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新一轮股市浪潮的到来,给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帶来了一个获利的机会,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对现行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新一轮股市浪潮的成因及其对财务会计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有助于新形势下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篇1:

试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摘 要:证券对任何国家的金融体系而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低位。但是,我国因为市场经济开放不全面,以及计划经济所遗留的问题仍旧存在,导致证券市场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本文将对该热议问题展开探讨,深刻剖析证券市场问题的核心症结,从而有效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市场管理措施,为国家金融发展略尽绵力。

关键词:证券市场 监管 有效性

中国证券发展起步较晚,在监管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加强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研究,对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现存的主要问题

1.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利的核心问题在于法律层面。法律相关信息不完善,将难以有效借助对事件形成有法可依,并实施最终的管理及处罚。所以,在证券监管问题已经严重暴露时,应当在最为本源的制度层面进行思考。从现有法律文件可以发现,我国《证券法》准确实施时间为1999年,至今的17年中,仅有数次简单修订。在国内金融发展如此之快的背景下,相比较为落后的法律条文,实难以对证券市场产生积极的作用。不完善的法律背景下,市场所促动的证券金融体系,也无法区域平稳的持续发展。故此,也可发现证券市场缺乏有效管理,惩治措施的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便是在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2.缺乏统一的监管体制,各监管部门协调合作不足。除法律存在的因素外,市场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合理且完善的监管体系,意味着市场会存在着较多漏洞。证券属于金融业,众所周知其涉及到大量的换算和比率问题,当无法对其实现准确监管时,市场或会因此而产生大量漏洞,继而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第二,监管部门的协调性不足。证券属于规模较大的行业,涉及到诸多领域。由于在行政管理层面,需要避免独立管理构成收受贿赂、权钱交易的事情发生。我国目前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方式,采取多部门共同管理。然而,该措施也形成了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交叉。进而导致“共管”和“不管”的状况发生,整体管理效率不断下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发展。

3.政府监管职能错位。我国近年来陷入政府职能改革的怪圈,政府应当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却并不应该作为服务的供应者。从政府层面来看,其需要做好的服务者的身份,从跟本层面提升服务能力,有效降低社会服务问题对社会的影响。然而,整体公共服务水准趋于好转的同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却仍旧存在错位。政府缺乏对于证券市场的主导能力,却再不应该出现的管理场合,对证券市场吹毛求疵。在没有尽到自身责任的同时,也自然难以对证券市场实现良好的管理。事实上,不仅是证券市场本身对于政府管理手段莫名其妙,包括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也无法理解政府所采取的指令手段。从政府层面来看,其在社会服务层面上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却并不意味能够有效在技术层面对金融适时调整。所以,政府职能错位,往往是金融市场波动的罪魁祸首。

4.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的自律机制尚不健全。事实上,证券业协会在我国现有的证券体系下,无异于形同虚设。协会应该在更大程度上履行监督和指导功能。有效对证券行业的相关企业实时监督,配合司法、行政和执法部门,深入控制证券市场。同时,对企业工作进行指导,合理调整工作方向,优化企业经营模式,跟本层面上解决解决企业经营混乱,缺乏方向决策力的问题。再来分析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的主要监督管理机构,交易所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深入管理。其中,首要问题在于考核机制不足严苛,市场氛围可谓嘈杂混乱,大量非专业认证从业者和机构涌入证券市场,再结合深圳和上海两大证券交易相互竞争,缺乏相对统一的执行标准,最终造成证券行业一片乱象的局面。

5.信息披露制度尚不规范。实施对从业者和机构的管理,公认有效的方式便是信息纰漏机制。以信息为根本导向,在帮助投资者深刻认清行业现状同时,对机构和从业者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从业者管理机制,目前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存在严重滞后性,缺乏第一时间的曝光机制,难以有效对投资者实现作用;其次,信息揭露机制不够明确,并没有贯穿始终的方针;最后,信息纰漏程度不足,有所缺陷的信息,不足以形成纰漏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当前市场环境下,存有缺陷的市场信息纰漏模式,自然难以有效对行业管理起到规范性作用。

二、提高我国证券监管有效性的建议

1.不断完善《证券法》及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实现“依法制市”。法律是实现证券市场管理的重要的促进力。只有建立、健全法律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规范化管理模式,由此在整体引导和细节处理等诸多方面,保障证券市场健康、长效的发展。而在健全法律体系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的成熟经验。西方国家提出了“问题反思”处理方式,建立在问题基础上,深刻反思其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的影响结果,从而确保问题的立法可以精准实现。西方国家采取“先发生、后治理”的态度,说明了法律健全的特殊性。然而从效率上表现出较低的水准,却能够有效的满足了对问题的处理。反观我国《证券法》,在内容上不可谓不完善,但细节存在着较大的缺失。由于不具备在细节层面管理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有效实现功能。所以,法律建设应当对市场有所重视,正所谓“亡羊补牢,尤时未晚”,在证券市场衍生出新型问题时,积极、及时的予以处理,进而确保相关法律有据可依。

2.完善证券市场管理体制。法律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监督,具体执行的监管与指导,必须依靠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进行。相关建议为:第一,转变监管目标。我国证券市场管理在以往主要针对价位、溢价等问题实施监管,并长期以来认为,只有有效掌控证券价位源头,便能够保证消费者权益。不过,该方式却忽略了消费者自身对权益的需求,在多样化市场诉求基础上,只有转变为对投资者的保护,才能够切实保障市场稳定运行;第二,转变监管价值。投资价值是由市场为主导,政府相关机构不应对市场多家干预。当前背景下,需要实现完善的信息纰漏机制,从而确保消费者能够更加精准的选择信息;第三,转变监管方式。政府及相关机构需淘汰行政把控,回归市场主导的同时,采取引导的方式促进市场运行。第四,改变审批方式。审批除对信息精度、准度的管理外,还应该充分保障人性化。以准入条件作为限制,以人性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促进证券市场运行效率提升。

3.加强证券市场主体及相关机构的自律能力。第一,优化证券协会职能。首先,将证券协会归还给市場,彻底消除政府的干涉作用。由民间确立证券协会管理体系,使其能够在自律下实现对证券市场的指导;其次,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保障行业协会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功能;再次,赋予仲裁能力。使其能够对适合仲裁的纠纷事件得以处理,降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投入;最后,发挥信息上报功能。使政府能够在完善信息下对证券市场整体监督。第二,强化交易所自律功能。交易所能否实现自律,取决于制度明确和监管程度。因此,应首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构建有效的政府监管体系,优化政府监督职能。只有在监管部门能够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的交易所的深入管理。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纰漏,确保证券业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政府监管主导部门,应当加强管理深度,并合理控制企业信息传播途径,确保信息不会在过程中发生变化。事实上,信息纰漏管理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相关部门的意识也十分重要。在正确的主导思想下对证券企事业进行信息纰漏,无论在披露结果的完善性,还是信息的纰漏和调查效率,都会有显著的提升。

三、结语

证券市场所出现的问题是错中复杂的。本文从政府监管角度展开探讨,主要分析立法层面、制度完善层面、职能层面和信息纰漏层面,希望由此为证券监管提供些许可行的信息,进而合理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旭光.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06).

[2]郝旭光.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评价——基于问卷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3]郑彧.证券市场零和博弈与监管有效性的法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05).

作者简介:刘伟(1983.12—),男,蒙古族,辽宁建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刘伟

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篇2:

新一轮股市浪潮对财务会计带来的影响

【摘要】随着新一轮股市浪潮的到来,给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帶来了一个获利的机会,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对现行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新一轮股市浪潮的成因及其对财务会计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有助于新形势下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完善。

【关键词】财务会计 股市浪潮 变化 影响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对会计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财务会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其改革进程也势必会受到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股市浪潮,势必会对我国财务会计产生深刻的影响,新一轮股市浪潮在给市场参与者带来获利良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何以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去适应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了当前关注的焦点。财务会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会发生哪些变化,如何才能在新一轮股市浪潮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一、股市浪潮与财务制度之间的联系

(一)2006~2008年中国股市浪潮与新会计准则的出台

回顾2006~2008年中国股市行情,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股民经历着过山车一般的刺激。从06年年初开始,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刺激下,股市开始上扬,不久便进入牛市。到了07年年初,无论是从指数点位、融资规模,还是股民数量、参与热情,都达到了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就在股市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的行情下,其中隐藏着的风险也在逐渐暴露,最终导致股市大跌。

无独有偶,在股市大起大跌之际,酝酿已久的新会计准则亦横空出世。新会计准则是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当时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在会计方面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如包装上市,会计做假,泡沫行为等),以及资本市场以外的企业包括一些少数国有企业实际存在的资产虚增、利润虚增的情况。因此,新会计准则所关注的内容与股市大起大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息息相关。新准则的出台,能及时遏制资本市场中的乱象,为日后股市回归理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

(二)美国华尔街股市丑闻与萨班斯法案

美国华尔街股市有过不堪回首的二十年。在这段时间里,因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华尔街股市一直在大起大跌恐惧中前行,股市危机与银行危机以及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关联密切,三者形成了一个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历次美国股灾暴露出美国金融界的一系列问题,存在着严重的操纵、欺诈以及内部交易,舞弊现象十分严重,这一切都迫使着美国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2001年12月,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突然申请破产保护,此后,公司丑闻不断,规模也“屡创新高”,特别是2002年6月的世界通信会计丑闻事件,“彻底打击了(美国)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Congress report, 2002)。[1-2]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出台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萨班斯法案是一部涉及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改革的重要法律。

二、新一轮股市浪潮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从2014年我国股票市场的逐渐升温,到2015年牛市的一浪高过另一浪,从市场的“三碗面”来看,新一轮股市浪潮的形成条件已经具备。从政策面来看,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其中很多政策对股票市场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优先股、沪港通、新“国九条”等,其中以新“国九条”最具代表性。

新一轮股市浪潮的形成,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面貌,其在夯实股市基础的同时也为市场参与者树立了市场改革和发展的信心,减小了股权分置等改革阻力,推动了与实体经济相匹配的资本市场的形成,为其融资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海外优质公司在国内上市[3]。

与此同时,在股市大涨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倾向于增资扩股,这将为公司带来充裕的自由现金。然而,当缺少优质投资项目时,公司很容易就会犯盲目投资的错误,甚至出现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致使业绩大幅下滑的现象。此时,为了维持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及避免被ST,公司将运用各种手段粉饰业绩,继而滋生各类舞弊行为。在此情形下,会计政策必然要体现出谨慎性的特点,新一轮股市浪潮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势必会对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产生极为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切理论均建立在特定的假设基础上,财务会计理论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多假设情形将不复存在,而新一轮股市浪潮的到来,势必会丰富财务会计理论的内容。

首先,财务会计理论建立和适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计量的稳定性。目前人民币正逐步走向国际化,尚有较大的调整空间,而随着新“国九条”的发布和实施,海外资金纷纷进入,为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而币值的变动将会动摇货币计量基础,“历史成本原则”将再次遭受冲击。其次,必须充分考虑资本价值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收益即为收入与费用之间配比结果的最终体现,随着企业名义收入的不断增加,仍然按照“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将对企业经营决策产生不利影响。再者,尽管《企业会计准则》中已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但就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却有点水土不服。随着股市浪潮的到来,公允价值能否继续保持公允,公司估值能否继续使用市值,市盈率是否真实反映公司情况等,将值得我们去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计量将起到反映受托责任的作用。会计信息必须能够反映出投资的回报率以及承担的相应风险,换言之,投资者的收益和会计信息需求均要在财务会计制度中体现出来,而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必须丰富财务会计的内容,这势必会进一步推动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4]。

(二)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影响

自2001年以来,以安然、世通等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大公司因财务信息造假等行为而相继倒闭破产,对美国的资本市场造成极大的震撼。在国际社会对改善公司治理与加强风险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2004年COSO委员会结合《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的相关要求,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RM)。与1992年《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比,ERM框架在内部控制的内涵、目标、要素以及内部控制责任承担等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

反观国内,在《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不久,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此可见,资本市场的规范与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密不可分。随着新一轮股市浪潮的到来,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也随之加大,容易滋生舞弊行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相关指引搭建的只是一个框架,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在股市浪潮中,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对外投资管理方面的内控建设,以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对待。

(三)对财务会计国际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也正逐步走向國际化。目前,随着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将逐步形成由主板、创业板、场外柜台交易网络和产权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资本市场的放开,势必吸引国外资金的流入,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作为反映经济事项成果的主要载体,财务会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与国际接轨,以此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新一轮股市浪潮的到来,将有力的推动我国财务会计的国际化。新一轮股市浪潮的到来,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有了诸多抑郁,同时也意味着会计工作将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紧密结合,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必然要朝着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迈进,这也是建立国际正常经济秩序的基础,有利于加速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5]。

三、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新一轮股市浪潮的到来,其势必会对财务会计理论、内部控制建设、财务国际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财务会计必须通过内部改革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改革过程中也势必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反作用,如在企业内部管理、利益分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经济行为约束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为更好地适应新一轮股市浪潮而做出的自我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天旺,王艳凤.2012年中国股市新一轮熊转牛之新技术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2(4):22-23.

[2]高挺.海外新一轮量化宽松如何影响中国股市?[N].上海证券报,2010-11-10A01.

[3]葛家澍,叶凡,冯星,等.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会计研究,2013.12(6):7-9.

[4]沈一静.跨国财务会计外包风险识别、评价与应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5]沈明君,王明阳,何良东.新一轮股市浪潮下上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改进策略[J].会计研究.2014.25(10):52-53.

作者简介:黄硕欣(1982-),男,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中级会计,研究方向:财务报表合并、分析,制度建设。

作者:黄硕欣

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篇3:

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分析

摘要:今天的中国股市监管体系建设这些年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股市发展的因素。笔者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探讨了行政监管与自律监管的关系、法律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投资者维权困难、淘汰机制不够等五方面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办法来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使中国股市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股市;监管体系;问题;建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进行,否则就会出现问题,股市当然也不例外。我国目前的股市监管体系是伴随着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先后设立而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

一、中国股市监管体系的建立、发展与现状

监管即监督与管理,监督的含义是监察督促,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对于股市来说,监管是为了市场参与方的安全和信誉,保护市场安全、稳健的运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采取的监察督促行为和协调工作。为了进行有效监管建立的机构、制订的法律法规以及这些机构依法依规实行授权范围内的监管和管理的行为则构成了完整的监管体系。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和一套完整且健全的监管制度,对于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股市稳健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监管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股市出现虽然较晚,但监管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略晚于股市的出现,而且初期对股市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很分散。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从1992年起,中国股市的监管从主要由沪深两地政府负责,中央各部委共同参与的体制向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过渡。直至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后,所有与股市监管有关的职能全部进入中国证监会。至此,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

(二)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在政府监管部门之外,还有行业自律组织。全国性的自律组织主要有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于1991年8月28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业自律性组织。两个交易所都成立于1990年,其作为股市的基本载体,对会员及上市公司进行监管,对保证股市正常运转负有重要的责任。

(三)其它监督管理手段的建立与发展

除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外,司法监管介入及社会舆论监督也对中国股市的监督管理形成有效的补充。司法监管的介入使股市中的违法违规人员面临的处罚从行政处分上升到了民事赔偿甚至承担刑事责任的高度,社会舆论监督则使某些不为人知甚至被刻意隐瞒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媒体得以暴露,有效补充了监督执法人员的信息来源。

(四)中国股市监管体系的现状

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司法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为补充的监督管理体系,并且经受住了多年市场检验。

二、中国股市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股市历史在二十几年的历程中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但与股市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各种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而且有关部门的监管经验也较为欠缺,因而在股市监管方面尚有不少需要改进、完善的问题。

(一)行政管制过多,自律监管不足

股市要想顺利发展,适度的监管是必要的,然而由于中国股市从一开始监管机构就对股市实施了全方位的监管。中国证监会的监管手段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味道。事无巨细,干预事务过多。但实际的监管效果并不理想。

证监会在可以放松监管的方面投入了过多精力,导致没能把有限的监管资源投入到确需加强监管的比如内幕交易、信息披露等领域中。由此形成了两方面的不良结果:一是掌握了不应掌握的权力,使得权力寻租行为得以产生;二是影响了市场效率和公平的提高。

自律监管是行政监管的有效补充,由于中国股市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而且中国的管理机制造成整个行业的自律组织均在中国证监会的控制之下,自律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的只是中国证监会的传声筒的作用,而没有真正成为行业自律的主体。自律机制不足且缺乏权威性导致市场参与方过于依赖监管机构的管制,无法产生内生性的规范意识,既不利于参与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也牵扯了监管机构的精力。

(二)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处罚违规行为力度弱

我国目前与股市关系比较密切的法律法规主要是《证券法》、《公司法》及相关行业法和部门立法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些法律条文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甚至互相矛盾,因此,及时对过时、冲突的法律条文进行修订十分必要。

随着有关证券的法规体系逐渐健全,关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也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但目前的法律规定对于此类行为的惩治力度较低,难以达到预期的惩戒效果。过低的违法成本,难免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屡打不绝。

(三)信息披露监督机制有待改进

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对于维护市场健康稳定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于这一方面的主要监管依据是2007年证监会发布实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该办法制订至今已5年有余,已不能适应目前的泛媒体时代的监管需要。

截至目前,证监会指定的信息发布途径主要是其指定的报纸、杂志和网站,但随着媒体、通信的不断发展及融合,新的信息渠道还会不断出现,监管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四)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力度不够

由于中国股市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各类市场参与方的违规行为使投资者受到了很多不应有的损失。2002年1月15日,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得到初步确立,投资者可以依法对侵权行为人提起民事赔偿诉讼。但该通知给投资者的维权举动设立一个前置条件,即需要中国证监会出具处罚决定书。这种刑事程序前置给投资者设置了一重法律障碍。以保护的名义将投资者变相排斥在法院的大门之外,最终给投资者造成伤害。

由于目前投资者维权仅限于由于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对于其它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则追讨无门。

(五)淘汰机制不够健全

股市的市场管理方(证监会)有责任保证商品(股票)的质量,对于那些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商品和经营者应该坚决淘汰。但现实状况是,中国股市至今仍是易进难出、易上难下。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标准目前刚刚由此前的单一业绩标准扩展到多重标准,这有利于市场形成优胜劣汰、良性循环的机制。但从前期证券交易所对于暂停上市公司恢复上市的审核结果来看,该项变化对中国股市的淘汰机制变化的影响尚不明显。

三、中国股市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股市监管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维护体系安全稳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相互促进。针对中国股市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初步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监管思路,强化行业自律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规避监管,创新业务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场风险这就对监管机构监管手段的优化丰富、防范化解市场系统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股市目前这种统管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改革从根本上为金融创新创造空间。

对于自律组织来说,监管机构在现行框架内对自律机构进行充分授权,减少干预,明确其职责权限,在此范围内切实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维护股市秩序的有力助手,而不仅仅是一个披着自律外衣的行政管理者。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

法律法规是股市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国股市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以《证券法》和《公司法》为基础,以行政法规、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法律体系。

但是,由于制订法律法规时考虑的情形及当时的实际状况和现在的状况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借鉴资本市场成熟地区的经验,彻底改变现在这种重行政处分轻法律惩戒的局面,加大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者的民事、刑事成本,达到震慑市场行为,减少违法违规,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

(三)加强信息披露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笔者认为应当考虑如下改变:一是及时调整监管思路,从目前针对传统的、易管制的传统媒体的管理转变为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无门槛的泛媒体时代的监管;二是持续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对董事、监事、高管等进行专项培训考核,订立专项制度,强化相关人员的信息披露合规意识。

通过实施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证监会逐步从准入性监管向过程透明度监管的转变的过程,促使证监会从目前繁琐的行政监管中脱身出来,并由现在的“重管理轻监督”向“重监督轻管理”转变,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以规范化的信息披露为基础的良好的市场秩序,实现股市的良性发展。

(四)切实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

目前投资者维权存在较多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制度建设的落后,另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执法部门的轻视怠慢。因此除了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还需要监管部门能够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当然,保护投资者权益并不意味着对投资者做出某种优惠性的制度安排,而是在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要实现投资者权益的有效保护,应通过司法手段和行政手段、舆论手段三管齐下。

司法手段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应该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面对发展中的市场不断涌现的新的法律空白及时通过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加以补充;二是扩展民事赔偿案件受理范围,改变目前仅受理投资者因虚假陈述遭受损失而提起的民事诉讼的局面;三是改变目前的诉讼制度,可以考虑借鉴集体诉讼制度。

行政手段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对于漏报、瞒报、错报视情节给予严格处分;二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重组、关联交易等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的经营行为的监督,发现可能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及时阻止;三是发挥稽查局、稽查总队的职能优势,与公安部、审计署等

部门建立业务联系,对于其他有关部委发现的相关线索进行深入调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舆论手段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对于采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公开报道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应;二是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等部门设置舆情监督员,对于媒体报道进行有效关注并将有关线索提供给稽查部门,以便查处。

(五)完善退市淘汰制度,建立良性发展机制

目前,沪深证券交易所新的《退市办法》已经实施,新办法对于退市标准的规定相比以前《退市办法》的单一标准已经有了重大改进,但仍然有部分条款实践性不足,规定尺度与目前实践状况脱节。

完善退出机制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保证上市公司总体质量、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只有有了高素质的上市公司队伍,才能有利于中国股市整体质量提升、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中国股市监管体系能否及时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将对中国股市的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本文仅对目前股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和设想,希望能对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一点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弗兰克·J·法博齐、[美]弗朗哥·莫迪利亚尼 著,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杨蓉证券市场与公司治理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武魏巍我国金融未来发展趋势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张跃文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与变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郑振龙、陈国进等金融制度设计经济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杨潇

上一篇:走出去战略下中国经济论文下一篇: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