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外语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针对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现状,分析了工科专业外语结合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势。指出目前工科专业外语双语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专业外语教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为推动高校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科专业外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科专业外语教学论文 篇1:

工科硕士生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专业外语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文章针对该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现有问题,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互动自主的大班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改革所提出的反馈意见及建议,确定了后续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专业外语;综合素质;教学改革;互动

作者:李永乐

工科专业外语教学论文 篇2:

工科专业外语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针对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现状,分析了工科专业外语结合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势。指出目前工科专业外语双语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专业外语教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为推动高校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关键词:工科专业外语;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张淑会(1976-),女,河北定州人,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冶金工程、冶金专业外语教学;康志强(1974-),男,河北定州人,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掩饰力学。(河北 唐山 063009)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专业外语已成为许多国家现代外语应用和教学的一个新领域。因此,在高等学校教学领域,专业外语课程也成为继公共英语学习之后,结合专业课程给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而工科大学生是将来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熟悉国内外新科技的动态,还要不断地掌握新的相关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现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优势。因此针对工科专业大学生,开设专业外语课程更显得尤为重要。

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双语教学和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的结合,即能充分发挥双语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又能提高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几年从事冶金专业外语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浅析了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现状以及工科专业外语实现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途径。

一、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现状

1.教材的规范性

随着工科专业外语课程开设时间的延续,教材的需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自由选材到正规教材的发展过程。

最初,往往由专业教师自由选择教材,教材来源范围较广,或者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或者选自科普类科技读物、报纸及杂质等。但是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简单,而且有时会出现与本专业脱节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教师专业外语教学经验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师开始自己编写相关专业的外语教材。例如我校在90年代使用的冶金专业外语教材属于钢铁冶金教研室内部资料,由几位教学资历较深的专业教师结合外文专业知识编写。该教材专业结合性比较强,但是作为一种专业英语的学习教科书,其内容缺乏原版英文教材的风味,比如文章中的长句、难句较少,句型单一等,这将阻碍学生阅读、翻译能力的提高。

在专业外语的选材上,高等院校如能做到尽量有选择的使用原版教材,这将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他国或国际上普遍接受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国内外学科设置的差异,原版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多数高校选用的专业英语教材是作者收集相近学科原版教材,然后根据教学进行删减重组后编写的。目前,我校冶金专业外语选用的是东北大学卜玉坤编著的《大学专业英语》。该教材专业结合度高,内容深度、广度适中,文章均来自于原版书籍或报刊等,整体而言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的提高。

2.师资力量

目前,多数高校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由专业教研室承担,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深厚,但往往英语讲解有一定难度,从而影响学生听、说、写的能力。也有少数高校专业外语教学由外语教研室承担,这些教师能够流利的讲述语法、词汇,但遇到专业问题时便会束手无策,可能使专业外语变成语言教学课。

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工科专业外语师资力量较匮乏,需要引进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均较高的青年教师,尤其是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或者引进曾在海外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专业人才等。这些人员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而且具有多年阅读外文科技文献的经历,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较高,这将有利于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而且也易实现教学相长。

3.教学方式

专业外语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在学生已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其专业材料的阅读、翻译及写作能力。但多数专业外语教学还停滞在传统教学方法上,比如学生以低头看教材为主,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分析句子特点等。这种方式效果不理想,授课内容往往会偏重对内容的翻译,不利于学生专业外语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笔者在冶金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时间内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代表向大家解释相应段落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采用笔译的形式作翻译练习等,结果发现适当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许多教师对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方法钻研不深,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的阅读、翻译技巧,能看懂外文文献就可以了,故往往对自己和学生定的标准偏低,这也是限制专业外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4.学生因素

工科专业外语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或者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大多数高校属于专业选修课或者限选课的范畴,因此许多同学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专业课学习或考研课程上,认为专业外语期末考试能及格就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差。另一方面,非外语专业学生基础英语底子相对较弱,这也使他们对长篇长句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感到比较困难,从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工科专业外语结合双语教学的优势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2001年,国家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力争三年内,争取使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设课程的5%~10%的双语教学要求,并把双语教学列入普通高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等。目前来看,各高校双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学方式、教材选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摸索,还缺乏成功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例如,高校和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跟随国家政策追风而上,上课虽然使用了外语,确把双语课上成了公共或专业课,或者上成了外语语言课。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较多。第一,缺乏合适的双语课程教材。自组教材缺乏国外语言的味道,容易形成蹩脚外语;而原班教材虽然有准确的专业词汇、地道的语言,但教材内容往往与国内现行的教学要求有偏差。所以,目前双语课程教材的选取没有一定的规则,随机性较大。第二,双语教学一般在本科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容易实施,因此就对专业课程老师或外语语言课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许多专业课老师不能熟练使用外语授课或外语语言老师缺乏专业知识的现状,恰恰阻碍了双语教学的发展。第三,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我国目前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学生的词汇、语法识记能力较强,但听、说能力确有限。有些院校虽然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较高,但往往只是为了过级而学习,掌握的知识比较片面,学生之间运用外语能力的差异性较大,这是双语教学发展的又一主要绊脚石。

工科专业外语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进行,能够发挥两者的优势,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首先,减小了高校双语教学选材的苦恼。专业外语课程是学生经过多年公共英语学习之后,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开设的课程。对于工科学生而言,专业外语的学习可为今后学习、工作中查阅外文资料、撰写学术论文或出国技术交流做准备。而工科专业涉及的技术具有国际通用性,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国外或国际通用的书籍比较多,选择起来就比较容易。而如果纯粹为了开设双语教学,而无专业方向,其教材的选取难度就相当大。其次,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外语课程的积极性。相对于中文公共或专业课程而言,专业外语课程的学习显得十分枯燥无味。笔者在和学生谈心时发现,有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比较难,学习中文专业课都费力,更何况低头一片外文字母的外文专业课本。所以专业外语课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活跃程度明显较其他课低。而使用双语来教授专业外语课程恰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专业外语课堂上,除了阅读课本文字等,多使用外语讲授专业内容,师生之间多用外语沟通。这将把课堂变成学生进行外语实践活动的舞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后,提高了学校专业课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双语教学对现有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绝大多数大学专业课教师都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但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工科大学教师具有的也多是哑巴外语的学习经历,因此多数教师的听说能力较差。因此,工科专业外语使用双语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师自我挑战的过程。笔者在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例如准备一堂双语冶金专业外语课是准备一堂传统专业外语课工作量的两倍多。为了更好的控制并活跃课堂气氛,还要经常从网上或图书馆搜集大量和专业相关的外文会话、情景短文等,以丰富自己的专业口语知识。

三、工科专业外语实现双语教学改革的途径

1.提高专业外语教师素质

专业外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当扎实的外语功底,必须是一位“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专业外语教师不多,因此学校应当加强专业课程老师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以提高专业外语教师素质。一方面,给现有专业课程老师进行培训,如进行外语口语培训,或根据学科特点鼓励专业课老师出国留学等。另一方面,引进本专业外语水平较高的具有博士学位或留学归国人员以补充专业外语教师的不足。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任何学习或工作而言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来说,兴趣更是学好某一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对于学生而言,有时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才能发展而成。这在非国语的专业外语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目前开展专业外语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比较被动,往往不是发自内心的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实施专业外语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老师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增加讨论课、教学内容难易适中、教学节奏不能太慢或太快以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专业外语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必修不断改进现有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几年冶金专业外语的教学经历,认为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程设置。专业外语课程开设的时间因学科而异,大都在本科三年级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开始,延续两到三个学期。就冶金专业外语课程而言,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每学期20个学时,共60个学时。但大三第一学期设置的多是专业基础课,如冶金热力学等,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笔者在冶金专业外语的课堂上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讲解专业知识,相应的关于英语能力的运用及训练时间就减少了。因此,专业委员课程设置应和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相对应,应该根据专业课程及时调整开课时间。

(2)授课方式。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改变传统的课本教学方式,即“原文—译文”的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单调而且枯燥,不利于专业课教师外语授课能力的综合运用。

相反,采用多媒体教学会有利于专业外语课程双语化的实施。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制作信息含量达,图文并茂的中外文课件,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不必花时间在黑板上写大量板书,自然就有时间运用外语去解释、分析课件中的内容,使专业知识和外语语言环境贯通到一起。课堂上学生根据课件中的文字、图表内容来聆听老师所说的专业知识,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专业外语双语教学实践中,要求老师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做到课堂灵活,主体鲜明。首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双语教学,并不在乎一堂课说多少外语字母和句子。比如,在专业外语授课的第一学期,主要是应帮助学生适应课堂环境。同样的词汇,在专业外语课中意思可能和以前公共外语课的意思毫无瓜葛,而且专业外语语句较长、从句较多,学生会有点不适应的感觉。此时,专业外语老师应当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帮助学生适应专业外语环境中的语言特色。而在第二或者第三学期,就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独立运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其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优化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专业外语课程双语教学模式,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使用学过的专业词语积极发言,多给学生创造机会来讲外语,如采用提问、演讲或讨论等形式授课等。

四、结语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工科院校要想培养出高水平、外向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必修办好工科专业外语的教序工作。而把双语教学模式应用于专业外语课程教学环节,可充分发挥语言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的优势,为培养“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宏燕,续京.浅谈工科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J].石油化工应用,2006,(5):73-74.

[2]王文峰.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

(13):276-277.

[3]孙鹏云.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及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4(4):60-61.

[4]李春华,严明.专业外语向双语教学过渡的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教育,2004,(6):60-62.

[5]孙伏.工科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

(16):349,344.

[6]李福裕,王向东,徐强,等.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子教育,2006,(1):42-46.

(责任编辑:赵赟)

作者:张淑会 康志强

工科专业外语教学论文 篇3:

工学结合的专业外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通过分析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现状,提出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以专业为驱动的教学内容改革、以需求为导向的新教材开发、“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专业外语;工学;课程标准;一体化实践教学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衍生出更严谨的教育制度和更专业的精英人才,扎实的外语基础和运用能力成为了汲取国外先进科技精华的必备条件。国际互联网的覆盖区域越来越广,现代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情形下,对工科学生专业外语的要求亦大幅度提升。具备过硬专业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行业英语技能才能成为当今社会中极为抢手的顶级人才。然而,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远远无法满足“工学”的发展与需求,专业英语意为“专门用途英语”,具备更强的实用性、实践性。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是在公共英语学习基础上,经四六级应试培训后更为专业

的英语教学。工科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更多专业的词汇、专业的语法特点以及专业的表达方式,为后续学习或实际工作中选择参考资料、撰写文章和跨境学术交流做好专业准备。

在最新版本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教育部将专业英语添加到必修课程中。大纲明确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外语这一重要工具上能学以致用,必须不断加强英语的学习强度和专业度[1]。在新大纲中,阅读能力不再是英语学习中最为核心的能力,听、说、写、译也同样重要,必须平衡发展才能让学生在顺畅查阅专业英语文献的同时,以英语进行学术沟通,实现“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目的。

一、工科专业外语课程现状分析

各高校对专业外语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一些高校针对个别专业在大三、大四的课程中新增专业英语课程,另一些在教学中直接采取双语教学或者外语教学的模式。大学期间,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循序渐进,专业度大大提高。然而,专业英语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实际应用中,学生的能力稍显逊色,大多数学生存在“哑巴英语”的情况,无法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亦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首先,教学与使用分离。作为国际交流的日常工具,外语(尤其是英语)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相对以往而言,很多高校在基础外语的教学上已有较大的进步,学生外语水平也大幅度

提高。然而,大多数高校外语教学的重点却局限在四六级的合格率方面,在这种教学制度下提高的仅仅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非实际应用能力。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之前会加强外语的学习,一旦通过考试就松懈下来,甚至弃之不顾。之后的专业课程中也鲜有英语课程教学的安排,学业考核中专业英语几乎不占比例,因此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四六级考试后,学生的外语能力便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现象[2]。

其次,专业教材匮乏。目前诸多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大部分学校还在用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教材。这些教材与现行规范不符,

并且内容涉及不少淘汰落后的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并无用途。(2)知识点与专业课程相关性较低,实际应用性低,易使学生觉得本课程对专业知识的影响不大,实际应用性不强,进而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3)专业深度有余,而广度不足。由于大多数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理解还达不到较高的深度,学习深度较高的非母语教学的专业课力不从心,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没有学习气氛。因此,教材作为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必须新颖和实用。

最后,教学形式单一。理工科的教师在本专业领域内教学掌控的能力无需质疑,对专业知识的阐述也能恰到好处,学生较易接受和吸收。但是,专业课教师使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点,担任专业英语教师却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对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产生很大影响[3]。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依然采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将授课的重点局限在专业词汇讲解与内容直译上,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形式单一,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从教学内容出发,应当调整专业英语课程;从教学方式出发,应当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引进多媒体技术;从教师本身出发,应当有更高标准。从而,让专业英语的教育和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学生要将英语学以致用,首先要改变对专业外语学习的态度。同时,学校需要提高专业英语的师资水平,完善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英语教学体验。否则,学生难以真正将英语应用到学术交流、外文资料查阅及专业学习中,难以从简单的基础英语读写能力发展到实际的交流沟通,语言的应用性与交际性难以得到表现[4]。中国加入WTO后大大扩展了工程技术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入国内的外资、独资、中外合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国内企业也渐渐加强了国外项目的开展,这为国内职业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挑战。目前诸多企业对应聘者外语的听说读写面能力有明确的要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也是考核学生总体素质能力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工科专业外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针对目前我国工科专业外语课程现状,结合具体工科专业情况,进行专业外语课程改革,并得以具体实施和应用。笔者认为工科专业外语课程改革应针对工科专业外语的特点,以目标为导向制定课程标准,以专业为驱动改革教学内容,以需求为导向开发新教材,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标准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深层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视角的切换。从“教什么”和“怎么教”向“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过渡。课程标准在总体结构框架上与传统教学大纲有很大不同,对比见表1。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教育理论背景的转型、教育政策的变化以及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推广和传播,采用“课程标准”一词代替“教学大纲”,并在内容实质和结构上重新定位和规划设计。新的工科专业外语将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从专业外语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标准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从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指导性原则和建议,从方法、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规定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当达到的要求。

(二)以专业为驱动的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从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以专业需要作为教学载体,把课程标准的目标作为课程内容设计的出发点。专业外语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以便让学生更清晰认识自己的专业、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开阔眼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学内容须具备时效性、广泛性、阶梯性三方面的特点。

时效性。虽然教材不可能做到实时更新,但教学内容必须跟上社会和科技发展。专业外语的教学需反映本专业在所属行业的发展历史,更要反映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前提下,专业外语才能实现学以致用,而非学而无用。

广泛性。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避免内容单一枯燥,必须从各个方面符合特定专业的特性。比如:工科道路桥梁专业外语,教学的内容不但要包含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道路与桥梁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还应涉及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工程造价计算、施工监理等有关内容。课本内容的丰富性能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外语教学应该部分体现非母语专业概论的属性。

阶梯性。是指教学内容应随着学习的深入,循序渐进地强化。课文题材应当丰富多样,用英语全面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展示和传输。所以说,专业外语教学既要部分体现非母语专业概论的属性,又要体现专业实用的特性。

(三)以需求为导向的新教材开发

传统的教材设计基础是依照教学的逻辑规律进行的,以章节的形式来罗列和表现专业外语应当学习的知识点。目前传统教材的特点是:唯一课程资源、

教本性、文本类平面性。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教材作为一种规范式教学,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新的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亟需新教材的出台。

作为与工学结合的外语课程教材,其关键点是在未来专业上的外语应用,以未来需求为导向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和穿插,与此同时,在学习要素与专业发展特点相匹配的情况下加强实用技能的联系,从基础英语转变到应用英语。因此,开发以需求为导向的新教材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5]。

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新教材应具有如下功能和特点:

(1)新颖性、实用性、受众性。突出专业的新发展、新趋势、生产实用性及大众参阅性。

(2)具有对话特点的学习范例。突出教材自问自答、读者问教材答、教材问读者答等特点。

(3)促进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突出教材的科学趣味性、科学严谨性,引导学生为兴趣学习,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4)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工具册。

(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更多的是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本质上来说依附于理论教学,缺乏单独的规划与安排。在传统实践教学中,环节配置不合理,前后环节缺少铺垫,相互的衔接显得呆板乏味,仅仅是重复验证学科理论[6]。而“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又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对工科学生尤为适合。

在以专业和需求为驱动的课程体系改革基础上,进行专业外语“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采取图1所描述的专业外语课程目标与对应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工科道路桥梁专业为例,在实践教学安排中,除了课堂学习外,在专业外语技能强化环节,可设计模拟国际学术大会报告、学生修改点评英文科技文章等单元,这些内容充分结合了未来的工作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认知实习安排中,可结合本专业内的科研活动,如向学生提供国际夏令营的机会,安排学生服务本领域的国际会议或者形成小组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等,达到实践锻炼的目的。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分别参与了“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及“非开挖技术创新与地下工程安全国际高层论坛”,部分学生成为国际大会的志愿者,他们以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顺利完成了大会的服务工作。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单元既锻炼了英语的应用能力,又扩展了知识结构,两者相辅相成,激发了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设计,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大大提高,不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完美过渡可提升学生各项外语技能。

(五)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任何教学方法都需要建立评价体系以评估其教学成果。但是,教学质量评价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从多方位进行权衡。传统的专业外语考核方式大多采用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这种形式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能评价动态教学效果。

笔者以图2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取到了较好的效果。图2中1、2是系统研究阶段,6、7是系统协调输出阶段,3、4、5是评价体系的主要设计和量化阶段,也是评价体系的重点。该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三个重点:一是指标项目,二是权重集合,三是评价方法。对于工科专业外语来说,指标目标主要为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译。权重的制定是比较关键的工作,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听、说、读、写、译分别按20%、20%、25%、20%、15%的权重分配比较合适(这个权重分配还需进一步优化)。关于评价方法:听、说可通过模拟报告会、学生点评科技文章等来进行评价,写可以通过撰写科研文章摘要等形式进行评价,读和译可以采取课堂作业的形式评价。评价时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这种评价体系,动态反映教学效果,调动师生积极性。这种评价体系也使教学管理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

三、结语

工科专业外语课程改革源于教学实际需要。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新教材、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等内容的改革,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参考文献:

[1]孙书勤.专业外语教学模式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3):72-74.

[2]李志芳,谢红梅,何贵青.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 高等理科教育, 2008(1): 86-88.

[3]李嘉,张景伟.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235-236.

[4]马辉.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项目管理技术,2011,9(10):40-43.

[5]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74-79.

[6]张杰.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政策实施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作者:李嘉 张景伟

上一篇:品牌动漫产品设计论文下一篇:呼叫中心远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