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教学论文

2024-06-29

试论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教学论文(通用6篇)

篇1:试论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设计速写 工业设计 高职高专 改革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速写现状的分析阐述,指出当今在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定位不明确,教学方式各不相同,针对学生没有因材施教的问题,提出来改变教学计划和分阶段进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设计能力、观察、造型能力,使之能够清楚、准确、快速地记录自己的设计灵感,找到自己的设计方向,为后期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速写是一种快速描绘对象的表现形式,设计速写的最大特征是快速性表达,能够快速记录设计的灵感与设计意图。设计速写是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是收集、积累各种资料以便集中、概括、设计与塑造形象的一种手段;是设计师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是设计领域的沟通工具;是新产品推广的手段。要使设计理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具体形态,为人们提供更加合理的使用方式,就必须重视和加强设计速写的训练。

一、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速写现状

1.1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工业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些年工业设计的发展势头迅猛,这对于高校工业设计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但设计速写这门基础课程仍然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也没有明确的定位,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院校只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学习,有的院校只重视基础素描的学习。这两种教学模式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无疑都是指木为林,难以提高学生设计速写整体水平。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形象逼真、精密准确、修改便利等其他设计表现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也将成为设计师今后的主要的设计手段。但没有设计速写的大量训练,会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快速表达能力,设计思维能力的大大减弱,最终计算机表达出来的效果也是画面呆板、缺少艺术性和生活的真实性。素描虽然可以解决造型能力和观察到的问题,但这种长期观察、刻画的表现形式,不是在短时间就能把握并且解决产品的观察与造型问题的。这两类课程对于学生突发创意灵感的记录,以及与外界交流等方面都是无法与设计速写相比拟的。

1.2学生状况。工科类工业设计的学生没有绘画基础,对于物体的观察、写生不知从何入手,对于产品的表现形式疑惑不解,对于线条更是无法把握。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于速写产生了畏难情绪,没有自信心。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练习,其速写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差,对于老师在设计速写中提出的需要思考的问题难以理解。加之课时量少,才刚刚有点成效,课程就结束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记录手段不够快,好的想法稍纵即逝。记录的不够准确,就会曲解原有的构思,甚至中断原有的思路。长此以往,会对自己的表达缺乏自信,会影响设计思路的展开,一些复杂的形态关系不愿去尝试,这对于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以后的工作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工科类工业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降低了院校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影响到学生能力提升和将来就业。针对以上问题,确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设计速写的教学等多方面的探讨,并且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速写课程进行改革。

二、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2.1教学计划的改革。有人认为素描才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但是素描的学习需要深入精致的刻画和严谨的观察,所用时间较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学习课时短,课程任务重,学生又毫无绘画功底的情况下,素描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事倍功半的。把素描课程的学习从专业必修课中取消,加大设计速写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的学时,并且把透视独立为一门单独的专业必修课程进行学习。设计速写在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工业设计的设计速写注重透视、结构、比例的准确、设计的严谨性。学生在有了透视基础的情况下进行设计速写的学习,会相对感到轻松。2.2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施。设计速写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具有收集资料、触发设计灵感的功用;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担负起信息传递的使命;有助于设计者和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鉴于这一系列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分阶段的教学。

第一阶段,基础练习阶段。先让学生对直线、弧线进行练习,然后针对立方体、圆进行练习,当徒手能够比较准确的画出立方体、圆的透视的时候,在立方体、圆上加入凹槽、导角等,使其表现出一件产品的大体轮廓。接下来就是产品的修饰练习,可以是明暗调子的排线处理技巧等。通过这种练习,使学生明白各种形体的作画步骤。在此阶段针对一些造型简单的产品进行表现,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改变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阶段。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出一个设计题目,让学生收集资料,对已有的产品形态、结构、色彩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已有的产品写生,产品图进行临摹。使学生不是被动临摹,而是在了解其结构、形态等特征的基础上,明白结构转变与线条变化之间的关系。不但线条流畅,而且将产品图片的形态转折和结构都领悟,掌握其表现的技巧。然后对已收集、临摹的产品进行默写。并对已有的产品造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以此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深入学习阶段。设计速写的表现形式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有单线形式、素描形式、淡彩形式、线面结合的形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使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学生在选择深入学习表现形式时,不根据老师的喜好来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表现能力,从中寻找自己最能把握的表现形式。每次的练习作品进行公开展示、评讲,同学互评。每个同学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学生不但扩展了学习的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阶段。设计速写担负着信息传递的使命,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产品的细节、局部进行放大表现练习,使学生对产品的结构更加了解,明确设计速写的意义与目的。

第五阶段,巩固提高阶段。提高速度,规定时间范围,在规定的时间内默写或是创作完成产品设计图。

三、高职高专工科类工业设计设计速写改革的教学成效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我校在教学计划、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依据这种分阶段的学习,学生在绘画工具的运用,表现能力、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绘画工具和表现能力上,由以前的不知所措,变成现在的线条流畅,结构准确、细节清晰。在造型能力与设计能力方面,从之前的不知如何入手,到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资料,并将其运用到简单的设计之中。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使学生在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更清楚、准确、快速的记录自己的设计灵感,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定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所以,对于学生的设计速写这一基本功的训练必须重视,对于工科类学生更是要有一套明确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学习空间,才能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设计师。

参考文献

[1]张彦军.论设计速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美术大观.2010

[2]王小林.由绘画到设计的链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3]张辉.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

[4]曹鸣.产品快速表达.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5]袁恩培.陈涛对设计速写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包装世界.2008

篇2:试论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教学论文

文章编号:1672-2965(2008)01-0030-03

毕翼飞1 王年文1 毕南海2(1.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175;2.河北唐山陶瓷研究院,河北唐山 063020)

摘 要:结合高职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在传统素描与速写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与速写的教学现状、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适应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素描与速写;教学模式)1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纯理科生入校之前很少接受美术教育,加之大部分的工业设计教师都来自艺术院校,导致我国高职院校的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与速写教学很不容乐观。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完全是因为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所致。究其原因,在于我们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我国,几乎所有担任素描教学的教师都是来自艺术院校,他们上课的思维模式很多还是沿用原来绘画学科的教学程序和内容,还在单一地讲授着人物写生、石膏像写生、风景写生等课程,对与产品相关联的设计素描则较少触及与研究,未能充分认识到工业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模式与绘画素描的不同,工科类学生与艺术类学生的不同。这种现状必然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远远不能适应工业设计专业设计教学的需求,也必然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个与工科工业设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为将来创造性的设计铺路。

除此之外,在我国把设计素描和设计速写放在一起作为一门课来进行教学的院校也是微乎其微。很多高校,包括重点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都未将设计速写作为一门系统课程纳入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来,而是安排在课外完成,或穿插在其他产品设计课中。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并不会自觉地利用空余时间去锻炼设计速写,结果导致很多学生一味地依赖电脑,却对手绘无从下手,甚至不敢动笔。这种现状也导致了很多公司和企业对我国工业设计行业表示极为担忧。按道理来讲,从课程的性质出发,工业设计素描与产品设计速写本身就是一个前后衔接的环节,只不过是慢快的问题。虽然电脑可以代替人完成很多不可想象的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更为合适的造型训练方法,取代设计素描与速写对产品的形体塑造功效。因此,如何将设计素描与速写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适应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实际需要,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对设计素描与速写教学的一点探讨性思路。

2教学特点分析

工业设计素描与速写课程除了培养对形体的准确描绘能力,对形体结构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形体的解构与重构的组织能力外,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眼(观察)、心(理解)、手(表现)的协调能力:眼的训练在于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判断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对事物特征的把握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手的训练在于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传达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造型能力和徒手绘制能力;脑的训练在于培养对事物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识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最终目的是通过设计素描与速写的训练,使学生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造型基础。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仔细分析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与速写的教学特点。2.1锁定专业方向

为区别其它专业对素描的要求,我们结合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实际需要,将《设计素描》和《设计速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设计素描与速写》,使其更加贴近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把速写训练作为对长期作业的补充纳入该课程中,在设计素描层次上去掉了石膏像写生、人物头像写生、风景写生等环节。从结构、明暗和质感表现的角度,大量增加了自然物素描写生(蔬菜、瓜果等)、人造物写生(工业产品)和自然物、人造物组合写生等与后续课程《产品效果图》、《表现技法》、《产品设计》密切相关的内容。工业设计素描与速写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合理的人造物,所以设计素描以人造物的素描为主。在设计速写层次上,为了和设计素描有效地衔接起来,从形式和审美的角度大量加强了产品的单线速写、明暗速写和着色速写训练。总之,素描与速写的训练是运用简练概括的线条快速捕捉物象的外部形体关系与空间关系,是表达设计创意、收集设计素材、交流设计方案的基本技巧和表现语言,是学生将来进行产品设计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2.2掌握学生特点

工科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他们的优势是善于思考、分析问题,弱点是认为自己没有美术基础,对自己能否学好专业课存在着信心不足,以至于在训练过程中过于拘禁、不敢下笔。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电脑设计存有模糊认识,轻视素描与速写的训练。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画素描和速写,不是为了绘画,而是为了培养设计造型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进行的形象思维系统实践训练,掌握从设计思想向工业产品转化的手段。同时,作为专业教师,我们不能对学生存有偏见,不能认为他们缺少艺术细胞,无从教起。俗语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工科类的学生犹为如此。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我们的理工科学生在数字、记忆、逻辑思维方面都是优秀学生,这实际上也是他们的很大优势,应从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去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避免走弯路和无用功。

3教学内容、方法探讨

按照正常的教育模式,基础课程的教学都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好比有什么样的建筑就有什么样的基础一样。同样,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与速写基础教学也不例外,也有培养方向的问题。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是艺术、技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性专业,设计素描与速写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造型活动。实施设计素描与速写的教学与训练,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产品设计活动中能根据产品设计的需要有效地运用素描与速写这种形式传达、记录、转化视觉信息的结果,并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来应对产品设计的需要。因此,工业设计素描与速写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应与产品设计相关联,反映产品设计的基本属性,成为产品设计的有效手段。

在当今的工科工业设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作品的形式感差,二是作品的表现力差。两个问题都影响到作品的质量,两者的病根都源自素描和速写基础的训练与认识不扎实。设计素描与速写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形体的塑造和表现是产品设计的第一位,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造型作品的质量。为了使工科工业设计素描与速写教学更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弄懂以下两点。

第一,应该明确工科工业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的区别,否则就会陷入误区。传统素描是以写实为重点,注重强烈的感性认识,主要以单色线条和明暗来塑造物体形象。而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是为产品设计所服务的,它是由传统绘画素描,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视觉造型艺术学科。工业设计素描偏重以线为主,同时注重表现物体的内在结构和外部型体,以及物体的质感、量感与空间感的塑造和表现。过去也有部分工业设计教师,习惯性地将设计素描理解为结构素描,其实不然,结构素描虽然也属于设计素描的一个分支,但是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突出强调的是物象的骨架空间结构特征。而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不仅要求培养准确的描绘能力,还要求掌握对象的明暗层次和表现效果。因此,工业设计素描具有自己本身不同的特点,需要区别对待。根据高职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设计素描主要定位在结构素描、明暗素描、质感素描三个基本环节。在学时分配上,侧重单件产品形态的分析与表现、产品空间组合的分析与表现、产品局部构造的分析与表现、产品装配关系的分析与表现,主要倾向于设计素描在产品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工业设计的素描,应该充分考虑为以后产品设计培养结构、形态的表现、创造而服务。工科学生的素描课时有限,目的性应该非常明确,开宗明义地突出规律性,淡化表现性、个性、生动性等绘画因素。经过认真的思索,总结素描的本质规律和针对性内容、方法,扬弃绘画素描教学的程序模式,改为线框分析——几何形体、静物组合写生训练——传统线条形态写实训练,即结构素描、明暗素描、质感素描的程序模式,大量增加工业品形态、机械形态的素描训练。为了克服没有美术基础的工科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中首先很有必要加强与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透视阴影等课的内在联系,这是工科学生的思维优势。这就要求从可视的几何线框模型结合石膏形体画起,把那些被遮挡的“看不见”的线、面、体方便地表现出来。所画的空间形体比例、结构应该明确,富有节奏、动势。运用透视学原理,着力训练整体把握的方法。这些课中的点、线、面相交及其投影规律、几何形体相贯及其规律、轴测图的绘制,都可以使学生更方便地研究各种形态组合,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交点、切线、中心线、结构线的运用,从而掌握复杂形态的产品设计素描,然后为了表现产品的明暗关系、色彩关系,这就要求结合感性和理性的分析方法来认识和表现产品,即在用线刻画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简单的明暗关系,如物体的光感、明暗调子的虚实、强弱变化等。最后,为了表现产品的市场性、创造性、功能合理性以及材料、造型、色彩、表面肌理等因素,需要设计师用有风格特点的三维空间实物形态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入表现材料质感和肌理效果的因素。

第二,为了与设计素描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入了产品设计速写这个环节。在产品设计中,为了把头脑中的各种各样的构想快捷、形象地表达出来,仅仅依靠设计素描绘制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快速表达的设计手法,即设计速写。设计速写是设计素描的延伸与拓展。所谓设计速写,是指在产品设计初期的策划阶段、造型设想阶段、造型研讨阶段和造型汇总阶段,为了展开和确认造型,用单线法、明暗法、着色法而绘制出的草图和效果图。具体可分为:单线速写、明暗速写、着色速写三类。单线速写——通过大脑控制手指,准确地将意念中的图形用简易的线条绘制出来,对透视、比例等要有一定的把握;明暗速写——在简单的手绘稿上加上产品外部形态、结构分析、功能说明、素描关系、产品尺度和简单色彩倾向等;着色速写——从黑白明暗到彩色明暗的过度,通过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材质或突出材料的特点。通过大量的草图和效果图表现方法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表达能力、创意能力和审美能力。

设计素描与速写作为工业设计各科学习的基础,既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又是造型观念的确立,更是造型素质的培养。如果素描与速写的基础薄弱,很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尴尬场面,你只有熟练掌握了素描与速写的表达方式,才能做到“心存目想,神领意造”,才能使设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结构、明暗和质感素描到线型速写、明暗速写和着色速写,是一个慢与快、塑造与表现相衔接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将素描与速写结合在一起作为一门课程的目的所在。

短暂的教学改革实践还不甚成熟,但面对从零开始画素描与速写的工科学生,用此方法尽快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造型能力还是行之有效的。经过多次的教学探讨,该课程教学实践符合工科造型基础训练的目标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规律。

4结束语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与速写教学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程,要始终贯穿以设计观念为指导思想,既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继承性,又要看到在未来的发展上对学生到底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有多大。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较好的草图绘制能力和形态鉴赏力。之所以把设计素描与速写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的视觉想象和空间形体创造打下坚固的基础。参考文献:

篇3:试论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教学论文

虽然这些措施对提高大众的艺术兴趣, 培养国民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开设相应的课程,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仍然是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也已经走过将近10个年头, 虽然办学条件的局限, 但积累了专业开设的经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速写课程是本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专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否开设好速写课程, 对本专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速写课程的意义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速写课程无论对学生还是对专业来说,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 开设速写课程,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 很多用人企业把艺术素养作为职业竞争的一种考评。艺术素养中的手绘功底更是企业用人的一杆标尺。无论中外, 速写所承载的一个主要功能—帮助画家实现从“臆想”到最终作品“创作意图”的呈现。它的目的是为创作做准备素材,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描绘对象的能力, 以帮助其真实表现客观物象。在这个过程中, 速写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为它是艺术家们汲取创作灵感, 快速、准确地形成最终视觉效果的造型基础, 同时速写是帮助艺术家们观察事物的最佳途径。其次, 很多就业单位认为, 一个合格的设计师, 如果不具备艺术素养, 不具备快速把概念视觉化的能力, 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 在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速写课程, 为行业企业培养合格毕业生, 无论对学生、对专业还是社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拓宽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速写课程的开设, 不仅体现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提升。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 既要求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 又要求电脑软件的熟练, 更需要学生具备随手、任意都可以把设计作品视觉化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未来市场需要大量思维活跃、懂审美、懂电脑技能的人才。这种“宽口径”开设速写课程, 有利于社会的需求, 有利于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 拓宽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速写课程出现的问题

目前, 笔者在任教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中, 让学生运用速写的方式, 进行一些专业课程作业的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 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图形创意课程中对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1.速写课程定位不准确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环节, 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速写课程, 由于属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新”课程, 缺少可以借鉴的授课“模版”, 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忽略了速写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理念, 造成速写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不够准确。缺乏衔接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 势必会影响该专业的健康发展。

2.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引进适合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速写教学适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是专业发展的关键途径。目前, 速写课程的授课教师基本都是美术教育专业教师担任, 缺乏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整体的认识, 授课方式仍旧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沿袭,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速写课程中运用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引起学生对速写课程的兴趣, 达到教学目标, 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速写课程授课教师需要改革的核心。

3.教学素材 (教材) 的缺乏

学校的第一产品是课程, 课程的质量如何直接与教材有关。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办学历史短, 缺乏经验和基础条件, 同一个教师在同一个专业所上的同一门课中, 所选用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由于教师的教学意图难以通过书面教材得以彻底贯彻, 因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学生的审美和艺术观还没有成熟, 再加上缺少统一的专业教材引导, 更由于地域的差别和在校生进校时专业水平的差距, 校本教材的编写, 迫在眉睫。

三、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速写课程的对策

1.制订适合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速写课程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是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依据, 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标准要围绕培养目标来制定。如速写课程就要充分调查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岗位任职要求为依据, 来确立能真正指导本课程需求的课程目标。

2.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解决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具有探究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竞争力的保障。只有在本课程的学习中,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

(1)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首先, 让速写课程结合本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课程来进行学习, 为专业课程进行服务。如在图形创意课程中的思维培养, 用一个概念的发射性特征进行思维训练时, 可以在第二次重构中, 让学生进行图形的绘制。如果学生感到无法完成此任务, 那就引入传统速写的教学, 让学生初步掌握速写绘画技巧, 再进行传统速写与设计速写的结合, 在此过程中, 要结合钢笔画、插画、卡通画、儿童画等画种的特点, 进行创造意义上的造型语言训练, 从而转变学生原有的绘画观念与表达形式, 树立整体观察意识, 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提高审美与艺术修养。

(2) 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 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不断引入新的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新的教学模式, 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 在课堂讲授中, 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3.“双师型”教师的塑造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建构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速写课程教学质量优略的关键。只有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来进行速写教学, 才能为行业企业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授课教师要具备“双师型”, 一方面让现有速写课程专任教师到培训院校学习前沿理论, 转变教学观念、打开教师创新思维;另一方面, 专任教师应该深入企业, 多了解设计速写在企业里的具体应用和参与企业研发新产品, 使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4.校本教材的开发

教材的编写, 凝聚了无数全国各院校专家学者和富有教学经验的精英教师的心血。考虑到地域的不同、进校时学生程度的不同, 针对于适合本区域、本学院、本专业的高职的校本教材的编写, 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设计速写教材的编写, 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篇。可以用传统的速写教材作为基础;第二部分, 方法篇;主要是传统速写与设计速写的融合及方法;第三部分, 提高篇;主要有一些适合各专业课需要案例;第四部分, 应用篇;主要是设计速写在各专业课中的应用。

结语

速写课程关系到学生艺术素养与职业竞争力的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速写课程, 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有利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有利于高职院校课程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育波.岗位需求下高职“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标准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4, (14) .

[2]周利群.速写:连通心灵的艺术[J].美术观察, 2013, (7)

篇4:试论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教学论文

【关键词】岗位需求 口才沟通 课证融合 职业情境

依据职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工科高职生除了应该具备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1]。那么在工科高职的学生生涯中,开设一定的人文课程可以与专业教学起到珠联璧合的作用。《口才与沟通》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既能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等内容。(如下图)

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模块化、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语音测试与团队沟通、演讲竞赛等多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

1 课程定位

1.1定位: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职场情境化公共课程。本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根据职场岗位情境设置课程内容,使公共基础课程和岗位结合,和专业结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能在职场中通过良性的沟通,更高效地发挥专业特长和提升个人职业空间。

1.2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的言语行为技能、言语行为美感,养成其人际沟通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掌握职业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了解以利于沟通协调各种关系为核心,从心理素养、逻辑思维、有声语言、势态语言等方面提高路桥和建筑高职生职业口语表达水平,能在不同场合进行交流、发言、演讲等,有效地开展社交活动并达成业务工作目标。

1.3前、后续课程:本课程作为核心能力型公共基础课,为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入行实践奠定基础。在课程体系当中,该课程位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是各专业的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素质课程,和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一个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此外,与《就业指导》《职场礼仪》《工程文秘》等课程产生横向联系,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同时,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在公共基础课程中体现出来。

2 课程目标

将课程的目标分化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对课堂教学提出明确的指向性,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操作与学生的延伸学习。

2.1 知识目标

序 号 知识目标

1 言语表达技巧:倾听、提问、反馈、肢体语言等

2团队沟通的内涵与培养团队精神(以头脑风暴法为主)

3职场沟通(以演示、任务情景参与为主),在不同人际风格的上司、下属和客户沟通等情景下正确使用各种沟通技巧并取得良好效果。

2.2 能力目标

序 号 整 体 能 力 目 标

1通过团队沟通训练,学习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提供案例分析、任务情景给学生感性认识,再结合实例让学生模仿练习,通过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倾听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对普通话程度做出识别,并通过演讲等训练有针对性的提高。

3会自我定位在团队中的角色,能提升与不同性格成员磨合、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素质目标

本课程基于职业岗位标准与工作过程导向,使用建构主义理论和行动导向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口才表达技巧、职场沟通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实务,使学生形成人际沟通的基本观念,获得个人口语表达风格与树立团队精神与个人社会形象,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口才沟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社会岗位适应性。

3 教学评价设计

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表达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口才与沟通》课程建设采用“课证融合”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全国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使得课程内容与国家标准相统一,使得口才表达沟通的培养规格符合国家标准和产业需求。

课程考核形成 分数

比例 考核

时间 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模块 25% 平时 上课考勤情况评定,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作业评定、参与等。

检验性评价模块 25% 期中 选择模块 普通话测试证书考核(以普通话测试成绩为本模块成绩)

演讲

终结性评价模块 50% 期末 求职沟通

4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

4.1利用微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微视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三维、动态、有特色的课程学习平台,从课堂内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2传统的媒介,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也充分的利用与推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延伸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空间。[2]

4.3推荐相关人文、口才沟通等网站,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关注学科动态,收集信息;创建课程学习QQ群和教学微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倡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杨东进. 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9).

[2]金捷.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制定核心课程标准[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09).endprint

【摘 要】依据职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及教学手段方面阐述了在工科高职院校开展《口才与沟通》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使其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既能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岗位需求 口才沟通 课证融合 职业情境

依据职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工科高职生除了应该具备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1]。那么在工科高职的学生生涯中,开设一定的人文课程可以与专业教学起到珠联璧合的作用。《口才与沟通》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既能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等内容。(如下图)

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模块化、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语音测试与团队沟通、演讲竞赛等多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

1 课程定位

1.1定位: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职场情境化公共课程。本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根据职场岗位情境设置课程内容,使公共基础课程和岗位结合,和专业结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能在职场中通过良性的沟通,更高效地发挥专业特长和提升个人职业空间。

1.2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的言语行为技能、言语行为美感,养成其人际沟通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掌握职业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了解以利于沟通协调各种关系为核心,从心理素养、逻辑思维、有声语言、势态语言等方面提高路桥和建筑高职生职业口语表达水平,能在不同场合进行交流、发言、演讲等,有效地开展社交活动并达成业务工作目标。

1.3前、后续课程:本课程作为核心能力型公共基础课,为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入行实践奠定基础。在课程体系当中,该课程位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是各专业的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素质课程,和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一个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此外,与《就业指导》《职场礼仪》《工程文秘》等课程产生横向联系,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同时,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在公共基础课程中体现出来。

2 课程目标

将课程的目标分化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对课堂教学提出明确的指向性,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操作与学生的延伸学习。

2.1 知识目标

序 号 知识目标

1 言语表达技巧:倾听、提问、反馈、肢体语言等

2团队沟通的内涵与培养团队精神(以头脑风暴法为主)

3职场沟通(以演示、任务情景参与为主),在不同人际风格的上司、下属和客户沟通等情景下正确使用各种沟通技巧并取得良好效果。

2.2 能力目标

序 号 整 体 能 力 目 标

1通过团队沟通训练,学习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提供案例分析、任务情景给学生感性认识,再结合实例让学生模仿练习,通过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倾听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对普通话程度做出识别,并通过演讲等训练有针对性的提高。

3会自我定位在团队中的角色,能提升与不同性格成员磨合、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素质目标

本课程基于职业岗位标准与工作过程导向,使用建构主义理论和行动导向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口才表达技巧、职场沟通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实务,使学生形成人际沟通的基本观念,获得个人口语表达风格与树立团队精神与个人社会形象,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口才沟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社会岗位适应性。

3 教学评价设计

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表达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口才与沟通》课程建设采用“课证融合”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全国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使得课程内容与国家标准相统一,使得口才表达沟通的培养规格符合国家标准和产业需求。

课程考核形成 分数

比例 考核

时间 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模块 25% 平时 上课考勤情况评定,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作业评定、参与等。

检验性评价模块 25% 期中 选择模块 普通话测试证书考核(以普通话测试成绩为本模块成绩)

演讲

终结性评价模块 50% 期末 求职沟通

4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

4.1利用微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微视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三维、动态、有特色的课程学习平台,从课堂内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2传统的媒介,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也充分的利用与推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延伸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空间。[2]

4.3推荐相关人文、口才沟通等网站,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关注学科动态,收集信息;创建课程学习QQ群和教学微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倡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杨东进. 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9).

[2]金捷.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制定核心课程标准[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09).endprint

【摘 要】依据职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及教学手段方面阐述了在工科高职院校开展《口才与沟通》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使其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既能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岗位需求 口才沟通 课证融合 职业情境

依据职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工科高职生除了应该具备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1]。那么在工科高职的学生生涯中,开设一定的人文课程可以与专业教学起到珠联璧合的作用。《口才与沟通》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既能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等内容。(如下图)

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模块化、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语音测试与团队沟通、演讲竞赛等多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

1 课程定位

1.1定位: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职场情境化公共课程。本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根据职场岗位情境设置课程内容,使公共基础课程和岗位结合,和专业结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能在职场中通过良性的沟通,更高效地发挥专业特长和提升个人职业空间。

1.2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的言语行为技能、言语行为美感,养成其人际沟通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掌握职业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了解以利于沟通协调各种关系为核心,从心理素养、逻辑思维、有声语言、势态语言等方面提高路桥和建筑高职生职业口语表达水平,能在不同场合进行交流、发言、演讲等,有效地开展社交活动并达成业务工作目标。

1.3前、后续课程:本课程作为核心能力型公共基础课,为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入行实践奠定基础。在课程体系当中,该课程位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是各专业的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素质课程,和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一个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此外,与《就业指导》《职场礼仪》《工程文秘》等课程产生横向联系,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同时,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在公共基础课程中体现出来。

2 课程目标

将课程的目标分化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对课堂教学提出明确的指向性,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操作与学生的延伸学习。

2.1 知识目标

序 号 知识目标

1 言语表达技巧:倾听、提问、反馈、肢体语言等

2团队沟通的内涵与培养团队精神(以头脑风暴法为主)

3职场沟通(以演示、任务情景参与为主),在不同人际风格的上司、下属和客户沟通等情景下正确使用各种沟通技巧并取得良好效果。

2.2 能力目标

序 号 整 体 能 力 目 标

1通过团队沟通训练,学习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提供案例分析、任务情景给学生感性认识,再结合实例让学生模仿练习,通过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倾听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对普通话程度做出识别,并通过演讲等训练有针对性的提高。

3会自我定位在团队中的角色,能提升与不同性格成员磨合、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素质目标

本课程基于职业岗位标准与工作过程导向,使用建构主义理论和行动导向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口才表达技巧、职场沟通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实务,使学生形成人际沟通的基本观念,获得个人口语表达风格与树立团队精神与个人社会形象,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口才沟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社会岗位适应性。

3 教学评价设计

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表达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口才与沟通》课程建设采用“课证融合”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全国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使得课程内容与国家标准相统一,使得口才表达沟通的培养规格符合国家标准和产业需求。

课程考核形成 分数

比例 考核

时间 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模块 25% 平时 上课考勤情况评定,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作业评定、参与等。

检验性评价模块 25% 期中 选择模块 普通话测试证书考核(以普通话测试成绩为本模块成绩)

演讲

终结性评价模块 50% 期末 求职沟通

4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

4.1利用微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微视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三维、动态、有特色的课程学习平台,从课堂内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2传统的媒介,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也充分的利用与推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延伸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空间。[2]

4.3推荐相关人文、口才沟通等网站,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关注学科动态,收集信息;创建课程学习QQ群和教学微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倡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杨东进. 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9).

篇5:试论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在学习工业设计专业中,工科学生与艺术类的学生相比,虽然在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艺术感弱,创新欲望不强等弱点。本文旨在对手绘课程教学目标及方法的研究,发现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理科学生在传统手绘课上能有效的改善上述状况。本人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尝试建立一种可靠的程序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学生手绘技能,达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表现技能创新能力审美能力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强化训练 前言

工业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的交叉学科。理工科学生相对艺术生来说在学习数理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审美能力、艺术感方面要稍逊一筹。因此理科院校的专业教师在发展优势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相对弱项能力的培养。本文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手绘课程教学目标及方法的研究,尝试建立一种可靠的程序教学方法,从而强化学生的手绘技能,达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现有手绘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手绘图的艺术魅力是建立在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之上,也必须建立在造型艺术严格的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传统的手绘教学模式是从素描、色彩的传统绘画课程中延续下来的,强调准确的造型、透视关系,很好继承了传统绘画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它强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对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的训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 的审美能力及绘画天赋,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点从艺术生的审美能力普遍高于理科生就是很好的证明。回想一下在小学或者初中学习绘画的课程中,最初也是从强调透视、造型准确,掌握基本绘画原理开始的;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之后,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运用这些绘画技能来展示他们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和审美能力。现在手绘技能课程虽然同样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但是理科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没有提高或提高的不明显。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大量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手绘训练所导致,并不是像一部分人所认为的,是由于传统手绘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技能训练,而抹杀了学生的艺术感和创造性思维。手绘课程是通过对学生的基础技能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审美能力。这一点传统绘画的教学模式并无异议,但问题是手绘课程对学生进行绘画能力的培养大概是一年左右——素描、色彩、手绘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绘画训练的理科生来说,让他们达到艺术生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利用适当教学理论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笔者研究认为运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可以重新对手绘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20世纪初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衍生出来的,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等人。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本人根据现阶段手绘教学的现状,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程序教学的方法能很好的克服理科学生在课程初期,因画面效果不理想,对手绘课产生的厌烦的心理问题,导致对学习专业课兴趣下降,从而使自己陷入不良的学习状态当中,进而使自己的创造性、审美能力进一步被埋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原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强化”是程序教学的核心,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斯金纳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形成程序化教材。学生在练习手绘的时候应先强调造型、透视准确,并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开始训练,如立方体、圆锥、球体等,接着是石膏组合形体,有简入难,循序渐进。在这一点传统教学方法无疑是正确的。

2.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做出反应。中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沿用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这也是造成理科生学习手绘效果不理想的真正原因。大部分理科生在学习手绘之前,对绘画并无太大的兴趣,加之这种传统的模式使之学习主动性减弱。对这种现象授课老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加强互动性,集体做示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气氛中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学习兴趣,充分把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做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所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以提高其操作能力。个人认为在大学的课程里很少应用到及时强化原则,学生在经过高考之后学习热情逐渐下降,尤其在大一期间,学习主动性降到冰点。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理科生学习手绘课程,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加强课堂互动的同时,采取集中强化的教学方法,尤其要强调在这段时期内,学习手绘就像备考一样,进行大量的严格训练。

4.自定步调原则。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的进度是一致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美术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授课老师必须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制定学习进度,做到因人而异。

5.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尽可能做出正确反应,使学习的错误率降低,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原则主要针对得是学生在开始绘画时,看到一些比较好的效果图,就进行线条的模仿,但是如果刚开始时就模仿线条忽视对形体的把握,就会为今后的学习带来误导,造成邯郸学步的效果。

上述五项原则对手绘教学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上好手绘课必须对理科生进行大量的、强化性的训练;尤其在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情况下,要求老师还需额外布置大量的训练内容。我将同学分为两组,每组10人,我给他们布置一样的训练内容,不一样的练习数量。一学期结束后,大量练习的同学绘画水平提高明显,学生并没有因作业量大而产生厌学的情绪,相反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高,由于学习内动力得到提升,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都得提升。从这一点证明认知学习理论中的及时强化的教学理论非常适合手绘课程的教学工作。本人根据及时强化教学理论提出的训练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首先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几何形体的训练,这一步是整个训练的前提。接着正式开始训练,把半透明的A4纸或硫酸纸放在要画的线稿图或者复杂的产品图片上面,进行严谨的拷贝练习。把握形体的位置、大小、比例、透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透视规律,达到画面形体准确、真实、严谨。

第二阶段:使用A4的复印纸,把图放到旁边进行大量的临摹练习。主要练习透视规律,清楚的表现图中线稿的结构关系和前后遮挡关系;这里强调线条一定要准确平滑,不要出现断笔现象,如为画准一条形体线,像画虚线一样一点一点的把线接起来,这是不可取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线可以重复,而不要经常的用橡皮反复涂抹,同时要控制运笔的速度,不要太快。

第三阶段:找一些效果图、草图进行复制、临摹,这主要锻炼学生处理草图的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对图片的概括力,因为手绘的图片和真实图片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经过前期的造型训练之后,学生掌握了形体透视,但是还没有能力熟练的运用它们,这一阶段主要是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阶段的后期,临摹阶段时主要是训练学生艺术化处理画面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第四阶段:临摹一些真实的产品图片,把它们转化为产品草图或效果图。这一阶段训练学生的对产品概括能力,使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套符合自身风格的处理画面产品的结构和形象的有效方法。

第五阶段:让学生先临摹一些概念的产品图片,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概念设计,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对形体空间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上五个阶段是我针对理科生而设计的强化性训练,需要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奏效,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学生必须对所画过的内容都能进行默画,这样才能达到每个阶段的训练目的。结论

篇6:试论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教学论文

速写课程源自美术院校的美术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高职院校对社会所需的职业人才培养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和调整, 设置了许多跨学科, 跨专业的新专业方向。特别是近年来, 一些高职院校开设的电脑动画专业、图形图像专业、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建筑设计专业和服装工艺工程专业等等,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属于理工类专业。这些非美术专业也开设了速写课程。由于纯理科生入校之前很少接受美术教育, 导致我国高职院校的工科专业的速写课程的教育教学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障碍。虽然这些专业的主要学习方向不是以美术为主导, 但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采集形象素材, 设计草图与方案效果图等都是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 而速写是这一实践能力培养的学习基础。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是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速写在非美术专业的教学中, 寻求一个与工科专业相应的教学方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非美术专业中速写教学培养目标

在非美术专业开设速写课程, 除了培养对形态的准确描绘能力, 对形体结构的分析能力, 以及对形体的解构与重构的组织能力外, 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能力:眼的训练在于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判断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对事物特征的把握能力, 即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手的训练在于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传达能力, 即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造型能力和徒手绘制能力;脑的训练在于培养对事物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识能力, 即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最终目的是通过速写的训练, 使学生认识, 观察和表现自然的能力, 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造型基础。此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还必须分析和研究工科设计专业速写课程的教学特点。

3 非美术专业速写教学方法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寻找学习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速写课程训练过程中, 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因速写课时较长, 易枯燥, 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真情实感的投入, 只有真诚的热爱, 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 开展作品欣赏教学。组织优秀作品欣赏, 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速写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这些速写作品有些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却作为艺术品流传呢?”要抓住这个契机, 对同学讲述自己对速写的认识:

3.1.1 艺术家的速写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

在生活中有了认识, 随之即兴一勾, 看起来虽简单, 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 恰巧手边又没有纸, 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 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

3.1.2 速写艺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画种, 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

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 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 好的速写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

比如, 达·芬奇的缜密细致, 拉裴尔的优雅抒情, 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 鲁本斯的性感, 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 凡·高澎湃的激情, 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 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速写作品, 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速写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 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纷纷跃跃欲试。

其次, 进行教师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要使得学生产生兴趣, 作为教师也要进入“状态”。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这一点特别重要。二是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好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能在课堂上演示范画给学生, 也会激起学生学习速写的浓厚兴趣。

3.2 正确指导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感性认识

工科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 思考问题、思维方式都比较理性。他们的优势是善于思考、分析问题, 弱点是缺少感性认识, 认为自己没有美术基础, 对自己能否学好专业课存在着信心不足, 以至于在训练过程中过于拘禁、不敢下笔。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电脑设计存有模糊认识, 轻视速写的训练。作为专业课教师, 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白, 学习速写, 不是为了单纯的绘画, 而是为了培养设计造型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所进行的形象思维实践训练。

3.3 采用多种训练手段, 掌握正确表现方法。

3.3.1 速写因素分析法。

非艺术院校中的速写课程, 应该充分考虑到课程是为以后能够运用到专业设计中。工科学生的素描课时有限, 目的性应该非常明确, 开宗明义地突出规律性, 淡化表现性、个性、生动性等绘画因素。经过认真的思索, 总结速写的本质规律和针对性内容、方法, 扬弃速写教学的程序模式, 改为线框分析几何形体、静物组合写生训练、大量增加形态的捕捉训练。为了克服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心理压力, 在教学中首先很有必要加强与透视等课的内在联系, 这是工科学生的思维优势。这就要求从可视的几何线框模型结合石膏形体画起, 把那些被遮挡的“看不见”的线、面、体方便地表现出来。所画的空间形体比例、结构应该明确, 富有节奏、动势。运用透视学原理, 着力训练整体把握的方法。这些课中的点、线、面相交及其投影规律、几何形体相贯及其规律, 都可以使学生更方便地研究各种形态组合, 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交点、切线、中心线、结构线的运用, 从而掌握复杂形态的物体形态, 然后为了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 这就要求结合感性和理性的分析方法来认识和表现物体, 即在用线刻画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简单的明暗关系, 如物体的光感、明暗调子的虚实、强弱变化等。

3.3.2 移位、组合教学法。

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 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 从中获取直观感受, 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 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速写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 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 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 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 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 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 学生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 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 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 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 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 能更好地保持学习速写的兴趣。

总而言之, 高职院校非美术专业的速写教学不是美术院校速写教学的翻版, 更不是补充和延续, 而是不同的类型。高职院校非美术专业的速写课程教学, 要注重课程的特殊性, 弱化理论概念的学习, 强化课程的应用性, 只有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今,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非美术专业速写课程的教学, 成为高职教师积极研究和探索的教学问题。因此非美术专业的速写教学方法的优化, 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探索和实践来完成。

参考文献

[1]王中义, 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

[2]周至禹, 谭平.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

上一篇:青工部部长竞聘稿下一篇:胎教音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