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学生色彩课程教学探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2022-09-10

工业设计专业一直是隶属于工科门类下的学科。这个专业招收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基本都是没有进行过任何美术训练的。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的美术教育还是在小学时期。所以,他们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对于绘画的感悟能力十分缺乏。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色彩课程基本沿用传统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模式。过度注重学生的写生能力和写实能力。这样的课程学习即使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而作为零基础的工科类学生,学习难度更是无法想象。

一、工业设计专业色彩课程现状

我国大学专业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很多专业课程因为改革需要被不断压缩。作为艺术类基础的色彩课程也是其中之一。以常州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例,12级学生的色彩课程为80课时,到了13级已经减少到了64课时。虽然表面上只减少了16课时的学习时间,但是对于工科生学习的重要性来说,远不止16课时。

学过绘画的人都知道,色彩课程一直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性的课程。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往往只占整个学习过程中的30%,甚至更少。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地练习,培养直观的视觉感受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掌握用色彩的手段来塑造物体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但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一直接受着和普通艺术类学生一样的课程学习。在课程引导,课程安排等一系列课程活动上都毫无差别,这就造成了这样几种局面:第一,学生在完全没有掌握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就开始实践练习,作画时不知所措;第二,大部分学生在刚刚开始有一点色彩感觉的情况下课程就结束了,完全达不到色彩课程的学习目的;第三,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短期内就忘记了学习内容,对后面的课程起不到任何铺垫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应该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制订一套符合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高中时期,基本以理科生为主。这类学生长期处于压迫式的应试教育之中,学习通常十分被动,高强度的学习让他们情感世界没有得到任何熏陶,使得他们对美的感悟能力和艺术想象力普遍偏低。唯一的优势在于在在逻辑思维能力远远强于普通艺术类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学习水平高,但容易被其束缚,使得在后面的学习训练中过于拘谨。简单地说,就是“理性”大于“感性”。这在色彩训练中,会出现很多弊端。比如,在临摹时,工科类学生由于对形体把握能力不强,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会放在对形的表现上,而忽略了对色彩的表现,导致训练目的出现偏差;在写生时,他们更偏向色彩运用的准确性。调色的时候小心翼翼,上色的时候按部就班,色彩没有变化,只是单纯地对实物颜色的进行还原。忽略了光源色,环境色等重要因素。尤其在碰到新的物体后,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敢尝试新的色彩。所以,对于工科类学生来说,现有的色彩课程教授给他们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和简单的绘画步骤。却完全没有训练出他们对于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更不要说对于色彩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课程结束时的作业就可以看出,画面颜色单一,没有活力;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二、工业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改革方向

色彩课程一直是工业设计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通过色彩课程教学,学生应该了解自然界光色变化的基本规律,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增强自我的色彩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后面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基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必须有所改革。

1、增加理论授课时间

不管任何学科,理论知识都是经过长期实践研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总结出来的精髓,并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掌握了完整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和感知,从而更加迅速地理解、掌握本课程的核心领域和重要科学理论支撑。所以,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原有的课时分配基础上,再增加一定的理论讲授时间。只有让学生认识了色彩的本质;知道了同类色、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互补色等基本概念;掌握了明度、纯度和色相三大元素;懂得了色彩的规律不是来自自我想象,也不是来自设计,而是来自自然等,这一系列的基础知识以后,学生在实践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去感受、理解事物,迅速地进入实践训练。

2、合理地运用演示教学

首先,针对工业设计学生的特殊情况,教师在训练初期就应该亲自示范一张范画。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不仅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如何用笔、如何调色等基本绘画手段,而且能够熟悉完整的作画步骤。便于学生更快地进入色彩绘画状态。其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色彩感觉略有不同,在学生训练期间,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指出其自身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范画演示。及时纠正学生绘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又能因材施教,解决传统教学中“一锅烩”的弊端,让所有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向,积极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3、改革现有的考核标准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介于艺术生和工科生之间。所以,既不能像艺术生那样采取定性考核办法,也不能照搬理工科专业的定量考核。而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首先,考核方式依旧是以色彩绘画为主,适当加入一些理论解答。按8:2的比例要求进行考核。评分标准也稍作调整。提高整体效果、色彩搭配效果、画面工整性的得分比例,降低颜色丰富度、画面新颖度的得分比例。始终围绕工科类学生的特性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展示这类学生在色彩学习中的表现。

总之,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工业设计专业,色彩课程应该扩展思路,摒弃以前艺术类传统的教学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色彩应用能力,充分发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摘要:色彩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入学后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其学生的特殊性,课程内容、课程要求甚至课程考核都必须有别于其他艺术类专业。如何合理地安排色彩课程学习,是每位任课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工科类学生色彩课程的学习现状和改革方向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色彩,工业设计,工科学生

上一篇:探究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下一篇:社区矫正的犯罪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