症状, 为隐性感染, 死亡率较低。呼吸道症状为禽流感的特征之一, 应注意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相区分。 高致病性禽流感则爆发突然, 容易造成感染群体大批死亡, 整体表现为高度沉郁, 持续昏睡, 体温升高, 头颈部浮肿, 呼吸极度困难, 对外界反应消失, 致死率可达100%[1]。

2 禽流感的预防及控制

(1)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系统。 禽流感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和庞大的宿主群体, 禽类和猪等哺乳动物都容易被感染。 所以,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是有效预防禽流感的途径。

(2)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饲养场与外界明显隔离, 严禁外界无关人员进出。 饲养场设置消毒系统, 对入场的人员及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饲养场地应远离水禽和野生鸟类经常栖息的湖泊、河流等地。 为了避免野生鸟类飞进禽舍, 应加固禽舍的门窗, 减少昆虫和鼠类等作为传播媒介的机会。 定期对禽舍和饲养场进行消毒, 多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可以增强消毒效果。

(3) 严格监控和检疫工作。 定期对禽群进行常规采血化验, 发现异常立即进行诊断和治疗。 不在有疫情或可能有疫情的地方引种, 引种前对确定要引进的禽场进行调查, 并检测其卫生安全状况, 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引种。 引种后严格检疫并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 无异常方可混养。 高密度地饲养禽类, 会增大流感病毒爆发的可能, 并加快传播速度, 同时增加感染两种以上病毒的概率, 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 所以, 适时、适量地减少禽群数量, 也是有效降低禽流感爆发的措施之一[2]。

(4) 接种防疫。 隔离消毒和封锁是防止疫情的重要步骤。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减轻流感病毒引起的病症, 减少发病死亡情况。 但是免疫后的鸡群在充分接触禽流感病毒后仍然可能感染病毒。 疫苗效力与病毒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在接种后2 周左右产生保护效果, 通常效果会持续10 周。 另外在大量农村养殖户对禽类的初期病症无法确诊时, 应及时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减轻疫病的危害程度及损失, 及时采用疫苗注射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

3 结论

禽流感作为一种病毒型的传染综合征, 其传播源广泛、抵抗力较强, 使禽类对该病的抵御变弱。 同时该病的高发性和高传染性使得该病一旦发生, 就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总之, 禽流感病毒使全世界的养禽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及时进行预防及控制, 加强生物安全系统的管理, 对疫情积极检测和诊断, 并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严格地进行病毒鉴定, 有选择地采取防疫注射等措施来降低禽流感病毒带来的危害, 才能减少禽流感对养禽业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杨瑞富.冬春季注意防治禽流感[J].四川农机, 2003 (01) 9.

[2]禽流感突如其来, 荷兰鸡遭受灭顶之灾[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 (03) 12.

上一篇:缓解交通压力下一篇:一带一路航空运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