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监管研究论文

2022-04-15

以股市低迷为主要特征,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处于前期高速发展后的调整期、困境期。证券监管当局对于这种困境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同时也负有改进监管、引导市场走出困境的义务。本文从对证券市场虚拟经济本质的认识出发,从行为金融的视角提出改善证券监管的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监管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证券监管研究论文 篇1:

XBRL在我国证券监管领域的应用研究

【摘 要】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XBRL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有效应用。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政府监管机构都实施了XBRL应用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美国证监会(SEC)XBRL项目是典型的XBRL应用项目之一。我国证券监管XBRL项目实施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其有效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根据XBRL国际组织提出的XBRL实施生命周期分阶段选取关键要素分析SEC XBRL项目措施与特点,从六方面总结出其实施经验;将我国证券监管XBRL项目与SEC XBRL项目做比较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从SEC实施经验中获得启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XBRL项目; 证券监管; XBRL实施生命周期

在XBRL出现之前,国内外流行的电子财务报告格式有很多种,但在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方面各有利弊,且没有一种格式能完全满足需求。“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XBRL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有效应用,范围涉及到金融、证券、税收、统计等众多领域。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的政府监管机构及商业机构都实施了XBRL应用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我国的XBRL实际应用处于推广初期阶段,在证券监管等领域和企业机构得到了施行,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其有效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一、XBRL的实施生命周期

大部分XBRL项目实施都有典型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准备与计划、设计与开发、管理与维护、创建与使用①,“这四个阶段虽有先后顺序但没有明确的阶段划分,有时一个阶段还未完全结束下一个阶段已经开始”。根据XBRL实施生命周期可以分阶段分析XBRL项目的特点及其优势。

(一)准备与计划阶段

在准备与计划阶段,实施者需要验证XBRL运用的可行性以及从中获取经验。一旦确定实施XBRL项目,设置关键成功因素对于该项目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关键成功因素将作为指引贯穿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之后开始计划性工作,需要组建项目团队和制定推广计划,该团队须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代表。对XBRL实施方案(允许报送方扩展分类标准,使用网页集成式分类标准,强制对XBRL数据进行审计等)进行选择,同时赢得财务信息数据报送方和软件供应商的支持以及制定策略以建立市场对XBRL的需求,对于成功实施XBRL项目至关重要。

(二)设计与开发阶段

在设计与开发阶段,分类标准开发是XBRL解决方案的重要部分。分类标准开发开始于开发原则的设置,该原则包括决定已有分类标准能否被引用,确定采用哪种建模方式,使用哪些技术规范等。业务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分类标准的设计和构造。准确地理解业务需求、业务规则、校验规则和数据使用能更好地建立分类标准模型,确保分类标准的质量,使得分类标准既符合技术规范,又与业务场景一致。项目开发的另一方面是报送平台及其整个电子系统开发。当项目实施者开发报送平台以确保报送系统环境健康稳定时必须要考虑到一些因素,既要考虑XBRL数据的接收、校验和可扩展性(以确保适用未来分类标准版本),也要考虑审计轨迹保留,以及XBRL数据的可信度、安全性、不可否认性、存储和发布等。

(三)管理与维护阶段

在管理与维护阶段,监管者需要做好市场沟通,提供XBRL培训,获取客户支持,发布使用帮助指南,执行测试等。这些阶段任务将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在维护阶段,实施者需要监督项目进展、获取用户反馈、分析XBRL数据是否满足预期,评价项目实施是否符合所设定目标等。项目监督或者报送需求改变会引起分类标准更新和报送框架更新。XBRL项目管理阶段有其独特性,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分类标准版本更新及历史数据处理等。

(四)创建与使用阶段

在创建与使用阶段,报送方是相关利益者(大多数被强制确定为报送方)。通常由报送方负责创建XBRL报告(实例文档),他们需要了解XBRL的强制性和相关XBRL知识。同时他们要熟悉分类标准和业务规则,合理选择XBRL创建工具,以及为报送工作做好准备。

XBRL数据有很多不同的用途,可用于监督、审计、监管,可与商业智能和分析平台集成,其分析价值得到深度挖掘。一些报送项目可方便二次发布数据,从而有效使用和分析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XBRL项目的价值。

二、美国SEC XBRL项目实施措施与特点分析

美国SEC从2005年启动自愿报送计划到2009年的强制实施XBRL报送项目,虽然有遇到阻碍但SEC项目的成功经验之处仍值得借鉴。

(一)准备与计划阶段措施与特点

在准备与计划阶段,“赢得利益相关方及社会公众的支持、建立XBRL市場需求、制定推广计划、阶段性规划”为关键实施要素。

1.赢得利益相关方(特别是报送方和软件机构)及社会公众的支持

SEC XBRL项目与该关键要素相对应的典型措施如:2007年,SEC与美国XBRL公司签署合作项目协议,计划共同建立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分类标准,组建了专业小组,项目小组得到财务分析机构、公共公司以及技术社团的大力支持。

项目实施过程中其特点主要为:(1)成立专业团队,团队多数人员为会计专业领域,囊括人数达700人之多;(2)SEC签署的该项合作项目协议包括共同建立美国GAAP分类标准与开发新分类环境,因此为达到这一目标,SEC还与美国XBRL公司签订价值上百万美元合同;(3)对于互动式数据时任SEC主席考克斯(Cox)十分重视,强调委员会在互动数据使用方面会积极协助,希望在数月内(非数年)有所结果,并要求软件业能给予支持。

2.建立XBRL市场需求

SEC XBRL项目与该关键要素相对应的典型措施如:2007年,SEC与美国XBRL公司签署合作项目协议,计划共同建立美国GAAP分类标准。项目内容包括组建专业小组,分析、研究XBRL的市场需求,XBRL所需的数据元素以及XBRL的结构框架等。

项目实施过程所体现的主要特点为:与专业组织“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合作,成立专项小组,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在财务分析领域深受认可,对于分析研究XBRL的商业需求帮助很大。

3.制定推广计划、阶段性规划

SEC XBRL项目与该关键要素相对应的典型措施如:SEC强制实施项目阶段规划(分三阶段)——2008年5月14日,SEC一致同意强制推行互动数据报送方式:第一步,要求全球流通市值达到或超过50亿美元的公司(大约有500家公司)从2009年6月15日(含当日)起以XBRL格式报送财务信息;第二步,在第二年所有其他美国公司也必须按此格式要求报送以US GAAP编制的财务报表;第三步,在第三年按照IFRS编制的需要报送给SEC的国际公司也必须开始以XBRL格式报送财务报表。规定还包括两个允许的宽限期:首次以XBRL格式申报的公司有30天的宽限期,在接下来的一年公司首次提交详细标记也有30天的宽限期。

项目实施过程所体现的主要特点为:强制要求上市公司以XBRL格式报送报表这一行为对于SEC运作模式的改变具有历史意义,互动数据使用的推动强烈满足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透明化的要求,也为之后信息披露指明方向。此外,循序渐进式的规划可以不断总结不足之处,提供经验学习和关键建议。

(二)设计与开发阶段措施与特点

在设计与开发阶段,“分类标准开发明确开发原则,确保分类标准质量以及报送平台开发需要考虑数据存储、接收、校验、安全性等多个因素”为关键实施要素。

1.分类标准开发明确开发原则,确保分类标准质量

SEC XBRL项目与该关键要素相对应的典型措施如下:(1)2007年9月25日,用于财务报告的数据标记的开发工作全部完成,每一财报元素或者“标记”都能映射到独一无二的会计概念,使得复杂的公司财务报表都能标准化和具有可比性。此分类标准的开发是以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为开发原则。(2)US GAAP分类标准第一份草稿完成于2007年9月24日,之后进行了内部测试和审查。2007年12月5日XBRL US将该分类标准交于公众审查、评论,期间收到了900多份评论意见,对所有意见进行了评估并将其包括在了分类标准及编制指南中。SEC于2008年5月14日举行公开会议,讨论上市公司使用XBRL报送信息的规则。(3)2013年2月15日,SEC宣布交互数据测试套件更新版,并希望公众提供反馈意见以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该测试套件包含许多交互数据小案例、模式和链接库,并根据它们是否违反验证检查进行了分类。

项目实施过程所体现的主要特点为:在分类标准制定过程广泛征询意见,严肃对待公众提出的建议并将其考虑在内。SEC利用会议、网站、邮箱等形式收集听取建议,评论意见收到900多份,对包含模式文件、链接库的更新版套件进行测试时也征求公众意见以做出进一步改进。

2.报送平台开发需要考虑数据存储、接收、校验、安全性等多个因素

SEC XBRL项目与该关键要素相对应的典型措施如下:(1)2007年12月,美国SEC签订大额合同以改造EDGAR公司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与XBRL US合作完成分类标准或XBRL字典的制定,并委托Keane Federal Systems公司更新、维护EDGAR数据库。(2)SEC将Fujitsu公司选为XBRL解决方案供应商,选择该公司的Interstage XBRL平台来处理和分析接收到的数据,用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获取性和及时性。该平台能使SEC制定规则用于分析数据,将其他格式数据转换成自身格式数据,以及使警报规则、阈值检查和报告规则自动进行。(3)2010年11月,SEC引入了新的EDGAR Link在线应用程序,它是一种在线的申报工具,报送方可以用它创建需要提交给SEC的文档。这个新的在线版本能更直接地进行验证,有更友好的帮助屏幕,以及申报者不再需要关注本地软件和模板版本持续更新问题。

项目实施过程所体现的主要特点为:投入力度加大,为更新改造EDGAR信息披露系统签订的合同达5 400万美元,为推广XBRL技术打下基础;Interstage XBRL平台将XBRL综合能力与敏捷性和功能丰富的业务流程管理(BPM)功能结合在一起,使得创建、接收、处理、储存、管理、分析XBRL格式文档自动化。

(三)管理与维护阶段措施与特点

在管理与维护阶段,“提供用户培训、发布用户使用指南”为关键实施要素。

1.提供用户培训

SEC XBRL项目与该关键要素相对应的典型措施如下:(1)2008年,XBRL US举办XBRL报送培训,面对面地讲解如何创建XBRL格式财务报表,如何使用分类标准等。XBRL US及其成员提供工具、服务以支持上市公司遵守SEC公布的规则。(2)2010年3月23日,SEC举办公共研讨会,帮助上市公司XBRL合规报送,了解相关规则。研讨会中SEC职员解答了关于XBRL的相关问题以及标记系统(使投资者和分析师能更快更容易地获取信息)。(3)为促进XBRL US在2011年首次报送XBRL格式财务报表的上市公司顺利开展,提供多次“XBRL详细附注标记”网络研讨会,扩充XBRL美国地区组织SEC报送培训会的培训内容。

项目实施过程所体现的主要特点为:SEC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为相关人员提供XBRL报送培训,如面对面形式的培训班、免费的网络教学研讨会、公共研讨会等,从基础知识开始讲解,對收集报送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等等。

2.发布用户使用指南

SEC XBRL项目与该关键要素相对应的典型措施如下:(1)基于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季报的报送情况,SEC的风险、战略和金融创新部门更新了其XBRL报送指南。SEC员工发现还有许多申报者没有充分掌握分类标准定义,如财务数据正负数,更新后的指南详细解释了在XBRL中借贷方意义;指南还指出报送方应集中于标注的质量,而不是试图将XBRL文件与HTML文档相匹配。(2)2013年2月,FASB 发布首份XBRL实施指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期后事项》,主要是向使用者说明对期后事项如何进行合规披露,并发布了《定义要素和结构》,作为实施指南的补充;2013年4月,发布《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实施指南——其他综合收益》指南,主要解决XBRL中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交易事项的披露建模问题;2013年5月,发布新的XBRL实施指南和格式指南,帮助GAAP分类标准用户了解特定披露在分类标准中的构成以及深入理解设计标准。

项目实施过程所体现的主要特点为:通过多途径了解报送中出现的问题,整理归纳及时发布使用指南帮助用户,并不断更新,投入人力物力。

(四)创建与使用阶段措施与特点

在创建与使用阶段,“报送方需了解XBRL相关知识,合理选择报送方式”为关键实施要素。SEC XBRL项目与该关键要素相对应的典型措施如下:(1)2009年6月15日之后,按SEC规定,强制计划第一批公司进入XBRL季报申报期。申报公司发现的问题是不同的网页浏览器和不同XBRL阅读器是以完全不相同的方式呈现信息的,因此信息准确时,同一份信息就会呈现出不完全相同的内容及显示形式。(2)2010年10月,XBRL US和SEC发现截至目前为止报送的XBRL文件中已有18 000多处标记错误,但他们认为结果比预期得好。第二阶段开始报送的公司能借鉴第一阶段公司的经验从而避免之前出现的部分错误。经研究发现,标记错误主要是受所选择标记方法的影响。第一批申报公司首次申报大部分选择的是外包方式,第二次申报时他们大部分转而选择使用报告编写软件构建分类标准映射到报告过程(“内嵌”方式)。

项目实施过程所体现的主要特点为:SEC分阶段强制实施XBRL项目为之后的XBRL发展应用提供了经验,不断总结问题、不断提供解决方式,为信息披露指明方向,为提升信息透明度做出贡献。

此外,SEC XBRL项目中有两个应用平台用于财务分析备受认可。XBRL Analyst平台能通过Excel方便访问所有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XBRL格式)。比如:用户利用XBRL Analyst可查看单个公司的XBRL信息,也能进行同行业公司数据对比。XBRL to XL平台能够通过网站将分析师专用的XBRL数据导入Excel中并根据公司和时间进行多个文件的对比。通过在XBRL to XL平台上用邮箱注册就能进入XBRL to XL功能,设置查询条件、选择查询结果、粘贴和下载Excel数据,之后就能同时查看多家公司主要财务指标以及主要财务数据对比。

三、美国SEC XBRL项目实施经验

美国SEC自应用XBRL以来,经历了从2005年启动自愿报送计划到2009年的强制实施XBRL报送项目,目标坚定,态度积极,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过程中虽有遇到阻碍,但其实施经验有许多可取之处。总结上一节关于SEC推动XBRL应用措施分析情况,有如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监管高层高度重视

时任SEC主席考克斯(Cox)非常看重对XBRL的应用与推广,深刻认识以XBRL技术的革命性和重要性,力促XBRL在监管领域的应用,多次在演讲中强调XBRL对于信息披露透明度的重大意义。

从2006年开始,Cox参加了第14、15、16、17届XBRL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中做主题发言。第14届XBRL国际会议上Cox认为:“XBRL在商务数据中的应用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错误,为数据分类准确率起到保证作用,提升数据处理水平”“在数据分析应用中,监管机构、投资者、专业分析师也将大大受益”“XBRL的使用将为财务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转换提供很大帮助,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SEC正力推XBRL应用,希望其成为一门真正的国际化、代码开放的技术标准”;在第16届XBRL国际会议上Cox强调XBRL的使用可以促进不同公司财务信息的分析比较,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分析财务信息的公司、投资者、分析师都是有利的。

(二)推进力度不断加大

1.“投入力度不断加大”[1]。2006年SEC与美国XBRL公司签署合作项目协议,计划共同建立美国GAAP分类标准,为达到这一目标,SEC与XBRL US签订价值550美元合同;为更新改造EDGAR信息披露系统签订的合同达5 400万美元,为推广XBRL技术打下基础。

2.“宣传力度加强”[2]。SEC在其官网上建立关于XBRL相关的专栏,介绍XBRL相关基础知识、相关报送情况、发布相关演讲及新闻,让更多人了解XBRL,同时在网站上提供申报公司的实例文档。此外,SEC多次举办关于XBRL应用的公众研讨会等,宣传其优势,解读新规等。

3.“广泛听取意见”[2]。SEC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讲座、会议等形式征询并听取来自相关领域的建议和呼声。自SEC强制要求上市公司以XBRL格式申报财务报告开始,其与XBRL US每年多次组织座谈会、讲座,听取市场反馈;每版分类标准草稿都交于公众审查评论。US GAAP分类标准第一份草稿先进行内部测试和审查,之后交于公众审查、评论,其间收到900多份评论意见。2011年6月,FASB发布分类标准在线查看和评论系统,用户可实时查看分类标准变化、直接提交意见和建议,能够更加高效地找到最符合SEC报送要求的标签。SEC互动披露办公室主任呼吁相关利益方(投资者、上市公司、分析师等)参与評议,以确保标签列表能够满足市场报送需求。

(三)参与主体分工明确

纵观项目实施过程,参与主体主要有SEC、FASB、AICPA、XBRL US与企业,分类标准制定以US GAAP为依据。SEC实施推动XBRL自愿报送计划,之后强制要求上市公司采取XBRL格式报告进行报送,披露XBRL信息;FASB负责制定分类标准,依据US GAAP更新维护财务报告分类标准;XBRL US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培训,根据实施问题反馈发布帮助手册。在这种模式下,参与主体分工明确,SEC负责政策面推动,FASB负责制定分类标准,XBRL US提供全面性的技术支持及教育训练,SEC承担起实际监管方责任,上市公司执行分类标准统一。

(四)组建专业高质团队

XBRL项目的实施过程较为关键的是分类标准的制定,该制定工作离不开专业团队和专业知识。2007年,SEC与美国XBRL公司签署合作项目协议,计划共同建立美国GAAP分类标准。XBRL US与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组建专业团队,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在财务分析领域深受认可,共同负责分析、研究XBRL的市场需求,XBRL所需的数据元素以及XBRL的结构框架;同年SEC成立互动信息披露团队,12位成员参与其中,全面负责证监会“21世纪信息披露项目”协调工作,指导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披露格式改革,同时与美国及全球专业分析师、投资者团队、财务报告制作者以及重要股东一起共同推动XBRL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该团队肩负使命“以更便捷有效、更低成本、更高质量的信息提升资本市场效率与透明度”。

为协助完善US GAAP分类标准,XBRL分类标准工作小组(TWG)成立,成员来自毕马威、安永、美林公司、微软公司等专业知名事务所和公司。TWG负责评估收到的关于修改该分类标准的请求意见并做出相关判断提出建议,并且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该分类标准制定提供咨询服务,推动XBRL实施应用。

(五)互动数据报送行动

2008年5月14日,SEC一致同意强制推行互动数据报送方式。其他规定为公司采用XBRL的第一年,财务报表主表的每个数据必须详细标记,各财务报表的附注和某些财务计划单独标记为一个文本块,不需要详细标记。在合规申报第二年,附注中的每个数据和财务计划也必须用XBRL标记;XBRL强制性规定是SEC互动数据电子化应用(IDEA)系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将取代原有的EDGAR(电子数据采集、分析和检索)系统,用于所报送财务信息的存储和访问。2011年,SEC强制实施XBRL取得了一些成果,这对处于三阶段的XBRL申报公司都有显著影响。

(六)XBRL应用平台强大

XBRL XL与Sector 3是XBRL to XL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XBRL XL可以快速获得以电子表格形式存储的专用XBRL数据。点击三下就能获得结果——选择每个公司、处理数据、下载。Sector 3是XBRL to XL套装应用软件中的一部分,分析功能强大、设计简洁,该软件允许用户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对业务模块和概念进行规范。

XBRL Analyst平台有以下主要优势:(1)XBRL Analyst用户能利用其内建报告通过追踪报告功能(用户可以从任一Excel数据点追踪至原始财务报表或披露)生成比较表、查找历史数据以及股票筛选。(2)新的强大的内置的Excel功能可以自动加载报告(如季度、年度报告)财务数据或证券市场数据。该功能允许用户建立财务模型和其他财务Excel模板,当SEC接收到新的报告时,这些新建立的模型每季度就能自动加载数据。(3)XBRL Analyst中有大量快速财务分析所必需的标准化的财务指标和比率。每一个财务指标定义都非常清晰明確,也可以新增以及分享用户自己定义的财务比率等。(4)不再需要每个季度都重新设置导出Excel文件,只要使用Excel功能将电子表格链接到开发商数据库即可。(5)可以创建和分享自己公司定义的扩展分类标准,如“EBITDAR——扣除利息、税项、折旧、摊销及重组成本前的盈利”。(6)可以利用XBRL标准在Excel自动搜索业务部门财务信息或折扣率。

四、SEC XBRL项目对我国证券监管XBRL项目的启示

下文将针对XBRL实施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对我国证券监管机构XBRL项目的部分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借鉴SEC实施经验,从中获取对我国证券监管领域XBRL项目的启示。

(一)XBRL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相应改进建议

1.内部分类标准不一致,未基于通用分类标准扩展

从2002年底,证监会组织沪深交易所以及其他软件公司研究XBRL应用于国际商业报告领域标准,共同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时积极参与到XBRL推广应用中,成为推广主力军,上交所特地成立XBRL标准应用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推进XBRL标准实施,成功地将XBRL应用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2006年其制定的分类标准获得国际认证。2005年5月上交所正式加入XBRL国际组织,深交所也在第二年加入。

财政部对于XBRL的关注、在XBRL应用方面的行动晚于以上两大机构。2007年,财政部加入XBRL国际组织。2010年10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希望为XBRL在我国的各项应用确立统一的架构和规范。2011年12月,财政部、银监会共同发布银行监管报告XBRL扩展分类标准。

由此可见,证监会、沪深交易所、财政部三者先后加入XBRL推广应用中,从分类标准制定角度看,三套分类标准并存,沪深交易所在同一框架下各自形成的不同的分类标准、财政部制定的通用分类标准,不完全相同的标准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带来了较大困难,这一状况不利于XBRL在我国的推广发展,增加企业负担的同时,企业享受不到XBRL对其的实质有利之处。

2.相关改进建议

XBRL应用最早盛行于美国,SEC XBRL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主体主要有SEC、FASB、AICPA与企业,分类标准制定以US GAAP为依据,其监管模式与我国不同,如表1所示。

根据SEC项目实施经验,SEC负责推动XBRL自愿报送计划,之后强制要求上市公司采取XBRL格式报告进行报送,披露XBRL信息;FASB负责制定分类标准,依据US GAAP更新维护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在这种模式下,参与主体分工明确,SEC负责政策面推动,FASB负责制定分类标准,SEC承担起实际监管方责任,上市公司执行分类标准统一”[3]。而我国监管模式存在较大问题,出现三套分类标准,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申报监管变得复杂,执行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为解决这一困境,“可以借鉴SEC项目经验,将分类标准固定为一套作为基础,由专门机构负责制定维护更新”[3]。首先建立基本的XBRL分类标准,然后各行业监管机构根据各自特点在基础分类标准上进行扩展,这样监管部门才能进行统一管理,避免监管过程复杂、效率低下带来的成本增长,真正发挥XBRL应用的优势。

(二)XBRL商业需求存在问题及相应改进建议

1.XBRL服务于外部使用者,内生动力不足

XBRL在我国证券监管邻域推行并不理想原因之一是XBRL的内生动力不足,XBRL产生动机不源于报送者而是服务于外部使用者。我国证监会牵头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选择部分公司作为试点对象,对报送系统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前期准备,做出了阶段规划、组建团队、赢取软件供应商支持等措施,但是对于建立市场需求并没有十分重视。目前,技术壁垒、成本支出对于XBRL实施有很大影响,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能基本满足企业信息需求,企业管理层没有意愿花费额外的费用使用XBRL。

2.相关改进建议

SEC在2007年与美国XBRL公司签署合作项目协议计划共同建立美国GAAP分类标准时,项目内容其中一项就是组建专业小组,分析、研究XBRL的市场需求,通过了解、建立市场需求更大地发挥XBRL存在的价值,从而引导项目实施对象接触、熟悉、使用XBRL。因此,借鉴SEC实施经验,项目实施者应多考虑实施对象使用XBRL的需求性以建立必要性,加强监管要求,促使XBRL得到实施对象的充分认识,使其意识到全面应用趋势,适当地也可以采取鼓励性措施促进推广XBRL。由于XBRL具有跨平台的特点,它在不同平台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过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整合企业信息,给予管理层经营决策有力支持。建立XBRL的市场需求性就要激发企业的积极主动性,让企业看到XBRL的潜力,激发企业自愿采用XBRL。

(三)XBRL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及相应改进建议

1.XBRL数据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质量无法保证

XBRL在我国证券监管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在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下XBRL项目应用处于领先位置。但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快企业应用、积累实施经验,我国相关部门提出报送者在提交2012年度XBRL格式财报实例文档时不必承担对报送材料的会计责任;由于申报资料未经审计,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对该部分不必承担审计责任。

未经审计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内容质量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人发现内容有误,也无法要求相关单位承担法律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析师、投资者对信息的使用,他们为了确保数据质量不得不查询经审计的其他格式财务报告。

2.相关改进建议

在XBRL项目实施过程中,SEC虽不要求报送者提交的申报材料必须经专业审计机构审计,但一直有声音在呼吁对XBRL实例文档进行审计,对此十分关注,其间相关机构陆续发布关于对XBRL实例文档进行审计的指导性文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2003年)发布的《XBRL实例文档相关财务信息鉴证业务》用于解释说明XBRL实例文档有没有确切地将财务报告内容反映出来,PCAOB于2005年发布的‘秘书处问题与解答’具体解答如何达到SEC提出的关于XBRL实例文档要求,AICPA于2009年发布的‘SOP 09-1’号文件主要起指导作用,对实例文档的准确性、完整性等如何执行程序提出意见”[4]。

XBRL的出现必然影响传统审计模式。XBRL实例文档是在传统财务报告基础上生成而来,重点在于元素标记、映射、检验、集成等问题。传统报告关注信息披露完整性、准确性及有效性,而XBRL格式报告关注数据转换过程的完整性、真实有效性。审计模式的改变必会影响到审计人员知识架构和审计重点的改变。审计人员需要加强XBRL方面的应用能力以降低以后执行程序过程中的风险阻碍及成本,需要重点关注分类标准是否恰当,元素标记、映射等是否准确,验证XBRL格式报告是否完整、准确反映传统财务报告。因此复合型人才(通晓审计、会计、信息技术领域)成为迫切需要,“会计师事務所应该发挥关键作用”[5],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逐步推进,培养实务方面XBRL审计人才;成立专业团队,让审计人员深入理解分类标准等专业知识。

(四)XBRL数据使用存在问题及相应改进建议

1.XBRL数据未充分对外开放,报送者和社会大众无法体验XBRL数据的优势

“在上交所XBRL专栏部分可查看申报公司的XBRL格式报表,包括季度报表、半年度和年度报表,同时可以进行在线同行业比较,但分析功能并不多,深交所网站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可见,XBRL数据并未充分对外开放,报送者和社会大众无法体验XBRL数据的优势与价值。

2.相关改进建议

SEC XBRL项目应用中有两个数据平台XBRL Analyst平台和XBRL to XL平台备受认可,用户可以便捷地通过这两个平台获取所有申报公司的XBRL格式财报数据,将其用于财务分析或者其他用途。

XBRL在财务报告中的使用主要是为数据信息电子化交换提供支持,XBRL应用的最终价值即为方便信息使用者根据个性化需求快速地提取到所需信息并能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为加强XBRL数据的公开使用性,申报公司可以尝试借鉴SEC的方式公开其申报资料,呼吁更多的力量一起挖掘XBRL的应用价值;其次,为申报公司提供同行业数据分析比较的机会,体验XBRL应用的优势,增强企业使用XBRL数据的信心,自然而然有更多的公司愿意公开数据参与其中;交易所应开发实例文档下载功能,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XBRL数据的优势,同时在实践中体验学习SEC项目中备受认可的两个数据平台,挖掘其特色,结合我国应用情况促进数据的公开使用,这也能带动XBRL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XBRL在证券监管领域的应用将会不断推进,我们需不断总结经验,XBRL的应用前景也将是十分广阔的,除了证券监管领域,还有税收、统计、金融等领域,这些领域也值得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勤,刘梅玲,吴忠生,等.XBRL知识体验: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

[2] 李为. XBRL——监管的革命[J]. 证券市场导报,2009(1):4-8.

[3] 李辉. XBRL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 陈维良. XBRL网络财务报告审计鉴证研究综述:一个研究框架[J]. 财会月刊,2011(35):61-63.

[5] 吴忠生,刘勤.国际XBRL应用经验及对我国推进XBRL事业的启示[J].管理现代化,2016(2):53-55.

[6] 朱建国,李文卿.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XBRL应用的比较分析[J]. 会计之友,2010(1中):57-60.

作者:吴颖炎 刘梅玲

证券监管研究论文 篇2:

行为金融研究对于证券监管的意义

以股市低迷为主要特征,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处于前期高速发展后的调整期、困境期。证券监管当局对于这种困境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同时也负有改进监管、引导市场走出困境的义务。本文从对证券市场虚拟经济本质的认识出发,从行为金融的视角提出改善证券监管的建议。

一、 行为金融研究应用于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础

1、证券市场的“虚拟经济”特征是引入行为金融研究的基础

实体经济,是指直接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经济活动。而虚拟经济则是以货币资本为直接经营对象,以股权、债权、信托凭证,或货币资本本身为载体,通过交易和约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的主要交易市场,即上述各类凭证(实质为有价证券)的交易市场,就是证券市场。因此,证券市场的本质蕴于虚拟经济的本质之中。

实体经济或虚拟经济实质都是资源配置方式,是市场经济的不同表现形态,而价格形成机制则是资源配置核心机制。与实体经济采用“过往已知信息”对特定资源、资产做现实定价的机制不同,虚拟经济的定价基础则是基于关于“未来”的信息,对资源、资产的“未来收益”能力进行评估而定价。如某上市公司一项具体设备的出让,执行实体经济定价原则;而该公司股票的交易,就要应用虚拟经济定价机制。

证券市场的虚拟经济定价机制决定了证券市场是一种“观念市场”,参与主体对于“未来信息”的预期,以及在该“预期”下形成的“市场观念”、采取的市场行为,将决定有价证券的定价,从而最终决定证券市场整体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对于这种行为金融特征的认识,正是科学证券监管的基础。

2、证券监管的实质是监管者、被监管者、投资者的“行为互动”

行为金融研究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金融行为和现象。从行为金融视角,证券监管的实质是监管者、被监管者、投资者的“行为互动”。

监管者基于对证券市场功能的认识确立证券监管原则,从对证券市场运行前景的判断出发,考虑监管政策对被监管者、投资者的可能影响而出台监管措施;券商、上市公司等被监管者出于对监管者监管意图、监管意志的判断,以及违规行为的可能市场收益等评估作出行为决策,而投资者则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基于对经济形势、证券市场规范性、监管力度、庄家行为、上市公司前景等的预期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

证券市场监管者、被监管者与投资者的“行为偏差”

行为金融研究认为,各金融“行为人”具有理智和情感等完整心智结构,由于各种心理缺陷的客观存在,在市场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偏差,人们的行为不一定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使得“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受限,表现在证券市场上就是市场有效性不足。

1、被监管者“行为偏差”

我国监管当局的行为偏差主要出自于对证券市场功能的“认知偏差”,即过分强调证券市场尤其是股市的“筹集资金功能”,将股市作为国企脱困“提款箱”的动机始终未能摒弃,在市场极度低迷的当前依然不废弃新股发行即为明证;另一方面,当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屡屡难产,也与监管当局考虑“国有股”顺利坚持多于投资者利益保护密切相关。

我国监管当局还存在对“监管能力”的“过度自信”,过于迷信“政策市”和行政性监管措施的效力。以这种忽视市场内在规律的浮躁监管去矫正“市场偏差”的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愈纠愈偏”。

被监管者“行为偏差”

我国证券市场被监管者“行为偏差”主要体现,是上市公司以及券商等利益观的“短视化”偏差。上市公司的将股权融资当作“廉价资源”,具有盲目融资和再融资的动机,是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信息披露方面,没有意识到“信用资源”是公司最具机制的“无形资源”,反而服从于骗取融资资格或勾结庄家炒作的短期化目标而发布不实信息。我国券商也未能做到以投资者服务、培育理性投资为发展之本,由于对“炒作”收益的过分追求,和对监管当局“事后救济”的预期而积累了大量风险。

3、投资者“行为偏差”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证券投资者尤其弱势的中小投资者“行为偏差”更多、更明显。最典型的表现如下:

其一,“羊群效应”(“从众心理”),分为“自愿”和“被迫”两种类型,前者指投资者缺乏理性的独立判断,盲目“追涨杀跌”的行为;后者虽意识到证券并未被正确估价,但认为难以与“羊群”相抗衡而跟从。

其二,“过度自信和控制幻觉”,投资者自认为掌握了比他们事实上掌握的多的信息,研究表明我国中小投资者过于相信自己的投资决策能力,这种过度自信包含着巨大风险。

基于行为金融理念的证券监管建议

行为金融理念下的证券监管,首先要求监管当局更新监管理念全面认识证券市場功能,切实从维护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出发,树立“投资者保护”的监管原则和监管文化。

在具体的监管活动中,在充分认知监管者自身、被监管者、投资者各种“行为偏差”的基础上,以加强融资资格监管、信息披露监管和投资者“理性投资”引导为重点,采用市场化、高透明度的监管举措将有助于科学监管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杜伟岸  方建珍 

证券监管研究论文 篇3:

基于证券监管的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中小投资者是我国证券市场上主要的资金供给者,对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由于我国政策市特征、股市供求失衡及大量制度安排不佘乎等原因,中小投资者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害。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首先要把监管的核心目标回归到投资者利益保护上来,并向中小投资者倾斜,其次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制度。

[关键词]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证券监管

[文献标识码]A

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是资金的供给者与金融工具的买卖者,一般指企业的债权人和上市公司的股东,本文将投资者狭义地定义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我国股市投资者的构成存在着一种“二元结构”,一端是极少数的机构投资者,一端是众多的个人投资者即中小投资者。其中,中小投资者占了绝大多数,他们是我国证券市场资金供给的主要群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投资者是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中小投资者自身具有局限性,他们用于证券信息理解、分析和运用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投资知识和经验相对缺乏,因而证券信息运用的有限理性较明显。并且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中小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

(二)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对中小投资者提供有效保护的证券市场会吸引大量投资者的进入,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资本市场也会得到较快发展。LaPorta等人(1998)研究了49个有代表性国家的投资者保护与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投资者利益保护较好的国家,其资本市场在规模和广度方面也较为领先,经济增长也较为迅速。从整个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在代理问题严重的地方,如果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观察到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他们就会对融资者提出较高的溢价,体现为较低的购股价格、较高的分红要求等。投资者利益保护较好的企业不愿意接受这种条件,会退出资本市场,保护较差的企业则会接受融资条件,从而造成劣质企业驱逐优质企业的结果。如果大股东的“掠夺”失去控制到一定程度,资本市场就会成为“柠檬化”的市场。所谓“柠檬化”是指由于掠夺问题的严重使得外部投资者认为所有公司都存在“掠夺”现象,因而无论何种公司以多大的折扣价招股,他们都不愿意购买股票,连那些提供了较好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公司都难以幸免,最终资本市场就会萎缩乃至消亡。中小投资者是我国证券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方,只有通过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我国证券市场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从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构成状况看,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不同,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以沪市为例,截至2008年7月31日,中国沪市股票投资者共开设6329.06万个投资账户,其中中小投资者占6298.3399万户,而机构投资者仅30.7125万户。我国证券市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投资者都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中小投资者的资金大多来源于其多年的积累储蓄,如果这些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其投入的资金血本无归的情况将大量出现,势必影响到数以亿计的人民的生活,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投资者丧失信心,从而导致证券市场崩溃,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也将不复存在,国家经济陷入困境,最终导致大量失业、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证券市场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主要表现

(一)我国股市的政策市特征给中小投资者带来过高的系统性风险

我国股市具有明显的政策市特征,集中表现为股价每一次较大波动几乎都伴随着监管当局的政策措施出台。王丹、李海婴在《中国证券监管实证研究》中得出结论:从1992年至2004年13年的时间里,以上证综指为例,超过30%的指数涨跌幅变化共计15次,在各次因素分析中,除去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8日的下跌是因为市场因素(国债期货火爆造成资金分流),1997年5月13日~1999年5月19日的下跌有国际环境(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的因素外,其余全都是政策性因素,占到82.96%。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1)政策缺乏稳定性。考察世界各国证券市场,各国政府大多对股市进行严格监管,但其监管的依据和方式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绝不会超越法律,更不会以政策代替法律。我国证券市场则完全由政府以直接的行政方式进行全面干预,监管部门监管的方式是不断的制定、出台各项监管政策。政策的多变构成我国证券市场的显著特征。十几年来,包括交易制度、发行制度、再融资规定、国有股减持政策、入市资金合规性政策等涉及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的政策均多有反复。实践表明,我国证券监管行为缺乏稳定性,政策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2)政策不可预期。监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其主要着眼点在于解决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具有突发性、临时性的特点。因此,监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往往缺乏预见性和长远规划。

(二)无节制地大规模融资导致供求严重失衡,突出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

据统计,2007年首发和再融资家数共达310家,同比增长89.2%,当年累计发行9094538.01万股。2007年底上市的中国太保、金风科技和出版传媒三只股票合计冻结资金高达3.4万亿元,中石油新股申购冻结资金达3.3万亿元,中国中铁发行时冻结3.383万亿元,均高于山东省当年GDP总量。然而,这些巨额资金大多来源于在二级市场上抛售股票回笼资金,从而造成资金在股市的大进大出,引起股市震荡,突出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

盲目的、无节制的大规模融资大大超出了股市的承受能力,导致股市供求严重失衡,造成了投资者的抵触情绪。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计划再融资1600亿元,成为A股大跌的导火索。市场大规模融资加之数千亿元的大小非解禁,使市场供求严重失衡,进一步加剧了股市下跌。回顾2008上半年行情,中国A股几近腰斩,上证指数从年初的5265点到6月30日的2736点,短短半年之内,暴跌高达48%,90%以上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2/3以上的流通股股东的损失超过大盘的下跌幅度;从总市值的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A股总市值从去年底的32,4|6万亿元缩水到17.66万亿元,缩水额高达14.8万亿元;A股的流通市值也从去年底的8.98万亿元缩

水至5.82万亿元,缩水额达3.16万亿元。缩水的3.16万亿元流通市值,如果按5000万个股东账户平摊,则每个账户平均亏损6.32万元。

(三)我国证券市场大量制度安排不公平,存在向机构倾斜的现象

机构投资者往往利用其在证券市场上的强势话语权,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出台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政策,而这些政策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以询价制度为例,询价制度完全排除了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本来在二级市场上中小投资者已经占尽劣势,现在在股票发行的一级市场上又被剥夺了新股定价的权利。另外,根据《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在新股发行的份额中,将有不少于20%的新股份额要被询价机构所瓜分。不仅如此,这些询价机构在瓜分了这部分询价份额之后,还可以以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名义,按市值来参与剩余部分新股份额的二级市场配售,如此一来,中小投资者通过市值配售而获得新股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更为悲惨的是,中小投资者还要在二级市场来为机构投资者的获利而买单。按照询价制度的规定,向询价机构配股的新股需要锁定三个月的时间。也正因如此,为了保证三个月以后这些新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于是,在新股上市的当天,这些机构投资者往往会对这些新股进行高开,或抬高股价,为这些新股未来的走势留下隐患,那些买进新股的广大中小投资者往往会因此而套牢。

三、完善证券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一)证券监管目标回归到保护投资者利益上来,并向中小投资者倾斜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前的证券监管实践更加重视证券市场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证券市场的自身发展,而对于投资者利益保护这一个核心目标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因此,有必要把证券监管目标回归到保护投资者利益上来。因此,必须在相关法律中,对证券市场监管目标加以明确规定,并采取倾斜立法的方式,重点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二)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政策市到市场市的过渡

在以法治为基础的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政府的职能基本上是“中性”的,即政府的出发点是公共利益而不是特殊集团的利益,树立政策和法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政策要做到透明、公开、公正、连续和稳定,既不能给股市扔炸弹,让相信政策稳定性的人遭受无端的损失,也不能给股市抛馅饼,让蒙对了政策变化信息的人一夜暴富。在各种合法的利益集团面前,政府需要提供的是制度平台,实现利益表达、博弈、调控的制度化,提供开放的合法利益表达渠道,让各种力量在相互博弈和沟通中达成共识。因此,中国证券市场首先要调整的是政府行为,即明确政府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政府行为要避免“越位”和“缺位”,让政策市稳定地过渡到市场市。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制度

以新股发行制度为例,在新股发行的询价过程中,采用回拨机制调节机构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的配售比例,即在股票发行时,由机构投资者决定发行价格,中小投资者决定股票在机构投资者与其之间的股票分配比例。如果机构投资者通过累计投标制定的价格较低时,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踊跃申购的方式提高超额认购倍率,使得在事先制定的“回拨机制”的规则下,机构投资者配售量减少直至为零,从而增加中小投资者的收益。如果机构投资者确定的价格偏高,一般投资者申购的超额认购倍率势必降低,此时,将有大量股票配售给机构。另外,回拨机制亦能有效地约束机构投资者,使其在发行阶段揭示其真实需求。回拨机制在机构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利益制衡机制,可以借助市场本身的力量,很好地解决股票在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分配比例问题,有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作者:王云云 杨 维

上一篇:环境绩效审计论文下一篇:合同建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