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研究的教学方法

2022-09-10

有一位初三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以前刚上化学课时, 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 感觉真是新奇, 轮到我们自己做了, 一开始还觉得有意思, 但做了几个实验后, 发现化学实验也挺没劲的。因为我们做的实验在课堂上老师已经做过了, 不用做也知道结果……”

长期以来,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 以验证为主, 没有一点创造性。学生在做实验时, 经常是按部就班地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去做。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不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更不会主动去思考换一种方法实验。这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不相适应。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 努力深化实验改革, 倡导科学素质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在此, 我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 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针对以上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弊端, 我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渗透新课标理念。在现有的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 必须从思想上、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三方面抓起。

1、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要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 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 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 得出结论。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 我改为探索性实验, 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 (1) 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 它能否象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 (2) 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 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1) 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 (2) 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 (3) 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 (4) 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 (3) 绘出改进后的装置草图。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 然后请两位学生在课堂上代替老师进行实验, 老师最后归纳总结。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材中指出: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制取, 为什么不用镁、铝、铁、铜等金属及浓盐酸、浓硫酸做原料呢?于是, 我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 然后由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并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结论。

教材中的实验也可改为探索性实验, 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等。通过探究活动, 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人类对化学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 对某些问题不可能有完善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 不能把某些问题讲得太绝对, 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所收集到的氧气是红色的, 显然, 这不是氧气的本色, 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进装置呢?同学们纷纷发言, 有的说:试管口部要塞一团棉花;也有的说:可塞上一团海绵、纱布、餐巾纸、玻璃丝等等, 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又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 让学生得出生成物是烟还是雾的结论十分困难, 教师硬说是白色的烟, 学生难于接受, 于是, 我就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到底是烟还是雾。引入开放性实验, 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 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 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 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4、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造就了大批缺乏创新意识的学生, 也使教师惰于创造。因此, 我在教学中潜心挖掘教材, 对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憾大胆改进。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 白磷属于剧毒品, 取用时不太方便, 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 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 白磷就自燃了。于是, 我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 (将火柴折断后得到) 置于试管内, 用橡皮塞塞紧, 并用试管夹夹住, 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 然后加热试管, 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 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 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 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 同时, 还让学生认识到了, 化学就在身边。

通过实验改进, 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设法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 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 让每一小组中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的学生, 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 有思维深刻, 具有独特创新精神的学生, 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 更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时, 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 相互配合, 明确分工, 各负其责, 并积极转变角色, 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 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 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 人人都动手, 个个有收获的目的。我提供给各组学生的仪器不尽相同:有的有试管、广口瓶, 有的有锥形瓶、平底烧瓶, 有的有单孔橡皮塞, 有的有双孔橡皮塞等等, 实验中, 各组同学设计的装置也不相同, 组内表达能力好的“推销员”介绍装置的优点, 由全班同学评价。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心里由衷感到高兴,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热情。一次实验课, 让学生对学习化学充满了热情。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 是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和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 认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验证性实验和封闭式实验、改进实验及其手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化学,实验教学

上一篇: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下一篇:煤矿巷道掘进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