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电工实训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生产管理上的精细严谨是石化工业文化的重要特点。从专业建设对接石化产业需求、校内实训基地推行“6S”企业管理模式两个方面,阐述了石化类高职学院教学管理文化与石化工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级电工实训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级电工实训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校企合作开发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培训包的经验与思考

一、项目开发背景

为加强本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公共实训中心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特开办金蓝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培训班,对具有电工技师资格技术的人员进行技术调查和培训,使其掌握电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高级技师等级要求。经研究决定,由铜陵市高训中心牵头,安徽铜陵技师学院集全市技术力量全程开发,共同开发了职业培训包一一维修电工高级技师“3+1模式”一体化教学方案。核心合作企业团队包括: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安徽铜陵化工集团公司、铜峰集团公司、六国化工集团公司、省级名师陈金海大师工作室。

二、项目主要做法——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

1.第一阶段:开发阶段(2017.6-2017.9)

(1)成立工作团队。铜陵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牵头,陈金海名师工作室技术总负责,安徽铜陵技师学院专业教师、铜陵学院高校教授、铜陵市技工学校高级技师,企业技术专家、高级技师等组成2个研究专业团队:一是培训体系研究团队,在对维修电工技师社会化培训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学员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水平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社会化培训课程教学与学习体系》改革指导手册,开发制定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培训包培训标准,布置课题任务、設计学习任务;二是培训技术教学团队,依据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标准、岗位流程、技术要求等,在教学中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和课型,进行整合,构建模块化课程方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案和PPT,为重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通过网络交流模块化自主研讨,制定网络课程、学习任务卡、学业评价等,制定学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终身学习路线图。教学团队主编《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教学工作页》和《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学习工作页》,内容有“工作页+课题式”一体化教学与小组学习计划,开放式、弹性式学习与辅导模式,网络交流模块化自主研讨,网络课程、学习任务卡、学业评价等。

(2)组织学员报名。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接受学员报名。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9-2017.11)

(1)开班:电工维修高级技师(42人)两个班。

实训实行开放式弹性制教学,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铜陵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基地周一至周日对外开放。各位参训学员凭听课证随时参加实操技能训练,现场有相关负责老师进行指导。

“3+1模式”一体化教学内容:3个“教学研究学习方式”和1个“小组结对式互助学习方式”。3个教学研究学习方式分别为:“工作页+课题式”一体化教学与小组学习,开放式、弹性式学习与辅导模式,网络交流模块化自主研讨。

(2)维修电工“3+1模式”高级技师社会化培训课程教学与学习包。工作页学习模块包有职业道德、安全操作规程、新技术应用电气设备的计划管理及大修工艺编制(培训与管理)四个模块,计划学习时间分别为10、10、26、34小时。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小组学习模块包有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装调与维修、交直流传动及伺服系统调试与维修、电子电路调试维修、电力电子电路调试维修、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调试维修、工业控制网络调试维修、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维修七个模块,计划学习时间分别为50、50、40、30、48、30、40小时。

(3)维修电工“3+1模式”高级技师社会化培训课程教学与学习体系。开放式、弹性式学习与辅导模块包有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V5系统龙门刨电气控制线路的调试与故障检修,数控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变频器的安装与使用,电力电子线路的装调和维修一一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触发电路的调试与维护,可编程控制技术应用(三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应用,PLC一一变频器电气系统电路设计、程序设计、配线安装、变频器相关参数设定、系统运行调试等模块。每个模块包计划学习时间均为24小时,开放时间:周1至周5全天。

(4)维修电工“3+1模式”高级技师社会化培训课程教学与学习体系。

(5)学员学习情况督查。市高训中心负责实训项目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对实训基地日常督查。实训基地实行专人专项管理,建立个人学习进度档案,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并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网络交流模块化自主研讨包见下表。

3.第三阶段:总结试点成果(2016.11-2016.12)

汇总分析项目实施的结果,撰写经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开发出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培训包,以备指导其他工种、专业的实训。

三、成果与成效

第一,项目为理实一体化拓展试点项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开发团队对此次实训项目在保留了开放式、模块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

第二,“工作页+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小组结对式互助学习方式:聘请专业资深专家总设计培训与学习课题、建立团队研究培训与学习课题,同时制定编写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社会化培训课程教学与学习体系》改革指导手册。内容:以行业的岗位或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素养与能力需求为内容,主编《电工高级技师教学工作页》和《电工高级技师学习工作页》,构建以岗位实践项目为框架,以典型任务为引领,以学习模块为载体,多学科渗透的“理实相融”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一训练一实践”一体化。

第三,项目实施效果有三个方面的体现。首先,通过培训,培训对象系统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并使操作技能提升到高级别层次。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从事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的各项工作。其次,汇总分析项目实施的结果,撰写经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3篇,开发出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培训包,以备指导其他工种、专业的实训。最后,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了培训管理水平,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得到省市多次表彰、经验在全省人社系统培训大会上推广。

一是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抓手,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开展了拜师学艺、技能比赛等活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用人企业的普遍赞誉。

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四是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模式。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构建了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培训学习模式。

五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细化管理制度,关注学员的发展与追求,在培训中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良好和谐的培训秩序和团队合作的氛围。

六是高度重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职能,提升培训能力,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公共实训基地、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市金蓝领培训基地、市公关礼仪培训基地、市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多次承担省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市大中型企业职工的培训,因而得到多次表彰,经验在全省人社系统培训大会上推广。

四、体会与思考

第一,采用的“以学员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按“教师布置课题任务一学员查阅资料获取知识一小组讨论一小组结对式互助学习一展示学习成果并讲解一教师点评一实操(掌握技能)一完成工作页一教师总结与评分”进行组织。整个课堂的组织较流畅,学习任务设计明确,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学员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课堂上,教师活动对应学员活动。教师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应用教学团队主编的《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教学工作页》和《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学习工作页》,由引导问题贯穿始终,围绕各环节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设计,由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样式呈现,将学习任务中需要解决的专业问题与必备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员的崗位专业技能,又有效地训练了学员职业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等)。

第二,采用开放式、弹性式学习与辅导模式,采用分层、分组、过程动态化、课堂开放式,个别辅导和小组结对式互助学习。课堂翻转和实训场地开放等方式,解决了上班工作时间与课堂学习时间相矛盾冲突这一难题。

第三,培训内容的重新整合和培训媒介的创新,即网络交流模块化自主研讨和小组结对式互助学习。

实训内容的重新整合:按照“岗位描述、任务分析、能力定位、课程固化”的过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以实训梯度产品为载体,模块教学为平台,优化基于主流企业岗位需要、完成课程核心内容的重新整合。

实训媒介的改革:按实训内容编写理实一体化课件以及和教材配套的任务卡,同时创建理实一体化与翻转课堂结合的网络课程。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员可以在课前、课后访问网络课程。

第四,改革评价模式,保证培训质量。改革评价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效果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精神的贡献、学习和实践的态度和表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技师学院)

作者:徐大山

高级电工实训教学管理论文 篇2:

石化类高职学院教学管理文化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生产管理上的精细严谨是石化工业文化的重要特点。从专业建设对接石化产业需求、校内实训基地推行“6S”企业管理模式两个方面,阐述了石化类高职学院教学管理文化与石化工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

关键词:高职学院;教学管理文化;石化工业文化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高职学院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对于石化类高职学院来说,如何将高职学院教学管理文化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是将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理念融入高职教育进行深层次探索的重要分支课题之一。

一、石化工业文化的特点与教学管理文化的释义

1.石化工业文化特点

石化工业是“两高两有两易”产业,“两高”即高温高压;“两有”即有毒有害;“两易”即易燃易爆。因此,石化工业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较高,生产管理上的精细严谨是其工业文化的重要特点。

2.教学管理文化

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

教学管理文化包括教学管理的制度文化、教学管理的行为文化、教学管理的观念文化。教学管理的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一系列与教学有关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上,是“刚性制度与柔性制度的结合”;教学管理的行为文化指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物化行为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它主要表现为教学管理的主客体间良好的伦理关系。教学管理的观念文化是深层的文化,是渗透到教师和管理者心灵中的意识形态。观念文化是教学管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的具体内容是弘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树立教学管理以促进教师成长作为自己的文化使命的观念。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有着52年办学历史的石化类高职学院,对如何实现教学管理文化与石化文化的对接,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二、对接行业需求,推进专业建设

依据“依托行业建专业,建好专业促产业”的专业建设方针,立足石化及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专业布局,激活专业活力。构建了以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市场营销(化工方向)五个对接化工产业链的专业与专业群为重点,其他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的化工特色专业体系,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联动。

1.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谋专业发展

学院设置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相关行业专业、生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学院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作为专业建设的咨询指导机构,学院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会,各专业视情况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或座谈、专访,研究、解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改革等工作,促进专业建设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重点建设专业又成立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共谋专业发展,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效益。

2.建立了专业调研调整制度,确保专业建设方向

学院建立了专业调研制度,制定了规范的调研表格,设置了专项调研经费。新专业在拟设置之前,各系部、教研室根据学院的远景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专业设置意向,制订市场需求调查问卷,组织产业市场需求样本调查,走访同类院校专业办学情况,在人才交易市场实地了解人才数量、质量规格要求,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组织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的论证。调研论证获得的大量真实可靠数据,为学院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供了科學的依据,始终保证了专业设置的市场需求导向。

同时,学院建立了面向市场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各系新增专业须先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再由教务处组织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最后交院务会审议决策。目前,学院形成了面向化工生产操作、监控、化工生产装备制造、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覆盖化工产业主要职业岗位(群),以5个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为基本架构的专业体系。

3.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开发

学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不断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步伐,相继出台了《关于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指导性意见》、《关于深化工学结合促进专业课程改革建设的决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9年,学院单列百万元经费,用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和课程建设工作。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的思路,全院24个专业于2009年初进行了广泛的企业调研,完成了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分析(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转换)、就业岗位(群)与人才培养规格调研、学习领域分析、岗位行动领域分析、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等工作,提出了调研报告,召开了实践专家研讨会,对接行业标准,建构课程体系,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各专业每年均在进行针对性调研的基础上,坚持校企合作,校企专家联手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及时调整、修订各门课程内容,重组课程架构,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有机对接。

4.校企联手建设教学资源,促使校企文化相互渗透融合

学院积极倡导校企专家联手,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近几年来,学院教师与中盐株化集团等6家石化行业类企业专家联合开发教材和培训资料20余本,进一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化工职业标准的对接。

在省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学院于2005年、2009年分别成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和职教集团理事会,与巴陵石化、中盐株化集团等38家大中型企业组成了校企联盟。近年来,依托董事会的支持,凭借职教集团平台,与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各专业学生现场实训、毕业实习及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锻炼的需要。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或顶岗实习岗位;学院还聘请了10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在现场或校内担任兼职教师;学院先后开办了“衡阳氟化学”、“瑞阳化工”等10余个“订单式培养班”,累计为“湖南海利集团”“华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5000余名,为湖南海利集团等企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近3000余人次。

在教材、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校企在职员工互培互聘过程中,促进了校企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

三、仿照企业管理,推行“6S”管理模式

“6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AFETY),是现代企业的基础管理手段之一,也是石化类企业非常重视的一种管理手段。2007年3月始,笔者所在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推行了“6S”管理模式,使校内实践性训练基地在技术(仪器设备、工艺等方面)和管理上都能与化工企业平台对接,构建了与化工企业文化的对接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把企业文化融入了校园。

1.推行“6S”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首先是宣传发动、加强培训。学院成立了“6S管理”推行办公室,由办公室组织拟定了“6S”管理推行计划。通过编印“6S”管理宣传手册、召开不同形式的会议进行宣传,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对教师进行“6S”管理操作的专项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6S”管理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时执行能力。

循序渐进,逐步推动。结合实际制定实验实训室“6S”管理细则,把“6S”管理模式推行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分步实施,逐项落实。从实验实训室外、室内、制度与文件、教师行为及安全保障五个大方面十二个小项制定了详细的“6S”管理细则,并把管理要求落实到实训场地日常管理过程。还修改完善了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成绩考核办法,统一规范了学生实验实训(实习)记录册,把学生参与实验实训(实习)的出勤情况、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实训(实习)后仪器设备整理归位和卫生整理等情况均纳入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成绩考核,在实训管理和学生训练过程中均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加强监控,重在落实。为了把“6S”管理模式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产生实效,本院除把在实验实训(实习)中对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要求纳入实训成绩考核以外,也把“6S”管理要求纳入教师管理考核中,按照“6S”管理细则重新修订了实践指导教师常规管理工作的考核标准,并采取平时抽查和期中、期末检查相结合的手段来评定教师的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评优。且参与监督检查考核人员除了教学都督以外,就是管理人员和系部负责人,被考核者均不得参与打分,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对教师的考核也即督促他们把“6S”管理要求融入到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推行“6S”管理的主要成效

本院在校内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的成效明显。首先,使校内实训基地形成了更为浓厚的职场氛围,现在,无论走进哪个实训场所,整洁有序的实训环境,“6S”管理的规范要求,让学生似如身临现代企业现场。其次,提升了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其自身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第一,在“6S”管理模式中,前4个“S”规范了实训场地的现场管理。按操作规程严谨认真地训练;按实训场所物品摆放标识,把工具、材料等及时归位,并清洁训练场地。这样,不但减少了由于“寻找”带来的时间浪费,而且使技能训练流程更规范、严谨,确保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优质、高效。

第二,校内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规范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职业习惯。无论是在应用化工类、工业分析与检验类、化学制药类,还是在电工电子类、电气控制类、财经类等专业技能训练中,均把“6S”现场管理要求渗入其中,让学生在训练中,自然形成良好的岗位操作和岗位管理的习惯;另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基地管理和实训指导的教师是第一执行者,教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严格执行“6S”管理,老师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职业习惯的形成,同时,把“6S”管理要求纳入到学生的技能训练考核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第三,模仿企业管理,在校内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模式,融造工作现场管理氛围,让高职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就要潜生一种职业岗位意识,同时通过训练产生岗位责任感。如,进行化工工艺单元操作实训时,要训练培养学生产生作为一名化工企业工艺员的职业意识,等等。职业道德中包含了职业工作中“安全”意识,在“6S”管理中第六个“S”就是“安全”,要求员工(学员)消除隐患,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或实习实训环境,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6S”管理,把职业安全教育有机融入平时技能训练之中,让学生形成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把社会、他人及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意识,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说明,近年来,本校从教学管理的观念、制度体系及管理行为方面均探索实践了教学管理文化与石化工业文化的对接。当然,如何使这种对接融合性更好、更全面,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隆平,夏丰.论校内实训基地“6S”管理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0,(6):36-37..

[2] 王国红,宗斌,魏建忠.6S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2):137-140.

[3] 周国明.从企业视角谈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職业技术教育,2009,(8):61-62.

[4] 周建良.职业素养培养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7(下):157-159.

作者:隆平 王绍良 张麦秋 王罗强 田丹 刘祉含

高级电工实训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技工院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管理

能力本位的技工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电工电子技术课是工业类技工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当前普遍存在着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现象,所以,加强教学管理,寻找提高技工院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技工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如何加强技工院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管理以及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质量不理想的原因

笔者认为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在技工院校中专业教师的教学效能偏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轻视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因为目标定位不合理。在教学中只是单纯从书本上照搬,脱离企业生产的实际,过分强调电工电子工作原理,而企业生产最基础最普通的电工电子技术没有掌握。三是因为教学方法方式陈旧,缺少創新意识。按照课本生硬灌输,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积极性。

二、创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管理的有效举措

1.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电工电了教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而成的,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内核,师生互动的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法。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媒体以及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案例等行为导向,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自己动手、动脑,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带入教学环境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养成创新精神;通过完成任务,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管理是提升质量的关键

针对实训教学无序的状况,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品穿戴、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课题考核、总结讲评等实训环节,提高教师授课质量。通过抽查督导、推门听课、学生评教等途径规范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师的施教行为。同时,优化组合师资结构,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及时学习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提升电工电子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

3.深化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永恒主题

电工电子技术内容多、难度大,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抓学研促风气、抓行为促师德、抓制度促规范,进一步强化授课、听课、评课等教学常规工作,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态度的内涵建设,规范教学行为,提质增效。通过多媒体教学,用图表分析法降低电工电子技术课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开展针对性的模拟实习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系统中体会企业电工电子技术工作的具体内容;通过专业顾问交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参与课题研讨,撰写有价值的学术报告,以教改促创新,提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4.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师生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平台

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竞赛可以有效检验日常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备赛过程中能学习到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了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应在加强知识教学和实训训练外,提前捕捉竞赛信息,吃透竞赛要求,着力进行模拟考核,做到好中先优。同时不断学习兄弟院校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尽快缩小与兄弟院校的差距,争取在技能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加强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针对技工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情况,让专职教师下企业实习,学习新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双师型”“创新型”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電工电子专业课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行为导向教学法,采取成功的教学经验,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师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热情,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高密市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李凯

上一篇:合作学习教学初中生物论文下一篇:产后访视介入健康教育论文